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寇封传TXT下载三国寇封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寇封传全文阅读

作者:寇扬     三国寇封传txt下载     三国寇封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0章 再戏司马

    回关之后,寇封又叫来了高翔,一来今日战事紧急,只是仓促的听了一下破阵之法,未仔细学习,二来他也想了解一下,此阵还有哪些衍生。

    纵然连日来高翔很是奇怪,以寇封阵法的造诣,竟然不识军阵,但是其依旧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细细的为寇封讲解了今日大阵的破法,和长蛇阵的衍生。

    寇封听完之后,只是啧啧称奇,不知是何人创出的长蛇阵,竟然如此厉害,随后,又勉励了高翔几句后,便让他下去休息了。

    这夜,寇封躺在帐内,久久不能入睡,司马懿只有三万人马,两日斗阵又损失了有三千兵马,司马懿倒地想干什么?明日司马懿还会来斗阵吗?

    果然,第三日,郭淮再次出现在了阳平关下,只见其身后,由一万大军组成了一个军阵,经过几日的学习,寇封自然认得此阵,乃是一字长蛇退阵,退阵故名思议便是以退为进,诱敌深入,而后一击必杀,此阵要比前两日的阵法有难度,因为此阵的重点放在了蛇尾处,蛇尾的变幻更加诡异莫测。

    “高翔将军,可能破了此阵?”寇封再次询问身边高翔的意见

    “破是能破的了,只是要两万兵马,先以三千骑兵牵制蛇头,再以一万步兵硬抗蛇尾,其他兵马亦是攻打蛇的七寸,虽可破阵,怕是要折损不少兵马。”高翔回答道

    “寇封还不快来斗阵!”关下郭淮大吼一声

    “郭淮,我又不听命于你,为何你要与我斗,我就非斗不可?”寇封回答道

    “寇封,你是怕了我的大阵了吗?”郭淮再次挑衅道

    “大阵我是不怕。”寇封摇了摇头“只是你的兵马太多,布阵太远,我看不清楚,可否再上前一百步?”

    “好,再上前二百步又何妨!”郭淮回答道“众将士听令,阵形不变,向前百步!”

    魏军刚起身,身后坐镇中军的司马懿惊道“为何前进?”

    “乃是郭淮将令!”

    “快去制止!”司马懿急切的说道

    可是现在制止哪里还来得及,传令兵还未到,魏军早已走出了百步,郭淮大喊道“寇封,还不速来斗阵!”

    哪知他话音刚落,关上的箭头便如同大雨一般洒落下来,原来早在郭淮率兵向前之时,寇封便密令弓箭手准备了。

    蜀汉几轮剑雨过后,曹魏军中死伤惨重,郭淮虽顺利撤退,但亦是肩头中了一箭。

    魏军撤去之后,高翔疑惑的问道“将军,今日为何不与其斗阵,而是诱敌射杀?”

    “因为算时间,张辽的前军怕是已经到了,司马懿终究还是没有将我们汉中众人放在眼里,连日来,不断在打窝,只是想等我们今日上钩。”寇封顿了顿“今日我若是两万大军齐出,恐怕换来的就是全军覆没了,此刻站在此地答话的将会是张辽和司马懿,而不是你我了。”

    高翔此刻满是疑惑,张辽军今日并未出现,寇封是真的算准张辽军会出现了,还是寇封对破阵没有信心,亦或是不想让自己接连立功?

    待高翔离开后,寇封再次陷入了沉思,司马懿此人真是很辣,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吃掉自己,不惜用数万人做诱饵,战争真的需要这么残酷吗?

第121章 马谡报丧

    张辽的兵马确实来了,只不过外人并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张辽军只是将乐綝的营寨简单的扩充了一下,便驻扎下来。

    这几日寇封有些心慌,因为自从张辽兵至以后,一直未曾攻打,只是日夜在寨内操练,杀声震天。

    这日寇封再次召集众将议事“张辽军到达后,只是练兵,不曾攻城,众将可知其想法?”

    “怕是几番用计,皆被将军识破,吓破胆了。”随着接连的几场胜利,高翔此刻内心是无比膨胀,再他看来,魏军自是被吓得不敢上前了。

    “报!关外有人,自称是马良之弟,马谡,前来拜见将军。”

    “马大人的弟弟吗?速速通传。”寇封回答道

    一炷香之后,一个身着重孝的文士走了进来,正是马谡。

    “幼常,家中何人新丧?”寇封赶忙问道

    “兄长马良,已于半月之前病重离世了。”说完便是嚎啕大哭。

    寇封连忙上前扶住了马谡,待到马谡的情绪慢慢平稳后,继续问道“那你不在家中守丧,为何来到此地?”

    “兄长临死之前有遗命,令我无需为他尽孝,只需陪伴将军左右,像敬重他一样敬重将军,跟随将军三年。”马谡回答道

    寇封虽然不知道马良为何如此安排,但是却有感于马良对自己的信任,不觉又想起和马良一起的种种情形。他和马良共事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马良的确教会了寇封许多东西,那一句“爱民如子”至今深深的印在寇封的心头,想不到,短短数月,两人竟然天人永隔。

    寇封虽然心中难掩悲痛,但是知道此事大战当前,只能强压下了情绪,对马谡说道“承蒙马大人信任,但是此事阳平关外,正是大军压境,幼常便先委屈一下,回汉中休息吧,待阳平大战一定,封自去和你叙话。”

    “将军,我亦是熟悉军事的,何不让我留在此处,以为参谋?”马谡回答道

    寇封此刻才反应过来,马谡在成都,亦是早有贤名的,人都夸他才器过人,又好论军计,实在是天赐的助力啊。

    “马谡,既然如此,那你便留在此处吧。”寇封回身,坐在了上手,继续看向马谡说道“张辽远来,却不急于攻城,如此已有五日,不知你怎么看?”

    “谡初来此地,还不知战阵的情况,不若想听众位将军的意见,待我知道了军情,再做回答。”

    寇封起身告罪“是我太着急了,范达,将连日来的战事讲于马谡大人。”

    马谡听完之后,看向寇封的眼神多了几分惊讶“寇将军,只怕司马懿是想瞒天过海了!”

    “细细说来!”寇封见马谡此刻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急切的问道

    “将军在子午谷和天水道两处设置了疑兵,目的是通过增兵之计阻止张辽从这两路突破,我若是张辽的话,我一定会选择这两路,张辽是魏国大将,胜多败少,司马懿是人精一样的人物,他们自是清楚汉中有多少兵马可供调配,司马懿前翻虽然想吞了阳平守军,又何尝不是在试探阳平有多少人马?将军故意在此两处设下疑兵,反倒是正中张辽的下怀,既然已经摸清了将军兵力的部署,张辽的主力,现在怕是已经在去往两处路上了。”马谡分析道

第122章 二更劫营

    马谡说完,众人头上皆如五雷轰顶一般,如果此刻张辽的大军从两翼杀入,后果不堪设想!

    寇封亦是惊出一身冷汗,此刻马谡确实把他点醒了“传令张疆、韩瑶密切监视两处动向。”

    寇封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如果真如马谡所说的话,自己确实是太蠢了,竟然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现在,应该怎么办?寇封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将司马懿玩弄于鼓掌,没想到自己只是一颗棋子。

    “将军,我有一计,兴许可以破局。”马谡继续说道

    “但说无妨!”寇封回答道

    “我们何不再来一次请君入瓮?”马谡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便是和前次一般,放魏军进来,再围杀。

    “如果魏军的主力就在阳平关外呢?”寇封听完马谡的建议后继续询问道

    “将军何不也试试曹魏此刻在阳平关外,有多少人马?”马谡回答道

    “如何试?”

    “将军可今夜劫营,连日未战,魏军定以为已经迷惑了将军,此刻守卫必是松懈,可令一将军,带千骑穿营杀过,一来挫敌锐气,二来也可探知敌军大概有多少。”

    “好谋略,马大人真是我军的一大助力!”寇封不经感叹道。“今夜本将带五百骑兵,亲自劫营!”

    “将军,切不可以身犯险,劫营之事,还是让我去吧。”高翔急忙说道

    “军中我的武艺最高,即便有事,全身而退的机会也大一点。”寇封回答完,却觉得内心一阵慌张,他遣散了众将,准备披挂出征。

    寇封穿好战甲后,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自己大小经历了这么多战阵,第一次如此不安,他努力平静自己的心神,脑中突然闪过诸葛亮的一句话“欲思胜,先忧败”,如果今夜败了,这几百兄弟岂不是和自己丧生虎口?

    “让范达过来见我。”寇封让亲兵传话道

    范达到后,寇封简单的交代了一番,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寇封心绪稍宁。

    二更时分,寇封带着五百骑兵,以软布包裹了马蹄,与众位将士共饮美酒一杯,众人喝过酒后翻身上马,从阳平关悄悄出来,向魏军大营杀去。

    寇封到时,发现魏军大营正如马谡所言,守备极其松懈,便一骑当先,拍马杀入,寇封带着众人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突然间各营鼓噪,喊声大震,密密麻麻的魏军点起火把,如同白昼一般,将寇封等人围在了一处。

    司马懿缓缓走了出来,他右手边是肩上有伤的郭淮,左手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虎须将军,司马懿大喊一声“寇封小儿,还不速速下马受降!”

    寇封自知中计,大喊一声“众将士,继续冲杀,方有一线生机!杀!”

    说完寇封便向司马懿杀了过去,事情既然到了这种程度,他只能擒贼先擒王!

    哪知此时,魏军营外突然鼓声大振,好似有千军万马包围了此处,魏军众人一阵惊慌,司马懿脸上亦是闪过一丝异色,寇封难道还有后手吗?

    寇封借此机会,弃了司马懿,带着骑兵向营外冲杀而去,郭淮想要放箭,却被司马懿制止下来“此刻放箭,难分敌我。”

第123章 汉骑惨败

    寇封凭借惊人的武艺,眼看就要撕开一道缺口,这时那个虎须将军却拦住了寇封的去路,寇封的骑兵只是这么微微一顿,再次被魏军围了上来,瞬间数十名骑兵被魏军斩落马下。

    “张虎在此,寇封还不速速下马受降!”那将领正是张辽之子,张虎,他拦住了寇封一击后,自以为和寇封的武艺相差无几,便想要借机拿下寇封。

    寇封此刻双目通红,他本是惜力,知道今日突围,是一场硬仗,只求冲杀出去,哪知却被拦住了去路,此刻看见跟随他的战士,接连战死,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全力使出一枪向张虎刺去。

    张虎虽武艺未入一流,但毕竟是名将之后,见识远高于常人,此时看见寇封这一枪,便知道自己先前估计错误了,赶忙举刀格挡,顷刻之间,张虎只觉双臂震碎,接着刀断!甲碎!枪头亦是扎进的张虎的体内,张虎跌落在地,寇封拔出枪来,大吼一声“张虎已死,给我杀!”

    魏军众人,看见寇封只是一枪便结果了张虎,哪里还敢上前,皆是手持兵器,战战兢兢。

    寇封见此机会,一举冲了出去。

    寇封撤退后,四面战鼓之声,戛然而止。

    司马懿令郭淮速速清点战场,自己快步来到了张虎身边,此时张虎虽然重伤昏迷,但仍有呼吸,司马懿赶忙叫来了军医为张虎治疗。

    寇封回到阳平关下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寇封看着身后紧随着他的一百余骑,悲痛万分,自责不已!

    阳平关内的气氛异常压抑起来,寇封懊恼的坐在那里。

    “请将军赐罪!”马谡见营内众人都不言语,便跪倒在地。

    “你何罪之有?”寇封摆摆手“你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采不采纳,在于我,起来吧,在我寇封麾下,无需跪拜。不过我军此战虽然失利,但是目的却依旧达到了,这是你的功劳,我观魏军此刻军中,兵马不下五万,司马懿亦是还在军中,看来张辽和司马懿两人此次是分兵了。众将可有应对之策?”

    寇封问完之后,堂下无人答话,即便是前日还意气风发的马谡,此刻也是默不作声。

    “高翔,我怕今日司马懿会来破关,你务必做好防守。”寇封见没人答话,也不强求,便开始下令“其余众将亦是回到各自岗位,准备迎敌。韩瑛,你去将昨夜随我回来的将士叫进来,我有话和他们说,算了,我去他们营地。”

    寇封来到这支骑兵营地的时候,营地内鸦雀无声,五百人的营地内,此刻只留下了一百三十人,成军以来,他们第一次经历如此大败,士兵们一个个满眼空洞,谁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可能是想昨日还睡在自己身边的袍泽,可能是想家中的妻儿老母,可能是想来日报仇雪恨!

    韩瑛见状提醒道“寇将军来了。”

    众人这才从反应过来,准备起身行礼。

    寇封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今日是我寇封妄自尊大,害了大家!在这里,给大家赔礼了,更给死去的同袍兄弟赔礼了!”

    说完跪倒在地,韩瑛赶忙扶起了寇封,众人亦是跪倒在地,大呼“将军使不得!”

第124章 屠虎成军

    寇封站起身来,示意大家快快起来“众将士,从今往后,你等一百三十骑,皆为我寇封亲兵,魏军精锐唤作虎豹骑,司马懿唤作冢虎,从今往后我军以虎为敌,军名屠虎!”

    话至此处,寇封感觉到当日好不容易压制下的杀意再次迸发而出,营内军士此时眼中的寇封如同来自地狱的修罗一般。

    阳平关附近,一处山谷之中,正在修炼的灵兰突然惊醒,目视阳平关方向,他遇到了什么事情,竟然产生了这么强的杀意。

    寇封目视众人惊讶的眼神,强行压制住了内心的杀意,回头目视韩瑛“韩将军,今日以后你麾下骑兵由韩瑶负责,你为屠虎军副将,打今日起,允许你招收各军百战精锐,将此营凑足五百人。”

    “诺!”

    当寇封走出大营的时候,营内众人心中对寇封皆是心有余悸,刚才的那个人,和他们平日里熟悉的寇封将军,完全是两个人,是什么让他变成了这样。

    寇封并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他,他也不会去考虑别人怎么想他,他快步回到了大帐,此刻他已经意识到,所有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徒劳的,如果他要想守住阳平关和汉中,唯一的办法便是收缩防守,等待救援。

    回到大帐的寇封,正欲传令给子午谷和天水道两处的军队,阳平守军却来报,有丞相的密函。

    寇封拿出密函一看,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既然如此,自己固守阳平、汉中无忧矣。

    “传各位将军议事!”

    众人来时,寇封并未告诉众人密函的内容,因为诸葛亮有言在先,此密函只可以他一人知道,他也未征求军中众人的意见,只是独自开始发号施令。

    “韩瑛领命,着你安排两路骑兵,迅速命令两处疑兵撤往汉中,协助蒋琬大人固守汉中。”

    “末将领命!”

    “范达领命,着你待一万兵马,迅速前往汉中,到汉中之后以蒋琬大人为主,你与酒鬼为辅,固守汉中,无论外面有什么情况,皆只需固守。”

    “末将领命!”

    “高翔领命,着你立刻发动上庸军民,可令上庸百姓退居汉中,蒋琬大人自会安排,阳平军士需多收集滚石、热油、木块,准备坚守阳平关、”

    “末将领命!”

    此时的寇封与今晨战败时的寇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他突然做出了这些决定,但是没有人质疑寇封,阳平的众人迅速的运转了起来。

    当斥候回报张疆在谷内发现大量魏军的时候,寇封的将令也刚刚到达,张疆的内心其实并不是很满意,这是寇封第一次让他独自领兵,当他得知传令回兵的消息的时候,是一百个不愿意,他和范达同时归附了寇封,范达已经成为了寇封身边的倚仗,无论大小战阵,都会咨询范达的意见,而自己,除了之前在上庸的一场血战以外,依旧默默无闻,他想让寇封也看看,他张疆,并不是草包。

    但是当将令和情报同时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意识到,此战并非如此简单,在军令和个人荣辱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前者,便拔寨向汉中方向撤去。

第125章 阳平攻防

    阳平和汉中的众人选择龟缩的同时,司马懿亦是看出了寇封劫营的用意,他本来准备的确实是瞒天过海之计,但是此时寇封既然敢劫营,必是猜透了魏军的计谋,事已至此,那继续等待也便再无意义。

    当司马懿来到郭淮大营的时候,郭淮并不在营中,此时的郭淮正守护在张虎的身边,张虎断掉的胳膊已经被军医接了起来,但他依旧还在昏迷之中,郭淮的内心非常忐忑,张虎受伤的消息,他第一时间便传给了张辽,但是张辽却迟迟没有答话,张虎在自己身边被打成了重伤,自己不能说是毫无罪责。

    司马懿走了进来,示意郭淮出来叙话“郭将军。”

    郭淮快步走出了张虎的军账“司马大人有何要事?”

    “寇封的身边怕是来了高人,看出我们的想法了,所以昨夜寇封才会劫营。”司马懿说道“虽然劫营的这个想法很拙劣,但是此人既然能猜出我们要分兵,说你在大局观上还是很强的,蜀汉人才辈出,越来越有意思了。”

    “我等该如何应对?”郭淮再问

    “我们该趁寇封的兵力还未完全收紧,强攻阳平关”司马懿转了个身,目视阳平关的方向“此番一定要攻下阳平关,此关不破则入蜀不安!”

    魏国大军第二日便向阳平关发起了冲击,这次他们为了能够拿下阳平关,做了极其充足的准备,投石车和冲车都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三轮投石过后,魏军开始发动冲锋,几场大败和连日来对战争的期待都被魏军发泄在了战场之上,魏军顶着汉军的箭矢,飞快的向阳平关靠近。

    阳平关上寇封战在城墙之上,神情肃穆,一旁的高翔正在指挥弓箭手射击,敌军越来越近,弓箭的杀伤也越来越大,当第一架云梯架上城池的时候,弓箭手选择了退后,士兵们开始用长杆用力推倒云梯,用石块、滚木砸向城下的魏军,当第一锅热油到下的时候,阳平关下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凄厉的呼喊声敲击着两军的内心。

    寇封看着那些在关下翻滚、尖叫的士兵,内心有些不忍,他们中有些人还是孩子,但是却要忍受这种痛苦慢慢的死去。但是从来没有不残酷的战争,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三通鼓后,魏军并未登上阳平关,关外的郭淮和司马懿亦能看出阳平关准备充足,今日怕是拿不下此地了,便鸣金收兵。

    子午谷内,张辽的斥候和张疆的斥候已经不是一次交锋了,但是眼看就要出谷了,却再也没有发现张疆的部队,张辽心中亦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张疆是藏起来了,还是撤了,他本来要拿张疆练练手,但是现在对手都找不到了,张辽只能一面让斥候扩大了搜索范围,一面继续向汉中方向进发。

    张辽的心情并不是很好,多年的征战,已经有击垮他身体的趋势,他本想安安稳稳的守卫大卫的南方,却因为军中无人可用,被派到了此处战场之上。先是故人之子乐綝被擒,生死不知,现在自己的儿子又重伤,命悬一线,自己却不能有任何悲痛,不能动摇军心。他老了,他也累了。

第126章 阳平攻防(二)

    当蒋琬带着众将在汉中严阵以待的时候,斥候却传来了消息,张辽大军绕道汉中北方,向阳平关方向出发。

    蒋琬赶忙将消息传递给了寇封。

    郭淮和司马懿已经连续攻了十天了,但是阳平关依旧坚挺在他们面前,经历了连翻的大战,阳平关无论是从将帅的能力还是从士兵的经验来说,都得到了增强,阳平关的韧性超乎了司马懿和郭淮的想象。

    寇封看到蒋琬的报告的时候,并未惊慌,这种情况他已经想到了,他知道此时他只能想办法解决,蒋琬虽然提出了汉中驰援阳平关的方案,寇封却在清楚不过,汉中和上庸的兵马是万不可轻动的,阳平关无论多重要,其作用还是保卫汉中,如果为了保护阳平关而失去了汉中,便是舍本逐末了。寇封令蒋琬继续坚守的同时,也给成都送去了阳平关的消息,随着张辽的到来,魏军对阳平关形成了包围之势,阳平关已经陷入了外无援军的窘境。

    张辽安营扎寨以后没有立刻展开进攻,他继续派出了两万兵马,用于牵制汉中和上庸的守军,同时也保护子午谷这条退路。他的行动不快,等到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张辽出现在了阳平关外。

    “叫寇封出来答话!”此刻的张辽端坐于马上,以鞭指关,好似这阳平关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一般。

    寇封走上了城墙,他看着张辽,如果说曹仁是曹氏宗族中的第一将帅的话,张辽便是曹丕麾下的第一将帅,他听过很多关于张辽的故事,只是今日一见,才知道,张辽是如此的威风凛凛,那种多年征战沙场,积累起来的气场;那种时常指挥雄师十万所拥有的气势,竟然让寇封感到了一些压力。

    “张辽,忘记前次贾诩是怎么败的了吗?”寇封大吼一声,他重提前日的汉中大胜,一来是壮蜀汉军威,二来是压张辽士气。

    张辽又岂会不知寇封的小心思,张辽今天来也正是为了打压阳平守军的气势“寇封小儿,如今我二十万大军已将这阳平关团团围住,你若早日投降,我还会在陛下面前替你美言几句,你还可为自己和关内将士混个好前程,你若执迷不悟,我只能血洗这阳平关了!”张辽的话不仅是说给寇封听的,更是说给阳平守军听的,他是要乱了这阳平关的军心。

    寇封看着张辽,他见张辽虽然气势强盛,但是握鞭的手却是虚浮无力,瞬间计上心头“张辽,你也是汉臣,人皆说你张辽忠义,不想先叛了丁原,后叛了吕布,如今又叛了大汉,你与你先前的三姓家奴主子有何不同?今天我就为大汉杀了你这个乱臣贼子!”说完,寇封从身边校尉手中夺过一把大弓,拉弓射箭,一气呵成,一箭向张辽射去。

    “嘭!”也就是张辽命不该绝,也怪寇封只是初通射术,这一箭被张辽身边的将领一枪挑开了。

    “寇封,你也是成名的大将,尽然暗箭伤人!”那挑开寇封的箭矢的将军怒骂道

    “我乃大汉将军,诛杀大汉乱臣贼子是我分内之事!”寇封义正言辞的说道“弟兄们,对待叛贼,又何须说什么道义,给我射!”

    阳平关上,高翔早有准备,寇封一声令下过后,顿时万箭齐出,那将军护住张辽拔马便跑。

第127章 阳平攻防(三)

    待到那挡将的将军退到汉军射程之外后,他拿出了一把宝石大弓,一箭向寇封射去,嘴中大吼“寇封,你亦吃我曹彰一箭!”

    寇封自是看到这曹彰射箭的,原来此人便是曹操的黄须儿,果然不同凡响,但是寇封并未躲避,待到箭矢近前的时候,竟然一把抓住了箭矢,然后将那箭矢举国头顶,大喊一声“杀曹魏叛贼,复大汉河山!”

    寇封这么一喊,军中众人亦是和他一样大喊道“杀曹魏叛贼,复大汉河山!”

    “杀曹魏叛贼,复大汉河山!”

    “杀曹魏叛贼,复大汉河山!”

    喊声震天,这喊声如同巨锤,张辽的计划被这几声怒吼彻底击碎了。

    回到大营的张辽身体颤抖的更厉害了,他只留下了曹彰,屏退了左右,倚靠在帅榻上“王爷,这几日谷中行军,我这病越来越厉害了,此地的战事还需要曹将军多多用心,我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张将军,你且好好休息,明日我去阵前斩了寇封,一举拿下阳平,我便送你回去修养。”曹彰说道

    “不可!”张辽赶忙制止了曹彰“寇封击败过曹仁将军,又能和受伤的许褚将军抗衡,前日他还一招击败虎儿,就冲他的这本领,我怕你在他面前讨不到好。”

    “张将军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曹彰不屑的说道“当日先帝在时曾说过,寇封根本不是我的对手,当日若不是军情有变,我早就斩了寇封了!”

    “今时不同往日,王爷还是小心为上吧!”张辽此刻胸闷的厉害,他也不想再和曹彰争论什么,便只是劝告了曹彰一句。

    但是纵使张辽说的再仔细,以曹彰的性格,反倒更是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第二日曹彰便带了三万兵马摆开阵势来到了阳平关下。

    “叫你家寇封,问他可敢与我真刀实枪战上一战?”曹彰怒吼道

    此刻寇封正在营内和众将议事,士兵传话之后,略作沉思“高翔将军,今天给你一个硬任务,不知道你敢不敢接。”

    “将军大说无妨,只要是将军交代的,高翔定时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好,今天只能给你留一万兵马守卫关北,务必坚持到我在关南破地,我要挫一挫这个曹彰的锐气!”

    “末将领命!”高翔毫不犹豫的说道“只是请将军允许我今日放开使用箭矢、滚石等军需。”

    “好!”寇封应允道“其余众人,随我到关南。”

    阳平关大门打开的时候,出乎曹彰的意料,亦在曹彰意料之中,他策马向前,英姿勃发,身体笔直,胸口高挺,耍了一个枪花后以枪指寇封“放马过来。”

    如果说马超的骄傲是得易于他天下无双的武艺的话,那么曹彰的这种骄傲是他的武艺和出生共同给的,那种藐视天下的王者之气,那种舍吾其谁的杀伐之气,在曹彰的身上交织着。

    寇封朝着曹彰笑了笑,这微微一笑,既是一种藐视,也是一种不屑,将曹彰的骄傲瞬间击了个稀碎。

    曹彰大吼一声“纳命来!”

第128章 阳平攻防(四)

    寇封见曹彰冲了过来,也不再犹豫,纵马向曹彰杀了过去,两人都是以力量见长,两马这一相交,个人本领并未看出多,兵器和马匹的差距却显现了出来。

    不愧是魏国的任城王,兵刃马匹何止是比寇封高一个档次,这一击过去,寇封的战马差点跪倒在地,寇封的兵器差点又被折断。

    寇封心中暗下决定,这次大战之后,一定要找一把称手的兵刃,自己在兵刃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吃亏了,不能再拖了。脑中思虑虽多,场上只是片刻,两人已是调转了马头,你来我往互相厮杀起来。

    这曹彰的武艺,自是又高人指点的,只见他大开大合,不停的强攻。寇封如今的武艺,更偏向于赵云的方向,枪法亦是逐渐浑圆了起来,只等时机一到,一击破敌。

    两人战了五十多个回合,曹彰亦是体力略显不支了,寇封却是面色平和,好像根本为尽全力。

    曹彰虽然好胜,但是心中跟明镜一样,他意识到,再这样打下去,必然会败,便调转马头,意欲逃跑。

    寇封哪里肯放,亦是策马来追,只可惜寇封马慢,眼瞅着曹彰就要跳出战圈了,马上的曹彰突然拿起马侧的宝石大弓,随手就是一箭。

    如此近的距离,曹彰的一箭硬生生的插在了寇封的箭头,寇封来不及拔出箭矢,调转马头,就要回阳平关。

    这边曹彰怎么肯放?形势瞬间逆转过来,蜀中将士皆是惊恐万分,准备上前营救。

    曹彰和寇封只留下一个马身的距离的时候,曹彰举起了长枪,瞄准了寇封的后心口,猛的刺了过去。

    哪知这一击并未刺中寇封,寇封就像身后长了眼睛一般,一下躲开了曹彰的致命一击,而后左手使枪,右手拔剑,照着曹彰便砍了过去。

    曹彰毕竟见过其父身边的剑术大师王越的,寇封这招“出手式”虽然精妙,但是依旧被他看出了倪端,他急忙伸出左胳膊去抵挡,宝剑打在了曹彰的战甲之上,瞬间碎了个四分五裂。

    剑虽碎了,但是曹彰亦是不好受,左臂疼的他完全失去了知觉,他赶忙调转马头,向军中逃跑。

    战场之上,果然事瞬息万变,寇封一面继续追击,一面大喊道”曹彰以败,弟兄们,随我冲杀!”

    两万蜀汉将士,近日被司马懿打的很是憋屈,今日终于可以放开和魏军厮杀一场,自然是全力以赴,尽情拼杀。

    第一个杀入魏军战阵的是寇封,紧随其后的是屠虎营,魏军的战阵瞬间被撕开了一到口子。

    两军相交,汉军是越杀越猛,魏军是越逃越多,眼见无法走脱,魏军之中,跪地投降着无数。

    哪知正在此时,魏军之中一面张字大旗,逆流而上,魏军的颓势瞬间被止住了。寇封看见张辽的时候,张辽并未继续向前冲杀,只是端坐于马上,目视寇封,他在告诉寇封,我张辽来了,你寇封完了。

    寇封亦是没有想到张辽会来的这么快,此时继续上前,两万对十万,无异于以卵击石,鸣金收兵,亦是要损失无数。

    寇封握了握手中的长枪,坚定的看向了张辽。

第129章 阳平攻防(五)

    好寇封,他拍马直取张辽,顷刻之间,距离张辽已经不足百步。

    张辽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吼一声“杀!”

    多年跟随张辽的士卒都知道,张辽上阵,好身先士卒,他一般会喊“随我杀!”而不是今天的“杀!”这一个简单的不同,却让他身边的士卒一时没有领会了张辽的用意,仅仅慢了这片刻,寇封已经杀到了张辽面前。

    张辽身边的亲兵此时才反应过来,自从出谷之后,张辽身体虚弱无比,此刻的张辽连举刀的力气都没有,更不要说和寇封一战了,这些亲兵堵在了寇封的来路上,以命相搏。

    寇封的冲杀被阻断下来,魏军能挡住寇封的马,能挡住寇封的人,却挡不住寇封破釜沉舟的气势一般扔出的长枪,长枪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扎向了张辽。

    张辽此刻只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摔下马来。魏军众人赶忙将张辽扶了起来,向大营退去,主帅一倒,魏军自然是已经是无力再战。

    寇封带兵又掩杀了一阵,自知魏军势大,便鸣金收兵了,他自是知道,若是继续杀下去,待魏军再组织起进攻,便无路可逃了。

    寇封回到阳平关的时候,关北传来急报,魏军已经攻上了城墙,此刻两军正在城上厮杀。寇封留了三千人接收俘虏,哪里顾得上休息,带着众人便向关北跑去。

    关北城墙,源源不断的魏军挤了上来,大汉将士节节败退,如今关上的两军已经是五五之数了,高翔和范达顶在队伍的最前方,浑身是血,今日的魏军好像看出守城的士兵不多一样,比前日的攻击都要猛烈,本来准备在使用五日的箭矢、滚石,此刻已经都被用完了,魏军抓住机会,一举冲了上来。

    高翔此刻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他的手已经连刀也握不稳了,他不知道关南的战事是什么情况,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他此刻的心情的话,那就是绝望吧。

    “杀!”突然,从关南面传来了杀声,无论是魏军还是汉军都被这杀声惊了一下,因为任谁都能听出,这是一支得胜之师才能喊出的杀声,只是,众人还不知道是谁家胜了。

    当寇封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汉军之中一人大喊道“是寇将军,是寇将军来了!”

    寇封带着将士们,挟得胜之军威,加入了战团之中,虽然此刻的众人已是十分疲惫,但是谁也没有因为胜利而放松,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关在人在,关毁人亡。

    汉军的颓势随着寇封的到来被止住了,寇封逐渐杀到了城墙的最前沿,他身边跟着的是屠虎营的众人,这一支以诛杀魏军为使命的队伍,血腥的厮杀了起来。

    阳平关下,早就等待破关郭淮和司马懿并不知道城墙上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看来,今日破关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这个时间却迟迟没有到,他们亦是能感受到,魏军的攻势从势如破竹,变成了戛然而止,此时已经有败退之趋势了。

    郭淮回头看向了司马懿“司马大人,收兵吧。”

    司马懿长叹了一声,并没有答话,便转身离去了。

    郭淮无奈之下,只得大喊“鸣金收兵!”

第130章 阳平攻防(六)

    一场大胜,加上一场惨胜,阳平关再次躲过了一劫,此刻阳平关内可以战斗的力量,只留下了两万出头,还没有城中的俘虏多。阳平关内的滚石、箭矢、热油、滚木亦是基本用尽,寇封知道,明日魏军再来之时,只能在城头血战了。

    寇封看着帐内的众位将领,每一个人都是满身血污,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即便是马谡,他也在今日守关的战斗中经历了血的洗礼,脸上竟然多了几分坚毅。

    “哎!”寇封叹了一口气“明日突围吧,为今之计,只能集中优势兵力守卫汉中了。”

    “将军,或许还没有到弃关的时候。”说话的人正是马谡

    “幼常有何良策?”寇封问道

    “关内滚石没了,我们可以拆除关内百姓房屋。”马谡说道

    “住嘴!”营中将领皆是一惊,这是寇封第一次在大帐之中怒斥将领,马谡的脸瞬间被吓得惨白“先帝以仁义起兵,常施恩于百姓,才能蒙百姓不弃,有了今天的基业;你兄长在时,曾教导我爱民如子四个字,我常记心中,想不到你今天竟然说出拆毁百姓房屋的话,若有下次,我定不轻饶。”

    马谡虽然被寇封训斥一番,但是心中却是认可寇封的想法,连忙告罪,但是并未退到一旁而是继续说道“我还有一计,但只是灵光一闪,还未成形,请众位共同斟酌。”

    寇封并没有阻止马谡,他相信马家的家风家教,先前马谡定是因为求胜心切才说出破坏百姓房屋的话,他目视马谡“但说无妨。”

    “我曾记得数年以前,丞相在荆州,曾草船借箭,我观连日来,此地也常常起雾气,故想到此计,只是还未想清如何实施。”马谡说道

    “草船借箭吗?”众人听马谡这么一说,皆是眼前一亮,只是该如何实施众人皆是一筹莫展。

    大营内安静了下来,寇封见谁也不再言语便说道“今日厮杀都累了,回去歇息吧,马谡留下,你我二人再细细琢磨一番。是否突围,明日再议。”

    二人商议到一更时分,也想不出个思路来,便各自睡去了。

    第二日,寇封刚到达城墙上,却发现城墙上又多了许多滚石、滚木。

    寇封回头怒视高翔“怎么回事?”

    “将军,屠虎营士卒听闻您不忍拆毁百姓的房屋,便拆掉了自己的营房,而后各营士卒见此,皆是效仿。“

    “胡闹!”寇封大声呵斥道“士兵们上阵杀敌已经很辛苦了,营房拆了,他们住哪里!'

    “我军士卒,平日里秋毫无犯,与关内百姓相处甚是融洽,百姓皆愿接纳我军士卒在家中居住。”高翔继续回答道

    “你们,哎”寇封听到此话,也甚是无奈,只能继续向关上走去。

    今日的阳平关确实是大雾天,大雾散去之后,魏军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击。

    寇封正在指挥防卫,一个头举着木制锅盖的小兵跑了过来“将军,高翔将军说关南张辽并未攻城,是否需要分兵关北。”

    “让高翔好好守卫关南,无需分兵。”寇封回答道,他刚要打发那个士兵走,却忍不住好奇的问道“你头上为什么顶着锅盖?”

第131章 阳平攻防(七)

    “将军不知,我每日在阵前传令,弓箭从头顶刷刷的往下飞,我只能顶着盾牌奔走,可惜昨日盾牌被击碎了,今日便从灶房借了个锅盖应急,但是这锅盖毕竟不如盾牌,连续扎上去几箭,锅盖便裂开了。”那士兵回答道

    寇封的脑中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锅盖,原来还有如此妙用!

    魏军今日并未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再加上昨日败仗,今日的攻击草草收场。

    当寇封让高翔借来全城的锅盖的时候,高翔一脸茫然“一定要和清点清楚,来日要还给百姓!”

    高翔虽然不解,但是依旧按照寇封的要求收集来了阳平关的所有锅盖,阳平关是军事重镇,此地的百姓并不多,高翔借了一晚,只借到了三千多锅盖。

    寇封又令士卒做了三千多稻草人,密令三千守城将士,明日若是晴天,便正常守城,若是雾天,便将稻草人立在城头之上。

    第二日,阳平内外,果然又是大雾,真是天助寇封。

    关外的魏军早就摆开了阵势,只等大雾一散,便会发动攻击。

    此刻寇封站在城上,朝关外喊道道“司马小儿,就此别过!”

    司马懿目视郭淮,二人同时说出了两个字“突围?”

    “前日攻城时,汉军便没有多少箭矢了,想来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寇封想要突围去汉中,集中优势兵力,守卫汉中了。”郭淮说道

    “不可大意!”司马懿说道“如若这是寇封的诡计,我们此刻攻过去岂不是正合了寇封的意?”

    “大人,军机稍纵即逝,如果真让寇封借大雾遁走,汉中又是一块铁板啊。”郭淮急切的说道

    “可令弓箭手先射城上,如若寇封伏兵,必然会有伤亡,一听便知,如若寇封以撤,城上定然没有言语。”司马懿说道

    郭淮领命之后,便带着弓箭手,缓慢进入了射程之内,两轮射击过后,城内惨叫连连。郭淮心中更是疑惑,难道真被司马大人说中了吗?寇封是要伏击他们,想到此处,郭淮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继续向城上射击起来。

    但是郭淮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弓箭好像不是扎在人身上,也不是碰到铁甲上,总之,在如此静逸的战场之上,那种“砰、砰”的声音很熟悉,弓马娴熟的郭淮的却很熟悉这种声音,又几轮射击过后,他大喊道“箭靶,是射在箭靶上的声音,城上没有人!停止射击”

    寇封见郭淮没有继续射击,同时三千草人,锅盖已经都扎满了箭矢,便再次大吼一声“司马懿,还记得我家丞相昔日向曹贼借箭否?”

    司马懿听到此话,不觉气急攻心,只能手指阳平城墙,口中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周围亲兵见其如此,便赶忙将他扶回了营帐。

    大雾散去,魏军开始准备攻城,此时汉军看见了满地的箭矢,由于锅盖是木制的,所以箭矢基本保持完好,由于锅盖已经被击碎,之前扎在锅盖上的箭矢,此刻已经散落了一地。

    汉军并未收拾地上的箭矢,此刻魏军已经再次发动了进攻,弓箭手们只是随手拿起了自己身边的箭矢向关下射去。

第132章 阳平攻防(八)

    异常疲惫的魏军,今日的攻城更是没有什么建树,一轮冲锋过后,便草草退去,郭淮心里清楚,此刻攻城只是徒增伤亡。

    “城南急报!”昨日那个顶锅盖的小兵再次跑了过来“高翔将军急报,曹魏营中挂起了报丧之物,不知是何人新丧,军中亦好似准备撤兵。”

    “令高翔继续关注曹军动向,没我命令不可轻出。”寇封传令道

    死的是谁,张辽还是曹彰,曹彰那日虽然被自己所伤,但是伤的只是胳膊,并不会伤到性命,张辽的话自己前日连刺都没有刺到张辽,难道张辽的病有这么严重?

    寇封看着关外的司马懿营寨,如果张辽真的已死的话,魏国的大军是由司马懿一人统帅呢,还是会就此班师呢?

    张辽的大军确实开始向子午谷方向撤离,与此同时,成都传来了消息,诸葛亮七擒七纵南蛮王孟获,孟获宣誓誓死效忠大汉,南蛮众人彻底归附了蜀汉。

    “丞相赢了的话,丞相先前说的奇兵也该到汉中了吧。”寇封自言自语道,连日孤军奋战于阳平关,不止是军中士卒,连寇封的心中也有些烦躁,他异常期待丞相的奇兵到来,为整个汉中的大战注意一针强心剂。

    而此时,一支两万的的骑兵已经悄悄出现在了汉中的西南方向,为首之人锦衣银甲,白马金枪,正是素有神威将军之称的西凉锦马超。马超来的很快,也来的很隐蔽,汉中城只是一夜骚动后,便再次恢复了安静。

    马超的到来,让蒋琬的内心蠢蠢欲动起来,先是寇封杀败了张辽大军,后又有马超铁骑到来,是时候反击了。

    “马将军,连日来,阳平关岌岌可危,我本欲起兵救寇将军,奈何寇寇将军明令,汉中兵马不可妄动。今日得将军至此,汉中无忧矣,我欲起汉中兵马,前去夹击张辽所部,请马将军代为守城。”蒋琬说道

    “蒋大人,我麾下部署,皆为骑兵,守城之事还是由蒋大人负责吧,我与寇将军有旧,丞相也命我可以随势而动,既然如此,还是由我去攻打张辽吧。”马超回答道

    “阳平关斥候急报!”一个小兵闯了进来

    听到急报二字,营内众人皆是内心紧张起来,阳平关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失守了吗?蒋琬亦是非常着急,对那小兵说道“快说!”

    “张辽大营疑似有人新逝,营内有报丧之物,出入将士穿白衣白甲甚多。昨日正在收拾准备撤兵,想来今天怕是要启程了。”那小兵回答道

    “再探!”蒋琬命令道“天助我也,撤兵的话,看来营中死的是个大人物,难道是前日被寇将军击杀了吗。”

    “蒋大人,机不可失,我愿意带本部骑兵,劫杀张辽军!”马超的声音充满的兴奋,终于,终于可以和魏军厮杀了。

    “太守大人不可。”酒鬼出言道制止道“寇将军有言在先,没有他的军令,此地兵马不可轻动,前日军报中并没有将军击杀曹军将领的消息,我恐是敌军的疑兵之计,先前曹真攻打阳平关的时候,不正是中了将军的假死之计吗?”

    马超的话被酒鬼打断,心中自是不满,他怒视酒鬼,说到“你是何人?”

第133章 汉中起兵

    酒鬼不卑不亢的看着马超回答道“我乃是汉中军法官酒鬼,寇将军不在此地,由我和蒋琬大人负责汉中防务。”

    “酒鬼?哈哈哈。”马超听到这个名字不觉笑出声来“寇将军如此精明能干的一个人,竟然选了个酒鬼执掌军法,那我西凉的醉汉岂不是可为先锋,醉卧沙场?”

    蒋琬见二人言语之间起了冲突,连忙出言调解道“二位将军,切莫动怒,大战将至,切不可因为小事而伤了军中和气。”

    酒鬼听到此话便没有再言语,马超却说道“我非寇封麾下,既然蒋琬大人有寇将军的将令,那就由我去追击张辽军吧,战场之上,战机稍纵即逝,马超就此告辞。”

    说完马超便起身离开,没人可以理解马超为什么如此急切,今天他终于可以和曹魏正面交锋,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复仇,谁也不可以。

    马超离开后,蒋琬和酒鬼之间有些沉默,蒋琬看了看酒鬼,又看了看下手的张疆、韩瑶,众人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最终还是酒鬼打破了沉默“这件事情,我们该尽快告知寇封将军,请将军定夺。”

    “寇将军守卫的阳平关外还有司马懿的数万人,我想寇将军出兵追击的概率不大,我们可以想到,张辽也能想到,恐是张辽军真遇到大事,不得不撤了。”蒋琬分析道“现在张辽一撤,汉中城是安全的,依我看来,无论敌军真退还是假退,汉中都该派出一支部队,如果敌人是真退,汉中便是马超将军的助力,如果敌人是假退,关键时刻亦可以帮马超将军一把。”

    沉默,众人之间再次是一阵沉默,一边是寇封的军令,一边是形势所迫,酒鬼咬了咬牙说道“那好吧,我愿意领我部五千兵马前去支援马将军,请太守大人遣人速速告知寇封将军此地发生的情况。”

    蒋琬摇了摇头“你和马将军之间已有间隙,你去并不合适,让张疆、韩瑶带本部兵马前去吧,你继续镇守汉中。”

    酒鬼心中虽然无奈,但是蒋琬毕竟才是汉中城中的最高长官,他只能和众将一起回答道“末将领命!”

    寇封得知消息的时候,马超已经起兵两天了,寇封站在阳平关上,目视着关外,现在该怎么办?一边是阳平关北还有司马懿带着的几万人马虎视眈眈;一边是马超去追击张辽可能要受到埋伏,情况尚且不知,需要去救吗?

    “韩瑛听令,着你带领屠虎营的兄弟去拦截马超将军,告诉马超将军,张辽此行,怕是有诈,让马将军回师,如若不肯,请马将军务必小心。”

    “末将领命。”

    马超的兵马朝着阳平方向走了一天后,斥候回报,魏军已经向东而去,马超又追了几日,几日的追击马超内心是越来越不安,开始的时候斥候还能报回魏军大致的方向,但是从昨天开始,魏军好似人间蒸发一样失去了踪影,几万大军,就在自己眼皮子下面失踪了,马超是又惊又气。

    正在马超焦虑之时,一支二百多人的骑兵向马超军奔来。

第134章 马超中计

    那支队伍在马超的射程之外便停了下来,只有为首的一名将军一骑而至,嘴中大喊“我乃寇封麾下屠虎营副将韩瑛,马超将军可在军中?”

    马超见此人是穿着蜀汉的军服,又自称是寇封的麾下,便让属下带了过来。

    “马将军,末将韩瑛,乃寇封麾下,我家将军让我提醒马将军,张辽此行恐怕有诈,请将军先行退兵。”韩瑛站在马超身边的时候很是紧张,韩瑛亦是西凉人,马超的威名他自是知道的,今日到了马超将军近前,才发现,神威将军的称号绝非是夸大其词。

    “我知道了。”马超说道“我已经跟丢张辽了,我们回阳平关吧,我去见见寇封。”

    三日之后,马超和韩瑛带着前军先到达了阳平关下,寇封见到马超,自是非常高兴,一来马超一来,阳平关的压力就大减了;再者他以为马超能来,是自己劝回了马超,自己不用为要不要救援马超而担心了。

    当马超说完此行的情况之后,寇封大惊“魏军失踪了?几万人的张辽大军,怎么会频空消失?”

    寇封和马超都陷入了沉思,寇封想了半天也是没个头绪,便对亲兵说道“传众将议事!”

    众人听完听完马超的话后亦是没有言语,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太奇怪了,几万大活人,能去哪里?

    “几万大活人难道会遁地不成!”高翔根本静不下心来想此事,便大声抱怨道

    “遁地?”马谡听到高翔这么一说,眼前一亮“这几万人不会遁地,但是这几万人可以不走子午谷撤退,张辽为了不被追击,只需派出一支疑兵,便可以牵制马将军几天,而他的大军此刻或许走了天水道。”

    “不好!”寇封大叫一声“幼常,张辽怕不是走了天水道,张辽可能是去了汉中了!”

    “什么?”众人皆是发出惊呼,汉中的话,此刻汉中只有一万兵马,如果张辽真去了汉中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

    “高将军,几日没有汉中城的消息了?”寇封询问道

    “汉中城最后的消息便是马将军起兵追击张辽。”高翔回答道

    “不好!魏军犯我阳平以来,酒鬼五日向我一报汉中军中的动向,如今已经这么长时间没有奏报了,怕是真出事了。“寇封的内心更加焦急起来,如果汉中有失,自己守卫阳平关便成了徒劳,自己也无颜向陛下和丞相交代“马将军,借你五千骑兵,我亲自带队驰援汉中。”

    “寇将军,汉中若是有事,皆是马某之过,马某愿意星夜赶往汉中,请寇将军答允。”

    “好,众将听令!着高翔带领麾下众将守卫阳平关北,只可死守,不可出击。着范、达张疆分兵五千,守卫阳平关南,亦是只可死守。韩瑛带着屠虎营并马将军麾下将士随我驰援汉中。”

    “末将领命。”

    寇封安排妥当后,便和屠虎营先行出发了,马超一边整备前军准备出发,一边安排其他部队的出发事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4863/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寇封传最新章节! 作者:寇扬所写的《三国寇封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寇封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寇封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寇封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寇封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寇封传介绍:
本是一道镇妖符,却意外产生了灵智,巧遇刘封自杀,以刘封之名,结束三国乱世。三国寇封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寇封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寇封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