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6 三分之一
高文知道,这一局必然将承受巨大压力,德约科维奇肯定会提升状态施加压力;但面对巨头球员的一个难题就在于:
即使做好心理准备并且预见未来,有些难题依旧摆在眼前需要正视,而且每次交手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刻舟求剑。
自纽约之后,高文和德约科维奇又交手了三次,分别在帝都、魔都,巴黎,每次碰面的情况都不一样;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比赛全部成为德约科维奇的燃料,并且演变为今天在伦敦的动力。
果然,就地反击,这就来了。
悄然,德约科维奇的击球控制更加精准更加细致也更加具有目的性,以不变应万变地完成击球布局——
四方球。
也就是来来回回的移动路线和击球线路形成一个正方形,这也是德约科维奇最擅长的,因为能够将他兜球的控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细节方面,德约科维奇有着不同思路。
他并没有将角度打开,而是控制在场地中央的正方形区域里,那种感觉就好像网球场缩水了三分之一般,来回击球线路和移动范围都跟着收缩三分之一。
重点,在于控制,比起布局来说,侧重于牵制。
原因,并不复杂。
关键词,体能和精力。
高文也好,德约科维奇也罢,尽管现在并没有出现体能极点,但经历前六局高质量高强度的碰撞后,难免出现些许回落,这也是德约科维奇发球局被破的重要原因,同样,接下来高文也将面临同样困境。
但是,这对两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更何况,高文年轻气盛,如果德约科维奇和高文硬碰硬,燃烧自己,即使破发成功,那后面又应该怎么办?
控制,牵制,限制,这就是德约科维奇的策略。
从高文角度来看,如果他准备撕开角度发动进攻,他需要承担更多风险,特别是在体能和精力波动的情况下,强力进攻会消耗更多能量,并且出现更多失误,反而可能会陷入被动。
从德约科维奇角度来看,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他的回球线路非常清晰,就是框在一个正方形区间,这能够让他节省精力,腾出手来控制节奏而后寻求突破口,创造转守为攻的机会。
不仅成熟,而且睿智。
这也是结合德约科维奇自己的特长以及这段时间的进步之后呈现出来的战术,渐渐完善到眼前这一版本。
事实也证明,德约科维奇的出色。
如果有人因为高文对德约科维奇的胜场遥遥领先而认为德约科维奇不堪一击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愚蠢,看看四巨头之间的彼此胜场就知道了,连胜与连败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会继续成长继续蜕变。
这,才是四巨头能够纵横职业网坛十余年的根本原因。
今天,同样如此。
恰恰就是因为对手是高文,今年唯一能够抗衡德约科维奇并且保持巅峰状态的球员,所以德约科维奇对高文的研究也更加透彻更加全面,每次碰面都更加重视,斗志昂扬、意念强劲,不同于任何对手。
甚至于暂时超过费德勒和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展现出巨头的风采——
一个整整相持二十四拍的回合里,这也是今天开赛以来拉锯最长的回合,德约科维奇以标志性的正手斜线“inside-out”制胜分拿下,略显不稳定的正手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拿下精彩绝伦的一个回合。
并且,挽回一个局点。
“40:40”。
平分,又见平分。
在前六局都没有出现平分的情况下,连续第二局进入平分状态,第一盘的尾声猛然就紧张刺激起来。
其实,高文表现已经非常出色,面对提升状态的德约科维奇保持专注,率先拿到局点,但刚刚这一分,不得不承认,德约科维奇的正手在连续压迫下经受住考验,最后一拍确实漂亮,值得掌声鼓励。
高文也没有吝啬,左手手掌拍打着球拍拍面,为德约科维奇喝彩。
然后——
一发,外角。
高文的发球完全将角度打开,时速198公里的平击发球,毫无预警地改变战术,以外角和平击的组合,打开局面。
被动之中,德约科维奇一个大跨步飞身跃起,借助移动的趋势将身体甩出去,正手狠狠甩了一拍。
如同甩耳光一般。
在缺少身体和脚步的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全靠前臂的甩动完成借力,展现无与伦比的强势撞击回去。
发球快,回球也快。
发球平,回球也平。
德约科维奇不经意间再次展现自己无与伦比的底线击球能力,不是兜球,却巧妙地完成包裹推送回去。
电光火石之间,就将网球推向中路——
依旧是中央正方形区域,不是斜线也不是直线,没有将角度撕扯开,而是瞄准高文的站位强势甩动。
砰。
击球声,清脆而利落。
高文的发球动作还没有来得及恢复过来,就已经感受到网球卷带着一股凶猛强势的热浪扑面而来。
尽管身体没有做好准备,但心理准备已经就绪,高文知道这就是德约科维奇的能力,他具备这一拍。
重点在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登场。
在这一刻?
意外,也不意外。
高文知道自己已经来不及让开脚步,于是干脆就不后退,只是左腿稍稍后撤半步,让出一小片空间,双手反拍伸到脚边,准备击打反弹球,试图拉一个强烈上旋将节奏放缓下来,同时视线余光注视着德约科维奇是否准备上网。
紧接着——
网球来了。
压线,准确无误地压在底线上。
这里需要科普一个冷门知识点:
硬地球场的边界线,包括底线和边线,它们不是涂料,而是一条特殊材质的胶布,可以黏贴也可以拆卸。
正是因为如此,和红土、草地一样,当网球砸落在边线上的时候,也有一定几率会出现不规则弹跳,尽管没有那么明显也没有那么夸张,但不规则弹跳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偶尔也会出现明显的偏离。
当然,整体而言,概率远远低于红土和草地,以至于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包括球员也非常陌生。
眼前,德约科维奇的回球砸在底线上,就出现不规则弹跳,更低更平,进一步挤压高文所剩无几的挥拍空间,以至于整个击球点、挥拍轨迹全部偏离轨道。
高文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网球就已经划出一道饱满的抛物线,飞向观众看台。
“40:AD”。
……就这?
2077 能量守恒
糟糕!
触球的刹那,高文就意识到感觉不对,但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此时再调整拍面角度就已经来不及了。
压线导致的不规则弹跳?
这是什么几率,高文满脸错愕地瞥了一眼底线。
但随即,笑容就已经爬上嘴角,轻轻摇了摇头。
遗憾?有一点。
沮丧?全然没有。
高文的大脑非常清醒,不规则弹跳之前应该赞许德约科维奇这一拍接发球的出色,力量、线路以及落点全部堪称顶尖,即使没有不规则弹跳也一样威胁巨大,他的回球也不见得就能够挽回局面。
而且,退一步来说,上一局里,他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两次擦网都对自己有利,现在幸运女神则站在了球场另一侧,这应该算是能量守恒定律,一切都是公平的,没有必要唧唧歪歪耿耿于怀。
这些意外,本来就是比赛的一部分。
更何况,现在只是面对破发点而已。
不急不急,不仅不急,想到眼前的局面,高文哑然失笑,反而轻松些许,利用擦汗时间调整一下。
“40:AD”。
破发点。
这一局里,德约科维奇的战术布局非常清晰,以纠缠拉锯为基础寻觅出手时机,正手进攻非常果决,将过去这几个月时间的成果毫无保留地展示,反而在正手位屡屡取得突破,颠覆高文的作战计划。
尽管如此,高文的应对也非常沉稳,再次展现自己的实力与手感,证明自己面对德约科维奇完全不惧,这才率先拿到局点;自然而然,现在也不需要慌乱,冷静下来,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展开即可。
二区。
脚步再次来到底线,高文抬起头看了德约科维奇一眼——
德约科维奇注意到高文的视线,举起球拍示意了一下,他能够看出来,刚刚这一记回球压线造成不规则弹跳,和擦网一样,他还是需要向对手表示一下歉意,然后才双手紧握球拍,准备继续接发球。
O2球场,安静了下来,只有气流的声响在轻轻涌动。
高文并没有犹豫,发球非常坚定。
内角。
是的,高文知道德约科维奇这两局里正手表现稳定并且强势;但所谓的波动,往往就是在压力之中才会出现,越是关键时刻就越是不能动摇,高文还是需要继续坚持自己的策略,不能出现困难就马上变阵。
但这并不代表高文就这样傻乎乎地硬碰硬,同样选择正手,细节却不一样。
这次是时速185公里的旋转发球,保证球速没有降低下来的同时,增加强烈上旋,尽可能将网球拉起来。
落地反弹之后,网球带着强烈旋转陡然上升,明摆就是压着德约科维奇不会上步抢上升点的空档形成挤压,等待网球来到德约科维奇站位的时候,击球点已经上升到肩膀位置,而且靠近T点的内角一侧。
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姿势非常别扭,处理起来困难重重,身体已经完全腾空而起、延伸出去,根本不能发力,只能顺着身体的移动方向,正手往反斜线方向顶一拍。
然而,德约科维奇也意识到高文可能在破发点上做出变化,他也同样更加大胆更加冒险,展现出他的冷静与睿智——
反斜线,确实是反斜线,但这次,德约科维奇在这一局里首次主动撕开角度,回球线路瞄准边线扯开。
于是。
网球就朝着高文左侧边线飞行,而且还是浅区,带着外旋,角度一下就撕开来。
高文反应及时,两次交叉换步就已经拍马赶到,马上就意识到,这一次回发球还绵里藏针有一个陷阱——
轻打。
德约科维奇并没有强行发力,只是顺着身体的移动方向完成推送,没有力量;但整个推送的手感非常出色,恰到好处地落在边线附近,迫使高文不得不在发球动作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强行移动。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如果高文脚步移动够快够到位,他可以尝试反手直线的突击,再次颠覆局面。
陷阱,是危机,也同样是机会。
然而!
——来不及了。
德约科维奇的回球线路和落点非常出色,迫使高文在两次交叉换步后必须再移动半步,才能够到位,片刻错位刹那迟疑,高文就已经错过了变线的击球点,但现在也没有时间后悔,更忌讳的是迟疑。
出手,必须果决。
斜线,就是斜线。
蹬地,挥拍。
迎前,出击。
尽管挥拍时间还是稍稍晚了一些,但高文的击球非常扎实也非常坚定。
最重要的是,合力成功。
啊!
一声轻呵。
击球,以乳燕归巢的姿态,朝着德约科维奇身后的反手位空档钻了过去。
德约科维奇也同样慌乱。
前脚,还在接发球,完全把身体抛出去。
后脚,连续小碎步调整就必须拖拽着重心全力朝着左侧横向冲刺。
蹬地,冲刺。
冲刺,蹬地。
在这一刻,就能够看出德约科维奇的状态提升——
注意力,完全集中。
从预判到启动再到脚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一片颠簸与混乱之中,德约科维奇就已经抢到了位置。
并且,德约科维奇顺势前冲一滑,滑步就已经冲了出去。
属于德约科维奇标志性的硬地滑步,尽管其他球员也都会使用硬地滑步,但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德约科维奇,包括高文也不例外。
第一时间,高文就已经拉响警报。
其实德约科维奇脚步已经到位,没有必要滑步,但德约科维奇还是滑步了,原因就再明显不过了。
直线。
德约科维奇准备抢一拍直线,并不是只有高文的反手直线是致命武器。
德约科维奇注意力高度集中,细细地捕捉到高文试图反拍直线却错过机会的空档,他马上就抓住。
反击,反制——
这一拍,至关重要。
所以,德约科维奇并不介意暴露自己的战术意图,而是以质量取胜,利用滑步争取击球点,完成击球。
高文,一蹬。
脚步就已经踩着风火轮横穿全场,全力朝着右侧横向冲刺。
蹬地,换步。
冲刺,提速。
然后,德约科维奇就出手了,反拍直线,犀利、强硬,炸裂全场。
从击球声的扎实和清脆就能够感受到,德约科维奇这一拍反手完全发上力,在高文的基础上再次将速度和节奏提升一个档次,网球就从视野里消失,化作一道光影,浩浩荡荡地沿着直线穿行过来。
而且,这还不是结束。
德约科维奇没有任何停顿也没有任何犹豫,猛地一跳,腾空而起,紧接着,脚步就已经朝着斜前方冲刺。
上网!
2078 后仰高压
滑步。直线。上网——
德约科维奇的战术组合来得非常突然,但执行足够坚决也足够果断,由内而外迸发出来的杀气与意志瞬间颠覆局面,毫无预警地就释放出排山倒海的能量。
凶猛。澎湃。强劲。
尽管高文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因为破发点而全面提升状态,也因为察觉到对手的目光而拉响警报,但在这刹那间的博弈与对峙之中还是落了下风。
所以呢,怎么办?
不怎么样。
德约科维奇展现他的布局,高文则有他的回应,电光火石之间的随机应变第一时间就已经完成判断。
视线余光瞥了一眼德约科维奇的上网线路和位置;同时脚步的速度进一步提升,大脑也高速运转起来,一心多用之间就已经捕捉到破网穿越的线路。
踏踏,踏踏踏!
速度,已经提升到极致,而且,眼看着就要靠近击球点,速度也依旧没有停止,利用加速度的惯性完成最后一段冲刺,整个人就正面冲撞了上去。
蹬!
正手,出击,一拍扫射。
没有花哨也没有技巧,就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正手击球,但真正的专业人士就能够看出高文这一拍击球的不同——
自下而上的提拉,挥拍上升的过程中利用手腕的力量在出拍触球瞬间进一步提升拍头的卷带速度。
一扫。
然后,网球就已经飞了出去。
慢了半拍,球鞋和地面摩擦的刹车声、球拍和网球碰撞的击球声才交织碰撞起来,宛若一曲恢弘的交响乐。
一切,全面加速,就好像摁下十倍速的按钮一般,一来一回的击球根本没有喘息时间;但奇妙的是,又好像慢镜头回放一般,神奇地捕捉到不同轨迹交织碰撞的绚烂与恢弘,将这一回合的紧绷和精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厢,高文选择斜线破网穿越。
一厢,德约科维奇重心被晃动,整个人就已经拉扯着冲向右侧,身体舒展到极致之后腾空飞跃而起。
摆脱地心引力束缚之后,这才意识到高文的上旋斜线穿越击球把抛物线完全拉满,颇有纳达尔的风范,宛若回旋镖,德约科维奇不得不在脑袋斜上方尝试击球,身体和手臂都已经完全延伸开去。
一点,就差一点。
眼看着网球即将挣脱束缚拥抱自由,却传来一声闷响。
啪。
德约科维奇,拦到了。
一厢,高文紧急刹车之后,目不转睛地盯着德约科维奇的回球,那是一拍斜线小球,几乎没有控制空间的情况下,德约科维奇展现出自己无与伦比的手感,居然匪夷所思地完成卸力,导致高文不得不改变横向回防的脚步,一切一转朝着球网狂奔。
一厢,德约科维奇踉踉跄跄,手脚并用勉强控制住了自己,再次展现自己无以伦比的身体柔韧性,一个刹车一个停顿,跌跌撞撞之间强行启动朝着左侧横向移动,亦步亦趋地横向拦截,封堵高文的回球空间,风中凌乱的重心在移动之中持续摇摆。
高文,脚步踉跄,膝盖完全下蹲。
德约科维奇,步履蹒跚,身体摇摇晃晃地根本无法保持平衡。
球场之上两位球员都已经达到极致,如同醉酒一般,根本没有时间调整,哪怕重心不稳哪怕脚步凌乱也必须硬着头皮上阵,但谁都有没有胆怯或者退缩,反而目光里的杀气就这样正面碰撞交锋。
然后——
高文就已经滑步出去,因为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卸力巧妙,网球落地反弹之后高度有限,他必须将球拍切入网球和地面之间,视线余光瞥了一眼球网对面,然后就抢先一步将网球用力挑了起来。
挑高、过顶。
O2球场一惊。
从方方面面来看,高文回放小球限制德约科维奇才是常规选择,因为两位球员都贴网太紧的情况下,挑高球可能就直接羊入虎口,在网球的上扬曲线完全拉出来之前,一下就被德约科维奇盖帽扣杀。
然而,高文抢的就是时间,在德约科维奇网前覆盖缝隙合拢之前,将网球挑了出去,宛若彩虹横跨。
警报,警报,警报!
德约科维奇第一时间站直身体,舒展手臂试图完成拦截,却万万没有想到,重心不稳平衡紊乱,身体居然无法完全打直,但就是这一点点晃动的缝隙,网球就已经突破封锁,继续上扬。
糟糕。
德约科维奇已经没有时间感叹高文对出手时机以及击球手感的细腻把握,心脏一紧,危机阀门一下推向最大值,脚步就已经飞快转身朝着后方狂奔。
大步,小步,交叉步。
德约科维奇一边后撤一边观察,神经紧绷到极致——
转身回底线以后击球,还是冒险尝试半场拦截高压?
两种选择,两种局面两种后果。
然而,没有时间迟疑,现在所有博弈所有布局都已经派不上用场,只能相信直觉,一种杀手的直觉。
蹬地,起跳,后仰。
德约科维奇才往后两大步而已,微微侧身但依旧面对球场,然后就已经助跑起跳,做出一个侧身后仰投篮的别扭姿势,手臂和身体都已经延伸到了极致。
拦截,盖帽,扣杀。
延伸,再延伸,丹田深处燃烧的能量毫无保留地全数释放,眼看着网球就要挣脱自己的覆盖领域,德约科维奇居然不可思议地爆发出一股能量,滞空状态下地后续延伸,拍头区域又往前探了探。
然后——
啪。
击球声,不扎实,一点都不扎实,根本没有办法发力。
全靠包裹。
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在身体延伸到极致的情况下,腰腹力量无法完成折叠,包裹力量也就无法完成下压,德约科维奇却是一个例外,甚至可能是费德勒之外的唯一例外。
裹。兜。
网球,摇摇晃晃、慢慢悠悠地朝着球网对面飞了回去,然后飘飘忽忽地下坠,居然就这样落入一片空地之中。
界内。
轻若羽毛,落地无声。
全场,瞠目结舌。
高文依旧没有放弃,但他只来得及重新站立甚至没有来得及完全站稳,就已经眼睁睁地看着网球在自己的后场盛开出一朵鲜艳璀璨的芥末黄光晕。
啊,遗憾。
酣畅淋漓、竭尽全力之后,这一分还是归属表现更出色的一方,由德约科维奇拿下,高文由衷敬佩,再次举起双手,用左手拍打拍面为对手送上掌声。
紧接着——
啊!
身后,传来一声怒吼,宛若平地惊雷。
2079 卷土重来
啊!
身后,传来一声怒吼,宛若平地惊雷。
啊啊啊!
是德约科维奇。
吼!
德约科维奇终于释放了出来,尽管全程保持冷静淡定,尽管自比赛开始以来就展现出沉稳的姿态,但比赛真正进入白热化之后,世界第一还是将激情释放了出来,目光赤红地嘶吼出声,宛若君临天下。
破发,成功。
“4:4”。
第一盘,居然又回到均势!
轰!
O2球场丧失理智,彻彻底底地,陷入一片狂热。
就连解说席也不能例外,一个两个呆若木鸡赞不绝口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时刻。
没有人!
前脚,高文才破发,正当所有人都认为高文即将延续下半年以来的出色表现再次击败德约科维奇比赛已经没有悬念的时候,世界第一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后脚,德约科维奇就回破。
比分,回到同一起跑线,第一盘的胜负依旧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室内硬地和草地一样,发球的优势被进一步放大,一次破发往往就能够左右一盘比赛的胜负走势,今年的小组赛不同赛事也证明了这一点,但在第一场半决赛里,高文和德约科维奇就用实际行动证明——
年终世界第一争夺战,名不虚传,这确实是堪比决赛的一场对决,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赛季的缩影。
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就已经无法控制地热血沸腾起来。
幸运的是,比赛依旧正在进行,没有人应该错过。
德约科维奇将能量宣泄出来之后,一个转身就已经恢复了平静,眼神里的杀气完全凝练沉淀下来。
也许今年的交手记录全面落下风;也许自己的后花园墨尔本今年再次失守;也许年终世界第一之争更像一种挑衅一种羞辱……但德约科维奇也有他的骄傲——
他,是世界第一,从其他三巨头的激烈厮杀与火拼之中杀出重围的世界第一,这里是年终总决赛,他过去三年没有输过一场比赛的另一座后花园,至少在这里,他才是掌握胜利钥匙的真正王者。
小组赛输给费德勒之后,德约科维奇反而是冷静下来,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因为高文的冲击以及外界的挑衅失去专注,他需要专注自己,只要他拿出自己的最好状态,他相信自己能够击败任何人。
费德勒也好,高文也罢,全部不在话下。
然而!
信心满满踌躇满志地登场,却依旧率先遭遇破发,这瞬间激发德约科维奇的全部斗志。
O2球场,终究是不一样的。
不同于阿瑟-阿什球场,甚至不同于罗德-拉沃尔球场,在这里,德约科维奇的胜负欲总是能够激发到极致。
如同最后阵地一般。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德约科维奇也曾经表示,伦敦之于自己,确实是不同的。
他热爱墨尔本,毫无疑问,澳网是他最成功也最辉煌的一项赛事,但温布尔登和伦敦却是每个学习网球之人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幻想着自己踏上这片赛场站在世界之巅,那是一个孩子最简单也最真诚的赤子之心。
正是因为如此,温布尔登和O2球场的这两片赛场,对德约科维奇来说意义非凡,并且他也确实在这里取得难以置信的战绩。
今年,他坚守住了温布尔登,现在则轮到O2球场了。
他不能输。
他,不会输。
于是,遭遇破发后,德约科维奇全身上下的神经完全紧绷起来,进入全新状态,一个截然不同的状态,原地展开反击,信念与意志也就攀登全新高峰,浑然忘我、杀气腾腾。
他,才是真正的王者!
再次转身,德约科维奇的眼神反而平静了下来,波澜不惊、光芒内敛,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恰恰是这样的平静才意味着他进入了自己的领域状态里,对于胜利的渴望、对于伦敦的坚持凝聚成为一股信念。
第一时间,高文就察觉到了。
但是——
危机?
不,高文不这样认为。
高文反而是跟着摩拳擦掌起来,因为这就意味着接下来两个人都必须进入巅峰对决才行,寸步不让、刺刀见红,就看谁能够拼搏到最后。
伦敦,对他来说特别吗?
其实,并没有那么特别。
和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穆雷这一世代相比,来到高文的时代,四大满贯里温布尔登的特别地位已经渐渐回落,尽管草地白衣依旧代表着网球的优雅,但其他三大满贯的魅力也渐渐凸显出来。
所以,对于80后球员来说,温布尔登始终是特殊的;但来到90后,这种感觉就慢慢削弱,再到95后的话又更进一步回落。
但是,伦敦依旧是特别的。
因为今年在温布尔登,高文经历自己职业生涯最心碎也最苦涩的一场失利;也因为今年在O2球场,高文面临自己职业生涯最特别也最刺激的一次机会。
他,想要把握住,在自己的心碎之地。
德约科维奇不想输,高文也同样如此。
当感受到德约科维奇斗志昂扬的那一刻,高文也跟着燃烧起来,跃跃欲试。
遇强则强——
现在,就看谁能够杀出血路了。
“15:0”,德约科维奇反手直线回头球迫使高文回球出界。
“15:15”,高文主动切放小球调动德约科维奇上网而后连续三拍穿越球之后从斜线突破得分。
“30:15”,德约科维奇一拍正手直线压线球形成制胜分。
“30:30”,德约科维奇反手直线已经创造出机会却在正手位的半场球横扫击球时出界。
紧绷,焦灼,全场紧绷。
从数据统计来看,两位球员都增加了一些非受迫性失误,但高文也好、德约科维奇也罢,深层次追究的话,他们的失误都是来自于对手防守层面带来的巨大压力——
精准的预判、出色的移动和漂亮的反击,层层叠叠的压力扑面而来,迫使他们在进攻或者防守的时候必须提升回球质量,不仅仅是线路和落点而已,还有弧线、旋转、力量等等的布局,失误的增加在所难免。
而且,因为体能的波动,进攻质量稍稍下滑,以至于回合球的拍数开始慢慢增加,僵持局面明显增多。
在这一局里,平均拍数已经上升到9.3拍。
然后,似曾相识的局面又再次出现。
“30:30”之后,下一分,可能是局点,但也可能是破发点,所以,谁能够抢先一步?
2080 斗智斗勇
此时此刻,考验的就是能力,还有魄力——
德约科维奇已经进入杀戮模式,但同样高文也已经进入战神状态。
两位球员都清晰地意识到,尽管体能和精力出现波动,回球质量难免波动;但比赛强度反而更上一层楼,从博弈到较量、从纠缠到爆发都上升一个档次,在比分之外,同时也是一场意志的碰撞。
于是,比赛也就展现出巨头级别的质量。
胶着,紧绷,刺激,精彩绝伦。
“30:30”以后,如果有人以为一分就能够颠覆局面,那显然没有真正意识到“巨头”这个词的能量,当他们站在真正危机时刻里,比赛是截然不同的。
局点。平分。
破发点。平分。
破发点。平分。
局点。平分。
局点。平分。
然后,再次局点。
前后经历五次平分,德约科维奇错过三个局点,高文错过两个破发点,有制胜分也有非受迫性失误,其中高文在第二个破发点的网前截击失误非常致命,德约科维奇死里逃生,全场心脏停止跳动。
那是非常简单也非常轻松的一拍截击,但高文拍面控制压得太狠,直接下网,错过了最佳良机。
然而,这就是网球,瞬息万变,哪怕是巨头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完美;但是,高文一个转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为什么被称为第五巨头。
那次简单失误后,高文并没有走神,在德约科维奇气势高涨的情况下依旧咬住比分,死死拖住了比赛。
这不——
啊!啊啊啊!
高文也同样终于嘶吼出声,面红耳赤、青筋暴突,紧握拳头释放出惊人能量,在经历二十六拍回合的考验里,高文的正手斜线迫使德约科维奇回球出界,挽回第四个局点,回到平分。
第六次平分。
这一局已经进行了十四分钟,并且时间依旧在流逝,两位球员都消耗大量体力,刚刚这一个二十六拍回合更是调动所有能量,彻底将O2球场点燃。
结束这一分,两位球员都利用擦汗的时间调整一下呼吸,现在就看谁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整并且保持注意力的专注,在这一方面,高文和德约科维奇都是高手,而现在两位高手正在逼迫出对方的极限。
啪。啪。啪。
德约科维奇的拍球次数明显增加,但O2球场非常安静也非常礼貌,没有打断节奏,屏住呼吸保持耐心。
然后——
再次僵持起来。
尽管德约科维奇的发球并没有提速,显得中规中矩,但高文也没有找到缝隙,并没有着急直接起手抢攻,而是通过线路和落点的控制形成僵持。
从上一局到这一局,德约科维奇一直坚持自己的四方球战术,将进攻的风险推给高文,并且将自己的预判、兜球以及防守能力毫无保留地展现。
而高文也没有操之过急,同样通过线路和落点的控制,在体能波动的困境里,巧妙地形成抗衡,并且保证自己击球质量,避免给德约科维奇机会。
一来一回,完全四方球,两位球员的回防意识都非常机敏,站在底线两个边线之内持续来回移动,轻盈而灵动的脚步保证回合球的僵持,没有任何漏洞。
当然,试探不断。
高文尝试了连续两拍正手斜线的压制,但全部被德约科维奇以高质量的回球顶了回来。
德约科维奇则尝试在反手位一拍斜线一拍直线的搭配组合,蠢蠢欲动准备上网,但高文的回球衔接够紧密也够强硬,没有机会。
你来我往,持续僵持,转眼就再次僵持了十六拍,两位球员都进入无氧状态,上一分才刚刚进行拉锯战,此时连续展开拉锯战,消耗自然是成倍上涨,每一拍击球都必须爆发出合力的嘶吼,不见得是发力,而是为了保证击球质量形成对抗。
然后。
德约科维奇再次抓住机会。
准确来说,不是机会的机会。
高文的反手斜线,故意没有拉开角度,而是拉回中路,但中路靠左侧的斜线,试图引诱德约科维奇回一条斜线回来,毕竟站在左侧半场用反手变直线的空间太狭窄,然而高文的回球落点稍稍不够深,也就是半步空间而已,德约科维奇就上手了。
双手反拍,利用一个小转身,一拍轻打,瞄准高文的正手边线,出手。
直线没有空间,但德约科维奇不在乎,逮住机会就包裹着网球来了一拍兜球,没有发力,以控制位置,却撕开角度,打破四方球的框架,打开球场横轴线的左右空间。
瞬间,风紧。
高文启动速度飞快,其实两位球员在僵持回合里的纠缠与比拼始终不断,每一拍回球都在挖陷阱并且尝试打破套路,所以他并不意外德约科维奇的发动,因为内心深处时刻警备着,第一时间启动。
轻盈的重心,灵动的脚步,高文及时拍马赶到。
而且,并不匆忙,还有观察的时间。
也许,唯一的问题在于,德约科维奇的击球是轻打,没有力量,快速下坠,留给高文发力击球的空间有限。
如何选择回球线路是一个问题。
高文瞥了一眼德约科维奇的位置——
斜线吗?
不,德约科维奇的脚步已经回防到位,不管是斜线还是直线包括小球都能够全面覆盖,除非高文强行发力强行提速打破平衡,但现在不是最好时机。
那么,如何选择?
困难归困难,但高文出手非常坚定。
正手,直线,上旋。
高文知道德约科维奇能够覆盖全场,所以他没有在线路上做文章,而是通过旋转和落点形成牵制。
正手直线瞄准底线大三角的死角区域拉一个强烈上旋,这是典型的纳达尔式击球,但高文也已经非常娴熟。
德约科维奇第一时间拍马赶到,他的脚步已经有意识后撤半步,却依旧能够感受到上旋的明显冲击,击球点在肩膀以上的位置,但他并不慌乱。
德约科维奇能够和纳达尔展开正面抗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双手反拍,他的反拍并不害怕纳达尔的强烈上旋,总是能够直接顶回去,反而让纳达尔陷入困境。
此时,也是如此。
尽管击球点别扭,但德约科维奇的双手反拍出击坚定,也同样拉了一拍上旋,并且顺势发力击球——
砰!
击球,够扎实也够强力,沿着斜线,那道芥末黄光影也就化作流星,浩浩荡荡地朝着高文的反手位空档撞击而去。
德约科维奇,发力了。
2081 一模一样
其实,这就是德约科维奇的布局。
他预料到了高文的正手直线,归位回防的脚步始终保持轻盈,重心根本不曾离开,双手反拍马上展开反击。
并且,发力,强攻。
连续两拍击球的组合球完成进攻衔接。
那么,高文呢?
踏踏,踏踏踏。
风驰电掣之间,高文也已经出现在反手位,脚步轻松、身影快速,第一时间就出现在来球的轨道上。
然而,这也是高文的布局。
他意识到德约科维奇双手反拍小斜线的落点控制是一个威胁,所以展开对抗,利用强烈上选别住德约科维奇的挥拍空间,限制住德约科维奇重复击打直线回头球的空间,于是,下一拍的预判就简单了。
启动,横穿,冲刺。
脚步快速穿过球场,准确无误地出现在反手位。
算计。博弈。对抗。
两位球员的针锋相对就不曾停止过。
所谓的斗智斗勇也就是每一拍击球都在布局都在算计,但对手又随时可能破局,于是下一拍球又必须在自己的计划空间里见招拆招,电光火石之间的反应就看谁的布局和算计能够更长远,多算一步是一步。
至少就目前来看——
旗鼓相当。
然后,高文的脚步就已经快速到位,左腿一蹬刹车,双手反拍就已经正面迎前,全面发力。
直线?
不,斜线。
这一拍击球,高文没有停顿也没有迟疑,追求的就是一个衔接,从速度、节奏、力量等等方面瞬间将强度提升起来。
原因?
突袭。
德约科维奇的过去两拍击球一直在提升进攻质量,而高文则以不同方式展开周旋,现在也应该反击,以高文的方式打破节奏,将压力推给德约科维奇,所以,高文的出手非常坚决,拍头速度完全刷起来。
砰!
来自双手反拍的斜线平击,不仅借力,而且发力。
啊!
伴随一声怒吼,网球瞬间横穿全场,浩浩荡荡地拖拽着长长的尾巴,如同火球一般撞向德约科维奇的反手。
快。重。平。
另外,沉。
高文的这一拍反手就是快速硬地典型的平击进攻,整个进攻质量在此前的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全力冲向德约科维奇。
那么,德约科维奇呢?
尽管脚步在试图回防,但到位及时,德约科维奇的双手反拍全然不惧,正面迎前,准备堂堂正正撞击,展现“世界第一双反”的风采,没有丝毫胆怯。
畏缩?
不存在的。
不仅没有畏缩,而且德约科维奇还更加大胆更加冒险,因为他知道面对高文,除了规规矩矩的四方球之外还需要一些大胆的突破,就如同高文每次对阵德约科维奇一样,现在德约科维奇也需要利用高文的策略来对付高文。
至少,在反手位,德约科维奇没有害怕过任何人。
于是,德约科维奇不仅正面迎前,而且还变线了。
一般来说,面对高文如此扎实如此稳健又如此强硬的反手进攻,借力打力顶撞回去,这才是正常的,也就是纳达尔的超级正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敢于对抗并且反击。
而现在,德约科维奇偏偏就尝试了,不仅尝试了,而且还成功了。
一顶,一甩,一推。
整个击球动作一气呵成,德约科维奇也同样爆发出一声嘶吼,丹田深处的能量毫无保留地释放。
从斜线变直线。
网球,化作一道闪电,朝着高文正手位高速飞行。
赫!
O2球场一片惊呼,瞠目结舌地看着德约科维奇的这拍变线,毫无疑问地展现巨头级别的实力。
但是——
高文在奔跑,高文在移动,高文在追击。
高文不能说自己准确预判到德约科维奇的变线,但他并不意外,因为他知道德约科维奇的能力,同时今天这场比赛也能够看出德约科维奇的信念,此时此刻敢于尝试变线,确实是此次来到伦敦的一个重要改变。
没有预判没有关系,至少做好心理准备,二次启动非常及时,第一时间就横穿球场,飞奔而去。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一边狂奔一边观察,然后整个球场的空间三位影像就已经在脑海里铺陈开来,高文马上就捕捉到了缝隙——
机会!
困境,确实是困境,德约科维奇的变线够突然够大胆够强势,瞬间就扭转局势,再次稍稍占据上风。
尽管德约科维奇也知道这一拍不足以形成制胜分,高文应该能够完成击球,但德约科维奇已经提前移动,开始为下一拍准备,那才是最后致命一击。
——右侧横移。
德约科维奇正在朝着右侧正手位移动准备防守斜线,因为他挖了一个陷阱引诱高文继续压制自己的正手,也因为高文今天比赛以来始终试图从自己正手突破,还因为这一拍击球选择正手要简单许多。
局势,对高文确实不利。
但困境,往往也是绝处逢生的机会,这也是高文对阵巨头多次之后得出的结论,他需要保持冷静。
其实,德约科维奇的这一拍反手直线并没有完美,他的击球空间还是被高文的反拍击球挤压到了,拍头速度没有完全提升起来,挥拍动作还是欠缺一点点,所以直线没有捋直,留下大约一步半到两步左右的空间。
这一点点空间,就是高文的机会。
O2球场的现场看客们,应该没有那么健忘,就在这一分这一回合,准确来说,就是三拍击球之前,德约科维奇也面临一个相似局面相似位置。
当时,德约科维奇就放弃斜线的场地空档,双手反拍击打反斜线,一拍轻打,在狭窄缝隙里撕开一道空间,压制住高文,迫使高文不得不选择正手拉上旋的回球形成反击。
转眼,三拍击球之后,同样的位置完成一个调换,又来到了高文这边。
格局,一模一样。
刚刚,高文侧重补防正手空档;现在,德约科维奇也侧重补防正手空档。
从本质来说,局势和状态相差无几。
刚刚,德约科维奇反手轻打反斜线;现在,高文正手发力反斜线。
相同的局面、相同的状况、相同的路线,甚至就连战术都相同,但是,高文和德约科维奇的击球选择还是能够看出细节区别。
难度,客观存在。
然而,高文非常冷静。
从大跨步转为小碎步,连续调整、持续调整,甚至稍稍降速,尽可能保持自己和网球之间的空间,以滑板击球的姿态,不靠身体发力、全靠小臂挥动和手腕推送,力量瞬间迸发——
网球和拍面,就这样狠狠撞击在了一起。
2082 刚柔并济
砰!
网球和拍面,就这样狠狠撞击在一起;却在即将出手瞬间,右腿一次刹车,控制住继续前进的脚步,并且右手小臂带着一个明显自上而下的快甩动作。
宛若甩鞭一般。
拍面,一滑一甩,手腕微不可见地从软到硬刚柔并济地一裹,然后网球就轻盈而灵动地窜了出去。
看似轻打,实则发力。
看似借力,实则包裹。
这是高文从费德勒身上汲取经验之后根据自己特色完成的一拍半截击半滑板式击球,真正将网球的力量与技巧完美结合,但高文也不确定成功率。
从练习到实战,总是需要冒险的,不是吗?
砰。
击球声,非常清脆。
啊,啊啊啊!
合力的发力声从丹田深处爆发,绵长而强劲。
然而,这依旧不是结束。
紧接着就可以看到高文蹬地前冲的身影,没有任何迟疑就踩着脚步全速上前。
随球上网。
啊!
发力,还在继续,连续蹬地的脚步格外积极也格外坚定,整个上步的动作够迅速够轻盈也够灵敏。
这,才是真正的高文——
从前一拍高难度正手直线空档突破,身体和脚步的控制难度爆表;到下一拍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随球上网,重心的调整和脚步的衔接都无比困难。
然而,高文做到了。
他不会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德约科维奇的能力,完完全全进入专注之后,竞技状态上升到全新层面。
全场视线,跟着高文也跟着网球一起往前推进。
呼呼,呼呼。
狂风猎猎,一前一后两道光影宛若浪涛一般层层叠叠地倾轧下去。
球场对面。
德约科维奇的反应非常及时,右腿一蹬就已经将重心拉扯回来,连续跨步连续大跨步,瞬间移动,但脚步还没有来得及到位就已经看到高文的身影。
也就是电光火石的短短刹那,德约科维奇稍稍一点点动摇,视线余光瞥了高文一眼,又瞥了回球落点一眼。
压线。
居然压线。
不仅压线,在边线的浅侧,距离底线还有一步的空间;而且压在外侧,落地之后还在持续往外旋转。
……来不及了。
德约科维奇没有再强迫自己继续追赶,放慢了脚步,眼睁睁地目送着网球飞出去,下一秒耳边就传来一声巨响。
“40:Ad”。
破发点,出现了,又又又出现了。
这一局的胶着与紧绷居然还能够再次攀升一个高度,将第一盘盘末阶段的紧张刺激全部释放出来,灼热滚烫的空气弥漫全场,根本就无法呼吸。
德约科维奇有些懊恼。
这一球,不应该。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这一分都不应该这样结束,尽管没有失误也没有意外,但自己在回球布局和预判方面居然完全被高文逮住,没有丝毫上风,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德约科维奇终究还是没有忍住,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看着球员包厢叽里咕噜起来,但从表情来看,应该不是什么好话。
o2球场,嗡嗡嗡的一片嘈杂。
现场观看比赛是这样一回事,伴随着对决的胶着和紧绷,情绪也将节节攀升,肾上腺素持续分泌,甚至忘记欢呼和尖叫,只是忍不住跟着一起狂热起来,时间拉锯得越长,那种刺激感就越猛烈。
就好像此刻。
这一局已经持续超过十六分钟,但胜负依旧悬而未决,即使高文再次拿到破发点,情况也依旧存在诸多可能。
汹涌的混沌之中,两位球员再次回到底线准备继续。
“加油,诺瓦克!”
现场,终究有球迷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和亢奋呼喊出声。
然而,德约科维奇的发球节奏被打断,哪怕是为自己应援的也还是心情浮躁,他几乎要怀疑那是敌军了。
德约科维奇重新站直身体,调整呼吸,这才开始拍球。
其实,不能责怪那位球迷,真正坐在o2球场就知道了,那种紧张那种刺激那种压迫那种闷热,理智完全消失,根本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就这样炸裂。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终于,德约科维奇发球了——
二区,内角。
刚刚因为高文的正手丢了一分,转身德约科维奇就选择从高文正手突破,这一份胆魄确实非同凡响。
而且,德约科维奇没有追求落点,而是以一拍平击突袭,完全用速度和力量压制。
时速200公里。
快,非常快。
高文瞬间就陷入被动,尽管德约科维奇这一拍发球没有砸中t点,内角也不够完全内角,但速度和力量的冲击如同一记直拳,扑面而来,然后一切都好像被丢入甩干机里一般进入十倍速状态。
呃。
高文闷哼一声,什么布局什么博弈什么算计,此时都已经顾不上,仅仅只是飞奔出去,正手勉强顶了一拍。
非常非常非常勉强。
如果稍稍有一点空间的话,高文也会利用手腕包裹网球控制一下线路,但这一分完全没有任何空间。
高文唯一能够祈祷的就是网球过网进区,其他就没有了。
这一记发球,高文确实被德约科维奇算计到了。
其实,德约科维奇的发球一直具备这样的能力,自2011年勇夺三项大满贯之后,他就意识到发球稳定的重要性。
一个经典案例就是2012年法网八强战,德约科维奇对阵特松加。
那一场比赛里,特松加第一盘第二盘的发球时速基本都在200公里以上,但进入决胜盘,一发时速已经降低到180公里附近,如此一来,带给对手的威胁是截然不同的,他的发球局也遭遇更多困难和挑战。
而德约科维奇,从第一盘到决胜盘,一发时速基本就是190公里左右摇摆,始终如一的稳定性保证决胜盘的竞争力。
最后,德约科维奇挽救四个赛点,五盘大战击败特松加。
一直以来,德约科维奇知道在体能下降体力极点的困境里,发球将扮演重要角色,所以他的稳定性始终保持得很好,他往往侧重线路和落点来控制发球,尽管具备高速发球的能力,但他用得并不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始终保持在190公里时速的发球,突然飙到200公里以上,对手所感受到的压力、节奏、状态都不一样。
就好像此时的高文。
但是,发球就是掌握在发球方里的唯一主动武器,高文也没有办法,只能被动顶回去。
前脚才刚刚顶回去,还没有来得及捕捉到回球弧线。
后脚就大呼不妙,高文全面拉响警报。
德约科维奇,上网了。
2083 胆识过人
一发,内角,时速200公里。
一次变化,一次突袭,一次策略性的发球上网。
这,就是德约科维奇,明明是目前底线能力最强的球员,但在需要的时候,他依旧能够从口袋里掏出更多武器,在顶尖对决之中重新掌控局面。
作为接发球一方的高文,只能狼狈应对。
前一拍接发球出手,高文就已经彻彻底底丧失优势,他的视线跟随自己的回球线路越过球网飞行过去,一看就知道德约科维奇的发球上网套路是明智的——
他的回发球,沿着中路飞过去,但没有速度没有力量也没有旋转,晃晃悠悠,根本没有任何球质可言,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截击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怎么办?
赌。
现在高文只能赌博,正手?反手?切长?小球?
但是,在拉斯维加斯有这样一句话:
业余才赌,专业是算。
赌博,从本质来说是数学和心理。
尽管高文需要猜一边,但他并没有如同无头苍蝇一般闷头冲,而是匆匆扫描了一下德约科维奇的上网动作:
整个人闷闷地正面冲向网球,堪比车祸,从站位来看,应该会正手截击;但重点在于,他的重心并没有完全下沉,这也意味着切长的可能性直线上升,那么正手还是反手呢?
左肩,一沉。
高文敏锐地捕捉到德约科维奇的肩膀有一点点趋势,此时也已经没有时间细细分辨这是不是假动作了,当机立断就朝着左侧移动。
一切,必须快。
否则,被动之中,所有机会都随风而逝。
踏。
一个跨步。
踏踏。
连续小碎步调整。
高文已经找回重心,横向扯动脚步,紧接着就看到德约科维奇侧开正手沉肩拦截,朝着反手位切长。
预判准确。
踏,一次跨步,高文整个人就已经控制住身体,双手反拍毫不犹豫地迎前,几乎不等网球反弹起来,就已经一拍横扫,狠狠地正面发力撞击回去。
砰!
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眨眼,高文就已经将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截击推挡回去,而且不是简简单单的推挡。
一次反手挥拍,借力打力,并且发力平击扫射。
啊!
发力。
啊啊啊!
爆发。
网球就已经沿着斜线方向浩浩荡荡地冲了过去。
局势,瞬间扭转。
德约科维奇前脚才通过发球上网牢牢把控局面,紧接着高文就展现防守端的能力阻挡住了德约科维奇的第一波攻击,但作为巨头,德约科维奇在破发点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二次启动反应飞快。
一蹬,一腾。
身体就已经飞了起来,双手反拍拉拽着身体完全延伸出去,连续两个大跨步居然匪夷所思地在球网前面完成拦截,而且最困难最难得的是拍面角度控制。
太往下,就下网。
太往上,就高球。
德约科维奇在瞬息万变的短兵相接之中展现自己日新月异的网前技术,拍面控制准确,连挡带切地将网球再次朝高文反手位深区又推了一拍回头球。
居然。回头。
而且,落点依旧压身,不可思议地压住底线死角,底线和变线交界的位置,惊险地压住了外侧边线。
赫!
o2球场几乎就要疯了,眼看着网球摇摇晃晃地就要飞出去,结果居然压在线上,边裁的界内手势非常坚定,然后就再次将高文一下推向悬崖边缘。
等等,高文呢?
正在二次启动。
本来,高文正在回位,试图回到球场中路找回位置,但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截击反应速度着实太快,高文的重心才刚刚启动,就再次被强行拉扯回来。
难,难于登天!
急停急转、二次启动,高文的重心和脚步完全混乱,紧接着就发现,真正的危机还在后面。
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截击推向深区,高文根本来不及,不管他想不想,他的脚步也必须往后拉扯,如同不后撤的话,就连触球的机会都没有。
一步。不够。
一步半。
高文的位置已经被推向距离底线三米左右,防守越来越被动,更何况德约科维奇此时还人高马大地封堵在网前,简直就是被动加上被动,被动的二次方。
然而,不慌、不急、镇定自若。
视线余光再次瞥了一眼德约科维奇在球网前面的位置,德约科维奇依靠无与伦比的柔韧性和脚步快速完成归位,他已经再次站在球网中央准备拦网,但他的趋势依旧是封堵斜线。
原因很简单,高文在后撤脚步的过程中击打反手直线的难度几乎是地狱级别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
高文认为自己强行击打直线的话,出界概率是95%,所以就选择斜线吗?亦或者是冒险击打直线,反正是破发点,不管不顾搏杀一拍,好像也值得。
大不了就是回到平分继续拉锯。
不。
高文两个选项都不愿意,他将创造第三个选择。
脚步正在后撤,挥拍动作根本没有办法往前推送发力,但高文依旧能够依靠上肢力量和小臂的挥动来完成小范围的发力和控制。
不是往前推,而是控制——
答案就是,挑高球。
双手反拍,别着身体,不需要发力,只是通过小臂的快速挥动,如同打棒球一般,但手腕包裹着网球轻轻挑起来。
摩擦。
再摩擦。
整个抛物线完全被拉起来,如同彩虹一般钻入天空,高高地,高高地上扬起来,以至于全场的惊呼全部被掐断,瞠目结舌地看着网球进入那一片白炽灯的绚烂之中。
赫!
球场对面,德约科维奇才刚刚启动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预判错误,左腿一蹬,身体就已经拉向右侧。
蹬地,移动。
后撤,调整。
德约科维奇必须沿着斜后方四十五度的线路连续后撤,一边观察自己的站位一边观察网球的落点。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的移动非常快速,电光火石之间就已经到达位置,但网球下坠速度飞快,因为抛物线高点超出预期,重力加速度拉拽着网球飞快坠落。
堪比流星。
但问题就在于,德约科维奇也不能再继续等下去了,错过这个击球点,他的脚步就将重新被推向底线。
丧失自己的网前优势是一方面,整个正手球场完全成为空档则是另一方面。
德约科维奇必须出手了。
于是,毫不犹豫的,一个旱地拔葱,德约科维奇就已经舒展双臂,在自己的头顶之上完成一次超高难度的凌空高压。
啊。
德约科维奇也发力了,来自丹田深处的力量瞬间释放。
2084 轰鸣沸腾
蹬地,刹车。
蹬腿,发力。
从紧急刹车到二次启动,高文全神戒备——
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德约科维奇,任何一点点侥幸或者松懈都可能导致这一分的布局功败垂成。
同时,他也知道自己陷入被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整个形势非常困难,但高文不准备也不会坐以待毙。
网球,是这样一回事,有时候感觉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但也依旧不能放弃,当放弃的那一刹那这一分这一场比赛就已经结束,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拼搏继续努力继续利用自己所剩无几的武器反击。
此时,就是如此。
高文已经束手无策,尽管他已经竭尽全力,但挑高球质量还是略微欠缺,没有办法,挥拍空间着实太小,视线余光已经瞥到德约科维奇旱地拔葱准备高压扣杀的身影,所以,现在还有什么能做的呢?
冷静,观察。
判断,干扰。
高文并没有缴械。
一边急停急转二次启动,一边冷静观察捕捉细节。
然后,高文就注意到了——
德约科维奇已经原地起跳,从肩膀和手臂的角度来看,这显然应该是一拍正手斜线高压扣杀。
斜线?
第一时间,高文的身影就已经朝着自己彻彻底底清空的右侧球场狂奔。
踏踏,踏踏踏。
风驰电掣之间,高文的移动速度就在混乱与动荡之中不断飙升,尽管膝盖在打颤、尽管小腿在燃烧、尽管重心在漂移、尽管五脏六腑在撞击,但高文的移动始终坚定,目不转睛地锁定德约科维奇。
蹬。蹬。蹬。
轰鸣,在脚底激荡起层层涟漪。
就在此时。
短短须臾,短短刹那,转瞬即逝的时间里,高文捕捉到了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动作。
直线?
糟糕!
显然,德约科维奇注意到了高文横向移动的身影,后场高压从来就不是德约科维奇的强项,因为他的击球姿势并不准确,所以他的高压很少很少能够完全发力,也就是不干脆不利落,力量无法合上。
也就是说,如果德约科维奇的高压扣杀线路被识破的话,往往就无法形成制胜分。
于是。
电光火石的刹那,德约科维奇腰部一扭、手臂一卷,硬生生在最后时刻改变击球线路,从斜线转变为直线。
糟糕。
高文心脏一缩,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危机,正在高速移动的脚步猛的一次刹车。
右腿,狠狠一蹬。
滔滔不绝的反作用力排山倒海地席卷上来,小腿一僵、膝盖一麻,几乎无法动弹。
没有办法再次启动继续变向了。
脚步,居然就这样被短暂地钉在原地,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德约科维奇在头顶斜上方六十度角的位置完成一拍横扫推送的直线高压,并不扎实也不清脆的击球声闷闷地在轰鸣涟漪之中炸开,全场一阵动荡。
没了。
不需要多么高明也不需要多么专业就能够看出来,高文的预判失误,回位不及,德约科维奇逮住空档,这一拍高压志在必得。
这一分,就这样画上句号。
啪。
德约科维奇的高压球依旧没有能够合上力,甚至就连挥拍动作也因为最后时刻改变击球路线而格外别扭。
网球,快速下坠。
一切,就这样静止,高文的小腿和膝盖完全麻痹、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动作停留滞空,全场观众张开嘴巴。
紧盯着,注视着,焦灼着——
啪。
网球,轻轻地却又重重地撞向网带,激荡起一片白色浪花。
哗啦啦。
一阵头皮发麻。
下网。
德约科维奇的高压球居然下网。
“啊!”
高文,紧握成拳怒吼出声,整个人高高地腾空跃起,眼睛里的杀气锋芒铺天盖地地吞噬整个o2球场。
他,做到了。
在“除了放弃之外就什么都不能做”的绝境里,不依不饶地拼搏出一线生机,匪夷所思地扭转了困局。
“啊啊啊!”
高文毫无保留地将所有情绪释放出来,强大的声势浩浩荡荡地弥漫全场,只留下一片轰鸣久久震荡。
球网对面,德约科维奇满脸错愕、瞠目结舌。
一个转身,德约科维奇就看向自己的球员包厢,眼睛里满满都是问号,不敢相信自己居然打丢这一拍。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德约科维奇双手叉腰站在原地,就这样静静注视着自己的球员包厢,胸口剧烈起伏着汹涌着澎湃着。
一时之间,却无法分辨那是什么情绪,是愤怒是懊恼是郁闷是憋屈还是其他,只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上帝,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哦,上帝。”
“即使观看回放,我也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德约科维奇已经彻彻底底掌控局面,从发球开始,这一分就没有给高文留下机会,没有任何一丝缝隙;然而,高文没有放弃,他在拼搏他在周旋他在对抗……”
“等等,耶稣基督……”
“从这个慢镜头来看,德约科维奇本来是准备扣杀斜线却因为注意到高文的移动方向,最后时刻改变击球线路选择,击球姿势也就别扭起来,发力不完全的同时,拍面控制也没有达到预期,这才导致回球下网。”
“上帝!”
“这一点,我们也许需要等待比赛结束之后再向德约科维奇本人确认。”
“这样的高压球对于四巨头级别的球员来说,不管是练习赛还是实际比赛,哪怕是大满贯决赛,他们一百个也不见得会打丢一个;但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高文以不屈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拼出了这一分。”
“难以置信,真的……难以置信。”
解说席里,麦肯罗已经丧失语言能力,如同一个无情的机器人一般,反复感叹着,头皮的酥麻一阵接着一阵。
o2球场,也不例外。
“搏击!”
也许,他们看不到麦肯罗所看见的细节,但他们依旧能够看到高文此前的拼搏和战斗,战神风采一览无遗。
这,就是他们所熟悉的高文。
“搏击!”
从尖叫到嘶吼再到掌声,最后所有喧嚣全部化作整整齐齐的呼喊,将疯狂的心跳和沸腾的血液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凝聚成为一股绳,浩浩荡荡地释放出来,整座球场经久不息地回荡轰鸣着这场风暴。
所有理智所有冷静所有淡定,在这一刻全部焚烧殆尽,只是去享受去感受去沉浸,让自己成为这场盛宴的一部分。
砰砰,砰砰,那是全场观众的心跳,同时也是o2球场的心跳。
第一盘第九局,整整拉锯僵持十七分钟三十六秒的最后,高文,再次破发。
2085 全面蜕变
疯了疯了,o2球场彻彻底底疯了,不是丧心病狂的那种,而是群起激昂的那种——
“30:30”。
第一盘,高文的发球胜盘局,德约科维奇绝地反击,再次展现世界第一的风采,死死咬住了比分。
上一局,纠结僵持超过十七分钟,最后以一记惊天失误收尾,尽管不是制胜分,但主动与被动的转换、拉锯与破局的对峙却精彩得让人窒息,紧张时刻一个接着一个,刺激程度丝毫不逊色制胜分。
高文的释放、德约科维奇的错愕,两张脸孔两种表情交织在一起,毫无悬念地点燃这场战役的癫狂。
尽管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赛事,不仅将决定一个决赛席位,也不仅将决定年终世界第一的归属,更重要的是将为2015赛季贯穿始终的高德决画上一个暂时的句号,没有人愿意输掉比赛。
然而,实际比赛的精彩程度依旧轻而易举地引爆大脑。
短暂的局间休息结束,当两位球员再次踏上球场的时候,o2球场也爆发出铺天盖地的欢呼与掌声——
他们,期待着一场战斗。
事实上,他们也见证了一场战斗,德约科维奇进入杀戮模式,冷静、专注、果决,即使这是高文的发球局,他也牢牢掌控局面紧咬比分,你来我往的平衡始终不曾被打破,压力也就一点一点堆积。
也许,从比分来看,好像也没有那么刺激,毕竟,高文和德约科维奇本赛季已经奉献多场经典对决;但此时此刻坐在o2球场的观众和解说员却不同意,现场焦灼沸腾的气氛远远不是比分能够展现的。
每一分、每一个回合,都如同走钢丝绳索一般。
而且,不止两位球员走,全场观众一起走,那种大起大落、那种岌岌可危、那种紧张刺激,足以令人疯狂,就连呼吸都是滚烫的,肺部和大脑里面全部都是滚滚硝烟,狂跳不止的心脏几乎就要爆炸。
比澳网决赛、比美网决赛都更刺激。
o2球场就如同一个压力锅一般,却没有解压阀,沉闷窒息的压力正在节节攀升。
此时,对高文是一种考验。
德约科维奇的话,没有退路,背水一战,放手一搏,他的击球反而更加果决,所有压力全部推向高文。
现在就看高文是否能够顶住压力了。
一区。
外角。
时速188公里。
不快,但是带着强烈外旋,准确无误地砸在发球区小三角之内,落地之后就朝着双打线持续旋转出去。
哼。
球网对面可以明显捕捉到德约科维奇的一声闷哼,一个大跨步就已经将身体完全抛出去,手臂宛若大鹏展翅一般舒展开来,身体柔韧性一展无遗。
正手,在球拍尽头轻轻一抖。
尽管没有预判到这一次发球,但德约科维奇并不意外,毕竟今天比赛目前为止高文压制自己正手的战术意图非常清晰,所以他的第一反应非常及时。
然后,正手就已经包裹着网球推向高文的底线深区。
和其他球员不同、甚至和同样身为接发球高手的穆雷不同,德约科维奇接发球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包裹,也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天赋将网球推向深区,这一份功力在Atp确实是独步天下,包括接发球能力被低估的费德勒和纳达尔也难以媲美。
此时,就是如此。
明明德约科维奇没有完全到位,但他就是依靠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天赋,球拍一抖,柔韧的力量就包裹着网球推回对面底线。
这样的接发球,确保德约科维奇能够限制对手发球后的第二拍进攻衔接,特别是对那些移动脚步笨拙的发球大炮来说,高质量的接发球就能够让他们陷入被动,反而丢掉了发球的优势。
这一球,德约科维奇就将网球送回高文的正手位底线大三角,尽管没有进入死角,但也已经进入区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打乱高文的进攻衔接。
踏步,调整,回位,德约科维奇第一时间就调整脚步和重心,快速判断高文的挥拍动作,脚步就已经重新回到正手位——
斜线回头球。
从整体趋势来看,高文应该会这样选择。
眼看着高文的正手击球架势已经拉开,德约科维奇也已经准备启动拉回重心,却在即将挥拍触球的刹那,高文正手改变握拍方式。
糟糕!
德约科维奇第一时间拉响警报。
全身警铃大作。
下一秒,德约科维奇就已经启动,全面蹬地全面提速,埋头前冲,上网。
因为高文选择正手切放小球,居然,一次匪夷所思的战术选择,发球之后的第一拍进攻衔接居然是小球?
直线。
小球。
o2球场:???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这才具备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德约科维奇暗暗骂了一句粗口,他知道高文应该是注意到自己的站位,为了应对潜在的正手斜线进攻,德约科维奇的脚步稍稍后撤,距离底线的空间又拉开一步,这才给了高文灵感,选择小球。
现在却没有时间懊恼,德约科维奇全力以赴地前冲。
近了。
更近了。
德约科维奇的速度已经提升到极致,甚至准备滑步,然而……
还是没有追赶上。
高文的这一记小球,不仅突然,以有心算无心;而且高质量,切了一拍直线,贴着球网翻越而过然后急速下坠,迫使德约科维奇必须完成对角线的长途奔袭,却终究还是慢了一步。
网球两跳之后,德约科维奇才到位,懊恼地将网球砸向球网。
“40:30”。
局点兼盘点,出现了。
哗。
哇。
现场,一片惊呼。
“哇哦,我的意思是……哇哦。”
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如此关键的分数、如此紧张的时刻,但高文如此冷静如此沉稳,选择一次大胆的战术并且贯彻执行,不仅颠覆观众的猜测,也颠覆对手的预判。”
“轻描淡写地拿下这一分,再次展现一颗大心脏。”
“如此压力之下的如此表现……哇哦!”
“果然,不愧是第五巨头!”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讨论这件事,自美网卫冕以来,高文完成了蜕变的最后一步,整个比赛气质再次发生改变。这一份睿智这一份竞争力,确实已经能够和四巨头平起平坐、并驾齐驱。”
“当我们在讨论巨头的时候,到底说的是什么?”
“一种气质。”
“对比赛的掌控对比赛的坚持对比赛的解读,一种不同的气质。”
“考验,其实现在已经来到德约科维奇的这一侧。”
“巨头和巨头的碰撞?观众大饱眼福。”
2086 冷血刺客
压力,一层一层堆叠,全部推向领跑的高文身上。
但是,高文顶住压力,以出人意料却轻松写意的方式掌控局面,然后又把压力悄悄地推向德约科维奇。
现在,站在悬崖边上的则是德约科维奇,他需要面对盘点。
瞬息万变!
O2球场根本安静不下来——
尽管伦敦本土观众已经竭尽全力地试图控制自己,没有人故意扰乱现场秩序,但此时此刻却身不由己。
躁动和雀跃在胸腔里一次又一次地碰撞着拥挤着燃烧着,沸腾的血液和滚烫的体温冲出毛孔氤氲在空气里。
于是。
明明没有人发出声音,却依旧能够感受到球场空气里弥漫开来的躁动。
二区。
“第一个盘点,老实说,我也猜不透高文的策略。”
“但是,从德约科维奇的表情也看不到任何紧张。”
“比赛,真好看,完完全全的针尖对麦芒。”
不止是观众,解说席里也是一片躁动,没有人能够安静下来。
也许,全场最冷静的,反而是球场之上的两个人。
高文,发球了——
他没有耐心等待现场完全安静,全神贯注地专注在比赛上,那些嘈杂和躁动也就不知不觉地完成过过滤。
盘点,高文选择……外角?
不,近身。
近身压反手。
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错愕的选择,不是正手而是反手、选择反手却不是外角,以强烈上旋的近身发球形成挤压。
然后呢?
上网。
高文选择了发球上网。
——嗡。
全场,一片震惊,没有预料到,完完全全没有预料到。
居然,是发球上网!
德约科维奇就是全场最冷静的人,意外归意外震惊归震惊,但德约科维奇的条件反射非常迅速。
此时,德约科维奇就再次展现自己接发球的能力,被高文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又被近身发球挤压到的狼狈局面下,他上半身后仰拉开些许空间,双手反拍将网球兜起来,拉出一道直线方向的彩虹。
不是发力,而是上旋。
依靠这样的方式,在有限击球空间里尽可能控制住网球,这样的接发球方式也就只有德约科维奇能够完成并且确保质量,短短瞬间之内需要调动全部身体肌肉。
然后。
网球划出一道饱满圆润的抛物线,钻向高文右手边斜上角的一个边角空档,试图从这里完成突破。
这一幕,是否有些似曾相识?
尽管情况截然不同,但是,上一局破发点,高文被迫拉出这样一道抛物线,德约科维奇高压下网。
现在,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也拉出一道相似的轨道相似的弧线,不管是不是本意,但高文确实面临同样的局面。
那么,高文如何处理?
冷静。专注。不要受干扰。坚持自己。
一旦做出选择,就坚定执行,很多时候,在网球比赛里,打败自己的就是自己。
高文的脚步在横向移动之中轻轻一跃,沿着斜上方四十五度角完成一拍横扫式高压扣杀,将网球扫进球场。
斜线。
高文选择斜线!
并且,发力,丹田深处爆发出一声合力的嘶吼。
啊!
但是,这不是结束。
高文并没有细细感受地心引力的拉拽等待下坠,而是气沉丹田做出一个千斤坠的姿态,快速回到地面,连续大跨步、交叉步、小碎步完成一系列切换,身体就已经从正手位穿越小半个球场切入反手位。
下一秒,网球就已经回来了。
果然,高文准确预判。
刚刚高文准备扣杀的时候,视线余光就可以看到德约科维奇横向移动的身影,他知道自己的高压应该会羊入虎口地钻进德约科维奇的怀抱,而自己反手位的整个球场完全敞开,只要德约科维奇能够将网球顶回来,他可能就无法触球了。
所以,怎么办?
和德约科维奇一样在最后一秒改变击球线路吗?
不。
高文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首先,正手高压,加力加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却不是莽撞行事,而是做好铺垫做好准备,然后堂堂正正地一决胜负。
其次,高压结束后脚步就已经朝着反手位移动。
前者,依靠力量和旋转形成压力,迫使德约科维奇的借力打力承受更多压力。
后者,依靠自己的移动趋势干扰德约科维奇的判断,从视觉层面制造压力。
一来二往之间,高文的脚步穿过中场切入反手位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德约科维奇的回球撞击了过来。
直线,反手。
德约科维奇确实没有太多选择,尽管知道这可能就是陷阱,但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没有任何犹豫,还是选择直线。
可是,德约科维奇也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踏入陷阱吗?
也不是。
德约科维奇的正手直线撇了一拍轻打,没有发力,以控制为主。
原因就在于,网前截击往往需要借力,力量越大的话,对手打直手臂以棒球击打的方式直接扣杀下来,反而容易形成制胜分;但如果回球没有力量,也就意味着网前截击需要控制,依赖手上的细节功夫。
目前在ATP里,费德勒的网前技术一骑绝尘;很少人知道的是,纳达尔的网前技术也毫不逊色于费德勒。
至于德约科维奇和高文?
快速成长快速进步,但依旧还有一段路要走,他们的网前技术甚至略微逊色于穆雷。
所以,德约科维奇也挖了一个陷阱。
一拍轻打,要求高文去控制。
同时,德约科维奇击球完毕后也快速上步,第一时间就切入底线,风驰电掣之间朝着球网方向贴近。
——小球,这就是德约科维奇对高文回球的判断,他挖了一个陷阱,等待高文跳进来,并且做好下一拍回应的准备,德约科维奇准备和高文在网前展开小球斗法。
也许,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技术不是最强,但也要看比较对象是谁。
踏踏,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的上步非常坚决也非常轻盈,连续三个大步就已经进入中场,然后,他就看到高文出手了。
一次跨步,一次前冲,高文的身体完全朝着左侧冲刺,双手反拍早早拉起来。
就是那么短短一刹那,高文和德约科维奇的视线在空中碰撞,一个交错,两个身影朝着自己的既定方向前进,却没有来得及交汇就已经错开,然后高文握着球拍就已经出击。
没有发力,而是依靠手腕的包裹与控制——
轻轻地,灵巧地,一拐,一撇,往直线方向的深区,推送。
宛若刺客一般,悄无声息,见血封喉。
新书“制霸超级碗”已经发布!
各位亲爱的书友们,少年新书“制霸超级碗”已经正式发布,欢迎大家前来玩耍!
2087 难分难解
紧绷,胶着,短兵相接——
从发球上网到网前斗法,两位球员的临场反应将室内硬地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速度和技巧的碰撞。
然后。
一个错位。
德约科维奇朝着自己的右侧补防斜线,然而却能够看到高文持拍的双手做出一个甩剑花的翻转动作,一次短暂停顿之后就将网球轻轻地、轻轻地往直线方向推了出去。
球网两侧的光影就这样交错开来。
德约科维奇一愣,瞪大眼睛,急停急转二次启动,但站在球网前面,一切都太迟,一切都来不及了。
视线,跟随着那抹芥末黄飞行,扭头注视着网球的抛物线,轻盈灵动地、风平浪静地落入一片空档。
哗啦。
宛若跳水一般,飞溅起一片金色的浪花。
一击,致命。
“啊!”
球网对面,高文整个人高高地腾空而起,握拳欢呼。
一个盘点,胶着而紧绷的局面就这样土崩瓦解,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为第一盘比赛画上完美句号。
“6:4”。
胜利,属于高文。
德约科维奇没有忍住,抬手紧握球拍就狠狠朝着地面砸去,一下,就已经足够,暴力之中球拍完全扭曲破碎成为一片垃圾,即使如此,熊熊燃烧的怒火也依旧在眼睛里翻涌,还是没有完全宣泄出去。
啪。
心弦,断裂。
“高文。高文!高文!”
“第一盘,归属高文!”
“哇哦,我是说,哇哦。”
“如此紧张如此胶着如此刺激的局面,两位球员都已经发挥到极致,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所有武器。”
“然而!”
“高文却向我们展示他的成熟与冷静,一记发球后切放小球,一记发球上网,两项陌生技术的排列组合,牢牢掌控局面,不仅仅是大胆也不仅仅是冒险而已,更是对局势对战况的精准把握,做出合理选择。”
“而且,执行到位。”
“站在巨头面前,高文已经完成全面蜕变,不再是一位挑战者,而是一位平起平坐的竞争者。他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准确来说,他知道自己能够做到,‘我和你一样优秀’、‘我能够击败你’,就是如此简单。”
“哇哦。”
“盘末阶段,德约科维奇的表现已经非常非常出色,甚至可以说是他今年来到伦敦之后打得最好的一盘球,但高文依旧用无与伦比的勇气和信念展开对抗,以最干脆最利落的方式击退世界第一的冲击。”
“难以置信!”
“我不敢相信自己接下来即将这样说,但我确实准备这样说,因为我现在就是这样相信的,高文已经具备了球王气质。”
“这样的气质,我们曾经在对抗费德勒的纳达尔身上看到,曾经在追赶费德勒和纳达尔的德约科维奇身上看到,但遗憾的是目前还不曾在穆雷和瓦林卡身上看到,却率先在高文的身上看到。”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拥有一场‘比赛’,相信我,第二盘会更加精彩。”
半决赛拉开大幕之前,人们预料到了精彩甚至预料到了结果,却没有预料到过程,超出预期的精彩。
当德约科维奇狠狠摔烂球拍的那一刻,球迷就能够看出比赛的激烈程度了——
今天这场比赛,从第一分开始,德约科维奇就保持冷静与沉稳,眼神里的必胜信念和今年此前的任何一次碰面都不一样;但来到第一盘的最后一分,却以这样一种方式收场,平常心也就被打破平衡。
德约科维奇,怒了。
所以,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知道,唯一能够肯定的是,和高文一样,德约科维奇绝对不会放弃更加不会投降,反击开始。
果然——
第二盘一上来,德约科维奇就进入超神状态,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德约科维奇、一个瓦林卡附体的德约科维奇、一个依靠进攻杀红了眼的德约科维奇瞬间打破平衡,一下就将高文推向极度的困境里。
“3:0”。
率先发球的德约科维奇,再完成一次破发并且保住自己两个发球局之后,瞬间就拉开了比分差距。
这样的德约科维奇,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没有四方球,没有拖拖拉拉的纠缠与拉锯,尽管兜球已经独步天下,但正反手进攻堪比急风骤雨。
曾经,麦肯罗被询问德约科维奇和穆雷之间的最大区别,两位球员球风相似,但在交战记录上德约科维奇却优势明显;同时,两位球员都经常性陷入拉锯战,但德约科维奇的胜率却明显高于穆雷。
原因呢?
对此,麦肯罗表示,正反手的进攻能力。德约科维奇在两个位置都具备一拍具有穿透性击球的进攻。
许多球迷纷纷表示不相信,“真的吗”,而今天,德约科维奇就展示了自己的这份能力。
尽管德约科维奇的瞬间爆发力并不像瓦林卡或者德尔波特罗那般强势,但他的进攻依旧非常具有特点。
就好像德约科维奇标志性的正手斜线“inside-out”一样,那是具有穿透性的一拍击球;而且德约科维奇的特点就在于控制包裹,他总是能够瞄准边线击球,这在网球比赛里被形容为“粉刷匠”——
每一拍击球都在粉刷边线。
另外,德约科维奇正反手都拥有这样的能力。
第二盘开局,就是如此。
德约科维奇的进攻与防守,不仅强势,而且精准,拍拍压线,拍拍瞄准边边角角发力。
这不是高文熟悉的德约科维奇,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德约科维奇的“B计划”居然是这样;即使是高文熟悉的进攻模式,但德约科维奇次次都能够找到边线,堪比进入超神状态的瓦林卡,他也是招架无力。
网球,就是如此。
尽管高文一直在防守一直在试图防守反击并且试图展开对攻,但德约科维奇的咄咄逼人和超神状态依旧稳稳占据上风,然后第二盘的比分差距瞬间就被拉开。
所以,怎么办?
放弃,那是不可能的;那么,耐心等待德约科维奇的状态回落吗?
一般来说,保持耐心展开周旋,这是正确选择,一直到德约科维奇手感冷下来,机会也就来到高文这边。
往常,高文也会这样做,特别是大满贯的五盘三胜。
但今天却稍稍不同。
高文知道德约科维奇抱着使命必达的信念,从第一盘到第二盘,世界第一的心态、准备、状态全部都证明这一点,他有理由相信,德约科维奇对后续的反扑乃至于第三盘也有准备,不会轻易缴械。
胜利,才是德约科维奇的目标。
所以,高文需要打乱德约科维奇的计划才行。
2088 干扰计划
一个提问:
网球比赛里,如果对手进入超神状态,应该怎么办?如果“拖字诀”没有奏效,又应该怎么办?
此时,引用纳达尔的话语来回答,“在网球世界里,有时候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你的对手就是发挥更加出色的一方。”
所以,怎么办,放弃吗?摊手吗?举白旗吗?
对此,纳达尔则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拼搏,拼搏到最后,然后坦然面对接受,返回训练场继续训练。”
这,就是高文准备做的。
尽管德约科维奇进入超神状态,势如破竹,咄咄逼人,犀利而强势的进攻不同于他们的任何一次交手,这样的德约科维奇是陌生的,就好像和一个截然不同的球员碰面一般,整个节奏都不太一样。
但高文不准备放弃。
不仅不会,而且高文也不打算顺着德约科维奇的计划推进,他不准备用“拖字诀”等待德约科维奇的状态回落,他准备在第二盘就展开正面对抗,破坏德约科维奇的计划,并且重新掌握这场比赛的主动。
这,是信念,同时也是信心。
高文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所以,怎么办?
底线拉锯吗?增加上网吗?冒险搏杀吗?
不,全部都不是。
——德约科维奇也有一个弱点,众所皆知的弱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把握住的弱点。
不是正手,不是反手,不是网前,也不是高压。
而是发力。
德约科维奇被誉为巨头之中最平衡最平均的存在,各项技术之中几乎没有漏洞,难缠程度自然水涨船高,唯一弱点就是瞬间发力。
这是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德约科维奇拥有诸多天赋,身体的柔韧、手感的柔软等等,却不包括绝对力量,所以,即使是超神状态,即使是强行进攻,德约科维奇的发力也依旧不是纯粹的肌肉爆发力。
从技术层面分析,德约科维奇的发力往往是提升拍头速度刷出来的惯性冲击力,纯粹的自身合力则始终欠缺一些磨合。
所以,不是德约科维奇不想连续进攻、喜欢底线拉锯,而是自身条件渐渐形成的比赛风格。
同样,德约科维奇的网前高压始终不稳定,并且多年训练也没有明显进步,也是这个原因。
当然,这里所说的“短板”,只是相对而言的。
事实上,德约科维奇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如果对手想要抓住这个短板,他自己也有一套方法应对。
久而久之,德约科维奇反而利用自己的短板建立一套不同的回应策略,这也成为他跻身传奇的重点。
那么,应该如何利用这个短板?
挑高球。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月亮球、彩虹球、香蕉球,不管如何称呼,总之就是把回球抛物线完全拉起来。
饱满而流畅的高抛物线回球,这就是强迫德约科维奇必须在肩膀乃至于脑袋以上的位置尝试击球,别扭的击球点导致手臂无法完全挥动,拍头速度刷不起来,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强行发力下压进攻。
对德约科维奇来说,难,非常困难,进攻节奏就会被打断。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德约科维奇就这样束手就擒。
事实上,挑高球是非常冒险的回球,因为等于将进攻权拱手让给对手,即使德约科维奇难以强行发力,却不代表不能发力,推挡式的轻打和撞击还是能够制造威胁;而且德约科维奇也还有其他手段。
切放小球、控制落点、挑高回球压底线、轻打滑板、随球上网等等等等,另外,还有德约科维奇最擅长的包裹兜球。
回应方式,千奇百怪,德约科维奇的底线击球能力被誉为Atp首席,并不是随随便换的吹嘘追捧。
选择挑高球,打断德约科维奇进攻衔接的同时,也意味着让自己陷入防守状态,这是需要冒风险的。
所以,短板就在那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抓住的。
什么时候挑高球、如何挑高球、挑高球的质量如何、挑高球之后的下一拍攻防回应如何安排布局等等等等,全部都是难题,需要敏锐的观察和冷静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需要全盘布局全面戒备。
现在,高文就准备充分利用短板——
制造干扰。
德约科维奇手感正热,而且意志坚定,必胜信念完全支配大脑,状态巅峰,高文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干扰,打断德约科维奇顺风顺水的进攻脉络,并且在磕磕绊绊之中寻找自己反击的缝隙掌握主动。
这样的博弈,恰恰是高文的强项。
一切,需要耐心,也需要细心。
正好,高文拿下第一盘胜利,即使输掉第二盘,也还有决胜盘,所以,他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第二盘的时间来完成布局,不是“拖字诀”却一样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周旋,这也是高文不会错过的优势。
基础,先从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开始,毕竟掌握发球也就意味着掌握主动,整个战术布局都更加容易一些。
并且在发球局之中慢慢开始尝试一些挑高球,什么时候选择挑高球、挑高球的落点选择都是一门学问,深区的挑高球和浅区的挑高球、两侧的挑高球和中路的挑高球,这些回球的布局效果都不一样。
高文,并不着急。
一转眼,四局就过去了。
“5:2”。
高文保住自己的两个发球局,德约科维奇也保住两个发球局,并没有出现破发,一路推向第二盘盘末。
经典比分,再次出现,看着差距明显,实际只有一次破发落差而已。
“5:3”,高文还是稳扎稳打地保住自己的发球局再说,这一局里,德约科维奇并没有施加太多压力。
从战术就能够看出来,德约科维奇在节省精力和体能,为决胜盘做准备,拥有破发的领先优势之后,在高文的发球局里打得就比较简单,经常选择一些冒险路线搏杀,博进了就进了、没有的话就没有。
真正的重点,德约科维奇还是放在自己的发球胜盘局上。
于是,整个第二盘中段就相对平静一下,没有太多波澜,但汹涌的暗潮却在缓缓铺陈,张力不曾消失。
德约科维奇的算盘是正确的,只是他还需要询问一下高文的意见,另外还有一个重点——
发球胜盘局里,德约科维奇自己的发球状态。
如果德约科维奇的一发质量始终稳定,那高文确实没辙;但只要出现波动,高文是绝对不会客气的。
这不,压力来了。
双误。
“0:15”。
发球胜盘局,先丢一分。
2089 横跨全场
——双误。
可以明显听到o2球场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显然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对于球迷来说,他们只是希望比赛更精彩更好看,决胜盘就再好不过了,但没有想到,发球胜盘局的第一分就是双误。
不需要言语,就能够感受到微微紧绷起来的氛围。
毫无疑问,德约科维奇也知道发球胜盘局的重要性,特别是发球质量,他必须保持发球的威胁。
然而问题还是在于体能。
首先,这是第二盘盘末。
其次,经历激烈的第一盘,第二盘又强行提升状态。
再次,精神层面的压力也伴随着比赛进程节节攀升。
德约科维奇能够感受到过去四局比赛里来自高文持续不断的压力与冲击,他必须拿出更好的状态才能压制住对手,正是因为如此,上一局高文的发球局才放了,但压力还是客观存在,消耗还是无法避免。
当然,体能极点暂时没有出现。
在五盘三胜制的比赛里,德约科维奇的体能极点往往在第三盘,巨头们基本都是如此;而三盘两胜制的比赛里,第二盘开局阶段会稍稍喘口气,不算极点只是调整。但德约科维奇强行提升状态,体能极点可能会稍稍提前。
不同层面的综合影响下——
于是。
双误就出现了。
德约科维奇并不意外,但他保持扑克脸没有泄漏任何情绪,至少不能被高文看出端倪,他需要坚持过这一个发球局,他相信自己可以。
经验丰富地利用擦汗的空档,稍稍调整一下呼吸,然后,德约科维奇就已经做好准备。
“0:15”。
德约科维奇依旧没有松懈,从发球到进攻保持全面紧绷,却没有想到,高文在正手遭遇压制的被动局面里,正手拉了一拍上旋,把抛物线挑了起来,将网球沿着直线推向德约科维奇反手位的半场。
不是底线深区,而是半场,落地之后高高扬起。
德约科维奇早早到位,并没有切入底线,依旧站在底线后方小半步的位置,双手反拍架起来就打。
然而——
下网。
德约科维奇的挥拍动作抢了半拍,并且在高点位置强行发力,结果击球点早了一些、下压动作也早了一些,直接就将网球拍下网。
失误,一次非常非常简单的失误。
赫。
全场,惊呼。
没有人敢相信德约科维奇居然会出现这样的简单失误,难道是德约科维奇整个抢点进攻抢得太强势了吗?
不,答案恰恰相反。
其实是德约科维奇蹬地力量不足,挥拍推送的瞬间力量没有完全合上,这才导致了回球直接下网。
事情,一如高文所料。
恰到好处的挑高球,不仅能够消耗德约科维奇的体能、破坏德约科维奇的进攻,还能够成为德约科维奇状态的试金石,然后高文就知道机会来了。
尽管发球胜盘局不是最好的机会,两局前才是最恰当的;但迟到总比不到好,高文的努力终于等到了机会。
高文已经准备就绪。
德约科维奇也意识到了危机。
他们今年碰面次数着实太多,没有人比德约科维奇更清楚高文的进步与成长,他相信高文已经看出端倪,但他不能表现出来,而且必须保持冷静。
德约科维奇这次没有擦汗。
这是故意的。
他不准备暴露缺点,反而准备抓住高文的心态展开反击,作为巨头,他也有自己应付危机的手段。
“0:30”?
没有关系,他知道应该怎么办。
——发球直得,一区内角t点,减速减力却精准得如同直接走过去用双手将网球放在t点之上一般,高文竭尽全力完成触球却没有能够完成挥拍直接打飞。
“15:30”。
——发球上网,二区内角牵制并且搭配往前正手斜线截击扣杀,压到高文右侧边线,尽管高文全力奔跑救球,但已经失去位置,德约科维奇轻轻推回球场就足够了。
“30:30”。
一来一往,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眨眼,德约科维奇就已经控制住了局面。
这两分,发球扮演重要角色,其实和第一分双误是一样的,德约科维奇知道需要保持自己的发球威力才能够将后续进攻衔接上,所以才冒险二发,只是第一分偏差了些许这才导致了双误而已。
现在,德约科维奇已经重新掌控局面。
那么,高文呢?
轻轻挑了挑眉,如果对手发球出色,那他确实没辙,就连发球都接不回去,更不要说后面的事情了,什么挑高球也派不上用场。
但高文并不沮丧。
继续,下一分。
果然——
一发,出界。
这次来到一区,德约科维奇试图从外角偷袭一个,上一次一区是砸t点,德约科维奇显然希望把发球落点扩散开来,避免被高文形成惯性适应下来。
可惜,出界了。
二发。
看,这就是高文的机会了。
所以,这次是外角还是内角?
高文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双手握着球拍保持重心的轻盈,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手,细细打量发球动作。
轻轻一跳,重心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整个人如同羽毛一般轻盈,而后脚尖一踮,身体就已经朝着右侧飞了出去。
外角。
又是外角。
而且——
胆大包天。
德约科维奇博了一个二发,和第一分的双误一模一样,二发没有保守,一样冒进,但这次博进了。
二发带着强烈旋转,落在发球区小三角而后就窜了出去。
漂亮的大外角,带着强烈侧旋。
高文的反应非常机敏,第一时间就已经冲了出去,但身体才刚刚启动,视线余光就看到一个身影快速迫近。
……上网?
高文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
德约科维奇选择发球上网就已经非常非常意外了,四巨头里,他冒险选择发球上网的次数是最少的,而且现在是2015年,次数比后来还要更少。
结果德约科维奇还选择二发上网,不仅冒险而且疯狂。
但恰恰是因为冒险而疯狂,轻而易举就颠覆了局面。
认真想想,并不意外,这符合德约科维奇第二盘一贯强势的策略,也符合德约科维奇体能下降缩短回合的策略,甚至和高文第一盘的发球胜盘局策略有些相似,出其不意地打破平衡。
踏。
高文在横向移动,一个跨步而已。
踏踏踏。
德约科维奇在纵向移动,连续大跨步迫近球网。
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高文没有时间惊讶也没有时间错愕,他的正手就已经完全舒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