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光光和孝正回到家的时候下地干活的人都已经回来了,林氏和吴氏正在灶下忙碌,院子里除了小棉在剁猪草并无其他人。
光光就和孝正回了自家的屋子把钱埋到墙角的土里,并且上面用箱笼盖住这才放心的拿着两包小米糕往上房去。
韩老头正歪在床上打瞌睡,陈氏跟韩喜儿韩乐儿姐妹两绣鞋面,见是光光和孝正来了只是撩了下眼皮并没说话。
韩喜儿和韩乐儿却都眼前一亮,盯着光光手里的纸包,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贪婪。
光光见韩老头不在,就把纸包放在了陈氏面前的桌子上故意大声的说“奶,这是大爷爷家的二伯娘买的小米糕,说是感谢我跟三哥给他们跑腿了。”
陈氏撇了撇嘴,手上却是放下了绣活“是容氏买的?算她有眼力劲。”
韩喜儿和韩乐儿可不管那些,就迫不及待的拿过去打开吃了。
光光对陈氏已无力吐槽,陈氏就是这么个极品的人,好似全世界都是欠她的一样,受了人家的东西也不会说句好话。
韩老头听到说话声就从里间出来了,见韩喜儿韩乐儿姊妹两狼吞虎咽的吃着糕点,顿时气得老脸发黑。
他走过去一把夺过剩下的小米糕大声训斥姊妹俩:“你说说你们俩,怎么就能够啊,多大的人了,还吃啥啥没够,咱家缺你们吃的了吗?你还不如光儿和孝正这几岁的孩子懂事呢。”
姊妹俩被抢了吃食又被韩老头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委屈的都去摇晃陈氏的胳膊“娘,你看爹啦。”
韩喜儿韩乐儿可是陈氏放在心尖上疼爱的宝贝闺女,平时她都是对闺女有求必应的,要啥给啥,什么时候也不舍得说一句重话的。
今天被韩老头这么骂陈氏当即就炸了,她斜着眼睛看向韩老头冷笑着大骂:“我说你个死老头子,你最近抽的什么风,左右看不得我们娘几个好是不是?我闺女吃点糕点咋啦,她们不能吃吗?这犯了哪条法了?”
韩老头也不想跟陈氏掰扯这么多,放在以前他也是不舍得骂两个老闺女的,可是今年两闺女都十七了,还没有人上门来说亲事,让韩老头备受打击。
他觉得都是陈氏把闺女养歪了,容貌体型上不出众就算了,就是家务活这些,大柳村的人谁不知道他韩有年的两个闺女是做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啊?
今天出去跟别人闲唠,他还听到有人在讨论他们老韩家两个闺女,说啥老大不小了还无人问津呢,想到这韩老头刚熄下去的火气又噌噌往上涨。
韩老头也不理陈氏,他把糕点包了一半出来交给了光光“既然是你们二伯母买给你们的,你们拿回去吃。”
光光害怕的看了眼陈氏,连忙摆手道:“爷,我们不吃,这是我们孝敬你和奶还有两个姑姑的。”
韩喜儿不屑的冷哼“算你们识相。”
光光可不想招惹陈氏和韩喜儿韩乐儿,拉着孝正逃一样的就跑出了正房。
两人走到门口就听到韩老头在里面大发雷霆的训斥着韩喜儿姐妹两,中间还夹杂着陈氏对韩老头的喝骂声。
光光冲孝正吐了吐舌头,突然觉得韩老头也挺可怜的,遇到陈氏这么胡搅蛮缠的婆娘也够受的。
吃了晌午饭光光和孝正又跟着春花和韩孝闵一起往山上走。
刚出了村口就遇上了村里几个半大小子,一群人看到光光和孝正就都哄笑了起来。
“哎呦,这不是那个大鼻涕泡嘛!”带头说话的是个穿着喜庆的小胖子,可能在十一二岁的年纪。
孝正气的冲着小胖子大吼“二狗子,不准你这么说我妹妹。”
其他几个半个小子都哄笑成一团“你妹妹就是个邋遢的鼻涕虫,咱们村谁不知道啊?”
“就是,还不准我们说,你能堵住我们所有人的嘴啊。”
韩孝闵把脸一板教训着小胖子“二狗子,我堂妹是个小姑娘家,以后别乱给她起外号。”
小胖子可能是有些怕比自己大了几岁的韩孝闵就收敛了几分嚣张,他认真看了眼韩光光“小邋遢今天不流黄鼻涕了!嘿嘿。”
第十七章熊孩子
光光满头黑线,这个小胖子也太可恶了,虽然原主以前确实是经常挂着两团又黄又浓的大鼻涕,想到这光光也被那画面给恶心到了。
光光搜寻了一下记忆,这个小胖子也是本村的,名字叫做甄二狗,他的奶奶甄家吴氏婆子跟陈氏非常要好,是陈氏在村里为数不多的好友。
至于二狗为啥取个这么土的名字,是因为二狗的娘在婚后一连生了几个男娃都没养住,生了二狗以后甄老爷子就给取了个贱名说好养活一点。
光光小脸一皱,显然这个小胖子是个熊孩子的典范“死胖子,以后再给我起外号,等我大哥二哥回来叫他们收拾你。”
甄二狗没想到以往总是被他们欺负的小鼻涕虫竟然有胆子回嘴,他亮了亮拳头。
“他们敢,你奶说了,要是你们家的小子敢欺负我就告诉她。你竟然敢威胁我,你等着,过会我就去告诉你奶去。”
光光都想把吐沫吐这个可恶的胖子脸上,啥玩意,熊孩子神马的果然是最讨人厌了。
孝闵不耐烦的一摆手“别堵在这,不然别怪我不客气了,快让开。”
光光兄妹可能顾忌这几个小屁孩,韩孝闵可不怕他们。
甄二狗肥肥的脸上露出了坏笑“切,不就是挖野菜吗?”
他带着几个熊孩子虽然让开了路嘴上却不饶人“吃不饱饭的可怜虫,以后不叫你鼻涕虫了,应该叫你可怜虫,可怜虫。”
“嘿嘿,二狗哥说的没错,可怜虫,没人要。”
一群半大的小子哄笑着跑远了,一边跑嘴里还不停歇的说着不好听的话。
春花拉着光光的小手安慰她“光儿,你别理他们就是了,遇到他们最好躲远点,你越理他们他们越来劲。”
光光才不会这么无聊跟一群小屁孩生气。
有了这么个小插曲几人的心情显然受到了一点影响,都没再说话,就一路沉默着往山上去了。
因为这两天的采摘近处的野果子已经不是很多了,几人又往前多走了好几里才勉强把背篓装满,在深处一点的地方光光还摘到了一些野葡萄。
今天走的远,回到家的时候天都要擦黑了,说了明天再去韩老爷子家帮忙处理水果光光和孝正就回家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大家都正在吃饭,陈氏见到兄妹两也都没吭声,当做没看到他们一样就给无视了。
孝正自觉的去了韩老头那一桌,光光沉默着挨着林氏的身边坐了。
他刚想伸手去拿玉米饼子,陈氏撩起了眼皮冷声开口说道:“这是你大姑姑二姑姑的口粮,没做你们的份,咋滴?你们没在隔壁吃啊?不是去干了一下午的活嘛,他们没留你们饭?”
光光真想骂娘,这死老太太,还能再极品点嘛?
然后光光转头看了眼隔壁桌,发现包括韩老头在内大家好像都耳聋一样装作没听见。
看来韩老头是不想跟陈氏掰扯这些小事情了,他以前也总是这样,大多时候都是放任陈氏各种作的,只有在陈氏特别过分的时候才会说两句。
想想也是,陈氏这种奇葩的人,韩老头要是天天跟她争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估计日子就没法过了。
林氏忙把手上没吃完的饼子递给光光,小棉也把自己的那一个掰扯成了两半匀给妹妹。
光光眼下不想去惹陈氏,就没跟她死杠,这几天忙着挣钱可不能因小失大,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说其他的事情。
她有的是办法来对付这个老妖婆,你给我等着,光光在心里默默地说。
第十八章 新发现
又卖了两个集,冰糖葫芦就没那么好卖了,一是因为大家新鲜感已经过了,二是吃过了的人家也不会老是去买给娃来吃。
还有的人慢慢的琢磨出糖葫芦是用野果子做的,他们本来也都是地道的农村人,就有些人自己去找来野果子摸索着做,虽然没有光光他们家做的好看好吃但也不用再去买了。
现在的顾客大多都是镇子上稍微有点钱的人家,人家就是尝个新鲜,也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
再过两天就是端阳节了,小麦也进入了要抢收的阶段,山里的野果子近处的也不是那么好找了,容氏就打算暂停做糖葫芦卖了。
容氏把这集剩下的糖葫芦从背上解下来有些愁容的说道:“这都还剩这老些呢!”
春花倒是很乐观“卖的也不少了,是我们做的越来越多了,可不就是不好卖。”
春花说的倒是实话,他们从一开始的一天做两百多串慢慢增加,最后这一次竟然做了四百多,才卖了一多半而已。
容氏把钱给几个人都分了,有些犯愁“这剩下的咋办啊?明个我们得去收麦子了,也吃不完这老些啊。”
麦子成熟的时候必须要尽快收割上来,不然要是来一场暴雨就会减产很多,粮食可是农民之根本,一家人的口粮和各种嚼用包括上交的税可都在这麦地里,农收是耽误马虎不得的。
“二伯娘,那明天我跟春花姐一起去再卖一次好了,反正我们卖几集也都是熟面孔了,也不怕有拐子。”
春花一想到要跟光光单独去赶集也有点兴奋,猛点头“娘,你放心,我指定能带好光儿他们的。”
韩老爷子就笑了“这光天化日之下哪那么多拐子,别走偏僻道就成。”
把卖剩下的糖葫芦放好,韩孝闵春花和光光孝正又背着篓子往山上去了,近点的地方已经摘不到什么野果子了,他们这次打算翻过他们村后面的这座山,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是很困难的,加上光光的年龄还小,体力不是那么的充足,就只能是走一段路休息一会,这就造成了他们的行程很缓慢。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他们才翻过大柳村的后山,眼前慢慢的才有了各色果子。
“呀,这是啥?”孝正正在摘野草莓,突然惊叫一声。
几人都围了过来,草丛中有一株绿色藤蔓,伸展很远,藤蔓下面还长着几个大小不一的绿色圆球状的东西。
光光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她看到了啥?西瓜?
在这深山当中哪里来的种子呢?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有点像闹南瓜,又有点像毛瓜。”韩孝闵蹲下来仔细研究。(本地俗语毛瓜指冬瓜的意思)
春花伸手摸了摸“没有毛,不像是毛瓜,好圆。”
光光赶紧阻止了几个人去触碰这株西瓜秧,一共有大小三个西瓜,一个大点的有皮球那么大,小的还只在拳头大小。
“要不我们摘下来打开看看,这个大的,应该已经长好了。”光光故意这么说,看这个大的颜色纹路,她在敲一下听声音应该是成熟了。
韩孝闵点头,他把大西瓜抱在手上,他们带有小砍刀,他小心的切开了这个圆圆的不知名物体。
刀刚在西瓜表面划出一道口子,西瓜就应声裂开了,光光兴奋的笑了,这代表西瓜肯定是熟透了,那是不是她可以保留成熟的西瓜子呢?
她也可以在这个落后的时代里培育出西瓜苗,种出又大又好吃的西瓜,想到这些,她仿佛看到了圆圆的西瓜都变成了一锭锭金元宝在眼前飞过。
打开了西瓜里面露出了红的瓤黑的籽,却没有人敢吃,毕竟是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谁知道有没有毒呢?
光光用手挖下来一块在其他三人不赞同的眼光中放在了嘴里“试试不就知道能不能吃了?南瓜毛瓜都能吃,这个我看跟毛瓜都差不多,应该怎能吃。”
“哇,好甜。好好吃。”光光忍不住赞叹。
孝正急道“快吐出来,万一有毒呢,你怎么乱吃东西啊,光儿。”
只是等了好大一会儿光光也没事,其他几个人才都松了一口气,春花忍不住也挖了一块填到嘴巴里惊呼:“哇,真的好甜,解渴。
见她要吐西瓜籽光光赶紧用兜接住“春花姐,你别吐籽,我想把这个籽收着,万一拿回家能种出来呢,那我们就可以天天吃这么好吃的瓜了。”
春花也没多想,只当是小孩子天真,喜欢这么些好吃的,就真的把籽认真的留着。
孝闵孝正也都吃了起来,几人分吃了半个西瓜还留了半个放在背篼里,光光说拿回去可以掺在糖葫芦里。
又找了老半天的野果子,见天色不早了,几个人就打算往回走,光光还特意把那两个没成熟的西瓜用草给盖上掩藏起来,说是等过段时间再来。
回到家天都要黑了,摸着一点黑几人又把摘来的野果子给加工了,光光和孝正在韩老爷子家吃了饭才回家去,不用说这么晚回去陈氏断然是不会给他们留饭的。
第十九章 决定去县城
第二天一大早光光就跟孝正起床,简单的拿了个窝窝就出门了,春花老早就在等着了,只是东西有点多,孝正和春花分别背了点才弄走,光光就负责扛着草靶子。
因为明天就是端阳节了,今天赶集的人特别多,光光不打算走路,几个人商量了一下,花了了几文钱搭乘了早上起早去卖菜的菜农的牛车。
到了镇上天还早,春花就说还去老地方卖糖葫芦,前几个集他们都是一直在大西街那边卖的,回头客也多。
光光却是摇了摇头“春花姐,我们今天不在镇上卖。”
春花和孝正都吃了一惊“啊?不在镇上卖那去哪卖?”
光光老早都打算好了,没跟韩老爷子说是怕他们不同意。
“去县里,我们昨个儿都没卖完,今天又做了那么多肯定也是卖不完的。明天就过节了,今天镇上人多,县里人肯定也很多。
过了节家家户户都要农忙,赶集的人就很少了,到时我们也不卖了。我们争取今天去县里全卖完,县里的人也都更有钱点,我们还可以提提价呢。”
春花犹豫了,毕竟长这么大她还没去过县里呢。
“可是这里去县里要十几里呢,我们咋去啊?还有就是安不安全?万一遇到拐子咋办啊?”
他们三个也就春花最大。今年才十三岁,就这样结伴去县里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光光机灵的笑了“前两天我都观察过了,县里的方向是在南边,镇子口官道旁有很多车马走夫,我们可以去那边搭车,最好是跟去县里的人结伴,这样安全些。”
光光好说歹说才说服了春花和孝正,几人背着东西就往镇子南边的官道口来了。
官道是南北走向,往南十几里就是淮锦县城,道路两旁有不少骡车马车在等客,还有几个供人歇脚的茶摊,小吃摊。
光光他们选择了一个年龄大的老大爷拉的骡车,老大爷看起来像是本分的农民,车旁已经有两三个要进城的乘客在等了。
说好了一人六文钱的车费,大家都跟着上了车,车上一共六个人因为他们三个都是小孩子所以也不见得拥挤。
要是单独一个人包辆骡车去县里得花上几十文,他们这样几个人拼起来平分,可以减轻负担就没那么多了,这不就是后世的拼车吗?光光在心里偷乐,古人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觑的呢!
到了县城城门口车夫就把他们放了下来,因为城门口是有人把守收费的。
古代的城池不是随便进去的,进城是要缴纳税务的,除非遇到全国的大赦,或者皇帝皇后的万寿节千秋节之类的会免税,一般都是要收钱的。(古时皇帝的寿诞日叫做万寿节,皇后的寿诞日叫做千秋节。)
几人一人交了一文钱的进城税就背着东西进了城。
进了城光光才感觉她们几个就像乡下来的土老帽一样,穿的又破又烂,而城里的人大都穿绸裹缎,比较光鲜亮丽。
两旁的房子院落也都是青砖绿瓦,店铺高大亮堂,整齐划一,就连街道都是干净整洁的,比梨花镇不知道强上多少倍去了。
一路走一路问才找到允许卖东西的街道,人流不息的街道买的卖的喊叫声不断,险些让几人看花了眼。
放下背篼,拿出草靶子把糖葫芦一串一串插好,光光又开始叫卖起来。
县里赶集的人果然是比梨花镇多了不少,不仅有进城买货的附近乡镇的普通百姓,还有城里出来游逛的有钱人家的小姐太太,听到小女娃的吆喝声,大家果然被一行三人吸引了过来。
而城里的人不会像乡下百姓一样,看到新鲜事物不敢尝试或者是怕贵,他们不在乎那么多,只是图个乐子图个新鲜。
当即就有有钱的人家买了不少样式的糖葫芦尝试,有人一带动生意就慢慢好了起来。
光光更是把价钱提到了四文钱一串,带西瓜的那几十串要价五文,就这抢贵的糖葫芦的人还多一点,可能有钱人觉得贵一点的东西更好吃也不一定。
也许是明天就是端阳节了,今天出门逛街的姑娘太太和小孩子居多,所以糖葫芦卖的还是很快的,也就个把时辰就被扫荡一空了。
光光和春花孝正都非常开心,几个人也在城里逛了一圈买了几样小吃填饱了肚子才打算回家去。
春花路过卖头绳的摊子的时候买了几条颜色鲜艳的头盛,光光却是只能羡慕,原因无他,就是她买了也不敢戴,要是被陈氏或者韩喜儿韩乐儿看到了那麻烦就大了。
出了城又找了辆顺路去梨花镇的骡车,经过晃晃悠悠的一个时辰才回到镇子上。
因为今天不仅把存货卖完了还多卖了一些钱,几人就没打算省钱走路回家,找了辆牛车花了几文钱回到了村子里。
到家得时候,韩老爷子家里没啥人,只有春花的大堂嫂和王氏在家里做饭,其他人都下地收麦子去了。
点数了铜钱,一共卖了一千三百多文比前几次都要多,可把三人高兴坏了,虽然韩孝闵今天没去,但是他昨天摘果子也出了力,光光还是打算四个人平分。
一个人分到了三百多文钱,都是非常知足满意。
春花拿出了自己的存钱袋开心道“就卖糖葫芦我都攒了七八百文了,我娘说分给我的都是我的私房钱,叫我自己存着。”
光光和孝正也只有羡慕的份了,他们的钱还只能偷偷摸摸的藏着呢,要是被其他人发现了保准留不住。
说好了等农忙过后看看还能不能去卖糖葫芦,两个人小心翼翼的揣着钱往家来了。
刚走到家门口就发现家里好像跟以往不大一样,院子里除了小莲在洗衣服还多了一个小姑娘,原来是三房的闺女小菊。
而正房里传来了嬉闹的说话声,三房的人这是回来了?
第二十章有人归
收好了钱光光和孝正才走到院子里,小莲在洗着她一家的衣服,而小菊则在一边跟她说着话。
看到他们兄妹两小莲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并没理会他们。
小菊是个圆脸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随了她娘周氏,一笑起来还有两个酒窝,她穿着一件半旧不新的桃红色褂子,下面配一条绿色襦裙,苗条纤细的身材,怎么看怎么讨人喜。
她只比小棉小一岁,但是小棉常年劳作干活,身量没她高,皮肤也没她的白,总是穿着林氏灰仆仆的旧衣服,两个人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光儿,孝正,你们回来啦?”小菊本来就是娃娃脸,一说话还总是带笑,让人很难生出讨厌感来。
光光也没打算得罪她就笑着回应她“小菊姐,你们都回来了?”
小菊像变戏法一样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两块碎糖来“来,孝正,光儿,这是我姥姥买给我的糖,可好吃了,你们尝尝。”
孝正很是抗拒,他就没接,小菊的笑容就有些僵硬“咋啦?孝正,你不喜欢吃啊?”
小莲把衣服往盆里一摔哼道“不识抬举!”
光光冷冷的撇了一眼小莲,年纪不大,性格却如此刻薄,真是随了她的爹娘“小菊姐,我哥哥是男孩子他不爱吃糖,我喜欢吃糖,谢谢小菊姐。”
光光随手把糖块接过来放在了自己兜里,入手以后纸包着的糖块都快化完了样子。
不知道是小菊不舍得吃放久了,还是不喜欢吃,或者是天气太热了也有可能,光光并未多想,左右不过是个小姑娘。
已经是半下午,光光并没有看到她的爹娘和姐姐小棉,她猜想可能是也去收麦子了。
正想着,外面牛车响动,几个人转身一看原来是吴氏和她的闺女韩小棠回来了。
吴氏上午就提着陈氏准备好的礼物去给吴家舅舅送节礼去了,顺带把在舅家住了不少时日的闺女接回家来。
光光还是第一次见到韩小棠这个大堂姐,韩小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她的皮肤五官更像大伯韩得昌,白皙秀美。
鹅蛋脸,柳叶眉,身段丰满婀娜,穿一条水红色襦裙,上配青色比甲,梳着高脑髻,脑后斜插一根银钗,走起路来如弱风摆柳甚是好看。
光光见两人走进了院子里,忙就打了招呼,有韩小棠这么一对比,陈氏的两个闺女要是有人问津才有鬼呢。
跟着进了堂屋里,堂屋里此时坐着不少人,上首里坐着韩老头陈氏,挨着陈氏坐的不用想也该是韩喜儿韩乐儿。
一旁的凳子上还坐着三个人,就是去了岳家半个月才归的韩得富和周氏,还有他们的儿子韩孝元。
周氏长得也很不错,五官端正秀气,光光发现整个韩家除了陈氏和她的双生闺女长得让人不敢恭维以外,不管男女老少都生了一副不错的样貌,包括韩老头年轻的时候应该也是很英俊的少年郎。
“爹娘。”
“爷奶,大姑小姑,三叔三婶。”吴氏带着韩小棠一番行礼自是不用说。
韩老头笑呵呵的望着儿媳妇和大孙女“老大媳妇啊,咋这么早就回来了?没跟你兄弟媳妇多唠唠嗑啊,你看人家得贵夫妻都还没回来呢。”
明天就是端阳节了,一般出嫁女都会回娘家送礼。
而老韩家除了林氏不被允许回娘家送礼以外,其他人陈氏早早的就都给备好了节礼,待遇简直是天差地别。
第二十一章小男子汉的眼泪
吴氏掩嘴而笑“爹娘,这不是因为小棠这孩子太想你们二老了,更是想家了吗?这外家再好哪有自己家好不是?她一直催着我早点动身,好回来早点看到你们。”
韩老头和陈氏一听都乐了,光光撇嘴,吴氏这显然是在说瞎话,要是韩小棠真的想家了,绝对不会在镇上赖到今天才回来。
古人都讲究个居家团圆,更是没有在别人家过节日的道理,明天都是端阳节了,韩小棠想不回来都不行,不然指不定被别人怎么说道讲究呢!
偏偏韩老头和陈氏就喜欢听吴氏的花言巧语,三两句话就把两人给哄的合不拢嘴了。
也许韩得平和林氏就吃亏在是老实人,不会来事,说不来这些好听的话,也学不会大房一家的这些弯弯绕绕上。
正说着没一会儿韩得贵和江氏就携带着儿子韩孝禹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不少点心纸包,韩得贵手里还提着一条子猪肉,看起来得有三四斤的样子。
难怪韩小莲今天格外的不高兴,这是父母哥哥都去走亲戚没带她啊?
陈氏见了笑的格外开怀,忙站起来接了江氏手中的大小包裹“哎呦,我的乖乖,你娘真是见外,又拿这老些东西。”
这也是陈氏格外喜爱江氏的原因,江氏的娘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姐姐家的日月过得比韩家好,大陈氏疼爱闺女不说,向来也很大方,老四两口子每次去了回来都会拿回来不少的回礼。
韩得贵故意撇了一眼吴氏“娘,我岳父岳母还让我们多拿点,可是我们实在是拿不下了,又怕走路上这些吃食再挤压坏了才没拿。
不是我说,我们孝禹他外家才是真正的实在亲戚,从来不肯多要我们送东西过去,深怕给我们带来负担,每次我们回来我岳母都巴不得我们把所有能用得上的东西都拿回家来。”
韩老头看到那么一大条猪肉也是两眼放光,这个年代的猪肉可是不便宜的,要二十多文钱一斤去了,。
一般情况下除非逢年过节有些人家会杀猪或者买点肉吃,都是看不到啥荤腥的,这江家回礼送了这么一大条猪肉可是很大方得体的事了。
陈氏更是连口夸赞“可不是嘛,我家姐姐姐夫就是大方豪气。”
一旁空手而归的吴氏和韩小棠的脸色可谓是精彩,吴氏的笑容都变得有些维持不住了。
韩喜儿韩乐儿叽叽喳喳的围着江氏和陈氏说着晚上就炒点猪肉来吃。
陈氏一叠声的都应了“好,好。都依你们。”
而光光看到这番热闹欢快的景象,又想到顶着烈日还在地里的韩得平和林氏有些心酸,同样是一家人,他们总是付出最多却是最不讨人喜的那一方。
光光带着孝正出了房间,到灶房里找了一个水罐子倒上了一罐凉白开,带着孝正打算去给在地里干活的韩得平他们送水。
出了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黄灿灿一片,有些人家已经开始都在收割麦子了,别人家都是全家总动员,只有老韩家的地里有三个人影在慢慢移动。
“爹娘,大姐,我们给你们送水来了。”
孝正一阵小跑,跑到了韩得平身边,为满头大汗的韩得平擦汗。
光光看着晒的黝黑的韩得平,再看看林氏本来白皙的脸被晒得发红,还有些脱皮也是非常心疼,一旁的韩小棉更是没有青春少女的靓丽,只顾着低着头用镰刀隔着麦子,光光无奈的叹气。
“姐,快坐下喝口水歇一歇,别再热中暑了。”光光拉过小棉在田埂上坐下,韩得平夫妻两也都暂时歇了下来。
韩家有二十多亩地,种了十亩麦子,还有十几亩分别种了小米黄豆绿豆,除了麦子是五月间收割,其他的农作物都是六七月份收的。
隔壁田地里的人见有人来送水都笑着跟韩得平说话“:我说韩二弟,还是你有福气啊,闺女好啊,闺女知道心疼人,哪像我家这几个小子,屁都不懂。”
光光顺着声音看去,说话的是一个黑脸膛的中年汉子,他家的地里有五六个年轻小伙在干活。光光的印像里有这么个人,也是大柳村的,此人姓刘,叫做刘大山。
家里是做豆腐小生意的,比较有特色的是他媳妇一连生了六个小子,在村里他们家还是比较出名的。
韩得平被人夸了有些憨厚的笑了“哪里话,刘大哥家里那么多小子也让人羡慕,小子多劳力多,干活轻省。”
农村人讲究多子多福,家里儿孙多就代表劳力多,农民靠啥吃饭,当然是种地,男丁多了种地就不愁了。
刘大山瞅了瞅其他干活的人都离的有点远,这才对着韩得平说:“不是我说你啊,大兄弟,你家壮劳力也不少,你咋忍心让你家这小女娃来干活,这么大的太阳,我看着都心疼,你家那么多大老爷们都干啥吃的?”
光光都想给这个壮实的刘大山点赞了,说的好,说的妙啊。
韩得平被刘大山说的老脸一红,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心里对妻儿也是愧疚无比。
刘大山叹气“我说大兄弟,你们夫妻是实在人,咱们大柳村谁不知道你们家就属你们最勤劳能干了,但是太老实也不行啊,你这苦了自己可不能苦了孩子啊。
我就是一个直爽人,我说话你别不爱听,反正我是有啥说啥。”
韩得平有些愧疚的望着几个孩子,嘴里呐呐的说着:“刘大哥,我知道你是好意,我不也是没法子嘛?”
刘大山见韩得平这样,也没多说,毕竟是人家的家务事,他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所以就摇了摇头走开了。
光光接着说:“爹,我觉得刘大叔说的没错,你和我娘受苦受累就算了,连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也低人一等,在人前都抬不起头来。
凭啥咱奶给大伯娘四婶准备那好些礼物去外家送节礼,咱娘就没有?
咱娘不是我姥爷姥姥生的吗?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咱奶为啥敢两样对待啊?
还不就是因为你们俩太好欺负了,硬气不起来,咱奶说啥就是啥,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
我们家所有人都被大家给踩到泥里面去了,到头来人家还觉得踩我们脏了脚呢。”
孝正的小脸上也露出不一样的神采来。
他定定的望着韩得平用非常坚定的声音说“爹,为啥孝元哥孝禹哥可以啥都不干,我大哥二哥却有家不能回要去酒楼做那低三下四的活计?
你再看看大堂姐的吃穿用度,再看看小菊小莲姐从来都不下地干活劳作,而我姐过得是什么日子,你看过她的手吗?
明明是十几岁的年龄,她的手还没有三婶四婶的手保养得好。还有我娘,自我记事以来她就没穿过新衣服,没戴过首饰。
除了过年才能去一次我姥爷家就没有去赶过集走过亲戚,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干活,难道她生来就是该给我们家做牛做马的吗?”
说着小男子汉竟然哭了起来:“爹,你总是说叫我们听话,叫我娘干活叫我姐干活,那是替我们自己干的活吗?
凭什么三叔四叔他们在家里吃饱穿暖躺着睡觉,我娘我姐却要这么辛苦?”
韩得平被小儿子的眼泪深深触动了,他也心疼和自责不已“我也心疼你娘和你姐,可是这粮食不收咋办?要是下了雨就坏了收成了。”
光光见韩得平这样就趁机说道“爹,你要是听我们的,我有办法让粮食既能收上来,咱娘和咱姐也能少受不少罪。”
韩得平有些意动“你这个小机灵鬼有啥主意?”
光光贼贼的一笑,趴在林得平的肩上小声的说了一些什么。
韩得平的脸色就有些古怪起来“这样能行吗?”
光光胸有成竹的拍拍小胸脯“当然能行,想我娘和我姐以后日子好过点,爹你就得抗住来自我爷奶的压力。”
韩得平踌躇老半天才点头,妻儿是他的责任,这么多年妻儿跟着他受苦受累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他也没办法,谁让他不受老娘待见呢。
又跟林氏和小棉细细嘱托了几句,光光就跑着回村里了。
还没走到院门口光光就大声的用哭腔喊“爷奶,你们快来,我娘不好了。”
果然没一会听到动静的韩老头跟陈氏都出来了。
陈氏黑着一张脸“吵吵巴火个啥?你娘咋滴啦?”
韩老头询问道:“光儿,咋回事啊?”
“爷奶,我娘她在地里干活,干着干着就说心口疼,我来的时候她都已经晕倒了。”
光光哭着说。
韩老头一听也有些担忧“啊,那老大媳妇老三媳妇老四媳妇你们都跟我到地里去看看。”
为啥韩老头叫几个媳妇去地里看看,自是因为这个时代讲究男女大防,虽然普通百姓家规矩少点,但是终究是男女有别。
“我爹让孝正去大王庄请大夫去了。”光光说着就带着一行人往地里去了。
第二十二章林氏生病上
大柳村是没有大夫的,只有隔壁大王庄才有一个赤脚大夫,韩老头听了点点头,认为儿子这么安排也是妥当的。
到了地里,果然见林氏躺在田埂上,小棉正抱着昏迷不醒的林氏大声的哭着,而韩得平在一边急的团团转。
在地里干活的其他村里人见这边有情况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见韩老头来了,韩得平焦急的问着“爹,你看这咋办?”
韩老头观察了一下林氏的脸色,见林氏双眉紧闭,手捂着心口,脸色有些苍白,也有些被唬住了“这晌午还好好的呢!”
一旁的围观的刘大山就说“这也不像是中暑啊?”
吴氏和周氏就把林氏扶坐了起来,吴氏眼珠一转就说“一般中暑掐人中就得行了,我看得给老二媳妇掐掐。”
小棉就在这边赶紧说“我刚刚掐过了伯娘,我娘都没啥反应。”
吴氏撸起了袖子“哎呀,你那一点子力气算个啥。”
说着就上手来掐林氏的人手,一开始林氏还能忍受,随着吴氏故意加大力气林氏也就顺势慢慢醒了过来。
醒是醒了,林氏还是紧皱眉头,手捂着胸口一直“哎呦哎呦”的叫着。
“醒了。娘,你咋样了?”小棉和光光都在一边焦急的喊着。
韩得平也一脸关切“孩子娘,你这是咋啦?”
“王大夫来了。”这时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句。
人群就自动的让开一条路来,果然就见气喘吁吁的孝正带着一个背着药箱的老头急步而来。
韩老头跟王大夫客气的见礼“王大夫,你来看看我们家的二媳妇,这是咋滴啦?”
王大夫点点头,仔细的看了林氏的眼皮和脸色最后才给林氏把脉,然后就开始询问林氏病情症状“平时心慌吗?”
林氏故作虚弱的小声说“会的,有时干活久了就会觉得胸口痛,一般我歇一会就会好的。
今天从晌午开始就一直隐隐的痛,直到那会我感觉一阵剧烈的痛然后就觉得眼前发黑,就啥都不知道了。
刚才是我家大嫂子使劲掐我我才有了意识。”
王夫夫点点头“你这胸口痛有多久了?”
林氏不确定的说“有个一两年了吧,我也没在意。”
王大夫又点了点头,把完了脉这才站起身来“你这是心疾啊。”
众人一听都大吃一惊,韩家人都懵逼了,因为所谓的心疾他们普通百姓还没听说过呢,只有那富贵人家才会生这种病。
光光都想笑,这个王大夫果然就是一个半瓶醋就倒的赤脚大夫,所谓的心疾后世里就代指心脏病之类的,所以心之所向是最是难测的了,那把脉能把出来才有鬼。
也许高明一点的大夫能号脉号出点名堂,但就光光所知这个王大夫医术有限,治个风寒咳嗽还是能行的,再大一点难治的就是爱莫能助了。
韩得平明知林氏是在演戏,可见王大夫把了脉以后真说林氏有病,也有些绷不住了“那大夫,这可咋治啊?严重吗?你可要救救我媳妇啊?”
王大夫捋捋白胡须“这个病无药可医,只能平时注意休养,莫要劳累伤神,要保持心态平和,切莫生气发怒,不发病都是好的,要是一发病可是极其要人命的。
我先给你们开几副药吃吃吧,你们要是有条件呐,也可以去寻那有名的名医圣手,许是有法子医治的,我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林氏听了就抱着小棉伤心的哭了起来:“我怎么那么命苦啊,以后可咋办啊?”
吴氏周氏江氏则是神态各异,嘴上却都还是安慰着林氏。
韩老头重重叹了口气:“我们自然是信得过王大夫你的,稍后我就叫我孙儿给你送药钱顺便去你家拿药。”
送走了王大夫,韩老头就吩咐韩得平背着虚弱的林氏先回家再说。
第二十三章林氏生病下
把林氏放到了床上躺着,光光就借口说小棉在一边照顾林氏就让她不要出房间了。
而另一边韩得平就带着孝正去上房找陈氏要钱去拿药。
韩老头跟陈氏把王大夫说的情况说了,陈氏耷拉着脸不悦的说:“她生的这是富贵病,咱家哪里治得起?”
韩得平就说“娘,那不管咋说也要把王大夫的诊费给了,还要拿几副药。”
陈氏不听韩得平说话就气不打一处来“啥诊费?啥诊费?老娘该你的欠你的啊,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那么大你挣过一个铜子给我没有啊
?就知道伸手问我要钱,你把老娘我这把老骨头卖了得了。”
“行了行了。”韩老头的心情也不是很好,这会被陈氏吵的脑仁直突突。
“快把钱给孝正。”
见韩老头是真的生气了,陈氏这才不情不愿的去里屋拿出来一串钱。
韩得平嘱咐孝正快去快回,孝正这才拿了钱跑走了,大王庄离大柳村只有二里路那么远,中间的地里到处都是干农活的人,也不会出啥差错,所以韩得平也放心让孝正一个人去大王庄取药。
“晚上老大跟孝宗该回来了,你去安排人早点做饭。给老二媳妇炖两个红糖鸡蛋补补。”韩老头坐在了椅子上声音沉沉。
陈氏虽然不高兴却也没再说什么,得了韩老头的话就出了正房来喊人做饭。
张口想喊林氏和小棉,话都到了嘴边想到林氏生了病,又给憋了回去,只得大声的冲东厢房叫道:“老大媳妇,老三媳妇,都出来,该做饭了。”
喊了好几声,吴氏和周氏才慢吞吞的出了各自房间往灶房去。
饭还没做好,果然韩得昌就带着韩孝周孝延,还有韩孝宗一家三口回来了。
明天是端阳节,酒楼掌柜特意给三人放了一天假,孝周孝延这才得空归家来。
只是一回家得知林氏病了,两人都是变了脸色,急忙忙的回房间去看林氏去了。
韩老头发话让陈氏给炖两个红糖鸡蛋给林氏补身体,陈氏到底气不过,只给炖了一个鸡蛋,光光可不管那些,有总比没有要好,一个鸡蛋她也兴高采烈的接了给端去了里屋。
而晚饭老韩家吃的是土豆炖肉片,清炒苋菜,干煸豆角,红烧茄子,主食是一盆豆面饼子,一盆小米粥。
这对于韩家来说已经是无比丰盛了,光光先盛了碗小米粥,又拿了个饼子,还想拿碗盛菜,陈氏见了气的脸色铁青“你个丫头片子,我们老的都还没吃,你这是做什么?”
光光无辜的说:“我娘还没吃呢!”
陈氏恨的牙痒痒“她不是吃了红糖鸡蛋,试问家里哪个有她这么败兴,我们两个老不死的都没吃上一口,她惯会享福。你还拿这些,怎么不撑死她这个懒婆娘。”
光光可不会让陈氏白骂“奶,我娘吃的红糖鸡蛋并不是吃在你们前头,是我爷特意吩咐了炖两个鸡蛋给我娘补身体,但是我娘并没有得到两个鸡蛋,我端进去的时候就只有一个鸡蛋,那一个不知道被谁偷吃了,所以我娘就算不上是独一份了。
还有就一个鸡蛋怎么吃得饱,我娘干了一天活了,又累又饿,现在更是生了病,我娘不能吃吗不该吃吗?
如果付出劳动的人不配吃饭,那不干活没为家里做出贡献的人就配吃我们老韩家的饭吗?”
光光说的掷地有声,正房里的人都为之一静。
韩得昌冷冷一笑,看着韩得平说道:“老二,现在你们房里是光儿这个丫头片子在当家做主了啊?你看这伶牙俐齿的,把咱娘都说的哑口无言了。”
韩得昌这么一说陈氏才反应过来,陈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捂着心口,然后拍着大腿哀嚎了起来“老了不中用了啊,被一个小丫头片子指着鼻子骂对家里没贡献啊,我不中用了啊,干不了活啊,我不配吃饭啊,我这老天拔地的累死累活养儿育女是为了啥哦?”
一边哭着陈氏还抹着鼻涕眼泪,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真的受了多大委屈了呢。
冯氏和韩小棠都来架陈氏,韩小棠柔柔弱弱的劝着陈氏“奶,地上凉,您快起来,论功劳这个家谁也越不过你去啊,你别听光儿胡说八道,她还是个孩子,她哪里懂这些。”
陈氏被韩小棠一点拨马上就反应过来“不错,她一个小丫头片子哪里会说这些话,肯定是林氏那个贱人教的。”
说着陈氏就冲到了正房门口,手指着东厢房破口大骂起来“你个扫把星,破落户,敢撺掇着孩子来骂老娘,你这是看不得老娘好啊,你个破落户,咋不撑死你,贪嘴没够的玩意……”
光光真想骂一句妈卖批,当然光光也是这么做的,她毫不留情的反击了回去“我娘不是扫把星破落户,奶你生儿育女是我们韩家头一份有功的人,我娘替我爹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地里家里一把抓,那我娘也是韩家的大功臣。”
一旁的韩孝周韩孝延也都坐不住站了起来,韩孝周把胸膛背脊挺得笔直。
他目光沉沉的望着坐在上面一直不坑声的韩老头“爷,我小妹说的不错,我娘不是扫把星破落户,她为这个家付出的努力是谁都看得见的。
我小妹也不是丫头片子,她是我们韩家的姑娘,跟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韩老头望着坚毅无比的韩孝周怔怔出神,从什么时候开始,二房的这几个孩子也都长大了,有主见了呢?
韩得昌一拍桌子,指着韩孝宗就教训上了“你怎么跟你爷说话的,小兔崽子,你忘了你是谁你是什么身份了吗?你小妹目无尊长不是丫头片子又是啥?”
韩得平慢慢的站了起来,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他低低地声音里藏着怒火“大哥,我的儿子是兔崽子,那你的儿子是什么?我的闺女是丫头片子那你的闺女呢?”
“你的儿子不过是低人一等伺候人的跑堂的,怎么跟我……”
“老大!”没等韩得昌把话说完韩老头暴喝一声,用力的把一个粗瓷碗惯到了地上摔的粉粉带碎。
顿时其他人都没了声音,陈氏的哭喊咒骂声也戛然而止。
第二十四章矛盾激化
韩老头沉着脸扫视一圈屋内的人,然后对着韩得昌吩咐:“老大,你为刚刚的话给老二赔个礼,给你两个侄儿赔个礼。”
韩得昌和大房的人都无比震惊,这是让大房给二房低头道歉?那以后大房还有什么脸面在二房面前耀武扬威?
“爹,我才是长子。”让韩得昌给韩得平,特别是韩孝周韩孝延弯腰赔礼他是做不到的。
韩老头怒瞪着韩得昌,语气不善的质问“怎么,你是家里的长子,你就可以不听我的话了?”
韩孝宗站了起来缓和着气愤“爷,您别生气,我爹的意思是说他是家里老大,跟二叔都是亲兄弟,有啥过不去的呢,二叔也不会记仇的,一家人不讲究这些虚礼。二叔,你说是不是这个礼?”
韩得平见大家都望着自己,捏紧了拳头,一张脸憋的又红又紫,老半天也不知道怎么答话,被自己的侄子问到脸上,他能怎么回答,能怎么回答?
说他计较,那就是不顾念手足兄弟。说不不计较吗?他望向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凭啥他的儿子要被自己的亲大哥骂做是低人一等的下等人?
光光走过去牵住了韩得平的手,给他无言的安慰。
韩得平老半天才吐出一口气“我今天才知道在大哥眼里你的侄儿竟然是低人一等的,可是在我心里孝宗跟我的孩子们都是一样的……”
韩小棠上前了一步,笑的如春风拂面“哎呀二叔,我爹那也是话赶话说的气话,您怎么还往心里去了呢,您快消消气。”
韩老头一股气也泄去了大半,打了个唉声就坐到了凳子上,也没再说话。
韩得平见韩老头不再坚持让韩得昌道歉,韩得昌冷着一张脸只是冷冷的盯着他,韩得平心下一阵失望,只觉得他的人生他的家人父母兄弟简直就是一场笑话一样。
韩得平苦笑了几声,有些失魂落魄的转身走了。
“爹。”孝周孝延孝正兄弟三个在后面担心的追了上去。
韩得昌怒声对韩老头说“爹,你看老二什么德行,什么态度?他就是这么对你对娘,和对我这个大哥的?”
刚走到门口的韩孝周忽得转过身来,双眉紧皱,目光如炬的盯着韩得昌质问道:“那大伯你呢?你怎么对待你的兄弟侄儿的呢?你有把我们当一家人吗?只有你们是高贵的吗?同样的血脉同样的姓我们又低贱到哪里去了?”
韩得昌被韩孝周问的脸色一僵,有点恼羞成怒“你别忘了是谁带你们兄弟去做工的?是谁让你们有吃有住?”
韩孝周讽刺的一笑,然后把目光转向了韩老头“爷,大伯这意思,就是如果我们不去做工,我们身为韩家的子孙就没吃没住了是吗?那孝宗哥呢,孝禹孝元又如何呢?是我们生来就低他们一等,是这个意思吗?
大伯带我们去做工我们就该感恩戴德吗?他带我们去做工,我们是凭自己劳作吃饭,我们又不是靠大伯施舍,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戴德?
如果只是因为他给我们介绍了做工的机会,那掌柜的每个月都给我们发的一吊工钱,大伯都代领了两三年了,这也够还大伯的人情了吧?
我们都真的是一家人吗?还是说,你们才是一家人,我们二房只是外人?”
韩孝周说完也不等韩老头做何反应就转身大步离去,走的毫不迟疑,头也没回。
陈氏在后面嗷的一声就哭了出来“反了,都翻天了啊,这日子没法过了啊。一个两个的都是白眼狼啊……”
光光可不管陈氏如何哭喊,用衣服兜起盆里一半的豆面饼子气哼哼的走了。
韩老头嘴唇抖动了几下,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话来,或者他说了什么,可惜韩孝周和光光都走远了没有听到。
第二十五章首提分家上
一家人都回到了东厢房,林氏有些担忧的望着抱着头坐在一边的韩得平。
林氏见孩子们都回来了就柔声问道“你们这是跟你爷奶大伯闹别扭了?你爹这是咋啦?我咋问都不坑声呢。”
光光安慰林氏“娘,我爹没事,我爹就是被我爷我大伯伤的狠了,有点伤心呢。”
反过来说这也是好事,最起码韩得平已经意识到,不是他一味的孝顺韩老头陈氏,他就还是跟所有的兄弟是一样的,也不是他怎么对待兄弟手足的,别人就会怎么回报他。
应该说韩得平是一直以为他活在拥有父母兄弟亲情之中,现在事实告诉他,除了妻儿才是他的家人,才是他的归属,其他的都是指望不上靠不住的。
原来他对亲情抱有多大希望,现在梦醒了发现他在别人眼中啥也不是就有多失望,难过是在所难免的。
光光给孝正使了个脸色,孝正会意,跑过去抱住了韩得平的胳膊一阵撒娇“爹,你别难过,你还有我们呢,我们都需要你,我娘更需要你。”
韩孝周韩孝延也表了态“爹,我们都长大了,以后我们挣钱养你和娘还有弟弟妹妹们,我们来保护你们。”
光光顺势挤入了韩得平的怀中,用无比可爱的声音撒娇“爹,你是不是生女儿的气了,要不是我一直惹事,奶和大伯也不会骂我骂我娘,就不会有这些事,都怪我,你打我骂我吧!”
韩得平抬起了有些红的眼睛,揉了揉小闺女的头苦笑道:“傻孩子,你保护你娘是对的,你没有做错,以后你们也都要这么做,你娘是我们家的功臣,是爹没本事,是爹对不起她。”
林氏听丈夫说这么感性的话有些感动,更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在孩子面前说这些,挺让人难为情的“你在孩子面前说什么胡话呢!”
几个孩子都诙谐的打趣着韩得平和林氏,气氛慢慢就好了起来。
光光笑着说:“等以后我们分家另过了就什么都好了,我们想吃啥就吃啥,想做啥就做啥,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我娘也不用每天都起早贪黑的没日没夜干活,我姐也可以穿大堂姐一样的鲜亮衣服,大哥二哥挣钱了,就可以我们自己家攒着了。”
被她这么一说,韩得平和林氏都有些呆愣了,韩得平呐呐的重复了几遍“分家另过……”
韩孝周倒是没什么惊讶的,他认真的点了点头“不错,爹娘,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大家这么看不得我们家,不如我们分出去另过吧,也不用每天都吵吵来吵吵去了。
我跟孝延也不打算再去酒楼上工了。我们打算另谋出路,总比老是被大伯呼来喝去瞧不起的强。”
不知道哪句话触动了韩得平,韩得平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一拍大腿“不错,分家就分家。分开了也好,你们娘几个再也不用挨骂受气了。”
想到了以后自己当家做主的日子,林氏和小棉都欢喜的笑了起来,光光就把她兜来的豆面饼子拿来大家分了,又去舀了几碗开水,虽然没有菜,倒是一家人在一起,都很知足开心,就这样凑合着吃了晚饭歇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一刚亮,隔壁的容二伯娘就提着一个篮子上门来说是来看望林氏。
昨天在地里干活的人不少,林氏生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农村里是没有秘密可言的,有点啥风吹草动都传播的快的很,容氏得到消息并不奇怪。
容氏带来了二十个鸡蛋,一块红糖,在内屋里跟林氏唠了好半天嗑才走,个中缘由林氏平时跟容氏还是比较交好的,自然是透漏给她了。
尽管知道了林氏是在装病容氏还是留下了鸡蛋和红糖。
后面村里刘大山媳妇也提了十几个鸡蛋两块豆腐来看望了林氏,再就是村里几个平时跟林氏有些熟的媳妇也都或多或少送了点东西来。
当然了今天是端阳节,一大早陈氏就把准备好的蒲苇叶让吴氏煮了,半晌午几个媳妇就开始包粽子。(端阳节为五月初五这天。取吃了粽子忙插秧的意思。)
中午陈氏把昨天江氏拿回来的那条猪肉割了一半,让吴氏烧了个白菜炖肉片,又凉拌了黄瓜,炒了蒜苗鸡蛋,另外还有一盘青菜炒豆腐。
除了一盆三和面饼子外,还煮了一盆粽子,人人有份。
不知道是不是韩老头昨天夜里同陈氏说了啥,今天陈氏竟然主动吩咐吴氏老早给林氏留出来了一大海碗菜,还放了两个粽子一块饼子。
光光感觉挺神奇的,这太阳简直是打西边出来了啊!
第二十六章首提分家下
吃完了一顿毫无波澜的晌午饭,没等韩得平主动找韩老头说分家的事,韩老头就先吩咐四房的人都到上房来说事情。
小棉留下来陪着林氏就没去,韩得平说只带韩孝周过去,光光忍不住好奇也跟在了韩得平的身后。
到了上房,发现大部分人都到齐了,韩老头陈氏坐在上首,韩喜儿韩乐儿倒是躲去了内屋,内屋里还有韩小棠韩小莲韩小菊堂姊妹三个。
而其他三房的人都是各种坐在两边的,见到韩得平来了,韩老头向他招手指了指陈氏旁边的凳子“老二,来,坐这边吧。”
韩得平抿了抿嘴唇,并没有走到里边离韩老头陈氏近的地方去,而是挑了门边的一个位置随便坐了“我就坐在这里好了,听得到。”
见韩得平和韩孝周都在门边坐了,韩老头也没再坚持。
咳了咳他才开口道:“今天难得全家人都在,事情是这样的,现在正是农忙季节,谁也说不准老天爷啥时候发怒,
我们家有十亩麦子,不是靠哪一个人就收得完的,所以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抢收。”(本地俗语老天爷发怒指的是下暴雨)
听韩老头说了一通,没人应声,抢收麦子这是明摆着的事,这韩老头特意拿出来说是让大家一起收割麦子?
韩老头见无人应答自己,有些尴尬的又咳了咳:“老大啊,你说呢?”
以往这个时候韩得平总是身先士卒的站出来拍胸脯说:“爹,你放心,我跟孩子娘啥都不干就是贪点黑也会先把粮食收上来的。”
往年这个时候韩老头再带着老三老四配上老二家三口子起早再贪点黑,最多两天就抢收完了,可是这次他提了话头老二却不接,加上林氏现在病了,韩老头也不好再点老二的名。
光光冷笑,她就说为啥今天陈氏这么大方,这是干活用得着的时候就给个甜枣,用不着的时候就一脚踢开,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韩得昌被韩老头点名回答,只好敷衍着说了:“啊,酒楼里就放了一天假,我明个得回去,酒楼里离了我转不开呢。这老二老三老四都在家可以收啊,这么多人手足够了。”
韩老头满意的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打算的,明个我看我和老三老四就都一起去割麦子。那个老二力气大,就拉架车子把麦子拉到晒谷场上。林氏小棉孝正都跟着去装车。”
光光一听韩老头这么安排更是想笑,还能再偏心无耻一点吗?最主要的是,往年这种事情韩得平竟然都是毫无怨言的答应了。
光光可不想惯着这些人,毫不留情的说道:“爷,我娘病了,现在一动心口还疼呢,我姐得留下来照看我娘去不了了。”
韩老头被一个小孩子把话挑明了说,脸色就非常不好看了,他有些不满的看了眼光光,语气不是很好的说:“林氏既然不能去就算了。”
陈氏也瞪了一眼光光“大人说话你小孩子家插什么嘴。你娘要照看什么,她是没手还是没脚啊,我和你姑姑和伯娘婶子都在家,都可以照看她。”
陈氏一番话说的扎心无比,如今在韩得平听来简直就是在往他的心上插一把刀,是啊,这么多人都在家,凭啥他的闺女就得跟男人一样被奴役。
韩老头见韩得平和韩孝周都是紧皱眉头心下一跳,喝止了陈氏“得了,得了,一天到晚就听你吵吵了。
明个老二拉车,周氏江氏去地里装车,拉回来以后吴氏喜儿乐儿还有小棉帮忙卸车。”
江氏立刻反对“爹,儿媳妇是个小脚走不动路,我看去地里装车的事应该是大嫂做表率才对。”
韩家所有的媳妇当中只有江氏裹过小脚,古时只有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才会给闺女裹脚,女子裹了脚才能嫁到高门里。
寻常农户家里是不兴裹小脚的,因为在农家,女人也是要下地干活的劳动力。
吴氏被点到名脸色一僵,有些不满的回瞪了江氏一眼,然后就跟韩得昌猛打眼色。
韩得昌不得不再次开口“爹,这样吧,我把孝周孝延留在家里两天,明个我回去跟掌柜的给他们告个假就是。”
陈氏立马就说“就是,反正他们也不拿钱。就顶替了他们娘干完了活再去上工。”
韩老头把目光转向了韩得平和韩孝周询问“老二,你看呐?”
韩得平觉得好讽刺,以前做什么事韩老头是不会询问他的意见的,都是直接吩咐,是因为昨天他们全家态度强硬才换来了韩老头这么一点点的尊重吗?
韩孝周见韩得平不说话就主动开口了“爷,首先一点不用大伯去告假了,以后我们都不会去酒楼上工了。
其二奶说的我们不拿钱根本没有其事,我们从去酒楼上工那个月算起一人一个月是一吊钱,年节另有红封节礼,这些都是酒楼里所有伙计,包括掌柜人所共知的事情。
我们的工钱一直是大伯代领的,他怎么跟家里说的有没有把我们的工钱给爷和奶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光光都想拍手叫好,韩孝周这波反击厉害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狠狠的打了韩得昌的脸。
陈氏被噎了一下,昨天韩孝周这么说她根本没认真听也没当回事,今天再次被韩孝周这么郑重其事的说出来,陈氏也变了脸色,她有些不善的把目光看向了长子。
韩老头也有些半信半疑的望着韩得昌“老大,昨个晚上你可不是这么跟我解释的啊?”
韩得昌本来白皙的脸此刻涨红一片“啊,爹,娘,这个,说来话长,回头再给你们说。”
光光冷笑“大伯,你就长话短说不就得了,你就说你有没有拿我两个哥哥这两三年的工钱?有还是没有?”
韩得昌有些恼羞成怒的瞪起了小眼睛“老二,你看看你怎么管的孩子,就这么跟她大伯说话的吗?还有没有规矩了?”
韩得平把背挺的笔直,他用双眼直视着韩得昌一字一句的说“大哥,我孩子的辛苦钱究竟去了哪里?我的孩子不能问吗?没有权利问吗?”
韩得昌一阵语塞,有些心虚的把头撇向了一旁。
光光只想拍掌欢呼,为雄起的韩得平点赞“就是啊大伯,让我来算算,一个月一吊钱,我大哥做了三年就是三两六钱银子,我二哥做了两年就是二两四钱银子,不算上年节掌柜给的红封节礼,就是六两银子,奶你应该好好问问大伯把钱花到哪里去了?”
陈氏一听果然黑了脸,韩老头大声的咳了咳,强硬的说道“好了,明个早起割麦子,我和老三老四去割,孝周孝延装车,吴氏周氏在家里卸车,就这么说定了,都散了吧。”
韩老头这是想给长子留最后的脸面呢,光光再不服也只能闭口不言了。
等人都走了韩老头见韩得平和孝周光光还坐在原地没动,和缓了一些神色问:“老二啊,你这是有事要说啊?”
韩得平有些垂头丧气的开了口“爹,我想分家。”
一语落,众人惊,韩老头深呼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劝着韩得平“老二啊,这哪跟哪啊,不至于啊,你大哥纵然有错,他也是你大哥,我也不能当众骂他啊,他是长子,以后是要顶门立户的,我总要给他留点脸面不是?
我知道你们受委屈了,爹心里知道,我心里清楚着呢。你可别就此寒了心啊,你们都是至亲都是亲兄弟来着。”
韩得平慢慢的抬起了头,眼睛里慢慢没有了光彩:“爹,只是把我们二房单独分出去,我跟大哥还是好兄弟,不要等到手足亲情磨散完了再分开,那就不好看了。我们分开来过,我还是您的儿子,也还是大哥的兄弟,一切都没变。”
第二十七章吴婆子的来意
韩老头双手颤抖,有些涩然,反复说着“不至于不至于……”
陈氏在一边就哭了开来“老二啊,你看你把你爹逼成了啥样啊,你丧尽天良了啊,把你养大了你就想单过了。
你看看村子里有几个人分家过了的,你这是想让所有人都来讲究说道我们啊……”
韩得平走到了韩老头面前跪了下来,深深一拜“爹,求您成全。”
韩孝周和光光也都跟着跪成了一排,韩老头的双眼也有些湿润了,他伸手慢慢的抚摸上了韩得平的头顶“唉!就依了你们,等农忙过了粮食都收上来了再说吧。”
陈氏极力反对“老头子,你疯了?怎么能分家……”
“好了,你说的够多了。要不是你我们老韩家怎么能走到这一步?”韩老头转头怒斥陈氏。
陈氏被韩老头莫名其妙的训斥了也是无比委屈,捂着脸就哭了,这次是真的伤心难过了“我老天拔地的这是为了谁啊,还不是为了我们家好吗?”
等韩得平带着孝周和光光回了自己的屋子就把上房的事都说了,林氏和小棉听说韩老头答应了收完麦子给他们分家都是喜极而泣。
光光忍不住给大家泼冷水“爹娘,你们可要做好心里准备,咱们就是分家也分不到啥的。”
韩得平和林氏这才冷静下来,毕竟小闺女说的是现实的事情,既然打算分家,就要接受分家以后的所有事情,包括分家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光光这是给大家打强心针,让他们看清韩老头和陈氏的面目。
“咱们家的家产都是在明面上的,有地、粮食和现在的老房子,还有十几只老母鸡,有两头猪,至于银钱一直都是在咱奶手里的,咱奶肯定不会拿钱出来分给咱们家的,鸡也是咱奶的命根子,平时咱奶把鸡蛋都看得很紧,就别说会分鸡给咱们家啦。猪有两头不假,可是大伯和叔叔们能答应分一头给咱们吗?”
林氏有些不确定的说“那猪一直都是我和你姐打猪草,拌猪食喂得,就连鸡圈也都是我们娘俩负责打扫的,家里其他人从来都没伸过手,咋滴也该有我们一份啊?”
光光都佩服林氏的天真了“娘,我只是说大概,只是让你们心理上有个准备,到时分家了可别太失望。”
孝周就安慰林氏“娘,没关系的,就算爷奶不分给我们,我们兄弟以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挣,一定会让你和我爹过上好日子的。”
韩得平为儿子的懂事欣慰无比“孝周说的没错,我和你娘也都还干得动,我们一家一起努力一定会什么都有的。”
一家人想着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无比的向往,在屋里说了会话,韩得平说是去把晒谷场和架车子收拾收拾,明天好用。
韩孝周韩孝宗都懂事的跟着去帮忙。(架车一种两轮的木制平板车,可以人拉,也可以套在牛或者骡子上。)
半下午的时候老韩家来了客,是跟陈氏比较相熟的甄家吴婆子来串门了,还提了一个小篮子说是看望林氏的礼品。
不过吴婆子来东厢跟林氏说了几句话以后就去了上房,东西也顺带提上房去了。
吴婆子去了上房以后没多久,韩喜儿韩乐儿就都被陈氏给赶了出来,里面就只剩下了陈氏和吴婆子在说话。
小棉趴在窗口向院子里张望“娘,我看到大姑小姑和小棠姐她们都出门子了。”
林氏可有可无的应答了一句“可能你奶跟甄家奶奶有啥话要说吧。”
光光心下一动,跟孝正对视一眼都笑了起来,两人贼贼的摸着往门外去。
“你两干啥去?”小棉好奇的问弟弟妹妹。
光光嘿嘿一笑“我去听听咱奶和甄奶奶说啥悄悄话呢。”
林氏训斥道“可不许胡来,要是被你奶发现了少不得又挨一顿骂。”
光光和孝正自是不听,他们有了上次的经验已经有了点默契。
这会正是半下午,其他人不是在睡晌午觉就是串门子去了,就连常在家里晃荡的韩小莲刚刚也被韩喜儿她们带出门去了,正是没人的时候,两人就轻手轻脚的摸到了后院正房后窗底下。
这时屋里就只有陈氏和吴婆子,所以两个人说话声音也不是很大,光光和孝正得仔细点听才能听到她们在说什么!
“一窝子狼崽子,心都黑了。”这是陈氏愤懑的声音。
吴氏长得有些瘦矮,说话声音也尖细“哎呀,韩二嫂子啊,要我说那起子不孝顺的孩子要来做啥?离了眼前不是正合你心意?”
光光和孝正听的是一脸怒容,这个吴婆子看起来也不是啥好鸟,不说跟着劝服陈氏,咋还在中间撺掇挑火。
“哼,说分家容易,到时我要叫他们哭着求我不分家。”陈氏在一边发狠。
吴婆子就哈哈笑了,两个人又叽叽咕咕的说了好一通话,基本上都是陈氏在诉苦,说啥儿子不孝顺,儿媳妇都蔫坏,孙子孙女都是白眼狼。
到今天光光才知道,在陈氏的眼中不仅仅是他们家的人都不好,就连大房和三房在陈氏的嘴里也得着什么好,除了四房的人家里就没如陈氏意的人了。
“你看那事咋样?”说了一会吴婆子又问陈氏。
陈氏的声音里这才透出一丝欢喜来“那人靠谱吗?听妹子说的好像还不错,只要人长得俊俏,家境殷实,人口简单,就行了,我也没啥挑的。”
吴婆子的口气就有些尴尬了“呵呵,我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两个人就又小声的嘀咕了半天,然后这后半段光光和孝正就听不大清楚了。
光光见听不出所以然来就跟着孝正出了后园子了,刚出小门就遇到了回来的韩喜儿韩乐儿一行五人。
小菊和小棠倒是跟光光和孝正打了招呼,其他人都是高傲的挺着胸从二人面前走了过去,完全忽视他们的样子。
光光看的一阵搞笑,好像她们不理自己,自己就会少块肉似的。
回到了自家屋里,光光就把陈氏和吴婆子的话说了,对于陈氏把家里人都骂了个遍林氏的反应是很平淡的,可能她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吧。
不过说到最后,林氏的神色就有些异常起来。
小棉就有些呆了,她追问着林氏“娘,甄奶奶说的啥事啊,还跟咱奶有关系?”
林氏看了看自己已经十三岁的大闺女也没说陈氏她们说的是啥事,答得有些含糊“啊,没啥!”
光光就噗嗤笑出声来“姐,我知道,我告诉你。”
孝正也懵了“光儿,是啥呀?我咋没听出来奶和甄奶奶在说啥事?”
光光不由得觉得古代的孩子对于这些婚假果然是慢半拍“肯定是给大姑小姑说亲事呗,甄奶奶给说的媒。咱奶还说要人长得俊俏,家境殷实,人口简单,她说她就不挑啥了,我都差点没忍住笑了呢,就咱大姑小姑那样的,人家不挑她们就好了。”
林氏佯装生气要来打光光“你这丫头,这么不害臊,怎么在你姐面前说这些。”
光光故意躲到了小棉身后,吐了吐舌头“哎呀,娘,我姐都老大不小了,早晚不得知道啊。”
小棉一听这些也红了脸,嗔怪妹妹拿自己打趣“你个死丫头,还说到我头上来了。”
光光嘿嘿一笑,不由感慨古代的小姑娘就是腼腆害羞,这谈婚论嫁有啥好害羞的,父母都不敢在闺女面前提起,做啥都遮遮掩掩的,说定了亲事也不会去问闺女的意见,就父母媒人给包办了。
光光才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他们家呢,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学会争取和掌握才行。
第二十八章农忙时节
翻过了天老韩家跟大柳村所有人家一样进去了热火朝天的农忙,大人们是早出晚归,家里的伙食也有所改善。
在韩老头的要求下不仅仅菜里有了点荤腥,饼子也是随便男人们吃,吃饱了汉子们才有力气干活。
当然有忙的就有闲的,除了回镇上的韩得昌和韩孝宗一家三口外,老韩家家里还剩下一堆女人。
因为林氏称病不出门,小棉也趁机躲在屋里每天绣帕子,就没有了人喂猪喂鸡,两头小猪一大早就饿的嗷嗷叫唤着,陈氏被吵的不行就走到正房门口想喊林氏出来喂猪,喊了一声就发现不对,又改口喊周氏:“老三媳妇,小菊,人都死哪去了?”
在灶房正帮着刷锅洗碗的周氏听到喊声忙应着出来了“娘,你叫我?”
陈氏这两天憋了一肚子火正没处发,周氏正好担当了出气筒“蔫坏的玩意儿,我喊你几声都不应,你是不是成心的气我?”
光光在屋里听的清清楚楚,陈氏就叫了一声周氏就出来了,对于1陈氏的做事风格,她都不知道怎么评价陈氏了。
一旁缝鞋袜的林氏说“你奶就是这个性子,她要是看谁不顺眼,总能找到理由训你一顿。”
光光也挺佩服林氏能够忍受陈氏那么多年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呢。
周氏被陈氏无缘无故就给训斥了一顿,脸上的笑容就有些僵硬“啊,我刚刚在洗碗,许是没听到。”
反正家里所有人都知道,是绝对不可以说陈氏撒谎,或者跟陈氏顶嘴的,不然只会更惨。
陈氏这才冷哼一声“洗个碗都能磨磨蹭蹭的,就会磨洋工,没听见猪都饿的嗷嗷叫唤,快点去拌猪食喂猪。
还有鸡也该喂了,那鸡圈猪圈里的屎也该铲了,你动作麻利点。
我站这老远都能闻到味道,要是家里来个人啥的,我们老韩家还有啥脸面,这么多人在家还那么邋遢!小菊这丫头跑哪去了?叫她去后山打点猪草回来。”
周氏听到陈氏的安排有些不自然的笑了笑,嘴上无比服从的应道:“好的,娘。”
陈氏见周氏没有反抗,这才不怎么满意的回身了,临走了也不忘说一声:“算你识相!”
林氏就在屋里感叹“你三婶从来没干过这些,不知道吃不吃得消?我这一直装病也不是办法,要不我去替你三婶干点?”
光光都不想再去说林氏了,林氏就是这么一个圣母的人“娘,让你清闲一点,好好养养身体还不好啊?
难道你就喜欢那种吃不饱饭还要起早贪黑干活的日子?
你再苦再累的时候我大伯娘三婶她们有没有说过来帮你分担一点呢?”
林氏就叹气“人哪有一样的呢?”
“所以说啊,互帮互助是好事,但也看帮的那个人值不值得,你看着吧,三婶也不是那笨人,她肯定不能够看着大伯娘和四婶享福她们自己受累的。”
林氏虽然有些不信周氏敢在陈氏的眼皮底下耍什么聪明,却也没说什么了。
果然刚到下午周氏就说她给猪圈添水的时候闪着了腰,又是在屋里的床上哼唧,又是叫儿子韩孝元去把在地里干活的韩得富叫回来,把陈氏给气了个半死,站在西厢房门口直骂了半天。
光光和小棉趴在窗口看陈氏在厢房门口中气十足的骂着周氏,感觉看了一场精彩的大戏。
光光还不忘问林氏“娘,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这个周氏果然是个聪明人,应该说这个家里除了韩得平和林氏都是聪明人。
因为林氏本身是很老实本分的人,她一时还接受不了妯娌敢跟蛮狠跋扈的陈氏耍心机,让她一番感叹周氏的勇气和聪明。
到了快摸黑的时候韩老头带着韩得平韩得贵和孝周孝延回来了见陈氏还在院子里骂骂咧咧,一问才知晚饭还没有人做,气的韩老头火冒三丈,当即摔了手中的镰刀指着陈氏一通训斥。
陈氏今天是被周氏给气的狠了,骂起来了忘了时辰,这会见韩老头动了肝火就有些底气不足,只好安排吴氏去做饭。
吴氏一阵哭天喊地“娘,我今天跟四弟妹卸了一天车,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因为吴氏知道,现在周氏是找借口躲了,她要是应了做饭的事,明天所有的活都会变成她的。
陈氏无法,只得去叫韩喜儿韩乐儿来帮忙升火,自己亲自下厨这才对付了一顿晚饭。
又兵荒马乱的忙了两天,才算是把麦子全割收完,剩下的就是脱粒扬场了,那需要有牛或者驴拉石磨子碾压麦秆,韩家没有牲口,就只好叫韩得贵去岳家借牛来用。(扬场是指脱粒后的麦粒还掺杂着麦糠,需要在有风的时候迎风高高扬起,才能脱出干净的麦粒。)
第二十九章再提分家
刚刚收完了麦子果然迎来了一场暴雨,等天放晴了以后陈氏说要带韩喜儿去土地庙烧香,除了韩乐儿满意老娘出门不带自己外,其他人都没啥反应。
平时陈氏是很少出门的,就更别说去土地庙烧香了,这端阳节已过,此行怎么看怎么古怪,韩得平还问林氏知不知道是咋回事?
林氏就把光光和孝正偷听来的事说了,韩得平也没啥说头,毕竟两个妹子也到说亲的年龄了,再无人问津都要变成老姑娘了。
孝周孝延就催着韩得平去跟韩老头说分家的事,他们打算家里安排好了去镇上做做短工啥的,看看能不能挣点钱。
韩得平趁着韩老头坐在上房门口晒太阳的功夫就去找他把事说了,韩老头一阵的唉声叹气就是不搭话。
韩得平见老爹这样就急了:“爹,农忙前你都说好了的,你咋又不答应了?”
韩老头沉默老半天才语重心长的对着韩得平说:“老二啊,不是爹不答应你,你也知道咱家的条件,这你两个妹子还没成亲,你就是分家也分不到啥,你孩子多,负担重,还热大家一起生活的好。
“我这是为你考虑啊,你咋不明白爹的苦心呢?虽然说我和你娘有时候有点偏心,但毕竟你也是我的孩子啊,我哪有不操心的道理呢?”
光光在窗下看着韩老头把韩得平说的态度软化了下来,眼皮一跳,韩得平本来就是老实孝顺的孩子,韩老头这一打亲情牌保准能让韩得平心软。
果然,韩得平听了韩老头一番推心置腹的话,立场都变得不坚定了“爹,我知道我孩子多,我也不打算拖累兄弟几个,我们分出来单过,正好给大家减轻负担不是?”
韩老头听了开怀大笑“说啥傻话呢,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现在啊主要是能让你两个妹子顺利出门子,我的心就放下了。”
韩得平和韩老头又唠了半天嗑,都没再提分家的事。
光光气的扭回了身哼了一声,林氏放下了手中的绣活“咋啦?还生气了?谁惹你了?”
光光无语道“还不是爹,被我爷三言两语就给说动摇了,说不分家就不分家了。”
其他几人都无比失望,林氏只是低下了头“你爷也许是真的想一家人和睦。你爹也是不忍心让你爷失望,他是个有孝心的人呢!”
“那咱们分家了也不耽误我爹孝敬我爷啊,我看我爷就是不想失去我们家那么多劳动力,咱们要是分家了,那地里的活可就没人干了,指望咱野和三叔四叔肯定干不走那老些活。”光光气愤无比。
“那现在可咋整?”大家就都看向光光,通过这么多天发生的事,大家都习惯了听光光拿主意,也没把她当成是一个啥都不懂的小孩子。
光光嘿嘿一笑“那我们就跟爷别着呗,咱娘反正现在病了不能干啥活,时间长了家里其他人肯定会跳出来挑事,到时不用我们说分家,其他人也会忍不住的。”
孝周孝延觉得小妹说的有道理,都赞成这个方法。
等到了下午陈氏带着韩喜儿回来了,陈氏的脸上看不到啥表情,韩喜儿倒是有些羞答答的,然后陈氏就把韩老头拉进内屋叽叽咕咕也不知道说了啥。
韩得平回到自家屋内,光光也没指责他,反正时间会让韩得平认清家人认清亲情是什么,她现在给韩得平说再多,韩老头和陈氏一诉苦,一打感情牌他也还是会心软,就先放着吧!以后有他痛的时候。
倒是韩得平自己先过意不去,本来一家人这些天准备着分家的事,都已经幻想过好多次以后的生活了,这下全泡汤了。
他就在几个孩子面前格外的放低姿态,对林氏也是陪着各种小心。
林氏贤惠,也没怨韩得平啥,只是一家人明显对他冷淡了一些,比如孝正和光光不再爱去跟韩得平说话唠嗑,小棉沉默的时间变多了。
韩得平跟林氏都是话不多的人,以前韩得平说话林氏总会接着,现在林氏总是假装很忙的样子,不搭理韩得平的时间居多。
让韩得平很是难受了两天,孝周和孝延就跟韩得平说计划着要去镇上打打短工什么的,韩得平觉得反正粮食已经收完了,在家也无事,就打算跟两个儿子一起去碰碰运气。
只是他们还没出发呢,猝不及防之下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从这以后韩得平一家的命运就有了转折点。
第三十章淮阳府征兵
光光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外面铜锣咣咣直响,吵的人无法安眠。
光光起来的时候,韩家人也大都起来了,外面天光微亮,太阳都还没出来。
“咋啦?”光光穿好了衣服走到了外间来。
孝周孝延和孝正三兄弟也都穿好了衣服,今天孝周孝延打算离家去镇上找工作,包裹都打包好了。
“不知道谁在敲锣,听外面有人喊里正家集合说事。”
光光来到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难免有些好奇:“这天都没亮呢,发生啥大事了啊?里正叫全村都去他家说事。”
大家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懵逼。
没多大会韩老头就带着韩得平、韩得富、韩得贵三个儿子出门了,这是要去里正家。
等做好了早饭,韩老头他们也就回来了,只是脸色都不大好看,吃了饭,韩老头就召集了全家人到上房来,说有事要说。
除了林氏和小棉没去,光光和孝正也跟着韩得平父子来到了上房,上房里坐了满满当当,除了不在家的大房父子都到齐了。
等人都坐好以后,韩老头咳嗽一声才有些失落的开口:“今个儿里正说朝廷要征兵。”
除了韩得平父子和陈氏没有吃惊外,其他人都唬了一跳,尤其是光光,心里有很不好的预感。
韩得平语气沉沉的问“爹,你咋打算?”
现在韩得昌不在家,他就是为长,也只有他说了算。
韩老头打了个唉声“这限定的是每户一丁,十二岁到五十岁之间,老头子我要是再年轻几岁我就能够顶上了。
这北方在跟蛮族打仗,朝廷是连战连败,损兵折将的人手可不就是不够了,但凡有办法,我们淮阳王也不会下令征兵的。”
大盛朝在跟北方的蛮族打仗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听说北方失利,朝廷派过几次援军了,而淮阳府是当今陛下的九弟,淮阳王的直属封地,淮阳一府两州四十一个县都是归淮阳王管辖的。
这征兵的事情也是淮阳王在督办。
寻常百姓不关心这些国家大事,他们只关心当了兵要不要去前线,会不会真刀真枪的去打仗,打仗就意味着要流血要死人,谁又不怕死呢?
果然大家都是一阵沉默,韩得平这次并没有头脑发热的抢着说要去充军。
韩老头瞟了一眼韩得平,又唉了一声:“这咱们家有男丁十二人,我跟崇义孝正年龄不够,剩下的九人都是在规定范围内的。
老大就不必说了,他没有力气是个靠笔杆子吃饭的人,他要是去充了军,大军要是跋涉几千里去北地他没走到地方,那小命都得交待喽。”
陈氏在一旁附和“可不就是这个理,老大从小到大没受过那些罪。”
光光冷笑,这韩老头和陈氏的用意她现在都能够猜得到十之八九。
光光忍不住去看身旁的韩得平,韩得平微低着头,一张脸有些晦暗不明。
韩老头见无人接话只得继续说:“孝宗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去考试了,他是一个读书人,也是我们老韩家的希望……”
“不是可以交抵役银吗?爹。”韩得平抬起了头,放在腿上的双手有些颤抖。
陈氏冷嗤“二十两银子,我们上哪里去找?把我和你爹这把老骨头啃了算了,你们家里这么多男娃留在家里做啥,只吃不干,惯会败兴我们……”
“所以说我家孩子多就该死?”韩得平颤抖着声音直直的看着韩老头和陈氏。
韩老头猛烈的咳嗽了几声,大声的训斥了陈氏“胡咧咧个啥呢?有你这么做娘的吗?”
陈氏冷哼了一声,扭过了身子不再看韩得平。
韩老头回头来又安慰韩得平“老二啊,我们这不是在商量吗?你别激动。”
吴氏却插话说“爹,老二家的不去还能有谁去啊?孝元孝禹都还小,就孝周孝延最合适。”
至于为啥不是韩得平去,韩得平要是走了家里的农活谁干呢?
韩得平和孝周孝延都沉默了,房间里霎时就死一般沉静。
光光气的不行,凭啥好事没他们家的,坏事都想得到他们。
光光不服气的问韩老头“爷,大堂哥买张试卷就是二两银子了,住镇上一个月房租都有五两银子,大伯更是贪墨了我大哥二哥六两银子的工钱,却没有人追问下落,而抵役银你和奶却不愿意交,奶和大伯娘还让我哥他们去战场送死,这是亲奶亲大伯娘吗?”
陈氏当即火了,对着光光就是一通骂:“死丫头片子,什么试卷房租你从哪里听来的,在这里胡咧咧,小小年纪还学会撒谎了啊你,是不是你那个蔫坏的娘教的你……”
“好了,娘,别说了。”韩得平怒吼了一声,双眼通红“爹,我去,我去充军,孝周他们还小,他们留下来照顾林氏。”
韩老头胡子抖了抖,想说反对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老二啊,你也知道,你两个妹妹就要出门子了,她们的嫁妆要钱,孝宗去应考也要钱,爹也是没法子……”
“爹!”没等韩老头说完,孝周起身跪在了韩得平的面前,声音铿锵有力“你不能去,我娘还有孝正光儿都需要你照顾,家里没有男主人她们怎么过日子?
还有大妹再过两年就该说亲了,没有你都办不成,家里少了你就没有了顶梁柱,我娘他们都会被人欺负的抬不起头来,而少了我却可以,我是家里的长子,我已经是大人了,我理应扛起家里的担子,应该我去。”
孝延也跪了下来,抢着说“不,大哥,应该我去,你是家里的长子,是要顶门立户的,应该我去。”
韩得平抱着两个儿子的头失声痛哭起来“你们都是好孩子,爹去,你们都还小,你们在家里好好照顾娘亲和弟弟妹妹。”
就连光光看得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