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早已注定
云峰雨雾,朦胧缥缈,一位二十一二岁的青年盘腿坐于地,两膝之上横放着一张古琴。
青年双眼微闭,手指按于琴弦之上,随心拨动。
青年琴技不高,琴音之中却蕴含着高深的哲理,仿佛每一根琴弦的振动,都能给人以灵魂的洗礼和思想精神上的哲学顿悟。
山脚草坪之上,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听闻琴音,不禁也闭上眼睛,循着琴音感悟。突然,他脑海之中犹如发生一场爆炸,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似乎出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刹那间,只觉五内皆有訇然中开之感。
草坪东北方是一座小山,小山北侧是一座高耸如云的山峰,名叫峰上峰。
青年位于峰上峰半山腰,手指拨动着琴弦,但似乎他的心绪并不在琴弦之上,也不在琴音之上,他好像并不是在欣赏音乐,而是在借着琴音思考某个高深的问题。
云雾散去,青年睁开眼睛,抱着古琴下山。
山下是一个村庄,名字叫作明岩村。
青年来到一栋房屋前,推开门,走了进去,放下琴,他坐到一张案几前,从案几左侧取出一沓草稿本,顺手拾起一支笔,伏案开始书写。
只见他写道:
“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制约着物理学的发展。数学体系的每一次更新与完善,都极大的影响和决定着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数学的每一次进步,圆与圆周率的发现,负数与复数的提出,方程式,微积分,都给物理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选择途径。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当今的数学工具,难以支撑物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几何图形都有各自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公式,但是当面临无规则的图形时,却没有相应的计算公式,于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提出了微积分。
“爱因斯坦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统一场论的工作,调和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矛盾。爱因斯坦毕生的追求是揭开宇宙的奥秘,我亦然。
“牛顿实现了天与地的统一,发现了万有引力;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和光,提出了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统一了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相对论。但是,至今没有人能完成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统一。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最大矛盾是对事物的确定与否,量子理论认为量子是不确定的,不能同时知道量子的位置和速度,而相对论则认为可确定。我持和爱因斯坦一致的观点,量子理论就算目前没能发现错误,但至少一定是不完备的,这是一个对宇宙运行规律不够准确的理论。
“量子理论统一了宇宙中的三种基本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但是无法解释引力是怎么存在的,而相对论却可以近乎完美地解释引力。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力,而是一种源于几何的效应,是时空的弯曲。
“如果把所有力的作用效果看作是一种几何效应,那么当今的数学工具,似乎并不具备描述和表现这一现象的能力。因此,亟待创造出一种全新更实用的数学工具,以供物理学问题的研究。”
青年写完,收起了草稿本,开始苦思冥想。
他在想微积分到底是哪里不够完备?在想当今最大的物理问题需要解决面临的困顿是什么?
青年尝试着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学工具,并尝试着以自己建立的数学工具描述和解决当今的物理难题。
他日复一日思考着,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于是,他便将思考重心放到了物理问题之上。他想通过对物理问题解答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数学工具。
他尝试着以自己的方法统一宇宙中的四种基本力,但是以引力无法融入而失败告终。于是,他想一定有一种更广泛的理论可以包容和涵盖引力与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于是,他面临着解决一个首要的问题,那就是解释“力”的本质。
量子力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现象和力的传递都可以被视为基本粒子交换产生的。以此解释引力,提出了“引力子”的概念,但是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引力子。
这其中的问题大概有三种可能,一是的确存在“引力子”,只是以如今人类的科学技术无法发现;二是引力比较特殊,以“引力子”来解释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三是量子理论对“力”的本质的解释不正确,且宇宙之中存在除四种基本力之外的其他力。
青年每天思考哲学,研究物理,创立新的数学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量子理论的缺陷,并做了修正。
青年完善了相对论,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可以解释整个宇宙的一切问题,不仅如此,还可以推导过去、未来。没有什么是未知的,只要测量某个事物某个状态下的运动情况,就可以推导出这个事物任何时候的情况。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以什么速度和怎样的状态朝某个方向运动。
从一个粒子,就可以推导出宇宙的起源和终点。
没有什么是秘密,不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事物的命运都是注定的。唯一的问题,在于推导计算事物的命运需要时间,而这个计算,也如宇宙事物的发展一样,是无限的。
房间之内,青年用过的草稿本,堆积如山。这些草稿本有他对哲学问题的思考感悟,有对物理问题的突破性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他创立全新数学工具的设想和实验,有他对宇宙起源和现实世界万物命运的推导和计算。
青年知道了一切,他知道了宇宙意识,知道了维度空间,知道了修炼体系,知道了宇宙之主——宇宙界皇。
他知道了二十多年前乘坐宇宙飞船离开地星的一对年轻夫妇,他知道了来自于距离地星一亿光年的少年来到地星之后所做的一切,他知道了这位少年统一地星之后的人类世界景况,他知道了少年建成的美好世界,他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之中他的情况。
的确,一切早已注定。而结果也是他所希望的。
第五百零九章 西子执梦
云深之处,峰峦叠翠,烟雾缭绕。
一位二十一二岁的青年在峰上峰抚琴,琴声由先前的萧瑟孤独变得悲壮荒凉。
有一位姑娘总是远远地倾听着着无人理解的世外之音。
姑娘容颜绝美,莹白胜玉,肤嫩胜雪,白里泛红,嫩若凝脂。双眼黑白分明,灵亮慧黠,炯炯有神,盈盈水瞳不带泥尘气,妩媚而多情。婀娜苗条,洒脱飘逸,柔弱无骨,曼妙多姿,纤腰娉婷更是不盈一握。
青年抚过这最后一曲之后,将古琴扔下了深渊,从峰上峰踏风而下。
在峰上峰山脚,姑娘纤手紧捏着裙角,立在原地,青年从她的身边擦肩而过。
“等一下。”姑娘声音很轻,但是语气却很坚定。
青年转过身,疑惑地看向她。眼前的姑娘他并不认识,也没有见过,缘何主动叫住他?
“有事吗?”
“我喜欢你。”姑娘凝望着青年的眼睛,久久没有说话。
青年身子一震,十分惊讶姑娘说的话,但很快他就恢复平静,就像没有听到一般,表现得十分平淡和不在乎。
“我很久以前就喜欢你了。”姑娘眼睛有些湿润,“我一直都在听你弹琴,虽然你没有见过我,我以前也没有见过你,但是,听到你琴音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喜欢你。”
青年有些感动,痴痴地愣住。
“我喜欢你,喜欢好久了。”姑娘温柔神情的眼神,宛如拂过青川的小溪,无声无源无尽……
每一个字都荡涤着青年的心神,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有人说喜欢他。
“可是,现在我们都要死了。”
“你可以做我男朋友吗?一天也好。”姑娘期待地望着青年的眼睛。
“好。”青年轻轻点头,温柔地答应。
“你可以陪我去西湖吗?”姑娘很开心,没有一点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惧。
“嗯。”青年再次轻轻点头,“你想去哪里我都陪你去。”
“谢谢你!”姑娘泪流满面,晶莹的泪珠一颗一颗地从她的脸颊滚落。“谢谢你在我生命最后的时刻实现我的愿望。”
青年见着姑娘哭泣的样子,无比动容,他以手擦去姑娘脸上的眼泪,牵着姑娘的手一步步走向明岩村。
几日后,西子湖畔,烟雨蒙蒙,水波浩渺。
姑娘一袭白绫素裙,手挽着青年漫步于白堤。
触碰着温暖厚实的手,她感觉是如此梦幻,却又如此真实。
她终于如愿以偿,牵到她所最爱之人的手,一起走在这她最憧憬的地方。
西湖在她心中是梦,从小的梦。碧波万顷的湖面,树影婆娑的杨柳,唯美浪漫的断桥,春晓的苏堤,曲院的风荷,平湖的秋月,断桥的残雪,花港的池鱼,滨湖的莺啼,瀛洲的塔影,洪春的双峰,雷峰的夕照,南屏的晚钟,都是根植在她心中的梦。
在她心里,这里是人间的仙境,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身边的青年,是她最爱的人。执子之手,一起走过世间最美好的地方,浏览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每走一步,都犹如漫步在云端,她仿佛可以看见走过的地方都开出了鲜花。温润的春风抚过她的脸庞,就像是细软的轻纱飘舞。
浪潮拍案的声音,犹如一首唯美旖旎的赞歌,时而轻扬,时而沉抑,温柔诗意,缠绵缱绻,她仿佛可以看见水中戏水的鸳鸯,苍翠的绿荷,清婉的白莲。
姑娘牵着青年的手,一步步走过白堤,来到断桥。
“暗想从前阴雨天,你的伞留下了思念。今夜你不在我身边,爱在断桥边也无法了断,不管多波折,多么难,我心依然……今生和你并肩就要你作伴。”
那段遥远美丽的传说,仿佛也在她的身上重演,她仿佛看见了许仙与白娘子就在旁边,看见许仙赠与白娘子雨伞。
“断桥是否下过雪,我望着湖面,水中寒月如雪,指尖轻点融解……”
断桥的残雪在阳光下消融,熠熠生光。雪是纯洁无暇的,象征着孤独和自由,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美好的事物消逝了,到了最后的阶段,不禁让人惋惜伤感。这是歌曲艺术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体验和遐想,纵然伤感,却也是唯美的。凄美,虽凄但美。
其实,让人怀念不是断桥的雪,应该是萦绕在人们心目中那一段美好的记忆。
未知断桥是否下过雪,望着湖面,寒月如雪,湖面映照着天上的明月,月明而寒,洁白如雪,可以让人感受到当事人孤独和怀念的情感。指尖轻点,这是想对过去的触摸,如雪的寒月怎会融解?融解的是追忆过去的心,是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姑娘感觉此刻很幸福,她不孤独,她和她所爱的人一起领略西湖的风光,一起追忆远古的传说,一起怀想唯美的歌曲意境。
“西湖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烟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姑娘望着断桥之下的湖面,望着堤岸的垂柳,她和青年也如歌词描写的那样。她和她所爱的人是有缘的,他们牵着手。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
这里的风吹拂了千年,吹绿了一年又一年的柳树,吹皱了湖面,吹走了古老的岁月,留下了历史斑驳的痕迹,仿佛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客,看到他们传唱千古的诗文名句。
濛濛的烟雨笼罩着的不是缄愁,是钟灵毓秀的一方水土。
感念过这漫长的岁月和悠久的历史,仿佛姑娘和青年也曾一起经历了千年。
只是执手相伴,这幕肉眼可见的单薄联系,却胜过了山盟海誓。
这段朴素的牵手,是世间最美好最单纯的动作,因为其中蕴含着无限无法言说的柔情。
这一刻所有的画面都在定格和永恒,折现兑换成了这世间最美好的瞬间。
最美的景,最深的情,最浪漫的牵手,最坚贞的相伴。
与心中深爱的人,一起,只是一起。
彼此可见的眼中,只有彼此。
第五百一十章 永恒意志
沐尘观看了他身边每一个好友的独立世界,唯独叶姝。
每个人都有一个令其幸福快乐的独立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主人所想的任何事都可以成为现实。
沐尘不愿陪叶姝的是和她不同世界的自己,他也不希望陪自己的是不同世界的另一个叶姝。他不希望和叶姝之间是互不干扰的独立关系。
沐尘单独创造出了一个不同于独立世界的总领世界,他作为宇宙之主——宇宙界皇,统领所有独立世界,控盘所有维度空间。
他就如宇宙的创世主,和叶姝共同看望并守护着这个他倾心创造的美好世界。所有人都很快乐幸福,他和叶姝也是快乐幸福的。
他们的幸福超脱于独立世界和维度空间,是脱离于世俗的一种至高自由和独立。
他们虽然不被任何人记住,甚至没有人意识到他们,除了与他们有关系的亲人和朋友,但是他们实质性的掌控和管理着这个世界。
他们可以看到每个人所在的独立世界,可以看到在这个独立世界幸福生活的人们。但是他们并不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操控和改变这个世界。
他们遵循着自己制定的规则。以满足世间万物生灵情欲、需求和任何追求的原则,以五觉天书的超级程序实时监控和服务于各个独立世界的人们,以保证其时时快乐幸福。
这个世界之中只有两个人,从始至终,永恒不变的只有沐尘和叶姝两个人,他们不受任何来自于外界和内界的影响。没有人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们,他们犹如天道一般亘古永存,只有看破天道,参透玄机的人,才有可能意识到他们的存在。
在这些人心目中,他,是宇宙界皇,她,是宇宙界后。他们是宇宙真正意义上的主宰。
他们所在之处是一片虚无,不存在任何物质,不存在任何能量,只有他们两人,只有他们两人相对的思想和意识,就如异极的磁场,相互吸引,相互作用,犹如一体,却又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就像人们的左右手,犹如世间一切相配和契合的有形与无形存在。
他们就像世间的阴阳,化作世界万物相对的两个方面。一个是阴,一个就是阳;一个是光明,一个就是黑暗;一个是炎热,一个就是寒冷;一个是美,一个就是丑……
他们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共生共存。
他们化为一道意志,散入宇宙之中的所有角落。
晋代,会稽郡上虞县有一位女子喜欢吟读诗书,但因为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鬟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
这位女子和她的丫鬟在半途遇到了一位书生和其书童。女子和书生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
在越州三年期间,女子和书生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女子内心暗暗爱慕书生,但是书生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女子的女儿身份,也不知道女子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两人去镜湖游玩,女子屡次向书生暗示,可书生始终无法明白,最终女子只得直接向书生表示,书生才恍然大悟,但是这件事也被另一位书生得知。
后来女子家人催其回家,临走前,女子告诉书生“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让书生十天后去女子家提亲,但是书生却错将“二八、三七、四六定”认为相加,所以一个月后才去女子家提亲。等到书生感到女子家时,才知道在之前已知晓女子女儿身份的另一个书生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书生只得心碎地离开。
书生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女子要一些找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希望女子能够来探望一番,女子回信告诉书生,今生无缘,只希望两人死后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书生病逝,女子假意应允另一位书生的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书生。当女子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雷电大作、阴风惨惨,书生的坟墓竟然裂开,女子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风停雨霁,彩虹高悬,女子和书生化为蝴蝶,在人间翩跹飞舞。
这对化形的蝴蝶,就是两人心意相通的意志,是宇宙界皇和界后留在人间的意志。有情人终成眷属,只要情真意切,终会感动和唤醒这道爱情的意志,促成相爱之人的朝夕相伴相守。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道阴柔阳刚的意志,可以帮助那些有强烈愿望的人得到他们所想要的一切,实现他们的愿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道留在人间的意志,亦是人们极致追求的美好之物凝结的意象,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坚贞不渝的人,才能在糜烂不堪的现实世界中发现和提炼出完美的意象,孜孜追求,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道意志,是人世间的青年男女们热切相爱凝结出的萦绕于心的快乐体验,是他们所向往的美好的爱情。只要相信,只要坚持,这道意志就会垂青于他们。一代一代的人,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地点,只要有真心相爱的人,这道意志就会出现。
它就像一束光,在无尽的黑暗之中,给那些内心坚韧不拔的人们带来希望,带来光明,带来温暖。
这是一道意志,永恒的意志,不生不灭,它早已注入与融解进了人们的基因之中,它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世间一切真善美的总和。
它在无形之中得到永生,任凭人世间的人们选择与追求,雕刻成他们所在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