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他们不换
当然,全球推广只是一句玩笑话。
人类的理念是在洗手盆上刻满带有艺术气息的花纹和纹路,让每次洗手都变成一次享受艺术的过程,来延长洗手的时间和舒适感,又怎么可能为了提升洗手效率而使用这种极简主义的洗手盆。
但对于思维受限的复制人来说,这种洗手盆最大程度上强化了它的洗手用途。
本身复制人使用洗手盆就是为了洗手的,不会用它去做其他事情。
既然如此,复制人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洗手效率极高的洗手盆,这可以说是为复制人量身定制的洗手盆。
另外,这个洗手盆的说明里面提到每次洗手的耗水量是5千克,应该就是洗手盆的水池大小决定了每次洗手最多耗水5千克。
看完洗手盆,就是下一项建筑了。
气动门,看起来就是两块金属折叠帘门以上下咬合的方式形成了一扇门。
而在气动门的前面,有一块可以踩在上面的压力板。
江晟试着将双脚放在上面,只听“噗呲”的气阀启动声,上下两扇门就折叠了起来。
待上下两扇门缩到与地面和天花板差不多的高度,江晟就可以迈过去了。
江晟算了一下,通过这扇门需要花费五秒钟左右的时间,而通过这扇门后,气动门完全合上还需要三秒钟的时间。
由于是以重力为驱动力的气动门,在开门效率上和公交车、地铁的电力气动门完全没法比。
但它确实能阻止小动物进入到基地中。
因为江晟将一只脚放在上面稍微施加了一点压力,发现气动门根本无法启动。
也就是重量较低的小动物无法通过压力板打开气动门,也就无法进入到基地中。
除此之外,江晟还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视图指挥系统来设置这扇门。
现在基地里一共有三个复制人,分别是布莱、欧文和毕岩松,江晟可以直接设置他们每个人是否有权限通过这扇门。
“这个倒是挺方便。”
如果以后基地扩大,江晟需要自己的私密领域的话,可以直接通过这种通过权限设置来达到密码门的效果。
但是眼下这个功能并没有用,三扇门背后的洞穴都是复制人需要经常去采集资源的地方,没有设置权限的必要。
研究完这两个新建筑,江晟就赶紧回到出租屋里等待送货电话。
手机在诺亚里会显示位于服务区外。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给江晟打电话,结果电话提示说“对方不在服务区”,那江晟就不好解释了。
一次两次还好,经常这样难免会让人起疑。
所以江晟在进入诺亚的时候,手机从来都是放在出租房里的。
回到出租屋里,看了一下手机,并没有未接来电。
距离自己的订单下达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同城快送差不多也该送到了,江晟也就安心地待在房间里等待电话。
玩了半个小时的手机,大米手持无线吸尘器终于送到了手上。
打开电源,电子显示屏上显示还剩四分之三的电力,不用着急充电,可以先用着。
江晟将吸尘器带进诺亚里,一按电源键,果然无线的电器设备是能在这里使用的。
“好嘞,万事俱备!”
江晟撸起袖子,准备用吸尘器清理地面上的浮土。
复制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大跨步地跑步前进,难免会扬起地面上的尘土,所以江晟没有布置任何任务。
而没有任务的复制人,会寻找氧气条件更好的地方待着。
如果氧气条件都差不多,复制人大多数时间都会集中在打印舱附近站着,偶尔会来回踱几步。
江晟开启吸尘器的强吸力模式,吸尘器特有的噪音在基地里响起,立刻吸引了三个复制人的注意力。
江晟以前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吸引复制人的注意,就像刚才江晟清理户外厕所的时候,布莱会歪头看江晟。
但相对于视觉和气味上的刺激,声音好像更能吸引他们,因为这次三个复制人直接从打印舱旁边跑到江晟的身边来。
布莱:“o((⊙﹏⊙))o”
欧文:“o((⊙﹏⊙))o”
毕岩松:“o((⊙﹏⊙))o”
三个人的表情完全一致。
看得出来,三个复制人对江晟现在的工作是充满好奇的,并且他们的眼睛一直都在盯着噪音的来源,吸尘器。
江晟突发奇想,如果能教给他们使用吸尘器,那自己不就省事了吗?
心里想着,江晟就将吸尘器递向站在中间的布莱。
结果万万没想到,布莱看了一眼递过来的吸尘器,又看了一眼江晟,转身就跑了。
吸尘器转向欧文,欧文也跑了。
再转向毕岩松,毕岩松也跑了。
“额,你们...”
三个复制人上半身僵住不动,下半身大步往前跨,同时双手往后摆,做出火影跑的手势,逃跑的姿势别提有多贱了。
没错,江晟感觉他们三个像是在逃跑。
但逃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拒绝工作,而是其他什么原因。
复制人肯定不知道吸尘器是什么东西,自然也不可能知道这东西是用来干活的,所以复制人看到江晟递过来的吸尘器,直接选择转身逃跑,也许是因为更加直观的理由。
会不会是他们以为我要用吸尘器交换他们的生产枪啊?
生产枪可以吸附在复制人身体上的任何部位,江晟取不下来,想要获得生产枪的唯一办法,就是由复制人亲手交给江晟。
而吸尘器和生产枪看起来都差不多,所以布莱、欧文、毕岩松三人都以为我要用吸尘器和他们交换生产枪?
江晟看向远处的三人,虽然已经逃跑了,但眼睛依旧是瞄着这边。
~~(﹁﹁)~~~
...
算了,不管他们了,先打扫吧。
江晟拿着吸尘器不断地在洞穴里制造噪音,三个复制人没有人再接近江晟了,甚至江晟打扫到打印舱附近的时候,三个复制人还全都跑开了。
好像生怕江晟再拿着吸尘器和他们交换生产枪。
过了半个多小时,江晟打扫了个差不多,吸尘器的吸力也逐渐减小,直到最后一点儿电都没了。
期间,江晟清了好几次吸尘器的灰盒,最终清理的浮土足足装了有半个塑料袋。
吸完地,江晟又用水盆在水库洞穴里打了一盆水,在基地的地面上撒上水。
做完这一切,江晟看着基地里干净的一切满意地点点头。
“现在舒服多了。”
第十七章 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之前的基地充其量就是个洞穴,可能比矿洞好点,但也有限。
但是现在,江晟看着眼前的一切,感觉这里像是一些末日游戏里的初级避难所。
末日游戏的初级避难所拥有相对平整的地面,昏暗的灯光以及各种维持生存的设备,还有破衣喽嗖的人类。
而现在江晟的基地也差不多,砂石的砖块地面、打印舱提供的昏暗灯光、氧气扩散器、人力发电机、食物压缩机等一系列维持生存的必要建筑,以及三个穿衣品味极差的复制人。
三天时间,江晟解决了基地的食物、电力、代谢问题,并且完成了对于诺亚、复制人以及大部分基础科技的探索。
若想继续发展,重点有两个。
一个是科技。
科技是江晟能够在诺亚上建立殖民地的最大依仗,如果没有复制人的各种科技,江晟是寸步难行的。
目前基础科技中的大部分江晟已经尝试过了,剩下的科技都是江晟认为眼下没有必要建造出来的东西。
而想要从基础科技中获取更高的科技,需要一个叫做研究站的科技建筑。
按照它的介绍,这个东西可以通过对基础科技的研究,解锁更高的科技。
现在的江晟想要基地里的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必须要将它建造出来。
事不宜迟,江晟立刻将建造研究站的任务布置了下去。
而想要继续发展的第二点,就是人口。
殖民地里光有科技,没有复制人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只有复制人才能操作生产枪,这成就了复制人无可替代的意义,殖民地的开发和运作都离不开复制人。
并且复制人也是满足江晟探索诺亚这一想法的关键之物。
由复制人提供生产力,利用强大的生产力来扩大基地。
江晟的视图系统是像战争迷雾一样的设定,只有基地越建越大,江晟能够看见的东西也就越多,看的东西越多,就越能理解诺亚究竟是怎样的一颗星球。
江晟甚至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假设自己可以用打印舱制造出来相当数量的复制人,然后用这些复制人将整个诺亚开发成殖民地。
那自己岂不是相当于占有了一颗星球?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江晟拥有足够的生存点,只有生存点才能打印复制人,扩充基地的人口。
现在江晟已经确定的生存点获取机制就是每天一结算,根据基地内复制人的数量和复制人身上的buff情况来评价。
现在由于毕岩松是刚刚加入殖民地,让基地里的三个复制人拥有一个“发现新朋友”的正面buff,所以每天获得的生存点刚好是最大值。
但这个buff肯定不是永久的,新朋友总有一天会变成老朋友。
并且负面buff还会显著提升复制人的压力。
所以江晟必须考虑如何为布莱和欧文移除两人身上的负面buff。
现在布莱身上是“睡眠质量差”,欧文身上是“睡眠质量极差”,这两个词条相差一个字,江晟觉得这一定也是有原因的。
...
忙碌了一下午的江晟没有选择出去吃饭,而是叫了份外卖。
今天的江晟特别能吃,一份肥瘦豆角盖饭加凉拌鸡架三下五除二就被消灭了。
吃完饭休息一小时后再洗澡,清理一下脏兮兮的身体,舒缓一下肌肉组织的疲劳。
江晟的性格虽然很独立,但是从小到大几乎没做过家务活。
虽然江晟家的别墅没有女主人,但家务活一直都是有保姆来承担的,根本也轮不到江晟做什么。
江晟本以为今天的劳作后自己会非常不适应,但恰好相反,江晟现在还有点儿乐在其中的感觉。
而且今天也把基地收拾得比较干净了,以后如果不干什么脏活的话,就可以就不用穿防护服了,这样能方便不少。
...
晚上9:55,江晟穿着一身睡袍来到了诺亚。
按照复制人的生物钟,地球时间的晚上10:00,复制人会准时停下手头的全部工作上床睡觉。
现在距离复制人睡觉还有五分钟。
这五分钟的时间,江晟又视察了一遍基地的情况。
研究站的建造工作由毕岩松来执行,目前从进度条来看,只建造了三分之一。
看来这个研究站的建造工作相当耗费时间,比之前的所有建筑都要费时。
而且复制人在进行建造工作的时候是只能派一个人执行的,也就是单一的建筑任务是不能通过增派人手的方式来加速完成的。
复制人在建造建筑的时候会先用原材料堆积出一个大概的轮廓,然后慢慢把轮廓精细化,最终变成成品。
从目前研究站的轮廓来看,江晟也看不出来这像个什么东西,只能等待成品出来了。
基地另一边的欧文在操作食物压缩机。
现在基地里开局送的营养棒还剩下2000千卡,江晟短时间内又不能找到其他的食物源。
虽然江晟不想让复制人吃软泥糕(观音土),但现在看来是不得不了。
而最后的布莱正孤独地执行着江晟派发的挖掘任务,江晟想要在基地旁边挖掘出一个较大的洞穴。
十点钟一到,三个复制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工作,返回到各自的床铺。
三个复制人睡觉的地方都位于打印舱的右边,三张床铺一字排开,顺序是打印舱—布莱—欧文—毕岩松。
床铺只要有复制人睡过一次,其他复制人就不会在已经拥有主人的床铺上睡觉了。
复制人的这种秩序性倒是为江晟省了不少麻烦。
三个复制人躺在床上,直接闭上眼睛,立刻就进入了梦乡。
而江晟就坐在三名复制人的中间,像是一位慈祥的老妈妈在静静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入睡。
布莱和欧文都是背对着打印舱睡觉的,毕岩松睡觉的时候是正卧姿势。
目前江晟还没发现复制人的睡相有什么异常,看起来就是正常人类进入梦乡的表情。
差不多等了十多分钟,布莱和欧文同时翻了一下身体,将身体正面朝向打印舱。
就算是睡着,复制人身上的生产枪也会一直吸附在复制人的身上,复制人翻身的时候,生产枪会像滚珠一样在复制人的身体上滑动,不会脱落下来,也不会硌到复制人的身体。
但江晟发现此时的布莱和欧文表情都起了变化。
两人的眼皮开始跳动,睡相也开始变得异样起来,看起来就像是被什么东西打扰了睡眠一样。
与此同时,布莱的嘴里发出了声音。
“呼、噜、噜、噜...”
“呼、噜、噜、噜...”
这家伙打呼噜了!
而随着布莱的呼噜声越来越大,欧文的睡相更加糟糕了。
第十八章 基地,永远不可能缺氧!
欧文:(>﹏<)
欧文从床上坐起来,以这个表情揉了揉眼睛,然后又躺下了。
江晟终于知道为什么欧文的睡眠质量是极差了。
原来是打印舱的灯光和布莱的呼噜声。
布莱自己的睡眠质量差,单纯是由于打印舱的灯光。
而毕岩松距离打印舱和布莱都有一段距离,才没有被这些干扰因素影响到睡眠。
至于布莱为什么会打呼噜,其实在布莱的特质里面就说得很清楚了。
布莱:鼾声如雷(睡觉时会打呼噜)
江晟之前并没有在意这条特质,反正对自己没有影响,但江晟没想到这条特质会影响到其他复制人的睡眠质量。
也就是复制人的生活其实比江晟想象的还要拟人化,江晟必须尽量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思考如何保障复制人的生活。
...
【周期4—殖民地报告】
复制人详情:
产生卡路里:13600千卡消耗:6000千卡净值:7600千卡
压力增加:17%减少:10%净值:7%
疾病情况:无患病复制人。
时间详情:
工作时间:56%。
行走时间:6%
闲置时间:4%
基地详情:
氧气产出:23千克,消耗:1.5千克净值:22.5千克
综合评价:生存点+15
第二天一早,江晟起床后先来到了诺亚。
此时基地里的三名复制人身上的“发现新朋友”已经全部消失,如今又剩下睡眠质量差和睡眠质量极差的两个负面buff。
也就是江晟今天必须为复制人解决睡眠问题。
好在昨天的时候,江晟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让布莱在基地和水库洞穴之间的道路上挖掘出一个新洞穴。
本来江晟计划是用这个洞穴来容纳新的建筑,但现在看来只能把这个洞穴先打造成复制人的卧室了。
经过昨天半天的挖掘,新的洞穴目前只有5×4的面积,所有洞穴的挖掘都采用统一的高度,4米高。
虽然洞穴的面积现在还很小,但洞穴里面没有任何光源,只需要注意将布莱和另外两名复制人分开一定的距离就行。
确定好这个原则,江晟在洞穴里面划定了三个床铺的建造任务。
其中一个床铺在洞穴的一遍,另两个床铺在洞穴的另外一边。
同时让复制人将挤在基地里的三个床铺拆掉。
拆除建筑就是将建筑还原成物块的状态,拆除建筑的速度是建造该建筑的一半时间。
也就是只要建造技能更高的复制人,拆除建筑的速度也会更快。
为了能让复制人在晚上睡觉之前睡在新床上,江晟将建造新床铺的任务优先级提高一些。
在诺亚中存在多个任务的时候,江晟就可以调整各个任务的优先级。
常态优先级从1~9共有九个等级,数字越高就代表优先级越高。
一般情况下,江晟布置的任务只要优先级没有调整过,都会默认为5级的优先级。
同等级的任务属于平行任务,复制人想先完成哪个完全凭个人兴趣,但有了优先级,就可以让复制人主动去完成某项任务。
而在9级的常态优先级之上,还有一个以“!!”为标志的优先级。
这个优先级是所有等级最高的,只要江晟发布这个等级的任务,整个诺亚的复制人会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全力去完成这个任务,直到这个任务被完成。
但这个优先级并不是常态下可以随意使用的优先级,因为这个优先级有使用说明。
!!:使用该优先级会提升所有复制人的压力值,并添加全体复制人手忙脚乱的负面buff,时间为一周期。
手忙脚乱:工作效率降低30%。
所以默认江晟可以使用的就是常态的9个优先级。
而在江晟的小小基地里,目前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任务优先级差别。
目前所有挖掘和开发的任务等级都是默认的五级,包括昨天的挖掘新洞穴、建造研究站。
日常维持方面,人力发电机的任务优先级是5级,食物压缩机的任务优先级是5级,但氧气扩散器的任务优先级是6级。
这也是江晟发现的机制。
人力发电机只要电池电量下降到20%,复制人会主动跑到上面跑轮,优先级就算不调整,也从不会因为缺电而影响到电力设备的使用。
食物压缩机的任务是只有在江晟选择了配方和制作数量的时候,复制人才会去制作食物,平时也不需要较高的优先级。
比如昨天江晟让复制人制作了17个软泥糕,复制人会立刻前去操作食物压缩机。
但复制人有时候是不会主动为氧气扩散器添加藻类的。
江晟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在复制人的脑海里,是否去操作这些维持日常运作的建筑,都是凭借某种信号来判断的。
电池电量下降到20%,复制人就会去跑轮,给电池充满电。
江晟布置了食物配方和数量,复制人就会去操作,制作出食物来。
而氧气扩散器的操作信号应该就是复制人当前的呼吸情况有没有受到缺氧的威胁。
比如昨天的某个时间点,独自待在基地里的江晟突然感觉呼吸有些困难。
结果一看【气体视图】,发现基地里面的氧气含量已经下降到18%了。
然后看了一下氧气扩散器,并没有在工作。
氧气扩散器是只要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21%就会工作,但现在它并没有工作。
仔细一研究,原来是氧气扩散器里面没有藻类了,氧气扩散器是需要复制人一直向里面添加藻类的。
但那个时候基地里的三个复制人刚好都外出了,没有一个人主动回来给基地里的氧气扩散器添加藻类,而江晟自己没有生产枪,也没法给氧气扩散器添加藻类。
最后还是江晟将优先级提高了一级,复制人才赶紧跑过来添加了藻类。
之前复制人全都在基地的时候,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结果这次复制人一出基地,就全都忘记添加藻类了,而且在没有调整优先级的情况下,谁也没想着回来加藻类。
这足以说明复制人只有自己感受到缺氧时,才会想起给氧气扩散器添加藻类。
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关键,人离开氧气几分钟就会死亡,江晟可不想自己因为缺氧而不声不响地死在诺亚里。
而且以后随着基地周边建设的扩大,复制人会跑到更远的区域,到时候要是复制人再忘记添加藻类,那就更麻烦了。
基地里虽然有江晟存放的便携氧气罐,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基地要是陷入缺氧状态,对于江晟、对于复制人都是致命的威胁。
基地,永远不能缺氧!
第十九章 关于复制人与生产枪的关系猜想
氧气扩散器的工作需要两点空气条件,一点是正常的氧气含量,一点是空气压强保持标准值。
由于昨天在基地旁边开挖了一个新的空间,为了维持正常的气压,氧气扩散器生产了大量的氧气。
不过也因此消耗了大量的藻类和电力。
也就是说在地下建造一个殖民地,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要考虑的东西比正常的地面条件多很多。
但好在目前基地的空间还够用,江晟打算将基地旁边的新洞穴打造成复制人的专属卧室,而基地里面专门用来放置各种新的科技建筑。
这样一来,可以让自己方便地观察到复制人科技以及复制人工作时候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把工作区和生活区分开,从人文的角度上来说更合理一些。
眼下布莱和欧文正在建造新床铺,毕岩松专心致志地建造着研究站,还差二分之一的进度条就能够完成了。
诺亚里关于工作的事情,江晟基本上帮不了任何忙,因为复制人的科技绝大部分都是需要生产枪才能够使用的。
比如氧气扩散器的藻类添加、食物压缩机的材料添加,甚至是到水库洞穴里利用手压泵来取水。
唯一江晟可以为诺亚出力的地方就是在发电机上跑轮了,可惜江晟体力不强,在发电效率上和复制人没法比。
其他看似用人手借助简单工具就能完成的工作,复制人也都是坚持用生产枪完成的。
这也让江晟对复制人的猜想多了一些,那就是复制人其实看起来像是人类,但对于人类而言,他们是一种高度进化的科技产物。
硬件条件远高于人类,软件条件在保留个人兴趣的情况下,又有极强的集体意识。
而且他们对生产枪有一种高度依赖,这种依赖程度甚至比现代人类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还要高上好几倍。
要是没了生产枪,很多的工作复制人都无法完成,只是个能吃饭、喝水和排泄的废物。
这也就很好解释了之前为什么江晟做出想要和他们交换生产枪的举动,所有复制人头也不回地就跑开了,并且连睡觉的时候,生产枪都不会离开他们的身体。
这种对于生产枪的高度依赖还会引发下一层猜想,那就是关于所有复制人为什么都少一根手指的猜想。
其实现代人类的手就像一把灵活多变的钳子,大拇指和其他四根手指是钳子的上下钳嘴,能够完成最基础的抓取工作。
但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发现有一根手指会很少使用。
就是小拇指。
小拇指的力量在五根手指中是最小的,灵活度也仅次于无名指,主要作用是协调另外的四根手指,在生活中的直接使用场景最少。
当然,除了竖兰花指这样工作,如果没了小拇指就会少了许多的妩媚。
而且在做手指运动的时候可以发现,人手上的其他四个手指基本可以灵活运动,只有小拇指在活动的时候一定会牵连到无名指。
也就是小拇指动,无名指也会跟着动。
科学家由此得到一个猜想。
会不会人类在远古时期的某个阶段,无名指和小拇指其实是连在一起的?
无名指的不灵活,小拇指的肌无力让这两个手指都不那么完美,但如果这两根手指在很久以前是一根手指呢?
当然,这也只是科学家的猜想,时间太久远,没有任何证据可以佐证了。
但现在,江晟摸索到了其中存在的可能性,因为复制人的手就是四根手指。
一开始江晟以为复制人的四根手指可能只是个人缺陷,但后来发现毕岩松的复制人也是四根手指,江晟就知道这肯定是复制人的基本设计,而非个人缺陷。
要知道毕岩松的复制人是以地球人类毕岩松的基因为蓝图复制出来的,这种连一颗小小的痦子都能将精准还原的复制技术,不可能犯少一根手指头的低级错误。
而且仔细观察复制人的四根手指,也是和人类有一些区别的。
复制人的手上有一根明显类似大拇指的手指,而另外的三根手指最为粗壮的竟然是无名指位置的那根手指。
几根手指从相对位置上来判断,唯独少一根小拇指。
复制人的无名指作为距离大拇指最远的手指,它的粗壮程度比中指还要粗壮一些。
而这种生理结构的好处也是比较特殊的,那就是可以方便地操作生产枪。
江晟趁着复制人睡觉的时候,仔细观察过生产枪的结构。
生产枪的结构跟一把超大规格的手枪差不多,前面带着一个类似喇叭的结构,后面完全就是一把枪。
但仔细看,是可以发现生产枪的扳机位置上有着上下两个可以扣动的扳机。
在复制人工作的时候,复制人会用大拇指和无名指握住生产枪的握把,食指和中指频繁扣动这两个扳机。
越复杂的工作,复制人操作两个扳机的频率就越高,挖掘工作是操作频率最低的。
这就能看出复制人四根手指在操作生产枪上的合理性了。
复制人最强有力的大拇指和无名指能够保持生产枪的稳定性,握住整个握把,食指和中指专门用来执行需要频繁操作、来回切换的扳机扣动工作。
如果是人类瘦弱且笨拙的无名指和小拇指组合,肯定不会像复制人这般灵活地操作生产枪。
再加上复制人对生产枪的高度依赖,甚至可以猜测复制人的四指手就是为了更方便操作生产枪而设计的。
虽然五指手肯定会更加灵活,能够办到的事情也就多样化一些,但为了生产枪这项黑科技而舍弃一根手指头,江晟觉得也未尝不可。
生产枪的能力太过惊人,扣动扳机间就能够轻松完成物质的转换,让诺亚这个地下殖民地计划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还是那句话,如果人类能够使用生产枪,人类历史势必会被改写!
而且最让江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生产枪没有能量来源!
第二十章 研究站和科技树
根据江晟多日的观察,复制人从来没有为自己的生产枪充过电。
也许生产枪采用的是比电力更加高级的能源,但无论是哪种能源,江晟从来没有看到过复制人有为生产枪补充能量的动作。
和生产枪一样不需要补充能量的还有打印舱。
打印舱上并没有类似能量传输的线路,但打印舱顶上的长明灯表明打印舱一直处于可工作状态。
这两样东西的能量来源江晟丝毫摸不清楚,但生产枪是由打印舱打印而来的,所以应该可以判断生产枪的能源和打印舱的能源是相同的。
如果人类能够掌握这种未知的能量来源,那么...
江晟摇了摇头,放弃了无意义的遐想。
毕竟生产枪是复制人的专属道具,而打印舱上没有类似螺丝的结构,只有暴力拆解手段才能一探其内部构造。
但打印舱只有一个,拆了之后,江晟肯定装不回去。
不光是打印舱,复制人建造的所有建筑从外部看都是没有类似螺丝、榫卯的结构组合方式,想要拆解都只能暴力拆解。
...
三个小时后,研究站终于建成了。
研究站的外貌看起来像是一个工作台,在工作台的左边放着一块黑板,右边放着一个巨大的蒸馏瓶和一排试管,而在工作台的下面放着一摞摞的书籍。
书籍!
江晟的瞳孔微微颤抖,难道复制人也需要读书?他们会读什么样的书呢?
看到书籍的江晟好奇心爆棚,赶紧伸手去拿下面的书籍,结果手一使劲,书籍根本拿不起来。
难道是知识的力量太厚重了?
江晟蹲下来仔细一看,原来工作台下边的这一摞摞书籍其实是书籍形状的雕像,根本就动不了。
就像是网咖里的书架,拿起来才发现全是纸盒子。
而且这些类似书籍的雕像非常劣质,看起来有花花绿绿的封面,但上面没有任何文字样的东西,侧面的书脊也是一片空白。
江晟有些失望地松开手,之前复制人建造的洗手盆也是如此,上面也是有个无意义的毛巾雕像,所以这次也就见怪不怪了。
而工作台上的黑板和试管,也算是意料之中,复制人的生产枪可以生产少量的劣质玻璃,所以能够生产出这些也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板上画有一个波浪形的函数图像,坐标系上没有写参数,但从图像上看像是三角函数。
在江晟视野的旁边,显示有这个研究站的属性。
【研究站】:通过对基础科技的研究,解锁更高的科技。
需求:50千克泥土/研究点、60瓦电力、复制人操作
效果:基础研究、热量1.13千焦/秒
材料:400千克铜矿
(他们不能凭空造万物,研究站对于他们的科技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简明扼要的意思就是,只要拥有这个东西,就能解锁复制人的科技树了。
江晟迫不及待地在视野里面打开了科技树。
科技树一共分为11个大类别,这11个类别上的科技产物就像树杈一样纵横交错着,有着明显的先后顺序,看起来非常复杂。
而这11个类别分别是食物、电力、固体材料、殖民地发展、医疗、液体、气体、太空服、装饰、自动化、火箭。
火箭!
江晟看到这两字,双眼立刻开始放光。
江晟的父亲江哲是国内首家商业火箭技术公司的董事长,早年曾是华夏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工程师,所以对于火箭,江晟是比较了解的。
火箭这项科技虽然不那么大众化,但却是能够影响到人类未来的一项重要科技。
有一种宇宙文明的分类法就是用该文明的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来给文明分类。
文明发展需要资源,能飞到更远的地方就代表着能获取更多的资源,所以这个分类方法也不无道理。
而复制人的科技树当中存在火箭,这远远高于江晟的预期,因为这代表着复制人的发展并不是局限于在诺亚上,还有机会探索到周边的星系。
甚至有机会回到地球!
目前江晟是可以来回穿梭于地球和诺亚的,但复制人不可以,江晟甚至连诺亚位于宇宙的哪里都不知道。
但设想一下,如果拥有复制人的火箭科技,火箭带着复制人回到地球,那整个世界都要为之震惊!
江晟甚至可以冒充某个文明的主人,和全地球进行交涉。
光是想想就刺激啊!
可惜火箭科技并不是直接就能点出来的,前面需要先解锁其他好几个门类的科技结晶,最后才能解锁火箭技术。
而解锁每项科技,都是需要研究点才可以。
而且江晟发现科技树前端的一些基础科技只需要一种蓝色的研究点,也就是研究站就可以生产的研究点,其他一些高端科技还需要另一种红色的研究点。
看来科技树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够投机取巧。
否则可能火箭还没造出来,殖民地就先崩溃了。
只有按照殖民地的需求来研究科技,发展科技树,最后才能解锁到火箭科技。
既然已经拥有科技树,可以展开研究,江晟也就不抻着了,赶紧寻找最先适合解锁的科技。
目前基地里面最让江晟担心的还是食物。
虽然现在基地里面有着大量的软泥糕,并且还有大量的原材料去制备更多的软泥糕。
但软泥糕明显是一种过渡用的食物,无论是食物简介还是病菌视图上的显示,软泥糕都是不能用作长期食用的食物。
江晟曾经想过自己从地球上拿来食物,然后以分给复制人吃的办法来解决食物问题。
但试验了一下,江晟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复制人对于江晟递过来的食物没有任何反应。
复制人宁可去吃观音土,也对江晟手中香喷喷的黄焖鸡米饭没有任何反应。
顶多就是看一眼,然后继续啃自己的观音土。
江晟也尝试过将面包放进口粮箱里,看复制人会不会因为食物的香味而选择去吃面包。
但复制人依旧只选择软泥糕,不会动用面包。
甚至连之前食物压缩机生产的第一份软泥糕,由于江晟碰过,之后才放进口粮箱的原因,复制人也从来没有动用过。
看来复制人在食用食物的逻辑上是只有复制人亲自生产并放进口粮箱里的食物,复制人才会食用。
这个逻辑应该是为了防止复制人乱吃东西,产生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但眼下却成了阻碍江晟投食的关键。
复制人就像是动物园里的动物,无论多么饥饿,江晟都不可能喂他们吃的东西。
因为围栏上面写着禁止投食。
所以解决复制人食物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复制人能够自食其力。
第二十一章 他们的研究就是捏手办喽?
既然殖民地内面临着食物问题,江晟就打算先从食物类别开始研究。
食物科技树是单独的一个科技树,其他类别的科技研究并不需要食物科技的科技结晶来解锁。
但是食物科技有着农业和动物养殖两个关键的科技结晶,想要基地里的资源实现自循环,必须发展起来食物科技。
而食物科技最初级的科技是【基础耕作】。
【基础耕作】:学习培育植物的基本原则。
需求:15研究点
效果:解锁后可建造藻类箱、堆肥堆、种植箱、口粮箱。
当前进度:0/15
每项科技的研究,都能解锁若干的新建筑,而且是一劳永逸,一旦解锁,所有的复制人就都能建造这些新建筑了。
江晟心念一动,下定决心开始研究基础耕作。
只见毕岩松先是跑到储物箱旁边,用生产枪吸收了一些泥土,然后又跑到研究站旁边,将吸收进来的泥土放在工作台上。
接下来的事情就让江晟有些难以理解了。
毕岩松先是扭开大烧瓶下的电热装置,然后又用生产枪往大烧瓶里面放了一些黄色的物质和清水。
大烧瓶里的溶液一直烧着,毕岩松这边也没闲着,开始揉搓工作台上的泥土。
在电热装置的烘烤下,大烧瓶里的溶液逐渐开始沸腾,颜色也慢慢变成黄色。
毕岩松直接用手拿着就取下了烧瓶,将烧瓶里的溶液倒在泥土上,然后继续像搓面团一样搓着泥土团。
只见泥土团慢慢染上均匀的黄色,柔韧性也变得好像很不错,就像小孩玩的黄色橡皮泥一样。
然后毕岩松从泥土团里拽出来一小团,两只手开始用这个一小团掐出各种各样的形状。
打印舱?
江晟看着毕岩松手里的泥土慢慢被捏成打印舱的拱门形状,虽然形状只是近似,但拱门上的大电灯泡还是很醒目的。
捏好之后,毕岩松将这个打印舱手办放在工作台的角落,转手又从泥土团里揪出来一小块。
过了一会儿,毕岩松手里的泥土团又被捏成了一个吸尘器。
形状还只是近似,但醒目的吸尘器头还是让江晟认出了这就是吸尘器。
吸尘器手办捏出来,毕岩松将其放在一旁,又继续捏手办。
就这样过去了两个小时,毕岩松陆陆续续用泥土团捏出了十几样东西的手办。
有食物压缩机手办、手压泵手办、床铺手办、营养棒手办、户外厕所手办、复制人手办...
还有一些形状诡异,江晟也完全认不出来的东西。
总之这两个小时里,毕岩松一直在用泥土团捏出各种各样的手办,看起来根本没做任何和研究相关的事情。
毕岩松心满意足地看了看工作台上的所有手办,然后举起生产枪,将工作台上所有的泥土手办都吸收进生产枪里。
江晟一看视野里的研究点数量,突然和两个小时之前不同了。
基础耕作:1/15
这说明过去的两个小时,毕岩松通过自己的“潜心研究”,已经获得了1点研究点。
???
黑人问号.jpg
难道...他们的研究就是捏手办喽?
...
毕岩松做完这些,又跑到储物箱那里取出一些泥土,重复着之前的活动,只不过溶液的颜色从黄色变成了绿色。
看到这里,江晟也算是明白了。
复制人的研究过程就是先制作泥土团,然后用泥土团捏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小手办,最后再将做出来的手办吸收回生产枪。
研究站的说明是每个研究点需要消耗50千克的泥土,这应该就是复制人每次所使用的泥土团重量。
而那些黄色和绿色的溶液,应该就是颜料之类的东西。
虽然江晟的视觉指挥系统可以看到复制人的大部分行动和基地里的资源变化,但其实都不是那么精确。
比如江晟现在拥有可耕作的泥土20145千克,数字并没有精确到小数点。
这也就是说,如果复制人利用无法精确到小数点位置的资源来做一些其他的东西,江晟也是完全无法发现的。
这些绿色和黄色的溶液应该也是如此,那些绿色的物质很有可能就是藻类,而黄色物质可能是复制人从其他地方采集到的某个物质。
而清水,只要复制人用的量极少,就不会报告给江晟。
不过按照毕岩松的研究速度,每个科技点需要两个小时,那15个科技点就是30小时。
虽然和人类动辄数年的研究速度相比是非常快的,但按照复制人的效率,确实非常慢。
复制人的生产力是非常庞大的,目前诺亚只有三个复制人,毕岩松在研究的时候不能离开研究站,就相当于诺亚在30小时内要减少三分之一的生产力。
而且仔细看毕岩松的简历,就知道毕岩松并不是操作研究站最佳的复制人。
复制人的技能里,科学是可以影响到复制人科学研究能力的。
而毕岩松和欧文的科学都是0,布莱甚至更惨,由于乡巴佬的特质,无法执行研究任务。
江晟现在的三个复制人里,没有一个复制人特别适合执行研究类的任务。
科技树的研究需要时间,复制人的科学越高,研究速度就越快,殖民地的发展也就越快。
所以如果想要让殖民地更快地发展,江晟需要一个科学高的复制人,然后让这个复制人专门从事研究方面的工作。
可是怎么获得科学高的复制人呢?
江晟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双手,突然灵光一现。
“对了!”
江晟想起自己之前就是通过肢体接触的方式获得的毕岩松的基因蓝图,而且基因蓝团的描述基本上就是毕岩松本人。
反过来推算,自己是不是只要找到看起来科研能力很强的地球人,然后用这种方式获得她的基因蓝图,就能打印出来高科学的复制人了?
江晟之前还没想过通过触摸获得基因蓝团的功能还有这种用法,但现在想一想,这个功能好像真是殖民地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功能。
只要通过触摸,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基因蓝团,进而得到拥有合适属性的复制人。
“这不就是...”
“我用双手成就我的梦想?”
第二十二章 纵向殖民地发展思路
“但是...”
江晟转念一想,好像又没那么简单。
自己之前获取的是毕岩松的基因蓝图,而毕岩松在江晟宿舍四人里面可是学习最好的,甚至在整个环境科学专业都没出过前五名。
虽然京城大学人才济济,但这已经是江晟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的最强学霸了。
可就算是这样的学霸,科学也只是0而已。
也就是说基因蓝图里的科学技能,并不是以学习成绩为判定标准的?
江晟仔细一看复制人的技能介绍,科学代表着科学研究能力...
好像和学习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啊。
学习好不代表就一定适合科学研究,因为学习是接受知识,而科学研究是创造知识。
若说这二者的关系,学习应该是一个门槛,迈过门槛过后才能进行科学研究。
也就是说毕岩松只适合学习,不适合研究。
再回想复制人使用研究站进行科学研究时候的场景,看起来就像是做实验一样。
虽然实验内容有些小儿科...
那么复制人的科学技能其实是一项偏向实验性研究的能力。
想到这里,江晟想起毕岩松偶尔说起自己想跨专业考研的原因,好像就是因为不喜欢做实验。
环境科学是一门偏向理论研究向的交叉科学,如果继续深造,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实验。
也就是说,自己要找的人并不是待在图书馆里,而是实验室里?
说起实验室,江晟近期还真想去一趟实验室。
因为江晟目前已经在诺亚里收集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包括诺亚的土样、水样等等。
虽然自己已经有各种视图,但江晟还是想从通过化验来了解一些更微观的东西。
看来接下来要找一个实验室了。
...
【周期5—殖民地报告】
复制人详情:
产生卡路里:0千卡消耗:6000千卡净值:-6000千卡
压力增加:3%减少:0%净值:3%
疾病情况:无患病复制人。
时间详情:
工作时间:62%。
行走时间:4%
闲置时间:0%
基地详情:
氧气产出:2.5千克,消耗:1.5千克净值:1.5千克
综合评价:生存点+15
新的一天开始,江晟照常接到了昨天的殖民地报告。
让江晟欣慰的是,经过了昨天对复制人的床铺进行重新排位,布莱和欧文的睡眠问题果然都解决了。
证明就是昨天在“发现新朋友”这一正面buff已经消失的情况下,生存点评价依旧是15点。
而且随着睡眠质量问题的解决,复制人的压力情况也得到缓解,不再有大幅度增长压力的情况了。
但目前诺亚里复制人的压力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布莱】;21%
【欧文】:29%
【毕岩松】:1%
虽然负面buff已经全部消除,但很明显,压力来源并不只是负面buff,还有更加潜移默化的东西在影响着复制人的压力。
比如品质低劣的食物。
所以为了进一步阻止复制人的压力增长,江晟只能等待食物科技的研究完成,看能不能获得一些更高品质的食物来源。
目前正在研究的科技中,江晟最期待的是那个名叫种植箱的建筑。
在研究未完成之前,江晟看不到种植箱的具体属性,但可以看到简单的介绍。
【种植箱】:将种子培育成植物。
既然它属于食物科技中的一种,那就非常好理解了,就是可以用它把种子栽培成食物原材料。
目前江晟的种子非常多,足足有10个之多。
而在藻类洞穴当中,也有数量可观的各种植物幼苗。
但由于藻类洞穴的自然条件有限,只能维持幼苗的生存,并不能让它们生长起来。
所以目前的殖民地没有可食用作物的获取来源。
但种植箱的出现应该能改善这一情况。
为此,江晟需要更多的空间去种植这些种子和植物。
基地内部肯定是不行了,江晟不想在自己有限的活动空间里种植一些未知的植物。
而旁边那个原本用来容纳新建筑的洞穴被改造成了复制人的卧室。
所以为了建造自己的“种植园”,江晟需要扩大一下自己的殖民地。
也就是再挖一个洞穴。
但这个洞穴挖在哪里,就需要江晟好好思考一下了。
植物的生长,肯定需要重点考虑温度这一条件,任何已知或未知的植物都是如此。
既然这些植物的幼苗和种子出现在基地周围,就说明目前基地的温度正好是这些植物的适宜温度。
目前基地周围的温度还算稳定,并且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变。
但其实有一个因素一直在影响着基地内的温度。
那就是机器发热。
在所有用电的机器中,都会有一个造成热量的说明。
根据之前江晟的经验,复制人的建筑说明并不是特别详细,会忽略一些细枝末节。
比如复制人使用研究站的时候明明还用到了水,但由于水用得太少,所以就忽略不介绍了。
颜料也是如此。
反过来想,出现介绍的部分是不是就是不能忽略的部分呢?
这些机器的发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这里可是地表以下,没有能够散去热量的自然手段,殖民地早晚会变成一个大闷罐子。
就算江晟在研究站的科技树里看到了有温度调节的科技存在,但温度差异肯定也是会存在于殖民地里的。
所以江晟现在就要确立一个基地建设的大思路。
比如哪里是高温区,哪里是低温区。
高温区自然是用来放置大量产热的用电设备,也就是所谓的工业区,而低温区其实就是常温区,用来种植食物和提供给复制人当做生活区。
殖民地的建设思路既然有温度的考虑,那就要考虑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空气。
目前基地内有氧气扩散器,只要有藻类就能一直造氧,所以氧气供应方面不用太担心。
但其实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一直没有处理的。
二氧化碳比氧气重,会沉降在地面上,这个是初中的知识。
如果建造一个横向的殖民地结构,沉降的二氧化碳会越积越多,并且这些二氧化碳由于同水平高度的原因,很难流到其他新建设的区域。
最后二氧化碳达到人的呼吸高度,人呼吸不到氧气,殖民地宣告GG。
所以在综合考虑这里的地理条件和实际情况后,江晟提出了一种纵向的殖民地发展思路。
第二十三章 诺亚的上下通道
所谓纵向殖民地发展思路,就是采用楼房的结构,在地下做一个层层叠叠的殖民地结构。
以打印舱所在的基地为1层,往上为2层,3层,无限延伸;往下为-1层、-2层、-3层,无限延伸。
这个思路相对于将整个殖民地发展成一整个平面,具有诸多的好处。
首先二氧化碳的堆积问题可以得到处理。
只要殖民地是纵向结构,二氧化碳就会自然沉降到殖民地的下层空间,这样就能保证殖民地上层空间的空气含量正常。
如果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二氧化碳的堆积问题,还可以通过开挖下层区域的方式,来容纳过多的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会大幅度牺牲下层空间的可活动性,但绝对保证了上层空间的空气质量。
这让江晟想起一些末日电影,末日电影里不同等级的人类聚集区好像也都是有着明显的高度差距。
比如生活在天上的人类过着奢靡的生活,向变成废墟的地面倾倒垃圾,而地面上的人类只能捡这些垃圾才能活下去。
或者是一辆疾驰在冰雪世界的火车,前车厢的人们总能享受到丰富的物资,越往后的车厢能享受到的资源就越差,到最后一个车厢只剩下吃蟑螂棒了。
这不光是人类阶级的差距,同样也是社会资源倾斜的一种体现。
末日里的资源有限,只要确定好资源流动的方向,必然会出现牺牲一部分,保证另一部分的情况。
现在这个殖民地的情况虽然还谈不上是末日,但对于呼吸自由的地球来说已经是末日了,所以考虑做适当的资源倾斜也是江晟需要做的。
而且如此一来,高温区如何设置的问题也轻松解决了。
既然下层空间是用来堆积过多的二氧化碳的,那么肯定是不适宜住人的,所以将高温区设置在下层空间肯定最佳选择了。
高温区就是工业区,工业类的建筑大部分时候都是自己运行,并不需要复制人来手动操作,复制人需要待在工业区的时间会比较短。
如果是较短时间的憋气,对于复制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江晟曾经计算过复制人在缺氧环境中的憋气能力,结果出乎意料。
复制人在一边工作一边憋气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工作十二分钟,然后才会回到有氧气的地方呼吸!
人类的水下憋气世界纪录是二十多分钟,但那只是待在水下一动不动,而复制人可是在工作当中。
也就是复制人的憋气能力是比普通人类高很多的。
虽然复制人一个个看起来像是铁憨憨,但身体素质绝对是超级赛亚人的那种。
所以只要停留时间短暂,工业区的缺氧不对复制人造成太大威胁,顶多就是工作效率慢一些,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到有氧的地方呼吸一次。
除了温度和二氧化碳之外,纵向殖民地建设思路还有其他好处。
结构稳固性,地下殖民地就像是矿洞,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固性。
江晟现在的基地其实就不是很稳固,因为上层天花板只是普通的砂土。
一旦坍塌,自己就相当于给自己挖了个坟墓。
所以江晟必须把所有活动空间的天花板和地面都用砖块给加固一遍,防止上塌下陷。
假设加固两个16×3面积的横向洞穴,就需要16×3×4的砖块来加固地面和天花板两层。
就像这样:
××××××H××××××
————H————
♀♂♀H♀♂♀
————H————
××××××H××××××
但如果采用纵向殖民地建设思路,加固两个16×3面积的区域只需要16×3×3的砖块。
就像这样:
××××××H
————H
♀♂♀H
————H
♀♂♀H
————H
××××××H
节省大量的砖块资源不说,节省了大量劳动力才是真的。
而且掏空上层空间,对整个殖民地的结构也是一种减负。
最后一点好处是满足殖民地的探索需求。
地表以下是存在物质层的,不同深度的物质层在资源分布上有着区别。
如果想要探索更多种类的资源,用纵向的方式来解锁战争迷雾才是最合理的。
而且科技树里有太空服科技和火箭科技,那就说明江晟是可以进行地表探索和太空探索的。
如果要进行这两项探索,肯定也是纵向发展殖民地最具效率的。
所以综合来看,纵向发展殖民地明显是目前最合理的发展思路了。
若说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上下位移对体力的消耗太大,没有平面结构省功。
但这对于拥有超级赛亚人身体的复制人来说,根本就不叫事儿。
既然确定了这个发展思路,江晟新规划的洞穴正好就在自己基地的正上方。
要加固天花板的强度,肯定要从自己常驻的基地开始,毕竟自己的安全是要高于一切的。
首先,江晟在基地和复制人卧室之间的空隙中规划出一条1×1的通道,然后将这个通道挖空,建造上梯子。
【梯子】:可使复制人做上下移动。
材料:100千克砂石。
(这意味着他们能在上面做爬行运动)
这也是基础科技当中的一项,和气动门、砖块一样,都是属于基础建设科技中的一种,之前江晟没有做过直上直下的通路,也就没用上这项科技。
梯子的建造速度很快,布莱0建造速度下的梯子大概是五分钟建造出一节梯子,一节梯子的长度是1米。
光建造这一米长的梯子就要花费100千克的砂石,但江晟丝毫没有心疼的感觉,因为现在江晟还有76.9吨砂石。
砂石可以说是诺亚里使用最频繁,但也是最没价值的资源了。
而复制人建造的梯子并不是那种可以移动的工具梯,也不是人类的那种美观又省力的斜楼梯,而是附着在通道墙壁上的梯子雕塑。
没错,又是雕塑。
复制人对雕塑有着强烈的热忱,无论建造什么建筑,都或多或少有点儿雕塑的成分在里面。
梯子左右两边的梁是紧紧附在通道墙壁上的,和墙壁之间像是一体成型的雕塑,踏步板两边固定在凸起的梁上,中间是悬空的,踩在上面或者用手握住都没问题。
江晟走到通道里面,抬头看了一下通道顶端。
现在的通道还很短,大概也就八米的长度,里面也只有四节梯子,布莱正踩在第四节梯子上,用手上的生产枪建造第五节梯子。
江晟暗下决心:早晚有一天,这条通道能够直通地表!
第二十四章 五个样本
很快,复制人布莱和欧文建造好了9节梯子,现在梯子的长度到达打印舱基地上方的洞穴是绰绰有余了。
复制人想要执行任务,必须有可以到达任务地点的路线,否则会默认任务无法执行。
所以想要外出执行任务,要先确保复制人有可以到达任务地点的路线。
在移动路线上,复制人其实是很死脑筋的,无论水平跨度超过1米,还是垂直高度超过1米,他们都会当做无法跨越。
如果是个正常人,会想尽办法创造可以跨越障碍的条件,但复制人不会,他们只会站着发呆,等待江晟给他们规划出一条更好的路线。
这种极度听话的设定,好处是复制人绝对不会擅自搞出什么幺蛾子,破坏了殖民地里的建设。
坏处就是脑筋死板,江晟要事无巨细地照顾他们。
现在有了梯子,布莱和欧文就可以爬到基地的正上方,挖掘新的洞穴了。
基地上方洞穴的面积,江晟准备规划成和基地完全一样的大小,高度同样是4米。
也就是需要开挖16×3×4的空间。
除此之外,江晟还需要将这个洞穴的地面改成砖块,确保殖民地结构的稳固性。
如此大的工程量,差不多要到明天晚些时候才能完成。
如果布莱和欧文只负责挖掘的话,其实十个小时就差不多了,但基地里面的人力发电机需要有人来跑轮,再加上开挖新的空间,氧气扩散器也需要大量产氧。
诺亚里的用电器虽然都连接上了电线,但只要不用就不会消耗电量,电池自己会慢慢漏电。
但如果用电器频繁使用,电池里的电量会走得非常快,人力发电机就需要有复制人频繁去跑轮。
这就是人力发电机不高明的地方,发电效率低而且还耗费劳动力。
...
回到出租房,江晟看了一眼自己的维信,昨天联系的老师已经有了回复。
华清大学老师1:实验室我打好招呼了,这周你可以随时去。
“太棒了!”
江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昨天才向其他学校的老师申报使用实验室,今天就有回复了,而且一下子就给了江晟一周的时间。
江晟就读的京城大学与华清大学属于一个大学联盟,C9大学联盟。
C9大学联盟,联合华夏国九所顶尖大学所组成的大学联盟,其目的就是对比米国的CCT大学联盟。
为了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上面耗费巨资,单独为这九所大学建造了一个大学城,就是C9大学城。
地域上的联合,让C9除了拥有常规大学联盟的交换生、研讨会等交流机制,还有实验室资源互通、大学社团互通等等更深度的合作。
只要是这九所大学中任一一所的学生,就可以向其他学校申报使用实验室资源,甚至参加其他学校大学社团的。
虽说如此,但江晟还从来没有和外校的老师申请过实验室。
其实京城大学环境科学院就有自己的实验楼,但要是京城大学的老师,肯定会用学校的数据库查找江晟手上正在研究的课题。
江晟这条咸鱼手上哪有什么课题,只要一找就会露馅,到时候就不好解释了。
但找外校老师申请就简单一些,只要数据库里查到你确实是京城大学的在读生,一般是不会管你有没有课题的。
反正能轻易往外借的都是一般性实验室,只要有你的身份信息,也不怕你捣乱。
不过一般性实验室就已经足够江晟化验这些天从诺亚获取到的各种样本了。
事不宜迟,今天正好周一,实验室的人应该也比较少,自己可以低调地做完化验,然后再留在华清的实验室摸摸鱼,看能不能找到适合做科研的人。
江晟找实验室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化验从诺亚得到的样本,第二点是看能不能获得高科学的基因蓝团。
...
来到华清大学实验楼前,给保安看了一下自己的学生证,简单登记一下,就进到楼里了。
保安对于C9之间的规定还是很知晓的,C9的学生要进实验楼一律放行。
江晟很快就来到自己要借的实验室门口,推了一下门,门并没锁。
换好白大褂,来到实验区,江晟发现远处已经有一个人正站在实验操作台旁边不知道在干什么。
江晟现在不想引起这个人的注意,只想低调地做完化验,不想被搭讪,更不想让人注意到自己手里的样本。
江晟虽然在京城大学一众学霸的衬托下显得有些平平无奇,但各种基础的化验还是可以熟练操作的。
江晟这次准备的样本有五样。
有普通土样、污染土样、普通水样、污染水样、复制人的组织样本。
土样和水样就是从基地和水库洞穴获取的,污染土是复制人排泄的产物,污染水则是复制人洗手后的脏水。
至于复制人的组织样本,则是江晟趁着布莱睡觉,偷偷用小刀刮下来的皮肤碎屑。
虽然江晟只弄了一点点,伤口什么的根本不存在,但布莱的生命值还是掉了1点,变成99。
江晟想着布莱天天干粗活,就算是每天正常的身体摩擦都会比自己获取的这些皮肤碎屑要多,为什么自己刮一点就掉一滴生命值,平时干活都不会掉呢?
不过好在复制人的床铺有自愈功能,只要躺在床上,一晚上就能恢复25点生命值,这1点生命损耗还不算什么。
其实诺亚里的样本还不止这些,但对于江晟来说,大部分物质都能通过材料视图看到其构造,没有微观分析的必要。
而分析这五样样本,一方面是这些与自己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具体了解一下总没什么坏处。
另一方面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尤其是复制人的组织样本。
江晟先将样本做好处理,然后按照课上学到的知识严谨地操作起来。
这期间,江晟也会时不时地看看实验室里的另一个人。
现在才上午九点钟,这么早就泡在实验室里,应该是个学霸吧。
而且这位学霸穿的并不是江晟身上最简单的白大褂,而是全身的防护服,从头到脚都包得严严实实。
虽说多做一些防护措施没什么坏处,但这只是个一般性实验室,不至于把自己打扮得跟生化危机似的吧。
江晟在内心暗暗吐槽。
第二十五章 上帝之手
过了一段时间,普通水样和污染水样的检测报告率先出来。
“这...”
虽然江晟已经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检测结果还是让他有些不敢相信。
因为普通水样的微生物含量与地球水样基本一致,但微生物种类竟然只有一种。
而且是一种未知的微生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微生物接近三角形,和水中常见微生物的形状都有些不一样。
江晟翻遍了自己的知识库,都没有发现这种微生物究竟为何物。
也就是说,这应该是诺亚独有的微生物。
而污染水里也是存在一种江晟和仪器都分辨不出来,但数量极其庞大的病菌。
至于为什么江晟确切知道它是一种病菌,是因为【病菌视图】显示污染水中存在着病菌。
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发现。
江晟想起洗手盆的左侧水罐就是从水库洞穴里打上来的清水,右侧水罐是洗手后产生的污染水,为什么洗完手后的污染水里没有之前清水里数量庞大的微生物呢?
难道这种未知病菌能作用在未知微生物上?
江晟将一滴清水和污染水混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水里的微生物和污染水混合后并没有出现微生物被杀死的情况。
反而是微生物在病菌的刺激下,活力大大加强,就好像饥饿的人看到食物一般!
现在江晟的脑袋有些蒙了,因为这实在太不合理了。
清水中只存在一种微生物,污染水中只存在一种病菌,原本以为微生物是被病菌消灭的,但实际上这种微生物的食物就是病菌。
如果是这种食物链关系的话,水库当中大量的未知微生物在没有病菌作为食物的情况下,又是如何生存的呢?
要知道污染水当中的病菌是复制人洗手后冲洗下来的,并不是清水中原本自带的。
也就是说,水库当中的未知微生物在没有食物来源的情况下,能够一直生存?
还是这种未知微生物属于兼性营养型,比如红螺菌?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也是江晟之前就觉得有可能存在的可能性。
那就是水库当中存在一种未知生物X,是未知生物X为未知微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而江晟这次的取样太少,并没能检测到这个未知生物X的存在。
江晟低下头继续观看显微镜下的情况,发现未知微生物正在慢慢向病菌上靠拢,虽然靠拢的速度很慢,但还是很明显能看出来是在靠拢。
又过了半个小时,江晟再次查看情况,显微镜下的情形让江晟惊呆了。
只见一个病菌上面吸附了两三个未知微生物,将整个病菌都围个水泄不通。
未知微生物的进食速度非常缓慢,这期间江晟一边做着土样分析,偶尔会回来看一看进食的情况。
普通土样和污染土的分析也在这段期间完成了。
普通土样里的微生物种类非常少,含量更是少得可怜,江晟相信地球上最贫瘠的土壤对于诺亚的土壤来说也算是沃土了。
而污染土也比较简单,就是在普通土壤中加上污染水中也存在的某病菌。
通过这些分析,江晟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诺亚的生物多样性极差,甚至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哪怕是从南极冰川挖出来一铲子土壤,其中包含的生物种类可能都要远多于诺亚的全部。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对于维持一个正常良好的生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物种越多,这个生物系统的创造力就越强大,生命力也就越顽强。
但诺亚的不同,这里的生物种类极少,但各个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又能维持着精妙的平衡。
比如,水库洞穴可能存在某种生物X,给未知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环境,而大量未知微生物的存在,又让水库洞穴的水变成了可供复制人使用的水。
再比如,藻类洞穴当中存在着发光虫,发光虫的光芒又正好为植物和藻类提供了光源,藻类能为复制人提供氧气,植物可通过培育变成食物。
如果是在地球上,经过漫长时间演变出来的自然关系,这无可厚非,但诺亚可是在地表以下。
按照温度梯度,无论是往上还是往下,都不会是这些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而刚好打印舱的周围,就有这些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又恰恰好生存了这些生物,而这极少量的生物之间又存在着微妙的自然平衡。
这一切都太巧了吧!
就好像有一双无形的上帝之手,在为这个脆弱的地下生态体系添砖加瓦,这儿添一点、那儿添一点,最后形成了这个奇迹一般的环境。
就在江晟呆站在实验台旁边思考的时候,一个声音从实验台的另一边传来。
“你这个样本...”
这个声音将江晟从思考中打断,抬头一看,是实验室的另一个人走到自己的实验台前,低头看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复制人皮肤组织样本分析报告。
江晟赶紧放下手中的土样报告,赶紧跑了过去,将打印出来的报告一把抢回自己的手里。
这人明显被江晟如此过激的反应吓了一跳,略微退了半步。
江晟赶紧查看上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
80%蛋白质、19%水、1%未知...
没了...
“不好意思,我只是看看,没其他的意思。”严实的面罩和护目镜下,是一个女性的声音。
江晟嘴角强装笑意,但内心还是非常紧张的,因为江晟不知道她有没有看到什么关键的地方。
但江晟现在又不好直接提出来,怕眼前的人追问自己样本究竟是何物。
放样品的时候江晟非常小心,眼前这个人是绝对没可能看到的,但追问起来肯定就不好解释了。
因为这个成分肯定是怪胎的成分啊!
“你这个...是自己合成的吧?”
“啊”江晟先是一愣,然后点点头:“对、对,我自己合成的。”
眼前的人也没有想要继续追问的意思,转身就要离开。
但就在这时,江晟迅速伸出手,同时说出最标准的开场白。
“你好,我叫江晟。”
第二十六章 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人类
“啊,我叫姚娜,你好。”
面对刚才还一副保密局干事模样,突然就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江晟,姚娜有些猝不及防,但江晟已经伸来友善的手,自己也不好拒绝了。
姚娜一伸手,和江晟的手握在一起。
Yes!
江晟在内心一声呐喊,因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姚娜的基因蓝图,来吧!
不过等了一秒,江晟就感觉到右手上传来的触感有些不对劲儿。
低头一看,原来姚娜手上戴着实验用的橡胶手套。
嗯?
姚娜也看出来江晟的疑问,于是解释道:“我今天没碰过脏东西,请放心。”
话说完,姚娜就要把手抽出来,但由于江晟握手的力度比较大,并没有挣脱开。
“那个,可以松手了吗?”姚娜问道。
“啊?可以了,不好意思。”
江晟恋恋不舍地松开手,因为自己握着姚娜的手已经五秒钟了,再不松手肯定会被误会的。
可惜自己到最后也没有获取到基因蓝图。
淦!
必须要接触皮肤才能获得基因蓝图啊!
这是什么狗屁设定!
本来不能像透视眼那样直接看到所有人的基因蓝图就已经很麻烦了,没想到就连接触都要直接接触皮肤才行。
如果是铁哥们之间,接触皮肤倒是很简单,但面对外人,简直就太难了。
现代人有着明确的社交距离划分,想要跨过这道社交距离去接触他人的皮肤,简直就是难如登天。
关键碰到对方的皮肤不能只是一瞬间,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才能获取到对方的基因蓝图。
万一费半天劲碰到对方的皮肤并保持几秒钟,结果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基因蓝图,那不就白费劲了吗?
江晟仔细一想,这个能力虽然貌似很不错,对殖民地发展也大有好处,但想要完美实现需要太多理想化的情况了。
“那个,你穿这么多,不热吗?”
江晟没办法,只能旁敲侧击问问姚娜为什么要穿这么严实。
姚娜现在全身没有一块皮肤是暴露出来的,实验防护等级直接拉满,整个人的身材像个略胖的企鹅,如果不是说话的声音,江晟会以为她是个男生。
“个人习惯。”
江晟点点头表示认同,但内心还是有些小嘀咕。
这个人习惯也太谨慎了吧,比某慎重型勇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了,你不是这个学校的吧?”姚娜突然转口问道。
“嗯,我是京城大学的,是×导师介绍我来的。”
接下来,两人简单寒暄了两句,江晟知道这个实验室平时很少有其他人会来,所以知道江晟应该不是本校的学生。
不过姚娜表示欢迎江晟的到来。
由于巨大的口罩遮挡了姚娜的表情,江晟也不知道姚娜是不是真心欢迎他,因为如果这个实验室其他人很少来,那这不就变向相当于她的私人领地吗?
寒暄结束,江晟也没再过多停留,赶紧将自己的实验数据注销,实验样本全部带走,不留下一点儿证据。
...
回到诺亚,江晟将各个样本都暂时安置在工作台上,然后思考起今天的样本检验结果。
诺亚的生物种类是十分有限的,但这些极少数的生物之间却又能形成无比精妙的自然关系。
但同样的,物种数量稀少,而且洞穴与洞穴之间的情况不同,让这个生态系统又无比脆弱。
生态系统的脆弱,是会让殖民地发展极度受限的。
比如藻类洞穴中的小小生态,现在的江晟可以轻而易举地破坏掉整个藻类洞穴的生态,就是将那几只制造光源的发光虫杀死。
只要没了发光虫,植物和藻类必然死亡,藻类洞穴也就变成普通洞穴了。
但这样的话,江晟以后就再也利用不到藻类洞穴里的各项资源了。
这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因为复制人的科技完全是按照诺亚的生态系统订制的,所有科技都是为了充分利用诺亚里的各项资源。
如果获取不到相应的资源,殖民地就发展不了。
可如果对自然索取太多,那么诺亚脆弱的生态环境也很容易遭到破坏,最后再没有资源可以获取。
也就是说,这个殖民地并不可能像江晟一开始想象的那样,达到几十亿的人口数量,它能够容纳的复制人数量会比想象中的少很多。
除此之外,江晟对复制人的身体也有了一些猜想。
这次江晟进行样本分析的是复制人的皮肤组织,按照人类的身体结构,应该是表皮的角质层。
可样本分析出来的结果却绝对不是人类的表皮结构。
人类的表皮有蛋白质、磷脂、水等一系列复杂的组成,可复制人的表皮只有蛋白质、水,以及未知。
这比江晟想象中的要简单太多,除了牙齿、头发这些,人体的其他部分都没有可能是如此简单的构成。
怪不得姚娜误会了这个组织样本,以为是江晟合成的产物,因为只有人工合成才能做出来如此简单又纯粹的东西。
地球上最精妙的机器就是人体,到目前为止,人类都没能掌握人体构成的奥秘。
注意,掌握构成和培育并不一样,培育只是人工模拟其自然生成的方式,而构成则是用原材料直接做出成品。
这倒颇有些像炼金术的味道,使用最基础的元素,直接进行人体构成。
不过在一般文学作品当中,炼制人体是绝对的禁区,这是只有上帝才会被允许做的事情,人类是万万不能的。
可现在,复制人,或者说复制人背后的某个未知文明已经打破了这个禁区,他们用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材料打印出了人体。
江晟甚至怀疑,复制人整个身体可能都是这简单的80%蛋白质、19%水、1%未知所构成的。
所以复制人其实就是蛋白质块?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复制人吃观音土就能够吃饱。
也许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只是单纯为了模仿人类,也许他们为生存所做的一切其实根本就不需要。
甚至他们连呼吸都不需要,只是因为某个人为的设定,让他们必须吸收氧气,然后排出二氧化碳?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人类?
第二十七章 神奇的藻类
【周期6—殖民地报告】
复制人详情:
产生卡路里:8000千卡消耗:6000千卡净值:2000千卡
压力增加:4%减少:0%净值:4%
疾病情况:无患病复制人。
时间详情:
工作时间:56%。
行走时间:10%
闲置时间:0%
基地详情:
氧气产出:22.5千克,消耗:1.5千克净值:21千克
综合评价:生存点+15
...
经过昨天一天时间,基地上方的洞穴终于挖掘完成。
正如江晟所预料的一样,现在三个人的基地已经有些忙不开,昨天布莱和欧文在基地上方挖掘洞穴的时候,需要时不时回来维持一下基地的设备。
比如人力发电机的跑轮、氧气扩散器的藻类添加。
频繁回到基地操作设备,也让昨天的行走时间相较前几天有了大幅提升。
复制人的行走时间多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复制人的劳动时间是固定的,行走时间越长,浪费的劳动力就越多。
而且江晟昨天下午才发现食物储备量已经不够了,于是又调整了一下优先级,让欧文优先操作食物压缩机,先制作出来10份软泥糕。
复制人每天会进食一次,时间是早上起床后。
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每个复制人会吃掉固定的2000千卡食物,也就是2.5个软泥糕,谁都不会多吃。
至于剩下的半个软泥糕,复制人会放回到口粮箱里,其他复制人不会吃别人的剩饭,这半个软泥糕会留待剩饭的复制人下次回来再吃掉。
所以口粮箱里经常可以看到啃剩半个的软泥糕。
如果是食物不充足的情况,复制人就不会那么“团结”了。
昨天就是这么个情况,江晟一直在指挥上层洞穴开发的事情,忘记查看殖民地的食物情况。
昨天早上的口粮箱还剩下3600千卡的食物,里面分别是布莱、欧文、毕岩松三人剩下的半个软泥糕各一个,以及三个完整的软泥糕。
最先吃饭的欧文吃掉自己的半个软泥糕和两个完整的软泥糕,正好2000千卡食物。
第二个吃饭的是毕岩松,吃掉了自己的半个软泥糕和最后一个完整的软泥糕,获得了1200千卡食物。
等布莱最后一个吃饭的时候,口粮箱里就剩下自己昨天剩的半个软泥糕了,所以只吃了400千卡食物。
复制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会按照吃饭的顺序分配每个人的食物,首先确保前面吃饭的人获取充足的食物量。
这有些像在食堂打饭,先吃的不管,后吃的就剩残汤剩饭。
不过好在复制人饿个一天半天不会造成太大影响,饿半天时间的布莱除了工作时的表情有些萎靡,身体数据上还看不出来有太多变化。
而上层洞穴开发的事情也在诸多事件的耽搁下,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挖出来16×3×4的空间,砖块都还没来得及铺就到了睡觉的时间。
今天早上起来,江晟发现殖民地的食物又不够了,于是先让欧文用食物压缩机制造出来20份软泥糕。
软泥糕这种东西,江晟是不打算储备的,口感差、上面还有病菌,并不是长久的食物来源,随吃随做就行。
好在研究站的研究今天就能完成,解锁的新科技当中说不定能获得新的食物来源。
...
晚上九点多钟,经过长达三十小时的研究,研究站里的科技终于完成了。
这三十个小时里,毕岩松除了吃饭、排泄和睡觉,没有因为其他任何事情分过心,所以研究速度还是很快的。
复制人只要进入研究状态,那么这个复制人就会一直研究,即使其他工作的优先级调整到更高,也绝对不会分心,中途也不能换人研究。
可能只有!!的优先级才能让处于研究状态的复制人分心了。
所以下一次研究必须等到基地里再来一名高科学的复制人,让研究效率更高的复制人来专门执行研究工作,也算是对劳动力的一种节省。
基础耕作科技解锁,江晟也赶紧查看这项科技当中的四个新建筑。
【口粮箱】:可存储少量食物。
储存:150千克
材料:400千克砂石等
(存储食物免遭其他小动物的偷吃,但不能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这个乍一看好像就是开局基地里面的那个口粮箱,但其实江晟仔细看了一下,二者的基础材料并不相同。
开局送的口粮箱是以火成岩为原材料制成的,而这个口粮箱的默认建筑材料是砂石。
建筑成品会根据材料的属性而获得附加效果。
最基础的砂石材料没有任何附加效果,但火成岩的口粮箱可以获得一个隔热性强、升温慢的附加效果。
从保存食物的角度来讲,升温慢应该是一个正面属性,所以火成岩口粮箱肯定是优于砂石口粮箱的。
可惜江晟现在没有获得任何的火成岩,但其实也不需要,以目前殖民地的食物储备量,开局送的口粮箱就完全够用了,不需要再建造新的口粮箱。
【藻类箱】:消耗藻类和水来生产氧气,同时除去一部分二氧化碳,光照的情况下可获得10%的效率加成。
需求:藻类0.5克/秒、水10克/秒
效果:氧气0.7克/秒,污染水9.833克/秒,消耗二氧化碳33.333毫克/秒
材料:200千克砂石+400千克泥土等
(藻类群体,复制群体...他们只是,大同小异)
这个建筑虽然是在食物科技当中解锁的,但在建筑界面里是被归类于氧气科技的,其效果也确实和食物没什么关系。
但是藻类箱和氧气扩散器不同,它不需要消耗电力,对藻类的消耗量也极少,仅为氧气扩散器的1/30,还能在生成氧气的同时消耗二氧化碳。
江晟计算了一下,如果每秒能消耗33.333毫克的二氧化碳,二十四小时就能消耗掉2879.712克的二氧化碳。
这比一个复制人呼吸一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还要多!
但这并不代表藻类箱是一个优于氧气扩散器的氧气生产建筑,因为藻类箱消耗的水资源太多了。
每秒10克,24小时就要耗水864千克,每天将近一吨的耗水量,还要生成污染水,这简直是恐怖如斯!
而且这个藻类箱的机制类似于养殖,也就是说它不能像氧气扩散器那样根据基地的情况来自动开关,氧气生产速度也不能应对殖民地的大规模开发。
最重要的一点,介绍里面提到,藻类箱在光照的情况下可获得10%的效率加成。
反过来说,藻类箱在非光照情况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这是什么神奇的藻类?
第二十八章 种植箱和堆肥堆的规划
江晟在一开始看到藻类洞穴里存在发光虫的时候,下意识以为这里的植物和藻类也和地球上一样,都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
但从藻类箱的介绍来看,在没有光线的情况下,藻类一样能进行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排除氧气的某种反应,所谓的光合作用只是江晟一厢情愿的以为。
但光线也确确实实能够增加藻类的效率。
而且虽然藻类箱的原理像是通过养殖藻类来产氧,但为什么藻类一直处于被消耗的状态。
之前的氧气扩散器也是如此,如果利用地球上的常识来深究其制氧原理,会发现这根本是不合理的。
提到藻类制氧,能够想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来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本身是不消耗藻类的,但无论是氧气扩散器还是藻类箱,都是需要持续消耗藻类的,只是一个消耗速度快、一个消耗速度慢而已。
种种证据证明,诺亚上的藻类其实并不是江晟所熟知的地球藻类。
而藻类箱介绍里的最后一句话,就显得有些细思极恐了。
藻类群体,复制群体...他们只是,大同小异。
藻类群体如果指的就是诺亚里的藻类,那复制群体很明显就是复制人了。
他们只是,大同小异...
接下来解锁的建筑叫做堆肥堆,属于精炼科技里的第一个科技。
【堆肥堆】:将污染土和其他堆肥材料降解成泥土。
需求:堆肥材料0.7克/秒
效果:泥土0.7克/秒、热量1.13千焦/秒
材料:800千克砂石等
(堆肥堆可以安全地处理生物废料,但他们更想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建筑虽然和食物没什么关系,但确实是江晟眼下非常需要的建筑之一,比藻类箱要更加实用。
最后一个建筑就是江晟最期待的了,它也是四个新建筑之中唯一一个属于食物科技的建筑。
【种植箱】:将种子及幼苗培育成植物。
需求:复制人操作
效果:启用植物的培育权限
材料:200千克砂石+100千克泥土等
(培育的植物会比野生植物更快成熟,只是他们会更加辛苦)
这就是四个建筑的全部介绍了,江晟看完这些建筑的介绍,发现了一开始就有的基础科技和研究站研究出来的科技有什么不同。
那就是所有的基础建材都只能使用一种材料来建造,不是砂石就是铜矿。
而研究站解锁出来的科技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会更加多样化,不同的材料选择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属性。
可惜目前江晟最多的材料还是砂石这种基础材料,一些高级材料目前江晟别说没有挖掘到,甚至在材料视图的明亮范围内都没有见过。
也就是现在已经建好的建筑,以后还是有在材料上进行升级的可能性。
反正复制人使用生产枪进行建造和拆除是不会损耗材料的。
既然已经了解了新建筑的情况,江晟就开始规划建筑任务了。
基地上方的洞穴已经开发完毕,砖块也全都铺完,江晟可以使用了。
江晟先让毕岩松在建造出来一个种植箱,看看种植箱的大小。
不到十分钟,种植箱被建造出来。
成品的种植箱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方形花盆,里面装满了诺亚的泥土。
江晟目测一下,每个种植箱的花盆占地面积接近1平方米。
上方洞穴的面积是16×3,也就是说满打满算能建造出48个种植箱。
如果整个洞穴里造满种植箱,种植箱之间和种植箱之间还是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人通行,只是需要侧身走。
但这些复制人在行进路线上是非常楞的,之前江晟测试过,这次当然也需要先测试一下。
江晟又让复制人建造了两个种植箱,和之前的种植箱三个连在一起,刚好能连成一排,挡住通过洞穴左边的去路。
如果是江晟,走两个种植箱之间的缝隙就能穿过去,或者直接从还没种任何植物的种植箱上跨过去,但复制人并不能。
无论江晟怎么下达移动指令,三个复制人都是呆站在原地不动弹。
复制人在行进的时候默认不能跨过地面上的建筑,并且两个建筑在占地单位层面上是挨在一起的,那么就算二者之间有可以通过的缝隙,复制人也是默认不通过的。
明白了这样的机制,江晟也就想好种植箱的建造方法了。
洞穴的面积情况是16×3,为了保证复制人能够通过,那就只能在洞穴的中间留出一条道路,两边种满种植箱,也就是16×2个种植箱。
其实这个洞穴最多能放下16×2+1个种植箱,中间道路的尽头还能多放一个种植箱,但江晟打算以后在洞穴的另一边也开出来一条上下通道,所以就没这么做。
规划好上层洞穴的建筑任务,江晟又来到基地的户外厕所旁边。
打开户外厕所的栅栏门,坑位里的污染土又要溢出来了,这次江晟可不想自己进去当铲屎官了。
所以新建筑里的堆肥堆也是需要建造出来的,只要有了堆肥堆,污染土有了复制人认可的安置方式,他们就能自行处理厕所里的脏东西了。
堆肥堆没有容量限制,但是有固定的污染土处理速度。
江晟不知道复制人上厕所有没有大号小号之分,但复制人每天大概会上两到三次厕所,而且每次上厕所会消耗掉固定的6.7千克泥土,产生6.7千克的污染土。
假设复制人每天三次厕所,目前基地的三个复制人每天上厕所就会产生60.3千克污染土。
堆肥堆每秒0.7克的降解速度,一天时间能处理60.48千克的污染土。
每三个复制人建造一个堆肥堆,是正正好好!
甚至还能每天多处理0.18千克江晟之前囤积的污染土。
但江晟并不打算将堆肥堆就近建造在户外厕所旁边,而是打算先让复制人往下挖出一小块空间,然后将堆肥堆安置在那里。
因为堆肥堆这东西的味道肯定非常大,把它安置在基地里肯定会污染空气。
而且堆肥堆虽然不需要通电,但产热量却不小,产热又不需要持续操作的建筑,最好也是安置在下层空间,那里是江晟默认的工业区。
但具体安置在下层空间的哪里,还需要明天再考虑,因为现在已经晚上十点了,复制人该上床睡觉了。
第二十九章 他们在升级
【周期7—殖民地报告】
复制人详情:
产生卡路里:16000千卡消耗:6000千卡净值:12000千卡
压力增加:7%减少:0%净值:4%
疾病情况:无患病复制人。
时间详情:
工作时间:55%。
行走时间:10%
闲置时间:1%
基地详情:
氧气产出:4.5千克,消耗:1.5千克净值:3千克
综合评价:生存点+15
...
早上醒来后来到诺亚,江晟发现复制人有些不同。
【布莱】:可升级个人技能
【欧文】:可升级个人技能
这两条提示在江晟的视野里散发着淡淡金光,想无视都不可能,但江晟昨天并没有看到这两条提示,这两条提示是今天才出现的。
可升级个人技能?
江晟心念一动,打开了复制人的简历,只见布莱和欧文的各项技能数据后面全都出现了“+”,并且每项技能数据都在闪动。
有一定游戏经验的江晟知道,这应该是可以升级他们的个人技能的意思。
原来复制人的个人技能还能继续升级啊。
其实江晟之前一直都没太在意复制人的技能,直到建造了研究站,开始解锁科技树,才发现拥有一些特定技能的人才对殖民地发展是相当必要的,尤其是科学。
而且就算是这些常用的技能,对殖民地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比如第一天的时候江晟就发现了,布莱和欧文同时挖掘的时候,两个人同一时间吸取砂石生成物块的大小不一样。
或者是进行物块运输的时候,布莱每次都能运输更多的物块。
还有毕岩松,他的建造速度比布莱和欧文都要快出来不少。
如果技能不能升级,这个差距还不会太明显,但如果技能可以升级,那就大有可为了。
因为江晟可以将每个复制人都培养成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专业人士。
技能上1点的差距,可以造成10%的工作效率差,要是能培养出来单技能10点的专业人士,那不就是比正常0技能复制人在某项工作的工作效率上强上一倍吗?
20分钟才能建造完成的建筑10分钟就能完成,一天才能挖掘出来的空间半天就能完成。
这直接就是一人能顶两人使,想一想就是无限的美好啊!
但复制人又是怎么升级的呢?
江晟仔细想了一想,复制人身上并没有经验条之类的东西,那能够升级的唯一要素就是时间了。
布莱和欧文从打印舱被打印出来到现在,已经满7天的时间,在他们简历的年龄一栏也写着8周期。
也就是在诺亚生活每满7天,就能获得一次升级技能的机会?
这是江晟唯一能想到的可能,因为后面才来到诺亚的毕岩松确实没有可以升级个人的迹象。
如果是7天一升级,那单技能从0升到10需要...
两个多月!
这时间也太长了吧!
如果是人类,以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将自己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提升一倍,那么这个人是绝对的天才。
但放到复制人身上,江晟感觉好像是慢到遥不可及。
复制人的个人技能升级是九项技能全都可以升级,但先天就有一定能力的技能想要升到10点,会比其他0点的技能省去不少时间。
也就是说,从技能0开始升级出某方面能力突出的复制人并不是不行,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看来寻找定向的基因蓝图还是非常重要的。
确定好这点,江晟开始为布莱和欧文点个人技能。
布莱只在两个技能上是有先天数据的,就是力量和挖掘。
力量对应的是复制人的搬运能力和战斗能力,战斗能力目前还没发现有什么用处,但搬运能力确实在整理地面物块上有非常大的作用。
但物块放在地上并不对复制人的移动造成任何阻碍,也不会造成资源丢失,唯一作用就是不太美观,除此之外还没发现有其他不好的地方。
而且整理物块既需要存储空间,又需要劳动力,所以短期内,诺亚里的物块应该都不会整理,江晟只需要保证基地里没有太多物块,不会绊倒自己就够了。
所以江晟不打算升级力量,而是升级挖掘。
挖掘技能代表的是复制人开采资源的能力,说白了就是矿工,这个技能在地下殖民地当中是最实用的。
心念一动,布莱的技能数据晃了一下,又变回之前的模样。
只是布莱的挖掘技能由之前的3变成了4,也就是布莱的挖掘效率提升了10%。
然后是欧文。
欧文在力量、医疗、烹饪、创造上都有所建树,只不过力量是-3,其他分别是5、1、3。
如果按照先天能力来计算,欧文最适合升级的技能就是医疗了。
但医疗和战斗差不多,以目前殖民地的状况也看,完全是多余的能力。
可是剩下的烹饪技能起点太低,只有1点,创造也感觉用不上,所以只能是选择升级医疗了。
在一开始不懂复制人技能的时候,江晟还觉得欧文比布莱好很多,但现在看来,布莱才是现阶段最实用的复制人。
升级完欧文的医疗,欧文的医疗技能从5变成了6,与此同时,江晟视野的左侧出现一条提示。
【该复制人可使用职业站进行职业分配】
职业站是用醒目的红色字体标记出来的,江晟知道这是某个建筑。
打开科技树寻找一番,殖民地发展科技当中的第一项科技,职业管理当中就有这个职业站建筑。
不能看到职业站的具体属性,但是江晟能看到职业站的作用就是为复制人分配职业。
复制人还有职业规划?
这也太社会了吧。
看来复制人的管理并没有江晟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以后可能随着殖民地的发展,会有更多的可能解锁出来。
不过虽然江晟现在知道复制人可以分配职业,并且欧文已经满足了分配职业的条件,但江晟并不打算马上就去研究科技树,解锁职业站。
因为现在的基地并不需要太过职业化的复制人,眼下这些复制人也足以应对现阶段的生产。
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那可以有...
但是没必要。
第三十章 我信《周易》的
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加强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繁荣校园文化,营造活泼的文化氛围,凸显张扬的个性,C9大学联盟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特面向C9全体学生推行“新百团纳新”活动。
...
毕岩松将班级群里发的文件又单独给江晟发了一遍,目的很简单,就是提醒江晟“新百团纳新”活动还剩下最后三天的时间。
百团纳新活动每个学期都有,就是大学社团招收新社员的时间,但今年的新百团纳新活动有些特殊,因为几乎是强制性质的。
文件的前面列举了无数参加大学社团的好处,但最后一条才是最有分量的。
学生的社团活动记录将计入学分系统中。
如果是有额外学分的学霸,缺少社团活动的这点儿学分也无所谓。
可是江晟没有额外学分,如果社团活动作为学分的一部分,那么江晟不参加社团活动是肯定无法正常毕业的。
可能是C9察觉到了学校里像江晟这样的咸鱼有太多,所以就推出了这样的政策吧。
总之,江晟如果想正常毕业,现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赶紧去加个社团。
谢了。
江晟在维信上给毕岩松回了一句,表示感谢。
现在诺亚的事情就足够多了,江晟还不想在别的地方上分心。
但如果因为学分不够而不能毕业,那未来的麻烦肯定会更多。
所以江晟想现在就随便加个社团,先把学分给弄齐再说。
...
走在京城大学的广场上,各种社团发传单的人员正站在广场上的各个位置发着传单,校园里到处也充斥着各种社团的横幅。
电竞爱好者协会,毕业之前啥都会,学弟学妹都入会,包教包会包婚配
热爱篮球的你永远最帅!篮球社团欢迎你。
你拍过大海,但我拍过你——摄影协会
确认过眼神,你就是最skr的人!——说唱爱好者协会
舞动青春,舞出你自己!——舞蹈社
不负春风不负你,三生三世我和你——古装爱情剧爱好者协会
滑稽树下滑稽果,欢乐多又多——表情包爱好者协会
...
除了一些传统的社团项目,今年多了许多小众的爱好者协会。
这也是今年百团纳新的特色,只要有五人以上共同申请,并且社团内容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建立爱好者协会。
爱好者协会比一般的社团和协会要低一个等级,但学分照常计算,主要是为了照顾那些没有参加过社团,爱好又小众的学生。
虽然有这些爱好者协会的加入,社团的种类也丰富了许多,但这里面依旧没有江晟喜欢的社团。
这是江晟的性格造成的,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是一般,没有特别爱好的事情。
不过最近的江晟倒是比较热衷于诺亚,不知道这也算是兴趣吗?
“同学,喜欢玩电脑游戏吗?喜欢的话,可以来我们电子爱好者协会看看。”
“额,是那种FPS游戏吗?”
“那种我们也有,但目前主要是MOBA的,有妹子,可以五黑的,怎么样?感兴趣吗?”
“我再考虑考虑。”
一位电子爱好者协会的人过来搭讪人群中的江晟,可能是觉得江晟身上有这方面的气质。
但其实他们想错了,江晟虽然玩过不少游戏,但基本都是玩两天时间就会放弃,从来没有玩同一款游戏超过三天。
说白了就是没有丝毫的电竞精神。
所以江晟并不是他们想要找的人。
至于妹子...
也就那样吧。
江晟沿着社团的横幅慢慢闲逛着,不知不觉走出了校园,进入了隔壁华清大学。
C9大学城里的九所大学几乎是连在一起的,学校和学校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感。
华清大学的内部和京城大学差不多,同样也在进行百团纳新活动,而且C9的所有社团都是互通的,江晟也可以考虑在华清大学找个社团。
但其实华清大学的社团情况和京城大学差不多,也没有江晟比较想参加的社团。
突然,一个社团引起了江晟的注意。
占卜社。
条幅很小,上面只有“占卜社”四个字,但光是这四个字,就足够吸引有这方面爱好的人前来询问了。
因为这个爱好实在是太小众了,错过了这个社团,C9里就很难找到其他和占卜相关的社团了。
不过江晟驻足在条幅前观看,并不是因为自己爱好占卜,而是自己出租房楼下早餐店老板当初发给自己的传单就是占卜社的广告。
但现在一想,占卜社里的社团活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还是让江晟有些好奇的。
相面吗?
还是看手相?
“同学,占卜社了解一下。”
一张传单从旁边递过来,把正在思索的江晟吓了一小下。
转头看向传单的来处,是一位扎着两根麻花辫,穿着牛仔背带裤和红黑格子衬衫,面容偏娇小可爱类型的漂亮女生。
呜呼。
江晟的内心不知怎么的发出一声惊叹,受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江晟以为爱好占卜的人都会是一些长相阴森,说话神神道道的人。
但没想到来发传单的女生看起来这么正常。
接起传单一看,果然就是早餐店老板给自己的那张传单。
“同学,我们占卜社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学习塔罗牌文化,研究西方神秘学历史。”
“塔罗牌是一种从中世界开始流行于西方的古老占卜工具,它一种有78张牌,其中大阿尔卡那牌22张,小阿尔卡那牌56张,可以分别使用来占卜,也可以混合起来进行占卜。”
“像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里听说的愚者、倒吊人等等,其实都是由塔罗牌文化中延伸出来的...”
女孩开始滔滔不绝地为江晟介绍起来占卜社的主要活动内容,甚至还为江晟讲解起来塔罗牌文化。
因为塔罗牌文化的爱好确实小众,每一位社员都要积极争取才能获得。
而江晟在听了她的第一句话时还没有微笑着表示拒绝,说明江晟是对塔罗牌感兴趣的,也就是有发展成社员的可能。
眼下,女孩已经将江晟看成了自己社团的重点发展对象。
在讲解了五分钟后,女孩终于说完了。
“怎么样?有兴趣加入我们社团吗?”
对此,江晟一脸尬笑地说道:“其实...”
“我信《周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