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葛家有女挣钱忙TXT下载葛家有女挣钱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葛家有女挣钱忙全文阅读

作者:铱元素     葛家有女挣钱忙txt下载     葛家有女挣钱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96.邱三回来

    经过了夏九这一出,郑巡抚老老实实在青馨小筑办了几天公。

    据说,这位郑巡抚是有真材实料的,正经办理起公事来有条理有章程,提出的意见也在理。

    眼看着正事处理得差不多了,收尾的工作不需要郑巡抚亲自出马。徐知府非常明白事理地给郑巡抚安排了几个好去处,让他玩得开心,玩得尽兴。

    恭恭敬敬地把人送走之后,徐知府还是轻松不起来。因为这个事项通过之后要做的事情只有更多。建城墙的位置、高度、厚度,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工人来源的安排等等。

    当然还有一件要紧事就是建造城墙所需的资金。朝廷的拨款能解决所需资金的一半就已经很乐观了,剩下的缺口少不得又得向商户筹集资金。

    但这一切的烦恼与夏九无关。此时的她正在担心邱三公子,郑巡抚都已经离开那么久了,他怎么还不回来?

    正当夏九要派人出去寻的时候,邱三公子回来了。他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带回来一个十分瘦弱、胆怯的年轻人。

    “他是谁?”邱二公子疑惑地问。

    邱三公子满脸兴奋地介绍说:“这是安楠,别看他年纪小,他可是位手艺精湛的陶艺师。”

    安楠急忙摇头,摆着手含糊地说:“不,不,我不是。”

    邱三公子将安楠先前做的那些陶艺品拿了出来,说:“安楠的师傅是做茶具的,总说他做的这些小玩意儿华而不实,没半点用处,挣不了几个钱。我看着不错,稍加打磨就能派上大用场,就把人弄回来了。”

    夏九仔细翻看,有些是花朵型的茶杯,有些是动物形状的看着像是小的摆件。都不是实用的东西,不过做工很精致,晶莹剔透,很是漂亮。

    夏九认可地点点头,对李生瑞瑞说:“给安楠在大杂院安排一个院子,抽空带他去九趣工房走一走,熟悉一下环境。另外就是把他需要的东西都置办齐全。”

    让安楠住在大杂院就是对他工艺的认可,邱三公子很是高兴。

    这是邱三公子推荐的第二个手艺人了。东西在九趣工房制作,不过按之前的规矩,制作后的成品在十全阁格售卖。九趣阁以及其他的铺子都不会沾手这项生意,即使一定做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怎么遇上的?”邱二公子饶有兴趣地问。

    “一个人在外,想不到什么地方可以去。听说有一个陶艺之乡就去看了看。本来想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没想到遇上了安楠,我觉得他的作品更是我们想要的。”邱三公子简简单单的说了几句,淡淡隐去了他所付出的所有的辛苦。

    邱二公子天真地相信这个收获确实来得容易。

    夏九知道这一趟必定艰辛,否则就不会迟迟不归。但她感到非常高兴的是,这一次是邱三公子主动去找的手艺人。

    上一次虽说也是他去找的人,可那时候是邱二公子打定了主意。要跟九趣阁做不一样的生意,一定要他想办法,他才去找的人。

    夏九相信他们的合作以后会越来越好。

197.想走走不了

    转眼入了秋,京城一封封信催着夏九和秋雨进京一起过中秋,要他们从中秋一直住到过完年再走。

    这三年,夏九都只在过年的时候去京城住上几天,过了正月十五必然会回到宜宾城。秋雨差不多是半年过去一趟,每次也都不超过半个月。

    今年让她们多住几个月是因为四姐姐春暖已经十六岁了。伯太夫人为她相看了几个青年才俊,打算再相看相看,选择其一为春暖定下婚事。伯太夫人想让她俩过去做个参谋。

    选择姐夫是一件需要非常非常谨慎的事情。夏九十分愿意去帮忙打探对方的情况。就在她打算中秋前去京城时收到了春暖的来信。

    春暖在信上说:她现在还没有成亲的打算。母亲的耳根子太软,秋云、秋雨都是学本事的时候,弟弟妹妹又还太小。她若成了亲,做了别人家的媳妇,家里要怎么办才好!

    春暖在信里说了一堆京城各世家对平义伯府的态度。又说伯太夫人为她选的那几个人各有各的不是。可若是都往好了挑,对方没有一个会把她看在眼里。所以她更希望自己在为家里支撑几年。

    看完了信之后,夏九更加迫切的想去京城。在这个年代,从相看到订亲再到成亲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短则一年有余,多者长达数年。而在这个年代十八岁的未婚姑娘就已经会被说成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

    现在才开始相看已经很迟了,可不能将春暖耽误成“老姑娘”。

    偏偏这一次她想走却没有走成。

    明明是秋天,却像夏天一样热了几天,然后剧烈降温,反复几次之后,宜宾城内伤寒的人数急剧上升。

    九趣工坊人员聚集,一人得病,迅速传染了一大片。王大夫的小药铺里的药都供不上了!去问问其他的药铺,才发现城内大多的药铺都是这个情况。

    夏九当机立断,下令所有伤寒的人都不能上工,在家休息,病好了才能上工。没有生病的,都要在门口喝一碗板蓝根汤药才能进工坊上工。

    夏九现在十分庆幸,当初为了保证蓝色染料的稳定供应,买了个庄子种植菘蓝。叶子什么的做染料,根制成中药。不过染料需求大,板蓝根需求少,夏九的仓库里屯了不少板蓝根。但是别的什么药,她就没有办法了。

    除了自己的工坊,夏九还给严家、夏家、邱家、邓家等有合作的人家都送了几十斤板蓝根。

    出于礼貌,也出于不能厚此薄彼的心态,夏九给徐知府也送了二十斤板蓝根。虽不是贵重东西,好歹是一片心意。

    没想到就是这二十斤板蓝根旁夏九想走走不了。

    夏九十分无语地看着徐知府的幕僚朱来志,说:“朱叔叔,我确实还有些板蓝根,不过也就够自家用用了,顾不了全城那么多的人。”

    朱来志转达徐知府的意思,说是让各个商户支个摊子,向城内的百姓发放板蓝根汤药,领完为止。

    “这是药,不是粥!万一有不适的,让谁负责?”夏九觉得自己没必要做这样的事,即使要做,也会换一种更合适的方式。

    “我这儿打总还有三百斤的板蓝根,今天全部送去康安堂,怎么处置由他们说了算。”夏九不给朱来志讨价还价的余地,直接决定。

    朱来志想到康安堂是宜宾城内最大最有权威的药铺,由他们处置确实比商户来做让人放心地多。

198.秋雨生气

    夏九直接拉着朱来志去仓库,让他查看了仓库里的板蓝根。三个整箱,每箱一百斤,一个打开着的箱子只剩下底上一层,约摸二三十斤的样子。

    伙计拿开散着的箱子,将三箱整箱的板蓝根都搬上驴车,一路拉到了康安堂。

    康安堂原本很意外会有人送药材回来,还是眼下已经卖断了货的板蓝根。康安堂的管事询问情况,夏九直接把朱来志推了出去,让他们慢慢对接去,自己迅速撤走。

    回到葛宅,夏九吩咐罗彩平:“从庄子上运过来的那一批板蓝根,大概后天会到。到时候送两百斤到徐知府府上,一百五十斤到康安堂,一百斤直接送到工坊去,剩余的都放大杂院的库房。”

    “这样的话,我们自己怕不够用。”罗彩平算了算日常的用量说。

    九趣工坊现在已经有上千人,每日的用量都很大,若按照先前定的规矩,没两天就不够用了。

    夏九想了想说:“年轻力壮的都停药,把药省下来给老人和孩子。”

    “姑娘,还有……”

    “放心吧,眼下只是暂时短缺,等从别的地方调了货过来,就都恢复正常了。再说,天气不反复,伤寒的人就会好起来,到时候就不需要这些了。”夏九耐心地解释说。

    在这种物资短缺的时候,夏九就更不能走了。否则,一个谣言就能把九趣工坊甚至是整个九趣系列都整垮。

    隔天,秋雨回葛宅整理东西,她要跟着师傅一起去别的地方挑选合适的药材供应商,以便补给药材。

    她回来时,气冲冲的问夏九:“小九,为什么我们家有药田我都不知道?你都把药材卖给别家了,为什么不卖给康安堂?自己家里有药田我居然还是最后知道的,叫别人笑话了去。”

    “我的好姐姐,我那不是药田,种的是制作染料的菘蓝,顺带出了点板蓝根。我那边出的板蓝根与药田里出的板蓝根有点差距,药效差那么一点点。康安堂最注重药效,怎么可能收我那边的板蓝根,只有小药铺才会低价收购。”

    夏九看秋雨那气红了脸的模样,连忙把情况说清楚,“附近的小药铺用量不多,去别的地方卖还不够来回的路费,不然也存不下那么多来。”

    “我不管!但凡出药材的东西,我都要知道。”秋雨“哼”了一声,继续收拾东西去了。

    夏九追在他后面,说着家里的那些庄子都种着什么作物,每年大概有多少产出之类的。

    “我们家居然有那么多的庄子,还有那么多的收成。”秋雨以前从来不关心这些,每次夏九说起,她都懒得听。没想到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产业,让她十分惊讶。

    夏九无奈的翻了个白眼说:“这些庄子加起来一年的总收成,是不够京城那边府上一年的花销的。”

    “啊?!”这一点,让秋雨更加惊讶。

    越扯越远了,夏九闭上嘴,帮着秋雨收拾东西,嘱咐她多注意安全。

    送走了秋雨,姜梅一脸为难地对夏九说:“姑娘,徐知府的那个幕僚,他又来了。”

    昨天早上才刚刚来过,今天再来不知道又是什么事情。夏九头疼,她不想见,可也不得不见。

199.提前准备

    “不知道朱先生今天过来是为了什么事?”夏九直接问。

    再次来找这个小丫头,朱来志的心里也有些尴尬,他尽量客气的笑着说:“是这样,我们宜宾城南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村庄,几乎全村的人都染了伤寒。有流言说这个村子的人得了瘟疫,闹得人心惶惶。徐知府知道这件事情后派了人过去,眼下就是少几位大夫。”

    见夏九没有往下接话的意思,朱来志只得自己说完,“早就听闻九趣工坊有自己的大夫,所以,想来借一借人。”

    这里头有误会,夏九必须先解释一下:“九趣工坊从来没有自己的大夫,不过是跟附近几家药铺的大夫签了契约,要求他们每月在固定的时间去九趣工坊给人瞧病罢了。”

    从而说明情况,“因为大家都是合作关系,所以这……我不能替他们做决定。”不是夏九不想帮忙,而是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揽下这样子的事。

    虽说今天无功而返,朱来志还是一脸笑意地离开。通过一直以来的接触,他知道夏九这个人,能帮忙的事会帮的爽快,不能帮忙的事会直接拒绝,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这也是徐知府喜欢找她的原因。

    对夏九来说,朱来志虽然是来寻求帮助的,但也提供了一些信息。

    夏九转头下令:“吩咐下去:自接到通知起,不管是工坊、山庄、铺子、还是各地的庄子上的所有人员不得随意外出走动,不得随意收留外来人员。但凡有伤寒症状的人员必须在家接受医治。这是严令,违令者必将严惩!”

    夏九想了想补充道:“另外,九趣山庄暂停对外开放!什么时候开放另行通知。”

    九趣山庄关门一天的损失就挺大的,不过现在不是计较得失的时候。怕万一城里有了瘟疫的留言之后出什么乱子被波及。毕竟九趣山庄太大了,要是去的人太多,难有万全之策。

    严裕适得到消息之后没有质疑夏九的决定,只是说:“小九妹妹,咱们突然关门,不能没有个恰当的说辞。你说用什么理由合适?”

    没想到严裕适考虑得更周到了一些,夏九还在想理由,只听严裕适接着说,“九趣山庄的第一批房子是三年前建的,就说趁着现在去的人少,养护一下房子,换换园子里的景色吧。”

    “好。”夏九点头,“阿适哥哥,既然话说出去了,我们就真干吧。顺便把九趣工坊的房子也检查一下,该翻新、该加固的都一次性解决了。其他地方我也都吩咐下去检查一番。”

    严裕适猛点头:“我们族里最长寿的老人家说,她小时候有一年也是这个样子,到秋天了,还是忽冷忽热,然后那一年的冬天是罕见的寒冬。老太太九十多岁了,平时连人都记不清,没想到还记得这些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就当是真的。我们在吩咐庄子里面都多制一些炭火,各家铺子里的棉花、丝棉也都多准备一些,有备无患。用不着我们可以拉去北方卖。就算全亏了,这么点钱我们也亏得起。”夏九想到这样的天气确实反常的很,宁可多做一手准备也不想到时候措手不及。

200.瘟疫的流言

    不出三天,城里到处在传宜宾城南面的一个村庄发生瘟疫,已经死了很多很多人之类的。闹得人心惶惶,甚至有人家做出了举家搬迁的准备。

    官府的人极力辟谣说只是大规模的伤寒之症,并不是瘟疫。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有人说是官府掩盖事实。

    这个时候要是真的有一家人往外搬了,恐怕会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城内城外肯定会有大乱。

    夏九若是这个时候离开宜宾城,那误会可就大了。只能再缓一缓,看看情况再决定什么时候去京城。

    夏九不清楚那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不过能约束她这边的人不随便传播谣言。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她想到了找淳于先生寻求帮助。

    淳于先生在两天前知道了严家那位老人家说的话,就一头扎进了各种典籍、资料里。淳于先生向来严谨,不是夏九这般爱信就信,不信就当听故事的性格。

    夏九找到他时,他还在研读资料,不知道外面的流言蜚语。

    说明情况后,淳于先生正式地看着夏九问:“你怎么就知道这些只是流言,而不是事实呢?”

    夏九得意地一笑说:“官府从康安堂请走的大夫是治伤寒最厉害的那位,而不是曾经参加过瘟疫治疗的那一位。而且,官府借用了我的人去运物资,里面装的都是治伤寒的药材,没有治疗瘟疫的。”

    淳于先生点点头,接着问:“那你试着说说怎么解决这些流言。”

    “用一件大家更关心、更有传播力的事情去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夏九想到了现在舆论引导的那一套。

    “为什么不去解释?”淳于先生一边满意地笑着,一边问。

    夏九嘟嘴说:“官府不是天天在解释,我看着半点用都没有!反正说什么都没人相信,又何必去解释。”

    淳于先生笑着摇头,指了指一堆资料说:“帮忙找。”

    “哦。”夏九马上把身边的房策、姜梅、李小荷通通拖下水一起找。加上先生的学生们,打总十几个人找了一整天才把当年的记录找到。

    当年的县志、府志均有相应的记载,只是记录本来就少,加之年代久远,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只能大体知道有一年冬天下了大暴雪,造成了灾害。

    他们现在找到的是一本游记,里面对当年的事情记载的相对比较详细。而且这本游记是誊抄本,字迹清晰可辨。

    多方面的证据都可以佐证:秋季有过反常的冷热交替之后的那年冬天是个寒冬,并且会下很大的雪。

    淳于先生根据游记记载的内容编写了一曲朗朗上口的童谣,吩咐在场所有的人回去教孩子传唱。并且提醒周围的所有人加固房屋,多准备一些过冬的物资。

    这么做,一方面是向所有人示警,让大家更多注意到今年很可能来临的寒冬。另一方面,适用一件更为重要、紧迫的事情去抵消大家对瘟疫流言的关注。

    几天之后,康安堂前去村子里救治的大夫回来说:村子里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了。那边确实因为伤寒病死了几个人,但那边从来没有发生瘟疫。

    基于民众对康安堂的信任,心底的那些不安,算是被安抚了。

201.夏九的担心

    天气终于不再反复无常。宜宾城里的药物及时送达之后,城里的病患逐渐减少,大家的日子也都恢复了正常。

    然而这一波的影响还没有结束。近期,宜宾城附近的庄子上纷纷来报说,今年收成欠佳,收获的粮食质量远不如往年。

    夏九不懂农事,也知道地里种的庄稼大部分时候都要靠天吃饭。她没有半句责怪,只是让人预估一下产量和一直以来的用量,计算一下要从外头采购多少粮食。

    想到自己的庄子里,都请着经验丰富的人,其他的庄子、附近的农户恐怕要更加艰难一些。夏九吩咐下去说:“今年,不管外面的东西卖成什么价,百味轩往外卖的东西一律不准涨价。”

    罗彩平听到这道命令时还觉得有些奇怪:百味轩的东西一直都是比别家高上一点点的价格,从来就没有低过。别家要是涨上去一点百味轩肯定能卖得更高,怎么就不能涨价呢?

    即使心中有疑惑,罗彩平和百味轩的人还是老老实实执行了。

    眼看就要入冬了,往年这个时候已经下过一两场小雪。而今年只需要穿个薄袄就可以过日子。城里的人都说被那首童谣骗了,今年会是个暖冬,而不是寒冬。

    说这话的人打脸来得飞快。不过几天时间气温急转直下,连续下了三天的雪还没有停歇的迹象。

    积雪越来越厚,有些房屋即使经过了加固还是被压塌了。好在数量少,也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城里情况良好,周边的村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雪压塌了房屋,致使很多人流离失所。

    宜宾城作为最近的城池,有许多难民逃难进城。他们有的沿街乞讨,有的开始偷、开始抢,宜宾城内的秩序乱了起来。

    在一批难民进城之后,官府封锁城门,严查人员进出,将那些难民拦在城外。包括城内的难民,也是抓到一个就往城外押送一个。

    不过官府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驱赶,而是将他们安置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工棚里。那是为修建城墙的工人准备的住所,虽然简陋一些,好歹能遮风挡雨。

    另外,但凡年轻力壮的男子,当天只有干完了官兵安排的活才能去领取食物。其他的人每天可以领取一定量的食物,但那仅仅是不让人饿死,吃饱是不可能的。

    雪好不容易停了,过了没多久,又开始下。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官府难以管理,更没有那么多的食物可以维持他们的生计。

    于是,徐知府召集城内的世家和各大商户商讨应对的政策。

    夏九还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会议,不过,严家有人参加。当时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严裕适回来就跟夏九讲了一些。

    让各家捐粮捐物这种惯例严裕适不过顺带一提。让夏九惊讶的是,周边几个城池都严禁难民进入,直接导致难民都往他们这里涌来。据说现在城外已经人满为患。

    现在徐知府要各家都腾出一块地方来安置难民。而且谁家安置的,谁家就得负责这些难民的衣食住行。

    这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但真正实施的时候恐怕有一些难度。

    不患寡而患不均。各家提供的条件不一,有好有坏,到时候谁去这家谁去那家,将会是一场不小的纷争。

    九趣工坊和九趣山庄都在城外。夏九现在担心的是,万一城外乱了起来,会不会波及工坊和山庄。

    要不是工坊和山庄的人实在太多,没有地方安置,夏九真想让他们都撤进城来。

202.天灾之下困难多

    夏九赶紧问严裕适外面的情况。她知道严家定有人在外面走动,消息比她会灵通很多。

    严裕适知道夏九担心什么,说:“你放心,九趣山庄高门大院,一般人不敢招惹。工坊那边多的是人高马大的汉子,哪里是饿得走不动路的难民能欺负得了的。外头的庄子难免有些损失,不过影响不大,人都好好的。”

    听了这话,夏九就放心了。

    这时,严裕适又说:“徐知府打得一手好算盘,想留着这些难民去建外围的城墙。”

    “建城墙的文书都办已经下来了?”夏九问。今年秋收之后本来是开工的好时机,只是朝廷的批文还没有下来,徐知府只好先建了工舍。

    “已经下来了,正好是下大雪的前一天送到了徐知府的手上。”严裕适听家里人说起过这事,毫不避讳的告诉了夏九。

    “我倒觉得这是个两全其美之策,而且不用等日后,眼下就能做不少事情。”夏九说,“而且徐知府最初立起来的规矩也很好,干活的才能有饱饭吃。”

    夏九转头问李生瑞:“阿瑞,仔细算算我们的工坊、山庄等等所有的地方还需要多少工人。”

    李生瑞笑着说:“管事们老早打了这些难民的主意,老早就把想要的人数报到我这儿来了。”

    呵呵,这都能盘算!严裕适没想到打难民主义的不是一两个,而是一群人。他对这样的做法有顾虑,便劝夏九:“到底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万一里面混了些身份不明的,日后做一些不当的事,是会连累你的。”

    夏九觉得认准人就好:“阿适哥哥,工坊在这三年里陆陆续续招了不少人,有城里的也有周围村上的。以后工坊还会越做越大,需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好好把关,人来了以后仔细观察。只要人品无大错,能踏踏实实干活,其他的也不用要求什么。”

    接着,她转头吩咐李生瑞:“让管事们都准备一下,过几天去城外挑人。还有新人的住处必须提前安排好。”

    “是。”李生瑞得了吩咐就下去做事了。

    见严裕适还是一脸无奈,夏九笑着说:“他们现在是难民,那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天灾,可不是因为他们曾经做错过什么事,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觉得,与其让各家白白养活他们,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干活养活自己。只不过契约的时间短一些,到明年春耕前结束,以免误了明年的生计。”

    严裕适翻了个白眼说:“小九妹妹,这话你不是跟我说的,你是让我回去跟我五叔说的。又拿我当传话筒!”多次的经历已经让他明确知道了自己的作用。

    “那你传不传?!”夏九含笑反问。

    “传~”严裕适十分无奈地说,“走了,走了!现在就替你传话去。”

    夏九这边还有别的事情要忙,她问刚刚进门的罗彩平:“我们的存粮还够不够?耽误在路上的那批粮食还安全吗?什么时候能送过来。”

    “姑娘,我正要说那批粮食呢!先是被大雪堵在了路上,后面遇到了一帮难民,被抢了大半,送回来的不足四分之一。官府又要捐粮捐物,那么点粮,只怕我们自己都不够吃。”罗彩平愤愤地说。

203.粮食的去向

    “怎么就不够吃了?我们不是一直有存粮么?”夏九紧张地问。

    “姑娘您忘啦!外头粮价长得飞快,百味轩一直不涨价,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有什么的供不上,都调剂了余粮过去应急。按百味轩的用量,过不了半个月就全没了。”

    “百味轩不是限量了么?”夏九记得,每人限购两份,每日总限量六百份。按照当初的余粮计算,应该可以支撑一个月左右,怎么只剩半个月了?

    “姑娘,没有限量,只需要三五天就能卖空了。”罗彩平叹了口气,“要不是严五公子搬走了一半的存粮,我们也不至于这般紧缺。”

    “严裕适搬走了一半的存粮?!这事我怎么不知道?!”夏九惊了。这种关键时期,那么大笔的粮食调动她绝对不会没有印象!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严裕适瞒着她做的!

    “啊?!原来姑娘您不知道啊!严五公子说您同意的呀!”罗彩平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懊恼不已。

    “那么大一批粮食就算我给出去也会写个条子让你们去办。你倒好,光凭他一句话就让他把粮食给运走了。真是一点规矩都不讲。”夏九正生气,说起话来就不客气。

    罗彩平立即认错,保证以后不敢再犯!

    “赶紧把严裕适给我追回来!”夏九一边让人去找严裕适,一边想着粮食的去向。严家素来有存粮,数量应当比葛家还多上不少,所以,这粮食肯定不是严家要的!

    严裕适除了跟她的合作,其他没有生意,他要这些粮食做什么呢?夏九想不出答案,只能等他回来由他自己来回答。

    “出什么事了?急着叫我回来。”严裕适怕夏九着急,几乎是跑回来的。

    看到严裕适紧张的样子,夏九心里的气就消了一半。可她还是绷着脸问:“阿适哥哥,那些粮食你拿去做什么用了。”

    严裕适没想到夏九知道了粮食的事情,慌乱了一阵之后,心虚地说:“小九妹妹,我,那个,这个事情吧,我本来想过段时间就把粮食还上,所以才没跟你说。你放心这个我一定还上。”

    “等过了这个冬天,我还差这么点粮食吗?”夏九一听他这话就气不打一处来,“我现在就想知道,那些粮食你都运哪儿去了。”就算是全部捐了也该有个说法,可若真是捐了,只怕他就不会隐瞒。

    严裕适左右看了一下,屋里的伺候的人识趣地退了出去。

    等人都走完了,严裕适才低声说:“粮食不是我要的,是阿远。那天,我听到他跟五叔要粮食,五叔只给了一点点。阿远说那远远不够,可五叔就是不给。所以……”

    “阿远哥哥来宜宾城了?”严裕远考中进士之后好几个月才被派了官,是京城附近某个地方的小官。大概两年多以后,他就到京城任了一个闲职。之后许久没有她的消息,没想到他会悄悄来宜宾城。

    严裕适更加神秘地说:“阿远不让我告诉任何人他来宜宾城的消息。粮食也是他找人运走的,没告诉我要运去哪儿,说我不该知道。”

    “这是真的?”一瞬间,夏九以为是严裕适在拿严裕远当幌子。若真是严裕远,直接跟她开口,她不会不给。

    “我的好妹妹,我隐瞒了你一次难道我还能再骗你一次!我要是骗你,你就把我这一年的分红全拿走。”严裕适认真的说。

    敢拿自己的分红做保,应给是真话。毕竟,他在家已经没有月钱可领了,是靠着分红过日子的人。失去一年的分红,他的日子将会非常拮据。

    看来这笔粮食的去向是追查不到了。又或者说,夏九没有了往下追查的心思。

204.淘人

    那么大一批粮食追不回来,往后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偏偏现在大雪封路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不知道要支撑到什么时候才能解除危机。

    夏九仔细想了想,大杂院附近的空地,虽然都被种了一些蔬菜,但这么多天的雪落下来已经被冻得差不多了。即使有些能吃的,最多也就够几户人家吃的,顶不上什么大用。

    九趣工房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而且九趣工坊那边的人更多,只怕残留的那些蔬菜根本不够吃。

    唯一能打打主意的也就只有九趣山庄了。相对来说,九趣山庄地大人少,先前的粮食储备也多。山上、水里,若是能找到一些食物出来,或许能顶上那么点用。

    于是,夏九派李生瑞找九趣山庄的管事想办法去了。

    没想到,不出三天,李生瑞就从九曲山庄带回来了满满八大车的东西。

    两车藕,是荷花池里面挖出来的。两车冬笋,是山上竹林里面产的。最后四车上东西有点杂,有兔子,有山鸡,还有各种腊肉、熏肉,两大框冬枣,两大桶鱼,还有玉米粉、年糕、粉皮、粉条等等。

    李生瑞说,山庄的人一看这大爆雪就知道粮食会紧缺,不过先前雪太大了,他们等雪小了一些,清理的部分积雪才开始寻觅些吃食。山庄里东西多,怎么着都饿不着,九趣工坊那边已经送了一部分过去,他们也会继续在山里水里多找找,给大伙儿加些菜。

    自从郑巡抚来过之后,九趣山庄的生意一直很好,因此备货很足。后来因为城内伤寒爆发暂时关了一段时间,没开几天门,下了大雪又一直关着。

    夏九没想到九趣山庄还能有这么多东西。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山庄只有等下次重新备货之后才能再开始营业了。

    她看得出来哪些是存货,哪些是新鲜寻来的。那些新鲜的东西,送一部分去严家,再分一点给邱家兄弟,然后全部送去了大杂院和百味轩。

    没过多久,李生瑞前来请示:从邱家运过来的那些大米和面粉要怎么处理?

    “不是去邱家送东西吗?怎么还带东西回来了?”夏九一脸疑惑。

    这时,不请自来的邱三公子开口说:“我二哥被大哥押回去了,一个人在别院住着无趣的很,想来大杂院住一段时间,不知道小九妹妹是否欢迎。”

    “当然欢迎。之前邱二哥哥住的那间房间现在空着,我立马让人去收拾出来。”夏九也是一个人在哥家住着无聊,基本赖在大杂院不走的人,十分欢迎邱三公子的到来。更何况人家还自带粮食,更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跟邱三公子一起喝茶、下棋,要是没有外头的一堆事儿,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惬意。

    在夏九想要暂时忘记烦恼的时候,严家来信了,说,徐知府协调了一下,决定以官府的名义向各大家族租一些房屋,给那些签了用工契约的人居住。

    在官府挑完人之后,剩下的那些若是有人愿意招收安置,官府也会提供一些便利。

    夏九提供的条件十分有诱惑力,只要家族之中一人签订契约,就可以带着家中两老人或者小孩一起住进这边提供的住所。并且承诺:来年春天,若是有人想走,无条件归还自由。

    凭着这两个条件,夏九几乎获得了剩下的人当中最出色的那几个。难民里也有能人,夏九算是淘到宝了。

205.围堵百味轩

    在夏九为淘到能人开心的时候,百味轩那边出了麻烦。

    “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百味轩会被人围了?”夏九不解地问前来报信的小二。

    “我,我,我不知道啊!昨天还都好好的,今天卖了一大半的时候突然就有一大群人围过来问:你们家是不是也快没粮啦?我们解释说还有一些。可不知道为什么,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说要是我们有还有粮的话就多卖一些,我们不卖他们就不走。”

    小二一边摸着头一边说,“我们都说了,明天一定正常卖,可就是没人听!都堵我们几个时辰了,大伙儿在里头都出不来。”

    见小二讲半天都讲不出个所以然来,夏九问:“那你说说这两天都发生了什么与以前不一样的事情。”

    小二想了半天,茫然的说:“没有啊,大家照常做准备,卖吃食,没什么不一样啊!”

    “真要说哪里不一样,也就是这两天看着刚到的藕新鲜,做了红糖糯米藕和炸藕盒子,换下了葱油饼和肉包。”

    邱三公子在一旁说:“现在本就是人心惶惶的时候,少了能顶饱的面食就容易引起一些猜测。”

    夏九无奈地说:“面粉确实不多了,卖完了藕,也只能卖玉米面的面包和窝窝头。”

    “怎么不索性把铺子关了?你看看街上的吃食铺子,还开着几家?大部分不都关门了吗。”邱三公子随意地说。

    “现在外头粮价都长成什么样子了,普通人家哪里买得起。我这铺子开着,多多少少能让一部分人有饭吃。”夏九想着解决问题的方法,看似无心的对邱三公子说。

    邱三公子意外地看着夏九,定了定神,没想到……

    “这种时候,关店容易守店难。是我狭隘了,没有小九妹妹这般善良可爱。”

    夏九正绞尽脑汁想着办法,都没有留意到邱三公子到底说了什么。她是分难为情的对邱三公子说:“邱三哥哥,我能不能把你送过来的那一车米和面送去百味轩?”

    “当然可以。我既然送过来了,就是小九妹妹你的东西,你随意做主就是。”邱三公子没什么顾虑,他相信夏九绝不会饿着他。

    再说,雪已经小多了,城外路上的积雪正在逐步清理。再有个半个月一个月的,各地的物资都能运进来,也就能解决城内粮食紧缺的问题。

    夏九带着一车粮食到了百味轩。她站在高处对围着百味轩的所有人说:“众所周知,现在城内缺粮缺得紧,百味轩的存粮有限,不可能天天无限制的卖。不过有一点我可以向大家保证:百味轩会天天开门,天天买吃食,不会断粮。”说着,还打开了米袋让大家看了一眼。

    看到大家发红的眼睛,夏九敢说,如果没有护卫在一旁护着,这一车粮食定会被抢得干干净净。

    得了保证见了粮食,大家安心了许多,也便散去了。

    夏九看着这一车粮食好好的进了百味轩的厨房才敢离开。她知道这里的存货也就够卖二十天的样子,对这边的管事说:“就按照现在的数卖吧,实在不够了大不了高价买一些回来,亏一点也没关系。”

    “姑娘?”管事觉得不妥当,“咱们上一批粮食买进来的时候价格已经涨了一些,现在是卖多少亏多少。现在这个粮价实在太高了……”

    夏九摆摆手:“先卖着吧,之后之后再说,说不定,那时候什么都解决了。”

206.与邱三的闲聊

    吃着白米饭,喝着莲藕排骨汤,现在就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罪恶感。因为城外不止有人吃不饱饭,还有人吃树根,吃观音土充饥。

    夏九十分庆幸这几年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她现在想都不敢想,若是三年前,他们这一家子能怎么应对这一场雪灾。

    见夏九停下了筷子,邱三公子关心地问:“怎么啦,饭菜不合胃口?要不让厨房再添个菜。”

    “不了不了,够吃就行。我刚才在想一些事情,跟饭菜没关系。”说完,夏九忙夹了一块藕来吃。

    “在想去京城的事?”前一阵子夏九打算去京城待上一段时间,邱三公子是知道的。他更清楚夏九迟早会把大部分生意都迁去京城。他最近也在做一些长远的打算。

    夏九摇摇头,又点点头,说:“这大雪封了路也封锁了消息。上次四姐姐开信说了不少事情,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都解决了没有。这次中秋又没有去京城跟姐妹们一起过,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及一起过年。”

    “恐怕是不能了。不知道小九妹妹愿不愿意收留我跟你们一起过年?”邱三公子算了算日子说。

    夏九自己算算日子也知道几乎不可能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到京城。但邱家就在城内,邱三公子这些日子不回去还有理由,怎么过年都不回家过呢?

    见夏九一脸疑惑的望着自己,邱三公子自嘲地笑笑说:“我违背了家里人的意思,不回去姨娘还能好过一些。反正那个家没有我的位置。要回去了,姨娘少不得受我连累。”

    这话,夏九就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刚认识的时候,夏九就觉得邱三很有才华,但在家里的地位很低,有时候感觉他还不如一个大管事。也就邱二公子对他有那么一份兄弟情。

    夏九认真想了想说:“三哥哥不方便在葛宅与我和姐姐一同过年。不过我会同大杂院的人提前吃一顿年夜饭,那天也是很热闹的。大年三十的时候,我把房策借给你好不好?”

    邱三公子听了“哈哈”大笑了几声,说:“好!就这么定了。”

    夏九本来还想着,没经过房策同意私自把他借出去似乎不太好。不过看邱山公子此时的样子,以及他们俩日常相处的情感,借一个晚上应当不会有问题。

    “小九,去京城的事,我会再好好想一想。”邱三公子突然说。

    邀请邱三公子一同去京城是几个月前的事情,那并不是夏九的突发奇想,而是早已考虑过的方案在那一刻脱口而出。

    当时邱三公子几乎不假思索地拒绝。此刻听到了这样的答复,夏九一脸灿烂地说:“那三哥哥好好考虑考虑,我等你的答复。”

    “另外,我还想组建一个自己的商队。我们现在走货全部依靠严家的商队,万一严家那头出点什么状况,我们会很被动。当然我不是说严家会有意为难,只是担心会有意外。”看到夏九的笑脸,邱三公子的心情很好,他趁机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夏九点点头,说:“这几年我们的货越来越多,严家的商队已经不够消化我们的货物了。几个月前我联系了一家镖局,想让他们专门为我们走货,但有些条件还没有谈拢……”

    邱三公子本就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这一聊,就与夏九聊了几个时辰。

207.来信

    日子又过了二十天,中途下过一场中雪,又将外头的粮食堵上了几日。

    好在,九趣山庄又运了一次粮过来,邱三公子也把他别院里的余粮都收刮了一下,让百味轩多支撑了几天,等到了外面的粮运进来的那一刻。

    当第一车粮食运进来的时候,几乎全城欢呼。不说那一车队的粮食能让多少人吃饱饭,至少是让所有的人看到了希望。这一车队能进来了,下一个车队还会远吗。

    渐渐地各个商队开始正常来往各地了。

    情况一好转,夏九又起了心思,想去京城。只是她刚起了个念头,就被邱三公子浇了一盆冷水。

    “现在离过年才几天?你自己不想在家过年也就算了,非得拖着一帮人陪你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过年不成。”邱三公子最近都赖在大杂院,他一边吃着花钱一边对夏九说。

    算算日子,确实是快马加鞭都不能在年前赶到京城。况且现在的路况只能慢慢走,肯定是要在路上过年的。

    想想姜梅、李生瑞他们说起在家过年时的开心劲儿,夏九确实不忍心让他们陪着她在不知道什么地方过年。

    “还有,说好了过年的时候把房策借给我的,你不会说话不算数吧?”邱三公子补充道。

    她去京城,房策肯定要去,那就真的会说话不算话了。

    “过完年再走吧。这边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到时候走,路上也会更安全一些。”邱三公子提议说。

    若是没有四姐姐的事,以这里的情况,夏九直接一封信过去说不回去了。可是她现在多多少少有些担心四姐姐的婚事。

    谁知,这个时候,许久许久没有音讯的裴炯来了一封信。信上直截了当的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她不用担心春暖的婚事,他会有安排,一定不会委屈了春暖,当然,到时候也会征询她们的意见。

    第二件事是让她安排好宜宾城的事宜,过完年就去京城,腾出手来接手京城那边的生意。因为他过完年之后就会去边疆,不得已才让她过去。

    夏九越看越生气!这三年多以来,裴炯来信的次数不多,不管是哪一封信都是吩咐她去做事情。从来没有问过她愿不愿意,开不开心。

    再说,京城还有严裕远,为什么一定要她过去。她不懂,她不愿意!

    夏九立即写了一封信给严裕适,让他想办法打听一下严裕远还在不在宜宾城。

    信,她让房策亲自送到严裕适的手里,还要房策每天去问一次答案。

    邱三公子看到夏九收了一封特别的信,察觉到了她看完信之后反常的情绪。

    这两年,他只看到过两次这样的信出现,这是第三次。前两次收信之后,夏九都做出了令人意外的举动。他心里猜测着,这次信里又写着什么内容,会让夏九去做什么。

    看夏九现在的样子,这一次的事情比前两次大多了,但他什么都没问。因为他知道,这是她的秘密,问了也问不出结果来。

    房策送完信,在严府等了很久才回来。今天带回来的答复是,严裕适不知道严裕远到底在哪里,严五爷那边也没有消息。

    可夏九的直觉告诉她,严裕远还在宜宾城。

208.深夜来访

    第二天依旧没有任何消息,第三天还是一样。可到了第三天深夜,夏九的房门突然被敲响了。

    能悄无声息地进大杂院,还能直接找到她的房间,夏九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是谁!只是没想到他会在大半夜出现,好困哦!

    夏九打开门,看到意料之中的人,丢了一个“果然是你”的表情,一声不吭地回了房。她似乎没有搭理那人的意思,却又乖乖地坐在了小茶桌旁。

    严裕远看着夏九毫不收拾,拿了厚实的斗篷裹在身上的随意样哭笑不得。只怕这会儿她心里都想把他赶出去。他知道自己这次来肯定不受欢迎,见夏九这个态度也只是尴尬的笑了笑。他自己进屋,转身关好门,坐在了小茶桌的另一侧。

    “小九妹妹,我知道这次事发突然,但我们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好辛苦小九妹妹了。”严裕适不绕圈子,开门见山的说,“其他要是有什么需要,只要我们能帮忙的,我们一定帮你。”

    被莫名其妙安排了一番的夏九很不爽地问:“阿远哥哥你是见不得人么,非要三更半夜才来?之前进京城的时候还说要让我们跟严家保持距离,现在舍得把这份关系放到明面上来了?还有你们是谁?!是指严家,还是说你和裴炯?”

    从宜宾城到京城,区域变化,人手安排等等,可以预见太多的忙乱。而即将接受这份忙乱的人,是葛夏九,一个还只有十岁的小姑娘。

    严裕远知道夏九现在是心里有气,当然也很清楚以她的性格,只要给他一个合适的理由,她未必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他无奈地笑着坦白:“我现在确实见不得人,我可是京城的家里好好接受处罚呢,总不能让太多人知道我偷跑出来了。”

    第二个问题,严裕远识趣地跳过了,“我们,当然是裴炯和我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阿炯家里复杂。他手上那点东西被家里其他人看上了,还使计让他不得不去边关。我们好不容易才保住一些东西,但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放阿炯名下,只好左手倒右手掩饰一下。”

    “小九,我们知道让你去,你会很艰难,可我们都要离开京城,实在不想看着这两年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础就这么被抢了。”

    一晚上,严裕远说了很多。他说了他们的难处,也说了他们的部署,唯独没有问问夏九的意愿。

    听了那么多,夏九心里还是不开心的。不过,如果没有裴炯和严裕远,怎么会有她夏九的今天。所以,即使心里不开心,她还是把事事情接了下来。

    严裕远见夏九终于点头,心里才松了一口气。有些事情不是非夏九不可,而是夏九能做到他们想要的最好的效果。

    眼看天际露出了第一缕阳光,严裕远赶紧告辞离开。等天大亮了,他就不方便四处走动了。

    夏九没有送,直接回被窝里睡觉了。临睡前,她后悔自己答应得这么爽快,应该多问出点东西来才行,至少不能让他白白跳过一个问题。那两个人,一定藏着不少秘密!

209.来自五姐姐的压力

    夏九难得地懒床了,她心里的那股气出过了,又好好睡了一觉,醒来该干什么就得好好干了!一堆的事情要安排,自己忙,还得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跟着你忙,真的好难!

    姜梅守在夏九的门口已经很久了,听到了里面的动静,却没见夏九喊人,犹豫了一下,没有贸然进去。自家这个主子与别家的不同,能自己顺手做的事情基本上不会喊人做。

    “姑娘可醒了?厨房烧了咸菜瘦肉粥,这会儿还温着呢。”等了许久没见人出来,姜梅忍不住问了一声。

    姜梅的声音打断了夏九的思绪,也唤醒了空空如也的肚子。她穿上衣服说:“我起来了,马上过去。”

    吃早饭的时候,夏九想着想着有走神了。姜梅见她许久不动,忍不住出声喊她,才把她的魂给喊了回来。

    回神的夏九马上吩咐姜梅:“梅子,去问问我五姐姐最近可在家?要是在的话,让她在家等我一下,我马上回去一趟。”

    其他的人和事都可以想清楚了再做安排。五姐姐那里还是尽早说清楚的好,也好让她做一番准备。

    一闹天灾,生病的人一下子多了许多,秋雨那边很忙很忙,已经许久没回家了。

    姜梅在葛宅没见着人,让人跑了一趟康安堂,问问秋雨姑娘什么时候能回家一趟。

    秋雨本来还不想回,是她的师傅非要让她回家多休息几天,才确定了她晚上回葛宅的消息。

    下午,夏九早早回了葛宅,精心准备了几个秋雨爱吃的菜,忐忑不安地等着她回来。

    这几年只有夏九和秋雨两姐妹住在宜宾城,但是,两人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平日里,一个在康安堂,一个在大杂院。一个出门采药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一个在家都忙个不停,还时不时出趟门。

    回想这三年,除了过年过节,似乎很少跟秋雨一起吃饭。

    秋雨回到家,看到夏九在家,立马回想一下: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难不成是最近忙晕了,忘了什么事?

    没一会儿,她想起来,她今天被“赶”回家可不就是因为她的九妹妹派人去寻她了!

    在秋雨进门的时候,夏九就让人把准备好的饭菜端出来,自己去迎秋雨。

    “五姐姐回来啦!饿了吧?放了东西就可以吃饭了,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都是姐姐爱吃的。”夏九凑到秋雨的跟前说。

    反常,太反常了!这小丫头什么时候空得关心饭菜了?从来都是有什么吃什么,她居然还知道自己爱吃什么?!秋雨愣得停了下来,差点后退一步。

    任由房策接过她手里的东西,秋云做在饭桌前,看着夏九说:“有什么事就说吧!”

    夏九突然心虚了,打着哈哈说:“五姐姐,现在天气冷,我们先吃饭吧,吃完饭再说。”

    秋雨眼睛都没转一下,直直地看着夏九说:“有事就说,别吞吞吐吐的,墨迹!”

    夏九打了半天的腹稿,真到要说时,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210.来自五姐姐的火气

    夏九深吸一口气,说:“五姐姐,我,我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要去京城。”

    “哦。”秋雨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去京城这事是老早就定下来的,推迟了而已,不算什么意外之事。想到四姐姐那边的事情,她便开口说,“什么时候出发?我同你一起去吧。”

    秋雨去京城的天数比夏九还少上不少,这次正好能凑出时间来,正好一起去。

    “我是说,我之后会以京城为重,宜宾城这边会比较少来。”夏九补充了一下,把意思表达地更加清楚。

    秋云刚刚拿起筷子,听完夏九说的话,重重地将筷子拍在了桌上:“葛夏九,一次性把事情说清楚!”

    “五姐姐,你还记得裴哥哥不?他这几年一直在京城做生意,突然发生了一些事情,让他不得不离开京城一段时间。他担心京城的生意被人抢了去,就让我过去打理。”

    夏九看了秋雨一眼,继续说,“五姐姐你也知道,我现在能做那么大的生意,全靠裴哥哥和阿远哥哥他们的支持,所以……”夏九半真半假说了许多,给自己去京城找了“十足”的理由。

    刚刚过完年,夏九刚刚到了十岁,实际上才九周岁。秋雨怎么都不相信那个谁会在重要的时候把身家托付给一个这么小的小女孩。

    可是,葛家的这份家业是小九赚来的,这是事实。要说小九没点本事,秋云也是不承认的。

    除了她们两姐妹,其他人都在京城,小九过去也没什么不好的。

    想通了,秋雨也就没那么不开心了,说:“既然决定了去,那就去吧。”

    “那五姐姐呢?一起去好不好?我在京城也置办了一些产业,五姐姐可以自己开个药材铺子。”夏九期盼地问。今年秋云和秋雨都十五岁了,别家的小姐十五岁都出嫁了,没出嫁的也就相看好了婆家。

    听说有人家看中了秋云,伯夫人对那户人家也算满意,因为她上头还有两个姐姐没说亲才耽搁了下来。

    秋雨刚才说一起去,那是以为就去几天,最多住上半个月立马回来的。现在夏九这个一起去的意思,是要在京城常住,完全是两回事。

    “葛夏九!你自己想去就去,你居然还管上我了?!我是你姐姐!谁让你这么没大没小?!”秋雨突然有些生气,“你不回来就别回来,我自己回来就是!”

    当初她们两个一起留在宜宾城,她原以为还能在这里住上好几年,没想到这么突然就要她离开。这里有她熟悉的邻居,有她敬爱的师父,亲爱的伙伴,更有众多大家闺秀一直追求着的自由,她不愿意失去这些。

    “五姐姐,一个人留下来的话,别人家热热闹闹,只有自己家里冷冷清清的感觉多不好啊!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好,对吧?”夏九劝说道。

    “还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好?小九,这话别人说说就算了,你还是别说了!当初是你最先说要就在宜宾城,不肯跟大家一起留在京城的。”

    “一个人是冷冷清清,我们两个人的时候就热闹过么?就那么几个节,那次不是林婶她们在张罗,你自己记得几次?”

    “你自己想留就留,想走就走,哪里听过别人的劝?现在倒是来劝我了?你倒是先听听别人的劝啊!”

    ……

    秋雨一说一连串,连个插嘴的机会都不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40887/ 第一时间欣赏葛家有女挣钱忙最新章节! 作者:铱元素所写的《葛家有女挣钱忙》为转载作品,葛家有女挣钱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葛家有女挣钱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葛家有女挣钱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葛家有女挣钱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葛家有女挣钱忙介绍:
葛家没了顶梁柱,女儿们在困境中奋发向上的故事。葛家有女挣钱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葛家有女挣钱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葛家有女挣钱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