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大明需自强不息
东番前卫通往武备城的航道上,五十艘狼牙战船和一百艘车轮舸正摆成大小两个圆阵护着一艘龙牙战舰全速向北行驶。
泰昌站在龙牙战舰的顶层甲板上,看着四周一望无际的大海,心中不由思绪万千。
这会儿荷兰人已经被击退了,他还给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各留了五十艘车轮舸和五十艘狼牙战船,相信凭借荷兰人现在在远东的实力,就算是倾巢而出也干不过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了。
他也没必要一直在这守着了,因为他离开京城的时间太长了,皇贵妃吴婉儿都要生了,他必须得赶回去。
说实话,这次他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了。
他还以为会有一场大战呢,谁知道会是这结果。
这次荷兰人攻打大明可以说是虎头蛇尾,简直如同儿戏一般。
一开始,他着实被人家海上霸主的名头给吓到了,总感觉要击退荷兰人的舰队没那么容易。
他是又扩充水师,又修建卫城,又调集火炮,甚至就连神武营铁骑都调过来了。
结果,荷兰人的表现却让他始料未及。
他哪里能想得到海上霸主竟然会如此不堪一击!
荷兰人的表现也给他提了个醒。
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骄傲自满。
荷兰人或许是觉得他们已经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了,他们已经天下无敌了,所以,骄傲了,自满了,开始松懈了,再没刚开始那么积极进取了。
结果呢?
不说他们干不干得过大明,就说欧陆的英法也会很快赶超他们!
这就是故步自封,骄傲自满的结果。
如果荷兰人能一直保持着海军的优势,不断研发更厉害的战舰,他们何至于被英法反超?
当然,英法也没有成为最终的世界霸主。
这些殖民国家都是这样,一旦觉得自己无敌了,就开始骄傲了,自满了,开始松懈了,开始享受了。
这么搞,迟早会被其他国家取代!
这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想要不被人超越或者说不被人欺负,就必须成为这个世界的王者!
而且,你还得时刻保持警醒,自强不息,时刻保持优势,不然就会被人超越。
其实,他也有点骄傲自满了,总觉得以现有的势头发展下去,大明迟早天下无敌。
现在大明还没有天下无敌呢,他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大明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必须自强不息,不然,总有被人超越的一天。
他微微叹息一声,随即问道:“礼卿,你觉得水师配备上足够的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之后是不是就天下无敌了?”
皇上为什么会突然间问起这个呢?
袁可立仔细考虑了一阵,随即点了点头,小心的道:“是的,皇上,纵观海上霸主荷兰人的实力,他们最多也就能齐集两百余艘楼船炮舰和上千艘普通战舰,这实力其实还不如我们一百艘龙牙战舰和上千艘狼牙战船,也就是说,只要四五年之后,我们水师扩充到十余万,差不多就天下无敌了。”
唉,果然是这样。
袁可立这种统帅水师多年的老臣都会有这种想法。
并不是说袁可立这会儿骄傲了,自满了,他应该没有骄傲自满,但是,他却认为大明水师就这样发展下去便能天下无敌!
一百艘龙牙战舰和上千艘狼牙战船真能天下无敌吗?
那是不可能的!
后面人家还会研制铁甲战舰甚至是用纯钢板建造战舰。
龙牙战舰和狼牙战船在铁甲战舰面前就是一盘菜!
泰昌微微摇头道:“礼卿,朕不是批评你啊,你这想法是着实有点问题,你想想,如果出现那种披满铁甲的战舰,龙牙战舰和狼牙战船能打得过吗?”
披满铁甲的战舰!
可能吗?
还真有可能!
因为人和马都能披满铁甲,战舰为什么不能披满铁甲?
如果真出现这种铁甲战舰,龙牙战舰和狼牙战船还真打不过。
因为你轰不动人家啊,人家却能轰得你千疮百孔!
袁可立连忙拱手道:“皇上恕罪,微臣的确没想到这个,您的意思,我们接下来要赶紧造铁甲战舰吗?”
你没想到的东西多着呢。
泰昌微微点头道:“对,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我们必须不断研制新型战舰,包括火枪和火炮也是,我们必须不断钻研,保持优势。就好比荷兰人那什么三十六磅的加农炮,我们就没有,这点,我们已经开始落后了!”
三十六磅的加农炮,三十多斤重的炮弹啊,着实恐怕。
一炮下来,那简直是摧枯拉朽,龙牙战舰和狼牙战船都扛不住!
袁可立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皇上英明,我们是应该不断钻研。”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你觉得水师还应该舔一些什么样的战船或者说战舰呢?”
袁可立仔细琢磨了一阵,随即小心的道:“微臣觉得我们可以先试着给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批上铁甲,因为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的载重都没有达到极限。
就好比龙牙战舰,载重最少有上百万斤,而一百二十门五百斤的雷神炮全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斤,其他诸如粮食、淡水和弹药,包括水师将士加起来也不到二十万斤,也就是说,龙牙战舰还没达到载重量的一半。
如果能披上五六十万斤的铁甲,龙牙战舰应该是没什么火炮能轰得动了。”
五六十万斤重的铁甲也不是没什么火炮能轰得动,只是现在的火炮轰不动而已。
而且,如果让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达到载重量的极限,那么运兵功能就没了。
泰昌微微摇头道:“光是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批上铁甲还不够,我们今后肯定要大量迁徙屯卫甚至是老百姓,如果全是这种载不了更多人的舰船,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最少还得有类似于龙牙战舰这么大,能装载上千人的巨舰。
还有,我们还可以把车轮舸装上铁甲,再配上一门舰首火炮,这样车轮舸也可以和狼牙战船一样对敌舰发动突袭了。”
他的思维跨度的确有点大,这会儿大明水师都还没有装备足够的木制战舰呢,他便想着研制铁甲战舰了。
而且还不是一种,而是很多种,各种各样功能的铁甲战舰都得有。
袁可立感觉自己的思维都有点跟不上了,他琢磨了一阵,这才小心的拱手道:“皇上英明,关于铁甲战舰的配置,微臣着实考虑不周,等回去之后微臣一定细细思量。”
行吧,你回去慢慢考虑吧。
泰昌也不是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就从木制战舰跨越到铁甲战舰。
他只是提醒袁可立,不要轻易就认为自己无敌了。
这年头,你要认为自己无敌了,开始松懈了,开始停滞不前了,那就完了。
其实,回去之后他也应该仔细想想了。
大明这会儿可是拥有了领先欧陆几十年的蒸汽机技术,但是,大明的武器装备却没有领先人家多少,甚至在数量上还远远落后于人家。
这不应该啊!
以大明现在的国力,以大明现在的技术,应该全方位超越欧陆诸国才对啊!
看样子,他还不够大胆,还不够疯狂!
他正在那皱眉沉思呢,张元芳突然跑过来拱手道:“皇上,我们就快到太仓港附近了,您要不要去看一看?”
太仓港?
还是算了吧。
这只是大明开放的第一个港口而已,以后,大明还要开放更多的港口,甚至还会去海外开拓很多的港口。
还有,大明西洋商号成立之后这对外商贸的模式肯定要做一定的调整。
至于怎么调整,他还没考虑好呢。
这个时候他实在是有太多的事要回去处理了,而且去太仓港并没有多大意义,纯属浪费时间而已。
泰昌仔细想了想,还是微微摇头道:“算了,直接回京吧。”
299 未来
武备城,造船厂。
二十五艘巨大的楼船炮舰整齐的排列在船坞水道上,数千匠户正在上面不停的忙碌着,场面着实恢宏而又壮观。
这些龙牙战舰已经进入最后的装配阶段,眼看着就要完工了。
不过,泰昌的脸上并没有什么激动和兴奋之色。
因为他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
这会儿大明一次性建造二十五艘楼船炮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这是正常水平。
这水平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至少荷兰人造船能力就比现在的大明还强,甚至英法这会儿都不一定比大明差。
他还需更大胆一点,步子还要再跨大一点!
大明明明拥有远超这个时代的技术,却没有达到远超世界各国的水平,有什么好骄傲的?
泰昌心中暗暗叹息一声,随即淡淡的问道:“良甫,你估计这批龙牙战舰还需多久才能完工。”
王徵颇为无奈道:“原本这批龙牙战舰月底就差不多能完工了,但是,火炮实在供应不上,所以,最少还得等上一个月时间才行。”
他这会儿兴致也不是很高,因为龙牙战舰的进度被拖住了,他当初九个月完工的豪言壮语没能实现。
当然,这个并不能怪他。
泰昌见他这副模样,不由拍着他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良甫,反正荷兰人已经被打跑了,这批龙牙战舰迟点就迟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皇上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
王徵颇为尴尬的道:“还好没误事,不然微臣就罪不可恕了。”
泰昌微微摇了摇头,又问孙元化道:“初阳,现在铸炮厂全力赶造五百斤的雷神炮,一个月能造出多少门来?”
孙元化颇有些羞愧道:“皇上恕罪,微臣着实没想到火炮需求量会突然间暴增这么多,这会儿铸炮厂那边日夜不停全力赶工一个月最多也就能造出六百门中型雷神炮来。”
这些真不能怪王徵和孙元化,因为那上千门火炮是他调走的。
泰昌微微笑道:“行了,你们都无需自责,这事跟你们又没什么关系。你们都好好收拾收拾,等下就跟朕回京吧。”
啊?
王徵忍不住指着二十五艘尚未完工的龙牙战舰道:“皇上,我们如果回去了,这些龙牙战舰怎么办?”
泰昌微微摇头笑道:“你不是说还得等一个多月才能完工吗?再说了,你不在了他们就不会干活了吗?都跟朕回去吧,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跟你们商议呢。”
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王徵和孙元化闻言,均是满脸不解之色,他们实在想不明白,这会儿大明还有什么比这武备城的事更重要。
泰昌也没有再多说什么,直接就挥了挥手,让他们前去准备,随即便带着一众护卫登上了附近的城墙。
这会儿武备城的修建已然告一段落了,至少南面这十多个格城都已经完工了。
所有的匠户也有了自己的活计,都进厂房或者工棚里去忙碌去了,整个格城看上去也不再乱糟糟的,到处都是人了。
这个时候,工部这些要员也可以回京去忙活更重要的事情了。
大明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发展,而不是急着造武器打仗。
因为大明已然拥有了蒸汽机,只要再好好钻研一番,肯定能造出比现在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而这年头一旦有了更先进的武器装备,打仗简直不要太轻松。
就好比欧陆列强欺负那些没有火枪和火炮的土著一样,那简直就是轻松碾压。
也就是说,大明只要研制出了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样能轻松碾压荷兰和东瀛。
所以,这个时候他完全没必要急着跟人开干。
泰昌站城墙上举着望远镜扫视了一阵,王徵和孙元化等人便已经准备好了。
他也没说什么,直接就下了城墙,带着一众工部要员登上了专门为他建造的狼牙战船,直奔京城而去。
几个月时间了,他终于又回到京城了。
这一次应该算是他离京时间最长的一次了,因为他又是剿海盗,又是迁徙屯卫修建卫城,又是对付荷兰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了。
还好,京城并没有什么变化,跟他离开的时候几乎差不多。
老百姓依旧安居乐业,朝堂官员也各司其职,一切都有条不紊,根本没出什么事。
不得不说,朱由校这个当太子的监国是真让人放心。
因为他并没有什么野心,对于权力也没什么太大的欲望,不像有的太子,不管自己行不行,就想自己掌权,哪怕是胡搞瞎搞也要自己上。
这小子就是个典型的技术宅,如果不是因为太子有监国之责,估计他会连奏折都懒得去看。
唉,也不知道大明交这小子手里会怎么样。
这会儿朝堂都掌控在他提拔的亲信手里,自然不会出什么事。
如果大明出几个像温体仁、周延儒之类的大奸臣,也不知道这小子拿不拿得住。
如果以后大明疆域急速扩张,人口急剧膨胀,也不知道这小子掌控得了不。
唉,这小子的治国能力还真是让人担心啊!
泰昌一路坐船自北护城河入积水潭,又经过什刹海进入太液池,终于回到了皇城之中。
这个时候承光殿旁的码头上已经站满了人,不但太子朱由校和一众朝堂大臣来了,就连皇贵妃吴婉儿都挺着个大肚子在那里等着了。
泰昌见状,不由疾步走上码头,匆匆抬手命众人免了俗礼,随即便走上去扶着吴婉儿的胳膊关切道:“婉儿,你怎么也跑过来了,这万一要是有个什么闪失可如何是好?”
吴婉儿依旧天真道:“皇上,您就放心吧,我又不是胖得走不动路了,我娘都说了,多走走有好处。再说了,又不是我一个人有身孕了,你看她们,不一个个也都来了吗?”
好吧,其实还有几个嫔妃也已经有身孕了,只是她们的肚子没有吴婉儿明显而已。
泰昌觉着也不能太厚此薄彼,他只是愣了一下,随即便走过去一一慰问了几句。
慰问到最后,他才发现,太子妃张氏竟然也羞答答的挺着肚子站在那里!
这小丫头也有喜了!
他忍不住惊喜道:“云儿,你这是什么时候怀上的,怎么也不让校儿跟朕说一声。”
这位太子妃可不像其他皇后和太子妃一样是平民出身,她的身世显赫着呢。
她就是张妙灵和张之极的幼妹张妙云。
泰昌也是想给太子朱由校找个强有力的臂助,这才劝自己的宝贝儿子娶了这英国公府的千斤当太子妃。
毕竟,勋贵基本都是与国同戚的,大明如果完了,这些勋贵基本也完了,而且英国公一系是出了名的识大体,会做人。
当然,他也不是强迫自己的宝贝儿子娶了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
这张妙云长的其实挺漂亮的,性格也和张妙灵差不多,挺有意思的。
朱由校也很喜欢这个太子妃。
这不,张妙云还羞答答的站那里不好意思开口呢,朱由校便笑呵呵的解释道:“父皇,儿臣这不是担心您在外征战分了心吗,云儿其实已经怀了四五个月了。”
好啊!
你赶紧给朕整个太孙出来。
你小子这性格怕是没多少指望了,朕还不如好好培养太孙呢!
这一瞬间,泰昌又感觉大明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毕竟,儿子不行还有孙子嘛。
300 想法要大胆一点
文华殿,议事堂,一众朝堂重臣再次齐聚。
这一次整个议事堂中差不多都坐满了,不但内阁和七部要员都来了,工部几个要员也都来了,包括王徵、孙元化和宋应星等都在。
皇上又召集大家来干什么呢?
泰昌和众臣寒暄了几句,随即便朝门口招了招手,命两个武阉把一台硕大的蒸汽机抬了进来,摆在条桌上。
这会儿大明做的蒸汽机着实精巧,不但内壁光滑无比,就连外壁都光可照人,看上去就跟精雕细琢出来的工艺品一般。
大家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皇上命人把这东西抬上来干嘛。
泰昌待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蒸汽机上,这才用带着自豪的语气朗声道:“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我们大明现今最为先进的东西,蒸汽机。”
呃,皇上这话等于没说啊!
谁不知道这是蒸汽机?
他这话等于没说吗?
其实不然。
紧接着,他又微笑着问道:“你们看到这蒸汽机可有什么想法?”
想法?
要说想法那自然是有的。
比如,这蒸汽机做得真好啊,这蒸汽机做得真精致啊,我们大明的加工技艺真高啊,等等。
不过,大家都没有开口。
因为他们都清楚,皇上想听的不是这个。
皇上每次召集他们都不是为了听这些没用的废话。
皇上的想法一般人也是揣度不出来的。
可以说,皇上每次召集他们商议的都是些足以令人震惊的事情。
那么,这一次皇上又有什么令人震惊的想法了呢?
或者说,皇上到底想听他们说些什么想法呢?
工部尚书毕懋康盯着蒸汽机看了好一阵,这才小心的道:“皇上,微臣觉得这蒸汽机的用途很多,但是,我们做的蒸汽机数量还不够多,很多地方想用都用不到。比如,赈灾用的水车,这会儿武备城那边链条和铁斗都做了上千套了,但是,蒸汽机还一个都没配上。”
哎呀,这些家伙还是有那么一点想法的嘛。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孟侯这个快说到点子上了,这蒸汽机的用途的确很多,你们说说,这蒸汽机到底有哪些用途啊?胆子都放大一点,都放开了想。“
原来皇上想听的是这个啊!
孙元化闻言,不由畅想道:“皇上,微臣觉得可以用蒸汽机做出很多加工火炮的机器来,比如,掏炮弹壳的,冲刻度盘的,甚至是加工炮弹的等等。”
这个还是有点保守,并没有什么新意。
不过,泰昌还是点头鼓励道:“嗯,这些想法都不错,你们还可以更大胆一点。”
宋应星闻言,大胆的道:“皇上,微臣觉得可以用蒸汽机做个拉矿车的东西出来,毕竟蒸汽机可以带动轮船,陆上行舟其实差不多也是一个道理,我们只要把木制的划水轮做成铁的就差不多了。”
这就是蒸汽机车嘛。
宋应星这个想法已经有那么一点新意了。
泰昌点头赞赏道:“嗯,这个想法很好,你们还可以更大胆一点。”
这还不够大胆啊!
众人闻言,无不目瞪口呆。
他们认为宋应星这想法已经够大胆的了。
陆上行舟啊!
以前谁敢这么想?
以前谁这么想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开玩笑呢,陆上行舟,你脑子里怕是进了一条河吧?
脑子里进了条河都不够大胆,众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大胆的想法了。
看样子大家是提不出什么更大胆的想法来了,该朕说说了。
泰昌见状,直接指着桌上的蒸汽机道:“孟侯刚说了,我们做的蒸汽机还不够多。为什么我们做的蒸汽机不够多呢?那是因为我们做蒸汽机的速度还不够快。为什么我们做蒸汽机的速度还不够快呢?那是因为我们有蒸汽机也不知道充分利用起来。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把整个加工蒸汽机的过程全部用蒸汽机带动的机器来代替人工,那速度有多快?”
这个想法已经不能用大胆来形容了。
这简直就是个奇葩的想法!
要知道加工一台蒸汽机可不是一两道流程,整个过程不知道有多少流程呢,全部换成用蒸汽机带动的机器来做,可能吗?
众人脸上皆露出一丝无法理解的表情。
不可能吗?
泰昌一见众人的表情,干脆命人取来工具,把眼前的蒸汽机拆成了零件。
这蒸汽机的零件其实并不多,因为这会儿的蒸汽机还只是个简单的蒸汽活塞而已。
如果说零件,最主要的零件其实也就四个。
一个是缸体,这个是精铸出来之后再用铰床和磨床精加工出来的。
泰昌直接把缸体放一旁,淡淡的道:“这个就不说了,因为内圆和外圆都是用铰床和磨床加工出来的,用的全是蒸汽机床,速度也够快了。”
还有一个是活塞中间伸出来的连杆,这连杆和下面的圆形挡板其实已经铆接成一体了,可以算是一个部件。
这个连杆加工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连杆受力比较大,铸出来的强度还不够,必须根据需要的尺寸铸根比较粗的出来,然后锻打一番,再磨掉上面的棱角,磨成光滑的圆杆。
而且圆杆上面还得开个不小的洞出来,以连接那些需要带动的机器。
泰昌指着连杆道:“你们看这个连杆,除了磨外圆的时候用到了磨床,其他基本都是手工加工的,费的时间就比较多了。
其实,锻打也可以用蒸汽机床替代,锻打的机床直接就可以用冲压金币银币和铜币的机床改,直接把上面的模具改成锤子就行了。
这种床子我们可以叫锻床。
我们甚至还可以做个有圆形凹槽的锤子出来,这样,只要转着捶打一番,锤出来还是圆的,后续就更容易加工了。
至于后续加工,我们可以直接把磨床改一下,在上面加个刀具,先把这外圆转着削一圈,这样尺寸就差不多了,磨床把表面磨光也不用花费以前那么长的时间了。
这种切削圆面的床子我们可以叫车床。
还有上面这个洞,我们也可以把铰床改一改,把铰刀换成钻头,这样一下就能钻出来。
这种床子我们可以叫钻床。”
这么说来还真不是很复杂,就是把原来的冲床、磨床和铰床改一下,改成锻床、车床和钻床就行了。
这个时候,王徵已经双眼冒光,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了。
泰昌紧接着又指着连杆上带着密封圈的挡板道:“这个好像也是用纯手工加工得差不多之后再用磨床慢慢磨到严丝合缝的吧?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我们完全可以用蒸汽机带动的机床来做。
我们可以先把个大铜块烧红,然后像擀面皮一样,用一个或者两个巨大的铁辊子把铜块碾成这挡板这么厚。
这种蒸汽机床就比较大了,我们可以叫压板机,也就是压出各种厚度的铜板甚至是铁板的机床。
只要压出了这种厚度的大铜板,我们再做个中间是空的四周是齿的大钻头,装钻床上钻那压出来的大铜板,钻一下就是一块挡板,钻一下就是一块挡板。
钻下来之后我们还可以用车床把外圆加工到大致差不多的尺寸,然后再用磨床磨光就行了,甚至中间这个装密封圈的凹槽也可以事先用车床加工出来。
至于中间铆接连杆这个洞,我们也可以直接用钻床钻出来啊!
你们想想,这样一来,这挡板加工起来不就简单了吗?”
这样一来,加工这挡板的确简单多了。
这个时候,就连毕懋康都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了。
紧接着,泰昌又指着封闭蒸汽活塞的盖板道:“这个跟挡板其实差不多是一个方法,只要事先用压板机加工出这么厚的铜板来,再用车床、钻床和磨床加工一番就出来了。你们说,如果全改成蒸汽机床加工,我们做蒸汽机的速度是不是就快多了?所以,你们的想法要大胆一点,再大胆一点,不要感觉实现不了就不去想了,我们有了蒸汽机,没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皇上说的对啊!
我们有了蒸汽机,没什么是实现不了的!
301 开启蒸汽时代
泰昌拆开蒸汽机一通解说,众臣皆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
皇上说的对啊!
我们有蒸汽机啊,没什么是实现不了的,只要想法够大胆,什么都能用蒸汽机来干!
毕懋康忍不住问道:“皇上,燧发枪上还有很多的零件并不是圆形的,用您说的车床好像根本加工不出来,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研制一种机床出来专门加工那些零件呢?”
这个简单啊!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没问题,我们可以把磨床或者车床再改一改,在上面装上类似于铰刀的铣刀。
这种铣刀转动起来那就跟铰刀铰炮管和枪管的内壁一样,一铣就是半分厚甚至一分多厚的一层。
这样一来,只要铣刀的转速够快,我们加工零件那就跟削豆腐一样,快的很。
这种机床我们可以叫铣床。”
好吧,有了这种铣床,不但加工燧发枪速度快了,加工火炮的速度同样快了,因为火炮上面也有些零件需要削一削或者说铣一铣。
这个时候徐光启和孙元化都有点坐不住了,只要泰昌挥手让大家退下,估计他们便会一溜烟的跑出去,跑去废寝忘食去研制各种蒸汽机床了。
什么车床、钻床、锻床、铣床等等新式机床估计很快就能研制出来。
不过,泰昌却一点让众臣退下去的意思都没有。
因为他还没说完,
蒸汽机的用途远远不止这些。
他把蒸汽机的零件摆一边,随即又微微笑道:“我们刚才商议的还只是加工蒸汽机本身又或者加工火枪火炮的机床,其实蒸汽机还有更多的用途,比如,长庚说的,用蒸汽机来拉矿车就不错,你们还可以更大胆点,放开了去想,看蒸汽机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这个其实已经不是大胆的问题了,而是见识的问题。
毕竟,这蒸汽机出现之前古人还是以人力为主的手工作业,最多也就加点畜力、水力又或者风力什么的。
这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本不像蒸汽机一样,不局限于地方,也不局限于场合,更不局限于行业。
现在已知的蒸汽机应用其实也就加工和运输两个行业,而且大多局限于朝廷或者说工部对于蒸汽机的应用,民间的加工制造还根本没有用到蒸汽机。
这些人能想到其他行业或者说其他应用上去吗?
这一时之间众臣还真想不出来,因为他们大致都觉得,能用到蒸汽机的地方都已经用到了。
唉,看样子还得朕来。
泰昌一看众人沉思不语,干脆提示道:“就说长庚想出来的这个蒸汽机拉矿车吧,蒸汽机能拉动矿车,难道就不能拉动其他东西了?比如说,耕地的犁,以前都是牛拉动的,如果我们用蒸汽机拉动呢,翻起地来是不是又快又省力?”
用蒸汽机拉犁去翻地?
这个想法是好的,问题好像难以实现啊!
宋应星忍不住问道:“皇上,这蒸汽机还能去地里吗?一台蒸汽机再加上锅炉再加上里面的水再加上烧的煤等等,少说也有几百斤上千斤,如果不做成矿车那种样式,在铁轨上动,一开田里不就陷进去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
泰昌不假思索道:“我们可以把轮子改一改啊,直接改成四个带叉子的大轮子,也就相当于车轮舸的水轮那种,只不过不是木制的,而是铁制的,而且,那伸出来的叉子还可以做长一点,反正是翻地,叉子插再深都没关系是吧?”
宋应星闻言,只是稍微想了想,便有点激动的坐不住了。
他这会儿已经不是跃跃欲试了,而是马上就想去试。
泰昌紧接着又举例道:“又比如说马车或者平板车,这些其实也可以用蒸汽机带动的,只要我们把轮子做宽一点,再在轮子外延加一圈橡胶,开一般的土路上都没问题。”
好家伙,这一下汽车的概念都提出来了。
众臣闻言,都有点按捺不住了。
如果用蒸汽机代替骡马来拉车,那会怎么样?
那是一天开到晚都没问题啊!
甚至日行千里那都不是问题啊!
其实,这些还不算什么。
泰昌紧接着又举例道:“又比如说采矿,现在我们都是用人力慢慢去挖,不但累人而且速度慢得很。如果我们给蒸汽机装上一个大号的铁轮子,而且还是带一圈利铲的那一种,你们想想,挖矿速度有多快?一个大铁轮子就相当于好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在拼命的挖啊,只要把蒸汽机一开,那矿石还不哗啦哗啦的往下掉啊,到时候光往矿车里铲就行了。”
我的天,蒸汽机还能用来挖矿!
众臣脸上再次露出震惊的表情,因为他们压根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啊!
当然,蒸汽机的用途还不止这些。
泰昌紧接着又举例道:“织布你们都见过吧,织机有几个动作呢?织机其实也就是简单的纵向线上下交错,然后用梭子把横向线从中间穿过去,然后用篦子撞紧,然后再不断重复这些动作,你们想想,这些动作用蒸汽机里替代的话有多快?”
蒸汽机还能用来织布?
众臣闻言,不由满脸震惊之色。
不过,他们仔细一想,好像又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毕懋康只是稍微想了想便忍不住问道:“皇上,您说穿梭子这个动作怎么实现呢?像纵向线上下交错和用篦子撞紧这两个动作着实好实现,问题那梭子得从交错的纵向线之间穿过去啊,这个蒸汽机能做到吗?”
这个还不简单。
泰昌不假思索道:“那冲床上面的模具是怎么拉起来的你知道吧?这穿梭子其实就跟那个差不多啊,只要想办法把梭子两端的线拉紧一点,不让梭子掉地上去不就行了?”
冲床上面的模具是怎么拉上去的?
很简单啊!
就是用一个大轮子带动绳索啊!
这个跟穿梭子的确有点像,只是穿梭子是横着穿,而冲床那是纵向往上拉。
毕懋康闻言,不由满脸激动的点头道:“皇上英明,微臣明白了。”
明白了就好,朕再给你们举几个例子。
泰昌紧接着又举例道:“又比如说纺纱,这个更简单啊,总共也就两个动作,一个就是把纱搓成线,另一个就是把线绕成卷,这两个动作用如果蒸汽机来替代纺纱的速度是不是也快多了?”
我的天,如果纺纱和织布全部用蒸汽机来带动,那一天能产出多少布来?
这些应用其实还没有脱离生产又或者运输的范畴,蒸汽机其实还有其他更多的应用。
泰昌想了想,随即又举例道:“比如说大夏天的煽扇子,用手煽多累的啊,或者说打铁冶炼的时候鼓风,人去拉动鼓风机多累的?我们可以直接用蒸汽机去拉动鼓风机啊,我们还可以做一个类似于轮子的东西,装上一圈扇子,然后再用蒸汽机带动,你们想想,那风多大,那样多省力啊?”
众臣闻言,再次目瞪口呆。
蒸汽机还能用来煽风?
当然能!
蒸汽机的用途不知道有多广泛,反正只要是用到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等各种力的东西都能用蒸汽机替代。
泰昌是脑洞大开,肆无忌惮的畅想了一番。
什么轮船火车,火枪火炮,衣食住行,采矿炼矿,农业生产,手工制作等等方面,凡是能想到的地方他都举例说明了一番。
这一下,众臣的脑袋就仿佛装上了蒸汽机一般,疯狂运作起来。
一个蒸汽时代,一个属于大明的蒸汽时代,就这样开启了!
302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
此时的欧陆文艺复兴方兴未艾,一大堆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伽利略、帕斯卡等等一个个闻名世界的巨匠已然在欧陆掀起一股推动思想进步的风潮。
丹尼斯.帕潘,托马斯.塞维利,詹姆斯.瓦特等推动蒸汽机发展的关键人物也将陆续在欧陆出现。
而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开始疯狂钻研蒸汽机在各领域的应用技术了。
大明的蒸汽时代已然开启了!
当然,要想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首先得有足够的蒸汽机。
所以,工部迅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始疯狂钻研提高蒸汽机产能的机床。
而泰昌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他直接命人将皇城以西万寿宫遗址及其北面的脏罚库和南面的寿明殿全部推平,然后大兴土木,为工部规划了一个巨大的蒸汽机厂。
说实话,有的蒸汽机床研制起来并不难。
可以说,只要有了想法,有了概念,很快便能实现。
比如锻床,最原始的锻床说白了就是把冲床的模具换成铁锤就行了!
当然,考虑到锻床锻造的时候工件会迅速变冷变硬,铁锤的锻打速度还必须适当加快一点。
这些都难不倒王徵,他带着一众弟子鼓捣了几天,一台全新的锻床便被他给鼓捣出来了。
蒸汽机厂,刚搭建起来的简陋厂房内,泰昌看着眼前比普通冲床体积大上将近一倍的锻床,不由满脸赞赏的点头点头。
说实话,他的动手能力甚至是研发能力都没王徵等人强,他也就是脑子里装了一些跨时代的东西而已,要把这些东西变成实物,他还得靠王徵等人。
所以,这些人的技术或者说研制水平对他来说尤为重要。
这会儿王徵等人的进步那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他们都有了专业工程师的水平,研制出来的东西也加进去了自己的理解,已然不需要他再到处提点了。
这锻床锻造东西到底有多快呢?
王徵一挥手,一个弟子便走到旁边的大火炉跟前,带上巨大的牛皮手套,拿起一个铁夹子,直接将一根烧红了的铸铜棒从火里夹出来,飞快的夹到锻床下面的半圆形凹槽里,然后抬脚便往下面的踏板点去。
“哐嘡”,“哐嘡”,“哐嘡”,锻床上面的铁锤在他频繁的点动下不断飞速砸下来,他手中的夹子也随着铁锤的上下夹着铜棒飞快的转动起来。
原本大约两寸粗的铜棒那简直就跟面团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小变长,不一会儿,便成了一根只有一寸多一点的细铜棒。
蒸汽机的连杆就是一寸的,锻造之后还得留下一定的加工厚度,铜棒锻造成这个样子就算是可以了。
那弟子直接将锻造好的铜棒夹旁边的冷水桶里冷却了一下,随即又摘下手套,拿手里试了试温度,这才恭敬的递给王徵。
王徵忍不住拿泰昌跟前显摆道:“皇上,您看,原本这铸铜棒需要一个熟练工匠锻造大半天才能勉强达到要求,而且外面还不是很圆,到处都是棱角,加工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这锻床锻造出来的就不一样了,不但紧实,而且外面圆的很,加工起来也方便的很。”
泰昌接过来看了看,果然,除了夹子夹的地方是方的,其他地方都圆圆的,形状规整的很。
这个方块其实是辅助加工用的,加工成成品的时候是要切掉的,这点泰昌也清楚。
看样子这锻床算是研制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车床和钻床了。
他连连点头赞许了一番,随即问道:“良甫,车床和钻床怎么样了?”
王徵闻言,不由尴尬道:“钻床和车床还都有点小问题,毕大人和长庚他们都在想办法呢。”
小问题?
什么问题?
泰昌闻言,毫不犹豫的抬手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这蒸汽机厂的车间也是根据功能分类的,有铸造车间、锻造车间,也有专门钻孔的车间和切削的车间。
大规模生产的时候那都是一次性成千上万件,每道工序那都要集中起来完成速度才快,要每个人拿着一个工件从头加工到尾,那就不是大规模生产了,而是在那磨洋工。
所以,不同功能的机床都有不同的车间。
这会儿的车间才刚刚开始建,也就砌了几堵墙,搭了几个简陋的棚子,条件可谓相当的差。
不过,一众工部高官却是热情高涨,浑然不在乎这些。
泰昌跟着王徵走进另一个车间的时候,毕懋康和宋应星等人都趴在一个简陋的床子下面皱眉沉思呢。
这些人研制起东西来着实疯狂。
要知道,他们当中品级最低的也是正三品的侍郎啊,这会儿是一点形象都不顾了。
这一个个的都趴那里想什么呢?
泰昌不由走过去好奇的问道:“孟侯,你们在想什么呢?”
毕懋康见皇上来了,连忙爬起来拱手道:“皇上,我们在想怎么把所有零件都夹住,这钻床钻东西的时候劲可大了,好多东西都夹不住,跟着钻头转啊!”
哦,原来是这个小问题。
泰昌附身接过他们正想办法夹紧的挡板看了看,不由微微一笑。
这会儿的紧固手段想要夹紧这么一块圆圆的铜板的确有点难,不过,有了紧固件就不一样了。
什么是紧固件呢?
螺丝就是最为简单的紧固件。
他直接朝宋应星招手道:“长庚,上次朕在金陵那边跟你说的螺丝你还记得不?”
宋应星连忙爬起来拱手道:“皇上,微臣还记得,不过那东西做起来太麻烦了,没有铆钉来得快,所以,微臣后面就没去做了。”
你连接那些铁板什么的当然是用铆钉来得快一些,但是,紧固的话就不能用铆钉了。
泰昌捏着手里的挡板道:“这个要夹紧其实很简单,你们只要做个大点的铁台子,中间开几个槽子,把螺母塞底下,上面再压几块带孔的铁块,然后把螺丝从铁块中间穿过去,连上台子下面的螺母,使劲拧紧就行了。”
呃,什么螺丝螺母?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闻言,皆是满脸懵逼,因为泰昌没跟他们详细介绍过螺丝和螺母是什么东西。
宋应星闻言却是露出一丝恍然之色。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如果有皇上所说的螺丝和螺母,夹紧这些东西肯定是没问题了,但那螺丝和螺母实在是太难做了,就算是个熟练的工匠,雕一天也雕不出一套来。”
呃,谁叫你用雕的!
好吧,如果是第一套模具,那的确需要雕出来,而且需要精雕细琢。
不过,模具出来了,再批量加工就简单了。
泰昌又想了想,随即提点道:“你可以让人用百炼钢雕一套模具出来,然后把铁块烧软了,冲成螺丝和螺母的外形,再烧软了,用模具加工一下,螺丝和螺母不就出来了吗?螺丝和螺母可是好东西,很多地方都用的到,你让工匠一个个去雕干嘛,当然是雕出模具来大规模生产啊!”
原来是烧软了再加工啊!
说实话,当初宋应星还这没想过雕一套模具出来,更没想过把铁块烧软了再加工。
因为铁块烧红了烫死人啊,那时候宋应星可没往这方面想。
不过,这时候就不一样了。
“我明白了!”
泰昌一提点,他简直就跟神经病发作一般,立马从地上蹦起来,兴奋的向外跑去。
唉,这家伙。
泰昌见状,不由微笑着摇了摇头。
303 何谓工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英国正是因为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而成为世界霸主。
这些泰昌都知道。
问题,到底什么是工业呢?
这好像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是真要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出来却不容易。
泰昌也是猛然间意识到了,他这就是在大明推进第一次工业革命啊!
但是,他却不知道怎么跟手下大臣描述工业这个东西。
好像,采矿,冶炼,制造蒸汽机,制造各种机床,乃至织布、造船、生产瓷器、制造各种生活用品等等,都属于工业范畴。
问题,这些有的原本就有啊,比如采矿、冶炼、织布、造船、生产瓷器、制造各种生活用品等等,大明不是一直有这些行当吗?
或许,用蒸汽机替代人工就是工业革命吧。
因为这样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工业革命的关键并不是纠结于什么叫工业,而是推动蒸汽机在各领域的运用,尽快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大明生产制造行业远超世界各国就对了。
而蒸汽机的批量制造或者说各种机床的研制就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所以,泰昌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蒸汽机厂。
工部几位要员那更是带着手下弟子住新建的蒸汽机厂里面了,一天到晚就在那里疯狂的研制各种机床。
螺丝的发明或者说批量制造很快便解决了零件紧固的问题,钻床的研制也很快突破瓶颈。
当然,把零件放贴地的支架上固定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或者说,这种做法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泰昌提示了一下,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很快便做出了一个类似于冲床的台子。
这样一来,操作车床的人也能跟操作冲床的人一样,站那里或者坐那里加工就行了。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改进,很多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便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这个细节的关键就在于方便操作,操作方便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这一次泰昌就不仅限于提点了,他甚至还把工部几位要员召集在一起,详细解释了一番,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注重细节。
这也使得大明后面研制出来的机床在操作性上远超世界各国。
钻床研发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车床了。
车床还有个特别的名字,那就是工业母机。
或者,换个说法,机床是工业之母,而车床则是最为重要的机床。
如果要从零开始把车床给研制出来,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还好,大明已经有基础了,因为磨床早就做出来了,而磨床稍微改进一下就是最为简单的车床了。
这个最为简单的车床到底有多简单呢?
泰昌看到毕懋康和王徵等人研制出来的第一台车床,不由哭笑不得。
这其实就是一台磨床,只是原来固定零件的地方加了几个螺丝,而原来固定在机台上的磨石变成了一把尖锐的凿子。
好吧,这东西看上去好像还真能用。
不管怎么说,只要这东西能实现车床的功能就行,至于改进,可以慢慢来。
泰昌控制住自己的脸部表情,直接示意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开始他们的表演。
这最简单的机床一个人可没法开。
蒸汽开关得专门有一个人掌控。
凿子的前后位置得专门有个人调节。
凿子来回移动还需要一个人。
他们固定凿子的东西是一个铜制的滑块,滑块的两边各穿了一根光滑的铜棒,而且滑块的两端还各绑了两根绳索,而绳索的另一头则绑在两个轮子般的大圆盘上。
这样一来,只要有人站在对面转动两个大圆盘,固定凿子的铜块便能来回滑动了。
可以说,这车床跟后世的车床就不是一个东西。
不过,毕懋康和王徵等人既然把他这个当皇上都请来了,这车床的功能他们应该是基本实现了。
泰昌一点头,王徵立马把一跟锻造好的连杆用螺丝固定在机床一端的大转盘上。
而毕懋康则指挥着宋应星慢慢把另一端固定在铜滑块上的凿子慢慢拉过去,靠在铜棒上比划了一阵。
他们好像已经试过不止一次了,所以凿子的位置基本不需要调节了。
毕懋康仔细看了看,又挥手示意宋应星把凿子退开了一点,随即便果断挥手道:“打开蒸汽机。”
孙元化闻言,毫不犹豫的打开了蒸汽阀门。
“噗嗤噗嗤”,一阵喷气声响起,夹着铜棒的大转盘立马转动起来,而且那转动速度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毕懋康又等了一阵,直到铜棒的转速稳定了,这才挥手示意对面的宋应星转动大圆盘,缓缓将凿子靠近铜棒。
“滋滋滋”的一阵摩擦声响起,那飞速转动的铜棒上立马溅出一根根细小的碎铜丝,凿子划过的地方,铜棒也变得亮铮铮的。
这车床还真能用,而且速度还不慢。
不到一盏茶功夫,宋应星便将凿子滑到了铜棒顶端的方块附近,这一根铜棒就算是车好了!
毕懋康见状,直接一抬手,让孙元化把蒸汽机关了,随即又从旁边木桶里面舀了一瓢水倒铜棒上面冷却了一下,这才小心的把铜棒取下来,跑泰昌跟前,兴奋的道:“皇上,您看,这蒸汽机的连杆车好了。”
泰昌接过连杆一看,上面竟然还有明显的螺纹!
他颇有些好奇道:“这就好了吗?”
毕懋康连连点头道:“好了啊,只要再夹磨床上磨个半个时辰左右就行了。”
泰昌闻言,不由哑然道:“还得磨半个时辰?”
毕懋康却是心满意足道:“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不车这一下最少得磨一个时辰。”
呃,这效率才提高了一倍啊?
车床车出来的零件应该只要稍微磨一下就行了啊!
很显然,这车床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泰昌仔细回想了一下,随即走动车床跟前指着那凿子道:“这车床不能用凿子,得有专门的车刀,大致就是一根四方形的棒子,一个角磨尖就行了。”
紧接着,他又指着那夹着零件转动的大转盘道:“还有这里,你们不能光夹住零件的一头,另一头最好能做个能来回滑动的尖锥将零件的另一边顶住,这样零件就能完全固定住了。”
紧接着,他又指着拉动滑块的两个大圆盘道:“还有这里,你们最好能换成齿条和齿轮。”
他说前两句的时候众人还在连连点头呢,说到这里,王徵却忍不住问道:“皇上,什么是齿条啊?”
这个怎么解释呢?
泰昌想了想,随即问道:“哪里有齿轮?”
这车床上就有啊。
王徵毫不犹豫的走到一旁,指着蒸汽机和大转盘连接的位置道:“皇上,您看,这里就有齿轮。”
泰昌走过去看了看,随即指着一个齿轮解释道:“你看,这个齿轮是圆的,另一个齿轮也是圆的,它转动的时候就能带着另一个齿轮转动。如果你把另一边做成个带齿的长条,然后再在这个齿轮上加一个手柄,那么,你转动这个齿轮的时候,齿轮是不是就能带着滑块来回移动了?”
原来齿条是这个意思啊。
王徵只是稍微想了想便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泰昌凭借着脑海中后世的影像不断的提点之下,车床的改进速度还是很快的,不到一个月时间,毕懋康和王徵等人便做出了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车床。
这个时候做出来的车床虽然比后世的车床差远了,但光加工铜制的零件还是没有问题的。
车床的研制成功可以说是进入工业化阶段的标志,因为有了这母床再研制其他机床就简单了,而随着机床种类越来越多,生产效率必定会越来越高。
大明已然吹响了工业化的号角,属于大明的工业时代就要来临了!
304 矛与盾
车床研制成功之后,各类机床的研制速度的确加快不少。
没过几天,毕懋康竟然又兴冲冲的跑过来告诉泰昌,压板机也研制出来了!
说实话,泰昌都吓了一跳。
因为在他的印象里压板机可是大型机床或者说重型机床,不说别的,光是那巨大的压辊,想要做出来就不容易。
几天时间就能把压板机给研制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啊!
毕懋康他们到底会给他一个什么样的惊喜呢?
泰昌跟着毕懋康走进蒸汽机厂的铸造车间一看,顿时满脸懵逼。
他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大家伙,整个铸造车间里面比熔炉大的机器都没有,王徵和宋应星等人倒是围着个断头台一般的架子在那里兴奋的讨论着什么。
难道那就是他们做出来的压板机?
泰昌走过去一看,不由满脸古怪之色。
好吧,这的确是一台压板机。
不过,这压板机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
这就好比,他以为将看到一个两米出头的超级壮汉,结果出现在他眼前的却只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这压板机着实太小了,压辊最多也就半尺的直径,而且宽度也只有一尺左右。
这么小的压板机能压出多大的板子来呢?
不用想,最多一尺宽的板子。
一尺宽的板子那能叫板子吗?
说实话,他是真没想到毕懋康和王徵的人研制出来的第一台压板机会如此的小。
那么为什么会研制出这么一台袖珍压板机来呢?
泰昌稍微想了想便明白了,因为前几天研制出来的车床也就那么大,能车出这么大的压辊来已经是极限了。
这袖珍型的压板机能压出板材来吗?
这个是肯定的,要压不出来毕懋康就不会兴冲冲的请他过来看了。
还是老规矩,既然做出来了,那就先看看能不能实现预想的功能,至于改进,可以后面再说。
现在就开始你们的表演吧。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示意,让毕懋康等人演示一下,这压板机是怎么工作的。
这一次毕懋康等人就没有亲自上阵了,因为这压板机加工的不是一般的东西,而是烧红的铜锭,不是熟练的匠户还真不敢玩那东西。
毕懋康一声令下,一个匠户立马拉动绳索,把个一尺左右的三角形铁块顺着断头台般的铁架拉高了半丈左右,然后把绳头卡进一个专门的卡槽里面。
这个当初最原始的冲床差不多,就是拉起来的不是模具而已。
这三角形的铁块又是干什么用的呢?
泰昌好奇的伸长脖子一看,瞬间便明白了。
原来,他们设计的是两个压辊,而且两个压辊还是并排而立的。
也就是说,那烧红的铜锭肯定是放两个压辊上面的,而那三角形的铁块就是把烧红的铜锭往下压的。
毕竟,烧红的铜锭不可能向铜水一样往下流,而光滑的辊子也很难把烧红的铜锭带下去,上面不加个重物往下压,那烧红的铜锭就挤不进两个辊子之间狭窄的间隙里。
他刚把脖子缩回去,毕懋康又挥了挥手,立马就有个弟子打开了蒸汽机的阀门,两根压辊也随之转动起来。
这就算是准备好了。
紧接着,毕懋康又挥了挥手,一个全副武装的强壮匠户立马拿起一个大夹子,打开旁边那个熔炉的炉门,直接从里面夹出一块烧红的铜锭,一把夹两个压辊上。
另外一个匠户则是拿起木锤子,一锤子敲下去。
“哐嘡”一声,那吊起来的三角铁块便砸下来了,烧红的铜块也被砸进两个压辊中间。
紧接着,一块压得如同面片般的铜板便从两个压辊下面出来了。
“呲呲呲”,一阵雾气升腾,压出来的铜板很快掉进下面的水槽里。
这就完事了?
泰昌目瞪口呆的看着那架在两个压辊上方的三角铁块,铁块下面那烧红的铜锭已然不见了!
紧接着,毕懋康又挥了挥手,令一个强壮的匠户把压好的铜板从水槽里夹了出来。
这铜板还真像一块面皮一样,厚薄倒是比较的均匀,就是形状不怎么规整。
毕懋康指着地上的铜板道:“皇上您看,这么一块铜板最少可以做十多个蒸汽机挡板呢,要是原来,把个铜锭敲成这样的铜板最少需要一天时间,而且厚薄还没这么均匀。”
好吧,这效率的确提高了十倍还不止。
不对,如果算时间的话,应该是百倍还不止!
不过这铜板的外形,着实不像是工业产品啊。
泰昌想了想,还是点头赞赏道:“嗯,不错不错,这铜板算是压出来了,不过,这形状着实有点不规整。你们可以想想办法,在压辊两边加上挡板,让铜板压出来的时候两边是直直的。还有,这铜板也太窄了,你们可以想想办法,做几台大点的车床出来,车出更大更宽的压板来。”
毕懋康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皇上放心,以后这压板机肯定会越做越大的,压出来的铜板肯定也会越来越宽。”
行吧,这样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至此,批量生产蒸汽机所需要的机床就算是全部研制出来了,蒸汽机的生产速度也随之越来越快,接下来就应该考虑蒸汽机的应用了。
泰昌之所以这么疯狂的推进工业化,主要目的其实还是制造武器装备,至少,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制造武器装备。
因为大明还没有成为世界霸主呢。
这会儿甚至大明甚至连海上霸主荷兰人都不一定能干得过。
毕竟人家可是有数百艘战舰和上万艘武装商船,在远东人家因为距离遥远所以没开这么多船过来,如果双方在距离差不多的海域发生大战,大明真不一定干得过荷兰。
这个时候自然得快点发展军工,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武器装备来。
问题,这会儿是先研制新型火炮还是先研制铁甲战舰呢?
这是个矛与盾的问题。
新型火炮就好比是矛,矛越利,攻击力就越强。
一旦射程更远新型火炮实现大批量生产,那大明水师的攻击力就恐怖了。
攻击距离超过五里甚至是十里的新型火炮如果造出来,对敌的时候有多恐怖?
敌人可能还没看到大明水师的舰队就要吃炮弹了!
铁甲战船就好比是盾,盾越坚,防御力就越强。
一旦铁甲战舰造出来,大明水师的防御力就恐怖了。
这会儿还没有能砸得动铁甲战舰的火炮呢。
如果能把铁甲战舰研制出来那敌人就光剩下挨揍的份了!
说实话,泰昌是想尽快把铁甲战船给研制出来。
因为一旦有了铁甲战舰,大明基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水师将士也不会出现太大的伤亡了。
不过,这压出来的铜板面片般的形状实在是不好往战舰上装啊。
而且,这压出来的板材也太小了,战舰那么大的体积,得压多少块出来才够啊?
很显然,就算用这小压板机来压铁板,一艘铁甲战舰的护板要全配齐也不是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的事情。
这压板机还必须做得跟大一点才行。
至于新型火炮的研制,那就比较简单了。
因为他们已经把荷兰人楼船炮舰上的主炮和副炮都拆下来了。
荷兰人的火炮射程那的确比较的恐怖,就两百斤的火炮射程竟然跟五百斤的雷神炮差不多。
至于原因是什么,只要琢磨一番又或仿制一番,试验一番,那肯定就能找到了。
也就是说,大明要研制出射程达到五里以上甚至是十里以上的火炮并不难。
而且,这会儿各种机床也研制的差不多了,新型火炮只要研制出来便能大批量生产。
305 是什么决定射程
武备城,铸炮厂。
泰昌和孙元化看着眼前的两门火炮,皱眉沉思不语。
泰昌是看批量生产蒸汽机的机床都已经研制出来了,而且铁甲战舰暂时还没办法试制,所以才把孙元化拉过来研制新型火炮。
而他们眼前的这两门火炮一门是五百斤的雷神炮,一门则是从荷兰人的楼船炮舰上拆下来的火炮。
荷兰人的火炮他们已经命人称过了,大概就是二百七十斤左右。
也就是说,这种火炮的重量差不多是中型雷神炮的一半。
但是,其射程却跟中型雷神炮差不多。
这是什么原因呢?
孙元化是真在绞尽脑汁的想。
而泰昌则是在绞尽脑汁的回想。
其实,他前世的记忆中对于火炮的认知那也是及其有限的,就算有火炮的影像,也没有火炮的数据,毕竟,他又不是专门设计火炮的。
不过,某些小说中好像有些模糊的概述。
比如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的比例,又比如在炮管内壁刻制膛线,这些对火炮的射程都有很大的影响。
他仔细对比了一下便发现,荷兰人的火炮之所以射程远应该是在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的比例上做了文章。
因为荷兰人的炮管比较的细长,他们两百多斤的火炮炮管几乎跟五百斤的雷神炮炮管差不多长,而他们的炮口还没有雷神炮的炮口一半大。
这或许就是荷兰人的火炮射程远的根本原因吧。
那么,荷兰人的火炮炮管里有没有刻制膛线呢?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低下头来,单眼贴近炮口,往里瞄去。
可惜,里面乌漆嘛黑的,什么都看不见。
这年头可没什么手电筒和探照灯,想从外面看清炮管的内壁貌似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还好,这年头有锤子。
他直接抬起头来,对着旁边一脸好奇的孙元化道:“初阳,让人拎个大锤过来,把这荷兰人的火炮砸开看看。”
啊?
孙元化闻言,不由一愣。
这研究火炮还得砸开看吗?
不过,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其实,砸开一门也没多大关系,因为这一次他们足足俘获了两百多门。
砸就砸呗,反正这些火炮也没太大的用处。
想到这里,他连忙挥手道:“去,命人拎个大锤过来,对了,再抬个炮座子过来。”
很快,几个强壮的匠户便拎着大锤抬着炮座子过来了。
孙元化毫不犹豫的指着荷兰人的火炮道:“把这门火炮砸开。”
好吧,您说砸那就砸。
几个匠户连忙把荷兰人的火炮抬铁座子上放好,紧接着,那拎着大锤的匠户便抡起大铁锤,猛的一下砸下去。
“哐嘡”一声巨响,炮管还真被他一锤给砸开了。
看样子这荷兰人的铸造技术并不怎么样,这铸铁炮管强度还没有他们铜铸的炮管强度高呢。
泰昌捡起一块炮管碎片仔细看了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古怪之色。
荷兰人的火炮里面竟然没有刻制膛线!
这意味着什么呢?
难道火炮的射程就是由炮管的长度和火炮的口径比例决定的?
又或者荷兰人还不知道在炮管内壁刻制膛线能增加火炮射程?
唉,看样子还是得费点手脚,造点样品出来试一试。
他想了想,随即挥手道:“走吧,初阳,我们去商量一下,做点样品出来试试。”
孙元化连忙带着泰昌来到一个专门制图的房间之中。
这房间里也是一个大条桌和一圈凳子,制图方便的很。
泰昌直接拉着孙元化坐下来,随即问道:“五百斤的雷神炮,炮口多大,炮管多长。”
孙元化不假思索道:“五百斤的雷神炮,炮口是五寸的,炮管总长五尺。”
这设计倒是简单,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直接就是一比十。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解释道:“荷兰人的火炮你也看见了,他们的炮管又细又长,这应该就是他们的火炮射程比同等重量的火炮要远的原因,也就是说,用炮口的尺寸和炮管的长度对比,这对比出来的倍数越大,射程就越远,至于这个倍数跟射程具体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做点样品出来试一试。”
孙元化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皇上英明,应该就是这个原因,我们做点什么样品来试一试这个倍数和射程的关系呢?”
这个泰昌自然早就考虑好了
他毫不犹豫的道:“我们就做两种出来比较一下就行了,一种炮口两寸半,炮管长度还是五尺,一种炮口还是五寸,炮管做到七尺半长。”
孙元化闻言,稍微想了想,随即问道:“皇上,我们是按现有的炮管厚度来还是按重量来呢?如果现有的炮管厚度来做,这两种火炮的重量那就不是五百斤了。”
泰昌不假思索道:“当然是按现有的炮管厚度还,炮管做太厚了浪费材料,炮管做太薄了有可能会炸膛,至于重量,倒是没多大关系,是多重就多重吧,反正我们就是做急个样品而已。”
孙元化想了想,又问道:“皇上,我们每样都做一门来试还是多做几门呢?”
泰昌不假思索道:“多做几门吧,因为我们还要试点其他的东西,暂时每样先做五门出来,另外再准备五门五百斤的雷神炮。”
他所说的其他东西就是膛线,这个他也准备一起试试。
那么,炮管内壁的膛线又怎么刻出来呢?
如果真拿刻刀去刻那自然是刻不出来的,因为炮管内壁从外面基本看不到,而且炮管就那么大,里面根本就没有动刻刀的空间。
还好,他的脑海里有个模模糊糊的记忆,这膛线好像是用专门的拉膛床拉出来的。
这拉的意思就是一下拉过去。
也就是做一个类似于铰刀的工具,从旋转的炮管中匀速拉过去。
这样一来,炮管内壁便会被拉出均匀的螺纹来。
这种铰刀自然不是那种将炮管内壁铰得光滑无比的铰刀,这种铰刀必须带上几个棱角,这样才能在炮管内壁拉出膛线来。
至于拉膛床具体什么结构,这个倒是没多大关系,反正就是一边匀速转动炮管,一边匀速拉动带有棱角的铰刀。
孙元化画火炮样品的功夫,他也开始画拉膛床和铰刀了。
当然,他画的都是示意图,他可画不出什么精细的图纸来。
还好,这会儿蒸汽机早已开始推广应用了,而且蒸汽机床都已经研制出来很多种了,孙元化的几个弟子就对蒸汽机床相当了解。
泰昌只是把他们招过来随便解释了一下,他们便明白了。
拉膛床其实很简单,只需把车床稍微改造一下便成了。
因为车床本就可以夹着炮管旋转,只需换个齿轮让炮管转慢一点便行了。
而且这会儿的车床上还有齿条,正好可以让拉膛线的铰刀做匀速运动,只需把几根齿条连起来,再把滑块的滑轨也加长一点,让其行程变长点就行了。
这种小改动甚至都不用叫王徵这个机床专家来,孙元化的几个弟子便能完成。
306 火炮的奏鸣曲
这会儿大明的研制水平真不是一般的高了。
新型火炮的样品从制图到制造黏土模再到浇铸和加工孙元化总共才用了三天时间。
而孙元化的几个弟子也只用了三天时间便把一台车床改造成了拉膛床。
泰昌这几天也没闲着,他直接在武备城的南边找了快平地,并命人在上面用石灰画出了一条条横线,每隔一里便是一条横线,足足画了十条。
他的目标也就是将火炮的射程先提升到五里以上,如果能达到十里那自然最好。
所以,画十条横线也就差不多了。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拉膛线试炮了。
说实话,泰昌也不知道膛线要拉多深,他甚至都不知道膛线要拉多少根。
所以,他命孙元化的弟子准备了很多种拉膛线用的铰刀。
他命人准备的铰刀有三个尖角的,有六个尖角的,有拉出来的膛线深度是一分的,也有拉出来深度是半分的。
反正只要能试出差别来就行了,至于膛线到底刻成什么样子最为合适,这个试完以后应该就差不多能估摸出来了。
这拉膛线的过程倒是很简单,只需把炮管夹住,先让其转起来,再把铰刀从炮管的一端塞进去,固定在滑块上,然后再匀速转动齿条上的齿轮,让拉膛线的铰刀尽量匀速的从炮管的一端拉到另一端就行了。
当然,用人力转动齿轮速度肯定不能达到绝对的匀速,以后肯定还是要用蒸汽机来替代人力拉动铰刀的。
不过,这时候也就是试验一下,就没必要这么麻烦了。
毕竟,这会儿还没有软气管,蒸汽机还不能跟着拉膛线的铰刀一起运动。
这拉膛线其实也不怎么费时间,因为一根炮管拉过去也就几个眨眼的功夫,还没固定炮管费的时间长呢。
泰昌命人准备的铰刀是粗细各四种,三种火炮,有两种口径是一样的,总共拉出来的线膛炮就是十二门,剩下三门则是没有膛线的滑膛炮。
十二门火炮的膛线不到一个时辰便已经拉完了,泰昌直接命袁可立和张元芳招来了一队经验丰富的火炮手,拉着这些火炮便往试炮场地走去。
这个时候,不但孙元化激动的不行了,就连袁可立和张元芳都激动的不行了。
因为这火炮的射程太重要了。
如果火炮的射程能超过五里,那他们便能吊着人家的楼船炮舰打了。
如果火炮的射程能超过十里,那打起仗来不知道会有多爽。
因为这会儿还没有能看十里远的望远镜呢,至少欧陆诸国都没有。
也就是说,人家还没看清他们呢,炮弹便砸过去了!
那么这些火炮的射程到底有多远呢,有没有超过五里甚至是十里的呢?
这个自然只有试过才知道。
一行人把火炮运到试炮的地方之后,张元芳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皇上,我们先试那种火炮啊?”
泰昌不假思索道:“先试没有拉膛线的吧。”
张元芳闻言,里面命手下将士把三门没有拉膛线的火炮一字排开,紧接着便下令,一一装填炮弹试射。
“轰”的一声巨响,一发炮弹便飞了出去。
这声巨响大家都很熟悉,因为这就是水师配备最多的五百斤雷神炮。
这种火炮的射程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三里左右。
所以,大家都把望远镜对准了第三根横线。
果然,炮弹就落在三里线附近。
紧接着便是炮口尺寸二寸半,炮管同样是五尺长的火炮了。
“轰”的一声巨响,又是一发炮弹飞了出去。
这一声巨响就比刚才那声巨响沉闷多了,就好像是闷雷一样。
这火炮的炮弹飞出去的距离也比较的远,反正三里线附近是没有看到踪迹。
泰昌命水师将士跑过去仔细搜索了好一阵才发现,那枚炮弹竟然已经飞到六里线附近去了!
也就是说,将射程提升到五里以上的目标已然实现了,只需改变炮管的粗细和长度便行了。
不过,泰昌并没有命人停止试射。
这么多样品都做出来了,自然要试试效果,兴许有的火炮射程能超过十里也不一定呢。
再说了,这种两寸半的火炮炮弹也太小了,也就相当于一个拳头那么大,在这个炮弹杀伤力基本靠砸的年代,这么小的炮弹自然不行,根本没多大杀伤力。
紧接着他又命人试了试炮口是五寸,炮管长度是七尺半的火炮。
这种火炮的轰鸣声同样比较的沉闷,不过射出去的距离却只有四里多,还不到五里。
这也印证了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的比例关系能决定射程的猜想,果然是倍数越大射程越远。
接下来就是刻了膛线的火炮了。
泰昌的意思,还是先试五百斤的雷神炮。
因为五百斤的雷神炮他们最为熟悉,没有刻制膛线之前的射程他们也印证过很多次了,就是三里左右。
有了这个基数,他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出膛线对于射程的影响了。
张元芳一声令下,水师将士直接把四门刻了不同膛线的雷神炮抬了上来。
三根膛线,深度是一分的雷神炮试射效果并不是很好,炮弹才飞出去三里多不到四里。
这种火炮的轰鸣声也不是那么剧烈了,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漏了点气一样。
这应该是膛线刻得太深了所致。
三根膛线,深度是半分的雷神炮试射效果就不错了,炮弹竟然飞到了五里线附近。
而且这种火炮的轰鸣声跟原来的轰鸣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证明膛线刻半分声应该是比较合适的,起码不会漏气泄压。
果然,后面试射六根膛线的雷神炮时便印证了这一点。
六根膛线,深度是一分的,还是跟漏了气一样,轰鸣声并不是很剧烈,而且也才射出去三里多远。
六根膛线,深度是半分的就不一样了,一炮轰出去,直接射出五里多远!
这就证明,刻六根膛线要比刻三根膛线好。
而且,五百斤的雷神炮只要复刻一下膛线射程便能超过五里了!
这结果着实让人喜出望外。
因为他们已经铸造了很多五百斤的雷神炮了,而且只要拉回来复刻一下膛线便能达到现阶段的射程要求了。
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用费劲再为现有的狼牙战船和龙牙战舰铸造新式火炮了。
还有八门火炮没试完,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呢?
接下来试射的是炮口两寸半,炮管长五寸的线膛炮。
三根膛线,深度是一分的射程提升同样不是很显著,也就射出去六里多远。
三根膛线,深度是半分的射程提升的就有点多了,炮弹都快落到十里线附近了。
六根膛线,深度是一分的,还是跟漏了气一样,射程也才六里多。
六根膛线,深度是半分的就比较恐怖了。
“轰”的一声,炮弹刚飞出炮口便响起了“啾”的一声尖啸,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这是炮弹高速旋转带出来的声音啊!
这声音已经跟后世的炮弹出膛时的尖啸声有点像了。
那么这一炮到底射出去多远呢?
水师将士又找了好一阵才找到,这枚炮弹竟然飞到十里线以外一两里去了!
好家伙,这一下泰昌彻底明白了。
六根膛线,深度半分,火炮口径和炮管长度比在二十倍左右射程便能超过十里!
也就是说,只要把炮管加到一丈长,五寸的炮弹也能射出去十多里远。
后面,炮口是五寸,炮管长度是七尺半的四门线膛炮也印证了这一点。
这下好了,大明的火炮至少在射程上是无敌了,明白了火炮口径、炮管长度和膛线的作用,他们是想造射程几十里远的火炮都能造出来啊!
当然,这会儿火炮也不是射程越远就越好。
因为这会儿望远镜的视距还跟不上呢,工部那边视距十里左右的望远镜都不知道研制出来没有。
而且,这会儿的炮管也不能做到无限长,一丈长也就是三米多长差不多就是极限了,再长的话那就很难实现量产了。
还有一点就是炮弹的粗细或者说重量问题。
毕竟这会儿炮弹的杀伤力主要还是靠炮弹的自重砸,在考虑射程的时候也得考虑这个。
所以,泰昌最终确定,还是把五百斤重的雷神炮暂时作为水师的主要装备,因为这会儿铸炮厂的机床大多是根据这种火炮而研制的。
而且,只要给这种火炮刻上合适的膛线,射程便能超过五里,现阶段来说是足够了。
至于远程打击的火炮,他决定,口径还是保持五寸不变,炮管长度则直接加长到一丈。
这样一来,炮弹也能通用,而且射程也能超过十里。
至于这种新型火炮的名字,直接就叫雷神二。
307 夭折
泰昌和孙元化等人一通试射,决定火炮射程的几个关键因素是被他们给摸透了。
炮管长度和火炮口径的比例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说,这个比值或者说倍数越大火炮的射程就越远。
膛线则能一定程度的增加火炮射程,这个增加的射程虽然不是无限的,但是现有条件下,刻制膛线却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这会儿还做不出太长的炮管,而火炮的口径又不能太小了,火炮的口径小了,炮弹就会随之变小,在这个炮弹杀伤力基本靠自重去砸的年代,将炮弹变小显然有点舍本逐末了。
也就是说,光用增加炮管长度或者减小火炮口径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至少在这年头是不可取的。
因为这年头炮弹不能做太小,而想要增加火炮的射程就必须把炮管加长,而炮管越长加工难度就越大,炮管长度超过一丈基本就没法量产了。
所以,泰昌选择的是以刻制膛线为主的方法来增加火炮射程。
这个刻制膛线相对来说的确简单的多。
不过,这会儿刻制膛线也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因为他们试制样品的时候是用人力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的。
这种方法做个一两门出来试试还可以,要是批量生产的话肯定不行。
毕竟人力输出不是均衡的,甚至一个人拉动铰刀的速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每门火炮的膛线都不一样。
这样批量生产可不行,膛线可是影响射程的,膛线不一样,射程肯定会有一定的出入。
也就是说,如果用人力拉动铰刀来刻制膛线,很有可能一千门五百斤的雷神炮便会有一千种射程,射程差距最大可能会达到几丈甚至几十丈。
这样做出来的火炮还有什么准头可言?
操控火炮的炮手遇到这种批量生产的火炮估计都要神经了!
所以,拉动铰刀刻制膛线这个工序还必须用蒸汽机来执行,这样才能保证刻制出来的膛线一模一样。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如果用蒸汽机来拉动刻制膛线的铰刀,蒸汽机就必须跟着刻制膛线的铰刀一起移动。
蒸汽机一动,输送蒸汽的管路也必须跟着一起动。
问题,这会儿输送蒸汽的官道全是铜管,蒸汽机一动,这些铜管不直接裂开了?
这个问题倒不是没办法解决。
办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厚一点的橡胶软管来连接。
只要用那种做密封圈的耐高温橡胶做一根软管连接到蒸汽机上,那么这台蒸汽机工作的时候也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方法虽然简单,却需要消耗很多珍贵的橡胶。
要知道,一个密封圈根本就用不到多少橡胶,而一根几尺长甚至是一丈长的橡胶软管消耗的橡胶就比较的恐怖了。
这会儿琼州府那边还没办法产出橡胶呢,他们唯一的橡胶来源就是西班牙人每年从美洲运来的一万桶生橡胶。
一万桶橡胶听起来好像很多,如果用来做这种橡胶软管那就不多了,因为一桶生橡胶也做不了几根这样的橡胶软管啊!
好在这种拉膛床并不需要做太多台,有个两台也就差不多了。
因为拉膛线的效率相当高,一台床子一天拉一百根炮管的膛线都没问题,而这会儿铸炮厂那边一天是不可能产出两百门火炮的。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听闻泰昌要把珍贵的橡胶这么用,着实肉疼的不行了。
不过,他们还是按泰昌的要求把橡胶软管给做出来了。
而且,他们还根据泰昌的要求的拉膛床改进了一下。
这天,毕懋康和王徵等人又把泰昌请到了蒸汽机厂。
拉膛床他们已经做好了,而且做的相当的漂亮,泰昌要求改进的地方他们也改好了。
比如,固定炮管的方式。
原来炮管是一端固定的,因为车床也就能夹住炮管的一端。
这样固定的话,炮管转起来的时候其实有点甩动,拉出来的膛线效果肯定不是很好。
他们直接在另一端加了几个轴承作为支撑,撑住了炮管的另一端。
这样炮管就不会甩动了,而且轴承也不会阻碍炮管的转动。
还有就是拉膛线的铰刀,原本也是一端固定的,拉膛线的时候难免会有晃动,这样刻制出来的膛线肯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也改成了两端固定。
这个就比较的复杂了,因为铰刀的另一端是带动炮管转动的大转盘。
他们选择的方法是直接在大转盘中间开了个洞,在另一端增加了一个滑座和一根固定得相当牢靠的粗铜管。
这样一来做出来的拉膛床就有点长了。
那一台给五尺长的炮管拉膛线的床子就长达一丈多。
那一台给一丈长的炮管拉膛线的床子更是长达两丈多。
泰昌一看这两台漂亮的大家伙,不由连连点头赞赏道:“嗯,做的好,就应该大胆一点,不要怕把机床做大了,只要能实现功能,做再大的机床都没关系。”
毕懋康和王徵等人闻言却是没有任何兴奋之色。
因为他们心疼啊,光是那根一丈多长的橡胶软管就废了他们大半桶橡胶!
他们还没有这么奢侈过呢。
不过拉膛床经过改进之后效果的确好多了,操作起来也没那么费事了,只需把炮管夹上去,把铰刀固定好,然后把两个气阀依次打开就行了。
反正这会儿五百斤的雷神炮数量多的很,而且都需要拉膛线,泰昌直接就命人拉来了几十根这样的炮管测试这新做的拉膛床。
这新造的拉膛床效率也比原来用车床胡乱改造出来的床子高多了,拉起膛线来那是呲溜就是一下一根炮管就拉好了,呲溜一下又一根炮管拉好了。
泰昌看得正起劲呢,刘时有却是突然跑过来急匆匆的道:“皇上,皇贵妃娘娘要生了!”
啊!
泰昌闻言,那是立马撇下一切,匆匆往乾清宫奔去。
还好,这会儿皇贵妃吴婉儿才开始腹痛,离分娩最少还有一两个时辰。
泰昌一看平时都天真活泼的吴婉儿这会儿疼得躺床上直哼哼,心里着实焦急的不行了。
问题,这生孩子的事情他也没办法帮忙啊!
他正想上前安慰几句呢,丈母娘陈氏却是迎上来欠身道:“皇上,臣妾想跟您商量点事。”
这个时候商量什么事?
泰昌虽然心中焦急,还是跟着丈母娘来到了门外。
陈氏犹豫了一下,还是咬了咬牙,小心的道:“皇上,不是臣妾信不过宫里的女官啊,不过,臣妾还是觉得,请几个民间的稳婆来更好一点,毕竟,民间的稳婆接生的次数比宫里的女官多得多,什么场面都见过。”
这个!
泰昌闻言,不由想起了皇子公主可怕的夭折率。
要知道,他原本是有七个儿子十个女儿的,但是,活下来的却只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这夭折率也太可怕了。
那么,皇子和公主这么容易夭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后世有传闻说什么皇宫里面有什么辐射,对人身体不好,这就是屁话!
有明一朝当皇帝的虽然命长的不多,但还是有的,就好比嘉靖和万历,那都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如果皇宫里面真有致命的辐射,当皇帝的能活到四十岁都不容易,更何况当四十多年的皇帝。
皇子和公主之所以这么容易夭折估计就是因为宫里的女官经验不足。
因为他们也就能给宫里的嫔妃接生啊。
当皇帝的再能生,最多也就能生几十个啊。
也就是说,这些女官一辈子最多也就有几十次的接生经验。
民间的稳婆就不一样了,人家一年接生的小孩估计都不止几十个。
至于带小孩,那就更不用说了。
宫里的女官那里能有什么带小孩的经验!
至于嫔妃,那也是一样的,因为她们进宫之后基本就没什么机会跟外面接触了。
这或许就是皇子和公主容易夭折的根本原因,因为大家都没经验啊!
308 八皇子
皇贵妃要生了,整个京城都轰动了!
这事就有点蹊跷了。
如果是皇后生了个太子,又或者太子生了个太孙,轰动整个京城还说得过去。
为什么皇贵妃还没生整个京城就轰动了呢?
就算她把皇子生下来,那也只是个普通的皇子啊,根本就当不成太子,更做不了太孙。
这又有什么好轰动的呢?
其实,这是因为当今皇帝泰昌又做出了一个疯狂的举动。
他竟然命锦衣卫驾着马车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敲锣打鼓招稳婆!
“贵妃娘娘要生了,凡是接生超过百次的稳婆快点上车啊,上车就赏十两银子!如果有幸为贵妃娘娘接生,赏银百两!”
上车就赏十两银子!
真的假的?
这一通吆喝,不是稳婆的都想上车了。
十两银子啊,而且还可以进皇宫看一看!
当今皇帝虽然传说中有点疯,对老百姓其实还是蛮好的,至少京城的老百姓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因为皇上又是严惩贪官,又是疯狂招募匠户,又是鼓励经商,等等,新政基本都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
京城里的老百姓只要不懒的,基本都能找到点活计干了,而且工钱还不低。
再加上漕运大船能直接进京城了,京城的粮价也便宜了,各类布品也便宜了,各种生疏和肉食是越来越多,各种日常用品也是应有尽有。
这会儿京城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丰衣足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比以前的日子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上车就赏十两银子,这事以前是没人信的。
因为以前就算把个老稳婆给卖了也卖不到十两银子。
不过,这会儿却有大把的人信。
那些接生超过百个的稳婆那是追着马车跑啊!
锦衣卫也不含糊,凡是接上车的,直接就是一张十两银子的银票,搞得其他稳婆的亲友那是发了疯一般的到处找人啊!
这十两银子太好赚了,赶紧去啊,就算赚不到那一百两,上了车还能去皇宫转一圈呢。
一时之间,整个京城就跟炸了锅一样,到处都是狂奔的人影。
不到半个时辰,皇宫的东华门外便聚集了上百稳婆。
这些人想轻易进皇宫自然是不可能的。
泰昌就算再急也不可能胡来不是,最起码的筛选还是要做的。
这点宫里的太监和女官倒是相当的有经验,因为这就跟选秀差不多啊。
长得有点吓人的,那肯定不能进宫。
看上去有点尖酸刻薄的,那肯定也不能进宫。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接生的次数,那自然是接生的次数越多越好。
说实话,接生上百次的在这些稳婆里都算是新人了。
因为这会儿民间特能生啊,这些稳婆里面接生上千次的都有!
至于这接生次数是不是真的,这会儿也没时间去一一查证,总之,能吹到上千次的那最少也干了八百回,这些稳婆是不可能漫天胡吹的,毕竟这些都是可以查证的。
一旦查出来,那就是欺君!
欺君那可是要杀头的,谁敢胡吹。
这会儿皇贵妃都要生了,时间不等人,这查证的环节就先免了,一堆太监和女官一拥而上,不到一个时辰时间,他们便挑选出了十个慈眉善目的稳婆。
这十个稳婆就可以进宫了。
她们直接被拉到了乾清宫前面的广场,而泰昌和丈母娘何氏也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一般接生需要几个稳婆呢?
老百姓家里基本都是一个。
不过有钱人家里还会多请两个打下手的。
泰昌是没经验,他也就站一旁看着,何氏则是很快挑选了三个看得对眼的稳婆急急的进去了。
剩下七个怎么办呢?
泰昌想了想,还是对一旁的王承恩道:“每人发五十两银子,把她们的住址好好记着,以后如果有需要直接上门去请。”
他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
毕竟,后面还有几个嫔妃没生呢,而且太子妃也快生了。
到时候如果何氏选中的三个稳婆正好有事找不到还能有几个后备不是。
这剩下几个稳婆原本以为没被选上就得走了呢,谁曾想皇上还给她们每人赏了五十两,而且下次还有可能有机会来赚一百两。
五十两啊,她们辛辛苦苦忙活几年都赚不来这么多的银子,这跑皇宫转一趟就到手了,简直是个天大的惊喜啊!
她们自然是千恩万谢。
泰昌也懒得跟她们啰嗦了,他直接挥了挥手便急急的进去了,因为这会儿吴婉儿是真的快生了,随时都有可能生!
还好,三个“身经百战”的稳婆经验还是相当丰富的,吴婉儿这第一次生产也相当的顺利。
“昂呜呜呜呜。”
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响起,泰昌穿越以来的第一个后代终于诞生了。
那么,到底是位皇子还是位公主呢?
很快,一个稳婆便满脸喜气的跑出来,趴地上恭喜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是一位皇子。”
哎呀,还是个儿子!
这下好了,西洋商号的董事长有了。
他倒不是重男轻女,主要他有太多的事需要交给信得过的人去办了。
比如大明钱庄,又比如西洋商号。
这些都可以说是赚钱机器,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都不够。
他怎么敢随便交给别人打理。
对了,这儿子生下来还得好好抚养呢,可不敢再夭折了。
泰昌愣了一下,随即对着一旁的刘时有道:“再给她们每人赏一百两。”
哎呀,这皇上出手就是大方啊,一下又是一百两!
那稳婆自然是连连磕头,千恩万谢。
泰昌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去,随即又对一旁的曹化淳道:“子如,让锦衣卫再辛苦一趟,去城里再找点乳娘过来,还是上车十两,不过,这次得仔细筛选一番,最少要生过两个小孩的。”
曹化淳连忙拱手躬身而去。
皇家从民间挑选乳娘好像历来有之,像客氏就是乳娘。
不过,像泰昌这么如同选秀般挑选的好像还没有过。
没办法,他是真怕自己的孩子再夭折了。
这一次,他准备直接挑选十个乳娘入宫,并且好好培养一番,让她们学点医学和护理的知识。
他虽然是个精神科医生,那也是个医生不是,对这些还是比较了解的。
不过,他毕竟不是妇产科医生,接下来他貌似就只能等了。
因为产房是不能随便进的,生完小孩还有很多事要料理呢,就算他这个当皇帝的也不能进去捣乱。
也不知等了多久,一个稳婆终于走出来躬身道:“皇上,贵妃娘娘请您进去。”
泰昌闻言,蹭一下站起来,几个箭步便冲到了吴婉儿床前。
还好,吴婉儿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长大的,生完小孩她还有点精神。
她一看泰昌过来了,立马捧起自己的宝宝显摆道:“皇上,我给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哈哈哈哈哈。”
泰昌忍不住大笑着接过自己的儿子,细细看起来。
还别说,这小子还长得真俊。
他正满脸宠溺的看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呢,吴婉儿却是天真的问道:“皇上,我们的儿子叫什么好呢?”
这个。
老朱家的后代取名字其实挺好取的,因为洪武大帝都把辈分定下来了,而且就连名字最后一个字都规定好了。
那就是必须五行轮转。
洪武大帝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永乐帝朱棣这一系的辈分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而且轮到这“由”字辈的,后面就必须带个木字旁。
比如朱由检和朱由校,第三个字都是木字旁的。
不过,这木字旁的却是最不好取的。
因为洪武帝二十六个儿子都是木字旁的啊!
再怎么样,作为洪武帝的后人也得避讳一下不是。
所以,这木字旁的字一下就有二十六个不能用了。
还有什么木字旁的字是没用过的呢?
泰昌绞尽脑汁想了一阵,终于想到了一个字。
这个字就是枫叶的“枫”。
枫字因为跟疯谐音,肯定是没人用的。
不过,泰昌却是不在乎。
因为他跟这疯字有缘啊!
疯点就疯点,这年头老实人才吃亏呢。
于是乎,八皇子的名字便定下了,就叫朱由枫。
309 板材
八皇子出生,泰昌着实高兴的不行了。
人在兴旺发达的时候,添丁那就是添福。
而这会儿大明在他的治理下着实是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了。
这种情况下舔了个宝贝儿子他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
他对这宝贝儿子也喜欢的不行了,一有空就抱着不撒手。
这天他正抱着宝贝儿子乐呵呵的在乾清宫打转呢,王徵突然跑过来,满脸激动的道:“皇上,新式压板机和您说的剪板机都做好了,我们可以给战舰披甲了!”
噢!
铁甲战舰如果做出来,大明那就真的无敌了,至少近几十年是无敌了。
泰昌闻言,连忙把宝贝儿子塞吴婉儿怀里,随即便兴冲冲的跟着王徵往蒸汽机厂走去。
这时候蒸汽机厂也差不多建好了,那一排排整齐的库房里面是摆满了铜锭和橡胶桶,那一个个硕大的厂房内更是机器轰鸣,热火朝天。
新式压板机和剪板机摆放的地方还是那个巨大的铸造车间,因为这里面有熔炉,能迅速把铜锭烧红。
当然,这会儿还只是研制阶段,所以还没有专门的车间来制造铜板和铁板,如果新式压板机和剪板机研制成功了,肯定要在武备城那边建个大型工厂,专门来生产铜板和铁板。
王徵他们研制出来的新式压板机和剪板机是什么样子的呢?
泰昌跟着王徵走进车间一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欣慰之色。
这一次他们研制出来的新式压板机和剪板机总算是有那么一点像成熟的机床了。
新式压板机还是两个压辊并立,不过压辊的宽度已经达到了两尺左右。
而且上面压的那块三角铁也不再是用断头台式的冲床拉起来的了,而是用两个巨大的蒸汽活塞顶起来的。
压板机的下面也不再是简简单单一个水槽,而是一排小圆辊和一个平整的铸铁平台。
这样压制出来的铜板和铁板就不是直接掉水槽里冷却了,而是经过小圆辊的传送平展在铸铁平台上冷却。
这种冷却方法冷却出来的铜板和铁板肯定也不会跟原来一样,像块不规则的面片般凹凸不平的。
至于剪板机,整体有点像是狗头铡,不过比普通的狗头铡要大的多。
那厚厚的铡刀是用四个巨大的蒸汽活塞顶起来的,而且上面还压了很多半丈左右的实心铸铁块。
这是最为原始的增重方式,因为剪短铜板和铁板需要很大的力量往下冲压,而这年头又没有液压机,只能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增重。
这会儿毕懋康和宋应星等人早已站那里等着了,旁边熔炉跟前也站了一排的匠户,一切貌似已经准备就绪,好像就等着他来了。
泰昌见状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挥手道:“开始吧。”
那一排匠户闻言,立马拿起夹子,推着铁板车来熔炉的炉门跟前,飞快的打开炉门,把一个两尺多宽的大铜锭拖出来放平板车上。
然后,他们便合力推着平板车来到压板机跟前,直接抬起铁板车,把烧红的铜锭往压板机的压辊上一倒。
一旁的王徵见状,立马飞快的打开了几个阀门。
“噗嗤,噗嗤。”一阵喷气声响起,两个压辊随之转动,压辊上面的三角铁也被两边的蒸汽活塞拉着缓缓往下压去。
很快,压好的铜板便从下面露出来,经过一连串的小圆辊,滑到了铸铁平台上。
这次压出来的铜板就比上次好多了,起码两边是整整齐齐的,就像用裁纸刀裁过了一样。
不过,这铜板还不是很大,宽度大概也就两尺左右,长度还不到五尺。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块五十厘米左右宽,一米多长的小板子,还没门板那么大呢。
这大小尺寸,用来给战舰披甲倒是勉强够了。
而且,这会儿他们想要做出更大的铜板和铁板来貌似也不大可能了。
因为这会儿还有很多技术不成熟。
就比如加热铜锭。
两尺多宽的铜锭塞熔炉里加热就已经有点困难了,如果再大点,还得特制一个熔炉,而且太大了匠户也夹不动了,还得有专用的设备来吊。
这会儿可没有超大号的熔炉也没有专用的起吊设备。
当然,后世压铜板和铁板肯定也不是这么干的。
因为后世压出来的那铜板和铁板都是连续不断的,不知道有多长,肯定不是像现在这么一块块的铜锭烧红了往里倒。
问题以现有的技术他们还不可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
行吧,这个不能强求,只能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改进。
泰昌站那里琢磨了一阵,铜板也冷却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点烫手,不过大家都有点等不及了。
王徵直接命几个匠户带上厚厚的牛皮手套把铜板抬到剪板机跟前,小心的塞进去,随即便果断打开一个阀门。
“咔嚓”一声脆响,铜板前面不规整的部分还真被剪下来了。
紧接着,王徵又打开了另一个阀门。
“噗呲,噗嗤”,一阵喷气声响起,铡刀又慢慢的抬了起来。
王徵连忙拿了把尺子上去比划了一阵,又命那几个匠户把铜板塞进去一截,随即又果断的打开了下压的阀门。
“咔嚓”又是一声脆响,一块四四方方的铜板便从剪板机另一端掉落下来。
紧接着,他又依葫芦画瓢,拿着尺子量了量,又剪了一刀。
这一下,压出来的铜板便成了两块四四方方的板材和两块不规则的边角料。
他忙活了好一阵,这才命几个匠户抬着剪好的两块板材来到泰昌跟前,兴奋的问道:“皇上,怎么样?”
泰昌仔细看了看两块四四方方的板材,不由点头赞赏道:“嗯,很好,这压板机和剪板机算是研制成功了。”
说实话,这年头能做出这样的板材来已经很不错了。
王徵闻言,不由兴高采烈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制铁甲战舰了?”
呃,你这是铜板啊!
泰昌看了看一旁的剪板机,又琢磨了一阵,随即问道:“你确定这剪板机能剪得动一寸厚的铁板吗?”
这个!
好像有点兴奋过头了。
因为蒸汽机厂并没有多少铁锭,所以,他们用的是铜锭。
这铜板可比铁板软多了,百炼钢做出来的铡刀自然是一刀就剪断了。
如果换成是一寸厚的铁板,还真不一定剪得断。
王徵闻言,不由尴尬道:“皇上,要不我们找点铁锭来试试?”
那当然要试试。
还好,这蒸汽机厂并不是没有铁锭,只是铁锭不多而已。
很快,王徵便带着人找来了一堆砖头大小的铁锭。
这些当然是不能直接烧红了上压板机的,因为压板机有两尺宽,这种砖头大小的铁锭还得熔铸成两尺多宽的长条才行。
这个倒也不难,因为这里本就是铸造车间,熔炼铁锭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两尺多宽的坩埚是现成的,只要把铁锭烧成铁水倒进去就行了。
这铸造车间的匠户对熔炼的活计那也是熟练的很,王徵带着人忙活了大约个时辰,两尺多宽的铁锭便准备好。
而且刚熔炼出来的铁锭稍微放里烧一烧便烧得通红了。
接下来就是压板和剪板了。
压板这个环节也没出什么问题,因为烧红了的铁锭和铜锭都是软的,不存在什么硬度的问题。
不过,剪版的时候就出问题了。
那铁板塞进剪板机之后,那铡刀根本就冲不下去啊!
王徵一看卡那里不动的铡刀,脸上那表情,那又是尴尬,又是心疼,又是失落。
很显然,这剪板机剪不动一寸厚的铁板。
他愣了一下,连忙把抬刀的阀门打开,随即疾步来到铡刀跟前,仔细检查起来。
还好这会儿冲压的力道还不是很大,铡刀只是卡住了,并没有冲坏。
这下怎么办呢?
一寸厚的铁板剪不动,这铁甲战舰就没法做了啊!
他不能把两头凹凸不平的铁板往战舰上装啊,那样根本就装不好啊。
310 初试
王徵着实有点傻眼了,一寸厚的铁板根本剪不动,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着实相当的麻烦。
因为剪板机剪不动一寸厚铁板不光是冲压力量不够的问题,跟铡刀的材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百炼钢的硬度根本就不够啊!
也就是说,那边他们在铡刀上再加一倍重的铁块,再用八个蒸汽活塞把铡刀顶起来,也不行。
一刀下去,铡刀绝对会崩坏。
唉,这个材质问题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进的。
高硬度合金这东西那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试验才能做出来。
当然,难做出来并不代表做不出来。
随着机床的普及,高硬度合金肯定得研制出来,要不然,发展就会遭遇瓶颈。
如果没有高硬度合金,机床的发展就会如同这铡刀一般,会突然间被卡住。
泰昌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宋应星道:“长庚,青铜你知道吧?”
这东西几千年前就有了,谁不知道啊!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微臣知道。”
泰昌紧接着便喃喃的道:“纯铜里面融入一定的锡和铅便会变成青铜,青铜比纯铜要硬的多,这个相信你也清楚。
其实,铁也是一样的,只要融入一些东西,同样会便硬,比如融入碳。
这个碳怎么融入铁里面朕也不清楚,你可以多试试。
当然,其他东西也可以试试。
总之,这个名为高硬度合金的东西我们必须开始研制了。
因为我们研制的机床以后肯定是要加工铁制零件的,如果没有高硬度合金,他根本就加工不动。
这个就由你来负责,以后你就不用管其他的事了,就专心研制高硬度合金。”
呃,这个。
皇上这想法还真有点让人跟不上。
这会儿他们正考虑怎么剪铁板呢,皇上又突然想到什么高硬度合金上去了。
宋应星闻言,呆愣了好一阵,这才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这时候王徵却是满脸失落的走过来,沮丧道:“皇上,这铁甲战舰我们好像做不成了。”
这个倒不一定。
铁板这东西不一定非要做一寸厚嘛。
泰昌琢磨了一阵,随即提点道:“我们可以试试半寸厚的铁板啊。”
对啊,一寸厚的剪不断,可以试试半寸厚的啊!
毕竟,战舰只要能披上铁甲防御力就能大大增强。
至于半寸厚的铁板能不能挡住炮弹,这个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块不行就两块叠一起嘛!
想到这里,王徵立马挥手召集几个弟子来到压板机跟前就是一阵鼓捣。
这压板机其实也不光能压一寸厚的板材,只要把两个压辊之间的位置调窄一点,压半寸厚的板材也没问题。
很快,王徵便把两个压辊调好了。
紧接着,他又带着一众匠户一通忙活,不到一个时辰,两尺宽的铁锭也熔铸出来了。
压板这个无需多说,反正烧红了的铁锭和铜锭都跟面团有点像,只要使劲往里压,便能压出来。
不过,这次压出来的铁板就不是五尺左右了,而是长达一丈左右,搞得原来的铸铁平台都放不下了。
当然,这个并没有多大影响,一个不够以后再加一个就行了。
现在的关键就是看剪板机能不能剪得动半寸厚的铁板。
王徵焦急的等了一阵,铁板还未完全冷却,他便命几个匠户合力用夹子夹起来塞进剪板机里。
紧接着,他便满脸期待的打开了下压的阀门。
“咔嚓”一声,铁板真的剪断了!
他兴奋的直接蹦了起来,几下就蹦到了泰昌跟前。
“皇上,这下我们终于可以造铁甲战舰了!”
这家伙,也太激动了。
朕都没你激动!
泰昌微笑着点头道:“嗯,先用狼牙战船试试吧,毕竟,这铁板才半寸厚,加上去之后也不知道顶不顶得住火炮的轰击。”
这个的确得试试,毕竟,一层铁板和两层铁板可是成倍的差距,如果一层铁板能顶住火炮的轰击那自然最好。
如果不行了,再考虑加一层也不迟。
如果他们试都不试,直接就给龙牙战舰装上一层铁甲,到时候又发现不行了,那浪费的时间可就多了。
这会儿终于可以试制铁甲战舰了,王徵着实是激动的不行了。
王徵竟然就这么告退而去,随即便召集弟子试制铁甲战舰去了。
泰昌见状,也只能无奈的摇头笑了笑。
这家伙可能对铁甲战舰的执念太深了,脑子里就想着造铁甲战舰。
这样也好。
他也希望铁甲战舰快点造出来啊!
王徵发起疯来那真是吓死个人,不到十天时间,他竟然就把一艘狼牙战船裹上了铁甲!
至于怎么试效果,那就简单了。
直接拿火炮轰!
这天,东洋水师所有战船全部齐聚武备城码头。
泰昌、徐光启、袁可立、张元芳、毕懋康、王徵、孙元化等也全部来到了崭新的旗舰之上。
这会儿东洋水师可不是独独一艘楼船炮舰了,因为第一批二十五艘楼船炮舰已经造好了,整个港口码头都快被如同移动堡垒般的楼船炮舰给淹没了。
而且,上面装备的火炮都是刻过膛线的五百斤雷神炮,工部研制的大型望远镜也出来了。
大明水师的战斗力那已经相当之恐怖了。
泰昌满脸兴奋的站在如同炮管般的望远镜跟前,缓缓的扫视了一番,随即便指着远处的海岸道:“就把批了铁甲的狼牙战船停在海河北岸的那片沙滩附近吧,万一轰沉了,也好打捞。”
这披了铁甲的狼牙战船还真有可能被轰沉,毕竟上面披的铁板才半寸厚,而且这会儿的生铁并没有后世的钢材那么好的韧性,谁也不知道这种披上铁甲的战船能不能顶住炮弹的轰击。
张元芳闻言,直接招来一个亲卫交待了几句,很快,几艘狼牙战船便向海河北岸开去。
那当先的一艘明显与众不同,其外部全是黑黝黝的铁板,看上去简直跟一头钢铁怪兽一样。
不一会儿,那几艘狼牙战舰便抵达海河北岸的沙滩附近,那一艘铁甲战船上的水师将士也很快跳到了其他普通的狼牙战船上,回到了港口。
泰昌见状,毫不犹豫的下令道:“把旗舰开过去,侧舷齐射一波试试。”
张元芳那也是毫不犹豫的一挥手,下令开船。
旗舰很快离开码头,直奔海河北面而去。
这刻过膛线的五百斤雷神炮射程可是达到了五里多远,瞄准一艘狼牙战船那真不是一般的难。
张元芳是举着工部新研制的长筒望远镜瞄了好一阵,又命旗舰来回挪动了好几回,这才朗声下令道:“右侧舷齐射一轮,开火!”
“轰隆隆隆”,一阵剧烈的火炮轰鸣声响起,整个旗舰都晃了几晃。
六十发炮弹呼啸着砸过去,整个铁甲战船立马被冲天的水柱包围。
铁甲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
很快,水柱落下。
那艘铁甲战船竟然没有被击沉!
这么远的距离,龙牙战舰的准头虽然不怎么样,但六十发炮弹齐射,总有几发砸中的。
而狼牙战船体积就那么大,不说中一发炮弹必沉,几发炮弹肯定是扛不住的。
这披了铁甲的狼牙战船竟然没有被击沉,足以证明披上铁甲的舰船是能抵御火炮轰击的。
311 玄武
披了铁板的战船防护效果到底如何呢?
海面上的水柱刚刚落下,泰昌便忍不住俯身上前,不断的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细细的扫视起来。
这艘铁甲战船的确中弹了,而且中了不止一发炮弹,其船舱和船舷的位置正好被一排炮弹击中,足足中了五发。
那一排碗口大小的窝也足以证明刻了膛线之后的五百斤雷神炮威力有多大。
半寸厚的铁板都能打出如同碗底般的窝来,这炮弹估计连楼船炮舰的甲板都能砸穿。
还好,披了铁板的狼牙战船并没有被砸穿。
这是不是证明半寸厚的铁板就够了呢?
泰昌又仔细扫视了一阵,脸上很快又露出一丝疑惑之色。
这外面的铁板都被砸进去一个碗底深的窝,里面的木板会怎么样呢?
他想了想,随即下令道:“旗舰回码头,命人把那艘狼牙战船也开回码头。”
这就结束了吗?
众人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古怪之色。
他们都以为还要多轰几轮试试呢,谁知道轰了一轮皇上便下令回去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不一会儿,旗舰便回到了码头,那艘披了铁甲的狼牙战船也被水师将士给开回来了。
泰昌带着一众文臣武将下了旗舰,来到一旁的小码头,登上那艘狼牙战船一看,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失落之色。
看样子,披一层半寸厚的铁板还不够啊!
因为被炮弹击中的地方木板都被砸得爆裂开来了。
也就是说,披上铁甲之后的防御效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好,铁板把炮弹的力道传导到了木板上之后,木板同样撑不住。
这样的铁甲挡住一轮炮击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多来几轮估计就不行了,下面的木板一旦被砸碎了,铁板同样会被砸掉。
而且,就算是只中了一轮炮击,后面维修起来也相当的麻烦。
这舰船上的木板可不是那么好换的。
王徵一看这情况也忍不住露出一丝失落之色。
不过,很快,他便坚强的道:“皇上,要不我们装上双层铁板试试?”
这样恐怕也不行啊!
泰昌微微摇头道:“不行,我们得想办法把铁板和下面的木板隔开,要不然,炮弹砸过来,铁板上砸出来的窝就算小一半后面的木板也会爆裂开来的。”
这着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除非铁板厚到炮弹砸上面根本就不会变形,不然,后面的木板都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冲击力,就算不爆裂开来,那肯定也会出现很多裂缝。
王徵闻言,不由问道:“皇上,您的意思是加三层或者四层?”
开玩笑呢,加三四层那得多少铁板。
再说了,加三四层装起来也麻烦啊,换起来更麻烦,完全不适合批量生产。
泰昌微微摇头道:“不,朕觉得,两层应该就够了,不过,外面这层必须冲出如同圆盾圆弧来,这样,炮弹砸上面力道就不会传到后面的木板上去了。“
冲出圆盾般的圆弧来?
这个貌似不是很难。
因为这铁板本身就不厚,只要将冲床的模具做大一点,做重一点,再把铁板烧软一点,冲成圆盾的模样都没有问题。
王徵稍微想了想便急急的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说完,他便朝码头上冲去。
这会儿以大明的加工水平把个半寸厚的铁板冲出一个圆盾般的圆弧来的确不是什么问题。
三天过后,王徵又急匆匆的跑到乾清宫,兴冲冲的对泰昌道:“皇上,玄武甲已经造好了,这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玄武甲?
泰昌闻言,不由一愣。
他没说过要造什么玄武甲啊!
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了。
王徵造的肯定是披战舰上的铁甲。
至于为什么叫玄武甲,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当即跟着王徵来到蒸汽机厂。
这一次就不是什么铸造车间了,蒸汽机厂也是有冲压车间的。
王徵为了冲压半寸厚的铁板,专门做了个比普通冲床大上一倍多的家伙,而且,上面的模具足有半丈高。
这家伙,还真舍得下本啊!
泰昌拿起一块冲压好的铁板一看,瞬间便明白了。
原来这铁板冲出来之后并不是如同圆盾般的圆弧而是如同龟甲一般,上面全是六边形的凹槽。
说白了,这冲出来的铁板就跟一块巨大的乌龟壳一般。
至于为什么叫玄武甲,那自然是因为玄武是圣兽,而且还是主防御的圣兽,王徵大概是想借玄武之名给这铁甲增加点防御性能。
这年头的人就信这个。
还别说,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这个道理说的并不是玄而又玄的玄学道理,而是实际效果。
因为加了凹槽的弧面本就比光秃秃的弧面要牢固,而整个弧面布满了六边形的凹槽之后牢固程度估计增加了一倍都不止。
泰昌仔细看了看黝黑的玄武甲,忍不住点头赞赏道:“很好,这凹槽加的好,这名字也取的好,这外形看上去也漂亮多了,以后就铁甲战舰外面就批这种玄武甲吧。对了,下面那层铁板最好跟这个连成一体,我们不是有螺丝了吗,直接开几个孔,把两块铁板连上,再在下面的铁板四周开几个孔,用螺丝跟船上的木板连接就行了,这样更换起来方便。”
好办法啊!
王徵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这玄武甲一出披在狼牙战船的外面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不说防御效果如何,起码看上去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当然,这种铁甲的效果还是要试一试的。
这天,东洋水师的所有舰船又集结到了武备城码头,泰昌、徐光启、袁可立、张元芳、毕懋康、王徵、孙元化等人也再次聚集到了旗舰之上。
随着泰昌一声令下,几艘狼牙战船再次将披满铁甲的战船送到了海河北岸。
紧接着张元芳便令旗舰开出港口,来到了距离铁甲战船大约五里远的海面上。
他又拿着望远镜仔细瞄了一阵,随即便果断下令道:“右侧舷齐射一轮,开火!”
“轰隆隆隆”,一阵剧烈的火炮轰鸣声响起,整个铁甲战船再次被冲天的水柱包围。
泰昌早就已经调好了望远镜的位置,水柱刚一落下,他便看到铁甲战船表面的情况了。
很快,他脸上便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一次肯定是没问题了,因为玄武甲被砸中的地方都没有完全凹下去,后面的木板肯定没有受到炮弹的冲击。
果不其然,铁甲战船回到码头之后,众人跑上去一看,里面的木板都没有出现什么裂痕。
不过,袁可立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他护着船舱的立柱摇了摇,随即便忍不住提醒道:“良甫,这立柱好像不够牢靠啊,才挨了几炮就有点松动了。”
王徵走过去摇了几下,随即连连点头道:“嗯,看样子所有立柱都得加粗一点,铆钉也要多上几个。”
至此,铁甲的试验就算是成功了,接下来就是研制铁甲战舰了。
312 铁甲战舰
玄武盾初成,终于可以建造铁甲战舰了。
王徵兴冲冲的召集一众弟子再次进驻武备城造船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十余天时间过去了,造船厂竟然没有任何消息传过来。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天一早,早朝过后,泰昌也有点忍不住了。
王徵这是怎么回事呢,怎么跑造船厂之后就没了声息呢?
这会儿把人家招回来肯定不行,他只能带着一众护卫亲临造船厂一探究竟了。
造船厂的绘图室内,王徵和一众弟子皆是神情疲惫,一脸憔悴。
大条桌中间已然乱七八糟堆了一堆图纸,但是所有人依旧盯着跟前的白纸在那皱眉沉思。
泰昌走进来一看,不由好奇道:“良甫,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王徵满脸疲惫的抬起头来,神情沮丧道:“皇上,这铁甲战舰不好造啊!”
这是怎么了?
泰昌一看王徵黑乎乎的眼圈,不由吓了一跳。
他连忙宽慰道:“你不用如此焦急啊,朕又没说一定要在几个月之内造出来,你可以慢慢想啊!”
王徵却是忍不住摇头叹息道:“皇上,所有的船型微臣都考虑过了,没有一种能做到完全不怕火炮的轰击啊!”
不可能吧?
泰昌不解道:“我们不是用狼牙战船试过了吗,效果很好啊!”
王徵翻出一张图纸,满脸无奈的道:“皇上,我们当初就是从侧面开炮轰击的,好像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如果炮弹从正面或者背后乃至稍微斜一点的方向落下来,问题就大了,船头、船尾、甲板、烟囱、几个炮位,乃至船舷内侧都没法防护啊!”
泰昌闻言,低头一看,瞬间便明白了。
现有的船型很多地方都没法装玄武甲或者不好装玄武甲。
比如甲板,如果甲板上铺满玄武甲那水师将士在上面走动都会成问题。
又比如船舷内侧,因为外侧装满了玄武甲,内侧连穿螺丝的孔都不好开了,怎么装?
还有船首主炮的位置,船尾舵轮的位置,包括各个炮位,这些地方都是敞开的,玄武甲装都没地方装。
总之,各种现有船型都有缺陷,根本没法做到全方位的防护。
他们测试的时候的确只尝试了从侧面轰击,这个角度炮弹几乎砸不到甲板上,其他地方貌似也没有问题。
如果炮弹从正面、背面乃至稍微斜一点的角度砸过来,那问题就大了。
船头、船尾、甲板、烟囱、几个炮位、船舷内侧等等,很多地方都有可能被砸中。
你能要求敌人只从两侧攻击你吗?
这是不可能的啊!
王徵说的的确没错,现有的船型都有漏洞,根本就没法做到全面防护。
如果不能做到全面防护,这铁甲战舰就有点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了。
要知道把一艘战舰披满玄武甲可不容易,光是制造和装配玄武甲所花费的人工估计就能赶上以前制造一艘战舰的人工了,而且,还得消耗海量的铁板。
如果披上铁甲之后还到处都是漏洞,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不如省下这功夫多造几艘战舰呢!
难道这铁甲战舰就是个错误的方向?
泰昌都有点怀疑造铁甲战舰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了。
其实,造铁甲战舰并不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只是,他这个想法有点太超前了,因为历史上的第一艘铁甲战舰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才出现的。
也就是说,他这个想法超前了三百多年。
十九世纪中后期欧陆各国的工业水平可是发达的不行了,造出来的铁甲战舰自然没有问题。
这会儿大明的工业水平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太多的短板了。
比如钢铁工业,就是个最大的短板。
这会儿大明是一寸厚的铁板都干不动,历史上欧陆各国造出来的铁甲战舰却是大量的采用了钢铁结构,这方面的差距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那么,怎么办呢?
难道铁甲战舰不造了!
泰昌盯着桌上各种船行看了一阵,脑海里突然冒出个疯狂的想法来。
既然所有船型都不合适,那就设计一个新的船型出来啊!
比如,从上到下都是一体,没有任何地方露出来的船型。
整艘船外面全是铁甲,这样总没有防御漏洞了吧?
想到这里,他不由拿起一只毛笔,在王徵跟前的白纸上刷刷刷就是一顿画。
很快,一个全新的船型便出现在王徵的面前。
王徵一看,顿时傻眼了。
皇上这画的是个什么?
他怎么看都感觉是一个梭子啊!
泰昌画的的确就是一个梭子,或者说他画的就是一艘梭子型的战舰。
这种战舰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几乎是一样的,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上下对称的梭子一样!
说实话,王徵就没看见过这种船型,历史上也没出现过这种船型,甚至后世都没有出现过这种船型。
他忍不住问道:“皇上,您这画的是一艘船吗?”
你这不废话吗?
朕画的当然是一艘船!
泰昌无奈的解释道:“这就是一艘船,或者说一艘铁甲战舰,这战舰的上面就是三层炮楼,整个炮楼将所有甲板全部覆盖,没有任何甲板露出了。船首的主炮直接装船舱里面,驾驶室我们也用人字形屋檐一样的结构包裹起来。这样一来,整艘战舰外面就全部是玄铁甲了,根本没有任何防御漏洞。”
这样能行吗?
王徵忍不住问道:“皇上,我们把驾驶室都包裹起来了,开船的人岂不也看不见外面了?”
开什么玩笑?
泰昌连连摇头道:“朕的意思不是全包严实啊,我们防的是炮弹,又不是苍蝇蚊子什么的。我们完全可以在顶层玄武甲的间隙开上一排排的孔啊,只要四周都开满孔,不是同样能看见外面。”
这个倒是可以试试。
王徵想了想又问道:“那望远镜怎么办?如果孔开得没望远镜大,望远镜就没法扫视外面了。”
呃,这个。
泰昌想了想,随即恍然道:“炮弹是从上面落下来的啊,我们完全可以将一些玄武甲做成能向上翻的合页窗,只要吧合页窗打开,用东西撑住,我们望远镜不一样能扫视外面。”
好吧,这个好像也可以试试。
王徵又想了想,随即问道:“那炮门呢,怎么办?”
这个还不简单吗?
泰昌不假思索道:“我们可以做成大点的合页窗啊,几块玄武甲一起向上掀的那种,反正只要火炮能推出去就行了,没必要拘泥于人家的炮门样式。要知道,现在大明的水平已经远超欧陆蛮夷了,你要自信一点,大胆去尝试新的结构。”
好吧,试试就试试,立马就试!
王徵闻言,不由满脸狂热道:“皇上,微臣明白了,微臣这就试试。”
说罢,他竟然就拿起纸笔闷头画起来。
这次泰昌并没有马上离开,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战舰,一种从未出现过的铁甲战舰。
毕竟以前还没有出现过把整艘船都包得严严实实的船型。
他这设想已然不想是一艘船了,倒像是一艘潜水艇!
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新船型在设计过程中也不知道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而王徵再怎么厉害,单从见识上来说跟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很多问题王徵可能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而他只需回想一下后世某些类似的东西往往很快便能找到解决办法。
所以,他还不能走。
他必须留下来帮忙,以免王徵突然间又被什么给卡住了。
至于朝堂之事,这会儿反正也没什么大事,造铁甲战舰就是现今大明最大的事了。
而且太子监国也监习惯了,他只需派人回去知会一声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