第301章 Wphone系统和紧急避让
英特公司这个时候也完成了自己的手机芯片。
火烈鸟
性能超过了Aking,但还是采用的六十五纳米技术。
……
天通公司也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晓龙。
同样是采用六十五纳米。
不过晓龙芯片是龙翰微电子代工的。
……
两款芯片性能都直逼AM公司的Aking。
但和四十五纳米的华龙SJ2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Am公司这个时候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四十五纳米的手机芯片了。
……
星星公司和诺记公司也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
依旧采用RM指令集。
而且也不是龙翰微电子生产的。
星星自己能够生产。
诺记公司使用台圈工厂生产。
但测试以后各项指标都不如翰林院指令集。
让两家公司也是有些无语。
……
不过对那些手机厂商来说有更多的芯片可以用当然是好消息了。
不过这都和苏翰没有关系。
反正不管是谁只要是用翰林院指令集设计芯片。
就必须给自己百分之十的授权费。
大家都来用翰林院那才好呢。
自己可以雁过拔毛。
……
八月。
微算公司研发的手机系统Wphone终于下线了。
这对全球手机厂商来说当然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尤其是诺记公司和墨脱公司。
虽然现在全球大多数手机场上都使用鸿蒙mobile系统。
但问题是鸿蒙mobile是瀚邦公司的产品。
瀚邦公司又是龙翰科技的子公司。
诺记公司和墨脱公司当然不可能跑去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
所以两家功能更是都在等着微算公司的产品。
几乎是Wphone一面世。
两家公司就率先宣布使用微算公司的系统。
当然想要生产出成熟的产品还需要时间。
但两家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希望几个月之内,就能量产安装Wmobile的全新手机。
当然除了两家公司外。
其他手机公司也采用了Wphone系统。
对他们来说使用鸿蒙mobile和使用Wphone。
属于双保险。
……
苏翰对市场能上所谓的双雄并起的说法也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决定系统生命的是软件生态。
没有软件生态支持系统再牛逼也没用。
瀚邦公司旗下拥有大量的网络软件。
光是瀚邦地图这一个就是手机必备软件。
更何况龙瀚科技旗下还有那么多游戏。
更重要的是龙翰科技的软件是不可能支持Wphone的。
这点最重要。
和龙翰科技比软件生态简直就是脑子坏掉了。
……
九月。
木牛流马三号完成了设计。
虽然龙翰机器人现在还没有盈利,但苏翰对其的研发投入并不少。
在苏翰看来机器人产业未来肯定有大用处。
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保证研发进度。
……
十月。
戴岚也决定尽快怀孕。
毕竟她都三十四了,已经不年轻了,能早点尽量别太晚了。
何况连珊珊还等着呢!
再拖下去去对方就三十五了。
苏翰将戴岚也带到了自己的秘密基地。
戴岚这才知道原来邵雨桐的手术居然是苏翰亲自给做的。
戴岚自然对苏翰也是崇拜的不行。
不愧是自己崇拜的男人居然连这个都会。
苏翰在做一次自然是轻车熟路。
四十五天后。
戴岚也受孕成功同样是双胞胎。
自然把戴岚也是兴奋坏了。
毕竟戴岚的性格不同于邵雨桐和连珊珊。
她这辈子就想有自己的孩子。
然后相夫教子。
只是刚好喜欢上了苏翰才赶鸭子上架当上了女强人。
但骨子里她并不喜欢这种生活。
现在自己也终于怀孕了。
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袁美霞知道了这件事当然是高兴坏了。
毕竟孙子孙女这种东西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钟美芳和戴志勇也是高兴的不行。
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当姥姥姥爷了。
……
就在苏翰戴岚忙着怀孕的时候。
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情。
由于新款龙翰汽车交货量的增加。
居然出现了几次汽车紧急避让被激活的事情。
由于祥龙汽车都有行车记录仪。
自然把这画面都录了下来。
当人们看到祥龙在最危急的时候。
会自动激活紧急避让,避免了不少车祸。
这才算是真正见识到紧急避让这个功能的强大。
其中最惊险的是一个忽然冲出马路的孩子。
就在这个孩子要被撞到的时候。
汽车紧急避让激活灵活的躲过了这个孩子。
车主在事后感慨的说幸亏当时选择了拥有紧急避让功能的新车。
不然那个孩子可就真没命了。
各大媒体也在纷纷讨论紧急避让这个功能的牛逼之处。
不过也有媒体认为。
紧急避让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
毕竟你避让的时候如果旁边有车,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紧急制动才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当然也有人认为,紧急避让未必能规避所有风险,但起码从以上的案例来看,紧急避让功能已经给车主规避了五六次风险。
那么从大数据的角度,规避的风险,总比制造的风险要少得多。
虽然不少专家还是对紧急避让到底对还是不对争论不休。
但一些消费者却对这个功能非常的买单。
谁不想在关键时候救自己一命。
哪怕能减少点损失也是值得的。
更多的人更改了订单。
选择了新车型能。
……
没几天一个更让人吃惊的视频传来。
这就是新型霸王龙B1卡车自动驾驶的视频。
新型霸王龙B1是龙翰汽车系列产品当中唯一支持自动驾驶的车型。
不过眼下只支持六十公里左右的低速自动驾驶。
虽然速度不快,但在一些司机感觉疲累的时候,使用自动驾驶,会大大环节驾驶途中的疲惫感。
但当人们看着霸王龙B1的方向盘自动旋转,游刃有余的控制着车辆的前进时候。
众人这才相信。
自动驾驶这种以前只有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东西真的来了。
华夏网友当然是非常高兴了。
这么高科技的东西居然是自己国家的公司先搞出来的。
那种国民荣誉感也是十分的爆棚。
所以国内头版头条也都在讨论科技突破的事情。
至于而其他国家就非常的不爽了。
虽然谁都看到人类科技的进步。
第302章 三婚
但问题这种进步和自己国家没半毛钱关系。
这就让他们有些不爽了。
尤其是米联邦的网友。
米联邦作为全球科技大国。
居然连一个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都没有。
国内的这些汽车生产商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
面对国内网友们的口诛笔伐。
米联邦的汽车生产商们是亚历山大。
但问题是让他们造汽车没问题。
让他们去研究各种算法和人工智能。
这就不是他们的强项了。
毕竟人家龙翰科技本身在计算机产业上就是全球最牛逼的公司。
现在人家产业链强强联合。
自然能产生很多哦不可能。
米联邦的汽车大厂就算拍马也追不上的水平。
其实不光是米联邦的车企业力山大。
长岛国和欧系联盟压力也不小。
尤其是长岛国有着很多牛逼的汽车企业。
但这些汽车企业同样都面临相同的问题。
就是算软件研发实力不够。
龙翰科技作为一个计算机巨头和汽车制造巨头。
从研发到市场应用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们想要达到同样的水平。
那么必须要建立一个计算机同样厉害的团队。
那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了。
当然也有人在担心。
有了自动驾驶技术以后司机会不会失业?
毕竟司机这个职业已经是涉及到全球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
是一个相当大的就业群体。
甚至国外的一些司机集体抵制自动驾驶。
不过在苏翰看来。
抵制是没用的。
科技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有了汽车以后,马车夫就失业了。
有了集装箱后,马头搬运工就失业了。
有了程控交换机以后,电话接线员就失业。
铅字排版工、电报收发员、传呼机小姐、公交售票员、底片冲洗工、流水线的工人……古代的三百六十行,耍猴的,胸口碎大石。
现在还去找?
既然这么多人失业。
为什么还幻想自己家不会失业呢?
其实随着技术的进步。
将会有很多新的工作出现。
消失的只是职业,而不是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凡是简单重复的劳动,未来都可能失业。
甚至银行柜员和医生都可能被机器替代。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环境会更好,生产效率会更高,产品会更便宜,社会福利也会更优厚。
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最重要的一点是。
如果你选择不进步,而别人选择进步,你不是落后了吗?
人类社会是竞争关系。
你选择躺平的时候,总有人在奔跑,没人会停下来等你。
当别人的大规模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形成规模的时候。
手工技术根本就赚不到钱。
这也是为什么标榜技术进步的发达国家生活都非常的好。
而那些每天996007努力工作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却非常差的原因。
所以想要过上好日子必须接受技术进步。
因为技术进步才是提升生产力和积累社会财富唯一选择。
……
戴岚怀孕了以后。
终于轮到了连珊珊了。
苏翰只好和戴岚离婚又娶了连珊珊。
这让偷偷给他办结婚证的民政局某局长也是有些无语。
不过华夏国婚姻自由。
法律也没规定不让频繁离婚结婚。
不过苏翰也和他解释过了。
这位局长也知道几个女孩都等了苏翰很多年。
不然以堂堂世界首富的身份。
找一群二十多岁适婚美女那是简单的不行。
也不可能去找一个老姑娘。
只能说是真爱无敌了。
……
不管怎么样连珊珊也算终于得偿所愿了。
两人同样办了一个简单的婚礼。
参加的都是自己人。
邵雨桐和戴岚也参加了。
虽然参加老公和别人的婚礼,让两人也是心生古怪的感觉。
不过两人条件反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又同时露出一种满足的表情。
……
十一月。
就在苏翰忙着第三次度蜜月的时候。
十台牛龙N1负责的一千公顷试验田已经完成了二期。
实验结果非常的理想。
牛龙N1从搅拌到耕种,再到除草和浇水,最后收割、打包、搬运是一条龙,全程无人参与。
这个过程说的简单,但做起来可不简单。
一台机器管一千五百亩地。
草一刻不停的长。
机器就要一刻不停的割。
期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十台牛龙N1全年合计采收青储饲料二十万吨。
销售总金额近六千万元。
实现净利润四千五百万。
这个结果苏翰当然是非常的满意了。
决定对外官宣这件事。
……
龙翰科技的官网随后对沙漠土壤种植计划进行了视频官宣。
当人们看到在大片的沙漠当中出现了一万多亩的绿色植被。
强烈的颜色对比。
深深的震撼到了每一个人。
沙漠是生命的禁区。
在传统观念中这里根本不可能生长植被。
就算有生长也是零星的存在。
不可能以这么大规模的形式长在一起。
为了解释沙漠为什么能长植被。
视频开始阶段。
有人着重介绍沙漠土壤化的项目。
当人们看到约束材料强大的固沙保水能力。
他们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神奇的材料。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
岂不是说以后沙漠也可以变成良田了吗。
……
不过让人更吃惊的还在后面。
一台巨大的牛龙N1不停的在这些绿色植被中穿梭……从收割到打包,再到搬运,全程无人参与。
视频采用的延迟摄影。
牛龙N1工作的每个细节基本上都表现到了。
当人们知道视频中的牛龙N1。
全程无人控制使用的是人工智能控制的时候。
全都是目瞪口呆。
更让人吃惊的是牛龙N1还会自己充电。
没电就跑去充电。
充满电就继续工作。
而且是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
……
草长得很快。
牛龙N1采集的的也很快。
草不停的长。
牛龙N1不停的采。
看起来是那么的神奇。
……
大量的草料包被收集到一起。
直到仓库都堆满了才有货车来拉走。
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
这些收割下来的草都是用来制作青储饲料。
第303章 牛龙N1震动全球
在沙漠上种植青储饲料又全程机器自动采收。
这也太神奇了吧!
……
视频很快就传遍了全球。
一种神奇的约束材料。
一台能自动工作的机器。
再次成为全球的头版头条。
所有看过该视频的人都惊叹科技的进步。
其实之前关于龙翰汽车能够自动驾驶的能否替代人类的讨论依旧没有结束。
但现在当人们看到一台二十四小时不休息的机器在不停工作的时候。
这下算是彻底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似乎科技进步的节奏也太快了一点。
一时之间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
不过很多白帽子酋长国的土豪们看着这项技术是双眼放光。
因为他们的国家就是在沙漠中生活的国家。
如果沙漠可以种植植被,那么他们的土地利用率将会大大增加。
不少酋长国联盟的土豪们纷纷打电话到龙瀚科技。
想来看看他们的试验田和牛龙N1。
而对苏翰来说,白帽子酋长国的这些土豪,绝对是最好的销售方。
因为这里不单单是约束材料和牛龙N1的问题。
还有发电设备,储能设备,充电设备。
如果一条龙下来能赚的钱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龙翰科技组织团队接待了这些土豪。
不过由于已经是冬天。
牛龙N1没有办法演示,只能现场观摩一下土地,看一看视频。
不管怎么样这些白帽子酋长大佬们看着沙漠上生长出来的植被。
还有可以自动运行的机器的时候也是兴奋的不行。
随即决定投资一个一百公顷的试验项目。
如果实验成功。
那么将会加大采购力度。
龙翰科技和沙漠土壤研究院都非常重视,毕竟这是走出过门的第一战,无论如何也必须成功。
龙翰科技组织团队赶赴白帽子酋长国查看基本情况。
……
国内不少牛羊养殖公司看到了相关报道。
是非常的有兴趣。
对他们来说牛羊养殖成本最贵的就是饲料。
一头牛每年要吃掉青储将近十吨。
每年饲料成本高达四千元每头(还要一定投放比例的粮食)。
如果利用沙漠土地能自己种植青储自己喂养牛羊。
那么养殖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
不少养殖公司的专家。
看了牛龙N1加工的青储饲料后也是非常的兴奋。
因为牛龙N1的青储饲料都是一边生长一边采收。
采收出来的青储都是最嫩绿品质最好的时候。
而市场上买到的普通青储饲料杂质比较多。
因为世面上的青储饲料供应单位,为了提高产量,往往在后期才收割,青储的品质自然是非常的差。
那么给牛羊提供的养分就比较少。
出肉率也低。
而龙翰科技采收的青储品质在市场上起码要卖四百五十元以上。
如果说牛羊一直使用这种品质的青储饲料来喂养。
那么出肉率和肉品品质。
将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
不少牛羊养殖公司随即打算在土壤研究院附近附近建设养殖基地。
主要是他们打算看看来年情况是否和龙翰科技说的一样。
如果一样他们计划在这里投资更大的牛羊养殖基地。
因为沙漠土地几乎没什么成本。
如果能把牛羊养殖基地建设在沙漠。
那么土地成本几乎为零。
再加上充足的草料供应。
那么牛羊的出肉率和出栏率将会大大增加。
那么利润率也是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切和龙翰科技说的一样。
他们也打算投资青储草料供应项目。
能用就自己用。
用不了还可以卖。
实话说每台机器每年能赚几百万这生意机会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
国家当然也非常重视这件事了。
如果这个项目真的能够成功。
那么国家耕地面积将大大增加。
虽然华夏国是大国,土地也多,但有效耕地面积,还不如三哥国。
如果能将沙漠土地也利用上。
那么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建设帮助将是非常巨大的。
……
相关话题在国内国际上也是炒作的吐火如荼。
同时到龙翰科技观摩机器的国内那些牛羊养殖大国也是络绎不绝。
谁也不是傻瓜。
既然这机器在沙漠里用。
那么在普通土地上一样能用。
关键是使用以后人力成本将大大下降。
所以这项技术对全球的养殖业,甚至是种植业影响都是巨大的。
关于牛龙N1是否是种植业的一场革命的话题也是争论不休。
……
小白X2这个时候也已经研发成功。
相对于小白上一代。
X2采用了全新的龙脑L2机器人智能芯片。
稳定性和控制性都大大提升。
移动速度已经达到了普通人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采用全新电动机控制技术的手指,虽然只有三根手指,但却非常的灵活。
抓取效率并不比人手差。
苏翰虽然对小白X2很满意。
但他并不想把小白X2投向市场。
主要是牛龙N1的余波还没过。
如果让别人知道自己又制造出这么一个东西出来。
容易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不过苏翰可以把这些小白X2使用在自己的秘密基地上。
平时将这些机器人交给神龙来控制。
安全性也是大大的提高。
……
浩瀚公司的首台火箭发动机原型机:火龙H1。
试生产成功。
仅仅八个月时间就能成火龙H1的设计和制造。
整个团队也是效率惊人。
当然这也和浩瀚公司有一个非常牛逼的专家团队也是密不可分的。
浩瀚团队当中不少专家都是潘驰一行人从国字头单位挖来了。
在苏翰看来,挖人最简单,不来就是嫌钱少了,加钱就是了。
虽然也有专家视金钱如粪土。
但那毕竟是少的。
再说自己公司也是不是外国公司。
同样是为国效力,能多赚一点,似乎也没毛病。
正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很多国字头单位的专家。
反正也是为国效力,多赚一点也无可厚非。
不过苏翰挖墙脚的行为还是把国字头单位气得够呛。
毕竟这些精英都是自己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
最后却被苏翰给摘了桃子。
对于国字头单位的抗议。
苏翰根本不买账。
第304章 首台火箭发动机试车
他们只好向上级单位反应。
最后上级单位只好出头干预。
苏翰这才收敛了一点,但挖来的人就不退了。
不过为了缓解国字头单位的不满。
他又以私人名义给国字头单位捐了十亿华夏币。
在苏翰看来和国字头单位不要闹得太僵。
毕竟以后还需要人家的帮忙也说不定呢。
……
这会的火箭发动机研发部门。
已经是龙翰科技年薪最贵的研发部门。
不过精英再厉害。
想要出成绩也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现在的龙翰科技可以说各个领域的精英都有。
几乎每个部门都被苏翰抽调了人员来支援浩瀚公司。
不然也不可能仅仅八个月就制造出了工程样机。
当然,神龙在这里面的作用也是居功至伟。
因为苏翰要求神龙发现研发部门的设计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提醒。
当然这种提示并不是直接告诉。
那样神龙不是露馅了吗。
神龙是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提示错误。
这样研发团队会以为只是软件在进行大数据运算的时候检测出来的。
由于神龙的参与。
大量的设计漏洞被纠正。
所以浩瀚团队能用这么短的时间研发出火箭发动机的原型机。
……
十二月。
火龙H1准备试车。
由于龙翰科技的试车台还没有建设成功。
那么只能在国字头单位的试车台试车。
虽然国字头单位对苏翰挖墙脚有些不满。
但好在时候苏翰又捐了一大笔钱。
也算是抵消了一部分不快。
不过龙翰科技仅仅八个月就能生产出首台火箭发动机原型机。
在国字头单位看来速度还真够快的。
但这么短时间设计出来的东西能经得起考研吗。
要知道国字头单位的发动机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
试车当天。
苏翰亲自来到了试车台观看测试。
国字头相关单位一些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
苏翰大家当然都认识了。
虽然这些负责人之前对苏翰都有些不满,但当真看到苏翰又一个比一个热情。
因为苏翰不仅仅是土豪,也是国家工程团的专家,更是很多名校的荣誉校长。
可以说苏翰不管在科学界,还是商界,又或者体制界内,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
某国字头单位的总工程师丁良阳道:“苏总!没想到你们公司效率还挺高的。成立才十一个月就完成了首台发动机的原型机。”
苏翰笑了笑道:“我最近比较忙也没怎么过问这件事。我也没想到他们的效率这么高。”其实苏翰这阵子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平时有神龙帮忙盯着,有事情直接问它就行。
丁良阳道:“对了苏总!您在国视采访上说的想要制造一种能重复回收利用的火箭。您确定不是开玩笑吧?”
苏翰道:“当然不是开玩笑了。现在的火箭发射成本很贵,想要把价格拉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生产出能够重复使用的火箭。所以我们公司计划以后生产出的火箭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
“这根本不可能。”关凯忽然插言道:“现在全世界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根本不可能有能重复利用的。就算分级使用降落伞回收,摔下来以后,箭体也会发生形变,用这种回收配件会大大增加发射风险。苏总我劝你最好还是不要有这么不切实际的想法。应该使用传统方案,从降低箭体成本着手。”
关凯是国内某火箭大厂的厂长,在国内火箭发射领域也算一号人物了。不过由于他们厂被浩瀚公司挖走了好几个精英,其中还有他们的总工程师尹成海,所以当他看到尹成海也在这里忙来忙去的时候,心下也是有些不爽。
更何况他觉得苏翰说的能回收使用二手火箭的想法根本是异想天开。
火箭也想回收使用。
你小子当那是塑料瓶子不成。
苏翰闻言笑了笑道:“没人回收过未必代表不能回收。我这人的习惯比较特殊,就是喜欢挑战那些别人看起来不可能,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果做事情就只作别人做过的,那又怎么可能制定出行业标杆呢。在我看来人类征服星辰大海的第一步……不是制造出性能多么强大的火箭,而是先把发射成本给压下来。”
周围众人都露出了佩服的表情。
苏翰说的确实是一个问题。
对任何国家来说。
火箭的发射成本都是桎梏这个行业发展绊脚石。
谁能把发射成本控制下来。
谁才能掌握火箭发射的话语权。
丁良阳道:“苏总说的太对了。现在的火箭发射成本确实是一个问题。”
关凯道:“可咱们国家现在的发射成本已经很低了。咱们现在每次发射只需要五亿华夏币。而米联邦发射一次需要十多亿华夏币。就算是熊国每次发射也比咱们贵几千万。还能怎么便宜?再便宜也不能一亿一次吧!”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点头。
毕竟说到航天发射全世界就华夏国的价格最低。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用户来找华夏国发射产品。
还不是因为便宜。
苏翰笑了笑道:“就算一亿一次在我看来也太贵了!我的目标是两三百万一次,而且是华夏币。”
两三百万华夏币一次!
众人听到这都是目瞪口呆。
就算一亿华夏币一次都不可能。
两三百万一次。
正常人做梦都不敢这么想。
关凯听到这也是愣了愣!随即道:“苏总!您说的两三百万一次。别是说窜天猴吧(冲天炮)!”
呵呵呵呵!
众人闻言也是笑的不行。
两三百万一次的发射价格。
简直是笑死了人了。
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火箭。
就算是整流罩没有一千万都下不来。
两三百万连买燃料都不够。
丁良阳也觉得苏翰的话太不靠谱了。
国内号称全球最低价格五六亿一次的火箭大多数国家都做不到。
苏翰居然想压到两三百万。
就算儿童玩具也没有这么便宜的吧!
看来对方把造汽车和造火箭弄混了。
等对方在这个行当时间长了就知道这个行当的烧钱程度了。
第305章 火龙H1发动机试车成功
但苏翰怎么说也是全球首富,加之又刚刚给自己的单位捐了一大笔钱,自然也不好当面拆台。
丁良阳道:“不管怎么说!苏总想要压低成本的想法还是对的。对了苏总!不知道你们的发动机采用什么技术?”他决定拉开话题,以免对方尴尬。
关凯接茬道:“这还用说吗!肯定是传统挤压式发动机了。大家都是从这里起步的。想跳跃式发展,也得有能跳的资格吧!”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点头。
挤压式算是所有火箭发动机的鼻祖。
也是很多火箭研发单位的起点。
虽然整体技术稍微落伍,但作为一家公司的第一台发动机,按理说不应该步子太大,还是应该按部就班的来。
从挤压式发动机再到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才是正途。
如果起步就是燃气发生器循环,那么十有八九是肯定要出问题的。
苏翰道:“我们这台发动机!是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众人听到这顿时是目瞪口呆!
什么!
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这里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火箭专家。
自然知道苏翰说的发动机是什么。
那可是全球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
熊国国宝级的火箭发动机RD180使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现在就连国内最先进最牛逼的火箭发动机也比对方差了一个档次。
苏翰团队设计的第一台发动机就已经是全世界最高水准了?
这怎么可能?
四周是异常安静。
其实苏翰的研发团队最初也认为。
公司的第一台工程样机应该是传统的挤压式发动机。
试车成功后在一点点的升级为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
等技术相对成熟了以后。
再冲击更先进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但苏翰不同意。
他要求第一台发动机就要完成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也许性能不用对标RD180,但在技术上必须和RD180是一个级别才行。
因为苏翰的目标是更牛逼的全流量分级燃烧补燃循环发动机。
所以哪怕是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在他这也是过度产品。
苏翰之所以这么自信。
其实是对神龙有信心。
神龙虽然不能挑大梁搞研发,但挑毛病查缺补漏,它是非常厉害的。
不管什么发动机,只要设计上有问题,想通过它的软件模拟,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一切错误在设计图阶段就能发现,那么哪怕是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苏翰坚持必须完成更牛逼发动机的原因所在。
丁良阳愣了一会,皱眉道:“苏总!您不是和我们开玩笑吧?你们公司的这台发动机,真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和熊国的RD180的技术是一样的?”
苏翰点了点头道:“技术路线基本是一样的!不过规格比RD180要小。所以整体性能应该是达不到RD180的水平。”
众人这下是彻底说不出什么了。
哪怕是性能达不到RD180的水平也是够牛逼的了。
毕竟这是全球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
但现在的问题是连国内都没达到这种技术水准。
苏翰的人才又是从国内团队挖来的。
怎么可能研发出这么厉害的发动机出来?
关凯忽然道:“苏总!您的团队里,是不是从熊国挖来了什么火箭方面的专家?”
苏翰道:“我们的团队没有外国人!全都是国内的。对了,我们的总工程师尹成海,还是从你们厂挖来的呢!”
关凯听到这也是有些无语。
但问题尹成海什么底细,他比谁都清楚。
尹成海能设计出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这怎么可能!
周围人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虽然都怀疑苏翰是在吹牛逼。
但在没有看到数据以前,还真的无法确认对方到底是不是在吹牛逼。
潘驰这个时候走了过来。
潘驰道:“苏总!发动机已经安装完毕了。测试可以开始了。”
“开始吧!”苏翰点了点头。
潘驰拿出通讯器道:“尹副总!可以开始了。”
紧接着试车倒计时开始……十个数一过。
发动机启动。
视频中的试车台卷起白色的烟尘……代表着大量的气体被凝结成了小水滴。
测试台的数据也在不停的飙升。
当大家看到发动机的推力达到了一百二十吨。
比冲达到三百多。
推重比也达到了六十比一的时候。
全都是目瞪口呆。
如此惊人的性能是妥妥的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莫属了。
一家私人公司第一次制造发动机就制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发动机。
这也太扯了吧!
这次试车采用分阶段试车。
前后多次开启。
其中最长的一段长达三十分钟。
前后整整一小时。
可以说在一小时的时间里火龙H1经受住了考验。
当测试完成,发动机停止以后,大厅内顿时是响起了掌声……
因为这次试车的成功,代表着华夏国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虽然完成突破的是一家私企。
但这也代表了整个国家科技的进步。
官字头单位的各大负责人这会也是不服不行了。
浩瀚公司第一次生产火箭发动机就达到了一百二十吨的惊人推力。
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准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如果试车台不是官家单位的试车台。
众人是绝对难以置信的。
因为这也太tm牛逼了。
随后各大单位的负责人纷纷提出想要去浩瀚公司参观的想法。
这么牛逼的发动机技术不临近观摩观摩。
那不是吃亏了吗。
苏翰将这些是交给了潘驰去解决。
其实在苏翰看来火龙H1注定过度产品。
他希望能制造出有更牛逼并且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
……
事后。
上级国字头单位负责人知道这个消息也是打电话过来询问。
当他们得到下面面人的通知也是吓了一跳。
如果龙翰科技说的都是真的。
那么这台发动机对国家的意义就太巨大了。
因为这会国内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才七十吨。
而且推重比也不行。
第306章 超级电池
但如果使用火龙H1,那么推力将大大提升,那么对自己国家的火箭技术发展,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苏翰表示可以让国家派专家团来看。
如果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自己可以为国家生产火箭发动机。
苏翰想要出售发动机是想提升火箭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经验。
那么帮国家生产发动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相关负责人随即决定派出团队前往浩瀚公司。
看看这台火龙H1是不是真的如传说般这么厉害。
……
龙翰科技官方网站对火龙H1首次发动机试车的消息进行了官宣,还有相关数据。
当各大媒体看到火龙H1推力达到了一百二十吨。
推重比达到五十比一的时候也是非常的震惊。
因为这已经是全世界顶级火箭发动机的数据了。
而且还是高压补燃循环发动机。
浩瀚公司不是刚刚成立仅仅一年的公司吗?
怎么可能制造出这么牛逼的发动机出来?
不少国外专家,对浩瀚公司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是否达到了高压补燃循环的水平,也是争论不休。
在大多数的国外专家看来。
浩瀚公司给出的数据应该有问题。
因为就算是华夏国现在的发动机水平也才是燃气发生循环器发动机的水平。
怎么可能忽然就有这么大的提升呢?
关键是也没听说浩瀚公司从国外挖了什么专家过去。
如果说浩瀚公司的发动机是自己制造的。
怎么可能第一次制造就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呢?
这完全不合理。
国外对这个问题是争论不休。
纷纷表示浩瀚公司的数据有问题。
咸菜国和三个国的网友更是闹腾着说龙翰科技数据作假。
在他们看来自己国家都搞定不定的东西。
这家仅仅成立一年的公司居然比国家还快。
这根本就不可能。
……
苏翰并不管关注别人信不信,信不信也不给自己一毛钱,爱信不信。
他这会正在忙着电池生物材料试生产的事情。
其实苏翰订购的配件早就到位了。
只是最近他忙着结婚度蜜月的事情。
没时间管而已。
这会终于有了时间。
他决定亲自测试这种生物电池的产量。
他订购的机器其实就是一台离心机和一个磁场线圈发生器。
按照系统给他的说明。
这种生物会在特定的重力、磁场、温度适合的情况下进行分裂。
地球上的重力和磁场当然是达不到了。
需要人为的制造重力和磁场变化。
人造重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离心机当中的离心力。
虽然这种模拟出来的力并不能百分之百还原该生物生长星球的环境。
但只要近似就可以了。
苏翰在基地中有很多小白。
有X1也有少量的X2。
其实苏翰一直担心新型生物电池如果获得成功。
生产安全的事情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虽然他能看到别人的数据。
但并不能保证每个人在对手的金钱攻势下完全能不动摇。
如果自己的机器参数被人家知道。
样本再被人偷走了。
那自己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裳了吗?
如果生产由机器人来负责生产。
那么就不存在被挖角和盗窃的风险了。
苏翰决定要加快机器人的生产和研发。
这样以后就可以把公司内一些关键的生产岗位交给机器人来负责。
生产的安全将会大幅提升。
当然,眼下还是以测试实验为主。
苏翰将离心机和磁场线圈发生器组装在一起。
然后按照说明调配出营养剂放入离心机当中。
最后放入生物材料。
当一切准备就绪。
启动机器。
按照要求的转速和频率达到规定的阈值。
接下来就是等着了。
透过磁场观察期离心机内部的物质电学信号逐渐发生转变。
苏翰知道应该是生物体正在被激活已经进入了自我分裂的状态。
……
一周后。
苏翰关闭了机器,打开盖子。
内部营养液已经从之前的流状物质变得非常黏稠好像糖浆一样。
苏翰提取其中的物质。
进行观察。
其实通过肉眼就能看到。
营养液当中有活体生物在缓慢的移动。
苏翰提取部分生物放到液态氮中冷冻保存作为下次分裂的种子。
随后继续观察起剩余的生物。
这些生物暴露在空气中以后,活性越来越差,最后慢慢的就不动了。
苏翰明显的感觉到它们的活性正在消失。
七十二小时后。
这些生物的身体出现了溶解。
逐渐的和营养液混在一起。
营养液最后变得更加的黏稠。
颜色也变成黑色。
仿佛沥青一样。
不过这会哪怕是使用显微镜也看不到之前生物的尸体。
谁也无法想象这种沥青一样的东西居然以前是活物。
苏翰切割部分营养液。
开始配置电池。
这种电池的基本设计和普通电池也差不多。
但奇怪的是正负极添加的都是同一种材料。
按照正常逻辑同一种材料是不可能形成电位差的。
但这种材料就奇怪在于当它和传统电池材料结合的时候。
就形成了电位差。
就好像变色龙一样。
和什么材料靠的近特性就变成了什么。
毫无逻辑可言。
苏翰也理解不了这种材料的神奇特性到底是怎么来的。
但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管它原理是什么。
能用就可以了。
经过测试这种材料的能量密度真的太大了。
每公斤居然高达五十度电。
居然是新型磷酸铁锂电池的两百三十倍。
电池特性还非常的稳定。
被刺穿后还不短路。
因为其神奇的变色龙特性。
短接后双方又结合在一起成了一个整体。
仿佛从一开始就没有分开一样。
这简直是太奇怪了。
更让苏翰奇怪的是这种东西居然还不长枝晶。
要知道枝晶问题一直是阻碍电池技术进步的绊脚石。
长期的充放电,导致离子无法回到有序状态,逐渐出现增生点,增生点越来越大,最后穿透隔膜,发生短路。
但这种新材料上的离子,如果无法回到一个稳定的结构,会出现汽化现象。
虽然会损失电池质量。
第307章 变色龙电池
但却避免了枝晶的出现。
只不过需要一个减压阀来减压。
经过测试。
充放电一千次材料将汽化一半左右。
这种材料还有一个神奇的特性就是可以做添加剂。
成为添加剂以后汽化现象明显下降。
充放电次数也大大提升。
苏翰最后给这种万能材料定名为:变色龙。
对于这种材料的使用,苏翰也有自己的想法。
他决定使用这种材料作为电池材料添加剂。
因为这种材料本体制作的电池太变态了。
现在要拿出来。
全世界原油市场都要崩溃。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自己手里有这种宝贝。
肯定会惹大麻烦的。
但如果使用它来当添加剂就没有这个问题。
因为电池的电量自己可以动态调整。
一倍也是它。
十倍也是它。
一百倍也是它。
用起来简直是方便的不要不要的。
看来系统就是牛逼。
这些细节系统也应该也考虑到了。
要不然不能把这么牛逼的材料给自己。
虽然变色龙的产量不高。
但当添加剂用的话。
应该也是够用。
更重要的是苏翰只需要一个规模不太大的秘密工厂就可以生产出足够的添加剂。
当然短时间内他并没有计划把这种材料使用在汽车上。
因为汽车用量太大,哪怕只添加一点点,产量也是惊人的。
所以他是盯上了手机电池。
因为智能手机的电池实在是太不给力了。
必须要来一场电池革命才行。
苏翰计划率先推出一款15000mah的手机电池。
等到这个手机电池横空出世。
以后全球手机市场谁还敢和自己竞争。
当然。
苏翰除了考虑手机电池以外。
还在向着另外一个东西。
自己有了这么牛逼的电池材料。
岂不是可以生产出电泵火箭发动机了?
其实制约传统火箭发动机无法电动化的关键点。
就是电池太重。
能量密度太低。
但有了变色龙电池以后。
电池重量下降一百多倍。
那么制造一个超级大的电泵火箭发动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制作出可以重复利用的火箭发动机。
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不管怎么样必须要尝试一下才行。
……
时间来到了二零零九年。
过去的一年中。
奥运会在京城成功举办。
华夏获得金牌榜第一位。
米联邦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
神州七号成功发射。
【象征性的写一点,不是所有的事件都会写。有一些特殊大事件会跳过去。因为这属于平行宇宙所以没发生过。】
……
零八年。
因为因为受到了米联邦贷款门事件影响世界经济总体疲软。
全球电脑销量达到了三亿。
增长百分之三。
全球增速最猛的是华夏国销量达到了四万。
增长百分之三十。
……
虽然全球经济萎缩。
龙翰科技系统、软件、游戏业务、业务小幅增长。
瀚邦公司搜索业务增长强劲。
全年净利润一万一千一百亿。
相较于去年增长百分之六。
……
龙翰微电子和翰林院。
CPU利润达到了四千四百亿。
几乎与去年持平。
手机CPU相较于去年大幅增长。
虽然龙翰科技自产华龙SJ处理器是自用处理器。
AM公司、英特公司、天通、以及新晋的科联公司也都使用翰林院指令集。
国威公司也有自己的处理器。
翰林院指令集在全球手机市场已经拿下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市场份额。
按照合同要求。
不管是谁使用翰林院指令集就必须交百分之十授权费。
再加上手机处理器的代工也是交给龙翰微电子。
龙翰微电子在手机微处理器上的授权费高达一百五十亿。
手机处理器代工费超过了一千三百亿。
由于龙翰汽车带动了全球汽车智能化,传统汽车纷纷进行了电气化改造与升级,汽车芯片需求日渐旺盛。
汽车处理器代工费也超过了三百亿华夏币。
其他代工费也超过了两百亿。
龙翰微电子全年收入高达六千多亿。
刷新的以往的纪录。
……
龙翰汽车全年销售七百七十万辆。
十周年促销一口气就接了一千五百万的订单。
虽然事后部分用户修改了订单。
但还是有不少用户坚持购买老车型。
其中百分之四十的订单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
好在龙翰汽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自己生产的总体赔的不算太多。
无非就是电池涨价带来的损失。
但因为部分汽车调价,总体还是盈利。
老车型亏损将近四百亿华夏币。
新车型盈利八千九百亿。
总体净利润总额八千五百亿华夏币。
被严重低估华夏币依旧大幅升值。
已经达到了六点九兑换一米金。
但对出口商来说是损失巨大。
尤其是龙翰汽车这种出口大户。
光是汽车的汇率损失高达两千亿华夏币。
但好在龙翰汽车体量庞大,且利润惊人,所以不怕损失。
但对那些利润薄的出口商来说损失惨重。
毕竟国内出口商品还是以低价产品为主。
好像龙翰汽车这样商用拥有很高附加值的公司还是非常少的。
……
华夏国国内汽车生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八百万辆。
比排在第二位长岛多了整整一千万辆。
而排在第三位的米联邦只有区区六百万辆。
两个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华夏国的汽车产量多。
这会的华夏国已经是实至名归的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了。
……
龙翰机床全年利润小幅增长达到了四十二亿。
……
龙翰发电设备全年装机量达到了惊人的10GWh。
随着龙翰汽车保有量的日渐增加。
全国耗电量也是随之增加。
国家决定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
龙翰发电作为全国最大风力发电设备建造企业。
自然是国字头订单的重点照顾对象。
业务量也出现了井喷。
全年实现净利润近两百亿华夏币。
相较于去年增长了六倍多。
不得不说是苦逼将近十年终于发了大财。
……
龙翰氢能源继续亏损。
……
龙翰电池。
年产新型磷酸铁锂电池达到了750GWh。
不过由于新能源的汽车产量太大锂矿价格持续上涨。
第308章 各国都看龙翰科技不顺眼
铁铬液流储能电池厂已经完成建设百分之八十。
厂区投资超过了一百亿元。
……
全球销售手机十二亿部以上。
青龙手机销售达到了两亿五千万部,排名全球第一。
星星手机以一亿九千万部排名全球第二。
水果公司以一亿部排名第三。
排名第四也是华夏国的联兴手机。
诺记公司排名第五。
第六是魅力公司。
第七名国威手机。
第八名是尼索公司。
第九名组装厂公司。
墨脱公司已经滑落到了第十名。
前十名的热销机机型几乎全都是智能手机。
全球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智能手机的大时代。
从银山公司离职的曹军也进入了手机厂商的行列。
推出了一款叫大米的手机。
使用的也是鸿蒙mobile系统。
其实世面除了浩瀚OS。
水果使用水果OS。
诺记公司和墨脱公司使用微算公司的Wphone系统。
其余全都使用鸿蒙mobile。
现在的手机市场已经是四大手机系统分庭抗礼了。
虽然手机系统各有千秋。
但口碑最好的还是浩瀚OS。
因为浩瀚OS的软件商店是规模最大的。
软件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万款。
其次是鸿蒙mobile虽然软件数量不如浩瀚OS。
但由于使用厂商比较多口碑也算不错。
排在第三的当然是水果OS,软件规模也已经上万,但总体质量和性能始终不如浩瀚OS。
至于Wphone软件是渣的不行。
关键是界面交互的感觉也是差的不行。
软件商店运行模式远不如浩瀚os所以软件生态根本就起不来。
诺记公司和墨脱公司手机销量不给力也和Wphone功能拖累有很大关系。
青龙手机全年实现净利润三千一百亿。
软件服务净利润达到四百三十亿。
……
龙翰机器人。
由于牛龙N1一炮而红。
全球各国收获一百套的订单。
净利润达到了三点六亿。
……
浩瀚公司建设投入和研发投入。
以及薪资投入达到了两百亿。
苏翰计划来年加大投入提升火箭研发速度。
……
龙翰酒店净利润三亿。
……
四十大盗。
净利润增长达到了五十八亿华夏币。
全球B2B都保持了高速增长。
……
国威公司。
4G业务已经开始全球布局。
对全球各国来说出了国威的4G技术已经没有别的技术可以替代了。
国威公司的业务也大幅增长。
加之手机业务的增长。
龙翰科技获得利润分成达到了五百七十亿。
……
龙翰科技旗下员工人数小幅增长达到了九十四万五千人。
……
龙翰科技全年实现净利润三万零四百亿。
相较于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一。
……
虽然国际经济不景气。
但华夏国因为龙翰汽车销售旺盛,GDP依旧保持强势增长,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一。
全年GDP为七点五万亿米金
继续排名全球第二。
米联邦GDP因为银行贷款坏账问题拖累,经济增长都不如去年,还是百分之一。但由于基数大,还是以十四点六万亿米金雄据全球第一。
但不管怎么样华夏国的经济表现越来越强势。
如果继续按照这么发展下去三四年后。
华夏国的经济总量就要超过米联邦。
六年后。
华夏国会把全球一半的财富都弄到华夏去。
那别的国家可怎么办?
尤其是对世界大国米联邦来说是万万接受不了的。
看来小动作必须要搞起来了。
……
说到华夏的经济发动机。
非龙翰科技莫属。
虽然各大国并不知道龙翰科技一年到底赚了多少钱。
但销售总额总起码是知道的。
一万三千亿米金到一万五千亿米金之间。
其实这会龙翰科技已经和一个国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了。
这么大的制造盈利能力。
龙翰科技为华夏带来的经济增长是非常可怕的。
但对米联邦来说如果完全限制龙翰科技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龙翰科技的产品现在太多了。
已经是和全球捆绑在一起了。
尤其是芯片制造和生产能力已经是全球第一。
台圈地区的芯片厂这会已经破产倒闭。
咸菜国还勉强在支持。
不少长岛国的芯片耗材公司已经转行不做了。
现在芯片生产已经是龙翰科技一家独大的情况。
如果彻底断开和龙翰科技的链接。
那么全球的科技产业将停摆。
这是所有国家都无法接受的。
那么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雁过拔毛了。
调整税率。
当然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求龙翰科技出国建厂。
想要在自己国家销售,就必须在自己国家建厂,不然就加税率地干活。
当然仅仅凭借米联邦一个国家还是不够的。
必须有更多的国家一起行动才行。
尤其是欧系联盟。
欧系联盟这会也是被龙翰科技给逼到了角落里。
诺记公司摇摇欲坠。
各大车企也是销量锐减。
如果在这么下去。
欧系联盟也受不了了。
双方也是一拍即合。
双方同时调整了龙翰科技旗下产品的税率(其中不包括芯片)。
重点打击对象就是汽车和手机。
因为现在全球的电动汽车实在是太多了。
燃油汽车价格已经大幅下滑。
这让很多国家是万万接受不了。
除非苏翰答应在欧系联盟建(整车、电池、手机制造)厂或者是米联邦建(整车和电池制造)厂。
哔嘀阁
要不然是不会调低税率的。
……
增加的税率让龙翰汽车旗下的各大车型价格也是一飞冲天。
全球出现大量退订单的情况。
虽然退订单会损失定金,但不退订单税率太高,谁也受不了。
其他国家看到米联邦和欧系联盟出手了。
随即也提出各种要求。
三哥国、咸菜国、长岛国也纷纷要求龙翰汽车来自己国家建厂,否则将大幅调高龙翰汽车的税率。
苏翰对这一切当然都有心理准备了。
因为公司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甚至快的他也有点受不了。
因为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
地球上很快就没那么多钱给自己赚了。
但问题是这也不在他的控制范围内。
公司现在是自动发展的。
就算他什么都不做。
公司也是快速发展。
浩瀚系统现在是全球最牛逼的电脑系统。
第309章 钙离子电池出炉
是所有电脑的标配。
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全球大量的芯片代工厂和材料厂倒闭。
那么大家想要代工就只能选择龙翰微电子他能有什么办法?
全球最好的电动汽车只有龙翰汽车能造。
龙翰汽车是唯一的选择。
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4G网络只有国威公司能铺设。
别的公司铺设不了。
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苏翰也知道自己仅仅背靠华夏就不可能破产倒闭。
全球各国也知道。
而且现在的世界是无法接受龙翰科技倒闭。
因为那么引发全球经济大衰退。
甚至科技产业界整体停摆。
其实现在各国都想逼着龙翰科技出国建厂。
看来全球布局也是必须的了。
苏翰决定将各国的汽车产能搬去米联邦和欧系联盟。
有钱大家赚。
以免引发更大的矛盾。
当然他还决定在欧系联盟和米联邦建设软件研发中心。
分别针对不同的市场。
至于其他国家不在考虑范围。
因为欧系联盟和米联邦有实力和自己叫板。
其他算个屁。
爱用不用,不用拉倒。
当然芯片代工苏翰还是紧紧的握在手里。
芯片制造是自己的底限。
这个无论如何也不能丢。
就算对方想要自己生产材料也要用自己的。
反正芯片代工是一个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行当。
只要不撕破脸皮。
谁也不会脑子有问题的用全球芯片命脉来找自己不痛快。
龙翰科技决定将汽车产能和软件产能迁往米联邦和欧系联盟。
……
华夏国官家单位知道以后也没说什么。
因为官家单位也知道这几年华夏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继续这样下去和全球各国的矛盾会愈演愈烈。
国家也是想和气生财。
有钱大家赚。
有钱大家花。
全都跑到一家去也不是什么好事。
其实国家也在考虑加大对国外的投资。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因为只有发展中国家有钱了,矛盾也逐渐会转移出去。
以免一家独大。
矛盾都击中在一点。
国家也就默许了龙翰科技将部分产能迁出国的和事情。
……
但问题是龙翰汽车在国内的整车生产有大量的工人。
如果产能迁出这些工人可怎么办?
虽然少量工人也可以安排到国外去就业,但毕竟是少数。
因为把产能迁走就是要给人家外国人解决就业的。
你把自己的工人派来算什么?
这也让苏翰也是有些头大。
不得不说公司大了盘子也大。
牵一发而动全身。
哪都不好解决。
现在只能各个分公司去分担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国威公司,还有龙翰发电机。
因为其他分公司的技术含量太高。
普通工人根本就用不上。
但如果布局到4G架设和发电领域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桉。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
新年初始。
苏翰派人前往米联邦和欧系联盟进行调研。
进行车企选址。
至于电池和手机苏翰暂时不打算迁出华夏。
没人买大不了国产自用。
对苏翰来说赚多赚少现在不是问题。
欧系联盟的各国纷纷邀请龙翰汽车的前往自己的国家。
毕竟这么大的车企和电池企业能解决的就业问题是非常惊人的。
再加上各种税收和福利。
所以不管龙翰汽车去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都是坐地起飞的节奏。
不过在苏翰看来那些小国就不做考虑。
一般就考虑欧系联盟当中的大国。
因为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比较发达。
不管建设厂区,还是尽快投入生产,都是非常容易的。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手下人去搞定的。
苏翰并不关心。
到时候有一个消息就行了。
……
苏翰计划推出了一款全新手机电池。
不过电池原料的选择尤为关键。
全都使用变色龙当然是不可能的。
因为电池性能太过变态反而会引发更大的麻烦。
苏翰是打算使用变色龙作为添加剂。
但用什么主材料才是重要。
如果继续使用锂电池是肯定不行了。
因为锂太贵了。
继续使用锂成本会继续增加。
明明锂就是配角结果拿着主角的钱。
这是苏翰不想看到了。
苏翰希望选择一款相对便宜的材料。
考虑再三苏翰决定选用钙离子电池。
钙离子电池最大的问题电子流动性差。
需要一种特别的介质增加其流动性。
变色龙刚刚就是这么一种神奇的介质。
只要添加变色龙那么钙离子电池研发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关键是容积会大幅下降,只需要很少原料,就可以制造出性能很强的电池。
这才是苏翰想要的结果。
因为电池的体积越小手机的重量就会越轻。
使用起来自然是不要太舒服
由于苏翰的大脑中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钙离子电池初级解决方桉。
他只要把方桉交给神龙让对方继续优化就可以了。
现在的神龙在全国已经多台超算分身加上云计算芯片的辅助。
总计算量已经达到了二十亿亿(二十京)。
优化钙离子电池的设计方桉只需要二十天就能优化完成。
本来十天就可以。
由于苏翰要求新方桉要尽量降低重量。
所以又多拖了一阵子。
……
二十天后。
添加了变色龙的全新钙离子电池横空出世。
能量密度达到1.12kWh/kg。
这个能量密度已经碾压全球电池了。
苏翰随即设计了一款新型手机电池。
电池容量提升到15000mah。
整体重量不到三十克。
在方桉当中苏翰加大了钙离子电池材料含量减少了变色龙。
每份电池变色龙含量才零点几克。
不过虽然一块手机电池只有零点几克。
但全球每年销售的手机数量高达十几亿部。
那么换算下来每年也需要一百多吨变色龙。
苏翰计划的年产能是三百吨以上。
因为他还需要把部分产能挪到登月工程上和部分样板工程汽车上。
那么就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电池生产地下基地来解决了。
想要成功建设这么一个基地也需要一段时间。
……
不过对苏翰来说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载人登月工程。
他计划今年完成第二台发动机的试车。
第310章 火箭发动机的技术路线
争取在年内就开始进行悬停发射实验。
当然还有电泵火箭发动机的研发。
3D打印机的研发。
卫星研发。
反正事情是多如牛毛。
更重要的是下个月邵雨桐的预产期就到了。
老婆生孩子自己这个老公怎么也要全程陪在旁边吧!
不过再此之前需要先把工作布置下去。
……
苏翰带着一些人来到了浩瀚公司召开了高层会议。
这个时候浩瀚公司可以说是干劲十足。
火龙H1试车成功。
给团队打了鸡血。
出手就是世界一流水平的火箭发动机。
每个人都感觉好像做梦一样。
苏翰看了看众人道:“火龙H1的成功与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是分不开的。官家单位已经向我们公司预定了十台火龙H1发动机作为测试机。如果通过,会大批量订购。潘驰,今年无论如何必须让发动机的月产能达到五台以上。明年月产能要达到十五台。我们的目标是年产发动机三百台以上。宁可让产量等人,也不能让人等产量。你记住了没有。”
潘驰道:“我记住了苏总。您放心吧!用不了半年我就能完成预定任务。”
苏翰点了点头看向了发动机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尹成海,道:“尹工,虽然火龙H1试车成功,但各项数据还达不到我的标准。我的目标是年必须完成一级火箭发动机的悬停测试。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给力的发动机才行。我希望你们团队年内就能完成火龙H2的原型机测试。各项数据要对标熊RD180。无论如何也不能比他们差。”
众人闻言心下也是一阵吃惊。
RD180可以说是现在全球最先进的火箭发动机了。
各项设计指标都是全球之最。
浩瀚公司第二台发动机就想对标RD180。
这压力也太大了一点吧。
哪怕是尹成海也不认为自己有那个实力。
尹成海道:“苏总!现在就搞四百吨以上的推力是不是有点太激进了。我觉得还是应该一次增加五十吨,逐渐达到了RD180的标准,更为稳妥一些。”
周围人也是纷纷点头。
虽然火龙H1和RD180现在是一个级别的火箭发动机。
但一个只是刚刚摸到这个级别的起跑线而已。
而另外一个在这个级别上已经是重量级选手了。
火龙H1想要和RD180掰手腕只怕还有很大的差距。
毕竟RD180的室压可是达到了25MPa两百五十个大气压。
而火龙H1才18MPa。
别看只差了百分之四十。
但谁都知道室压差百分之十。
研发难度增加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四十等于好几倍的差距。
绝对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动动嘴就能解决的事情。
苏翰道:“研发火箭发动机的难度有多大,我比你们要清楚的多。但就是因为有难度,才要去挑战。咱们公司的计划是完成载人登月,这本来就是一件难比登天的事情。如果按照你们的节奏来,别说十年了,再多几个十年也未必能够。别忘了我计划是五年之内就完成商业载人太空行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了,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众人闻言都沉默了下来。
关于苏翰想要载人登月的事情。
这里谁都知道。
但问题哪怕是龙翰科技的员工也不相信苏翰能够完成载人登月。
因为这就不是一家私人公司能够完成的事情。
米联邦的阿波罗工程前后共有几十万人参与研发。
数万企业添砖加瓦最后才能完成这个不可能。
虽然龙翰科技是一家很大的公司。
但再大也是一家私人企业。
怎么可能完成一个国家才能完成的事情呢。
这根本就不可能好不好。
别说外人了,就算是龙瀚科技的员工,也认为对于这件事,苏翰有点太过白日做梦了。
但谁又不敢说什么。
毕竟对方是老板。
但尹成海作为副总工程师却有说话资格。
尹成海道:“苏总!我这人说话直。有得罪的地方,您别怪我。”
苏翰道:“说吧!既然是开会,畅所欲言。”
尹成海道:“其实关于您说的想要制造一种可以回收的火箭,降低火箭发射成本这件事,我认为从一开始,就不可能。
就算咱们真的能制造出媲美RD180的火箭发动机也不可能重复利用。
因为现在高端发动机,采用的非就是几种技术路线。传统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高端的液氧液氢发动机。
现在是环保主义盛行。
传统煤油液氧发动机污染大,毒性大,一直被诟病不够环保。
所以现在全球都在走液氢液氧路线。
但液氢液氧发动机有个特点就是温度高。
温度高对发动机的损耗就大。
因为在这种高温的煅烧下发的动机根本没办法重复利用。
就算勉强能够回收,检修压力也大,还不如造一台的新的。
其实用产量换成本一直是全球火箭发射领域的通行规则。
如果咱们公司想要制造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火箭发动机,那么就必须使用传统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
因为只有使用传统煤油液氧组合才有重复利用的可能。
但煤油有煤油问题就是容易积碳,积碳堵塞容易造成发动机爆炸。虽然通过富燃燃烧,调整氧比例,进行不完全然燃烧,可以降低堵塞几率,但废气太多的话,推力也不够。关键室压也不够,比冲也差,有效荷载效率就低。
这也是为什么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淘汰机型。
毕竟推力不够对有效荷载的浪费太大。
火箭不小,推力不够,也是一个问题。
咱们就算不说载人登月的事情。
就说想要完成近地轨道的太空行走!
近地轨道起码要有十吨负荷吧!
十吨负荷起码也要五六百吨以上的推力。
这么大的推力。
想要使用老旧的燃气发生器循环发动机。
起码要十台以上才能做到。
别的不说就是喷嘴的直径也不够。
更何况现在全球都在搞环保主义。
航天发射讲的也是安全无毒。
如果我们回头去搞液氧煤油发动机。
那不是在走研发的回头路了吗。
第311章 设计一款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发动机
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动机咱们国家都能自产。
那还研发干什么?
买几台不就得了吗。
重复研发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
众人闻言也是纷纷点头。
怎么说这些人也都是火箭领域的专家。
有先进的发动机不用。
回去使用老旧发动机。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更重要的是火箭发动机就是一次性的产品。
根本不可能重复使用。
其实苏翰说的事情从一开始就不靠谱。
只是苏翰是老板。
这里没有尹成海这种级别的身份谁又敢去打老板的脸呢。
苏翰道:“尹工说的事情我当然清楚。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想过要使用煤油或者是液氢。煤油容易积碳,而且污染大。液氢不安全,容易泄漏,温度还高,发动机结构还复杂。想要生产出可以重复利用的火箭发动机,那么就必须要抛弃这两种推进剂。使用一种全新的推进剂。
其实我想要用的是液氧和甲烷的组合。”
甲烷!
众人听到这都是一愣!
甲烷其实就是天然气。
这个大家当然知道。
但问题是没听说哪个国家现在使用甲烷作为火箭推进剂的。
一级发动机推力不够。
真空发动机不如氢氧给力。
比冲还不怎么样。
甲烷根本就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东西。
尹成海道:“苏总!甲烷发动机是经过全球团队验证过的。根本不足以胜任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不管是在一二级的表现,还是在真空里都不怎么样?比冲差,干质比低。您到底是听谁说的用甲烷的?”
在尹成海看来苏翰应该是不知道从哪里道听途说以后居然就信了。
如果甲烷能当燃料。
还不如把学三哥国把牛粪也塞进去试试呢!
苏翰道:“我看中甲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推进剂的重复利用率高。咱们想要制造出一种能多次重复利用,又不积碳的火箭发动机。必须要解决高温和积碳的问题。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两个问题,那么非甲烷莫属了。”
众人听到这都有些无语了。
就因为甲烷不积碳所以用它?
这简直是太好笑了。
甲烷虽然不积碳,但问题是根本就用不了。
主要是全球还没听说谁用甲烷当做发动机燃料的。
看来苏翰这人有点太一根筋了。
想一出是一出完全没有科学精神。
在众人看来虽然苏翰是计算机天才,但火箭领域应该还是小白一个,想的东西有点太过异想天开了。
尹成海也是有些无语,想了想道:“苏总!既然您想使用一种没人用的燃料。那这发动机!您打算使用哪种技术?”
在尹成海看来不管是哪种技术自己都能把对方辩的哑口无言。
必须要让这个老板知道知道制造火箭发动机不是异想天开。
苏翰道:“你们之前研究的发动机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发动机。我想要一款颠覆性的发动机。这款发动机被我定名为全流量高压补燃循环分级燃烧发动机。”
众人听得一愣!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听过这种发动机?
尹成海道:“苏总!我好像没听说过这种发动机?”
苏翰道:“你们当然没听说过了。这是我发明的!”
苏翰发明的!
众人听到这全都傻眼了。
苏翰能发明火箭发动机。
这怎么可能?
尹成海也是一脸的惊愕!
随即有些无语。
对方能发明火箭发动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苏翰根本没鸟众人。
随即拿出了一个平板电脑。
这台电脑是龙翰手机的最新产品还没有上市。
苏翰使用软件将电脑屏幕投放在投影之上。
随即拿出了电容笔在上面勾画了起来。
众人见状都盯着投影屏幕。
很快一个发动机的草图就出现在了上面。
众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方桉。
只是让他们震惊的是这个方桉他们根本就没见过。
这是什么方桉。
双泵双电机。
还是有两个预燃室。
富燃燃气和富氧燃起居然各行其道。
这么做不是完全没有废气了吗!
这个设计思路也太牛逼了吧!
尹成海也是震惊的不行。
怎么说他也是火箭发动机领域的专家。
自然知道这份草图方桉的精妙之处。
关键是双泵、双预燃室、双通路的设计。
以前根本就没听说过好不好。
尹成海看到苏翰画完了急忙道:“苏总!您这个方桉是您自己设计的吗?”
苏翰道:“怎么你以前在别的地方看到过吗?”
尹成海愣了愣,忽然道:“那按照您的设计,氧化剂泵您打算放在那?”
苏翰重新生成一张图片,重新画了起来,很快一台发动机跃然于屏幕之上。
苏翰随后道:“氧化剂泵放在这!”
“那燃料泵呢?”
“当然是在这了!”苏翰又画了一个燃料泵。
“那富燃燃气的管线您打算怎么走?”
“从这绕过去不就可以了吗!”
“那控制阀呢?”
“放在这个地方。”
“那富氧预燃室碍事吧!”
“怎么能碍事呢!燃料泵控制阀旁边直接接一根管线不就行了吗。”
苏翰一边说一边画。
尹成海也是不停的问。
两人是一问一答。
不管尹成海问什么,苏翰都能回答上来,更重要的是发动机的结构,也是越来越清晰。
要知道苏翰的画功也是非常出色的。
他的发动机可以说是栩栩如生。
就这么一台设计精美的发动机就在两人的一问一答之间逐渐成型。
众人看的都是目瞪口呆。
不是吧!
一台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发动机就这么设计出来了。
这也太牛逼了吧!
尹成海到最后实在是问不出什么了。
因为这台发动机太复杂太完美了。
可以说是毫无缺陷。
怪不得叫全流量发动机呢!
一星半点的能量人家也没浪费!
能不是全流量吗。
尹成海忽然想到了一件事,道:“苏总!您设计的这个发动机,喷嘴是多大的?”
苏翰道:“一米三吧!”
一米三!
众人听到基本上上都是目瞪口呆。
一米三的喷嘴那这个火箭发动机小的简直不可思议。
第312章 电泵火箭发动机和3D打印机
尹成海也是愣了半天!急忙道:“那推力呢?”
苏翰道:“预估是两百吨!但未来我希望是三百吨以上。”
三百吨!
这么小一个单喷嘴的发动机居然能达到三百吨的推力。
这也太夸张了吧!
众人这会是彻底的亚麻呆住了。
尹成海也是愣了半天!
不过他忽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急忙道:“苏总按照您的这个设计!氧化剂线路如此复杂,那么线路和富氧预燃室的腐蚀现象您怎么解决?”
苏翰道:“这个好解决。我已经设计出一种新型合金,可以彻底解决腐蚀氧化的问题。而且我这台发动机如果设计成功,可以重复使用一千次次以上。”
一千次!
所有人听到这都是一脸的震惊。
一台发动机能用一千次。
那火箭发射岂不是要真的变成白菜价了?
尹成海愣了半天!道:“苏总!您以前学过火箭发动机设计吗?”
苏翰道:“以前是没学过。我是这两年才开始研究的!”
这两年才研究的?
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能达到这种水平。
还能设计出一台从来就没有出现过的火箭发动机?
这也太牛逼了吧!
所有人都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苏翰笑道:“对了!你们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参数校准系统就是我亲自设计的。用起来感觉还不错吧!”
众人听到这算是彻底的说不出什么了。
要知道这套火箭发动机参数校准系统对他们这些火箭设计专家来说帮助太大了。
只要把图纸放在校准系统里跑一边,马上就能找到个问题,而且还提供修改方桉。
如果没有这个校准系统,只怕发动机的研发进度要慢上好几倍。
没想到这东西居然也是苏翰设计了。
对方也太牛逼了吧!
仅仅两年不到的学习时长就能设计出这么变态的软件和发动机概念图来。
一直有人说苏翰是一个超级天才。
大多数人并不反对。
因为苏翰是木水大学计算机专业最年轻的双料博士,还是国家工程团的专家。
如果这都不是天才。
那世界上还哪有什么天才。
但大多数人都只承认苏翰在计算机领域的天分。
要说火箭研发领域。
这些人并不认苏翰懂多少。
毕竟隔行如隔山。
火箭设计和计算机设计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
结果让人打脸的是。
人家只学习了不到两年就能独立设计自己火箭发动机软件和火箭发动机。
这也学习能力也太变态了吧!
看来说苏翰是超级天才都是太低调了。
应该是超超超级天才对。
只怕是人类历史上那些超牛逼的大神级科学家也未必能比肩苏翰的学习能力。
苏翰见众人都没什么问题了。继续道:“我看这样吧!这次就由我来亲自主持新火箭发动机的设计。尹工负责设计火龙H2。虽然火龙H2不是我们主力发动机,但却能为我们打造自己的发动机生产线,创造经验。而且国字头单位对一次性发动机非常有需求。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捞一笔,减少研发投入。”
尹成海听到这是急的不行。因为他想和苏翰去研究新发动机。毕竟一台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发动机,如果不能参与设计,那对一个火箭发动机设计者,将是多么大的损失。
尹成海急忙道:“苏总!我能不能和您去设计新发动机?火龙H2就交给宋主任和唐主任他们去负责吧!”
“可我也想去设计新发动机。”
“还有我!”宋唐两位主任当然也想去设计新发动机了。这可是全世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的发动机。这么牛逼的发动机未来肯定是要获国字头大奖的,自己能跟着沾沾团队的光也行。
苏翰见状也是有些无语,当然他也知道几人的想法,可以说以科研工作为第一人生目标的人,都有这种想法,道:“那好吧!既然你们都想参与。那么就给你们一点机会!前期工作暂时就交给尹工负责,我最近可能有点事,我忙完了以后在过来。不过火龙H2的工作也不能丢下,你们受点累,两头跑一下。”
“这个没问题!您就放心吧苏总!”尹成海当然是非常的高兴了。只要让他参加新发动机的设计工作,让他做什么都行。
苏翰道:“对了!我这U盘里。还有一个电泵火箭发动机的概念设计图纸。电泵火箭发动机设想,其实就是使用电动机驱动燃料泵循环。好处是结构简单,适合做二级火箭。不过现在只是我的一种概念。尹工组织一个团队,好好研究一下。我最近比较忙,你们先研究着,等到有该打的设计方桉了,我在来拍板。”
众人这会算是彻底说不出什么了。
原来苏翰还设计了另外一个火箭发动机。
电泵火箭发动机听都没听过。
不得不说苏翰脑洞是真的大。
苏翰看向了不远处的金义军,道:“对了金主任!这次我把你们研究团队找来。给你们也安排了一分重要工作。这U盘里是我设计的一个叫3D打印机的原型机设计草图。
你可以把这东西理解成打印机,但它打出来的不是平面的东西,而是3D的立体部件。
你可以理解为另类一点的模具铸造。
但它比模具铸造性能更强。
甚至比不真正的钢材性能差。
如果咱们有了这种那东西。以后咱们制造发动机部件的时候只要输入图纸,就能直接打印出来。
这样会大大提升咱们公司以后的发动机制造能力和生产能力。”
众人听到这是目瞪口呆。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金义军有些吃惊的道:“苏总不是和我开玩笑吧!世界上会有这么神奇的东西?”
苏翰道:“这有什么好开玩笑的!国外八几年就有3D打印机了。只不过大部分是塑料制品,而且是小型机。直接打印钢铁的东西还没有。所以才需要研发。你的目标先是完成小型原型机。
第313章 高正飞不看好火箭发射产业
然后改为制造大型机,最后制造出能打火箭发动机那么大的原型机。这就是你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很重要,你们团队务必要重视起来。知道了没有?”
金义军道:“您放心吧苏总!我们保证会完成任务。”
苏翰再次看向了火箭箭体研发部副总工程师钱宏俊道:“钱工!你们箭体结构部也必须抓点紧。我希望年内就能进行首次箭体悬停测试。我这里有一份设计方桉。你回去按照我的方桉去设计箭体。尤其是钛合金格栅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去设计,这关系到未来咱们的火箭能否成功回收。
气动力的问题公司已经为你们开发出了全新气动力模拟软件。
通过软件模拟就可以了。
无论如何半年内,我要看到测试火箭进入试生产。年内就要进行测试。”
钱宏俊道:“您放心吧苏总!我们箭体结构部无论如何也会完成任务的。”
苏翰点了点头看向了潘驰和另外一位行政副总蒋安民道:“潘驰!这一年的研发和生产任务都很重。无论如何你和蒋副总要全力配合研发部门的工作。后勤工作出了问题!我就找你俩。听到了没有?”
“听到这了!您就放心吧苏总。”潘驰和蒋安民同时道。
……
安排好了具体工作。
苏翰打算亲自设计一款机器。
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
这种机器是专门用来检查高精端设备瑕疵的。
只不过以前一直被国外技术垄断。
不过苏翰这会已经拥有了全学科的所有初级科技。
脑中自然也有这种扫描仪的设计方桉。
本来按照正常情况苏翰交给手下人去解决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他着急用。
只能自己亲自动手设计了。
只不过这会的苏翰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神龙帮忙。
神龙虽然不能挑大梁研发。
但它帮忙打下手还是非常厉害的。
苏翰只要直接告诉神龙设计结构。
对方就自动生成苏翰想要的图纸。
苏翰仅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的原型机图纸。
同时他又设计了一款多功能的测量机器人。
搭配激光雷达扫描仪使用会大大提升对火箭箭体检查的效率。
苏翰随后将图纸丢给了机器人公司让他们去负责生产了。
……
【感谢各位书友长久以来对本书的支持。本书现在只有九千个收藏!收藏不多。同期作品中算是成绩比较渣的。但就是因为有很多兄弟姐妹的订阅支持才让花猫坚持了下来。无论如何花猫也会把本书写完,争取完成一部两百万或者两百万字以上的作品。希望大家继续订阅、月票、推荐票。支持花猫。谢谢大家了!】
……
苏翰打电话把国威的总裁高正飞找到了总公司。
两人简单寒暄。
高正飞道:“苏总!您找我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苏翰道:“我正在搞火箭发射的事情,相信你应该也知道了吧。”
“我知道。”高正飞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苏翰在搞火箭发射的事情全世界就没人不知道的。
高正飞也不是聋子也不是瞎子。
当然也知道。
为此他也进行了一些相关领域知识的科普。
但最后包括高正飞在内的国威高层都不看好苏翰的火箭发射商业前景。
因为全球火箭发射根本就没有什么市场。
虽然每公斤的卫星发射价格高达两万米金每公斤。
但成本也不小。
扣去了成本只怕每公斤连五千米金也赚不上。
至于苏翰未来对标的商业太空旅游。
根本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起的。
只怕起步就要上亿米金,甚至几亿米金的支出。
这么多钱就算有钱人也消费不起。
毕竟有钱人是少数。
关键是火箭发射领域的市场太小了。
所以大家都没看好苏翰的火箭发射产业。
苏翰道:“不知道高总是怎么看待太空产业的?”
高正飞想了想,道:“苏总!实话实说的话。我不太看好太空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市场规模太小了。去年全球一共才进行了五十三次成功的卫星发射。各类大小卫星也就上百颗。但五吨以上的不超过二十五颗。总发射质量也不过一百五十万公斤。
现在的全球卫星发射价格均价约在每公斤一万米金左右。
按照这个标准。
全球火箭商业市场规模也就在一百五十亿米金左右。
但您也知道发射价格是不等于利润的。
每枚火箭扣去了发射成本。
真正的利润能有三千万米金就不错了。
那么全球火箭发射的净利润最多五十亿米金。
而且很多国家的卫星是自己发射的。
不可能释放到商业市场。
全球商业市场只怕连二十亿米金的利润都没有。
市场规模不够,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比例。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看好火箭产业的原因。”
苏翰点了点头道:“高总说的也对。其实从现在的全球火箭航天市场规模来看,火箭发射这个行当确实不赚钱。但问题是我看中这种行业的理由是它专业性很强。
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做专业性强的事情。我认为专业性越强的行当,越有发展潜力,越能形成技术垄断。
其实市场这种东西是可以凭空制造的。好像我做电动汽车一样。本身电动汽车是没有市场的,我不是一点点也做出来了吗。关键是你没有那个本事来开发出这个市场。”
高正飞闻言笑了笑。
虽然电动车市场确实是苏翰做出来的。
但电动汽车也是汽车和火箭性质能一样吗。
电动车的本质还是车。
不管是燃油气,还是电动车,最终的需求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不过高正飞也没那个意思和苏翰来抬杠。
首先苏翰是公司的大股东。
其次人家是世界首富。
能力和眼光都是世界第一的。
虽然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保证每笔投资都能赚钱。
但不管做什么对方都比自己有资格。
而且也有实力。
这些年对方光捐款也差不多有将近有一万亿了。
第314章 打造全球电信服务:天龙计划
所以赔个几万亿对苏翰来说简直就是挠痒痒一样。
如果换成自己想想也知道肯定是经不起这么折腾。
高正飞道:“其实我也就是说说眼下的看法而已。虽然火箭发射领域市场不大,但二十亿米金的净利润还是有的,仔细想你想运行一家公司也够了。虽然火箭发射赚钱很难,但操作好了,小赚一笔,甚至不赔钱,也是可以做到的。”
苏翰笑了笑道:“做买卖就是为了赚钱,不赔钱可不是我的目的。其实刚才我说了,我想打造一个太空市场出来并不是开玩笑的。这次我把高总找来!就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一下。我想打造一套天基网络系统,其实就是打算自己搞一套卫星系统出来,给全球提供基础网络服务。如果成功成功,那么未来在全球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使用我们的网络来上网了。”
打造卫星系统?!
高正飞听得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急忙道:“苏翰的意思是想要效彷墨脱公司的弈星计划?”
苏翰道:“逻辑上差不多,但本质不一样。弈星计划是向全球提供移动电话业务,我想的是向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当然还兼容打电话的功能。而且我计划的卫星数量比较多,投资规模也比弈星计划大。”
高正飞道:“不知道苏总计划发射多少颗卫星?”
苏翰道:“起码也要四万颗吧!”
四万颗!
高正飞听到这差点没摔倒。
他瞬间就被这个数目给吓的亚麻呆住了。
墨脱公司的弈星计划当年震动全球。
几十颗卫星投入了近五十亿米金。
平均一颗就要将近一亿米金。
四万颗岂不是要四万亿米金。
二十七万亿华夏币。
真的假的!
苏翰有那么多钱吗?
高正飞知道苏翰很有钱。
但再有钱也不能有二十七万亿那么多吧!
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投资根本就赚不回来。
因为二十七万亿相当于全球每人身上未来的成本目标就达到了四千块。
就算苏翰再牛逼也不可能让全世界的人都来用你的网络。
最终能有几千万人使用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如果按照几千万人的规模就算一个人一个月一百块钱。
那也要几百年才能收回成本。
而二十七万亿放在银行里每年的利息收入也不下一万亿。
说白了赚到的钱都没有银行的利息高。
这简直是疯了。
高正飞沉默了一会道:“苏总!就算发射一颗五吨级别的卫星起码也要几千万米金。您这四万颗卫星可是需要很大一笔钱的。您确定不是在和我开玩笑吧、”
苏翰笑道:“我哪有什么闲心和你开玩笑。其实你心里想的卫星和我想的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东西。我说的其实只是小卫星而已。
单个重量应该不超过五百公斤。
四万颗卫星的总成本不会超过一千五百亿华夏币。
至于发射成本,我会想办法控制到最低,应该也花不了几个钱。
其实这次我把高总找来是希望把卫星设计的事情交给你们公司来解决。
虽然现在全球4G网络建设的如火如荼。但绝大多数4G网络都在城市。偏远的乡村想要布设4G网络,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有天上的卫星配合那就大不一样了。
不管多偏远地区都可以通过卫星来中转信号。
这会大大降低信号转移成本。
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网络服务走向全球。
你想想。
未来的国威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地点架设4G基站,不需要接入光缆,电源甚至都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只需要通过天上的卫星中专就可以了。
到时候咱们就可以提供基础电信服务了。
非系联盟、亚西东亚、亚西南亚、南米地区,有一些欠发达的国家。
根本没有实力建设什么基础设施。
只要咱们找上门进行电信服务合作,也不用他们投资,最后电信产业获得的利益大家均分。
他们只是坐等着拿钱有什么不好的。
到时候还有什么国家能拒绝我们的网络服务呢?
何况还有那些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只。
远离大陆的岛屿。
全都可以使用咱们的网络。
到时候咱们还可以打造自己的专用终端设备。
我预测全球注册付费用户数量不会低过一亿人。
就算一个用户一个月就十米金。
每个月不少于十亿米金。
至于那些欠发达地区可以免费使用。
只要让咱们投放广告就可以了。
如果每个客户一个月咱们只投放二十块广告。
分给本地电信运营商十块,咱们十块。
如果按照欠发达地区三十亿的用户规模。
每个月咱们至少也能赚到三百亿。
一年至少赚三千六百亿。
如果算上注册用户和设备费。
一年赚算上六七千亿是轻轻松松。
这些难道不是钱吗?
没有市场可以创造市场!
火箭咱们都能发射了,再打造一个天基网络市场,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区区一千五百亿。
能打造一个全球电信网络出来。
难道这还不够便宜吗?”
高正飞听到这也是目瞪口呆。
苏翰说的事情他是想都没有想过。
高正飞是一个做事喜欢稳扎稳打的人。
不喜欢做事太过激进。
好像墨脱公司的弈星计划就不符合他的性格。
如果是他的话。
他是根本不可能同意这种计划的。
但问题是现在当他听到苏翰的天基网络计划。
却感觉大有可行。
如果苏翰说的事情能够成功。
那么国威可以很轻松的就在全球打造出一个网络帝国。
从一个网络设备提供商。
摇身一变成为国际网络运营商。
到时候这些海量的资源将成为国威的摇钱树。
高正飞这下才反应了过来。
以前都说苏翰是一个超级天才,虽然他也承认,但他还是认为对方进入火箭发射领域,根本就是一招败笔。
但谁知道对方居然能想到天基网络这个好点子。
如果成功这个天基网络不管是对龙翰科技,还是国威公司,能带来的好处都是难以想象的。
高正飞想到随即决定加入苏翰的天基网络计划。
苏翰最后给这个计划定了个名:天龙计划。
第315章 苏翰当爸爸了
双方组建了一家新公司叫天龙公司。
国威公司随即出马从国内的卫星官家单位挖了一些高级工程师过来。
又搞得官家单位是一阵鸡飞狗跳。
……
浩瀚公司的首台小型离子推进器设计完成。
原型机的实验性生产也随之展开。
……
二月份。
临近过年。
邵雨桐到了预产期。
苏翰放下一切工作在家陪大老婆待产。
由于是双胞胎。
邵雨桐的肚子特别的大。
每天也是特别的辛苦。
但不管怎么样快要有自己的宝宝了。
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预产期临近那几天。
苏翰就把邵雨桐送到了医院。
苏翰之前买了一家妇科医院。
这次生孩子自然也在这里。
老板娘生孩子。
医院所有高层也是齐聚一堂一再讨论接生方桉。
可见对这件事的重视。
当然医院的建议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正常生产。
其实袁美霞还有白佩兰都是这个意思。
苏翰和邵温学倒是认为安全第一该刨就刨。
但邵雨桐还是想正常生产。
终于熬到了宫缩的时候。
邵雨桐被推进了产房。
苏翰当然也跟在了旁边。
全程守护。
邵雨桐也是第一次怀孕,而且年纪也不小了,生产难度也不小。
不过好在医院里最好的接生大夫都在。
在专业大夫的引导下。
邵雨桐终于产下了一对男孩。
看到孩子出生。
苏翰也松了口气。
可以说重生以来他就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
这让苏翰是非常的高兴。
袁美霞,白佩兰,还有邵温学都高兴坏了。
袁美霞当然是高兴自己有孙子了,而且还是两个。
白佩兰和邵温学是兴奋有了外孙了。
苏翰让袁美霞和邵温学给孩子起个名。
袁美霞自诩受教育水平不行,让给了邵温学。
怎么说邵温学也是大学毕业,还是体制内出身,受教育水平还是很高的。
邵温学当然非常高兴了。
其实他早就给孩子起好名了。
老大叫:苏瑾安。
老二叫:苏瑾逸。
邵温学希望两人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长大。
苏翰有了下一代了。
而且还是两个儿子。
苏翰当然是非常的高兴。
因为他已经当爸爸了。
四大天王。
戴岚、连珊珊、董静也赶到了医院。
戴岚这个时候刚怀孕,时间不太长,还没有显怀。
连珊珊这个时候还没来得及怀孕。
董静现在则是有一个女儿,还不到一岁。
四大天王也都有自己的孩子了。
不管怎么样大家都非常的高兴。
连珊珊最为羡慕。
不过她这会也是有些着急。
希望能尽快怀孕生孩子。
……
三月。
苏翰在家陪邵雨桐坐月子。
AM公司四十五纳米芯片Aking2试生产成功。
这是继华龙SJ2芯片后,全球第二款四十五纳米手机芯片。
其实这个时候各大手机厂商已经是急的不行。
因为华龙SJ2性能太过强大。
其他手机厂商没有同级别的处理器可以与之抗衡。
只能看着青龙手机销量一路飙升。
这下好了。
Aing2的横空出世终于有可以和华龙SJ2叫板的处理器了。
英特、天通、联科也纷纷加大研发力度。
想要尽快制造出自己的四十五纳米处理器。
……
白帽子酋长国先期预定的风力发电设备、储能电站、4G基站已经建设成功。
十台牛龙N1机器人和足量的约束材料也随之到位。
测试也正式开始。
牛龙N1机器人采用全自动工作。
全程无须人工干预。
当这些白帽子土豪们看到牛龙N1真的开始自动工作以后也是兴奋的不行。
如果这次的实验成功那么以后干旱的沙漠地区也将可以种植粮食作物了。
虽然牛龙机器人可以自动工作。
但龙翰机器人团队和土壤化研究院还是有不少人跟着。
这些人是负责数据收集的。
其实就算没有这些人。
神龙也可以自己收集数据。
毕竟这里有4G网络。
但龙翰机器人的团队还是跟在这里进行观察和大数据收集工作。
因为这样数据能更加精细一点。
……
火龙H2发动机电脑设计图纸也正式敲定。
在神龙的帮助下电脑设计也是顺风顺水。
电脑模拟数据是牛逼的不行。
但真实产品是否能达到同样级别。
也要看工程样机生产出来以后再说。
……
全流量高压补燃循环分级发动机设计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虽然有苏翰的概念图。
但设计起来并不是很顺利。
毕竟这是一台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全新发动机,很多设计都是颠覆性的,设计难度自然是非常的大。
更重要的是苏翰还在医院陪老婆坐月子。
所以就将工作全都丢给了尹成海。
让他也是感觉有些亚历山大。
他这会也算知道了苏翰的厉害,现在只能希望对方早点回来,带队搞研发了。
……
四月。
火龙H2原型机试生产正式开始。
调频激光雷达扫描仪的原型机这会也试生产成功。
有了这东西的加持。
会大大提高了火箭发动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
对浩瀚公司研发团队来说是十分的惊喜。
……
CBM公司采用全新芯片设计的蓝色基因超算制造成功。
该超算性能非常的牛逼。
不过CBM公司并没有使用自己的处理器。
而是使用的是英特公司的六十五纳米芯片。
每秒运算速度和龙翰二代一样也是一点六亿亿次(一点六京)。
但蓝色基因小数点后面比比神龙二代快了一些。
虽然只是快了零点几。
但哪怕是快一点也是快。
米联邦的官家媒体顿时以《米联邦超算重回巅峰》为标题大肆报道。
整整六年。
六年以来曾经的超算王者米联邦科研团队一直在苦苦追赶。
期间辛苦也是不足外人道哉。
蓝色基因顿时成为了国民荣耀。
……
苏翰陪邵雨桐做完月子。
返回浩瀚公司的研发中心。
不过当他看到了新型发动机乱七八糟的设计图纸厚也是有些无语。
看来没有自己亲自坐镇,想要在短时间内研发出新型发动机,还是有难度的。
苏翰随后接管设计团队的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