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能行吗?
输了就是输了,这没有什么好辩驳的。
吴东西也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还跃跃欲试,还想要参加下一场的比试。
可是其他人却没有给他机会。
“怎么?还表现上瘾了?还是让我来展示展示身手。”刘良朋笑着说道,并且往前面走了一步,表示自己当然不让。
“哦。”吴东西没说什么,退到了一边。
钟医的目光落在了庄国严的身上,用眼神询问到底谁上?
刘良朋这个时候却用眼神示意,难道不应该是庄国严上来吗?怎么?庄国严还不准备出场吗?
庄国严当然不准备出场。
说老实话,庄国严这种人,始终还是有点老派的。自持身份到了极致的。
周泽也是看准了这一点,他走到了庄国严的身边。
“主任,你看,要不让吴前东上去见识见识?赢了当然更好,输了,我们也丢人,至少也是一份经历嘛。”周泽对庄国严请示道。
“好。”庄国严听从了周泽的意见,对着吴前东说道:“那你就上去见识见识。”
吴前东听到这话,吃惊的看着庄国严。
他没有想到,这事还能轮到他来上去过招?这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毕竟这么大的场合,这么多人眼睛看着,即便是输了,那也是走进了众人的眼中啊,默默无闻和虽败犹荣,怎么选择,明眼人都知道吧。
于是,吴前东对着周泽点了点头,几步上前了。
“那就多请刘医生指教了。”吴前东说道。
“指教说不上。大家切磋,切磋。”刘良朋这一次可是小心谨慎了。
钟医对着王红梅点了点头,表示可以带来下一个病人了。
“下一个病人,来投医的时候,说她是湿疹病人。”王红梅在走之前对着众人说道。
“湿疹病人啊!”杨广中目光或多或少的扫过了钟医。
众人也是这个反应。
一来,湿疹病人严格来说是外科的范畴,但是内科也少不了。而且还必须有深厚的内科功力。
二来,湿疹可不是轻松松就能够治疗完成的。
这就有意思了。
“严格来说,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分到外科,这无可厚非。”钟医解释道。
“对。但是湿疹病因有极其的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这些都有可能,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所以,这也不好说。”刘良朋补充道。
病人还没有来,众人已经对刘良朋高看了一眼。
这是个什么情况,在这方面,刘良朋感觉瞬间就压制了吴前东。
众人再把目光落在了吴前东的身上,只见吴前东紧张的手在发抖。
刘良朋只是给了一点压力,就紧张成这个样子。
他真的能行吗?
第六百零七章 湿疹
面对攻邪刘家的刘良朋,吴前东当然有理由紧张。
先不说有没有家族传承,就是资历,刘良朋也是吊打吴前东的。
钟医当然也注意到了吴前东的状态,吴前东这是被赶鸭子上架啊,完全是一副紧张地状态,根本不可能看病的。
“吴前东,给坐在的西医们讲一讲,我们中医到底是怎么看待湿疹的。”钟医吩咐道。
“哦。啊。好。”吴前东一惊,连忙答应下来。
他在脑中疯狂的运转。
“我们中医把湿疹统称本病为湿疮。”他想了想,又继续说道:“但是可能因为临床表现及部位不同,中医又有不同的名称:如浸淫遍体,汁水较多者,称浸迎疮。以丘疹为主的称血风疮;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脐部的称脐疮;发于四肢弯曲部的称四弯风等。”
“我们中医认为湿疮的发生是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邪阻于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慢性者因湿热蕴久,病久伤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去濡养而成。”吴东西解释道。
钟医见其他几人也听得有理,把问题问向了杨泽。
杨泽是皮肤科的老手。
“西医怎么看湿疹的?”钟医问道。
“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或者按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分为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两大类。”杨泽没好气地说道。
他本来就是被钟医叫过来看个热闹的,没有想到还被抓了包。
问题的关键是,这些最简单的东西,钟医不可能不明白啊。
要不?也反问回去。
杨泽笑了,想了一个办法。
“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有什么差别?局限性湿疹和泛发性湿疹有什么差别?要不?钟院长跟我们讲讲课?也让大家知道一下西医是怎么看的?”杨泽打趣地说道。
“这个我知道。我知道。”
吴前东还没有等钟医说话了,接抢先补充道。
本来是杨泽打趣的话,钟医做了一个鼓励的姿势。
“那个,那个,急性湿疹多半是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等,多对称发布的。我说的对吗?院长。”吴前东说道。
“继续。”钟医鼓励道。
吴前东点点头。
“还有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就是亚急性湿疹了。”吴前东说道。
“也没错。”钟医点头说道。
“那个,慢性湿疹是因为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也是很难治疗的湿疹。”吴前东说道。
钟医点头。
现场只要是有眼睛的都看出来了,这哪里是什么科普啊。
只不过是钟医诱导着吴前东说话而已。
“现在不紧张了吧?”钟医问道。
“啊。哦。不紧张了。”吴前东说了一阵话,才发现是在众人的目光中说话的。
现在被钟医这么一诱导,自然就不紧张了。
第六百零八章 平稳有余
钟医见吴前东不那么紧张地时候,对着王红梅点了点头。
很快,王红梅把病人请了上来。
刘良朋对着吴前东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来,你先问。”刘良朋也看出了吴前东的局促,于是把先接触病人的机会让给了他。
“啊。好的。”吴前东连忙接住了这个。
其实也没有什么,除开观看的人多了一些。
吴前东想着,看病不就跟平常一直做得那样嘛。
病人的病情,起病较缓,局部皮损多为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皮肤轻度潮红,瘙痒不休,抓破后糜烂渗出液较多,这是主要方面。
并且,病人还伴有身倦微热,纳呆乏味。
大~便不干或溏,小~便短涩。
再看病人的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淡黄腻。
脉搏把起来是濡数。
“病人是湿热内蕴。素体阳盛,可能嗜食炙膊厚味、酒、烟、浓茶、辛辣之品,脾胃受伐,运化失常,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壅于肌肤,影响气血运行,而发湿疹。”吴前东说道。
“对。我平日里是抽烟、爱喝浓茶,喜欢吃辣。”病人说道。
吴前东往后退了一步,等着刘良朋上前问诊。
刘良朋看着吴前东问诊,以及观察了病人身上的疱疹等出,其实内心已经有了答案,张嘴就来。
“你的病情是不是经常迁延反复,瘙痒无度?”刘良朋问道。
“对。对。对。”病人说道。
这就意味着病人的病情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嘛……却一直在反复之中。
“你的病情在某处,是不是皮肤干燥脱屑,粗糙发裂,还有糜烂流少量黄水,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处有结血痂、鳞屑。”刘良朋继续说道。
“对。对。对。”病人连忙说道。
病人不好意思的看了吴前东一眼,刚刚他不好意思,没有说出口。
因七情过度,致心火炽盛,内扰心营,暗耗心血,血虚风胜,交织于肌肤?致肌腠失荣,疮疹叠起。
刘良朋已经可以下这样的定论了。
“请落方子吧。”钟医对两人说道。
“好。院长?我的方子主要是清热解毒?佐以祛湿。没有什么特别的,胜在平稳。”吴前东说道。
他不求出彩?只求没错。
一个医生,平平稳稳的,也是对病人最大的负责。
吴前东提笔写道: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荆芥7克?防风7克,牛蒡子12克,蝉衣6克,射干15克?栀子9克?丹参10克?土茯苓15克,生甘草3克。每天三次,每日一次。
再外加炉甘石擦拭?
另外,取鱼腥草50g,加水煎煮五分钟后用纱布沾药液涂抹在湿疹部位,每天两次,可缓解湿疹症状。
写完,吴前东把房子递给钟医。
金银花!连翘!
炉甘石!
鱼腥草!
果然,就跟吴前东说得一样,他的方子取的就是一个平平稳稳,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平稳,甚至接近于平庸。
“平稳有余,进取不足。”钟医直接下了评论说道。
“你这方子,可能要吃个三五个月甚至半年才行了。”振中华摇了摇头说道。
吴前东也不反驳,笑着往后退了几步。
钟医的目光落在了刘良朋的身上。
第六百零九章 多重方
刘良朋看到了钟医的目光。对着钟医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立马开药。
“我的药方,自然和吴医生的药方不同,有些生僻,也有些局促。”刘良朋说道。
“哦?请。”钟医做了一个请写的手势。
他也是第一次听到有医生说自己的药方比较局促的。
“我的药方分为内用和外用两个方子,而内用的方子,又分为上十五天的方子和下十五天的方子。这上十五天的方子,主要是清热利湿,祛风解毒。”
刘良朋一边说道,一边提笔写道。
萆薜30克,苍术15克,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生薏苡仁20克,黄柏12克,川牛膝12克,赤芍12克,苦参15克,黄芩12克,茯苓12克,生甘草3克。每天三次,每天一剂。连用十五天。
“这是第一个方子,你们看一看。”
刘良朋把方子递给了钟医等人,还没有等钟医等人有所反应,就开始写第二个方子。
生地15克,当归20克,赤芍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防风6克,苦参15克,泽泻12克,黄芩12克,首乌12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生甘草2克。每天三次,每天一剂,续用十五天。
“这个方子是养血祛风,清热化湿。”
说完,把这两个方子递给了钟医等人。
随后又看了看病人身上的疱疹。
“下面,我会再给你开三个方子?每个方子外用十天。”
刘良朋对病人说道。
其一方:荆芥、七叶一枝花、苦参、大青叶、防风,各30克,一起入锅?并加适量的清水煮开,然后去渣取汁,倒入专用的盆中,趁汁液温热时熏洗患处。一天一到两次,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症状。
这是前十天的用药。
其二方:鲜仙鹤草100克,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沸后去渣取汁?然后用软布蘸汁烫洗患处,一次20分钟?早晚各洗一次,适合渗出型湿疹?注意在烫洗前要煮沸药汁?烫洗后要保持患处皮肤干燥,不要接触碱性水液。
这是中间十天的用药。
其三方:夜交藤、白蒺藜、苍耳子、蛇床子、白鲜皮、蝉蜕?各20克,加水煎煮20分钟后取汁去渣?刚煮出来时可趁热先熏一下患处,等变温后用干铲刀的软布蘸汁洗患处?熏洗2小时即可见效?一剂药可连用三到五次。
这是最后十天的用药。
“三十天?按照我给你的药方内服外敷就行。这个方子在我手上共治疗301例,最后痊愈28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百分之99.3%”
刘良朋一边把方子递给钟医,一边对着病人说道。
他递出去的手显得特别有力,并且说话也特别的铿锵有力。
在场的人都纷纷交头接耳。
“这个方子也太复杂了吧?交给我,可能我记起来都特别困难。看不懂啊。”
“你懂什么。你看看院长的脸上,你就知道,这个方子有多厉害了。”
钟医是什么脸色?
惊讶?惊叹?
总之,可能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来自己现在是什么脸色。
第六百一十章 不退让
钟医到底是什么表情,钟医是不想评说的。
他看着另外一边的刘良朋和吴前东,心里定下来想了想。
“毫无疑问,这一局赢下来的是刘良朋。”
钟医没有任何犹豫,就把结果直接说了出来,在他看来,这样的比试根本没有什么可比的性质。
“从方子的质量上来看,的的确确刘良朋要领先实在太多了,这个结果显而易见。这个内外五个药方,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杨广中感叹道。
“要是真的有他自己说得那么高的治愈率,那么也是不错的。”振中华半真半假的说道。
两个人不管他们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显然,结局就已经定了下来。
刘良朋也特别的荣辱不惊。
在钟医宣布了结果之后。
刘良朋甚至还走过去拍了拍吴前东的肩膀。
“方子开得不错。之后好好磨练,多看多学习。没有问题的,十分稳健。”刘良朋对吴前东说道。
“谢谢指点。”吴前东也没有什么坏处,毕竟一般的医生也就如此了。
两个人过招,赢家有大家风范,输得人也输得心服口服,心甘情愿。
“这个刘良朋不简单啊。”
“何止是不简单啊,你看他,不论是看病还是为人处世,都是很高明的手段啊。之前没有接触,现在一接触,高低就分下来了。”
“而且你们看他的药方,不论是否治愈率那么高,就是一口气要背这么多药方出来,也是需要一点本事的。”
“那是。没有一点本事谁还能这么出来走动啊?”
大家众说纷纭,但是也是在感叹刘良朋的厉害。
这儿,放在大家面前的就还有一个问题,到底是谁会下来比这最后一场了?
放在老中医外科这边,庄国严会不会亲自下场了?还是说庄国严看到现在的情况,不会下场?而是找一个其他什么人来了?
很快,庄国严给出了答案。
“这一场比试,就由我来吧。真正领教一下其他科室的风采。”
庄国严自信地说道,他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直面了吴东西和刘良朋两人。
说实在话,庄国严的医术,在钟医的心中也是一言难尽的。
说庄国严的医术不好,那简直是放屁,能够在中医院走到主任位置上的,肯定不是酒囊饭袋。
但是要说庄国严医术好,钟医也实在是看不出来。
所以说,庄国严的医术,一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话题。他的医术,实在是有点忽上忽下,让人捉摸不定。
这也是钟医想要两个科室碰一碰的原因。
他也想用吴东西和刘良朋两个人,将庄国严的医术摸一摸底。
“既然我这一局赢了,那么就还是由我来吧。乘胜追击下去,对我们还是有利的。”刘良朋半开玩笑半嘻嘻哈哈地说道。
但是他的言语之中,有几分不想退让的意思。
“既然我输掉了,那么更应该我来啊。让我有机会一雪前耻啊。不然怎么能够在中医院立足了?这一局,必须我上。”吴前东也认真的说道。
三个人,呈一种三角形站立着。
第六百一十一章 折中
吴东西、刘良朋和庄国严就这么三足鼎立的站着。
谁都不想让谁,说实在话,情绪堆积在这儿,仿佛已经看不见回头的路了,今天非要来一场比试才能够把这个场面给压制下去了。
“这就有意思了?要不然三个人一起试一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振中华看热闹不嫌弃事大地说道。
“三个人?不妥吧。”杨广中还是比较传统的。两个医生看病人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众人又把目光移动回了钟医身上。
好像这个时候,也只有钟医才能站出来说一句话了。
原来这也是一种手段!
尚成在一旁看着,也不说话,但是已经明白了钟医的意思。
让下面的人斗起来,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尚成仿佛懂了,又兴致勃勃的看了下去。
其实尚成不懂的事情是,钟医虽然用了尚成所认为的手段,但是追根究底,大家听钟医的,一方面是因为院长这个位置,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钟医确实有这个实力。
“那么就做一个简单的比试吧,吴东西和刘良朋两人先看看病人到底是什么问题,说对的人,再和庄主任比试?”钟医反问道:“庄主任,你看这样行吗?”
“可以。”庄国严同意道。
钟医这一手是众人没有想到的,既给了庄国严面子,又再一次让吴东西和刘良朋斗了起来。
看来,钟医还是比较偏向原来中医院的人啊。
尚成在心里想道。
“好。”
“来。”
吴东西和刘良朋自然不怕什么,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很快,王红梅带来了。
“医生,我最近总是感觉自己的脖子部位很不舒服,特别不舒服,刚开始以为是扁喉体发炎,吃了消炎药后就没有怎么在意,但是一直没有好,反反复复的,是为了什么?”病人一上来就说道。
“坐下,我们看一看。”刘良朋率先说道。
脖子不舒服?
脖子不舒服就有很多原因了。
像是劳损的问题。长期低头工作、伏案工作,颈部出现局部的肌肉劳损,可能会出现脖子不舒服或者肩膀不舒服。
当然,也可能是筋膜炎,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可能会造成脖子感觉不舒服,比如酸困、疼痛、麻木不适。
同样,颈椎病也可以造成脖子不舒服,比如神经根型的颈椎病、椎动脉型的颈椎病、交感神经型的颈椎病。这些颈椎病可能会造成神经损伤,引起脖子的不舒服。
还有可能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会造成整个脊柱包括颈椎、脖子无菌性的炎症,出现僵硬、活动受限的情况。
另外,还要考虑比如脖子肌肉的肿瘤、椎体的肿瘤、椎体的结核感染,也会造成脖子的不舒服。
但是病人刚刚说了一个扁桃体发炎。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吴东西和刘良朋两个人,上手在病人的脖子上一摸。
“不太可能是颈椎出了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压迫了神经了。”刘良朋说道。
“张~嘴,我看一看扁桃体。”吴东西则是直接跳过了颈椎病这一块。
病人的颈椎每一块都没有明显的突起或者变化,不是颈椎病的问题。
第六百一十二章 瘿病
刘良朋和吴东西两人几乎已经排除了颈椎病。
两人又一次把脉,神情已经跟刚刚不同了。
“病气在肝脾,与心有关。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病。病日久,在损伤肝阴的同时,也会伤及心阴,出现心悸、烦躁、脉数等症。”刘良朋说道。
“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所致,日久引起血脉瘀阻;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气滞、痰凝。”吴东西紧接着说道。
两人对视了一眼,病人的病,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
“你是不是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而且家族里面大部分都有这样的病况?”刘良朋说道。
“对。我家里有些人有这个问题。”病人连忙说道:“影响大吗?会和我一样吗?”
遗传病?
这是在场的一部分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
可是,吴东西却不这么认为。
他伸手摸到了病人的喉结旁。
“你做一个吞咽的动作。”吴东西对病人说道。
病人果真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
“是瘿病无疑。”吴东西说道。
“瘿病?”病人茫然地问道。
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初作可如樱桃或指头大小,一般生长缓慢。大小程度不一,大者可如囊如袋。触之多柔软、光滑;病程日久则质地较硬,或可扪及结节。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表现。
这些都和病人的情况如出一辙。
“对,瘿病。也就是甲状腺结节。”吴东西说道:“瘿病是甲状腺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主要和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甲状腺激素功能紊乱相关。”
最开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较小时无明显不适的症状,仅在体检时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发现伴随结节体积的增大,会逐渐出现颈前区肿块、颈前区隐痛。
当然,如果结节增长较为迅速,体积较大,还会产生压迫症状,继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当时甲状腺结节如增长迅速、钙化明显、界限不清,则期有恶变的可能,需进一步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其良性或恶性再行进一步的治疗。
“那,那我觉得脖子疼。是因为什么?”病人问道。
“那是一种压迫症状,肿大的甲状腺结节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引起压迫症状。”吴东西说道:“常见的为气管受压、移位,因狭窄、气管软化而出现呼吸困难。肿大的甲状腺压迫食管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嘶;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引起头颈部静脉回流受阻,可出现面部肿胀、青紫和胸部表浅静脉扩张,压迫交感神经节。当然,也有压迫颈椎的可能性。”
说完,吴东西看着钟医。
钟医什么话都没有说,直接对着王红梅吩咐道:“做一个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再加上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
“好。”王红梅立马落实道。
第六百一十三章 瘿病、瘰疬与消渴
等待检查就不是一件简单地事情。
只要是在场的几位都闲不下来,这么多人在这儿站着或者是坐着,不能让人一句话不说吧?说话的话,又说什么了?
相熟的聊两句,有的实在是忍不下去,又实在忍不住,于是就有人问了。
“你怎么看出是瘿病的?为什么不说是瘰疬了?”
率先开口的是振中华,他是在是忍不住了。
他口中的瘰疬又称老鼠疮,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
是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
当然,瘰疬多见于青少年及原有结核病者,好发于颈部、耳后,也有的缠绕颈项,延及锁骨上窝、胸部和腋下。
这种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淋巴结核,多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该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后可有全身症状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热等,还有病变器官的局部症状。
说实话,在中医诊断中,这两种病是不好分辨的。
于是,才有了振中华一问。
“虽然瘿病与瘰疬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但二者的具体部位及肿块的性状不同,瘿病肿块在颈部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疬的病变部位在颈项的两侧或颌下,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胡豆大,个数多少不等。”吴东西也回答的很仔细。
“《外台秘要·瘿病》:瘿病喜当颈下,当中央不偏两边也。”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瘰疬论》夫瘰疬者,经所谓结核是也。或在耳前后,连及颐颔,下连缺盆,皆为瘰疬。”
连出处都已经找好了,这样自然就更加没有质疑的必要了。
“那么瘿病与糖尿病之间,为什么你能凭空诊断?”杨广中问道。
杨广中这个问题,问的也更是刁钻,很难有人直接会把两种病联系起来。
但是,糖尿病就跟隐蔽了。
“对。您思考的对,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型,在中医里面是与消渴病相似。但是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三消的症状常同时并见,而颈部无瘿肿,至少少见囊肿。而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易饮,但无多饮、多尿等症,而以颈前有瘿肿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等症。”吴东西自信作答。
众人一阵沉默之后,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
很多年轻医生,甚至背后起了一阵鸡皮疙瘩。
相信经过此次事件,很多医生都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有时候,变化发生的很长,可能几年,也可能几十年。但有时候变化又发生的很短,可能就在一瞬间,几句话之间。
就在大家若有所思的时候,钟医开口了。
他一说话,问的问题是更加的刁钻了,只有有人都快要忍不住跳起来了。
“那你怎么分辨病人身上的是瘿囊?还是瘿瘤?还是瘿气?”
这怎么分辨?人眼又不是X光!
第六百一十四章 瘿囊、瘿瘤、瘿气
吴东西没有什么慌张。
人眼都当然不是什么X光,但是人的经验却是最好的指导。
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越老越值钱,是因为手更加精密了吗?当然不是,人的黄金时段在四十岁之后就会走下坡路。是因为接受的医学知识更加先进吗?显然,也不大可能。
医生越来越值钱,是因为医生的经验。
内科医生在有经验的情况下,能够在瞬间知道是什么疾病,比很多仪器都还要准确。
外科医生也能够凭借无数次经验,知道什么时候动手,什么时候干什么更加便捷。
这些,都不是机器能够取代的。
也不是什么没有经验的人,看过几本小说就能够明白的。
所以,当钟医问道,如何分辨瘿囊、瘿瘤、瘿气这两个东西的时候,吴东西就知道,这不是在给他出题,而是再想现场其他的年轻医生传道。
有些经验,真的不能写出来,只能意会。
“要分别瘿囊、瘿瘤、瘿气这三种病的区别,其实也不是很难,主要是结合摸和脉搏。”
吴东西没有看钟医,而是把目光移动到周围的年轻医生身上。
“瘿囊颈前肿块较大,两侧比较对称,肿块光滑,柔软,主要病机为气郁痰阻,若日久兼瘀血内停者,局部可出现结节。这是最好分辨出来的,手搭上脉搏,有几年临床经验的人就应该能够感受出来。”
吴东西解释道,眼睛没有看钟医,却又像是在看钟医。
“至于瘿瘤就更好看了。它主要表现为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或两侧均大,瘿肿大小如桃核,质较硬。病情严重者,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高低不平,主要病机为气滞、痰结、血瘀。”
吴东西指了指自己的脖子,并且在气滞、痰结、血瘀这六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的确,气滞、痰结、血瘀是标志,可以控制,又不能完全控制。这是一条线,在线的两端……”杨广中接话道。
“两端都太极端了。”振中华说道。
钟医有些打趣的看着振中华,没有想到能从振中华口中听到极端这句话,有生之年系列。
“还有瘿气,这在其中是最难分辨的,也最难确定的。”
吴东西停顿了几秒,脑中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所谓的瘿气,是指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肿块对称、光滑、柔软,除局部瘿肿外,后期可见阴虚火旺表现。严重者可致高热大汗,呕吐腹泻,烦躁谵妄,或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神志淡漠,脉微细欲绝,甚至昏迷等气阴耗竭之候。”
吴东西侃侃而谈道。
为什么这个瘿气最难分辨了?除了它的肿块前期不明显之外,还有就是它的症状难以捉摸,不像是能够立马确定下来的一样。
因为变化,所以才显得难以确定。
吴东西说完,在场的人还来不及交头接耳。
王红梅带着病人回来了。
“确诊了。吴东西医生,说得对。”王红梅一进门,在大家关注的目光下说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半夏厚朴汤
吴东西听到王红梅的声音,自信的笑了起来。
“那么就承让了。”吴东西对着刘良朋笑了笑,然后又转头对着庄国严说道:“庄主任,请了。”
“来。”庄国严自然不会推脱,对着吴东西说道。
刘良朋退后一步,把舞台让给了庄国严和吴东西两人。
说实在话,钟医对两人之间的胜负也是没有谱的,吴东西的厉害是忽上忽下的,实力强大却不稳定,而庄国严的厉害之处则是在于他的稳定与看上去极为沉稳的样子。
有时候,看上去沉稳,也能给病人无限的安全感的。
庄国严当然也没有客气,也出手便是半夏厚朴汤。
所谓半夏厚朴汤,是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药方:取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15g,苏叶6g。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白天喝三次晚上睡前喝一服。水煎服。
“我解决的方法是理气解郁,化痰消瘿。”
庄国严说道,病人因为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
所以,他出手这是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这个药方之中以半夏辛温入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
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瘿气自除。”庄国严自信地说道。
钟医看过了庄国严的药方之后?又把吴东西的药方打开了。
看到吴东西的药方?钟医笑了。
因为吴东西的药方?竟然也是用半夏厚朴汤作为底子。
药方:半夏10g,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15g,苏叶6g。莪术10g和黄药子6g。
“我和庄国严主任的想法有些出入?我认为?理气活血?才能化痰消瘿。”吴东西说道。
吴东西的药中,比庄国严多了两味药,莪术和黄药子?自然和庄国严的药方是南辕北辙了。
莪术的功效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而黄药子的功效是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这两味药一用上?自然和之前的药方出现了天差地别的效果。
“黄药子?会不会药效太过于霸道?药物应该是温润的存在?而不应该是强行破除的存在。”庄国严说道。毕竟黄药子有毒,这一点不能善用。
“可是一直温润,一直温润,什么时候是个头了?一直温润的话,大家为什么还要来吃中药了?全部去吃西药了。”吴东西说道。
两个人各有各的道理。
于是,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钟医等人的身上。
第六百一十六章 新老之争
肯定是要有一个答案的。
钟医和振中华以及杨广中三人,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坐在场中。
特别是钟医,在这个时候,几乎要成为人们决定胜负的关键了。
可是,率先开口的并不是他。
“半夏厚朴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这没错。现在也多有人拿他来治疗梅核气,所谓的患者常自觉咽中如有物梗阻,咳之不出,吞之不下,且伴有胸闷喜叹息等情志症状,但饮食一般无碍。”杨广中说道。
见周围人,包括病人听得津津有味,甚至于西医也是如此。
杨广中忍不住继续说道::“究其病机,则属痰凝气滞,上逆咽中。是方中,半夏、厚朴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利饮化痰;紫苏芳香宣气解郁;生姜辛散消痰,和胃止呕。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之效。”
“所以,在我看来,一字不动,原方治疗,自然是庄主任的更好。”杨广中说道。
“保守。太保守了。”振中华,连忙说道:“大可不必这么想。老是从原方出发,但是疾病在变,人在变,饮食在变,怎么可以一概而论了?”
“有和高见?”杨广中问道。
振中华自然又站在了吴东西这边。
“半夏厚朴汤证所论病因、病机、病位,与甲状腺结节一病大致相仿,所以,用半夏厚朴汤我认为没有身体。但是,相仿并不代表一样,所以故可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之以变化。”振中华说道。
变化?
谁都可以说变化,但是变化说起来有那么简单?
“如何加?跟吴东西一样,用莪术?用黄药子?”杨广中寸步不让,对了上去。
又是一场新老大战。
新老说的不是年纪,而是观念。
当然,新的不一定对,老的也不一定错。
“当然可以。活血化瘀用莪术,也可以加黄药子,还有化痰散结之浙贝母、猫爪草,软坚消肿之生牡蛎、夏枯草、天葵子,这有何不可?”振中华反问道。
甚至,振中华心里还有更多的应对方法。
瘀血明显者可以加入三棱。
痰浊内阻明显者加化痰,如胆南星、黄芩。
阴虚火旺者加养阴润燥之麦冬、鲜石斛、天花粉、北沙参。
结节明显者酌加软坚散结之皂角刺、山慈姑等。
病人如果是来自缺碘地区,则可用含碘丰富之海藻、昆布。
还有,如果病人有有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等情况,加除烦之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或栀子豉汤……颈部咽喉不适者,加清利咽喉之胖大海、桔梗……颈部疼痛者,酌加行气止痛之元胡、香附……
……
这些又有何不可了?
本来中药就是自由的,也是可以探讨的,如果一味的拘泥前物,那……可不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钟医你说了?”
“钟院长,你说。”
振中华和杨广中异口同声的说道,皮球又踢回了钟医这儿。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不知道怎么搭话了。
甚至一些年轻的医生,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了。
请天假 事情太多了
请一天假啊全成都在做核酸检查
身体不适,真的不能。坐着就疼
完全写不出来,明天去医院,可能再请一天或者两天的假。对不起各位了。
做了手术 再请一天的假
才从手术台上下来不好意思
还在流血 我实在很抱歉 请这么久的假
尽量明天复工!对不起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