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彗星级战舰
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分钟。
可打扫战场却费时费力,前后整整四天,才把所有能找到的碎片全部回收。
因为是来自未知文明的物品,军方第一时间启动隔离协议,每一块碎片的打捞运送,都要执行严格的洗消制度。
不是通常那种洒洒消毒水就算完事的洗消,而是以各种高强度射线反复照射那种复合式洗消,确保不会有任何不明外星微生物靠近地球或是其他与人类有关的生存环境。
至于生物检材的提取运送则是另一套系统。
研究外星物品的地方,也不在地球、木星或者其他有扩散风险的地方,而是专门在星系边缘造了个临时空间站,选了一批研究人员入驻。
不过在这里搞研究不是什么愉快的事,因为所有的研究都要隔着厚重的安全玻璃,或者干脆就是墙壁远程完成,绝不允许研究人员直接接触外星物品。
实话实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人类对于外星物品的处置,早就积攒了大量经验,而今,所有的经验都用在了神秘文明的物品之上。
由于军方的急切,研究人员日以继夜,很快就拿拿出了初步的研究结果。
首先,所有生物检材未找到任何已知形态的生命。
其次,在各种碎片找到了三十多种未知合金,绝大多数以轻元素为主,只含少量重元素,机械性能却出奇的好。
在此之前,人类也曾接触过类似的轻质高性能合金,但是强度这么高的却从来都没出现过。
军方那些个搞材料的研究小组全都快要疯了。
原本的研究项目还没出成果,又搞到了这么多新材料,这是要逼死人的节奏啊!
对此,只能说搞研究的想太多,轻元素合金具有质量小、强度高,以及其他优秀的物理性质,但轻质合金并不是多么好的选择,因为军方必须首先考虑那些轻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问题,还得考虑开采使用的成本问题。
研究这玩意只是为了方便星际移民,冲着那些重元素不丰富的行星去的。
其他类型的合金也是一样,军方的目的是不管目标行星的蕴含的元素到底是什么比例,都能找到合适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战舰。
这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截止目前为止,军方掌握的轻质合金配方十分有限,一只手就数过来了。
这一次的冲突给研究人员提供的足够的样本,但什么时候能出结果却谁也不敢保证——配方只是基础,工艺才是关键!
虽然研究人员都是业内的资深大拿,已知的各种冶炼工艺烂熟于心,可新材料来自于外星文明,鬼才知道外星人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特殊工艺。
话说回来,也不是非得知道冶炼技术,才能造出合格的外星合金。
早些年,落舰山基地攻克了原子级的3D打印技术,只要知道合金的配方比例,再搞清楚合金的微观结构,就能通过3D打印技术,在原子层面将所需的合金打印出来。
耗时费力不假,可总比瞪睁睁看着却造不出来好得多。
同样是因为3D打印技术取得了决定性突破,各种型号的3D打印机大行其道,高端制造业几乎被落舰山出产的重型3D打印机完全垄断。
这玩意的成本确实比较高,可是比起切、削的传统制造方法,却又占尽了优势,最起码也要节约一半的成本。
就拿战舰来说,每一块钢板的切割成型都有严格的要求,不是不能有失误,但失误的钢板绝不允许装到战舰上。
打印就不一样了,直接出成品,基本没有废品率这一说。
原本一艘战舰,可以从头打印到尾,从骨架到包壳全都一体成型,绝不留下半点空隙。
曾几何时,这样的战舰还差一点成为军方的主力型号。
不过仔细想想,一体成型就真的好吗?
从强度上来说,是的。
但是从使用的角度讲,缺点比优点更多。
最麻烦的一点就是维修问题,传统战舰就算是打烂了,只要把损坏的模块替换掉,战舰立马焕发新生。
可一体成型怎么换?把有问题的那部分切掉,再换上新的模块?
这不就是脱裤子放屁么?
所以,军方否决了一体成型方案,改为一体式模块。
换句话说,落舰山那两台花重金制造,可以直接打印战舰的重型3D打印机没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体积小得多,使用成本小得多,效果却差不了多少的中型打印机。
有些时候,并不是越先进越好,必须把其他问题都考虑进来,综合使用方法和目的,才能得出最佳方案。
所以,目前的主力战舰都是模块化,不过军方对轻元素合金给予了极大的期待,在研究组吃透了新型合金的微观结构之后,军方立刻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对比实验。
实验对象是两艘陨星级战舰,一艘以纯粹的轻元素合金打造,另一艘则是现役战舰。
二者的内部结构以及舰体尺寸完全一致,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材料。
实验开始后,两艘战舰进行了速度、火力、续航、抗打击能力等多方面的实验。
结果发现,在同等条件之下,轻元素战舰的续航比现役战役高出四分之一,跳跃时的消耗也要小得多。
常规航行状态也是如此,
没办法,同样的尺寸结构,以轻元素合金为主的战舰,比标准战舰轻百分之三十以上。
其他方面的对比结果也出来了,大概情况是成本上升20%,维修成本上升35%,日常维护成本也要提高12%。
换句话说,使用轻元素战舰,等于以成本换战斗力。
可是话说回来,只要战斗力有所提升,增加一些成本又算得了什么呢?
部分轻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确实不高,但是其他文明的行星上含量却不低,完全可以通过贸易手段大量进口轻元素,从而抵消增加的成本。
如此一来,成本也可以降下来,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只造了几十艘的陨星级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改进,改进型号有了一个新的代号:彗星级!
252 填平
彗星级战舰逐步装备部队,但除去材料之外,陨星彗星没有任何不同,所以军方没有出售的想法,而是全部交给地球舰队,用来守卫地球。
通常情况下,地球舰队只在太阳系内活动,对航程和燃料消耗不敏感,是最适合陨星级的舰队。
说起来也是神奇,军方不久前还对轻元素合金嗤之以鼻,这会儿看到轻元素合金的好处,立马抛弃了原本的制造方案。
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军方从来没有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的毛病,反而有时常反省,知错就改的传统习惯,既然可以提升战舰的作战能力,为什么不这样做?
为了面子而不顾一线官兵的安危,从来不是军方的选择。
随着作战装备的全面更新,人类舰队的整体实力大幅度上升,哪怕星舟基地按兵不动,遇上罗尔舰队也有一战之力。
说旗鼓相当还早了一些,但追上罗尔人是早晚的事。
毫不夸张地说,在新湾星域这一亩三分地上,已经没有哪个文明是人类的对手,人类面对的大环境前所未有的好。
可不管军方还是欧展鹏本人,都对人类的前途十分担忧。
一是A文明始终没露面,谁也不知道将来遇上了是什么结果。
二是B文明,也就是偷采重元素那个文明始终没出现,始终是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石头。
目前已知的潜在敌对文明,暂时就这两个,可谁知道有没有更多文明隐藏在水面之下?
如今人类的发展速度快了,摊子也越来越大,指不定哪一天,哪个星系突然失联,接下来就是一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之战。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从前没走出太阳系的时候没这么多乱七八糟的问题,如今倒好,星空之中处处都是危机,步步都是忧患,简直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br>
无奈,既然不晓得对手在哪里,人类就只能谨守地球,不管哪里出了问题,都不能让地球再有半点失误。
转眼就是几年时间,人类舰队的规模压缩到1400余艘,其中三分之二是彗星级,剩余的三分之一计划在两年内换装完毕。
在这几年里,人类的科技出现了质的飞跃,计划中的轨道电梯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空天一体化量子传送系统,从地面到天空,只需要一瞬间。
军方一直希望把这项技术应用在战舰上,或者说将虫洞式的远航,换成量子传送式。
好处是速度更快,更不易暴露。
麻烦的地方是量子传送必须有接收,必须先造好接收站,才能完成传送,暂时还不能像虫洞那么方便快捷。
至于传送的消耗倒是半斤八两,差距不是很大。
宫一丁一直希望雷能提供一点关键性的指导,可惜雷爱莫能助,按他的说法,这个想法确实很不错,搁在先知的时代也是非常先进的构思。
没能实现那种。
好吧,宫一丁虽然不愿意承认,可告知虽然先进,却也不是万能,总有一些边边角角没办法覆盖。
军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最新的计划是建造从地球直达落舰山的传送系统,然后再考虑小行星带和木星。
只在地球附近传送倒是没什么,毕竟没多少时间上的延迟。
可是小行星带就不一样了,最起码也得几分钟才能抵达。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只是一些货物之类的死物也就算了,好好的大活人融入量子层面好几分钟,鬼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然而消息传到知情人的耳朵里,差点让大伙笑掉大牙。
一般来说,量子传送确实被限制在光速以内,因为时间延迟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手段。
远距离传送确实需要考虑时间问题,但不是如何稳定传送过程,而是以技术手段,以超光速进行传送。
二者的基本原理相同,可使用的设备却天差地别,也正是因为远程传送的技术要求太高,才会迟迟无法突破。
不过宫一丁认为突破是早晚的事,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
这几年里还发生了几件影响很大的事,一是周光毅和单秋宇都因为身体原因卸任,并且成功转化为机器人。
宫一丁当年没引起太多波澜,这两位的转化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很多人站出来反对这项技术,认为一旦机器人拥有了人类的意识,就可以不畏生死一直存活下去。
别的且不说,这两位身为军方的大佬,一直占据高位该怎么办?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两位大佬早就约定好了,只要选择成为机器人,就不准再担任原本的职务,后来又规定,不得在地球担任任何形式的指挥职务。
但只限于地球,外星不在限制范围之内。
换句话说,他们俩可以离开地球从头开始,就算哪一天再次以将军的身份返回地球,那也是用机器人的身份重新获取,与生前的身份无关!
当然了,话是这么讲,相信的人却没几个。
按这俩人的身份,不管到了哪个星系,都会受到军方的优待和照顾,所谓的从头开始不过是走个形势。
为此,周、单二人下定决心给全军做个榜样,还真就是从小兵辣子重新做起,从此形成惯例。
不得不说,他们俩确实为后来者带了个好头。
要么别转化,转化了就按规矩来,谁也别搞特殊化。
最绝的是军方可以把这个限制直接加入机器人的基础程序之中,哪怕有心搞特殊化也绕不过去这条限制。
再有就是人类的移民舰队总算在几颗宜居星上扎下了根,而且距离最近的都有一千多光年,哪怕地球出了意外,也不必担心人类文明出现断层——每隔一段时间,军方就会把最新的技术资料发给殖民星一份,保证殖民星的技术进步。
就在很多人都以为,人类会这样一直安稳的发展下去时,前方忽然传来消息:又一颗超新星爆炸!
这颗恒星深入沦陷区20多光年,不属于隔离区内的恒星,但它的爆炸,恰好填平了太阳系这个突出部带来的不确定性,确保星兽不会突破防线。
接到消息的欧展鹏等人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A文明来了!
253
意外来的如此突然,没有一点点防备。
不过但心有点头脑的人,都从A文明的行动中嗅出了不一样的东西。
没直接找到地球,而是重新找到了颗恒星引爆,这不就是妥妥的善意么?
打这一天开始,所有知情人心里都在热切地期待,盼着A文明出现在太阳系的那一天。
然而左等不来,右等没动静,就像A文明从来都没出现过一样。
这可就太让人迷惑了,按说对方已经表现出这么明显的善意,没道理不和人类接触吧?
欧展鹏找了个机会问起这事儿,宫一丁立马露出诧异的表情:“A文明凭什么就非得跟人类接触咧?”
“难道不应该吗?”欧展鹏不服气地反驳。
宫一丁叹气:“你打算放个炮仗,火都点着了就等着爆,结果地底下爬出来一群蚂蚁,硬是把引线给掐了,搞得你很感慨,不想炸坏蚂蚁巢换了个地方,你说你会不会找个时间跟蚂蚁对个话什么的?”
话说的挺绕,但道理很浅显,欧展鹏的得懂,可心里却很不是滋味儿。
原来我们努力了这么久,发展了这么久,自以为已经有了一些实力,可在真正强大的文明眼中,不过是个小小的、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的蚂蚁窝?
一窝蚂蚁的挣扎,能换来A文明同情的一瞥,已经是意外中的意外,惊喜中的惊喜,指望那么强大的文明主动联系人类?
你是打算被A文明统治,还是期盼A文明对人类伸出援助之手?
A文明凭什么高看人类一眼?就因为人类破坏了超新星大炮?
对方没找人类要赔偿,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若人类还自不量力主动找A文明的麻烦,想必对方不介意摁死一个新生的星际文明,就像人类摁死一只爬到自己身上的蚂蚁。
这种心理落差不是一般的大,就像失控的飞机从天而降,一头扎进海水,一直沉入最深的海底,看不到半点希望的曙光。
欧展鹏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承认宫一丁分析的有道理。
内心深处,他一直期盼着宫一丁判断失误,可事实证明他没必要抱任何侥幸心理,A文明就是没打算接触人类。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不管怎么说,超新星危机算是解除了,就是这个过程实在有点说不出口。
有看心心念念想不通的,自然就有豁达开朗不放在心里的。
我中华泱泱大国,虽然暂时比不上A文明,但也没必要像那些小国寡民似的,一天到晚自怨自艾。
有那个时间,不如奋发图强,迎头赶上。
这话乍一听有点像鸡汤,可仔细琢磨琢磨,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就拿东边那个邻居来说吧,动不动就这个是他的,那个也是他的,实际上哪个都不是他的。
这种心态,还真就是那种自卑到骨子里的民族才会有,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才能彰显自身的不凡,试图通过种种手段,让蓝星上的其他小伙伴承认自己的非同寻常。…
可真正被认同的人,又哪里需要这么多外来之物装点自身?
说句不好听的,自打当年以一己之力捶爆十七家堂口,就再也没人敢小看苏醒的东方巨龙。
装点?
些许外物,完全没必要……好吧,不止些许,但再华丽的外表,也换不来一丁点真正的实力,有毛用?
所以,完全没必要因为A文明不闻不问而胡思乱想,自身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明确了这一点,不论欧展鹏还是其他人,浮躁的思绪总算恢复平静。
别人家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家的狗窝再差,那也是自己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人类不过是刚取得一点点成就,还没到可膨胀的时候,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那以后,人类的重点工作分成了三大块。
一是人类自身的发展,科技和文化都不能有半点懈怠。
二是星际殖民的步伐,现有的殖民星还是太少,必须再加一把劲儿,把更多殖民舰队派往更加遥远的深空。
虽然人类走出太阳系的时间还短,但老话说得好: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大!
刚刚起步的人类,在猎户臂也只能算个小势力,可军方的野心却已经压不住了。
或者说,猎户臂这个小池塘已经装不下人类了,短期的移民计划,是飞出猎户臂,先跨越臂际空间移民人马臂,再横穿猎户臂,最终抵达英仙臂。
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仅仅是个开始!
进一步的计划有两个方向,一是向银心进军,二是向银河边缘前进,最终昂首挺进大小麦哲伦星系,将人类的旗帜插遍银河。
等到那个时候,再视科技水平,决定殖民仙女星系。
当然了,这只是个十分粗糙的远景计划,一段时间以内,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或许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上百代人,才能最终走到这一步。
为了这一天,不仅有无数人为此而努力,还会有数不清的人在这一过程中牺牲死亡。
其中的一些轰轰烈烈,但更多的只会是悄无声息。
这是时代的阵痛,不会因为人类的意志而转移,更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想法而改变。
就像此刻的人类,乍一看一切安好,可实际上步步危机,没有人知道今天的和平会在明天变成什么。
原因很简单,没人知道这个宇宙里究竟还有多少意外等着人类,任何难以抗拒的外来因素,都有可能让全人类万劫不复——就算人类将有称霸整个银河系,也只是在银河这一亩三分地上称王称霸,鬼才知道河外星系里有多少更强大的超级文明。
总之,世界很大,人类很小,前进的步伐永远不能停下!
或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就会因为某些无法抵抗的因素,成为历史长河中微不可见的一朵浪花,可对于人类来说,那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改变,却是他们穷尽一生才取得的成就。
渺小,但绝不卑微。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