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至黄家庄
此刻,襄阳城中。
卑弥呼的事情,不需要刘琦多费心,诸葛亮已经安排妥当,这就是有一个好军师的作用。
虽然现在刘琦的地盘很大,可他真正要做的事情却不多。主要还是掌控方向上的问题,剩下的自然有人解决。
当然了,如今南方安稳,并不只是诸葛亮一个人的功劳。
同样还有其他文武群臣。
就像是如今益州,刘琦江大小事务交给法正,配合其他益州人才,一切都办得井井有条,汉中前线的后勤得以保证。
现如今,益州的局势已经稳定。
有黄忠和马超,各自屯兵在前,曹操已经没有了任何想法,毕竟之前已经吃过太多亏了,他不可能再送上门来。
曹操现在只想要休养生息。
然而对于刘琦而言,虽然现在他也是在休养生息,却不代表他会等着曹操一起,只要这边准备就绪,刘琦便会出征北上。
到时候,无论曹操作何反应,刘琦都不会手下留情。
如今已经不是春秋时期了。
只要能够获得最终胜利,都是可以采取的手段。当然了,虽然刘琦并不介意使用一些手段,但他也不会在外族侵入时乘人之危。
对于刘琦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自己人争斗是自家的事情,但是别人想要趁此机会搞事情,那就是痴心妄想。
这段时间,局势很是安稳。
刘琦也是乐得逍遥自在。
对于刘琦而言,如果一直待在府中,终究是有些无趣,所以刘琦便是萌生想法,他准备带着孙尚香等人,以及刘盛去外面聚餐。
至于选中的地点,便是襄阳城外的农庄。
也就是黄承彦的产业。
话说回来,刘琦已经有段时间没见过黄承彦了。
当诸葛亮得知刘琦的想法,虽然有些意外,却也没有多言,他知道刘琦是一个有自我决断的人,不需要他在旁边说什么。
并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劳逸结合,刘琦想要休息也是情理之中。
顺便刘琦也把诸葛亮、庞统等人都带上了,以免被人说是厚此薄彼。
对于这件事,诸葛亮其实是有经验的。
在此之前,刘琦、庞统便是跟诸葛亮来过此地,而黄权则是有些好奇。
现在他们算是刘琦的心腹。
虽然刘琦的心腹不止他们,但是如今留在身边的,确实不多了。
黄忠、甘宁、薛礼,他们都算得上刘琦的亲信之将,并且能力也非同小可,而刘琦却能精准的将他们锁定,可以说很厉害了。
同时,如今在益州的法正也是刘琦的亲信。
虽然和法正一起来的孟达背刺了,却不影响刘琦对法正的信任。哪怕是至交好友,也是两个不一样的个体
说到底,孟达就是两面三刀之辈。
这样的人,刘琦不可能重用,尤其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对于那些主要人物,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孟达不可能瞒得住他。
至于孟达痛改前非,颠覆了刘琦的认识,日后刘琦对他加以重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些东西,史书上记载的未必就是真的。
刘琦也有可能太过武断,如果真的是这样,他肯定会对自己的安排改过。
只不过,孟达最终的选择让刘琦知道,他之前的安排并没有做错。那只是一个试探,可孟达却毫不犹豫的送上门来。
这实在是太讽刺了。
毕竟那时候,刘琦还没有离开襄阳城多久。
这些事情倒是不必多言。
很快,众人来到了庄园之中,早就得到消息的黄承彦,便是带人前来迎接。
随着刘琦的实力强大,黄承彦不敢和之前一般,不过他也能感受到,虽然荆州的情况和之前不一样了,但刘琦还是一如往常。
刘琦对诸葛亮一样信任。
也没有把黄承彦他们当成外人。
说起来,当初黄承彦和黄月英,可是帮了刘琦大忙啊。无论是曲辕犁还是诸葛连弩,这两样东西,对刘琦帮助良多。
现在的曲辕犁,已经在整个南方流传了。
曲辕犁的出现,让整个南方的耕种效率,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百姓歌功颂德,称颂刘琦。
不过刘琦却不敢居功自傲,他当然不敢把这些都算在自己身上,对于刘琦而言,他知道曲辕犁的关键是黄月英。
如果没有黄月英,哪怕刘琦画出草图,也根本无法将之变成现实。
至于诸葛连弩,这玩意就更关键了。
此刻在各路兵马中,精锐部队都有所装备,对于刘琦麾下战力,有着不小的提升。
要说影响最大的,那肯定就是玄甲铁骑了。
玄甲铁骑在装备了诸葛连弩之后,战斗力提升简直不要太多,便是刘琦见了,也难免为之赞叹。
玄甲铁骑,便是刘琦手下最强杀器。
这样的精锐之师,加上猛将薛礼统领,完全可以冲破敌军的一切阻碍。
刘琦步入庄园。
便是看见黄承彦,还有黄月英也在边上,刘琦便是笑着说道:
“黄老先生,最近可还安好?”
黄承彦拱手道:
“承蒙使君挂念,老夫一切都好。”
听到这话,刘琦忍不住笑道:
“黄老先生不必如此见外,今日我等前来,便是聚个餐,吃些东西而已,也没有其他想法,只要好好放松即可。”
这让黄承彦想起之前的事情。
那时候也是刘琦和他们聚会在此。
刘琦随手一道烤肉,令黄承彦大受震撼,他没想到世上竟有如此美味。
现在回想起来,都有些流连忘返的感觉。
虽然后面刘琦将配方交给了黄承彦,可是总觉得和刘琦烤的,味道上有所差距。
大概这就是不同人的变化吧!
是以,黄承彦开口说道:
“使君所言极是,老夫有失远迎,诸位先进来吧!”
刘琦来此间庄园,也是给足了黄承彦面子。
不过黄承彦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对自己如今的处境很满意。
并且他对未来也充满了期盼。
不过是短短一年时间,天下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的众多诸侯,此刻已经消失殆尽。
只有一个刘琦和曹操了。
其实对于曹操而言,他的势力范围除了多出一个西凉,其他地方变化并不大。
真正的变化在刘琦这里。
短短时间,便是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两三倍,岂不恐怖?
这样的战绩传出去,若不是亲眼目睹,谁能够相信,然而事实便是如此。
当初黄承彦得知消息的时候,也是无比震撼,这样的战绩实在太恐怖了,可见刘琦非同小可,日后一统天下的机会有多大。
虽然曹操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但是现在的刘琦,也完全不弱于曹操,日后两边征战,刘琦至少有一半机会再兴汉室。
甚至于,在黄承彦看来,刘琦的机会不止于此。
现在刘琦就这么重视诸葛亮,等刘琦当真兴复汉室,成为汉室新君之后,诸葛亮又会是什么身份,真是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黄承彦知道,如今自己必须低调,或者说诸葛亮一家都得低调,正因为刘琦信任诸葛亮,他们才不能逾越。
毕竟刘琦并非昏庸之主,反而很英明。
如果恃宠而骄,是害了诸葛亮,这样的事情,黄承彦当然不会做。
而黄月英,则是抱着一个孩子。
这是诸葛亮的女儿。
诸葛亮取名为诸葛青。
众人简单的聊了下,便是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着。
随即,刘琦看着黄承彦说道:
“黄老先生,不如你去令人准备两只羊,今日我们吃顿好的怎么样?”
两只羊的事情,当然不是问题。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黄承彦便明白了刘琦的用意,他甚至下意识舔了舔嘴唇,隔了这么久,刘琦终于要大展身手了吗?
没有耽搁,黄承彦马上令人准备。
众人也多多少少有些好奇。
之前的熟人,也就诸葛亮、庞统几人,其他人并不明白刘琦要做什么。
就连孙尚香她们也是如此。
刘琦一般情况下并不展现厨艺,如今府上的厨子,经过刘琦的调教,水平已经很好了。
当孙尚香她们嫁来的时候,品尝到诸般美食,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们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真是开了眼界。
虽然华夏吃东西的文化历史悠久,但是越往后面积淀越多,效果当然也更好。
而刘琦穿越而来,他的水平不用多言。
就算不是顶尖水准,在这里当大王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过不多时,便有人将两只处理好的羊带了过来,刘琦又让黄承彦准备调料。
不过现在不需要那么麻烦了。
因为有了上次的经验,黄承彦一直都储存着材料,他偶尔也会烤肉吃。
众人这才发现,刘琦竟然亲自动手。
让他们有些迟疑。
毕竟刘琦才是老大,可现在老大在干活,他们这些小弟却无所事事。
庞统和黄权向前而去。
刘琦却一招手,笑着说道:
“今日便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
孙尚香很惊讶,她忍不住说道:
“夫君竟然擅长庖厨之道?”
没等刘琦开口,诸葛亮已经配合的说道:
“夫人有所不知,主公非但擅长厨艺,更是非同一般,当初亮也只尝过一次,却令人惊为天人,回味无穷。”
庞统很配合的点了点头。
之前庞统也曾体验过,刘琦的厨艺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他也知道,以刘琦的身份,想要蹭饭可没有那么容易,想不到今日又来了。
听得诸葛亮之言,孙尚香三女,以及黄权都是面露惊讶之色。他们倒是没有怀疑诸葛亮之言,因为诸葛亮的信誉很高。
他们只是在此之前,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想不到刘琦竟然是个大厨。
庞统煞有介事的补充道:
“诸位不要不相信,主公的厨艺,此刻或许看不出什么,但稍后你们便知道了。”
都已经铺垫到这种程度了,众人当然无话可说,便是目光灼灼的看着刘琦,这还真是一个奇人,未免也太厉害了吧!
要知道,刘琦现在给其他人的形象,已经是文武双全了。如此奇才,举世罕见,而今竟然连厨艺都如此厉害。
联想到刘琦之前的名声,真是深藏不露啊!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公子,竟然能够成长到这种程度。
然而刘琦确实做到了。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之前那些胆敢轻视刘琦的存在,要么已经凉了,要么就是接连吃瘪。
就算是曹操,也讨不到任何好处。
刘琦的水平摆在这里。
听得众人议论,刘琦面露微笑,倒也没有反驳什么,这只是小问题。
今日来此,只是为了放松一下。
还真别说,到外面看看不一样的风景,令人心情都好极了。
话说回来,其实刘琦最近一直心情不错。
毕竟他也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真要瞻前顾后,恐怕曹操要比他头疼得多,毕竟不管从哪个教导员看,整体局势,肯定是对曹操这边更加不利。
很快,将两只羊腌入味。
刘琦便是让人支起火开始进行烤制。
没一个人敢说刘琦什么,因为他们都是刘琦的小弟,老大亲自下厨,不管味道怎么样,也不可能出言反驳啊!
不过事实证明,这不需要担心。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味道也是出来了,让人眼前一亮,深吸一口气。
美味在前,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黄权忍不住说道:
“这羊好香啊!”
他们当然是吃过羊肉的,但是面前的羊肉,却给他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这羊肉味道奇特,却诱人无比,回味无穷。
孙尚香看着刘琦,心情有些复杂。
当初她嫁给刘琦,那是被逼无奈,只是为了保全江东而已。
但现在,孙尚香知道,虽然当初未必是自愿,可是她的选择没有错。
这样一个如意郎君,何其难得。
更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
能够嫁给刘琦,这已经是天大的气运了。
刘琦则是不紧不慢的说道:
“大伙不要着急,现在还早了些,需要再等一会,到时候才算成功。”
每个人都眼巴巴的看着。
好吃的就在眼前,却不能吃到嘴里。
这种感觉最难受了。
第一百九十四章 刘琦的想法
此刻的黄家庄园中。
刘琦等人皆在,这倒是有些难得。
便是有着一阵香味飘荡而出。
刘琦做的烤全羊,味道诱人无比,让在场众人都忍不住吸着口水。
这并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味。
黄承彦感慨万千的说道:
“使君的厨艺,比之前还要更进一步啊,这羊肉的滋味万千发挥出来,老夫平生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美味,真是非同小可。”
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夸奖着刘琦。
也许这些话有拍马屁的嫌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们说的也是心里话。
如果没有亲眼目睹,谁能相信,刘琦竟然还是一个大厨。并且以刘琦的身份,下厨帮他们做菜,也是异常难得。
可刘琦却不以为意,他脸上依旧露出笑容:
“诸位稍安勿躁,这烤全羊就快好了,定要好好尝尝,看看味道如何?”
其实与人分享美食,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于刘琦而言,偶尔做一次饭,便可以从中寻找快乐。但如果是让刘琦一直做饭,那就不一样了,他还真不想当厨子。
坦白的讲,其实刘琦的心性就是咸鱼。
他并不会自作主张操心太多事。
将之交给诸葛亮他们不香吗?
反正对于刘琦而言,他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整个南方就能稳步向前。
又或者,在关键时刻做出决定,整个天下局势都将发生改变。
如果事事都强求圆满,那就没意思了。
大家伙看得眼睛发直,这真的不是开玩笑,虽然还没有吃到烤全羊,但是这味道,已经让他们无法释怀,只能看着。
甚至心里已经在想象那种感觉。
又过了一会。
刘琦打量一番,随即点了点头道:
“应该是差不多了,诸位都来尝尝,若有什么问题,也可指教一二。”
其实刘琦也想要在此搞个厨艺比拼大赛。
不过他也能猜到,这基本上是痴心妄想,这里除了他,还有谁会下厨呢?
到时候反而很尴尬。
大家都尊老爱幼的人,第一个品尝烤全羊的,正是黄承彦。
对此,黄承彦也不好拒绝。
他只能勉为其难的接了过来,然后迫不及待的吃到嘴了,这种酥脆细嫩的感觉,带着肉汁在黄承彦的嘴巴里炸开。
他不知道如何形容这种感觉。
反正对于黄承彦而言,这实在是太好吃了,绝对达到了惊艳的程度。
短暂沉默之后,黄承彦终于是说道:
“使君简直是神厨啊!”
想了这么久,黄承彦也就憋出一句话,但是其他人却没有轻视,他们忍不住面露诧异之色,不约而同的看向黄承彦。
只是吃了一口,便觉得刘琦是神厨,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准?
很快,众人都分到了羊肉。
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毫不犹豫塞入口中,只因为他们方才期待太久了。
一口下去,他们终于能够体会到黄承彦方才的感觉了,这真是太强了。
也难怪黄承彦会说刘琦是神厨。
这烤全羊看着简单,但是味道却一下抓住所有人的味蕾,令人惊诧万分。
“好吃,太好吃了,夫君的厨艺真好。”
孙尚香一边吃着,同时开口说道。
黄权眼巴巴的说道:
“哈哈哈,以主公的厨艺,却成了天下之主,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
众人心情怡然自得。
他们吃饱喝足,这两只烤全羊,当然是够了,甚至绰绰有余。
孙尚香等人去了后面休息。
刘琦一行,则是依旧聚在外面。
此刻刘琦看着黄承彦说道:
“黄老先生,你和黄夫人皆擅长机关术,如果我想要再建造宝船,不知二位有没有办法将图纸给画出来?”
宝船是什么,黄承彦当然知道。
就算黄权没有见过,只是有所耳闻,但他也明白宝船代表了什么。
这是刘琦麾下,战力最强的江夏水军所装备的船只,身形巨大且无比坚固,这样的大船非同小可,也影响巨大。
众人目光一齐看来。
黄承彦显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但刘琦既然问起,黄承彦思索之后说道:
“如使君之言,宝船体型巨大,且结构复杂,从外面根本看不出端倪。”
刘琦点了点头,随即肯定道:
“那拆一艘宝船呢?”
这句话,让几人都很震惊,毕竟这宝船,在刘琦手中也数量有限,当初诸葛亮也很好奇,刘琦的宝船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但此刻,诸葛亮算是看出来了。
虽然宝船在刘琦手里,但他手里肯定没有图纸,否则不至于问这个问题。
黄承彦略显犹豫道:
“使君何出此言,这宝船横空出世,难道使君没有图纸吗,若真如此,宝船数量有限,要是拆毁一艘无法复原,岂不可惜?”
刘琦目光灼灼,他认真的看着黄承彦说道:
“黄老先生所言不无道理,但是这件事情,终究是需要尝试,如果失败了,可能是损失一艘宝船,但如果成功了,又将如何?
有了宝船图纸,我便可令人继续建造宝船,当初建造宝船的是一个老匠人,只是此人如今去世且无后,手艺已经失传。
这才无奈请教黄老先生。”
刘琦当然是很清醒的,他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虽然天下大势,刘琦已经占据主动。
但他绝不能驻足不前。
人总得做点什么,哪怕是咸鱼,也该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宝船,接下来刘琦便可组建一支无比强大的舰队。这样的军队在手里,别说是大汉,便是整个世界也无人能挡。
而这件事情,除了黄承彦父女,刘琦还真没有想到合适的人选。此前的种种,已经证明了黄承彦和黄月英的能力。
这父女二人,却是不容小觑。
见刘琦说得如此认真,黄承彦虽然还有点犹豫,但最终他还是答应下来。
“既然使君如此信任老夫,老夫或许可以尝试一二,但结果如何,依旧难以说定。”
听到这话,刘琦也不含糊,答道:
“黄老先生谦虚了,我便等着好消息了。”
至于付出一艘宝船的代价,刘琦觉得可以承受,况且宝船拆了,不代表没有办法装回去,到时候就看他们各自的手段了。
这样的变化,让黄承彦也有些捉摸不透。
刘琦今日来此,到底是所为何事,是像之前一样,过来吃喝玩乐?
还是为了现在这件正事。
这个结果并不重要。
带着众人饱餐一顿,时间过得很快,刘琦便是告辞而去。
诸葛亮留在了这里,刘琦等人便是回城。
……
此刻。
曹操所在。
许昌城内,丞相府里。
曹操看着面前的程昱,问道:
“如今各处敌军可有异动?”
听得此言,程昱毕恭毕敬答道:
“启禀丞相,如今各地还算安稳,刘琦也没有出兵北上的意思。恐怕他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若是两边开战,便是不死不休。”
这倒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现在的天下局势是分裂,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依旧身处大汉境内。
这就意味着,他们都是在争夺大汉的地盘。
而不是两个国家争斗。
无论是谁获得胜利,都将一统天下。
反之,如果无法一统天下,就不可能是胜利者,只会沦为陪衬而已。
在曹操死之前,他会不惜代价,要将天下一统,这是曹操的野望和目标。
同时,刘琦也是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虽然刘琦现在喊的口号是兴复汉室,但是实际上,刘琦的想法并非如此。
他最担心的,反而是后面的五胡乱华。
一个最为可笑的朝代,让整个汉民族落入绝境之中。这样的事情,刘琦当然不愿意看见,他希望改变,也愿意改变。
而现在的刘琦,也确实有资格改变。
但不管怎么样,曹操和刘琦,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注定要针锋相对。
曹操缓缓点头,说道:
“刘琦是个聪明人,之前的征战,虽然耗费了中原的多年储存,可是刘琦也不好过,如果再打下去,便是两败俱伤。
甚至于,南方的耕地远没有北方多,他们恢复的速度,肯定远不如某。”
在这件事上,曹操还是很有信心的。
毕竟中原富庶,是自古以来的认识,而偏远的南方,根本就是无人触及的地方。
虽然现在的南方,比以前已经好多了,但曹操依旧没将之放在眼里。
正在这时。
程昱又小心翼翼的说道:
“丞相,其实卑职此番前来,还有一件紧要之事前来禀报。”
看着神秘兮兮的程昱,曹操忍不住面露疑惑之色,他总觉得不对劲,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但很快,曹操还是点了点头。
随即程昱解释道:
“丞相,是我们的人,大费周章从南边带回来一把耕犁。”
这一刻,曹操一脸懵逼。
这程仲德到底什么意思,一把耕犁而已,还大费周章从别的地方带回来,是不是有些可笑?
不过曹操转念一想,很快察觉到问题所在,以他对程昱的了解,如果无缘无故的,程昱肯定不会找上门来。
可现在,程昱既然着重说这件事,便意味着这件事确实有其重要性。
“仲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曹操皱起眉头,他看着程昱询问道。
程昱不再遮遮掩掩,说道:
“丞相有所不知,这耕犁可不是普通的耕犁,而是南边改良过了的全新耕犁,听说是叫什么公子犁。”
听到最后一句话,曹操嘴角一抽,他当然能够猜到,这公子犁命名的由来,就因为刘琦是刘表的大儿子,是荆州公子的身份。
难道说,此物是刘琦改进的?
目光再度扫过,曹操继续说道:
“这耕犁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毕竟才把耕犁拿到手,程昱也没有太多时间实验,便是以自己知道的情报说道:
“这耕犁,与之前的耕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需要一头牛便能运转,不需要和之前一样二牛抬杠。
同时,这耕犁相对于普通的耕犁,在效率上提升良多,如今南方已经将这耕犁推广快来,日后的耕种效率,必定有所提升。
这正是卑职担心的地方。”
曹操愕然,他目光之中惊疑不定:
“仲德此言当真?”
程昱肯定的点了点头。
一个耕犁,在此之前曹操并不在意,但是有了刘琦的提醒,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曹操心中一惊。
如果这耕犁,真的有程昱说的这么强,大量耕犁的推广,说不定真会带来巨大变化。
到时候双方实力都会发生偏差。
这是曹操不愿意看见的。
此刻,曹操缓缓抬头说道:
“这耕犁效果到底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先去测试一二。
若是结果说明,这耕犁确实效果惊人,那我们也可依样画葫芦,派人打造耕犁,然后分发给百姓,便可解决眼下的问题。”
听得曹操此言,程昱也是恍然大悟。
他方才得知消息,同样颇为惊讶,毕竟那传言之中,实在是有些夸张。
耕犁再怎么变,究根结底也只是耕犁。
难道还能逆天改命不成?
不过这些东西,此刻猜测也无济于事,唯有真正进行尝试,才能知晓答案。
“丞相所言极是,让卑职茅塞顿开。”
见程昱开口附和,诸葛亮摆了摆手道:
“你令人将耕犁取来,在丞相府后面,不就有着一大块花园,现在此间测试一下,用不了多久便能知道结果。”
程昱拱手称是。
没过多久,曲辕犁便是送到了丞相府后院。
曹操打量着曲辕犁,眼中的好奇不加掩饰,这把耕犁确实和普通耕犁不一样。
除了显而易见的牛数差别,其他的看着并不明显,起码在曹操看来是这样。
“算了,也不必说什么废话,这把耕犁拿去尝试一下,自然知道效果如何。”
等他们来到后院之中。
曹操先是让人找来一头耕牛,然后安装妥当,接着开始了测试。
所谓耕犁,其关键便是耕地。
如果连这都做不好,岂不是人人笑话。
为了对比鲜明,曹操还让人将普通版本的耕犁找来,大家一起开工才好。
到时候有什么差距,将会显而易见。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这是父亲的考验
此刻的曹操,心中满是疑惑。
看着面前的两种耕犁,模样上确实有着不小的变化,只是这些变化,就能让耕犁减少一半劳力,同时大幅度提升效率吗?
反正曹操觉得不可思议。
这件事情,曹操并未直接给出答案,有些东西,还得实践之后才能知晓。
接下来结果如何,必将一目了然。
坦白地讲,曹操也有几分期待,如果程昱所言都是真的,这未必不是好事,能够让耕种效率提升,对百姓,对国家皆有益处。
很快。
两边人手准备就绪。
他们各自驾驶一架耕犁,相较于二牛犁,公子犁也就是曲辕犁,体型要轻巧许多,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差别。
两架耕犁上路,因为熟练度的关系,二牛犁的起步速度要快得多。
曹操挑起眉头没说话。
周遭众人,都面露好奇之色。
他们也是第一次听闻此犁。
“此刻来看,这耕犁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啊!”
有人好奇开口说道。
曹操目光灼灼,嘴巴却没有说话。
程昱亦是如此。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情况终于是发生改变,也不知过去多久,方才还落后许多的公子犁,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个变化,让很多人都始料未及。
这引起曹操注意,他若有所思道:
“这耕犁,似乎真的有奇效,方才速度缓慢,是因为不熟练,而运犁者熟练后,操控这耕犁,明显要比二牛犁更加轻便。”
程昱识趣的点了点头,说道:
“丞相所言极是。”
方才说得信誓旦旦的,此刻已经完全不敢开口了,真是突然被打了一波脸。
而在众人视野中。
公子犁速度飞快,尤其是在转弯的时候,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
两头牛掉头转弯,都是难题。
一头牛却没有这些烦恼。
这让整体操控性提升,才有这样的速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过不多时,公子犁便领先在前面。
等这块地耕完,曹操没有直接表明态度,而是对程昱招了招手。
二人直接来到书房之中。
程昱不禁好奇问道:
“丞相。”
瞥了一眼程昱,曹操颔首说道:
“仲德,这公子犁果然名不虚传,想不到刘琦竟然有这样的本事,某确实是低估他了。
此犁在南方推广已久,使得南方百姓耕种效率提升,这可不是小事。日后我方疆域,也得尽快将这耕犁推广出去才行。
否则再落后下去,必定是大麻烦。”
程昱点头称是:
“丞相放心吧,卑职必定将此事安排妥当,不过如果要推广这耕犁的话,又该如何称呼,如果到了我们这,总不能还叫公子犁吧?
以卑职之见,不如少加改进,然后命名为丞相犁,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曹操差点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他曹孟德喜欢别人的媳妇不假,但他并不是沽名钓誉之辈。
因为曹操做事,从来都是光明正大的来。
就算这公子犁关系匪浅,也没有必要故弄玄虚,日后被刘琦知道了,他这丞相犁岂不是成了笑话,那更没有意思。
想到这里,曹操很肯定的说道:
“不必如此,该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名字,不管怎么说,这刘琦也是大汉之人,当初某带兵征讨鲜卑,他却无动于衷。
那此番,某就给他这个面子,再者说了,就算这耕犁叫做公子犁,若是没有主动宣传,又有几人知道这说的是刘琦呢?
如何就不能是我曹操的儿子了?”
说这番话的时候,曹操显得很肯定,做人就是要有自信,而不是瞻前顾后。
听得此言,程昱已经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他赶紧答道:
“卑职考虑不周,还请丞相恕罪。”
曹操并没有追究的意思,方才程昱所考虑的问题,本身也是正常的,用公子犁这个称呼,属于是不知不觉给刘琦搞宣传。
如果没有曹操的应允,确实令人为难。
但现在曹操既然已经开口,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程昱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随即,曹操也是说道:
“这耕犁想要推广出去,只能先让官府制造,让百姓知道此物的好处,如今时间紧迫,必须赶快将此事给做好。”
看着程昱离去的背影。
曹操脸色略显凝重,他倒不是担心其他的事情,只是因为公子犁的出现,让曹操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的南方,似乎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依旧藏着许多底蕴。
这刘琦,确实不是一般人。
绝不可轻视啊!
……
这个时期,曹操最宠爱的幼子曹冲已经死了。
而在许昌城内。
一处府邸之中,有人匆忙进来禀报。
“大公子,听闻程昱大人奉丞相之命,前往督造一批新式耕犁,被名为为公子犁。”
所谓大公子,当然是曹操的嫡长子曹丕了。
虽然在此之前,曹操还有个儿子曹昂战死了,但曹昂是个庶子,与曹丕、曹彰、曹植的嫡子身份并不一样。
所以,如今曹丕被称为大公子。
而曹丕听得此言,顿时面露疑惑之色,怎么突然曹操让程昱去造耕犁了?
更是将之命名为公子犁。
莫非是什么信号?
当今天下,曹操占据半壁江山,然而曹操年事已高,哪怕现在还没有死,接下来也不会那么快死,终究是时间不久。
曹丕和曹植,便是最有机会争取偌大势力的人,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关系重大。
而程昱,作为曹操亲信。
此刻被派去造犁,还有个古怪的名字,这就让人不得不多想了。
此刻曹丕猜不透曹操的想法。
当今世上,又有几人能揣度曹操心思?
他有些焦虑,便是将手下亲信找来,让他去请司马懿。
如今的曹丕,对司马懿很信重。
过不多时。
司马懿出现在府邸之中。
看见曹丕满面忧色,同样是有些好奇道:
“公子这是在担心什么?”
曹丕心中默然,他此刻最担心的,无疑是一个问题,这公子犁名为公子,曹丕却一点也不知情,完全没有关系。
莫非是曹操释放的信号,并且与曹植相关,这对于曹丕而言,麻烦可不小。
短暂沉默后,曹丕认真解释一番。
这下连司马懿也显得错愕。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
在其他人看来,曹操所为不可能是无心之举,其中必定有原因。
认真考虑过后,司马懿说道:
“公子担心的,是这公子犁,乃是丞相释放的信号,和子建公子有关?”
曹丕点了点头。
而后,司马懿却忍不住笑道:
“以吾之见,公子却不必担心,虽然这耕犁被丞相命名为公子犁,却没有标明是哪一位公子,说明丞相尚未下定决心。
并且,此物对于公子而言,未必不是一个机会,只要能够获得丞相的信任,日后公子的地位不可动摇,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曹丕愣了愣,这是他没有想到的展开,赶紧说道:
“还请仲达先生教我。”
司马懿没有含糊其辞,直接说道:
“丞相如此命名安排,已经表明了丞相的态度,那就是这耕犁很重要,如果公子能够相助将这耕犁推广出去,公子觉得丞相会如何?”
方才还茫然无措的曹丕,此刻在司马懿的提醒下,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可谓是茅塞顿开。
这非但不是麻烦,更是一个机会。
或许这就是父亲设置的试炼。
要是曹操知道曹丕有这个想法,恐怕也得一脸懵逼,他完全没有这样考虑过啊!
此物名为公子犁,是因为之前就这样叫。
还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
知道消息的,当然不只是曹丕一人。
现在曹丕和曹植,二人是竞争对手,谁能站到最后,谁就能继承曹操的基业。
反之,便是失去一切。
他们当然不甘心拱手让人。
所以,曹丕这般关注曹操的举动,曹植也是如此,很快有人前来禀报。
在府邸之中。
得知此事的曹植,刚开始的反应和曹丕一模一样,其实在政治上的能力,曹植不如曹丕,但是他的文采,确实非同小可。
“父亲这到底是意欲何为?”
这个问题,曹植一时之间想不到答案,他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连曹丕都想不明白的事情,何况是曹植,不过曹丕有司马懿,曹植这边也有,而且是号称天下第一聪明人的杨修。
不可否认,杨修确实很聪明。
很多事情一眼就能看出关键。
但是,这人就是没有眼力见,脑子再聪明又怎么样,曹操想要杀他,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他不可能和曹操抗衡。
但是一直以来,杨修都不知收敛。
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而杨修和曹植,二人其实是一种人,他们都有着过人的才华,却又都在做人方面有所欠缺,这已经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此刻,曹植没有让人去请杨修。
因为此刻杨修就在他家里。
曹植转了个身,便是看见站着的杨修,他目光灼灼,肯定的问道:
“德祖兄,此事你怎么看?”
等曹植将事情原委告知之后,杨修面露思索之色,而后他开口答道:
“公子,其实此事不需要担心,丞相之所以这样安排,并不是说偏向哪个公子,而是想要以此机会,做一个试炼罢了。
但是,既然丞相派程仲德安排,就说明丞相对此事的看重,或许此事的结果,会和丞相最终的决定息息相关。”
讲到这里,曹植的表情也变得严肃。
他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件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他就知道,父亲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
随即,杨修认真的说道:
“这耕犁具体如何,属下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是丞相既然这样安排,便有其道理,公子要做的,便是协助丞相推广此物。
此犁名为公子犁,或许是丞相想要借助民心来选择后继之人,谁能得到百姓的认可,就是真正的公子,也就是丞相的继承人。”
曹植深受震撼。
想不到父亲的安排,居然如此匪夷所思,完全让人始料未及。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操作正是曹操的风格。
虽然曹植作为一个文化人,最喜欢诗词歌赋,但同时他也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如果有机会,便不能轻易错过。
所以,曹植肯定的答道:
“原来如此,幸好有德祖在此,否则我绝对想不到父亲是如此安排。如此机会,绝不能错过,否则被大哥抢了先机,以后可就麻烦了。”
杨修缓缓点头,一边说道:
“大公子身边亦有高人,三公子不可掉以轻心,否则结局难料。”
他们都无比坚定的相信,这就是曹操有意为之。
归根结底,还是公子二字太过引人深思,但凡换个名字,也不至于让人这般胡思乱想,脑补了一大堆东西进去。
但对于曹操而言,虽然这件事情不是他安排的,如果最终有所变化,亦是意外之喜。
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
他们都觉得,这是曹操安排的试炼。
所以他们毫无例外的行动起来。
推广耕犁什么的,他们完全没有经验,也不知道需要怎么做。
然而越是如此,就越显得此事重要。
要是什么难度都没有,抬抬手就能解决的事情,如何能够称得上试炼?
正因为有挑战,才能表现出他们的能力。
同时。
当他们得知彼此也在做准备的时候,心中的竞争之念愈演愈烈。
这可是关键之事,绝不许掉链子。
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恐怕日后再也没有机会染指那个位置了。
这无疑是一个难题。
……
北边的变化,刘琦没有料到。
不过曲辕犁可能流出,这个刘琦却想到了,但就算他想到了,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拦,他总不能大费周章建一堵墙拦人吧?
随着曲辕犁大量流传,想要带着一把耕犁前往曹操的地盘,同样轻而易举。
但是,刘琦并不在意。
就算曹操得到曲辕犁,也已经落后刘琦许多。
而且他的致胜法宝不只是曲辕犁,同样还有高产水稻,这才是关系到胜负的秘密。
可这件事,刘琦不会轻易让他人知晓。
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同的选择
对于公子犁,曹操还是很重视的。
除了刚开始的时候,曹操并不知道这耕犁的效果,才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他亲眼目睹,公子犁碾压二牛犁的时候,便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这样东西,不能直接影响曹操的实力,但是百姓耕种效率提升,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增加,也将从侧面影响。
而曹操知道曹丕等人所为,已经是数日之后了,经过几日忙碌,程昱前来禀报。
看着略显疲惫的程昱,这几日显然难得空闲,曹操便是上前抚慰道:
“仲德,此番辛苦了。”
程昱连忙拱手答道:
“丞相,这都是卑职分内之事,如今第一批耕犁已经赶制出来了。”
听到这话,曹操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
“那就好,如今时间紧迫,应当尽快将此耕犁扩散出去,你需要什么,某自当竭力满足。”
程昱便是说道:
“丞相不必担心,这些事卑职自然能够安排妥当,只是如今有一件怪事,两位公子不知从何处得知此事,便是主动要帮卑职普及耕犁。”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曹操也有些茫然。
因为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和曹丕、曹植并没有什么关系,此刻二人要做什么。
至于他们得知公子犁的消息,曹操倒是不觉异常,二人关注自己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大家都是成年人,应当权衡利弊。
不过话说回来。
公子犁……公子犁……
曹操犹豫之后,眼中闪过惊奇之色,他大概知道曹丕、曹植意欲何为了?
莫不是因为公子犁的名号,让二人以为,这是针对他们的考验。可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南边的刘琦,和二人毫无关系。
不过对于曹操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甚至因为两个儿子的自作主张,曹操亦是觉得,用这个机会来衡量二子,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说不定能够取得奇效。
同时,这件事情并不是曹操主动要求,到时候细说起来,和自己也没有关系。
“仲德不必担心,既然他们想要帮忙,那就让他们自己去吧,某也想看看,他们现在到底有几分本事,能不能独当一面。”
曹操神色淡然,显得不以为意。
既然曹操都这样说了,程昱倒也没有纠结,反正他只是小弟,做好分内之事即可,剩下曹操如何安排,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
此刻。
曹丕和曹植显然是较上劲了。
他们都觉得,这是曹操考验他们二人水平的机会,接下来就看他们如何应对,什么手段能够取得效果,同时获得曹操的赞许了。
察觉到二人的对立,程昱也很聪明,他没有让二人去到一块,而是同时让二人前往两个县,各自负责一边的推广。
只是比较衡量什么的,程昱没有多言。
反正不用他来负责。
要说曹植最擅长的地方,那当然是写文章了,作为闻名天下的大才子,曹植向来很有自信,这方面曹丕远远不如。
要说推广扬名,曹植最终的办法很简单,她准备在这县中,召集他的那些文人墨客朋友,大家一起饮酒作诗,赞颂公子犁。
到时候,公子犁之名传于天下,再劝导百姓使用,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不得不承认,曹植的想法很有道理。
先把名声打出去了,这总不是什么坏事,话不多说,曹植便开始行动起来。
这对于他而言,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众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他们纷纷称颂曹植的仁德,现在没有人知道公子犁的在真正含义,他们都觉得这个名字,就是曹操为了衡量曹丕和曹植。
所以,与会的众人,除了称颂公子犁的效果外,也间接的吹捧了曹植。
不就是面子吗,对于读书人太简单了。
随着众多名作流传出去,曹植和公子犁的名声也不胫而走,影响力非同小可。
……
曹植这边的效果,让曹丕大受震撼。
他完全没想到曹植会这样玩。
不过消息,曹丕想要复制这件事情也不可能一方面落后一步,便是步步落后。
同时,曹丕虽然也是文化人,且有一定水平,但是在文坛上面的号召力,是远远不如曹植的,这个差距显而易见。
曹丕也很有自知之明。
如果真要在这方面和曹植硬碰硬,她似乎没有一点胜算。
这让曹丕忧心忡忡。
他迟疑之下,便是派人回去询问司马懿。
而司马懿给出的回复也很简单。
曹丕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在敌人的优势与之硬碰硬。
这时候,曹丕也反应过来。
既然在宣传这方面,曹丕确实不如曹植,那他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在深思熟虑后,曹丕明白,虽然曹植这样做宣传效果很好,但太过宽泛,也不够真诚。
因为曹植用诗词歌赋的办法宣传,在上层人里面,当然是觉得曹植很好,但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哪里看得懂这些?
所以,曹丕很快有了决断。
他完全可以打开思路,换个角度切入,或许能够取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而曹丕的选择便是真诚。
他带着人,来到百姓耕地处,然后亲自宣传公子犁,同时自行尝试耕种,没有任何花里胡哨,最能够让百姓感同身受。
那些个百姓,也是受宠若惊。
他们完全没想到,尊贵的曹丕公子,竟然这般谦逊,要知道,他们只是寻常百姓。
并且,因为曹丕的展示,也让百姓更加知晓公子犁的效果,接受度更高。
虽然曹植的宣传,确实让不少人都知道了这公子犁,但是真正了解并且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
毕竟普通百姓,哪里听得懂那些华丽的词藻呢?
又或者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亲眼目睹更有冲击力。
而那些从诗词歌赋中知晓公子犁的达官贵人,他们除了赞颂曹植,也不可能直接下场体验,谁没事去找罪受啊!
此刻,曹丕、曹植都将自己的选择付诸实施。
可以说情况截然不同。
很快,这消息也是传到曹操耳中。
第一百九十七章 曹操的选择
对于曹丕、曹植,二人都是曹操看重的子嗣,也是日后基业的继承候选人。
只是到如今,曹操依旧没有做出选择。
在此之前,他最为宠爱的曹冲离世,否则曹操或许用不着这么纠结。
本来,曹操没有想过让曹丕二人参与公子犁之事,但既然他们自己找上门来,曹操也没有派人阻拦,便是随他们去了。
或许能够借此机会,做出最终选择。
当二人所为传入曹操耳中。
本在处理政务的曹操,也是放下手中之事。
当了解二人所为,曹操陷入思索之中,他念头一转,让人将陈群、贾诩找了过来。
这二人都是曹魏名臣,也颇得曹操信任。
对于立储之事,其实曹操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他并未直接给出答案。
等陈群、贾诩到了此间。
他们皆是看见,神色平常,却不怒自威的曹操,似乎在思索什么事情。
“卑职拜见丞相!”
见是二人来了,曹操微一摆手,说道:
“长文、文和来了啊,某今日让人找你们过来,是有件事想问问你们。”
贾诩平静拱手道:
“丞相直言无妨!”
而后,曹操也不含糊,直接说道:
“这公子犁之事,想必二位也有所耳闻,如今子桓、子建各显手段,二位又是作何看法?”
听得曹操之言,陈群、贾诩皆是有些愕然,虽然在进来之前,他们心中已经有所预期,但当他们真正听到,依旧觉得意外。
看来曹操是决心在立储之事下决断了啊!
而他们来了,想要置身事外陷入是不可能的,曹操就是要听他们想法。
然而,众所周知立储之事,绝不能牵扯过深,纵然他们自有判断,也得让曹操自己做决定,而不是他们帮曹操决定。
念头一转,陈群先开口道:
“启禀丞相,此事卑职确实有所耳闻,二位公子皆是大才,能力不俗,然在卑职看来,二位公子擅长者,倒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子建公子才华无双,聪明精巧,擅长高屋建瓴,乃天下士子所崇。
然子桓公子,虽不如子建公子聪颖过人,却稳重有度,关键之时能做决断,并且子建公子如今乃是长子,颇有人望。”
听完陈群坦诚之言,曹操没有反驳什么,他接着看向贾诩,平静问道:
“文和意下如何?”
虽然贾诩一向选择明哲保身,但此刻,他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坦然答道:
“丞相,此番二位公子为丞相宣传新式耕犁,皆是有心为社稷效力,但二位公子所为却大有不同,甚至天壤之别。
子桓公子待人以实,主动带人在乡间耕种,以助百姓知晓新式耕犁的好处,此举颇得人望,效果亦是绝佳。
同时,子建公子带人以诗词宣传,短短时间,便让新式耕犁传遍许昌,其效果要更胜子桓公子,倒是一目了然。
二者差距,唯有丞相方能明断。”
此刻的贾诩,虽然没有拒绝回答曹操的问题,但他同样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而是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将选择权交到曹操手里。
虽然有些无语,但曹操知道贾诩说的没错,这也是他心中所想。
二人采取的方法不同,已经代表了很多东西。
此刻,曹操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一个国家想要兴盛,宣传很重要,这点毋庸置疑,但绝不能只会舞文弄墨,这时候宣传再好,也无济于事。
真正的关键,还是要做实事。
念头一转,曹操没有留下二人,他说道:
“也罢,那你们先下去吧,某有些乏了。”
陈群和贾诩,他们还是很有眼力见的,既然曹操都开口了,他们自不会多言,便是告辞而去。
二人出了丞相府。
陈群看着贾诩,贾诩反而目不斜视。
他们没有过多对话,便是各自散去,离去之前,贾诩意味深长的看了眼丞相府。
而陈群则是唏嘘道:
“看来要出大事了。”
如今天下二分,其他势力都已经被诛灭讨平,曹操和刘琦针锋相对。
或许接下来,只需要一战。
曹操赢了便可一统天下,要么就是刘琦赢了,大汉再度兴盛。
在这种前提下,曹操选择立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事情。选择一个合适的储君,可以让曹操的势力安稳,不发生动荡。
反之,可能迅速消亡。
直接被南边的刘琦给覆灭。
当然了。
现在曹操的身体还不错,也不可能转眼间就出什么问题,但以曹操的年龄,确实是不小了,谁也不知道还有多久。
反倒是刘琦,如今正值壮年,年纪轻轻,未来的路还能走很远。
如此比较下来,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
曹植和曹丕,依旧在费尽心思的宣传。
此刻的曹植很自信,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相信父亲能够看到他的能力,如果不是曹植带人宣传,如何能让公子犁短时间名扬四方?
至于曹丕,虽然这几天也没闲着,但效果却并不明显,只能说在周边地区有些反应。
和曹植的反馈比起来,天差地别。
便在此刻。
曹操直接派人来,将二人带了回去。
曹操当然不服老,可是他不得不承认,在遇见刘琦之后,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在汉中之战后,他的头疾越发严重。
所以,他必须趁着自己有绝对掌控力的时候,将这件事确定下来。
否则发生什么意外,他努力数十年才有的基业,马上就要毁于一旦了。
曹操当然不甘心。
可很多时候,无论他是否甘心都无济于事。
曹操只能做出自己的安排。
毕竟他接下来要面对的,乃是刘琦这个劲敌,当初太多人小看了刘琦,他们根本不知道,此人胸有沟壑,乃是人中之龙。
不过,恐怕曹操万万想不到,之前的刘琦不行是真不行,如果不是换了个灵魂,再过几年就凉了,怎么可能像现在这般?
但此刻,说这些也无济于事。
因为天下大势,确实在刘琦的主导中,哪怕曹操也没有太多的把握。
然而没到最后一刻,他也不会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