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看了场戏
瞧着谢青苗眼珠子叽里咕噜乱转,那得意激动的小眼神,谢如令就明白了,抢劫她这件衣服只是这俩人其中一个目的,重点估计就是想让她没有穿的回村?
如果她能因此跳河自尽,估计就更称这俩人的心了。
就今天这件事,如果换做原主,让她们抢劫成功,还真有可能会做出跳河的事。
唉,看来这个王二妹和谢青苗已经没救了,尤其谢青苗,小小年纪,怎么会这么歹毒。
“还不快点脱,咋的?还想让我们帮你脱咋的?”
王二妹一听谢青苗这样说,就拉开了架势,一副跃跃欲试,准备要动手的样子。
然后谢青苗还在一边鼓励,“对,大嫂你说的对,咱们也别等了,不然一会有人来就麻烦了。”
王二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谢青苗算计了,谢青苗说她说的对,还让她动手,这件事不闹大啥事都没有,闹大那天,那肯定都是她王二妹的事。
谢如令迟迟没打开瓶盖,就是想看看谢青蓝接下来会怎样做。
然后见那姑娘一直抱着不参与,也不会帮她的意思,心里不免有些失望。
眼见王二妹已经冲过来了,谢如令刚要抬手把几个人撂倒,就瞧见出现在几个人身后的陆元策和唐二娃。
三个人都面对着她,自然没看见出现在她们身后的两个人。
可她正面对着他们,怎么也没看见这俩人是啥时候出现在这的?
瞧见旁边的小树林,谢如令立刻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这俩人说不定已经在那边藏半天了,说不定她们之间的对话,这俩人早都听见了。
谢如令赶紧把小药瓶收起来,边往后退,边提醒王二妹:
“你说你是不是傻?这个主意一定是谢青苗出的吧?可她却不动手,到时事情败露那天,她保准会把所有的错都推到你身上,你信不信?”
“对啊?”王二妹傻呵呵的刚要停下,就听谢青苗又道:“大嫂你别听她挑拨,这附近就咱们几个,事情不可能有败露的那一天。”
“那衣服抢下来,我得多穿几天。”王二妹发着狠,一边撸胳膊挽袖子,一边说道。
这傻娘们儿,合着毛豆就长了个吃心眼,也不全是近亲结婚的原因。
谢如令突然笑眯眯的往她们几个身后一指,“那可不一定啊,说不定就有人瞧见了呢,不信你们几个回头看看。”
几个人,谢青蓝先转过头,然后就傻在那里了。
谢青苗坚信自己刚刚观察的很仔细,这附近不可能有人,然后等她转过头,瞧见陆元策就站在她们身后,立刻尖声叫着,扑向王二妹,“大嫂,不可以,你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
被扑倒的王二妹,连个回头的机会都没捞着,自然不明白发生了啥,还在那喊呢:
“你咋了青苗?不是你说的,咱们只要把谢如令的衣服抢走,她光着也不敢回家,肯定得跳河?”
“你胡说啥,我,我咋可能说出这样的话。”谢青苗边说着,边试图去嘟王二妹的嘴。
第242章 这心机
谢青苗哪有整天干力气活的王二妹有力气,见大嫂还是把真相给抖搂出来,立刻装起了柔弱。
“陆,陆大队长,这件事怪我,怪我没拉住我大嫂,好在如令姐也没……”
王二妹这时才瞧见走到近前的陆元策和唐二娃,这才明白小姑子为啥会有这样的反应。
想到谢如令那会儿说的话,这女人也不算太傻,忙站起身骂道:
“好你个谢青苗,原来你还真是安了这样的心思,出事了,就想往我身上赖。”
“大嫂……”
她这个蠢大嫂,她怎么就不明白,如果自己能嫁给陆大队长,还怕啥李大牛。
可要是让陆元策知道自己有过害人的心思,肯定就会对自己看法不好,那还能娶她了吗?
接收到小姑子的眼神,王二妹还真闭了嘴,不过她心里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件事也不知陆大队长听见多少?
万一他啥都没瞧见,也没听见,自己不是不打自招了吗。
哼,不过谢青苗想把坏事都推到自己身上,她也是不干的,所以接下来就看那丫头咋说了。
谢青苗这时也反应过来了,她也想到了,万一陆元策只是刚走过来,啥都没听见……
“陆大队长,您怎么?啊,我听说水车造成了是吧?那可太好了,你这是刚从河边回来?”
谢青苗一边说着,还一边扭着自己认为的好身材,往陆元策身边凑。
然后还没等她凑过去,就被唐二娃伸过来的木棍给隔开了,而且那小子还哼了一声,警告道:
“请注意你和我们大队长之间的距离,再往前一步,我就把你扔海里喂鱼。”
扔海里喂鱼,目前是这个岛上,最严酷的一道刑法。
基本都是那些犯了死罪的人,才能享有这样的待遇。
谢青苗能在瞧见陆元策第一时间,就把王二妹扑到,可见这人的心理素质有多好。
没瞧见谢青蓝到现在还傻呆呆的,一副被吓坏了的样子。
所以对于这种人,不动点真格的,谢如令可不觉得能吓唬住谢青苗。
“陆大队长,刚刚你都听见了吧,这几个人拦下我,说是要扒了我的衣服,把衣服抢走不说,还想逼的我跳河呢。”
谢如令这可不是疑问句,她说的很肯定,陆元策刚刚肯定什么都听见了。
谢青蓝见谢如令把自己也给扯进去了,忙大声嚷嚷起来:
“我没有,没有我啥事,小令,我刚刚还给你使眼色让你赶紧跑,你怎么能把我也扯进来。”
“可刚刚那俩人要动手,青蓝姐你不也没拦着吗?”
哼,当她啥都没看见,她是给自己使眼色了,估计那也是怕事情闹大,她们会像王巧珍一样被游街。
然后发现这附近真没人,她又抱着侥幸心里,打算看情形发展,毕竟她在家里是不得宠的,也怕谢青苗回去告状。
被谢如令说破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谢青蓝突然呜呜哭起来,“是谢青苗和我大嫂要抢你衣服,要害你死的也是她们,我,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我又拦不住她们。”
第243章 重罚
谢青苗瞪大了眼睛,她没想到自己的亲姐姐,会和自己来这一手。
“姐,你胡咧咧啥?我啥时候……”
这里就这么几个人,只要谢青蓝不说实话,她们和谢如令又都是当事人。
谢青苗还抱着幻想,认为只要她姐把嘴闭上,她们就会没事,最起码她应该就会没事。
可不等谢青苗把话说完,陆元策那边已经开口了:“刚刚你们几个研究怎么对付谢如令,我和唐二娃都听见了。”
唐二娃忙点头,“嗯呢,听的真真的,一个字都没落下。”
谢青苗:“……”完了,她这回是彻底嫁不成陆大队长了。
王二妹:“……”都是谢青苗那个死丫头,可害死她了。
谢青蓝:“……”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辰到了,谁都躲不开。
“陆大队长你听我说,实际,实际我们是和如令姐闹着玩的。”
不得不说,谢青苗这姑娘反应是真快,都到这时候了,居然还能有话狡辩。
只可惜,陆元策可不是个有耐心听你解释的人,“唐二娃,去通知李大牛,谢大喜教女不严,和这几个女人同等罪责,就都,发配去孤岛吧。”
“啊……”几个人都发出了一声惨叫。
孤岛?
这两个字几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就在前几天,她们娘还被人警告过,说再敢不老实,就送去孤岛,让她自己在那里自生自灭。
“不,我不能去孤岛。”
这次先反应过来的是谢青蓝,她都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婆家,如果去了孤岛,那她这辈子就真的完了。
“小令,你帮帮堂姐吧。”谢青蓝扑向谢如令,“刚刚我,我是没帮你,可我也没办法,我妈最听青苗的话,如果她回去和我妈告状……呜呜,小令,你就帮我和陆大队长说句话吧,我这辈子都不会忘了你。”
那个孤岛谢如令知道,离这边不算远,然后这几天不是打造出两条小船吗,走远了不行,陆元策和李大牛就划着那两条小船去那边看了看。
然后几个人回来一商量,决定以后就把那里当做监狱,再有人犯错,干脆就把人往那个岛上一扔,让他们自生自灭,比直接要他们的命更恐怖。
这个决定一下来,李大牛就到处宣传,然后就连谢如令都感觉到了,这段时间大家变得更老实了。
谢青蓝虽然有点小私心,但这点小错就送去孤岛?
是罚的有点重了。
谢如令看向陆元策,也不知自己说话管不管用,“陆大队长你看,谢青蓝最开始,的确还给我使过眼色,要不,就再给她一次机会?”
“嗯,行,不过仅此一次,其他人,谁求情都没用。”
“是,我知道了。”
她也不可能给别人求情,这是个荒岛,他们这几万人如散沙一样,这时没个凝聚力强的人站出来,那会是什么样?
所以对于谢大喜王巧珍这一家,不能说他们这一家有多坏,可要是不镇压住,就这几只老鼠,说不定就能搅的一大锅汤都没法喝。
第244章 发配孤岛
最后那一家哭天抹泪被送走的有谢大喜夫妻,还有他们心心念念的长子一家,再就是谢青苗。
想要大家服气,服你的管理,首先就要做到公平公正。
陆元策对于岛上的治安问题何等重视,要不然也不会把李大牛调过来管理治安。
这种时候王巧珍和谢青苗还顶风上,不拿你们当典型,拿谁当。
虽然被送走的这家人带了粮食,带了锅碗瓢盆,甚至家里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可那去的啥地方?
孤岛啊?
听说一个人都没有,就他们一家,这以后别说谢青苗没谁可嫁,估计就是他们家那个长孙,也得孤独终老了。
这种不打不骂,甚至连几年刑罚都没说,直接就把闹事的人送去孤岛,任其自生自灭的方法,的确是吓坏了所有人。
谢大喜还以为他当上了族长,身后站着谢氏满门,就是陆元策也得给他点面子。
呵呵,在这个岛上,谁还管你啥族长不族长,只要陆元策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他那个族长不也说拿下就拿下了。
如今又被婆娘闺女牵连,他自己肯定是觉得很冤枉,觉得自己是被牵连的。
但陆元策却不这样认为,身为一家之主,婆娘,闺女,儿媳妇,甚至就连九岁的孙子,都敢出来闹腾,这难道不是他谢大喜在背后撑着造成的?
在这个岛上,他若纵容一个,紧接着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几万人不可能都是善良人,但只要有他陆元策在,想在他的地盘上撒泼闹事,干违法乱纪害人的事。
就没有下次不犯这一说。
只要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罚,罚的你不敢再犯错为止。
不过也不是犯了错就都扔下海喂鱼,他还没那么暴力。
所以那天陆元策和李大牛带着几个人去孤岛看了看,就想到了这么个办法,以后谁胆敢不把规定记住了,还存着害人的想法,那就都送去孤岛好了。
然后这话还没说完几天,谢大喜一家就变成了那个孤岛的第一户。
身为谢家的长子长孙,就谢老爷子那个惯孩子劲儿,身上多少都带点优越感,都没少在家里跋扈。
这下没有了弟弟妹妹给他们使唤,给他们欺负,不想就这样死在这里,那就只能面对现实,自己动手干活了。
二十八岁的谢庭轩,上岛第一件事就是哭,然后瞧着乌云密布,眼看就要有一场大雨下下来,自家这八口人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这人到是一瞬间就长大了。
谢大喜自打被扔到岛上,就一直一言不发,坐在那里发呆。
王巧珍则是一直在骂,骂王二妹,骂谢青苗,然后又骂谢放一家,尤其引起这件事的谢如令,被王巧珍各种诅咒。
然后这乌云就越来越多,简直都快要压在他们一家头顶上了。
那边谢庭轩一直在喊大家过来帮忙,要不然等下粮食被浇,他们一家就真的只能等死了。
好歹是在雨下来之前,搭好了一个窝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滂沱大雨,听着轰隆隆的雷声。
第245章 真相
几个小的被雷声吓的哇哇大哭,然后被奶奶一骂,还不敢哭出声,这惨状简直无法形容。
然后一向唯父母的命令为圣旨的谢庭轩,突然开口说话了,他道:
“我们一家走到今天,爹,娘,我们也该反思一下了,我们到底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几万人,就我们一家会被送到孤岛上来?”
“还不是谢如令那个小贱蹄子……”
“娘,您如果还这样,我觉得把您送来孤岛都是客气的。”
“你个不孝子,咋说你娘哩,看我不……”还想要拿出以往的威风,打骂儿子一顿的王巧珍,在接收到谢大喜那阴森森的眼神后,忙把举起来的手放下了。
谢庭轩望着外面黑压压的天空,似是没瞧见他娘举起来又放下的手,继续说道:
“人在做天在看,刚刚咱们离开一村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说这句话。”
“我瞧见我奶也在人群里,然后我就想到了我爷,爹,娘,你们觉得你们对我爷奶做下的那些事,大家就真的不知道吗?”
谢庭轩这句话说完,就好似老天都在配合他,咔嚓就是一个响雷。
因为外围有雨水被风刮进来,王巧珍和怕雨水浇的那些粮食坐中间,其他人围坐在四周。
然后那个雷声一响,王巧珍被吓的妈呀一声,突然起身就往外冲,然后就跪在雨地里磕起了头。
因为就在刚刚,她好似真的看见了她公公,别人不知,她心里是知道的,谢老爷子是怎么死的。
家里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一口吃的,还要孝敬那两个老的。
那时王巧珍可不觉得老二老三家里送来的孝敬是给两位老人的,如果两个老的不在,长兄为父,他们不是也不敢少了他们的孝敬。
然后她就各种克扣两位老人的吃食,还让毛豆去抢,要不也不会把谢老爷子整寒心了,才拒绝了帮王铁柱拉选票的事。
这时王巧珍就更恨谢老爷子了,恨不得两个老的立刻就死,那样她男人就能接过谢氏族长的位置,就能帮她兄弟拉选票了。
那时王巧珍想的可美了,还以为只要她娘家兄弟当上村长,她在这个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然后她就在两个老人的食物里下了巴豆。
肚子里本就没有啥食物,在不停的拉肚子,可想而知,这人会怎样。
至于谢奶奶为啥没死,那是因为谢奶奶见谢爷爷饿的难受,就把自己那份食物也给了老头子。
所以最终谢老爷子死了,谢大喜也成功接任了谢氏的族长,也帮王铁柱当上了村长。
王巧珍觉得自己的好日子都是她自己算计来的,这人就更加肆无忌惮了,觉得别人都是傻子,就她一个聪明人。
王巧珍一边磕头,一边忏悔,不停的给谢老爷子道歉,那些话,如针一样,刺进了谢庭轩的心里。
他是爷奶的长孙,从小被爷爷带在身边教导,可以说,两个叔叔都没有他在爷奶跟前吃香。
然后到了岛上,大家都忙于生存,他又去了盐场。
第246章 吓破胆了
所以爷爷死前,他那会都已经很长时间没去看望爷奶了。
甚至听说爷爷死了,他难受是难受,但却没有哭,只当是爷爷去享福了。
现在一听,原来他爷爷不是病死的,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可能是老人舍不得重孙子,偷偷把自己的食物给了毛豆几个,然后饿死的。
而是被他妈给害死的?
谢庭轩没有去扶王巧珍,也没让王二妹去扶,而是拉着婆娘,又默默的回到了窝棚里。
他娘干的事,他不确定他爹知不知道,但那时只有他爹经常待在家里……
接下来的事,谢庭轩简直都不敢想,然后看着已经睡着的毛豆,想到自己儿子被爹娘惯得,就剩下个吃心眼了,心里顿时一阵恶寒。
未来他也会老,也会有走不动路的那一天,那到时,他会不会……
这一夜的雨,彻底把谢庭轩给浇醒了,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就领着两个儿子,去了海边。
毛豆当然不愿意去了,他啥时候干过这活,捡海鲜,他才不干,他就会吃海鲜。
不干是吧?
那就只能揍了,揍不行,那就不给吃的。
对于这种滚刀肉,打骂没用,饿着肯定有用。
毛豆还想求助爷奶,还想找回自己长孙之前的福利,却发现,就连爷奶都怕他爸,都得跟着一起劳动。
要不然他们不但没有吃的,甚至连喝的都没有。
好在昨晚谢庭轩想到了这一点,把从家里拿来能装水的东西都装上了雨水。
然后坚持三四天,才让他们找到一条小河,当尝到那水是淡水,可把这一家子给高兴坏了。
一家人在谢庭轩的带领下,就在那条河附近盖了两间窝棚,然后女人领着两个小的挖野菜采蘑菇。
谢庭轩则是领着他爹和他那个已经认命的儿子,找了快荒地,开起了荒。
陆大队长和李大牛虽然没说过让他们开荒,但谢庭轩觉得,只要他们能把地开出来,到时他去求陆大队长,去求李大牛,求他们给他们一点种子……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机会见到那些人?
这一家人在孤岛过着啥样的日子,大家虽然没瞧见,但也都猜个差不多。
所以现在十个村,可以说,一个敢闹事的都没有。
别说闹事,就是心里有些不好的想法,都得赶紧收起来,要不然哪天不注意,睡着了说梦话说出去……
突然村里的妇女都变得如此文明,就连凤霞看见她都是带着笑的,谢如令还有点不太习惯。
尤其那个凤霞,据说还主动去找王铁柱,把十个公分那件事给退了,还说自己以后干多少拿多少。
哎妈呀,这夜不闭户,不拿别人家一针一线的生活,简直做梦一样。
然后大家就发现,开始都是因为害怕,才自我约束,后来养成习惯了,发现还是这样的日子好。
这多好,大家出门连门都不用锁,谁都不担心家里会有贼人来。
然后上行下效,老人有老人的样子,孩子有孩子的样子,都想争当李大牛说的那个啥来着?
对对对,五好家庭。
第247章 一团和气
好消息坏消息都传的很快,现在老百姓都已经传开,听说只要评上那样的家庭,就奖励二十斤粮食。
那可是二十斤粮食啊,在这一家人勒紧了裤腰带,每天一半野菜一半粮食,才能吃个大半包的时候,二十斤粮食意味着啥?这肯定不用人告诉。
然后这期间,各村又办起了学校,而且这个学校除了学文化课,还要学思想品德。
办学校的事当然是谢如令提出来的,思想品德课自然也是她提出来的。
而且她每天还会抽出一些时间,去给不同年级的孩子们讲课,什么课都讲,文化课,健康知识,挑一些孩子们能理解的,讲一讲为什么生水不能喝,为什么要勤洗手等等。
有时心情不错的时候,谢如令还会教小孩子们唱首歌。
然后大家就发现,自打各村有了学校,有了老师,老百姓眼瞅着自家孩子都变得爱干净了,不在用袖子抹鼻涕了,小脸上,脖子上也不黑漆漆了,感觉看着是顺眼多了。
还有个孩子大人都很烦恼,一直都解决不了的事,经过这次,也都解决了。
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虱子,自打谢如令给大家都发了药,用那种药洗了几次头发,洗了几次衣服,大家身上头发里的虱子真都没了。
要不然那可恶的东西可不管你是大姑娘小媳妇,咬的难耐的时候,不敢挠也得挠,要不然是真难受啊。
男人那边是谢放在负责,女人这边是谢如令负责。
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把困扰大家的事都给解决了,还是无偿的,啥好处都不要,只需他们好好配合,用那药勤洗几次头发,洗衣服就成。
然后大家现在也不那么忙了,该种下去的都种下去了,庄稼长得旺盛,大草小草那肯定也长得旺盛。
大家现在天天就是除草,拔大草,可比春天那会忙着赶时间种地时好多了。
当然,地还是要开的,岛上还有很多荒地,要是都开出来,那他们可就再也不愁没粮食吃了。
不过陆大队长说了,那些地都给各村划出来了,就等秋收后,大家没事的时候,赶在上冻前,再去开地,明年种正好。
要不咋说陆大队长厉害哩,你说人家一个当兵打仗的,居然对种地也这么了解。
可不是咋的,现在首要的就是除草,这荒地里草籽多,这草一茬茬的出,可是够大家忙乎了。
不过瞧着这庄稼长势这么好,大家那真是,干活都不觉得累了。
日子就好像在谢大喜一家被送走后,突然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可也不能说以前的一些坏风气,是谢大喜一家带坏的,而是那时陆元策还没顾上整顿村风这事,这才让有些人,把胆子都给养大了。
现在,自打谢大喜一家被送去孤岛,现在十个村的风气可好了。
以前不孝顺老人的,打骂儿媳妇的,现在只要村干部一说举报到李大牛那里,你看谁家还敢。
更何况还有那个啥五好家庭的事,大家现在别管心里咋想的,表面上那真是一团和气。
第248章 好日子来了
而且啥习惯都是养成的,即使开始是做样子给大家看的,时间一长,就连老百姓自己都觉得,日子还是这样和气着过好。
这多好,婆婆有个婆婆的样,儿媳妇有个儿媳妇的样。
就在几万人都觉得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的时候,上面突然又扔给大家一个大惊喜。
陆大队长又在别处找到粮食了。
实际是陆元策和谢如令估摸大家的粮食都吃的差不多了,存粮多的人家,那肯定也是硬省出来的,这才又演了一出戏。
然后陆元策一声令下,这次一口人五十斤粮食发下来,而且还有两个多月新粮食就能下来了。
这是啥概念,就是他们再不用挨饿了。
每天一人一斤粮食,那是吃的饱饱的。
这好事来的这么突然,听说当时就乐晕过去好几个。
然后等粮食发到手那天,十个村的老百姓,家家的烟筒都冒起了白烟,飘出来的香味再也不是惨了野菜的味道,都是纯粮食的香味。
曾经他们也没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啊,这白花花的大米,这黄灿灿的小米,这大白面,这包谷面。
现在家家园子里的青菜也都下来了,焖上一锅大米饭,炒个青菜,炖上一锅茄子豆角,哎妈呀这好日子不是做梦吧?
做梦?
看谁做梦能做胖的。
这可真是,才吃几天饱饭,这一个个,都小脸亮堂堂的。
这叫容光焕发,啥亮堂堂的,话都不会说,谢大夫不说了吗,大家别看之前都挨过饿,但身体都没毛病,照这样下去,都能活到八十岁哩。
谢如令也给村里很多妇女看过病,也很惊奇的发现,这些人的身体状况真的都很好。
有些人在挨饿的时候肯定会做下一些病,比如胃病,肠道方面的病。
然后几天饱饭吃下来,药都不需要吃,病就逐渐都好起来了。
谢如令突然就想明白了一件事,这些人现在吃的可都是空间出产的粮食,就这点小毛病,那肯定是慢慢就能修复好,还用吃啥药。
还有女人因为没有月事带,也没有卫生巾卫生纸,得妇科病的肯定也不少。
现在这件事,变成了谢如令唯一头疼的一件事,因为造纸实在是太难了。
岛上不缺木头,现在家家的房子都建完了,每一户都是好几间带火炕的大房子。
就连他们家都盖了四间,一间厨房,三间用来当卧室。
然后瞧着大家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却没有窗户纸糊窗户,陆元策就已经开始在老百姓中间招了很多会造纸的匠人。
所以岛上现在的情况就是,糊窗户用的纸肯定是不缺了,包括孩子们为啥能上学了,因为有纸了。
当然,这种类似于小作坊造出来的纸,肯定是不能和后世那种纸比。
不过用来写字,还都是铅笔,啥纸都能对付着用。
糊窗户,糊墙,那更是,只要那纸够结实,啥白不白,细不细腻,真没人挑剔那些。
今天谢如令又来交易大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女人们最需要的,最烦恼的,还是月事带。
第249章 私奔
布料这么缺,月事带肯定是不现实,不过她总觉得既然窗户纸都能造出来,那种软软的卫生纸一定能造出来。
不过那些造纸的工匠肯定是不会听她的。
再说她一个小姑娘,也不好和那些人探讨这种事。
谢如令拐了个弯,就想去驻地,看看能不能找到陆元策,和他说说这件事。
自从有了马,陆大队长现在忙的,他自己不想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别说谢如令,就是温毅都抓不着那人的影。
要不陆元策说在哪里哪里又发现两山洞的粮食,咋没一个人怀疑的,就连温毅都没多想。
这个岛太大了,之前他们刚来的时候,以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实际那只是他们以为的。
自从有了马,又调过来一个小队的人负责修路,这大家才发现,这个岛有多大。
敌人既然想在岛上藏粮食,还藏了牛马羊,那肯定是得分散开藏。
所以说不定哪天陆大队长说他发现了飞机大炮,大家都不会觉得奇怪。
当然,大家也都明白,飞机大炮那种东西可不是粮食,往山洞里一堆就行。
这也是谢如令选择把空间的事告诉给陆元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啥事只要是陆大队长说的,嗯,哪怕他说他发现一棵树,上面结了很多个鸡蛋,大家都得跟着符合,啊,可不是,原来鸡蛋都是树上结的。
盲目的崇拜,貌似也算不得盲目,毕竟没有那人,大家也不可能有今天。
反正现在啥事只要是陆大队长说的,所有人都选择了连脑子都不过,就跟着点头。
一村通往驻地这条路,已经修好一个多月了,路面铺的都是砂石,这样即使下雨天,走在这条路上,也不会因为泥泞,走一脚泥了。
今年的雨水格外勤,几乎每隔几天,就给你来一场透雨。
然后谢如令这个住在一村,还要天天往驻地跑的人,就遭殃了。
当然,同样遭殃的还有她那位三姐夫李大牛同志。
那人是个爱惜马的,雨后的泥泞路面人不好走,马肯定也不好走,然后那人就宁愿自己走着,也不舍得骑他那匹马。
所以当修路小分队一成立,最先修的就是这条路,谢如令严重怀疑,是李大牛同志徇的私。
在山里修路,真不是一件多容易的事,尤其现在还啥车都没有,工具也只是简单的镐头铁锹之类的农用工具。
谢如令就曾亲眼目睹那些人是咋修路的,真都是一锹锹挖出来的,然后用人,一担担的挑土。
现如今这条平坦的路,两边还铺着长条石,真是见证了,什么叫人类的力量。
没有了荒草荆棘的遮挡,老远,谢如令就瞧见了徘徊在路中间,不知是想去驻地,还是正在往一村走的谢青蓝。
自打那件事发生,谢大喜一家又被罚去了孤岛,这姑娘就变得更陈默了。
然后没几天,正是这个老实姑娘,却干出了一件让所有人张大嘴巴的事。
她自己夹着个包,跑去了五村,和冯家那个老来子,连堂都没拜,就这样过上日子了。
第250章 要口粮
正是整顿村风的时候,老冯家虽然很是不愿意自家儿子娶谢青蓝,可又担心公家那边把他们一家也罚去孤岛,这才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认下了这个儿媳妇。
不过这种主动送上门去的儿媳妇,在婆家是啥地位,想也想得到。
更何况老冯家那个婆婆,要不是有不允许欺压儿媳这个政策压着,估计早把谢青蓝给折磨死了。
就这,谢如令因为给那家的大儿媳治病,也没少听说谢青蓝的事。
后来冯家大儿媳妇见谢如令好像不怎么愿意听这件事,就再没说过。
再然后,那女人的病好利索了,打发自家孩子给她送过几次海鲜,她自己再没来过,谢如令也就再没听说过谢青蓝的事。
当初那件事,谢青蓝为了保住自己,把谢青苗和王二妹都给供出来了,最后那两个人和他们的爸妈都去了孤岛,她却留下来了。
谢如令虽然没听说过她那几个堂哥对谢青蓝做啥,但肯定也不会给她好脸就是了。
谢大喜和王巧珍再怎么不是人,但在人家儿子心里,那也是亲爹亲妈。
所以谢青蓝宁愿夹着个小包跑去相亲对象家里,硬赖上老冯家,估计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不过她怎么又跑到这来了?
不是在老冯家受了气,想找李大牛告状?
谢如令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毕竟李大牛现在负责全岛治安,又是谢家的女婿,她若遇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说不定谢青蓝就会想到这一招。
咬人的狗不叫,那些只会汪汪叫的狗,未见就是真厉害。
所以谢如令对于这些从不多言多语的人,从来都不敢小瞧。
谢青蓝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谢如令,不是说谢如令每七天必须要休一天,而她挑的就是她休息的这一天来的。
三叔家这个小堂妹实际原本就比她们长得都好,只有谢青苗总觉得她长了个大屁股,一定是大家眼里的好媳妇人选。
实际除了那个大屁股,她哪里都比不上三叔家这个堂妹。
以前比不上,现在就更比不上了。
瞧着谢如令的好皮肤,谢青蓝摸了摸自己枯黄干瘦的脸,然后再看看谢如令的身高,原来她是没有自己高的。
现在,足足高出她半个头。
面对这个长相好看,皮肤也不知咋弄的,越发白净的谢如令,谢青蓝是自卑的,而且是很自卑。
“小,小令,你这,去上班啊?”
“不是,我今天休息。”
走近,瞧见短短两个月不到,就变得老了十岁的谢青蓝,谢如令也有点同情这姑娘了。
实际谢青蓝的长相比谢青苗要好很多,只不过这姑娘总喜欢低着个头,又不怎么爱说话,这才没多少人注意到她。
“你怎么在这?是要去驻地吗?”
因为同情作祟,谢如令又多问了一句。
谢青蓝显然也是没有想到,谢如令不但态度温和的应了她的问话,还会关心她去哪。
“是,我,我是想去找找陆大队长,问问我爸妈,大哥他们一家的口粮问题。”
第251章 碰见
原来谢青蓝这次不是因为自己的事,而是为了她爸妈,这让谢如令对她的看法又好了点。
“是二堂哥他们几个逼你这样做的?”谢如令这话问的,就纯属是因为好奇了。
谢庭轩是受了他媳妇王二妹的牵连,跟着一起去了孤岛。
要不然这件事还真牵扯不上他,陆元策也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不然她大伯家其他几个儿子咋没跟着去。
而且自打谢大喜和王巧珍一走,她那位二堂哥谢正轩当家做主,东院那边还真很少传出吵闹声了。
谢青蓝听谢如令这样说,赶紧摆手解释:
“不不,不是的,是我自己,我听说口粮都发放完了,我担心孤岛那边……”
担心又如何,还想那几个人也和大家一样分粮?
谢如令想转身走,想想还是停下来,好心提醒了一句:
“你爸妈,王二妹谢青苗是因为犯了法,被发配去的孤岛,你觉得陆大队长可能给他们和大家一样分口粮吗?”
不过谢如令也猜到了,就算谢青蓝不去找,也不可能一点都不给那几个人分。
毕竟那几个人犯的又不是死罪。
大家这次都没少分粮,还大部分都是细粮。
现在十个村的老百姓都跟过年似的,每天吃着以前从未吃过的好米好面,对陆元策的呼声更高了。
这时候谢青蓝找上门要粮,如果惹的陆元策不高兴,那她在婆家的日子肯定就更不好过了。
谢青蓝有些麻木的摇了摇脑袋,“我知道,可我还是想去试一试。”
知道希望不大,还要去试一试,这也是个倔强的。
谢如令没再理会谢青蓝,自顾往前走自己的,不过后面的脚步声也一直不远不近的跟着。
驻地这边的住房也改变不少,也盖了很多土坯房,一排排的,这回更像个军营的样子了。
门岗认识谢如令,她进去的时候,那肯定是不会说啥,不过轮到谢青蓝了,就立刻被拦了下来。
谢青蓝的确是个很会算计的人,她这样急步跟着谢如令,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我是跟我堂妹一起来的。”
接收到谢青蓝求助的眼神,谢如令点点头,“她的确是我堂姐,不过她是来找陆大队长的。”
“是,是,我是来求见陆大队长的。”谢青蓝也忙说了句。
门岗的小兵一听这人是来找陆大队长的,抬手往远处一指,“陆大队长刚回来,那你们就在这里等一会吧。”
远处骑马过来的几个人里,还真有陆元策那匹大黑马,骑在马上的人,还真是她都已经好多天没见着人影的陆大队长。
她实际也真是来找陆元策的,那就一起等一等吧。
陆元策骑在马上,边走边和大家说着什么,等走到近前了,才发现站在驻地大门口的谢如令。
至于旁边站着的谢青蓝,那肯定是进不去陆大队长的视线里。
不过瞧着小丫头那张越来越白皙的小脸,在摸摸自己胡子拉碴的一张脸,陆大队长居然有些心虚起来。
第252章 有安排
原本他还想洗个澡,刮刮胡子,再去看她。
不过瞧都瞧见了,总不能假装没瞧见,陆元策跳下马,把缰绳扔给唐二娃,就大步走了过来。
“谢小令,你站在这做什么?我要是记得没错,今天是你休息的日子吧?”
谢青蓝见总是绷着一张脸的陆大队长对小堂妹态度这么好,立刻激动起来,然后不待谢如令这边说话,她那边先上前一步,抢着说道:
“陆大队长,我们过来,是想看看我爸妈,我大哥他们一家的口粮问题?”
她这是又被谢青蓝算计了呗?
谢如令看向说完话,就端着一副可怜相的谢青蓝,顿觉这人也没那么可怜了。
不过也是,谢大喜和王巧珍生的孩子,咋可不能不会钻营算计。
所以谢青蓝从一开始夹着包跑去冯家,名不正言不顺的就和冯富贵过上了,这件事在别人眼里,那肯定是谢青蓝吃亏了。
可事实却是,这桩婚姻说不定就是她算计好的,要不然冯家咋会要她这样的儿媳妇。
谢青蓝这一开口说话,陆元策貌似才发现这还站着一个呢,然后就不悦的皱起了眉。
这人这段时间也不知在忙啥,晒的这么黑,一定是没用她说的那种天然的防晒霜。
见陆元策看过来,谢如令耸耸肩,只说了一句,“我们是路上碰到的。”就不再出声了。
谢青蓝是个聪明的,她肯定也不笨,所以愿不愿意被人利用,那还要看她的心情。
就说吗,谢小令不可能干出来为那些人求情的事。
陆元策的表情缓和了下,转身吩咐站在他身后的段鑫:
“领着这人去见温毅。”陆元策这边吩咐完,又看向谢如令,“你是来找我的?还是来找老吴的?”
“找你。”
谢如令回答的如此干脆,陆元策的心情又好了不少,“那正好,我这里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见两个人要走,谢青蓝不免有些着急,她算看出来了,陆大队长对小堂妹绝对是不一样的,因为陆大队长只有看着小堂妹说话的时候,才会笑。
“如令,你你,帮姐……”
谢如令转头看向要追来的谢青蓝,淡淡的笑了笑,“青兰姐,不是我不帮你,而是我只能帮你到这。”
她帮她什么了?
她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替自己说,还故意说她们是路上碰见的。
谢青蓝愤恨的瞪着已经走远的两个人,心里对谢如令的怨气,又增加了好几分。
“走吧,孤岛那边的事,温大队长都已经安排好了,既然你想听,就去听听吧。”
老大一定是看了谢如令的面子,要不然就这种跑来给犯人要口粮的,早轰出去了。
段鑫说完就走,谢青蓝忙颠颠的跟了上去。
温毅那边对孤岛的确已经有安排了,这次不是人均五十斤口粮,给孤岛那边是按人均二十五斤给的,而且给的还都是粗粮。
另外前几天派去查看的人回来说,谢庭轩领着一家人在孤岛又开出来不少地,希望能给点啥种子。
第253章 剃头
所以正好一起都送过去。
温毅一听这姑娘是谢大喜家的,还是陆元策让人送来他这里的,就又开恩说了句,“如果你想去看看你父母,也可以跟着一起去看看。”
她才不要去啥孤岛,谢青蓝吓的转身就跑,还边跑边合计,她大哥家五口人,加上她爸妈和谢青苗,八口人能分二百斤粮食,应该也够他们吃了。
然后这人回去就和几个哥哥说,这些粮食都是她给父母要来的,这下原本还有些怨怪她的几个哥哥,也都不好意思再怪她了。
这边谢如令还不知道这些事,陆元策回来就说要去洗一洗,营地那肯定是有洗澡的地方。
然后她就在陆元策的屋里等他洗了澡回来,这会儿见某人居然拿着匕首要刮胡子,吓的她小心脏扑通扑通半天,才想起,她空间里貌似有刮胡子用的剃须刀。
男人就没有不喜欢剃须刀的,更何况这种剃须刀,还是陆大队长从未见过的。
开关往上一推,然后声音还不大,突突突一会儿,他这脸就干干净净的了。
当然,黑还是那么黑,就是没有了那些胡茬子,这张黑脸,也显得英俊了不少。
谢如令也似才发现一样,走过来围着陆元策转了好几圈,才说出一句中肯的话,“实际你要是好好捯饬捯饬,长得还挺好看,这样吧,这个剃须刀我就送给你了。”
这东西他都用过了,当然就是他的了,不是,合着她才发现,他长得好看。
“谢小令,我一直都觉得你眼睛有问题。”算了,他实际并不愿意别人说他长得好看。
陆元策话虽然没说完,但谢如令也明白他啥意思,不服气的说道:
“你这整天胡子拉碴的,你看看,头发也长了,造的跟个野人似的,我眼睛再好有啥用。”
“来来,正好我今天有空,呃,那啥,是你今天有空,你坐下,我来帮你理理发。”
虽然陆元策管她爸叫叔,但在他跟前,谢如令一直都把自己放在晚辈的立场上,所以和他说话,总是无所顾忌的把自己当成小孩子。
她才十六岁,可不就是个小孩子。
被拉坐在凳子上的陆大队长,突然就有点享受起这种有个小丫头在身边唠唠叨叨的生活了。
谢如令也是刚刚才发现,她这空间里可不止有剃须刀,甚至剃头用的推子,剪子,都可齐全了。
这些当然都是罗外婆放进去的,也不知她那位外婆弄这些东西进空间干啥?
不过这会儿到是都派上用场了,不就剃个平头,这事可难不倒她,电推子在手,啥头剃不了啊。
因为俩人用的东西,都是不能见光的,所以在谢如令拿出剃须刀前,就过去把门给关上了,还插上了。
要不是剃头需要光亮,不然她连窗户都得关上。
好在陆元策的窗户,也没谁胆子那么大,敢来趴他的窗户乱看。
正好陆元策也刚刚洗完头,用的还是谢如令给的洗发膏,这一头又黑又亮的头发,跟钢丝似的。
都说人的发丝和脾气是相连的,发丝硬的人,脾气都大?
第254章 这误会
谢如令一边拿着电推子,在陆元策的脑袋上突突,一边如发现了啥秘密似的,觉得传说果然不假,这人可不就是个脾气不好的。
也没个镜子,得知谢如令是第一次给人理发,陆元策就一副认命的样子,坐在椅子上,闭目享受起来。
长相好,脑型好,就是剃成秃子,这人也丑不到哪里去。
然后谢如令从一开始自己想象的平头,修剪了一会,就发现自己把陆元策的头发都给剃的差不多了。
不过这样只有短短的一层,不是也很凉快,是吧是吧?
瞧着谢如令随手变出来的镜子,陆元策愣了一下,才去看镜子里的人。
然后视线上移,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在看看那张因为紧张,却依旧很美的小脸,哪里还会在意自己的头发剩下多少。
“嗯,好看,不错,很好。”
“你不嫌短?”
“不短。”小丫头这段时间的个子没少长吧?估计得有一米六十多了,短啥,一点都不短。
“嘿嘿,你不嫌弃就行,那以后你的头我包了。”
谢如令一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然后看看即使梳着短短的头发,依旧很俊朗的男人,也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把人都给捯饬俊了。
“嗯,还有这个剃须刀,”他是真不舍得放手啊,“这东西不能放在我这里,你都收起来吧,等啥时候我需要,再去你那里拿。”
“好嘞。”感觉自己又长了新本事的小姑凉,乐呵呵的把剃须刀,电推子洗漱好,都收进空间里。
谢如令这边收拾工具的功夫,陆元策那边已经把地下的头发打扫干净,扔出去了。
忙乎半天,都有些饿的两个人,又插上门,一人吃了一盒红烧肉盖浇饭。
这可不是普通的红烧人,这肉可都是她在东坡酒楼打包回来的,整整两百盒,不过两个人吃,陆元策又一次能吃两盒,还是打包少了。
俩人吃饱喝足,还都刷了牙,嚼了口香糖,这才敢打开门。
一来就忙着伺候陆大队长,又是剃头,又是吃喝,谢如令都忘了自己是干啥来的。
然后这会儿陆元策说出去消消食,谢如令也没想起自己是干啥来的,就记得好像是有事找他,但却忘了啥事。
算了,说不定一会儿消食的功夫,就自己想起来了。
只是俩人这一路走来,因为今天是不少人的休息日,而且这一排住房,也不是住了陆元策自己。
如温毅那个级别的干部,有很多都是住在这边的,还有不少都已经成家带孩子的。
然后他们俩就发现,路上遇见的人,看见他们俩都躲躲闪闪的,都似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不是他们俩刚刚关着门关着窗户吃肉,还是被人闻见了吧?
俩人此刻都是这样想的,也就都有些心虚起来。
唉,两个别管多大,都是未婚的男女青年,哪里懂得那些老爷们老娘们心里的龌龊。
刚刚瞧见谢如令进了陆大队长那屋,实际就已经有人乱猜了,然后陆大队长洗漱回来,这俩人还把窗户门都给关上了。
第255章 白瞎一锅汤
还关了那么半天,你说一男一女躲在屋里一点动静都没有,大夏天的,还关着窗户门,能是啥意思?
“啧啧,没想到陆大队长会找小谢,那姑娘……”
“那姑娘咋了?不挺好的吗?长得好看,还是个大夫,听吴院长说,小谢可是很有学医的天赋哩。”
“我不是说那姑娘不好。”被怼回来的妇女似是有点生气了,觉得对方没让自己把话说完,就扭曲她的意思,“我就是觉得那俩人的年纪相差的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啊,你这样一说,我才想起这事,要是这样说,可不是,是相差的有点大了。”
因为别人家的事得罪人犯不上,知道对方不高兴了,这名妇女也赶紧改口。
不过心里却不服气的哼了一声,大十岁大吗?
这种事搁在村里说那肯定是有点大,但在队伍上,哪个当官的找媳妇愿意找年纪大的。
她家男人先那个领导,找那个小媳妇就比前方留下来的孩子就大一岁。
而且她去卫生院帮忙的时候,经常听那些小姑娘议论,找男人还是找个大几岁的,那样男人才更懂得疼媳妇。
不过这个周队长媳妇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听说比她男人还要大一岁。
俗话说的好,守着矬子不说短话,因为闲唠嗑得罪人,她不是找男人骂吗。
这个赵嫂子是个精明人,她这边把话一拉回来,那位周嫂子立刻又眉开眼笑起来。
“实际要我说,陆大队长还是和白大夫最合适,年纪相当不说,人白云大夫,可是正经医学院毕业的哩。”
“是啊是啊,听说那位白大夫要不是因为喜欢陆大队长,咋可能来这种地方和咱们吃这样的苦。”
“你们俩说那啥用。”这时另一个妇女又插话道:“这俩人都已经这样了,我看那白大夫是彻底没戏了。”
“那肯定是没戏了,陆大队长啥人,那可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他肯定是会对小谢负责的。”
听说陆元策回来了,白云端着自己用小罐子煲了两个小时的鱼汤,过来的时候,正好听见那几个妇女的议论。
这一排房子住的都是大队干部,几个妇女都是住在这一排的干部家属,她们说的话不可能是假的。
果然,她的预感这次的确没有让她失望,她输了,输给了一个才十六岁的小姑娘。
还端在手里的瓦罐砰地一声掉在了地上,乳白色的鱼汤洒了一地,也惊动了还坐在树底下闲聊的几个妇女。
大家跑过来,瞧见地下的碎瓦罐,还散发着香味的鱼汤,然后在看看已经跑走的白云,就更同情这姑娘了。
“啧啧,瞧瞧这汤里,还放了葱花,枸杞,这姑娘对陆大队长可是用了心了。”
“唉,那个小谢姑娘……”周嫂子想说小谢姑娘太不应该了,可又觉得这样说不对。
陆大队长又没和白云订婚,也没见陆大队长对那姑娘有啥特别的,这种单方面的事,好像埋怨谁都不太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