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 我们的星星3
《我们的星星》剧本出来后,演员们练习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服装问题。
毕竟在舞台上演出和在生活中是有些区别的。
一个是妆容,如果上舞台表演不化妆,下面的观众看到的脸色神采就不太好看,无法表达出人的精气神。
另外一个是服装。和化妆一样,在舞台上必须使用比较鲜艳的服装,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视觉效果。
还有就是虽然日常生活中秦晓鸾等人都是穿的制服,但若是原样搬到舞台上,演出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于是苏喜儿就去找她娘卢桂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
卢桂花也不觉得为难,因为如果说她现在手头唯一空着的人,那就是设计科的了。
之前秦晓鸾天天强调“创新”,服装厂就专门拨出了几个人搞“创新”,专门用于为那些定制制服的客户设计新颖的服装,经客户认可后交给厂里生产。后来随着业务越来越多,就干脆成立了个“设计科”了。
由于服装厂的产能跟不上,卢桂花只能暂时停下了接制服的业务,设计科的人也就空下来了。
苏喜儿说的这事,都是做一件两件,不需要大量生产,交给设计科那些人正好。
本来吧,这也是个很正常的事,可另外一件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引发了一个爆炸点。
杨不羡目前正在新建一个“展销中心”。
为啥要做这个呢?主要是针对外来的客商。
现在的秦氏集团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在荆州城销售了,最开始是附近一些县城的客商,到现在已经发展到远处的州府都有人来订货。
秦氏集团现在产品品类众多,每来一个客商就要介绍一通,还得专门带到对应的部分去看样品,这么折腾很费时间。
于是杨不羡就干脆在城中租了一个地方,把秦氏集团的所有产品都在那里陈列起来,来了客商就直接由展厅的销售人员讲解,客户可以在展销中心直接下订单。
反正现在销售部也有钱了,加上展厅平时零卖的也是一笔收入,完全能顶的上那点租金。
《我们的星星》正式开演后立即就收割了一大票“粉丝”,其中就有展厅的这些工作人员。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这些工作人员本来就都是些年轻人,“追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不知道是谁提出了一个想法,咱们上班时能不能穿《我们的星星》里面的服装?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白眼狼号”上的工作人员制服就和普通制服完全不同。咱们也是服务业,非常需要注重外在形象。不是说秦家班制服不好,而是说并不太适合销售人员。
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于是就一起去找老大杨不羡提出这个要求。
杨不羡也没多想,心想不就几套衣服的事吗?咱销售部有钱,不在乎这点。再说了,生意还不是给自家人做了吗?于是就答应了这些员工,将《星》剧里面的服装各做一套给大家作为工作服,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一天穿得要统一。
464.秦晓鸾同款4
杨不羡去找到服装厂,卢桂花想到也就这么一点活,这也是支持咱们自家人,反正现在设计科的人又闲下来了,就让她们干吧。
就这样,没多久之后展厅工作人员都穿上了《星》剧里的衣服。
设计这些服装的时候,服装厂设计科可是花了心思的。
《星》剧是一个反应现实生活的题材,所以服装设计不能过度夸张,因此要看上去和人平时穿的差不多。但同时必须要能表现出剧中人物良好的精神面貌。比如说,为了反映出“秦晓鸾”这个人物的“英姿飒爽”,就采取了一些紧身短打、束腰紧袖口的设计。
她们为剧中人设计的服装,就是能充分体现出那个人的“人设”。从总体上来说,就是抓住了“得体”、“高档”、“专业”几个关键词。
她们的用心做事得到了回报,现在《星》剧的观众日常讨论的内容除了剧情人物之外,剧中的服装也成了一大热点。
展厅销售人员穿上“秦晓鸾同款”上班的当天,就不断有人来问这衣服怎么卖。
销售人员只能解释是秦氏服装出品,目前不对外销售。可那些人还是不断的追问,只能进一步解释说秦氏服装不承接单件定做,都是批量生产,因此最小订单是五十套。
本来以为这件事就这么了结了,谁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两个年轻女孩子一脸兴奋地问五十套多少钱。
展厅只好紧急派人去服装厂询价,得到回复后两个女孩子迫不及待地拿出银钱,当场就下了五十套的订单。
“脑残粉”这个词是后世才有的,但不代表着没有这个类型的人之前就不存在。
这两个女孩就是《我们的星星》一剧中“秦晓鸾”的脑残粉,为此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叫做“爱鸾圈”,她们两分别是“圈主”和“副圈主”。
得知能够买到“晓鸾同款”,但需要五十套的消息之后,正副圈主立马召集起所有的粉丝,宣布凡是不购买“晓鸾同款”的,就没有资格继续留在“爱鸾圈”。
本来圈子里面就都是追星一族,一套衣服也在自己的消费能力之内。很快,“爱鸾圈”就凑够了六十多套的量,于是就来下了订单。
听到这里,秦晓鸾简直哭笑不得。“晓鸾同款”的衣服我秦晓鸾自己都没穿过,你说这话上哪讲理去?
可是接下来卢桂花说的,让秦晓鸾是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出来。
因为剧中的“秦晓鸾”并不止穿一套衣服啊,因此第一批“晓鸾同款”卖出之后,立马就又有来组团购买另外一个款式的“晓鸾同款”,于是乎一时间满荆州城都是“秦晓鸾”。
不过,直到现在大家也没太把这事当回事。毕竟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虽然很喜欢剧和剧中人物,但也不至于狂热到这种地步。
这一切被一个男销售人员的一个小小的提议打破了。
这哥们也是《我们的星星》狂热粉丝,作为极少数的男性员工,这段时间心情很是那么不爽——他深深地感觉自己被歧视了。
465. 被套这东西1
男员工生气,是因为展厅里订购的都是女装,没有他能穿的男装。
这么一生气,就去找到了杨不羡。
杨不羡自然不能同意他的要求啊,毕竟女员工有十几个,去和人家服装厂还好说一点。就这一两个男员工,我去和人家说,自己都开不了口啊!
听到老大这么说,男员工更生气了,抓住杨不羡说能不能自己私人订五十套,自己穿一套,多的放在展厅卖。卖出去之后,他只要本钱,利润归部门所有。
杨不羡哭笑不得,心想你爱折腾就折腾吧。
于是,就以展厅的名义在服装厂那边订购了一批“于奇正同款”。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批衣服当天就销售一空。
一线销售人员的职业嗅觉是非常敏锐了,她们找到了杨不羡,认为这中间大有商机。
于是把《星》剧中主要角色的几套服装全部都订了一批,就在展厅零售,结果依然是很快销售一空。
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服装这东西在男人中间一流行起来,比女装还要疯狂。
男装的款式没有女装多,男人的衣服也没有女人多。
但恰恰因为是买的衣服少,所以看到心仪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于奇正同款”一下子就成了当前荆州城最为流行的服饰。
现在,对荆州城的年轻人来说,不穿个“于奇正同款马甲”或者“于奇正同款风衣”出门,只能显示你这个人很土。
如果要去相个亲会个友什么的,即便不说穿个“于奇正套装”吧,怎么也得有个“同款裤子”吧。
更可怕的是,由于两条旅游专线的火爆,这股流行的风潮很快就席卷到到周围的州县。以荆州为中心,上到夷陵,下到江夏的区域内的年轻人,想方设法也要买到“流行最前沿”的产品。
现在,“于奇正同款”、“秦晓鸾同款”的服装已经涨到了普通衣服的两倍价格,可还是供不应求。
这下可就苦了卢桂花她们了,抽出几十个人专门生产这些,日夜加班都顶不住市场需求。
还有让卢桂花更苦恼的事情。
之前军工厂那边按照秦晓鸾的要求,专门设计出来一批“飞鹰铁甲”军用棉被。
除了便于携带和打包之外,他们还想到一点就是战士们在野外,被子特别容易弄脏,这样睡着就不舒服。
为了便于拆洗,于是在秦晓鸾的指导下,研发出了“被套”这个东西。
结果当时生产的时候,由于整卷的布裁剪,多出来的也做成了成品,所以“军用棉被”是按照大概人数做的,但是“棉套”就多出了几百套。
军工厂那些人心想压着也是压着钱啊,于是送到杨不羡这边,说让他们能卖点钱就卖点钱。
谁知道,这个产品一上市,立即就受到了追捧。
其实这个道理想想也简单。目前大家用的被子,都是把棉胎放在被面和被底中间,然后用针线缝起来。拆洗的时候就要把针线拆开,洗干净被面和被底,然后再次缝制起来。
466. 是真情流露2
而被套多简单啊?把棉胎往里面一塞,封口处的一串绳子一系就可以用。需要洗的时候把绳子一解开,取出棉胎就可以洗了。
展厅一见销量这么好,于是把信息反馈给了军工厂,要求他们再送一批过来。
可军工厂说了,咱们只生产军工用品,这种多出来的让集团换点钱可以,但如果专门生产就不行了。你们要把这个作为商品卖,那就去找服装厂。
于是杨不羡就去找到卢桂花。
卢桂花一听,差点给气了个半死。虽说这是好事吧,可还要能做出来啊。你杨不羡什么意思啊?不会去卖点别的东西,就是把老娘往死里整啊。
骂归骂,但事情总得想办法解决啊。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继续扩大厂房了。
可她找到黄铁柱的时候,那个老东西居然说不行,于是就只能找秦晓鸾了。
秦晓鸾听完之后,决定去找黄铁柱先谈谈。
。。。。。。。。。。
“这,这,这……卫国公?”齐超群看着正前方远处一匹马上的老人,惊讶得合不拢嘴来。
班师回朝的路上,他们就聊过这事。这次打了大胜仗回来,圣上会派谁来迎他们呢?
相互一聊,都觉得应该是鄂国公尉迟将军无疑。
不管是身份地位以及和飞鹰铁甲的渊源,鄂国公都是最佳人选。
怎么都想不到,来的居然会是卫国公!
虽然说论爵位官职,国公们都是一个层面。当在这些当兵的心里,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卫国公在他们心中,已经不是人了,而是“战无不胜”这四个字的代表。
能被他老人家接见,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而现在的情况,不是接见,而是“迎接”。更是军中最高礼遇“出城三十里”!这些兵哥哥们心中的激动可想而知。
于奇正也激动了。
从小到大听说书,在众多传奇人物中,卫国公无疑是最闪亮的那颗星。在说书人的口中,这已经不是人了,而是神,战神。
现在这个神一般的人物就在自己正前方,而且是迎接自己的!将来回到咱落凤镇,这事哥们不得吹上三年?
一激动之下,拍着马就往前奔去。
齐超群心道不好,这军中有军中的礼节,这样实在是太失礼了。
可现在于奇正已经跑出了很远,追上去也不好啊。于是只好自己下令所有人下马牵行,前往拜谒卫国公。
卫国公看到对面策马狂奔而来的于奇正,一时也有点蒙了,这小子要干啥?
于奇正窜到卫国公面前,翻身下马把头磕得咚咚响:“小子于奇正叩见爷爷!”
卫国公心想:嗬,你个小兔崽子,演技也忒浮夸了点吧?
正准备出言刺两句的时候,刚好迎上于奇正抬起头。
卫国公也是摸爬滚打一辈子的人,是不是装的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眼前小东西一脸仰慕地望着自己,眼里都激动得泛起了泪光。这情形还真有点像是孙子出远门回来之后见到自己的爷爷。
卫国公心里不由得一阵感动。
换做其他年轻人,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早不知道飞扬跋扈到哪里去了。可这于奇正虽然一脸痞样,却还真是一片赤子之心。就算之前不懂,在军中也有段日子了,不可能不懂军中礼节。现在这样,完全是真情流露啊。
467. 最有前途的3
卫国公翻身下马,双手扶起于奇正,眯着眼睛笑着说:“于帅何必如此多礼?”
于奇正仔细看着卫国公的脸,似乎少看一眼就吃了亏似的:“爷,爷爷……在您面前,哪哪有什么帅啊?”
卫国公听到这话,心情大爽。
要知道,同样的马屁出自不同的人口中,效果完全不一样。
对卫国公来说,这一辈子听到的这种赞誉太多了,他早就没感觉了。
可于奇正不同。从同样优秀的人者口中说出来的,和什么猫啊狗啊口里说出来的能一样吗?
人家懂得“尊老”,我老李也不能说不“爱幼”啊。
当即哈哈大笑道:“别人或许在我老李头面前不行,可你行!我是老帅,你是少帅!”
这话听得周围的人浑身一震。
虽说这次于奇正率领飞鹰铁甲无论从战略战术,还是取得的骄人战绩,称之为“年青一代最优秀的将领”也不为过。但这话从卫国公口中出来,那就相当于“军方大佬认证”了。
于奇正赶紧低下头,那模样就像是一个被大人夸奖了的小孩,心中窃喜脸上却还要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
但这个样子落在卫国公眼里,只有一个感觉,就是“这孩子单纯”。
卫国公不免心中暗叹: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
当初自己也是对这于奇正看法不太好。京城里传闻中的于奇正,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混子,可以说一无是处。尽管卫国公和那些人不同,但对圣上任命一个完全没有军事基础的人为将,还是颇有微词的。
现在看来,圣上英明啊!这孩子,藏秀于内不说,还天性纯良。实在是难得。
不知不觉中,卫国公心里对于奇正的称呼也变成“孩子”了。
卫国公一脸慈祥地笑道:“这孩子,你奶奶还在说找个机会看看你呢?”
于奇正惊喜交加:“真的?”
这个反应绝对不是装。
要知道,卫国公夫人可不是一般女流之辈,与卫国公和虬髯客一起并称“风尘三侠”,可谓是当世第一奇女子。“红拂夜奔”佳话成为各地戏班子都不可缺少的曲目,于奇正从小看得可不少。
这次可是赚大发了,能去卫国公府上和他们夫妇吃一顿饭,老子回落凤镇可以吹十年!
这时齐超群等人也走过来了,纷纷向卫国公行礼。
卫国公淡淡地“唔”了一声之后,牵着于奇正的手说道:“孩子,爷爷这次是奉圣上之命来迎接你的。咱们先论公事,然后在好好聚聚。”
齐超群等人呆了。
齐超群现在心里很想知道,假如尉迟将军在这里,脸上会是什么表情。
说实话,上次出征时尉迟将军和于奇正兄弟相称时大家觉得没什么;而现在卫国公和于奇正爷孙相称好像也不违和。
这两件事单独出现都很正常。可是假如有一天三人聚在一起,同为战友兄弟的卫国公和鄂国公,一个是爷爷,一个是老哥,这就很是那么令人想哈哈哈了。
不过话说回来,两位国公都是军中大佬。他们都这么瞧得起咱们老大,以后是个什么概念还用说吗?
跟着这样的老大,才是最有前途的啊。
468. 预定主婚人 4
卫国公和于奇正并肩骑马而行,往前走了十里地,前面来了一支队伍。
看到这支队伍,卫国公眯着眼睛笑了起来。而于奇正的表情,就像是欠债的遇到了债主一样。
长阳公主鸾驾前来。
李墨宁一掀轿帘,三下两下从仪仗队中间跑了到两人面前,对着卫国公行了个礼:“靖伯伯好。”
卫国公故意逗她:“哟,咱们的宁儿公主是想糖吃了吗?哎,直接去府上找你伯母要就行了嘛。”
李墨宁脸一红,扭着身子撒娇道:“靖伯伯……”
卫国公爽朗地笑了起来:“哎呀呀,你看伯伯都老糊涂了。咱们宁儿现在长成大姑娘了,哪里还去馋那点糖嘛。呵呵呵,好了好了,你们自己说,伯伯看看风景。”
说完之后便下马往前面走了几步,装作没事般左顾右盼。
老人精哪里不知道这丫头的小心思,李墨宁今天的举动就是“宣示主权”来了。她这么大张旗鼓摆驾来迎,肯定会传到京城,断掉京城里面其他一些官家小姐的念头。
不过话说回来,这么正式出迎,也表明圣上和皇后的态度至少是默许的。
于奇正跳下马,拜倒在地:“参见公主。”
李墨宁笑吟吟地去扶于奇正,趁人不注意,小手抓住于奇正的胳膊用力一扭。
于奇正疼了个龇牙咧嘴,脸上还得挤出笑容。
李墨宁凑到他的耳朵边问道:“人呢?我看看。”
于奇正百般困惑地反问:“人?什么人……嗷呜。”
李墨宁压低声音恶狠狠地说道:“还想骗我?我都听说了,你在军中偷腥!”
于奇正这才反应了过来,之前朝中就有人弹劾自己在军中豢养女眷。李墨宁多半就是听说了,她这是在问沐儿呢。
不过想到这里就生气了:我和你什么关系啊,要你来管?
一气之下,痞子腔就又出来了:“公主,您这说的什么话?微臣尚未婚娶,何来偷腥之说?”
李墨宁恨得牙痒痒的,准备再给他来上一扭,这痞子已经退了两步,一脸正色地高声奏道:“臣恭送公主。”
前面的卫国公心里暗想:这孩子还是比较知道分寸的,毕竟现在圣上还没赐婚。在大庭广众之下,过多的卿卿我我,说出去名声不太好。
当即走过来说道:“宁儿,你父皇还等着召见破虏将军呢。伯伯先带他入朝哈。”
李墨宁气得撅着嘴巴跺了跺脚。
卫国公笑着刮了一下小东西的鼻子说道:“宁儿呀,伯伯现在得和你父皇先预定一下,到时候可要当你的主婚人哦。”
李墨宁一听这话心里又开心了起来。自幼生长在宫廷之中,当然知道卫国公这话里的潜台词是说,要去出面提亲。虽说父皇赐婚谁都没法说什么,但有卫国公这个级别的人去帮忙提婚,那面子上更是光彩。
这么一想,当即白了于奇正一眼,意思是说:看本公主以后怎么收拾你。
然后转身回轿子去了。
于奇正心里苦啊,我真的不想当这个驸马啊!
驸马不驸马的还是后话,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又有了个新头衔。
469. 战争的洗礼1
离城还有十里时,路两边已经出现了百姓。越往前走,人就越来越多。
看到卫国公和于奇正,纷纷尖叫着朝前面挤,能看清楚一点大仪朝新一代战神长什么样子。
要不是沿路都有仪仗队守着,恐怕早就涌到跟前了。
卫国公倒是不怕事大,到了接近城门的时候,突然振臂高呼:“少帅凯旋!”
他这么一叫,两边的仪仗队立即举起手里武器齐声呼应:“少帅,少帅!”
紧接着,道路两旁的百姓也都跟着叫了起来:“少帅,少帅!”
震天的呼声,将城里的人也惊动了。短短的时间内,朱雀大街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于奇正无奈,只能在马背上抱拳对着两边群众不停作揖。
进城之后场面更是热闹,“少帅”呼声此起彼伏。
很快百姓们就发现,接近少帅是不太可能了,但后面四人一排的飞鹰铁甲的两边,就没有仪仗队护卫了。
也不知道哪个人带头,很快就有大堆的群众涌过来,把什么鸡蛋水果之类的往战士们手中怀里塞,口里都还不断说着“你们辛苦了”。
当然,战士们不可能接受群众们的礼物。别的不说,为了今天进城,大家都换上了新装,要注意保持整齐的军容啊。
真正在战场上见过血的士兵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气势,和“老爷兵”完全不同。
百姓们平时也都见过御林军,觉得很威武神气,但和飞鹰铁甲相比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飞鹰铁甲铁骑所经之处,远远的就能感觉到一股说不出来的强大气场,就感觉是一股极其凛冽的劲风。
现在还只是缓步而行,人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一群士兵在草原上纵马奔驰时,将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个场面。
百姓们无不相互竖着大拇指交换着眼神。都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一句话:这支威武雄壮的军队,是我们的部队!是保护我们大仪朝千千万万百姓的王者之师!
大明宫城墙上,李世明站在最中央,身边一溜儿当朝王公大臣。
看到缓缓走过来的飞鹰铁甲,李世明的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段时间,他把本次战役的过程在沙盘上复盘了无数次,惊讶地发现了一种可能性:于奇正根本就没有什么作战计划,就是像只无头苍蝇一下四处乱窜。结果这家伙运气好到没谱,误打误撞大败蛮族。
虽然这种可能性不大,可至少还是存在的。对李世明来说,他不会忽略任何一种可能。
但现在看到飞鹰铁甲时,这种疑虑完全打消了。
作为驻扎在京郊的亲卫骑兵,这次之前李世明也偶尔去看过一两眼。
尽管之前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但和现在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有很多事常人看不出来,但身为当今世上第一兵法大师的李世明,哪怕军中任何一种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非常肯定一件事:发生在飞鹰铁甲身上的变化,绝不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洗礼。
这一点,从他们行进的队列中,就能看出端倪。
470. 内行看门道2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虽然飞鹰铁甲的队形非常整齐划一,但这并不是李世明所最关注的。
在他看来,队列整齐是一支部队最基础的素质。一个连队列都不能保证的部队,其战斗力一定低下。
但队列最整齐的就是战斗力最强的队伍吗?不一定。
事实上,京城里的仪仗队,比飞鹰铁甲的动作还要整齐。
只有李世明这种大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本质区别。
尽管现在是以检阅队形行进,但假设自己现在是敌方指挥官的话,就会发现一件事:无论从哪个角度哪个方向去攻击这支队伍,他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应过来,并且给予最强烈的反击。
如果这支队伍需要进攻,只要他们的指挥官一声令下,立即就是雷霆万钧之势。
即便没去打仗,现在的飞鹰铁甲也是一支受过严苛训练,以一当十的精英中的精英。
也就是说,光是“练兵”这一点,其主将的能力都可以说是一流的。
这就完全排除了那种本来就概率极低的“幸运”的可能性。
排除掉飞鹰铁甲是靠幸运成功的可能之后,李世明觉得自己很幸运。
当初点了于奇正这个连自己都完全不了解的年轻人,只是因为觉得是个怕死的家伙,让他带队就能更好的实现自己“部队草原溜达一圈”。
万万想不到,自己这么随手一点,就点中了一个军事天才。这不是幸运是什么?
飞鹰铁甲已经在城楼前展开,李世明给身边的赵国公独孤无忌使了个眼色。
几十年的合作,赵国公如何不知道该怎么配合?
独孤无忌上前一步,对着城楼下叫道:可以下马了。
飞鹰铁甲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全部坐在马上一动不动。
于奇正右手一举,所有人齐刷刷下马单膝下跪,齐声叫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一人发出任何多余的声音,或是有任何多余的举动。
“好!”李世明高声喝彩:“将无令,兵不行,见君亦然!”
于奇正简直是无语了,心想你们这些兔崽子,这不是给老子在拉仇恨吗?看吧看吧,这么一来,肯定得罪了那个看上去就是大官的长胡子老头了。老子什么时候要你们这么做了?
确实,他从来没做过这方面的要求和训练。但他不知道的是,上次打了常固一顿板子之后,齐超群就发现了军中的问题。这段时间以来,专门在军中狠抓“令行禁止”这一条,结果正好现在就用上了。
李世明提高了声调:“这才是朕的飞鹰铁甲,这才是我大仪朝的天下第一军!”
跟在李世明左右的一种文武大臣无不动容。虽说不是任何的物资奖励,但御封“天下第一军”,可以说是一支部队所能达到的最高荣耀。即便是在当年征战天下的过程中,也没哪支部队得到这个称号过。
飞鹰铁甲心中的激动简直无以言表,齐声高呼:“谢主隆恩!”
李世明哈哈一笑:“好好好,平身。”
于奇正生怕这伙崽子又来什么“将无令,兵不行”,赶紧把手背到身后示意“丫的全部快点给老子起来”。
471. 终于正名了3
毕竟还是年纪大了,吼了两句之后中气就不足。李世明把总管太监叫道身边吩咐了几句。
总管太监朝前走了两步,对着城楼下扯着公鸭嗓子叫了起来:“除军功赏赐外,飞鹰铁甲每人赏银一百两,绸五匹,绢二十匹,帛五十匹。因伤致残者倍之,阵亡者再倍之。”
这可是大手笔啊!要知道,这算下来可是比一个县令十年的俸禄还要多。
没想到这样还没完,总管太监继续叫道:“自即日起,飞鹰铁甲无论将官士兵,平地升一衔。”
这话什么意思?就是说,飞鹰铁甲一个普通士兵以后就是军官编制,伍长就是什长衔,依次类推。
用“惊喜”两个字都无法表达将士们的喜悦,圣上这是名、财、权样样都赏齐啊。
接下来,士兵们回京郊军营将战马武器归位后,就可以换上便装放假三天。
百夫长以上军官及功勋卓著者入朝听封。
总管太监打开圣旨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破虏将军于奇正,率飞鹰铁甲及其部曲远征数千里,打破蛮族,封冠军大将军,赐冠军侯。”
于奇正磕头谢恩领蟒服鱼袋。
齐超群等一众军官跪在地下,心中窃喜不已。
开局就是王炸啊!
从军职来讲,冠军大将军是第四等武职。听上去只是个第四等好像不怎么样,其实不然。
一等武职天策上将因本朝圣上担任过,从此后就是个虚设职位。也就是说,本朝二等武职“骠骑大将军”是实际上的武官最高阶,仅设一人,也就是卫国公了。
往下就是“辅国大将军”、“镇国大将军”,也仅有鄂国公卢国公等寥寥数人。
于奇正这个“冠军大将军”为正三品,仅低于那几个开朝元老。
这也就不说了,现在直接封到侯爵,那可不是品级能比的。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冠军大将军”品阶,还是“冠军侯”,在同阶同爵中是无可争议的排名第一。
冠军者,勇冠三军是也。对于军人来说,这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耀了。
老大封这么高,下面的小弟自然是水涨船高了。
“……副将齐超群,封忠武将军,赐飞鹰伯。”
齐超群幸福的快要晕倒了。升官领爵是早就有心理准备的,但没想到自己被赐“伯爵”,自己这辈子都够了。
“百夫长常固,封游骑将军,赐铁甲男;百夫长王策,封……”
现在的情况,很有点“排排坐吃果果”的感觉,反正是人人有份,而且都是又鲜又大的好果果。
飞鹰铁甲全部封完之后,太监继续念道:
“于奇正部曲在精忠团幸存者熊超率领下……现全部转为军籍。”
熊超心里不免哀叹一声,这算个什么封嘛?于郎部曲和别的奴婢不同,本来大多都是出身良家,现在恢复自由身,根本就是个无所谓的事。
不过,圣旨还在继续念着。
“……不忘夺旗之耻……现重组精忠团,隶属新任酒泉都尉熊超治下。”
熊超这才反应过来,精忠团正名了!
“为表彰于郎部曲家乡忠勇爱国乡风民俗,该县改名精忠县……”
熊超实在忍不住,眼泪哗哗地往下淌,只有不断磕头不已。
弟兄们,父老乡亲们,我们,我们终于正名了!!!
472.护花和护草4
众人听封完毕,李世明开口了:“冠军侯,是否还有本次立有重大功勋,却未录入军工册者?”
于奇正愣了一愣,第一个就想到他宝哥了。既然圣上开了口,顺便给宝哥也捞点好处。
当即奏道:“太监王忠宝……”
不待他继续说,就有一名太监另外取出一份圣旨宣读:“太监王忠宝……特封护花太监,同副统管太监职。”
满朝文武无不窃笑。
“护花太监”,哈哈哈哈哈……
这不由得让人不想到“破虏将军带太监上青楼”神奇传说,这个封号多半就是圣上故意戏谑于奇正二人的。
于奇正再怎么不动朝上的规矩,也能听出其中的戏谑之意,臊得满面通红。
不过圣上似乎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冠军侯,还有吗?”
于奇正这时也反应过来了,自己刚才才说出王忠宝的名字,立即就有圣旨出来,也就是说圣上早就把相关的情形了解的一清二楚了。
想了一想之后答道:“拈花寺主持迦叶方丈……”
这次同样不用他继续说下去,太监重又展开圣旨念道:“封迦叶大师为忠国禅师,御赐紫金袈裟。另,国库拨款,有忠国禅师自寻地点建忠国寺。”
于奇正心想:老秃驴啊老秃驴,虽然你时不时坑我,不过哥们也算对得起你了啊。
李世明笑得更加愉快了:“于爱卿,还有谁?”
这下于奇正就真有点捉摸不透了,想了一会儿之后开口道:“秦家班班主秦晓鸾,给咱们送了箭矢等各种军备,这个算不算?”
显然,李世明还真没想到有这么一出,事先准备好的圣旨里面也没有。于是只能自己开口说道:“秦晓鸾支援前线有功,赏白银二百两。于爱卿,还有谁遗漏了的?”
该封的封了,该赏的赏了,这下于奇正就真的想不起来还有谁了。
“朕听说你军中有一女子,每次行令都由她来鸣镝,可有此事?”李世明笑着问道。
于奇正心里暗叫一声“坏了”,刚才喂了糖,现在是要打板子,追究我“私藏女眷”的事了。
不过事已至此,赖也赖不过去,还不如干脆光棍点直接认了。
这么一想,挺起胸膛答道:“是,她名叫沐儿,是我带她去的。”
李世明大笑道:“于爱卿用兵选人不拘一格,这位沐儿姑娘竟能拉开灵宝弓,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说完之后手轻轻一挥。
宣旨太监再次出班:“封精忠县沐儿姑娘护草校尉,总管冠军侯亲卫队伍。”
如果不是怕被砍头,于奇正真想跳起来大骂一句“我叉你三娘娘个青蛙腿”!
这封的个什么破玩意?护草校尉!谁特莫的是草了?!
朝中那些人精们心里无不啧啧不已。
圣上这个封赏,虽说不无戏谑之意,却也是开了本朝给女子封武职之先河。
要知道在此之前,就算是真正率兵打仗的圣上亲姊平阳昭公主,也没领过军职。
头脑反应得比较快的大臣立即想到了一点:圣上这是要帮于奇正把屁股都擦干净啊。
不管怎么说,“军中私藏女眷”都是违反军规的。现在既然沐儿是军职身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圣上对这个于奇正,还真是青眼相加啊!
473. 臣有本要奏1
“于爱卿,”李世明说道:“分析一下是怎么取得本次大捷的。”
这又是一个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通常来说,打仗的过程什么的都会在正式文本中详细说明,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讲。
群臣立即脑子就转过来了,圣上这是给机会于奇正露一手长长脸,同时也是把之前怀疑圣上选将的人打一通脸呐。
于奇正心里慌了。
他哪知道这些?战报什么的全部都是齐超群做的,他一眼都没看过。现在要他讲,哪里讲的出来?
可现在的情形又不能不讲,而且还不能说谎话。一旦说得对不上,那可就是“欺君之罪”了。
事到如今,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启禀圣上,”于奇正开口了:“这个臣真没什么可说的。其实微臣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做,稀里糊涂的就打赢了。照臣看来,这全是圣上的飞鹰铁甲太厉害了,随便换任何一个人带队都是这个结果。不不不,应该说比这次还要好。”
群臣差点骂出声来。
无耻!无耻之极!见过不要脸的,却从来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怎么说你于奇正现在都是名将了,即便不说恃才自傲吧,也不至于吹须拍马吧?
就算你要吹须拍马,也没必要公然在朝堂之上拍马屁吧?
就算你要当众拍马屁,也不至于拍得这么恶心吧?
还你妹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做”,我去你妹的“换任何一个人都行”!
几个老狐狸更是心中一凛。
这于奇正年纪轻轻,城府却如此之深。他这话看上去是在拍马屁,实际上的核心内容却是一句话——圣上的飞鹰铁甲!
军中是最讲究“嫡系部队”的。任何一个将领,都会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嫡系。
毫无疑问,现在飞鹰铁甲就是于奇正起家的嫡系部队,也是他在军中朝中的本钱。
世人都知道捏着军权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但有几个人能抵得住“权”这个字的诱惑?
而于奇正这话的意思,除了功劳全归到圣上名下,还明显含有立马交出飞鹰铁甲指挥权的意思。
难道说他是陶渊明那种“志在山水”的人吗?鬼才信。
正确答案应该是:竖子所谋者大!他这是连冠军大将军的位置都看不上啊。
此人正处血气方刚之年,却如此进退有据,实在令人震惊。若假以时日,待其羽翼丰满,还有咱们说话的份吗?我们这些老家伙也就算了,以后儿子孙子,哪个是他的对手?
不行,必须当机立断,现在就得把他搞掉。不光是要搞掉,而且一定要铲草除根,不能留半点机会!
独孤无忌使了个眼色。
御史张昶出班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李世明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眉。
御史是专门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员,有当庭弹劾官员之权。现在跳出来,除了弹劾于奇正之外还能有别的什么事?
就算是门阀派的大臣,也不由得心想:张昶是不是傻了?圣上现在正在兴头上,这节骨眼上你出来挑刺,那不是自己找不痛快吗?
474. 投降就投降2
大臣们这么想,李世明也是这么想的。
朕还不信了,你现在能弹劾于奇正什么?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已。既然上次打得你们脸还不够疼,何妨再打一次?
想到这里,当即同意了张昶上奏的请求。
“臣弹劾冠军侯于奇正,有不道、大不敬、谋叛之举。”张昶大声说道。
群臣皆惊。
要知道张昶所列三项,均为“十恶不赦”之罪。这要是坐实了,别说侯爷国公了,就算是王爷都顶不住啊。
李世明沉声道:“张御史可有证据?”
张昶从怀中掏出几张纸:“于奇正于征讨休屠王途中,杀奴隶主全家极其护院共一十七人,是为不道。这是死者名录及相关人员证词。”
所谓的“不道”之罪,指的是杀一家非死罪三人以上及肢解人。
张昶的意思是:奴隶主虐待奴隶罪不至死,被于奇正悉数杀死,是为不道。
“你这个混账!”鄂国公尉迟跳出来指着张昶怒骂道:“奴隶主率众对抗我天朝大军,居然都杀不得?”
“张昶,”李世明说道:“你是不是该去好好补补本朝律法课了?”
张昶躬身请罪,转身面对于奇正说道:“飞鹰铁甲破休屠王庭,休屠王献祭天金人请降。敢问冠军侯,可有此事?”
于奇正愣住了。确实有这么回事,当时顺便打休屠王的秋风,让他给点什么小玩意,于是第二天就送过来一个小金人。想着秦晓鸾帮了自己这么多,也就派人给她送去。不过从道理上来讲,这个还真是贪污了。
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下,于奇正心想:不就是贪了点金子吗?老子立了功,了不起就功过相抵,把老子削职为民了正好。
当即开口说道:“是啊,是有这么一回事。”
满庭哗然。
“请问冠军侯,祭天金人现在何处?”张昶继续问道。
于奇正答道:“我把它送给……”
说到这里猛地醒了过来。
除了刚才的“不道”之外,张昶弹劾自己的是“大不敬”和“谋叛”的罪名,而不是贪墨。
而且,从旁边的文武官员的表现来看,这个小金人恐怕没那么简单。
“送给谁了?”张昶逼问道。
于奇正怒道:“你管我送给谁了?”
张昶冷哼一声:“冠军侯不愿说,那我来帮你说。现在休屠祭天金人正在送往荆州的路上!”
“陛下……”鄂国公尉迟急忙出班。
“住嘴!”李世明爆喝一声之后,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群臣这才都反应了过来。
祭天金人可不是一般的金银珠宝,对休屠族来说,就相当于咱们的“传国玉玺”。
当初休屠王完全误会了于奇正要点“小玩意”的意思。
在休屠王看来,于奇正费那么大力攻到自己王庭,怎么可能只要那么一点战马这么简单?所说的“小玩意”,除了祭天金人之外就没别的了。想想也是,得到祭天金人,就相当于是“降书”,这个汉人军官就能凭此领功。可休屠王也别无选择,确确实实是被打败了,投降就投降吧。
475. 怨不得朕了3
而于奇正呢,因为本来就是“私人贪污”,这事也就没和其他人说。
如果王忠宝或者齐超群知道了这事告诉他真相的话,也肯定早就会上交了。
张昶选在这个时机弹劾这件事,实在是太毒了。
若是在于奇正被封赏之前弹劾,很有可能“保于派”出面说话,圣上和一下稀泥,最多也就一个“功过相抵”。但现在等到赏完了之后再提出这事,根本就没有这个机会。
现在就算是圣上想保于奇正,都已经保不住了。
对圣上来说,天下没有任何人能对付他,除了——他自己。
如果于奇正仅仅私藏重宝不上交皇帝,或许还能想办法先保住他的性命。
现在的重点,是在于张昶没直接点明的话。
祭天金人送到荆州城,能是送给谁?
所有人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太子李经!
于奇正见形势不对,怕连累到秦晓鸾,所以没直接回答。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这么做在其他人眼里看来,就是默认了。
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太子和朝臣,尤其是武将走得太近,是个天大的忌讳。
于奇正将祭天金人送给李经,毫无疑问就是有“不轨之心”。
就算雄才大略的李世明本人不担心儿子造自己的反,但以后儿子的儿子呢?儿子的孙子呢?
这个规矩一破,将给李氏王朝埋下非常严重的隐患。
朝中大臣都望向面无表情的独孤无忌,这么狠辣老道的手法,绝对不是一个区区张昶所具备的。退一万步说,即便张昶自己能想到这些,他也不敢这么做。
要知道,他这个做法算是彻底得罪太子了。而且,就算在圣上这里,也得不到任何欢心。难道他就不怕圣上太子将来算账吗?
李世明心里暗叹一声:于奇正啊于奇正,你这家伙怎么能干出这么蠢的事啊!
事实上他不光不能开这个头,心里也在犯嘀咕。
以于奇正的头脑,不至于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这么做,难道是完全没有顾忌吗?
不管是否把他调离军队,现在他在军中的威信已经完全建立起来了。
他现在的威望,不仅比那些开朝国公们还要高,甚至隐隐有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感觉。
这有两个原因。
其一,现在军中的中低层将领都不是自己那一代的人,虽然敬仰当年的开朝将帅,但也只是一个过去了的传说。而于奇正,是正在进行时。
第二个原因是于奇正这次干的是外族,这和他们那群人当年打败各路反王的概念又有所区别。
如何处置于奇正,实在是个大难题。要不,先把这事搁在这里,过两天考虑清楚再说?
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房司空出班了:“恃功傲物,将来必养虎为患。臣请立诛逆贼于奇正及相关人等。”
李世明心中一惊,立马也明白了过来,这事即使自己想拖,朝中这些大臣们也决计不会拖下去。
独孤无忌终于开口了:“国之根本,不容动摇。君臣之礼,不可逾越。臣恭请圣上明察。”
李世明暗叹一声,罢了罢了,于奇正你这也是自己找事,实在怨不得朕了。
476. 人形的金子4
就在李世明准备开口时,卫国公也站了出来:“臣请奏。”
李世明看着卫国公,他前几天就过来“捧杀”于奇正,然后在自己的示意下去迎接于奇正。现在多半是看到形势如此,借以洗干净自己是于派的嫌疑。也无所谓了,反正于奇正死定了,多一个重量级的大佬,也显得“众望所归”。
“于奇正该杀!”果然卫国公这么说。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卫国公接着说出了一番话:“不过,老臣以为,杀他之前必须做一件事。”
满朝文武心想,还是这些老家伙深谋远虑。想必接下来不但要杀人,还要诛心了。
李世明问道:“何事?”
卫国公说道:“应将于奇正所犯之罪行公诸天下,要人尽皆知!包括今日提出诛杀他的人,同时张榜出去,也让天下的百姓看看,这不仅是圣上的想法,咱们这些忠君体国的王公大臣也都这么想。还有,像尉迟这种不明是非的,也要公布出去,让天下百姓世代唾骂这等不辨是非之徒!”
饶是城府深厚的独孤无忌,听到这话之后,脸上的肌肉都全部僵硬了。
这件事情,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于奇正将祭天金人献给太子,企图同时取巧讨好圣上太子不假,但要真说想谋反就不太可能了。只不过大伙都抓住了“规制”这个好东西,趁机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压死他而已。
现在“于奇正征西”的段子,已经是全国各地最为火爆的评书,百姓们无不将之作为“民族英雄”来看。这个时候杀了他,难免不被认为是因为“功高震主”而入罪。而这些主张杀他的人,自然就是百姓眼中的“奸佞之臣”。
将来万一有一天,蛮族再度入侵,战局不利时,人们难免会说“若是破虏将军在,蛮人何敢度阴山”?
到时候为了军心民心,势必为于奇正平反,而他们这些今日主张杀他的人,将会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这些国公们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不光功名利禄什么都有了,也都是些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人。剩下的追求,无非就是“子孙争气”和在史书上的名声了。
鄂国公哈哈大笑:“好!卫国公说的好!黑皮我愿意担这个不辨是非的恶名,让天下百姓世代唾骂。”
英国公也出班道:“臣愿同担。”
李世明笑得很愉快:“卫国公这个主意好。管他好名坏名,咱们这些君臣一起担着,也不缺了谁,也不少了谁。这样,现在二品以上大臣都表个态,明日放榜后,再将于奇正推出午门问斩,由赵国公监斩,以正风气!”
一众朝廷大员面面相觑,独孤无忌尴尬不已。
“申国公,你先带个头。”李世明笑眯眯地说道。
申国公高世廉出班奏道:“臣以为,冠军侯将祭天金人私自送与太子……”
于奇正再怎么不谙朝事,这时也都明白过来了,当即大声抗辩道:“谁说我是送给太子了!”
这个神转折,连李世明都有点迷了:“那你是要送给谁?”
“我是要送给,送给……”于奇正终于鼓起勇气说了出来:“是送给秦晓鸾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祭天祭地,就是觉得是一块雕成人形的金子。”
477.就是不肯走
所有人都呆住了,怎么都想不到是这么回事。
张昶本来还想质疑一下,但转念一想,这事于奇正还真不敢撒谎。只要朝廷派人把送金人的人拦住,随便一问就可以证实,当时候又得加上一个“欺君之罪”。
李世明也被气笑了。
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对他的观点有了很大的改观,心里还在想这家伙是不是在扮猪吃老虎。
可是绕了这么一圈才发现,混子就是混子。
他于奇正本来隔三差五的就做点混账事,多这么一桩也不足为奇。这种混账事也只有他这种混子做得出来。
李世明笑骂道:“真是个混账!”
于奇正一听,这时候不解释什么时候解释?立即答道:“对对对,圣上说的对。我真的就是个混蛋,贪点财什么的是有,但万万没有什么不轨之心,更不会有什么大不敬的念头啊。”
李世明思考了一下说:“既如此,那就谈不上什么大不敬和谋叛了,众卿家认为呢?”
本来刚才就被逼着表态的一众大佬连忙纷纷表示圣上英明。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私贪重宝的罪名是没错的。”李世明接着说道:“削其封爵,贬官二十五级,任云南镇南县县尉。即刻离京上任。”
独孤无忌等人心里呼出一口长气。虽说于奇正保住了一条性命,但现在也算是一撸到底了,成为最低等的从九品下,也算是阻击成功了。
而且是贬到最偏远的地方,将来就算升迁,到时候通过吏部来阻扰,不让他快速升起来,也能解决问题。
于奇正心里倒无所谓,本来就不想当这个什么官,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这圣上也真是,都已经撸到底了,为什么不干脆贬成老百姓,哥们回落凤镇是好好过安心日子爽歪歪。
在旁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有点好笑的事情。升官的时候一下飞到天上,贬官的时候一下落到地底。于奇正这升降的速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最搞笑的是,手里的蟒袍都还没试穿就马上被收回去了。
于奇正本人倒无所谓,出去后就打点行装前往云南赴任。
刚刚出城没多久,熊超等一行人就追了上来,叫着说自己是于郎部曲,嚷嚷着辞官跟着他去云南。
于奇正鼻子都快气歪了,你们现在都是军官了,这么一闹的话,不是给朝廷那帮人口实吗?老子好不容易保住一颗脑袋,就别来害我了。
破口大骂一通之后,熊超等人无奈,也只能去酒泉上任。
不过小乙、丁武和沐儿三人死活都不肯走,好在她们三个都是有品无职的散官,于奇正也就由得她们了。
刚刚又往前没走多远,李墨宁的车驾追了上来。
李墨宁抓着于奇正不肯放,嚷嚷着不当公主了,要和他一起去上任。
于奇正吓得浑身直哆嗦,心想你们这一个个的,是怎么坑我怎么来啊!这不是让我背一个“拐走公主”的罪名吗?
在那里死劝活劝,李墨宁就是不肯走。
好在这时候卫国公、尉迟和王忠宝三个人来了,好言安慰了于奇正一番,然后帮着说了公主一通。卫国公和尉迟两人说,公主你这是在害他也害了自己,咱们以后找机会再保回于奇正云云,李墨宁这才眼泪汪汪地跟着他们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