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虎啸TXT下载明末虎啸最新章节

第一百五十章 前所未见的炼铁

作者:遥远之矢     明末虎啸txt下载     明末虎啸全文阅读
    李啸刚忙完商业司与学校教育之事不久,就有一脸是汗一身黑灰的铁场作头颜均来报,说到现在为止的近一个月,那700俘虏已挖了足有2000吨的铁矿。

    “很好,让他们继续挖矿,伙食也弄得更好些。另外,颜作头你安排人力,来兴建我设计的这座炼铁高炉。”李啸一脸兴奋地拍了拍颜均的肩膀。

    六天后,一座由炭粉耐火砖头搭建和内外糊满的红色粘土所组成,高约六丈,容积约3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在李啸的指导下拔地而起。

    这一座肚皮宽大,颈部收窄,外观有点类似景德镇花瓶的高炉,其中瓶颈最窄处仅容一人钻入,远远看去,倒有点象个抽象派艺术品。

    相比明朝那些容积最大只有1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这座高炉在颜均和众铁匠看来几乎是庞然大物,而在李啸看来,不过是小儿科罢了,与后世的炼铁高炉,实在是不堪对比。

    因为在李啸前世生活的二十一世纪里,中国国内基本上都是3000多立多米的大型高炉,200立方以下的高炉都必须强制关停,日本甚至已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在使用5000立方米的高炉。

    让李啸忧心的是,现代钢铁工业中,高炉的内部结构所用的构建砖均为高铝粘土所制的耐火砖,能保证高炉可以长期使用,而现在李啸实在没办法在附近找到高铝粘土,只能用普通的内燃砖代替。

    这样一来,因为炉壁耐火砖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当石灰等造渣剂加入炉中后,将与铁水中的磷等杂质产生磷酸,而这个磷酸会与酸性炉壁发生激烈反应,导致高炉内壁的侵蚀与破损。因此这座高炉内,必须贴上由高铝矾土制成的碱性耐火砖作为炉壁内衬才行。

    现在这座高炉,很可能用个不到二十次就会有烧塌的危险。

    这高铝矾土,李啸记得在中国矿产物志中记载过。在鲁南地区是有出产的,尤其是临沂地区更是极多,只是李啸现在只能控制这小小的雄唐所,无法伸手捞过界。让他颇有望之兴叹之感。

    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力求让高炉安全使用时间达到临近现代工业的水平,李啸在心中暗暗下决心。

    为了保证安全,李啸对铁匠们反复叮嘱,这样的一座高炉只能用上十五次。便要务必拆了重新搭建。

    李啸为了安全起见,对于高炉附设的鼓风机做出了重大改进。本来在明朝的时候,炼铁鼓风所用的还是折叠皮革所制成的地风箱,外型象个大型的手风琴。使用地时候用脚一下一下地踩踏鼓风。这种鼓风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在高温中老化,万一因为鼓风不力,而导致这种没有使用耐火砖的高炉炸炉崩塌,滚热的铁水能把附近的工匠瞬间汽化。

    现在这种可拆卸的活动式推拉木箱鼓风机,便是李啸经熟思后所采用的。它象一个大抽屉一般,上面有木制把手,可推拉鼓风。而且一旦发现有破损。便可立即更换。

    颜均与铁匠们用近乎崇拜的眼神看着李啸。如果说高炉让他们震撼的话,那高炉旁边修建了的那座炒铁炉则让他们惊奇不已。

    颜均他们所知道的明代炒铁炉,也就是《天工天物》上面所记载的那种开放式炒铁炉,是一种完全用人力搅拌制作的设备,炉边总有一位身强力壮的大汉,拿着根柳木棍做的炒铁棒,挥汗如雨的来回搅动,极没效率也极损害工匠的健康。

    其实,《天工开物》中的钢铁冶炼流程,已经到了规模化、量产化、生熟铁连续生产的地步。这是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

    让颜均与众铁匠惊奇的是,李啸设计的这座炒铁炉完全颠覆了他们对炒铁炉的原有认知。

    这座李啸设计的炒铁炉的外形有点像功夫茶的茶杯,它用内燃砖整体建造,炉床底部中间凹陷。四周是拱形炉壁,下部为燃烧室,进风道在燃烧室底部。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火焰与铁矿隔离的反射炉型。

    它的结构可以看作上中下三层,顶层和次层互相隔离,中间是多个可翻动的铁栅栏。使用时铁水从高炉流到顶层,次层铺堆的煤炭平躺在铁栅栏上燃烧,加热楼上的铁水,煤炭烧过后翻翻铁栅栏,炭渣就掉进了底层的除渣室,铁栅栏放平,又能从斜向下45度的进煤道向它上面添加煤炭。

    接下来,李啸设计了一个支架,安放在炒铁炉的正中央上方,支架下面安插着有三根熟铁棍子斜斜地伸向炉床,外面使用绞盘推用,有三个把柄向外伸出,可以由三个壮汉离着一段距离共同推动炒铁,这样改进后,虽然仍是人力推动,但可以有效维护工匠的身体健康,也可以使炒铁更有效率。

    接下来李啸开始了共析坩埚的制作。这是制造上好钢材的关键步骤。

    其实坩埚炼钢铁早在汉代就有了,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明代少数地方亦有,称为方炉,只不这种古代的方炉,只能炼铁,不能炼钢。

    李啸找来曾做过瓷器的廖全禄,给他画了一张草图,让他用做瓷器的方法,先把粘土粉碎加水过筛成细泥,再加入象石灰,炭粉之类用来进一步除渣增碳的配料,混合均匀后,再像塑瓷胎那样在飞速旋转的木盘上手工成型,最后放到专门的高温窑中烧制十个小时,坩锅就新鲜出炉了。

    为了保持技术不外泄,石灰与炭粉的加入比例由李啸亲自配好,并且装模做样了加了一些无关的渣料与以上两种料混在一起。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李啸突然想起明朝一些名人对各地炼铁状况的评价。

    当时的铁以福建的最为闻名,崇祯年间方以智曾经在《物理小识》说过:南方铁以闽铁为最上,广铁次之,而楚铁只可做锄。

    茅元仪在《武备志》中则在说:制威远炮用闽铁,晋铁次之。

    赵士桢则在《神器谱或问》说:制铳须用福建铁,他铁不可用。炼铁,炭火为上,北方炭贵,不得已用煤代替,故迸炸常多。

    李啸在心下暗想,我所制的雄唐所钢铁,这质量,定要在那明朝最好的闽铁之上。各位大贤,承让了。(未完待续。)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446/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虎啸最新章节! 作者:遥远之矢所写的《明末虎啸》为转载作品,明末虎啸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虎啸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虎啸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虎啸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虎啸介绍:
1632年,壬申。
大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
大学生李啸魂穿成山东省安东卫牛蹄墩内一名弱智小卒。
当时的中华大地,西边陕西、山西等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四处肆虐。北边后金挟大凌河之战胜利余威,在辽东愈发猖獗。而在山东本地,孔有德、耿仲明叛军攻城掠地,气焰嚣张。
时局危如累卵之际,李啸该如何在明末乱世中,生存,发展?
其实我一直觉得,与立刻就改天换地称霸世界这样的宏图伟业相比,主角李啸在每日生活中,在逐渐强大的过程里,所渐渐改变的每个明末百姓原本的命运与悲欢,应该是一种更真实、更平民化的爽点。
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虎啸》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明末虎啸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虎啸,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虎啸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