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步步紧逼
灰蒙蒙的天空之中还含着浓浓的雨气。一夜的雨才刚刚过去,天刚刚放晴。
江州县的四周是没有山的,也没有树。城市的外面连接着城市,云影倒映在城市的玻璃上,把整个城市都显得特别的压抑。
而中医院之中,已经有人闹了开去。
“让钟医出来啊。你们这么躲着算是什么啊?我们还听说了,说他没有什么行医资格证,没有这个的人竟然还敢出来当院长?不怕贻笑大方吗?”
“对啊。让他出来,耽误了我孙子的病情,难不成就这么算了?肯定不行,让他出来给我们一个交代。”
“还有这个医院里面的医生,我们是一定要找麻烦的。之前说的什么话,现在一点都不算数了吗?我怀疑这个医院就是一个假医院,简直是过分了。”
一伙接着一伙人吵闹着,这一次任凭李阳如何拉扯,他们都是不肯离开的。
“动手了!医院的人竟然动手了……不敢让你们院长出来,竟然敢动手……”
“呜呜呜呜……我年纪这么大了,你们竟然还管拉扯我……你们竟然还敢这么对我……我太惨了我……”
“媒体同志们!调查组的同志们,你们快来看看啊。快来给我们主持公道啊!我们仅仅是想要一个答案啊,我们想要一个公道啊。没有想到江州县中医院竟然这么对我们。你们还在这儿,他们都敢这么对我们,可想而知,你们不在的背后,他们是怎么对我们的。”
大吵大闹,生怕把事情闹不大。
而媒体们,也是用尽了自己的本事在报道这些事情。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江州县中医院传来的画面,现在病人们集中在了中医院的大厅里面,都在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现场虽然有工作人员,可是当值的医生,还有领导,或者说院长钟医,始终没有露面,也不知道会怎么处理。”
“还有,我们已经见到了县上、市上和省上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已经到了现场。现在我们想听一听他们会怎么说和怎么处理。”
说完,媒体直接把镜头给到了联合调查组的人。
“我们之前来过一次,已经勒令钟医今天必须出示他的行医资格证或者行医的合理证明,不然我们今天就会对钟医合理合法的进行处理。”县上的人说道。
“会严重到什么程度了?”
“任何程度。按照法规处分。”
“我们是来处理病人的投诉的,现在病人已经在这儿了,如果不能好好处理这些事情,我们可能暂停中医院的行医资格,对中医院进行停业整顿。”市上的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省上的人最后发言:“如果今天不能对中医院用药进行说明或者证明有用,我们将全国通报这一起中医中药为医疗事故,并且严格审核中医中药。力求还原事实,抓大放小,竖立正确的典型……”
他们还在说话,一束阳光中门口反射到了楼道上。
钟医,走下了楼。
直接睡懵了,没有来得及写
一觉睡到现在。太累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来!一个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雨脚已经忽然全部收了起来。厚重的云堆慢慢的移动,露出了一角青白石般的天空,虽然没有阳光重新洒下来,可能是羞于重新降临这个不洁的都市。
不过青色的天空,却像是一个娇弱的姑娘,刚刚探出头,就又拉起了窗帘。
于是,留下了比黑暗更加压抑的阴暗,甚至于,仿佛比之前更加的阴暗了,并且多了一种湿腻的较热,更加让人烦躁了。
可是,就有那么一束阳光,射在了漂浮的水柱上,反射出了你各种的颜色来。透过层层叠叠的阴暗,像是一颗初生的小鸟,毛茸茸的,淋漓新鲜的照射进了中医院的大厅之中。
钟医就在阳光中,走下了楼梯。
随着钟医你从阳光之中走来,打断了整个大厅之中的聒噪。
人们不再说话了,调查组不叫了,媒体齐齐的望向了钟医,闹事的人仿佛也闭上了嘴巴。人们的耳边似乎只能听到簌簌的风声和钟医轻飘飘走下楼梯的声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有人目光,都粘在了钟医的身上。
这一刻,是现在最恬静的一刻,虽然有无数的问题、无数的冲突和无数的陷害和企图,可钟医从阳光中走来,似乎是那么的霸道和平静。他的目光从高处看下来,就像是在看低微处才出生的野草,带着宽容和怜惜的。
它们是雨后新生的事物,虽然被金钱和权力拔苗助长,但是,钟医决定宽恕它们。
“来找我?一个个的来。”钟医目光所及之处,被他莫名的气势给压倒了。直到钟医开口,众人才如梦方醒。
对啊,不同于之前的平静和无所谓,现在的钟医,仿佛多了几分霸道和直接。
让人一时间……
难以捉摸。
难不成就在这一天之间,钟医已经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不科学啊!这也不可能啊!
中医院外,黑云开始分成了波澜的云块,太阳在移动,也在努力的穿透着,想要向着世界展示它的力量。
只要太阳想要发力,那么它所在的地方,必然会逐渐的清明起来。
人们抬头,透过那黑云的灰白色的边沿,慢慢地看到了小块小块晴朗的碧空。一时间,江州县像是被这微弱的阳光所笼罩。
阳光穿透了江州县头上的乌云,在那降落着过筛似直线系的细雨地段上,在洁白的中医院的院墙上,闪耀了。
“奇了怪了!你们不是来找我吗?怎么我出现了,你们却一句话不说了?”钟医慢条斯理地说道。
“既然来了,那么不论是调查组也好、病人也好、还是媒体也好,我今天必然给出大家满意的答案。”钟医目光扫过了众人。
“不过现在,你们要一个个准备好你们的发难,不然的话,人太多太乱,可不一定能打倒我。”钟医说道。
他的话,更像是阳光,不,更像是有翅膀的阳光,在莫名之间,在呼吸之间,炙热的,浓烈的,重重的打在众人的脸上。
来!
一个个的来!
第七百三十九章 发难!
什么情况?竟然这么刚?
众人是怎么也没有想到,钟医竟然突然一下子变得这么刚了。
之前的淡然和冷静,就像是在突然间变成了镜花水月,好像是一场梦幻一般。现在,风雨之后,猛虎才真正的露出了他的獠牙。
原来是伪装!
现在看来,他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底牌了?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像是在评价钟医到底为什么会突然亮出獠牙,也像是在想,钟医到底会有什么样子的底牌?打出来之后,会不会改变模样。
可不管怎么样,这场针对钟医的狩猎,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众人还在想会是谁第一个站出来的时候,县上来人已经站在了钟医的面前。
这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调查组的人显然也是合计过这些可能性的,毕竟啊,这一两天过去了,谁也不敢保证钟医是没有什么底牌的,那么让县上的走出来是最好的。
“钟院长,按道理来说,你应该比我们更加清楚,一个医生需要有的职业道德是什么。”县上来人对着钟医严厉说道。
其实这几天,县上来人也承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压力。
从政策的层面上,钟医和中医院关系着整个江州县的未来方向,而县上的调查组,明显是要把钟医搞下去的,这已经让人不开心了。
从人民基础上,这段时间谁没有来中医院看过病啊,即便是没有病的,也来过中医院体检吧。这一下子,就让中医院有了人民的基础。
而最让人不爽的是那些中医院的死忠粉丝们。其中,有明里暗里就在敲打的领导,还有拐了十几道弯的亲戚。甚至还有一个小伙子,因为自己的母亲曾经在中医院住过院,所以在最后时刻退出了调查组。
所有让调查组继续下去的动力,无非是钱和往上爬的贪婪了。
而县上来的调查组,这一次也很简单,抓住的就是钟医的行医资格证的问题。
“钟院长,这一次你别想要再打马虎眼了,你的行医资格证了?”县上来人问道。
“对。你的行医资格证了?别想要再搬出振中华老爷子来替你挡枪了。我们已经了解清楚了,你和他认识也不过半年。他怎么可能教你医术。”有人补充道。
规定说的很清楚:师承人员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的,需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指导老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以上。
钟医不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验,都已经很充足了。
唯一只有一条,指导老师是必须具有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以上。
就这一点,钟医肯定死的不能再死了。
众人看着这第一关钟医就不好过去的时候,一个人悄无声息的走进了中医院的办公楼之中。
就像是突然间,钟医的眼中出现了一道特别明亮的光,就像是一道灼热的闪电白光。
第七百四十章 一问一答
一个人,精神抖擞的走进了江州县中医院的大门。
“钟医,你给我出来。”那人开口说话了,声音如同一道可怕的霹雳,那样的强势,仿佛半边天空都开始炸裂一般。
而钟医听到这个人的声音,一刹间,双眼中的光变得十分的热烈了。
“来了。”钟医第一次露出了精神萎靡不振的模样。
看见钟医这个模样,这还是第一次,甚至钟医表露出来的神情也变得有点害怕的样子。
怎么形容钟医这个样子了,就像是耗子见到了猫。
调查组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看到了击破钟医防御的模样。
他们忙不停的朝着这个老人走去。
“老人家,你有什么事情找钟院长吗?有什么事情可以给我们说出来啊。我们是县上调查组的。”县上来人急迫的说道。
“老人家,你别怕。你有什么委屈都可以给我们说。不管是中医院,还是钟医,我们都可以帮助你。”其他调查组的成员就没有那么含蓄,可以说是直接了解的问道了。
老人看了一眼调查组的人,目光如雷霆,好像随时要炸裂了一般。
调查组的人甚至被老人的目光给逼退了几步。
“你们先等一等,我找他说话。”老人指了指钟医,对着调查组的人说道。
“呃。好吧。”调查组的人没趣没趣的退后了几步。
实在是这个老人的气势太强了,强到周围的人都不得不让步的程度了。
钟医走了过来,却还是留着没有靠近这个老人家,就好像是故意离这个老人远一点,生怕被老人给打了的模样。
“钟医,你回答我,成为一个中医说需要的辨别能力是什么?”老人开口就对钟医问道。
“啊。”钟医没有想到老人会这么问题,沉思了几秒钟之后说道:“第一,是依据望、闻、问、切的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第二,是病症诊断能力,第三,类症鉴别能力。第四,确立治法的能力。第五是选方与用药能力。第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了能力。第七是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问这个干什么?
在场所有人开始懵掉了,完全没有想到,竟然突然变成是这么一个画风。这太儿戏了吧?
这是个什么意思?
懵掉的不仅仅是调查组和为难钟医的人,包括很多病人,还有在暗处观察的医生,以及来的新闻媒体。
大家都不仅的看着在场的两人,这是什么意思?
老人才没有管这么多,又对着钟医问道:“你现在给我指出尺泽再哪里?”
“这儿啊!”
“孔最了?”
“这。”钟医又一次准确的找到了穴位的职位。
“列缺在哪里?”老人又问道。
钟医又一次快狠准的找到了位置。
随后,老人又分别问了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天宗、听宫、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涌泉、太溪、照海、内关、大陵、中冲、外关、支沟、翳风、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行间中冲等等穴位。
钟医都毫无难度的给指了出来。
两个人一问一答,竟然在十分钟之内找到了所有的穴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钟医能够在这么点时间里面找出这么多穴位已经是很厉害很厉害的存在,更何况其中还有很多穴位是根本平日里面用不上的。
再加上每个人的身高等都不一样,能够这么快的找出穴位。没个十几年的功底是办不到的。
不过在场的人,还是一头雾水的看着两人。
这时候,振中华在楼上陷入了沉思。
“他怎么来了?这是什么意思?不对,他不该来啊。怪不得,怪不得,我早该想到的。”振中华在一旁喃喃自语道。
“什么意思?”白兴腾在旁边一头雾水地问道。
不仅仅是白兴腾,彭林在一旁也一头雾水。
而十三世家和八大门派中有些人,更多的把惊讶写在了脸上。
“不是说他不爱出门吗?他不爱坐车,所以不论是什么时候,他都不愿意出门啊。”
“对啊,听说他连他儿子女儿的婚礼都没有参加。他怎么在这儿来了?怎么来的?”
十三世家中有的人嘀咕道。
而八大门派了,则是商量的更加密切了。
“他来了。跟钟医什么关系?”
“而且还问了一堆钟医这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简直是匪夷所思啊。”
可不论其他人怎么看,钟医和老人家的问答还在继续。
“会怎么针灸法?”老人家问道。
“会毫针刺法、三棱针法、皮肤针叩刺。”钟医答道。
前后两个针法是比较难的,但是中间的针法却不简单。
“能处理什么针灸异常情况?”老人家又问道。
“第1,晕针。第2,滞针。第3,弯针。第4,断针。第5,血肿,第6,皮肤灼伤起泡,都能处理。”钟医这时候突然变得自信了起来。
“能用针灸处理一些什么急症?”老人问道。
“第1,偏头痛。第2,落枕。第3,中风。第4,哮喘。第5,呕吐。第6,泄泻。第7,痛~经。第8,扭伤。第9,牙痛。第10,晕厥。第11,虚脱。第12,高热。第13,抽搐。第14,内脏绞痛。都能施展。”钟医自信地回答道。
老人一个个的听下来,听到高热的时候,看了钟医一眼,听到抽搐的时候,抬头看了钟医一眼。
最后,听到内脏绞痛的时候,这才点了点头。
不解!实在是让人不解。
一个老人,莫名其妙的出现,然后问了钟医一堆问题。
钟医也老老实实的回答了。
这一问一答之间,众人看得是又茫然又不解,还带着点,钟医还挺行的感觉。
第七百四十一章 胸痹和中风
老人和钟医的一问一答还在继续。
“拔罐和基本技术和推拿的操作手法没有忘记吧!”老人家问道。
“没有忘,包括拔罐的吸附方法、拔罐、起罐、拔罐出现皮肤灼伤第起泡的处理,以及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摩法、推法、按法、拿法都没有忘记。”钟医老老实实地回答。
忘记!
很快人们就罩住了这个词的。
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问道,你有没有忘记什么,那么,必然这两个人之前就是熟悉的。即便不是熟悉的,也是认识的。
“老人家,你问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啊?”
“对啊。老人家,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下再问。现在钟医是有事情要交代。如果你没有什么事情要找钟医,那么请你等一等再来。”
“更何况,你问的这个人,可能连中医行医资格证都没有。”
县上调查组的人想要把老人家请开,如果这个老人不是来找钟医麻烦的,那么这个老人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你们闭嘴。”老人这个时候又发话了。声如洪钟,语言如同闪电,划拉一下,震得人耳朵疼。
“钟医,你又来回答我。什么是胸痹?”老人转过头,问钟医道。
“在中医理论里,胸痹既是一个病名,又是对病位和病机的概括。
在中医里面,痹是痞塞不通的意思,不通则痛,故胸痹是以胸痛为主症的。
本病主要是由情志变化,饮食不节,劳倦不当及年老体衰等因素,造成脏腑不和,阴阳失调。主要为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肝、肾、脾、胃的失调,在病理变化过程中产生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机变化,成为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
如果用典故来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第六条记载: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所以,胸痹原有胸痛短气之症,当然还要突出气塞、短气,可知此症在胸痛的同时还以气塞、短气较为显著,所以仲景总结出以上二方对症施治。
按其病因病机同属饮阻气滞,饮邪偏盛,上乘及肺,胸中气塞短气,治宜宣肺化饮,可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因气滞失宣,胸中气塞短气的,治宜宣通降逆,散水行气,方选橘枳姜汤。”
钟医侃侃而谈的回答道。
他的回答,不仅仅是说清楚了胸痹的来源,更是从发展、典籍、以及治疗方法上都给出了言简意赅的回答。
堪称是完美。
老人听了点了点头道:“那老人中风有如何辩证治疗?”
“这个要复杂一些,要分情况。毕竟中风是一个综合性的疾病。”钟医回答道。
老人却对钟医的答案一点都不满意,他瞪了钟医一眼。
“我这个老头子都不怕浪费生命,你这个年轻人怕什么。给我现在就说。”老人对钟医吼道。
“那好。中风在中医中,一共会分成五种辩证情况。
辨证施治编辑
第一种,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病人的情况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疗思路也很简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就好。
主方可以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方药使用怀牛膝、代赭石、龙骨、牡蛎、白芍、玄参、龟板、天冬、茵陈、川楝子、生麦芽、甘草。
如果病人有肝阳上亢甚者加天麻、钩藤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心烦甚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
第二种情况,是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病人的症状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疗方法很不难,祛风、养血、活血、化痰通络即可。
主要用大秦艽汤加减。使用到秦艽、羌活、独活、防风、当归、白芍、熟地、川芎、白术、茯苓、黄芩、石膏、生地。
考虑到这种病人大多是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还有,如果病人有呕逆痰盛、苔腻脉滑,则去地黄,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蝎等祛风痰,通经络。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芩。
第三种情况是,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病人情况是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这个病的特点就是痰多。
治疗也很简单,化痰通腑。
用胆南星、全瓜蒌、生大黄、芒硝等做成药方即可。
当然,这个病还有便秘的情况出现。
则可使用硝黄,但是硝黄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泻、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以免伤正。
等病人腑气通后应予清化痰热、活血通络药,如胆南星、全瓜蒌、丹参、赤芍、鸡血藤。
如果病人觉得头晕,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
还有一种可能,若舌质红而烦躁不安,甚至于可能彻夜不眠的病人,属痰热内蕴而兼阴虚,可选加鲜生地、沙参、麦冬、玄参、茯苓,夜交藤等育阳安神之品,但不宜过多,否则有碍于涤除痰热。”
钟医一口气说了三种。
从病人的症状,到治疗思路,再到如何开方,一一都说了出来。
当然,这并不是钟医刚刚这段话的关键,钟医刚刚那段话,最精华的一段,是他加上了自己实践的见解,如何加药,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不是小门小户的医者做得出来的,也不是一般医生能够总结出来的。
这必然是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长久的总结才能够得出的答案。
甚至在场的还有的内行,迫不及待的想要钟医把他后面的两种见解讲一讲。
李飞扬在不远处的人群中,都恨不得那个本本记下来。
第七百四十二章 中风后续
钟医停了下来,眼神示意老人家,自己还要说吗?
老人家还没有开口,李飞扬就开口道:“继续说啊,不是还有两种情况嘛。”
众人的目光瞬间就往李飞扬的脸上看去,李飞扬顿时被看得一阵脸红,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看我干什么啊。看我干什么。我就是想知道他下面想要怎么干。
“是十三世家李家的孩子。性格跳脱了一些,不过现在在养老科工作,还是挺认真负责的。”钟医开口对老人家说道。
“既然别人想听,就说完。别说你藏私。医术这种东西,故步自封,就是自取灭亡。”老人家说道。
一句话,又显得老人家贴别的霸气十足,又把十三世家和八大门派全部给骂了进去。
不过,十三世家和八大门派并没有人出来接话。
钟医也继续说道:“这第四种中风的症状是气虚血瘀。
病人的症状表现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其中,以血瘀为主要特点。
既然是血瘀,那么治疗方法也是以益气活血为主。
主方可以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是生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当然,依照我的经验,如果病人半身不遂较重,可以加桑枝等药加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
而病人如果是言语不利甚者加菖蒲、远志以化痰开窍。
还有一种情况是手足肿胀明显的,药方里面要加加茯苓、泽泻、薏仁、防已等淡渗利湿。
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术、山药以健脾。”
钟医说完,还往李飞扬和白兴腾的方向看了一眼。
只见李飞扬和白兴腾都闭着眼睛,嘴里还念念有词,可能就是在背诵和重复钟医的药方和手法了。
钟医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藏私,而是接着说道:“第五种情况是阴虚风动。
分辨这种情况也不难,病人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治疗也是以滋阴熄风为主。
主方可以采用大定风珠加减加减。
方药主要以鸡子黄、阿胶、地黄、麦冬、白芍、龟板、鳖甲、五味子、炙甘草为主。
当然,如果偏瘫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桑枝等通经活络之品。
如果病人舌质暗红、脉涩等有血瘀证时加丹参、鸡血藤、桃仁、地鳖等以活血祛瘀。
最后是语言不利甚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开音利窍。
以上五种情况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的中风的情况,如果出现上面的情况,虽然对症下药没有错,还是要多观察病人的状况,不能一概而论。”
显然,钟医最后一句话是说给白兴腾和李飞扬听的。毕竟在场就这两人的经验浅了一点。
就在钟医以为自己讲的还挺详细的时候。
老人家开口道:“不对!”
第七百四十三章 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听到了老人家词严厉色的打断了钟医的话,大声喊道,不对。
???
在场的所有人脑子上面都冒出了这么三个问号。
刚刚不是还和钟医两个一唱一和的吗?怎么现在说翻脸就翻脸了啊?
钟医听到这么一声大吼,身体也不由自主的抖了抖,他是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听到人这么面斥他的了,不由让他回忆起一段恐怖的经历。
而此刻,在场的所有人被震惊的同时,也看到了钟医像是鹌鹑一样的表现。
“我们院长哪里说的不对了?你这么说他?”李飞扬看不下去了,毕竟刚刚才对钟医升起了一股子崇拜。
“对啊。老人家,你说不对,也可以说出你的理由啊。”马上,调查组的人接嘴道。他们恨不得让钟医彻底的错误。
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击钟医的机会。
而这个老人了,没有看李飞扬,也没有看调查组,甚至什么人都没有看,他觉得自己有看空一切的资本。
他只对着钟医教育道:“学得不错,我说你错,你也不算是全错。不过,根本没有结合自己的本事来说。牙牙学语能有什么好的见解?”
“请。”钟医做了一个愿闻其详的动作。
老人家也没有跟钟医多计较,而是对着钟医就开始一顿疯狂的输出。
“从身体方面来说,中风的形成是什么?”老人家问道。
“脑血栓。”钟医老老实实地回答。
“那脑血栓的形成了?”老人家又问道。
“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当然,还有其他可能性。”钟医说道。
老人家点点头,不过这可不是对钟医褒奖,这么简单的问题,是个猪都应该能回答出来吧。
“那么接下来就简单了,既然是血栓形成使颅内或颅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梗塞,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那么我们要能做的第一步是什么?”老人问道。
“预防他。阻断他。”钟医第一时间就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还没有傻!
老人看了钟医一眼,感慨道。
“所以,当病人出现了麻木、语言不清等中风的警告信号时,最好而且是唯一得到肯定的治疗方法是必须在3个小时内给病人注射血栓溶解剂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这个没有问题吧?”老人家问道。
“没问题。不过,这个药——之前出现过一种叫做前尿激酶的药剂。”钟医说道。
不过这个前尿激酶,虽然它可在中风症状出现后的6小时内应用,效果十分的好。但是在实验中,效果却有所偏差。
实验中,五十一家医院,对180名病人在发病后的3至6小时随机地接受前尿激酶或肝素治疗。
经过治疗三个月,接受前尿激酶治疗的有40%的人得一康复,肝素组康复的比例是25%;前尿激酶治疗的24%死亡,肝素组死亡的为27%。
“数据并不好看。对?”老人家问道。
“不仅仅是数据不好看。”钟医摇摇头。
因为前尿激酶是通过介入方法给药的,即是用导管通到脑发生血凝块的部份局部。
用药前,需要一个极为高超的医生来操作,需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导管插管。即便是十年或者更加的脑部医生,插管的过程需要1个小时,同时这也需要大医院里齐全的设备才能做到。
并且,介入溶栓疗法是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在电视监视下将导管选择性插入颈内动脉,造影确定栓塞部位后,再将导管继续插入血栓的近心端。
再来,将尿激酶以50万-100万单位在30-90分钟内通过导管缓慢注射,充分发挥溶栓效力,局部药物浓度高,能迅速溶解血栓或建立侧枝,改善脑循环。
术后还要配合抗凝、纤溶、常规治疗,使肢体瘫痪等症状好转并逐渐恢复正常。
比起这些,这个办法还有一种更加致命的弱点。
钟医说道:“其他都是能够克服的,但是,此法的适应症是脑血栓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病变位于颈内或颅内的主要动脉,临床产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这个就极为苛刻了。
即便是最大的宽限,溶栓时间也最迟不超过48小时。
有临床实践证明过,发现有临床症状6小时以内的做溶栓疗效最佳,12小时效果亦显著,若超过48小时,近期效果根本不明显。
这太苛刻了?这么破?”
钟医也明确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明显,超级高的时间条件、超级高的成本条件,以及不可替代的医疗条件,这些比起昂贵的医疗而言,更加的昂贵和不可替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问题其实是有答案的,最后也变成了没有答案。
钟医的话让现场陷入了沉思之中。
直到老人家问道:“是我在问你,还是你在问我?你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我来回答?”
“这不是……这不是您老知识光,见识的多……”钟医连忙说道。
却被老人家打断了钟医地说话。
“见识的多又能怎么样?见识和知识是一回事吗?知识和为什么的只是是一回事吗?中医为什么快不行了?难不成和我们一直埋头苦读不思进取没有关系吗?钟医,刚刚我问你的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老人家摇摇头说道。
书中没有颜如玉,书中也没有标准的答案。
人类可能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看见所谓的真理,人类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能触摸到疾病的本身。
前面本来没有路的。过去的人走多了,于是就有路。
但是,我们真的要一次又一次重复在已经铺陈好的道路上前行吗?这样虽然安全、虽然快捷、也虽然方便。
可是,总要有一些人,要去面对那未知的道路,要去披荆斩棘,要去游过那深奥的海水,要去征服那高昂的山峰,要去到没有人去的地方。
生命的禁区,需要有人去探索。
“中风难以痊愈,最主要的是什么?”老人家在发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后,却没有做停留,而是继续问道。
第七百四十四章 中风的两个问题
一个优秀的领路人,不代表他能够教你什么。而是他能够提出什么,并且指明方向在哪里。
而显然老人家就是这么一个人。
从刚刚就能够看出来,他并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而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的人。
可有时候,一个能够准确提出问题了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能够让人类进步的存在。
就像是现在老人家问的,中风难治愈的点在哪里这个问题一般!
很快的就引起了在场的医生的沉默。
一分钟!两分钟!
最后还是钟医打破了这种沉默。
“中风难治愈主要在于受损的神经元几乎无法再生,因此,一旦发病如果没有在黄金时间及时抢救,中风及后遗症就可能伴随接下来的一生。”钟医的回答很准确,甚至还结合了上面的回答。
“那么为什么不能探寻有效的中风治疗方式,比如让干细胞移植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老人家说道。
钟医想了想,却觉得这个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
曾经有人是做过实验的,这个实验表明,干细胞可再生修复受损的大脑神经元,从而恢复脑中风患者后遗症症状。
在实验中,18名年龄不等的中风偏瘫患者实验中,应用干细胞移植到脑内梗塞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益。
可,这并不理想。
从原理上来说,中风也成为脑卒中,它的本质是脑血管发生了病变,继而造成脑细胞功能损害。
所以,如果脑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堵塞引起细胞供氧不足就会引发脑梗塞,而如果脑血管发生破裂就会引发脑出血。这两种情况都是脑中风的典型表现。
而在现代医学上,脑血管堵塞、脑出血都是脑中风典型症状。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来讲,脑中风患者脑组织在短时间内缺血缺氧并坏死,会导致神经元减少,轴突链接中断,局部产生活性氧自由基而影响脑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进一步丧失局部脑功能和神经组织。
正是因为如此,脑中风的病人才会发生偏瘫、语言障碍,或者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
上述说的方法,是可以有思路去做的。
之所以还有大规模成功的原因,还是以为一个制约——时间!
“时间的制约是在是太严重了。”钟医说道:“对中风病人而言,抢救时间尤其宝贵,每延误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140亿个突出和7.5单位的神经纤维损失。而每耽搁1小时的救治时间,则会使大脑变老3.6年。”
一个小时就是3.6年!
这怎么可以了?
这已经不是时间了,而是死神的镰刀已经朝着病人挥动而去了。
稍有不慎……病人的时间就没有了。
“除此之外了?”老人家又问道。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严重的可能性,中风病人即便是及时抢救过来,脑中风的复发率也极其高,约一般的的病人会在两年内内再次发生中风,而且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发病间隔时间也一次比一次更短。”钟医说道。
这可以说是无解!
第七百四十五章 NSI-566
就像钟医的说的那样。
中风的资料在很多方向上都是有方向和办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说,在对于中风疾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溶解或移除血块等方式疏通阻塞,来恢复大脑中受中风影响的血液流通。
简单的把医疗手段范围两种:药物和非药物,主要采用静脉或动脉的溶栓,以及中医理疗,包括针刺、推拿等等。
但是,通常的溶栓治疗只能缓解暂时的症状,并不能有效改善脑中风受损的脑组织神经元,这也极大的增加了脑中风患者后遗症、致残的概率和程度。
这就是整个问题的核心。
“继续说下去。”老人家对钟医道。
显然,老人家看出了钟医已经自我的打开了一种思路。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干细胞的出现以及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钟医说道。
“比如?”老人家继续问道。
比如开展一场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实验。
“如果说,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移植的干细胞可通过分化为神经系统各类细胞、分泌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修复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减轻炎性反应等促进脑梗死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那么……”钟医侃侃而谈道。
“那么就是为了中风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老人家说哦。
但是,这也不是一条简单的道路。
甚至十分复杂。
就拿简单的干细胞类型来说,分为外源性干细胞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而外源性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等。
如果开始实验,必然要证明干细胞治疗中风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仅仅如此,还要表明干细胞是中风疾病的治疗方案是否有可行性?
“有没有相关研究?”老人家问道。
“有,在去年,漂亮国就做了一个实验。”钟医回答道。
然后,他的脑子就像是一台提取器一样,说道:“九名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九岁之间的偏瘫患者在中风后五到十二个月接受人源神经干细胞NSI-566脑内移植,NSI-566被移植至脑内梗塞灶附近。连续十二个月的随访数据显示,所有剂量的干细胞治疗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发生神经系统恶化或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并发症,这证明了干细胞应用的安全性问题。”
“这就可以说明,移植到脑内梗塞病灶的干细胞,通过分化为神经系统的各类细胞、分泌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修复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减轻炎性反应等促进脑梗死动物的神经功能恢复,让九例临床患者偏瘫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钟医说道。
一个完整的实验,在他脑子中被提取了出来,并且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可是……
这个时候老人家问了一个问题:“这和中医有什么关系了?”
今天写的不能用,要请假一天
今天写的废话太多!不能用!要请假一天!
第七百四十六章 猜想(一)
中医能够在其中做些什么?
“要听我的完整理念?”钟医问道。
“想听!”
“要听!”
老人还没有开口,就已经有几个声音就已经从四面八方传来了!而且声音中还带着几分的急迫。
钟医一眼扫过去,大多是年轻人,当然也有几个和他差不多的即将步入中年的人。
“既然有人想听,那你就说说……”老人开口道。
“中医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们还要从西医说起,说回到中医。”钟医说道。
只要是医生,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想要看看钟医要说些什么。
“第一个,比如说西医中有潘生丁之类血管扩展的药物。”钟医分析道:“过去认为只要药物能使脑血管扩张,便可以使血液从堵塞的血管中多流些过去。”
“可是,近年来却发现,扩张血管药非但做不到这一点,还会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的脑组织里去,所以已经不主张用此类药。”彭林开口道。
这是第一次,有青中年医生开口接话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针灸遏制这种状况了?当然,我这只是一种假设。”钟医说道。
“天方夜谭。如果这种办法能行,那还不如做手术……”一个医生说道:“等等,你的意思是,手术加药物……中医手术……”
钟医没有接这个医生的话了。而是说了自己第二个猜想。
“第二,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也在使用。”钟医说道。
“说道微循环,这可就是我们中医的长处了。刚刚钟院长说得那些药,就是对微循环有利的药物。”伤寒派张巧开口说道。
“第三个方向,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尿激酶……”钟医说道。
“就刚刚钟院长说得,应用此类药如果能达到溶解栓子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可是全身静脉用药时往往需要大剂量,有时会造成出血的危险性。”杜一新说道。
“现在多向病推荐使用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导管把药物直接注入梗死的部位来溶解栓子,但采取此治疗方法的前后都要做一次脑血管造影,这本身就又有一定的危险性,何况介入治疗要求病人在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时往往已错过时机。”肖安兵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了进来。
钟医并没有因为两个西医的开口而乱了阵脚,相反,这两个西医问的问题,恰巧是钟医真正想要回答的问题。
“时间!成本!和手术失误!这是这三个病情最最最关键的地方……那么如果用中医能够遏制住这个时间和减少成本了?甚至减少手术失误概率?”钟医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这是中西医结合!可是,真的有效果吗?”肖安兵表达了自己的不解。
有的时候,中医和西医之间,就好像隔着一道天堑一般,让每一个想要走进的人望而却步。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猜想。”钟医耸了耸肩膀说道。
“继续说下去……”老人家却没有在意,反而鼓励钟医说下去。
第七百四十七章 猜想(二)
既然老人家让钟医说下去,他当然是认可钟医这种思路的。
其他的什么不说,至少这种思路是对的,至于能不能够走通,或者多久能够走通,就不是老人家要考虑的事情了。
如果前进的道路上连一个错误的方向都没有,那迷途的人们怎么办?
即便可能是撞的头破血流,但是只要一直走下去,一直的走,总是能够走到未来的地方的。
“继续说下去!”老人对钟医用命令的语气说道。
“还有就是抗凝治疗,比如说肝素等药物,这类药物能防止血液凝固,但使用时要每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条件较差的医院无法进行。此外抗凝治疗也有出血的危险性。”钟医说道。
很快,老人就反应过了钟医的意思。
“你是说,用中药去综合肝素等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比如说,控制出血和减少凝血酶原的活动度!”老人家说道。
“不愧是您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钟医不时的夸上了一句。
老人瞪了钟医一眼,让钟医收起嬉皮笑脸,好好的继续说下去。
“还有就是像是阿司匹林等防止血小板凝聚的药。”钟医说道。
目前,这类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得十分广泛,但与其说是作为治疗药物还不如说是作为预防药物更为恰当。
因为这种要对脑卒中的急性期效果并不理想。
“可是有一种中药,却是能让血小板的凝聚往往是脑血栓形成的开端,如果能有效地阻断血小板的凝聚,也许能防止血瘤进一步形成。”钟医说道。
“三七!”老人一口喊出了中药名。
对。就是三七。
三七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濒湖集简方中记载:三七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汤。
还有圣济录记载用铁铧一斤,烧赤,水二斗,淬三七次,煎一半,入柳叶七片,浴之。能降低高热。
“对,这就是我想要说的,在我国,中风经常用到的也是中药治疗。”钟医说道:“中药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淤,现在在国内应用极其广泛,不仅有口服药,还有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使用很方便。”
“比如说,很多病人和家属认为中药安宫牛黄丸是脑卒中的特效药,但从安宫牛黄丸的成分来分析,药物具有退热、镇惊和开窍作用,对意识不清、高热和抽风的脑卒中有效。”钟医想了想说道。
“但是有局限性。”老人家补充道。
“对,安宫牛黄丸对其他类型就不一定有效,所以还不能笼统也称其为特效药,应当根据脑卒中的辨证施治原则来用药。”钟医也下了定论。
然后,这两个一老一少,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对方的意思。
中医要前进,主要的推动力是中药必须前进,而中药的前进,并不是改变几味药或者改变一些给药手段就能够解决的。
中药的前进,必须是经过了人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实验,不断的钻研才能得到的结果。
第七百四十八章 肖长命
随着钟医的落下,老人家严肃的脸上好不容易有了一点的缓和。一双如同鹰眼的眼睛中,好不容易露出了一点点慈爱来。
本来锐利的目光,变得有了几分的随和。
“看来这些年的经历没有白费,往国外走一趟也不是白白去的。果然,心眼开阔了,思路扩宽了,路才会真正好走起来。不然故步自封,能有什么好处?”老人家说道。
“您说的对。您说的都对。师傅!”钟医说道。
师傅?
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是特别震惊的那种。
林婉岚作为钟医的老婆,也格外的震惊。因为他曾经问过钟医这个问题,你的医术是和谁学的。
钟医也只是淡淡的回答道:一个老人家,再加上我外爷的督促和我自己读书读出来的。
再加上钟医这么多年也没有提起自己的师傅,甚至连电话都没有打一个。此刻,这个师傅竟然从这么出来了。
“你不是说你这辈子不收徒弟吗?”一个先声夺人的声音从楼梯上响起,是振中华的声音。
“你这一辈子,不是不收徒弟,不传道,不授业,甚至不用电话,不看手机,也反对坐火车和汽车,一声孤僻冷傲嘛,怎么这儿突然冒出来一个徒弟了?这么大的徒弟?”振中华的声音继续传来。
显然,振中华是认识这个人的。
其他人,显然也是因为振中华的声音一愣。
果然是他!真的是他!就是他!
八大门派之中,年轻的后生们信息不是那么流通,还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老一辈的人知道。
更别提十三世家的众人了,对这个人就更是了解了。
毕竟医术好的人很多,医术能够好成这个老人家这样的人却也是凤毛麟角了,更何况,这个老人家还这么多怪癖。
“肖长命!是肖长命。”
“真的是肖长命。”
大家嘀嘀咕咕的,已经把老人家的名字彻底的喊出来了。
本来以为已经汇聚了中华大地上比较了不起的八大门派和十三世家,这个小小的江州县中医院已经很了不起了,可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人亲自能来这里。
作为现在世上公认的最好传承的是十三世家和八大门派,可这也不能代表这两个地方都是高手。
就像是北京也有傅医生,上海也伤科医生,广东有针灸王,重庆有儿科钱医院,西安有最好的妇科方家医院,内科有华佗诊所一般。
中华大地上,自然也有九个人,是人间公认医术最高的存在。
南北四医和屠鸣鸣。
南四医分别是蒲云、岳国安、赵南、芮环生。
北四医分别是孔医、施生运、肖长命和汪海。
这肖长生,就是全华夏,公认中医医术最高的九个人之一,也是一个最为怪癖之人。他一生救人无数,可是却也得罪了无数的人。性格乖张怪癖,让人难以捉摸。
“没有想到,钟医竟然是跟你学的医术!”振中华吃惊地说道。
“哼。就他这三脚猫,也就勉强才能说是我徒弟罢了。很勉强的那种。”肖长命不客气地说道。
又感冒了 手都抬不起来
感冒了实在对不住啊灌了中药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