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媳妇儿,咱们要发财了!
俗话说,没座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但反过来呢?
做了亏心事,一点点的风声鹤唳,那必然是要疑心生暗鬼。
“骆神医,您看我这身体,若是去镇子上,可能行?”
赵二老爷心里发慌,觉得自己可能是被他那早死的姐姐盯上了,只想远离这灵水村。至于说服他大外甥回京这事儿,得徐徐图之。
“这,倒是没问题!”
从灵水村到三河镇的路年前修整了的,道路平坦,用软搭子抬着走路,只要不是很快,倒也不是太颠簸。
“去镇子上,现在就走!”
听闻自己能去镇子上,赵秉炤忙不迭地开口。
不管咋说,先离着他这大外甥家远点儿吧。
很快,赵二老爷就带着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灵水村。
相比昨儿前来的那种气派淡定,今儿走的时候,赵家人的队伍明显多了几分的狼狈。
队伍里的骆九指倒是很淡定。
关于京城赵家跟勋贵徐府以及这两年崭露头角的定北侯府间的恩怨纠葛,作为京城神医的骆九指,自然是知道不少内情。
只是,骆九指不是个喜欢八卦的人。
当从内心而言,当初赵家对外嫁闺女做的那些事情,骆九指是十分不齿的。
如果不是刚好遇到了同时出城的赵家人,又遇上了热情的让他无法拒绝的赵二老爷,骆九指是断然不会选择跟赵家人同行。
毕竟,他并非是孤家寡人。
有些事情,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但嘴上不能说,行事也得有所顾忌。
人生于世,许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
……
赵家人走了不到片刻,就有村里人给徐老太太带了话。
别看赵秉炤带着人只在灵水村待了这么短时间,灵水村的村民还是赚了些银钱的。
赵二老爷带了这么多人和马车出来,这人吃马嚼,可是要不老少的东西。
又因为赵秉炤打算在灵水村久住,赵瑞便委托关老七买了不少的粮食、鸡鸭以及蔬菜,还有柴火。
这些,都是要银子的!
而初来乍到的赵瑞,虽然精明,却不知道这里的物价水平。
他用京城和沿途一个个城镇的物价作比较,一度觉得这儿的东西是真的便宜。
可事实上呢,灵水村百姓凡是买了东西出去的,嘴都要笑歪了。
这得了好处的百姓,自然是对老徐家感激不已。
至于那实际给了银子的赵瑞?
冤大头一个呗!
听闻赵家的人走了,徐老太太倒是有些不懂了。昨儿才来,连宅子都买了要准备长住,结果这才一天时间不到,咋就走了呢?
难道,有什么阴谋?
徐老太太抱着福宝,嘴里小声地念叨着。
而福宝则早就在赵二老爷呛口水那会儿就睡了过去。
人小,嗜睡,贪吃,这都不是福宝自我意志能抗衡的。除非,她继续扯着嗓子哭。
……
临近晌午,周氏跟王氏合作着弄好了午饭时,徐老爷子带着俩儿子一块儿回来了。
只是,三人进门的样子,颇有些鬼鬼祟祟。
“媳妇儿,咱们要发财了!”
进了堂屋的徐老爷子,瞅见徐老太太,就欣喜地开口了,只是,声音不大,显然是怕被人听了去。
第92章 鱼泉
“今儿跟老大他们进山砍木头,我们遇到了一个鱼泉!”
何为鱼泉?
就是泉眼里出来的不单单是水,还有鱼!
徐老太太听了徐老爷子的话,愣了好一会儿。
鱼泉是什么,她自然是听说过的。
据说,有这么一户人家,就是因为发现了鱼泉,单靠着卖鱼,就成功发家致富。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能找到鱼泉的人,都是有大福气的。
这鱼泉,是老天爷赏的。
“当家的,你,说的都是真的?”
徐老太太回过神来,表情激动地望着徐老爷子。
徐老爷子飞快点头,道:“这个,还能骗你么?老大、老二背的筐里,满满的都是鱼!”
“不跟你说了啊,我们得赶紧去城里,不然这鱼可就不好卖了!”
“先吃饭!”
一听徐老爷子这就要走,徐老天太连忙喊。
“路上吃就行!”
赚钱的买卖,可不能耽搁了。
徐老爷子从堂屋出来,徐老大和徐老二已经把马车给套上了。
周氏和王氏则准备了馍馍,还有菜,都装在了篮子里。
发现鱼泉这事儿,并没有瞒着家里任何人。
毕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若是什么事情都要藏着掖着,这人心就难免多了猜疑。
等徐老爷子带着俩儿子出发了,徐老太太才想起忘了跟他说赵家那些人的情况。
而这时候要去追,那肯定是追不上的。毕竟她们一群妇道人家,可没有徐老大和徐老二的那种脚力。
……
福宝醒来的时候,徐老爷子已经走了有大半个时辰。
而福宝刚发出自己醒了的信号,亲娘徐老太太就到了跟前,把她抱起来,猛亲了两口。
“娘的小福宝,你爹啊,撞大运了!”
徐老太太一边引导着福宝嘘嘘,一边跟她念叨徐老爷子的好运气。
福宝咧嘴笑。
果然,老天爷听到了她的祷告,给她亲爹送了一笔小财过来。
“这下好了,等你三哥从府城回来,咱家也就能在县城给他买个小院子了!”
徐老太太念叨着,心情显然是很好。
福宝听着亲娘的念叨,自顾啃着手指。
这些日子来,福宝也发现了自家这个三嫂的小毛病是真的挺多。这种情况,在福宝看来,她这三嫂分明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当然,福宝并不会因此就对王氏有什么偏见。
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或许,王氏更喜欢自己当家作主。
至于她那个素未谋面的三哥,如今是案首,将来肯定还能考上举人。只是,到时候要不要帮他这三哥祈祷,就得看他表现了。
没错,福宝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人。
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
你对我不好,就算是是血脉相连的兄长又如何?
……
“阿嚏,阿嚏……”
正在回转安顺县路上的徐老三,冷不丁地打起了喷嚏,一个接一个。
“徐案首,您不会是着凉了吧?”
护送徐老三回来的两名护卫见徐老三喷嚏不停,连忙开口询问。
徐老三摆摆手,道:“没,没着凉,就是鼻孔有些痒,现在好了!”
第93章 十二分小心的徐老爷子
安顺县虽然不是襄邑府的府城,但论起繁华程度,安顺县城并不比府城临峣差多少,只因安顺县城临着通渠。
通渠,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连通南北的运河。
随着新朝开国,天下日渐太平,这通渠上往来的船只,真的是络绎不绝。
临着通渠的城镇,就没有不受益的。
徐老爷子跟俩儿子带着两筐新鲜的大鱼进城后,没有再城里吆喝,而是架着马车,直奔码头那边。
别看码头临着通渠,可这通渠里船来船往,并没多少鱼。
而码头上多的就是各种的酒楼、客栈。
爷儿仨的鱼刚搬下马车,不到盏茶的时间,两筐鱼就给抢购一空。不单单是客栈、酒楼的厨房要鱼,一些客人更是自己出钱抢着买。
毕竟,这鱼到了客栈或者酒楼的厨房里,他们再想吃,这价钱就不一样了。
卖完了鱼,爷儿仨没有直接回村,而是在城里转了转,买了好些东西,这才不紧不慢地往回赶。
马车到了三河镇,徐老爷子就正准备去自家的饭馆瞧瞧,就看到了挂着赵家旗号的马车从镇子里缓缓驶出,朝着县城的方向而去。
徐老爷子皱了皱眉,当即让徐老大去了自家饭馆探听消息。
徐老大动作麻溜儿地快,很快就转了回来。
“爹,说是那赵家的二老爷把尾巴骨摔坏了,准备在镇子里休养!”
“对了,他们把咱家馆子对面的客栈给盘了下来!”
哪怕是尾巴骨摔断了,赵二老爷还是保持了他只住自家地盘的优良传统。
“咱家的馆子咋样?”
“顺子叔说生意挺好。就是,赵家的人,现在都是在咱们家的馆子吃饭,要求还挺高。顺子叔直接给他们要了高价!”
“这样,你回去告诉你顺子叔,就说我说的,咱家不做他们的买卖!”
徐老爷子略一沉思,就给出了如此指示。
徐老大愣了下,道:“爹,这不对啊!”
“赵家人对不起祖母,咱们要报复他们,难道不该从他们身上赚更多的钱吗?”
徐老大愕然地望着自家老爹,觉得他老爹这次是犯糊涂了。
徐老爷子瞪了徐老大一眼,冷声道:“就你聪明!”
“昨儿我跟你说的话,你这就忘了吗?”
“赵家的人,一旦沾上了,就是臭牛屎,甩都甩不脱!”
“赶紧去!”
“告诉顺子,就说咱们的人手不够,实在是忙不开!”
“要实在不行,就先把馆子关了!”
宁可暂时不赚钱,徐老爷子也不想被赵家的人缠上。
“爹,赵家的人,真就这么可怕?”
徐老大瞅着对赵家人谈之色变的自家老爹,总觉得他爹小心得有些过分了。
“赵家人的可怕,你还没见到。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你慢慢见识。现在,少废话,赶紧去跟顺子说一声!”
“算了,还是直接关了饭馆!”
“再过些天,也该春种了,地里正是要忙的时候!”
徐老爷子没等徐老大动身,主意又变了。
而这一次,却是要直接把饭馆子给关了。
“爹,顺子叔要忙农活,可咱们请那两个小伙计,就这样让他们家去了?”
徐老大原本还觉得自己老爹有些小心过分了,可现在,他老爹都要直接关了饭馆子,这让徐老大不得不重新认识这赵家人。
第94章 耕读之家
老徐家开张数月,生意非常不错的饭馆子忽然就关门了。
当然,对外的说法是,春种要忙了,分不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打理这饭馆子。
如此的解释,许多人是不信的。
毕竟种地能赚几个钱?而这饭馆子,虽然不敢说是日进斗金的买卖,但老徐家这饭馆子,生意不是一般的好,三河镇不知道多少人都眼馋着呢。
“这老徐头儿,怕不是个傻子!”
“铁定是个傻子!”
“这么好的买卖,说不干了就不干了!”
“就是,这种地能赚几个钱?”
“可拉倒吧,这要是碰到了年景不好的日子,你就是家财万贯,买不到粮食,也是得饿死!”
“要我说,这老徐头儿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你就扯吧!”
“就算是灾年来了,那粮铺里的米粮啥时候没得卖了?不过就是买不起!”
“没错,还是得有钱!”
……
关于老徐家的饭馆子关门歇业,只为了回家种地这事儿,在三河镇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辩论。
只是作为引发这场大辩论的老徐家,却是安静祥和得很。
饭馆里的两个小伙计同样被送了回去,该给的工钱照给,约定春种后继续回饭馆子里干活。
之所以如此,一则是这俩小伙计干活儿挺利落。
二则,徐老爷子还得跟俩儿子忙活鱼泉的买卖,这事儿得保密,不能走了风声。
毕竟这鱼泉不是专属他家的。
虽然关了饭馆子,但老徐家该赚的钱,非但没见少,反而多了不少。
……
又是一场春雨后,轰轰烈烈的春种终于拉开了序幕。
往县城送鱼的差事,干脆交给了徐老大。
徐老二则每天跟着徐老爷子下地干活。
就在这农活正忙的时候,徐老三也终于赶回了家里。
此时的徐老三,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春风得意。尤其是在知道自己得了一双龙凤胎儿女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甭管徐大案首怎么得意,该干的活儿却是不能少的。
没错!
在老徐家,农忙时节的时候,就算是一直读书进学的徐老三也得下地干活儿。
想不干活?
徐老爷子的巴掌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老徐家,在徐老爷子的定位中,乃是耕读之家。
耕读,耕读,不下地干活,你好意思说自己是耕读之家?
当然,老徐家现在其实也不是真的差这点钱,或者是差了徐老三这个劳动力。
徐老爷子如此做,就是要让徐老三明白,在他们老徐家,不管是读书,还是种地的,都是一样的。
对徐老三的媳妇儿王氏,他可以宽容一些,主要是不想让王氏浪费了粮种。你让一个从小没干过粗活的大小姐下地干活,你怕不是脑袋秀逗了。
再说了,王氏在家做个绣活儿,卖得了银钱,它不香么?
当徐老三归来的消息传开,安顺县不少的学子慕名而来。
然后,一群人都傻眼了。
堂堂襄邑府案首,居然跟个泥腿子一样下地干活,这是丢了读书人的斯文啊!
为何堂堂案首要下地干活?
一群学子围上了徐老爷子,向他展开了言语攻势。
第95章 脑袋被门板夹了!
“老爷子,您这样,是在舍本逐末!”
“徐案首乃是我安顺县的骄傲,您怎能让他如此浪费时间,荒芜学业?”
“元旭兄之才,或可中得解元,扬我安顺县之名!”
……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展开了对徐老爷子的指责。
徐老爷子挺懵逼的。
最初的时候,看到这么多人来拜访小儿子,徐老爷子还寻思着要怎么招待一番才算是合适。
毕竟,来者是客。
可现在这架势,来的都是些恶客。
“老三!”
徐老爷子心里闹气,不好直接冲这些人发火,果断将小儿子给提溜到了跟前。
“爹!”
徐老三见了徐老爷子,连忙开口,“这真不是我的意思!”
“诸位同窗,算我求各位了,你们就少说两句吧!”
徐老三也是很无语。
往日的时候,他跟这些人的交情真的是泛泛之交,有些人,也就是偶尔碰个面,点头之交。
但此刻这一群人结伴而来,一个两个,仿佛都是他的至交好友,在为他的前程着想。
“元旭兄,你且安心!”
“今日之事,我等定然会给你一个交代!”
说话的,赫然是跟徐老三一起通过此番府试的李拓。同为甲等通过府试,虽然李拓的排名靠后,但甲等就是廪生,自有朝廷月供米粮。
李拓的家庭,比起老徐家,差了太多。
可即便是如此,李拓都不曾在农忙的时候下地干过活。李家满门,全心全意地供着李拓读书,不让他有丝毫的分心。
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徐老爷子,晚辈瞧您这家境也是不差,何以非要元旭兄下地干活儿?”
“您既然送元旭兄读书,那就该让他心无旁骛。”
“若元旭兄秋闱再拔头筹,中得解元,您老脸上不也荣光吗?”
李拓一副诚心为了老徐家忧心的模样,着实是让徐老爷子想要捶他。
脸上荣光?
是能当钱花呢,还是能当馍馍吃呢?
徐老爷子望着这一本正经跟他讲道理的李拓,只觉这就是一个读书读傻了的憨瓜。跟这种人比起来,他家老二都要聪明得多。
“老爷子,我家的家境比起您要差太多。但我的父母、兄长,全都一心供我读书!”
“父母之爱子女,当为之计长远!”
“老爷子,你是爱元旭兄的,对吧?”
李拓目光无比真诚地望着徐老爷子。
“李兄!”
徐老三听李拓说出如此一番话,当时就变了脸色,“我家的事情,还请你少开尊口!”
“诸位,家中农忙,不便待客,招待不周,多多见谅!”
“请——”
徐老三直接摆出了送客的手势。
“元旭兄,你糊涂啊!”
李拓被徐老三如此说了,却是冲着徐老三教育出口,“这个时候,你怎能也跟着不辨是非?”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他日,你金榜题名,难道还能亏待了自己的父母兄弟?”
“如今,他们为你付出越多,将来回报,自然也会越多。”
……
面对如此振振有词的李拓,徐老三忽然有了跟自家老爹一样的想法,想把李拓捶一顿。亏他以前还觉得李拓是个志向高远的寒门贵子,今儿才明白,这特么就是个脑袋被门板夹了的!
第96章 一群憨瓜蠢材
“李兄,你管得太多了!”
徐老三沉下脸来,“这是我家的私事,就不劳你费心了!”
“今日家中事多,便不留你了!”
遇到这种脑袋被门板夹了的,你要跟他理论,除了把自己气个半死,不会有别的结果。
所以,遇到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搭理他。
不单单是现在不搭理他,以后更要离这种人远远的。
李拓还要再说,但徐老三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徐老三的手搭在李拓的肩膀上,半强迫地把人送到了自家的院门外。
“李兄,慢走!”
“诸位,家中农忙,不便待客,多多见谅!”
“慢走不送!”
徐老三脸上尽可能把持着微笑,将这些个从各处赶过来拜访的学子都给送了出去。
如此行事,得罪人不?
那自然是得罪!
可即便是向来提倡与人为善的徐老爷子,也没觉得徐老三这么做有什么不妥。
有些人,注定不是同路人。
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
这李拓,还有那些个认为徐老三不该下地干活的,在徐老爷子看来,跟他们老徐家都不是一路人的。
所以,得罪了就得罪了吧。
……
李拓一群人就这么被请出了老徐家,一个个都是觉得一番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诸位,我们就这么走了吗?”
李拓望向众人,“咱们若就这样离去,那么,元旭兄秋闱时,怕是很难中得头名解元,扬我安顺县之名!”
“李兄,事到如今,难道你还有什么法子不成?”
“就是啊,元旭兄的父亲明显是个眼皮子浅的庄稼汉,咱们道理说得再明白,他也不会懂的!”
“此事,我等出面已然是回天乏力。”李拓微微一笑,“但若是教谕出面呢?”
“李兄果然高见!”
一帮学子听到李拓的言语,都是两眼冒光。
“走,走,咱们去见教谕!”
“同去,同去!”
一群人顿时斗志昂扬,昂首阔步,望安顺县城的方向大步而去。
……
老徐家。
徐老爷子在徐老三把人送走后,抬脚就踹了徐老三一脚。
“你这都是结交了些什么憨瓜蠢材?”
“……”
徐老三没敢吱声回应。
他哪儿知道李拓是这样的为人?
还有那些个同窗学子,平日里瞧着都是不傻的。咋今儿个,一个个的,就跟没带脑子出门一样。
“以后,离这些憨瓜远着点儿!”
徐老爷子是真的被气得不轻,“尤其是最后说话的那个,不准再跟他有任何的往来。”
“爹,我听您的!”
徐老三连忙表态。
当然,即便是徐老爷子不这样交代,徐老三也不想再跟李拓有任何的往来。
一个人,能把家里人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而他的家人,居然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劲,也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说明,不是一个人有问题,而是一家人都有问题。
徐老三挺怕自己跟李拓接触多了,也会变得有问题。
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三,你在县城认识的人,该不会都是这样的憨瓜吧?”
徐老爷子忽然有些担忧地望向徐老三。
第97章 心累,不想说话
“这个……”
徐老三懵了下,自家老爹这个问题,有点儿深奥啊。他该怎么回答呢?
啪!
见徐老三犹豫着没有立刻给出答案,徐老爷子果断一巴掌盖在了他的脑袋上,瞪眼开口,道:“这问题很难回答吗?”
“爹——”
徐老三苦逼地望着自家老爹,“我周围那么多人,你总得让我想想不是?”
“你是在想吗?”
徐老爷子瞬间吹胡子瞪眼,“我看你是在犹豫!”
“完了,完了!”
徐老爷子一副绝望的表情,看徐老三的眼神,更是带着几分的怜悯。
徐老三瞧见自家老爹这眼神,竟是一下就明白了自家老爹的意思。
“爹,我好着呢!”
“我是你儿子哎,你能不能想我点好啊?”
“还是说,你觉得你儿子这么容易就被人给影响成了棒槌?”
“棒槌能考中襄邑府的案首?”
徐老三感觉自己这是被自家老爹看扁了,这怎么能忍?
徐老爷子听了小儿子的一番爆豆子,却是松了口气,道:“还好,还好,还没变憨瓜,老天保佑啊!”
“我……”
徐老三翻了个白眼,心累,不想说话。
“爹,老三,你俩干啥呢?咦——人呢?!”
从地窖里搬了酒过来的徐老二话没说完,呆呆地望着徐老爷子和徐老三,“爹,老三的那些个同窗呢?”
得了老爷子的指示去搬酒招待客人,可这酒来了,客人没了。
“走了!”
徐老爷子斜了二儿子一眼,瞄见徐老二抱着的酒坛子,不由眼前一亮,“傻站着干嘛?不累吗?赶紧的,把酒送屋里!”
虽然客人走了,但是,好酒好菜,自家人也是可以享用的。
徐老二还在纳闷人怎么就走了,但在听到徐老爷子说把酒送屋里的话语后,徐老二瞬间忘了徐老三的同窗。
同窗算什么?
有自家的老酒香么?
最重要的是,没了这些个同窗,这些酒,他就能多喝点儿。
……
灶房里,徐老太太带着周氏和王氏在准备饭菜。
客人走了的事情,徐老太太也是不知道的。
一直等徐老太太把所有的配菜准备好,并且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个凉拌菜,让小丫头送过去的时候,她才知道,自家的客人都走了。
“娘,那这些菜,还做么?”
周氏知道人都走了后,看着灶房里准备的这些配菜,有些头大。
“我想想!”
徐老太太也有些头大,就他们家这些人,哪儿吃得了这些菜?
可这菜都备好了,你要不做了吃,这天儿一天热过一天,也放不了几天。
“算了,都做了吧!”
最终,徐老太太做出了决定。
做了吃不完,也好过不做都坏掉。
再者,老三中了秀才,之前差役来报喜的时候,请了村里人去镇子上的饭馆里吃过饭,但是他们一家子,还没庆祝过呢!
今儿个,就当是自家人庆祝了!
徐老太太拿了主意,周氏这个做儿媳妇的,自然是不会有异议。
而王氏,她就更没意见了。
毕竟这是她相公考了秀才,自家人吃的庆功宴。
往县城送了鱼回来的徐老大兴匆匆地提着钱袋直奔堂屋,结果进门就看到自家正大摆宴席。
放桌上,少说也是十个菜。
嗯,最重要的是,连酒坛子都搬了出来。
“爹,娘,今儿是有什么大喜事么?”
第98章 徐老三:我又不是傻子
平白无故的,这一下整了十多个菜,总不会是忽然想要改善生活吧!
“哪儿来的那么多喜事?”
徐老爷子白了徐老大一眼,“赶紧的,就等你呢!”
“好嘞!”
“我换身衣裳就来!”
“我这一身衣服的鱼腥味啊!”
徐老大嘀咕一声,麻溜儿地把钱袋交给徐老爷子,转身就出了堂屋。
没多大会儿的时间,徐老大就转了回来,已经是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于是,开饭!
等徐老大知晓前来拜访徐老三的那群人说了些啥,徐老大看徐老三的眼神,跟徐老爷子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再次遭受了来自自家大哥的憨瓜凝视,徐老三忽然觉得面前的菜它不香了。
“老三,你可精明着点儿吧!”
“要实在不行,你啊,干脆到府城求学算了!”
守好邻学好邻!
守着一群憨瓜傻货,徐老大是真的担心自家兄弟也会变成傻货。
“大哥,我有这么差劲么?”
徐老三真的是心累,不想说话。
这一个个的,咋就不能对自己有点信心呢?
自己再不济,好歹也是襄邑府永平十三年的案首吧!
“不是你不好!”
徐老大一副忧心的模样,“就是因为你好,所以我才担心啊。”
“这鹤立鸡群吧,倒霉的很可能就是这只鹤!”
“老三,我说的对吧!”
徐老大担心徐老三被一群憨瓜傻缺给影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像他说的,鹤立鸡群,倒霉的可能就是这只鹤。
毕竟,树大招风。
“大哥,这个,你想多了!”
徐老三点头的同时,又摇了摇头,“你三弟我又不是傻子。只要我的学识是好的,他们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对于他们这些学子而言,学识是首要的。
只要他始终保持学识上的突出,那么,不单单是县学的教谕会护着他,县尊也会护着他。
“再说了,你三弟我的人缘也不差。”
徐老三对此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他接触的人不少,虽然其中有李拓这样的人,但也有别的性子的人。
不过,经历了这一次的事情,徐老三也是长进了不少。
在这之前,他完全不知道李拓居然是这样的人。
知人知面不知心!
徐老三长了见识,也明白了看人不能看表面。没有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这人是一个样子,遇到了事情的时候,这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好!”
徐老大点点头,“莫要被人针对了,自己还稀里糊涂的!”
“大哥放心便是!”
徐老三虚心受教,诚恳回应。
徐老二则全程专注于吃喝,这种费脑子的事情,他如果不是必要,向来是不掺和的。
而徐老爷子,跟徐老二一个反应,吃好喝好,比啥都好。
至于徐老三是不是真的长了急性,估计很快就能见分晓。毕竟他们家今儿可是把人给得罪了,李拓一群人,怕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
徐老爷子他们在这边吃喝说话,而在另一边,徐老太太也将准备给徐老三和王氏在县城买个小院子的想法说了出来。
自然的,给许老三两口子买房子,补给徐老大和徐老二等价银钱的事情,徐老太太也是一并说了。
第99章 王氏:娘,这院子不该买!
“娘,这使不得!”
一听徐老太太如此说,徐老大媳妇周氏和徐老二媳妇李氏都是一愣,继而差不多同时开口。
“娘,三弟在县城求学,三弟妹去照顾她,买个院子给他们住着,这是应当的,咋还要给我们分银子呢?”
周氏情真意切地望着徐老太太,一番言语发自肺腑。
她真的觉得给徐老三在县城买个院子是应当的。
至于给他们两家分银子,完全没这个必要。
这又不是要分家。
“娘,您不会是想要分家吧?”
周氏有些慌了。
或许别人想要分家,但她不想。
自己当家作主,听着很好听。
可这日子,谁过谁知道啊!
就好像鞋子是不是合脚,那得穿过才知道。
反正,周氏觉得现在的日子就很好。
一家人,有说有笑,有商有量。遇到了大事,都是爹娘拿主意,而他们只要照着做,这日子不照样美滋滋?
“不分家!”
徐老太太笑了笑,“他们兄弟没说要分家,我这个当娘的,当然是求之不得!”
周氏和李氏闻言,都是松了口气。
她们是真的不想分家。
若说这家里有谁想要分家单过,也只有三弟妹了吧!
妯娌俩的目光一起瞥向了王氏。
王氏这会儿却是沉默着,徐老太太这忽然的决定,让她始料未及。
在县城给他们买个院子,她的确是可以就近照顾自家相公。
可是,问题也跟着来了!
她的两个孩子怎么办?让她一个人照看?
好吧,就算是有小丫头,可这孩子要哭闹起来,靠小丫头是不顶用的。至于奶娘?王氏从来都只是让奶娘只负责喂奶的,免得孩子跟奶娘更亲。
之前的时候,她照看不过来的好时候,还有大嫂和婆婆帮忙。
可若是住到了县城里,难不成要把孩子留在村里?
或者去找她的亲娘帮忙?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门的水。
她偶尔回个娘家,那是娇客。家里的嫂子们也对她这个小姑子,提提照顾。而要是她把娘家当成了自己家,嫂子们就先对她不满了。
更何况,若是她常常往娘家跑,自家相公怕是也要对她有意见了。
“娘,我觉得,这院子不该买!”
王氏抬头,一本正经地望向徐老太太。
短暂的思考后,王氏有了决定。
“娘,若是咱家在县城买了院子,儿媳确实可以去照顾相公的衣食起居。”
“只是,孩子们也在,夜里闹腾,怕是要影响相公的休息!”
“还有,读书求学,本就是辛苦之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读过书的王氏这一开口,就是一番道理。
徐老太太则是有些懵。
她可是清楚地记的,去年的时候,这老三媳妇儿还想着到县城陪着老三的。可如今,她要满足她了,为什么她又不想去县城了呢?
真的是为了老三?
徐老太太沉吟片刻,缓声道:“既然你这样说,那么,这事儿咱们回头再商量一下。”
“现在,吃饭吧!”
徐老太太摆摆手,话题就此终止。
第100章 爹,你是不是傻啊?
见自家婆婆没有坚持要买院子的提议,王氏稍稍松了口气。
她知道自己有许多的小毛病,她也不是不想改。
只是,多少年被娇生惯养的毛病,她很多时候是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子。有些话,可能在说出口的瞬间就知道错了。
但知道错了,跟直接开口认错,不是一码事。
老徐家好不好?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否则,当初她爹给她选了老徐家做婆家,她也不会答应。
嫁过来这几年,在大方向上,王氏自认自己做的还是不错。只是在细节上,她也很清楚,自己跟大嫂和二嫂是没法比的。
若不是遇上了这宽厚包容她的婆婆,她哪儿有如今的好日子?
对徐老太太,王氏是感激的。
可让她把这种感激表现出来,王氏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就算是面对亲娘,她也很少去撒娇。
她是不能干农活,弄不来美味的饭菜,但是她也在努力为这个家付出。
因为徐老太太说了老徐家没有用儿媳妇嫁妆银子的规矩,所以,她闲着的时候,就在做绣活儿,然后去卖了换钱。
她也在努力融入这个家中,只是性情存在缺陷的她,每每有所进步,就会被她的小性子给弄个前功尽弃。
之前的时候,她想要住到县城去,的确是存了偷懒耍滑的心思。
可现在,王氏恍然明白,若没有长辈们的扶持,就凭她自己,想要把日子过好,真的太难了。
当家主妇,不是这么容易做的。
她欠缺得太多了!
因为这买院子的事儿,王氏这顿饭吃的有些心不在焉。
徐老太太将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有点破。
对于这个小儿媳妇,徐老太太也是很纠结。
有些时候,王氏的确是个不错的儿媳妇。可有些时候,她说的话,她做的事,真的能气死个人。
瞧着王氏心神不宁的样子,徐老太太索性当做没看见,就当是给小儿媳妇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吧,省得她没事儿就搞点事情出来。
……
女人这边安静地吃起饭来。
男人那边,徐老爷子也忽然想到了买院子的事情,就跟仨儿子讲了出来。
“爹,你是不是傻啊?”
喝了点酒的徐老三,现在胆儿是真的不小。
一听自家老爹说要给他在县城买个院子,立刻就挺直了腰杆,“咱家买了马车,这每天都要往县城送货、拉客,我顺道就回家了,有这个钱,你再买辆车,或者再买头牛,它不好吗?”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徐老爷子也是有些喝多了,完全没意识到小儿子刚才把他给怼了的事情。
徐老大和徐老二同样有些上头。
只是这哥儿俩的关注点明显不同。
徐老萨跟徐老爷子一样,在思考徐老三后面的那些话。唯有徐老二兴奋地晃着酒碗,望向自家老爹,道:“爹,你傻啊!”
“不,不是我,不是我说的,这是,老三说的啊!”
常常被老爹认为自己是个憨瓜的徐老二此刻很兴奋,因为他爹也傻。
嘿嘿,果然,自己傻不怪自己啊!
第101章 喝成了二傻子的爷儿四个
“傻点儿好,傻点儿好!”
“傻人有傻福!”
喝多了的徐老爷子,异常的好说话。
面对如此和蔼可亲的老爹,徐老二还真的是有些不适应。正常情况下,难道老爹不该抄条子抽老三一顿吗?
不过,徐老二只是纠结了小片刻,便不再去想这事儿,还是喝酒来的够劲儿。
最终徐老爷子跟仨儿子都给喝高了,四个人凑在一起,称兄道弟。
要不是徐老太太听着这屋里的动静有点儿大,过来瞅了一眼,这爷儿四个已经拜了把子。
“老娘遇得到啊!”
瞅着徐老爷子和儿子们那醉醺醺的样子,尤其是徐老爷子还捏着三根筷子要跟儿子们拜把子的架势,徐老太太真的是冒火。
徐老太太赶忙喊了儿媳妇们来帮忙,将人给分了开。
爷儿四个都醉了,这地里的活儿自然也就得停上半天。
……
等徐老爷子睡了一觉醒来,日头已经偏西。
确切的说,他是被福宝一脚丫子蹬脸上给踹醒的。
当然,这一脚丫子不是福宝主动,而是徐老太太抓了福宝的小短腿,给了徐老爷子一脚。
“醒了?”
徐老太太望着迷迷瞪瞪睁眼的徐老爷子,伸手在他的胳膊上拧了一把。
“嘶——”
被自家媳妇儿拧了一把的徐老爷子疼得面容扭曲,直呲牙。
“媳妇儿,痛,痛,痛!”
徐老爷子赶忙求饶。
“跟你说多少回了,少喝酒,少喝酒,怎么就是不长记性?”
徐老太太埋怨地望着徐老爷子,“你喝醉了就成二傻子,心里没点儿数吗?”
“媳妇儿,我,我不会又犯傻了吧?”
一听徐老太太的话,徐老爷子就打了个激灵。
“你说呢?”
徐老太太又捶了徐老爷子一拳头,“要不是我来的巧,你现在就多了三个弟弟了!”
“为什么啊?”
徐老爷子懵逼。
“为什么?”徐老太太哼了一声,“你拉着你那三个憨瓜儿子要拜把子,你说为什么?”
“……”
徐老爷子不吱声了。
这特么的,还好被媳妇儿给拦住了。要不然,自己以后在儿子们面前,还有何威严?
不对!
自己喝醉了干的傻事儿,肯定不止这一件!
然而,徐老爷子喝醉酒后,记忆就断片了。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完全没有一点的记忆。
“媳妇儿,老大他们呢?”
徐老爷子愣了会,觉得自己还是得先下手为强,把自己老父亲的威严重新竖起来。
“我哪儿知道?”
徐老太太没好气地望向徐老爷子,“他们都跟你一样,喝成了二傻子,这会儿,说不定还在睡着呢!”
“哦,这就好,这就好!”
一听仨儿子也喝成了二傻子,徐老爷子就松了口气。毕竟,如此一来,他干的啥事儿,也就不会被儿子们知道了。
然而,徐老爷子显然高兴太早。
等到晚饭的时候,徐老二就跟徐老爷子告小状,道:“爹,老三说你傻!”
“我没有!”
徐老三一听徐老二的告状,立刻予以否认。“二哥,我没得罪你啊,你干嘛诬陷我?”
“你说了!”
徐老二瞪眼,“中午喝酒的时候,你就是说了!”
“爹,你还说我是个憨瓜,原来都是像了你!”
“以后,你可不准再说我了啊!”
第102章 出大事了!
事实上,喝断片的不单单是徐老爷子,徐老大兄弟仨也都是喝断片了。徐老二之所以还能记着徐老三说徐老爷子傻,只是因为他对这个执念太深。
毕竟兄弟三个,徐老大精明,徐老三聪慧,偏偏他不喜欢动脑子,这让他也纳闷,为什么他就跟俩兄弟不一样呢?
昨儿个,徐老二终于找到了答案。
他大哥和三弟肯定是像他们的娘,而他,像他爹。
他爹就是看着聪明,实际上跟他一样,也是个憨瓜。
“老三!”
徐老爷子眯眼望向徐老三,“说说吧!”
徐老三哪儿知道自己中午说了啥,这会儿要怎么说?
“爹,我真没说,我冤枉啊!”
徐老三苦着脸,“就算我说了,那也是喝醉了,我都不记得我说了些什么,爹,这个,真不是我的本心!”
“酒后吐真言!”
徐老二冷不丁地拽了一句文。
徐老三瞪眼瞅着自家二哥,他哪里得罪自家二哥了么?咋他二哥要往死里坑他呢?
“大哥,你给我作证啊!”
“二哥坑我!”
完全无法解释这情况的徐老三,只能向默默坐在一边的徐老大求救。
徐老大挠挠头,道:“作啥证啊?我都不记得发生了些什么!”
“唉,喝酒误事啊!”
徐老大叹了口气。
“爹,我真冤枉!”
徐老三从徐老大这里没能得到帮助,只能继续跟自家老爹诉委屈。
徐老爷子给了他一个白眼,道:“鉴于今天的事情,以后,咱家定个规矩,喝酒都要适可而止,谁要是喝醉了,家法侍候!”
“家法?”
哥儿仨齐齐望向徐老爷子。
“爹,咱家有啥家法?”
长这么大,哥儿仨头一回听说自家还有家法这么高大上的东西。
“等你再喝醉的时候,你就知道家法是啥了!”
徐老爷子果断一眼瞪过去。
难道他能说,他就是随口一说么?他这个当爹的,不要脸吗?
家法?
要什么家法?
不听话的,抄条子抽就是了。
……
福宝躺在炕上,听着自家老爹跟三个兄长的对话,心情是相当的可乐。
可惜,她看不到每个人的表情。
不然的话,绝对会更加的好玩儿。
这样的亲人,真的是太合她的心意了。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足够温馨啊。
徐老爷子再次用老父亲的威势镇压了有疑问的哥儿仨后,就美滋滋地吃起了饭,时不时地伸手逗一逗福宝,把福宝塞进嘴里的手指扯出来。
福宝时不时地笑一笑,手舞足蹈。
徐老爷子瞧见福宝的笑脸,也是心情大好,自然也就把他醉酒丢脸的事情给忘到了九霄云外。
等一家人吃完晚饭,老徐家的院门忽然又被敲响了。
“徐老哥,在家么?”
声音传进来,赫然是灵水村的村正关老七。
天色虽然没有黑下来,但日头已经落到了山下,关老七这会儿过来,指定是有事情。
徐老爷子当即抱起福宝,溜溜达达出了房间,去开了院门。
“老七兄弟,有事儿?”
“老哥哥,出事了,出大事了!”
关老七激动地望着徐老爷子,神情严肃得很。
第103章 封赏
有钦差即将到达安顺县,为的是去年徐老爷子在山里发现前朝余孽劫持藏匿的贡品一事。
“徐老哥,你那大侄子现在衙门里,你知道的。”
“他不小心听到了县太爷跟师爷的谈话,说这事儿,怕是有些不大好!”
关老七赶忙将他知道的一切都给讲了出来。
“能有什么不好?”
徐老爷子不以为意地开口,“我们父子找到了前朝余孽藏匿的贡品贺礼,立下大功老,怎么会不好?”
“老哥哥,这事儿哪有这么简单啊!”
关老七急切地望着徐老爷子,“那些大老爷们心里想些什么,跟咱们小老百姓是不一样的。”
“要我看,不如,你带着老大、老二他们先出去避一避风头!”
“老三考中了咱们襄邑府的案首,有功名在身,就算是钦差,也不能把他如何了。”
“老七兄弟,你放心,不会有事儿的!”
徐老爷子可不认为自己会有事。
他虽然不肯认那个脑袋有坑的亲爹,但他跟定北侯的关系,朝堂上的那些人不可能不知道。
若他真的有事儿,那也只能是被牵累的。
真要是这样一个情况,他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所以,等着就是了!
徐老爷子淡定地送走了关老七,顺手插上了院门,转身回房。
而被徐老爷子抱在怀里的福宝开始打起了瞌睡。
关于关老七刚才说的事儿,福宝是一点点都没当回事。
她可是老天爷最疼爱的崽儿!
要是这牵扯到了前朝余孽的案子都能牵连到她亲爹的身上,福宝觉得自己这个老天最疼爱的崽儿可以找块豆腐把自己闷死了。
……
就在关老七找上徐老爷子的的第三天中午,灵水村外的路上,忽然锣鼓喧天。
安顺县的县太爷左丘带着衙门内的大小官吏,护送着从京城长途跋涉而来的钦差,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灵水村。
徐老爷子一早就收到了来自县衙的消息,让他在家里等着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有定北侯长子徐怀义忠贞体国……”
钦差站在徐老爷子等人的面前,展开了圣旨,朗声宣读。
而随着钦差的宣读,一通跪在地上的灵水村百姓都懵逼了。
老徐家,定北侯府……
我的亲娘咧!
灵水村百姓都被震惊了,在村里乐呵呵的徐老爷子,居然有这么显赫的出身,了不得,了不得啊。
怪不得老徐家祖坟冒青烟呢!
等等,既然徐老爷子是侯爷长子,那老徐家祖坟里埋的又是谁?
有村民想到了这一茬。
可惜,没等他们深入思考,就把这一茬儿给忘到了脑后。
因为圣旨宣读到最后,最终的封赏内容出炉了。
赏银千两!
加封徐氏元锦为德福香主。
“这是个什么操作?”
周围的人都很傻眼,立功的是徐老爷子和他的俩儿子,咋最终得了最大封赏的居然是老徐家的老来女?
一个早晚要嫁人的闺女,居然成了最大的赢家!
“草民接旨,谢圣上恩典!”
相比周围人的疑惑,徐老爷子却是脸上笑开了花,满心欢喜地接了圣旨。
第104章 一个“嫡”字!
果然,自家闺女就是个有福气的。
瞧瞧,这就成了乡主,还有这封号,德福,听着就福气满满。
徐老爷子开心地接了圣旨,然后邀请钦差到自家吃饭。
不过,这宴请钦差的美差却被县太爷左丘给抢了去,说是已经在县衙那边摆好了酒席,最终把徐老爷子给请去了县城。
作为刚刚被册封的德福乡主,福宝瞬间成了香饽饽。
灵水村的妇人,一个个地争着抢着要抱一抱她,美其名曰,沾沾福气。
对此,徐老太太能拒绝吗?
那肯定是不能的。
至于那些探听徐老爷子跟那定北侯的关系的人,徐老太太只是笑笑,一问三不知。说什么,她嫁给徐老爷子的时候,徐老爷子就落难了,徐家的事情,她啥也不知道。
最终,想要打探消息和八卦的人只能悻悻散去。
等到老徐家终于安静下来,徐老太太就发起愁来。
经过这一出,他们家跟定北侯府的关系,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尤其是这一道圣旨,点明了徐老爷子是定北侯长子的身份。
等等!
徐老太太飞快去找了已经被供奉起来的圣旨,展开圣旨,一字一字地看下去。
等看到上面那清晰的“定北侯长子”五个字,徐老太太就叹了口气。
这事儿啊,难办!
她这当家的,明明是定北侯的嫡长子。可现在,圣旨上并没有注明,这算什么意思?一般的村里人不懂,但徐老太太懂。
圣旨模糊了徐老爷子嫡长子的身份,就等于否定了她婆婆是定北侯元配发妻的事实。
徐老爷子现在没注意到这个,只是被福宝被册封为德福乡主的事情分了神。等他回过神儿来,这事儿,不会就这么善了了!
“造孽啊!”
徐老太太抱着福宝,自言自语地说起了那些陈年旧事。
福宝则终于听到了自家老爹的身世来历,同样的,也对那素未谋面的祖父,充满了不屑和鄙视。
一个大男人,为了建功立业,便抛妻弃子,就算是最终功成名就归来,享受万众瞩目的赞誉,也终究是愧对了妻儿!
“福宝啊,将来你嫁人啊,可一定要找对了人!”
“你爹这样的,虽然没什么大出息,但挺好的!”
“咱们啊,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和和美美就成!”
徐老太太的心情是真的有些沉重。
她知道徐老爷子是个什么样的性子,这件事情注定是压不住的。哪怕是圣旨,也不可能让他低头弯腰。
因为,一旦低头弯腰,他就对不起他娘的生养之恩。
头可断,不能低。
腰可断,不可弯。
这就是徐老太太知道的徐老爷子。
只是,徐老太太还是低估了徐老爷子的脾气。
没等徐老爷子随着县令左丘和那传旨钦差等人抵达县城,徐老爷子就品出了味道不对,仔细回想了钦差宣读的圣旨,徐老爷子确定圣旨的确是模糊了他的身份。
他不承认定北侯这个爹是一回事,但在人前,他是定北侯嫡长子的身份,却不能有差。
因为,他是嫡长子,他娘就是定北侯的元配发妻!
第105章 为母正名,虽死无悔
“钦差大人,左大人,暂且留步!”
意识到了圣旨上的不对劲,徐老爷子当时就让徐老二停了马车,并且拦住了同行的钦差和左丘。
“徐老哥,你这是……?”
左丘跟徐老爷子的私交还算不差,毕竟徐老爷子送了他好大的一场功劳。
“左大人,是这样的,有个事情,草民想问问钦差大人!”
徐老爷子对着左丘笑了笑,目光扫向边上的钦差,沉声开口,道:“钦差大人,草民有个疑惑,若是这圣旨上的言语出了岔子,该当如何?”
随着徐老爷子这番话一说,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圣旨上的言语出了岔子,该当如何?
圣旨,乃是皇帝的旨意。
皇帝的旨意能出岔子吗?
不能!
所以,圣旨不会出岔子。有岔子,那也不是岔子,而是圣意!
“徐老哥,你糊涂了吗?这说的是什么话!”
左丘上前,轻扯徐老爷子的衣袖,示意他不要乱说话。
然而,徐老爷子却是一本正经地望着钦差,无视了左丘的劝言。
“钦差大人,草民刚才发现,您送来的这一道圣旨,有些不对。是以,草民不敢奉诏!”
“还请大人将圣旨带回吧!”
“……!!!”
左丘懵了,傻了!
周围随行的县衙官吏,还有灵水村的村正关老七,也是傻眼了。
这是要闹哪样啊?
徐老大、徐老二和徐老三倒是坚定地站在一旁,虽然三人都还没意识到自家老爹搞什么,但老爹要这么搞,他们做儿子的能干啥?
当然是跟着一起搞起来了!
“徐大少爷,你确定要本官将圣旨带回?”
钦差终于开口,目光幽深地望着徐老爷子,“你可知道,你如此做,是在欺君,是死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徐老爷子腰杆挺得笔直,“草民这条命乃是先母所赐,得先母抚养长大,却未能一日尽孝,便阴阳两隔。”
“当初,定北侯抛妻弃子,今日,我不认定北侯。但我这定北侯嫡长子的身份,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圣旨上,草民不过是定北侯长子,如此疏漏,置草民生母于何地?”
“为人子者,生恩不敢忘,养恩更不敢忘。”
“为母正名,虽死无悔!”
徐老爷子一席话说得是理直气壮,气势如虹。
周围众人齐齐沉默。
徐老爷子跟定北侯之间的恩怨,他们并不知道。但现在,只听徐老爷子的只言片语,已经足够他们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钦差虽然知晓一些真相,但到底也是道听途说,所知不多。
但瞧着徐老爷子的神态,他心里已然有了站位。
“好!”
钦差缓缓开口,“有劳您随我回去请回圣旨了!”
作为传旨钦差,他的职责是让徐老爷子接旨。但现在,他将要带着圣旨回京,此番回去,少不得是一番责难。
只是,大丈夫处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钦差这般说了,也就意味着事情成了定局。
“劳烦您了!”
徐老爷子在钦差给出如此回应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他,对得起他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