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春播过后 好事传来 学校招生 大队推荐
时间过的真是好快啊!一恍,来到农村生活己经三年多了。
春风吹过,
大地复苏。
燕归鸟鸣,
河开蛙叫。
草长莺飞,
杏花出彩。
阳光明媚,
暖意融融。
一切都预示着,春天已经来临,农忙季节又到来了。
春耕播种开始了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晨曦中,透过那薄薄的迷雾,看着那在田间里集体劳作身影,时隐时现,有如剪影一般。
老牛拉着犁杖,哞哞地叫着,吆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地上回响,翻开冬眠的大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这是一个忙碌的季节,也是一个希望的季节,还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劳做的欢乐声,传遍大地。
六月份,春播都结束了,公社突然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停课八年的学校,要招考学生入校学习,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急需培养新人接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层层推选,大队把关,上报公社到县里批准,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我们大队总共分配了两个名额,给集体户一个,另一个给了返乡青年。
我们大队,总共有两个集体户。另一个在新发二队,离大队部有四五里地。
总共加起来有三十来名下乡知识青年。虽然两个集体户都是公社的先进户,但相比之下我户要比新发二队的好些。
大队书记的家就住在我们生产队,集体户管理的好坏他看得清清楚楚。
大队把唯一的一个名额给了我们集体户。
这可能也是离大队部近的好处吧,近水楼台先得月。
因此,经过大队研究决定,把这个名额给了我们集体户。
首先,由集体户内部推选。生产队长领大家开会,先是传达文件精神,讲招生的意义和要求,要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对待。
开始,大家都沉默不语,都不想放弃上学的机会。可又都在想,如果考不上,下次招工或是招生就轮不到自己了,毕竟是下乡这几年谁也没有摸过书本。
那时,上学的时候学的也不多,三年初中,实际上二年都没有念满。
那时,由于家里管得严,不让我出去。所以,我从来都没有跟他们出去活动过。而是宅在家里,做我喜欢的事。
我在家学习做木工活,装半导体收音机。
当时,我自己动手组装了一台,四个晶体管,再生式半导体收音机。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我就会问我大哥,他大学学的是电器方面,是化工厂的电器工程师。
机箱,是自己动手用三合板做的,线路板也是用三合板。怎么布线,怎么安装,都是在参考书上找的。所有的零件,都是到物资商场,或是到河南街的五金交化商店去找。
这台收音机,在当时花了大约三十元人民币。当年相当于普通工人的一个月的收入。
现在,谁也没有想到,还能有上学的机会,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
要知道还能有上学的机会,谁也不会把书本扔了。
生产队长看大家,都沉默不语,那就投票表决吧!
最后,投票结果出来了,有一票的,有三票的。最终,只有我票数最多,超过半数,有近十张。
结果出来后,生产队长宣布,把我拿到社员大会上评议,不出意外的话就可以报到大队审议。
第二天晚上,社员大会在马厩召开,中心内容就是评议我够不够资格。
大家评议最多的,还是春耕播种土豆时我用手抓马粪的事,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谁也无话可说。
就这样,生产队决定,推荐我参加上学考试。
这就是:
春天来到,燕来鹊叫。
学校首招,推荐上学。
集体推选,得票最多。
第三十三章 复习功课 备战招考 考试正酣 打道回府
升学这件事定下来以后,我就赶紧找书复习功课,我当时,主要是把数学、物理的公式和定义背下来。但是,化学我不行,都是抽象的,元素符号也不好记。到考场上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七月份,准考证发下来了,要到舒兰县一中参加考试。
我背着行,装带着现金和粮票,做火车来到舒兰县第一中学,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把我们安排在学校的教室住宿。
吃饭就在学校的食堂。
第一天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
考数学的时候,我觉得挺有意思。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景。
监考老师管的也不严,下面有的人私底下叨咕,球的体积不知怎么算。
监考老师听到了。于是,就转过身去,拿起粉笔,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叭叭地几笔就把公式写在了黑板上。
就是这样,也还是有人不会,不知怎么往里套啊!悲哀呀!
看到这场面,我才觉得,其实大家都一样。几年的农村生活劳做,所学的东西没有复习也都忘得差不多了。
我们下乡,没有改变农村,而是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把我们改变了!
到了第二天上午,应该是考化学,这门工课,我在学校时就对化学不感兴趣,所以有点懵门。
上午九点,我们都走进考场准备考试。
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送考卷来,监考老师也不在,考场里乱哄哄议论着,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过了有三十来分钟,监考老师空着双手,走进考场,站在讲台上宣布,暂时取消考试。全体考生下午一时,到舒兰县电影院开大会。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情况,议论纷纷。
吃过午饭。
下午,我们全县考生,走进舒兰县电影院,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讲到,辽宁省有一个考生,在考场上交了一张白卷,并在卷子的背面写下了一篇令人发省的文章,考试办连夜迅速地将此卷传到中央,国家教育部门很重视。因此,决定停止考试,回家等待通知。
就这样,开完会,我马上回去整理行装,把饭票退了。就奔向火车站,坐下午的火车返回集体户
这真是:
重拾书本,温习工课。
记住要点,化学由命。
背上行囊,分赴考场。
考试过半,还剩化学。
一张白卷,震惊高层。
考试叫停,回家等候。
第三十四章 等待结果 火上油煎 消息传来 不知干啥
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也不好过啊!也不知是个啥结果,能不能走上,万一走不上呢。下次就不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了,每天都在忐忑中度过。
终于,有一天,大队部传来了好消息。
当时,我们正在马厩后面用铁锹倒马粪呢。队长刚从大队部回来,手里拿着通知书交给了我。
打开一看,是JL市财贸学校烹任专业。当时烹饪那两个字还不认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会计手里拎铁锹走过来看看,也不认识。他放下铁锹,说回家典查去,说完转身就走了。
不一会就回来了,告诉我,烹饪就是做饭的。当时我就有点蒙了,这做饭的有什么可学的,真没有意思,千盼万盼等来了这么个专业,这也不是按填报自愿录取呀?纯粹是硬性分配,思想很矛盾啊!
我当时填报的自愿是工艺美术,无线电和地质专业。
那是因为我这个人喜动手,小的时候,七八岁玩的玩具都是我自己制做的。
小手枪,小木刀等,小手枪制做完后,用墨汁染上色再打上蜡,也挺好看的!
这些木料都是在家里的烧柴里找的,用松木板制做,是因为它木质较软,削起来不费劲,容易制做。至于木柴嘛,因为我父亲在木器厂上班,木器厂职工的福利,就是解决了职工的烧柴的困难。要知道,那时的居民烧柴可是凭证供应的,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的。
上小学时就喜欢画画,在木板上刻字等,没有人教,没有基础知识,就从母亲手里要了几角钱,到河南街新华书店花了贰角多钱,买了一夲铅笔绘画基础的书籍看,照着学。
六年级的时候,我照着报纸上的照片,画了一幅人物肖像画,学校拿到当时的少年宫展览。
十多岁的时候,小学毕业,因为正好赶运动,没有分配升学,都呆在家里,没事干,又因,家里的女孩多嘛,她们都在学做刺绣,我看了,也试着绣了一个枕头面,比较简单,是***的诗词,用翠绿色的线绣的。
之所以想报地质专业,那当时的想法是:
地质工作比较辛苦,长年都在野外工作,报这个专业的人肯定少,所以就报了它,想用它来给自己兜底。另我没想到的是,分配时会是这个样子,与志愿无关,而是国家需要什么你来学什么。
拿着通知书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去,再不走就没有机会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上午吃过早饭,我带着通知书,沿着铁路线,步行到小城公社,办理回城手续。
中午吃完饭,同学们都上工走了。
在生产队要好的朋友,孟忠和赶着毛驴车来到集体户门口,要送我到上营火车站,准备坐下午的火车返城。
我把准备好的行囊,搬到车上,坐在毛驴车上,开始了我的返城之路,朋友坐在毛驴车的左边,扬起了手中小鞭子,吆喝着,毛驴车跑了起来!
小毛驴迈着轻快的步伐,在宽阔的黄沙路上,欢快地奔跑着,一路送我前行………!!!
这真是:
等待心情,油煎火烤。
通知来了,不识专业。
翻查字典,方知大义。
无奈之下;只能服从。
第三十五章 返城高兴 会见老友 约见父母 诉说原委
回到城里,我和家里人都很高兴。
终于结束了农村生活,回到父母身边了。到亲朋好友家串个门,顺便通报一下我已经回城上学了。
自然也要到化工研究院的张主任家,他家在江北吉化公司住宅小区。他是回家休假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去他家。
看见我回城上学,他显得非常高兴,留我在他家吃的午饭。并约好了时间,要到我家来,看望我父母,我自然高兴的答应了。
几天后,张主任如约,来到我们家里,见过父母寒暄过后。就把我是怎样通过推荐招生上学的前后经过,跟我父亲讲了一遍,我这才知道背后的故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原来,是和我住在一起的七〇届的男生,古子戎。他的父亲是某单位,颇具有影响力的职员。为了他儿子能上学,亲自跑到舒兰县和小城人民公社,做工作。并且,县和公社的主管领导都当面保证,只要他儿子能在基层能推荐上来,就表示答应他,肯定放人。
但是,他并没有到大队来,只是由公社的领导是跟大队书记打个招呼,并要求把此人推荐上来,只要把他推荐上来就行了。
张场长听说这件事后,就觉得这事问题很严重,也太不公平,没有尊重基层群众的意见。于是,就到大队书记家,跟他促膝谈心,做工作。
张场长也是党员,原来在生产车间当主任。
就以一个党员的名义,跟大队书谈心。共产党员要讲党性,讲原则,办事作事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违背群众意愿的事不能办,也不该办。作事应当光明磊落,实事求是,
首先,是集体户没有推荐他,这是民意。二一个是,他父亲根本就没有把大队书记放在眼里,还真拿大队书记不当干部。他还真以为,只要到县里和公社把事情办好,认为,公社领导发话就可把事情搞定。
我们坚持原则,民主评议,层层推选,反应群众的意願和呼声。
生产队开社员大会时的发言,都有会议记录,做为日后写推荐书时的依据。上面如果下来调查也有证据。
这是生产队长做得最棒的一件事,况且,他们也不可能下来查,因为他们做的事本身就违背原则。
大队书记也是个老党员,拥有几十年的党龄。受党敎育多年,这事,一点就通。上面要问这事,如实回答就行了。
张场长为了这件事,前前后后跑到大队书记家了好多趟,就怕他顶不住,临阵换人。
最终,大队领导顶着压力,让生产队给我写了推荐书,并把我报上去了。
坚持原则,县和公社的领导也没辙。毕竞他们的交易是拿不到台面上来的。
所以说,人到任何时候,办事、做人都要讲原则,实事求是。
这对于在我以后的人生的道路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堂堂正正的做人,兢兢业业地做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所以说,在那个年代,我能上学,真是挺幸运的。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遇到了好人。给了我巨大的关心和帮助。
在这里,也借此书,向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致谢!是他们的帮助,改变了我的人生旅途,成为一名有技能的人,加入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的大军,为国为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忠国主任和大队书记李致远,他俩,是一个有党性,坚持原则的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个值得敬仰的人,一个值得学习的人,一个好人,一个终身难以忘怀的人!
这就是:
回城上学,去见老友。
留下家宴,以示庆贺。
相约日后,见我父母。
讲述升学,背后故事。
庆幸有人,出手相助。
公平竞争,公事公办。
走出农村,跨进校门。
令我记忆,终生不忘。
2020年2月22日起草
2020年3月18日初稿
2020年9月20日於杭州
2021年2月5日重分章节,添加导语和结束语。
於杭州
写在后面的话
一九七三年九月从农村回城,入学,在JL市财贸学校烹饪专业学习了二年,一九七五年八月份毕业。经历了三个年头。
毕业后,分配到,JL市饮食服务公司,同年十月初丰满国营饭店工作。七六年二月份经公司人事调动,到市内重庆路饮食总店下属新春饭店工作,七七年二月份抽调到总店业务股帮忙。七七年七月参加商业局举办的汽车驾驶员培训班,经三个月脱产系统的培训后,顺利地通过考核,取得驾驶员的资格证书,转为汽车驾驶员。七九年六月有再回饭店干老本行,先后在东市场回族饭店和兰州饭店调转,最后在天津包子铺工作至八三年十月份。
经历了半年的调转(主要是饮食总店不放人),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调到JL市人民广播电台食堂工作,职业:厨师。一九八四年开始兼任食堂管理员,直至一九九九年九月份,JL市人民广播电台搬迁到广电中心,台领导征求我的意见,尊重我的想法,把我留在台办公室,并按排我做办公室后勤行政管理员的工作,从此,结束了我的职业生涯。
借此机会,向当时的台长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我的理解和信任。
在办公室做行政管理员工作至退休。
时至今日,和当年的学友分开,已经四十八年了。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无聊,想起往事,突然,脑子里有灵光,酝酿了半宿,就写下了这首打油诗,发到群里,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从这以后,我就有了,想写自己下乡这段经历的想法。经过多次酝酿,终于想出了创作的方法。也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书名,《我的知青路》。
这之后,又写了多首散文小诗,在这里一并发表,拙笔笨文,供各位读者,欣赏指教。
2020年9月25日
於杭州
写给七三届烹饪班的学友
这是一群,从田野里走来的青年,掸去身上的泥土,背起行装,带着田野的芳香和质朴。来到了JL市财贸学校,踏上了求学之路。
一九七三九月天
这群青年汇江畔
黄胶鞋来蓝布褂
满手老茧尼龙袜
手提网兜旅行袋
肩背行李汗满面
带着希望和期盼
兴高彩烈进校园
寝室内里把天聊
天南地北一大套
你来永吉我桦甸
他们都是舒兰县
吉林地区人占全
学校要招新学员
推荐选拔加考试
择优录取是法制
一张白卷震天地
打道回府家里去
考试做废直通车
上车就是幸运客
坐车莫问目的地
哪里停来哪里去
等来通知很诧异
不知烹饪干啥地
理想现实有差距
继承事实就得去
听党话来跟党走
社会需要现代化
各类人才都要有
国家需要你做砖
任党挑来任党搬
财贸学校座城南
毗邻化校属一般
内八墙半园门
红墙灰顶大瓦房
错落有致很清爽
左四栋右三栋
三横一纵一条路
柳树阴榆树墙
方砖铺垫北方房
大操场四方地
扬起尘土没处去
大食堂园桌椅
饭菜家里没个比
进校学习先教育
端正思想向前看
没有高低和贵贱
为民服务最高尚
饮食行业大染缸
三教九流摩肩客
旧社会里是厨子
新社会上叫厨师
劳动大众是常客
为民服务很重要
我们提出了口号
拒绝腐蚀永不沾
我为革命下厨房
争当红色炊事员
烹饪一班领导好
劳动学习拿第一
春耕支农去插秧
夏季农场除草忙
早出晚归挖大沟
劳动最后出意外
所幸被埋无大碍
基建盖楼出大力
挖掘基础护养生
那怕烈日当空照
劳动干劲不减弱
烹饪课上耍大刀
一杖天下大马勺
老师示范学生看
油温火候和操作
品尝味道看成品
一边制做一边讲
刀工火候是关键
直刀切来横刀片
十字花刀加坡刀
刀刀见肉刀生花
七分改刀三分炒
出勺装盘也要好
推拉猪肝见功底
练切肉来学磨刀
翻勺需要腕力好
基础技艺要打牢
严老师是市劳模
国家特级出过国
当过外教传技艺
理论技术棒棒地
年事以高站讲台
亲自操刀做示范
三生有幸得真传
教授有方很严谨
熘肉段锅包肉
干炸里脊红焖鱼
爆腰花炸八块
锅塌豆腐炸烹鸡
熘三样炸肥肠
南煎丸子普酥鱼
清蒸鱼炸扦子
醋熘白菜拌白梨
教方法传技艺
言传身带做表率
受益终生谢师恩
寒来暑往近千日
江南江北忙学习
早迎东方红日升
身背刀具工作衣
学习之余再实习
蛟河饭店来实践
实习锻练开眼见
学用结合本事练
晚上江边送彩霞
旧桥已然换新颜
站在三尺灶台前
油烟熏来火烤脸
冬天火烤胸前暖
夏季汗水浸衣衫
炒勺飞舞上下翻
酸甜苦辣麻香咸
大翻勺来侧翻勺
挂浆白果来回颠
出勺动作麻利快
切菜配菜忙得欢
半工半读学技艺
理论实践长才干
翻完小肠摘大肠
蹬皮剔骨分割肉
已然成手待接班
毕业分配奔四方
到哪都是精兵将
三年学习有成效
哪个单位都愿要
时光荏苒,到如今,己经过去四十八个年头了。当年的年青人,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岁月爬上了眼角,成了当下的老年人。
如今,在家儿孙绕膝,颐养天年。适当活动,做自己能做的事,把年青时的兴趣,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捡起来吧,就图一个乐!
我们这一代,虽说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但,我们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我们经历过***时代,经历过物资匮乏票券供应的年代。
我们吃过苦,也受过累。
同时,我们也是幸运的一代。
我们又赶上了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科技大发展。我们看到了国家昌盛,国富民强,我们国家,在经过阵痛后,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各位学友,一定要善待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过好每一天。
我们这个年纪,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是幸福!为了明天的太阳,过好今天的生活。
宅在家里,躲避疫情,用自己的方式快乐起来吧!!!
2020年2月27日於杭州
有感早晨好
相互认识是缘分
聚在一起是机遇
彼此关心是惦念
清晨问候是祝愿
诉说情感是知心
敞开心扉是知音
真心实话儿
是肺腑之言
默默地祝福
相识的学友
静静地守候
不老的心态
流过的岁月
刻在了额头
年轻时不知珍惜
老来却弥足珍贵
好在信息时代
纵隔千山万水
也能聊以如面
心如潮水
往事如烟
记忆中的你我他
还是那么清晰可见
宿舍里
调皮的捉弄
发出了开心的笑声
聊天中
引出逗人的话语
操场上
矫健的身影
课堂上
初登灶台
身着洁白的工作衣
红彤彤的炉火
映红了羞涩的脸庞
拿锄杠的手
拎起了炒勺
案板上配菜
初次操刀
略显稚嫩笨拙
小心翼翼
翻勺的姿势
表情各异
在老师的注目下
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
忐忑地倾听
老师的点评
有成功的喜悦
也有失败的懊悔
端着自己的作品
送到前台
欢快地脚步
得意的笑容
相互交流
心得体验
财校的学习
给我们留下了
深深的印记
四十八年
挥之不去
一生匆忙劳作
退下来歇息
有了回忆的时光
慢慢地品味
咀嚼时光的味道
都说
寸金难买寸光阴
睡梦中
时间也能倒流
假如科技发展
果真有了时光穿梭机
再回到过去
就不是梦
真应了那句歌词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2020年8月24日
於杭州
早安!财校学友
每天清晨
打开手机
映入眼帘
班长首问
新的一天
你我都在
群聊问候
你言我语
相互祝福
热情洋溢
交流信息
开扩视野
话不在多
你在就好
嘘寒问暖
温馨暖身
相互挂念
真心承意
相隔千里
近在咫尺
虽不长聊
沒齿难忘
复想当年
有志青年
学校课堂
来去匆忙
相面无言
记在心上
同学之情
盛似学友
毕业工作
各在一方
劳做一生
留宿它乡
光阴如水
似水流年
一别半百
迟暮之年
亲情友情
人之常情
学友之情
胜于常情
学历两年
难忘此情
友情长在
相伴余生
相识是缘份
相聚是机遇
真的好想你们!
祝愿各位身体健康!
家庭和睦!
万事如意!
长命百岁!
2020年8月3日
於杭州
早晨好
各位学友
手机虽小
能观天下
清晨打开
财校群聊
见字如面
音容笑貌
隔空首望
岁月无痕
友情无限
思念无垠
千里之外
遥相祝福
身心安康
儿孙绕膝
阖家欢乐
早晨好!
2020年7月13日
於杭州
赠:老班长
吕途人生一世
天有阴晴月圆
真心为人处世
一切皆为云烟
生为一班之长
平静随和为人
安闲自在人生
2020年10月6日
於杭州
学友:鸿雁-马洪丽
鸿儒文雅如绅士
雁竟长空似大鹏
马驰疆场自奋蹄
洪荒之力谁能敌
丽久弥新不老松
青天日朗别样空
春华雪月韵律中
大家风范如面来
回首望月五十载
放声歌喉春还在
2020年11月22日
於杭州
学友:韩温良
韩门出孝子
温玉润如霜
良知遇故友
老友记心上
同窗二载余
学途实习间
你我同路行
好友永不忘
2020年11月22日
於杭州
财校:学友
吕天真
吕职尽责,服务于班。
天积月累,共度两年。
真心实意,有目共睹。
姚国春
姚步花园赏牡丹
国色天香竞芳菲
春色满园陶人醉
留恋花海春光美
马洪丽
马驰草原轻骑兵
洪流滚滚万马腾
丽拔头筹显神功
盖世无双真英雄
韩温良
韩天冻地冰雪中
温身暖心把炭送
良友知音情意浓
危难之即见真情
高会功
高山人为峰
会当凌绝顶
功到自然成
2020年11月27日
於杭州
感慨万千
岁末寒天又一年
白发又把青丝染
昨日青春已暮年
时光荏苒五十年
相聚仿佛在昨天
那知世上转瞬间
青山不老人亦老
新人已把旧人换
我辈为国青春献
晚辈为国把峰攀
引领世界争潮头
雄狮觉醒东方吼
2020年12月18日
於杭州
同学:我爱你
同学
同学
我爱你
我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
从江南
到江北
我们无数次地跨过吉林大桥
无数次的回首
每天早晨
迎着初升的太阳
走在车流滚滚的桥上
自行车的铃声
不绝于耳
赶着上班的人们
踏着自行车
南来北往
匆匆而过
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实习饭店
地处JL市最繁华的商业闹市区
每天开业前
我们都在这里上课
实践操作
虽身居闹市
却不为繁华所动
闹中取静
痴迷于学习
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专心致志
目不转晴地观看老师的规范操作
静默地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遵照规范
完成自己的实践作业
作业完成后
都能自觉地
帮饭店的师傅们
按照当日的菜谱
切配菜肴
做开业前的准备工作
中午饭口时
四个灶台
同时开火
上台操作
忙的不及乐乎
饭口过后
帮忙摘洗下水
或练习磨刀
没有人闲逛闹市
无数次的展望
看着那
灯火阑珊下的江畔
人影
在昏暗的灯光下晃动
伴着月光
踏着积雪
迎着江面飘过的雾气
顶着凛冽的寒风
在风雪中
留下串串的脚印
岁月
不知不觉
在脚下流逝
旧桥已然换新颜
我们的友谊
就如那时的松花江水
没有任何污染
清澈见底
平静
没有波澜
却是渊源流长
脉动在心田
终身难以忘怀
同学
同学
我爱你
我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
农场锄草
艳阳高照
每个人
都汗流浃背
春耕支农
下田插秧
早出晚归
住在老乡家
夜幕降临时
还结伴去临近的村庄
观看了一场露天电影
基建劳动
我们出过力
流过汗
把新校舍
留给了下一届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老辈的传统
我们做到了
同学
同学
我爱你
我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
平房里
课堂上
枣红色的课桌椅
苗条干瘦的讲师
教授着营养与卫生
实习的课堂
炉火通红
围着灶台
观摩老师的操作
蛟河实践
实验饭店
正值夏日
饭口时间
餐厅里
就餐的人
满满当当
排着长队
灶台上
切配好的菜品
也排列成阵
炉火旺盛
炒勺翻飞
伴随着火焰的飞舞
挥汗如雨
东风饭店
粗粮细作
花样百出
搓着杂粮麻花
真是要功夫啊
住在大车店和旅馆
火炕通铺
度过了一段
难以忘怀的时光
同学
同学
我爱你
我们一同走过的风风雨雨
从四面八方
走到一起
四十二个青年
步入财贸学校的大门
组成了一个集体
烹饪一班
很荣幸
每个成员
都是兄弟姐妹
我们团结一心
在学校里
为班级
勇夺第一
学习生活在一起
宿舍里
欢声笑语
操场上
生龙活虎
共同活动
餐厅里
同桌就餐
假日里
我们一同去北山游玩
到同学家里做客
年青的时代真好
看着那张泛了黄的毕业照
一个个纯真质朴的脸庞
朴实无华的装束
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时代
造就了我们这个集体
我们肩负着
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投身到
为社会主义建设
添砖加瓦的大军行列里
我热爱这个集体
时光
在不知不觉中
慢慢地流失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留给我们的
是饱经沧桑的容颜
岁月
真是一个无情的郎
抛弃了年华不回首
倒是
大脑情有独钟
为我们留下了记忆
印在脑海中
深入骨髓里
你我他
还是那么清晰可辨
青春靓丽
如今
闲在家里
娱妻弄孙
回首往事
更爱今天的群聊
有如宿舍里的交谈
你言我语
天天如面
清晨的一句问候
虽然话语不多
了了数句
却是饱含着深深的情谊
仿佛又在一起
重复昨天的故事
只是遗憾
人无全员
同学
同学
你们好
我热爱你们
把爱说出来
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禁忌
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
爱
是特权
爱
不是索取
但
可以释放
却受到道德的绑架
如今
改革开放几十年
岁月也把我们带到了暮年
禁锢在我们心头上的爱
也可以放开了
有爱可以大胆地喊出来
喊出心声
同学们~~
我爱你们~~~
释放情感
让我们也潇洒地走一回
我爱你青春年华
我爱你不老心态
我愿你青春永驻
我愿你交流常在
让青春再放光芒
让思维放飞梦想
让我们隔空守望
遥相祝福
在这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
我
将伴随着新年的钟声
送上我
对同学们的祝福
衷心的祝愿各位学友
身体健康
童心常在
万事如意
阖家团圆
幸福美满
2020年12月25日
於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