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8章 人选
长孙无忌听到后,眼中异彩连连,赞叹道:“太子所言甚是,这西域各国的人,实际上是狼子野心。尤其高句丽国,更是极为狡诈的。昔日在大隋时,高句丽国遭到攻打,屡屡投降,但实际上又屡屡背叛,完全是自立的样子。他们的归附,他们尊奉大唐,实际上是迫于无奈。因为我大唐的实力强,他们才尊奉大唐。一旦大唐的实力衰弱,他们甚至于,会直接攻伐大唐的。”
李承乾道:“父皇,儿臣赞同舅父所言。”
李世民也是点了点头。
脸上有赞许神情。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商量的结果,实际上和李承乾所说的相差不多。他之所以询问李承乾,就是看看李承乾的反应。
李承乾给出的答复,令李世民很是满意。
李世民再度道:“太子,眼下大唐如果要继续出兵,你认为,从哪里进攻最合适?”
李承乾道:“儿臣认为,应该是先解决高句丽。”
李世民道:“为什么?”
李承乾说道:“原因其实很简单,这高句丽方面,一贯是不服王化的,而且高句丽所在的区域,也就是新罗、百济。即便是他们抱团,要覆灭他们也不难。”
李世民颔首道:“这一事情,你可愿意负责谋划。”
“啊!”
李承乾听到后,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这是令李承乾错愕的。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安排他负责这一事情。要知道,这可是一国的战事,国之大事,那是不容有半点儿戏的,更是不容出任何差错的。因为一旦有半点的差错,有半点的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大局。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错愕的样子,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说道:“怎么,不敢吗?”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希望儿子成才。
更不担心李承乾功高震主。
或许李世民不曾看到世界地图时,一旦李承乾成长过快了,早早就已经在朝野中有了巨大的影响力和威望,李世民会有一些想法,也会有一些忌惮。毕竟当年的他,就是掌握了足够的军权,然后靠着兵变一鼓作气,便逼迫了李渊退位。可是如今,李世民是真的不担心。
最关键的,还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确实是李承乾本身,就是一个秉性敦厚的好孩子。这样的一个孩子,不可能做出兵变的事情来。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李承乾跟在王灿的身边学习,眼光和志向都早已经不同。一个放眼于全世界的太子李承乾,不会拘泥于国内的局势,肯定会寻求更多,会把目光看向远方,会希望把大唐的旗帜,插到其余的地方去。
在这一个前提下,李世民很放心李承乾。
这一刻的李承乾,不曾因为李世民的激将,就立刻答应对付高句丽的事情。他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快速的思考着,许久后,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要接下对付高句丽的事情。那么,儿臣能有哪些人辅佐,能调动什么物资,能调动多少兵力呢?”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话,更是捋须一笑,他有些得意的看向长孙无忌。
看,这就是他的儿子。
很是稳重。
李承乾一听到李世民的询问,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如何如何的出兵,而是考虑这些准备的因素。因为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了,那才是根本。
如果没有这些根本问题,那么一切就很虚浮。
长孙无忌投以赞许的眼神。
他也赞赏李承乾。
事实上,长孙无忌作为李承乾的舅父,他自是期待李承乾立功的。毕竟大唐的未来,是要传承到李承乾的手中,李承乾越是有能力,这就是越好的。
李世民收回了目光,不再以眼神和长孙无忌交流,便说道:“太子,只要是你负责对付高句丽,要钱朕给钱,要人朕给人,要兵朕给兵马。总之,你的要求朕都满足了。你需要什么,直接开具清点,朕都一一批准了。”
李承乾听到后,仍是有些惊讶,因为李世民给的条件太好了。
这简直是超级优越的待遇。
李承乾忽然道:“父皇前期,是无条件的供应,什么都直接满足,但是到了后期,父皇却是要做一个评估,做一个儿臣这一战谋划的情况成败,对吗?”
“哈哈哈……”
李世民听到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长孙无忌闻言也是捋了捋胡须,脸上尽是赞许的神情。因为这一次对付高句丽,虽说对大唐极为重要的,可在李世民这里,还真就是要考验评估一下李承乾。
真是这个意思。
李世民笑罢后,说道:“太子,倒是一语中的啊!不错,你的确是猜中了。这一次对付高句丽,你要什么,朕就给你什么。你想要什么,朕都一一满足。总之,朕只看最终的结果。不管你攻伐高句丽,需要多长的时间。不管你攻伐高句丽,会耗费多少的钱财、粮食,损耗是多少。总之这一战,都归属于你全权负责调度。总之一句话,这一战你负责。朝中的人选,你自己随意抽调。点兵点将的问题,你自己负责。”
李承乾忽然间,就觉得肩膀上有了千钧重担。
原因很简单,真正让他单独负责这一事情时,那就涉及到无数人的性命,涉及到无数的钱财,更涉及到大唐的胜败。
此前对付吐蕃,是李靖一力主导的。
李承乾虽说参与其中,但是李承乾却是不曾真正介入主导战事。所有大局大方向的事情,都是李承乾一力负责的。而如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决断,这就有些令李承乾担心了。
李承乾暂时没有说话。
李世民说道:“太子,敢接下这一事情吗?”
“有何不敢?”
李承乾郑重说道:“儿臣虽说愚钝,但一人智短,十人智长。更何况,朝中有舅父、卫国公这样老成持重的人,还有房相、杜相这样的人,除此外,有诸多的文臣武将。既然父皇准许儿臣随意调度,那么儿臣回去后,便会重新拟定方案,把需要调配的人员,以及需要调配的粮草、兵马等,全部都拟定好。所以这一点,儿臣会做好的,不需要父皇担心。”
“好,好,好!”
李世民听到了后,接连说了三个好字。他的脸上,尽是期待的神情。因为到了如今,李承乾的年纪也不小了,而且李承乾介入了很多次战事,所以如今李世民相信李承乾。
李世民摆手道:“下去准备吧,朕等你的消息。你何时准备出兵,便何时上奏折。”
“是!”
李承乾转身就离去。
他走到了大殿门口时,一个宫女却是走了过来,行礼道:“太子!”
李承乾点了点头道:“何事?”
宫女说道:“皇后请您去一趟。”
“知道了。”
李承乾点头,便径直往后宫长孙无垢的院子去。宫女是跟着李承乾一起的,她走路的时候,时不时就看一眼李承乾,希望能和李承乾目光对视,希望能进入李承乾的眼中。
这宫殿中,不乏攀上高枝儿一步变成凤凰的。
宫女也有想法。
或者说,但凡是宫中的女子,就没有人会是单纯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只可惜宫女却是失望了。
李承乾目不斜视,一路往前走,自始至终,都不曾看她一眼。当李承乾进入了后宫大殿中,见到了正在织布的长孙无垢,笑道:“太子来了。”
李承乾行礼道:“母后!”
长孙无垢停下来,起身拉着李承乾的手坐下,说道:“今天宫中大殿发生了武艺较量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了。你,应该去王先生的府上道谢了吧。”
李承乾说道:“回禀母后,已经去了,刚回来不久。”
“那就好,那就好。”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
旋即,长孙无垢说道:“你看,你先生如今膝下都有了孩子,估摸着不久后,这个孩子就要诞生了。太子啊,你虽说年纪还不大,但是,你作为东宫太子,也到了该婚娶的年龄。东宫太子妃,也是关系大唐稳定的。”
李承乾一下懵了。
怎么一下就涉及到这样的一个话题。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被自己母后喊过来,会突然涉及到婚娶的事情。毕竟如今的李承乾,才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年纪。这样的一个年纪,还不算大的。
李承乾如今很是忙碌,整日忙于政务,他忽然开口道:“母后,怎么突然就涉及到婚事嫁娶了,此前不都好好的吗?”
长孙无垢一下就板着脸,说道:“什么叫做突然就涉及到婚嫁的事情,你小子如今,也是老大不小的年纪了。难不成,还要一直这般孤家寡人一个。你是太子,是大唐的储君。你身为太子,娶了太子妃,对于大唐也是极有帮助的。另外,你也是老大不小的了,十二三岁的年纪,先娶了太子妃,好好培养一下感情。”
顿了顿,长孙无垢继续道:“想当年,母后我十二岁半,便嫁给了你父皇。如今你娶妻,那也是正常的啊!这事儿搁在寻常的人家,也是到了婚配的年纪。更何况,你就算是准备要娶妻,但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需要有各项的礼仪,需要商定日期,选定黄道吉日。这一连串的事情下来,没有个三五个月,甚至是半年,都无法解决。”
李承乾讪讪一笑。
他发现自己在母后的面前,那是真的没有半点抵御的能力。自己在先生的身边,学到的诸多学识,也是半点派不上用场。
李承乾深吸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便说道:“母后您就直接说,看中了谁。”
长孙无垢笑道:“这才是我儿,男子汉大丈夫,扭扭捏捏的成何体统。你这般,岂不是丢失了太子的气度。”
李承乾道:“儿臣谨记母后教诲。”
长孙无垢说道:“母后给你相中的人,乃是秘书丞苏亶的女儿苏氏。这苏氏不论是相貌,亦或是家世,那都是极为不错的。苏家自北周时,便是显赫门庭,家中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尤其苏氏颇为有才名,所以这一点,你是半点不必担心的。”
李承乾说道:“既然母后已经是相中了他,那么就选择苏氏吧。”
对于自己的太子妃,李承乾知道没有多少的选择。
所以愿意听从安排。
长孙无垢说道:“你连相貌都不看一下吗?”
李承乾道:“听凭母后安排,更何况,母后也不可能给儿臣找一个丑女。毕竟是大唐的太子妃,是一国未来的**。不求有母后这样温柔贤淑的秉性,以及母后这般的漂亮。但至少母后三四分,还是有的。有这个基础,那就足够了。”
长孙无垢听到了后,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向李承乾时,笑说道:“臭小子,拿母后开涮。”
李承乾道:“母后错了,儿臣是句句肺腑之言。”
他对于自己母亲,是极为钦佩的。
因为自己的母后,在他们年少时,维系着他们的一切,使得他们几兄弟能够平安成长。要知道曾经的秦王府,日子其实不好过。毕竟处处遭到东宫太子的针对,而李世民又常年在前线战场上,这一切都是长孙无垢在维系家中一切。
所以李承乾很是感激长孙无垢。
长孙无垢却是笑了笑,摆手道:“罢了,罢了,你的婚事,母后自会为你操心的,你回去吧,忙你的事情,需要你的时候,会通知你的。”
李承乾道:“谢母后。”
他转身就离开了。
因为李承乾接下来,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做,毕竟涉及到攻伐高句丽。这一事情,不是一幢小事情。要知道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每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虽说隋炀帝最后一次征伐,实际上是高句丽也撑不住主动请降的,但实际上的结果,却是隋炀帝落败的。
李承乾回到自己的东宫,便自己撰写着对付高句丽的方案。
这是一个大工程。
李承乾把自己的思路理清楚,一切都写好,足足耗费了三天时间。而这时候,李承乾重新誊抄审视了一番后,才带着自己的计划离开了东宫,径直往王灿家中去。
他要去拜访王灿。
请王灿来替他斧正一番。
第2159章 造船工艺
李承乾为了对付高句丽,可是费尽了心思的。所以他到了王灿的府上后,一见到王灿,便行礼道:“先生。”
王灿摆手示意李承乾落座,便道:“有什么事?”
李承乾道:“先生,父皇把攻打高句丽的事情,交给我来全权统筹安排调度。父皇说了,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总之我的一应请求,父皇都准许了。只是,我需要一个对付高句丽的计划,而眼下,我拟定了一个计划,也不知道自己的调整,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所以恳请先生斧正。”
说到这里时,李承乾一脸期待。
王灿是真正的高人。
不论是绸缪,亦或是武艺,还是神通,那都是极为厉害的。如果王灿愿意给他斧正调整一番,那么对付高句丽的事情,肯定就稳妥了,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王灿听到后道:“拿来看看吧。”
李承乾喜滋滋的把自己的折子递给了王灿,一脸期待。
王灿接过来,仔细的查看着。
因为李承乾的这一道奏折,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于连攻打高句丽的大方向计划,以及怎么挑起事端,都是提及到的,所以洋洋洒洒数千字,内容很多。王灿也是看了好一会儿后,才全部看完。
李承乾见王灿搁下了手中的奏折,问道:“先生,怎么样?”
王灿说道:“你整体的计划其实不错,在高句丽境内挑起争端,倒是我大唐的百姓被不公平对待,然后百姓到官府申诉。最终,大唐便出面解决这一事情。然后便借故挑起事端,让高句丽方面给予赔偿。这狮子大开口的条件,以及对方答应或者是不答应,这区分后的结果,都是有所不同的且你也有了应对。你的这一计划,其实是不错了。”
李承乾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费了好几天。
总算是得了王灿的赞许,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李承乾说道:“先生,这里面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王灿说道:“要说不妥的地方,自然也是有的。”
李承乾道:“请先生斧正。”
这一刻,李承乾反倒是期待。
因为王灿谋划事情,肯定是比他更为周全的,尤其通过王灿的指点,李承乾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是李承乾最为欣喜的。
王灿说道:“第一点,便是你缺少了内应。既然这一次,是铁了心要攻打高句丽,那就不能仅仅是堂堂正正的进攻。”
“用兵之道,奇正相间。”
“你堂堂正正的进攻是一方面,可是内应却是一个关键。高句丽境内,虽说是高句丽的区域,但是仰慕大唐的人多了去,尤其在高句丽经商的商人也不在少数。”
“甚至于高句丽的权贵,许多也惧怕大唐。甚至于,也愿意归附大唐。所以这一方面,只要是威逼利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
“只要是肯用心,只要是敢用心,没有办不到的。”
王灿说道:“北方之地,尤其高句丽地方苦寒,尤其到了寒冬时,更是难以攻伐。可是有了当地的内应,对于你的进攻,不仅是使得你了如指掌,也能如虎添翼。总之,这内应的运用,如果是使用好了,便会让你能轻而易举取得胜利。”
李承乾一听,眼中一亮。
他本就是聪颖之人。
王灿一点拨,李承乾一下就想通了,而且脑子里面,突然就有很多的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对于他的进攻,就会轻松许多。
李承乾赞叹道:“先生一番话,使得我茅塞顿开。这一方面,的确是我不曾考虑周全。如果是我加入了这一方面,那就是奇正结合,是真正的计划周全了。”
王灿道:“是这个意思。”
顿了顿,王灿继续道:“你要记住,任何一场战事,如果每一战,你都是堂堂正正的进攻,那么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这是最为笨拙的办法。这样的办法,也是最不可取的。奇正结合,方为正道。如果是双管齐下,一场战事你都还拿不下来,那么这一场战事,就已经失去了再打下去的价值和意义。”
李承乾道:“弟子受教了。”
顿了顿,李承乾继续道:“先生,还有吗?”
王灿说道:“这第二点,便是你的进攻策略,也过于单一了。一场战事的进攻,可以划分为海陆空的进攻,海上进攻、陆地进行和空中进攻。这空中进攻就不说了,眼下没有太多的意义,说说海上和陆地。陆地进攻,你应该是明白的,直接自陆地进攻。而海上进攻,便是曾经大隋走过的路线,自山东出海,然后沿着海上往高句丽去,直接自后方攻打高句丽。”
李承乾皱起了眉头,说道:“先生,这一进攻的计划,自然是极好的。可是这一计划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船只的问题。眼下我们的船只,远远不够,而且真正要涉及到出海的船只,造船技术也是有极大影响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出海很容易全军覆没。”
王灿说道:“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说到这里时,王灿心神沉入系统中,直接兑换了一本造船的工艺制造流程。这一本造船工艺,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原始,就是加入了龙骨,使得船只的抗震抗风浪更强。
如此一来,在海上也能稳健航行。
除此外,也有一些小细节调整。
不过相比于如今的船只,自然是已经远超了,强横了太多太多。所以有了这一造船的工艺,有利于造船,也不会有太大的弯路走。
王灿把书籍交给了李承乾,道:“拿着吧,让匠人按照书上的制造流程制造。这样的大船在海上航行,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一艘大船,承载数百人。这样的船只不多,只需要五六艘大船,便足以携带几千人,已经足以作为一支奇兵了。”
李承乾接过来后,激动道:“多谢先生。”
有了王灿的书籍,李承乾更是笃定,他心中知道这一次找王灿,肯定是没错的。
这是找对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