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 第二次实验,明确能量传送,詹姆斯:根本拒绝不了啊!
在鲍尔森-布莱德发表了看法以后,小会场里传来‘嗡嗡"的讨论声。
好多参加会议的学者都觉得布莱德说的有道理。
福尔摩斯侦探集里有一句话说,“当你排除掉了所有的不可能性,不管剩下的是什么,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那都是真相!”
天航飞船依旧停靠在基地里,太空上爆发的能量团和飞船显然是没有关系的。
他们的卫星没有检测到任何先期信号,也没有发现地面上明确的活动,能量团到地面路径上似乎是什么也没有。
这样一来,所有预设的可能性都被排除了,那么剩下的只有‘能量传送"一种可能。
这个结论难以置信!
一号决策人的脑子都有点儿发懵,他实在不想相信这个结果,“能量传送?”
“这怎么可能做到?”
“如果有这种技术……”他甚至不敢再想下去,听听下面的讨论还是感觉头皮发麻。
“能量传送,也就是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能量发生了空间跳跃。”
“能量跨越空间进行转移,中间没有任何路径,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这就意味着,他们正在实验一种跨越空间的技术,这种技术用在军事上会非常可怕……”
“既然能量能够出现在多公里的太空上,那么就可以从地球的一端达到另一端,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把能量直接传送到这里。”
“那我们岂不是随时都会有危险?”
一号决策人听不下去了。
他们的方针一向是把危险扼杀在摇篮中。
若是可能直接带来危险,就会让人感到坐立不安,尤其发生剧烈冲突的时候,他必定会成为对方的直接目标。
面对一种能够直接威胁到人身安全的技术,一号决策人感觉浑身都被冷汗浸湿。
他马上问道,“我们没有任何超前检测,所以……无法预警吗?”
“不一定。”
鲍尔森-布莱德说道,“我们没有对实验区域进行重点监测,所以并不确定实验区域是否有什么先兆,但我认为,可能是有的。”
“我认为,这种技术即便是存在,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前兆,也许需要很长一段准备时间也说不定。”
“不过,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够判断,我认为应该对于能量团出现的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地严密监测,他们很可能还会进行实验。”
一号决策人稍稍有了安慰。
会议结束,参会的学者离开时还不断讨论着。
鲍尔森-布莱德在会议上大出风头,他的观点被很多人认可,也被一号决策人采纳。
他觉得自己肯定会被重用。
一号决策人有几十个科技顾问,其中有重要的、有不重要的,最被重视的顾问会进入白房子工作。
一号决策人才刚上任,团队的顾问职位并不稳定。
鲍尔森-布莱德希望能够得到进入白房子工作的机会,因为他个人认为数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尽头,至少他本人很难做出什么重大成果。
所以他希望在其他方面有所提升,而进入白房子工作,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名气和声望,也有机会凭此进入政-坛,对于个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近些年来,决策团队对于科技方向越来越重视,进入白房子工作并担任首席科技顾问,薪资待遇也是非常好的。
届时,年薪会超过25万美元,甚至可能会接近30万美元。
这对鲍尔森-布莱德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他只是一个‘贫穷"的数学教授。
鲍尔森-布莱德没有离开,他一直等在楼下,直到布兰妮-默克走下来。
他马上过去问道,“默克女士,决策人先生采纳了我的观点吗?”
“是的。”
布兰妮-默克点头道,“决策人先生对你的印象好,他刚才还肯定了你,说你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谢谢。”
鲍尔森-布莱德讨好的问道,“默克女士,你觉得我有机会来这里工作吗?”
布兰妮-默克顿时反应过来,她扫了一眼布莱德的秃头,随后满是遗憾的说道,“决策人先生对你的印象确实很好,但他更倾向于邀请另外一个更加着名的科学家,因为对方才是第一个对实验做出正确判断的人。”
“是谁……”
“科罗特-詹姆斯!”
布兰妮-默克想想英俊的詹姆斯,再看看秃头外加大肚囊的布莱德,不屑的撇撇嘴,“布莱德先生,我觉得你还是不要抱有幻想。”
“决策人先生对詹姆斯先生的印象,远远好过你……”
“为什么?”布莱德满是不甘心的质问。
“因为,他比较帅?”
布兰妮-默克说完还笑了笑。
布莱德则是愣在了原地,他半张着嘴好半天,带着惊讶自语着,“不会吧?决策人先生?”
“他也是个Ga……?”
……
科罗特-詹姆斯的夏威夷度假之旅结束了。
他不是主动结束的旅行,而是因为收到了白房子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去面见决策人。
布兰妮-默克还提醒他,“这可能是一次很关键的面试,你要做好准备。”
“我希望你留下来,我们就可以一起工作……”
“真是期待……”
科罗特-詹姆斯明白布兰妮-默克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够通过面试,留在白房子担任首席科技顾问,并和她再续前缘。
后面一点被詹姆斯直接忽略了,因为他对于布莱尼-默克并不在意,甚至,回想起来都有些反感。
有些没吃过的东西,品尝个一次就可以了,就当是丰富自己的见识,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再吃一次,就很没意思了。
詹姆斯对于担任首席科技顾问也不感冒,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派系不同。
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倾向,但却早已被打上上一届决策人的烙印,和现在的决策人是敌对和竞争的关系,若是进入白房子工作,就可能存在政-治风险,个人的公众形象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第二就是薪资并不吸引人。
首席科技顾问的年薪也只在20万美元到30万美元之间。
现在詹
姆斯可是资产超过两千万美元的人物,他还缴纳了大笔的养老保险,足以支持潇洒的生活到退休,还能继续拿到高额养老金。
另外,他还有很大的个人名望,也接到了很多的工作邀请,薪资待遇相对要高的多。
他根本没有进入白房子工作的理由。
不过詹姆斯还是决定去一趟,毕竟是现任总统的邀请,直接拒绝就很没有礼貌了。
……
鲍尔森-布莱德的判断是正确的,强波研究组很快就进行了第二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是为了收集到更精确的数据,也就和第一次实验是一致的,是在同一位置制造强S波薄层。
因为已经明确了强S波薄层的位置,实验开始前,千隼B翼鸟号就已经悬浮在制造位置外围二十公里处,并携带了好几种高端定位和摄像设备。
有了第一次实验的经验,第二次实验进行的非常顺利。
实验更进一步确定了强S波薄层的坐标,也帮助实验组掌握更精确的坐标、能量强度等数据,就可以和地面实验位置、强激光能量强度进行对比。
实验收获很大,实验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次实验再次让舆论沸腾起来,好多人也再次拍到了天空上闪耀的光点,而舆论还出现了‘能量传送"的判断信息。
“这很可能就是能量传送实验!”
“那些科学家想的太多了,科技部门公开的消息已经说是能量传送实验,直接从地面传送到太空。”
“现在能确定了吗?”
“虽然没有准确的消息,但据我所知,很多顶尖的科学家已经改变了看法……”
公众针对能量传送进行讨论。
白房子科学家们想到的问题,公众舆论也能够想得到,好多人都认为能量传送技术会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军事进攻手段。
这也就给一些人和一些部门带来了重大的危机感。
白房子也受到了影响。
之前他们就判断可能是能量传送,也让相关的卫星重点监测实验区域,结果唯一检测到的只有悬浮在周边的千隼飞船。
他们和六角大楼联系,讨论能量团由千隼飞船制造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是千隼飞船制造出的能量团,他们就可以松上一口气,千隼飞船距离能量团二十多公里,制造出能量团也就没什么了,最多也就是实验一种‘太空光爆武器"而已。
这天恰好赶上科罗特-詹姆斯到来。
一号决策人正在为新一次实验,依旧没有超前检测信息头疼,他见到詹姆斯马上说起了实验,并问道,“詹姆斯先生,光团会是千隼飞船制造的吗?”
“不会。”
詹姆斯直接否定了一号决策人的说法,“很抱歉这么说,我知道你们都希望是这个结论,那样就不会有能量传送。”
“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刚才你也说了,我们并没有在千隼飞船和光团中间检测到光柱或其他信号,所以我认为千隼飞船也只是就近查看情况,并收集能量爆发坐标位置信息。”
詹姆斯说的非常肯定。
实际上,他对于科技部门公开的所谓实验根本没有任何研究,他唯一知道的是,自己胡乱说是能量传送结果似乎是说中了。
他来到白房子就必须要坚定自己的看法,即便最后证明是错的,也只是自己判断出错而已。
如果判断对了呢?
最后却莫名的改变了看法,对的变成了错的,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最初只是猜出来的?
詹姆斯的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他知道这样回答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至于实验具体是什么,他根本没有任何研究。
一号决策人沉默许久,他还是决定相信詹姆斯,然后邀请道,“詹姆斯先生,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尤其是在湮灭物理、湮灭科技领域。我想邀请你来我的团队工作。”
“很抱歉。”
詹姆斯拒绝的也很干脆,“现在我更享受轻松的时光,从木星回来以后,我还没有做好重新投入工作的准备,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放松。”
“先不要急着拒绝。”
一号决策人对自己被拒绝也有准备,他继续道,“实际上,我并不是想让你留在这里工作。”
“现在高端科技方向上,我们已经落后了,我们希望能和种花家进行更多的合作,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合作。”
“当然,合作是方方面面的,但在高科技领域,我们的谈判团队需要一个优秀的顾问。”
“这项工作非常重要,我希望你能加入进来……”
詹姆斯听罢仔细思考起来。
他没有想到一号决策人会说这些,并不是让他在白房子里面工作,而是要加入到和种花家的谈判团队。
若是能加入谈判团队中,他就能影响到科技合作的决策。
这样一来,是不是也能够参与到那些非常重大在研究中?
这对于詹姆斯是很有吸引力的。
詹姆斯没有办法做出决定,他还是说道,“谈判应该不是现在吧?我需要考虑一下。”
“当然。”
一号决策人微笑点头。
詹姆斯离开了一号办公室,但他并没有离开白房子,因为到楼梯口的时候,他碰到了布兰妮-默克。
布兰妮-默克和詹姆斯一起下楼,一边问道,“谈的怎么样?”
“还好吧……”
詹姆斯没什么精神,随后就感觉手心被划了一下,抬起头看到布兰妮眨着眼,还故意用臀-部碰了他一下。
詹姆斯吓了一跳,一楼门前有几个记者,还有记者朝着这边拍照,他可不想和布兰妮-默克传出什么花边新闻。
那简直太逊了,直接拉低自己的档次!
这时候,就听布兰妮-默克小声说道,“一会儿,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我一般会在第二间办公室午睡,只有我自己,很安全。”
她说完就走开了,还装作无事的和记者摆了摆手。
詹姆斯有些发愣,旋即眼前一亮。
上一次和丁志强说起邀请女人来一次木星之旅,绝对会成为一次难得的回忆。
现在……
白房子的办公室?
虽然布兰妮-默克没什么吸引力,但也
是不容错过的机会啊!
詹姆斯感觉自己走不动了。
他找个借口去了趟卫生间,然后装作一切正常的朝着布兰妮说的办公室走了过去。
第六百七十一章 物质传送实验、反空子理论、千隼引力飞船!
几天时间,阿迈瑞肯方面基本确定了太空上进行的就是能量传送实验。
一方面是因为科技部门发布的公告,明确写的就是‘能量传送实验"。
他们所做的实验必定和‘传送"、‘能量"是有关系的,若是后来证明和两者无关,就等于是故意混淆视听,对全世界撒了个弥天大谎,肯定会有损国家的形象,还不如不公开实验消息。
第二就是因为实验开始前没有进行到任何的超前检测。
第二次实验明确检测到了千隼飞船,并且还跟踪到了飞船的路径和位置,但千隼飞船和能量团之间,并没有检测到能量的痕迹。
第一次也疑似检测到了千隼飞船,信号还是偏弱的,但确定千隼飞船的概率也超过百分之75以上,数据还是可以相信的。
第一次千隼飞船是远远的飞过去,而不是出现在能量团的附近。
换句话说,太空上爆发的能量团大概率和千隼飞船无关。
第三,好多顶尖的科学家认可‘能量传送"的结论。
这也是做出判断的关键因素。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科罗特-詹姆斯,他对于湮灭科技相关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且长期进行一线的实验,个人有着巨大的名望。
詹姆斯提前就判断出是能量传送实验,比其他的科技顾问更早一些。
阿迈瑞肯方面已经确定了是能量传送,但决策层还是不太愿意相信。
这个结论有些可怕了。
“他们现在大概率正在调整精度。”
“第一次实验的时候,千隼飞船的距离很远,第二次实验飞船就在周边悬浮,大概率是要更精确的判断坐标位置。”
“他们后续很可能连续进行实验,以便让制造位置更加的精准。”
军事科技专家佩特罗-阿鲁斯判断道,“这就像是导弹的校对一样,必须要试射很多次。”
“如果他们掌握了这种技术,就会非常可怕……”
其实也根本不用佩特罗-阿鲁斯解释,一号决策人想想都知道了。
对方能够把控释放精度,那么就能够把能量团,甚至更强的爆炸能量,释放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白房子、六角大楼以及所有重要地点,也包括全球几千个军事基地,都随时会面对突然到来的危险。
最可怕的是,对方进行了攻击,他们也可能调查不出原因,因为能量存在的形式有很多,能够释放纯粹的能量,也就能够模拟炸弹爆炸又或者是其他类型的能量,出现问题都不一定能调查清楚。
当然,他们已经知道超远距离能量传送技术,出问题自然也会朝着这个方面去考虑。
佩特罗-阿鲁斯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或许引力技术更值得注意。”
“我们的科技研究小组分析认为,引力技术可能会成为一种特殊的武器,比如,可以模拟地震。”
“根据我们得到的数据,他们掌握的引力技术,释放影响范围直径超过8公里,并且可以对于引力方向进行控制。”
“如果把这种技术用在地下,就会制造一场人为的大地震……”
“我们并不知道引力技术达到什么程度,但现在确定的释放距离就超过80公里,他们甚至可以用一艘大型舰船,来让海岸周边出现大地震……”
“这是非常可怕的!”
佩特罗-阿鲁斯提出的问题,让决策层感到非常可怕,他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高端技术,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
这些高端技术用在军事上,甚至他们可能根本察觉不到。
比如,利用潜艇接近海岸,再制造引力场引发一场大地震,可能会认为是板块运动的自然现象。
比如,利用能量传送模拟炸弹攻击,目标则是一处军事基地,也许调查会得出恐-怖-袭击的结论。
现在种花家的科技非常发达,他们拥有一种能够隔绝雷达信号的超级材料技术,用在潜艇上就根本无法进行检测。
如果潜艇在水下缓慢前行,发出的声音和水波相对比较小,就可以认为是完全隐形的。
水下的潜艇,再配合大范围引力制造技术,是根本无法进行防御的。
决策层一时间都有些慌乱。
但他们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的办法,军事上可以限制小国,不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面对大国就没有办法了。
现在种花家的军事科技、所掌握的军事力量都是公认的世界第一,他们也不可能限制对方进行高端科技的研究。
另外,太空上的实验也根本无法限制,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在地面哪个位置进行试验。
决策层只感到非常的无力。
当无力感持续时间长一些,一号决策人的执-政方案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那就是增加合作!
“既然已经落后了,并且无法进行限制,我们就要增加合作,最好是能够参与到高端研究中。”
“现在的研究也是一样的。”
“既然他们公开说做的是基础物理研究,我们也可以申请加入。”
“如果能派出科研人员参与是最好的,最差也能了解他们做的是什么样的研究,而不是在这里随意的猜测。”
“我们需要利用增加合作的方式来提升科技力量,我的未来落后的就会更多,甚至赶不上其他的国家。”
这一点想想是很可怕的。
以前,阿迈瑞肯是国际第一,现在已经沦为第二名,但相比其他国家来说依旧是庞然大物。
如果形势继续持续下去,他们可能连第二名的位置都保不住,那些能够和种花家进行合作的国家,可能会掌握一定的高端科技。
在高端科技的帮助下,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影响力都会得到快速发展。
阿迈瑞肯继续持续竞争和对抗,很可能会一直不断的落后,甚至被其他的国家反超,到时候连第二的位置都保不住。
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一点。
高端科技力量的差距,让他们必须要面对现实,一号决策人‘合作"的理念,也被更多的人接受,近而一些策略执行也顺利很多。
比如,更多的经济、科技合作谈判。
比如,主动进行各类领域的交流,也主动要求进行科技项目的合作。
当然,
他们最希望进行高端科技研究的合作,但短时间显然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种花家方面也有增加合作的想法,湮灭科技领域也是如此,但科技方面的合作,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的核心内容必须掌握在手里,下游的技术产业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合作。
科技领域的合作大多都是如此。
当然,合作方面的事不是短时间能够确定下来的,还需要不断的交流、商谈。
……
强S波研究基地。
之前进行的两次实验得到了非常精准的数据,包括能量传送的强度,也包括强S波薄层中心位置的坐标。
但是想要更加精准的掌握技术,就必须要更多的数据,就像是发射导弹校对精准度一样,不仅仅要进行非常精密的计算,还需要进行多次发生实验。
即便如此,导弹精度也是存在偏差的。
强S波薄层释放距离超过一万公里,而且是即时制造,并没有中途变轨的能力,想要精准的控制制造位置,难度自然是更高的。
现在也只能把握大体的方向和高度,偏差范围达到几百公里。
等时间过了半个月以后,舆论热度才稍稍降下去,研究组就开始频繁的进行实验,过不了几天,就会爆出天空出现亮点的新闻。
舆论一直都围绕实验,也确定进行的是能量传送。
这一天,科技部门发布了实验相关的公告,把实验内容确定下来,“研究组进行了六次能量传送实验,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在太空~公里的高度上进行能量传送实验,可以探究空间和湮灭力场的关系,并以此探究更深一级的物理规律……”
“……”
科技部门的公告说了很多,但也只有第一句是明确了实验内容,而后续说的都是实验和物理研究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明确的是空间物理研究,并和湮灭物理研究存在直接关联。
这个公告让舆论陷入新一轮的沸腾。
空间物理!
学术领域的空间物理指的是地球空间、日地空间和行星际空间的物理现象,而科技部门公告说的空间物理,显然就是常人所理解的‘空间"。
“所以他们研究的是跳跃空间,已经能做到让能量跳跃……”
“真是不可思议,空间穿梭啊!”
“如果能量能进行空间穿梭,那么物质是不是也可以?研究出来,不就是虫洞技术?”
“现在频繁的进行实验,研究肯定是进展很大。”
“有了这种技术,地球上应该没有对手了吧……”
舆论上有很多的讨论和分析。
很多人的说法是正确的,研究组进行的就是空间研究,下一步准备进行的,也是‘物质传送"的研究。
那不是理论,而是实验。
王浩所率领的研究组一直都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底层理论已经由陈蒙檬、海伦、丁志强以及薛志超的小组完成。
他们构建出了‘空子和反空子理论"。
‘空子和反空子理论"认为,空间被大量和S波有关联的空子占据,空子和空子之间存在的关联,才让空间保持连续和稳定。
常规状态下,空子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也只是保持空间存在而已。
特殊状况下,空子就会发生作用。
比如,强S波会让周围的空子湮灭,外在看来就是常规空间挤压强S波,使其只能形成薄层,无法形成一整个区域。
湮灭空子,依靠的就是强S波释放出来的‘反空子"。
在强磁排异的特殊环境下,强S波的‘反空子特性"被限制,黑球则是充斥着‘反空子特性",出现磁场缺口的时候,‘反空子特性"一口气被释放出来,就会让黑球和强S波薄层间的空间受到影响。
常规空子的关联被破坏,距离超远的两个空间被连接在一起。
王浩对于反空子理论还是认可的,他觉得理论是有一定支撑的,但因为条件的限制,他无法对于理论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所以必须要依靠实验才能够确定下来。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组一直在准备进行物质传送实验。
他们还需要等待一艘特殊的飞船--
千隼引力飞船。
这艘飞船是航天飞船公司和航天局合作研究制造的,其构造主要包含了横向反重力体系、霍尔推进器、超导电池、引力场设备,等等。
引力场设备是核心。
同时,飞船还有一定的运载能力,最大载量超过三十吨,能顶得上一艘中型的运输机。
千隼引力飞船,具有非常全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作为小型的太空运载船,帮助天航飞船把物资、设备等运送到星球上。
一方面,可以作为太空垃圾清理船,或者是特殊的牵引飞船。
其核心就是引力场设备了,利用在周边制造的引力场,飞船可以把太空上的物体,缓慢而稳定的牵引到载物舱体内。
这艘飞船对实验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进行物质传送实验,就可以让飞船悬浮在实验周围,有物质传送过去,飞船可以把物质牵引到载物舱体,再带回地面进行检测。
否则,实验传送过去的物质就无法进行检测,还会待在太空上,成为真正的太空垃圾,给卫星带来不可控的风险。
甚至是,给地球、地面带来巨大的风险。
第六百七十二章 公开采访,王浩:理论走向实验需要很长时间!
“物质传送实验会发生什么是不确定的。”
“表层带有强磁的材料,放进黑球中时,掉层也会受到影响,没有发生传送就只是热化反应而已,如果发生特殊的反应,出现什么都有可能,甚至原地或强S波薄层位置释放出剧烈的能量……”
“也许会发生湮灭物质反应也说不定,到时候,波及范围会非常大。”
“这个实验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每一次会议都会强调物质传送实验的危险性。
未知的实验是有风险的。
未知,也就是存在不确定性,物质能够被传送,也有可能被直接湮灭,而质量完全转化为能量,就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哪怕只是一千克的材料,完全转化为能量也会达到910^16焦耳,换算成电力,也就是250亿度电,足够供应全人类使用半天时间。
如此庞大的能量在一个点爆发,足以顶得上几百上千万吨TNT爆炸当量,比‘炸弹之母"的强度还要高出百倍。
其中蕴含的风险可想而知了。
当然,实验过程中物质被直接湮灭的概率非常小,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也不会达到一千克,但风险问题还是要仔细把控。
针对要进行的物质传送实验,研究组上下都非常的期待。
陈蒙檬小组是最兴奋的,她们完成了‘空子与反空子理论",理论给予了实验底层的支持。
如果能够发生物质传送实验,也就等于验证了他们的理论。
这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就是至高的荣誉。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都一直在全心的做理论工作,就连丁志强都一样,他太清楚研究得到验证代表什么了。
那可以直接让他脱离王浩的‘阴影",真正成为一个公认最顶级的物理学家,也足以获得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理相关的奖项。
保罗菲尔-琼斯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他希望物质传送实验能够取得成功,他们研究的可是虫洞技术。
如果发现了物质传送的现象,也就代表他们确实研究出了虫洞技术,可以以这项技术未来支持飞船在宇宙中跨星系航行。
另一方面,他又不太希望有发展,因为理论工作是陈蒙檬小组完成的,而他们依托的是空间粒子论,和他的‘波动论"存在冲突。
“唉~~”
现在保罗菲尔-琼斯有些后悔了,他觉得当时就不应该和王浩一起研究,而是厚着脸皮加入到陈蒙檬、海伦的小组。
当然,前提是实验能够发现。
王浩的心态比较平和,他可不在意什么波动论、粒子论之类,陈蒙檬、海伦以及丁志强都是自己的学生,研究、实验都是他所主导的。
哪怕没有参与理论构建工作,他个人依旧是贡献最大的。
对于他个人来讲,科研荣誉之类已经不在意了,他更希望研究能够有突破、有进展。
与此同时,外界持续关注能量传送实验。
现在国际舆论都已经确定,他们进行的就是能量传送实验。
这项研究已经超出了常规的科技等级,先进到甚至连如何应用都想不出来,大多数人想到的应用也只有作为军事武器使用。
“能量传送,太超前了。”
“这是跨空间的技术,超前了几百年。如果换做是十年前,我甚至认为会超前几千、几万年,未来是否存在都是未知数。”
“感觉完全不是人类应该掌握的……”
“在科幻电影里,虫洞都是作为宇宙飞船跨星际航行使用,就是不知道能完成能量传送,下一步是否会有物质传送。”
“如果掌握了物质传送基础,那么人类迈向宇宙的道路上就不会再有障碍了。”
最后一点,很多人都想到了。
过去百年的时间里,科技更新换代的发展,但科技底层理论一直都没有突破,也导致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不明确。
近十年时间,伴随着湮灭理论的突破以及所对应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现在进行的能量传送实验,就让人类科技发展的方向变得很明确--
走向宇宙的星辰大海!
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在宇宙中航行的飞船,再掌握超远距离航行技术,比如说虫洞技术,就可以完成跨星级的航行。
下一步自然就是星际移民!
当发展方向变得明确以后,距离心里面缺少的就只是建造星球基地的技术。
星球基地的建造,牵扯的科技就太多了。
这也让一些企业感觉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国外的大型企业。
近年来受到了一阶材料、超导技术、湮灭科技等前沿材料和技术的限制,国外企业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一些直接关联的企业已经宣布破产,好多关联性比较小的企业也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有些企业干脆加大了在种花家的投资,依靠种花家的利润和政策支持,才勉强生存下来。
另外一些企业,投资都受到了很大限制,即便是进行投资也根本拼不过本土企业。
这些企业无法获得低成本、足够的一阶材料供应,无法获得先进湮灭科技支持,就根本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
现在发现竟然有能量传送技术,那么未来出现物质传送技术,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下一步人类的发展方向就是进行星际航行,甚至是星际移民了。
在发展方向明确的前提下,人类就必定会在其他星球建造基地,就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材料等等。
“如果要建造星球基地,肯定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几乎能涵盖所有的科技领域。”
“在其中一方面取得优势,就足以让企业生存下来。”
“哪怕只是进行星际采矿,也可以研究适应低重力、真空环境的自动化采矿设备……”
“唯一需要顾虑的就是科技研究的速度,十年内,物质传送会出现吗?”
“十年内,会出现星际采矿吗?”
时间,是个大问题。
如果确定存在物质传送技术,发展方向就会变得非常明确。
那么提前掌握建造星际基地相关的技术,就会比竞争对手超前一步,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甚至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这些都支持能量传送实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
强S波研究基地。
王浩一直主导实验的进行,不止是强S波制造实验,还包括强湮灭力场内的强磁材料研究。
他们制造出五倍率左右的强湮灭力场,材料则使用硅晶石,表面覆盖一层超过2T的强磁。
硅晶石表层附着强磁,这已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研究了。
这项研究由首都大学电磁物理研究所完成,他们选用的硅晶石作为主材料,表面则涂抹了用于稳定电磁特性的复合材料薄层。
强磁场的附着也很复杂,先是依靠超导电路制造强电磁,随后则是真空状态下进行触碰传导。
如此复杂的过程,也只能让硅晶石表面的强磁特性维持不到两秒。
换句话说,硅晶石附着强磁的瞬间,就要把材料放置进入到强湮灭力场中,场力内放置持续不到一秒时间,就要拿出材料拿出来,剥离表层的复合材料进行检测。
检测针对的是内部硅晶石的磁化反应,若是磁化反应强度非常弱,就说明实验成功了。
反之,硅晶石依旧受到了强湮灭力场影响,就说明实验失败了。
最终研究还是成功了,硅晶石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也达到了放置进入黑球的标准。
在材料准备好以后,实验准备差的也只有千隼引力飞船了。
研究组需要的只是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中,内部也讨论了很多问题,包括实验风险,也包括保密性的问题。
针对保密性的问题,领导层都进行了几次讨论,后来就发现根本不可能进行保密,因为先期要进行几次强s波薄层的制造实验。
那么强S波薄层的位置,就一定会被注意到,并且被其他机构的卫星重点检测。
千隼引力飞船也无法保密,只要上太空就一定会被卫星锁定。
最终,讨论还是决定正常进行。
“他们已经知道了能量传送,物质传送实验被发现也没有关系。”
“如果实验失败,什么都不会发生。”
“实验成功,技术也可能用在地球上,保密也根本没有意义……”
“这是未来技术。”
“如果实验能够成功,未来应用在飞船的跨星际航行上,所需要制造的黑球会非常庞大,也需要在宇宙中制造。”
“那会是非常非常庞大的工程,我们不可能独自进行……”
有人也考虑到对外的威慑。
现在种花家的科技已经公认是世界第一,并且远远的把其他国家甩在了身后。
半公开的实验也是一种威慑,掌握了物质传送技术以后,军事上可以说是跨次元的打击,未来就不会再有故意制造的冲突。
在绝对的科技优势下,继续稳定发展才是最有利的,若是能真正走向宇宙,地球上的竞争似乎也不重要了。
这个大方针下,科技部门公开了很多实验相关的内容,包括强S波薄层的特性、强S波的基础理论,也包括超级钻石以及其他新材料内容,等等。
物理传送实验前,科技部门还安排了采访活动,针对的就是舆论内容。
采访活动是在西海大学进行。
王浩特别回了一次西海大学,主要还是在新实验前的等待期休息几天,也顺便参与了采访工作。
他和第一媒体记者面对面。
王浩先是对研究进行了介绍,“实际上,我们研究的并不是能量传送,而是强S波制造实验。”
“能量传送,也只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特殊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场力的一种特性。”
“我们专注于实验和理论是两个方向的工作。”
“舆论上有很多人谈到能量传送,也谈到了物质传送,说我们的研究是虫洞技术。”
“这个说法,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记者听罢明显感到非常惊讶,他根本没有想到王浩会公开承认进行的是虫洞研究。
这个消息实在太惊人了。
王浩不在意的笑笑,继续道,“虽然说大方向进行的是虫洞研究,但实际上,我们并不确定能研究出来。”
“虫洞,也就是超远距离物质传送技术,毕竟还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
“我的几个学生,陈蒙檬、丁志强、海伦,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完成了一项新的理论,名字叫做空子与反空子理论。”
“从名字就能知道,他们是对空间进行了解析,他们的理论支持存在物质传送技术,我不确定理论是否正确,而从理论走向实验验证,也需要很长时间。”
“我希望有一天,他们的理论能够得到验证……”
第六百七十三章 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技术,王浩:实验成功了!
在舆论对于能量传送研究的关注下,第一媒体针对王浩的采访快速给报道出来。
第二天黄金时段,采访还上了新闻节目,并且有时长达到五分钟的片段,针对个人的采访能上黄金时的新闻,是极为少见的事情。
由此可见,高层部门对于采访的重视。
上级部门如此重磅的进行宣传,一方面是应对沸沸扬扬的舆论。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对于研究的重视,向全世界进行高端科技研究的宣传,确立种花家是科技最高端国家的地位。
还有一点,也是为了增加威慑力。
能量传送相关的研究,用在军事武器上就是跨次元级别的打击能力,高调告诉全世界拥有这种技术,就足以形成非常巨大的威慑。
在报道发布以后,国内外舆论更加沸腾了。
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王浩竟然出现在了公众视野中,面对面的接受采访,并承认进行能量传送的研究,他还谈到了很多的内容,包括所做的研究项目,涉及到的技术,还谈到了一种新型的理论。
黄金时段发布的新闻片段中,就有王浩对于新理论的说明。
他说是自己学生完成的研究,但所有人都觉得研究肯定离不开他,研究打上了‘王浩"的标签,受到的期待已经非常高了。
那可是物质传送实验,可以直接理解为虫洞技术。
虫洞技术,是一种科幻小说中才会出现的跨星系传送技术,而人类必须要掌握虫洞技术,才能够进行跨星系的探索。
这主要是因为宇宙太过于庞大。
现在能确定仅仅是太阳影响的范围就超过一光年,一光年,也就需要在光速下飞行一年。
换句话说,有飞船能够达到光速飞行,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飞出太阳的影响范围,而想要达到最临近的星系,至少需要航行五年以上。
这种以光年为距离的航程,会让任何先进的飞船感到绝望。
如果没有虫洞技术,制造出再先进的飞船,进行跨星际航行也等于同于‘流浪",等同于是进行一场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能返回旅途的旅程。
另外,人类还没有进行太阳系外围的探索,太阳系周边是否有风险也是不确定的。
这也就是说,飞船只靠飞行走出太阳系,可能会面对非常大的风险,也许就会变成一场死亡之旅。
如果拥有虫洞技术就不一样了。
虫洞可以把两个星系连接在一起,飞船穿过虫洞就能直接到达另外的星系,大大减少航程的同时还增加了安全性。
所以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只有拥有了虫洞技术才能够朝着太阳系外进行探索,同时也会拥有广阔的未来,真正走上征服宇宙的道路。
否则,人类就会被局限在太阳系内。
不管科技再先进、再发达,无法走出太阳系,也就必须要面临资源匮乏的现状。
太阳系内,能够供给人类正常生存的就只有地球,而地球已经快被人类挤爆了,人类的活动对于气象有了很大的影响,并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同时,太阳系内资源匮乏,有价值的星球非常少,也会导致人类发展严重受限。
这个背景之下,探索其他星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也会让人类发展的未来变得无限广阔。
在王浩的采访报道出来以后,国内外舆论都在热烈的讨论,一大堆的科学家站出来针对物质传送技术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能掌握物质传送技术,也就是虫洞技术,就可以制造大型的飞船,大型的虫洞。”
“所有国家可以联合在一起,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一起走出太阳系。”
“这已经不是畅想,而是摆在面前的选择。”
“届时人类将会真正开启星际移民时代,地球不再是唯一,人类真正迈向宇宙……”
“在关系到人类命运的星际探索面前,一切的争端都不重要了。”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物质传送技术!”
“任何人都会希望,王浩团队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物质传送理论得到验证……”
这是事实。
哪怕是阿迈瑞肯都有很多人希望新理论能够得到验证。
那就代表人类无限广阔的未来。
这种物质传送技术早已经脱离了地球科技的范畴,在地球上使用真就是小大材小用了。
如果有团队掌握了这种技术,对于全人类都是个好事情,原来的争端都不重要了。
在沸沸扬扬的舆论中,好多人开始关心新理论的验证问题。
验证,需要多久呢?
好多人都开始讨论起来,“一项全新的物理理论,从出现到验证,常规来说,需要几十、上百年时间。”
“现在已经有了能量传送技术,说明空间是可以穿透的,或者说两个超远距离的空间可以连接在一起,那么物质传送就一定是存在的。”
“即便新理论不正确,也存在这种技术。”
“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
“种花家已经掌握了制造大型飞船的技术,他们制造出了光压发动机,能够驱动大型的飞船在宇宙中快速航行。”
“若是再有了虫洞技术,人类就可以直接走向探索宇宙的道路。”
“实验需要更多人参与,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加快研究步伐……”
很多国外的科学家自然是希望参与到实验研究中的,他们非常想要加入到最顶尖的研究。
一些国家和机构也和种花家进行接触,希望能够在研究上分上一杯羹,还许诺进行大笔的投资。
还有一些人则喊起了口号,比如‘探索宇宙关系到全人类的命运"、‘未来建造超大型的虫洞需要全人类参与",等等。
这些口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未来要构建超大型的虫洞,必定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可不是一个机构出资就能够制造出来的,届时必定会让很多国家和机构参与其中。
但是,那是未来。
当研究还处在快速进展的阶段,其他的国家和机构想要参与其中,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
当舆论还在讨论要多久才能拥有虫洞技术的时候,强S波研究组已经准备进行验证了。
研究组上下都希望能够有实验发现,一个是说明理论是正确的,
另外,有实验发现也就意味着,他们研究出了物质传送技术。
王浩也非常希望实验能够有发现。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只是对于新理论进行了说明,并表示未来希望能得到验证,并没有谈到马上就要验证。
主要是因为,实验是否有发现是不确定的。
如果实验有了发现,再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公开也不迟。
在实验准备阶段,研究组已经在太空同一位置释放了五次强s波薄层,后面的三次并没有进行能量传送实验,就只是派出千隼飞船进行观察。
最后一次则派出了新的飞船--千隼雷达船。
千隼雷达船,也就是常规千隼飞船上安装了精度非常高的雷达设施,依靠制造常规脉冲短波来对太空上的物体进行探测。
千隼雷达船在太空上航行的时候,能够对于五十公里范围内,超过五厘米的物体进行探测。
研究组对于设备改造也完成了。
设备设计的非常精细,在黑球出现位置的下部,放置了一个升降杆,下面则是强电磁设备。
实验开始以后,特殊制造的硅球制造好会放置在升降杆下方的设备中,设备内强电磁可以让硅球外层一直保持强磁特性。
当黑球制造出来以后,升降杆会把硅球在很短的时间内运送到黑球内,用时不超过0.1秒。
这一次实验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科技部门的徐老师亲临现场,军方也有两位老师来现场观看。
每个人都希望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这也让陈蒙檬小组感到了很大的压力,如此费尽周折的进行实验,也是对于他们的理论进行验证。
若实验能够有发现,他们就真是一朝成名天下知,不只是成为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名字都会被载入人类科技史,成为历史巨星般的人物。
很快,实验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
设备周边做了很多安全措施,大部分人都进入防空洞等待,留下的也只有实验控制人员,他们都在有安全防护的位置。
于此同时,三颗高精度卫星对准了强S波薄层出现位置。
千隼引力飞船悬浮在二十公里外,千寻雷达船的距离更近,距离中心点只有十公里。
等实验开始以后,雷达船就需要快速朝着中心点航行,同时打开雷达设备,对中心点位置进行探测,看是否有物质传送过去。
对于太空来说,一个五厘米直径的圆球实在太小了,而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传送现象,很可能就只是极小部分进行传送。
那么要进行探测的难度就更高,检测还是需要依靠雷达船进行。
研究基地。
王浩和徐老师坐在一起,听了各部分的报告以后,他用力抿了抿嘴,沉静的命令道,“开始吧!”
他需要做的只是喊‘开始"。
王强负责一线的实验工作,他听到指示以后立刻宣布实验开始。
各部分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设备内外全方位的检测,一切正常以后,就接通了内外的电路开关。
等所有内外电路开关打开,王强深吸一口气,喊道,“主线路接通准备!”
“3、2、1……”
“接通!”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看见了中心的空旷位置。
主线路接通以后,只过了不到两秒钟,空旷位置就出现了一团漆黑。
下一刻,强激光照射黑球。
与此同时,下方的升降杆猛的弹起,外表闪着银光的硅球被放置在黑球内。
黑球边缘明显能看到烟雾,还能看到闪耀的电光。
距离近的实验控制人员,还能听到‘刺啦啦"的响声,感觉就像是金属燃烧了一样。
在所有人的提心吊胆中,十秒的时间快速划过,黑球也快速消失在视野中,留在原地的则是一个冒着黑烟雾的升降杆,以及上面挂着的一块干瘪的物体。
“失败了?”
王浩盯着屏幕一皱眉头,旋即就惊喜喊道,“成功了!”
徐老师以及其他人都疑惑的看过来,眼神里散发的意思几乎就在说‘怎么就成功了?"
王浩没有解释,而是满是惊喜的站起来,问向旁边穿军装的人员,“快!”
“看一下雷达船即时传过来的信号!”
“那边应该已经检测到了!”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实验成功!我真希望你是在和我开玩笑!
在王浩发布命令以后,控制中心马上让卫星中心把雷达船的信号传过来。
雷达船的检测信号,对地面并不是即时传送,只是间隔一分钟会传来一张清晰的扫描图,涵盖飞船周边百公里区域。
对周边百公里的扫描,大多时候显得并不清晰,即便百公里内存在物质并被锁定,也只是一个小点,并不能确定具体是什么。
针对直径小于五厘米的物体,就只有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才能确定下来。
虽然雷达船的扫描信号还不准确,但听了王浩的话以后,所有人都已经等不及了,他们迫不及待的对于传过来的图片进行分析,并要查看强S波薄层位置是否有物质存在。
结果很遗憾,传过来的几张照片都没有任何发现。
实验组的检测倒是更快一些,就近的控制人员已经拿到了升降杆上硅球的质量数据,并发现硅球的重量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观察来看,外面的金属层已经干瘪了,就像是经受了高温和内部爆炸一样。”
“里面还带有一些黑灰色的物质,应该是剩余贴在金属层表面的硅。”
“损失了百分之70以上的质量,基本可以判断实验成功了……”
“最少是疑似成功,否则无法解释损失的质量去了哪里。”
这个结果非常令人兴奋。
不过想要确定完成了物质传送实验,就必须要在太空上找到传送过去的物质。
一直到现在,雷达扫描型依旧没有发现。
很快。
十几分钟以后,雷达船已经飞到了强s波薄层周边,距离最近就只有50米,驾驶员控制着飞船围绕强s波薄层旋转,但并没有看到传送过来的物质,雷达信号扫描也没有任何发现。
所有人都已经从防空洞中走了出来,王浩、徐老师以及陈蒙檬、丁志强等人,直接就去了控制中心,他们针对一张张图片进行分析,也没有能发现有物质存在的证据。
“所以我们成功了一半儿?”
“实验这边已经能确定,硅球大部分都消失了,太空上却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材料去了哪里?”
王浩非常确定实验的成功,可在太空上找不到传过去的材料也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都讨论起来。
陈蒙檬、丁志强、海伦等人,以专业性进行着分析,“难道传过去的物质并不是在强S波薄层位置?”
“能量是在那个位置,但物质不一定,也许物质穿过空间,可能会对于空间造成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并不会有任何影响。”
“对于稳定空间的空子,再大质量的物质和能量都不会有任何区别。”
“但我们并没有发现传过去的东西,是不是理论并不完善?”
丁志强的说法让陈蒙檬、海伦都沉默了。
他们的理论当然称不上完善,也只是给物质传送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来推导出可以进行物质传送。
保罗菲尔-琼斯忽然开口道,“也许是进入其他维度,你们是以弦理论框架构造的数学体系。”
“我看了基础的数学内容,很显然,这个体系包容其他维度空间的存在。”
“如果其他维度空间是存在的,那么在传送的过程中,物质就可能被甩入其他维度,也就是我们无法感知的空间中……”
“这是有可能的!”
保罗菲尔-琼斯说的非常肯定。
现在他就是弦理论的第一人,以弦理论空间维度数学构架塑造的数学,他自认为是最有发言
权的。
如果换一个环境,海伦一定会站出来和保罗菲尔-琼斯争辩一番,但现在的实验结果似乎支持保罗菲尔-琼斯的说法。
她也只能沉默的思考。
丁志强可不管什么理论不理论,他直白说道,“保罗,你不要那么确定。”
“王老师都说实验已经成功了,我们只是没检测到而已,雷达船并不可靠。”
“传过去的就只是硅球,而且不是完整的硅球,还经过了强S波薄层反应,会变成一块黑漆漆不成形状的东西。”
“如果再考虑传送过程的变化,也许会被压缩成扁平形状也说不定。”
“总之,一切都有可能,检测还没有结束。”
保罗菲尔-琼斯很认真的反驳,“数学才是一切的基础,到现在我们已经能确定很多东西。”
“你再这么说……”
他正打算发表长篇大论就听到一声喊,“有发现了——!”
“雷达船发现了传过去的材料!”
“不止是雷达发现,飞船驾驶员报告说已经看到了材料!”
“照片过来了!”
“看呢!”
一群人呼啦啦的走了过去,只留保罗菲尔-琼斯一个人站在原地,他尴尬的笑了笑,把酝酿的一大堆发言憋了回去。
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想明白了。
之前雷达船没有检测到物质,是因为传过去的物质被强S波薄层包裹住。
物质是在场力中的。
虽然强S波只有薄薄的一层,但也能对周边起到屏蔽信号的作用,会湮灭绝大部分的常规电磁波,再加上硅球是灰黑色的,自然是什么也检测不到。
当研究组关闭了设备以后,太空中的强S波薄层消失不见,传过去的材料就能直接看到了。
“是一团不规则的灰黑色物质,单质硅呈现这种颜色。”
“没错,这就是传过去的部分!”
“实验成功了!”
“成功了,我们完成了物质传送!”
很快。
整个基地都知道了消息,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兴奋,他们经历了从希望到略微失望,再到激动和兴奋,而现在一切情绪都可以宣泄出来。
王浩确定消息以后,激动的和徐老师拥抱在一起。
然后他又分别拥抱了几个学生,海伦、陈蒙檬、丁志强,“实验成功了!”
“你们的理论被证明了!”
“恭喜你们!”
海伦、陈蒙檬以及丁志强也都非常激动,他们相互拥抱在一起,脸上都不由得流出了泪水。
实验能成功完成物质传送,也就等于打开了新物理之门。
那是空间物理,也可以认为是虫洞技术。
……
在确定完成了物质传送实验以后,研究组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实验组要做精细的记录,并对材料剩余部分进行详细的检测分析,甚至包括对冒出的烟雾进行检测,黑球位置附近任何一个小颗粒,也都会被收集起来,并做详细的检测记录。
太空上,千隼引力飞船已经抵达,并依靠雷达锁定了悬浮的硅材料。
飞船将会开启可调控的引力设备,慢慢的把悬浮的硅材料收集到舱体内,完成任务以后,就可以返回地面把材料带给研究组。
与此同时。
其他锁定强S波薄层位置的卫星,也注意到了两艘飞船的动向。
针对强S波薄层,卫星是无法进行锁定的,也只能通过拍摄高精度的照片,以及对周边情况进行判断,来分析具
体发生了什么。
阿迈瑞肯和O洲的卫星中心,都得到了两艘飞船抵达强S波薄层位置的信息,他们还利用卫星锁定了飞船,拍摄一系列的图片传回地面。
卫星中心的人员则对照片进行分析,“两艘飞船都在实验位置,其中有一艘是上一次的大型反重力飞船。”
“另外一艘则是新的飞船,块头相对小一些,上面似乎装了精度高的雷达设备。”
“大型反重力飞船,飞到了实验位置中心,似乎是在执行位置……”
,从这张图片来分析,飞船似乎是开启了载物舱门……”
“疑似载物舱门,我们并不知道那是什么。”
“他们也许是在收集能量、气体,或是其他什么实验残留物,但是也有一定概率是收集物质。”
“大概百分之十吧……”
百分之十,并不是随口说出来的判断,而是一系列分析得出的结论。
他们的卫星距离实在太远,无法检测传过去的硅材料,拍摄的图片也根本不可能看到,就只能依靠观察飞船动向做分析。
大型反重力飞船,也就是千隼引力飞船,疑似是在收集实验残留物。
他们还是第一次发现这种动向,自然就会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在太空上收集气体残留的概率非常小,能量也不可能收集到,如果是收集物质就能说得通了。”
“但飞船也可能是做其他工作,比如说,检测实验位置的粒子是否有变化,或者是否有聚集的能量残留……”
“我不能确定,但收集物质也是一种可能。”
“这个消息一定要上报……”
……
白房子,核心办公室。
一号决策人正在查看新提交上来的文件,上面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航空技术供应商雷克森公司研制的反重力飞船样机SKY-01号,进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试飞。
SKY-01号,采用了横向反重力、超导电池等高端科技,并依靠最先进的霍尔推进技术,成功飞到了两万三千米高空,并进行了三百公里的航行。
这也就代表着阿迈瑞肯掌握了反重力飞船研制技术。
虽然他们使用的超导电池技术并不成熟,每次充满电运行一小时以上就可能发生危险,横向反重力技术也只能支持SKY-01号进行空船飞行,起降速度也很不灵活,也不支持上升到太空……
等等,诸多缺陷。
但最少已经成功飞到了高空。
一号决策人还是感觉有那么一点点高兴,只要不去考虑种花家的飞船,只去和其他国家做对比,心理上还是能有一些安慰的。
“这个文件上说,距离成熟很近了,只需要一年、两年的时间,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隐患。”
“唯一就是,成本太高了。”
一号决策人看着预估售价,都有点想要放弃了,他觉得还不如去和种花家进行谈判,购买一艘淘汰的空舰飞船。
39亿美元!
这是上报的最低预估售价,常规来说,最终的售价必定会远远高出,可能会达到50亿美元。
如果在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并发现更多的故障问题,最终的售价还会高出很多,超过100亿美元也是有可能的。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一号决策人还是叹了口气,他抬起头就看到布兰妮-默克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份新送来的文件。
“是卫星中心的消息。”
“他们说种花家进行了新一次的太空实验,但没有能量传
送……”
一号决策人才刚轻呼一口气,就听到布兰妮-默克继续道,“不过,他们分析认为,实验有可能完成了物质传送。”
“虽然概率很低……”
“什么?”一号决策人猛的一拍桌子,“你不是在开玩笑,对吧?布兰妮。”
“你和科罗特的事情,我可以当做没发生过,也非常宽容的允许你继续留下工作,但你不能和我开这种玩笑。”
布兰妮-默克脸色一红,羞恼道,“当然,我对待工作非常认真!”
“好吧……”
一号决策人接过文件,郁闷道,“其实,我的意思是……我真希望你在和我开玩笑!”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