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你这个想法好
要说到体力,还是赵海涛好一些。
挖了有半个来小时,王大龙鼻尖上已经见了汗。细密的汗珠聚集在一起,在他弯下腰的那一刻,便“扑嗒”,落在了他脚下新翻开的黄褐色泥土之中。
赵海涛还没怎么见汗。他两只手把着个铁锹,像一只用虎爪正在刨土的小老虎一般,虎虎生风,不断将新鲜的泥土翻出来,丢在边上。
老杨做好了饭,见两人还不回来吃饭,就把大黄狗牵到门口栓着,来叫两人吃饭。
老杨出了院门,顺着门前的路走到停车场边上,朝右一拐,然后沿着小路,顺着盖住脚踝的草丛来到河边。
他见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还在忙着挖引水渠,便喊道:“吃饭了,小汪老板,赵经理,饭做好了。”
“怎么这么快?饭都做好了?”赵海涛直起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来一看,惊呼了一声,“都十二点了!”
这一停下来,他觉出饿来了,感觉到肚子里“咕咕咕”直响,显然是已经响起了空城计。
赵海涛单手拿着铁锹,朝着草地上猛一插,扑,那锹头直直插进去有多半个。他拍了拍两只手,紧了紧腰带,说道:“走,大龙,回去吃饭。”
王大龙也将铁锹插在身边的草地上,拍了拍手,转身和赵海涛一起,随着老杨朝绿原农庄走去。
大黄狗见他们三人走到了门口,便迎上来,一条毛茸茸的尾巴不住晃动着,扯得拴着它的链子哗哗直响。
老杨弯腰解开了黄狗脖子上的绳子,拿在手中,又轻轻拍了拍它的脖颈。那黄狗便摇头摆尾,跟在三人背后进了院门。
午饭做得很丰盛,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已经在餐厅里的桌子上摆好了,用玻璃盖子盖着,免得凉了。
老杨做饭的手艺还不错,味道做得很可口。赵海涛夹了一筷子菜,往嘴中一填,咀嚼了两下,说道:“好吃,杨师傅你手艺蛮可以的。”
王大龙也说老杨做的菜好吃。
老杨笑着谦让道:“这就是个家常做法,别的我也不会做。你们吃着可口就好,可口就好。”
老杨说着话,从碗里拔出来一块带皮的肥肉,起身来到门外,丢在黄狗的食盆里。那黄狗低下头,一口噙住,吃得很香。
赵海涛吃饭风卷残云,王大龙吃饭也不会细嚼慢咽。不过十来分钟,两人就吃好了。
老杨也吃好了。他将剩菜和剩饭倒在黄狗的食盆里,黄狗低下头,尾巴不住晃动着,呜呜有声,似是在护食一般,吃得极香。
赵海涛松了松裤腰带,到饮水机旁边倒了两杯水,端过来,一杯递给王大龙,自己轻啜着另一杯。
“我估计着,明天咱们就能把这个引水渠挖好。到时候,曲水流觞这个景观,就成了。”赵海涛喝了一口水,两条长腿叉着,坐在椅子上,身子朝后一仰,将椅子背靠得“吱吱”直响。
王大龙端着杯子,说道:“那后天我就和柳海夫老先生说一声,看他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带他们朋友们来这里尝试尝试曲水流觞。”
赵海涛点头,一欠身,将杯子放在桌子上,对王大龙说道:“你要说人家柳老先生,那真是文化人,有学问,有气度,有眼界,我就佩服这样的人。”
王大龙也点了点头,说道:“柳老先生可真算是咱们绿原农庄的福星!没有他,我以前不可能把绿原农庄经营好,也不可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呢,我也不可能再一次把绿原农庄拿到手中。我一直琢磨着,怎么感谢他好。可是人家有名望,又不缺钱,我也只能是在他来绿原农庄品茶游玩的时候,服务得好些,泡茶的时候用心些。”
赵海涛眼睛一眨,突然笑道:“你看这么做怎么样?”
“怎么做?”王大龙问。
赵海涛挠了一下后脑勺,说道:“我见其他有些酒店都有会员制,什么金卡钻石卡黑卡之类的。咱不如给柳老先生也开个会员,独一无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什么意思?”王大龙还是不太理解。
赵海涛笑道:“就是说这个卡,柳老先生那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嗯……”
赵海涛微笑沉吟了一下,马上说道:“这样说,好像不太恰当哈,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吧。这样说吧,对,这样说最合适了。”
赵海涛将两个袖子一挽,站起身来,像是发表演讲一样,说道:“就是说,柳老先生是咱们这里的终身免费会员。不管他什么时候来,带几个人来,吃什么,喝什么,咱都不收他钱。或者说,咱象征性地多少收一些。毕竟他是文化人,不贪这种便宜,你不收,人家还不愿意来了呢!大龙,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王大龙一听,眼前一亮,轻轻一拍桌子,说道:“妙呀!这个好,这个终身免费会员好,你说这个我赞成。这个事儿,对两方面都有利。海涛,你这个主意真是不错。”
王大龙连声称赞,倒弄得赵海涛有些不好意思。
他呵呵一乐,说道:“我就是随便这么一想,觉得这个办法还不错。至于说它到底好在哪里,你让我说,我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王大龙笑道:“你看啊,这样一来,咱们可以向柳老先生表达谢意了,对吧。另外,柳老先生他是咱翠原市的文化名人,他来这里,自带广告效应,还能帮着咱们宣传绿原农庄。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拿着锅碗正准备去洗刷的老杨从旁边路过,听见这个话,倒是有些担心,说道:“那免费了,你们说的那个柳老先生,他不会天天来这里吃吧?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就是再大的家业,可也顶不住呀!”
“那不会!”
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异口同声,说道。
王大龙笑道:“这你不用担心。柳老先生是个君子,他那些朋友也和他一样,也都是君子。不然,咱翠原市里的人怎么可能尊敬柳老先生呢?”
第152章 你赶紧问问
吃过午饭,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又去挖引水渠。
暮春的阳光格外灿烂和温暖,草木生长,地气蒸腾,不知名的小鸟在或枝头鸣叫歌唱,或振翅飞向天空。小河里水声潺潺,河水泛着粼粼波光,唱着欢快的歌曲流向远方。整个翡翠山脚下,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来到河边,将插在草地上的铁锹拿出来,沿着上午挖好的一段沟渠,继续朝前挖。
赵海涛算了算时间,离五一开业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了,可是绿原农庄里除了房子造好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准备。没有厨师,没有服务员,没有备货,也没有买锅碗瓢盆和茶杯茶壶之类的茶具。商业区里的五个店面还空着,里面倒是装修好了,可是别说商品了,连个货架都没有。
让赵海涛觉得奇怪的是,王大龙看上去一点也不着急。
他直起腰来,眯着眼瞧了瞧天空中逐渐偏西的太阳,又抹了一下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粒,问王大龙:“五一真的能开业?”
听到赵海涛问,王大龙直起身来。他也像赵海涛一般,抬起手,抹了一下额头上冒出来的细密汗粒,然后轻轻一甩,说道:“能。”
“东西都还没有准备,人员也不齐,怎么开业?”赵海涛下巴拄着铁锹的把儿,一只脚抬起来,搁在铁锹头的横边上,问道。
王大龙一笑,说道:“不用担心,咱慢慢来,一点点把它做起来。我也不指望说一开业,农庄里的生意就火得不得了。我没想过一口吃成个胖子。”
说到这里,王大龙觉得嗓子有些发痒。他感觉好像是吸进去了浮在空中的花粉,轻咳了两声,吐了口痰,又说道:“刚开业,我估计着人也不会多。海涛,开业以后我当厨师,你当服务员。要是以后生意好了,客人来得多了,咱再招人。我表哥陈源的生意现在也不怎么好,到时可以让他们夫妻两个来帮忙。”
“咱堂堂一个绿原农庄,这么漂亮,怎么开业弄得这么寒碜?这就好像是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临出嫁了,什么都没有,连轿子都坐不上,还得腿儿着去。”赵海涛连声感叹,不住摇头。
王大龙笑道:“咱现在不是手里的钱紧张嘛!再说了,就依着你说的这个比喻,结婚这一刻,有钱了就风光大办,没钱就按着实际情况操办。只要稳稳当当,把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就成了。”
赵海涛闻言也笑了,说道:“你是真稳当!”
两人说说笑笑,商量着绿原农庄开业后的事项。不知不觉,已经将引水渠挖了近一半。看这个样子,明天一天他们肯定能把这个引水渠挖好。
天色渐渐晚了,飞鸟各投林,鸦背驮夕阳,远处的林子里响起了一阵鸟雀的喧闹声。夕阳的光芒落在小河里,水面泛着一层橘红色的波光,正在随着水波不住荡漾着。
“收工了。”王大龙招呼了一声赵海涛,将铁锹扛在肩头上,迈步朝前面的小路走去。
赵海涛将一只手拢在嘴边,拉着长长的嗓音,冲着远处的林子喊了一声:“收——工——了——”
林子里,鸟雀叽叽喳喳,叫得更热闹了,好像是在回应着赵海涛的喊声。他将铁锹放在肩膀上,和王大龙一起沿着小路朝绿原农庄走去。
此时,王家河,王大龙的家里。王大龙他娘已经做好了晚饭,她将晚饭端到了屋里,搁在茶几上,坐下来,对王大龙他爹说道:“你说,咱大龙他那个农庄弄得怎么样了?都这么多天了,你也不问问,也不想着去看看。”
王大龙他爹老神在在,拿起筷子倒着在茶几上轻轻一顿,夹起一筷子菜送进了嘴里,没有吭声。
“说话呀!儿子的事儿,你怎么一点也不上心!”王大龙他娘的话里,多少带着点责备的意思。
王大龙他爹放下筷子,说道:“这个事我是这么想,这是大龙他自己的事儿,他想让咱帮忙,伸出手了,咱帮他一下。他不想让咱帮忙,没吭声,那就由着他自己去干。咱不能老把他看成不懂事的孩子,事事儿都替他办得全全面面,让他一点儿也不用操心。你要真那么着,就有可能把他养废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王大龙他娘仔细品了品,说道:“理是这么个理,可你到底是他爹不是,你老不闻不问的,也不说去看看,弄得我这心里不踏实。”
王大龙他爹笑道:“我这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看见什么不对劲,就忍不住想说。我到大龙那里去一趟,看见个不合心意的事儿,我说了,你说大龙他听还是不听?听吧,他可能有自己的全盘计划,一下子乱了;不听吧,我是他爹,又显得他不孝顺。所以我说,大龙什么时候说了,想让我去看看,那我再去。”
“你就不会改改你那脾气?”王大龙他娘说道。
王大龙他爹又是一笑,说道:“我不是一直在改嘛!可人家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要是说改就能改了这个脾气,那也就不是我了。”
说着话,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王大龙他爹一拍大腿,对王大龙他娘说道:“哎呀,差点忘了个正事。这个事儿,不管大龙他怎么想,我都得伸伸手。”
“什么事?”王大龙他娘端着碗,问道。
王大龙他爹说道:“风水!现在这些年轻后辈们根本不懂这个事,也不怎么理会这个事,认为没什么用。别人我不管,也管不着,可是大龙不能这么随便。我得和他好好说说,找个人帮他看看他那个农庄的风水。风水好就不说了,不好的话,得提前改改。你别看他这是做生意,里面看得见看不见的门道,也多得很。”
王大龙他爹这个话,倒是很得王大龙他娘的认可。
“红柳她二姨以前认识个人,说是看风水看得好,过两天我去问问她。”
“别过两天了,就现在问吧。前两天我听大龙说,他准备五一开业。这个事不能耽误,你赶紧问问。”
第153章 定在明天上午
在王大龙他爹的催促下,王大龙他娘搁下手里的碗,拿着电话和她娘家的远房侄女红柳联系上了。
“姑,吃饭没?”电话里,传来了红柳的声音。
王大龙他娘说道:“正吃着。红柳,有个事我问你一下。你二姨认识的那个看风水的人,他叫什么名字?”
“叫薛春山。怎么了姑?你怎么问他?”
“大龙不是在外面做生意嘛,我想找他帮忙看看风水,让大龙的生意做得顺当些。”
“嗯,我问一下我二姨,一会儿我把薛春山的电话给你发过去。”
“哎,好。”
放下电话,王大龙他娘重新拿起了筷子。
碗里的饭还没有吃完,桌子上放着的手机便微微震动了一下。王大龙他娘拿起手机,见是红柳发过来的短信。
在短信里,红柳除了将薛春山的联系方式告诉了王大龙他娘,还说,她已经和她二姨说过了,她二姨会和提前薛春山打招呼。
“红柳这孩子办事心也细,和山虎的性子倒是很合得来。”王大龙他娘看着手机里的短信,满心欢喜。
她把手机放下,正准备吃饭,王大龙他爹又说道:“一会儿吃完饭,我和就这个老薛联系一下。”
王大龙他娘说道:“你急什么?明天再说吧。红柳她二姨今天不一定和人家说这个事。”
王大龙他爹不以为然,说道:“说不说都没关系。他这也算是打开门做生意,我问问价格又能怎么样?”
“你还是性子急,一晚上都等不了?”
王大龙他爹将面前的空碗朝着桌子中间推了推,举起粗厚的手掌抚了一把脸,说道:“等不了!这不是个小事,早点办好,心里早点安生。”
“你待会儿和人家说的时候,话说得和气点。人家不是一般人,可不能得罪了。”
王大龙他爹笑道:“你也别想太多,这就是个生意。”
他将王大龙他娘的手机拿过来,对着手机短信里薛春山的联系方式,在自己的手机上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拨着。
王大龙他娘见他不吃了,便起身收拾碗筷。
嘟,嘟,嘟
电话通了。
“哪位?”电话里响起了一个浑厚的男中音,缓慢而不失沉稳,和蔼中还带着点威严。
“薛先生你好,我是王家河的,我姓王。”
“哦,刚才有人提过这个事。”声音依旧缓慢和沉稳,不过已经明显变得亲切随和起来。
王大龙他爹一听,心里一阵欢喜,知道红柳她二姨已经和薛春山说过了。
他便赶紧说道:“我儿子在外面开了个农庄,我想请先生你去帮着看看地势。现在这些年轻人不懂这个,连我这一辈人懂的也不多。所以我想麻烦薛先生你这一回,你看怎么样?”
说完话,王大龙他爹停下来,多少带着点忐忑的心情,在等着薛春山回话。
他知道,虽然说看风水也是一门生意,不过有些时候,像薛春山这样的人,也不是说想请就能请得到的。这个事儿,也得看人家愿意不愿意了。
没等上两秒钟,电话里就传来了薛春山的声音。
“我听说你儿子的事儿了。年纪轻轻的一个娃娃,就在外面开了一个农庄,真是不简单。生后可畏,后生可畏呀!”
“那薛先生你的意思是?”
“我很愿意去帮这个忙。”
听到薛春山答应了,王大龙他爹喜出望外,又忙问说道:“薛先生,你的车马费怎么说?”
“这个事情好说!就算是一分钱不拿,我也愿意帮你这个忙。看着咱们这里的年轻人在外面能闯出一番事业,我也脸上有光!”
“薛先生,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你还是说个准数,我这边好给你准备着。”
电话对面,薛春山沉吟了几秒钟,然后说道:“你拿一千块吧!这是个普通数。我也不图你这一千块钱,我只图咱们乡里的年轻人当中能出个人才。我愿意看着他这份事业兴旺。”
“好,我知道了,多谢你了薛先生。那你什么时候方便?我去接你。”
“刚好我明天有时间,就定在明天吧!”
“好。”
事情敲定之后,王大龙他爹心情极为舒畅。他开心地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坐在沙发上,洋洋自得跷着二郎腿,拿着紫砂壶,对着壶嘴小口抿着茶水。
王大龙他娘从厨房里回来,见王大龙他爹一脸喜色,就知道事情商量好了。
“怎么说?”她在沙发上坐下来,摘下两个套袖。
王大龙他爹喜笑颜开,说道:“成了,嘿嘿。”
“人家答应了?”
“答应了。不过,得出一千块钱。”
“可是不少。”
“能保咱儿子以后的生意做得顺顺当当,一千块不算多。”
王大龙他爹放下手中的茶壶,拿出手机来,给王大龙打了一个电话。
吃完饭,王大龙牵着大黄狗在外面散了一会步,正准备在院子里练一趟拳,他爹来电话了。
在电话里,王大龙他爹把请风水先生这件事告诉了王大龙,还说风水先生明天上午就到,让王大龙做好准备。
打完电话,王大龙也无心练拳了,去找赵海涛商量这个事。
赵海涛正坐在餐厅里的吧台后面上网,和他儿子老婆视频。见王大龙进来了,刚好,他和老婆儿子也说完了话,便关了视频。
“怎么了?不练拳了?”赵海涛问。
王大龙站在吧台外面,对赵海涛说道:“我爹刚才打来电话,说是请了个风水先生,明天就来。”
“好呀,这是好事。”赵海涛一听很兴奋,蹭,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对这样的事很感兴趣。
“这个有必要吗?”王大龙问。
赵海涛笑道:“有必要,有必要得很。你是不知道,以前我跟着别人出远门跑长途车,出车之前,得拿挂鞭炮放放。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是觉得,请个风水先生来看看,最起码安心。”
“那等他明天来了再说吧。”王大龙一扭头,见老杨来了。
“杨师傅,你住在停车场的那间房子里不冷吧?要不,你也像我和海涛一样,先住到空着的商铺里?”
见王大龙问他,老杨摆摆手,笑着说:“不冷!现在这天气怎么可能冷?我住得很舒服!”
第154章 你再看看
次日一早,太阳刚刚升到树梢,薛春山就来了。
本来王大龙他爹想和山虎打个招呼,用山虎的车送薛春山来绿原农庄。不过薛春山自己有车,他开着自己的车,载着王大龙他爹来了。
王大龙提前和老杨打过了招呼。见他们二人来了,老杨拢住黄狗,免得它乱叫,站在路边笑眯眯迎接二人。
王大龙他爹也知道老杨,他抽出一支烟,笑着递了过去,和老杨打了个招呼。王大龙他爹和王大龙一样,父子两人都不会带着势利眼看人。不管是谁,哪怕是个讨饭的,若是人品不孬,他们就不会低看。这也算是他们老王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良好家风了。
走进绿原农庄,王大龙他爹不禁吃了一惊。在王大龙传给他的照片里,他见过绿原农庄现在的样子。不过,真正来到了现场之后,他才发现,原来实景比照片中漂亮得多,漂亮得太多了!
薛春山也是相当惊讶。
刚一走进绿原农庄的大门,他就能够感觉到一种润泽之意,好像就连农庄里的空气之中,都暗藏着看不见的生机。他再略略观远山,察近水,发现这里的地势阳而不冲,阴而不滞,在阴阳相合之中,好似有着无限的生机循环不休,生生不已,是个藏风聚气能生财的好地方。
“好风水!”他在心中暗赞了一声。
“大龙。”王大龙他爹站在院子里喊了一声。
“哎。”王大龙听到叫他,应了一声。
他从餐厅里透过落地玻璃墙朝外一看,见是他爹带着一个面相随和儒雅的中年人,正站在院子里左右观望。
王大龙从电脑前起身,对赵海涛说道:“我爹带着风水先生来了。”
“是吗?赶紧去迎接。”说着话,赵海涛也起了身。
两人正在网上选择餐具和茶具,货比三家,还没有定下来,没怎么注意外面的情况。
两人走出餐厅,上前来,分别和王大龙他爹还有薛春山都打了个招呼。
王大龙他爹笑着说道:“大龙,你带着薛先生到处转转,和他说说这里的情况。”
“哎,好。薛先生,你跟我来。”
王大龙带着薛春山走在前面,赵海涛和王大龙他爹跟在后面,四人转了前院转后院,将绿原农庄前前后后转了个遍。
然后,薛春山又来到绿原农庄门外,拿出罗盘来,测了测整个农庄的方位。
做好这一切,薛春山连连点头,却是闭口不语。
王大龙他爹问道:“薛先生,您看,这个农庄的风水有没有什么问题?”
薛春山将罗盘收进包里,说道:“从整体上来看,这个农庄所处的风水极佳。虽不在龙首龙颈之上,却也在龙身之侧,偕龙而飞,是意料之中的事。”
听到薛春山这样说,王大龙他爹喜不自禁。
赵海涛也是面露喜色,捅了一下王大龙,笑道:“薛老师说这里的风水好,大龙,以后你要发财了。”
王大龙也是满心欢喜。
薛春山却又说道:“只是有两个问题,你得注意。”
“什么问题?”王大龙问道。
王大龙他爹接口说道:“还请薛先生指点。”
薛春山说道:“里面园子里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直来直去,水从南面进来,又从北面出去,好似财从手中过,未曾久停留。这一点,倒是不怎么好!”
薛春山说的是曲水流觞那里的情况。
水从南面的墙下引进来,进园子之后,分成两股,一股穿过曲水流觞,一股流进莲池之中。然后又在北墙那里汇成一股,流进了外面的玉带河支流之中。当初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施工方便,也没有想那么多,更加没有想到还有风水方面的问题。
现在经薛春山这么一说,好像这样做不太好。
王大龙问道:“那依着薛先生,应该怎么办呢?”
薛春山说道:“让水在园子里多绕几个弯再流出去,是为蓄财之意。”
王大龙点点头,没有说话,心里却有点不以为然。
他心想,就为了看不见的风水问题,让引进园子里的水格外多转几个弯,这样做岂不是有些无聊?
只不过,这个质疑只是存在于他的心里,并没有说出来。
一来,他不想当面质疑薛春山,那样显得太没有礼貌了;二来,薛春山是他爹特意请来的人,这也事关他爹在外人面前的面子问题。
王大龙想得很清楚,薛春山也只是说说,至于说是否照着他说的去做,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这个事儿,倒也是不用急在一时。
见王大龙不吭声,薛春山又指着门前的那条路说道:“此路虽不是主干道,却也是直冲正门,多少有些不利。”
王大龙他爹问道:“那依薛先生看,应该怎么办?”
薛春山说道:“不如在门内立个影背墙,可以化解。”
王大龙闻言点了点头。这一次,他对薛春山的说法倒是认可。在他们村里,凡是院门对着路口的人家,差不多都在家里立了个影背墙。有些院门没对着路口的人家,也立有影背墙。
立一面或雕刻或描绘着各种图案故事的墙面,在前面再弄个小小的花坛,种着些花花草草。先不说风水方面怎么样了,至少王大龙觉得,这样做比较好看。
“薛先生,你再看看,别的还有什么问题?”王大龙他爹问道。
薛春山将手中的包夹在腋下,笑着摇摇头,慢条斯理说道:“这个农庄风水非常好!老王,你就等着以后当富家翁吧!我刚才所说的两个问题,其实也只是细枝末节,挡不住这里的财运。”
王大龙他爹脸上泛着喜悦的光泽,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递到薛春山面前,说道:“这是一点辛苦费,请薛先生拿着。”
薛春山也没有谦让,接过了,随手装进了口袋里。
“大龙,你安排一下,中午请薛先生在翠原吃顿饭。”王大龙他爹说道。
王大龙还没答话,薛春山就摇着手,笑道:“不用了,我下午还有事,现在就得回去了。”
第155章 清水浮锦鲤
薛春山回去了,王大龙他爹留下来吃了一顿午饭,又在绿源农庄里转了转,里里外外看了看。下午的时候,赵海涛开车送他回去了。赵海涛也有好几天没回家了,刚好回去看看他那才几个月大的儿子。
吃过晚饭之后,老杨牵着黄狗去外面转悠,王大龙则在网络上下了单,订了锅碗瓢盆、茶具还有一些厨房里的用品。下好单,他到外面打了一套拳。
星月当空,暖风拂面,让王大龙这趟拳打得极是舒服。
打完拳,王大龙踩在如茵的草地上,看着蜿蜒在院子里的青石板路,心头突然一亮,想到了一个主意。
风水这种事情,其实王大龙也并不是说完全不信。有时候,他也觉得冥冥之中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牵引着人们朝各处去。
薛春山在白天说园子里水路太直了,不利于聚财,本来他并不怎么当一回事。可是此时仔细一想,他又觉得这个事也可以考虑一下。而且,他还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园子里的花草树木肯定需要用水浇灌,不可能完全指望着天上落雨。他曾经想过,以后需要浇水的时候,可以从厨房里的水龙头上直接接根管子,用自来水来浇。只不过,这样不但麻烦,而且也有些浪费。
现在他有了一个主意,不但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又能为绿原农庄再增加一个新景观。另外,还可以暗合薛春山的说法,让园子里的水路变得迂曲弯折,从风水上来说有利于聚财。
说起来,这算是一个三全其美的好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将引进园子里的水再分一股出来,然后顺着园子里的青石小路边做一条明渠。让这一股水顺着这条明渠流遍前院和后园,流过整个绿原农庄。
以后,还可以在莲池里多放一些锦鲤。只要在园子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这两处放上钢篦,就不用担心鱼儿会跑到外面去。
到时候,这些鱼儿一定会从莲池里游出去,顺着园子里水路游进明渠,然后在明渠里悠哉游哉,游来游去。
游客们走在园子里的青石板路上,低头一看,就能看脚边的明渠里,清流之中游动着一条又一条锦鲤,摇头摆尾,煞是可爱。
这不是一个天然景观,却胜似一个天然景观。
王大龙自己想一想,都觉得这个景观一定很好看。
有了这个主意之后,王大龙迫不及待,马上就联系了赵海涛。
赵海涛正在家里逗他儿子玩。他将儿子放在肚子上,用两只手牵着他儿子两只粉嫩的小手,将肚皮鼓起来,瘜下去,逼得他儿子咯咯咯直笑。
听到电话响了,赵海涛歪着头一看,见来电显示是王大龙,对他老婆说道:“你开一下免提,看大龙现在有什么事。”
赵海涛他老婆把免提打开,赵海涛说道:“怎么了,大龙,有什么事?”
王大龙正想说话,听到电话里传来了赵海涛他儿子的笑声,就知道此时赵海涛一定在逗他儿子玩。本来想长篇大论,和赵海涛谈论这个新想法的王大龙,重新整理了一下语言,说道:“海涛,你明天来的时候,能不能在村里找几个人?也不用多,三、五个就够了。”
“怎么了?那个引水渠咱们不是快挖好了?我明天去,再用多半天时间,就能完工了,用不着另外找人。”
“不是那个引水渠,我有另外一个想法。”
“是什么想法?”
王大龙听赵海涛这么问,便将他的想法说了一遍。
赵海涛一听,也是十分兴奋。他坐起来,将儿子放在身边,让他老婆看着,对王大龙说道:“你这个办法好,真好。诶,大龙,你这一说,我也有了一个主意。”
“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赵海涛盘着腿,兴致勃勃说道:“薛老师不是说,让咱弄个影背墙嘛。我想着像咱村里他们弄的那种影背墙,就有些单调了。不如这样……”
儿子爬过来了,抓着赵海涛的手臂啃了一口,弄得满是口水,嘴里叫着:“爸……爸……”
赵海涛抱起儿子,在他那粉嫩粉嫩的小脸上使劲亲了一下,递给老婆。
拿起电话来,赵海涛关了免提模式,对王大龙说道:“是这样,咱不弄影背墙了,弄一个小小的假山,山上面再弄个小瀑布,下面弄一个鱼池。让瀑布直接流进池子里,池子里再多放点鱼,这样一来,又好看,又能挡煞,还能聚财。鱼不是财嘛,水也是财,对不对?你说说,我这个想法怎么样,你觉得怎么样?”
王大龙仔细一想,不禁拍案叫绝。
“好,太棒了,你这个想法好。”
王大龙连声叫好,不过,叫过好之后,他却又想到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资金问题。
在绿原农庄里挖一条明渠,包括人工、材料费在内,也用不了多少钱,这个好办。可是要在门口弄一个假山的话,钱少了恐怕办不到。
“恐怕钱不凑手。”王大龙说道。
赵海涛笑道:“这个好办,其实也用不了多少钱。”
“怎么回事?你做假山,就得运石头,还得堆成景观的模样,没有专业的队伍,恐怕做不好。”
“你想多了。”赵海涛笑道,“其实这个也好办。不用真石头,可以直接用钢筋扎笼子,扎好之后在上面再喷砂浆,做出来就和真石头一模一样。”
这种用钢筋和砂浆做成的假山石,赵海涛以前在工地上见过几次,对此并不陌生。
“真的?”王大龙有点不敢相信。
赵海涛笑道:“当然是真的。我认识做这种工程的一个老板,等明天我回去,咱商量好以后,我就和那个老板联系一下。钱也不用急着给,可以先欠着,他信得过我。”
听到赵海涛这么说,王大龙心里踏实下来。
和赵海涛通完电话,王大龙躺在床上,枕着双手,两眼望着天花板,想象着明渠和假山造成之后的景象。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词:锦上添花。
“对,就是锦上添花。”王大龙心里美滋滋的。
第156章 菜够不够了
次日一早,赵海涛就来了。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皮卡上还坐着一个生面孔。赵海涛向王大龙介绍说,这个生面孔就是做假山石的包工头,姓孙。赵海涛称呼他为老孙,其实那人的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只不过因为常年在工地上待着,看上去面相有些显老。
孙包工头和王大龙交谈了一番,知道了王大龙的构想之后,说这个工程很简单,派四、五个人过来,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做好。
“那工程款的事……”
王大龙说了一半,赵海涛就把话接过去了,笑道:“我和老孙说好了,过段时间再给他。没事,你别担心,他家大业大的,不在乎咱这仨瓜俩枣。”
孙包工头嘿嘿一笑,擂了一下赵海涛的后背,说道:“你少拿我的东西在这里装大方,我还不知道你?不过,小王老板,你如果确实手头不方便,这个钱迟些给也没关系。只要以后你再有这类工程了,记得喊我来做,那就什么都有了!”
“那谢谢孙哥了。”
“谢啥,不用谢。”孙包工头一摆手,黝黑肥胖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赵海涛对孙包工头笑道:“等哪天有时间了,咱在一起再拼个酒,怎么样?我就不信了,我喝不趴你!”
孙包工头咧着嘴一笑,将敞开的西服前襟往一起拉了拉,遮住略略有些凸出的肚腩,说道:“那没问题!海涛,不是我说你,你想把我喝趴下,你还得再练个几年。这你不服不行!”
“那可说定了!”
“说定了,有时间了我约你。”
“好。”
孙包工头转过脸来,对王大龙说道:“我还有事,就不在这里多待了。下午我派人来量一下尺寸,做个方案,明天就动工。小王老板你放心,肯定不耽误你你五一开业。海涛,我走了,有事再联系。”
“哎,好,我送你。”赵海涛说道。
送孙包工头送回了他所在的工地之后,赵海涛刚回到绿原农庄,王大龙就问他,怎么和对方那么熟悉。
赵海涛一笑,说道:“以前我在林老喜的工地上当个小队长,带着一帮人人挖土。老孙那时候也在那里,从林老喜的手里包了做假山石的工程。完工以后,林老喜看他面相老实,就有心赖着他的分包工程款不给结算。老孙气得差点吐血,都准备好和林老喜一命抵一命了。后来我从中说合了一下,林老喜把工程款给他结了。就是这么个事。”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我说你俩亲热得跟拜把子兄弟一样。”王大龙笑道。
两人正在说笑,门外响起了一阵狗叫声,紧接着,便是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传来。
“你们找谁?”是老杨的声音。
“找海涛和大龙,我们是王家河的,来这里挖个沟。”
赵海涛一听这个声音,马上对王大龙说道:“咱村里挖沟的人来了。他们说下午来的,怎么现在就来了?”
说着话,他转身朝院外走去。
王大龙跟着赵海涛一起,迎了出去。
只见绿原农庄门外,站着几个王家河的村民。
“大龙。”
“海涛。”
见他们两人出来了,那几个王家河的村民叫着他们的名字走了过来。
老杨一看他们确实认识王大龙和赵海涛,便轻喝了一声黄狗,那狗便不再叫了。
王大龙和赵海涛带着几个村民走进绿原农庄,和他们说了一下怎么挖明渠,将位置,宽度,深度,一一交代清楚之后,几个村民们便忙了起来。
交待好这件事,王大龙来到门口,对老杨说道:“杨师傅,今天人有点多,就做大锅菜吧。多用点肉,放点油豆腐,再弄些白菜和粉条,海带,丸子,放一起炖一炖。另外,做个冬瓜海米汤,主食是包子和米饭。对了,菜够不够了,用不用去买?”
“够了。”老杨笑呵呵说道。
“这几天你可能得辛苦一些,到时候我在工资上给你补一补。”王大龙说道。
老杨乐呵呵说道:“补不补都可以!在这里过日子多舒心哪,一点也不辛苦。”
话是这么说,不过该被给他的还是得补给他,这是王大龙的想法。本来老杨的工资也不算高,这是因为王大龙现在手头紧,不得不节省点过日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以后效益好了,该增加的肯定会增加。这一点,不用别人说,王大龙就能想到。
老杨则没想那么多。
钱多钱少对他来说,其实意义不是很大。在绿原农庄里看个门,帮着做个饭,事不多,也不累,安安生生,清清闲闲。不像他以前在工地上看门,天天被吵得睡不好,吃得也一般。
而且,王大龙也好,赵海涛也好,对他像就对长辈一样,很尊重。
这还有什么可说呢?
他是真的觉得在绿原农庄里待着,格外舒心!
“海涛,走,继续愚公移山。”王大龙拿起铁锹,扛在肩膀上,和赵海涛开了一个玩笑。
赵海涛笑了一声,也扛起铁锹,和王大龙一前一后出了绿原农庄,朝小河边走去。
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过去了。
傍晚收工的时候,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已经将引水渠挖到了南墙底下,和农庄里预留的入水口挖通了。
现在,只剩下河边那一两米预留的部分没有挖了。只等着农庄里的明渠和假山瀑布做好之后,将这最后两米一挖,那清澈似玉的河水便会流进绿原农庄。
晚饭还是炖菜,不过换成了羊肉炖萝卜,另外还有包子、咸菜和稀粥。
吃饭的时候,几个村民把绿原农庄好一顿夸,说这个园子比翠原市里的中心公园还好看。他们又说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有出息,算是年轻后辈里的佼佼者。
赵海涛喜欢被人夸,人家夸一夸,他就会觉得胸中豪气上万丈,好像天下尽在我掌中。当然了,这也只是一时的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他并不会沉浸在其中。
王大龙则带着淡淡的笑容,听着大家的称赞,心里却在琢磨着绿原农庄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效益。现在的王大龙,想的更多的其实是:钱。
没办法,谁让他现在口袋正瘪着呢!
第157章 拿多少钱?
正吃晚饭的时候,孙包工头派来的人到了。是一个技术员和一个工人,两人来丈量院门口假山那个位置的尺寸。
本来他们是说好了下午来,不过因为临时有事,一直到现在才赶过来。这个事情,孙包工头已经提前在电话里和王大龙打过招呼了。
王大龙和赵海涛招呼他们两个人吃饭,两人都说吃过了。在王大龙他们吃着晚饭的时候,两人就借着院子里的灯光,拿着卷尺在门口量尺寸。
等到王大龙几个人吃好饭,两人也将数据收集好了。
技术员从挎包里拿出一份图纸,走过来,对王大龙说道:“王老板,你看,做成这个样子是否可以?”
这是一份效果图,图上是一座陡峭而颇有气势的假山。山顶上一条飞瀑飞流直下,砸在下面的山石上,雪沫般的浪花飞溅。底下有个池子,不规则,好似小小一方池塘。池水湛青碧绿,水面上浮着几条锦鲤,微微吐泡,煞是好看。
王大龙很满意。
“可以,就照着这个图做好了。”他说道。
技术员点点头,说道:“那我们回去了。晚上我做个方案,明天一早孙老板就会派人来施工。王老板,你这边也做好准备。”
技术员身材高挑,有些瘦弱,戴着眼镜,说话很客气。看上去,有几分饱读诗书的样子,带着些斯文感觉。
王大龙笑道:“好,没问题。”
将技术员和工人送出绿原农庄院门,王大龙刚转身,迈步跨过门槛,赵海涛的声音传了过来:“我送他们几个回去,明天一早再带他们回来。”
赵海涛拿着牙签,剔着牙,从餐厅里走了出来。在他身后,跟着王家河的几个村民。
这几个人今天来得有些匆忙,都没有带铺盖。赵海涛先送他们回王家河,各人在自己家里住一个晚上,明天再带着铺盖来。以后在这里施工的几天时间当中,他们就可以住在绿原农庄了。
王大龙对赵海涛点点头,说道:“好。”
他又对几个村民笑道:“今天辛苦了。”
“辛苦啥,大龙你这个话就太客气了。”
“别说这外道话,就挖个沟,又能辛苦到哪里去?”
“对了,大龙,你那个水泥和砂浆买好了没有?你要是没买,我孩子他舅做这个生意,我和他说说,价格可以便宜些。”
村民们和王大龙打着招呼,有一个人还顺便和他谈起了生意。
王大龙笑道:“订好了,到用的时候人家会送来。”
他准备买商品砂浆和商品混凝土,他怕在绿原农庄院子里现场搅拌砂浆和混凝土,会破坏已经做好的草坪和路面。
听到王大龙这样说,那位村民略有点失望。他吧咂了一下嘴,笑了笑,对王大龙说道:“那算了,以后再说。”
“哎,好。”王大龙笑着点点头。
赵海涛带着村民们离开了绿原农庄,驱车两个多小时,回到了王家河。
到家之后,赵海涛洗了把脸,正坐着床上逗儿子,他娘一掀门帘进来了。
“啥事?”赵海涛抬起头来,问道。
他娘说道:“你出来一下,我和你爹和你商量个事。”
“好。”
赵海涛把他儿子交给老婆,起身跳下床,趿拉着鞋子,来到了客厅里。他老婆抱着儿子,也从后面跟了过来,站在房间门口,一边逗儿子,一边听他们说话。
赵海涛坐下来,看看他爹,又看看他娘,问道:“有啥事?”
他爹没吭声。他娘说道:“你在大龙那里帮忙,他一个月给你开多少钱?”
“五、六千块吧。”
“是五千还是六千?”他娘追问道。
赵海涛歪着头,挠了挠耳朵,说道:“六千,怎么了?”
他娘说道:“你以前开车,一个月也能挣这个数吧!有时还比这个多些。”
赵海涛点点头,放下挠耳朵的那只手,说道:“没错,有时候能挣个七、八千,平均六、七千块钱。”
“那你到大龙那里帮忙,拿的钱也不算多,不比以前多。”
他娘说着话,看了赵海涛他爹一眼。赵海涛他爹眼皮耷拉着,谁也不看,自顾自在抽着水烟,“呼噜”、“呼噜”直响。
赵海涛他爹喜欢抽水烟,说比卷烟抽着有味道。只不过,他只是家里抽,并不在外面抽。现在的小年轻们,好像觉得抽水烟的人是老古董,见他抽水烟,总喜欢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这让他觉得心里不舒服,在外面也抽得不自在。
赵海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娘的话,没有吭声。
这一刻,屋子里没有人说话。只有赵海涛儿子在吚吚呀呀地小声叫着,将他那胖嘟嘟、圆滚滚的小手伸到嘴边,有滋有味,吮吸个不停。
赵海涛他娘又说道:“你在大龙那里拿的这个钱,还没有在林老喜工地上拿的多。”
赵海涛他娘说的也是实情。
以前赵海涛在林老喜的工地上带着一帮人挖土,再管管别的事情,一个月少说也能拿个八、九千块钱。
林老喜其实对赵海涛印象不错。他喜欢赵海涛骨子里那股虎虎生风的刚猛劲儿,从来没有拖欠过赵海涛一分钱工资。
后来赵海涛自己弄了个皮卡跑车,林老喜还好几次邀请他回去帮忙。不过,赵海涛并没有答应。他觉得林老喜不是个正经人,帮林老喜做事,心里不踏实。
听到他娘这样说,赵海涛说道:“别提林老喜了,现在他自己官司缠身,快自身难保了。”
这时,赵海涛他爹将烟袋放下来,轻咳一声,说道:“你就在大龙那里安心干吧!大龙和他爹一样,不会亏待人。”
赵海涛闻言点点头。
赵海涛他娘说道:“就是这工资有点低,不太称人心。”
赵海涛他爹说道:“你把眼光放长远些。以后那个什么……绿什么农庄里的生意起来了,大龙能亏待了海涛?我看不会!”
赵海涛又点了点头,对他爹的话很认可。
听赵海涛他爹这样说,赵海涛他娘便不再说什么了。
赵海涛他爹说得没错。
在王大龙心里,他其实是把赵海涛当成了绿原农庄的经理。只要以后生意好起来了,赵海涛的待遇肯定会水涨船高。
第158章 清水引流入农庄
孙包工头的人来了之后,绿原农庄里又一次变得热闹起来。只不过,这种热闹场面持续了没多久。一个星期左右,假山做好,明渠修好,南墙下的入水口和北墙下的出水口这两个地方,也都装好了铁篦子。孙包工头的人和村里来的几个人就撤走了。
人是撤走了,而且临走之前,他们也把现场清理了一下。不过,农庄里多多少少还有些建筑垃圾没有完全清理完。
青石路面上有干燥的砂浆印子,草地上有落上去的水泥灰,虽然这没有什么实质影响,可是看着总归是不好看。
王大龙扛了一把锹,对赵海涛说道:“你和老杨师傅把院里清理一下,我去河边,把剩下的那两米引水渠挖开。”
“你去吧,这里交给我们俩。”赵海涛挥挥手。
王大龙扛着铁锹来到河边,只见河水清澈,水流平缓,水底有绿油油的水绵,顺着水流方向在轻轻摆动着。
一条又一条小鱼在河底游来游去,摇头摆尾,速度飞快。它们好像在觅食,又像是在嬉戏。在它们青黑色的脊背下面,是泛着点点银光的鳞片。偶尔遇到钻不进去的水绵,那小鱼的尾巴便急速摆动着,微尖的鱼头像是一枚小小的钻头一般,朝前使劲拱着。终于,钻进去了,小鱼便将尾巴一甩,迅速隐在了绿色的水绵之中,不见了踪影。
远处,一只白鹳在半空中展开翅膀,好似滑翔机一般,任由气流托着它的两只长翅,慢慢朝远处水草浓密的水边飞去。
绿原农庄开业这一天马上就将到来了,此时王大龙心情极好。不论看到什么景色,他都觉得很入目。更何况,这翡翠山下的景色原本就格外优美。
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王大龙将肩上扛着的铁锹拿下来,双手握着锹把,用一只脚踩着铁锹头上面的横边,使出全身力气,挖下了第一锹土。他越干越来劲,不一会儿,就将这最后两米的引水渠挖通了。
河水泛着沫,翻着浪,唱着歌,欢快地从玉带河支流里,涌进了引水渠之中。
看着引水渠里水势渐大,水流慢慢涨了起来,王大龙开心地冲着天空喊了一声:“大功告成!”
声震飞鸟,响彻云霄。
他欢快地扛着铁锹,朝绿原农庄走去。
绿原农庄里,赵海涛拿着个水管子,正在冲着落在草叶子上的水泥灰。老杨则拿个铲子,将青石路面上最后一块砂浆印子铲起来,扫进垃圾斗里。
老杨直起身来,对赵海涛说道:“把这里冲一下。”
“好。”赵海涛应了一声。
他像是一个手持长枪的枪手一般,将腕一翻,调转水龙头,嗞,一股水龙便冲了过来,把那块青石路面冲洗得一尘不染。
王大龙进来的时候,见绿原农庄里已经收拾好了。青石路面上的砂浆印子看不到了,曾经落了水泥灰,看上去灰蒙蒙的一块草坪,此时也重新变得碧绿如洗。
老杨正在收拾铲子等工具,往厨房里的小仓库放。赵海涛将管子盘起来,也拎着朝厨房走去。
见王大龙进来了,赵海涛在厨房门口停下来,问道:“挖开了?”
王大龙使劲点点头,满面笑容,说道:“挖开了。”
赵海涛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他赶紧将管子收进小仓库里,然后来到后面园子里的南墙根,守在入水口,等着看水流进来。
王大龙和老杨跟在他后面,也来到了南墙根的入水口那里。
已经有小股的水流了进来,不过有些浑浊,还带着些枯枝和草叶。尽管这样,赵海涛依然十分兴奋。
他摩拳擦掌,对王大龙说道:“接下来咱可以种幼莲了。”
“等莲池里蓄一部分水之后,咱把莲池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堵上,种上幼莲。过段时间,等幼莲扎好根,长起来之后,再把里面蓄满水,然后放些锦鲤进去。”王大龙说道。
老杨在一边插嘴,说道:“用不用清塘杀毒?”
按着养鱼的习惯,在鱼塘里放水养鱼之前,都得清塘杀毒。有的还得翻塘泥,是把塘泥翻出来晾一晾,晒一晒。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清除一些小杂鱼和其他水生物,还有预防一些鱼病的发生。
不过,绿原农庄的莲池中放鱼,不是为了养鱼去卖,只是当成一个景观,就算是有些小杂鱼也无妨。而且,这里的水是流动的,从河里流进来,再流回到河里去,倒也不用太担心鱼病的发生。因此清塘这个事,其实是用不着的。
老杨只是按着习惯的做法,说了这么一嘴,也是个好意。
王大龙笑着摇摇头,说道:“不用。”
“是不用。”赵海涛笑道。
老杨一想,也对,这个莲池里确实用不着清塘杀毒,便自己也笑了,说道:“我这老脑筋,不中用了。”
王大龙笑道:“可别这样说,有杨师傅你在这里,我们两个小年轻做什么事,都不会那么毛毛燥燥的。”
赵海涛也笑道:“那是,老杨师傅是咱绿原农庄里的定海神针。”
老杨笑得脸上的皱纹聚在了一起,也难得开了一个玩笑,说道:“你说我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嘿嘿,我可没那么沉,一万多斤呢!”
赵海涛说道:“你看看,我就说杨师傅有文化吧!我光知道孙悟空有个金箍棒,杨师傅还知道它有一万多斤,这比我有文化。”
王大龙点头,笑道:“对,杨师傅是个文化人。”
两人这么一说,老杨师傅笑得更开心了。
王大龙又问道:“对了,杨师傅,李天制作的那个宣传片,你看完了没有?”
老杨师傅点点头,说:“看完了,记住了一多半,还有些没记清。”
“不急,慢慢来,时间很充足。”王大龙说道。
三人正说着话,只见从南墙根下入水口里流进来的河水明显多了起来,水流也变得清澈了许多。有些小鱼小虾穿过铁篦子的空隙,随着水流一起,畅通无阻,自由自在,游进了绿原农庄。
荷池里的水慢慢涨了起来,曲水流觞那里也响起了潺潺的水声。从玉带河之中引流而来的这股清水,正在一寸一寸,将整个绿原农庄里的水道灌满、贯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突然之间,王大龙脑子里浮现出了这两句诗来。
第159章 曾欠人情自当还
四月三十号,绿原农庄里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就等着次日五一正式开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王大龙磨拳擦肩,赵海涛兴致勃勃,就连老杨师傅也是满面红光,看上去,好像显得年轻了不少。三人一起商量着次日开业的事情,言谈之间,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狗子虽然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不过似乎受也到了感染,在三个人身边欢快地跑来跑去。
王大龙起身说道:“我到曲水流觞那里看看,明天邀请柳老先生他们来玩。海涛,你在咱翠原的网上论坛里发些广告,能招来一个客人来是一个。还有,在咱们的短视频公众号上,你也发个视频,看能不能吸引些客人来。”
赵海涛说道:“好,你放心,这个事情交给我好了。”
赵海涛喜欢学习,现在对他来说,拍视频、制作视频、发布视频这些事儿,不存在任何难度。当然了,说到视频的制作水准,那自然是和李天没办法相比。
王大龙知道这一点,他也不奢求赵海涛能像李天那样制作出高水准的短视频来。只要能够让看到短视频的人知道,绿原农庄在五一正式开业,这就可以了。
王大龙来到曲水流觞旁边,放眼看去,只见清流一道,好似玉带,在迂回曲折、弯弯曲曲的水道里缓缓流淌着。
山泉水从青龙口中吐出来之后,蓄满了底下的水潭,又溢出来,顺着设计好的水道,也汇入到了曲水流觞之中。
曲水流觞两岸绿草茵茵,青石散落,本来是由人工设计,却又造得巧夺天工,好像完全出自天然,极富自然趣味。
王大龙看了一遍,拍了个视频,然后和柳海夫联系上了。
“柳老先生,你好,我是王大龙。”
“哦,是小王老板,你好。”
柳海夫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嗓音沙哑,声音低沉,这让王大龙有些意外。
“您现在方便说话吗?”王大龙问道。
“方便,有什么事?你说吧。”
“哦,是这样,明天我们绿原农庄重新开业,曲水流觞已经按着柳老先生您以前的想法做成了。我想着,要是明天有时间的话,柳老先生可以和朋友们过来玩。”
听到王大龙这样说,柳海夫的声音突然变得响亮起来,充满着惊喜,问道:“真的?”
“对,我拍了个视频,等下我发过去,你看看是否合意。”
“好,好,你马上发过来,让我看看。”柳海夫有些迫不及待,催促着王大龙。
挂上电话,王大龙翻开通讯录,将柳海夫的号翻出来,把他刚才拍的那则短视频发了过去。
两分钟之后,柳海夫的电话打过来了。
“做得很好,我非常满意。”柳海夫说道。
“那请柳老先生和你的朋友们,明天到这边来玩。”王大龙说道。
柳海夫本来想接受王大龙的邀请,可是他又突然想到,次日正是绿原农庄开业的日子。到时,绿原农庄之中会不会客如云集,喧声震天?如果是那样的话,倒不如选个或雨后、或雪霁,人少的日子去玩。也省得杂在如潮的人流之中,将一份清闲自在的心情给影响了。
想到这里,他对王大龙说道:“不如,改天吧!”
其实,现在柳海夫的心情颇有些低沉,原因在他儿子柳扬的身上。他儿子柳扬的文化公司关门了,新近刚开了个茶馆。他请柳海夫去坐镇,当个招牌,也好吸引翠原城里的人前去捧场。不少人被柳海夫的名气吸引,都去柳扬的茶馆里品茶消费。
茶馆生意日渐兴隆,柳海夫却在每天的迎来送往和觥筹交错之中,有些身心俱疲。还好,他儿子柳扬也知道柳海夫过惯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不太喜欢在名利场之中交际和应酬。他便及时请柳海夫回家好好休息,不用再管茶馆里的事情。
柳海夫急需一个清心宁神的机会,现在能去绿原农庄里体验一番曲水流觞的趣味,对他来说,算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机会。
可是他念头一转,又想到,明天绿原农庄开业,极有可能人流如织,就像他在他儿子茶馆之中看到的场景那样。到那时,连安安心心喝杯茶都可能做不到,又如何能够散心呢?
因此,他选择了拒绝。
王大龙听到柳海夫出言拒绝,心中不解,便问道:“是不是曲水流觞造得不合柳老先生的心意?”
“不,造得很好,我很喜欢这个景观。只不过,明天你那里开业,人一定多,我恐怕你忙不过来。”
原来是这样!王大龙放下心来。
他对柳海夫说道:“明天应该没有多少人,因为我们没有做过宣传,知道的人不会太多。另外,现在农庄里连我在内,一共只有三个人,人多了我们也接待不过来。其实明天说是开业,也只能算是个试营业吧。您不用担心,柳老先生,明天庄园里人不会很多的。”
“是这样!那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带着人去你那里玩。”
说好了这件事之后,柳海夫觉得他的一颗心,好像是干枯的树木被移到了水边,马上又将汲取到充足的水分,将会再一次变得充满生机。
他想象着次日到绿原农庄之中去体验曲水流觞的情景,心里不禁有些微微激动。他马上拿出电话,和几个平日里的好友一一联系上了。几个好友一听,也全都很感兴趣,满口答应了下来。
和柳海夫联系过之后,王大龙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他不太喜欢欠别人的人情,可是,他已经欠了柳海夫不少人情。虽然柳海夫并不会将这些事放在心上,可是他却不能不将它们记在心里。不管怎么样,这份人情他一定得还,现在能还一点是一点。
对了,还有小汪。
王大龙又想到了小汪。
小汪是绿原农庄的股东,虽然是个小股东,可终究也是一个正儿巴经的股东。农庄马上就要开业了,于情于理,都得和她说一下。至于说她明天愿意不愿意来,那就是她的事情了。来不来在她,可是通知王大龙却不能不通知到。
王大龙坐在青龙吐水旁边亭子里的长条石凳上,看着清清泉流,伴着潺潺水声,拿着手机,翻出小汪的号码来,拔了过去。
第160章 鞭炮声里院门开
王大龙把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小汪正在做账。
这段时间会计李成山对小汪很看好。他觉得小汪别看年纪不大,可是心思却是细致沉稳,做事也称得上是勤勤恳恳,是当会计的一块好材料。李成山准备将小汪好好培养一下,教了小汪不少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当然了,相应的,小汪手头上的工作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其实小汪心里也算计着,绿原农庄应该快开业了。见王大龙打来了电话,她第一个反应就是:绿原农庄要开业了!
“你好,王大龙。”小汪放下手中的鼠标,侧着脑袋看了一下对面坐着的李成山。
李成山抬抬眼皮,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小汪,又将头低下去,继续扒拉他的账本。
“你好,明天农庄开业,我想请你参加开业仪式。小汪,你有时间吗?”电话里,王大龙很客气地问道。
“嗯,有时间,明天我们休息。”小汪说道。
王大龙一听,很开心,连忙说道:“那太好了,我们明天等你来了之后再举办开业仪式。”
“好。”小汪答应了下来。
放下电话,她和会计李成山说了一声。本来明天就是五一放假,时间可以由小汪自由安排,李成山倒也没说什么。
只不过,让他有些吃惊的是,王大龙竟然自己开了一个郊野农庄,而且马上就要开业了。
“就是以前保安队里的那个副队长,王大龙?”李成山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两只眼瞪得滴溜溜圆,看着小汪。
小汪点头,说道:“就是他。”
李成山有些难以置信,感叹了一声,说道:“真是人不可貌相,小王这个人可真不简单哪!”
五月一日到来了,这一天天气格外的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气温不冷不热,正适合人们出游。
小汪搭乘着25路汽车来到绿原农庄,刚走到门外,老杨就看见了她。
老杨觉得有些面熟,仔细一瞧,认出来了,正是上次来过的那个小姑娘。让老杨觉得奇怪的是,他身边的黄狗好像也认得小汪,一声没吭,只是将尾巴竖着站在一边,傻愣愣地看着。
“老杨师傅,你好。”小汪客客气气和老杨打了个招呼。
“哎,你好,我去叫下小王老板。”老杨微笑着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吱呀呀,古铜色的两扇院门缓缓开启,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迈步走了出来。
赵海涛手里拿着一挂鞭炮,差不多有两千响,看上去,他像是托着长长一串晒干的红辣椒。王大龙手里拿着手机,准备在赵海涛放鞭炮的时候,把这个场面录下来,放到绿原农庄的短视频平台公众号上去。
两人一出门,见小汪站在外面正和老杨说话,俏生生的,像一枝春天里的花朵。
王大龙很意外,也有些惊喜,忙迎过来说道:“小汪,你来了。”
“嗯,刚到。”小汪看着王大龙笑道。
不看到王大龙倒没什么,一看到王大龙,小汪觉得心里有种异样开心的感觉。她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什么,不过,她能清楚意识到,这和她看到别人时的感觉并不一样,是两回事。
赵海涛笑道:“小汪你好,欢迎参加我们绿原农庄的开业仪式。”
小汪瞧了瞧赵海涛手里拿着的鞭炮,说道:“你好,赵经理。”
“哎呀,不敢当,光杆司令一个,惭愧,惭愧。”赵海涛呵呵一笑,说道。
他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为什么狗子见到小汪不叫呢?而且那一条毛茸茸的尾巴还不住摇晃着,就像见到了主人一样。难道说,以前小汪曾经喂过狗子食物不成?好像也没有看到过呀!
小汪淡然一笑,指指赵海涛手里的鞭炮,说道:“就放这个吗?”
“对。”赵海涛笑道,“热闹热闹就可以了,咱也不用像别人那样,还得剪彩什么的,那太浪费了!”
王大龙也笑道:“咱们就是自己热闹一下,不是给别人看的。”
小汪微微笑道:“我订了花篮,一会儿就送到了。”
王大龙谦让了一句,说道:“你看,又让你破费了,真是不好意思。”
小汪看着王大龙,微笑道:“我是这里的股东,这不算破费。”
王大龙微微一愣,挠了挠后脑勺,心说:也对,小汪这话还真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倒是自己,好像有点见外了。
他笑了笑,说道:“那多谢了。”
赵海涛在一边笑道:“大龙你这可不对,你不能把小汪当成外人,她是咱们绿原农庄实打实的股东,和你是一家人。”
小汪听出了赵海涛话里另外的意思,她只是淡淡一笑,并没说什么。
王大龙自然也听出来赵海涛话里的意思了,那是在把他和小汪往一块儿撮合。王大龙生怕小汪不看心,瞄了一眼,见小汪脸上带着笑,好像不在意,这才放下心来。
三人正说着话,送花篮的人来了。
两个一人来高的花篮,放着各样的花,装饰得花团锦簇。两个花篮上面各有一个红色竖幅,一个写着“开业志喜”,另一个写着“红红火火”。
花篮很喜庆,很好看,王大龙和赵海涛见了都很欢喜。老杨也一样,远远看着,心里乐呵呵的。
赵海涛将鞭炮挂在竹竿上,高高挑了起来,说道:“放炮了——”
王大龙上前来,用打火机将鞭炮点燃,然后迅速躲到了一边。
噼噼啪啪……
鞭炮迅速响了起来,火红的纸屑飞上了半空,绿原农庄门前烟雾缭绕,弥漫着一股火药味。
狗子躲到它的窝里,只敢将头露出来,窥探着外面的情况。
王大龙正准备录视频,突然想到了小汪,便赶紧回过头来,见小汪握着两只耳朵,早已躲得远远的。王大龙用眼神向她示意,小汪摇了摇头,那意思是不用担心她。
王大龙这才放下心来,录起了视频。
鞭炮不断响着,声音传出去很远。几个月以来,绿原农庄门前第一次像现在这样,变得热闹非凡。
鞭炮声落了下去,绿原农庄也正式开业了。
王大龙心里又欣喜又忐忑,有对未来的期望,也有对未来的担心。只不过,在他心里,欣喜多过忐忑,期多过担心。
第161章 游园心喜话远景
踏着鞭炮的碎屑,王大龙和小汪一起迈进了绿原农庄的大门。他准备带小汪在农庄里游览一番,让小汪欣赏这里的美景。
赵海涛则留在了门外,说是准备和老杨一起迎接客人。
刚步进入绿原农庄,眼前的景色就让小汪就觉得很惊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并不算特别高,约有四、五米的样子,可是看上去很有气势。山峰陡峭,山岩崔嵬,一条瀑布自上而下飞落下来,水流砸在岩石上,水汽飞腾,扑面而来一阵凉意,沁人心脾。
瀑布的水落下来之后,汇入到了假山下的小池塘中。池塘里养着一些锦鲤,它们摇头摆尾,在泛着一个又一个小小旋涡的碧绿水面上,翻波戏浪,浮起来又潜下去,很是自在。
“好美的瀑布!”眼前的美景让小汪不由脱口而出,称赞了一句。
王大龙心里不免有些得意,脸上浮出了笑容。
转过瀑布,院子里的景色又让小汪觉得十分惊喜。院子里规划得很好,绿草如茵,青石铺路,草坪上还点缀着几块山石,栽种了些绿树。房屋皆是仿古样式,琉璃瓦,歇山顶,斗拱飞檐,好像宫殿一般,端庄整齐而又气势不凡。
“真好看!”小汪由衷称赞道。
王大龙向她介绍道:“以后这几间房子,将会当成商铺,里面卖些传统的工艺品,还有茶叶、旅游纪念品……”
王大龙一边说,小汪一边点头。她觉得王大龙想得很全面,规划得也很合理。
穿过中间一道门,二人从前院来到了后园。
“这里是莲池,那里是品茗楼,再往前走是曲水流觞,山泉现在做成了青龙吐水的样子…”
王大龙像是一个尽职尽现的导游,一路走,一路向小汪介绍着整个后园的布置。
小汪两眼发亮,心头涌动着莫名的欢欣情绪。眼前的一切都让她都非常喜欢。她很喜欢现在的绿原农庄,她甚至有一种错觉,觉得眼前这绿原农庄之中的景像,好像曾在她梦中出现过一般。
太美了!
小汪不由自主,深切地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
不过,她也想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在只有你们三个人?你们住哪里?以后人多了,又怎么住?”小汪将内心之中的激动情绪收起来,恢复了平日里的沉稳,带着淡然的微笑,看着王大龙。
这个问题,王大龙并不觉得她问得突兀。
不管怎么说,人家在绿原农庄里是有股份的,是这里的股东,问这样的问题也是理所当然。
王大龙说道:“目前只有我们三个人。因为还不知道开业后生意怎么样,所以不敢招太多的人,免得增加额外的工资成本……”
说到这里,王大龙停了一下,对小汪笑道:“我现在手上的钱不多了,得算计着用。”
小汪很认真地点点头,说道:“这是对的!”
见她认可自己的想法,王大龙受到了些鼓励,便又接着说了下去:“我和赵经理我们暂时住在商铺里,老杨师傅住在停车场那边的门房里。以后如果再招了人,可以在石原市场那边租些民房,让他们住在那边。那边离这里也不远,过去只用二十来分钟的车程。”
小汪说道:“这样也可以。不过,王大龙,你想过没有,在翡翠山山脚下那边买一块地?”
“在那里买一块地?有什么用?”王大龙不解。
现在翡翠山并没有开发,山脚下一片荒芜,连条正经的路都没有。除了有一些喜欢登山的人偶尔去爬个山之外,平时在那边不怎么能见得到人。
他不太理解小汪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想法。
小汪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对王大龙说道:“现在在那边买块地,可以暂且搭个员工宿舍;以后,我们还可以在那边造一个宾馆。这里做餐饮,那边做住宿,吃喝住宿一条龙。”
这就想得有些太远了!王大龙根本没有想这么多。
他抬起头来,透过莲池边柳树叶子的空隙,朝着远处蓝天之下,翠绿如黛的翡翠山望了一眼,又收回目光,对小汪说道:“在那里开宾馆,恐怕没有人住吧!”
这一次,小汪没有认同王大龙的说法。
她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却不减,说道:“翡翠山的景色在整个翠原市首屈一指,将它开发出来,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那边还有些荒芜,地价一定不贵。我们现在去拿一块地,价格应该会比较便宜。如果以后开发了,我们再想去买一块地,恐怕……”
她望着王大龙,脸上的笑容收起来一些,眼神有些幽深,语气却很淡然,说道:“就很难了!甚至有可能,以后就算是我们拿着钱,也不一定能买到那里的地皮。”
小汪的话让王大龙心头一震。
对呀!他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件事呢?
王大龙突然觉得,眼前这个笑容明媚、语气温和的女孩子,心中有着超远的见识。她所能够看得到的地方,超出了他的眼界范围。
王大龙不由得在内心之中有些佩服小汪了。
见王大龙暗自沉思,没有说话,小汪又说道:“你如果愿意,这件事我可以帮着你办。不过,钱我没有,你得去筹钱。你觉得怎么样?”
小汪的声音很轻,可是这个话听在王大龙的耳朵里,却让他觉得充满了份量。
他想了想,一咬牙,说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我会去尽量筹钱,能筹到多少还不一定!”
小汪点头,说道:“有多少钱,就办多少钱的事情。王大龙,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我不希望你错过它,你明白吗?”
小汪这话里带着几分关切的意味,王大龙听了,觉得突然心头一热,对小汪生出了一种异样的亲切感来。
两人说着话,来到了青龙吐水旁边的亭子里。坐在青石条凳上,他们正好看到有一对燕子结伴双飞,落在了梁上,正在呢喃细语。
园子里花红柳绿,树叶间莺声婉转,微熏的暖风吹过来,让人心头微微荡漾。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心头微跳,双颊泛红,眼波流动。
此时,后园门口处响起了一阵欢笑声,是赵海涛带着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来了。
第162章 画中畅游论祸福
赵海涛带着柳海夫几个人,穿过前院,向着后面园子里走过来。一路走来,面对着满园美景,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赞不绝口。
几个人说说笑笑,虽非联句,却也是各自出口成章。赵海涛跟在他们身后边,只有听着的份儿,连一句嘴也插不上。不过,他脸上乐呵呵,心里美滋滋,听得很认真,也很开心。
“山水有秀色,泉石清人心哪!”
“且喜春深处,再来画中游。走在这绿原农庄里,确实是像走在画中一般,好景,实在是好景!”
……
柳海夫听着朋友们欣然交谈,他微笑不语,脚步轻快,感觉浑身轻松。此时,他突然想到了东晋陶潜的一句名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惜乎,此处虽有南山入目,而无丛菊在槛。若不然,倒可一效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了!
柳海夫想到这里,突然转过身来,问跟在他们后边的赵海涛,说道:“这门口假山和园子里的明渠,设计方案是谁做的?”
赵海涛正在听柳海夫的几个朋友交谈,突然被柳海夫这么一问,微微一愣,马上回过神来,笑道:“上次我们请了个风水先生,说是应当聚财和挡煞。后来,我们就按着风水先生的说法,修造了假山和明渠。假山是我想出来的主意,明渠是大龙想出来的主意。”
柳海夫听罢,若有所思,少顷之后,缓缓说道:“原来是这样!”
“怎么样,柳老先生,你觉得这两个景观修得怎么样?”赵海涛笑着问道。
他对于自己想出来的这个假山方案,还是想当得意的,希望能从柳海夫这里听到几句称赞的话语。
柳海夫微微点头,说道:“不错,有山有水,灵动而又沉稳,和园子里的景色配合得很巧妙。只不过,这风水一说,却也不必过于执着。心生正念,则福自近,祸自远。福人所居者,便是福地!”
赵海涛闻言,似乎心有所悟,想了想,连连点头,说道:“有道理,有道理。”
柳海夫的几个朋友听到这个话之后,也说柳海夫想得通透,此话有深意。
几个人说说笑笑,已经来到了后面园子里。他们沿着莲池边上的小路,分花拂柳,朝曲水流觞而来。
王大龙和小汪两人听到有人来了,便起身走出了亭子。
“是柳老先生来了。”王大龙看了看远处柳叶后面的人影,对小汪说道。
小汪仔细一瞧,也认出来了,其中一个人正是柳海夫,翠原市的文化名人。
“他们怎么来了?柳老先生知道今天绿原农庄开业?”小汪问道。
王大龙说道:“是我邀请柳老先生今天来赏景。对了,柳老先生是绿原农庄的终身免费客户,他帮我太多了。小汪,我这个决定……你不会反对吧?”
王大龙看着小汪,心里有些没底。
让柳海夫成为绿原农庄终身免费客户这个决定,王大龙并没有和小汪商量过。这也事关小汪的切身利益问题,真论起来,这件事,他算是有些自作主张了。
小汪淡然一笑,说道:“当然不会了,我赞成这个决定。”
王大龙听了她这个话,放下心来。
两人正说着话,柳海夫他们几个人已经走近了。王大龙迎上前去,说着欢迎的话语,迎接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
柳海夫春风满面,脸上带着轻松和愉悦的笑容,和王大龙打过了招呼,然后又看到了站在王大龙身后的小汪。他向王大龙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王大龙向他介绍,说:“这是我们绿原农庄的股东之一,小汪。没有她的投资,绿原农庄恐怕造不起来。”
柳海夫微微点点头,笑着对小汪说道:“你好。”
小汪很客气地笑着回应道:“柳老先生您好!”然后,她又带着微笑,和柳海夫的朋友们微微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
小汪人长得清秀,气质娴雅,笑容淡然却又显得亲和,不失礼貌。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对这个小姑娘的印象都还不错。他们见王大龙和小汪自然而又亲热地站在一起,便不由自主猜测着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这些文化人也未能免俗,多多少少都起了些八卦的心思。只不过,他们也只是在心里猜测一下而已,并不会贸然发问,更不会背后乱讲。
打过了招呼之后,柳海夫对王大龙说道:“承蒙小王老板你的邀请,我与几位好友今天特意来此,体验一番曲水流觞的感觉。权且效仿晋人风流,品味山水乐趣。”
王大龙说道:“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柳老先生你们来了。”
他的话音刚落,赵海涛就在一边接口说道:“柳老先生,几位,你们今天喝什么酒?我们这里有白酒,有米酒,有黄酒,有红酒,还有饮料,随你们选。”
柳海夫闻言,稍觉惊讶,扭头对几个朋友笑道:“他们准备得真是齐全哪!你们说,想喝什么酒?”
“不如米酒吧!”
“白酒有劲,喝上三杯,放浪形骸的感觉就有了。”
“还是红酒吧,养生!”
“要不然,黄酒?老酒一杯,人生乐事嘛!”
几个人争论不休,柳海夫也有些莫衷一是。赵海涛脑子转得快,马上说道:“不然这样,每样酒都准备一些,各位可以各取所取,免得众口难调。你们说,怎么样?”
“好!”几个人都说好。
柳海夫也同意了。
于是,赵海涛便和王大龙、小汪去了前院。
来到餐厅里,王大龙对小汪说道:“你在这里休息一会儿,我们两个去后面招呼柳老先生他们。”
小汪并不肯休息,也愿意帮忙。见她这样,王大龙不好拒绝,便答应了。
赵海涛到厨房的仓库里,每样酒拿了一瓶,装在一个竹色的工艺竹篮里,又放了好开瓶器。他用一只手提着篮子,另一只手拿着几张小小的方竹席,迈步朝后面园子走去。
王大龙也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放着酒杯,盏托,盘子。小汪则拿着一个盒子,里面放了些果脯吃食。他们两人从厨房里走出来,朝后面园子走去。
第163章 名取“绿源”三重义
王大龙和赵海涛、小汪三个人,拿着竹席、酒水、杯盘和吃食,来到曲水流觞边上,在岸边分布着的青石里选了几块,将食物分别放在石头上,又将竹席铺在了青石旁边。铺排好之后,柳海夫和他的几个朋友谦让一番,便分别坐了在青石旁边。
赵海涛在曲水流觞的上游,将酒斟好,放入杯托之中,再将那杯托浮在水面之上,任由它顺流而下。王大龙则守在曲水充觞的下游,将未曾被取走的酒杯收起来。
一盏又一盏美酒被斟入杯中,放到水面上,随着清澈溪流缓缓流动。远望好似浮在水面上的小小陀螺,打着旋,徐徐而下。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但饮一杯酒,便赋一首诗,诗酒唱和,说说笑笑,兴致极好。一阵阵欢声笑语,不时从水边传出来。
小汪无事可做,回到青龙吐水旁边的亭子里。她坐在石凳上,听枝头鸟儿鸣叫,看绿柳随风飘拂。和煦春风将她包围在其中,让她觉得很自在。
如果可以一直在绿原农庄待着,不离开,那该多好!
突然之间,她心里冒出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来。只不过,这个念头刚刚出现,马上就被又她否定了。
现在她在光润公司里很受重用,财务主管李成山一直在重点培养她,希望能够让她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专职会计。光润公司经理对她也很看好,曾表示过,李成山退了之后,她就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就连公司的老板娘,也就是门卫廖师傅的女儿,也时常问她有什么需要,如果有,可以直接提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小汪又如何能够轻易提出辞职二字呢?
再说了,现在她到绿原农庄来,又能做些什么呢?她所擅长的是财会管理,而现在的绿原农庄,财务方面的工作少之又少,根本用不上她。王大龙也好,赵海涛也好,他们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轻轻松松完成日常作账这些工作。
想了想,小汪暗自摇了摇头。她将这份心思放在了一边,坐在亭子里,任由轻柔和温暖的春风拂过脸颊和发梢,惬意地享受着美好的晚春风光。
将近中午时分,柳海夫和他的朋友们兴致已尽,便起身离开曲水流觞,来到餐厅里就坐。
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走进厨房,小汪打下手,三人一起做菜。不一会儿,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饭菜便端上了桌。柳海夫和几个朋友品尝了王大龙和赵海涛的手艺之后,都是赞不绝口。
吃过午饭,王大龙进餐厅收拾桌子,柳海夫叫住了他。
柳海夫笑吟吟说道:“小王老板,你先别忙,来把账结一下。”
王大龙放下手中的盘子,直起腰来,微笑道:“您别客气,这顿饭我请了,不用付钱。”
“这怎么可以?”柳海夫有些意外,掏出来的钱包已经拿在了手中。
赵海涛走了过来,笑道:“您真的别客气!我和大龙商量过了,柳老先生你是我们绿原农庄的福星。我们这个农庄能有今天,多赖你的帮助。所以我们想着,让柳老先生你成为我们农庄的终生免费顾客。以后你来吃饭,自己也好,带着朋友也好,我们都不收钱,全部免费。”
这话让柳海夫更加惊讶了。
他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恐怕不太好吧!你们是打开门做生意,有投入,自然是要赚钱的。我怎么好来吃白食呢?”
赵海涛闻言,看了王大龙一眼,那意思是:你看看,我就说柳老先生他不会愿意占这个便宜吧!
王大龙微笑着说道:“柳老先生你也别多想,这完全是感谢您以前帮了那么多忙,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这怎么可以?你们今天提供酒水食品,又跑上跑下服务,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可以不收钱呢?这样不太好!”
柳海夫连连摇头,说着话,将钱包打开,从中往外掏钱。柳海夫的几个朋友也在一边说着,让王大龙别推辞,该怎么算账就怎么算账。
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推辞。
眼看着,柳海夫已将钱掏了出来,也没问王大龙具体是多少钱,就准备将手中的那些钞票放在桌面上。
这时,小汪来到了餐厅。
她看到了眼前的情景之后,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汪说道:“柳老先生,您别急着付钱,您听我说。”
柳海夫见是小汪和他说话,手中拿着钱,停了下来,微笑着问道:“小汪姑娘,你又有什么说辞?”
小汪说道:“我听王大龙说过,知道您在绿原农庄的事情上帮了许多忙。他很感激您,我也一样。所以,将您定为绿原农庄的终身免费会员,这件事,我也同意的。”
柳海夫哈哈笑道:“那这么说,我这个霸王餐,是必须得吃了?”
小汪闻言,也是一笑,说道:“如果柳老先生您觉得过意不去呢,我有一事相求,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帮忙。”
柳海夫看着小汪,眼中带着赞许的笑意,说道:“好,是什么事?你说来听听!”
“那您把钱收起来。”小汪说道。
柳海夫微笑着点点头,将钱装入钱包里,然后又问道:“好了,现在你可以说了,是什么事?”
小汪转身一指院子里门头上方的招牌,对柳海夫说道:“现在这里还叫绿原农庄,可实际上,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农庄的样子了。这是名不符实,应该换一个名字。所以,我想请柳老先生您帮着它另起一个名字,您是否愿意?”
柳海夫闻言,对着几个朋友一笑,然后欣然答应。
他想了想,说道:“倒不如,去掉农庄两个字,就叫绿源好了。源呢,是加三点水的源字。绿源,绿色之源。其一,山清水秀,风景这边独好;其二,绿色财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三,又有招财进宝,财富源源不尽,好似春天里的草木,生机盎然,蓬勃旺盛之意。小汪姑娘,小王老板,还有你,小赵经理,你们觉得,这个名字怎么样?”
“好,真好。”赵海涛第一个叫好。
王大龙也连连点头,认为这个名字好。他觉得,先不说别的,只听到“绿源”这两个字,就像是一个很有档次的景点。
小汪也认为柳海夫起的这个名字相当不错。
第164章 红包相送好彩头
柳海夫知道王大龙不肯收钱,便笑着对几个朋友说道:“今天呢,是小王老板第一天开张,咱们又是第一批客人,无论如何得有个好彩头。不如这样吧,我们每人给小王老板发个红包,算是恭喜小王老板开业大喜,怎么样?”
几个朋友连声说好,每人给王大龙发了一个红包。
柳海夫和他的几个朋友离开之后,王大龙算了算,他们几个人的红包加起来,比实际消费额还高。
王大龙感叹道:“柳老先生真是个君子!”
赵海涛拉过来一把椅子,一蹁腿,反向坐下来,两手扶着椅子靠背,笑道:“你说说,本来想给人家免费,这么一弄,咱还多赚了不少!要是世上的人,都像柳老先生这样,那该多好!”
说完,他自己又摇头一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小汪却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她说道:“以后柳老先生他们来了,你们该收钱还是收吧。”
“为什么?”王大龙不解,转过头来,看着小汪。
赵海涛也有些不解,看了过去。
小汪说道:“柳老先生是个君子,性情也喜欢自在。如果有一天,他一时兴起,想约几个朋友来这里喝茶聊天。可是又一想,我们不肯收他的钱,他可能就会觉得心里有些不太自在。他的兴致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说不定就不再来了。”
说到这里,小汪看着王大龙笑道:“本来我们是想感谢他,反而影响了他来这里品茶饮酒的自在心情,这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王大龙认真地想了想,觉得小汪说得对。柳老先生不是个庸俗的人,自然不能用一般想法来揣摩他。
赵海涛闻言,想了想,也是恍然大悟,连声说道:“有道理,有道理。还是小汪说得对!你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王大龙想知道,这件事应该怎么办比较好。不免费可以,可是,他该怎样向柳海夫还上那一份人情呢?
“那依你说,我应该怎么办?”他问道。
小汪语气平缓,笑容不減,对王大龙说道:“柳老先生来品茶,该收钱,你们就收钱,不用特别对待。只不过,在菜品和服务上多用些心。另外,如果这里上了什么新菜品,或者是采购了新茶叶,可以预先提醒一下,让柳老先生来尝个鲜。也可以在节日的时候,馈赠柳老先生一些上好的茶叶、精美的茶具和其他礼品。就是把柳老先生当成亲朋好友一般看待,算是个正常的人情来往。这样的话,在人情上,你不会觉得亏心,也不会让柳老先生觉得不自在。你觉得怎么样?”
小汪这个说法,王大龙很赞同,赵海涛也很认可。
“忙了一个中午,现在该好好吃点饭了。小汪,你喜欢吃什么?你说,我和大龙去做,保证让你吃得满意。”赵海涛从椅子上站起来,卷起了两只袖子。
王大龙也微笑着问小汪:“你喜欢吃什么?”
“随便吃点吧!你们也忙了那么久,不用太辛苦再做菜了。”小汪说道。
赵海涛笑道:“做餐饮就是个勤行,怕累可做不了。再说了,这算什么累?一点都不累!说吧,你喜欢吃什么?”
“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就好了。”小汪淡然一笑,说道。
听她这么说,王大龙便对赵海涛说道:“那咱去做两个清淡些的菜吧!”
赵海涛点头。
两人来到厨房里,做了一个腰果虾仁,做了一个松子玉米,又勾了芡,做了一个菌菇汤。
吃好饭,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什么人来,小汪正准备起身告辞。话还没说出口,门外突然响起了一声狗叫声,紧接着,老杨的电话打过来了。
“来客人了,有十来个人。”电话里,老杨对王大龙说道。
“好,我知道了。”
放下电话,王大龙和赵海涛鱼贯而出,到门外迎接客人。小汪紧随其后,也走出了院门。
门外站着十来个老年人,都穿着橘红色的文化衫,上面印有“夕阳红”字样。他们个个精神抖擞,面带笑容,和老杨询问着农庄里的情况。
“绿原农庄,是个农家乐吧。”
“老师傅,你们这里的特色是什么?”
“彪肥体壮的大黄狗啊,和我那家那只真像,叫得多响亮哪!”
“那我们进去看看去?”
领头的是个老伯,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身体看着很还很健壮。他手里拿着个小喇叭,不住吹两下,“喂”、“喂”试着音。不过小喇叭好像不太好用,也不知道是出故障了,还是没电了,扩不了声音。
老杨被他们围住,本来他已经背熟了导游词,可是现在一句也想不起来了。他只好带着笑和众人说,这里景色很好,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出来之后,算是解了老杨的围。
“各位叔叔阿姨,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绿原农庄来玩。”王大龙笑容可掬,一出院门,便招呼着众人。
他声音朗朗有如金石,说话速度不紧也不慢,听上去清脆又悦耳。
赵海涛也跟着说道:“欢迎欢迎。”
别看赵海涛平时喜欢说笑,比王大龙活跃得多。可是他不像王大龙那样,曾在服务行业里待了两年多,有一定经验。真到了现场,这一见真章,两人的差距就显了出来。
王大龙说话吐字清晰,笑容诚恳,气定神闲。赵海涛则多少有些紧张,而且在语言组织方面,也不像王大龙那样自如。
不过,这个差距也容易弥补。只要赵海涛继续在这里待下去,时间久了,他必然能像王大龙一样,在接待客人方面应裕自如,甚至有有可能比王大龙更出色。因为,原本他就比王大龙爱说爱笑。接待客人这样的事情,其实比较符合赵海涛的天性。
见王大龙和他们打招呼,围着老杨正在询问的那些老人们,便转而向赵海涛和王大龙围拢了过来。
王大龙热情而又礼貌地向他们介绍着绿原农庄里的情况,请他们进去玩。赵海涛站在一边,不时插上两句嘴。
小汪走出院门,见王大龙流利地向老人们介绍着农庄里的情况,和他平时略显沉闷的样子判然有别,倒是有些小小的意外,也很欣赏。
第165章 美景观罢尝美食
“百闻不如一见,这小伙子说了这么多,咱们进去瞧瞧吧。”一个老人说着话,率先迈开脚步,跨进了绿原农庄的院门。
另外一个穿着酒红色冲锋衣的老阿姨,扯着王大龙的手臂,问道:“小伙子,我问一下,你们这里不收门票吧?”
王大龙转过身来,笑道:“不收,现在不收,以后也不收,永远不收门票。”
“那可太好了,这小伙子说话真利索,是个爽快人。走,进去瞧瞧吧。”
这位老阿姨别看上了些年纪,腿脚却是很利索。她招呼了两下同伴,自己便迅速步入了绿原农庄。
老人们相继走进绿原农庄,迎面看到假山上瀑布飞溅,山下池塘里锦鲤畅游,都发出了小小的惊呼声,又惊又喜,议论不休。
有几个老人直接拿出手机来,远拍一张,近拍一张,自拍一张,再合拍一张,很开心,不住拍着照片。
王大龙和小汪三人紧随其后,也走进了绿原农庄。
虽然没有讨论过,不过他们三人已经自然而然有了各自分工。
王大龙当导游,向老人们介绍农庄里的景观。小汪则跟着老人们,帮着他们解决一些小问题。比如说哪里有热水,怎么看导游图,洗手间又在哪里等。赵海涛则负责老人安全问题。毕竟这些游客都是老人们,农庄里又有不少山石和流水,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
在前院转了转,老人们对这里的景色赞不绝口,连称漂亮。当王大龙带着他们穿过中间的青砖雕花门,走进后园的时候,老人们眼光都直了。
九曲桥,品茗楼,青龙吐水,观澜亭,还有莲池里刚栽好的幼莲,每一样景观都像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合在一起,则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哎呀,这里的景观太好看了!”
“水真清哪!还有桥和亭子,设计得真是巧妙。”
“没想到,市郊还有这么好的景点。以前没有来玩过,真是太可惜了。”
“下回我带家里人来玩,让他们也看看这里的美景。”
老人们沿着荷池边上的小路,穿过轻轻拂动的柳叶,欣赏着园子里的美景。
拿着小喇叭的那位带队老伯,拍拍王大龙的肩膀,指指莲池里的品茗楼,问道:“那里能不能上去?”
王大龙想了想,一点头,说道:“能!”
“里面有什么?”老伯问。
王大龙笑道:“现在里边是空的,不过有桌椅板凳,可以在上面喝茶看风景。”
“那我们要是不喝茶,能不能上去看看风景?”老伯又问。
以后等到莲池里的幼莲长起来之后,品茗楼的二楼就不会对外开放了。除了预约去上面喝茶的客人之外,其他客人是不能上去的,底层则可以对外开放。
这是王大龙的设想。
只不过,现在莲池里幼莲刚栽好,整个莲池景观还没有完成,而且今天又是第一天开张。这个老伯提出来上去看看,王大龙并不想拒绝。
他笑道:“今天我们第一天开张,开业酬宾,不喝茶也可以上去玩。不过以后想上去,可能就得预约了。”
“哦,是这样,那我们算是赶上好机会了。”老伯显然有些兴奋,拍了拍手里的小喇叭,“喂”了一声,发觉小喇叭又好用了。
他拿着小喇叭喊道:“有谁想到品茗楼上去看景儿?人家开业第一天,不收钱,现在免费。有谁想去?有谁想去?”
听他这么一喊,散开的老人们马上聚拢过来。他们都跟着拿喇叭的老伯,走过九曲拱桥,又顺着木制的楼梯,咯噔咯噔,上了品茗楼二楼。瞬间,品茗楼二层变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不断。
赵海涛跟在后边,对王大龙和小汪笑道:“这些叔叔阿姨很喜欢咱园子里的风景。”
王大龙点头,说道:“希望其他客人也像他们一样,能喜欢咱这里的景观。”
小汪说道:“会的,一定会的。”
三人来到品茗楼二层,见老人们或倚栏观风景,或让别人帮着拍照片,或在一起说话,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个个开心。
从品茗楼下来,王大龙又带着他们来到了青龙吐水和曲水流觞。
一听王大龙说,这里的泉水水质格外好,连翠原市的文化名人柳海夫都常来喝茶,而且,这里的泉水可以免费接取。好几个老人便将脖子上挎着的塑料小水壶取下来,又将其中剩余的开水倒掉,在青龙嘴下,接了满满一壶泉水。
拿着喇叭的老伯倒是对曲水流觞相当感兴趣。他一直站在岸边,问王大龙与之相关的问题。问完之后,这位老伯感慨了一番,说想不到,在翠原市郊区的一个小小农庄里,竟然还有这么雅致的景观。
“下回来,我一定带着老朋友们来,体验一下古人曲水流觞的感觉。对了,小伙子,你这个怎么收费?”他问道。
王大龙微笑着说道:“服务费一个人五十元,一次最多不超过十人,不少于五人,少于五人按五个人算。服务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酒水和食物另算。酒水和食物价格都是平价,不会比市面上的价格高。如果您想自带酒水和食物,也可以。”
拿喇叭的老伯暗自盘算了一下,觉得很划算,真不算贵。他便将小喇叭朝脖子里一挂,伸出手来,和王大龙握了握,说道:“那说定了,下次我带几个老朋友来玩。”
王大龙微笑和老伯握了握手,客气地说道:“非常欢迎!”
老人们在绿原农庄里留连忘返,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四点多。
拿喇叭的老伯征求大家的意见,在不在这里吃晚饭。老人们一来玩得很开心,也都有些累了;二来他们觉得这里连门票都不收,王大龙三个人还带着他们在园子里转了半天,如果一分钱赚不到,他们心里也过意不去。于是,老人们都说,愿意在这里吃晚饭。
说好了之后,老人们便进了餐厅。小汪给他们倒水,王大龙和赵海涛去厨房准备饭菜。
十来个人的饭菜,王大龙和赵海涛两人忙了一个来小时。将近五点半,饭菜做好,端上餐桌。
老人们一尝,乖乖,味道简直好得不得了,好像也不比星级酒店差多少。再看价格,很实惠,和市里的小馆子差不多。
他们顿时觉得这顿饭吃得太值了,觉得做出留下来吃饭这个决定,简直太英明了。
上菜的时候,老人们都夸饭菜好吃,还夸这里的景色好看,说他们今天来这里玩,真是又意外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