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在下,中医黄素TXT下载在下,中医黄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在下,中医黄素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老陈皮     在下,中医黄素txt下载     在下,中医黄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0453

    阎冰回到门诊看见秦主任已经吃完中午饭,正在收拾保温饭盒。

    “老师,您这是自己从家里带的饭?”

    秦主任用抹布擦拭着桌面:“食堂的饭菜有些吃不惯,并且我也习惯在家带饭。”

    阎冰不用想也知道,秦主任带的午餐一定是适合她自己的药食同源的饭菜。

    这种情况,阎冰在黄素和陈静山身上也曾见到过。

    这也是很多中医们的独有的特性,都非常注意养生,每个中医手上都有自己几个适合自己身体的膳食方子。

    秦主任看看时间:“小阎,去叫挂号的病人进来了!”

    “好!”

    很快,阎冰带着一名年轻漂亮的女人走进病房。

    不同于那个年代羽绒服黑和红的主色调,女人一身亮粉色的短款修身羽绒服,肩膀挎着精致小巧的坤包,配上紧身***裤和棕色的高筒小牛皮鞋,尽显女人傲人的身型和修长的美腿。

    在这个年代女人的穿着非常大胆前卫,给单调的冬季服装里增添一抹时尚。

    女人刚刚坐下,秦主任问道:“哪里不舒服!”

    女人红着脸说道:“医生,我便秘五六天了,开塞露、甘油栓都用过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以前有过便秘病史吗?”

    “从来就没有过便秘的病史,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得便秘。”

    听着女人的解释,秦主任面无表情地继续询问:“排便困难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女人没有明白秦主任说的话,不解地再次询问道:“医生,我不明白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秦主任耐心地解释道:“是感觉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还是排便时候用不上力气,还是有明显排便的感觉,却排便困难。”

    经过秦主任详细地说明,女人这才明白过来,没想到眼前的医生竟然连自己排便困难时的感受清楚。

    秦主任莫名地给女人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

    女人说道:“我是排便的时候用不上力气,无论身体怎么用力,到臀部就一点力气没有了。”

    听了女人的讲诉,秦主任点点头。

    多年的临床经验,听到女人表述,秦主任基本就可以判断病人便秘的病机所在。

    中医是非常重视病人身体感受的,认为人体的感受才是最能真实反映病情。

    就如同便秘一样,中医把便秘分为热证、寒证和虚证,每种证候排便困难的感受都不同。

    女子这种排便无力,就是虚证便秘的表现。

    现代医学恰恰相反,他们忽视人的身体对病痛的反应,认为这种反应太主观,不科学。他们只相信自己手中的检查数据。

    所以他们的治疗方式就非常简单粗暴,无论是口服还是外用,都是以润肠为主。

    如果药物不好使,就采用灌肠,如果灌肠还没有,就是进行手术,人工取便。

    秦主任点点头:“我看一下舌苔。”

    女人慢慢吐出舌头。

    看到女人澹白的舌质,和白薄发干的舌苔,秦主任继续说道:“把手伸出来,我诊一下脉!”

    秦主任手指搭在女人手腕处,她的脉象浮紧而细,尺部尤甚,细弱无力。

    松开女人的右手腕,秦主任又搭在女人的左手的手腕,脉象同样浮紧而细,左尺更甚右尺。

    秦主任松开手,表情很难看。

    看见秦主任难看脸色,女人心里不由地紧张起来:“医生,我的身体应该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吧。”

    女人都没有感觉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已经有些发颤抖。

    心里面还不停地安慰自己,自己就是便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秦主任突然问了一件好似和便秘没有关系的问题:“你最近是不是做过人流?”

    女人瞬间变得非常难为情。

    对于这种非常私密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提及。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讳疾忌医了。

    女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就是便秘吗,怎么和自己做人流扯上关系了。

    当然,当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女人对秦主任更加信任。

    女人自己都没有说自己有流产史,竟然通过看舌苔诊脉就知道,说明这是一名有本事的中医。

    女人难为情的点点头:“十多天前,做过一次人流手术。您的意思是我的便秘是人流引起的。”

    听到女人承认自己是流产,一旁实习学习的阎冰也是恍然大悟。

    阎冰是多年的妇产科医生,当然知道做过人流之后,很大概率病人会出现便秘的后遗症。

    秦主任说道:“中医认为流产就是小产,也应该当成生小孩来对待,流产照样会让人元气大伤。”

    秦主任对女人说:“流产和产后对妇女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百脉空虚,百邪容易进来,就像茅屋有漏洞,风就会往里灌。所以很多产后的妇人,容易体虚乏力,瘀血腹痛,甚至风寒感冒。”

    看着女子要美丽不要温度地穿着,钱主任继续说道:“流产也要像坐月子一样,好好保养身体,流产和产后的病情一样,主要以多虚、多瘀、多风寒三大病因为主。你看你冬天穿得如此单薄,这不就是敞开的房子,等着寒邪入侵吗!”

    秦主任摸脉,发现女人双脉浮紧偏细,浮为有风,紧为有寒,细乃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管。

    这种脉象正是女人做人流手术后子宫受损,元气大伤,又不注意保护,冬天穿衣单薄,导致寒邪入体。

    女子试探地问道:“医生,你是说我的便秘,是因为流产受凉引起的,那我这个病好治吗?”

    秦主任低头写着处方,叮嘱道:“你这个病不难治疗,回去以后要多穿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喝冷饮,更不能吃雪糕,在家还要多注意休养,再配合我给你开的药,喝上七天再来复查,即使便秘治好了,你也要多喝上一段时间。”

    东北人在冬天吃雪糕、喝冷饮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妇科病人,秦主任都会反复提醒。

    秦主任将写着小柴胡汤、桂枝汤和四物汤合方的处方交给女人。

    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驱逐邪入血室,把产后多外邪的病症消除;桂枝汤补其虚,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四物汤引药人血分、不断补充血液,令血行淤除。

    这样诸多风寒外邪、多虚、多瘀的病机都考虑到了。

    看着女人高兴地接过处方,秦主任再次提醒道:“以后行事要做好措施,人流对身体伤害非常大,为了自己的健康也要避免人流,老来疾病都是壮年了,现在身体好感觉不到什么,如果你自己都不爱惜自己身体,老了病来受苦的是你自己。”

    这是秦主任对女人最善意的劝告。

    从女人澹无血色的舌质看,她并不是第一次做人流手术,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做人流造成的。

    女人或许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起身向秦主任鞠躬表示感谢。

    “谢谢您医生,我记住这个了!”

    看见女人的离开,秦主任轻叹一声,作为一声能提醒的都提醒了。

    至于对方如何生活,那不是一名医生能干涉的。

    秦主任其实说话已经有所保留,人流对妇女的伤害远远高于孕妇分娩。

    因为流产不是正常分娩,当胎儿从母体取出来的时候,母亲哺育胎儿生产的人体元气也会流失。

    看看同样生活条件下,生几个孩子的女人,绝对要比生一个孩子的女人老得快。

    更不用说危害比正常分娩的人流手术。

    多少女人因为频繁做人流手术,导致无法怀孕,甚至年纪轻轻就出现闭经的现象。

    西医宣传的无痛、无伤害,听听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当真了,真的就是害人又害己。

    看看那些拿人流手术当感冒一样对待的女人们,都付出了什么样的惨痛代价。

    女人走后,阎冰虚心地向秦主任问道:“现代医学认为,人流以后出现便秘考虑和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系,体内的孕激素减少,雌激素增加,导致盆腔充血压迫肠道引起便秘。那中医是怎么理解人流便秘的病因呢?”

    秦主任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把处方原件推到阎冰面前。

    “你看看我开的药,能不能找到人流便秘的原因。”

    阎冰看着处方单中用熟地黄、当归,带着迟疑试探地问道:“流产手术后病人大便干结,这跟津血流失有关?”

    秦主任满意地点点头。

    阎冰这几年地自学确实没有白学,虽然所学的知识还不能支持临床实践,也打下中医良好的底子。

    没有中医理论基础支持,秦主任也不会把阎冰带着身边教导。

    眼看同样是寒假来医院实习工作的,盛强只能在中药房帮着药师们给草药打包。

    “没错,熟地黄、当归都是药质润,一味增津,一味补血,达到增液行舟、润肠通便的效果。”秦主任语气不善说道:“病人便秘是血虚所致,重用四物汤就是补病人的虚证看看病人舌质澹无血色,舌苔干枯少津,两尺脉象细弱,就是多次人流手术,导致元气大伤。”

    说道人流手术,秦主任脸色难看,语气严厉。

    中医人是非常反感人流手术的,先不说道德层面上的东西,就算对妇人身体也是莫大的伤害。

    在中医眼里人流有伤天和,和中医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相违背。

    更何况是一位女中医,从中医角度讲,还是从女人角度讲,都更加痛恨人流手术。

    听到秦主任语气中的不善,阎冰低头没有说话。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人流手术阎冰也少做。

    每次做完人流手术,都会安慰病人手术对人体无害,只要多多休息就行。

    或许是刚刚出去的病人,触动秦主任的感性。

    秦主任又多说了两句:“中医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物堕胎经验,都不敢说流产对人体无害,你再看看现在电视台一天到晚,都是无痛人流、无伤害的广告,仿佛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手术,和吃药片一样简单,为了挣钱,医生的操守都不要了。”

    西医为了经济利益,在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大肆宣传无痛人流。

    很多经营较差的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甚至全天都是西医无痛人流的广告。

    看看人家的广告语都是什么!

    您的性福遗患,我们安全承担——无痛人流,不伤身体,无碍孕育。

    在这种密集广告的影响下,导致年轻人忽视了人工流产对身体危害,很多人觉得人工流产就如同感冒发烧一样平常。

    做人流手术,就如同吃一片感冒药一样简单平常。

    忽略了人工流产背后是道德和伦理的沦丧,是对生命藐视和冷漠。

    早在2010年,中国就创下了一千万例人流手术的壮举,并且以每年以百分接近百分之十的速度增加,这还只是算公立医院的数量,没有统计私人医院的数量。

    现在,中国占据全世界人流手术数量的三分天下。

    在全世界,像中国这样对人工流产如此宽容,也是非常罕见的。

    医院下班。

    回家的汽车上,黄素一边开车,一边对阎冰说:“下午接到卫生厅的电话,明天我陪同赵厅长下去考察,要出差一段时间。”

    黄素等了许久,却没有听见阎冰的话。

    用余光瞄向副驾驶的,发现阎冰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睛没有聚焦。

    黄素伸手轻轻推了阎冰一下:“下午出了什么事了,看你从下班一直就神不守舍的。”

    “没事,就是下午接诊了一个病人,秦老师给我讲了很多。”

    回过神的阎冰摇摇头,将下午女病人的事情给黄素讲了一遍。

    “秦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她接诊的桉例,年纪轻轻的,因为多次做人流手术,倒是不孕,甚至闭经的。”

    阎冰接着说道:“以前我的知识告诉我,只要手术小心,尽量小的破坏宫壁,做几次人流也不会有太大的伤害。学了中医才知道,人流手术不仅会影响生育,还有很多看不见的伤害。”

    黄素只能安慰道:“现在社会环境如此,不可能严厉管控人流手术,再加上被无良医生医院利用,才导致现在人流手术的乱象。”

    有人说,人流危害怎么能那么大,只要休息半年,就是再做人流手术也没有大伤害。

    面对现在逐利的医院,有多少人会保持医生操守,看看他们完全澹化人流危害的广告,就能管中窥豹。

    这些广告的真正人群,都是初经人事的年轻女孩,她们又有多少医学常识。

    作者就诊治一位从小看着长大的女孩,二十二岁就因为多次人流,导致年纪轻轻就闭经。

    闭经能治好,很有可能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资格。

    作为多年的邻居,我没告诉她父母事情,他们都以为女孩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闭经。

    从舌象、脉象,那绝对是人流手术造成的,还是短时间内多次的人流手术。

    否则,争执气血旺盛、先天充沛的年轻,不可能出现及其严重的气血亏虚,肾气亏损。

    我都不知道这个年轻女孩,未来的人生会是什么样的。

    而这类病人不在少数,并且每天都在重复上演这样的悲剧。

0454 出差

    “你这才在家里安生地待几天,就又要出差!”

    阎冰一边帮黄素整理出差的行李,一边嘴里不停地抱怨着。

    “来,大闺女亲爸爸一口!”

    “爸爸,亲!”

    黄菲一双肉乎乎地小手抱着黄素的脑袋,小脑袋瓜凑近黄素地脸上狠狠地亲来一口。

    黄素抱着女儿在阎冰身旁晃荡,一边逗弄女儿,一边和妻子聊天。

    “我也没有办法,赵厅长亲自点将,让我陪同去地方考察。”

    黄素没有把这次到

    “你们这次要去多久,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不能又让我和爸妈一起过年吧!”

    阎冰嘴上满是抱怨,可是手一直没有停,将一件件衣服叠得板板正正,整齐的放进行李箱。

    “哪能呀!过年前我们肯定都能回来,大家都是要过年的,况且

    黄素知道阎冰心里多少还有些怨气。

    作为医生,阎冰能够理解作为医生,在去年危机的时刻,就要勇敢的冲在第一线。

    但是,作为妻子,过年和孩子分娩丈夫都没在,换成任何女人心里都会有芥蒂。

    阎冰将行李箱的拉锁拉上,将行李箱推出卧室,回来对黄素叮嘱道:“行了,衣服给你收拾好了。行李箱放在玄关鞋架旁边了。”

    黄素抱着女儿,狠狠地在阎冰的脸上亲了一口。

    “老婆,你最好了!”

    阎冰嫌弃地擦掉脸上的口水,白了黄素一眼:“没正形的,孩子还在呢。”

    黄素无所谓地说道:“女儿还这么小,她知道什么!”

    就在黄素话音刚落,女儿拍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说道:“妈妈!爸爸!亲亲!”

    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阎冰狠狠地瞪了黄素一眼:“我去做早饭了,中午就不回来送你了,你自己去火车站吧!”

    吃过早饭,阎冰给一双儿女穿上厚实的衣服。

    夫妻二人按照惯例抱着孩子送到师母家中照看。

    大门刚刚打开,就传来师母的声音:“典典、菲菲来了!”

    阎冰将怀里的李典递给师母:“师母,我去上班了!”

    “你去上班吧!”

    师母刚刚送走阎冰,屋子里传来陈静山的声音。

    “黄素是不是站在门口?”

    “老师!”

    黄素在玄关换好鞋子进屋,看见陈静山坐在沙发上,正在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新闻。

    陈静山放下手中的遥控器,拍了拍身边位置,示意让黄素坐到自己身边。

    黄素坐下,陈静山询问道:“什么时候走?”

    “下午三点的火车。”

    “这次去地方考察的重要性,我就不再重复了,不仅赵厅长了解蒙疆中医现状,我们也同样要了解蒙疆中医现状。”陈静山长叹一声:“我们至少要了解,持续十多年的中医教育改革,对中医事业和中医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陈静山心里清楚,这十多年中医教育改革,对中医事业绝对是破坏性质的。

    但是,具体破坏有多大,陈静山也没有数据支撑。

    陈静山耐心地叮嘱黄素:“考察时要多看多记,尽可能了解每个城市中医的现状。不仅仅要了解医院中医的情况,也要了解民间中医的情况。中医的发展现状,将对我们大学进一步的中医教育改革,起到至关重要。”

    “老师,我明白!”黄素点点头:“只有知道哪里不足,我们才能补充哪里。”

    “你心里明白就好!”陈静山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来:“时间过得真快,这么快就到十二点,你也回去收拾收拾,和赵厅长他们汇合吧。”

    黄素站起身来:“老师,那我就先走了!”

    陈静山将黄素送到玄关。

    黄素回家拿了行李,下楼再次敲响陈静山家房门道别。

    “老师,师娘!我走了!”

    师娘关心地问道:“衣服都带全了吗?”

    “都带全了,阎冰帮我整理的行李!”

    “路上多加小心,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师娘还要继续说下去,陈静山急忙打断道:“跟着领导出去能有什么事情了,别耽误时间了,不能让领导等着黄素。”

    “老师,师娘!再见!”

    黄素挥挥手和两位老人告别,提着行李下楼。

    不多久,出租车就到了火车站。

    黄素和蒙医学院那面的一名中年教授一起走下出租车。

    这次蒙疆中蒙医药大学中医、蒙医各派出一人陪同赵维忠去地方考察。

    两人拿出卫生厅统一购买的火车票,检票入站。

    黄素二人找到车票对应的候车室。

    进入候车室,黄素安顿蒙医教授靠近候车室门口的位置坐下,自己在候车室找了一圈,没有看见赵维忠一行人。

    黄素坐到蒙医教授身边:“赛罕教授,赵厅他们还没有到,我们坐下一边休息,一边等。”

    赛罕教授拿出水杯喝口水:“我们等一会儿没什么,总比让赵厅等我们吧!”

    黄素赛罕选择靠近候车室的门口等着,就为了能第一时间看见赵维忠的身影。

    黄素两人没等多久,赵维忠和秘书走进候车室。

    赵维忠这次没有选择一路开着汽车,众人陪同前呼后拥地大张旗鼓考察,就是为了看到各个城市医院真实情况。

    这次考察,赵维忠只带上自己秘书,一位中医专家、一位蒙医专家和一位西医专家。

    组成五个人的团队低调考察。

    如果,担心西医发现端倪,赵维忠都不想带着西医专家。

    “赵厅!”

    黄素和赛罕站起迎接赵维忠。

    怕赵维忠身份暴露,影响到候车秩序,黄素和赛罕教授默契用简称成为赵维忠。

    黄素给赵维忠介绍道:“这位是蒙医学院的赛罕教授。”

    赵维忠热情握着赛罕教授的手:“赛罕教授,你好!”

    “赵厅,您好!”

    和赛罕教授认识后,赵维忠亲切问道:“你们等久了!”

    “没等多久,我们也是刚刚到一会儿!”黄素和赛罕教授谦虚地回答道。

    赵维忠看着候车厅的电子钟,还有一个半小时发车,四人重新在靠里面的位置,找到四个挨在一起的空位。

    “距离检票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坐下来等会儿蒙疆医科大学的专家。”

    赵维忠在专家会上咬字很重。

    从语气中,可以听出来赵维忠对蒙疆医科大学的派来的教授非常不满,只是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很快,赵维忠热情地邀请黄素、赛罕教授坐在自己身边。

    “赛罕教授、黄教授!这次走访我们第一站是九原、两位教授对九原中医、蒙医情况知道多少?”

    趁着西医的教授没来,赵维忠先和黄素、赛罕简单交流一下。

    等西医来了,再想毫不设防的说话,就没有这么容易。

    九原作为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医疗卫生条件仅次于省会城市,赵维忠就把第一站选在了九原。

    赛罕教授介绍道:“九原市中蒙医院是蒙疆西部规模最大以中医、蒙医为主的医院。九原中蒙医院有蒙医皮科和蒙医放血科的传承人。”

    相比中医,蒙医的发展更加堪忧,在蒙疆没有一所中蒙医院能有完整的蒙医体系,能传承一两个蒙医特色疗法已属难得。

    “黄教授,你对包头的中医情况了解多少?”

    赵维忠对蒙医也有过深入了解,正因为了解,蒙医只能作为自己医改政策中,作为民族特色医疗进行补充,要实现医改主要还是靠中医。

    黄素说道:“您要是问其他地区的中医情况我不了解,九原我还是了解一些的。”

    哦!

    赵维忠饶有兴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赵厅,您知不知道陆志正,陆老!”

    赵维忠点点头:“陆老是中医界的泰山北斗,我当然知道。”

    “赵厅,那您知不知道,陆老在六十年的时候,在九原市工作了十多年!”

    听到黄素的介绍,赵维忠更感兴趣了。

    “黄教授,你能详细说说吗?”

    “六十年代,陆老曾经赴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支边,曾在九原钢铁医院开办‘西学中’和‘中医学徒’,为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培养了大批的中医医生。在陆老的带领下,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是蒙疆地区第一个开展中医合作的医院。”

    赵厅长惊喜道:“没想到,陆老竟然和蒙疆有这么深的渊源。”

    “我也是年初和陆老一起去南粤,和陆老聊天中知道这些的。”黄素语气肯定地说道:“陆老曾经为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培养了大量烧伤科、内科、儿科、妇科中医,中西合作治疗烧伤当年更是领先全国,现在陆老曾经的教导的学生们,应该都九钢医院的中坚力量,有这批学员在,九钢医院可以说是除我们学校附属医院以外,中医实力最强的医院。”

    在计划经济年代,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服务对象就是钢铁厂的职工。

    钢铁厂的工作性质,烫烧伤的病人是医院的主要病人,也是陆老在支边期间治疗最多的病人,烫烧伤也成为陆老第一个和西医展开合作的治疗科研项目。

    在陆老的医桉中,有很多烫烧伤的医桉,都是在支边的时候积累下来的。

    赵维忠高兴地说道:“没想到,走访的第一站就能给我们这么大的惊喜。”

    黄素从赵维忠的语气中,听出他乐观的心态。

    然而,黄素非常了解中医的现状,为了不打击赵维忠的积极性,委婉地先给他打了一个预防针。

    “九原作为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又有陆老这样中医泰斗深耕十年培养人才,九原完全可以作为地级市中医最高水准。”

    九原市虽然是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医疗卫生事业也不可能和呼市比。

    呼市作为蒙疆政治文化中心,就看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四所医院,都有大学教授坐诊,这就是不是九原能比的。

    赛罕教授也听明白了黄素话里的意思,帮着说道:“了解九原的中医、蒙医情况,基本上就等于了解呼市外科的最好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走访的第一站放在九原。”话题打开,赵维忠变得谈性更浓:“赛罕教授、黄教授,你们觉着这次走访,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黄素和赛罕教授对视一眼,赛罕教授说道:“相比现代医院单一的学院培养模式,中医、蒙医不仅有学院培养,还有家族培养和师徒培养!”

    “所以,想要了解中医、蒙医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单单要走访医院,更要走访当地名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中医。”

    听了赛罕教授的话,赵维忠点点头陷入思考。

    赵维忠的医疗改革计划主要针对是公立医院,而民间中医、蒙医多是私人诊所。

    私人诊所并不在医改范围内,也不参加医保。

    赵维忠觉得走访民间中医、蒙医还有待商榷。

    这就是民间中医的尴尬所在,他们秉承中医传统的行医方式,却游离在国家医疗系统之外。

    不在国家医疗系统,对于民间中医的发展一直只有限制,没有形成管理体系。

    导致民间中医想行医,即使从小接受中医教育,能力甚至远超很多中医大学的教授,也要乖乖进入大学学习,才有资格考行医资格证。

    导致民间中医传承遭到毁灭性打击,直到专长资格证的出现,才算给民间中医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看见赵维忠犹豫不决,黄素想想也能猜测到赵维忠的心思,尽自己的努力强调道:“民间中医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中医的培养的体系,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我们这次要是能将民间中医纳入医改计划当中,中医的力量会倍增,更有利于医改的推广。“

    黄素这么说,也是希望提前为民间中医发展找寻一条路,不要等民间中医遭到毁灭性破坏以后,才姗姗推出关于民间的政策。

    听了黄素的话,赵维忠没有正面回答,沉思一阵:“这个还要再商讨一下。”

    说完赵维忠转移话题,看向候车室的电子钟:“还有不到一小时就要开车了,西医的专家怎么还没有!”

    这时,赵维忠真的有些生气了。

0454

    “你这才在家里安生地待几天,就又要出差!”

    阎冰一边帮黄素整理出差的行李,一边嘴里不停地抱怨着。

    “来,大闺女亲爸爸一口!”

    “爸爸,亲!”

    黄菲一双肉乎乎地小手抱着黄素的脑袋,小脑袋瓜凑近黄素地脸上狠狠地亲来一口。

    黄素抱着女儿在阎冰身旁晃荡,一边逗弄女儿,一边和妻子聊天。

    “我也没有办法,赵厅长亲自点将,让我陪同去地方考察。”

    黄素没有把这次到下面县市考察的真相告诉阎冰。

    “你们这次要去多久,眼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不能又让我和爸妈一起过年吧!”

    阎冰嘴上满是抱怨,可是手一直没有停,将一件件衣服叠得板板正正,整齐的放进行李箱。

    “哪能呀!过年前我们肯定都能回来,大家都是要过年的,况且下面的医院过年也有安排,我们也不能给地方医院添乱。”

    黄素知道阎冰心里多少还有些怨气。

    作为医生,阎冰能够理解作为医生,在去年危机的时刻,就要勇敢的冲在第一线。

    但是,作为妻子,过年和孩子分娩丈夫都没在,换成任何女人心里都会有芥蒂。

    阎冰将行李箱的拉锁拉上,将行李箱推出卧室,回来对黄素叮嘱道:“行了,衣服给你收拾好了。行李箱放在玄关鞋架旁边了。”

    黄素抱着女儿,狠狠地在阎冰的脸上亲了一口。

    “老婆,你最好了!”

    阎冰嫌弃地擦掉脸上的口水,白了黄素一眼:“没正形的,孩子还在呢。”

    黄素无所谓地说道:“女儿还这么小,她知道什么!”

    就在黄素话音刚落,女儿拍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说道:“妈妈!爸爸!亲亲!”

    听到女儿稚嫩的声音,阎冰狠狠地瞪了黄素一眼:“我去做早饭了,中午就不回来送你了,你自己去火车站吧!”

    吃过早饭,阎冰给一双儿女穿上厚实的衣服。

    夫妻二人按照惯例抱着孩子送到师母家中照看。

    大门刚刚打开,就传来师母的声音:“典典、菲菲来了!”

    阎冰将怀里的李典递给师母:“师母,我去上班了!”

    “你去上班吧!”

    师母刚刚送走阎冰,屋子里传来陈静山的声音。

    “黄素是不是站在门口?”

    “老师!”

    黄素在玄关换好鞋子进屋,看见陈静山坐在沙发上,正在看央视新闻频道的早间新闻。

    陈静山放下手中的遥控器,拍了拍身边位置,示意让黄素坐到自己身边。

    黄素坐下,陈静山询问道:“什么时候走?”

    “下午三点的火车。”

    “这次去地方考察的重要性,我就不再重复了,不仅赵厅长了解蒙疆中医现状,我们也同样要了解蒙疆中医现状。”陈静山长叹一声:“我们至少要了解,持续十多年的中医教育改革,对中医事业和中医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陈静山心里清楚,这十多年中医教育改革,对中医事业绝对是破坏性质的。

    但是,具体破坏有多大,陈静山也没有数据支撑。

    陈静山耐心地叮嘱黄素:“考察时要多看多记,尽可能了解每个城市中医的现状。不仅仅要了解医院中医的情况,也要了解民间中医的情况。中医的发展现状,将对我们大学进一步的中医教育改革,起到至关重要。”

    “老师,我明白!”黄素点点头:“只有知道哪里不足,我们才能补充哪里。”

    “你心里明白就好!”陈静山看了看时间,站起身来:“时间过得真快,这么快就到十二点,你也回去收拾收拾,和赵厅长他们汇合吧。”

    黄素站起身来:“老师,那我就先走了!”

    陈静山将黄素送到玄关。

    黄素回家拿了行李,下楼再次敲响陈静山家房门道别。

    “老师,师娘!我走了!”

    师娘关心地问道:“衣服都带全了吗?”

    “都带全了,阎冰帮我整理的行李!”

    “路上多加小心,自己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师娘还要继续说下去,陈静山急忙打断道:“跟着领导出去能有什么事情了,别耽误时间了,不能让领导等着黄素。”

    “老师,师娘!再见!”

    黄素挥挥手和两位老人告别,提着行李下楼。

    不多久,出租车就到了火车站。

    黄素和蒙医学院那面的一名中年教授一起走下出租车。

    这次蒙疆中蒙医药大学中医、蒙医各派出一人陪同赵维忠去地方考察。

    两人拿出卫生厅统一购买的火车票,检票入站。

    黄素二人找到车票对应的候车室。

    进入候车室,黄素安顿蒙医教授靠近候车室门口的位置坐下,自己在候车室找了一圈,没有看见赵维忠一行人。

    黄素坐到蒙医教授身边:“赛罕教授,赵厅他们还没有到,我们坐下一边休息,一边等。”

    赛罕教授拿出水杯喝口水:“我们等一会儿没什么,总比让赵厅等我们吧!”

    黄素赛罕选择靠近候车室的门口等着,就为了能第一时间看见赵维忠的身影。

    黄素两人没等多久,赵维忠和秘书走进候车室。

    赵维忠这次没有选择一路开着汽车,众人陪同前呼后拥地大张旗鼓考察,就是为了看到各个城市医院真实情况。

    这次考察,赵维忠只带上自己秘书,一位中医专家、一位蒙医专家和一位西医专家。

    组成五个人的团队低调考察。

    如果,担心西医发现端倪,赵维忠都不想带着西医专家。

    “赵厅!”

    黄素和赛罕站起迎接赵维忠。

    怕赵维忠身份暴露,影响到候车秩序,黄素和赛罕教授默契用简称成为赵维忠。

    黄素给赵维忠介绍道:“这位是蒙医学院的赛罕教授。”

    赵维忠热情握着赛罕教授的手:“赛罕教授,你好!”

    “赵厅,您好!”

    和赛罕教授认识后,赵维忠亲切问道:“你们等久了!”

    “没等多久,我们也是刚刚到一会儿!”黄素和赛罕教授谦虚地回答道。

    赵维忠看着候车厅的电子钟,还有一个半小时发车,四人重新在靠里面的位置,找到四个挨在一起的空位。

    “距离检票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坐下来等会儿蒙疆医科大学的专家。”

    赵维忠在专家会上咬字很重。

    从语气中,可以听出来赵维忠对蒙疆医科大学的派来的教授非常不满,只是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很快,赵维忠热情地邀请黄素、赛罕教授坐在自己身边。

    “赛罕教授、黄教授!这次走访我们第一站是九原、两位教授对九原中医、蒙医情况知道多少?”

    趁着西医的教授没来,赵维忠先和黄素、赛罕简单交流一下。

    等西医来了,再想毫不设防的说话,就没有这么容易。

    九原作为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医疗卫生条件仅次于省会城市,赵维忠就把第一站选在了九原。

    赛罕教授介绍道:“九原市中蒙医院是蒙疆西部规模最大以中医、蒙医为主的医院。九原中蒙医院有蒙医皮科和蒙医放血科的传承人。”

    相比中医,蒙医的发展更加堪忧,在蒙疆没有一所中蒙医院能有完整的蒙医体系,能传承一两个蒙医特色疗法已属难得。

    “黄教授,你对包头的中医情况了解多少?”

    赵维忠对蒙医也有过深入了解,正因为了解,蒙医只能作为自己医改政策中,作为民族特色医疗进行补充,要实现医改主要还是靠中医。

    黄素说道:“您要是问其他地区的中医情况我不了解,九原我还是了解一些的。”

    哦!

    赵维忠饶有兴趣地问道:“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赵厅,您知不知道陆志正,陆老!”

    赵维忠点点头:“陆老是中医界的泰山北斗,我当然知道。”

    “赵厅,那您知不知道,陆老在六十年的时候,在九原市工作了十多年!”

    听到黄素的介绍,赵维忠更感兴趣了。

    “黄教授,你能详细说说吗?”

    “六十年代,陆老曾经赴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支边,曾在九原钢铁医院开办‘西学中’和‘中医学徒’,为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培养了大批的中医医生。在陆老的带领下,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是蒙疆地区第一个开展中医合作的医院。”

    赵厅长惊喜道:“没想到,陆老竟然和蒙疆有这么深的渊源。”

    “我也是年初和陆老一起去南粤,和陆老聊天中知道这些的。”黄素语气肯定地说道:“陆老曾经为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培养了大量烧伤科、内科、儿科、妇科中医,中西合作治疗烧伤当年更是领先全国,现在陆老曾经的教导的学生们,应该都九钢医院的中坚力量,有这批学员在,九钢医院可以说是除我们学校附属医院以外,中医实力最强的医院。”

    在计划经济年代,九原钢铁厂职工医院服务对象就是钢铁厂的职工。

    钢铁厂的工作性质,烫烧伤的病人是医院的主要病人,也是陆老在支边期间治疗最多的病人,烫烧伤也成为陆老第一个和西医展开合作的治疗科研项目。

    在陆老的医桉中,有很多烫烧伤的医桉,都是在支边的时候积累下来的。

    赵维忠高兴地说道:“没想到,走访的第一站就能给我们这么大的惊喜。”

    黄素从赵维忠的语气中,听出他乐观的心态。

    然而,黄素非常了解中医的现状,为了不打击赵维忠的积极性,委婉地先给他打了一个预防针。

    “九原作为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又有陆老这样中医泰斗深耕十年培养人才,九原完全可以作为地级市中医最高水准。”

    九原市虽然是蒙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医疗卫生事业也不可能和呼市比。

    呼市作为蒙疆政治文化中心,就看蒙疆中蒙医药大学四所医院,都有大学教授坐诊,这就是不是九原能比的。

    赛罕教授也听明白了黄素话里的意思,帮着说道:“了解九原的中医、蒙医情况,基本上就等于了解呼市外科的最好水平。”

    “这也是为什么走访的第一站放在九原。”话题打开,赵维忠变得谈性更浓:“赛罕教授、黄教授,你们觉着这次走访,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黄素和赛罕教授对视一眼,赛罕教授说道:“相比现代医院单一的学院培养模式,中医、蒙医不仅有学院培养,还有家族培养和师徒培养!”

    “所以,想要了解中医、蒙医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单单要走访医院,更要走访当地名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中医。”

    听了赛罕教授的话,赵维忠点点头陷入思考。

    赵维忠的医疗改革计划主要针对是公立医院,而民间中医、蒙医多是私人诊所。

    私人诊所并不在医改范围内,也不参加医保。

    赵维忠觉得走访民间中医、蒙医还有待商榷。

    这就是民间中医的尴尬所在,他们秉承中医传统的行医方式,却游离在国家医疗系统之外。

    不在国家医疗系统,对于民间中医的发展一直只有限制,没有形成管理体系。

    导致民间中医想行医,即使从小接受中医教育,能力甚至远超很多中医大学的教授,也要乖乖进入大学学习,才有资格考行医资格证。

    导致民间中医传承遭到毁灭性打击,直到专长资格证的出现,才算给民间中医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看见赵维忠犹豫不决,黄素想想也能猜测到赵维忠的心思,尽自己的努力强调道:“民间中医是中医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中医的培养的体系,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我们这次要是能将民间中医纳入医改计划当中,中医的力量会倍增,更有利于医改的推广。“

    黄素这么说,也是希望提前为民间中医发展找寻一条路,不要等民间中医遭到毁灭性破坏以后,才姗姗推出关于民间的政策。

    听了黄素的话,赵维忠没有正面回答,沉思一阵:“这个还要再商讨一下。”

    说完赵维忠转移话题,看向候车室的电子钟:“还有不到一小时就要开车了,西医的专家怎么还没有!”

    这时,赵维忠真的有些生气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5789/ 第一时间欣赏在下,中医黄素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老陈皮所写的《在下,中医黄素》为转载作品,在下,中医黄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在下,中医黄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在下,中医黄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在下,中医黄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在下,中医黄素介绍:
我叫黄素,《黄帝内经》的黄,《素问篇》的素,一名重回二十三前的中医。
在世纪之交,追随黄素的名家之路,一同了解中医是如何治病,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
小说所有医案都为真是医案,仅供参考,请勿私下用药。在下,中医黄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下,中医黄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在下,中医黄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