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没有这开支4
秦晓鸾答道:“先多谢做大人了。我们这边的账本随时都能给您呢。”
李经立即表态:“那就不要延误了,现在就让营造署的人过来。”
很快,胡沐风等一众专家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
看过秦家班账簿之后,一干专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李经沉着脸说道:“有什么话,别遮遮掩掩的,直接讲。”
胡沐风这才说了起来。
秦家班的账目没有问题,营造署的预估也没有问题,两者之间是非常吻合的。
问题出在秦家班有一笔款项,是官府这边不能支出的。而恰恰这一笔,是目前最大的一笔款项。那就是——工匠的饷银。
本朝律制,所有男子每年均需服杂役一个月。当然,有些不服役用缴纳布匹等也能充数,这是另外一回事。
当然,如果是小型普通的营造,这个问题不大。州里可以进行相关的调整。比如你今年叫了粮食布匹,拨给服役的人。
但是荆州城营造这么大的项目,想做这个调整就不太可能。
别说是荆州府了,就算附近几个州府全部劳役征册都这么拉,也还是拉不平。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大型营造项目,除征调役工外,还会征调大批囚徒来修建。
所以简单点说,国家是没有这方面的开支款项的。
现在秦家班报上来的这些民夫饷银要求,无法从库银中支出。能从库银中支出的,只有材料等款项,不计算任何人工。
秦晓鸾差点跌倒。
这这这,这不是让咱白干活不给钱吗?
对于来自后世的她来说,这完全是不可想象的。但问题是,这个年代也就是这样。
在场的秦家班众人其实也都明白这些法律法规,只不过对于他们来说,这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
只要和下面的人说清楚,这个都会得到理解的。反正每年都要服劳役,现在这个月就当服役了,不是很正常吗?
“不行,不能这样。”秦晓鸾叫了出声。
包括李经在内,所有人都不可置信地看着她。心里都想着一个问题:难不成你还想对抗国家法度吗?
秦晓鸾拢了拢头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没错,咱们现在是可以一文钱饷银都不发。到了一个月的时候,用法度来和现在的工匠说,这个月是冲抵你今年的劳役。
可是,如果这么一来,谁还会卖力的干事?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都不过是充杂役时间。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那么咱们下个月、下下个月呢?
是,咱们也可以说,这个充当你明年、后年的杂役。
但是这么一来,大家每个人都是磨这个时间。
但是咱们荆州城,是要用最短的时间建到最好。如果下面的人都是这种心态,怎么可能干得好?
这番话也算是说到李经心坎上了。
对李经来说,现在需要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在这里拿出政绩,银钱什么的根本就不在考虑范畴之内。
他所为难的是,这事没法直接走正规程序拿钱。
本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工匠工钱这部分钱从他太子府府库支出。但转念一想也不行。
原因很简单,一个荆州城他可以这样做,但全天下所有的城池,都能这么做吗?说白了,这个做法也是“特例”!
225. 话好说事难办1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最后还是秦晓鸾开口了:“我说两个决定。第一就是荆州城的营造绝对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迟滞。所以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咱们就只能想着解决问题。”
听到这话,李经不断点头。这话可是说到本太子心坎上了。
秦晓鸾沉声说道:“第二点,咱们工人的工钱,决不能少。现在咱们就围绕着这两点来想办法吧。”
哎,这话说的在理,我喜欢。李经不由得认真又看了秦晓鸾一眼。
话好说,事难办啊。
秦晓鸾说的这两点都没错,可是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有人都面有难色地低下头。
过了好一阵,黄婶才怯怯地抬起头说道:“我有句话不知道能不能说?”
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说道:“黄婶你说啊。”
黄婶这才说了起来。
于家少爷还在的时候,上次开过一次会。在那次的会议中,于家少爷就说过,在不影响荆州城营造的本职工作前提下,可以去赚点钱。按照于家少爷的说法,就是“撸草打兔子——两不误。”
对她们“综合管理部”这一块,当时也提出过一个思路,就是比如食堂吧,就可以多做点菜卖给外面的人,这样能够有点收入。
事实上,现在食堂卖给外面的人打饭菜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个月下来,应该食堂这部分的收入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厨师们的工钱,不用像上个月一样,还需要到上面贴钱来开支这一部分。
目前来说,外面的人想来买饭的越来越多。如果能扩大这一部分的生意,下个月不但食堂能自给自足,还能反过来贴补食堂买菜的钱。
虽说不能完全解决秦家班目前的困难,但天长日久,这么多人吃饭,生活这部分的银钱也不少的。
如果食堂这边努力点,完全可以解决秦家班所有人员吃饭的问题。
秦晓鸾听后大喜,立即指示就这么办。不过专门强调对于食堂工作人员的报酬方面,一定要和做的事匹配。不然光是加工作量没钱赚,也是不行的。
黄婶话音一落地,服装厂的卢桂花也叫了起来。
结果这段时间的赶工,基本上已经能够应付得上秦家班工人的制服生产了。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她们也可以考虑给外面的人生产服装,赚取一定利润,至少减轻上面的负担。
两个女人这么得意洋洋的找到了事,可就把几个男人气坏了。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屈辱了,就好像秦家班的男人们现在得靠女人养活一样了。
但是屈辱归屈辱,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办法,一个个急得满脸通红。
想想也是啊。荆建指挥部这边都是做荆州城墙,连工钱都没有的,拿什么创造利润?
程老黑的运输部也是为营造提供支援的服务部门,好像也没法直接创造利润。
还有科信部,唯一有可能创造利润的就是“实践研究处”,但又没法大规模接活。
器械部就不用说了,还有段飞的城砖部,都是不能直接创造利润的。
当然,还有远在落凤镇的采石场和天门营造分部可以创造一点利润,可那些都和现在在场的几个部长没关系啊。
226. 统价统收2
“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秦班主意下如何?”左翰升开口说道。
众人急忙急切的看往左翰升。
左翰升便开始讲了起来。
本朝尉迟将军镇守荆州城时,为加强对荆州重镇的防御,在襄阳至荆州的中间长邻县路段从南至北连建虎牙关、马牙关、乐乡关三道关口。
当今天下太平已有三十年,昔日的三道关隘的那一片区域已成为人口密集之所,故现在许多人俗称长邻县为“荆门”,即取“荆州门户”之称。
目前,从长林县到荆州城这一段路上,除昔年尉迟将军设立军事要塞“沙洋堡”外,其路段虽属荆州地主所有,但因距离过远不便耕种,实际皆处于荒芜状态。
若是秦家班愿意,可有府衙出面去与荆州地主协商,以该处土地与本地地主置换税赋。
对本地地主来说,以没有任何收益的荒地换税,自然是愿意的。
而秦家班的组成,除匠人外皆是农民,让他们以劳役置换土地,自然也是愿意。
特别是这么一来,接下来就能招募大批的自己没有田地的雇农佃农,修建完荆州城之后就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土地,吸引力也是很大的。
整体操作方面,由官府出面统收统征,然后统一移交秦家班。
秦家班内部,由他们自己统一按照个人的需求分配。
这么一来,就能规模化的解决这个问题。
被说,这还真是个好办法。
对于国人来说,最心心念念的就是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那种深爱,是与生俱来,流淌在血液里的东西。
首先这么一来,到时候秦家班的人就可以要钱的拿钱,要地的拿地。
说句很实在的话,就比如想黄婶一家,以后不需要种田,但是做一年的工,能够赚到一块土地,就算再怎么远耕种不到,也是愿意的。
所有人都兴奋起来。
黄铁柱立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假如其中有地主不肯卖呢?特别是比如他卖一部分,但是沟渠部分不卖,那咱们可就难受了哦。”
这个问题问的很实际。
买到地了就想种田,想种田就需要水,如果地主们就掐断着水源部分,你买到的地也没法种啊。
“统价统收,”李经冷哼一声:“左刺史,把我这四个字传给那些地主听。”
左翰升急忙躬身应喏。
李经补充道:“顺便告诉他们一声,也不亏了他们,按照市场价收。不过,谁若在这中间想什么歪心思,直接连同他在荆州城内的全部一起征了!”
左翰升急忙再次躬身答道:“太子英明!有您这句话,微臣敢保证三日之内所有地契全部入库。”
话说太子这话什么意思?
翻译一下:按照目前的荒地价格,是多少就算多少,由官府造册,然后减免你家的赋税费用。
不过,谁都知道,类似这种事这种风声传出去之后,肯定就有些人会打起趁机讹诈一笔的主意。
讹诈的办法也很简单:我就不卖。反正你买了这一大片土地,如果不买掉我这一块你就很难受。
然后呢,你要来买的时候就得出高价。
227.叫花子熊超3
而太子现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就出这个市场价,要买你的地。你不卖是吧?直接强征,一文钱都不给你!不光是这块地不给你,连你在其他地方的家产都全给你强征了。
这一招很霸气,也很是那么不讲理。但对于那些“海珠之眼”式的人的治疗效果,简直是杠杠的。
秦家班的人纷纷低下头,这些老百姓,今天是第一次真正亲眼见到“国家的力量”。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问题已经得到彻底的解决了。
会议在取得了重大成果的喜悦之中“完美闭幕”。
这个会开得李经很爽。
因为这个会议足以证明自己在荆州城营造中的重要性。不说别的,就光是征地这件事,若不是自己,谁都拍不了板。能在推进荆州城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这种成就感不言而喻。
嘿嘿,奇正啊,就算你在这,也不一定有我处理得这么漂亮吧?
众人纷纷告退之后,李经心满意足地品着茶。
这时,苏喜儿走了过来:“殿下,我有一件事想和您说。”
。。。。。。。。。。
秦家班这么讨论开会的时候,于奇正等人正在路上赶路。
于大将军昨晚玩了个通宵,上午半天哪能补回觉呢?所以午饭后就继续和周公约会。
“唉哟!”于奇正怪叫一声醒了过来,摸着额头上撞出的大包骂了起来:“我叉你三娘娘个青蛙腿!”
轿夫急忙过来解释,前面发生了争执。
什么?吵架啊?嘿,看热闹什么的我最喜欢的了。
旅途无聊的于大将军睡意也没了,赶紧下车去看热闹。
几个怒气冲冲的兵哥正在大声斥骂着一个衣衫褴褛,看上去像个叫花子一样的人。
于奇正连忙挤过去兴致冲冲地问道:“咋回事咋回事?”
几个兵哥急忙躬身答道:“禀报将军,此人跟着我们,学着咱们的步伐已有半里路了。”
哎呦,遇到个怪物了哦?怪物什么的我最喜欢了的。
于奇正打量了那个叫花子一眼,就知道兵士们为什么这么生气了。
混上上下脏兮兮破破烂烂的就不说了,头发胡子长得看不到脸也不说了,最关键还是个瘸子。
你说这么一个人,跟在一群甲胄鲜明的兵士一起,还迈着一样步伐走路,确实是很影响形象啊。
不等于奇正开口问,叫花子就叫了起来:“什么我学你们?我几十年前就这么走路的。”
“大胆!”王忠宝也走了过来:“你混在官军之中,混肴视听,意欲如何?”
叫花子看到太监,立马浑身发了一个抖,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这就不好玩了啊,于奇正心里这么想着,然后上前柔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啊?”
叫花子看了于奇正一眼没做声。
齐超群怒喝道:“还不速速回破虏将军话?”
叫花子闻言,立马绷紧身子站得笔直,但语音中还是充满怀疑:“你……是破虏将军?”
“大胆!”王忠宝又叫了起来:“竟敢质疑我朝命官?”
叫花子眼中黄色的眼屎和浑浊的眼泪一起飚了出来,单膝下跪双手抱拳:“见过破虏将军。”
“起来吧起来吧,”于奇正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啊?为何跟着吾等队伍?”
228. 铁血精忠团4
叫花子哽咽着说:“将军,卑职并无恶意……”
“大胆!”王忠宝的声音更加尖利了:“你是个什么东西?竟敢自称卑职?”
于奇正摆摆手:“先听他说。”
叫花子哭了个稀里哗啦:“禀报将军,属下乃陇右道安西都护府疏勒镇伙长熊超。”
于奇正“哦”了一声。
按照本朝军制,各州府军事长官为折冲都尉,上州为正四品,也就是齐超群的职位。
折冲都尉之下,是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
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这就是基本作战单位了。
团(营)主官为校尉,下领五队。
队的军事主官为队正,下领三伙。
伙的军事主官为伙长,下领五什。
什的军事长官为什长,各领十丁。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熊超所说,他就是一个管五十个兵的“伙长”。
齐超群上前说道:“熊伙长,即便如此,我等也隶属不同,不宜列队吧。”
于奇正很奇怪的看了齐超群一眼,这货平时不是牛鼻哄哄的老子天下第一的吗?现在这口气,不像是他的作风啊。
这就是他不了解军中事务的原因了。
在军中,不光是看你的资历职务,还要看你所属部队是干什么的。
虽然都是当兵,但在那个地方当兵当什么兵,在军人心中是区别很大的。
本朝分设十道,这陇右道位处最西北,所谓“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
这什么意思?不仅地处最为偏远苦寒之地,而且与中原的联系仅靠一条咽喉要道,一边是吐蕃,一边是朔漠,随时可能被切断。
而在陇右道中,最远的就是安西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下设四镇,最远的就是疏勒。
在那里当兵,简单两个字——“打仗”。
如果要用四个字形容,就是天天打仗。可以说,凡是在那里当过兵的,都是尸山血海爬出来的。
在军人心中,最值得尊敬的也就是打过仗的老兵。像这种百战老兵,就连齐超群也是发自内心的肃然起敬。
熊超闻言,大声恸哭道:“没有了,没有了,精忠团没有了!”
说到最后,哭声变成了撕心裂肺的呼号,看得人忍不住想落泪。
熊超终于停住了哭声,目光呆滞地望着前方:“没有了,精忠团五百一十三人,全都没有了。”
王忠宝凑到于奇正身边小声说道:“他说的这个精忠团我知道,当年在一个什么堡的地方打了败仗,全军覆没,后来就取消了番号。”
尽管王忠宝的声音很小,但不知道怎么这句话还是被熊超听到了。
熊超指着王忠宝的鼻子骂道:“我们没有败!就是你们这些狗太监颠倒黑白,精忠团几百号兄弟死不瞑目!”
王忠宝大怒,反着指着熊超的鼻子骂道:“本朝例制,内官不得参与军事。尔等打了败仗,怎地责怪到宫中人来?”
熊超眼眶都快要裂开,嘶声吼道:“我精忠团五百多人,在蛮族三万余众包围下,兵尽粮绝无一援兵前来,仍死守沙血堡一百二十七日。我们对得起大仪朝!”
他这么一说,齐超群倒是记起来了,这真是一个让人叹息的故事。
229. 蛮族赤撘儿1
十年前,蛮族集结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侵犯我朝边境。
圣上派出英国公李懋功挂帅前往迎敌。
英国公是当世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从李世明平定四方,是本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之所以派他挂帅,是因为他有丰富的对异族作战经验。
英国公权衡敌我形势,制定了左右两路逐次后撤,中路决战的策略。
从全局来看,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蛮族皆是骑兵,来去如风。若是平均分配兵力去迎战,敌人一见攻不下,势必以其机动能力快速集结攻击其中一路。我们的军队驰援能力将会比他们慢很多。即便我们的援军去了,敌人又会一溜烟地跑来攻击这边的驻地。这就是为什么与蛮族作战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的原因,打胜仗时战果不大,只要一次打败,就是惨重的损失
英国公这次的策略,是左右两路逐次抵抗后退,尽量凝滞两路敌人的进攻。主力部队在中路设下包围圈,力求歼灭其一路。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战略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左右两路的原地驻军,能依靠自身的力量逐次抵抗对面的敌军大部队。
沙血堡就是左路对敌前线对前面的一个小小的城堡,当时驻扎在此的就是精忠团。
三路敌人中最早到达的,是由蛮族猛将赤撘儿率领的左路。
这赤撘儿被称之为蛮族第一勇士,生性极其残暴。只要被他占领过的城镇,往往都是十室九空。
精忠团与赤撘儿三万大军血战三日,硬是令其不能越雷池半步。
狂暴的赤撘儿见自己三万大军未能攻下一个区区只有五百人守卫的小堡,还损兵折将,于是丧心病狂地下令,攻破沙血堡打进汉地后,所有抢的东西都归士兵个人所有。
抢掠成性的蛮族人于是红了眼般日夜猛攻沙血堡。
赤撘儿“一路屠城”的军令传到了精忠团耳里,团长刘敬忠召集全团将士当众说了起来。
“按照上方军令,精忠团只需抵抗三日。也就是说,咱们已经完成了任务。
我要说的是,沙血堡到下个要塞之间,有两个镇子。咱们一撤,这两个镇子的几千百姓将会无一幸免。
所以我要继续在此抵抗蛮族人,给百姓们更多后撤的时间。愿意和我一起留下的留下,不愿意的今晚就趁着夜色突围。
我再说一次,这不是军令,不是军令,不是军令。”
精英团五百余人,纷纷振臂誓死追随,无一人肯撤。
最后,刘敬忠派出熊超等七人今晚突围,沿路通知百姓赶紧后撤,并前往后军求援。
突围的七人中,只剩熊超一人冲了出去,找到果敢都尉石建仁,请求增援。
石建仁不仅不派兵增援,还痛斥精忠团不守军令的举动。命熊超赶回沙血堡,通知刘敬忠后撤。
等熊超再次冲回沙血堡时,已是五日之后了。
与此同时,英国公也是忧心如焚。
这五日间,战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30. 难以选择2
左路敌军一直被狙击在沙血堡,而右路的情况则完全是按照原定军事计划发展着。
右路敌军比左路敌军迟两日发起攻击,第一个堡垒守军抵抗一天之后,选择了在敌人包围圈完全形成之前撤退。拿下第一个堡垒后,蛮族人连屠三镇,现正攻打第二个军塞。据紧急战报,估计最多能守两日。
而敌人的中路军主力,一直未向前推进。
敌军中路军是蛮王亲自率领的五万人。蛮王此人异常狡黠,收到其他两路的战报后,不但没有进攻,反而令部队停止了前进。
这家伙从一个异常的小细节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以往和汉人作战,无论胜败,只要攻击一处,必定会有汉人援兵赶去。而这一次无论是左路未攻下的沙血堡,还是进展顺利的右路军,所遇到的都只是汉人的常备军。那么,汉人的主力远征军去哪里去了?
第六日。
右路第二个军塞汉军撤退,敌人右路军长驱直入。
敌中路军发起试探性进攻。
英国公终于准确判断出敌人的阴谋诡计了。
现在敌人右路军已经插入到我纵深,敌中路军试探进攻就是判明我主力所在。一旦探明,他们就在此纠缠住我主力。等左路突破沙血堡,和右路一样插入我纵深之后,到时候我主力军正面和两侧侧翼就会同时遭到敌军进攻,必败无疑。
英国公大惊,下了几道急令。
从目前来看,围歼敌中军主力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完成了,我主力军立即出全线出动,与敌中路军直接作战。对于与敌军正面作战打跑他们,英国公有绝对的把握。
令右路守军尽可能的骚扰敌军,迟缓其集结时间。对这一点也不担心,右路那些强盗们没遇到大的抵抗,现在忙着到处抢东西,部队已完全分散。
最让英国公担心的还是左路。一旦沙血堡被破,赤撘儿的三万野兽从左翼插过来,将会给我主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急忙令人通知沙血堡固守待援,凝滞敌左路军。同时令石建仁迅速出兵,全力援救沙血堡。
精英团正准备撤退时,收到了来自英国公的命令士气大振,继续坚守沙血堡。
石建仁人如其名,就是个死贱人。收到英国公命令后,打起了小九九。
精英团已经在敌人三万大军围困下打了七天,恐怕根本就剩不了几个人。沙血堡危若悬卵,多半自己人还没到就被破了。自己现在领军前往,遇到像是一只饿极了的野兽赤撘儿,这不是往敌人口里送吗?
于是对英国公的命令阳奉阴违,借口之前一直都是在准备防御作战,现在主动出击需要准备,迟迟不出兵。
英国公亲率主力与敌中路军决战十来日,将中路敌军打得节节败退两百余里。
正面作战取得胜利之后,又一个重大的难题摆在了英国公面前。
那就是去攻击左路还是右路的敌人。
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选择的问题,但作为主帅的英国公不得不做出选择。
231. 我已经死心3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而敌左路赤撘儿部依旧集结在沙血堡攻击精忠团。此时我主力过去,多半也是和中路一样将他们打退,很难取得更大的战果。
右路的敌人统帅得知中路被击败后,立即下令部队集结搜索准备撤退。不过,强盗的本性就是贪财。下面那些兵士哪肯舍得抢来的东西,因此行动极为迟缓。
我主力此刻过去,包围歼灭这部分敌人的希望非常大。但这么一来,已经孤军抵抗了赤撘儿将近二十天的精忠团会怎么样?
最终从大局着想,英国公选择了大军前往右路,歼灭那一群犯下累累罪行的野兽。只分出一小部分兵力前往救援沙血堡。
援兵拼命朝前推进,终于在第二十七天时,抵达沙血堡。
由于害怕我大军随后攻来,敌人慌忙撤退。
援军冲进沙血堡,这些同样铁骨铮铮的汉子无不对着苍天发出悲痛的嘶吼。
沙血堡守军精英团,自团长刘敬忠以下全部阵亡,大多数人的遗体残缺不全。即便少数几个完整的,也是浑身伤口,完全是血流尽流干而死。
战士们一边哭着,一边小心翼翼地收拾着他们的遗体,发现了一具还有微弱体温的“尸体”。
这个人就是因腿部受伤失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的熊超,也是精忠团唯一的幸存者。
英国公率主力从后包围敌右路军,除敌主帅带领少量残兵败将逃脱外,歼灭两万余人,成为了本朝立朝以来对蛮族作战最大的一次胜利。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英国公也如实上报了本次作战中的情况,为有功将士请功。
可是封赏下来后,却没有关于精忠团的任何奖励抚恤。
事后得知,镇守左路的果敢都尉石建仁,害怕因不及时救援精忠团之事被责罚,于是重金买通笔礼太监魏有幸,将石建仁的奏章先行呈报了上去。
石建仁的奏章中说,精忠团不从“诈败”军令,令“诱敌深入”的计划毁于一旦。否则,左路也能取得和右路一样的战果。
久经战阵的李世明如何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正在迟疑间,魏有幸又呈报上来一个消息。
“精忠团”虽忠勇可嘉,但仍是败亡之师。现团旗被敌人所缴获,正在蛮族各部队中轮番展示。
原来,这次蛮族铩羽而归后,士气一落千丈。蛮王便令,将赤撘儿所得“精忠团”团旗上下展示,意思是此次与汉人之间是有胜有败。
听完后,圣上提起朱笔,亲自将请功奏章中“精忠团”三个字完全涂抹干净,以示本朝再也没有这么一支部队。
据说英国公为此事专程去找圣上,可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此事便不了了之。
英国公无奈,最后只能和熊超表示,将他收入麾下予以提拔。
已经成了瘸子的熊超,谢绝了英国公的美意,表示他只要回到精忠团。
英国公叹息着告诉他,世上根本就没有精忠团。
从此,熊超便一直为此事奔走。他要为精忠团五百一十二位兄弟讨回个公道,因为这是他的责任。
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不但没能讨到什么说法,最后自己也沦落成为了一个乞丐,回到家乡靠乞讨度日。
听完这件事之后,于奇正问道:“你是想让我帮你?”
熊超面如死灰,摇摇头说道:“不。这么多年,我已经死心了。”
于奇正不解地问道:“那你跟着我们是想要什么?”
232. 我高什么高4
熊超“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禀将军,精忠团原为本州府兵。大多是本州人氏,光是在我们这个县就有一百余人。当年咱们也是从这条路这么列队出发前往安西。今日见你们路过,我忍不住就跟了进来,就想着再跟着走一会儿……”
“齐超群!”于奇正突然叫道。
“末将在!”齐超群急忙躬身听令。
“还有军服吗?”于奇正沉声问道。
“有。”齐超群答道。
“好,”于奇正点点头:“取一件新的,给熊伙长穿上,坐我的轿子到前面县城。”
“将军,小人不敢……”熊超急忙跪下。
齐超群一把推开递过军士服的小乙,哗啦啦地扯下身上的铠甲就往熊超身上套:“穿这个。”
熊超慌得无以复加,不断躲闪:“这,这如何敢?我,我怎么配得上穿这个……”
“你配!”齐超群吼了起来:“精忠团的兄弟们个个都配!就算你不想穿,也得为他们穿一次!”
熊超嘴唇不断颤抖,眼泪打着转但拼命地忍住了。当即也不再推辞,从上到下换上了齐超群的铠甲。
于奇正笑道:“对嘛,这就像点样子嘛。熊将军,请上轿。”
熊超双手抱拳:“末将尚有一不情之请。”
于奇正说道:“请讲。”
熊超说道:“请赏健马一匹。”
齐超群哈哈大笑着指着自己的马:“那是你的马。不过要注意点,性子挺烈的。”
熊超一瘸一拐地过去,抓住马缰一个飞身就上了马。
烈马见不是自己主人,当即就撅起蹄子要把熊超甩下去。可这熊超一上马之后,就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像是粘在马背上,如何甩得下来?
烈马怒奔而出,片刻后便不见踪影。
“齐将军未免太儿戏了,万一这乞丐就这么跑了,又或者摔下来了,咱们可就添麻烦了。”王忠宝忍不住责怪道。
齐超群笑了笑没吭声。
片刻后,一阵尘土飞扬,烈马带着熊超疾驰而来,在距离于奇正三步处人立而起,随即停下。
“末将请为将军探路。”熊超双手执着马鞭行礼道。
于奇正吓得一阵心惊肉跳,这还是刚才看到的那个瘸腿乞丐吗?
不光是于奇正,就连一起的兵士们也都无不凛然。
他们一时间也说不出啥道道,反正就是一种怪怪的感觉。眼前这个一身戎装的乞丐,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让人很是畏惧的气势。
只有从战场上过来的齐超群心里清楚,这是杀气。只有真正在战场经历过无数次死亡的战士身上才能有的那种杀气。
这东西会迅速在同类人身上传染,所有人都感觉到,齐超群身上猛地迸发出和熊超一模一样的气势,而且比熊超还要浓烈得多。
齐超群翻身上了另外一匹马,也对着于奇正行礼:“末将请与熊伙长同行。”
卧槽,原来你们喜欢这么玩啊?随便你们玩,只要不拉着我一起玩就行,我还是做我的轿子舒服。
于奇正点头答应之后钻进了轿子。
刚刚一坐稳,王忠宝就跟着钻了进来,一脸掐媚地说道:“高!于将军实在是高!”
于奇正一愣,这死太监没事来拍我彩虹屁干嘛?我高什么高了?
233.人视台分家1
李经狐疑地望着一脸严肃的苏喜儿,心想你个小丫头片子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殿下,以后人视台这边的事情是直接向您禀报吗?”苏喜儿问道。
现在有人直接主动向自己汇报,让李经觉得很是那么受用。不过嘴上还是说道:“一切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以前我就是直接向主人禀报的。”苏喜儿补上一句:“毕竟咱们人视台和他们那些人不一样。”
“哦?”李经眉毛扬了一扬。
苏喜儿解释了起来。
和秦家班的其他部门不同,人视台不仅是“官民合办”性质,而且是由官方主导的。
因此人视台的员工们的内心深处都认为自己是“官家”的人,直接属“少詹事”管辖,这种“嫡系”的骄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可目前就遇到一个问题,是必须马上解决的,那就是人视台员工的工钱应该怎么算。
建立人视台,最早是少詹事贴银钱出来建的,后来秦家班还上了这笔钱。
本来说员工的工钱也是可以由秦家班支付,人视台的员工心里也不乐意。你说咱们可是官家的人啊,拿着秦家班的钱,心里总是怪怪的。
本来这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少詹事在,去找秦家班要钱自然是理直气壮。可现在少詹事走了,其它人再去找的话,难免就可能看脸色。现在秦家班自己都焦头烂额的,少詹事又走了,这个事情就有点麻烦了。
李经想了一想,这事还真有那么一点麻烦。
于奇正去找秦家班要这笔钱,可以说是天经地义。可自己以太子身份去做这个事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毕竟从道理上来讲,别说人视台和秦家班了,整个天下都是他自己家的。李经也想过从州府那边直接扣出这笔款项,想想也不合适。还有种方法就是这批人的饷银有荆州府支出,但想想也不合适。
最后李经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就当是自己养了一个戏班子,这些人的工钱全部由太子府支出。
听李经这么一说,喜儿急忙说道:“殿下,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李经不解地说道。
喜儿说了起来。
由于人视台的节目很受欢迎,荆州城里有些富户就过来联系,就是愿意出钱请人视台去他们家表演节目。特别是什么开业啊、新房啊,还有什么婚丧嫁娶,都有这些方面的需求。
她们内部商量了一下,反正人视台的节目都是晚上,白天完全可以去做这些事。只要这笔收入能养活自己,咱们在秦家班面前就硬气起来了。
如果少詹事还在的话,肯定会同意的。连秦家班食堂接外面的饭菜的事都是他建议的,咱们自己人自力更生,那就更加没话说了。
李经一听这话,大喜道:“就这么办!”
喜儿见状,急忙禀道:“其实我们是有一个请求。”
李经笑着问道:“什么请求?”
喜儿正色道:“咱们人视台的人都希望账务上能和秦家班划清关系。咱们不但在她们那里吃饭住宿什么的都给钱,而且将来赚钱了之后,把当初建台的那笔钱都还给她们。简单点说,咱一点便宜都不占她们的!”
234. 谈一笔业务2
李经马上就答道:“这个完全可以,等下我就和秦晓鸾她们说这事。”
喜儿立忙躬身道谢。
李经想了想说:“不过这有个问题啊,这样人视台的员工不是很吃亏?”
喜儿愣了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的意思。
按照这种做法,就相当于到时候大家做晚上节目就是白干活。这么一来时间长了之后,大家必然会对晚上的演出不怎么放在心上了。到那个时候,可就得不偿失了。毕竟人视台的本意是要做宣传。
喜儿笑着解释起来。
在很多人眼里,人视台也就是一个戏班子。虽然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但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是传统的戏班子去演出,那就得全套人马去不断唱戏。
而人视台这边就不一样了。比如一些荆建好声音比较受追捧的选手去唱一支歌然后说几句吉利话。再比如演员们去那里表演一小段剧中的动作台词什么的,甚至只需要穿上演出的服装过去叫几句“小燕子给老夫人拜寿了”,根本就不费力。
演员们也都知道,能够接到这样的活,主要还是因为有了人视台这个大平台。人家肯出钱也就是因为人视台的节目出名。
所以要想活多,就必须把人视台的节目做得精彩,他们才会受到欢迎,也才会有这笔收入。
两者之间不但没有冲突,相反还是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李经连连点头:“好,就这么干。你回去和大家说,好好干,主要还是要把节目做好。钱的事不用担心,到时候不够的话我来想办法。”
喜儿弯着眼睛笑了:“那要是能有多的赚的呢?”
李经很想笑。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养活你们自己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还有多的?
他强忍这笑意说道:“这么说吧,不够的我来补。有多的你们自己分,行不行?”
“那不行!”喜儿说道:“这样,如果有多的,咱们也和秦家班一样分红,现在主人走了,那一份分给你。”
李经实在忍不住笑了:“他那一份有多少?”
喜儿歪着头认真地说:“我们准备学秦家班。秦晓鸾就是分五个点。”
李经笑了:“那这样吧,我和于奇正各分这五个点的一半。”
喜儿想了想:“主人应该不会答应。要不这样吧,你四个点,他一个点。”
李经故意板着脸:“这不行。我最多三个点,他两个点。”
于是乎,在于奇正本人不在场的情况下,这笔生意“成交”了。
平生第一次谈成了交易的李经兴奋异常:“我马上就去找秦晓鸾去说这个事。”
“哎哎,殿下,哪能您去找她呢?应该是叫她过来。我去叫。”喜儿一跃而起,兴冲冲地朝外面跑去。
很快,秦晓鸾就跟着喜儿过来了。
听李经说了“分家”的方案之后,秦晓鸾立即点头表示同意。
喜儿正准备冲出去把这个好消息传给人视台的员工时,秦晓鸾叫住了她。
“你不会想变卦吧?”喜儿一脸警惕地望着秦晓鸾。
“怎么会?”秦晓鸾笑吟吟地说道:“我代表秦家班来和你们人视台谈一笔业务。怎么,不欢迎吗?”
235.奸商秦晓鸾3
喜儿立马脸上笑开了花:“欢迎欢迎。不过,你们能谈什么业务啊?”
“广告。”秦晓鸾吐出了两个字。
“广告?”喜儿和李经大眼瞪小眼。
秦晓鸾说了起来。
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把自己所需要别人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
秦家班现在有很多产品,比如瓷砖、姨妈巾、快餐都有市场,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啊。如果能够通过人视台这个渠道让大家都知道有了这些东西,肯定就能卖的更好。
现在人视台既然独立运营,秦家班就希望能把这些产品在人视台进行推广。时间也不要求多,能在节目中插几句话,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行。
喜儿马上望向李经,那意思是这事可以,按照主人的话说就是“撸草打兔子”。
虽然刚才也和喜儿谈过关于“分红”方面的交易,可和现在的概念完全不同。这可是代表人视台和外面的人谈生意,李经的兴趣更大了。
“嗯,这个嘛,完全可以考虑。”李经拉着官腔说道:“只不过,亲兄弟明算账。人视台给你们打这个什么广告,若是白干的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当然不是让你们白干了!”秦晓鸾说道:“要不这样,咱们就按照那个产品销售额给人视台百分之七的提成?”
喜儿不由得愣住了。咱们只要随便念几句话,就白得他们的百分之七,这也太划算了吧?
李经也是愣了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行,就这么办。”
秦晓鸾连声道谢不迭,越好等下派销售部长杨不羡来和喜儿具体接洽之后,欢天喜地走了。
李经看着秦晓鸾的背影微微一笑,这真是个聪明的女子,只要遇到机会就不会放过。
和之前所有朝代一样,本朝根本国策也是重农抑商。对于商贾往往是课以重税。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项国策就是抑制豪强。
这两项国策下来,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商人的生意做得越大,要缴纳的税额越高。
秦家班的这些产品,如果就是小打小闹倒没什么,可以作为营造队附属。但若是真的发展大了,税吏就不可能不管了。
人视台现在已经是一个纯官方机构了。秦晓鸾现在把这百分之七的额度,以广告费的形式交过来,实际上相当于一种变相纳税。
本来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人视台的身份很模糊。从名义上来讲,是官方的下属机构。但是又没有真正的编制,无法从府库里拨款给这些人员开支饷银,这就是之前李经遇到的难题。
现在秦家班这笔款项直接进入人视台,相当于变相用税款支付了这批人员的开支,两不入账。这种呢就属于打了个擦边球,把问题都解决了。
而秦家班的这个操作,自身也是非常划算的。
首先,他们的产品如果没有卖出去,就不用“缴税”。产品要是卖得非常好,也是“限税”。最高也不过是百分之七。要知道,如果真的销售额大的话,动不动就是百分之二十甚至三十的征收。
也就是说,现在人视台给她们做广告带去的销售额,对秦家班来说,简直就是白赚的。
秦晓鸾你这个奸商,肯定是跟于奇正学的!李经心里暗暗笑骂着。
236.贪官于奇正4
“啊切!谁特娘在骂我?”于奇正揉着鼻子指着王忠宝:“肯定是你。”
王忠宝双手直摆:“怎么会?”
“还不承认?”于奇正眼一翻:“就是你刚才说我高什么高,我才打喷嚏的。”
“于将军啊,”王忠宝掐媚地笑了:“我那是真心实意恭喜将军啊。”
“恭喜?我有啥好恭喜的啊?”于奇正皱眉问道。
“恭喜破虏将军喜收一员猛将啊。”王忠宝笑眯眯地说道。
猛将?于奇正摸了摸后脑,片刻后明白了过来。
王忠宝所说的,肯定就是刚才那个熊超了。
开什么玩笑,熊超那个瘸……哎不对!这熊超虽说一条腿残疾了,可一上了马就根本没这个问题了。就刚才那副“一个能打十个”的样子,比我这好胳膊好腿的可是强多了。还有,咱们这次正好要去和蛮族打,这家伙可是和蛮族面对面干过架的,而且和蛮族人有着血海深仇,忠诚度也不用怀疑。还真有用!
想到这里,不由得咧开嘴笑了,拍着王忠宝的肩膀夸道:“王公公,得亏你提醒啊,要不我还真想不到。”
王忠宝翻了一个白眼心想:真虚伪!其实你刚才就是这个打算,现在这笔账赖在我头上,显得我肚子里面弯弯肠子多,我呸你个于卑鄙!
这时正好齐超群和熊超两人快速奔了过来,熊超翻身下马跪到地下:“谢大将军。熊超有今日这一趟,死也瞑目了。”
“怎么说这种话?晦气!”于奇正上前扶起熊超,挥手让其他人走远些,然后低声问道:“熊伙长,我问你一个事啊。要是现在再去和蛮族人干,你怕不怕?”
“怕?我熊超做梦都想着能给精忠团的兄弟们报仇!”熊超叫出这句话之后长叹了一口气:“可是哪还有这样的机会哦……”
于奇正压低声音说道:“那我告诉你,本将军这次就是去和蛮族人干去的。你可愿同行?”
“真的?”熊超眼中射出无比惊喜的光,跪到地下拼命磕头:“求大将军带上小的,求大将军带……”
于奇正呵呵一笑,又扶起了他:“我现在正式宣布,从此刻起,你的军籍便入到我账下了。”
熊超激动得浑身像是筛糠一样抖了起来,大颗大颗眼泪往下掉,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众人上轿的上轿,骑马的骑马,又走了个把时辰,终于抵达了前面一个县城。
已经收到通知的当地县令早已率着县里的官员和本地乡绅排在路两边等候多时了。
酒席直接摆在县衙的后院内,于奇正他们几个就坐在里面一桌。
这一桌除了于奇正、王忠宝和齐超群之外,剩下的就是县里的人了。
酒足饭饱之后,县令使了个眼色,当即就有人入得后堂,断过来一个盖着红布的盘子。
至于红布里面盖的啥玩意,也就不用介绍了。
县令笑道:“上官们路经过鄙县,也实在没什么好招待的。这个请下面兄弟们在路上喝点薄酒,以尽本地父老之情。”
齐超群和王忠宝脸色大变,心想你这县官怎地如此不知死活!
且别说于大将军是出了名的清如水廉如镜,在荆州时曾做出散尽家财为国的事,就算有这意思,你这当众贿赂,简直蠢到了家。
本以为于奇正会痛斥一顿,没想到他却直接开口说道:“收了。”
237. 官界小菜鸟1
于奇正心中暗喜:人说千里当官只为财,老子今天终于尝到了点甜头。
自当官以来还没收过好处,其实不是不想收,只是一直没机会收。
在荆州城,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秦家班把他当自己人,当然不可能给他送钱。而其他想贴上少詹事这层关系的,不是不想送,而是不敢送。
在人们心里,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少詹事年轻有为,现在正是要往上爬的时候,肯定要爱惜羽毛。更何况太子就在这里,少詹事一定是更加注意的了。所以,即便要打通这层关系,也要有一个阶段慢慢热乎再找机会孝敬。
现在终于有机会当贪官了,能不贪吗?
只是,官界小菜鸟于奇正也不知道“正规”的程序是什么样的,既然县令这么送钱,想必大家都是这样吧,于是坦然收下了。
县令一见,心中大喜。
中午收到破虏将军等人要来的消息他就犯了难。上官前来,肯定是要“意思意思”的。
但怎么“意思”,这就是个颇具技巧的活了。
这种事,做得好就好,做不好就是马屁拍在大腿上。
通常来说,是通过接触之后投其所好。但这次上官只是路过,在本地停留的时间非常短暂,留给他操作的时间很有限。
寻思良久,终于给他想出个好主意。
先以“百姓代表慰问战士们”的名义投石问路。如果上官是清官,到时候就说是本地乡绅自发慰问战士们的。这样最多也就是挨一顿骂,谈不上“行贿”的罪名。如果上官是道上的,那一切就顺理成章了。
这也就是他叫来几个本地乡绅相陪的原因。
现在既然上官这么直爽,那也就没什么顾忌了。于是当即凑近于奇正说道:“将军,这些是给下面士卒的。您几位,下官另有安排。”
官界小菜鸟一听,哎唷还有啊?当即说道:“那么麻烦干啥?一并拿出来得了!”
这话一说出来,在场的人想法各不相同。
齐超群和王忠宝心里想的是:嘿你这个傻子县令,这次要被下套了。于将军肯定是洞悉了你那点小心思,现在引蛇出洞,等下有你好看!
而几位乡绅想的则是:人家当官的收这些都是偷偷摸摸的,这于将军简直是完全连脸皮都不要啊。
县令怎么都没想到于奇正居然一点都不避嫌,直接坦然接受。不过转念一想,之前就听说他是太子面前的大红人,想必就是关系硬了啥都不怕。啧啧,这大腿得抱紧。
既然于将军这么直接,那咱们也没必要遮遮掩掩了,当即命人端上了“正菜”。
这正菜可真是硬菜啊,十足十的元宝啊!
于奇正看得眉开眼笑,连续掐了好几个元宝,乐得合不拢嘴。
县令众人也都赔笑着。
过了一会儿,于奇正嘴角的笑容慢慢变淡,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变得僵硬起来。
齐超群和王忠宝心想:哈哈,这下拿到证据了,这个傻县令要倒霉了哦。
果然,于奇正脸上的肌肉都开始痉挛起来,咬牙切齿的样子,看得人心惊肉跳。
这下县令也发现了异常,心里上下直打鼓,腿肚子也不断打着哆嗦。
238. 真正的好官2
就在于奇正受贿的同一时间,荆建人视台的节目开演了。
由于昨天太子并不介意,所以今天左翰升继续把家眷都带来了。
实际上他今天带家眷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办。
左翰升有一妻二妾,来看过人视节目之后,立马就被“圈粉”了。
正妻美姨原本是个大家闺秀,见识气度与一般的女人自然不同。对于时事发面总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平时在荆州官场夫人圈子里就是属于“风向标”式的人物,甚至左翰升本人很多时候拿不准主意的时候,都会去问问美姨的看法。荆建人视台的《时事速递》栏目简直是太对她的胃口了。
二老婆春姐的“欣赏水平”和左翰升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对人视连续剧《还花格格》简直是到了痴迷的状态,晚上做梦都在说着“我小燕子……”
小老婆小花最为年轻,也最时尚。对《荆建达人秀》里各位选手的风格、强项、人气等等,简直是如数家珍。
三人心里都有着小算盘。
美姨想着就是要是自己能过一把《时事速递》主持人的瘾该多好,春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还花格格》里面演一个角色,哪怕没有台词也好啊。而小花觉得人生在世,若不能参加一把《荆建达人秀》,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踢毽子的绝技,简直是暴殄天物!
心里想归这么想,但她们也知道身为刺史的家眷,这么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左翰升肯定不会答应。
就在万般苦恼之际,机会送上门来了。
今天下午,一直关注着太子的左翰升得到一个消息:人视台完全从秦家班独立出来,现在直归太子管辖。
听到这个消息,左翰升也没太在意,心里想着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太子把这个戏班子养着。
在一边的美姨立马就说道:“老爷,我听说之前少詹事有说过想让您去担任达人秀的导师对吧?”
左翰升点点头表示确有此事。尽管当时心里也心动过,但随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
自己和于奇正不一样。当时于奇正那个台子少詹事虽然级别和自己一样,但说穿了还是属于一个闲官,和自己这种治理一方的大臣还是有区别的。
身为地方父母官,去做那些事很丢官家的形象啊。还有,若是去搞那些滑稽的事情,连点官威都没了,以后还怎么治理地方?
美姨立即驳斥了他这种错误的想法。
你说人家于奇正是闲官?好笑了,就以当时来说,荆州城建这么大的事,是你左翰升能做主还是少詹事能做主?到底谁是实权谁是闲官?更不用说人家现在是三品破虏将军,以后还会往上多少谁都说不准。你有本事当这么一个闲官试试?
再说了,你说什么丢官家的形象。我问你,别说秦家班那些人对于奇正顶礼膜拜,就现在荆州城的百姓哪个提起他不是竖大拇指?你左翰升当刺史这么多年,有他的形象好吗?
最后就是你说的这个什么“官威”了,更是可笑之至!治理百姓,如果要靠“威”,这个官也就这么回事了。
真正的好官要像少詹事那样,让百姓们打心眼里尊敬你服你,才能名传千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