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TXT下载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全文阅读

作者:长桥尽头     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txt下载     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六章 找到行星的难度

    通过小伊的解释,杨猛很快便明白了二者的区别,

    虽说动物古生物化石,相较于古生物多了“动物”这两个字,

    但正是这两个字,让古生物学家对地球的生物演化历史里的一些过程感到困惑,

    按照一般的理论,

    生物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一步步演化到如今的程度,

    早些这样的理论还只是假说,

    但通过现代基因测序技术,科研人员发现,

    人类基因组与古老的蓝藻有少量的基因存在着同源的可能,

    不但是蓝藻,人类与植物中的香蕉,在基因上还存在50%的相似性,

    除此之外,大肠杆菌、草履虫、小麦、苹果、苍蝇、蚂蚁、蛇……

    生物学家提取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生物的基因测序数据,

    各个生物间或多或少都存在基因相似的片段,

    这样数据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

    地球上的生物的来源可能相同,但因为地球环境的变化,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可麻烦的事情出现了,

    人类找到的最古老生物化石,是微生物化石,

    这块化石的发现时间,大约是34亿年前,发现地点在靠近北极的格陵兰岛上。

    因此可以确定,34亿年前地球上便有生命存在,

    然而从三十四亿到发现动物化石的5.6亿年的这个间隔里,

    发现的只有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化石,至于肉眼可见的动物化石却是一点眉目都没有,

    直到5.6亿年前,动物化石突兀的大量出现,

    这就让古生物学家感到奇怪了,

    动物总不能,哐的一下出现,然后啪的一声被压在了地层中,

    这期间总的有一段变化的过程,从微生物变到动物的过程,

    然而,地球上的动物好像就是这样突然出现的,

    以5.6亿年为节点,

    人类在5.6亿年之前未发现任何动物化石,

    而在5.6亿年后则出现了大量的生物化石,

    其化石之多,让古生物学家将那段时间命名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由此也正式开启了地球上的生命演化之路。

    至于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让地球海洋里,不停争斗的细菌,病毒,突然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至今还是争论不休的问题,

    所幸,杨猛也不需要知道那些复杂的推论,

    他只需知道,

    从5.6亿年开始,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就突然多了起来,

    即使这期间还经历过数次生物大灭绝,

    可如今的地球上依旧能找到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是巧合吗?”

    杨猛看着面前闪烁着的光点,

    鲁坦星人发现地球的时间,也恰好是地球第一次生物大爆发的时间,

    可想到鲁坦星人至今都没能离开这个星系,

    而且当时鲁坦星距离地球还有数个光年的距离,

    想要横跨如此长的距离到达当时我的地球,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杨猛沉吟了一下,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向小光询问道:

    “你刚才说当时的地球环境恶劣,

    你们是用什么样的技术探测到当时的地球环境?

    “嗯~这个问题?我需要检索一下!”

    小光回应了杨猛一句,便开始快速闪烁,似乎真的在回忆着什么。

    杨猛见此,回想起他刚才所问的那个问题,心中也是充满了疑惑,

    以人类当前的天文观察技术,还很难看到一个星系里一颗行星上的具体情况,

    但鲁坦星人似乎拥有这样的技术,

    “可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要知道恒星占据了一个星系里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像是太阳的质量便占据整个太阳系的99.8%

    其他行星卫星,相较于太阳来说,如同微尘一般,

    就算将318倍地球质量的木星放在太阳旁,

    若是按照正常的大小比例图,也只是个小圆点。

    当然在教材,视频图像中,将各个行星标成小黑点,显然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平时所见的图例都是经过按照比例放大修改的。

    而如此夸张的比例,

    想要透过太阳的干扰,观察太阳系内的行星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而且行星自身不发光,

    只能通过反射太阳发出的光芒,才能让人用肉眼看到。

    因此人类虽然很早便进入了天文时代,

    但发现太阳系外行星的时间却是很晚……

    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确定了日心说,

    也正式开启了现代人类的天文观测时代。

    从太阳到其他恒星,到整个银河系,人类能看清的地方越来越远,

    可除了太阳系外,人类却无法找到像是太阳系一样的行星系统。

    在这期间,人类经历了大海航时代,工业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核弹爆炸,

    纵使科技快速进步,可依旧无法找到太阳系外的行星,

    面对这种情况,甚至有专业的物理学家,在1950年提出了著名的费米悖论,

    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才是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

    在这之后,依旧没有发现行星的踪影,费米悖论的也渐渐的被人所接受,

    之后人类登月,发射前往火星的探测器,前往木星的探测器,

    在1976年发射离开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和2号,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人类还是没有找到太阳系之外的行星,

    而直到1995年10月6日,

    在人类刚刚进入信息网络新时代的时候,

    来自瑞士的两名天文学家,在经过十分漫长的观测研究后,

    在佛罗伦萨国际天文会议上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的第一颗行星,

    在来自各个国家的顶尖天体物理学家的共同见证下,

    人类确定可那颗恒星也和太阳系一样拥有着行星系统。

    从1543年到1995年,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过程极为漫长,

    而诞生于几十年前的费米悖论,也被扫入了历史尘埃中。

    如此漫长且艰难的行星发现过程,

    足可以说明要想在太阳系外找到恒星光辉下掩盖的行星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像是地球这样体格的行星发现起来更是困难。

    “那鲁坦星人用的是什么技术?”

    看着面前闪烁渐渐变得嫁平缓的小光,

    杨猛有一种预感,他很有可能在小光这里再次挖掘出一个人类未曾掌握过的新技术。

第七十七章 曾接近太阳系的恒星

    然而,当小光讲述了它们探测地球的方法后,杨猛却有些微微的失望,

    “原来也是用这种方法探测的?”

    虽然说鲁坦星人与地球人看起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明,

    但二者在银河系空间尺度下距离十分相近,基础物理规律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因此在探测行星的过程中,

    也和人类一样,大体上也是通过常用的几种方法探测行星,

    即视向速度法、掩星法、天体测量法、直接呈像法、计时法和微引力透镜法。

    不过,随着小光的讲述,杨猛渐渐的发现了一些不同,

    人类最早发现行星的方法是视向速度方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行星围绕恒星时所产生的速度,对恒星光谱产生周期性影响从而确定行星的存在。

    虽说这种方法是最早的技术,

    但在人类天文历史中,发现行星最多的技术还是掩星法。

    所谓的掩星法,其原理和月食日食差不多,即行星遮挡恒星,导致恒星光度发生变化。

    而除了这两种方法,其他的探测方法都在技术条件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可杨猛听的小光解释了他们的探测方法后,

    却发现它们的探测方法,是用的微引力透镜加直接呈像法相结合而发展出的行星观测方法,

    直接呈像法很好理解,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看到行星,

    而微引力透镜效应却是一项微妙的技术,

    在宇宙中大质量天体会对周围的空间产生扭曲,

    如果将宇宙看做一块大玻璃板,

    那大质量天体所存在的地方,会将空间扭曲成凸透镜的情况,对其身后的图像产生放大的效果。

    过去的人类便利用这种现象发现了大量银河系外的宇宙天体,

    然而到了微引力透镜技术中,事情便发生了变化,

    微引力透镜是用小质量天体的空间扭曲放大,看到它身后的景象。

    可引力透镜技术的前提条件是大质量天体,质量越大,看的就越远,放大的也就越清晰。

    而一颗像是太阳这样的黄矮星,对周围空间的扭曲便十分有限,

    因此只能产生一些微弱的引力透镜效应,

    需要极为精密的天文仪器才能进行观测,

    而鲁坦星人便是用的微引力透镜,加光学直接目视法,探测到了太阳系内的情况,

    “小伊,根据小光所说的方法!真的有可能看到太阳系内的情况吗?”

    “若是条件允许的话,这样的探测方法有一定概率可以实现?”

    “什么样的条件?”

    “若当时的鲁坦星与太阳系存在大质量天体,那光点所说的技术便有可能实现。”

    小伊这般言语,让杨猛顿时想到了什么:

    “也就是说,在5.6亿年前,在太阳系和鲁坦星之间要有一颗很大的恒星?”

    “是的!不过考虑到恒星引力透镜效应微弱,大质量恒星可能需要靠近观察者,或者被观察者的一方!”

    “靠近!也就是说,需要那个恒星靠近的太阳系或者鲁坦星系?”

    “是的!”

    想到当前太阳系周围临近恒星的质量状况,杨猛继续问道:

    “要靠多近才可以?”

    “根据计算,若以天狼星作为基础质量单位,最大距离不可超过1.372光年!”

    “这么近!”

    听到小伊的回答杨猛微微一惊,

    要知道如今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也才4.3光年,

    1.37光年的距离几乎快要进入太阳的引力球范围了,

    太阳虽说只是一颗黄矮星,但她的引力摄动半径接近一光年,

    在如此大的引力摄动范围下,太阳系外围形成一圈神秘的奥尔特云结构。

    而1.37光年的距离,虽说已经脱离太阳的影响范围,

    但作为一颗未知的大质量恒星,

    其所产生的引力扰动已经能干扰到,太阳系外围500天文单位,到一光年范围内的奥尔特云运动。

    而这个范围,恰好是太阳系彗星的主要来源,

    可以想象要是有一颗恒星距离太阳系如此近,整个太阳系内恐怕会出现一些不安稳的情况。

    想到这里杨猛继续问道:

    “那么,过去有接近太阳系的恒星吗?”

    “有的!”

    “虽然人类无法推测出,5.6亿年前太阳系周围的情况,

    但百万年内的恒星,人类还是拥有一定轨道推算能力的,。

    人类在2013年发现了一颗名为肖尔茨星的红矮星,这颗恒星距离太阳系22光年”

    “根据轨道模拟计算,这颗红矮星在七万年前与太阳系擦肩而过,当时与太阳系的最短距离仅仅有0.82光年!”

    听到是红矮星,杨猛默默的摇了摇头:

    “这种等级的恒星就算靠近太阳系。影响也不是很大!”

    不过在想到,仅仅七万年前便有恒星接近过地球,

    那在太阳系45亿年的历史中,一定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恒星、

    “对了,既然过去有恒星曾接近太阳系,那未来有没有恒星很接近太阳系?”

    “有的!距离地球63光年的格利泽710将在140万后靠近太阳系,

    那时格利泽710与太阳系的最近距离只有1.1光年!”

    “格利泽710!那是一颗什么等级的恒星?”

    “红矮星!”

    “又是红矮星啊!”

    虽然又是红矮星,但考虑到红矮星被怀疑为宇宙中最多的恒星天体,

    太阳系在环绕银河系旋转时遇到大量红矮星也不算是奇怪的事情。

    “按照小伊的分析5.6亿年前,鲁坦星人用来观察太阳系的那颗恒星绝对不是红矮星!”

    “甚至不是太阳这样的黄矮星!”

    “那会是一颗怎样的恒星?”

    杨猛看向了此时的小光,

    小光早已将的他们发现地球的行星探测技术讲述完毕,正在那里微微闪烁着,

    作为光点的它,似乎感受到了杨猛的目光,闪烁的频率稍稍的快了一些,

    “小光,你们用作引力透镜的那个恒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恒星?”

    “那是一颗蓝白色的恒星,这颗恒星的闪烁频率极为奇怪,我们并未在那颗恒星系中发现文明遗迹!”

    “原来是这种等级的恒星!”

    “你说的闪烁奇怪是什么意思?”

    “那颗恒星的光度变化十分奇怪,时亮时暗,无法找到规律!”

第七十八章 耀星

    “光度变化奇怪?”

    听到小光的描述杨猛顿时想到什么:

    “小伊,它所说的是耀星吗?”

    “有可能,恒星质量越大,成为耀星的可能性越高!”

    “耀星吗……”

    对于耀星杨猛还是知道一些的,

    所谓耀星并不是具体的一类恒星,而是一种很笼统的概念,

    耀星是一种人类在宇宙发现的,恒星光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的星辰,

    而这种恒星在宇宙中十分常见,

    但产生这种突然变化的原因,却是各有不同,

    大部分恒星产生耀变的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何恒星核聚变反应并不是那么稳定,

    核聚变需要极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

    这就使得一颗恒星,无法使得整个恒星产生聚变反应。

    而是在靠近恒星核心的位置,才是聚变反应最为激烈的地方,

    因此整个恒星的内部会产生湍流热对流,

    而对于恒星的对流的混合长理论,即使已经掌握可控核聚变的人类,依旧无法完全掌握恒星级别多方模型。

    也正是因为恒星内外反应的不一致,

    会导致恒星出现耀斑和黑子的现象,

    像是人类所拥有的太阳每隔11年的时间,便会出现一定的光度变化,这便是太阳身上的耀变,

    只不过,太阳身上耀变虽然会时不时的影响地球上的电磁通信系统,造就出绚丽多彩的极光。

    但在整个宇宙环境来说,

    这样的光度变化,算得上是一颗十分稳定的恒星。

    像是距离地球8.73光年的鲁坦星726-8,便曾出现过3分钟内变化了10倍亮度的情况,

    若那种亮度由耀斑爆发产生,其产生的破坏威力十分可观,而这样的恒星在宇宙中比比皆是。

    “但按照小光所说,它们还通过了一定的耀闪探测到了地球的情况?”

    “这么看来,那颗恒星很可能是不是普通的耀星!”

    杨猛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恒星耀变喷发出的物质,大多是带电粒子流,

    这种喷涌而出的恒星物质,会干扰各种观测手段,

    不要说借助微引力透镜观测太阳系,便是规避恒星风的干扰便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杨猛再次向小光确认了那颗恒星的情况,而小光的回答与之前的答案依旧相同,

    这不由得让他沉思起来!

    “也许光度的变化,不是由耀斑产生的呢?”

    “宇宙中有许多恒星的耀变原因还没有找到?”

    “但不管是什么,5.6亿年前的恒星对已经过于久远了!”

    想到这里,杨猛默默的摇了摇头,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他所知道的天体物理知识告诉他,大质量恒星寿命十分短暂,

    想要找到那颗恒星的线索恐怕十分困难,也

    许那颗恒星已经爆发,留下了自己的骨灰——星云物质

    而且星云物质在时间的流逝下,

    还会重新聚合为次几个等级的恒星,

    说不定那颗未知恒星的遗腹子的正在的太阳系周围几十光年内晃荡,

    总得来说数亿年的光阴过于久远,

    杨猛收回思绪,继续向小伊询问道:

    “即使是微引力透镜加直接目视法也无法让鲁坦星人看到地球上的景象吧?

    你们是用什么技术从跨越如此遥远的技术看到地球上景象?”

    对于杨猛的问题,小光立刻便有了回答:

    “准确来说是被看到,而不是我们主动要去观测的?”

    “被看到?”

    想到之前虚拟世界中看到的那些奇怪人形生物,

    以及它们身上各个时代拼凑起来的服饰,

    对于小光的这个回答,杨猛的想到了什么,却又不敢确认。

    “我们利用弦论分析出了,由引力透镜折射过来的光,并分析出了里面遗留的信息?”

    “竟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

    听到这样的回答,杨猛有些无法保持平静,

    便是他身体里的小伊也对小光这样的回答保持怀疑。

    在地球上时,

    一些喜爱天文的网络社区便经常交流一个问题,

    从地球散射出的信息,会不会被距离地球极为遥远文明所看到,

    像是地球反射出的太阳光,

    在宇宙中以光速前行,

    若是在两千光年外存在一个高等文明,能解析光所传递的信息,

    那么,那里的文明有没有可能看到地球两千年前的景象?

    若是能看到,

    那地球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对于整个宇宙来说将是一个透明的存在。

    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信息的载体会湮灭,光的传递会因为各种物质的阻挡而衰减,

    就像在地球上打开一个手电筒,其所散发的光芒无法传递到月球一样,

    人类所生活的天空看起来十分的空荡,当没有云层时可以直接看到月球,

    但地球大气中密布着人类看不到的各种气体分子,

    当光碰到这些元素时,或被吸收又或是被遮挡散射,

    总之在光传递出一定距离后便会出现衰减,

    就算光线进入宇宙空间后,也不是畅通无阻的,

    太空虽然是“真空”环境但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真空,

    宇宙中有着恒星喷发出带电粒子流,

    这些带电粒子流中的一部分微小粒子还带有质量,

    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远,速度也越来越慢,

    最终在太阳的行进方向上,与银河系空间形成一个像是透明盾牌的高温粒子激波层。

    而当光线碰到这些东西后,也会出现衰减,

    若是光线离开太阳系,

    宇宙中环境便更为复杂,

    大质量天体会对光产生引力上的扭曲,

    尘埃物质会阻挡光线的前进,

    各种天体也会遮挡光线的存在,

    在这情况顺利,一颗恒星的光线传递出2000光年,这颗恒星产生的光芒也开始闪烁,

    更何况是一个行星只是反射了太阳光,

    这些反射出的光子最终有多少能传递到2000千光年外,已经是个未知数了。

    而鲁坦星所在的星系在5.6亿年前,虽然距离太阳西更近,

    也有着大质量恒星的引力透镜效应,汇聚了一部分来自地球的光线,

    但想要看到地球上的景象依旧十分困难,

    更何况是现在,鲁坦星如今距离地球12.36光年,

    也没有其他恒星作为引力透镜来观察地球……

第七十九章 南河牌望远镜

    “等等,还真有一颗恒星距离鲁坦星极近,适合成为引力透镜的工具恒星!”

    “南河三!”杨猛想到了一颗恒星,

    那是一颗距离太阳系11.4光年,距离鲁坦星1.12光年的次巨星,也是一个他不希望前往的星系,

    而按照之前的引力透镜观测方法,

    南河三可以勉强作微引力透镜的工具,用来扭曲汇聚来自太阳系的光线,

    “而且根据小光所描述的天体运动规律,

    数万年前南河三距离鲁坦星更为接近!”

    “这么看来,引力透镜的疑问算是有了答案,

    那么接下来便剩下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鲁坦星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将光线中的信息分离出来的!”

    引力透镜虽然能通过空间扭曲,像是放大镜一样聚集一些光线,

    但一个星系中的光线何等复杂,

    就比如太阳系所散发出的光线,99.99……8%都是由太阳直接散发出来的,

    剩余的0.0……2%的光线才是经过其他天体反射出的光线,

    而反射出的光线,

    还包括八颗行星,大量的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天体。

    若是再向从这里面甄别出地球反射出的光线,

    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就算能截取出从地球反射出的光线,有着分析图像画面能力。

    因为在宇宙中的遮挡和衰减所得到的图像也可能是像是马赛克的一样是一种残破的画面。

    “所以你们是用了什么样的技术,分析出了行星的画面?”

    听到杨猛的问题,小光闪烁了一下回应道:

    “是大量的穷举加弦论,具体为……”

    在小光的解释下,杨猛面露恍然之色,

    “原来是弦论!”

    虽然弦论很复杂,与空间多维纬度,宇宙大统一理论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弦论一开始的产生却很简单,

    弦论的起始,是在大型对撞机的对撞实验中,

    科研人员发现不同的粒子高自旋,产生了不同的共振态,

    就像是琴弦一样,每种粒子能拨出了不同的声音。

    因此其最基础的作用,还是用来甄别粒子,

    尤其是在对同一种粒子,不同状态的甄别上,弦论的用处极大。

    而鲁坦星人便是掌握了这种甄别技术,

    “不过,仅仅甄别出来还不行,还得将信息分析、整合起来,至于分析、整合的方法……”

    想到小光刚才所说的方法,杨猛无奈的摇了摇头,

    “鲁坦星人整合方法,对于目前的人类来说似乎并不适用!”

    在小光的解释中,它们所用的方法十分简单,

    因为甄别出的信息呈现碎片化,

    想要将一个行星无数光线组成的碎片,重新拼凑成一个画面,

    所需要的时间和信息处理技术十分的恐怖,

    鲁坦星人拥有着一定的信息技术,

    无论是控制整个星球气候的全球化人工智能,

    还是小光可以从生命体变化为机械体再到现在的能量体,

    都可以看出鲁坦星人的信息产业,半导体产业,这些技术都不弱,

    可就算这样,处理一个星系释放出的光线,

    并将这样的光线分析、处理、拼凑出来依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鲁坦星人采取了过去人类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方法,

    用时间来换算力,

    在过去因为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落后,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往往要放在电脑中跑上几天几夜才能有一定几率得到想要的结果。

    而鲁坦星人最不缺的便是时间,

    面对这种星系级光粒子的分析,鲁坦星人可以让自己的生物计算机,跑上几百年,甚至是上万年。

    数百年的时间对于存在了15亿年的鲁坦星人来说,并不算多么漫长的时间。

    可放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人类身上,数百年的时间便有些难以接受了,

    要知道人类从工业革命到先驱航天计划开启,

    总共也才用来三百多年的时间,

    让一台计算机跑上数百年的时间,人类也许能做到,但人类的决策者可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对了!你们分析出我们的图像,用了多长时间?”

    “若是5.6亿年前的那个星球,

    因为是一颗新的星球,我们还需1200年的时间才能分析出来,

    但现在因为有了大量的已有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只需60年的时间我们便可分析整理出你们那颗星球的图像!”

    “只需60年吗?”

    小光的回答终于解开了杨猛在b行星上的一些疑问,

    那些人类的样貌和服饰为何奇怪,

    鲁坦星人为何知道地球人的存在,却不了解人类的文字,语言和文化,这些似乎都有了解答。

    “你是否还有疑问?”小光见杨猛沉吟不语,便主动问道,

    听到小光的问话,杨猛摇了摇头,而后让小伊将刚才小光所讲述的理论方法整理出来,

    等通信舱充能完毕后,便向地球方向传送,

    虽然小光刚才的说了许多理论,

    但在杨猛看来,现在最有用的理论,

    便是利用论弦论甄别粒子的方法。

    弦论作为现在已知的最小宇宙单元,

    利用弦论的分析光谱,显然要比传统方法法分析光谱的效率要高上不少,

    若是这种方法得以应用,

    那么对于杨猛接下来收集资源的过程,也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

    时间慢慢流逝,

    在这期间,杨猛又获得了小光新的几组情绪数据,

    也从小光这里了解了许多鲁坦星人的事情,如它们的发展历史

    鲁坦星人十五亿年前从普通的鲁坦星生命进化为鲁坦星人的过程还有一些趣味性,

    然而当鲁坦星发现自己被困于这个星球后,

    各种技术也发展到了尽头,鲁坦星人的历史便如一滩死水一样让人感到无趣。

    而在不断的交流的过程中,

    时间来到,在离开鲁坦b行星的第16天

    鲁坦星系第三颗行星的样子,在飞船的舷窗中变的清晰起来,

    杨猛,小光,都飘在舷窗看着前方那颗淡蓝色的星球。

    “看起来与海王星有些相似!”

    看着舷窗内的这颗星球,杨猛心中暗自嘀咕了一声,而后转头看向了小光,

    而此时的小光正微微闪烁着,

    谁也不清楚这个光点内部正运行着什么样的思维和情绪。

第八十章 冰巨星的风

    看着小光杨猛想到了什么向小伊询问道:

    “说起来上次的情绪分析的比对结果是否完成?”

    在刚离开鲁坦b行星的时候,

    小光便曾展露出一些特殊的情绪,

    当时的杨猛便让小伊进行过一些分析,

    但可惜的是,小光毕竟不是人类,所处的社会体系也与人类不同,

    而智慧生命的情绪又是极为复杂的存在,

    不然也不会留下知人知面不只心,这种流传了上千年的谚语,

    若人类能轻易的处理情绪问题,

    那造出拥有完全自主情绪的人工智能也不会那么困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文明,

    小伊也只能通过比对分析,得出小光的一些简单情绪,若是这个光点的情绪再复杂一点,那解析起来便十分困难。

    所以此时小伊能回答的结果并不完全,

    “根据当时的语义,以及光点的闪烁频率,利用上文相关比对法,已经解析出部分情绪,

    具体为嫉妒56%、遗憾12%、忧愁7%……”

    “剩余未分析出的情绪还有25%”

    听到小伊的回答,杨猛默默的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小光,

    将情绪问题放在了一边,继续看向了窗前的那颗蓝色星球。

    “要到了……”

    “是要降落在这颗星球上吗?”

    听到小光的询问,杨猛并未回答,看着舷窗外的景象。

    虽然前面这颗星球和地球一样呈现蓝色,

    但比地球的蓝色更深邃

    远远的望过去,这种幽蓝色,给人一种莫名的极寒感。

    “要降落在上面吗?”

    杨猛暗自嘀咕一声,查看起了这颗鲁坦d行星的数据,

    根据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鲁坦d行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颜色,而不是被鲁坦星给染成红色,还是与其大气层成分有关,

    地球的大气成分为氮气78%、氧气21%……

    而这颗行星的大气主要成分为79%的氢气、18%的氦气,还有微量的甲烷,

    按照小伊的分析,

    也正是甲烷的存在,吸收了600纳米波长以上的红光,使得这颗行星呈现了深蓝色。

    “从这一点来看,倒是与海王星类似!”

    说着杨猛继续看向了下面的数据,

    鲁坦d行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10.8倍,

    这样的质量放在鲁坦星系中算是最大的行星,

    但在太阳系中,甚至无法挤入气态巨行星的行列,

    10倍地球质量的行星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这样的行星无法向木星那样成为气态巨行星,

    也无法像地球一样成为岩石行星,

    而是介于气态行星和岩石行星之间的奇怪状态,只能被归类于冰巨星!

    “所以说,因为质量的缘故,这颗星球上有着厚度极为恐怖的大气层?”

    “是的!根据之前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其大气层厚度,超过200公里!”

    “虽未能探测到d行星的地层,但根据探测器传回的磁场数据,这颗行星拥有着冰层地表!”

    “超过两百公里厚度的大气层!”

    杨猛望向了眼前这深蓝色的星球:

    “它的地表大气压预计是地球的多少倍?”

    “根据探测传回的数据,当处于外大气层时

    即0到50千米的深度时,其大气压在0.1巴到1巴之间,

    相当于人类从外太空进入到达地球地表的压力变化,

    若是继续深入,

    当进入大气层50到100公里时,将进入鲁坦d行星的平流层,

    由于出现了,大量由氨、硫化氨、硫化氢组成的水冰云,

    此时的大气压强急剧增加,将会增加为地球地表压强的50倍!”

    “至于继续深入后的压强变化,

    因为大气层的遮挡作用,无法具体判断之后大气层的物质变化,但经过大气层成分的组成物质进行推测,

    其地表的大气压强可能是地球的210倍!”

    “210倍!”

    听到这样的数据,杨猛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种惊讶并不是因为大气压强的数据恐怖而是对于这样的星球,这种大气压,似乎有些小了。

    要知道在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那里的水压便已经相当于地表大气压的1100倍,

    而人类早在他祖父时代便征服了马里亚纳海沟,

    对于这种压强变化,杨猛飞船上的登陆装置可以轻松的应付。

    可就算这样,杨猛也没有考虑过,在鲁坦d行星上登陆。

    随着时间流逝,飞船距离d行星的越来越近,

    飞船也开始了减速制动,

    d行星在舷窗上便的更加清晰了一些,

    这时一直在舷窗前的小光,看着眼前的这颗深蓝色星球,再次询问道:

    “我们是要降落在这颗星球上吗?”

    听到小光的询问这次杨猛摇了摇头道:

    “这颗星球恐怕无法降落?”

    “为何?”

    “因为风!”

    “风?”

    此时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这颗星球上的蓝色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而是从赤道到南北极呈现条带状的变化,

    这种条带状变化有点像是木星上的条纹,但没有木星那般明显,

    而这种条带的出现,也预示着一件事情,

    那便是这颗行星上有着极为恐怖的风速,

    这才是阻拦他降落这颗行星的根本原因。

    “这里风很恐怖吗?”小光继续问道,

    听到小光的询问,杨猛收回了目光,稍微的解释了一下,

    虽然小光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星球,

    但鲁坦星人毕竟掌握过自己星球的天气系统,颗行星的状态,

    一些气象知识,稍稍一解释,小光便明白了这

    “原来这种天体存在着如此恐怖的风速!”

    “怪不得,我们以前用引力透镜观测法,观测这类行星的总是模糊一片,

    这颗星球的平均风速竟然超过了213米/秒!真是恐怖!”

    听到小光的感慨,杨猛回想起了什么,

    213米/秒的风速的确恐怖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十分恐怖,

    要知道地球上一般的17级超强台风的风速,也只在50米/秒到70米/秒之间,

    213米/秒的风速已经是普通人类无法想象的了,

    可这样的风速,不说只整个宇宙,便是放在太阳系中也只能算是很普通风速。

    木星、土星、天王星都有着极为恐怖的风速,

    就算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的大气对流风速也能超过580米/秒的速度。

    要知道音速才340米/秒,

    相较于海王星的超音速风,d行星的风速只能算是微风了。

第八十一章 有名无实底

    虽说鲁坦d行星的风速强相对其他巨行星来说不算什么,

    但对于人类,这样的风速足矣可以产生致命的威胁,

    而航天器登陆巨行星的主要危险也对来自风,

    风,本身对于航天器的影响并不大,只要航天器做好气动设计,还可以利用猛烈的风作为航行的动力,

    真正危险的还是风裹挟而来的东西,

    作为一个冰巨星,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强的缘故,在平流层和对流层中会出现一些冰云,

    这些冰云中的冰块在上百公里时速的大风加持下,将成为极为恐怖的剃刀浪潮,

    就算用人类当前最耐磨的材料去包裹航天器的外部,

    可在剧烈的摩擦下依旧会对航天器产生破坏,危及到航天器里的人员。

    “所以说你们也对于这种星球也是没有办法吗?”

    此时小光正以奇怪的频率闪烁着,向杨猛问出了这个问题。

    而听到这个问题的杨猛轻轻的摇了摇头,

    看着眼前这颗幽蓝的星球他默不作声。

    飞船里的气氛就这样的沉默了下来,

    而在这种沉默中,他隐约间听到什么声音:

    “杨猛你要明白,在人类的航天发展的过程中总有先驱者要牺牲……”

    “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从未结束!”

    此时,杨猛的回忆中慢慢浮现出了一个人影,

    那个人对他来说是亦师亦友般的存在,也是帮助他成为先驱航天员的重要之人,

    可直到那次任务后,那人便再也没有回来。

    “成为航天员的目的是什么?”

    杨猛依然记得自己完成分配后,见到身为队长的她,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

    而这样的问题,他从航天员选拔开始便被问过了无数次,

    因此当时的他很熟练的,用宏大叙述,伟大的目标来回应了这个问题,

    然而他的长篇大论没有持续多久,便被那人所打断:

    “我和你不同,成为航天员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就是好奇,就是为了去看一看其他星球上究竟有什么?”

    这样的答案很普通,普通到杨猛有些惊讶,

    似乎看到杨猛的惊讶,她继续说到:

    “其实你会发现,当一个人进入漫长而又孤独的旅途中时,

    一个普通而又坚定的信念,反而最好坚持!

    没有人生来就是伟大的!

    ……”

    而对于这样的说辞,杨猛更多的是不理解,

    对于这个太阳系星际时代的人类来说,这样的说法完全不符合时代潮流。

    因此面对这个时常强调,航天员也是普通人,

    要时常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队长,他的态度见只能算是一般,

    “谁能想到,这个时常将航天员是普通人挂在嘴上的她,竟然主动申请去执行了天王星探索计划!”

    想到那个人类航天史上最危险的探索任务之一,杨猛心中便起了一波澜,

    直到现在,他回想起那个任务的内容,心中还是有些无法理解这项任务。

    在那个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航天探测器技术,以及各种传感探测技术,都十分的成熟,

    完全没有必要派遣航天员,进入一颗极其危险的巨行星,

    即使天王星四大巨行星中质量最小,仅为地球的14.5倍,

    星球上的风也是四大巨行星中最平和的,最大风力仅有240米/秒。

    可就算这样,天王星对于人类来说依旧是一颗极为危险的巨行星,

    虽然人类之前有探测器成功降落在天王星的“有名无实底”上。

    可正是降落在“有名无实底”上,才进一步揭示了气态行星内部的危险,

    为了选拔航天员,地面指挥中心对于天王星的危险程度,十分详细的告诉了参与选拔的航天员,

    因此,杨猛对于天王星的状况也有所了解。

    所谓的“有名无实底”本质上来说是,是巨行星上一种接近于水密度的半液态界面,

    众所周知,

    要想将一种气体液化,常用的办法有两种,

    一是足够的压力将其气体压成液体,

    二是在一定的压强下,当温度降低到气体元素的沸点,便可让其自然凝结成液体。

    而宇宙中常见的气体,沸点一般都很低,很难通过温度调节自然凝结成液体。

    所幸,天王星本身就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再加天王星拥有一定的大气压强,因此这样的密度界面的条件并不难到达,

    按照地球的标准,在1巴大气压处的环境便可出现“有名无实底”

    虽然这样的位置的气体密度已经与水差不多,

    但当探测器降落后发现,这里依旧处于天王星的云层中,所以这里便被称为气态巨行星的“有名无实底”

    理论上,只要人类的航天器返回地球时能降落在海面上,

    便可以降落在天王星的“有名无实底”上。

    然而地球的海洋中尚且存在风浪,

    那在暴风肆虐的巨行星上,可以想象是这里将会存在怎样的“滔天巨浪”

    根据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天王星的“有名无实底”附近不但存在着人类无法理解的恐怖风浪,

    就算进入“海面”的下方,

    气体的密度继续加大,风本不能推动密度较大的物质,

    依旧会引起速度极大的环流运动,

    那似液体又气体的状环流状态下,探测器就像是从很高的水滑梯上滑落,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只能随波逐流。

    可以说人类这种碳基生物,在气态行星上,十分的危险。

    可就算这样,人类在天王星的探索度上,也只能达到平流层附近,远远没有到达天王星的液态海洋。

    也正是这种危险的状况,让当时十分年轻的杨猛有些无法理解,

    地面派遣航天员前往天王星的意义是什么?

    面对杨猛的疑问,她反问了他一句:

    “为何人类已经有了无人探测设备可以进入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但人类在面对危险的强大水压时,还要亲自前往海沟底部?

    当你能理解这个问题,便能理解人类为何要冒险前往极其危险的地方!”

    “我现在应该能理解了,但你……”

    想到那已经刻入纪念碑中的名字,杨猛叹息了一声,也没有对小光讲述人类对巨行星的探索历史。

    只是回了一句:

    “我们的目的地是这个行星的卫星!”

第八十二章 一无所获

    “卫星?”

    小光这是第一次接触到卫星的概念,

    虽然他们的文明利用一些观测技术,对附近的一些恒星进行了一些观测,

    但因为无法离开自己的母星,

    因此在天体物理学上,一直无法构建完整的体系,

    对于天体的划分也是十分的模糊。

    所以鲁坦星人对于天体的划分,

    是按照他们的观测方法,依照光学,十分暴力的将宇宙中的天体划分为,主动发光天体,和被反光天体这两种,

    而行星的卫星体积本身就小,

    反射的光也少,鲁坦星人即使探测到这些渺小的天体,也不会过多关注。

    对于小光的这样的疑问,杨猛只是稍稍的解释了一下,

    便不在多说,而是与小伊交流起了各个卫星的情况,

    那颗巨大的冰巨星,以杨猛现在的状态还无法进行探测,

    虽然人类有探测巨行星的方法,甚至有能力降落在较小巨行星的“有名无实底”上

    但以无垠东方号如今的状态,

    他还不具有进入冰巨星外大气层的能力,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他才会进行这样的危险的尝试,

    而现在,他更关心的是这颗冰巨星的卫星系统。

    “已经发现了19个卫星!”

    “是的,按照之前的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再加上飞船前往d行星过程中的持续观测,

    可以大致确认,鲁坦d行星存在19个较大的天然卫星!”

    “将卫星数据导出!”

    “明白!”

    随着小伊回答,一道微弱的生物电信号,从小伊的芯片传递到了杨猛的视神经中,

    此时杨猛的眼前的也出现了一长串的列表,列表显示了这19个卫星的数据,

    而看着数据里的内容,杨猛却皱了皱眉头:

    “有点小啊!”

    除了先前发现的可以保持流体静力学平衡的四颗球体大卫星外,

    其他的卫星都是奇形怪状、麻麻赖赖的小卫星,就像是那种撞向地球的陨石一样,

    而且根据探测,这些小卫星的主要结构大部分都是硅酸盐,水平,和一些轻元素的低温凝结固化物,

    杨猛所需的重元素含量极低,达不到开采条件。

    “看来也只能去那四个较大卫星去看一看了!”

    想到这些,杨猛和小伊重新规划轨道,

    向着冰巨星的第一颗卫星而去,也是这个卫星系统中最大的卫星。

    在前往这颗卫星的途中,

    杨猛把这些卫星的数字编码,命名为简单理解的文字。

    为了简单好记,

    杨猛按照这些卫星质量,从大到小,依次命名为冰卫一、冰卫二、冰卫三……

    而他如今前往的便是冰卫一,

    根据小伊的计算,冰卫一距离巨行星的距离大概为21.6万公里,

    这样距离虽然远少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但经过变轨,靠近、减速等一系列工作,

    杨猛达到冰卫一时依旧花费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这颗卫星不行!”

    当无垠东方号靠近冰卫一,

    杨猛立刻用大功率探照装置,对冰卫一进行资源遥测。

    虽然之前他的探测器,也曾检测过冰卫一的情况,

    但只是从冰卫附近掠过,探测到的数据并不多,

    而且那个小型探测器上的探测装置,又小又短,探入不了对少深度,

    而飞船上有着大型中微子探测装置,可以检测到卫星很深的深度,

    因此杨猛才会驾驶着飞船到卫星附近,

    然而,刚刚探测出的数据对于杨猛来说不是很乐观。

    “竟然像是木卫二一样拥有极厚的冰层!”

    “看来只能继续去其他卫星看一看了。”

    冰卫一的情况,让杨猛预感到接下来的探测工作可能不是那么顺利,

    ……

    三天后,

    杨猛终于完成了对四大卫星的抵近探测,

    而随着探测的结束,

    在这颗冰巨星内寻找重元素金属的希望似乎就此落空。

    “接下来该怎么办?”

    看着下方这颗暗灰色的星球,以及灰色星球背后那颗巨大的幽蓝色星球,

    他陷入了沉思,

    他本以为在冰巨星卫星系统中,

    就算无法找到足量的重元素,那一些靠前的金属元素总也能收集一些,

    可出乎意料的是,

    冰巨星的四大卫星地表附近的重元素十分的稀少,

    就算是有,也是在很深的地方,

    根本不具有开采条件。

    “看来想要知道资源吩咐的星球,还得是木卫一那种火山活动极为活跃的星球,

    可那种卫星,在太阳系中也是独一份,

    鲁坦星系中这种卫星存在的概率并不高!”

    也就在杨猛思索着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小伊的声音在他的脑海中响起,

    “注意,第4号探测器已经到达e行星,现已传回初步数据!”

    “e行星!”正在思索什么的杨猛听到小伊的声音,眼睛中一亮。

    “终于到了!”

    对于小型探测器达到鲁坦星系第四颗卫星,花费了这么如此长的时间,杨猛并不感到惊讶,

    虽说e行星距离鲁坦星只有0.84个天文单位,

    而d行星距离鲁坦星也只有0.71一个天文单位,

    二者的直线距离看起来只有0.13个天文单位,

    这样的距离甚至不足火星与地球平均距离的十分之一。

    但实际上两颗行星的距离十分的遥远,

    因为速度,引力的影响,两颗行星处于奇特的轨道共振状态,

    就像是是冥王星时常插入海王星的轨道,而不被海王星吸引一样。

    d行星与e行星也存在着特殊的轨道周期共振,

    而在这种情况下,e行星在鲁坦星的另一侧,与这一侧的d行星的直线距离超过1.5个天文单位,

    因此在杨猛达到d行星,探索了一段时间后,

    他发射出去的小型探测器才越过鲁坦星到达了鲁坦星另一侧的e行星。

    “也不知道,e行星的情况是否乐观!”

    杨猛平复心情,查看起了小型探测器传回的数据,

    然而只是看到图片数据,他便愣住了:

    “这颗星球的颜色怎会绿色的?”

    作为人类的杨猛,

    见过蓝色的地球,拥有木色条文的木星,土黄色的土星,浓玉色的天王星,

    但这种深绿色的星球他还是第一次见。

    而当他看到是什么元素导致整个星球发绿后,

    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第八十三章­ 氟星高照

    对于人类来说,当头顶出现绿云盖顶的情况,

    那必然是不好的征兆,

    在地球环境中绿色云雾含义,一般代表的是剧毒化学物质的泄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氯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剧毒腐蚀性气体,

    若是人类这种生物不小心吸入氯气,

    那从口腔到肺部都会被严重破坏。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崩溃。

    可以说氯气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危险的物质,

    而杨猛看到e行星整个星球被绿色的云雾包裹着,想到的第一种物质便是氯气。

    可若仅仅是氯气,他还能接受,

    毕竟人类已经可以在金星那样,拥有地狱环境的硫酸星球上进行短暂停留,

    只要e行星不像金星一样拥地表平均温度高达400摄氏度,

    整个大气中弥漫着腐蚀性极强的硫酸,火山活动还十分频繁,那他还可以在e行星上尝试些什么。

    而真正让他感担忧的是:

    让鲁坦星e行星呈现浓绿色的并不是氯气,而是另一种让人感到害怕的元素。

    对于人类来说最危险的物质是什么?

    不同的人类,因为学识的不同的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可若是问起,从事化学、化工的科研人员,他们认为最危险的物质是什么?

    那么大部分科研人员都会指向一种元素,以及由这种元素演化的各种化合物。

    “这个星球的大气层中的氟的含量怎么如此高?”

    看着探测数据列表中,这种令化学科研人员心跳加快的元素,

    杨猛既产生忧虑的情绪,也有些不解。

    氟的出现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阻拦了杨猛想要探测e行星的计划。

    在之前,相较于d行星,他更看重e行星,

    e行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9.3倍,

    虽然只比d行星少了一颗多一点的地球质量,

    但就是这一颗地球质量的减少,让e行星的形态更加接近岩石行星,

    众所周知,行星能拥有大气层的厚度,与行星的引力以及磁场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颗行星的质量越大,引力也就越大,所能拥有的大气层也就越厚。

    在某种行星形成假说中:

    随着行星在形成过程中不断聚合,质量增大,大气层厚度持续增加,

    大气层下方的压力也开始加剧,之后因为强大的压力将气体液化,形成覆盖整个星球的液化海洋。

    因此,虽然气态巨行星顶着气态两个字,

    可气态巨行星并不是由一团气体所组成的,

    经过人类对距离自己最近的木星,进行长时间探测后发现,

    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绝大部分物质都是由液态构成的,

    而且木星核心与地球一样,拥有熔融状的铁硅核心,在核心外是由高温液态氦和液态金属氢组成的流体层,

    这部分占据了木星主体结构,

    而在主体之上才是厚度超过5000公里的云层,

    虽说5000公里看起来十分夸张,快要赶得上地球6371公里的半径。

    可对于体积是地球1316倍的木星来说,

    这点厚度也只是给乒乓球包裹了一层纸而已。

    而这种从里到外,从金属核心向上到深不见顶的液态海洋,再到厚重的大气层的天体模型,便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传统结构。

    按照杨猛和小伊之前的计算,

    他们下面的d行星拥有两百公里厚度的大气层已经是气态巨行星最小的极限了。

    而鲁坦星e行星因为质量小于d行星,其大气层厚度将会更薄,

    在这种前提下,小伊推测e行星的大气层,已经无法将行星的地表彻底液化,

    说不定在e行星上存在的裸露的坚硬表面,让他能寻找到重金属元素,

    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e行星的大气层中竟然有着如此多的氟化物!

    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九,

    因为靠近元素周期表的前面,所以作为一种较轻的元素,氟元素在宇宙十分常见,

    在地球含量占比中排名,处于第13的位置。

    只不过因为氟元素极为活泼,只能与其他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地球上很难存在单独的氟元素,

    也正是因为氟元素的活泼性,使得它与组成人类的各种元素很容易发生反应,

    因此对于人类这种碳基生命体来说,氟气便是一种剧毒的气体,

    在人类的早期,

    几乎所有研究过氟元素的化学家,最后都为人类的科技进步不幸牺牲,

    氟元素的也被冠以化学家死神的称号,

    就算到了如今这般科技发达的时代,氟元素的研究依旧要十分的小心,

    一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科研事故,

    而如此危险的元素,所形成的一些化合物也十分的危险,

    尤其是氟元素形成的酸,一些种类的氟酸可以轻易的腐蚀玻璃,抗氧化金属等耐腐蚀材料。

    若是e行星云层中含氟物质,拥有这种强腐蚀的性质,

    他也很难对这个星球进行探索,这便是他感到忧虑的根本原因,

    “但氟元素为何会到大气中,还氟元素在地球上是呈现黄色,在e行星上怎么又变成了绿色?”

    这些问题又让杨猛感到疑惑,

    不过,想到太阳系中的土卫六,拥有烃类物质组成的河流海洋,空中还会下着汽油雨,

    太阳系内都会出现如此奇怪的天体,

    那在e行星上天降氟气,下点氟酸雨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

    他现在要考虑的还是要不要的前往e行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面对这样的抉择杨猛在沉吟了一下后,便向小伊询问起了剩余探测器的消息。

    除了d、e两颗行星为外,鲁坦星系外侧还有着三颗较小的行星,

    虽然杨猛并不看好这三颗行星,但他还是向这三颗行星派遣了小型探测器。

    “按照计算应该有探测器到达第五颗行星了?”

    “也不知道那里的情况如何?”

    也就在杨猛思向小伊询问情况的时候,小光不知何时飘到了他的面前。

    “我感受到那个方向有一些有用的材料!”

    听到小光的声音,杨猛立刻回过神情来,

    “那个方向?”

    “是的那里应该有你需要的物资!”

    杨猛在小光的引导下望向了舷窗外的一个方向,

    然而在那个方向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天体,

    只有一个空荡荡的宇宙空间:

    “等等,那个方向是……”

    杨猛仔细辨认后发现那里有着一个微弱的光点。

第八十四章 做梦得到的……

    “小伊,小光所指的方向是什么天体?”

    “按照光点所描述的方向,应该是冰卫七!”

    “冰卫七?按照质量顺序,这颗行星应该无法成为球体才对!”

    “是的,冰卫七质量无法使自身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听着小伊的语音,看着面前正以某种频率闪烁的小光,

    杨猛默默对小伊默默的吩咐道:

    “调出冰卫七的数据!”

    “明白”

    随着小伊的语音,杨猛的眼前出现了的一份数据图。

    图中最显眼的便是一个土豆形状的天体,

    而这个天体正是之前小型探测器探测到的冰卫七。

    杨猛再次确认了一遍小型探测器传回的数据,并未在上面发现可供开采的重金属元素,

    “那么小光是如何确定那里存在我需要的东西?”

    考虑到鲁坦星文明对于天体物理知识的欠缺,

    杨猛有些怀疑,小光所指的可能并不是冰卫七,

    因此杨猛便将冰卫七的数据告诉小光,向它确认。

    “就是这个天体!”听到杨猛的描述后小光这里也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回答,

    而听到这样的回答,杨猛沉吟了几秒后问道:

    “你是如何知晓这里有我需要的元素的?又是用什么方法探测到的?”

    “因为在这个方向上我检测到了特殊弦动!”

    “弦动?弦论里的震动?”

    小光曾向他解释过一些弦论,

    但杨猛对弦论知晓的依旧很少,就算经过小光的解释,

    对于弦论这种高深理论的理解依旧十分困难。

    “难道说小光是用弦论的方法探测到了什么?”

    这样的念头从杨猛的心中一闪而过,

    但紧接着,他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既然弦论有着探测资源的作用,那小光早该发现什么?为何现在才提醒我?

    还是说,冰卫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被小光偶然感应到”

    想到这里,杨猛打住了胡思乱想的念头,直接向小光询问了这个问题。

    而小光接下来的回答,也确实印证了杨猛的猜想……

    “在刚才,我检测到了特殊的弦动,这才来告知你!”

    “至于检测的方法!”

    “在弦论基础的理论中,粒子拨动某种量子场所产生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弦,

    就像用你的手指去拨动东西一样,

    不同的粒子拨动的弦所产生的状态也有所不同,

    在我们的弦理论中,

    大部分粒子所拨弦所产生的声音和音色都很轻微,

    但有一类粒子,拨弦所产生的状态,在我们的弦论中犹如黑暗中的灯火一样显眼。

    “这种物质用你们的描述方法来看,便是放射性物质!”

    “竟然是放射性物质!”原本还为资源苦恼的杨猛,听到这样的发现,

    在打消疑虑的同时,心中也有了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人类的理论,

    天然放射性矿物质周围必然伴生其裂变产生的其他重元素,至于伴生元素是什么,还要取决与放射性元素是什么?

    “小光,你可以确定那是什么元素吗?”

    听到杨猛的问题,小光闪烁了两下回应道:

    “你应该清楚我们星球的状况,

    重元素稀缺导致我们对于放射性物质了解极少,

    也正是因为重元素稀缺,我们才研究出了各种探测收,重元素的手段,

    至于,那里的放射性物质是什么我也无法确定,只有你自己去看了,

    说起来你们生于那样的环境还真是幸……”

    小光又喋喋不休的说起人类是多么幸运的话题,

    而已经听得耳朵起了茧子的杨猛,自动将后面的一些内容过滤掉了,

    小光所说的弦论基础应用探测方法,以杨猛的理论知识还无法深入理解,更无法直接应用,

    他只能让小伊记录下来,等通信装置充能完毕,

    发送回地球,让人类的科研人员去消化,而他则按照小光的指引向着冰卫七而去。

    对于那颗土豆形状的天体,杨猛也感到好奇,

    以鲁坦星系的状态,半衰期短的放射性物质早已衰变成元素周期表前的元素,

    而裂变周期长的元素,鲁坦b行星上就有,

    “这些元素鲁坦星人应该都认识,那么是什么放射性元素,让小光也无法识别?”

    带着好奇,杨猛操作着飞船向着冰卫七而去,

    因为冰巨星的卫星是按照质量大小进行标号的,并不是按照它们与行星距离进行编号,

    因此,冰卫七与他此时的位置还有些距离,

    那颗土豆状的天体,处于d行星卫星系统较外侧的位置,飞船飞到那里还需一些时间。

    而在这期间,杨猛也没有闲着,除了向小光咨询,弦论的基础应用方法外,

    他还时不时的揭一下鲁坦星人的“伤疤”讨论一下元素周期表后面的一些元素。

    而经过他这么一询问,杨猛才发现,他一直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人类已经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在鲁坦星人这里竟然并不完整,

    这让杨猛觉得有些惊奇,

    鲁坦星与太阳系同处一个宇宙空间,所有的物理规律都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

    就算鲁坦星系中的重元素极为稀少,

    可基础物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便将元素周期表给推导出来,

    只要能发现氢和氦的关系,便能将整个元素周期表给推导出来,

    人类也正是发现这样的关系才将钚之后的元素,用人造的方法对撞出来。

    可让杨猛感到奇怪的是,鲁坦星人存在了15亿年的时间,竟然没有将元素周期表给完善。

    “他们看起来是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物理为何没有做到这一步?就算无法推导到第118号元素,

    前五六十号元素也应该能组合出来,这其中出了什么问题?”

    “对了小伊,人类的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诞生的?”

    “按照元素周期表创始人门捷列夫的自述,元素周期表是他做梦做到的?”

    “呃~做梦!”

    原本还思索什么的杨猛,听到这样的回答却是愣了一下。

    在他中学使用的教材中,可没有这样的表述,

    元素周期表是无数化学家、物理学家研究出各种元素性质,

    门捷列夫再对这些元素进行总结后,将63种已知的元素,组成了初始的元素周期表,

    在之后的科学理论进步后,才逐渐完善成118种元素。

第八十五章 冰层下的埋藏物

    从整个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来看,

    这项看似无用的整合,却是给人类现代科技的进步奠定了重要基础。

    而小光在听完了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过程,也是闪烁了一阵,久久无语。

    见小光沉默,也不向他询问梦境的问题,杨猛突然想到一种可能:

    “难道说你们也有梦境吗?”

    “梦境……为了节省能量,我们很早便能摒弃这种无用功能……”

    说道这里小光闪烁起来,又陷入了某种特定的情绪中。

    “原来他它们会产生梦境!”

    ……

    飞船继续向着冰卫七而去,

    在离开冰卫四的第五天,

    杨猛所乘坐的无垠东方号,也终于靠近了冰卫七,

    在这期间,杨猛与小光又交流了一些问题,

    而来自恒星另一层的探测数据也多了起来。

    对于那颗氟星的数据变的更为详细,与他此时所处的冰巨星行星系一样,

    那颗行星也有着较为复杂的卫星系统,

    原本杨猛是打算离开鲁坦行星,前往那颗e行星,

    不过现在,他要去看一看小光所指的那颗卫星,

    就这样杨猛操作着飞船飞行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在不断的变轨,调整速度等一系列动作后,终于进入了冰卫七的引力摄动轨道,

    因为冰卫七的体积质量过小,

    杨猛所乘坐的这艘无垠东方号,

    想要进入并冰卫七的环绕轨道十分困难,

    因此需要开启飞船上的辅助动力系统,来使飞船环绕冰卫七运行,

    也多亏他的飞船上有着核聚变反应炉,人类的电离子推进装置也十分的成熟,

    若是换做他祖父时代的航天器,虽然也能环绕小天体运行,

    但只能进行短时间的运行,无法长时间环绕。

    而进入环绕轨道后,杨猛便开始对冰卫七进行探测,

    以质心估算出的冰卫七最大实体半径仅有312公里,

    之前小型他侧器掠过冰卫七时,只探测了60公里的厚度,

    而这部分物质的构成,大部分都是宇宙中极为常见的水冰物质,和一些少量的轻元素凝固后的产物,

    在这部分里,重元素十分稀有,

    至于更为深层的物质,以小型探测器的探测能力也未能深入,

    虽然无法深入,

    但按照人类对小天体的爆轰探测后发现,在冰层下的核心位置的物质,大多都是,硅、镍、铁。

    而这些元素并不是杨猛当前急需的稀有重元素。

    “这么说来,探测到的放射性元素在冰卫七的内部?”

    杨猛一边操作着中微子探测装置,一边向小光确认着什么:

    “我无法确认放射性元素的究竟在什么深度,

    但这里的弦动,是除那颗蓝色星球外,最强烈的地方!”

    听到这样的回答,

    杨猛微微的点了点头,伸手启动了探测装置,开始对冰卫七的探照工作,

    ……

    在一个冰冷且幽蓝的庞大星球的映照下,

    一艘残破的飞船,正围绕着一个土豆状的星球做着环绕运动,,

    下一刻,三个光点脱离飞船,

    以不同角度向着开始环绕土豆状星球进行运动,

    当三个光点与飞船处于同一球体面,且三个光点组成的圆面与飞船形成的锥体区域恰好将土豆星球包含进去的时,

    早就充能完毕的中微子探照信号,

    从飞船上发出,凭借中微子的极强穿透能力穿过土豆星球,落在后面的三个微型探测器构成的区域中

    就这样一份探测数据传回了飞船上,

    然而仅仅凭借这一份数据还无法确定冰卫七内的状况,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

    飞船发出的中微子探测装置,不断的变化变位置,向着冰卫七发射探测粒子,

    在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下,

    冰卫七的内部结构图也一点点的完善起来。

    而看着逐渐完善的内部图,杨猛的神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是……”

    冰卫七的结构上是一个十分正常的小型天体,

    内部有着冷却的岩石核心,外部被厚厚的冰层所包裹,

    然而与其他天体不同的是,

    在冰层下方171公里处,也就是岩石核心与冰层的分界区,竟然出现了一个十分规整的长方体区域。

    而冰卫七上的放射性元素也正是来自这片区域。

    “这是什么?”

    看着这片十分规程的区域,杨猛心中闪过了许多念头,

    “看起来不像是天然造物!”

    虽说在地球上有着自然形成的标准正方体,

    如黄铁矿,无论其光泽还是正方体的标准程度,都像是现代工业产品,

    但那种魔方结构,又的确是大自然的机缘巧合下构造出的产物,

    因此,面对眼前这种情况,

    杨猛最开始想到的便是冰下长方体结构,是不是特殊天体运动的自然产物,

    可当小伊,将长方体区域的物质分析完毕后,

    杨猛彻底打消了这就是自然产物的想法:

    “根据,τ中微子自旋扰动对比,可以判定辐射区域的辐射源主要为镭!”

    “除了镭元素外,还发现了稀有重金属铥、铑、钼……”

    ……

    “镭!”

    “等等!”听到镭这个元素,杨猛急忙打断小伊的数据,向她确认一件事情。

    “我记得镭这种元素的半衰期好像并不长?”

    “是的,相较于其他放射性元素,镭元素最长半衰期只有1600年!

    在这期间镭元素会缓慢的变成氡元素和氦元素……”

    “1600年!”对于小伊后面的解释杨猛已经没有心思去听了,

    如此短的半衰期,已经在他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所幸凭借航天员的素养,他很快让自己平静下来,

    “我记得镭这种元素是居里夫人发现的,

    可镭的半衰期如此短,以地球45亿年的年龄,地球上应该不会存在镭这种元素,

    既然镭能能被人类所发现,

    那么这种元素很有可能由其它元素衰变而来的?”

    “小伊!镭是由什么物质裂变产生的?”

    “是铀裂变产物!”

    “那么那个长方体区域,有没有检测到铀元素?”

    “按照目前的探照数据,并未发现铀元素!”

    “贫铀238也没有!”

    “是的!”

    听到这种回答,杨猛也陷入了短暂的失神中。

第八十六章 星际爆破

    因为鲁坦b行星上有过铀元素的痕迹,

    杨猛对这种元素有所了解,

    铀元素有着很多种类的同位素,

    而同位素就像是正常人受到某种外力因素的影响,变得缺胳膊少腿,或是变得三头六臂。

    在铀元素中,最常见的便是贫铀238,这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达百亿年,是人类用来探测天体年龄的有效工具之一。

    虽说还有着其他放射性的铀同位素,

    但同位素之间的界限并不那么明显,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因此,在冰卫七下,发现了镭这种由铀裂变产生的放射性元素,

    却没有发现任何铀元素的痕迹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这么看来,只有被外力干预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难道说,有什么存在提取了镭元素,而且提取的时间在1600年内!

    并且因为一些原因提取的镭元素遗留在了这个星球上”

    回过神来的杨猛,脑海中第一个蹦出来的便是这样不可思议的想法。

    而若是在这颗星球上无法找到铀元素衰变痕迹,

    那这样的猜测也只能变成现实。

    “那么这片区域究竟是什么?又从何而来?”

    杨猛望向了一旁的小光,

    此时的小光,正飘在舷窗前看着下方灰色星球。

    面对冰卫七上的特殊情况,鲁坦星人成为了第一个怀疑的对象。

    “小光,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你们真的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星球吗?”

    正在看风景的光点,听到杨猛的问题,闪烁了两下,回应道:

    “我不知道!”

    “不知道?”

    “是的!”

    “我曾经告诉过你,当我们知道自己处于一个球体上时,便有许多我的族人用各种方法,尝试离开这个球体!”

    “但可惜的是,因为资源短缺,许多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就算有成功的,也很快没了音讯,想来他们也是失败了,

    在这种绝境下,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放弃了这种毫无希望的尝试,开始选择不同的方法让自己残喘下去……”

    “那么,在近几千年里你们还有没有尝试过离开自己的星球?”

    “我不知道,为了避免磨损、发疯,在最近的这几百万年里,我的记忆和情绪一直处于寄存状态,

    只是偶尔取会自己的情绪或记忆,至于其他族人,我并不知晓他们的状况,

    不过根据我上一次寄存的记忆,我的那些族人可能没有支撑下去!”

    “原来如此!”

    “对了,你们是否有着提取镭元素的技术?”

    “镭元素?”因为杨猛与小光交流过元素周期表,所以小光很快便反应过来这是什么元素。

    “据我所知,当我们发现铀元素有着裂核能后,便一直尝试利用这种能量!

    在利用核能的过程中,也发现过这种元素,

    然而这种元素存在时间很短,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很少提取这种元素!”

    “至于在我沉睡的这段时间里,是否有其他族人提取过这种元素,便不得而知了!”

    小光的回答,让杨猛陷入了沉思中:

    “按照小光的说法,冰卫七的下面的东西可能并不是鲁坦星人弄出来的!,

    如果不是鲁坦星人,那……”

    在杨猛沉思什么的时候,小光也观察到杨猛此时的情绪似乎与往常不同,于是便出声询问道:

    “冰卫七下面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小光的询问,杨猛点了点头,将刚才的探测结果告诉了小光。

    “原来如此,竟然有这么奇特的地方!”

    对于杨猛的说法,作为光点的小光,以某种频率闪烁着,

    “其实最好的办法,便是将这长方体结构挖出来看一看!”

    听到小光的建议,杨猛点了点头,

    他也有着这样的打算,

    若是在一颗质量像是地球那样的行星上,想要从两百公里深度的冰层下挖出什么东西,

    以人类当前的技术很难办到,

    但在冰卫七这样的小天体上,想要挖到卫星的内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因为天体的质量、体积、引力都很小,

    这也使得整个冰卫七的结构十分松散,挖掘起来也并不像地球上那般困难,

    而且在小行星上挖矿,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事情。

    “总之,不管是为了补充飞船上的重元素资源,还是为了探究下面的状况,都探查那处奇怪的地方!”

    “既然如此,小伊!”

    心中有了决断的杨猛不在犹豫,吩咐小伊开始准备探测工作。

    对付拥有厚厚冰层的星球,人类有着很多应对手段,

    如人类刚刚突破可控核聚变后,便开展了对木卫三冰下海洋的探索计划,

    当时所用的技术,便是核融掘进探头,

    用核反应产生的温度,钻透木卫三上百公里厚度的冰层到达下面的冰下海洋,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只不过那种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准备,而且是为了搭建可供多次使用的隧道,才会采用那种方法。

    而杨猛此时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过程,

    面对松散的冰卫七,他决定使用另一种方法,

    一种自火药发明以来,便一直在采矿业日常使用的方法,

    即使人类到了太阳系星际时代,

    这种简单暴力的方法不但没有减少,在他离开地球的时候,甚至有了发扬光大的趋势,

    而这种方法便是爆破。

    在距离地球12.36光年的鲁坦星系中,

    作为人类的杨猛,打算在这里炸开一个星球,弄一场星际爆破。

    “先炸开一小半,然后再挖进去!

    以人类当前的精密定向爆破技术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难!”

    杨猛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脑袋一热而鲁莽行事。

    在他离开地球的时候,

    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因为达到了新老交替可的程度,

    大量的百米高楼,到达了使用年限,需要推到重建,

    相较于慢慢拆除,爆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可那些高楼大厦往往集中在一个城市繁华的地段,

    因此对于爆破技术要求极为严苛,在这种需求下,人类的爆破技术,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精密程度。

第八十七章 失去了球权

    对于能否炸开冰卫七杨猛并不感到担忧,

    至于该怎么炸,杨猛也只能依靠小伊和飞船的计算机系统进行辅助计算了。

    而小伊在接到杨猛指令后便立刻开始忙碌起来:

    “正在根据探测数据,确定爆破面和最小抵抗线!”

    “已对最小抵抗线进行分析,正在确定爆破孔点阵!”

    “已根据冰卫七结构性质,设计爆破参数!”

    “注意爆破点已经确认,

    根据星际爆破方法,在进行星际大质量物体时,需注意抛洒物撞击星球,

    请问是否消耗算力,约束抛洒方向?”

    “嗯……”杨猛沉吟了一下才回应道:

    “不必了,只需注意鲁坦b行星和飞船规避轨道便可!”

    “明白,正在重新计算中,请稍后……”

    见小伊又进入了计算过程中,

    杨猛看着眼前这极为复杂的冰卫七爆破数据图,心中暗道一声:

    “这样的行为若是到了太阳系中,恐怕会被抓起来,判以太阳系内环境危害罪吧!”

    “所幸在这里不需要担心这样的问题!”

    身为航天员,对于太阳系内的安全问题他可是十分关注,

    也正是因为关注这个问题,

    杨猛清楚的记得太阳系空间安全法的立法全过程。

    ……

    在他成为航天员之前的一段时间里,

    人类为了深入探索太阳系,曾有过一段不太好的挫折。

    那时的人类探测到,小型天体内也含有稀有矿物质后,便曾想着开采小型天体的矿物质,

    然而小型天体因为引力极其微弱,想要降落在上面十分的困难,

    而且在火星轨道之外的小型天体都有一定厚度的冰层覆盖,

    面对这种情况,人类一度放弃了对小型天体的采矿。

    可太阳系内的实际情况,又让人类不得不重视小型天体的开采技术,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一条宽度1.5个天文单位的小行星带,

    这片包含无数小型天体的环形带,拥有大量的小行星。

    而这片区域,对于人类来说,是除火星外较为容易到达的地方,

    而如此便利的方位,使得建设开发小行星带,成为人类从内太阳系过度到外太阳系的重要过程,

    也是人类迈入太阳系星际文明的重要一步。

    而为了在小行星带中获取资源,在小行星带就地采矿也成了重要的任务,

    面对降落开采成本较高的问题,结合人类在地球开采矿物的经验,

    科研人员很自然的便想到了,物美价廉的爆破式的采矿方式。

    很快人类便炸开了第一个小天体,

    而在炸开小天体的同时,人类也发现星际爆破的开采成本远比想象的要低。

    通过定向爆破的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废物处理的成本。

    在地球上的采矿,因为重力的原因,大部分爆炸物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

    需要将一些废弃物分类运输处理后才能接着采矿,

    但在宇宙中,因为没有重力也和空气阻力,

    若将一个物体用力推出去,假设没有引力的束缚,那个物体便会在空荡的宇宙中,飘荡很久很远的距离,

    除非遇到其他天体才会停下,

    而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定向爆破技术,将炸开的废料,抛洒到宇宙深处,

    之后便可像是扒开皮的橘子,在稍稍努力一下了,便能采到小天体内部的稀有矿物质。

    然而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

    炸开一个小型天体,对于地球上的爱星人士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由此也诞生了小天体球权保护组织,力求为小型天体争取到球权。

    当然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并不影响人类星际时代的发展,

    毕竟小型天体早已被人类开除了球籍。

    而让星际爆破技术发展受到阻碍的还是爆炸产生的碎片,

    对人类的自身和深空探索计划产生了威胁,

    虽然人类采用了精密的定向爆破技术,让爆炸物尽量射向外太阳系,

    可定向爆破技术总有出错的时候,

    也就在某一次爆破中,炸错了方向,使得小型天体炸出的碎片散的到处都是,

    如此情况立刻引起了人类社会的注意,毕竟以往炸出的碎片都是向着木星轨道方向飘荡,

    想要关注也很困难,而这一次,碎片飘荡的方向是内太阳系,会经过地球轨道。

    这种状况自然引起人们的注意,

    大量的媒体、个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等方式,时刻关注着碎片飘散的状况,

    由此也引发了很大的舆论风波。毕竟一颗陨石落在地球上所引发的灾难是难以想象的。

    虽然最终经过计算和辟谣,

    爆炸产生的碎片并不会落地球上,

    而且就算能落在地球上,因为只是小型天体的爆炸产物微小碎片,这些碎片在落在地面之前,便会与空气摩擦产生火流星现象,最终在空中燃烧殆尽。

    但这一次失误,也终于让人类认识到,在太阳系内爆破星球所导致的隐患。

    舆论最终平息了,关于太阳系内环境保护法也渐渐完善起来,

    可碎片依旧在太阳系内慢慢的向着一个方向飘散着。

    ……

    回想起这些杨猛默默的叹息了一声

    他望向了舷窗之外,此时飞船正好绕行到了冰卫七的另一侧。

    “按照保护法的天然卫星是不能爆破的,无论这个卫星是大是小,都不能进行破坏,

    若是被地球上那些球权保护组织知晓,恐怕会有不小的麻烦!”

    杨猛失笑一声,

    转头望向了另一个舷窗,

    在舱内灯光的干扰下,舷窗外的宇宙景象一片漆黑,可他清楚,那里便是太阳系所在的方向。

    “希望接下来的一切顺利!”

    ……

    三个小时后,

    环绕在冰卫七附近的无垠东方号,拖着蓝色的尾焰,慢慢的离开了冰卫七的环绕轨道,

    而正在舷窗前,看着宇宙景象的小光,

    见飞船逐渐远离冰卫七,在快速的闪动了两下后,赶忙飘到杨猛的面前,正准备向杨猛询问些什么,

    而就在这时,飞船一侧的舷窗突然闪过了一丝亮光。

    “怎么了?”

第八十八章 为什么破坏它?

    作为能量体的小光,一下便感应到了什么,马上飘到了舷窗前,看向了窗外。

    当它到窗外的景象时,以不同寻常的频率剧烈的闪动了几下。

    而对于小光的这种异常闪动,

    将所有意力都放在屏幕上的杨猛并没有注意到,

    此时的他正紧紧的盯着刚才爆炸所传回的数据,

    虽然杨猛并未注意到小光的异常,

    但他体内的小伊却按照杨猛很早便下达的指令,一直监视着小光,

    当小伊通过监控摄像视角,看到小光异常的闪烁频率后,

    按照以往的惯例,立刻开启了分析程序。

    “检测到陌生情绪!”

    “正在对比分析中……”

    “已确定部分情绪对比数据,正在导出报告中!”

    ……

    在小伊后台的一系列运算后,一道提示音在从杨猛的听觉神经传入了他的大脑中:

    “注意,发现光点新情绪!”

    正在看着爆炸数据的杨猛,听到这样的语音愣了一下,

    “情绪的事情等等再说,先汇报一下爆破情况!”

    “明白!”

    然而还没等小伊汇报爆炸数据,

    原本在舷窗前的小光突然飘到了杨猛的面前:

    “你们,竟对一颗星辰诉诸于暴力……”

    “嗯!?”

    小光这莫名其妙的话语,让杨猛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你为何要摧毁那颗星辰?”

    小光的这一句质问,终于让杨猛回过味来,

    看着面前这个闪烁的光点,

    他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地球上那些极端的球保组织人员的身影。

    想到那些人,再看此时的小光,

    他已经不用小伊去分析,也能猜到此时的小光要表达什么情绪。

    “小光,你为何愤怒?”

    “愤怒!?”

    当听到杨猛的问题,小光身上的闪烁频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平缓下来,

    “你们也许无法理解,星辰是我们情绪和精神的寄托之所,是……”

    小光话这里突然中断,

    “是什么?”

    “小伊!怎么不翻译了!”

    因为语言不通,他与小光之间的交流,一直都是经过小伊翻译后才能相互理解,

    而因为小伊是植入他体内的高级人工智能,

    可以直接向他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

    因此他平时与小光的交流像是在直接交流一般。

    然而此时作为翻译软件的小伊却像是宕机了一样没有了反应。

    “抱歉,此时光点所说的内容缺少释义!”

    “原来是这种情况,我与小光之间的交流似乎很久没有遇到过这个问题了!”

    “是的!距离上一次释义缺失问题,还是在5个月前!”

    听到小伊的提示,当时与小光交流的情况,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在遇到小光时,因为在虚拟世界中,已经分析出了鲁坦星人的语言,

    所以他与小光的日常交流并没有问题,

    可一旦涉及到专业领域,便需要进行名词解释,

    就比如说杯子,

    在正常的人类世界中,只要使用过杯子的人类,

    就算是不同的种族和文明,指着杯子,说出各自代表杯子的语言,也能完成了一次初步的翻译。

    但若是换做一个不用杯子的外星文明,如这种外星文明有着大象一样鼻子,喝水有着自带的吸管,

    那该如何给外星人翻译杯子这个词语?

    正常的做法,便是通过解释杯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让外星人理解杯子这个词所地表的含义。

    而鲁坦星人与人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

    其中有大量的词语和语句,经过不断的解释翻译后才能相互理解。

    而这个过程十分的复杂,需要像套娃一样,一点一点嵌套出完整的语义。

    这也是他与小光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交流的科技文化等内容并不是很多的原因之一。

    此时小光的声音也停了下来,开始为杨猛解释他刚才所说的话,

    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就算经过小光的释义,小伊依旧无法将其准确的翻译出来,

    小伊所翻译的内容,在杨猛听来如同天书一般,

    “它到底再说些什么?”

    “星辰、自我、精神、渊……”

    “等等,这难道是哲学与信仰!”

    反应过来的杨猛赶忙让小伊查找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

    很快对比的结果出来了:

    “果然是这玩意!”

    “人工智能可不擅长翻译这方面的内容!”

    想到这里,杨猛赶忙打断了小光的解释,

    虽说在这个时代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的压缩了从事语言翻译人员的生存空间,

    可翻译这个行业却并未因此消失,

    因为有些东西,是人工智能也无法理解的,这便是唯心哲学与宗教。

    按照人类对智械危机的划分,当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成为哲学家,那人类的智慧也将失去意义。

    而此时,小光所讲述的内容便是鲁坦星人的哲学与信仰文化,

    对于这种涉及大量唯心主义的东西,普通人类都无法理解,更何况是人工智能。

    因此他让小光尽量简单的说明一下,它为何因为冰卫七的爆破而感到激动。

    “在我们的文化中,每个星辰都有着特殊的含意,

    尤其是这颗蓝色的星球和它的子星,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容亵渎的存在……”

    在小光的一番解释后,

    杨猛也终于明白,这颗冰巨星在鲁坦星人的文化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

    这种含义并不是人类中那种寄托于神的信仰含义,

    而是寄托鲁坦星精神和思想展现意识的寄托意象。

    这种意象很难用语言形容,

    就像是他来自地球某种黄色人种的国度,

    该如何证明自己来自那个国度,那里的人为何会组成一个国度?

    对于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总有一个理由,一个意象将那里的人聚在一起。

    鲁坦星d行星,这颗冰巨星,便拥有着这种复杂的意象。

    “可若是不破坏冰卫七,该如如何挖掘出冰下的资源?”

    听到这样的问题,小光沉默了,

    而就在这时舷窗外又闪过一道亮光,

    见小光又飘到了舷窗前,杨猛赶忙说道:

    “爆破程序是自动设定好的!”

    听到杨猛的解释,小光剧烈闪烁了几下,最终回应道:

    “也许,我不应该告诉你这里存在重金属!”

第八十九章 意识劫持

    然而听到杨猛的解释,小光闪烁的更加剧烈了,

    就在这时小伊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

    “检测到新情绪,情绪内容为惊……”

    小伊的语音到了这里突然中断,

    而杨猛的耳边出现一阵刺耳的鸣叫,

    飞船两侧的舷窗开始逐渐变亮,

    亮光很快压过了飞船内的灯光,

    下一刻,小光,飞船内的东西都淹没在了白光中,

    杨猛的周围变的一片雪白,

    可如此剧烈的变化,却并没有引起杨猛的注意,

    刺耳的鸣叫声,让他的大脑失去了思考能力,

    这种鸣叫仿佛是有无数只乌鸦在他耳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声音带来的刺痛感觉,让他无法思考,也无法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耳边传来了断断续续的声音:

    “……发现意识数据接口!”

    “执行低12次接口数据解构!”

    “……”

    “判定意识劫持!”

    “……”

    “劫持代码挂出失败”

    “……”

    “是小伊的声音!”

    “可她的声音怎么与平时不一样?”

    “劫持是什么意思?”

    杨猛还要想下去,可刺耳的鸣叫再次让他失去了思考能力,

    恍惚间,伴随着耳鸣,他好像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像是很多人在争吵一般,

    但它们争吵的语言和他从未听到过,好像不是人类的语言,

    更奇怪的是,他竟然能理解这种非人类的语言:

    “糟了!算力溢出了!”

    “爆炸尘埃要模糊计算,你活了这么就,怎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他已经不适合在这里了!”

    “等等!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

    “不要!我不要意识重融!”

    “……”

    “不好,它的意识键入了光团中!”

    “立刻回退意识记忆!”

    “……”

    “加强思念情绪,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明白!”

    ……

    ……

    杨猛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看了一眼在舷窗前小光,

    “它恢复平静了!”

    “是的!”

    听到小伊的语音,杨猛点了点头,继续看向屏幕中的爆破数据,

    回想起刚才小光要阻止他爆破冰卫七的想法,他也有些无奈,

    “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会影响到小光与我的关系?”

    想到这里,杨猛再次揉了一下自己的太阳穴,

    “奇怪,脑袋怎么有些痛!”

    见小伊也没提示他身体上有任何健康问题,

    杨猛也没有在意这件事情,只当自己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爆破数据,有些头疼罢了。

    “小伊,爆破情况如何?”

    “爆破计划正在顺利进行中!”

    “预计再经过三次爆破,便能到达重金属物质的附近。”

    “汇报一下碎片检测情况!”

    “因为算力有限,目前轨道计算机,只监测了可以对飞船产生危险的碎片,

    从目前来看,并没有碎片能威胁到飞船的规避轨道!”

    “这样便好!”

    见一切顺利,杨猛终于离开了控制台,

    飘到了小光所在的舷窗前,透过舷窗的杨猛看到了一副奇特的景象,

    因为飞船正处于冰卫七的背面,

    并不能看到被炸开的大坑,

    但可以清楚的看到冰卫七上炸飞的物质,

    冰卫七的引力极低,这些飞去的物质像是云雾一样向着周围扩散而去,

    在鲁坦星的照耀下,形成了一片淡粉色的星云。

    看了一阵风景后,杨猛想到了冰卫七的情况:

    “再经过三次,差不多便可见到那片区域了,

    也不知道那里的稀有重金属,够不够修复飞船,让我返回地球!”

    想到“地球”这两个字,

    杨猛心中涌现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

    虽然他离开地球已经过去了百年的时间,

    但因为长时间处于冷冻休眠的状态下,

    对于地球的大部分记忆还停留在他离开太阳系时,

    即使在这百年的时间里,

    人类每隔一段时间向他发送一些地球的信息,让他了解人类的变化,

    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这些数据化的东西去了解人类,总也是片面的。

    面对这种记忆停留在百年前,但实际人类已经快速发展了百年的情况,

    再加上宇宙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他想立刻飞回太阳系,亲眼看一看人类的变化。

    “快了!”

    “若是这里的资源足够,便马上踏上返途!”

    而就在杨猛暗自决定什么了什么的时候,一旁的小光突然出声问道:

    “你是用什么东西炸开了这颗星辰?”

    “是一种氢氧炸弹……”

    杨猛将这种炸弹的原理稍稍的解释了一下。

    “原来是利用液化固相的金属氢与液氧组合而成的炸药!”

    “你们竟能研发出如此恐怖的武器!”

    “武器!”见小光将固相弹当成了武器,杨猛轻轻的摇了摇头,

    “这并不是武器!”

    “液化金属氢是一种聚变燃料的存储方式。”

    杨猛简单的提了一句,并没有在核聚变问题上多讲,

    而一旁的小光听到杨猛的解释后,只是闪烁了一下,便不再多说什么。

    小光依旧像往常一样沉默,只有杨猛主动挑起话题,小光才会有所回应。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三个小时,

    冰卫七上又经历过两次定向爆破,

    在这期间飞船又远离了冰卫七一些距离。

    “再经过一次爆破,便能接触到下面的空腔了!”

    “也不知道,这颗星球为何会存在这样一片区域?”

    杨猛将四次爆破数据浏览了一边,又看向了一直飘在舷窗前的小光,

    在这段时间里,杨猛又与小光交流了一些问题。

    虽然他与小光交流的过程,与之前一样,

    但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小光像是换了一种性格。

    “应该不是错觉!”

    “难道是我炸开冰卫七影响到了它!”

    “不过事已至此,影响便影响了吧!”

    杨猛暗自嘀咕了一声等待着最后一次爆破,

    “正在根据冰卫七现有参数,重新确定爆破点中……”

    “确认完成,准备发射爆药!”

    随着小伊的语音,

    三个水桶状的装置离开飞船,向着不远处的冰卫七而去。

    一个小时后,一道微弱的亮光在舷窗上闪过,最后一次爆破也就此结束。

第九十章 我们一直……

    随着亮光的消失,

    很快爆破数据传回了飞船:

    “注意,已经接触到腔体!”

    听到小伊的提醒,杨猛打开了屏幕,看向了新传回的数据:

    “空腔的出现倒是省了很多事情!”

    在数据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到的在长方体区域的上方存在一个很大空腔

    对于这个空腔的出现,

    杨猛并不感到奇怪,发射性物质因为裂变会产生能量,

    而热量便是裂变经过一些列转化后产生的最主要能量之一,

    冰卫七拥有着厚厚的冰层,处于冰层中的长方体区域所释放的辐射能转的热量

    在日积月累下也会产生一个的空腔,也正是这个空腔的出现为杨猛最后一次爆破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也不知道下面究竟有什么东西?”

    对于鲁坦星系,这样的一个古老到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会裂变完的星系,拥有镭这种放射性重金属元素看起来十的奇怪:

    “小伊,还有多久,碎片才会扩散完!”

    “预计还有三十分钟飞船可再次接近冰卫七!”

    听到小伊的回答,杨猛微微的点了点头,耐心的等待起来,

    此时冰卫七周围还散落着大量的碎片,这时开着飞船靠近冰卫七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在等待碎片扩散的过程中,

    杨猛也飘到舷窗前与小光交流着什么:

    “小光,你说那里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个问题的你曾问过我,但我也不清楚?”

    “那你不好奇吗?”

    “是的,自发现冰卫七上的异常后,我们一直很好奇那里存在着什么?”

    “你们?”听到小光的用词,杨猛脸上出现了疑惑的神情,

    而在这时小光轻微的闪烁了一下解释道:

    “虽然我大部分时间处于休眠状态,但我所在的星球上,还留有大量的观测设备一直关注着周围的状况!”

    “在1300年前,我们探测到了这片区域突然出现了弦量上的异常。,

    不过我们对卫星的观测手段十分有限,并不能确定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所以对于这里的情况,我也很好奇,

    若是我有能力离开鲁坦b行星,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这里……”

    小光并未向杨猛解释“我们”的含义,

    而是将话题转移到了,他们对这颗d行星以及他所在卫星系统的观测上。

    虽然话题转移的有些僵硬和机械,

    但并未引起杨猛的注意,他此时更为关心的是冰卫七的来历。

    想到小光话中所说的,这里异常是1300年前突然出现的,

    又回想起冰卫七处于冰巨星卫星系统的外侧,而且拥有极大的轨道偏心率,

    杨猛有理由怀疑这颗卫星是从鲁坦星外飘进来的,并且在机缘巧合下这颗冰巨星所捕获。

    这种猜测虽然有些离谱,但在杨猛看来,作为恒星的鲁坦星在围绕银河系旋转时,

    碰到一些系外天体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算是太阳系,随着人类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也能观测到系外天体经过太阳系。

    杨猛曾读过一本天文历史书,

    书中便记录了,人类在2017年首次观测到,太阳系外的天体经过太阳系的过程。

    一颗名叫奥默默的小行星以极快的速度冲入太阳系,

    而后一路经过火星轨道、地球轨道……最后冲向太阳,

    在太阳强大引力下,通过引力弹弓效应,从垂直方向,被太阳狠狠的甩出了太阳系。

    至此,这颗被命名为奥默默,形似飞船的奇怪天体,开始快速远离太阳系,

    而在这之后,随着人类在太阳系中的活动,发现了更多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奇怪天体。

    而鲁坦星作为一作为一颗质量远比太阳小的恒星,

    即使无法像太阳那样拥有极大的引力扰动的范围,吸引附近的天体,

    可作为一颗恒星,在漫长的时间里总会碰上一些系外天体。

    “如果是外来的,那这冰卫七是哪里来的?”

    想到这里,杨猛将自己的推测告诉了小光,然后询问道:

    “小光,你觉得呢?”

    听到杨猛的询问,小光以微弱的频率闪烁起来,似乎在进行着某种思考。

    见小光没有回答,杨猛继续说出了他的猜测:

    “从时间上来看,若是冰卫七是外来天体,那么很有可能是来自附近的南河三!”

    “南河三!”听杨猛提起这颗恒星,小光快速的闪烁了一下。

    “对于我们来说,这颗恒星是不详的征召!”

    “的确,南河三是十分危险恒星系统,他的内部并不稳定,正处于恒星寿命末期的它,很有可能甩出一些天体!”

    “如是冰卫七来自那里,就算有什么异常,恐怕也无法探测了!”

    说道了杨猛轻轻的摇了摇头,而后又想到了什么,向小伊询问道:

    “对了!按照恒星的相对运动,南河三在之前一段时间里,应该更靠近鲁坦星系,

    不知有没有对你们产生一些影响?”

    “有的,当时……”

    就这样,在杨猛与小光的交谈中时间慢慢过去,

    四十分钟后,小伊的提示音打断了他与小光的交谈:

    “碎片已经扩散完成,可以接近冰卫七!”

    听到提示,杨猛立刻回到操作平台上,

    在小伊的辅助下,向着冰卫七而去,

    很快飞船便到达了冰卫七的另一侧,

    通过探测器传回的数据显示,原本像是土豆的冰卫七,此时像是遭到虫害,身上出现了一个大洞。

    在舷窗前的小光看到这一幕,通过自身的闪烁,展露出了一种感慨的情绪:

    “你们现在掌握的暴力手段真是恐怖!”

    正在查看爆破状况的杨猛,听到小光的话淡淡的回了一句:

    “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暴力手段,而且也不是现在的技术!”

    “不是现在?”小光又闪烁了一下。

    “仔细算起来,这也是百年前的技术!”

    说完此话的杨猛并未注意到,他这无意间的一句,让小光的闪烁频率产生了微弱的变化,

    只不过,相较于之前容易产生波动的小光。

    这个小光的闪动频率极其微弱,甚至连小伊也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3393/ 第一时间欣赏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最新章节! 作者:长桥尽头所写的《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为转载作品,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介绍:
不要拦我,
我要回地球,
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
“等等,我的腿呢?”
“嗯!?”
“住嘴!放下我的腿!”
身为第一个见到外星人的人类,
杨猛怎么样没想到,
对面竟然给他准备了一口大锅。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真的只想回地球啊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