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观音寺主
太后:“昌明年幼年幼,且正在居丧期间,哀家以为可以让让桓丞相摄政”。
王彪之:“臣以为此事不妥”。
谢安:“臣也以为不妥”。
众大臣:“臣等附议”。
太后:“行了行了”。
侍卫:“太后”。
太后:“说吧,什么事”。
侍卫:“桓大司马他,他”。
太后:“有事快说,别磨磨蹭蹭的”。
侍卫:“丞相府来人说桓丞相近日身体不适,不能来上早朝了”。
太后:“罢了罢了,这回倒真是称了心你们的心意了,好了,退朝吧”。
自从易老将军死后,易老夫人也是一病不起,易思钿常伴其左右照顾,打理着将军府,易老将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太后念其夫有功,追封其为镇远大将军,正一品。慰其妻,封正一品诰命夫人,太后有旨,请易老夫人入宫,太后在芳春园设宴。
由于易老夫人卧病在床,只要由易思钿代为入宫了。
太后:“坐吧”。
易思钿:“谢太后”。
太后:“恩,不错,长得也算是美人一个,也懂礼数,见到本宫也如此淡定从容,若为后宫,必当能辅佐陛下,不知皇帝意下如何”。
易思钿内心:“什么?这个死老太婆居然要把我嫁给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这怎么行呢,不对,我是穿越过来,这孩子也算是该有一千多年的老人家了吧,要是嫁给他,那我和昙影怎么办啊,不行,不行,不行”。
司马昌明:“不怎么样”。
司马昌明一句不怎么样,让太后很尴尬,却让易思钿放下了心,宴后易思钿便回了将军府,由于正值夏日,尸体易腐,距离易老将军出殡的日子也定在三日后,鸠摩罗什大师等人日夜诵经,三天很快就到了,出殡的队伍很大、很长、很隆重,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墓地,把灵柩放下去埋上土,易老夫人由于伤心竟然也去世了。
将军府邸一下子像是被掏空了,而易思钿也左右不过只是被将军夫妇收养的,易思钿明白自己的身份,易思钿将自己在将军府上的这些赏赐都拿了出来分给府上的众家丁。
易思钿:“各位,如今将军和夫人都已经离去,我也没有理由再留下去的理由了,我没有什么东西好送给你们的,这些都是我这些年留下来的赏赐,你们拿去分了吧,回家好好多日子去吧”。
小翠:“小姐,我不走,请你不要赶我走,我愿意留下来伺候你”。
易思钿:“小翠,你还年轻,你还要嫁人的”。
小翠:“小姐,我不嫁人,我就只想跟着你,你去哪我就去哪”。
其他的家丁都拿着易思钿给的赏赐走了,只有小翠跟随易思钿一起来到城外的观音寺,此时的观音寺已经是破难不堪,幸好离开将军府邸还留下一点碎银,易思钿和小翠日夜兼程的赶工将观音寺重新修整起来了,看上去像个样子,于是,易思钿和小翠便住了下来,后来又收留了一位女子为徒弟。
第11章 墨客
易思钿和小翠以及妙音在观音寺住了半年,这期间也接识了不少的有识之士,观音寺也距离草堂寺也不远,这半年来易思钿和昙影相处不错,共同修行,也算是可以与举案齐眉相提并论了,不同的是,易思钿虽为观音寺主,可是却是带发修行的,而小翠再次作为易思钿的侍女,照顾其生活起居,而妙音作为弟子,却是出家比丘。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当朝大书法家王羲之之子王献之在长安城外的一处宅子里,邀请了有识之士,饮酒作诗易思钿也被邀请前去。
大画家顾恺之当时为谢安画了一一幅画,那便是后世称之为《谢安像》的画作,过了一会儿又画了一幅画,一副看上去像是在泛舟的图,那是后世称之为《荡舟图》的画作。
这次集会的人中有谢安、谢万、谢道韫、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王涣之、顾恺之、新安公主、当然还有易思钿、妙音、昙影。
这位新安公主便是那位硬是要嫁给王献之的那位,谢道韫便是那位《红楼梦》中提到过的那位咏絮之才,初三的时候,语文课文本里《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里面说到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易思钿:“思钿惭愧,书法自愧不如各位大家,思钿献丑了”。
易思钿记得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高一语文的文言文学过《兰亭集序》,穿越之前,曾经去过浙江的绍兴旅游,去过二十一世纪的兰亭,便凭着记忆默写出了《兰亭集序》。
大家一高兴都忘记了问易思钿在这里时代练剑都没有见过王羲之,也米有去过兰亭,也没见过《兰亭集序》,又怎么会写这个呢,一时间光顾着赞叹易思钿所写的的字了。
易思钿所写的《兰亭集序》虽有王家风范,字体却是更为娟秀,秀美,令在场所有人都叹为观止,易思钿的字也让昙影想起那时候易思钿说想要帮自己抄写经文的情景。
妙音见情势尴尬便道要为大家助兴,妙音出家前,便是一位清音坊的头牌歌姬。
妙音:“我见各位如此高兴,妙音再此献丑了”。
十里长亭的践行碑
两尊酌酒等谁来醉
雁往南飞总会北回
有铁蹄踏草痕不见故人归
回首飘洒的雪中梅
再美再累已无人陪
风从南来却往北吹
劲风疾驰早将心吹碎
谁在一缕斑白时寻梅
谁在擦拭琴上泪
折枝腊梅只见离别不见回
便是清风也在枯萎
谁在伤心时提前准备
谁在伴着花儿落泪
曲终酒尽寻得也伤悲
冬去春来花谢人也醉
花谢人也醉
回首飘洒的雪中梅
再美再累已无人陪
风从南来却往北吹
劲风疾驰早将心吹碎
谁在一缕斑白时寻梅
谁在擦拭琴上泪
折枝腊梅只见离别不见回
便是清风也在枯萎
谁在伤心时提前准备
谁在伴着花儿落泪
曲终酒尽寻得也伤悲
冬去春来花谢人也醉
花谢人也醉
谁在擦拭琴上泪
折枝腊梅只见离别不见回
便是清风也在枯萎
谁在伤心时提前准备
谁在伴着花儿落泪
曲终酒尽寻得也伤悲
冬去春来花谢人也醉
花谢人也醉
这首歌也是穿越而来,是易思钿在现代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这样的集会在后世被称作为曲水流觞,自从大司马恒温拒绝入朝开始,他的大势就已去,大司马恒温虽还未去世,可是王、谢当权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第12章 郎情妾意
集会还没结束,易思钿让小翠告自大家自己身体突感不适,想先回去休息了,而让妙音独自一人留下来陪大家。
说起来,易思钿和小翠并未剃度,这妙音却是已经剃度的比丘尼,原来为妙音剃度的是鸠摩罗什大师,易思钿虽住在寺庙里,却是情丝未了,这也是易思钿没有剃度出家修行的原因。
昙影:“妙音的意思我知道,我明白,可是我……”。
易思钿:“你不必说了,我都懂,现在这样是最好的结果”。
昙影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易思钿摇摇欲坠,昏昏欲睡,便靠在了昙影的肩膀上。
易思钿:“我好累,真的好累”。
易思钿的眼睛一睁一闭,再睁再闭,最后瞌睡终于撑不住了,竟然睡着了。
为了让让易思钿睡得舒服一些,昙影将她从自己身边移到床上,并且帮她盖好被子。
夜风吹过,桌子上的纸张到处乱飞,刚好有一张飞到了昙影的脚边,昙影捡起来一看。
黄昏人定初月半,长安城外草堂寺。
夜半钟声到吾心,昙花一现烛影摇。
君心本知妾有意,何必执念修道心。
这首诗是易思钿闲来无事,打发时间的时候,随便写写,易思钿也不会写诗,只是照着以前读书的时候在课本里随便七拼八凑的,加上自己所想的,虽然只是随便乱写,可对于看到它的人来说,却是有千金那么重,字字都是血泪,针扎心,锥刺股。昙影看后在旁边的空地,又添了四句话。
妾知我心向如来,纵是郎情已惘然。
伊人何必执相依,缘来缘去轮回转。
易思钿醒来已不见昙影的踪影,只见散落在地上的纸稿,易思钿在后面又添了了四句,便叫小翠送去给昙影。
世间生死皆有因,相逢便是有缘分。
郎情妾意本天意,人为不何遂天意。
昙影:“天意”。
昙影深深叹了口气。
昙影:“纵使天意又如何,你回去吧”。
小翠:“那,昙影师父,可有话要我带给小姐的”?
昙影:“阿弥陀佛”。
小翠回到观音寺将昙影说的话告诉了易思易思钿
小翠:“昙影师父说纵使天意又如何”。
易思钿:“纵使天意又如何,好一个纵使天意又如何,他的决心我知道了,他不会还俗的,不会为任何人”。
此时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
躺在床上的桓温愤怒的叫人进来。
桓温:“来人,来人,快来人”。
桓新:“老爷”。
桓温:“准备笔墨,我念你写”。
桓新:“老爷我准备好了”。
桓温:“吾桓温近日重病在床,昔日曾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恳请陛下赐臣九锡,臣定当死而无憾”。
桓温奏章很快被送到宫中,也很快的呗送到了谢安的手上。
谢安:“王贤弟你意下如何”?
王文度:“桓温虽为我朝立下过不休的军功,可是还不至于享受这九锡之礼吧”。
谢安:“那你说怎么办”?
王文度:“那就派人告诉他说以袁宏所撰锡文不好正在命其修改,让他安心等待,谢兄以为此计,你意下如何”?
谢安:“此计甚好,那就这么办吧”。
谢安便派人前去告知桓温这个消息。
桓温:“宫里头有消息没有?
桓新:“老爷,有消息了”。
桓温:“怎么样了”?
桓新:“老爷,您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桓温:“快说”。
桓新:“是个不太好的消息,谢尚书说袁宏所撰锡文不好正在命其修改,让您安心等待”。
桓温当时就气得脸都发青了。
桓温:“哼,我就知道他是故意在拖延时间”。
后来引发了气血不足,吐血不止。
桓温:“呃,啊,哈,呵,我,我……”。
终日卧病的大司马桓温最终暴毙。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又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
第13章 御前侍女
桓温虽死,可是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前秦开始骚动、蠢蠢欲动了,由谢玄组建的北府军,已经是蓄势待发,而另外一边如今司马昌明已经十五岁了,已经是成年人了。
侍卫:“太后有令,为庆祝皇上已满弱冠之年,请观音寺一众,进宫祝寿。
易思钿:“易思钿接旨”。
太后:“几年不见,你还是这么年轻貌美”。
易思钿:“多谢太后夸奖”。
司马昌明:“姐姐貌美如花,若为帝后,实属我朝之幸也”。
易思钿:“皇上,此事万万不可”。
司马昌明:“朕当年对你说过,觉得你不怎么样,那只是朕希望你可以等着朕,等朕长大成人之后,如今朕已经成年,你未剃发出家,却住在观音寺,已经不合适了,不管你愿不愿意,朕都要定你了”。
易思钿:“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皇上三思”。
司马昌明:“朕已经想了很多年了,不需要再三思了”。
众大臣:“恭喜太后,恭喜皇上,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易思钿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小刀,准备好自刭。
司马昌明:“你,你要干什么,快把刀放下”。
易思钿:“请皇上收回成命,我就把刀放下”。
司马昌明:“你居然拿死来威胁朕,好,朕就成全你,来人,把她给我拿下,明日午时三刻问斩”。
众侍卫准备将易思钿的时候,却看到褚太后一脸不爽的样子,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司马昌明:“你们这是等什么,动手啊,给我把她拿下,你们到底听说的话,我才是天龙天子,别听那个老太婆的话”。
易思钿:“皇上,想听臣女为什么不肯答应嫁给你的原因吗”?
司马昌明:“你说吧”。
易思钿:“皇上,如今大敌当前,皇上却整天想着如何莺莺燕燕,歌舞升平,这样的男人,又怎么能够做我易思钿:的丈夫呢,又怎么做天下的君主呢’?
司马昌明:“这”。
太后:“好,有胆识,本宫没有看错人”。
司马昌明:“谢玄”。
谢玄:“臣在”。
司马昌明:“你去挑二十万精锐北府兵,淮南之战看来是北打不可了”。
谢玄:“臣领旨”。
宴会后司马昌明把易思钿带到自己的所住的寝宫。
司马昌明:“易姐姐每次来,都语出惊人,都带给朕惊喜,都教会了朕如何去做一个好君王,可惜,你不愿意嫁给朕”。
易思钿:“皇上”。
司马昌明:“朕知道,以天下苍生大局为重并不是你真正不愿意嫁给朕的原因,你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你别以为朕看不出来,朕可以知道那个能让你念念不忘神魂颠倒的男人到底是谁吗,不许欺瞒朕,否则,这就是欺君”。
易思钿:“皇上”。
司马昌明:“这里没有别人,只有朕跟你,就咱们俩”。
易思钿:“请皇上恕罪,我不能说”。
司马昌明:“你在害怕什么,难道怕我杀了他不成么”?
易思钿:“他不能死,他绝对不能死”。
司马昌明:“哼,起来吧”。
易思钿:“谢皇上”。
司马昌明:“你不说朕也知道,是昙影,那个和尚,哼,是啊,他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弟子,人长得也比朕好看,又有文采,才华横溢,也比朕先认识你,你不告诉朕,就是想保护他,杀僧人,也不是朕的作风”。
易思钿:“谢皇上不杀之恩”。
司马昌明:“你,朕不会再勉强你嫁给朕了,朕也答应你,不会杀了他,可是,从今以后你也想再见到他,观音寺你也别想再回去了”。
易思钿:“皇上是想软禁我”?
司马昌明:“朕不会软禁你,朕只想每天醒来都可看到你,你都可以陪着朕,从今以后,你,就是朕的侍女,御前侍女,朕要你,每天伺候朕,端茶、用膳、沐浴、更衣、就寝,朕累了,你替朕宽衣吧”。
易思钿:“是”。
第14章 昙影的心痛
易思钿一天一夜都没回观音寺,小翠很是担心,也叫妙音和自己一起找,最后去了草堂寺。
小翠:“昙影师父,我家小姐有没有在你这儿啊?
昙影:“她怎么了“?
小翠:“昙影师父,小姐她已经一天一夜不见人影了,我还以为她来找你了呢”!
昙影:“她没有来过这里”。
小翠:“对了,我想起来了,昨天宫里来说给皇上祝寿”。
昙影:“这么说她还在皇宫里,我想她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的,太后很喜欢她的”。
司马昌明:“朕渴了,给朕倒杯水来”。
易思钿拿起桌上的杯子给司马昌明倒水,然后端给司马昌明喝。
司马昌明其实并不渴,只是想趁易思钿给自己端水的时候,顺势摸摸易思钿的手,
易思钿的眼神特别委屈。
司马昌明:“那个色和尚碰得就碰得,朕就碰不到,朕就是要碰你”。
易思钿:“皇上请自重”。
司马昌明气得把杯子摔到了地上。
司马昌明:“来人,把她给我关起来,没有朕的命令,谁也别想见到她”。
小翠等了一天,还是不见易思钿回去,再次去了草堂寺。
小翠:“昙影师父,我觉得小姐可能出事了,都怪我,没有跟小姐一块儿去”。
昙影:“小翠,你先回去吧,我这就去皇宫找她,你等我的消息”。
昙影果然去了皇宫,正巧遇到司马昌明准备回去休息的队伍,于是悄悄跟在后面。
易思钿被司马昌明关在了一间屋子里,易思钿被人点了穴,不能动弹,司马昌明走了进去。
司马昌明:“易姐姐不要害怕,朕会保护你的”。
司马昌明一边说着安抚易思钿的话,一边撩动易思钿的头发,还顺便脱了易思钿外面的衣服,露出了里面的红色内衣,在屋顶上的昙影看到了易思钿的内衣害羞得用手遮住眼睛。
易思钿:“放开我,无耻,下流”。
听到易思钿的声音,昙影一时心一软,便起了恻隐之心,也不知道是触碰了什么,一片瓦掉了下去,刚好落到司马昌明的头上。
司马昌明:“谁,谁在屋顶上”。
昙影没敢下去营救易思钿。
易思钿:“啊,你的在流血,血……”。
易思钿有晕血症,一见血就会晕倒了。
司马昌明:“来人,有刺客,快传太医”。
太医先为司马昌明包扎了伤口。才为易思钿看病。
司马昌明:“她怎么样了”?
太医:“她没有大碍,只是由于情绪不稳定,加上刚才有受到了惊吓,多休息几天就好了,臣去开几副药调理便是”。
易思钿迷迷糊糊的喊着:“莲花羹,我要吃莲花羹”。
司马昌明看着周围的宫女。
司马昌明:“你去御膳房给她煮碗莲花羹来”。
宫女:“是”。
小宫女去了御膳房,可是这莲花羹到底怎么做,小宫女正在发愁呢,昙影跟着小宫女来到御膳房,见小宫女宫女正在发愁,看了看四周,没有其他人,便走了进去。
宫女:“你是谁”?
昙影:“别问了,莲花羹我帮你做,待会你送去”。
昙影很快就做好了莲花羹,亲手交给宫女,宫女端去了,昙影自己偷偷跟在后面。
宫女:“皇上,莲花羹来了”。
司马昌明:“你先下去吧”!
宫女退出去关上了门,司马昌明端起莲花羹喂给易思钿吃,迷迷糊糊的易思钿吃到莲花羹,这个味道跟昙影做的一模一样。
易思钿迷迷糊糊的抓住了司马昌明的手。
易思钿:“昙影,是你吗,我好想你,我爱你,我知道,我们不可能,既然如此,我,我就答应了那个痴情的皇上,去做他妃子,或者是皇后”。
本来听到昙影二字司马昌明是很生气的,可是听到后面易思钿答应嫁给自己了就很高兴,昙影躲在门外,心痛的流泪。
第二天,司马昌明和易思钿的婚礼开始了,因为是皇帝大婚,所以婚礼相当隆重,也特别邀请了草堂寺众僧前来参加婚礼。
婚礼很隆重,可是易思钿并不开心,司马昌明陪着众大臣喝酒,易思钿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坐着。
昙影也破戒喝了很多酒,喝得很醉,有些尿急,摇摇晃晃的去上茅厕,分不清东南西北,闯进一间屋子。
刚好这间屋子里有一个类似夜壶的东西,昙影就尿在了里面,易思钿蒙着盖头,什么也看不见。
昙影看到有一个人正坐在床边,走了一看,还盖着盖头,窗子没有关,夜风把盖头吹开,微微的烛光,昙影看到了有史以来,最美的易思钿。
易思钿本以为进来的人是司马昌明呢,没想到会是昙影,借着酒劲,昙影整个人都扑倒在易思钿身上。
易思钿:“只有喝多了,喝醉了,你才是属于我的”。
易思钿吹灭了蜡烛,抱着昙影一起睡下。
喜宴结束,大臣们纷纷回家,歌姬陈归女见皇上喝得如此醉,便叫人把皇上扶回自己住处。
第二天,易思钿醒来,发现昙影就睡在自己身边,而且还裸体,昙影昨晚喝醉了,易思钿知道昨晚自己和昙影肯定那个了。
另外一边,皇上醒来发现自己身边躺了一个另外一个女人而不是易思钿。
陈归女:“皇上醒了”?
司马昌明:“你”。
陈归女:“皇上昨夜临幸了我”。
司马昌明:“这,不,不可能,不可能”。
司马昌明跑了出去。
昙影:“昨天晚上的事”。
易思钿:“你不用负责,你也付不起这个责,我会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的,这是我们的孩子”。
昙影:“我们走吧,我们一起离开皇宫,天涯海角,去哪里都行”。
易思钿:“走?能走到哪里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趁皇上还没来,你赶紧走吧”。
昙影心痛的离开了皇宫,司马昌明来到易思钿的寝宫,见易思钿还没梳妆打扮,还坐在床上,司马昌明什么都没有说,司马昌明也许酒还没酒醒,直接扑倒易思钿,易思钿却没有拒绝。
易思钿:“皇上,该上早朝了”。
一个月后,易思钿和陈归女双双怀孕了,陈归女被封为淑媛,而易思钿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
陈归女的孩子绝对是司马昌明的,至于易思钿的可就不一定了。
第15章后宫真烦传
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易思钿和陈淑媛双双生下皇子,由于陈淑媛先生下皇子,所以陈淑媛的孩子便是皇长子,取名为司马安德,也就是后来的晋安帝。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改变原来的历史进程,只会推进历史向前走。
虽然陈淑媛生下皇长子,可是由于陈淑媛不是皇后,在易思钿为皇后的情况下,自然就成了庶出之子,即使易思钿的孩子不是皇长子,那也是嫡子。
陈淑媛:“皇上,你看,小皇子,生的多像你啊,你说咱们的孩子,能当上太子吗,毕竟,他可是您的皇长子啊”。
司马昌明:“陈妃啊,你若能再给朕生一个儿子话,也许”。
陈淑媛:“皇上让臣妾生多少都可以”。
天微微亮,便要起床上早朝了,褚太后、李太后、皇上、皇后一起高高的坐早上面。
李太后是皇上的生母,是一个又矮又黑又丑的黑奴出身,褚太后则是皇上的堂嫂。
褚太后作为一国皇太后,一生曾伴五位皇帝,三次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不但与民为恤,还与权臣周旋,有着令人信服的胆识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霁月胸怀。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易思钿能够成为皇后一半来自皇上对其的宠爱,更多的其实是来自褚太后的赏识,褚太后认为易思钿能够成为像自己一样的太后,对于歌姬出身的陈淑媛并不是很待见,易思钿虽然是已故的易老将军夫妇养女,但是好歹出身名门。
后宫之中,除了易皇后、陈淑媛之外,还有王贵妃、张贵人。
易皇后是个大度之人,这大度之人才能母仪天下,张贵人是陈淑媛推荐的,所以陈淑媛和张贵人的关系较为好,张贵人号称千杯不醉,王贵妃是会稽内史王蕴之女,王贵妃喜好饮酒,骄傲妒忌,每次除了皇上去易后之处之外,要是去别的那个什么妃子处,她都会吃醋。
这天王贵妃听说皇上夜宿张贵人处,便气冲冲的跑来找易思钿。
王贵妃:“哎呀,皇后娘娘,你可要臣妾做主啊,皇上又去那个张贱人处了,都不来臣妾的宫里”。
易思钿:“哭,你哭有什么用,一哭二闹三上吊就能让皇上去宫里吗”?
王贵妃:“可是那也不能让皇上老不来我宫里吧”。
易思钿:“后宫之中从来就不缺女人,尤其是美女,你呀,平日里少喝点儿,别乱吃醋,我相信啊,皇上说不定哪天就去你宫里了”。
王贵妃:“就这么简单”?
易思钿:“就这么简单,世间有几个男人愿意和一个比自己还能喝的女人,满身酒气的,你再喝下去,迟早把你自己给喝死”。
王贵妃:“张贱人不也喝酒嘛”。
易思钿:“她是千杯不醉,你呢,一杯酒醉,能比吗,好了,你回去吧,本宫要去看小皇子了”。
奶妈抱着小皇子来到易思钿身边。
易思钿:“你们都先下去吧”。
易思钿看着这个名义上是自己和司马昌明的孩子,实际上却是自己和昙影的孩子,孩子还太小根本看不出来像谁,所以也没有人怀疑过这不是司马昌明的孩子。
第16章 再见昙影
由于深居后宫之中,易思钿确实已经很难再见到昙影了,然而就在两位小皇子满月之月,为了庆祝位小皇子满月,举行了祭天仪式,地点就在草堂寺,鸠摩罗什带领众僧念经,自从上次皇宫一别,昙影就病啦,所以这次活动备用昙影,小皇子被奶妈们抱着,易思钿趁着大家都在认真的念经,独自一人走开了。
易思钿见昙影的禅房门是开着的,便走了进去,昙影躺在床上,忽冷忽热的,还发着烧,还一直冒着冷汗,易思钿靠在昙影的身边躺下,想着用自己的身体温暖昙影,使昙影不在发抖。
昙影醒来易思钿正躺在自己身边,昙影的烧已经退了,昙影将易思钿弄醒,希望可以让易思钿离自己远点。
昙影:“你走吧,再也不要来,我们不可能的”。
易思钿:“你就不想看看我们的孩子吗”?
昙影:“我…….”。
易思钿:“他就在大殿里,拒绝我的言语,请不要再说了,我会走的,不用你赶我走,我自己会走”。
易思钿离开了昙影的禅房,随处逛逛,草堂寺什么都没有变,一切还是老样子,也许是皇宫里养尊处优,易思钿有些走累了,就坐在莲花池边。
昙影果然去了大雄宝殿,在殿外偷偷滴看了看,正被奶妈抱在怀里的小皇子,昙影一眼认出那个是自己和易思钿的孩子,小皇子不像先前那样太小看不出来,不过,更多是像易思钿,所以不会有人怀疑这不是皇上和易思钿的孩子。
吃过晚斋饭,昙影为每个人都做了一份莲花羹,然后就会禅房翻译经文了,并且拜托惠贤师弟将莲花羹送去给大家吃,吃到昙影亲手做的莲花羹易思钿都快哭了,由于司马昌明在旁,易思钿的泪一直在打转,没有流下来。
司马昌明:“这莲花羹果然是人间美味啊,难怪皇后日思夜想啊,原来是贵寺特产啊,惠贤师父好手艺啊”。
惠贤被问得一愣一愣的,因为这根本不是他做的,易思钿使了一个眼神让惠贤不要说这是昙影做的,以免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易思钿:“是啊,惠贤师父好手艺,我曾在贵寺小住过,那段时日,可多谢惠贤师父照顾了”。
司马昌明没有揭穿这不是惠贤做的,有些怀疑是昙影做的。
翌日,皇上一姓人准备回宫了,鸠摩罗什来领众僧来到山门相送,这样的场景,似乎可以回到好多年以前,那时候易思钿只是被易老将军夫妇带回到将军府而已,不像现在要回去的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牢笼。
易思钿往山门内看了好久昙影都没出现,鸠摩罗什大师亲手递给了易思钿一个长方形又瘦长的木头盒子,长方形又瘦长的木头盒子是昨夜昙影亲手交给鸠摩罗什大师的,盒子里的东西是昙影亲手雕刻是一支精美的莲花木簪,这是昙影用上好的檀香木亲手雕刻的。
鸠摩罗什大师:”老衲没有什么好送给易施主的,这个就送给施主了,阿弥陀佛”。
易思钿本想马上拆开来看看,却被鸠摩罗什大师给制止了。
鸠摩罗什大师:”请回去了再看吧”。
回到宫里,易思钿这在窗前发呆。
小莲:“皇后娘娘,这个你要不要打开看看”?
易思钿回头打量了一番。
易思钿:“大师之礼太过贵重,还是先收在储物殿好生收着吧”。
小莲:“是”。
第17章绝世美男慕容冲
由苻坚发动的淝水大战前秦大败,此时前秦境内各个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的前贵族纷纷起来反抗,东晋可以暂时放松一些了。
慕容冲也在其叔慕容垂于河北起兵、其兄慕容泓于华阴起兵之后,也于平阳起兵。不久慕容泓被贵族所杀,慕容冲被立为“皇太弟”;等到前燕幽帝慕容暐试图刺杀苻坚失败被杀之后,慕容冲在阿房称帝,完成了他从皇太弟到皇帝的变化过程,也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角色转变。
慕容冲曾经被苻坚软禁于长安城,如今战前秦大败,苻坚已死,慕容冲做了一个坚定的决定,东晋王朝和百姓还在熟睡当中的时候,慕容冲和他的部队悄然来到长安城。
压抑在慕容冲已久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慕容冲将城中所有人都杀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慕容冲屠城。
翌日,早朝。
谢安:“皇上,慕容冲昨夜杀了那么多长安城的百姓,此人必须去掉他,才能泄出民怨啊”。
一听到慕容冲的名字,易思钿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在大脑里搜索了一番,原来就是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啊,慕容家可是有没的出美男子的家族。
易思钿:“谢尚书此言差矣,杀了他太可惜了,此人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应该招安才是”。
司马昌明:“皇后说的也颇有道理”。
其实这样说易思钿是有私心的,她想看看历史上的美男到底有多帅,也不枉此此穿越之旅啊。
谢安:“皇上,臣以为不妥啊,万一是引狼入室怎么办”?
易思钿:“谢尚书不会是神经过敏吧,你们谢家就这点气度”?
司马昌明:“皇后说的有道,就按照皇后的办,退潮”。
慕容冲被招入皇宫,宴会上,依次是皇上和皇后的位置,然后是王贵妃、张贵人、陈淑媛、谢安、谢玄、王献之、顾恺之、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王涣之、顾恺之、新安公主、鄱阳公主、武昌公主、寻阳公主。
在众多女人当中慕容冲一眼看到易思钿:。
慕容冲:“皇后美丽动人,冲儿敬皇后一杯”。
司马昌明对于慕容冲先敬易思钿酒,而不是自己感觉很生气,尤其是对自己的女人。
易思钿内心:“慕容家的基因真不是盖的,这个慕容冲比司马昌明好看多了,不过还是昙影最帅,必须我昙影最帅,慕容冲啊慕容冲,可惜啊,司马昌明不杀你,你也活不了多久了,不过,能够在你死之前,看到你,我还是蛮幸运的”。
易思钿:“听闻顾现实擅长作画,不如就此给慕容小弟画上一副”。
顾恺之:“臣遵旨”。
不一会儿的功夫,顾恺之画好了,经过顾大画家的手,慕容冲的美貌被尽收画中。司马昌明的脸色就更难看了,不止是易思钿对慕容冲花痴,连王贵妃、张贵人、陈淑媛、新安公主、鄱阳公主、武昌公主、寻阳公主也都花痴了。
慕容冲之死并不是像历史上那样记载设备部下所杀,而是由于司马昌明妒忌,被暗杀,司马昌明让史官写下慕容冲被他自己的部下所杀,也算是事实看,因为杀死慕容冲也确实是慕容冲他自己的部下,然而这个部下已经被司马昌明给收买了。
一代美男就被香消玉损了,至于那幅画,也被司马昌明一怒之下给烧了。
第18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日天气很好,阳光明媚,蝴蝶正在采蜜,飞来飞去正忙着,易思钿让奶妈抱着小皇子出来和自己一起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古代的空气比现代的空气是好太多了,因为古代根本没有重工业,自然环境保护的很好,看到两只很漂亮的蝴蝶,易思钿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过的一首歌。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经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司马昌明:“好歌”。
小莲:“皇上吉安”。
司马昌明:“小莲,你先下去吧,我跟皇后说会儿话”。
易思钿正逗着小皇子玩,完全不理会司马昌明,司马昌明怒了。
司马昌明:“奶妈,把小皇子抱下去吧,别让小皇子着凉了”。
易思钿:“喂,干嘛要把我的孩子抱走啊,快把孩子还给我”。
易思钿追着奶妈,手却被司马昌明拉住了,在惯性作用下,整个人都顺势扑倒在司马昌明的怀里了。
司马昌明:“你就不能看看我吗,我都在你身后站了老半天啊,好歹我是你的丈夫,一国之君”。
司马昌明的手握的很紧,易思钿怎么都挣脱不了。
司马昌明:“刚才的歌很好听,你给朕再唱一遍,朕就放手”。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久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
翩翩花丛来
历经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
司马昌明:“唱完了”?
易思钿:“唱完了”。
司马昌明并没有放开自己握着易思钿的手,而是顺势把易思钿搂在怀里。
司马昌明:“告诉朕,这山伯和祝英台是谁”?
易思钿:“皇上请放开臣妾,臣妾就告诉皇上山伯和祝英台是谁”。
司马昌明放开了易思钿,坐在风雨亭的石头凳子上,双手撑住脸,天真无邪的笑着,等着易思钿给自己讲故事呢。
易思钿:“山伯姓梁,跟祝英台都是上虞人士,祝英台跟家里人恳求了很久,家里人才答应她外出读书,然后正巧在路途中遇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于是结拜成兄弟一起去私塾读书,一起读了三年,毕业以后啊,祝英台送梁山伯私塾,送了很远的路,再后来梁山伯去祝英台家做客才知道,这个和自己同窗共读整三年的祝英台,居然是个女子,一时间梁山伯心生爱慕,只可惜啊……”。
司马昌明:“只可惜什么”?
易思钿:“只可惜祝英台的爹娘希望祝英台嫁给马文才,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最后啊梁山伯死了,祝英台也死了,幻化成蝶飞走啦”。
司马昌明:“很凄美的故事,朕不希望你也变成蝴蝶飞走了”。
易思钿:“能变成蝴蝶飞走的那是香妃”。
司马昌明:“香妃是谁,她有你漂亮吗”?
易思钿模仿着QQ表情黑线,用三根手指代替三条黑线,形成流汗的表情。
易思钿:“香妃是一个皇帝的妃子,是异族的公主,她生下的时候,身上就有一种奇特香气,
原本这个香妃是有一个恋人的,可是为了国家和平安宁,她的父王就将她送给这个皇帝当妃子,当这个皇帝的女儿和儿子知道了香妃和恋人的美好的爱情好故事之后,就决定帮助她逃离皇宫,这个皇帝的女儿和儿子就骗他们的父王说:“香妃娘娘变成蝴蝶飞走啦”。
司马昌明:“都是很凄美的故事,朕不准你也变成蝴蝶飞走了”。
易思钿:“只是故事罢了,皇上不必当真”。
司马昌明:“好了,朕出来太久了,要回去批阅奏章了,朕有空再来看你”。
第19章太傅陶元亮
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位小皇子已经长到快读书的年纪了,易思钿叫人把自己的纸笔都来,易思钿开始默写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司马昌明:“好文章,想不到朕的皇后还有这样的诗情画意,你要朕要怎么赏你”?
易思钿:“皇上,这篇文章并非臣妾所作”。
司马昌明:“那是谁这么有才啊”?
易思钿:“皇上,是陶元亮所写”。
司马昌明:“此人这么有才,不如招来当太傅,皇后意下如何”?
易思钿:“皇上之言在理,只是臣妾听说此人不是那么请的”。
时年七月,二十岁的陶元亮被任命为太傅,教授皇子们读书写字,与皇子们一起读书还有一名小女孩,名字叫做谢落英。
下课以后,陶太傅便出宫回家了,此后前来拜访的人很多,陶太傅的家离皇宫不远,就在出宫后不远的宣武大街上,是相当繁华的地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⑸。
陶太傅身后传来明亮的掌声。
陶太傅:“不知皇后娘娘驾到,有失远迎”。
易思钿:“先生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陶太傅:“谢皇后娘娘”。
易思钿:“先生这首诗我最喜欢心远地自偏和悠然见南山,平静的山间只有自在的生活,是多么让人向往啊,皇宫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鸟笼,若不是为了太子,我也不会留下来”。
陶太傅:“是啊”。
易思钿:“请先生一定要坚持作诗,先生的佳作必当流传千古”。
陶太傅:“谢皇后娘娘这么赏识在下”。
易思钿:“出来太久,我想我也该回去了,先生请留步”。
自从上次皇子满月祭奠后易思钿就再也没有见过昙影,易思钿出了陶府,在上马车的时候,正好看到昙影和惠贤。
易思钿:“昙影”。
易思钿忍不住叫了一声,昙影回头一看,易思钿正眼泪汪汪的看着他,易思钿不顾现在的身份,向昙影飞奔过去,一头栽进昙影的怀里。
昙影:“皇后娘娘可安好”?
易思钿:“皇--后--娘--娘,呵呵,昙影,我们之间,何时变得如此生分了”?
昙影:“你若安好,我便心无挂碍了”。
易思钿:“你知道我有多想你么,你的心思,有时候我真的无法猜透”?
昙影:“我和师弟是下山来采办日常用物的,我想我该走了”。
昙影将易思钿的身体往外推开,使了个眼色,示意让师弟跟自己一样快点走,这个一次次拒绝了易思钿,一次次让易思钿一次次伤心难过的男人,易思钿无法恨他,只会越来越爱他,易思钿看着这个男人的背影消失在自己面前,昙影并不是不愿意见她,而是不希望易思钿被人抓到任何对易思钿不利的把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握你的手却被你推落
惊见你眼中翻飞的寂寞
问你心想什么
微扬的嘴角
有强颜的笑
这样的夜
热闹的街
问你想到了谁
紧紧锁眉
我的喜悲
随你而飞
擦了又湿的泪
与谁相对
第20章西出阳关
已经年近花甲的法显在拜别鸠摩罗什大师一行人之后,就沿着由西汉时期的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前往天竺取经,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西天取经的中国僧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这样出发了。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
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当法显走到快出玉门关的时候,风砂很大,妙音的歌声也很大,环绕在这荒芜人烟的大漠里,风把头纱被吹开了,妙音歌毕,法显没有回头.
既已入佛门,情爱只能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道当时已惘然,断情绝念,实属日常功课。
妙音望着法显远去的背影,不竟潸然泪下。
妙音内心:“我会等你回来的”。
法显独自一人穿越大漠,不像玄奘还有一匹识途的老马,他只有自己一个人,就像妙音歌唱的那样西出阳关无故人,无尽的荒漠,没有别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夏日炎炎,汗滴如雨下。
昙影奋笔疾书的翻译,易思钿在皇宫陪着小皇子一天天的长大。
后宫的女人们,想要活命,只有一条,那就是必须得到皇帝的恩宠,其次是子凭母贵,或是母凭子贵。
陈淑媛生下的是皇长子,虽然是庶出,可是毕竟是长子,是除了易思钿的孩子之外最有机会继承皇位的。
张贵人和王贵妃都无子,王贵妃无子那是因为一方面,是王家人,当政朝臣,除了谢家党便是王家党,把持朝廷的高官家族出身,又是身居高级的妃子,若是有子,那样作为皇上和褚太后亲选的易后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张贵人和王贵妃无子的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长期饮酒所导致的不孕之症。
张贵人虽然是陈淑媛张贵人推荐的,可是皇长子屡次遭到迫害,险些丧命,所以导致了皇长子智力不高。
每次皇长子遭到迫害,张贵人每次都将责任推卸到易后身上,可是每次由于褚太后的力挺,易思钿每次都能逃脱罪责,张贵人却被罚俸禄减半,禁足。
次数多了陈淑媛也认为皇长子的遭遇可能与易后拖不了关系。
第21章不为斗米折腰
陈淑媛、张贵人、王贵妃三人都将矛头指向了易思钿。
司马昌明:“她们说太子不是朕跟你的孩子,可有这么样的事情”?
易思钿:“那皇上认为呢,皇上相信吗”?
司马昌明:“朕不相信她们说的的每一个字,朕想听你亲口说”。
易思钿:“皇上,王贵妃无子的原因你应该很清楚吧,她可是王家人,母家都是深居高位的朝廷官员,张贵人无子的原因连太医都说了,那是她长期饮酒所导致的不治之症,陈淑媛就更不用说了,这个皇宫里,有孩子的就两个人,她有孩子,臣妾也孩子,陈淑媛的孩子虽然说是庶出,可是地位也很高啊,人家可是皇长子,比臣妾的孩子先出生,臣妾的孩子,虽然是嫡出,是嫡子,是太子,可是毕竟比她的孩子晚些出生,见到她的孩子得叫一声大哥呢,这其中的缘由,可想而知了吧,皇上若是这样还是不信的话,想知道这是孩子到底是不知道臣妾跟皇上的孩子,大可滴血认亲”。
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去的易思钿当然知道滴血认亲这个方法根本不科学,也不靠谱,刚才这样霸气的话,易思钿真是一秒《甄嬛传》里面甄嬛上身,把司马昌明说得是一愣一愣的。
不过为了平复众人悠悠之口,对于既有晕血症症的易思钿真是太难为她了,众人看到碗里的两滴血居然相熔了。
司马昌明:“你们都看到了吧,他确实是朕跟皇后的孩子,现在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陈淑媛、张贵人、王贵妃三人,还在场的其他人都鸦雀无声。
司马昌明:“你们都哑巴了吗,你们都告诉朕他不是朕的孩子啊,你们敢再说一次吗,皇后今日受到了这样的屈辱,朕绝不轻饶了你们,皇长子从今起交由皇后抚养,陈淑媛、张贵人、王贵妃你们各自禁足自己宫中,任何人不得探望”。
不过过了几天,司马昌明也就消气儿了,居然让张贵人陪自己下棋喝酒。
司马昌明:“你啊,虽然酒量好,可是朕最爱的还是皇后,你算个什么东西,算个屁”。
女人一旦吃醋来,是很可怕的,张贵人提起枕头压在司马昌明的脸上,将堂堂一国皇帝活活闷死了。
张贵人由于害怕就告诉下面的人皇上只是睡着了,然后便回去了自己宫里,私心想来想去,还是很害怕,便连夜逃出宫里了。
看多了勾心斗角的陶太傅,最终对朝廷失去信心,下定决定辞去官职。
深夜陶太傅在书房写下了辞官信,把官服整理好,放在了书桌上,连夜进宫。
易思钿:“你真的决定好了”?
陶太傅:“皇后娘娘,在朝为官,确实不适合在下”。
易思钿:“辞官以后你打算去哪儿”?
陶太傅:“回浔阳老家去,种种田,写写诗”。
易思钿:“你想得倒是挺美的你呢,好了,快早朝了,你还是自己跟皇上说吧,你是太傅,要辞官,这么大的事情,本宫帮你了你”。
第22章 新皇登基
早朝时候,众臣们等待了很久司马昌明都没出现,突然一个宫女来了,走到了易思钿的身边,悄悄的告诉易思钿,皇上驾崩了,易思钿一点儿也不吃惊,因为她知道历史上的司马昌明是被活活闷死的。
易思钿:“皇上身体不适,退朝吧”。
要是像以前,易思钿看到死人早就尖叫了,小时候看《少年包青天》特别害怕,现在不害怕,也许是在这皇宫里呆久了,人都麻木了。
易思钿远远看了一下,两宫太后就来了。
易思钿:“太后”?
褚太后:“一定要查清楚这到底是谁干的”。
易思钿:“你们还不快去”。
侍卫:“是”。
褚太后:“眼下最要紧的事情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既要安排好先皇的葬礼,还要安排好新皇的登基,太子出身于皇后,是嫡子,继承皇位是责无旁贷的”。
易思钿:“太后,儿臣,儿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自古最无情的便是帝王家,他不适合”。
褚太后“皇后啊,你先起来吧”。
易思钿:“是”。
褚太后“皇后啊,皇长子的情况你是知道的,脑子不太好使,这样的孩子若继承皇位能有什么出息,还不是会被权臣被忽悠、玩弄,哀家当初之所以支持你当皇后,也就是希望你,有朝一日,可以代替哀家,主持后宫,代替哀家现在这个位置,现在是时候了”。
易思钿:“是”。
易思钿回到自己寝宫,把谢安丞相、王大中书、礼部尚书、侍郎宰相,都招至到自己寝宫,共商大事。
谢安:“皇后娘娘,臣以为,先帝驾崩,太子理应继位”。
王献之:“臣也这么觉得”。
易思钿:“谢安丞相、王大中书令,你俩是穿一条裤子吗,没有个人的见解吗”?
礼部尚书:“皇后娘娘,臣以为,陈淑媛所出的皇长子也是有继续皇位的权力,虽然是庶出,可是毕竟是皇长子”。
侍郎宰相:“臣也觉得礼部尚书说的有理”。
易思钿:“好啊,二比二平手啊”。
谢安:“皇后娘娘,先皇生前已经封过太子,太子继位,理所应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现在有嫡,理所理当的立皇太子位帝,礼部尚书刚才也说了,皇长子非嫡出”。
易思钿:“谢丞相、王大中书令,我想你们都忘了吧,先皇之前,已经将皇太子交由我抚养了,也就是说,他现在已经是嫡长子了,这样的话,你们说该立谁为帝呢”?
众大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安德安安静静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会因为任何人而被任何改变的。
司马安德最终登基,成为新皇,也就是历史上晋安帝。
司马安德继位,王神爱自然被封为皇后。
王神爱的父亲是王大中书,也就是书法家王献之,母亲是新安公主,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孙女,王献之的女儿,她的书法也自然不会逊色,也算是出类拔萃。
第23章神爱神哀
司马昌明已经死了,这李、褚两宫太后也随之而逝,易思钿晋升为太后,后宫的琐碎之事,也交由王皇后打理,对于王皇后来说,皇宫,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牢笼,易思钿晋升为太后了,也可以享受几年的清福了,然而并不能。
司马安德是有名的痴呆子,愚蠢得异于超常,不仅是口吃到不能言语,甚至冷热饥饱都没有什么感觉,一举一动都得靠别人扶持。
会稽王司马道子不满司马安德这样一个无能的人为皇帝,居然打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
司马道子派人收买了守城的将军,深夜潜入皇宫,挟持了原本正在熟睡的司马安德。
易思钿得知这个消息,马上就来到了殿,正好看到司马道子的刀剑架在司马安德的脖子上。
司马道子:“他们,这些人,都怕你,我可不怕你,只要你在这道圣旨上盖上你的太后之印,我就放了这个废物”。
易思钿:“好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爷,哀家佩服”。
司马道子:“少废话,你是盖还不是盖”?
易思钿:“司马道子你永远也当不了这个皇帝,就算他死了,我也死了,这皇位也轮不到你”。
易思钿知道晋朝最后一位皇帝是陈太妃的次子琅邪王司马德文的,司马道子一怒之下将司马安德一剑刺死了,幸好琅邪王司马德文前来救驾,易思钿也算是有惊无险,司马道子一干人等被押入天牢,等后被问斩,弑君篡位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
我们来说说这位才华横溢的王皇后吧。
皇后,一国之母,是个让很多人都羡慕嫉妒恨的位子,可是掀开漫长的历史,总有那么多人物是注定名流后世,有些女人因为容颜娇好,才华出众,反而因此受到连累,有些女孩却因为与皇室有种特殊的渊源,而使自己的生活,嫁给皇帝,却频添愁绪,一生在忧郁中徘徊。
王神爱,这个名字取得连神仙也爱她,是个风雅温柔的女孩子,长得不仅漂亮,而且也擅长善书画,是女孩子中的佼佼者。她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师王献之,他的祖父就是书圣王羲之,这的女子集中了父辈的智慧,最高贵出身,她的母亲是新安公主。
一个才华横溢的皇后,一个不堪君王,除去皇帝与皇后这样的身份,王皇后是不幸的。
在经历了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后,王神爱也无力管理后宫,终于病倒了。
公元412年,义熙八年,八月,二十九的王神爱崩于徽音殿,葬休平陵,谥号安僖皇后。
又不知道过了又多久没有见到昙影了,而易思钿和昙影孩子,看透了,这世间的纷纷扰扰,下定决心在草堂寺出家为僧了。
司马思影在草堂寺出家为僧拜昙影为师,法号昙思,可是昙思并不知道眼前这个被自己称作是师父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昙思:“母后,你怎么来了”?
易思钿:“小影啊,母后当然是来看你的啊”。
昙思:“母后,那我去告诉师父,说你来了好不好”?
易思钿:“小影啊,别去了,不要打扰他译经,就咱娘俩说说话”。
昙思:“是”。
第24章 鸠摩罗什大师圆寂
公元413年,依旧是七月,荷花盛开的季节,易思钿明白,此时距离一代高僧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已经接近了。
八月二十日这天,鸠摩罗什自知时日无多了,便叫昙影将所有弟子都召集在大雄宝殿里去。
鸠摩罗什大师:“罗什有几句话要对大家说”。
大殿烛光摇动,由于正是夏日,空气很闷热,可是大家都盘腿而坐,没有人动。
鸠摩罗什大师:“因佛法之故,得与诸公相聚,看来今生难以尽心,只好俟之来世,着实令人悲伤。”
鸠摩罗什大师的声音不是很大,却充满了与世间诀别的意思。昙影泪眼朦胧,哽咽着喊:“师父”。
他悲伤地看着每个人的脸,轻轻叹了口气。
鸠摩罗什大师:“罗什才疏学浅,却得到了大家的信任,所译经论凡三百余卷,唯有《十诵律》一部是从头到尾没有删一句,为的就是将原本保存下来,这样就肯定不会有什么差错了,但愿所译经文能流传于后世,全都得到发扬光大”。
大殿里僧众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一时间,哭声回荡在大殿上。
熊熊的大火燃烧着,鸠摩罗什大师肉身瞬间被大火吞没,三千僧人盘腿诵经,夹杂着压抑的哭声,易思钿眼睛红肿,被昙影和昙思搀扶着。
易思钿曾经看小春的《不负如来不负卿》,看到鸠摩罗什大师圆寂的篇章尤为感动,此时此刻的她特别能感受到小说中的女主角艾晴在面对罗什圆寂的时候那种悲痛的心情。
大火烧足足了两个多时辰,终成一滩灰烬,昙影和昙思流着泪到火堆上收拾,却没有发现任何碎骨,突然昙思喊道:“你们快看呐”。
纵使肉身其他的部位已化成灰烬,却唯有舌头依然如生,所有人都起身围了过来,昙影盯着这不可思议的舌头,对着所有正在痛哭师兄们:“师父的学识,我们恐怕是连十分之一也道不了啊”。
僧众们听了昙影的话,都围着那根舌头,全体跪下,哭声很震撼,地都动了,山也在摇,风吹的松叶,听起来也像是在哭泣。
东晋义熙九年八月二十日,鸠摩罗什圆寂于长安草堂寺。
鸠摩罗什大师译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维摩经》、《华手经》、《成实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经》、《坐禅三昧经》、《弥勒成佛经》、《弥勒下生经》、《十诵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佛藏、菩萨藏等等。有关翻译的总数,依《出三藏记集》卷二载,共有三十五部,二九七卷;据《开元录》卷四载,共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注解《成实》、《十住》、《中》、《十二门》等等。
其中的《妙法莲华经法》被后世简称为《法华经》,而昙影就是帮助大师翻译《妙法莲华经法》、《中论》的助手,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文,大部分流传到了二十一世纪,只有少部分已经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