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朱瞻基的误会
刚吃过早饭,李如柏正准备趁着这段时间继续研究雷汞一事,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了进来。
接着就听见李林的声音传来:“少爷,胡百户一大早就带着人急匆匆的要冲进来,小的拦也拦不住……”
紧跟着李如柏就听见胡荣焦急的声音道:“李大人请见谅,实在是事出有因,胡某冒犯了~”
李如柏眉头一皱,顿时感觉事情有些不妙,于是扬声道:“无妨~胡大人且进来说话吧。”
等到胡荣进来,李如柏更觉得有些不妙,因为当前进来的人虽然同样也是一身锦衣卫的服色,可是并不是胡荣,看那胡荣亦步亦趋的跟在那人身后的样子,此人在锦衣卫中的身份恐怕不低。
李如柏看着胡荣,询问道:“胡大人,不知这位大人是?”
胡荣上前一步介绍道:“哦,李大人,这位是我们锦衣卫的管档千户王八王千户……”
噗~听到这个名字,李如柏当时就想笑出声来,这,这是人该叫的名儿吗?
见李如柏有些怪异的表情,胡荣也有些尴尬,没成想那位王八王千户却格外的好说话,笑了笑道:“哈哈~没办法,爹娘给起的名字,总不能抛根忘祖吧?啊?哈哈……”
听到这话,李如柏倒是对这位王千户有了些微的好感,于是抱拳正色道:“却是李某思想狭隘了,还望王大人见谅~”
王八摆摆手道:“无妨~无妨~哈哈……”,说完便开始在屋内四处张望起来。
李如柏正有些疑惑间,便听到胡荣急忙道:“李大人,昨日的那枚印章,你可还记得?不会已经给砸了吧?”
“印章?”李如柏更加疑惑了。
“对对,就是印章。”说着胡荣从怀中掏出一张纸出来,指着上面的章道:“李大人,就是这枚印章,你可还有印象?”
“哦~”李如柏恍然大悟,“我想起来,印章还在,怎么?难道是王大人中意那枚印章?”
听到印章还在,胡荣和王八皆松了一口气,然后就听那王八有些戏谑的道:“如若那枚印章是真的,就算是李公子您把上面的五条龙给砸了,我也不敢要啊……”
李如柏心中咯噔一声,然后指了指北京的方向道:“怎么?难不成那枚印章还大有来头不成?”
王八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然后道:“是不是大有来头,这还得看过之后才能确定,不知那枚印章现在在何处?”
接着就在王八和胡荣两人略显抽搐的表情中,李如柏从书房一个堆满了废纸杂物的角落里扒拉出了一个四寸见方、通体碧绿的印章。
“两位大人,你们看看可是这枚印章?”李如柏随手拿着印章问道,看那架势,弄不好下一刻就要摔到地上。
王八和胡荣两人急忙伸出手在下边护着,王八道:“李公子,您可得小心点儿呐……万一不小心给摔坏了可怎么办?”
李如柏见到两人如此大张旗鼓的工作,不禁有些疑惑的问道:“这不就是一枚普通的印章吗?能有多贵重?至于两位大人这么紧张吗?难不成这玩意儿还能是传国玉玺不成?”
胡荣和王八对视了一眼,然后王八道:“原来李公子您已经知道了这块印章,哦不,玉玺的来历了?”
“玉玉玉玉……玉玺?”李如柏傻了眼,“传国玉玺?”李如柏有些难以置信的盯着王八。
王八点了点头。
李如柏腿脚一软,差点儿就要将手中之物给丢了出去,吓得王八和胡荣两人一个激灵,急忙伸手扶着李如柏手中之物。
“乖乖~”李如柏低头看了看被三双大手护着的印章,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这是假的吧?王大人,你不会是骗我的吧?”
王八道:“这枚玉玺的真假还需要仔细验证一番才能确定。”
听到这儿,李如柏长出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听到王八说道:“不过眼下……从外观、尺寸、材质、印文、以及上面的毁损情况等等来看,十有八九是真品无疑……”
李如柏的手又是抖了一抖,吓得王八两人紧紧托着李如柏的手。
“李公子,这个……”王八看着李如柏手中的玉玺,小心翼翼的说道:“李公子,这个能否让我仔细瞧一瞧?若是李公子不放心的话,李公子您拿着,我在一边儿看也行……”
正在这时,门外突然又闯进来一人。
“如柏……”朱瞻基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幕,三个大男人,手拉着手,这个画面,着实让朱瞻基有些受刺激。
“兄……”艰难的说出了第三个字,随后朱瞻基浑身打了个寒颤,果然,如柏兄当真喜欢男人……可怕,好可怕……
随后朱瞻基急忙道:“啊~如柏兄,小弟见这大门没关,一不小心就进来了……不过小弟发誓,小弟真的什么都没看见,你们继续,你们继续!小弟就不打扰你们三人了……”
李如柏三人:……
“不是这样的,瞻基,你听我解释……”
……
过了好半天,朱瞻基才相信了李如柏的解释。
“所以,这就是传国玉玺?”朱瞻基看着摆在书桌上的玉玺,口中有些不确定的道。
王八抱拳道:“回殿下的话,这个……这个暂时还不确定,还得等专人鉴定过后才能确定。”
“这样啊……”朱瞻基有些失望。
这时李如柏有些疑惑的问道:“不是传说传国玉玺是和氏璧所制吗?”
王八道:“这个,李公子您八成是被谣言给误导了……我们要知道和氏璧既然叫‘璧’,那就要符合‘璧’的固定形制,必然是圆形且中间有孔。要将这样一个玉璧雕琢成一枚方形的,而且上方有印纽的御玺,几乎是不可能的。若当真是和氏璧,那这璧,恐怕得有磨盘那么大了……只能说某些好事者感觉和氏璧这件宝物也在历史中失去了下落,有些遗憾,便脑洞大开说‘和氏璧被制成了传国玺’。”
李如柏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不禁有些失笑。
第286章 传国玉玺
“陛下,长孙殿下和李如柏在殿外求见。”王贺站在朱棣身前躬身道。
“哦?”朱棣有些疑惑,朱瞻基来他不稀奇,稀奇的是无端端的这李如柏来做什么?“可说了是何事?”
“说是有宝物要献给陛下~”
“宝物?这天下之大,朕什么宝物没见过?”朱棣摇摇头,“莫非是那李如柏又捣鼓出什么新鲜玩意儿来了?罢了,让他们两个进来吧。”
王贺躬身应了一声,然后缓缓退出了殿内。
宝物自然是那枚不知真假的传国玉玺。在李如柏看来,纵然现在不能确定这块玉玺的真假,但外形、印文都和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一般无二,那这玉玺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在自己家中了。
李如柏的想法很简单,此事且不论真假,只要和传国玉玺沾上边的,都得交给陛下,先前不知道此物是何物也就算了,现在知道了,李如柏哪里还敢将它留在自己家中。就算是假的,那也得让陛下派人去处理,不然……
因此,他就拉着自己送上门的朱瞻基一起,来给朱棣献宝了。
……
两人刚进大殿,朱瞻基就巴巴的跑到朱棣身后,熟练的给朱棣捏起了肩膀。
“学生李如柏,见过陛下~”
朱棣放下手中的奏章,眯着眼睛看着李如柏道:“起来吧,听说你们两个小兔崽子有宝物要献给朕?”
朱瞻基得意的道:“爷爷,这个宝贝可不得了~”
朱棣摇摇头,然后道:“爷爷什么宝贝没见过?怎么,难不成是李如柏又弄出什么新玩意儿出来了?”
“呃,这个倒没有……爷爷,还是让如柏兄来跟您解释吧……”朱瞻基挠了挠头,随即又补充道:“不过爷爷,这个东西,好像您还真没见过~”
这话让朱棣顿时来了兴趣,看着李如柏道:“来,让朕看看,你们两个献的是什么宝。”
宝物李如柏没有随身带着,而是在进殿的时候交给了门口的小太监,此时朱棣发话,李如柏对着王贺拱拱手道:“劳烦王公公让人将东西送进来罢~”
王贺看了朱棣一眼,见其没有动作,于是对着李如柏笑着点点头道:“李公子稍候片刻。”说着便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便有一小太监捧着一个五寸见方的锦盒跟在王贺身后进了大殿。
李如柏见状,担心盒子里的东西被人掉包,于是走上前打开锦盒验证了一番。接着又盖上盖子,随后转身对着朱棣道:“启禀陛下,此物是学生此次北征出塞在草原上偶然所得,不过可惜学生目不识珠,差点儿将此物给毁了去。”
王贺看着李如柏的动作,眼神中闪过一丝异色,这李如柏,以为陛下身边的人都是那些三教九流的下作之人不成?如此小心谨慎,这是把咱家的人当成什么了?谁还会稀罕你那仨瓜俩枣的不成?
“哦?”朱棣嘴角笑吟吟的看着那方锦盒,然后对着那名小太监招招手道:“拿来让朕瞧瞧,到底是何物!”
听到这话,王贺急忙小跑着上前,将那方锦盒从那名小太监手中接了过来。
“王公公小心些~”李如柏急忙提醒道。
王贺心中有些不悦,毕竟他就是吃这碗饭的人,李如柏这么说不是怀疑他的能力?不过王贺并没有对此做什么反应,依旧笑着道:“那是自然,李公子放心且是。”
说着王贺将锦盒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朱棣面前的御案上,然后将盒盖小心翼翼的打开。打开盒盖,看到里边东西的一瞬间,王贺眼睛猛地一缩,他跟着朱棣这么久,自然见多识广,这个东西,他自然也听闻过……怪不得那李如柏如此小心谨慎,此物若是真的,要是搁他身上,恐怕得更加小心谨慎千倍万倍~
“李如柏,你还没告诉朕是谁拦着你没让你把这东西毁了,又是谁让你来送给朕的啊?”朱棣没有低头去看盒子里边装的东西,反而继续盯着李如柏,让他继续说下去。
李如柏接着道:“所幸锦衣卫百户胡荣生性敏锐,慧眼识珠,发现了此物的不凡,然后又急忙叫来了锦衣卫的管档千户王八,二人连夜前来学生家阻拦了学生,随后又确认了此物的真假,要不然这东西恐怕就要被学生不慎给毁了去~”
王贺也觉得此事属实是幸运至极,看来是这宝物自有灵性,冥冥之中自有神仙庇佑,这件东西该陛下得到啊~于是王贺急忙跪下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陛下得此物实乃顺应天意,为大明、为天下之正统!”说着王贺有些泣不成声,有了此物,谁还敢说陛下得位不正?谁敢!?
朱棣心头有些疑惑,他感觉王贺的举动有些不太对劲,这盒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让他有这么大的反应?
低下头朝着锦盒中望去,朱棣的眼神中有些疑惑,只见一枚方圜四寸,通体碧绿,背面五条螭龙盘绕的印玺赫然映入眼帘,印玺背面的五条龙雕刻的栩栩如生,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那其中一条龙缺了一个龙角。
“这是……”
紧接着朱棣霍然抬头望向李如柏道:“这是传国玉玺?”接着不待李如柏答话,便急忙道:“快将此物拿出来,看看上面的印文。”
一旁的王贺急忙上前,备好了一张空白的宣纸,小心翼翼的将那枚印玺从锦盒中取出,然后抱着印玺放在印泥上用力按了按,接着拿起印玺放在宣纸上,再次用力下压,等到拿起印玺的时候,一方鱼鸟篆写就的鲜红色的印文霍然出现在纸上。
朱棣的目光紧紧盯着那方印文,然后一字一顿的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又呢喃了一句,朱棣猛然抬头盯着李如柏道:“此物确定为真品?你不会拿假的来诓骗朕吧?”
李如柏急忙跪下道:“启禀陛下,此物的真假暂时还不清楚,不过锦衣卫的王千户确认过了,此物的外观、尺寸、材质、印文、以及毁损情况都和传说中的传国玉玺十分吻合,王千户已经派人前往南京调取档案,只待进一步的确认!”
朱瞻基也急忙跟着道:“爷爷,孙儿可以作证,爷爷若是着急的话,也可以找朝中精通此物的大臣们来确认一番……”
第287章 验证
很快,得到朱棣召见消息的金幼孜、胡广、杨荣三人联袂而至。
“微臣拜见陛下~”三人见了朱棣,齐齐拱手道,与此同时,三人也发现了站在朱棣身旁的朱瞻基以及一旁的李如柏两人,于是又道:“见过长孙殿下。”至于李如柏,还没那个面子。
朱棣朝着三人点点头,随后道:“三位爱卿免礼吧,朕今日召三位爱卿前来,是有一物来让三位爱卿辨认一番真假。”
金幼孜心中有些疑惑,什么东西,还需要他们来辨别真假?难不成还有人敢献上假的不成?朝着胡广、杨荣两人看去,发现两人也都有些疑惑,接着金幼孜又看向了一旁老神在在的李如柏……莫非跟此人有关系?
正欲问明陛下是何物,却又听朱棣道:“此物事关重大,三位爱卿定要仔细慎重,万不能出丝毫差错。还有就是,今日之事,不论结果如何,任何人不得私自对外透露半个字!”
金幼孜心中一凛,压下满肚子的疑惑,急忙跟着胡广、杨荣两人齐声道:“臣等遵旨。”
朱棣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对着王贺使了个眼色,王贺急忙走上前道:“来呀,上书桌、印泥、笔墨纸砚。”
话音刚落下,便有一队太监抬着桌子,端着印泥、文房四宝等物依次进来,将书桌摆放在金幼孜三人面前,并将所有物品在书桌上摆放整齐。
这一举动看的金幼孜更加疑惑,要鉴别的到底是什么东西?陛下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接着王贺看向朱棣,之间朱棣微微点了点头,王贺心中了然,小心翼翼的抱起那枚印玺,然后走到金幼孜三人面前的书桌旁,轻轻的将印玺放在书桌上。金幼孜三人的目光紧紧盯着王贺手中的印玺,看着上面的五条螭龙,金幼孜心中隐隐有了几分猜测……
朱棣指着金幼孜三人面前的印玺道:“此物乃此次北征时,李如柏在塞外偶然所得之物。”
听到这话,金幼孜三人将目光从那枚印玺上挪开,看向李如柏,李如柏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急忙抬起头,发现金幼孜、胡广、杨荣三人正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看,于是朝着三人拱了拱手,干笑了一声。
金幼孜朝着李如柏也拱了拱手,算是还礼,心中暗道,果然是跟这厮脱不开干系。
接着又听朱棣继续道:“此物,极有可能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今日朕叫几位爱卿前来,为的就是辨认此物的真假。”
金幼孜三人心中了然,怪不得……不过如此重任,万一一不小心走了眼……不过就算心中没底,金幼孜也不会就这般说了出去。想到此处,金幼孜对着朱棣拱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自当尽心竭力。”
朱棣点点头,然后道:“既然如此,三位爱卿便开始吧。若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即可。”
三人拱手领命,接着便走到那张书桌面前,然后相视一笑,金幼孜当先道:“胡大人,杨大人,要不您二位先请?”
“不不不,还是金大人您先请……”
“唉,胡大人您先请……”
一番推辞过后,金幼孜朝着胡广、杨荣两人拱拱手,率先拿起了那枚印玺。
印玺入手沉重,很有质感,手触之处冰凉润滑,对着明亮处看去,颜色剔透,绿色分布均匀,色泽明显;金幼孜又对着那枚印玺轻轻敲了敲,声音清脆动听。
“嗯……上等蓝田玉无疑……”金幼孜当即下定论道,“这块玉的颜色之正,实属罕见呐……”
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所制这件事,史书中有明确记载,这一点,在场中人除了李如柏,别人都清楚的很,自然不会闹出和氏璧这种笑话。
而蓝田玉,是以绿色为正。
紧接着,金幼孜又看向了印玺背面的五条螭龙雕刻,只见上面五条龙互相纠缠,龙首、龙身、龙尾、龙爪刻画的栩栩如生,就连龙身上的龙鳞都隐约可见。
“如此雕工~”金幼孜感叹道。
这时一旁的李如柏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怀中掏出一个带有手柄,晶莹剔透的物件,递给金幼孜道:“金大人,金大人,用这个看的更清楚些~”
金幼孜接过李如柏递过来的东西,眼神中有些好奇,问道:“这是何物?又有何用啊?”
李如柏解释道:“回金大人的话,透过此物中间这块透明的镜子看东西,能够将所有看到的东西放大一些,因此学生给这个东西起名叫放大镜,大人您可以调整此物和您要看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来让自己看的更清楚一些……”
金幼孜有些不信,于是便将印玺放在桌子上,手持放大镜,不断的伸手缩手,口中啧啧称奇:“果然能够放大~神奇神奇~堪称巧夺天工啊~”
李如柏笑着道:“金大人过奖了,不过是一些小玩意儿罢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朱棣在上面看到这两人一唱一和,顿时有些心痒痒,也想拿着放大镜看看新鲜,只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明说,于是便对朱瞻基使了个眼色道:“乖孙儿,你去瞧瞧,看看金大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朱瞻基愣了一瞬间,有些没明白自家爷爷的用意何在,接着又发现自家爷爷的眼神一直在瞟那放大镜,瞬间秒懂,接着又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咳,爷爷~”朱瞻基低声道:“那个东西,孙儿这儿也有一副。”说着从怀中也掏出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大镜出来。
朱棣不动声色的将那放大镜接了过来,随后轻咳一声道:“咳~看来金大人那边暂时不需要帮忙,既然如此,爷爷这坐了好半天,腿有些疼了,那你就先给爷爷捶捶腿吧……”说着朱棣就起身,躺到了一旁的软榻上。
这活朱瞻基熟,太熟了。麻溜的走到软榻旁,顺势坐在王贺塞过来的布墩儿上,就开始了捶腿业务。
正在朱棣呵朱瞻基这爷孙俩其乐融融之时,殿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呼……
第288章 验证(二)
发出惊呼的不是旁人,正是金幼孜。听到这一声惊呼,胡广和杨荣两人急忙围上前来,问道“金大人,怎么了?可是发现什么端倪了吗?”
那边正在把玩放大镜的朱棣爷孙俩也有些好奇的望着金幼孜,想看看到底是何原因。
只见金幼孜拿着放大镜的手臂微微颤抖着,指着那枚印玺上面的一处道“这,这,这……”
胡广上前一看,发现金幼孜手指的地方是一枚龙鳞,而那枚龙鳞,和旁处的龙鳞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于是胡荣有些奇怪的道“金大人,这里龙鳞是好好的吗?有何大惊小怪的?”
金幼孜深吸一口气,然后道“胡大人,您用这个来看看。”说着将手中的放大镜交给了胡广。
胡广接过放大镜,学着金幼孜先前的动作朝着那枚龙鳞看去,一旁的杨荣也围了上来,顺着胡广的目光一齐朝着那枚龙鳞望去。
“唉?金大人,这怎么看不清呢?”胡荣用胳膊碰了一下金幼孜,小声的问道。
金幼孜道“胡大人,您手稍微往上抬一点儿,哎,对对,头稍微近点儿,哎,对对对,现在怎么样?”
胡广道“嗯?比方才好多了……这龙鳞,当真是雕刻的惟妙惟肖啊……金大人,怪不得你方才这么大惊小怪的,嗯,这雕工确实不错,当属一流!”
金幼孜苦笑不得的道“胡大人,你再仔细瞧瞧,瞧瞧那枚龙鳞跟下方的龙鳞的重合之处,看看那里有什么蹊跷。”
胡广微微挪动放大镜,将镜头朝着金幼孜说的那个地方移去……
“哎,这里……这是……”
“胡大人,看来您也看到了?”
“哎哎,本官也看到了,这,简直不可思议啊~”杨荣口中惊叹道。
听到几人的对话,朱棣有些坐不住了,伸脚踢了朱瞻基一把,然后朝着三人的方向瞄了一眼,这次朱瞻基秒懂,急忙道“爷爷,孙儿去看看禁打人呢他们那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朱棣含笑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朱瞻基围了上去,对着三人拱了拱手问道“三位师傅,到底是何事如此惊讶?有没有需要瞻基帮忙的地方?”
金幼孜看了朱瞻基一眼,对着其回了一礼,然后道“殿下,这枚印玺之上,有两枚龙鳞的重合之处,微臣发现了一处暗记。”
“哦?暗记?”朱瞻基有些惊奇,“是何暗记?”
一些有名的匠人,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一些暗记,这个倒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不过敢在传国玉玺上留暗记的……若是真的,那这人的胆子也就太大了些……
金幼孜让开身位,对拿着放大镜的胡荣道“胡大人,放大镜暂时借本官一用。”
“金大人拿去便是。”胡荣将放大镜递给金幼孜,然后拉着杨荣退到了一旁,两人嘀咕了起来。
金幼孜接过放大镜,调整好角度和位置,然后道“殿下您看此处。”
朱瞻基凑上前,仔细瞧去,之间放大镜的正中间,两枚龙鳞重叠之处,隐约可见两个篆书写就的字。
“第一个似乎是‘孙’,第二个~似乎……是一个‘寿’字。”第一个字还好些,可是第二个字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因此朱瞻基有些犹豫。至于为什么说是“寿”字,因为这个字的轮廓和这枚印玺上“既寿永昌”的寿形状十分相似,因此朱瞻基才有此论断。
金幼孜点点头,这和他的看法不谋而合。
李如柏听到这话心中有些惊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微雕手法?那个龙鳞他知道,大小比芝麻粒还要小一些,要在这上面刻两个字,而且还是在重叠之处……简直就是鬼斧神工啊~
而且,李如柏拿出来的放大镜按照后世的倍数说,最少是十倍镜,就这般也都只能勉强看到,简直不敢相信这字是怎么刻上去的……
一旁的胡广和杨荣两人对视了一眼,然后说道“长孙殿下好眼力,微臣也认为是‘孙寿’二字。”
杨荣接着道“唐、宋两朝皆有记载,曰传国玉玺乃咸阳玉工孙寿所制,据说这孙寿亦称王孙寿,乃秦代咸阳第一玉工。如此看来,这枚传国玉玺倒是有几分像是真品了。”
“但是也不排除有人故意借此造假的可能性,毕竟这件事,秦、汉等的正史中都未曾有记载,单凭唐、宋两朝的记载,还不足以为证。”胡荣想了想道,随后又指着印玺背面缺了一角的龙首道“不过从这损毁的情况来看,和史料中记载的真品几乎一般无二。”说罢摇了摇头,自嘲了一声,显然这番前后矛盾的话语也让他自己纠结不已。
“几位大人,既然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门道来,依我看,咱们还是先看看这印文吧……”金幼孜缓缓沉吟道。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一旁的杨荣摇摇头道“金大人这话有些过于果断了些,传国玉玺乃是国之重器,怎可如此轻易就下定论?本官先前曾研究过应劭的《汉官》以及皇甫谧的《世纪》,其论六玺,文义皆符。汉宫传国玺,文曰‘受命于天,既寿且康’,敢问金大人,这‘且康’、‘永昌’二字,到底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呢?”
还不待金幼孜发话,胡荣突然道“恰巧本官前几日读《宋书·志礼五》,书中南朝梁人沈约道‘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由此可见,这传国玉玺上的字也有可能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这八个字。”
一时之间,三人有些争执不下。
第289章 验证(三)
朱棣看着这一幕也有些头疼,没想到只叫了三位大臣来就有三种说法,要是叫来十个人,那还不得有十个说法?
朱瞻基站在一旁听着这三人引经据典,各自争执不下,也有些脑袋大,可是偏偏他又插不上嘴,这三位大人说的那些书名,他别说看过,有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正在这时,朱瞻基看到李如柏对着他招了招手,心中一喜,知道李如柏有了对策,于是急忙过去问道“如柏兄,可是有了什么法子能够辨认这玉玺的真假?”
李如柏摇了摇头道“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再说了几位大人学富五车都未能确定结果,我又怎么能够确认。”
朱瞻基听到这话心中隐隐有些失望,随即又问道“那如柏兄你叫小弟来是何事?”
李如柏道“你派人去收集、整理下这几位大人所提到的所有典籍成书的时间、何人主持的编撰,以及编撰人的背景,快快去,越快越好。”
朱瞻基有些疑惑,“如柏兄,这是何意?难不成你怀疑几位大人提到的书中的记录有假?”
李如柏道“书假不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看写书的人有没有亲眼目睹过传国玉玺,你懂为兄的意思吧?”
朱瞻基更加疑惑了,正欲发问,却听李如柏催促道“快去吧,别耽误时间了……”
朱瞻基只好将心中的疑惑咽下,走到朱棣身旁,将李如柏的话转述了一遍,然后道“爷爷,孙儿怎么看不懂如柏兄的这番举动?”
朱棣却是明白了李如柏话中的意思,于是先吩咐王贺道“听到了吧?还不快去准备。”
王贺应了一声,急忙退出了大殿。
接着朱棣又对着朱瞻基解释道“既然传国玉玺却存于世,那么自秦朝以来,定然有不少人亲眼目睹过传国玉玺并且记录于册的,而这些人的记录,定然做不得假,只要确定了哪些人有机会见到传国玉玺,哪些人只是道听途说,自然就知道了真正的传国玉玺长什么样,印文是什么。”
朱瞻基恍然大悟,“就像是民间百姓间传闻爷爷您每日的饭菜都是窝窝头管饱,殊不知爷爷您每日也只是粗茶淡饭,因此要想知道爷爷您吃什么,查起居注官的记载便可,普通百姓的记载就算流传甚广,反而不可信。”
朱棣哭笑不得,不过朱瞻基举的这个例子也还算恰当,想了想朱棣又有些感慨的道“想当初爷爷可不止吃过窝窝头……”
朱瞻基忽地想起了什么似的,急忙道“爷爷,孙儿不是这个意思……”
朱棣蛮不在乎的摆摆手道“罢了罢了,都是过去的事了。”随后又指着金幼孜三人对朱瞻基道“去,你也去多听听看看学学,涨涨见识。”
“是,爷爷。”
……
很快王贺就回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二十几名小太监,每人手中都抱着厚厚的一摞书。而且随着金幼孜、胡广、杨荣三人不停的引经据典,不停有其他的小太监抱着书加入进来。
看着这么多的书,李如柏有些目瞪口呆,这三位爷到底是读了多少的书啊……
“李如柏,你要的东西都已经到了,你准备如何验证啊?”朱棣招手将李如柏叫到身旁问道。
李如柏躬了躬身道“启禀陛下,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将这些典籍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并结合具体情况逐一分析即可。”
说着,李如柏将金幼孜三人最有争论的几本书挑了出来,见到李如柏的举动,金幼孜、胡广、杨荣三人也纷纷停了下来,盯着李如柏的一举一动。
李如柏不慌不忙的将所有的书籍排列好顺序,排在第一的,正是金幼孜最先提到的《吴书》。
指着《吴书》,李如柏环视一周,然后淡淡的道“启禀陛下,各位大人,这《吴书》,乃是孙吴帝国官修史书,传国玉玺又是被孙坚在洛阳井中找到,并交给其妻吴夫人代管,可以想象,年幼的孙权是有机会见到这个宝物的,而同一时期的应劭和皇甫谧,都没有见到传国玉玺的机会。”
“应劭是汉末泰山太守,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泰山郡,担心曹操报复自己,便弃官投奔了袁绍,他一直到死,都没去过许都见汉献帝刘协,更别说见到传国玉玺了。”
“而皇甫谧,皇甫谧是魏晋名士,一辈子都没有做官,他写的书都是坐在家里写的。他写的内容和应劭吻合,只能推测是他照着应劭的《汉官仪》抄了一遍。”
李如柏这话等于是一棒子将杨荣的话给打死了,杨荣正待上前理论,却被一旁的金幼孜拉下道“杨大人,难道杨大人觉得这番推理有问题吗?”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李如柏道“杨大人这话问得好。学生以为,裴松之没有提到卫宏的记录,实属失误。卫宏作为东汉人,而且在光武帝刘秀身边工作,他的记载和《吴书》一致,就能证明‘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是对的,那裴松之不过是在装糊涂而已。裴松之身处刘宋朝廷,他是有机会见到当朝的传国玺的,他为何没有以此来作证呢?学生以为,那裴松之知道,宋文帝的传国玺上刻的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这一块并不是秦汉时期的那一枚,所以,他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否则……”
杨荣听到这话,神情为之一滞,李如柏这话不无道理,这种事情,确实是如此啊~
李如柏见杨荣不再言语,于是略过《吴书》后边的《汉官仪》,指着《晋阳秋》以及《宋书》道“这两部书,所记载的只有昊和受一字之差,按‘史料从众’及‘不涉及政治等因素的情况下,野史不应与正史争审’这两条来看,加上用字习惯,受比昊用的更多,‘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明显比‘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可信度高不少。”
最后,李如柏又道“因此,学生断定,南朝流传的传国玉玺,并不是秦汉时期的那一块。而秦汉时期的传国玉玺,刻字便是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第290章 子弹初代目
自朱棣的行宫出来,李如柏迎面碰到了不少行色匆匆的大臣们,这些人八成都是被朱棣召去辨别那枚玉玺真假的。
对此李如柏视若罔闻,真的也好,假的也罢,跟他李某人也没多大干系。而对于朱棣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李如柏有些不可思议,之前没有传国玉玺,朱棣这皇帝不也当的好好的吗?怎么现如今……
不过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眼瞅着土豆就要成熟了,自己还是赶紧回家收土豆去吧。
一转眼,大半个月过去了。
李家庄的土豆也被收了个七七八八,这中间,李如柏约着朱瞻基将皇庄的土豆也给一块儿收了。
大概是今年的年景好,李家庄种的土豆还有皇庄种的土豆,收成都很不错。李家庄的土豆总共有将近两万斤,而皇庄的更多,产量足足有十一二万斤,让李如柏属实有些眼红。不过一来皇庄的土地比李家庄的土地要好,二来皇庄照料土豆的人手也更足,农家肥也上的足,因此产量这么高倒也情有可原,谁让自家只是平头老百姓呢……
“如柏兄,小弟这就提前恭喜如柏兄了~”土豆收完,朱瞻基笑嘻嘻的对着李如柏说了这么一句。
“嗯?喜从何来?”李如柏有些奇怪,难不成朱瞻基已经知道自己昨晚将底火的配方给弄出来了?这不可能啊,这事儿就自己知道,难不成他朱瞻基会读心术不成?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如柏兄,容小弟卖个关子,想必要不了两日,就该换个称呼了。哈哈~”
换个称呼?李如柏听到这话更加纳闷了,怎么?难不成朱棣看自己这么优秀,打算收自己当义子不成?所以以后你朱瞻基就要叫我……四叔?
“瞻基……这……不太好吧?”李如柏一脸为难的道。
朱瞻基反倒一愣,什么不太好?正在朱瞻基发愣的时候,冯正过来禀告道“启禀殿下,给陛下准备的土豆已经挑选好了,各个硕大饱满圆润,保证陛下看了就喜欢。”
听到这话,朱瞻基也顾不得思索李如柏的话,急忙对着冯正道“如此甚好,快快装车,随本殿下一起去给爷爷一个惊喜。对了,如柏兄,要不你也一起过去吧?”
一听要去见朱棣,李如柏连连摆手拒绝了,毕竟每次去见朱棣都压力山大呐……
“为兄最近正在研究火药的底火配方,眼下正到了紧要关头,所以……恐怕不能跟你一起去面见陛下了。”摇了摇头,李如柏说道。
朱瞻基有些遗憾,随后便跟着冯正一起离开了。
……
刚进家门,门房李林就迎面走了上来,道“少爷,长安城来信了。”
“长安城?”李如柏有些疑惑,自己在长安城没有认识的熟人啊,谁会给自己写信?李如柏接过信,拆开一看,顿时恍然大悟。
“没想到崔管事这么快就有消息了。”李如柏脸上一喜,这才想起自己方一回来便将崔仁打发到咸阳去找人去了。
看过了信,李如柏更是喜上眉梢。
信中说,经过近半个月的连番赶路,崔仁一行人终于到了长安城。刚一寻到落脚的地方,崔仁便开始差人到长安以及咸阳附近四处打探消息。兴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几日之后还真让他打听到了一点儿蛛丝马迹。
崔仁的信就到这儿便结束了,只是细心的李如柏却发现事情有些不大对劲,以崔仁的办事能力和性格,绝不会如此的草率,这才有一点儿苗头,便写信报喜,不是他的风格。
“看来长安城的水挺深呐……”李如柏感慨一声,不过一时之间也不知道长安城的具体情况,只能耐心等待消息,这般想着,李如柏径直回了书房,那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处理。
昨夜他已经按照最新研制出来的配方配置了一份底火,今日就到了检验效果的时候了。
实验所需的材料李如柏这里早就已经派人准备齐活了,包括火药、弹壳、弹头在内的一应东西都准备了不止一套,甚至连击发装置在内的枪,李如柏都让人简单的打造了一套。
不过这子弹壳以及弹头的精度……只能说这些东西只是初代,略显粗糙而已~好在这些东西做个简单的击发实验还是绰绰有余的。
拿着配好的底火,李如柏拿着一把戥子,放了一捏底火上去,称了一下重量,在纸上记录好重量之后,便将这些称重好的底火小心翼翼的放进了弹壳内部,接着又拿过来一盒呈颗粒状的火药,同样操作了一番,倒入了弹壳中。
要说这颗粒状的火药,还是兵仗局那位叫做李水的工匠捣鼓出来的,这种颗粒状的火药,威力可比原先那种粉末状的火药大上不少。这让李如柏不得不再一次感叹古人的智慧。
火药装填好之后,李如柏又将那枚铅制的弹头给安放了上去,很快,一枚原始的子弹就摆在了李如柏的眼前。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这可不是李如柏怕死,主要是他还想留着有用的身躯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万一这玩意儿一不小心炸膛了,把自己炸出个好歹来……那可怎么办?就算这东西威力小,炸不死自己,爆炸的碎片不小心划破了自己的这张帅气的脸庞那可怎么办?
摇了摇头,李如柏吩咐赵虎和赵六两人躲远一些,接着又踹了几脚木架,发现木架稳如泰山之后,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确定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李如柏开始撒绳子。足足三丈长的绳子都被全部撒完之后,李如柏尤不放心,吩咐赵虎和赵六继续往后撤,接着自己又拿了一块大木板挡在了自己的面前,这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