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横明TXT下载横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明全文阅读

作者:临波倚浪     横明txt下载     横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600 建设兵团

    时间过得很快,李怀信在西北已经一年多时间。

    现在他驻扎在庭州,天山以北,一直到沙漠边缘,几乎已经很难找到厄鲁特人。

    想要些战功都办不到。

    看着地图,他长叹一声,“算逑,再往西没得走,汉唐以来,迈过葱领的汉人军队有限。除了商队就是不怕死的使者,如今我们整个西域不过三万八千兵马,还是等等朝廷意思吧。”

    现在,他是真的没有仗能打了。

    南边的叶尔羌投降以后,下边的百姓比吐鲁番人更加融入进来。

    朱国祯驻扎轮台,手里有一万兵马,控制着几乎整个吐鲁番和叶尔羌。

    卢象升守着西域门户-哈密城,手里只有五千兵马。

    剩下的两万多大军,都在李怀信手里。

    作为西北先锋军,迅雷弹,栓动枪,都是优先供应。

    先进装备保障下,不管是厄鲁特人还是其他小部落,都成为西北大军功劳簿上的数字。

    尤其是栓动步枪一战,他们本是换装完毕,要和其他军队会和,手上没有别的冷兵器。

    在和厄鲁特较大的军队发生遭遇战之后,竟然将对手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整个军队散的散,死的死。

    这样的结果,让李怀信意识到。

    或许,火枪的新时代来临了,他将此事向上边汇报,同时尝试开始演练新阵容。

    不尝试不知道,效果吓一跳。

    西北的明军,本来就是强横的军队,在新战法的加成之下,更是所向披靡。

    新式栓动枪,不但加强火力密度,还强化了命中率。

    以前是击中人全靠缘分,现在不同,几乎是指哪打哪!

    这样的变化,让他意识到,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新战法!

    过去两边士兵排队互相开枪的事情,肯定要过去了。

    “大帅,咱们的粮食,不是很足啊。”副将进大帐说到。

    “不是前两日才运过来一百车,怎么不够?”

    李怀信有些纳闷,刚报上去的粮食,现在就说不够,这不科学。

    “大帅啊,那是之前上报的数字,这不是后来遇到很多于阗国后裔,您说要带着他们呢。”

    李怀信皱着眉,想了片刻,才想起来这件事。

    他用手拍着脑子:“哎呀,真是,我怎么将此事忘了?”

    于阗国灭亡已有四五百年,不过他们的后裔一直不曾臣服于当地的统治者。

    天山以北地方巨大,近万人想要藏起来,别人找也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几百年来,他们面临的困难可见一斑。

    因为整个于阗国后裔,剩下的人,有八成是女性!

    要是这样下去,过不了一两百年,就要彻底灭绝。

    “你还别说啊,多了一万人,那粮食多了不少。”李怀信痛苦的挠挠头,当时当好人容易,现在要为吃喝发愁啊。

    可是,又不可能不管他们。

    好歹于阗国说自己是中原后裔,他们等了五百年,终于等到汉家大军,说什么也不会离开。

    而且,于阗国人都是女人,他手下几乎都是男人,而且是尚未婚配的男人。突然白捡很多女人,想想都能笑醒。

    如今,朝廷在西域驻军将成为常态。

    尽管会有很多人轮换之后离开,但是能扎根此处的话,绝对有很多人会选择留下!

    “大帅,要不咱们不管他们了?”副将小心翼翼地问。

    “滚出去,你是不是傻子,咱们是为了那些女人吗?不是,我告诉你,咱们是为了大明的统一,为了帮助他们,才留下那些人。你以后记得,不能说是眼馋人家女人啊!”

    副将那叫一个冤枉,这个事情本来就不是自己说的。

    真要是追究下去,好像还是大帅先说……

    为了那些女人,要拿下……

    不过,大帅说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即便是有别的声音,可能是听错了吧!

    “东北那怎么样了?老贺他们的消息有没有?”

    李怀信突然想到自己的老战友,还在东北的贺世贤。

    他们的战争也已经结束,现在属于休养生息的阶段。

    “贺总兵的信还没到,但是邸报上说,现在不少人都在就地屯田,那里的土地实在是太多了,种不过来,他们都在尝试种土豆和地瓜。”

    李怀信听到什么,脑中灵光一闪,他走动几步之后,眼睛发亮的肿着副将说道。

    “嗯?你刚才说什么?”

    “土豆和地瓜。”

    “不对,上一句。”李怀信挠挠头。

    “哦,屯田。”

    “对,屯田!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李怀信喜不自信的牌牌桌子。

    “我写封信给经略,就说咱们准备派遣一万士兵和一万于阗国人,去巴里坤湖周围屯田!”

    说着,他拿起笔来就开始写。

    此前,巴里坤湖周围由于战乱,几乎就没有耕地。

    那可是好地方啊,不需要靠天吃饭,只需要有合适的水源,就能保持相对高产。

    李怀信曾经听人计算过,巴里坤湖周围,多了不说,十万亩地总是能开采出来。

    两万人,前期够呛能耕种十万亩,只要先种上几万亩,解决好吃饭问题,等到后边慢慢再上也就是了。

    对于屯田的事情,朱国祯那是相当赞成,现在的物资都是从内地运来,路上的消耗是天文数字。

    而报道朝廷,方书安更是不能再同意。

    那一万人大军,可以作为建设大军的翻版。

    现在西北什么都缺,物资也需要一点点运上去。

    虽然批准了铁路修建计划,可是完工还需要几年,不可能一直这么运送着,尤其是利润率小的粮食等等。

    为此,方书安给老方建议,不但要放李怀信的军队屯粮,还能允许他们具有一些必要的生产能力,争取很多东西都可以在当地进行补给。

    这就是大明版建设兵团的原型。

    命令回来,朱国祯和李怀信都十分高兴。

    朝廷给了这么多自主权,完全说明对他们的信任。

    于是,驻扎在庭州的大军,分出一万,和于阗国剩下的人们,一起去巴里坤湖开荒。

    至于那些女人们是不是和军队的厮杀汉结成夫妇,就看他们自愿了。

    毕竟李怀信好不容易选出了光混,不能白瞎了资源……

    时间过得很快,整个大明都在如火如荼,西北铁路、东南铁路、黄河修葺、大明水师,四个大工程也有自己的转悠名称。

    被人们成为四大!

    不到两年时间,初级工业化带来的变化十分明显。

    老魏是第一批赶赴西北的军卒,他还是在当初支援辽东的那一波,后来随着刘綎回到京城,刚缓和一两年,又被派往西北。

    老魏还以为自己要马革裹尸的时候,却立下一次又一次功劳。

    他更是明军最早换装栓动步枪的那些人。

    现在,巴里坤屯田顺利,庭州方圆千里,连个盗贼都没有。

    整个西北的棉花、土豆、还有各种瓜果,都是大丰收。

    替换他的士兵终于到了,现在终于能回去。

    临走之前,还是大帅亲自该他颁发的勋章。

    用大帅的话说,像他这样,年纪不小还能一直接受新家伙的人,应该成为骨干军官,应该成为教导队的教员!

    为此,他不但和别人一起轮换,还得到一封信。

    据说是大帅亲自签名的推荐信,拿着它,就能去传说中的学院,担任教员!

    老魏想都没想过,自己当兵这些年,竟然还能成为那些私塾的教书先生?

    等到到达轮台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里真的是轮台?

    两年多前,他们大军路过轮台的时候,不过就是个小小市镇。

    现在看样子,怕是十几万人要有的吧!

    从入城开始,他们就不断的从一列列大车身边经过。

    刚看见那些人,老魏下意识的就想去拿武器。

    奶奶的,不都是自己的敌人?

    除了投降快的吐鲁番人,还有叶尔羌人、厄鲁特人,以及其他小部族。

    两年前,这些人都是自己剿灭的对象,不共戴天的敌人。

    怎么现在他们,都在向自己行礼呢?

    并且还在不断呼喊着什么。

    老魏问身边的袍泽,“老胡,咋回事这是?”

    “嗨,这你都不知道?告诉你们,咱们现在是荣归故里,是百战归来的将士,按照例子,都会接受他们的欢呼。”

    “还能这样?”老魏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敌人和朋友转变的未免有些快啊。

    等到他坐上铁轨车,才知道变化有多大。

    现在的铁轨车,吃了马车为动力,还有人力车!

    别看见人力,就觉得很慢。

    其实不然,整个人力机构,设计的十分合理。

    负责提供动力的车厢,由六十个人为一组,六人一排,坐在那里蹬脚下的脚蹬子。

    十组脚蹬组合在一起,就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

    马拉铁轨车,由于能并排走的马车有限,并且西北铁路时长会有风沙,暴露在外的也会罢工。

    人们根据多人划船的原理,造出来适合多人操控的铁轨车。

    谁知道实验以后,发现效果好的惊人。

    本身铁轨车的阻力就很小,在六十人的驱动下,效果很理想。

    整个动力组由三组工人轮换,每到一个站点,就更换一次。

    就是这样,西北铁路运营起来硬是比开平的马拉铁路顺畅许多!

    老魏坐在铁轨车上,那就跟看西洋景似的。

    虽说他一把年纪,也是激动的很。

    “哎呀,那是玻璃吧,早就听说了,还是头一次见!”

    载客列车的车厢,都装了玻璃,不是刚开始那时候的半开放车厢。

    “老哥是第一次回去吧,这样的玻璃啊,现在便宜的很哩。”

    老魏他们对面一个掌柜模样的人说到。

    “自从玻璃降价之后,一年之中,连降价五次,本来是高不可攀的好东西,现在很多小富之家都拿来做窗户,你们说是不是烧的慌?多好的东西啊,他们竟然拿来做窗户。”

    老魏和老胡惊叹一声,仔细看这个玻璃。

    那是真的透亮啊!

    要不是他们听说过,还真以为是水晶镶嵌在车上!

    一路上,各种各样的变化,都让他们恍若隔世。

    两三年前经过西边那些城市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破破烂烂,怎么现在就跟新的一样?

    还都在使劲的修建!

    “我的娘啊,那不是京城盖得房子么?”老魏瞥见路边的房子,感叹道。

    “哦,那个啊,那可不是京城独有。现在几个大商社,在满大明的建房子,还别说啊,只要是他们建房子的地方,都是不愁卖!”

    掌柜模样得人咂咂嘴,他是不理解,为什么同样是修房子。

    那些人能将同样的东西在别处重新盖一次,都是那么受欢迎呢?

    等在京城下车的时候,两个人是真的傻眼了。

    只见他们面前,是好几栋高耸的建筑,上边有几个大字。

    京城西站!

    “看着怕是有十丈高吧。”老魏拿胳膊撞撞老胡。

    后者惊呼不敢相信。

    “西北将士荣归处!”

    两个人同时瞥见一个牌子,下边还有人在不断晃着手里的小旗。

    “西北的将士来这里报道了,兵部会将大家送回家中!”

    老魏真是活久见,现在兵部有这样的条件了。

    等他到家的时候,说什么也不下车。

    他不相信,面前这个两层小白楼,会是自己家!

    以前出门的时候,是茅草屋啊!

    “阿爹!”

    一声清脆的叫声,老魏缓过劲来。

    “你是,二丫?”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会是自己离家时候还拖着鼻涕的二丫头。

    “阿爹,是我啊,娘说这些日子你就回来了,没想到能这么快!”

    “你娘呢?”老魏眼泪差点就没忍住。

    “在上工呢,一会儿就回来了,咱们先回家吧。”

    二丫拉着老魏就往院里走,看来这好像真是自己家!

    老魏暗自掐了自己一把,确定他不是在做梦。

    进了大门,他是真的傻眼了。

    这特么就是别人说的败家子吧!

    自己是什么人家,他心里很清楚,竟然都用上玻璃!

    “二丫,咱家是老房子低下挖到煤矿了?”

    “没有啊。”二丫眨巴着大眼睛,歪着脑瓜回答。

    “没有煤,怎么能买得起这好院子?”

601 大明日不落

    老魏离开的几年,变化很大。

    越来越多的工坊出现,带动了上下游一系列链条。

    整个产业链在不断形成,老魏的媳妇,开始只是一个缝制工人。

    后来,需求越来越大,工坊已经无法满足生产。

    于是,工坊便将一些次要步骤分包下去,让工人们成为分发商,拿回去让乡亲们帮忙加工。

    正是有这样的机会,老魏媳妇组织了一些人,把她们训练的又快又好,顺势也就挣了不少钱。

    再加上老魏寄回来的津贴,贷款买个院子也不是问题。

    老魏一家,正是千千万万大明家庭的写照。

    在各项政策的引领下,大明正像当年新中华再造之时,不断发展着各种各样的新兴行业。

    东北由于受到气候的影响,三江口已经是耕种的极限。

    但是对于探险队和采伐队伍并不是。

    自从黄台吉等人被责成组成探险队,不断去北方寻找好东西之后,他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的日子竟然比从前还好!

    以前,能做的交易,就是跟抚顺城那些人,或者是深入女真的商人,他们往往使劲压价。

    但是现在不同,在三江口新城,有数家商行,价格公平,童叟无欺。

    只要是正经八百的干,想不挣钱都难。

    三江口以北,那里有大片的森林,其中的飞禽走兽数不胜数。

    黄台吉所部可以说是吃的饱饱的,一年干上半年,就能舒舒坦坦的在三江口新城的宅子里生活。

    他们看着那些在田里劳作的人,心里满是不屑。

    只有娘炮才在田里刨食,男人们就应该出去狩猎,找矿,砍伐珍贵的木材!

    农业合作的项目进行的很顺利,各家将农田计算以后,换成股份,再按照参与经营的情况进行日常计算工时,很好的解决了人力短缺的问题。

    西北,三股势力烟消云散之后,无人敢当明军其锋。

    尤其是被打散的厄鲁特人,听闻是明军,马上逃出上百里。

    就算是李怀信想跟他们做些买卖,都找不到人。

    没有办法,实在是被打的太惨了。

    巴里坤湖屯田计划十分成功,不过是两年时间,就有整整十万亩良田出来。

    供应三万明军在西北的军用绰绰有余。

    随着人们对西域认识更清楚,也找到更多适合屯垦的土地。

    为了能够长久的保证西域的安定,朝廷开始从内陆征伐贫苦人家。

    尤其是那些在穷山恶水当中的人,土地贫瘠到无法种植,人口却在不断繁衍,当地的环境根本无法容纳。

    这里边,既有大量的明军卫所军,也有不少羁糜州的百姓。

    他们在当地,根本就是最下层的最下层。

    尤其是在监税司的审查出来之后,他们就更加没有空间来干过去喝兵血的事情。

    多余出来的人丁,要么拉家带口,要么独身男人,都被各种各样的口号忽悠到了西域。

    所有人在半路的时候,都感觉自己要去送死。

    但是在经过巴里坤湖,到达天山南北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这里是怎样的人间天堂!

    稍微耕种之下,就能比得上江南水乡的水平。

    未来数年时间,向西域移民都是大明的基本国策。

    西去的商队更是络绎不绝,新式减震马车带着大宗货物,在驼铃的应和下,缓缓向西。

    那里,有大量的黄金白银等着他们去赚取。

    西南地区,在商队的需求下,当地卫所军带着百姓们还是采摘种植药材,还有各种菌类。

    靠山吃山的传统,他们不能丢。

    随着大量的中成药开始出现,人们对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比如一些常见的避暑药剂,还有一些驱虫配方,以及缓解水土不服的汤剂。

    销量大的惊人,以前没人有这样的需求。

    现在人们流动越来越大,也就有越多的人,要有随身携带的产品。

    再说东南方向,那里才是热闹,不但是整个大明的经济核心,更是现在贸易的主要来源。

    每天有数不清的货物,从几个市舶司装船,然后运往定制产品的目的地。

    只要参与过远洋贸易之人,都会发现一个事情。

    海洋更加广阔,能带来的东西也更多。

    未来,还是在海上啊!

    为此,多家商会申请组织探险队,去各地勘探。

    此前其实已经有些私家船队出行,只是各种原因,都没有能形成正确的探险目的。

    对于这样的事情,方书安相当同意。

    他很久之前就想派船队去周游世界,现在有人组织,当然要大力支持!

    而那些先跑出去的王爷们,更是争先恐后,谁都希望自己的地盘能变的尽量大!

    在这样的动力下,以前那些曾经有过造反想法之人,纷纷放弃念头,来南洋划清属于自己的地盘。

    学院是整个大明科学的发源地,只要他们在,就能一直坚持科技发展。

    各大商社不断发展壮大,俨然有成为大型财阀的架势。

    好在方书安知道财阀绑架国家的后果,于是主动将越来越强大的方氏商业分拆。

    而林月华同样,将自己家的产业分拆为两份,林天华终于有机会成为独立的掌门人。

    监税司的出现,让上下税收清晰,再也没有人能将数量巨大的税金藏匿,总能被神通广大的税官查出来。

    至于廉政司,他来势汹汹,劲头更猛。

    多少地方官都是一拉一串!

    朝廷有四大项目,那些蛀虫们堆积在一起,当然是不能让他们白白赚钱!

    廉政司的出现,让大明的行政效率,更加提高。

    同样,因为有邮政系统、报纸系统的存在。

    可以让内阁的政令直接传递到村里,甚至可以说是直接控制到村。

    他们的基层员工能够搜集消息,解除误会,防止各种农民起义。

    泰昌离开皇权之后,倒是好了一些,但是他再也无法恢复从前。

    终于,在来到西山的第三年,他也成为太上皇。

    一年之后,便撒手西去。

    过度的操劳,让这位皇帝成为大明少有被民间不断夸赞的皇帝。

    他短短的皇帝生涯,实现了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封建诸王、开发南洋、东北、西域的壮举。

    其功绩,甚至超越成祖皇帝!

    终于,泰昌最后得到“世祖”的庙号。

    方书安先后主政兵部、吏部,终于进入内阁。

    他大力发展水师,西北明军脚步被中亚地势限制之下,便向无尽的海洋进发。

    探险队从南美带来橡胶,于是蒸汽机取得重大成果。

    天启三年,内阁大规模推广铁路,开始修建中部、西南、东北三条战略铁路。

    而南直隶富庶之地,也开始引进商业资金修建致富铁路。

    蒸汽机的出现,让铁路运力更大幅度的提升!

    天启四年,大明商船队遭遇欧洲联合舰队伏击,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欧洲败在荷兰和联合王国之后,想要在东亚攫取利益。

    可惜,他们不知道,明军在黄海和东海有大批机动舰队,他们从来就没有向外展示!

    内阁宣布对西葡联军作战,大明南海第一舰队直捣马六甲,大明南海第二舰队打下果阿,大明第三舰队一直清扫到波斯湾。

    自此,波斯湾以东,尽归大明南海舰队!

    东海舰队也不示弱,六百东海级战舰,携带数万后装长短火炮,遮天蔽日的出发,他们在南海战役结束之后,尽起大军,向东南起航。

    扶桑闻风而降,上交国书,愿意成为大明的藩王。

    而在吕宋岛的土人,听闻之后,尽数投降,并且为大明舰队开路,向那片新大陆出发!

    那里只有数万白皮猪,在东海舰队威压之下,只有投降一条路!

    南洋的藩王,看见大明的海军四出,便带着自己的船队,去接收地盘。

    毕竟内阁说了,他们只负责打,谁要是能占了,那就是谁的!

    但是必须听从大明的宣调。

    那再简单不过!

    再说了,现在明军的实力,就算他们的地盘不是明军帮着打下来,谁敢不上门?

    不过是几搜商船被毁掉,南海三支舰队就敢从南越一直扫到波斯湾,那是多么可怕的存在!

    天启二十年,柴油机问世,内阁众人商议,认同大明“日不落帝国”的称法。

    首辅方书安痛快的签字,同意开启大明代表会议的制度……

    全书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2392/ 第一时间欣赏横明最新章节! 作者:临波倚浪所写的《横明》为转载作品,横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明介绍:
横明(hèng)
这是一个大忽悠的故事。
梁小帅,化学民工,实验爆炸回到明朝,成为首辅之孙。
在他的忽悠之下,周边都被忽悠瘸了,大明实现泰(昌)天(启)中兴,一扫百年积弊……
书友群:623057322
欢迎各位书友水群,指正、指导讨论剧情。横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