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拿出粮食(6)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陆元策既然已经预料到了未来的艰难,不可能不让自己的兵多带些粮食出来。
可就算陆元策再怎么高瞻远瞩,也不可能预料到,这里的状况这样艰难。
这里虽然四面临海,却时常干旱,要不怎么这么大个岛,陆地面积这么大,却没有人居住。
尤其近两年,给他们带路的赵老伯的说,都已经两年未曾见过一场透雨了。
难怪这里的树都变成了枯树,草也都变成了枯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还断了粮食,你让陆元策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大家都饿死不管。
管?要怎么管?
把他们带来的粮食拿出来一些?
就那点粮食……又能维持几天。
别管能维持几天,陆元策真这样干了,于是他们这边也断粮十几天了。
然后看着弟兄们每天饿着肚子,还要出海去捕鱼,要不然大家就只能等死,陆元策肯定比任何人都焦急。
别人忧愁的是自家一家,多说也就十几口人的温饱问题,他想到的却是几万人。
可眼下能想到的办法都想到了,就比如组织青壮劳力做一些木筏,出海捕鱼,让妇女们进山寻找食物。
陆元策心里实际很清楚,这样也就是能维持大家暂时还饿不死。
人是不可以太久不吃粮食的,那样就算饿不死,也会因为营养缺失,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
好在每个村都挖出一口淡水井,山里也发现两个泉眼,这样喝水问题到是还能应付。
刚刚喝过鱼汤,吃了条小鱼的陆元策,一听谢放说他闺女找到粮食了,并没有谢放预期的那样兴奋,反而还问了句:“您确定你家大女儿不是产生了幻觉?”
人在饥饿的时候,可是很容易产生幻觉的,他都做过拿着大馒头啃的梦,醒过来半天嘴里还有馒头的香味。
谢放见陆元策这么个态度,可有点急了,指了指自己的嘴,又拍拍自己的肚子,“我刚刚喝了两大碗大米粥,这还有假。”
瞅了一眼谢大夫那个鼓起来的肚子,陆元策也激动了,“谢大夫,不不,谢叔,您刚刚是说,您家大女儿就是在她掉下去的那个地方,看到的粮食?”
合着他连口气都没来得急喘,进屋就赶紧把这件事说了,陆元策居然连听都没听。
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不过陆元策这态度,他必须要给他记上一笔。
“这还有假,白花花的大米,看着就跟新米差不多,一点都不像是陈米。”
说到这,谢放也后悔了,他怎么忘了带点大米过来,哪怕就是抓几粒……
“走走走,我说的再多,也不如让你亲眼看看,这样,你赶紧跟我去一趟家里,正好也听听我大闺女咋说。”
他是要去他家看看,谢如令那丫头,当时怎么没把这件事告诉他?
谢如令:……她当时连自己是谁都不记得,更不可能还记得这的人都已经快三个月没吃过饱饭了。
如果她当时能接收到原主的这些记忆,虽然不能一见面就说我有粮食,好多好多的粮食,但也一定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把粮食拿出来。
第17章 拿出粮食(7)
当时大家逃到这边,谁都没有想到,会再也走不出去。
好在这个岛的面积不小,所以在组织大家建村盖房子的时候,陆元策就把自己队伍上的营地,建在了三十个村周围。
两千多人的队伍,那也是要盖很多房子才能住得下这么多大小伙子。
而且营地还不能离村子的太近,不然队伍上每天都要操练,动静肯定不小。
当然也不能太远,于是陆元策就带着他的人,在离三十个村两公里外的山坡上找了块地方。
他这样的安排,当然是考虑到了治安问题,这么多人,要是没有能压制住他们的人,谁知道会发生啥事。
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带出来的人,最终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所以陆元策就把自己的人都以小队的形式分散开,分别在三十个村的周围,建了三十个营地。
这样看上去,虽然像个包围圈,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自家附近有当兵的守着,那肯定更有安全感。
大队营地这边的人比较多,相对于那三十个小队,陆元策这边还有六百多人。
然后恰好一村这边有快不小的空地,他就把大队部健在这边了。
两公里的路程,就这点距离,对于两个都兴奋无比的人来说,那就是眨眼之间的事。
谢如令就觉得她爸刚走,她这刚刚想好要怎么完善自己的谎言,那个高大的身影就出现了。
谢放进来先让罗慧琴把剩下那一半大米拿出来,给陆元策看看,看他老谢有没有说谎,他闺女是不是产生幻觉了。
刚刚吃了一顿饱饭,罗慧琴哪能闲得住,然后又不放心闺女自己在家,就一边手脚利索的编着草席,一边和闺女说着话。
给大夫当了这么多年的家属,罗慧琴多少也了解点,她担心闺女受的不是外伤,所以一直不敢放任闺女自己待着。
这就造成了谢如令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原主长得啥样。
这个家也没个镜子,甚至和玻璃有关的东西一件都没有,就连他们吃饭用的碗都是木头做的,你说她用啥照人吧。
可她空间里有镜子啊,而且还不少,大大小小,挂式的,立式的,还有挎包里用的小镜子。
当时罗外婆信誓旦旦和她保证,她将要去的地方是大唐盛世。
然后她一想,再怎么盛世,古代也做不出来现代这么好的镜子,就买了好几个,都是准备带去古代用的。
几次想偷摸拿出个小镜子照照自己,或是进去空间里去照一下,可她这位新妈妈是一点机会都不给她。
刚刚她去了一趟厕所,她妈都没放过她,一直守在外面。
谢如令此刻正百般无聊,陆元策来的时机正好,只是他那是啥眼神?
他不会把她说的话当成疯话了吧?
这是还不相信他们家有大米啊。
谢如令赶紧偷偷拉了一下她妈的衣襟,示意她去把大米拿出来。
证明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事实说话。
罗慧琴这会儿也想到了闺女说那山里还有很多粮食,才起身去拿被她藏起来的那点大米。
第18章 拿出粮食(8)
陆元策看着白花花的大米,顿觉很不真实,忙拿起两粒放进嘴里咀嚼起来。
香,甜,果然是大米,而且还是他以前从未吃过的好大米。
空间出产,自然与众不同,陆元策把这归功自己已经很久没吃过粮食了,到是也没多想。
“这大米,真是你在山里发现的?”
陆元策一脸严肃的望过来,肚子这时却突然咕咕叫了一声,彻底毁了陆大队长好不容易伪装起来的形象。
瞧着男人瞬间爆红的脸,谢如令假装啥都没听见,点头应道:“是,就在你救我的那颗树洞里发现的。”
“那棵树……”
陆元策想说,那棵树怕是早都已经断了,掉下去的粮食,也肯定早都被鸟雀给吃没了。
就算树没断,粮食还在,一个树洞里能有多少粮食。
看见陆元策眼睛里闪过的失望,谢如令忙又说道:“我觉得那棵树洞里的粮食只是个指引,我感觉那周围肯定还有粮食,而且数量还不少。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直觉,有没有,还得咱们去找找看。”
在谢如令和陆元策说话的功夫,谢放正在那边小声吩咐罗慧琴去给陆大队长煮点粥喝。
就这点米,罗慧琴开始还有点不舍得,后一想到陆元策刚刚救了闺女的命,这才狠狠心,抓了两把大米,又学着闺女的做法,放了些小鱼干进去。
转回来的谢放正好听见闺女说的话,见陆元策一副不是很相信的样子,提醒道:“陆大队长,我之前就和你说过,我闺女从小就有这本事,只要她梦见的事,就没有不准的。”
是,谢大夫是说过她闺女对危险有预知感应。
当时他已经知道将要发生的事,还以为谢如令或是在哪里听力来的消息,然后就说是她自己梦见的。
所以实际情况就是,那次谢放说的话,陆元策根本就没信。
不但没信,还对谢如令起了疑心,要不然也不会让妇女队长盯着点谢如令,发现不对,赶紧向他禀报。
“事不宜迟,那咱们现在就去,如果赶在天黑前,真能找到粮食……”
接下来的话陆元策并未说出口,但谢放已经猜到了,早一天找到粮食,就能少饿死几个。
这几天已经死了不少老人,他是大夫咋会不知道,那些人哪是病死的,大多都是饿死的。
“在急不差这一会儿,”罗慧琴进来说道:“再等等,我这粥马上就好,让陆大队长喝了粥在走。”
“对对,再等一等,我让你婶子给你煮了粥,吃了再走。”谢放也说道。
先不说他们还有纪律,就是没有纪律,谢家就那一小碗米,他怎么忍心吃。
陆元策这边刚要开口拒绝,就听谢如令说道:“陆大队长你就放心留下吧,我保证,那下边肯定还有粮食。”
你拿什么保证?
就那个一连做了几天的梦?
陆元策看过来,似是才发现,这姑娘长了一双特别明亮的大眼睛,亮晶晶的,似是会说话一样。
第19章 拿出粮食(9)
粥还是很好煮的,也没容陆元策再拒绝,当一大碗香喷喷的大米粥摆在他面前,他就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罗慧琴就抓两小把米,再加上点小鱼干,也足足煮了一小盆粘稠的大米粥。
一小盆能盛出来两大碗,陆元策也真没客气,两大碗粥吃的连点汤水都没给谢家剩下。
而且这吃饭的速度,惊得谢如令嘴巴张的老大,还没等她那边把嘴闭上,人家都已经放下饭碗吃完了。
“你,你这样吃饭……”谢如令吭吭哧哧半天,才又说出一句,“对胃不好。”
谢放点点头,也跟着补了一句,“的确,如令说的对,吃饭太快是对胃不好。”
当兵的吃饭哪有细嚼慢咽的,洗战斗澡,吃战斗饭,干啥都快,实际陆元策也是养成习惯了。
不过今天这粥,的确是太好吃了,他一时没能控制住,吃完才发现,谢如令正吃惊的瞪着他。
完了,他被个小姑娘给笑话了。
陆元策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解释道:“我也是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粥了,平时肯定会慢一些。”
“唉,能理解,那啥,那咱们走吧。”谢放招呼陆元策前面走,还边走边传授经验,“实际我跟你说元策,这吃饭越快,吃的越多,还怎么吃都吃不饱,饿的也快……”
谢如令跟在两个人身后,听着新爸爸在给陆元策传授经验,然后看着那人听的那个认真样,心里实际是很不舒服的。
这些当兵的为了救人,个个都是不藏私的,要不能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救济那些灾民、
这话要是搁在她那个时代,或许大家并不觉得有什么,反正饿几天,就会有飞机空投吃食过来,咋都不可能让大家饿死。
可要知道这时候,谁给你投粮食?
估计都以为他们这几万人都已经死了,谁还能想到,他们还活着。
这种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送人,这绝对是天大的恩情。
谢如令甚至怀疑,自己能来到这,都是老天实在看不过去了,不想让这些好人被饿死。
反正别管啥原因,她既然来了,还带了这么多粮食来,还有水源……就不能让这些人再因为食物发愁。
谢如令正想的入神,没注意到旁边冲过来的人,被人一把拉住,差点摔了个跟头。
“小令,听说你找到粮食了?快点先给我拿点回去,你奶再不吃粮食,怕是就活不成了。”
谢如令瞧了一眼拉住自己的中年妇女,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人一定就是原主那位惯会能装好人的大伯娘王巧珍。
“大伯娘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谁说我找到粮食了?陆大队长就在这里,您觉得我会比陆大队长的本事还大?”
“那怎么可能,你怎么能和陆大队长比。”
王巧珍想都不想就回了一句,后一想自己这话回答的太快,让人听了,好像她多瞧不起谢如令这个侄女似的。
虽然她的确很瞧不起这丫头,整天闷着个头,就知道干活,连句漂亮话都不会说。
哪像他们家春苗,那小嘴甜的,谁不稀罕。
“不是的小令,大伯娘不是说你没本事,我这不是听雨轩说的,说你们家中午吃了大米饭……”
第20章 拿出粮食(10)
这话不可能是谢雨轩说的,她这个大伯娘最擅长的就是瞪眼说瞎话,尤其这人的理解能力还很奇葩。
打个比方,有一次她妈说了句明轩今天也不知怎么吃坏了肚子,一直喊肚子疼。
然后这句话被她大伯娘一宣传,没一会,全村人都知道他们家大弟中毒了,而且还中毒不轻,都要生命不保了。
谢如令瞧了一眼跟在她大伯娘身后的那些村民,呵呵笑了笑,来的人还不少呢。
她大伯娘的好名声就是这样被宣传出去的吧?
这还真是王巧珍最擅长的小伎俩,那就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她王巧珍这朵大白莲表演的舞台。
她妈罗慧琴脾气倔强,平时就知道傻干活,也不会讨好人。
等她那位二伯娘李仙花,那到是个厉害的,可惜,有点厉害过头了,所以就落了个不贤惠的名声。
所以让她妈和二伯娘衬托着,她爷奶自然就觉得大儿媳好,尤其她爷那个老糊涂,估计要不是这次的大逃亡,到死都不会认清王巧珍是个什么东西。
她大伯家十几口人,为啥就她爷先饿死了,王巧珍说的好听,老爷子背着他们把口粮都省下来给重孙子了。
呵呵,实际情况原主是最清楚的,因为每次他们家去给爷奶送吃的,都是她去。
而且每次她一去,她大伯娘都赶紧把几个孙子轰到这屋,有时都不等原主离开,那些吃的就被那几个狼崽子给抢没了。
就为给爷奶省下点口粮,他们家都只吃个半饱,原主自然不甘愿被别人给抢去。
因为这事,原主可没少和王巧珍干架,虽然每次都干不过,还被王巧珍埋汰够呛,可哪说她来家里和几个孩子抢吃的,她一说,就和她打起来了。
大伯娘还会一边说,一边抹眼泪,一副她受尽了委屈,却又不能和晚辈一般见识的模样,像极了她前世见过的那些白莲花。
只不过这朵老白莲太老了点,哭也没人愿意看了。
不过大家还是很愿意听她说些有关食物的话题,毕竟大家都太饿了。
就比如今天,当王巧珍故意吵吵嚷嚷的追过来,就有很多人跟在后面,他们也很想听听,谢放家不会真的藏了粮食吧?
虽然人家就是藏了粮食也与他们无关,自家过自家的日子,人家有粮食是人家的,可大家就是想跟来瞧瞧。
接收了原主的一些记忆,谢如令对于王巧珍这个女人的性格掌握的很清楚,也明白她为啥会整这一出。
她不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事,好给她爸妈扣上一顶不孝顺的大帽子。
也只有贬低了别人,才能抬高她自己,凸显出她王巧珍多孝顺。
这种自私自利的女人,典型的当了婊~子,还想给自己立个贞洁牌坊
谢如令毕竟不是原主,和这些所谓的亲人也没啥亲情可谈,更不可能为了顾及谢家的名声,委屈了自己。
于是谢如令就这样冷冷的看着王巧珍,淡淡的说道:“大伯娘说的不是梦话吧?这话你确定是雨轩说的?”
第21章 拿出粮食(11)
被谢如令这样瞪着,王巧珍那张巧舌也有点翻卷不起来了,她想坚持自己的说法,可一瞧站在一旁的陆元策,心里又泛起了嘀咕:瞧这意思,陆大队长肯定是在老三家吃的饭,这万一真是喝的粥?
喝的粥,那不也是粮食吗,难道不应该先给他们家送过去一盆?
王巧珍正要说话,那边谢如令已经抬起了手,把跑过来的两个弟弟叫过来,问道:
“雨轩,你过来,刚刚你是怎么和大伯娘说的?一五一十的和大家学一遍,一个字都不许差,你知道的,咱爸妈最讨厌撒谎的小孩儿。”
谢雨轩是被谢明轩硬拉过来的,知道自己给家里惹了祸,谢雨轩抹了一把眼泪,气哼哼的瞪了王巧珍一眼。
“我没说过咱家吃大米饭,是大伯娘,她说闻到我嘴里有米饭的味道,我说咱家喝的是粥,她偏说是米饭。”
“你这孩子,你明明就说你家吃的大米饭。我知道了,你是怕大伯娘去你家要饭对不对?你放心,大伯娘可不是那样的人,我只不过是想给你奶讨点吃的,老人家已经很多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虽然我们全家都会把口粮省下来给你奶,可那毕竟不是粮食,你奶都多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
王巧珍一边说一边抹眼泪,这是还想把锅扣在雨轩身上,一个才九岁的孩子,看大家相信谁说的话。
的确,一个才九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说得过连珠炮似的王巧珍。
别说九岁的谢雨轩,就是罗慧琴在,在王巧珍这张巧舌面前,也得败下阵来。
谢如令终于领教到了什么叫瞪眼说瞎话。
瞧瞧谢雨轩气的小脸通红,一副要背过气的样子,谢如令赶紧叫停:“行了大伯娘,你也别表演了,现在大家关心的都是粮食问题,没人愿意看你唱戏。”
“还有,你不说只要有粮食,就都交给我奶?那好,我们大家都记住你这句话了,等以后陆大队长找到粮食,给大家分下去的时候,你们大家都是证人哈。”
果然,大家一听到要分粮食,谁还愿意看王巧珍在那胡说八道。
“陆大队长,谢家那丫头说的是真的吗?你真找到粮食了?”
看了半天热闹,岂能白看,陆元策先是不着痕迹的扫了谢如令一眼,见她在笑,不知怎么就点了头。
“大家都回去等消息吧,还有谢大娘,你说的话我也可以给你作证,等真找到粮食那天,我会让人直接送去给你婆婆。”
王巧珍:不是,她不是这个意思啊,她家那个老太婆现在都要恨死她了,粮食到她手里……
瞧见王巧珍一副哑巴吃了一嘴黄连的样子,谢如令开心极了。
她没想到陆元策会配合她,谢如令感激的看过去一眼,才又转向王巧珍,笑眯眯的说道:
“大伯娘,我那天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经常瞪眼说瞎话的人,居然被雷给劈死了。”
瞧见王巧珍瞬间吓白的一张脸,大家还有啥不明白的,合着这些话都是这女人瞎编出来的?
第22章 拿出粮食(12)
原主从小就对危险有预知这件事,谢放和罗慧琴一直瞒着,这事除了他们夫妻,也就陆元策知道的最多。
这次的事,要不是为了说服陆元策相信他闺女,谢放也不会把他闺女这本事说出来。
不过,毕竟是一家人,王巧珍多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谢如令很会做梦的事。
所以一听谢如令说她梦见说瞎话的人都被雷劈死了,王巧珍还真有点怕了。
她说的话是不是瞎话,虽然有时谎话说的多了,就连她自己都认为是真的,可这次的确是她在诬赖谢雨轩……
王巧珍这边撒丫子就跑,看热闹的村民立刻嚷嚷起来:
“还族长婆娘哩,咋能说瞎话哩。”
“就是,这要不是陆大队长在,我还真信了王巧珍说的话。”
“估计也是饿的,唉,糊涂了吧?要不然巧珍可不是那种胡乱说话的人。”
在众人有质疑,也有替王巧珍说话声中,谢如令叮嘱完两个弟弟,就赶紧去追解放和陆元策了。
大家知道陆元策和谢大夫此行是去寻找粮食的,也都抱着希望回家等消息去了。
老百姓对陆元策那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崇拜,这里的人不管你私心多重,就是王巧珍那种人,对陆元策都是及其相信的。
可以说,没一个人猜疑过,陆元策找到粮食那天,会不会不分给他们。
谢如令接收到原主这些记忆,对陆元策这个人也不由得崇拜起来,一个人能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就能收复几万人的心……
这人要么就是心机太重,要么就是真如老百姓说的那样大公无私。
显然陆元策应该属于后者。
上午出山的时候,身边有两个唠叨鬼,当时她的注意力又都在了解这个世界上,并未注意这段路有多远。
这怎么走了这么久还没走到啊?
谢如令偷偷用意念瞧了一眼空间里那个大座钟,他们都已经走了两个多小时,有这么远吗?
可瞧着前面的两个人脚步如此坚定,她想说是不是走错了?又觉得不太可能。
又走了一会儿,当瞧见熟悉的山脉,谢如令立刻打起了精神。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谢如令忙小跑几步,追上和她始终保持几步远的陆元策,问道:
“陆大队长,我看你没带登山绳,那我们怎么下去啊?”
也不知是吃了顿饱饭,还是闺女给的希望太大,一直元气满满的谢放忙替陆元策回道:
“闺女,你忘了,上午爸妈为啥来晚了?”
“为啥?”她妈当时咋说的来着?好像是说他们一家是去找下山的……
已经等不及闺女反应的人,开口说道:“就在那边,大概五百多米吧,我觉得那里肯定能下去,我当时都下到一半了,听你大弟弟喊说你被陆大队长救上来了,我就没在往下爬。”
这座山的造型你多转悠一会儿,就会发现很奇怪。
谢如令这会儿也发现了,这座山除了她掉下去的那个地方很高,周围连着的山脉,都要比它矮一些。
而且这附近几乎就是寸草不生,就算是干旱,旁边连着的山脉还能看见点绿色,唯独这里,特别显眼,那叫一个光秃秃。
第23章 拿出粮食(13)
所以之前为啥陆元策对这里没怎么重视,甚至都不曾来过这边,只是远远的望上一眼,就绕开了。
这要不是谢如令今天从这里掉下去……
陆元策瞄了一眼谢如令,才顺着谢放指引的方向继续往前走。
正如谢放说的那样,几个人大概走了五百来米的样子,真就在这边发现一条很是隐蔽的通道。
说通道也不对,实际就是这边的山比那边稍稍要矮一些,还有坡,而且这个坡度还是环绕着那边的高山。
总之这条通道绝对不是人为打通的,然而从这边下去,还真能绕道谢如令掉下去的那边。
当然,这要不是谢放夫妻救女心切,也不可能发现这里。
这可不是摆在明面上的通道,而是藏在夹缝里,谁没事往这种光秃秃的石头山的夹缝里钻干啥。
有那力气,爬爬别的山,说不定还能逮到一只两只幸存下来的野兔野鸡啥的。
动物有动物的生存诀窍,别看这座岛屿干旱的厉害,开始谢如令还以为这里能喘气的就是人,不会有动物。
实际不然,据说大家刚逃到这边的时候,靠的就是捕鱼打猎来维持,要不然就那点粮食,怎么可能够几万人维持到现在。
“谢姑娘下得去吗?”
这里虽然不似那边险峻,可也是很危险的。
陆元策瞧了一眼谢如令那小细胳膊小细腿,真担心这姑娘等下要是撑不住,掉下去也是能摔死人的。
几个人就谢放背了一个大背篓。
谢如令还以为她这位新爸爸是养成习惯了,进山就要背个背篓,看见药草就采。
谁知谢放这时却从背篓里拿出一根看样子就很结实的小细绳,过来一头绑在闺女腰上,另一头绑住自己。
“没事,我闺女从小就和我爬山,我们爷俩这点默契还是有的。是吧闺女?”
脑子里似是有些这样的画面,谢放一边采药,一边教闺女认识药草,讲解药理知识。
当时爷俩的腰上,的确是拴着一根细绳。
“当然记得了,我还记得我五岁的时候就说过,长大要当一个像爸爸一样的好大夫。”
谢如令这样说,自然是在给自己懂医术做铺垫,但这话说完,瞧见眼圈泛红的谢放,她这眼睛也开始泛酸了。
世事难料,谁会想到,有一天,他们会舍去家园,被困在这种地方。
谢放望了一眼天边,不知以后还能不能有回去的可能?几个孩子还小,他到是无所谓了,死了就往这里一埋。
“爸,”似是猜到了父亲心里的想法,谢如令拉了拉谢放,笑着鼓励道:“只要我们能找到粮食,能活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对,一切皆有可能。”大米粥刚刚喝过,这就是希望。
往下爬,走在前面的人是最危险的,所以这第一个下去的人肯定是陆元策。
在这爷俩互相鼓励的时候,陆元策那边已经开始往下爬了。
不过那爷俩说的话,他到是都听见了,总觉得谢家这丫头对找到粮食这件事很自信,就好似他们不是去找,而是去取。
对,就是这种感觉,受谢如令影响,就连他都觉得他们即将要过去的地方,正藏着很多很多的粮食,等着他们去取。
第24章 拿出粮食(14)
有陆元策在前面带路,谢放说这次快了不少,等下到山底的时候,还是用去一个多小时。
谢如令也是这时才瞧见陆元策手腕上居然戴了一块手表,用时一个多小时这话也是他说的。
接收的记忆有限,谢如令一直试图在脑子里搜索,他们到底生活在哪个年代?
可原主留给她的记忆,只是和家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至于家庭以外的事,不是被原主刻意忘记了,就是这姑娘压根就不知道这些事。
一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怎么可能连自己生活在哪个年代都不知道?
就是古代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也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朝代啊。
所以谢如令直到现在,都没弄清楚这些人到底来自哪里,不过偶尔蹦出来的一些画面,又很像她以前生活的那个世界。
不过肯定不是她那个时代,应该是她那个世界的几十年前……五六十年代?
她敢这样猜测,自然是根据所见村民,包括她父母和两个弟弟那身穿戴猜出来的。
这些人的衣服肯定都是从原来的家里穿出来的,男人穿的都是那种土布褂子,也没啥花样。
女人穿的衣服,虽然都打着补丁,但样式还是能看得出来,都很有民族特色,或者说,很有年代特色。
实际不管男人穿的褂子,还是女人穿的斜大襟上衣,特点都是盘扣。
所以谢如令才会产生这样的猜测,她记得奶奶和罗外婆都很喜欢穿这种样式的衣服,尤其冬天,那大高领,大盘扣,可拉风了。
不过可能是夏季的原因,这的女人穿的衣服,包括她身上这件也是,都是没有领子的。
总之她咋看,都觉得这些人是来自五十年代,可一看见陆元策,她又很快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五十年代的人,怎么可能穿成陆元策这样,尤其那双大军勾,这还戴着一块手表。
脑子里一片空白的感觉太难受了,尤其有些事,还不能太过直接的去打听。
不过他们家谢雨轩还是比较实在的,这些问题,等有机会,通过那小子,她肯定能套出不少自己想知道的。
几个人一下到山底,谢如令赶紧收回心思,她现在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粮食拿出来,还得瞒过陆元策,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要不是她爸速度太快,都没容她多想想,就跑去找陆元策。
不然她肯定得想办法说服她爸,先别告诉陆元策,等她把粮食找到,再上报也不迟。
好在空间在她身上已经半年多了,还处在新鲜期时,她得空就玩乾坤大魔移的戏法,都玩熟练了。
“闺女,你再好好想想,你直觉那些粮食真是在半山腰?不会是在山底什么地方?”
谢放昂头看向陆元策手指的那棵树,居然还顽强的挂在那,不过瞅这意思,怕是也快支撑不住了。
他闺女说的半山腰,就在那棵树的下面,那么高,而且连个坡度都没有,他们要怎么爬上去啊?
第25章 拿出粮食(15)
查看地形的陆元策这时已经回来了,也在望着谢如令,似是在等着她的回答。
谢如令:她刚刚也没闲着,也在可哪找,想要是能在山底下找到一些山洞,那她肯定会改口。
可也怪了,半山腰那么多山洞,密密麻麻足有几十个,可这山底下怎么一个都没看见。
好在她刚刚在陆元策回来前,用意念试了一下,还真把空间里的大米,甩上去几袋子。
不过这个距离,要移出来几十万斤粮食,谢如令觉得自己肯定得累趴下。
对,别看她用的是意念,那也是很累的,而且她这累的还是大脑。
“或许别的地方还有,不然咱们再找找。”
谢如令说完就走,这样子给陆元策的感觉就是心虚。
虽然他也吃到了谢如令拿回去的粮食,但这也不能说明这山里就会有大批量的粮食。
他也是急糊涂了,居然还真信了谢如令的话,实际细想想,毕竟几万人,谁知道谁藏着私心,偷摸藏了点粮食在树洞里,恰好被谢如令发现了。
然后这丫头就以为这附近,肯定还有更多的粮食。
算了,既然来都来了,就陪他们爷俩再找找,实在找不到,他们爷俩也就死心了。
谢如令可不知道陆元策心里是怎么想的,她是一边走,一边往半山腰的洞里丢粮食,估摸这一会儿的功夫,她都已经丢出去十几万斤了。
空间里种出来的粮食可不一定都是大米白面,但因为水田和旱田一样多,自然大米的数量就要多一些。
装大米苞米和谷类的口袋都是一百斤装的麻布袋子。
等装白面荞面苞米面的袋子,都是用白色粗棉布做的。
谢如令从未问过罗外婆,这些口袋她是打哪弄来的,就好似怎么都用之不尽似的。
就比如现在,她空间里就放着很多这样的布口袋,厚厚的一大摞,估摸足有上千个吧?
而且不管是装米的麻布袋子,还是装面的布口袋,都是一百斤装的。
重点是,这上面还都没有字,啥字都没有,就连个数字都没有。
可见罗外婆这是早预料到了,这些粮食不知能去往哪个朝代,干脆连点标记都没有,免得引来大家的猜疑。
罗外婆的细心,可让谢如令省了不少心。
如果有配乐,她现在肯定就是呼哧呼哧的往出丢,也不管啥粮,反正空间出产,粮食肯定都是好粮。
实际情况却是,谢如令就跟做贼一样,这边丢着粮食,眼睛还要观察着站在远处的陆元策。
至于谢放,她这个新爸爸对闺女说的话那是一点都不怀疑,所以此刻正认认真真的可哪找粮食呢。
她丢出去的粮食上又没有字,粮食自己又不会说话,陆元策他就是想破脑袋那天,也不可能想到这些粮食是她谢如令拿出来的。
反正她现在只管丢,至于以后怎么把这些粮食运出去,那就不关她的事了。
本来半山腰那些山洞就很奇怪,再出点更奇怪的事,大家将来要怀疑的也只能是那些山洞,绝不可能想到,这里面还有她谢如令的手笔。
第26章 又被救了
别看谢如令从这个角度看那些山洞,就跟看一个个鸟窝差不多,但却能很清晰的感应得到,那些山洞有多大。
因为粮食丢进山洞里,有没有装满,能丢进去多少袋,她这边是能感应得到的
开始她发现几个山洞就只能丢进去二十袋,再想多加一袋两袋,就加不进去了,然后到下一个山洞的时候,她干脆一次性就丢进去二十袋。
这样反复试探几次,谢如令也明白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山洞,大小居然差不多,几乎每个山洞就只能丢进去二十袋,也就是两千斤,再就丢不进去了。
谢如令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树枝子,每丢满一个山洞,就扔一截进空间。
刚刚她数了一下,已经有五十三节树枝子了,也就是说,她已经丢出去十万六千斤粮食了。
这些粮食听着数字不少,可架不住他们人多啊,三万多人,按每人一天一斤算下来,这也才是三天的量。
她空间里粮食的储量,她刚刚算了一下,实际足够这些人吃三个月的。
然后三个月后呢?
就靠空间那十亩地,就算每月再增加几万斤粮食,三个月十几万斤,也就够这些人吃个三五天的。
再然后怎么办?
存粮终究有吃没的那一天。
所以说,光靠她一个人的空间想养活几万人,肯定是不现实。
谢如令这时就瞄着空间里那些种子,很多很多,粮种,菜种,甚至瓜果梨桃,罗外婆都没少给她准备。
当时罗外婆咋说的来着?
好似说,等她去了古代,如果那边的粮食蔬菜花样品种不多,就让她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最好能帮着改良一下?
然后她又是咋说的来着?
记得当时她瞧着自己的纤纤玉手,还感叹一句,说自己将来可能会给人看病开方子,但下地种田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她了解过,古代女子就算是生活在乡下,姑娘家下地种田的也很少,几乎是没有的。
谢如令正用意念扒拉着空间里那些种子,没注意到跑过来的人,也没听见那两个人在喊些什么。
反正等她意识恢复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陆元策推出去,而他自己,却因为掉下来的那棵树,砸伤了右胳膊。
“小令,你发啥呆啊?我和陆大队长都在喊你……”谢放过来就和闺女急眼了。
刚刚那一幕,眼看那棵树就要掉下来了,他闺女还站在树下……
谢放的速度肯定没有陆元策快,今天要不是陆大队长,他闺女这是欠了陆元策两条人命啊。
“元策,你先别动,等着叔给你看看。”
谢如令这时也瞧见陆元策胳膊上的血迹了,也吓的赶紧过来帮忙。
“对不起,我刚刚……”
她刚刚意念全部在空间里,对外界的声音是感应不到的。
所以说,这空间也是个不靠谱的。
“没事,就是被树枝子划了一条口子,皮外伤,不要紧的。”陆元策说道。
“这可不只是划了一条口子,你看这胳膊肿的。”都是当大夫的,咋会不明白,胳膊立刻肿起来,别是伤筋动骨了?
第27章 又被救了(2)
“你动一动,让叔给你好好看看,有没有伤到筋骨?”谢放边说,边一脸紧张的试探着帮陆元策查看伤情。
记忆中,这还是谢放同志头一次和她这个闺女这样大声说话。
唉,以前那个乖乖巧巧的小闺女就这样没了,可怜的老谢同志,一直以他闺女为傲,要是知道亲闺女就这样没了?
占了人家闺女的身~子,还让人家老爹这样不省心。
谢如令有些心虚的从布袋子里掏出一小包药粉,小心翼翼的递过去,“爸,给,这是我来之前准备的,止血的,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谢放斜过来一眼,哼道:“你还好意思说,这次要不是陆大队长,你这条小命怕是真要交代到这了。”
“嘻嘻,可能是我和这里比较有缘吧,我也不知咋了,一到这里,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谢如令这话,引得陆元策看过来一眼,随后又赶紧把头转开了。
谢放这时也想到了什么,叹了一口气后,继续用闺女给的止血药,和自己带来消炎用的药粉,给陆元策包扎着伤口。
“放心,这些布都是干净的,都是我用药水煮过的。孩子他妈当时还舍不得,还说要用来补衣服。你说我是个大夫,当时从老家带出来的那些棉纱布都用没了,我这手里一点布没有,就心慌的厉害。瞧瞧,这不是用上了。”
谢放一边给陆元策包扎伤口,一边絮絮叨叨的唠家常,为的是分散陆元策的注意力,免得他疼的厉害。
陆大队长也真是条硬汉子,不说筋骨肯定也伤到一些,就是这条大口子,也够一般人受的。
可人家连哼都没哼一下,甚至眉头都不曾皱一下。
谢如令从小到大学的都是中医,虽然说中西医不分家,可她接触西医方面的知识太少了。
尤其对付这种外伤,要不是考虑到穿越后啥事都可能遇到,她之前也不会去西医那边实习过一段时间。
所以眼瞧着那血哗哗的淌,陆元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谢如令此刻对这位陆大队长崇拜的那叫一个五体投地。
实际对于当过兵,经历过战火的人,这点伤真算不得什么。
尤其瞧见谢如令那龇牙咧嘴,想看又不敢看的小模样,他还觉得怪有趣儿的,真就没感觉到有多疼。
要是让谢如令瞧见陆元策身上那些伤疤,就能理解他此刻的淡定了。
更何况跟前又有两个大夫在,尤其谢如令拿出来那包止血用的药,谢放这会儿也是又惊又怕,没注意到她闺女给的是啥药。
不然肯定得好好问问闺女,哪来的这药,怎么止血效果这么管用。
血很快就止住了,不过多少还是伤到点筋骨,主要是那棵树离地面太高了。
不是有人测验过,说就是一颗鸡蛋,从十几层的高度掉下来,砸到人,也是能砸死人的。
所以陆元策这次舍身相救,估计还是得养上个十天半月才能养好。
不过谢如令现在担心的不是别的,而是等下回去,可是要爬山的,他这就剩下一条胳膊能吃力了,要怎么爬上去?
第28章 又被救了(3)
背?
别闹了,就他们父女俩这体格,别说背一整个的陆元策,估摸就是砍去一半,剩下的重量他们爷俩都不可能背得动。
谢放这时可能也想到了这一点,一脸愁容的看过来,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他们这次肯定是无功而返了。
可陆大队长这胳膊?
“谢小令,你挪一挪脚。”在谢家爷俩愁眉不展的时候,陆元策突然看过来喊了一声。
这深山野林的,虽然这边的山里光秃秃,都是石头,也不一定就没蛇。
谢如令还以为自己踩到了啥,陆元策这一喊她挪一挪脚,吓的她赶紧往旁边跳了一大步。
被惊动的谢放这时也看见了洒落在地上的大米,惊呼道:“闺女,看来你这次的梦又做对了。”
俩人看向她这边都惊喜若狂的样子,还都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她爹又如此激动的扑过来,谢如令当然也瞧见了,然后就愣愣的看着洒落在地上的那些大米,还有还挂在树上的那个麻布袋子。
这个麻布袋子她太熟悉了,这不就是她……
不应该啊?她明明就没往树洞里放粮食,这大米是怎么和树一起掉下来的?
“谢叔,你尝尝,这大米真不错,我从未见过这么好的大米。”
顾不得胳膊上的伤,陆元策也过来抓起一把大米,又抬头往上看去,“看来谢姑娘的直觉是对的,这上面说不定真有大批量的粮食。”
“那当然,我闺女从小到大,只要我们家遇到点啥事,她准能提前梦到。”谢放有些得意的回道。
谢如令:呵呵,呵呵呵。
原主有没有这本事她不知道,反正她这个冒牌的,可没那未卜先知的本事。
别谢放同志吹的太过,以后这位陆大队长遇到事就让她睡上一觉,啊不,是做个梦。
“那啥,爸,陆大队长,那接下来,咱们是要回去找人?还是想办法上去看看?”
谢如令现在已经想明白怎么回事了,刚刚她丢到第五十三个山洞的时候,突然就有点不信邪,怎么一个山洞里就只能装下二十袋米,多一袋都不行?
然后她就多丢了一袋,再然后肯定就是这袋被排挤在外的大米又恰好砸在了那棵树上……
这样一想,逻辑就很通顺了,而且事实绝对就是这样的。
“好好的米,我一定要捡的一粒都不剩,接下来该咋办,咱们都听陆大队长的。”
谢放一看见粮食,而且还是这么好的大米,哪里还顾得上别的,就只顾着蹲在地上收米了。
这样的爸爸,呃,还有那么点可爱是咋回事。
听他的?
谢放这句话似是给正处在激动中的陆元策提了个醒,他先是看了一眼那上面的高度,然后又看了一眼自己的胳膊。
给谢如令的感觉,陆元策那眼神似是在说,要不是自己这胳膊受了伤,他完全可以徒手爬上去?
“等下谢叔你和谢如令先回去,然后去一趟驻地,找一个叫温毅的,或是李大牛,让他们带几个人,带着登山设备过来一趟。”
第29章 又被救了(4)
如果不是自己受了伤,这件事陆元策肯定会亲自回去安排。
可眼下自己这胳膊使不上力,指望这爷俩……他觉得他还是留下来的好。
“这山里有粮食的消息一传出去,我担心会有村民过来抢,谢叔你可以和温毅李大牛实话实说,让他们安排好看守的人。”
实际就那高度,村民就是来了,也只能是眼巴巴的望着。
陆元策考虑的当然不是粮食怕丢,而是怕那些村民没有攀山越岭的经验,把命搭上。
实际这事谢放也能想到,要是能派人看着点,这自然是好。
“只是留你自己在这?”
他回去找人,这一来一回,等陆元策那些手下的兄弟过来,天都黑了。
可自己要是留下来陪着陆元策,让闺女一个人回去,谢放又不放心。
“爸,我留下来吧,正好我这里还有药,如果今天回不去,明天您也不用下来了,我就能给陆大队长换药。”谢如令说道。
这到是也行,这山底下不冷不热的,还有陆元策在,谢放也没啥不放心的。
至于说,自家闺女都这么大了,单独和男人待在一起会不会有啥危险。
如果对方是别人,那谢放肯定是不放心,但换做陆元策,老谢同志那是一百个放心。
“那就这样,正好这里还有大米,元策你那里不是有个水壶,你们俩等下就用那个铁水壶煮点粥喝还是可以的吧?”
谢放简直是操碎了老父亲的心,要不是事关紧急,他不得不走,不然他肯定不能把闺女扔下。
陆元策那伤还是因为他闺女受的,他们父女俩把人扔下就走,这种事他也干不出来。
所以只能是小令留下来,他回去报信。
这一路走来,陆元策见识过很多家庭,在危难时刻,比如就剩下一口吃的时候,需要做出选择,很多家庭都会选择放弃闺女。
可这位谢大夫,无论什么时候,都把闺女看的很重。
不能说重过他那两个儿子,但绝对是要重过他自己。
人家把如此宝贝的闺女留下来照顾他,这也是谢大夫对他的信任。
陆元策笑着回道:“行啊,这倒是个办法。”
谢如令趁着俩人说话的功夫,从她爸的背筐里翻出个布口袋,不算太大,但也能装个十几二十斤。
虽然这大米在没分下去前算是公家的,但见者有份这个道理想必都懂吧?
更何况这大米本来就是他们家的,她拿出来的,当然就是他们家的。
所以谢如令也没客气,装了满满一口袋大米,往她爸的背筐里一放,然后还拎起来试了试重量,嗯,这点重量老谢同志应该能背得动。
谢放见闺女这样,有些不好意思道:“太,太多了,要不爸少拿点。”
“不行,我答应过雨轩,找到大米,就给他做一顿大米饭吃。”
怕谢放把大米倒出来,谢如令抱着背篓,就往她爸背上送,“你们今晚就吃大米饭,不用惦记我,我和陆大队长守着这么多米,肯定饿不着。”
想到大嫂中午那场闹腾,谢放也没再推辞,想着等下回去,就去大哥家里把老娘接到家里住上几天,好好给老娘补一补。
第30章 又被救了(5)
陆元策伤的是胳膊,走路又不受影响,所以谢放一走,他就又开始了他的勘察工作。
谢如令则是一边捡柴,一边偷眼瞄着陆元策。
她觉得那人估计是怕她遇到啥危险,或是害怕,所以一直就在她眼睛能看得见的地方转悠。
这让她想再丢几袋种子上去都有些不太敢。
虽然她用的是意念,外人是看不见的,可她一用意念,对外界就失去了感应,万一这个时间陆元策过来……
不能急,反正他们今晚瞧这意思,肯定是要露宿在这,到时她再找机会吧。
未来这几万人想要活下来,必须要靠自己种出粮食,否则她就只能保证他们一家,别人想管也管不了。
谢如令一边琢磨这些事,一边把火点着。
这附近枯树枝子有的是,她这随随便便就捡了一堆,可见这里之前肯定也有很多小树小草啥的。
谢如令点火用的火柴,还是谢明轩偷摸给她的。
他们家现在已经开始用火石点火了,这一盒火柴还是谢明轩偷偷留下来的,然后又很是宝贝的给了她这个大姐。
用火石点火,就是找一些易燃的干草,攒成一小堆,然后拿过两块火石打磨,这样摩擦出来的火花,就会点燃那堆干草。
这种点火的技巧,肯定是不如火柴好用,这东西多好,刺啦一下就能点着。
唉,想想前世的自己,就算原主的以前,那也是生活在小县城的,哪里会想到有一天,会因为点火发愁。
而且谢放还是个大夫,罗慧琴在制鞋厂工作,那时他们家的小日子,还是相当不错的。
可现在,一盒火柴都变成了奢侈品。
不然能咋办,大家带出来的火柴有限,甚至有些人家还没等到岛上,就已经开始借火用了。
借火就是等别人家生火做饭的时候,自家拿点干柴过去,点燃了还得赶紧往家里跑,要不然走半路火灭了,还得重新去借。
实际她空间里火柴打火机肯定没少准备,不过有陆元策在,她还是尽可能少用空间里的东西比较好。
谢如令把火生起来,才去拿陆元策留给她的大水壶。
这种铁质的水壶应该是军用的,不过又不似她那个时代的军用水壶。
管他啥时代,反正慢慢总会想起来,就算想不起来,她还打听不出来吗。
谢如令拿过陆元策的大水壶晃了晃,发现里面还有大半壶水,而且这沉度,估计这要是装满了,能装三四升水。
谢如令瞄了一眼陆元策,见他正弯着腰在捡东西,忙用这些水把米洗一洗,然后煮粥的时候,自然用的是自己空间里的水。
这地方淡水很缺,像她这样用水的几乎没有。
要不她洗个米,怎么跟做贼似的。
实际空间里的米完全可以不用洗,她这不是没敢直接用空间里的,而是从她爸收起来的米里抓了两大把。
空间出产的米,在用空间里的水,没一会,这粥的香味就把陆元策吸引过来了。
当瞧见陆元策手里拿的东西,谢如令立刻瞪大了眼睛,“这东西你是在哪里捡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