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堂数学课。
叶凡手持电子笔,在孩子们之间不断来回穿梭。
一边讲一边观察孩子们是否认真听课。
左看看,右瞧瞧。
在上课过程中,为了验证自己的奖惩措施。
点孩子们回答问题,不再是干巴巴的“回答正确”
而是变成了“老师从你的回答中看发现你已经学会了,回答的都是正确的,那其他同学会了吗?”
结果回答问题的孩子喜笑颜开,其他孩子也积极地参与。
不断地用言语去鼓励孩子,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总有孩子会走神,或者玩起来。
有的手拿橡皮和尺子,把橡皮切成一个个小块。
有的手拿橡皮和笔,把橡皮戳出一个个的铅笔印。
……
孩子们以为小手藏在桌子底下就无法被看见,但老师站在讲台上其实一目了然。
只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去计较罢了。
叶凡以前都是容忍和忽视。
但,一次放纵,孩子们就不会收敛。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所以这次。
咚、咚、咚!
叶凡在走过他们周围时,敲了敲桌子。
然后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的孩子抬起迷茫的眼睛看到叶凡,一个机灵,手一抖。
这时叶凡一个眼神杀。
孩子们赶紧把东西收进去,坐好。
当然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趁着叶凡转身又拿出来。
叶凡一瞧,回到讲台上还是继续自己的讲课。
只不过,过了一会儿,叶凡绘声绘色地说:“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同学来回答。”
“很好,就是你。
祝尚男!
你来回答老师问题。”
一个脸上黑乎乎的小男孩迷茫地站起来。
叶凡笑着望着他:“你来回答老师问题”
他迷茫地望着黑板,努力寻找问题。
叶凡伸出五指,一根根往下压。
5
4
孩子们意识到叶凡在干啥。
一起跟着数!
3
2
1
他还是迷茫地望着叶凡。
叶凡提醒道:
“上课玩其他的,这是第二次,罚站!
同学们注意,不听课就会跟不上老师
老师可是会问问题的。”
其他孩子一听,赶紧坐好,目视前方。
而其他玩的孩子也赶紧把玩的东西放在一边。
上课正如写小说一般,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
也要不断地吸引拉住孩子的注意!
当孩子感觉到疲惫,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的时候。
就要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用各种游戏之类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这也是奖励的一部分。
比如口算接龙。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口算。
比如开火车。
那一组坐好,那一组来回答问题。
也可以增加花样进行评比,最后进行奖励。
比如看看哪一组最棒。
在黑板上用五角星表示表现好,好就加,举手回答问题就加一,最后谁最多就是第一。
有奖励!
叶凡发现自己画画能力太差,只能画个圈圈凑合一下。
各种各样的活动叶凡都开始进行尝试。
叶凡有时会说“小火车开起来,开哪里?”
孩子们一边坐好一边喊着“开这里!”
也有时会说“看哪一组的圆圈最多?”
……
不断尝试!
一节课试不完,那就多试几次。
一点点去寻找适合孩子们,适合自己的奖励和惩罚方式。
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
最终叶凡找到了适合自己班孩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