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重新推演规划
安如见回到司亨医院第一件事,就是将规划向全院职工抛出来,接受大家的评判,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只要对司亨医院发展有利,他都来者不拒,虚心听取。
安如见抛出的规划,是振兴司亨医院一揽子规划,包括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设备引进、异地搬迁规划,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
规划一抛出,就在司亨医院引起强烈的震动。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份颠覆性的规划。
按照规划测算,将来的司亨医院床位将达到1500张,规模比现在扩大3倍,投入的资金概算达到20亿元。这对现在年收入仅仅5000万的司亨医院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司亨医院很多人被这份规划吓住了——这是前无古人的大手笔。
不管安如见把司亨医院前途描绘得多么美好,也不管他的心意多么诚实,许多职工的思想就是不通。
公开征求意见后,说什么的都有,安如见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他不是一个被轻易压垮吓倒的人。
在别人眼里,安如见在这件事上,是一个固执的人。医院里开始流传安如见为竣肃集团做利益输送的论调了。安如见第一次听到这个论调,觉得很可笑。竣肃集团董事长虽然是他岳父,但他没有投资司亨医院的意向。新医改政策虽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立医院,但是,怎么投资,怎么提出效益,在法律和政策上都是空白。说得直白一点,社会资本投入公立医院,很可能没有收益。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竣肃集团很有可能进不来。
安如见起初并没有在意这种论调,直到区里主要领导找他谈话,他才知道,医院里有许多职工都到区里反映情况了,要求区里迅速制止安如见这种胡闹。
安如见的心里涌上一股酸楚的味道。自己倾心倾力想把医院搞好,却被告了,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安如见苦笑着,对区里主要负责人说:“领导,我没有任何私心。做这份规划,我是在兑现自己对区里的承诺。”
区里主要负责人安抚安如见说:“安院长,你不要着急,我先问问情况,并没有对你的规划定调。”
“我最不能理解,为什么司亨医院的人看不到长远的发展,目光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怪不得人家的哟!谁不想过安稳日子?这么大的投资,势必会影响职工的待遇。”
“是我考虑不周,没有想到医院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安如见说,“其实,我们事先在班子会上研究过很多次。”
区里主要负责人盯着安如见,问道:“研究很多次,为什么还有很多职工不知道真相?我们做工作,尽可能做得细致些,详尽些,免得引起基层医务人员不满意。”
安如见非常尴尬。
“我知道你是为医院好,为大家好,可是,这种方式不妥,反映了你做工作没把职工群众的诉求放在心上。”
安如见说:“医院要发展,职工也要发展,这一点我的意见是明确的。我们并不会牺牲职工利益来建设医院。”
“安院长,你说得好听吧!你知道一家这么大规模的医院,主体结构竣工是多久?投入使用要多久?医院职工绩效工资不会受到影响?”
安如见对答如流也没用。区里主要负责人说:“安院长,医院发展是建立在职工拥护的基础上,咱们小步快跑,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可是,我对区里有承诺,您应该还记得的吧?”
“安院长,人心向背决定医院发展的步伐,我们要的是积极稳健的发展,不是要你操之过急。”区里主要负责人说。
安如见一时没回过神来。说过来是你,说过去也是你。
安如见小声问道:“您到底要我怎么干?”
“先停下来,你的这个规划,事先要经过论证才能公开,程序错了,职工肯定不会理解。再说了,投入这么大,钱从哪里来?你想过吗?”
“我保证能引进战略投资者,”安如见胸有成竹说,“我也保证,医院建设过程中,不会影响职工待遇。”
区里主要负责人奇怪地盯着安如见,说:“安院长,有时候保证一文不值。我希望你能好好带领司亨医院稳步发展,而不是想着一口吃成胖子,这不现实。区里没这么多钱投资新院建设。”
安如见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向他解释。他只能答应,再研究,再调整,再征求意见,争取医院绝大多数职工支持。
安如见垂头丧气回到医院。经过医务科的时候,听到杨雪关在发脾气:“一帮没用的东西,你们学了那么多年医学,医学常识都不记得了?谁告诉你们氯化钾可以直接静脉推注的?”
还有这种事?安如见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说,是谁开的医嘱?是谁执行的医嘱?”杨雪关厉声质问。
“没开医嘱,我也不知道就将氯化钾抽进了注射器。”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从医务科办公室传出来。
“奇怪了!氯化钾药瓶上的字你没看吗?三查八对你不落实吗?”杨雪关再次质问。
突然,年轻女子的哭声传出来了:“杨科长,对不起,我昨晚通宵加班,到现在都还没休息呢!”
“你还好意思说呀!”杨雪关继续教训年轻的女子说,“医疗护理核心制度,难道你们都没学习吗?制度只是挂在墙上的摆设吗?”
安如见这下听明白了,护士准备给病人静脉推注药品,被杨雪关发现是氯化钾。杨雪关及时制止了一起重大的医疗责任事故。
安如见推门进了医务科,只见杨雪关一脸愤怒,坐着训斥一名站在身边的护士。
见院长推门进来,杨雪关和那名护士的表情都很讶异。
安如见初步问了情况,对杨雪关说:“今天幸亏你发现及时,要不然,这次医疗责任事故不可避免!值得表扬。”又转身对护士说,“你要好好感谢杨科长及时制止了你,否则,你不是站在这里流泪,而是要到监狱里去忏悔了!”
护士连声向杨雪关说“谢谢!”
安如见安抚道:“你赶紧去护理部主任办公室,说明情况,如何处罚,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来。”
护士如得大赦,赶紧出了医务科办公室。
杨雪关白了安如见一眼,说:“你如此纵容这些不学无术的人,医院迟早要出大事。”
安如见说:“消消气消消气!这个护士昨天通宵上班,错的首先在医院。说明我们的临床科室人手不够。”
杨雪关一时语塞。这才是真正管理者的风范。
152.大规划
安如见不喜欢捆手捆脚做事,但有不得不走各种各样的程序。他知道,司亨医院与竣肃医院不一样,一个体制内一个体制外,这也正是他毕业时不愿意在司亨医院当医生的症结所在。
安如见这次回来,目的是实现理想,做一番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当领导,更不是为了待遇。他告诫自己,不能半途而废。行百步者半九十,即使是咬紧牙关,也要把事做成,让司亨医院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
司亨医院建设规划是一个大手笔,急需大量的资金,这个宏伟的规划,倾注了安如见的心血,也凝结了他办院的智慧和经验。做成了,功成名就;做不成,身败名裂。
此刻,安如见静静地站在这间充满了年代感和沧桑感的院长办公室。透过窗户,安如见目之所及,太熟悉不过了。他轻轻叹口气,下定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自己行得稳走得正,不贪不沾,没有做不成的事。
“安院长,论证会马上开始了。”办公室主任推门进来提醒他。
安如见按照区里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已经组织了五次论证会,大家争议的焦点是投资规模。普遍倾向于削减一倍资金。安如见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把司亨医院建成全市一流的功能齐全的综合医院。他的理由是,司亨医院是一家老牌的医院,没有人规定司亨医院不能超越中心医院和人民医院,定位高、规划好,才能形成虹吸效应,聚集发展能量。
前五次论证会,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安如见安慰自己,好事多磨。现在做事讲究水到渠成,好饭不怕晚。论证会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多开几次无妨。
这次论证会的焦点还是聚集在投资规模上。安如见这次只负责听取意见,不参与任何一方的争辩。矛盾暴露更充分,修正的力度才会越大,化解矛盾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有人发言结束之后,安如见统计了一下,支持规划的人已经超过七成。每开一次论证会,就是一次统一思想的过程。安如见自己也在不同的意见里,吸取了许多经验,使得规划不断完善,更加贴近司亨医院实际情况。
修正后的医院建设规划一举通过医院职代会表决,正式摆上了区里主要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安院长,你这份司亨医院发展规划已经远远超过了区里的承受能力,我们没有这么多钱支持医院发展。”区里主要负责人看过规划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
安如见早就知道他会这么说。区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几十万人的区,建设要钱,发展要钱,民生项目要钱,到处都是钱,司亨医院一下子拿出这么大的规划,区里其他的都不出钱,也供不起。
“我们可以走市场化的道路,现在的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办医,也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投资建设。”安如见说,“还有一种办法,就是采用PPP建设模式。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
区里主要负责人说:“安院长,这些投资模式我都知道,但是,所有的资本都是逐利的,并不适合公立医院投资项目。国家限制公立医院大规模举债建设,也是这个原因。”
“我希望通过相关的投资渠道,为医院争取一笔建设经费,”安如见说道,“比如说,专项债的形式。”
区里主要负责人笑笑说:“安如见,你是不是想把岳父引进来?我倒是想见见你岳父,不过不是建设司亨医院,而是参与我们区里聚乙烯项目投资。”
安如见没料到,他在这个地方等着自己。姜还是老的辣。
“怎么样,帮我引荐引荐?将来,区里聚乙烯项目建成投产,将会产生巨大的利润。”
安如见忽然想骂娘。可是,他不能在区里主要负责人面前显得没礼貌。安如见笑着说:“好呀。我有个条件,区里每年拿出聚乙烯项目的一成利润补贴司亨医院。”
“安如见,你想问题这么单纯?司亨医院是民生项目,理所当然有投资,但是,不能你说了算。”
“那好,我就不掺和你们之间的项目投资了。”安如见拿起规划,准备起身离开。
“安如见,坐下慢慢说,”区里主要负责人说,“我们让你回来当院长,是经过综合权衡的。希望你能明白区里的难处。”
安如见心里“咯噔”一下,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人格侮辱。
“我在竣肃医院也很好,大可不必来司亨医院当这个院长。如果你不喜欢我,认为我没能力,我可以离开,没必要拿我做筹码。”安如见的语气中,散发着硝烟的味道。
主要负责人见多识广,根本不可能受到安如见硝烟的影响。他笑着安抚安如见:“安院长,我请你岳父来投资,是为了合作共赢,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投资归投资,不要跟司亨医院扯上关系,这样别人会说聚乙烯项目利益输送的。”
安如见总是感觉到别扭。原来他们看重的是许安栾这层关系。安如见顺水推舟,说道:“竣肃集团确实实力强大,如果区里有意,何不将司亨医院委托竣肃医院管理?”
主要负责人没想到安如见来这么一招。他盯着安如见看了一会,心里揣测,安如见提出这个建议,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托管,就是将司亨医院无偿交给竣肃医院,由竣肃医院投资管理吗?
主要负责人思考了很久,说道:“托管就意味着区里丧失了管理权。这样的医院对区里还有意义吗?”
安如见微微一笑说:“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让司亨医院脱胎换骨,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区里主要负责人并没有动心。他考虑的事情更多。托管这种形式,在医疗界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了,他曾经去考察过一些托管医院,大医院托管小医院,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就见过一家医院,五年时间迅速成长壮大。但是,这里面也积累了一些矛盾,主要是利益分配,人员安排,社会稳定。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演变成火药桶,影响区里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区里主要负责人对安如见表态,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待细节成熟之后,再行商议。
153.原来如此
安如见不喜欢揣测人心,在司亨医院发展的节骨眼上,他又不得不认真思考区里主要负责人的心思,同时,他还要揣测医院职工的心思。主要负责人想通过自己将竣肃集团引进来,合作投资聚乙烯项目,他打算巧妙利用这一点,将司亨医院托管给竣肃医院。
当然,对医院托管这件事,他还只是自己的设想,没有跟医院职工透露。司亨医院的小环境,他心里非常清楚,大家都渴望过安稳日子。谁都不愿意折腾,只要还发得出工资,饿不死,没人愿意抛弃当前的安稳日子。
普通人的人性弱点就是,喜欢躺在舒适区,不愿意突破,不愿意奋斗。折腾,永远属于小众。那么,出类拔萃也只能属于小众,成功更是小众的盛宴。
安如见最渴望的事,就是将司亨医院带出困境,这是理想,也是目标。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成事。
安如见彻夜难眠。第二天,他就将自己送上了飞回海滨城市的飞机。
在许安栾办公室,安如见将自己的想法再次向竣肃集团高层进行了想尽阐述。
许安栾认为安如见这个想法比较可行,一方面投资聚乙烯项目,这件事非常符合竣肃集团转型的目标,另一方面,竣肃医院托管司亨医院。说是托管,其实是向司亨医院输送成功经验。许安栾有信心将竣肃医院的模式复制到司亨医院。人才培养,设备引进,管理模式,新院建设,都可以成为竣肃医院今后托管司亨医院的重点。
安如见对许安栾说:“爸,司亨医院虽然跟竣肃医院相隔较远,但现在交通发达,几个小时就飞到了,距离不是问题。”
“如果把司亨医院托管给竣肃医院,司亨医院的职工可能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毕竟是公立医院,托管给民营医院,职工会感觉到面子上过不去。”安如见希望在托管初期,许安栾能加大投入力度,为司亨医院辉煌腾达打下基础。
“职工思想不稳其实是最大的隐患。”许安栾说,“小安子,这件事你要办就快点,别拖到发生聚集性事件才出手,这样是不行的。”
安如见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许安栾很快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到底是企业家,考虑问题有前瞻性,司亨医院这次能抓住机会,就是大转折,人人受益的大好事。
安如见对许安栾说:“希望父亲能随我一起去,跟区里主要负责人好好谈谈!”
许安栾说:“区里拿出诚意,拿出方案,我才会去做这件事。”
安如见不知所以然,问道:“爸,您这是答应了吗?”
许安栾摇摇头,说:“哪有这么快!还仅仅处于初步接触阶段,怎么能决定投资问题?”
安如见心急如焚。他说:“爸,我会做一个详尽的方案供集团公司研究决策。但我希望时间不要拖得太久。”
司亨医院的现状让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他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让司亨医院成为市里甚至数一数二的医院。这个愿望,他希望早日实现。
安如见来去匆匆,连怀孕的妻子他都没来得及看望,就迅速飞回司亨医院,向医院职代会正式提交研讨报告。
安如见将托管这件事一抛出来,就引起了激烈的矛盾。马上就形成了支持派和反对派两个阵营,在医院引起轩然大波。
安如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一定要将司亨医院托管给竣肃医院,只要有竣肃医院的帮助,医院的情况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司亨医院的这次轩然大波,引发区里的关注。主要负责人将安如见叫到办公室,一顿狠批。安如见并不解释。主要负责人在气头上,你再解释,就是顶嘴。没有人喜欢顶嘴的下属。
等主要负责人的气消了,安如见才说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
“把司亨医院带出困境,是你当初交给我的任务。”安如见不卑不亢地说道。
“可是,我并没有让你将司亨医院的主权让给竣肃医院!”主要负责人最气愤的是安如见事先没汇报,就在医院召开职代会讨论托管。
“不管怎么说,我现在是医院院长,法人代表有权研究决定医院重大事项。”安如见说道,“这是法律赋予我的权力。”
“安如见,司亨医院是区里的医院,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不是你想送给竣肃医院就能送的!”区里主要负责人说道。
“你是在指责我出卖医院的利益吗?”安如见说道,“如果不走这一步,司亨医院再发展十年,也还是一个乡镇卫生院的水平!你如果为了所谓的主管权力,墨守成规,就是害了医院。”
主要负责人当然不承认是自己害了医院。他说:“安如见,请注意你的用词。当初司亨集团将司亨医院交给区里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区里有责任发展医院,但不是说不顾实际,盲目发展。”
安如见不再争执。他阴着脸,不说话,也不看对方。在他心里,自己没做亏心事,区里就不能把他免了。
“安如见,你太荒唐了,太幼稚了!”
等区里主要负责人的火气消了,安如见才笑着说:“我不是荒唐,也不是幼稚,而是为了司亨医院发展着想。竣肃医院托管司亨医院,并不能从这里带走什么。”
“怎么说?”
“根据相关规定,公立医院的盈利只能用于医院发展,投资方并不能从医院分走利润。”安如见说道,“这一点,就决定了竣肃医院托管,无法得到现金流。”
“那你说说,竣肃医院凭什么投入司亨医院?”
“他们要的是竣肃医院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外托管一家医院,也是医院实力的象征,是行业地位的标志。”安如见从容不迫地说道。
“这种说法太牵强,竣肃医院花钱买名声,为什么要这么做?钱多了,烧的吗?”
“这里面当然会产生利益。”
“利益从何而来?”
“比如说,在托管过程中,司亨医院有些无法开展的手术,检查项目,竣肃医院会承接过去,这里面产生的费用,就属于竣肃医院。”
“这点效益,恐怕抵不上竣肃医院投入的千分之一,他们凭什么投资司亨医院?”区里主要负责人不明就里。
“司亨医院如果成为竣肃医院的托管单位,他们当然还会通过竣肃集团的一些项目实现盈利,比如,药品供应、耗材供应、设备供应。”安如见冷静地说。
“原来如此!”
“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