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吕尚遣使欲降曹
刘仁轨向着大营撤退的时候,来护儿部已经先行回到了大营。
当来护儿见到大营内竟然只有寥寥几人时,他立即来到了留守的士卒面前询问起了缘由。
待来护儿了解了缘由之后,他顿时传令让麾下的将士们开始休整。
没过多久,刘仁轨部便撤回了大营。
来护儿收到消息后立即赶到了刘仁轨的面前。
刘仁轨看到来护儿时,他也是颇为惊讶。
“来将军,你怎么回来了?难道说攻取合肥的战事不顺利?”
“回副都督,合肥城内的魏军早有防备,末将虽然竭尽全力但还是没法攻破合肥城。”
听到这个消息,刘仁轨也是大失所望,因为他追杀曹仁也以失败告终,而且他们所在的水军大营已经暴露给了魏军。
待刘仁轨沉思了一下,他顿时对来护儿说道:“来将军,此次你攻取合肥失败,我也没有彻底剿灭来犯的魏军,再加上水军大营位置的泄露,此消彼长之下,我军的形势十分微妙,吾打算即刻转移大营,你让士卒们做好准备。”
来护儿听后虽然觉得十分遗憾,但他还是立即行动了起来。
很快,刘仁轨和来护儿便整顿好了大军开始转移了起来。
与此同时,曹仁部也与徐晃部一起返回了合肥城。
回到城内的曹仁立即召集了麾下众将开始议论袭取夏军大营的成败。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一阵,大家都认为不宜再主动出击了。
曹仁听后也是十分的无奈。
最终,曹仁还是决定不再出城。
虽然如此,但曹仁却派出了信使前去向曹操汇报合肥的战报。
至此,刘仁轨率领的西夏水军与曹仁率领的北魏大军进入了相持的阶段,双方谁也没有再派出兵力主动发起进攻。
再转回舒县这边。
吕尚趁着吴军遭遇败绩的缝隙立马派出了信使出城联系上了曹操。
很快,吕尚的信使便来到了魏军大营外。
魏军士卒发现了信使的踪迹后,他们则把吕尚的信使抓到了曹操的面前。
紧跟着,抓住吕尚的士兵头领向曹操汇报了起来。
曹操听完后顿时看了看帅帐中央的吕尚信使。
此时的吕尚信使因为被抹布堵着嘴,他只能发出支支吾吾的声音。
曹操见状顿时决定询问一下。
随即,曹操命士卒拿开了吕尚使者口中的抹布。
吕尚使者见抹布被拿走,他立即开口道:“曹丞相,小的不是细作,小的是奉我们家主之命前来给曹丞相送情报来的。”
突然听到使者这话,士兵头领一样的尴尬。
为了掩饰,士兵头领顿时接道:“你休要胡言乱语,我看你在大营外鬼鬼祟祟的,你不是细作是什么?”
吕尚的使者跟着便解释了起来。
士兵头领则不断否定着吕尚的使者。
曹操看了半天最后决定让士兵头领退下。
士兵头领得到曹操的指示后,他很是无奈的向曹操告退了。
吕尚的使者见状心里十分的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有机会向曹操进言了。
待士兵头领带着士卒们离开,曹操顿时开口询问起来:“你说你是奉命前来的?不知你是奉的谁的命?如果你让我知道你在骗我,那你休想活着离开这里。”
吕尚的使者看到曹操满脸的威严,他也是打了一个激灵。
虽然如此,但吕尚的使者快速的镇静了下来并开始进言道:“启禀曹丞相,小的家主是庐江世家吕氏族长吕尚,我此次前来是来传达家主的意愿。”
“吕尚?”
“正是。”
待曹操快速思考了一下,他终于想起来这么一个世家。
“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个世家。”
吕尚的使者听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紧跟着,曹操又询问起来:“不知吕尚派你前来意欲何为啊?”
“回曹丞相,我家家主深感曹丞相的兵威,他认为孙策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他愿意带领舒县城中的其余世家一起举兵助曹丞相拿下舒县。”
听完使者所言,曹操陷入了沉思当中。
‘看来此次击溃孙策终于让东吴世家下定了决心,如果有内应帮忙,拿下舒县确实是易如反掌。’
‘只是这庐江吕家的实力在东吴根本排不到前面,万一他们举兵失败,那其余世家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沉思半天之后,曹操开口询问起了使者:“不知吕尚有何具体的打算?若他的谋划可行,我倒是不介意接纳他们。”
吕尚的使者随即开始讲解了起来:“回曹丞相,我家主人知道一条通完城内的密道,但此密道比较狭窄,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太多的人,故而我家主人希望曹丞相派出一支兵马从密道入城,与我家主人一起奇袭城门。”
曹操听后再次陷入了沉思,他在想吕尚计划的成功率究竟有多少。
吕尚的使者见曹操在沉思,他也是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曹操终于开口道:“吕尚的谋划倒是可以一试,你且回去转告吕尚,就说我答应了。”
吕尚的使者听后很是欣喜的拜谢了曹操。
曹操回应了一句然后便让使者退下了。
吕尚的使者跟着便辞别了曹操启程归去了。
待吕尚的使者前脚刚走,曹操便派出了斥候暗中跟上了吕尚,他打算试探一下吕尚使者的话是不是真的。
吕尚的使者因为满心欢喜,他根本就没注意到身后的尾巴。
就这样,吕尚的使者直接前往了密道口。
曹操派出去的斥候一路跟随也发现了密道口。
待吕尚的使者从密道而入,曹操派出去的斥候迅速回营向曹操汇报了情况。
曹操得知的确有密道后,他顿时心想:‘看来这吕尚没有骗我,我就相信一次他吧。’
再转向使者这边。
通过密道回城的吕尚使者很快就回到了吕府向吕尚复命了。
吕尚得知曹操愿意采纳他的计划时,他的内心也是欣喜无比。
虽然如此,但吕尚还是快速平复了心情然后开始调度起了本部人马。
这个时候,才打了败仗的孙策完全没有注意到已经有人在打算反他。
不仅如此,孙策还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开始议论起了东吴的未来。
在会议上,周瑜一反常态向孙策进言让其放弃庐江郡,毕竟庐江郡对于现在的东吴来说已经是一块飞地,继续留守也是弊大于利。
孙策听完周瑜的建议后却很不甘心,因为放弃庐江之后,东吴今后就只能苟延残喘了。
最终,孙策决定暂缓商讨,毕竟他们还占据着舒县,而且孙策还能将希望放到西夏水军的身上。
第614章 许褚率部潜入
因为孙策不愿撤兵,东吴兵马也是在舒县继续休整着。
再转向城外。
因为曹操收到了吕尚的联系,故而他虽然战胜了孙策却没有立即向着舒县发起进攻。
就在曹操等待的时候,他收到了曹仁传来的消息。
当曹操得知曹仁竟然被西夏水军伏击时,他顿时紧张了起来,因为合肥一旦有失,那他进取庐江郡的战略恐怕就得被迫中止,如此一来,孙策肯定会有喘息的机会,这对他趁机略地的策略十分不利。
紧跟着,曹操召集了麾下的谋士们商讨起了关于合肥的事情。
待曹操将曹仁汇报的情况告诉了众人,群臣也都是惊讶万分。
很快,司马懿便率先进言道:“主公,按照曹仁将军的说法,西夏水军其实也没有讨到太大的便宜,我们只需让曹仁将军据守合肥,那么西夏水军就不会有所作为。”
司马懿说完后,曹操也是沉思了起来。
这个时候,荀攸又说道:“主公,臣也赞成司马军师之言,西夏水军毕竟只能在水路逞威,只要我军不动,那他们能做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多,臣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应该解决掉舒县城内的东吴兵马,只要孙策一败,西夏水军自己就会退去。”
曹操听到这话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仲达、公达所言皆有道理,那就先放任西夏水军不管。”
听到这话,司马懿和荀攸同时说了一句主公英明。
随即,曹操便宣布散会了。
与此同时,孙策却是苦苦等待着刘仁轨那边的消息,但刘仁轨却并没有派人通知孙策他们的情况。
没过几日,吕尚终于在城中安排好了一切,但孙策还是没能等到刘仁轨的消息。
此时,吕尚却是再次派出了使者前去联系了曹操。
待使者从密道出城来到了魏军大营外,魏军的士卒立即将使者迎入了营中,因为使者也算是露过脸的。
很快,使者便来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看到吕尚的使者后立即询问起来:“你此次前来可是带领我军入城的?”
“回曹丞相,正是如此,我家主人已经在城中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既如此,吾这就调遣兵马随你前往。”
吕尚的使者听后立即便应允了下来。
紧跟着,曹操安排使者先暂时休整,而他则开始挑选起了突入城中的人选。
最终,曹操选了三千人交由了自己的心腹许褚带领。
待许褚集结完毕,曹操这才叫来了吕尚的使者让其带着许褚部从密道入城。
吕尚的使者听后也是迅速答应了下来。
随即,曹操下令让许褚率部跟着吕尚的使者进军了。
待许褚部出发之后,曹操则集结了麾下的其余兵马向着舒县进军了。
随着魏军展开行动,吴军斥候很快就将消息传回了城中。
当孙策收到魏军进军的消息后,他迅速集结了城中的兵马赶往了北城门。
与此同时,魏军主力也是再次发起了攻城战。
北城门驻守的黄盖见魏军发起了进攻,他立即指挥部众开始迎击了起来。
短短一会儿的功夫,战事便进展的十分激烈。
黄盖坚守了一阵,孙策终于率部赶到并加入到了守城的行列当中。
这个时候,许褚部则跟着吕尚的使者从密道开始了潜入。
许褚一行人走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后,许褚顿时询问起了吕尚的使者:“我们还没到吗?”
“将军勿急,我们现在才走了一半的距离。”
听到这话,许褚感到十分的崩溃,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还要走一炷香的时间。
虽然觉得难受,但许褚还是忍了下来,毕竟这事关曹操的大计。
就在许褚部向着城内潜入的时候,魏军将士在曹操的指挥下也是不断与吴军厮杀着。
因为魏军的进攻十分强力,吴军的注意彻底被吸引到了北城门这边。
这个时候,许褚部也是快速从密道中穿过。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许褚率先从密道钻出。
早已等候在密道口的吕尚看到魏军的大将出来,他连忙走上前去。
吕尚的使者见到自己的主人前来,他也迅速上前向吕尚复命了。
许褚见状并未有任何举动。
待吕尚听完自家下属的汇报,他则来到了许褚的面前行礼起来:“在下庐江吕尚,等候将军多时了。”
“你就是那个愿意协助我家主公的吕尚?”
“没错,正是在下!”
“我的部众起码还有一个时辰才能全部出来,在这之前我希望你务必掩护我们。”
“请将军放心,吾早已安排妥当。”
“那就好。”
说完,许诸便守在密道口等待着魏军将士出来。
吕尚见许褚并不打算与自己多说,他也识趣的没有再与许褚搭话。
紧跟着,吕尚派人通知了密道口的其余世家族长,魏军已至的消息。
其余参与进来的世家族长们得知魏军已经入城,他们立即开始游走起来为魏军掩护。
过了一段时间,注意力被吸引的孙策根本就没发觉城中已经出现了魏军。
大概过了一个时辰左右,许褚麾下的三千士卒全部从密道而出。
这个时候,许褚终于走到了吕尚的面前并对其说道:“吕族长,我部兵马已经全部出来,接下来我们就向着北门进军吧!”
“不可。”
许褚见吕尚不答应,他很是疑惑的看了看吕尚,因为魏军主力正在北门进攻,吕尚不答应进攻北门便意味着吕尚在说谎。
想到此处,许褚也是握紧了手中的大刀。
只要吕尚稍微露出一点敌意,他立马就会动手,因为他已经记住了密道的路线。
吕尚发现许褚如临大敌,他连忙开始解释起来:“这位将军切莫误会,我说不进攻北门是因为北门此时激战正酣,我们就算突袭效果也不大,我会带将军前去攻取西门。”
“西门?”
“没错,西门那边守备比较薄弱,我已经打探的很清楚了,再加上曹丞相从北门进攻,西门的防备只会更加薄弱。”
许褚想了想还是同意了吕尚的建议。
放松下来的许褚也松开了手中的兵器。
吕尚见状也是在心里感慨起来:‘没想到魏军的大将如此不好交流,还好我并不是诈降,不然我刚才恐怕就人头落地了吧!’
越想越后怕的吕尚随即对许褚说道:“这位将军,那我们现在就启程吧!”
许褚听后并未拒绝。
这个时候,吕尚又说道:“这位将军,在出发之前,我希望你们都能换上家丁的服饰,不然我们无法前往西门。”
“家丁的服饰?那我们的盔甲怎么办?”
“此事简单,将军麾下的士卒并不需要脱下盔甲,只需要在外面套上一层即可。”
许褚想了想还是答应了下来。
待三千魏军换装完毕,吕尚终于带着他们向着西门而去。
与此同时,守候在密道口附近的其余世家也集结了起来。
他们带着麾下家丁加入到了吕尚的部队当中。
第615章 西门纠缠
不一会儿的功夫,吕尚和许褚便分别带着部众赶到了西门这边。
西门守将朱治看到吕尚带着一支人马前来时,他立即命士卒拦住了他们。
然后,朱治下了城楼询问起了吕尚:“吕族长,你这是?”
吕尚见到朱治后,他立即行礼起来并回道:“朱将军,我是奉主公之命前来接替你的。”
朱治一听十分的疑惑,因为他从未接到这个指令。
吕尚见朱治不相信,他跟着又说道:“朱治将军,如今北门告急,主公来不及传令,故而他让我带兵前来接替你。”
朱治听后还是不怎么相信。
见到这个情况,在吕尚身后的许褚顿时有些按捺不住了。
若不是吕尚部下暗中拉了拉许褚,只怕许褚就要冲到朱治的面前了。
这个时候,吕尚也是不断向朱治解释。
朱治见吕尚说的很是诚恳,他想了想终于还是答应换防了。
吕尚见状立即感谢了朱治。
朱治随即开始点兵准备撤离。
吕尚看到这个情况也是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而许褚也没有再生事的想法。
过了一会儿,朱治成功集结了西门的本部人马。
紧跟着,朱治对吕尚说道:“吕族长,那西门的防备就交给你了。”
“请朱将军放心,吾一定护西门周全。”
朱治勉励了吕尚几句然后便领兵撤离了。
待朱治部离去,吕尚立即带着麾下的士卒接管了西门的防务。
随着世家家丁和许褚率领的魏军占据西门,许褚立即对身边的吕尚说道:“吕族长,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三言两语就将西门拿下。”
“将军过誉了,虽然我们现在占据了西门,但留给我们的时间并没有多少,我们需要迅速通知曹丞相让其从西门入城,稍有迟疑,朱治肯定会率兵杀回,到时候再想迎接曹丞相入城恐怕就比较困难了。”
“这是为何?”
“将军,吾毕竟是假传消息,还请将军速速派人通知曹丞相。”
许褚听后终于不再多嘴。
紧跟着,许褚迅速叫来了一名魏军士卒让其去传信去了。
待传信的士卒离去,吕尚招呼着许褚加强城门防备,以免吴军杀过来时他们措手不及。
许褚听后并没有拒绝。
很快,许褚便与吕尚一起开始布防。
过了一小会儿,率部撤离西门的朱治突然觉得事有蹊跷。
朱治沉思了一下后,他大叫一声不好便率部赶回了西门。
随着朱治率部归来,城门上的士卒一眼便发现了他们的身影。
随即,士卒们立即将此消息汇报给了吕尚和许褚。
当二人得知吴军这么快就回来时,他们也都有些吃惊,因为前后加起来只怕都没有一炷香的时间。
虽然惊讶,但二人还是迅速来到了城墙边。
这个时候,朱治大声呼喊起来:“吕族长,我想了想还是觉得此时换防不妥,还请你即刻与我换回来。”
吕尚听后很是纠结,他在想要不要此时宣布自己叛变。
还没等吕尚回话,一旁的许褚却大声回道:“汝不要再喊了,吾乃曹丞相麾下大将许褚,吕族长已经归顺我主,若你识相的话就乖乖的放下武器投降,如此我也可保你一命。”
突然听到许褚的喊话,不仅朱治懵了,就连吕尚也十分的惊讶,他没想到许褚就这么把自己的行为捅了出去。
再说朱治稍微楞了一下神后,他顿时大怒道:“好一个吕尚,竟然暗中勾结北魏大军,今日我就要为主公清理门户。”
说完,朱治便下令让本部人马向着登城的楼梯处发起了冲锋。
看到这一幕,许褚对身边的吕尚说道:“吕族长,我去迎战敌军,现在这个时间也来不及布置防线了,你率家丁们前去控制城门以助我军顺利入城。”
吕尚听后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随即,吕尚召集了世家族长的家丁们向着城门处赶去了。
与此同时,许褚率领魏军士卒杀向了朱治部。
朱治指挥着本部人马开始登城时,许褚麾下的魏军在楼梯上与他们交起手来。
这个时候,许褚一马当先向着朱治部冲杀了起来。
有了许褚开路,其身后的魏军也是势如破竹。
朱治见魏军的进攻十分强劲,他的内心也是焦躁不安,因为孙策本来就已经快要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一旦他丢掉了西门,那么魏军必定能顺势入城。
感到焦虑的朱治随即指挥着本部人马撤下了楼梯。
许褚见状则率部深追了下去。
很快,许褚部也下了城楼。
朱治见状立即指挥着吴军将士开始列阵。
而许褚一见毫无波澜。
他直接就率部发起了冲锋。
因为许褚的武艺在一流水平,吴军将士根本就无法挡住许褚。
朱治看到这个情况时很是无奈。
虽然如此,但朱治却并没有放弃。
趁着许褚牵制住了朱治,吕尚这边的人马迅速赶到了城门处等待起来。
待许褚部与朱治部厮杀了一阵,许褚派出去的士卒终于来到了北门并面见了曹操。
然后,许褚麾下的士卒立即向曹操汇报了西门的情况。
当曹操得知许褚和吕尚竟然夺取了西门时,他很是欣喜的叫来了张燕并对其说道:“张燕听令。”
“末将在。”
“吾命你即刻领兵一万从西门进攻。”
“末将遵命。”
随即,张燕迅速开始点兵准备前往西门。
再转向西门这边。
朱治指挥着东吴兵马与许褚部激战了一会儿,朱治感觉到了越发的吃力,毕竟许褚这个点没有人去遏制。
终于,朱治还是放下了尊严并派人前去通知孙策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张燕部迅速向着西门进军。
不仅如此,北门的孙策也收到了朱治的求援消息。
当孙策得知西门的情况后,他一时间完全不敢相信。
可是事实已经摆在那里了,他最终也是强迫自己接受了吕尚等人叛变的消息。
紧跟着,孙策派人通知了周瑜让其领兵支援西门。
率领备用兵马的周瑜收到孙策的消息后,他立马传令部众向着西门进军了,因为耽误一刻,舒县就会落入北魏的手中。
就在张燕、周瑜两支兵马赶往西门的时候,许褚这边成功将朱治部压制了。
朱治见自己已经快要抵挡不住魏军的进攻时,他顿时产生了犹豫,他在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抵抗下去,毕竟他也是朱家的家主,他还要为家族的未来考虑。
第616章 北魏的胜利
就在朱治产生动摇的时候,周瑜终于率部赶到了西门这边。
当周瑜看到朱治部被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时,他立即命麾下的部众上去帮忙。
很快,周瑜部便加入到了战团当中。
已经产生动摇的朱治看到援兵赶来,他暂时放弃了思考并与周瑜部一起厮杀了起来。
许褚见东吴的援兵已至,他却毫无惧色,
周瑜见敌军大将丝毫不见退缩,他也是有些感慨。
紧跟着,周瑜指挥着东吴兵马向着许褚围堵起来。
许褚察觉到周瑜的意图后,他不屑的笑了笑然后继续厮杀着。
两军激战了一会儿,张燕部终于赶到了西门这边。
城楼上的世家家丁们看到城外的魏军赶到,他们立即呼喊着将魏军赶到的消息传到了吕尚等人的耳中。
吕尚听到家丁们的呼喊后,他立即下令开始打开城门。
其麾下的部众得令迅速拉着门栓开始开门了。
正在指挥作战的周瑜突然听到城门打开的声音时,他也是觉得十分不妙,可他一时间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为他手下没有一个能打的战将。
很快,吕尚等人便推开了城门。
城外的张燕看到城门已开,他立即大喝一声率部杀进了城中。
眼看着城门已破,周瑜也不想再与许褚纠缠下去,因为继续抵抗下去也阻止不了魏军入城了。
随即,周瑜大声招呼着朱治开始撤军。
朱治听到周瑜的喊话后,他想了想还是跟着一起撤退了,毕竟孙策暂时还没有亡,他此时叛变收效并不大。
不一会儿的功夫,东吴兵马便开始撤退了。
许褚见状顿时便打算追击上去。
就在这个时候,入城的张燕看到了许褚的身影。
紧跟着,张燕大声呼喊起来:“许褚将军切莫深追,主公有令传达。”
许褚突然听到张燕的呼喊,他顿时停下脚步等待起了张燕。
很快,张燕便来到了许褚的面前。
许褚跟着便询问起来:“张燕将军,不知主公有何军令?”
“许褚将军,主公命你领本部人马前去袭击吴王府。”
“袭击吴王府?”
“这是为何?”
张燕随即看了看四周,然后把嘴凑到了许褚的耳边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听完张燕所言,许褚一时间十分的尴尬,因为曹操的要求实在是让人说不出口。
虽然觉得有些难堪,可作为曹操最忠心的护卫之一,许褚还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来。
张燕传完话后,他跟着又说道:“许褚将军,此事宜早不宜迟,你速速动身吧!我会领本部人马前往北门协助主公。”
“既如此,那我们就此别过。”
说完,许褚便点齐了自己的兵马向着吴王府而去。
与此同时,张燕则带着本部人马往北门的方向杀了过去。
这个时候,周瑜和朱治部也是快速向着北门的方向撤退了。
不仅如此,周瑜还派出了士卒快马加鞭的赶往了北门通知孙策。
当周瑜部撤到半路的时候,孙策收到了周瑜传来的噩耗。
随着孙策得知西门失守,他也明白舒县已经不可守。
紧跟着,孙策派人传令准备撤离舒县。
过了一会儿,周瑜终于率部赶到了北门。
与此同时,许褚部也杀到了吴王府外。
镇守吴王府的大将赵凡得知府外有魏军出现,他立即派人掩护着孙策的夫人开始撤退,而他则出府迎向了魏军。
许褚看到一员东吴大将从吴王府而出,他也是挥刀迎战了上去。
很快,许褚和赵凡二人便战在了一起。
因为赵凡所在的位置是大门口,许褚身后的魏军根本就无法进入。
趁着赵凡拖住许褚部的机会,孙策的夫人被赵凡部下带进了密道当中,而这条密道也是直通水门附近。
待赵凡坚持了一会儿,他也不再恋战逼退了许褚。
许褚见赵凡逃走,他顿时便追击了上去。
虽然如此,但许褚也没有忘记曹操的嘱托。
故而他给自己麾下的部众留了口信。
许褚麾下的兵马听完许褚所言,他们立即杀进了府内。
可这个时候的吴王府早已经是人去楼空,魏军兵马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孙策的夫人。
而许褚则追着赵凡不放。
赵凡见许褚穷追不舍,他迅速折进了巷道之中摆脱了许褚的追击。
许褚追着追着便没了赵凡的身影后,他顿时叹息了一声然后归去了。
当许褚回到吴王府,领头的许褚副将顿时将府内的情况汇报给了许褚。
许褚得知孙策的夫人已经不见时,他顿时大喝一声来宣泄自己苦闷的心情。
最终,许褚也率部朝着北门而去,毕竟曹操的要求已经无法达成,他只能将功折罪了。
这个时候,孙策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军令,因为他在北门坚持了一会儿是为了给城内的臣子们争取逃离的时间。
北门众将得到孙策的军令后,他们也是且战且退开始放弃城门。
正在攻城的魏军将士见东吴士卒正在撤退,他们也是迅速逼了上去。
在城外观战的曹操看到东吴士卒开始撤退了,他顿时心想:‘看来张燕已经成功杀入城中,今日吾就要夺取舒县。’
想到这里,曹操下令派出了麾下的所有兵马。
很快,魏军主力便从北城门杀进了城中。
不仅如此,曹操还将麾下的兵马分成了数支来追击孙策。
面对魏军的进逼,孙策也是带着麾下众将不断阻拦。
不一会儿的功夫,舒县城内便成了魏吴两军激战的战场。
再转向赵凡这边。
赵凡摆脱了许褚之后,他很快就赶到了密道的出口处等待起了孙策的夫人。
待赵凡等了一小会儿,孙策的夫人终于从密道而出。
紧跟着,赵凡上前向孙策的夫人行礼起来并邀请她登船撤离。
孙策的夫人听完赵凡所言,她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很快,赵凡便掩护着孙策的夫人登上了撤退的船只。
与此同时,东吴群臣也是纷纷赶到了水门这边开始登船。
说回城内。
吴军与魏军在城内激战了许久,东吴兵马也纷纷向着水门处撤退。
而魏军众将则按照曹操的指示开始掩杀吴军。
经历了一场大混战之后,孙策这边全体撤到了水门这边并登船开始撤退了。
追击到此的魏军诸将见东吴将士全都登船撤离,他们叹息了一声便回去向曹操复命了。
当曹操得知孙策带着残兵撤出了舒县时,他也没有追究麾下诸将的责任,毕竟魏军根本就没有战船。
随着孙策领兵撤离舒县,耗时已久的魏吴大战最终还是以魏军全据淮南三郡而告终。
没过多久,巢湖之内的刘仁轨也收到了锦衣卫传来的密报。
刘仁轨在得知孙策已经撤退后,他也没有任何理由待在庐江郡的腹地。
很快,刘仁轨也领兵撤出了庐江郡。
自此,曹操在庐江土著吕尚等人的带领下开始攻克起了庐江郡。
第617章 战后
孙策率领残兵从舒县撤退之后,他带着部众向着丹阳郡宛陵县而去。
这个时候,曹操则在舒县之内召见了庐江世家们。
吕尚带着投降的众世家来到曹操的面前后,他们纷纷向曹操行礼起来。
曹操回了句免礼然后说道:“吕族长,此次吾能夺下舒县赶走孙策全依赖你们暗中协助,今后吾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听到这话,吕尚等人纷纷表示愿为曹操效忠。
曹操见状也是笑了起来。
紧跟着,曹操便宣布召开庆功宴,因为拿下舒县之后,庐江郡几乎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
群臣听后也是纷纷允诺下来。
庆功宴结束后的第二日,曹操召集了麾下群臣开始部署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待群臣齐聚,曹操对众人说道:“诸位,此次我军成功拿下舒县,东吴已经彻底失去了对淮南三郡的掌控,不知尔等以为吾接下来是乘胜追击彻底覆灭东吴,还是应该将淮南三郡彻底掌控。”
听到曹操这话,司马懿立即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此次孙策负隅顽抗也消耗了我军大量的兵力,臣以为此时不宜再南下,因为长江之险还要胜过淮河,以我们现在的水军力量,我们很难安然无恙的渡过长江追击孙策。”
曹操听后也是沉思了起来。
这个时候,荀攸也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臣附议司马军师之言,我军拿下淮南三郡已经足矣,毕竟我们的西面还盘着一头猛虎,如果我军乘胜南下,西夏恐怕就不会只出动一支水军,他们很可能会鼎力相助。”
曹操听到这话也是百般的纠结。
过了一会儿,曹操终于还是决定暂时收手。
群臣见曹操做出了决定,他们纷纷表示了赞同。
紧跟着,曹操开始点将准备攻取庐江各县。
因为有吕尚等庐江郡的世家协助,庐江郡各县在面对魏军的进犯时并没有死战到底。
历时二十多日,庐江郡自此易主。
与此同时,孙策也是回到了宛陵县重整旗鼓。
不仅如此,刘仁轨也回到了荆州境内。
水军都督杨素看到刘仁轨领兵归来,他疑惑的询问了起来。
刘仁轨向杨素解释了缘由之后,杨素也是感慨起来:“没想到东吴还是没能守住。”
“都督,此事应尽早向主公汇报。”
“这是自然。”
随即,杨素让刘仁轨草拟一份奏折。
待刘仁轨写好奏折,杨素立即派人送往了长安。
十日后,长安的王凯收到了杨素送来的奏折。
王凯打开奏折看完之后,他也是有些吃惊:‘没想到孙策竟然还是没能守住庐江郡。’
虽然对这个结果感到吃惊,但王凯还是很快就调整了过来,因为曹操也只是攻取了淮南三郡,只要东吴暂时不被北魏消灭,他就能争取到时间。
王凯调整过来后,他立即传令准备召开军机会议。
随着信使离去,王凯来到了朝堂之上等待着军机处的参军们前来。
没过多久,军机处十大参军纷纷来到了朝堂之上。
王凯见参军们到齐,他当即开口道:“诸位,杨素传来消息,刘仁轨率领的水军已经回到了荆州,而曹操也已经击退了孙策占据了庐江郡,自此,淮南三郡全部落入北魏的手中。”
听到王凯所言,参军们顿时交头接耳起来,因为这个消息对西夏来说算是个偏坏的消息。
很快,房乔率先进言道:“主公,如今北魏占据淮南三郡,其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长,而我军虽然平定了西羌之乱,可损失也比较大,如果北魏大军乘胜追击南下伐吴,只怕东吴的领地就会落入曹操之手。”
“玄龄所言甚是,吾亦有此担忧,但吾认为曹操很可能不会南下,故而我才召集大家一起商议一番。”
十位参军听到王凯这话,他们果断的思索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郭嘉进言道:“主公,臣也认为北魏大军不会南下。”
这时,杜如晦询问起来:“郭参军何出此言呢?”
“杜参军,孙策率领的东吴大军虽然没能守住庐江郡,可其一路抵抗也让北魏大军遭受了一些损失,如果曹操此时执意南下,孙策必定会沿江死战,而北魏并无水军引渡,如此一来,曹操就会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倘若我军趁机突袭,曹操必定会遭受大败,也许北魏才拿下的淮南三郡就会被东吴夺回。”
王凯和其余参军们听到这里,他们也理解了郭嘉所言的意思。
紧跟着,王凯接话道:“奉孝言下之意应该是曹操会提防我军。”
“臣正是此意。”
这个时候,诸葛亮进言道:“主公,那曹孟德视我们为大敌,故而他必定不会继续南下伐吴,但臣以为我们也应该做出一些反应来刺激一下曹操。”
“孔明此话何意?”
“主公,我们可佯装进攻北魏领地,如此一来,曹孟德就算有南下伐吴的打算也会被迫终止。”
王凯还没做出回应,贾诩便接了一句可行。
其余参军们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诸葛亮之言,他们也纷纷表示了赞同。
王凯见状顿时说道:“既如此,那吾这就开始布置。”
很快,王凯的军令便传到了荆州境内。
荆州境内的西夏大将收到王凯的军令后,他们立即做出了东进的势头。
没过多久,尚在庐江的曹操也收到了荆州那边传来的消息。
当曹操得知西夏大军正在集结时,他顿时心想:‘看来这王凯是打算出兵东进,还好我没有南下伐吴,不然此时就要腹背受敌了。’
想到这里,曹操也是传令各部随时做好迎战西夏大军的准备。
魏军严阵以待了一个多月,可西夏兵马并未真的东进。
曹操收到消息后很快便理解了王凯的用意。
最终,曹操再次将注意放回了庐江郡。
受此影响,孙策在宛陵县也是慢慢的恢复了一点生机。
就在这个时候,交州士燮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孙策的耳中。
当孙策得知交州各郡竟然在士燮的带领下脱离了东吴的控制时,他顿时怒火攻心大骂起了士燮。
随即,孙策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将士燮叛变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东吴群臣得知交州士燮竟然趁机自立为王时,他们也都被这个消息给惊到了,毕竟他们才丢掉了淮南三郡没多久,结果又传来了交州沦陷的消息。
第618章 士燮入长安
群臣稍微的缓了缓,他们这才慢慢的接受了交州沦陷的消息。
紧跟着,孙策说道:“诸位,这士燮叛变实在可恨,吾有意即刻领兵收复交州。”
听到这话,张昭接话道:“主公不可。”
孙策见张昭又出来阻拦,他也是询问起来:“子布何出此言?”
“主公,我军与北魏大战消耗了大量的钱粮,此时不宜再妄动刀兵,如若不然,恐引起百姓们民变,还请主公三思。”
孙策听后很是为难,因为张昭所言的确有些道理。
这个时候,鲁肃也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臣也认为此时不宜再动兵。”
孙策见鲁肃也赞同了张昭之言,他一时间更加的纠结。
周瑜见状后突然察觉到了什么。
紧跟着,周瑜向孙策进言道:“主公,臣以为交州士燮叛变的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孙策突然听到这话,他一时间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
过了一小会儿,孙策这才询问起来:“公瑾这话何意?”
“主公,那士燮当初投靠我们时如此迅速,说明此人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好手,如今主公式微,他必定会产生二心,而离交州最近又能给他好处的唯有夏王一人而已,臣断定,此次士燮叛变的背后恐怕有西夏军参与其中。”
听完周瑜所言,东吴群臣都一脸的震惊,毕竟西夏方面还派出了水军协助他们,如果西夏军当真参与了士燮叛变的事情,那对东吴来说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了,毕竟以东吴现在的实力,他们根本应付不了两面作战。
待孙策调整了一下,他顿时说道:“公瑾,若真如你所说,那吾岂不是收复不了交州了?”
“主公,臣以为要想收复交州也不是不可能,但收复的时机肯定不是此时。”
孙策听后叹息了一声并说道:“也罢,既然大家都不赞成出兵,那吾就继续休养吧!”
群臣听后纷纷表示了赞同。
就这样,孙策暂缓了收复交州的事宜。
与此同时,薛礼带着部众取下交州各郡后,他留下了裴行俭和张须陀二人掌控交州,而他则带着士燮返回了荆州。
随着薛礼、士燮抵达荆州襄阳城,士燮也是发出了感叹的声音。
薛礼听后顿时说道:“士刺史,这襄阳城并不算最大的城市,我主所在的长安才是西夏第一大城。”
士燮听后顿时心想:‘夏王麾下竟有如此大规模的城市,看来此次投靠夏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在士燮感慨的时候,薛礼也是带着他进入了城中。
留守襄阳的众将得知薛礼归来,他们也是前去面见了薛礼。
薛礼见状顿时说了句无须多礼。
然后,留守襄阳的诸将向薛礼汇报了最近的情报。
薛礼听后也是感慨万千。
随即,薛礼宣布让向宠带着士燮前往长安面见王凯。
向宠得令后立马就允诺了下来。
而士燮也没有任何异议,因为向宠和他也算比较熟悉了。
就这样,向宠护送着士燮启程向着长安而去。
待向宠他们离去,薛礼派人送了一封加急书信。
当向宠他们踏进司隶之后,长安的王凯也收到了薛礼的来信。
随着王凯看完书信,他立即命麾下群臣准备迎接士燮,毕竟士燮的投诚还算很有诚意的。
半个月后,向宠带着士燮来到了长安城外。
士燮看到比襄阳城还要宏大的长安城时,他对于自己做出的决定更加不会后悔了,因为长安城的宏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毕竟他出生在交州而且从未来过长安城。
一旁的向宠见士燮惊叹不已,他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因为从襄阳城一路走来,士燮发出的感慨基本上就没有中断过。
很快,向宠带着士燮来到了西夏的朝堂之外等待着宣召。
朝堂之内的王凯得知向宠带着士燮求见,他立即宣了他们二人入殿。
向宠随即带着士燮进入了朝堂。
来到朝堂中央的向宠随即带着士燮向王凯行礼起来。
王凯回了句免礼然后便让他们起身了。
周围的西夏群臣在这个时候也是将目光放到了士燮的身上。
士燮察觉到周围的眼光时也是感到了一些的紧张。
王凯察觉到士燮的紧张情绪后立即出声说道:“士刺史,此次你协助我军接管交州,吾还要好好感谢你,不知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跟我提,我会酌情考虑的。”
士燮一听终于不再紧张,毕竟这事关交州士家的未来。
随即,士燮回答了王凯:“回禀夏王,能助您接管交州是我的荣幸,下官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是希望夏王能给士家子弟安排一些职位以助夏王。”
听到这个要求,王凯顿时沉思了起来,因为现在的西夏实行的是科举制度,而不是察举制。
“士刺史,你既然投靠吾那便知道我西夏是唯才是举,你的要求我恐怕很难答应。”
“夏王,您误会下官的意思了,下官并不奢求让士家子弟身居高位,只是希望他们能以有用之身协助夏王成就霸业。”
听到这话,王凯突然笑了起来,因为士燮这话说的毫无破绽。
士燮见王凯笑了,他顿时紧张兮兮的等待着王凯的答复。
至于西夏群臣见状也是暗自偷笑着,因为士燮的小九九真的是太明显了。
待王凯笑过之后,他一口就答应了士燮的要求,毕竟西夏现在的确还有些缺少基层人才。
士燮见王凯应允了自己的要求,他也是满怀感激的拜谢了王凯。
紧跟着,王凯让士燮留在长安为官,毕竟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接管交州。
士燮听完王凯的要求时丝毫没有犹豫,他也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毕竟如今天下几乎快要决出胜者,他如果不早日站队只怕以后会更加艰难。
王凯见士燮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自己的要求时,他的内心也是感慨起来:‘看来这士燮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好手,若不是我西夏的实力足够强大,只怕此人绝不会向吾低头。’
感慨之后,王凯也是直接任命了士燮为京官。
士燮得到任命后立即便向王凯谢恩了。
自此,士燮留在了长安为官。
安排好了士燮之后,王凯又派出了麾下的臣子前往了交州接任重要职位。
这个时候,曹操也已经安顿好了淮南三郡并领兵归去了。
一时间,天下再次进入了相对平和的阶段。
第619章 东吴张允暗中搞事
天下进入相对平和的阶段时,王凯这边也是继续开枝散叶了起来。
除了蔡琰、貂蝉之外,桥靓、桥婉、邹韵、黄月英、糜环、甄宓、刘妍、唐婧、长孙无垢都有了后代,只有娘子军的那几位暂时还没有。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
眨眼的功夫,天下便平和了一年的时间。
王凯这边渐渐的安定了西羌诸部,西夏方面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准备与北魏、东吴争夺天下。
与此同时,北魏方面也将淮南三郡彻底消化。
至于东吴这边,孙策依托扬州余下四郡慢慢的恢复了一点元气,但东吴的实力已经从最巅峰的时候跌至谷底,他们现在也只是在苟延残喘。
面对着东吴的困境,孙策也是不断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主张让孙策收复交州再做打算;而以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则建议孙策要么投靠王凯,要么就投靠曹操。毕竟北魏和西夏的实力已经将东吴远远的拉开。
孙策见麾下的群臣分成两派进行斗争,他最后还是偏向了周瑜的一方,因为周瑜和他毕竟有极为深厚的关系,而张昭却只是他的臣子而已。
江东群臣见孙策偏向了主战,主战派的臣子都十分高兴,而主和派的臣子最后也只能无奈的听从了,毕竟江东的主人还是孙家。
随着孙策做出了决定,东吴各部开始再次集结准备收复交州。
这个时候,主和派的几位臣子忍受不了孙策的肆意妄为,他们聚集到了一起开始打起了坏主意。
这其中地位最高的乃东吴张氏,但此张氏非张昭、张纮,而是吴郡张氏,此张氏的领头人物名叫张允,其子张温、张祗、张白乃史上的东吴名臣。
张允召集了其余的一些世家来到张府后,他立即对众人说道:“诸位,此次主公又不听我等劝告执意妄动刀兵,吾认为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一旦主公麾下的兵力消耗殆尽,那我们手中的私兵必定会被抽调,这对我们的家族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其余世家族长听后纷纷表示了赞同。
紧跟着,张允又说道:“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朗,西夏代表着新兴势力妄图颠覆世家的根基,而北魏代表着守旧派极力维护世家的统治,今后的天下必定是这两股势力决出,而我等的主公恐怕只能沦为一个看客。”
听到这话,世家族长们都被张允的话给惊到了,因为张允的话要是传到了孙策的耳中,那他一定必死无疑。
随即,其余世家族长们纷纷表示让张允慎言。
张允听后却丝毫不惧。
“诸位,此次吾召集大家前来可不是诉苦的,吾有意率领大家另谋他路,不知大家意下如何啊?”
其余世家族长听到这话,他们纷纷沉默了下来,因为此时叛变的代价确实是有些沉重。
张允察觉到大家的心思后,他立即说道:“当然,我也不强求大家,但是如今我等的主公执意要发兵交州,此时已经是我等最后的机会了,若是错过这个机会,我等今后再想另谋他路就只有投降一途了,但我们却不能保证攻到东吴的究竟是西夏还是北魏。”
“如果是西夏大军,我等以后恐怕就要过着艰苦的日子了,我相信大家也不愿意如此,可我们若是这个时候举族迁移,那我们就能自主选择曹丞相并得到他的庇护。”
听到张允这些话,世家族长们的确动心了,因为他们一点也接受不了西夏的那一套。
张允见状后也是沉思起来:‘只要能说动你们打头阵,我就能隐藏起来静观其变。’
过了一会儿,吴氏族长吴俭站了出来说道:“张老,听你一席话真是胜过苦读十年书啊!你说的没错,如今江东孙氏已经日薄西山,我们继续追随下去恐怕也得不到太好的结果,我赞成此时举族迁移投奔曹丞相。”
吴俭发话之后,其余世家族长依次站了起来向张允表明了他们的心意。
很快,参会的世家族长们全都站了起来。
张允见状后立即说道:“看来大家还没有那么短视,既如此,那我们就准备一下,待我主领兵出征,我们就暗中迁移。”
一众世家族长听后纷纷允诺了下来。
随即,张允宣布散会让他们各自离去了。
待众人走的一个不剩,张允的三个儿子纷纷从后堂走了出来。
长子张温随即询问起来:“父亲,您真的打算此时背叛吴王吗?”
“惠恕,你觉得呢?”
张温见张允反问自己,他想了想突然大呼起来:“父亲,难道您是想?”
“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那吴氏族长吴俭与吴国太多少有些血缘关系,吾就是想让他去打头阵来试探试探吴王的底线,倘若吴王知晓之后没有理会,那我们便可追随吴俭一起离开东吴,但若是吴王重罚吴俭,我们可就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情。”
听完张允所言,张温、张袛、张白三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样子。
紧跟着,他们称赞起了张允高瞻远瞩。
张允听后却是说道:“你们不必夸赞为父,我也是为了家族的大业着想。”
三人听后顿时表示明白。
再说吴俭离开张府后,他越想越觉得张允所言十分有道理,因为他其实也不怎么喜欢孙策,虽然他与孙策有一点血缘关系,但却属于旁系中的旁系。
待吴俭回到府中,他立即派人开始筹备举族迁移的事情。
至于其余的世家族长们,他们并没有那么急躁,毕竟孙策是出了名的手狠,他们并不敢太明目张胆的行动。
随着吴俭开始筹备起来,正在准备出征的孙策很快也收到了线报,毕竟吴俭的行动丝毫没有隐瞒,他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行动了起来。
当孙策得知吴俭的行动后,他果然动怒了。
“这吴俭是想干什么?”
大怒之下,孙策决定暂缓出征。
很快,孙策便带着本部人马回到了宛陵县内。
正在筹备举族迁移的吴俭看到孙策满脸怒容的出现在自己面前,他一时间却毫不畏惧。
孙策见状立即质问起来:“吴俭族长,你这是准备干什么呀?”
吴俭仗着自己与吴国太的血缘关系,他毫不避讳的回道:“主公,如今东吴已经日薄西山,吾打算为吴家另谋出路。”
孙策一听当真是怒火中烧,因为吴俭这话实在是太气人了。
吴俭见状再次火上浇油了起来:“烦请主公让让,免得耽误我们吴家的光明前途。”
孙策听后再也忍不住了,他抽出佩剑就砍掉了吴俭的脑袋。
因为吴俭仗着和吴国太的血缘关系一直不把孙策放在眼里,孙策忍到今日终于是忍无可忍了。
第620章 瞄准孙策的刺客
孙策含恨击杀了吴俭之后,他慢慢的有些后悔了,因为吴俭的身份其实比较敏感,可孙策很快也调整了过来,毕竟吴俭的行为实在可恨。
再说吴氏族人看到孙策斩杀了吴俭时,他们先是一愣然后惊慌失措的大叫了起来。
孙策见状后立即下令让麾下士卒控制了吴氏族人。
虽然如此,但有几个吴家的门客还是逃离出府了,但孙策却没有放在心上。
孙策的亲卫镇压了吴府之后,孙策立即返回了吴王府并传召了麾下群臣。
待东吴群臣齐聚,孙策将自己击杀吴俭的事情说了出来。
听到孙策所言,东吴群臣都是震惊不已。
孙策见状跟着又将吴俭的罪行公之于众。
群臣听后内心也是更加的动荡。
这其中尤其是以打算背弃孙策的世家族长们最为心虚。
这个时候,周瑜站了出来向孙策进言道:“主公,吴俭意欲叛逃应当是罪有应得,我等不可因小失大,还请主公即刻准备出征交州。”
孙策一听立即便答应了下来。
其余的东吴群臣因为还沉浸在吴俭身死的消息当中,他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顺从了孙策。
解决了吴俭的事情后,孙策再次集结大军准备收复交州。
这段时间,那些有迁移心思的世家族长们纷纷暂缓行事了。
待孙策集结完毕,他立即率部启程朝着交州而去。
孙策出兵后的第二日,那些参与过讨论的世家族长们纷纷来到了张府求见了张允,因为是张允怂恿他们举族迁移的,而如今与孙策关系比较亲近的吴俭就这么被孙策斩杀,他们实在害怕的紧想找张允商量对策。
张允得知一众世家族长们纷纷登门拜访,他在书房沉思了一下还是决定见一见。
很快,张允便来到了会客厅面见了一众世家族长。
众世家族长看到张允出现,他们立即起身开始质问起了张允。
张允见状后连忙开始解释起来。
“诸位稍安勿躁,吾也没有料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但吾可以请大家放心,现阶段大家只要不做出出格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生命危险,此次吴俭族长殒命也是因为他一直不怎么把主公放在心上。”
听到张允的解释,众人还是有些不安心。
张允见状只得耐心的安抚众人。
经过张允不断的劝解游说,一众世家族长终于渐渐的平复了下来。
最后,众人纷纷向张允告辞回去静观其变了。
待最后一位世家族长离去,张允也是在心中长叹了一声。
‘看来现阶段不宜再有所动作。’
随即,张允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并叮嘱他们暂时不要有所行动。
张温、张袛和张白三人得到张允的指示后,他们立即便应允了下来。
自此,一众世家暂时偃旗息鼓等待起了时机。
就在这个时候,那几个从吴家逃走的门客们也是聚到了一起。
此时,其中一名擅长剑术的门客对其余两名门客说道:“二位,我等主公惨死在那孙策之手,可那孙策却将罪名扣在我等主公的头上,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不知你们愿不愿意随我刺杀孙策为我们的主公报仇,这也算报答我主的知遇之恩了。”
听到这话,另外两名门客相互看了看。
紧跟着,其中一名门客回道:“那孙策此时正率领着大军向着交州而去,我们根本就无法在大军当中刺杀孙策。”
“谁说我们要在军营当中动手?”
听到这里,另外两名门客都十分疑惑。
背着长剑的门客跟着便继续解释了起来:“此去交州,孙策的大军会途径数个县城,我们只需要选一处县城埋伏起来,待东吴大军休整的时候,我们再趁夜动手即可。”
另外两名门客听后也是沉思了起来。
最终,他们选择同意了下来。
三名吴俭的门客随即启程离开了宛陵县并向着他们的目的地陵阳县而去。
因为三人是轻装出发,他们抢在了孙策的大军赶到之前进入了陵阳县。
随后,三人开始寻找适合刺杀的地方。
而此时的孙策正带着大军向着陵阳县而去,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命已经被人盯上了。
过了两日,孙策的大军终于抵达了陵阳县。
随着大军入城,孙策立即下令让将士们开始休整了起来。
众将得令之后也是各自领兵开始休整。
而孙策则带着周瑜进入了县衙休息。
天黑之前,孙策找来了周瑜并对其说道:“公瑾,此次我军出征交州,不知你觉得我能否收复?”
“主公不必忧虑,臣虽然推测士燮叛变有西夏军的参与,可臣亦可断定,西夏军不会在交州投放重兵,毕竟交州之地尚属蛮荒,夏王拿下此地反而会增加西夏的负担。”
孙策听后还是不怎么安心,毕竟以他现在的实力如果与西夏军对战,他的胜算其实十分的渺茫。
周瑜看出孙策的担忧后,他再次进言道:“主公,您大可不必想太多,如果我们真的无法收复交州,我们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也罢,公瑾你也去休息吧!”
周瑜听后顿时向孙策告退了。
待周瑜退下,孙策则来到了院子里独自发呆。
与此同时,那三名吴俭的门客也是在苦苦寻找刺杀的机会。
经历了一晚上的刺探,三名门客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最终,那名擅长剑术的门客对另外两人说道:“二位,看来要在行军当中刺杀孙策十分困难,我看我们还是返回宛陵县再伺机而动吧!”
另外两名门客听后也是立即便答应了下来,因为孙策身边的防护做的还是很到位,他们一丝机会都找不到。
翌日清晨,三名吴俭的门客撤离了陵阳县向着宛陵县归去了。
至于孙策,他在召集了麾下部众后便继续向着交州进军了。
大军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终于进入了交州境内。
随着东吴兵马入境,留守交州的张须陀和裴行俭二将很快便收到了消息,因为他们早就率部在交州南海郡严阵以待了。
当东吴大军抵达南海郡龙川县外时,张须陀和裴行俭二将也已经率部进驻了城内。
再说孙策这边。
随着东吴大军兵临龙川县外,孙策立即派出了大将黄盖上前叫阵。
城内的张须陀和裴行俭得知吴军叫阵时,他们却并未理会,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抵御吴军深入交州腹地。
黄盖在城外叫骂了一阵发现城内的士卒丝毫没有理会,他顿时无奈的回到了孙策的身边复命了。
孙策见状后则下令开始原地扎营。
第621章 孙策遇刺
大营扎好之后,孙策率领部众进入了大营休整。
紧跟着,孙策召集了麾下群臣并说道:“诸位,这龙川县内的敌军完全不出城,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拿不下龙川县,我们就会被挡在交州腹地之外。”
听到孙策所言,群臣也是思索了起来。
很快,周瑜便向孙策进言道:“主公,这龙川县的地势险要,我等若想破城唯有智取。”
“公瑾可是有妙计?”
“主公,臣暂时还未想出办法。”
孙策一听十分的无奈。
最终,孙策也只能宣布散会了。
过了几日,周瑜想出了一条诱敌之计并进献给了孙策。
孙策听完周瑜的计策后,他立马便同意了下来。
随即,孙策下令开始按照周瑜的计划行事。
翌日清晨,孙策派出了麾下的一名小将到城外叫阵。
城内的张须陀和裴行俭得知孙策派出了一员小将叫阵时,他们二人也是凑到一起商议起来。
最终,他们一致认为不出城方为正道。
结果那名小将叫骂了半天还是没能引出城内的夏军。
看到这一幕,孙策很是无奈。
而周瑜也感到十分的棘手,毕竟他们的兵力有限,如果强攻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就这样,孙策暂时在城外驻扎了下来,但他却一次进攻也没有发起过。
城内的张须陀和裴行俭见吴军驻扎下来,他们丝毫没有理会而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过了大概半个月左右,周瑜向孙策进言让其撤兵。
孙策再三考虑之后最终也只能撤退了。
随着东吴撤军,张须陀和裴行俭还是没有麻痹大意。
撤到半途准备杀个回马枪的孙策,得知龙川县的防备丝毫没有松懈时,他最后也是叹息了一声。
这声叹息也代表着交州至此不再归东吴管辖。
待东吴大军完全撤出交州境内,裴行俭和张须陀这才将交州的情报传递了出去。
一个月之后,身处长安的王凯收到了裴行俭和张须陀传来的消息。
当王凯得知东吴大军到交州逛了一圈就撤退时,他顿时感慨起来:“看来交州之地算是彻底归入我西夏的版图了。”
与此同时,孙策这边也是率部回到了宛陵县内。
江东群臣得知孙策这么快就率部归来,他们的内心也是疑惑不已。
翌日,孙策召集了麾下群臣将交州的情况告诉了众人。
江东群臣听完孙策所言,他们终于明白为何孙策回来的这么快了。
孙策在宣布了关于交州的事情之后,他顿时下令让东吴群臣继续休养生息。
与此同时,西夏方面与北魏方面也都是继续休养着。
至于辽东的刘备这边,他却是不断的开拓领地。
东吴罢兵后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孙策在宛陵县实在闲的无聊便带着一批亲卫出城狩猎去了。
虽然周瑜等人百般劝阻,可孙策却还是一意孤行,因为孙策是天生的武将,他生性好动,可这段时间他却被繁重的政务压身。
周瑜见自己实在劝阻不了孙策,他只得提醒孙策增派护卫人数。
孙策虽然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却没有放在心上。
很快,孙策便带着一百名亲卫出了宛陵县狩猎去了。
潜藏在城内的三名吴俭门客得知孙策出城狩猎,他们当即认为这是刺杀孙策的绝佳机会。
随即,三人收拾了一番便悄悄的跟上了孙策的狩猎队伍。
再说孙策这边。
一百名护卫跟着孙策进入山林之中后,孙策当即对身边的太史慈说道:“子义,我知道你擅长射术,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狩猎的猎物更多,如何?”
“主公,周大人临走前再三叮嘱末将要保护您的安危,请恕末将不能与您比试!”
孙策一听却是回道:“子义,我才是你的主公。”
太史慈见孙策这么说了,他最终也只能屈服。
孙策见太史慈答应了比试,他这才提起了兴致,毕竟一个人狩猎也很无聊。
有些兴奋的孙策随即叮嘱护卫们守在山林入口处,而他则与太史慈一马当先进入了山林当中。
很快,孙策便发现了一只小鹿并追击了上去。
而太史慈看到孙策远离后,他渐渐的也放松了警惕,毕竟孙策的武艺比他还要高。
随即,太史慈追着一只小兔子远离了孙策。
就在这个时候,吴俭的三名门客也在山林当中藏好了。
紧跟着,擅长剑术的门客对其余二人说道:“二位,我们就在这里埋伏起来,待孙策现身,我们便杀了他为主公报仇。”
另外两名门客听后也是连连点头。
三人耐心的等待了一会儿,孙策追着那只小鹿来到了门客们埋伏的地方。
这个时候,那只小鹿正好停了下来。
孙策见状顿时将注意力放在了小鹿的身上。
躲在树上的三名门客看到孙策正在张弓搭箭,使剑的门客顿时让另外一名擅长弓箭的门客瞄准孙策。
使弓的门客听后立即取出了弓箭瞄准了孙策。
待孙策朝着小鹿放箭之后,使弓的门客也是同时射出了手中的利箭。
当孙策看到自己射出的利箭命中了小鹿的身上时,孙策的后背也中了一箭。
吃痛之下,孙策这才发觉有刺客。
再说吴俭的三名门客看到孙策中箭,三人立即从树上跳了下来并杀奔了孙策。
孙策回头看见有刺客现身,他顿时大喝一声并抽出佩剑与三人厮杀了起来。
很快,孙策便抢先击杀了一名吴俭的门客。
另外两人见状毫不惧死,他们不断的攻击着孙策的要害。
孙策顽强的抵抗了一阵又击杀了那名使弓的门客。
这个时候,只剩下那名使剑的门客还在于孙策纠缠。
虽然如此,但孙策也开始渐渐的脚步不稳了,因为那名使弓的门客射出的箭上有毒。
使剑的门客见孙策摇摇晃晃,他顿时大喝一声道:“拿命来!”
孙策听到这声呼喊,他强行运功稳住了身子并一剑击杀了使剑的门客。
随着使剑的门客身亡,孙策也是一下就扑倒在了地上。
很快,太史慈终于赶了过来。
当太史慈看到孙策中箭倒地,他连忙将孙策扶上马然后疾驰归去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太史慈一行人便回到了宛陵县内。
紧跟着,太史慈立即派人前去寻找神医。
随着孙策的亲卫们在城内行动,整个宛陵县都得知了孙策遇刺的消息。
第622章 孙伯符命悬一线
太史慈派出了孙策的亲卫后便一个人守候在了中毒的孙策身边。
过了一会儿,孙权、周瑜等人纷纷闻讯赶了过来。
率先赶到屋子的周瑜看到太史慈守在孙策的身边,他立即来到了太史慈的面前大声的质问起来:“太史将军,我不是叮嘱你保护主公吗?你为何让主公受伤了?”
太史慈自知理亏,他完全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周瑜骂了几句这才关心起了孙策的情况。
“主公现在的情况如何了?”
“回周都督,主公中了小人的毒箭,如果不尽快解毒,只怕主公会....”
虽然太史慈没有明说,但周瑜一下便明白了过来。
随即,周瑜让太史慈也出去寻找医生。
太史慈得令之后立即便行动了起来,因为孙策的身边有周瑜护着。
待太史慈离去,周瑜来到了床边看了看陷入昏迷的孙策。
‘伯符啊,伯符,我东吴本就形势危急,没想到你有遇刺中毒,难道说是天要亡我们东吴嘛!’
虽然内心十分感慨,但周瑜却并没有说出来,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该怎么救活孙策。
没过一会儿,有亲卫带着医生来到了屋子里开始为孙策诊治。
周瑜见状则退到了一边静候起来。
大夫为孙策诊治完毕后,他摇着头起身了。
周瑜见状立即询问起来:“大夫,我主身体如何?”
“周大人,请恕我无能,吴王中毒已深,我已经没有办法了。”
听到这话,周瑜宛如遭受了晴天霹雳一般呆愣当场。
那名大夫见状也很无奈,因为孙策中的毒比较奇特,他见识浅薄根本解不了毒。
再说周瑜缓了缓,他立即让大夫退下了。
这个时候,江东群臣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吴王府外等候着最终的结果。
没过多久,孙策的亲卫们找来了宛陵县所有有名的大夫来为孙策诊治。
经过众人的一番努力,孙策中的毒暂时被控制了下来,但却没有彻底根治,如果三日之内无法解毒,那么孙策就会暴毙而亡。
得知这个情况后,在屋内的周瑜根本不敢将消息告诉江东群臣,因为他害怕有人趁机作乱。
虽然如此,但周瑜还是得和东吴群臣通一下气,因为只有他待在了孙策的身边。
随着大夫们诊治离去,周瑜顿时走出了屋子。
东吴群臣看到周瑜出来,张昭顿时上前询问起来:“公瑾,主公的情况如何了?”
“张大人,经过大夫们的医治,主公已经安然无恙了。”
张昭听后也是将悬着心放了下来。
这个时候,张允接话道:“周大人,既然主公已经无恙,我们可否进去探望一下?”
周瑜听后立马便否决了这个提议。
张允看到周瑜回绝的如此之快,他顿时心想:‘看来主公的情况没有周瑜说的那么简单。’
此时,张昭询问起了缘由。
周瑜随即解释道:“主公刚刚治疗完毕,他现在需要静养,大家就先回去等候消息吧!”
张昭考虑了一下还是同意了下来。
随即,张昭带着群臣离开了。
周瑜见众人离去,他顿时心想:‘接下来的三日便是最关键的时刻。”
紧跟着,周瑜回到了屋内。
这个时候,经过治疗的孙策终于苏醒了过来。
当孙策看到周瑜进屋,他立即开口道:“公瑾,我这是在哪里?”
周瑜听到孙策之言,他连忙来到了孙策的身边并回道:“主公,您醒啦!”
“公瑾,我这是怎么了?”
周瑜见孙策有些恍惚,他顿时将他遇刺后的事情讲了出来。
听完周瑜所言,孙策顿时称赞了周瑜做的对。
周瑜听后却是回道:“主公,当务之急是在三日之内寻找神医解毒,如若不然,主公恐有性命之忧。”
“公瑾,此事不能闹的人尽皆知,你等会传召黄盖、周泰、太史慈、赵凡、鲁肃和吾弟孙权,此事交给他们去做我才能放心。”
“臣领命。”
孙策听后顿时又沉睡了过去。
周瑜见状立即传达了孙策的旨意召见了那些人。
随着众人收到消息,他们很快便来到了周瑜的面前。
周瑜见到众人后立即将孙策的真实情况告诉了他们。
听完周瑜所言,众人也是震惊不已,毕竟这事关孙策的性命。
这个时候,太史慈立即起身回道:“主公遇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现在就去为主公寻找神医,若寻不到,末将便提头来见。”
周瑜听后并未阻拦。
其余众人跟着也表示要立马行动。
很快,众人便开始暗中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张允也从蛛丝马迹当中推断出孙策恐怕命不久矣。
越想越觉得这是难得机会的张允,顿时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其余世家族长。
那些本来就有异心的族长们收到张允传来的消息后,他们却不敢贸然行动了,因为吴俭被孙策所杀的阴影还没有从他们的心中消除。
张允给世家族长们传递完消息后,他立即召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并对他们说道:“此次孙策遇袭,吾认为这正是我张家一展宏图的绝佳机会。”
听到这话,长子张温立即询问起来:“父亲,您的意思是?”
“我打算派惠恕你前去联系魏王。”
张温一听十分的吃惊,因为张允之前还说不宜轻举妄动。
张允见张温有些惊讶,他顿时说道:“此次孙策遇袭乃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定不能错过这次良机。”
张温想了想顿时询问起来:“父亲,您当真想好了吗?”
“惠恕,如今孙策遇刺,东吴马上就会迎来动荡,如果我们能趁机引来魏军,那么我张家的未来便是前程似锦。”
张温听后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
随即,张允开始暗中安排起来,因为他的三个儿子暂未出仕,所以他安排起来也没有太费周折。
很快,张温便离开了宛陵县向着北魏的领地而去。
与此同时,黄盖等人也是暗中寻找起了神医。
过了三日,眼看就要到最后的时刻,太史慈发现了游历到东吴的神医华佗。
待太史慈见到华佗后,他三言两语便带着华佗来到了孙策所在的屋子。
这个时候,黄盖等人早已在屋内等候了,若太史慈也没有寻到神医,他们只能恳请孙策立下遗嘱了。
当众人看到太史慈带着一位大夫前来时,他们的内心都燃起了极大的希望。
没过一会儿,华佗便开始为孙策诊治了起来。
第623章 孙策遇刺消息传出
等待的时间总是十分的漫长。
过了一会儿,华佗终于诊治完毕,但他却是皱着眉头起身的。
一旁的周瑜见状立即询问起来:“华神医,我主情况如何了?”
“这位大人,吴王的毒我虽然诊断出来了,可是要解这毒却是有些难度。”
这时,孙权插话道:“不论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完成,还请华神医直言。”
华佗听后顿时将解毒的条件讲了出来。
听到华佗所言,众人都是震惊不已,因为有一味药材十分的稀罕,他们怕时间上来不及。
紧跟着,周瑜答道:“华神医,这药材花点时间还是能寻上,可主公恐怕耽搁不了啊!”
“这没有问题,我看了吴王的身体情况,若按照我的药方服药,吴王至少还能延续一个月的生命,但一个月之后没有找齐我所需要的药材,到时候就算是大罗金仙也救不回吴王了。”
听到这里,周瑜等人都面露喜色。
此时,孙权站了出来回道:“华神医,既然如此,那就请您为家兄医治吧!我们这就开始搜集药材。”
“好,我这就写一张药方,你们照方抓药,此方需连续服用十日。”
“十日?那后面的时间怎么办?”
听到孙权发问,华佗立即解释道:“后面需调整药方,我会重新书写。”
“原来如此!”
“各位大人,那我现在先以银针刺穴的方法为吴王解毒,烦请大家先回避一下。”
众人听后顿时退出了屋子。
这个时候,华佗开始为孙策医治了起来。
而屋外的孙策心腹们则立即启程开始为孙策搜寻药材。
暗中观察局势的张允发现孙策的心腹东奔西走不知道在忙什么时,他顿时沉思起来:‘看来我所料不差,孙伯符的伤势必定没有那么简单,幸好我趁机让惠恕离开了宛陵县。’
再说张昭等了几日还是没能看到孙策现身,他顿时来到了吴王府求见了孙策。
守候在吴王府的周瑜看到张昭前来,他再次阻拦起了张昭。
张昭见状终于起了疑心。
“公瑾,你跟我说实话,主公的情况究竟如何了?”
“张大人,主公中毒比较深,没有较长的时间休养是不行的。”
“那不知东吴政务该当如何?”
“主公有令,让二公子全权负责,由张大人进行辅佐。”
张昭听后终于还是无奈的退下了。
周瑜见张昭若有所思的退下时,他却不敢跟张昭明说孙策的真实情况,因为他不确定张昭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毕竟张昭时常主张投降。
再说张昭离开吴王府后,他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什么,但他并不打算多嘴,因为他把握不准具体的情况。
十日之后,华佗修改了药方让孙策的心腹们再次前去抓药。
与此同时,潜藏在东吴境内的锦衣卫密探也是将孙策遇刺的消息传回了长安城。
王凯收到消息后立即召开了军机会议。
十大军机处参军齐聚之后,王凯将孙策遇刺的消息讲了出来。
听到王凯所言,军机处的十位参军也是颇为震惊。
紧跟着,房乔进言道:“主公,这孙策遇刺的消息若是真的,那臣以为这倒不失为一个夺取东吴的绝佳机会。”
王凯一听也是立即回道:“玄龄所言有理。”
这个时候,诸葛亮接话道:“主公,臣以为不妥。”
“孔明,你有何想法?”
“主公,孙策遇袭正是东吴势弱之时,我等本就与东吴有姻亲关系,如果我等趁虚而入,只怕主公积累的名望会迅速消耗殆尽。”
王凯考虑了一下也觉得是有那么一些不妥,如果他的名声彻底败坏了,这对于统一大业来说还是有一些坏的影响。
紧跟着,杜如晦进言道:“主公,诸葛参军和房参军之言皆有道理,臣以为只需综合二者的意见即可。”
“综合?克明言下何意啊?”
“回主公,臣以为孙策遇刺的消息必定也会传到曹贼的耳中,倘若北魏出动大军南下犯吴,我们便可以此为契机出兵协助。”
听到这里,庞统立即站了出来表示赞同。
其余参军考虑了一下也纷纷赞同起来。
王凯见状顿时回道:“克明所言虽然最为合适,可若是北魏不出兵又该当如何?”
这个时候,贾诩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北魏大军必定会南下犯吴。”
“文和何以见得?”
“主公,如今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朗,我西夏与北魏将是今后争夺天下的主要力量,至于东吴,它现在就像是一块肥肉,只要曹贼不傻,那他一定会趁孙策遇刺之际南下犯吴。”
“可东吴的水军力量也不容忽视,以北魏如今的情况,他们如何跨的过长江天险?”
此时,高颎提醒道:“主公,若曹贼得到内应的帮助呢?”
“内应?”
王凯想了想终于有所明悟。
“我明白了。”
高颎见状顿时接着说道:“主公,东吴的世家力量绝对不可小觑,以世家大族的秉性,此时的东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决计会想方设法的延续家族,而如今能接纳他们的唯有北魏的曹操,毕竟我们的制度让他们望而生却。”
“昭玄所言有理,照这么说来,北魏南下犯吴只怕已经是必然的结果了。”
参军们听后纷纷表示了赞同。
“既如此,那我军也应准备起来以免到时仓皇出战。”
听到这,参军们纷纷齐呼主公圣明。
随即,王凯召集了麾下众将开始部署起来。
再转向北魏这边。
张温在这个时候也终于见到了魏王曹操。
曹操得知东吴有使者赶到,他很是疑惑的心想起来,可他因为情报不足实在猜不透张温的来意,故而曹操只得召见了张温。
张温来到曹操的面前后,他当即行礼起来并自报了身份。
听到张温的介绍,曹操顿时询问起来:“你说你叫张温?”
“回曹丞相,草民确实叫张温。”
“那不知你此次前来有何要事?”
“启禀曹丞相,草民是替家父前来为曹丞相送上一个十分珍贵的情报。”
“十分珍贵的情报?”
“没错。”
“有多珍贵?”
张温看了看四周顿时欲言又止。
曹操见状后顿时挥手示意让屋内的士卒全部退下,他只留下了典韦和许褚二人。
张温一见这才将孙策遇刺中毒的消息告诉了曹操。
曹操听完后的确被惊到了,因为这个消息的确十分的珍贵。
第624章 东吴张氏联系曹操
待曹操缓了缓,他顿时询问起来:“孙策遇刺的消息如此重要,你的父亲为何要将这个消息告诉我?”
“回禀曹丞相,家父乃东吴张氏家主,他需为家族的未来考虑,如今东吴即将出现乱象,故而家父才派吾前来向曹丞相传信。”
曹操思索了一下顿时说道:“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十分重要,你且先暂时住下。”
“谢曹丞相。”
随即,曹操安排人安顿了张温。
紧跟着,曹操传令召集了麾下群臣并将张温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群臣得知东吴发生巨变时,他们也都表现的十分惊讶。
曹操见麾下群臣都一脸的震惊,他顿时说道:“诸位,此次是东吴的世家子弟传来的消息,不知大家以为吾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消息。”
听到曹操这么说,司马懿率先进言道:“主公,若这个消息是真,那臣以为我们应当顺势南下彻底平定东吴。”
曹操想了想然后说道:“仲达所言颇有道理,可是西夏方面应该不会坐视不管,如果贸然进兵,只怕东吴领地拿不到反而还要受到西夏的威胁。”
这个时候,荀彧进言道:“主公,臣以为西夏方面应该不会将目光放在我们的身上。”
“文若何出此言呐?”
“主公,臣以为东吴有人将孙策遇刺的消息传给我们,那必定也会有人将此消息传递给夏王。”
“如此一来,西夏方面必定不会放过这等绝佳的机会。”
听完荀彧的解释,曹操陷入了沉思当中。
过了一会儿,曹操说道:“孙策遇刺的确是一个南下的好机会,但东吴水军对我们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力量,如果没有办法渡过长江,那么南下的事便只是空谈。”
群臣一听也是颇为头疼,因为水军这一块对于北魏来说确实属于弱项。
紧跟着,荀彧进言道:“主公,不知我们可否利用前来送消息的张家?”
“张家?”
“没错,东吴这些世家应该都经营着水上的生意,如果能让他们运用这些船只运输士卒,那么南下之事便不会是空谈。”
曹操想了想也是觉得可行。
“文若之言有几分可行之处,吾这就传召东吴信使询问一番。”
随即,曹操下令召来了张温。
张温来到北魏朝堂之后顿时向曹操行礼起来。
曹操回了句免礼便让张温起身了。
然后,曹操询问起来:“张温,不知你们张家可有用以渡江的船只?”
张温一听马上便思考了起来。
曹操见状后则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很快,张温便向曹操进言道:“启禀曹丞相,我张家确实有水上的商队。”
“那不知你们的船只有几何?”
“用以运输货物的船只大概有五艘。”
“五艘?竟然这么少。”
“不知曹丞相询问船只是打算?”
“孙策遇刺,那么东吴的形势便有助于我军南下,吾打算趁机出兵平定东吴。”
张温听后立马回道:“曹丞相,草民愿回去告知家父让其联络其它世家为魏王准备渡江的船只。”
听到这话,曹操顿时心动了。
这个时候,司马懿站了出来向曹操进言道:“主公,若东吴世家愿意助我们,臣以为我们不应放过这个机会。”
曹操听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张温,你现在便回去准备一下,吾将调集大军随时南下。”
“草民领命。”
随即,张温辞别了曹操便向着江东归去了。
又过去了十日。
张温终于返回到了宛陵县内。
张允得知张温归来,他立即把张温带到了书房询问起来:“惠恕,此次出使结果如何?”
“父亲,魏王得知吴王遇刺的消息后果真打算南下,但他却因为渡江问题有些苦恼,魏王希望我们能多凑一些船只运输北魏将士渡过长江。”
张允听后立即便回道:“此事不难,魏王还有其它要求嘛?”
“没了。”
“好,惠恕,你现在再次前往魏王的身边听候调遣,我来想办法为魏王募集船只。”
“父亲,现在这个时候出去不怎么方便了吧!”
“没事,如今吴王仍然没有出现,东吴群臣现在都是人心惶惶,此时出城并不难。”
“既如此,那孩儿这就启程。”
“你去吧!”
紧跟着,张温再次离开了宛陵县。
而张允则开始暗中走访起来。
随着张允挨家挨户的通知,那些怀有异心的世家族长们再一次动心了,毕竟东吴现在的情况确实有些微妙,虽然孙权和张昭在极力稳固政权,可东吴群臣一天没见到孙策便一天也不得安宁。
孙权察觉到这些异状后只能自己承受着,因为华佗叮嘱过,中毒的孙策不宜受到太大的刺激,如若不然,孙策很可能会提前毒发身亡,毕竟孙策中的毒已经很深了。
就在东吴这边暗流涌动的时候,西夏方面和北魏方面皆是向着东吴方向开始调兵。
再转回宛陵县。
随着张允暗中走访,那些怀有异心的世家再次聚集在了张府当中。
张允见一众世家族长纷纷齐聚,他立即开口道:“诸位,此次召集大家前来乃是为了给魏王募集船只以作渡江之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有多少条船吧!”
众人听后纷纷开始自报起来。
过了一会儿,张允也统计完了一众世家的船只。
看到统计结果,张允开口道:“大家的船只加起来也有二十几条船,这个数量有点偏少啊!”
这时,其中一位世家族长接话道:“张族长,我们的船只都是一些商船,能有二十几艘已经是极限了,毕竟大多数的船只都受到管控的。”
张允考虑了一下顿时说道:“剩下的我来想办法,大家只需要准备好船只即可。”
一众世家族长见张允这么说了,他们纷纷表示赞同。
随即,张允感谢了众人并让他们回去准备去了。
待众人离去,张允也是沉思了起来:‘看来只靠我们这些世家族长是很难凑到足够多的船只,我必须得策反一位掌控水军的将军才行。’
想到这里,张允开始在脑海中筛选起了掌控水军的大将们。
过了一会儿,张允将目标锁定在了朱治的身上。
想到就做,张允立即派人前去邀请了朱治过府。
朱治收到张允的邀请函时,他一时间也是十分的迷惑。
虽然如此,但朱治还是应约前往了张府。
第625章 张允邀约朱治降曹
张允在会客厅见到朱治前来时,他立即上前说道:“朱将军到访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张大人说笑了,在下位卑言轻,岂能当得起张大人的盛赞。”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张允也是让朱治坐了下来。
紧跟着,张允说道:“朱治将军,不知你最近情况如何?”
突然听到这话,朱治一脸的茫然,因为他完全不清楚张允的意思是什么。
张允见状顿时开始旁敲侧击的询问起了朱治对东吴形势的看法。
朱治毕竟是一个武将,他哪里能猜到张允这种文官的心思,故而他也是如实告知了张允自己的看法。
张允揣摩了一下朱治的话后,他顿时心想:‘看来我没有找错人,这朱治也有降曹之意。’
想到这里,张允又和朱治寒暄了几句。
突然,张允询问起了朱治对曹操的看法。
朱治一听更加震惊了,因为这个话题现在可是相当的敏感。
张允见朱治有些吃惊,他顿时说道:“朱治将军,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的话绝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我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朱治考虑了一下顿时反问起来:“张大人问这话的意思有些微妙啊,难道说张大人有意降曹?”
张允想了想朱治的问题顿时回道:“没错,我确有此意。”
朱治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大笑了起来。
“不知朱将军何故发笑?”
“张大人,你跟我说你有降曹之意,难道你不怕我检举你吗?”
“我相信朱将军不会如此行事的,因为你也同样有降曹之意。”
朱治楞了一下然后回道:“张大人,这话从何说起啊?”
张允随即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讲了出来。
听完张允之言,朱治顿时拍手叫好。
“张大人实在是厉害,没想到从我的三言两语当中就看透了我的心思。”
“朱治将军,这么说你是承认自己有降曹之意了?”
“没错,如今主公迟迟不现身,我等对此也是担忧不已,为了家族考虑,我确实动过降曹之心,只是如今这个情况却是有心无力。”
“朱治将军,我叫你来正是为了此事。”
“哦?张大人此言何意?”
“实不相瞒,我已经派出犬子与曹丞相取得联系。”
听到这话,朱治十分吃惊的跳了起来,因为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太过于惊讶了。
张允见朱治一脸的吃惊,他顿时耐心的等待了起来。
过了一小会儿,朱治终于缓了过来并出声说道:“张大人,你此言当真?”
“此话当真,曹丞相已经允诺即刻领兵南下,但他现在却面临一个困难的问题,那就是无法率部渡江。”
朱治想了想然后回道:“渡江对于曹丞相来说确实是十分困难,毕竟我东吴水军足以将北魏大军挡在长江以北。”
“朱治将军,所以这也是我找你过府的原因,我希望朱治将军能策反一支水军助曹丞相渡过长江。”
朱治听后陷入了沉思当中,因为张允的提议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张允见朱治沉思起来,他也是耐心的等待着朱治的答复。
过了许久,朱治终于开口道:“张大人,你的提议可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若北魏大军不出现,那我可就危险了。”
“这点请朱治将军放心,我已派出犬子再次出发联系魏王,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北魏大军就会陈兵在长江以北。”
“张大人,口说无凭,不知你可有信物,若没有,请恕我不会参与进来,但我也不会告发你,若你有信物,我朱治就算豁出性命也愿意助曹丞相一臂之力。”
张允见朱治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顿时回道:“朱治将军,这个我恐怕还需要点时间,毕竟我也是刚刚与曹丞相建立联系。”
“既如此,请恕我先行告退了。”
说完,朱治便辞别了张允。
张允见朱治离去,他顿时心想:‘看来接下来还得想办法让惠恕要来信物,如此,大事可成。’
想到这里,张允立即书信一封并派出了家丁送了出去。
因为张温没走多远,家丁很快便追上了张温并带来了张允的口信。
张温听后立即表示自己明白了。
家丁随即启程返回了宛陵县。
紧跟着,家丁向张允转达了张温的意思。
张温听后也是暂时等待了起来。
至于朱治,他回到军营之后也是继续思考着到底要不要听信张允之言。
时间这就样缓缓的流逝。
很快,张温便再次面见了曹操并向其转达了张温之言。
曹操听完张温的话后,他毫不犹豫的表示愿意拿出信物。
张温见状立即感谢了曹操。
而曹操立即派人将信物送往了宛陵县。
与此同时,孙策的心腹们历时一个月左右终于找齐了华佗所需的药材。
随即,华佗开始为孙策解最后一次毒。
两个时辰之后,华佗十分萎靡的走出了屋子并对众人说道:“诸位大人,吴王的毒已经彻底清除,但吴王的身子因为中毒有些虚弱,所以近一个月内最好不要刺激到吴王,静养一段时间,吴王就能彻底康复。”
听到这话,孙权立即站了出来表示感谢:“多谢华神医妙手回春。不知您可否愿意留在我东吴出仕?”
华佗听后立马便拒绝了,因为他接下来的目标是前往长安,虽然他当初拒绝了王凯的邀约,可之后他也听说了西夏对于医学方面的重视,所以他想去长安一探究竟,若传闻是真的,他还是想留在长安与其它医学方面的专家进行探讨交流。
再说孙权见华佗拒绝了自己的邀约时,他并未表露出失望,毕竟他只是出于感激在邀请华佗,而不是真心实意。
这个时候,周瑜询问道:“华神医,不知我们现在可否入屋?”
“无妨,吴王的毒已经化解,现在只需休养即可,那老夫就此告退。”
孙权立即听后立即喊道:“来人,给华神医送上黄金百两,以示酬谢。”
华佗一听再次拒绝了,因为他治病救人从未收取这么贵的医药费。
孙权见华佗又一次拒绝自己,他顿时感到脸上无光,可华佗毕竟是孙策的救命恩人,所以他只能在心中表达不爽。
这个时候,周瑜表示要付给华佗正常的医药费。
华佗本来还欲拒绝,可周瑜却表示华佗毕竟挽救了整个东吴的希望,如果他一点药费都不收难免让世人耻笑他们东吴群臣。
华佗考虑了一下终于答应收下了。
待华佗拿上应得的药费之后这才辞别离去了。
紧跟着,孙策的心腹们进入了屋子看望起了孙策。
第626章 助力北魏渡江
随着孙策的心腹们进入了屋子,躺在床上的孙策一眼便看见了他们。
紧跟着,孙策开口道:“诸位,此次我能渡过难关多亏了你们。”
群臣听后纷纷表示孙策言重了。
这个时候,孙策说道:“如今我已解毒,吾现在就召集群臣。”
听到这话,周瑜立即进言道:“主公,华神医临走前曾再三叮嘱,您虽然已经解毒,可您之前中毒太深,现在还需休养一个月左右才能处理政务。”
孙策听后陷入了沉思当中。
此时,孙权接话道:“主公,有臣弟和张大人处理政务,您大可继续休养。”
孙策一听立即答道:“也好,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露一次面以安群臣之心。”
听到这里,群臣终于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孙策的这个要求确实应该去做。
翌日。
孙策回到了吴王府召开了群臣大会。
东吴群臣看到孙策出现时,那些怀有异心的世家族长们心里都是一震,而其余没有异心的群臣则表现的十分高兴。
孙策见群臣到齐之后,他顿时开口道:“诸位爱卿,此次吾粗心大意这才遭此劫难,今后吾一定不再让诸位担心。”
群臣听后纷纷表示愿意相信孙策。
孙策见状跟着又宣布让孙权、周瑜等人暂代他处理东吴的军政大事。
群臣听后感到十分的不解,因为孙策明明已经解毒。
待孙策解释了一下,群臣这才了然。
紧跟着,群臣纷纷表示愿意听从。
随后,孙策便离开了议事厅。
张允见状后顿时心想:‘没想到孙策竟然没死,但我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如果此时放弃只怕是两头不讨好,看来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想到这里,张允也是祈祷着北魏大军快点南下。
过了数日。
张允终于收到了曹操送来的信物。
随即,张允再次邀请了朱治过府。
朱治收到邀请后也是立即前往了张允的府邸。
随着张允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朱治,张允立即拿出了曹操的信物交给了朱治。
朱治看过之后顿时对张允说道:“张大人,如今主公已经现身,我们现在行事真的能够成功嘛?”
“朱治将军,正因为主公已经苏醒,我们才更应该协助曹丞相渡过长江。”
朱治再三考虑之后还是有些犹豫。
张允见状顿时说道:“朱治将军,主公虽然苏醒,可其还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休养,此时正是我们行事的绝佳机会,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我等今后的处境可就十分的微妙了,朱治将军难道就不想光宗耀祖吗?”
朱治听后终于被说动了,因为朱治也比较看重家族的利益。
最终,朱治答应了张允与他一起行事。
张允见状后也是欣慰的笑了起来,因为有朱治相助,北魏大军才能快速渡过长江。
二人立下约定之后,张允也是让朱治归去筹备起来。
而此时的孙权等人却对此事一无所知,因为孙策中毒之后东吴的军政要事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孙策休养了半个月之后,曹操集结了十五万大军来到了广陵郡广陵县内。
随军参战的包括了军师司马懿、荀攸等人,还有大将许褚、典韦等。
北魏大军在广陵县驻扎下来之后,曹操立即叫来了张温并对其说道:“惠恕,我军已经进驻广陵县,接下来就看你的父亲如何让大军渡过长江了。”
“请曹丞相放心,家父一直有书信传来,他们早已布置妥当,只待曹丞相一声令下,他们便会率部前来迎接大军过江。”
“好!”
紧跟着,曹操让张温联系张允准备引渡北魏大军。
张温得令之后立即写了封书信传递了出去。
三日之后,宛陵县内的张允收到了张温的来信。
待张允看完书信内容,他也是暗中召集了怀有异心的世家族长们和朱治。
随着众人到齐,张允当即对他们说道:“诸位,犬子派人传来消息,曹丞相的大军已经入驻了广陵县,他们已经做好渡江的准备,现在是时候该我们出动了。”
众人听后内心都有些紧张了起来,因为他们等这一刻也等了一段时间,而且孙策马上就要恢复过来,再晚一步,他们就算想要行事只怕也有些困难了。
张允见众人都躁动了起来,他立即开始进行部署。
众人听完张允的话后,他们终于平静了下来并接受了张允的部署。
随后,众人按照张允的部署开始行动了起来。
又过了十日,各大世家的商船全部暗中集结到了丹徒县。
与此同时,朱治也秘密调遣自己所属的水军赶到了江乘县。
两支船队就绪之后,张允派人给张温传去了消息。
张温收到消息后则向曹操汇报了起来。
曹操得知有两支船队分别在江乘县和丹徒县时,他立即对张温说道:“惠恕,既然船只已经备好,那你回复一下,就说三日后我们发起渡江。”
张温一听立即便允诺下来。
很快,张温又将消息传达给了张允。
张允收到消息又转达给了众人。
转瞬之间,三日之约终于到来。
这个时候,朱治领兵从江乘县出发向着广陵县而去,而张允则带着一众世家的商船从丹徒县出发向着广陵县而去。
因为朱治对这两段水域进行了部署,东吴水军完全没有察觉到有船只离开了东吴。
不到三个时辰,两支船队便抵达了广陵县外。
在城楼上查看的曹操看到城外出现了许多船只,他顿时对身边的张温说道:“惠恕,你看这些船只是来迎接我们的吗?”
张温仔细的观察了一下,他顿时回道:“启禀曹丞相,这就是来迎接我们的船只。”
曹操一听顿时安心了,因为他也不确定张允的投诚究竟可不可靠。
很快,张允、朱治等人便进入了广陵县面见了曹操。
紧跟着,众人也是向曹操行礼起来。
曹操回了句免礼后便询问起了张允和朱治的身份。
张允、朱治二人听到曹操叫他们的名字,他们顿时站了出来向曹操自报起了身份。
曹操随即感谢了二人。
张允、朱治见状连忙表示当不得曹操的大礼。
这个时候,曹操说道:“诸位,此次若能成功拿下东吴,吾必不会亏待你们。”
众人听后纷纷感谢了曹操。
随即,张允进言道:“曹丞相,我等时间紧迫,若不能快速渡江,只怕东吴水军很快就会发现异样。”
曹操一听立即下令开始渡江。
北魏将士随即登上了船只开始渡江了。
第627章 渡江入侵
随着北魏将士登上了船只,张允、朱治也是立即率部启程了。
待船队航行了一段距离,船头上的曹操感慨起来:“遥想当初孙文台也是难得的英雄,没想到今日我就要亲手覆灭孙文台所开创的东吴势力。”
听到曹操的感慨,一旁的司马懿连忙接话道:“主公,此乃天意如此。”
曹操听后只是微微一笑。
很快,张允、朱治率领的船队便趁夜渡过了长江。
这个时候,载着北魏大军的船队停靠在了丹徒县。
紧跟着,张允、朱治立即安排北魏将士开始下船。
两个时辰之后,北魏的十五万大军分批次全部在丹徒县附近下船了。
随着北魏将士登陆,张允立即来到了曹操的面前并对其说道:“曹丞相,丹徒县内已经被吾掌控,还请丞相大人随吾入城。”
曹操听后立即便允诺了下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北魏大军便进驻了丹徒县。
入城之后,曹操传令各部开始进行休整。
一夜无话。
当翌日的朝阳照在丹徒县的城楼上后,曹操也是召集了麾下群臣。
紧跟着,曹操开口道:“诸位,如今我军已经成功渡过长江,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行军?”
听到曹操发问,张允立即站了出来进言道:“丞相大人,如今长江已过,东吴水军已经形同虚设,吾认为我们可以直取宛陵县,挡在我们面前的只有山越人组成的部队了。”
曹操一听立即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见到曹操投来的目光,他跟着便站了出来进言道:“主公,臣以为张大人所言在理,我们已经渡过长江天堑,东吴已经失去了先机。”
曹操听后终于还是采纳了下来。
随即,曹操传令各部准备向着宛陵县进军。
就在这个时候,朱治、张允叛变的事情终于泄露了。
当执掌大权的孙权和周瑜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们都是十分的惊恐。
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周瑜随即向孙权进言让其增兵丹徒县。
孙权听后也是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可还没等他们这边派出援军,北魏大军攻克曲阿的消息便传到了他们的耳中。
孙权一听差点没被气死,因为孙策眼看着就要恢复过来,结果他却出了这么大一个纰漏。
这个时候,孙权召见了周瑜询问对策。
周瑜见孙权完全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他想了想顿时回道:“二公子,为今之计只有立即向西夏求援,我等则调遣兵马固守宛陵县。”
孙权考虑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周瑜见状也是心想着要不要将魏军南下的消息告诉孙策。
最终,周瑜还是面见了孙策并向其汇报了起来。
已经基本恢复过来的孙策听完周瑜所言,他也是动了肝火。
“公瑾,你说的当真?”
“回主公,此事千真万确。”
“没想到二弟竟误信了张允之言,如今张允、朱治已经带着北魏大军渡过长江,我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先机呀。”
周瑜见孙策有些颓废,他立即说道:“主公,我已让二公子向西夏求援,我等只需坚守宛陵县就还有机会。”
孙策考虑了一下顿时回道:“公瑾,就按你的想法去办吧,如今我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明日我便重新理政。”
周瑜听后也是诺了一声。
与此同时,北魏大军进驻曲阿县后,曹操召见了张允并询问起来:“张允族长,不知从曲阿前往宛陵有几条路?”
“回曹丞相,从曲阿前往宛陵有两条路。”
“是哪两条路?”
“其一是从曲阿向西进入丹阳郡,此路虽然路途较近但沿途的城池比较多。”
“其二是从曲阿向南深入吴郡腹地,此路虽然路途偏远,但沿途的城池较少。”
曹操听后顿时陷入了沉思当中。
很快,曹操便召集了麾下的谋士们并说道:“诸位,从曲阿通往宛陵有两条路,吾有意兵分两路同时进军。”
听到这里,荀攸立即询问起来是哪两条路。
待曹操解释了一下,荀攸立即表示了赞同。
紧跟着,其余谋士也都表示了相同的意见。
曹操见状顿时心中有数了。
随即,曹操传令命老将韩琼和军师荀攸领兵五万从吴郡方向包围宛陵县。
韩琼和荀攸得令之后立即便领命出发了。
至于余下的部众,曹操则亲自率领向着丹阳郡杀去了。
就在北魏大军朝着东吴腹地深入的时候,潜藏在东吴的锦衣卫密探也是立即将消息传递了出去。
已经抵达荆州襄阳城准备东进的王凯收到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后,他顿时沉思起来:‘没想到北魏大军轻而易举的就渡过了长江,看来曹孟德在东吴并不缺支持者,如果让北魏趁机覆灭东吴,只怕到时候我再想夺过来就有些困难了。’
想到这里,王凯也是立即传召了随军的五位参军。
待诸葛亮、庞统、法正、徐庶、郭嘉五人来到王凯的面前,王凯也是将东吴境内发生的情况告诉了他们。
五人得知北魏大军已经成功渡过长江时,他们也都十分的惊讶,毕竟东吴要想阻挡北魏大军的入侵最好的办法就是依托长江天堑。
紧跟着,徐庶进言道:“主公,这北魏大军南下的速度未免太过神速了吧,照如今的情况来看,东吴这次只怕是危在旦夕。”
“元直说的没错,失去了长江天堑的东吴已经彻头彻尾的成了待宰的羔羊,以北魏大军的步骑实力,东吴只怕坚持不了多久,吾虽有意即刻发兵,可此时出动难免落下口实,不知大家可有好的办法?”
参军们听后也是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儿,诸葛亮站了出来说道:“主公,臣以为您大可不必担心。”
“孔明此话何意?”
“主公,北魏大军入侵东吴,周公瑾一定会进言向我们求援。”
“这何以见得?”
“主公,东吴如今只有扬州四郡之地,他们根本无力独自迎战北魏大军,如果他们不向我们求援,那么东吴覆灭便是迟早的问题,更何况东吴内部也是千疮百孔,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这支外援来保存东吴。”
王凯听完后也是陷入了沉思当中。
过了一会儿,王凯说道:“孔明之言有些道理,那我就暂时静观其变吧!”
再转回东吴境内。
北魏大军分兵之后,曹操和韩琼也是各自领兵开始入侵东吴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