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TXT下载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全文阅读

作者:纯白色科幻宅     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txt下载     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章 幻另一种水力发电

    在海拔差达到1千米的水管中,加入1公斤的水,放水位置提供的机械能,能不能把2公斤的水,提升1千米高度?

    应用杠杆原理和扇形砝码原理

    设计扇形的砝码,砝码在不把水加入海拔差为10米的水管时,砝码因为弹簧的原因,让砝码呈现为90度的扇形,只要在砝码的海拔差为10米的水管中加入水时,让砝码呈现为180度的扇形。

    砝码在90度时,比另外一端的杠杆的最远端注满1吨水还重,而砝码在180度时,则是让杠杆的最远端就算放空1吨水,却依旧比砝码重,也就让杠杆从垂直位置转变到水平位置。

    另一种解决方案:设计一个A字形的杠杆,也就是使用倾斜的管道中加入船式砝码,在给管道中加入半吨水时,砝码因为浮力的原因,从而让杠杆短端的重量小于杠杆长端空载重重量,杠杆长端把容器带到水平位置,可以向其中注射一吨的水,然后把砝码管道中的水排空,也就是让砝码管道中没有水,从而让砝码因为重力作用堆叠在一起,从而让杠杆短端的重量大于杠杆长端容器中容纳一吨水的重量,从而实现用半吨水的消耗,把一吨水送到特定海拔高度,而因为把半吨水提升10米,比把1吨水提升100米要经济得多,而一吨水能够在海拔100米高度所能提供的能源,远远高于把半吨水提升10米所需要的能源。

    只需要把一半或三分之二砝码位移到支点另一端一定长度,就能杠杆进入水平方向,只需要把一半或三分之二砝码位移到砝码聚集位置,就能让杠杆进入垂直方向。

    设计最速降线,只是为了让水能够更快的注入及排出

    注水管道和杠杆本身使用的材料都是很好的机械性能但密度相对小

    实际应用中会让杠杆的垂直位置并不只真正意义上的垂直位置

    实际应用中,可能只需要杠杆进入45度水平夹角或60度水平夹角就可以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幻航天技术细节

    1:最速降线对顶角弹射系统

    系统原理:使用最速降线,把重力加速度转化为水平方向加速度;使用顶杆,把水平方向加速度转化为垂直向上加速度。

    整个基地在两座山之间建造,通过把山挖掘出两个对称的最速降线的方式,设计两个重力砝码,把重力砝码之间用一个特别大的双节棍连接,当重力砝码因为最速降线的原因受到重力作用,在同一海拔高度,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越来越短,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腰边长不变,底边夹角不断变大,底边长度越来越小,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越来越长,而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越来越长的过程,是弹射过程。

    因为是使用引力作用,而重力砝码不随着航天器的升空而升空,重力砝码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只需要通过绞盘吊或其他方式,把重力砝码提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再次进行航天发射。

    如果需要,可以设计成六个对顶的最速降线,或2N个对顶的最速降线,用理论上无数个对称的偶数个对顶最速降线,用于生成弹射力。

    不具备山的地区,可以设计为螺杆对顶系统,是通过两个对称螺杆,左边是顺时针螺纹方向,右边是逆时针螺纹方向,螺纹上螺母不能转动,只能位移,当螺杆顺时针转动时,螺纹上的螺母相互靠近,当螺杆逆时针转动时,螺纹上的螺母互相远离,通过这种方式,用机械能而非引力能弹射航天器。

    如果是去冥王星或海王星的航天器,需要用电能火车或磁悬浮列车作为初始速度源头,让最速降线的起点位置有足够的初始速度,好提供更高的重力加速度。

    这套系统,一般都是采用众字形的设计,是两个长度为5千米的对顶顶杆,两个长度为2.5千米的对顶顶杆限位顶杆,对顶顶杆限位顶杆和地面接触并提供支点锁死能力,避免对顶顶杆方向错误,对顶顶杆限位顶杆和对顶顶杆呈现一个菱形结构,是整个顶杆部分,是一个边长为2.5千米的菱形以及菱形其中的两个共顶点边有和边长度一样的延长线,延长线可以伸缩长度,然而却不能改变边的曲率,是不能把线段变成曲线。

    在合适的材料没有设计出来之前,可以使用N个共边共顶点菱形的方式,用材料的数量,来弥补材料的性能不足,只是这需要很高的安装精度,以及每次发射之后,如果材料发生形变,还需要进行替换或材料重加工。

    因为最速降线同海拔高度同初始速度,加速度都是一样的,可以设计N个最速降线互相平行,从而用于给超高发射质量的航天器提供加速度。

    考虑到对地球的影响,一般建议在航天基地的反作用力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一致的时候弹射,这样,能够避免影响地球的公转速度。

    2:月球流星锤弹射系统

    之前讲解过,详见第一百三十七章;把角速度通过足够长的链条转化为圆周线速度。

    3:倒立T字形弹射系统

    这种应用原理和前面讲到的最速降线对顶角弹射系统不同。

    整个系统使用多个支点,以及多个直角杠杆,是系统开机时,把所有空艇都打开,杠杆到达最高水平夹角位置,是水平夹角45度或水平夹角60度,然后直角杠杆和一个个的对顶角组合成的菱形连接,当然,为了保险一点,都是采用2N个同样长度的杆子,使用点阵的轴铆接方式,生成很多个有共边有共点菱形,需要开机时,只需要让所有空艇都把真空容器的上底面和下底面打开,让圆柱空艇变成环柱风力发电机,能用重力砝码接收重力加速度,从而可以进行弹射,这种系统一般都需要在地面安装一定数量的水池,好缓冲重力加速度对环境地面的力污染。

    是最速降线对顶角弹射系统更适合在多山的地方安装,而倒立T字形弹射系统更适合在平地的地方安装。

    4:履带式悬崖弹射系统

    找一个海拔差足够高的悬崖或人造一个人工悬崖,通过天伞工业园,获得足够多的雨水,这些雨水可以用于以海拔差垂直向下加速度用于加速重力加速度。

    履带向下的位置,是水容器以及砝码挂钩结构,履带向上的位置则是航天器的弹射挂钩结构,这套系统与倒立T字形弹射系统及最速降线对顶角弹射系统有本质不同,这套系统支持可持续连续发射,而另外两种系统存在一个复位工序。

    另外还有一种奇葩想法,设计两个足够长的履带,履带一面是最速降线,一面是垂直向上的弹射位置区域,还有一面是水平方向磁悬浮加速度区域,整个系统,应用了最速降线,把一部分的引力通过最速降线转化为履带驱动力,而磁悬浮加速度区域,则是重力不够的加速度,由磁悬浮系统提供,而垂直弹射位置区域,则是随便安排被弹射航天器咯。

    既然使用履带,可不可以使用一边是垂直向上或直线指向发射方向的履带,另外一边,全是最速降线履带限位器,让履带呈现一个个之字形的最速降线,是把N个最速降线像楼房一样摞起来,然后用足够多的最速降线初始速度弹射弩或磁悬浮机械,给履带提供拉动力,从而通过履带,把拉动力聚集到弹射位置区域。

    5:在轨弹射轨道生成航天系统

    因为弹射系统的存在,航天器理论上是可以有一定下限的发射体积以及发射质量,让航天器可以在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区域时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航天器,进入月球同步轨道区域时发射月球同步轨道航天器,进入合适位置时,可以向太阳方向弹射去水星或金星的航天器,然后去除很多质量的航天器可以继续向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方向移动,可以留在太阳系绕银河系公转轨道区域进行漂流科考。

    6:航天农业

    航天农业,光配方因为本身是光,可以以光速补给,是只需要光多的一方照射,光少的一方接收可以了。

    而和农业相关的其他方面,困难了,至少目前还没法实现光速补给,比如细菌种类,比如土壤,比如种子,比如肥料,比如共生物种。

    因为植物具备体积膨胀能力,是以平方千米的麦子种植面积,可以全部留做种子,然后发展为立方千米的麦子种植规模,要求航天农业航天器,都必须设计成一个个套娃一样的,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内部的容积的飞船设计。

    航天养殖业,想要发展,要研究只需要保存足够量的精子和卵子,以及非活体人造子宫,是人造子宫本身非生物,没有生物的通用性的脆弱生命周期,而只有人造子宫能承受大多数对生物而言是灭绝的环境,才能在逃离环境之后能够成为灾后重建生态圈的工具之一,是诺亚方舟的非地球内版本,必须要用到非活体人造子宫,毕竟地球本身相当于一个很大的保险箱,足够隔离很多对生物不友好的宇宙环境,有了非活体人造子宫之后,航天养殖业,只需要持续保持足够多的活体生物个体(种牛,种马,种猪)可以随时补充足够量的精子和卵子,从而节约航天饲料库存。

    航天器到达各个相对合适天体后,可以展开各种套娃环柱管道,套娃球,套娃蜂巢,然后进行不需要对所在天体进行环境改造的临时驻扎发展航天农业和航天养殖业,而具备良好的改造前提条件的天体,则可以通过对所在天体进行环境改造,从而生成第二家园星球。

    7:航天医学的伦理论证

    因为航天医学的目前只是起步,面临着一个问题,前期的航天医学,可以不可以对非人为死亡的尸体进行生物研究?毕竟航天医学基础薄弱,然而这要面临一个伦理论证了,人权包括尸体人权么?是生物人活着的时候肯定是有人权的,那么生物人非人为死亡之后,尸体是否依旧有人权呢?

    非人为脑死亡者捐献的****,是否可以用于医学研究呢?特别是人类部分活体医学研究?通过手术取出的病变器官,可以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让其不至于死亡,这些病变器官是否可用于人类部分活体医学研究?

    随着人造生物细胞的发展,以后注定会有通过三维打印细胞替代取自活人的器官移植,问题又来了,对高仿真程度的人造生物细胞的活体研究,是否触犯医德底线?

    8:安全的散热系统

    航天器内的散热,可以用液态惰性气体作为散热介质,而想要把热量存储起来,然后等到背阳时使用,可以使用气态高密度惰性气体储存热量,最好是高热容非可燃可爆气体,可以是复合气体。

    9:太阳风暴盾

    无大气天体表面航天器,绕天体公转航天器,都需要太阳风暴盾。

    太阳风暴盾,可以使用可在航天器内流动的粉末铅,粉末铝,粉末铜,为啥要使用粉末呢,因为方便对粉末进行逆向工程,从而研究射线方向和射线穿透极限,当然,为了方便定位,一般都使用如同千层饼一样的设计,从而能够更容易进行逆向工程。

    一种奇葩想法:可不可以使用特定厚度的纳米材料,把辐射转化为磁场或电场?是把太阳风暴当做一种能源应用。

    可以设计各种专门研究太阳风暴的航天器,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太阳风暴帆,时刻让平面对准太阳,从而在背面安装各种射线方向测定仪器和射线剂量测定仪器,研究各种形状的各种材料,对太阳风暴的相互作用,当然,为了减少维护成本,一般都是安装在水星太阳能下方,平时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出现太阳风暴时,作为实验材料使用,毕竟太阳风暴不常有。

    太阳风暴盾,作为一种近表面材料,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打击性能,要求需要研究各种含铅的复合材料,让太阳风暴盾能够避免射线过剂量穿透航天器的电子元件,要让太阳风暴盾在表面材料被微陨石击穿时,能够作为第二防线,避免更多损失,特别是一些发射后,基本不会去维护的特殊位置航天器(比如小行星带的航天器,因为不想影响小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轨道,航天器本身不允许能够产生过大的环境引力污染,让这些微型航天器不具备对自己进行大修的硬件空间)。

    10:特殊光学仪器

    一个透镜可以双向使用,是可以设计一个环形的奇数偶数感光元件,当透镜左边是感光元件时透镜右边没有感光元件遮挡入射光,从而可以让左边的感光元件拍摄到从右边照射过来的入射光,当透镜右边是感光元件时透镜左边没有感光元件遮挡入射光。

    是这种特殊光学仪器,可以使用超短焦距透镜,是用1厘米的焦距,把1平方米的光,聚焦到1平方毫米,让航天器可以做到更小。

    非轴对称透镜,因为三棱镜可以把光按照光谱区分,是可以使用三棱镜对不同频率的光进行折射率区别对待,从而进行专项科考。

    比如把同一方向射来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区分开来,从而分别测量X射线剂量和伽马射线剂量,高能射线的透镜。

    11:光学航天器造型设计

    广域普查光学航天器,本身设计为球半径光学天文望远镜,通过一部分是内部不含伸缩零件的静态天文望远镜,从而让出更多的空间给内部含伸缩零件的动态天文望远镜,在不需要详查时,动态天文望远镜只作为静态天文望远镜使用,在需要详查时,动态天文望远镜作为动态天文望远镜使用进行特定方向详查。

    窄域普查光学航天器,本身设计为弹簧一样的静态固定框架和中心的螺杆控制螺母位置的平移器,所有光学天文望远镜都以平行四边形的方式,一端安装在弹簧一样的静态固定框架内只被静态固定框架提供了角自由度,一端安装在螺母外表面,可以通过控制螺母位置固定端和静态固定框架的连接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对所有的光学天文望远镜进行焦距调整,而航天器的自转和公转和姿态调整可以改动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视角区域,可以提供圆锥曲面方向的范围普查科考,用于测量天体群的活动范围是否在某一范围内,从而用光学数据来逆推其理论上引力数据。

    这种结构,还可以用于圆柱侧面的外科手术,只是需要改动,改动为圆柱内有多个排列成环柱的圆柱螺杆,每个螺杆都控制一个圆柱侧面伸缩式外科手术工具,可以使用一个螺杆对应一个电机,一个电机对应一个外科手术工具单元,然后内部使用光纤组网的方式,也就是1平方毫米的光,控制成千上万个的外科手术工具单元的参数,改动一下,还可以作为特种螺纹加工。

    详查航天器:

    使用一个平面镜,平面镜有一个和平面镜夹角是1度到75度可调夹角角度的蜂窝式定向针孔入光结构(这个夹角是指入射光和平面镜的夹角,而非平面镜和针孔入光结构的夹角),通过这些蜂窝进行平行入光,从而可以对天体进行详查,属于天文显微望远镜的一种,也就是整个系统的物镜可能只有1平方千米的入光面积,而整个系统的目镜则可以安排为100平方千米以提供最高分辨率。

    因为详查航天器一般都设计得比较大,也就必须使用蜜蜂筑巢一样的方案,通过千万亿航次的单向立方厘米航天器或双向立方厘米航天器进行到达指定位置安装,通过这种没有过多加速度差的轨道方案,让详查航天器的安装精度可以一直保持下去,避免加速度差对安装精度的毁灭性打击。

    详查航天器因为里面有复杂的光干涉和单一光线的精密测量仪器,详查航天器看起来很大,实际上其整体密度是很小的,也就是里面有很多空心结构,这些空心结构,就是为了让光没有经过透射和反射,从而保留其原始的角度数据和光谱数据,从而尽可能高的避免光数据真实性被材料给毁了。

    表面积足够大的无大气天体,都是详查航天器的天堂,毕竟没有大气对观测能力的干扰。

    对于有大气天体,详查航天器只能作为绕天体公转科考平台而不能作为登陆天体表面的科考平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幻作者脑洞

    ---幻英雄设计---

    被动:射程为175码,每次普通攻击之后,下两次普通攻击射程为650码,这两次普通攻击都附带自己0.3总攻击力的额外物理伤害+自己0.3总法术强度的额外物理伤害,没有成长护甲和成长魔抗,初始护甲和魔抗是35。

    Q技能:一个1300码的弹道技能,伤害值为(一级Q60,二级Q90,三级Q120,四级Q150,五级Q200)+一级Q0.2总攻击力和0.2总法术强度;二级Q0.3总攻击力和0.3总法术强度;三级Q0.4总攻击力和0.4总法术强度;四级0.5总攻击力和0.5总法术强度;五级0.6总攻击力和0.6总法术强度,附带攻击特效,对命中或扫过的所有敌人都造成该数值自适应的伤害,冷却时间:一级Q6秒,二级Q5秒,三级Q4秒,四级Q3秒,五级Q2秒。

    W技能:以自己为圆心,650码范围内所有目标受到伤害,伤害值为(一级W60,二级W90,三级W120,四级W150,五级W200)+一级W0.2总攻击力和0.2总法术强度;二级W0.3总攻击力和0.3总法术强度;三级W0.4总攻击力和0.4总法术强度;四级0.5总攻击力和0.5总法术强度;五级0.6总攻击力和0.6总法术强度,附带攻击特效,对范围内所有敌人都造成该数值自适应的伤害,该范围伤害持续存在时间为2秒(每次释放该技能后,每个敌方目标在该范围伤害持续存在时间内,只受到一次该范围伤害,也就是在范围伤害外的敌人进入该范围时,如果该范围伤害未消失,进入时就受到范围伤害),冷却时间:一级W6秒,二级W5秒,三级W4秒,四级W3秒,五级W2秒。

    E技能:主动使用后,自己的下一次W或Q造成两次伤害(W范围内的目标,受到两次W技能的伤害;Q技能扫过或命中的目标,受到两次Q技能的伤害),自己下一次普通攻击的目标在(一级E为1秒,二级E为2秒,三级E为3秒,四级E为4秒,五级E为5秒)受到的任何伤害翻倍;冷却时间:一级E6秒,二级E5秒,三级E4秒,四级E3秒,五级E2秒。

    R技能:开关技能

    ---以下为第一版本---

    开启时:每个装备提供的攻击力和法术强度的一半,等值转化为护甲和魔抗(例如其中一个装备提供40攻击力,80法术强度,开启R后,该装备暂时变为提供20攻击力,40法术强度,60护甲,60魔抗),每个装备提供的护甲和魔抗的一半,等值转化为攻击力和法术强度(例如其中一个装备提供30护甲,30魔抗,开启R后,该装备暂时变为提供15护甲,15魔抗,30攻击力,30法术强度)

    ---以上为被内部删除的第一版本,以下是第二版本---

    一级R开启时:每个装备所提供的攻击力和法术强度暂时减半(只作用于装备的面板属性,不作用于装备的被动和主动,也就是大帽子的被动不算魔宗),所减半的数值等值转化为自己额外护甲和魔抗(例如其中一个装备提供40攻击力,80法术强度,开启R后,该装备暂时变为提供20攻击力,40法术强度,60护甲,60魔抗)。

    二级R开启时新增:每个装备所提供的护甲和魔抗暂时减半,所减半的数值等值转化为自己额外攻击力和法术强度(例如其中一个装备提供30护甲,30魔抗,开启R后,该装备暂时变为提供15护甲,15魔抗,30攻击力,30法术强度)。

    三级R开启时新增:每个装备有冷却时间的被动的伤害都翻倍,装备被动的冷却时间翻倍。

    英雄解析:在有大招之前,自己虽然能够打出很高伤害,却也是脆皮一个,在有一级大招之后,才可以按照需要,把攻击装备暂时转化为防御装备,有了二级大招之后,出适当的防御装也能让自己不开启大招时不因为抗性太低而太容易被带走;有了三级大招之后,开启大招时有冷却时间的被动伤害高一点,然而冷却时间却增加了,也算是后期的优势和限制吧。

    ---另一种活体实验---

    因为人体的很多器官失去一到两个细胞是不会有影响,作者也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在除了脑部和生殖系统以外的每个细胞都取一个,然后进行活体实验?

    如果这种活体实验可以进行,那么医学对人体的了解会更进一步。

    ---角平分线弹射系统---

    同样是使用两个最速降线,采用水平方向的螺杆,让最速降线上的两个限位轮因为水平距离越来越小,而只能被最速降线推到高处,而最速降线中间的角平分线限位器会让整个系统保持平衡,以及避免方向错误。

    这种系统的复位时间很短,毕竟只需要解锁水平方向的螺杆,让两个限位轮进入最速降线的最低点,然后把螺杆移动并安装到两个限位轮上,就能进行新的弹射了。

    这种系统,能够用于用水平方向的外力机械推动,从而用于下向上弹射航天器,也能用于以重力来进行打桩,毕竟给角平分线加上打桩的杆子,就能使用重力打桩,只是需要把最速降线滑块从最低点拉到最高点,然后循环就可以了。

    ---双圆对顶弹射系统---

    整个系统需要两个50米到500高度的支点建筑,安装两个圆,两个圆可以使用不同长度的杆子,用杆子的离圆心最远一端的端点上安装重力砝码,需要弹射时,整个弹射杆子呈现W字形,而整个圆的杆子,都是在最高点近似垂直位置,解锁之后,带重力砝码的杆子就做圆周重力加速落体,而整个弹射杆子从呈现W字形,变成呈现倒立V字形,如果需要可持续的弹射,可以设计砝码重量差系统,让两个圆成为曲轴结构,从而让两边可以轮流弹射,一边弹射时,另一边在安装航天器,一边在安装航天器时,另一边在弹射。

    还有一种雷人的天文弓方式,两个贴地支点,一边是长度为5千米的弓弦连接处,一边是长度为10千米的重力砝码,准备弹射时,重力砝码被牵引到近似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然后解除锁定,长度为10千米的杠杆,远离支点的位置有重力砝码,和之前讲解过的倒立T字形弹射系统不同,这种使用的就是耐拉链条材料,以弓箭一样的原理,把航天器弹射出去。

    ---双顶杆菱形弹射系统---

    设计两个高度为500米的支点建筑,固定一个水平桥,桥面上,安装着菱形的两个对顶角的端点的轮子,然后桥面和轮子,限制菱形的变形,只能改变对角线长度,而不能改变对角线所在直线。

    菱形的朝天顶点悬挂着长度为400米的重力砝码,菱形的朝地顶点悬挂着等待弹射的航天器,也就是用菱形的对角线所在直线不变,而菱形的另外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也不变,从而用重力砝码重量远大于航天器,也就能够以重力加速度弹射航天器。

    2.0版本:设计一个旋转90度的丰字形建筑。

    建筑的水平桥的中点是唯一支点,约束着两个开口朝地的重力砝码杆子,两者呈现一个倒立的W字形,两个重力砝码的另外两个不是支点的和水平桥接触的杆子端点和弹射用的杆子的两个端点重合。

    发射前:

    上面是倒立W字形,每个角开口朝向地面的角都有角平分线的重力砝码。中间是水平桥,下面是呈现V字形的航天器弹射平台。

    发射后:

    所有的倒立W和V,都变成一字形,航天器以重力加速度的初始速度被弹射出去。

    发射质量很高的航天器时,只需要把上面的倒立W的数量加多,然后把下面V字形的杆子的材料强度加强就可以了。

    貌似只有这种弹射系统方案,比较符合当前的基建狂魔阶段的中国啊。

    附加题:可以使用N个水平方向伸展的对顶角菱形,来让系统可以悬挂更多的重力砝码哦。

    也不是非要是水平桥啦,可以是两个最高点重合的最速降线,然后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通过菱形转化为垂直方向的加速度。

    ---图示---

    两个砝码的重量,都和航天器重量一样,只要占地面积做到足够大

    砝码数量和重量还可以继续增加

    两个砝码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高于航天器的垂直向上弹射时所受到的重力减速度

    航天器就被弹射出去了咯;把航天基地做成占地N千米,不就可以弹射空间站了么

第一百四十三章 幻三维打印研究

    三维打印,按照打印属性,分为三种:

    第一种:平面三维打印机(一般用于承重结构件,力结构件)

    第二种:曲面三维打印机(一般用于光学结构件,力转向结构件)

    第三种:多向线段打印机(一般用于艺术品,人造骨骼)

    1:平面三维打印机

    对于一些金属类元素的打印材料,需要进行热处理,也就是整个打印头为圆心设置足够多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用于提供打印前的热处理,以及打印后的热处理,按照打印环境,真空打印时,还需要考虑是采用红外线热处理还是使用加温到特定温度的气态氩气传递温度。

    圆心位置使用垂直于打印平面的脉冲顶针,这些脉冲顶针可以用于把打印区域整平,整个打印系统呈现V字形的送料,先送液化的打印材料,然后用脉冲顶针打印结实,再送后热处理L字形的贴片,然后就是打印头位移到下一个打印位置,同心圆热处理系统依旧给上一个打印位置进行后续热处理。

    2:曲面三维打印系统

    尽管并不知道用户会打印怎么样的曲面,然而都可以使用三角形式的顶杆系统,也就是顶杆本身控制三角形的高度,转向,另外一个和三角形的顶杆是螺母和螺杆连接的伺服电机则调整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角度,也就是三角形采用两个边的边长不变而另外一个边长(也就是顶杆所定义的边)可变的方式进行曲面贴合进行热处理。

    曲面三维打印,可以用到双节棍式的球半径打印头,或采用蛇形机器任意点打印头,因为打印的是曲面,其热处理存在因为材料的表面曲率和内部厚度的影响因素,也就需要进行各项试验,在三维打印机内预先预估其热处理参数,为每一次特定球半径方向的热处理都进行精密执行。

    3:多向线段打印机

    多向线段打印机,则分为两种打印方式,都是采用针式打印。

    一种是先打印环柱,然后再在其中打印出内芯,打印出环柱之后,使用环柱式的热处理系统对被打印出来的环柱进行后热处理,打印内芯时,依旧是用环柱对内芯进行隔层热处理,也可以使用热处理之后,才退针进入下一个打印序列。

    另一种是先打印芯棒,然后再在其外面打印圆柱螺线,也就是先用小内径的环柱对芯棒进行后热处理,然后在打印圆柱螺线时,使用大内径的环柱对圆柱螺线进行后热处理。

    4:印贴铣式复合打印

    这种打印属于用于精密打印(一般用于光学芯片,电学芯片,射线芯片),先打印,然后用热处理贴贴上,然后对每个热处理贴用无线电或其他方法进行控制,然后打印一层,就贴一层热处理贴,打印完毕后,用铣刀把热处理贴清理,或采用解锁方式把热处理贴回收再用。

    5:粉末拼装三维打印

    这种属于用进行预热处理的复合材料的纯元素粉末拼装,然后进行后热处理,最终生成的精密复合材料,可控结晶方向,可控烧结方向,可控生长方向。

    6:点阵三维打印机

    这种属于应急打印机,也就是追求速度的打印机,一般属于维修件替代品速成,对于热处理要求不高的打印任务,也可以通过点阵三维打印机生成;这种打印方式,可以采用空穴内打印,也就是退蛇打印,在宏观热处理炉模具中打印,然后打印蛇把容器空腔部分打印完毕后,从唯一的入口出来。

    7:履带式三维打印,整体从预热处理,打印加工,后热处理,全部都用履带掠过式生成,履带采用高表面贴合能力,能在打印的同时进行测绘,从而生成大量的材料打印结构对热处理的影响逆向工程数据。

    履带也分为多种,有圆柱履带节,有球面履带节,有凹半球面履带节,有圆锥侧面履带节,有双曲面履带节。

    也有里面是刚性的平面履带节,然后每个平面履带节都使用三个正四面体结构,和任意变形履带节连接,让任意变形履带节可以获得最贴合被打印表面的覆盖面。

    8:化学沉淀三维打印

    怎么说了,当前的三维打印,更注重用液态热处理来生成三维打印,化学沉淀的各种电镀,早就实现了表面覆盖式三维打印好么?也就是需要研究各种采用化学方式,让局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学结构吸附力,也就是用一立方米的打印透明化学原料(也就是打印后,不遗留的化学原料),打印机头通过针注射特定和透明化学原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沉淀的应变化学原料,从而进行局部三维打印,这种三维打印比较有趣,打印了之后,还能通过化学还原方式,执行橡皮擦微调;非活体人造子宫,往往多是这种打印方式,生物细胞打印,也多是采用这种打印方式。

    9:齿轮齿条打印方式

    怎么说呢?这种打印方式,是采用打印头和打印平面近似垂直的方式,打印之后,就通过齿轮安排上后热处理齿条进行后热处理,打印头也就和齿轮一起同步行动,齿条还可以有各种模具,也就是在表面上制作各种痕迹,从而用这些预设膨胀空腔或收缩应力柔性块控制结晶方向和生长方向。

    10:磁控三维打印

    这种属于打印磁芯片及磁元件用,使用环形的电磁铁可以把打印材料整合成平面,也可以使用圆锥方向的磁聚焦方式,生成刺头式的打印界面,如果算上了声光电磁热对材料加工的影响,这些都能用上啊,超声波控制液态材料的走向,聚焦的伽马射线控制内部的生长速率,磁控制分子的极向,热处理就不讲了,材料应用普遍都带有热处理,另外还有打印时,给打印的1立方毫米内的压强调整,是负压还是真空还是带惰性气体的高压强。

第一百四十四章 幻粉材制造技术

    ---粉材制造技术---

    液态惰性气体,可以作为很多金属类材料的粉末制作。

    原理就是使用特制的挤出圆盘,也就是注射针,在圆盘内作为半径转动,而圆盘只有一个个交替出口,也就是奇数单元扇面位置只有A平面有出口,而偶数单元扇面位置只有B平面有出口。

    注射针掠过奇数单元扇面时,从A平面挤出,注射针掠过偶数单元扇面时,从B平面挤出。

    采用液态惰性气体作为被挤出的一个个小颗粒的冷却剂,从而可以生成大量的粉末。

    当挤出力越来越大时,注射针掠过速度越来越快时,圆盘的圆周扇面单元孔设置的越来越密集时,同一圆盘内注射针数量增多时,生产速度就能提升。

    还有一种生产方式,就是如同肉泥挤出机一样,使用一个个分布在圆饼中的一个个小挤出空隙,把液态材料通过一个个挤出空隙挤出,然后用如同掠过式剃须刀一样的方式,把一个个刚刚露头的挤出液态材料切削并冷却成粉末,因为使用固体切削液体,不会存在过大的固体表面磨损,也就可以增加切削刀组的寿命;用点挤出生产线,用面切割把线还原为点。

    还有一种特殊的粉材生产方式,只能应用于纯元素材料生产,毕竟复合材料很容易结晶:变容积生产

    也就是把液态材料放入可变容积容器中,让可变容积容器从1立方厘米变成1立方米,过程中,导致的压强迅减,从而导致液态材料泡沫化,泡沫化的液态材料使用液态惰性气体注射进入泡沫空隙之中,因为材料的热胀冷缩,也就自然的发生断裂。

    ---生物猜想---

    如果胎盘真就是子宫内三维打印机呢?如果脐带的作用,只是母体把身体中每种细胞,都提取一个,作为干细胞的还原样本呢?生物能够把食物转化为细胞,那么是不是只要纳米三维打印足够强,生物科技够用,就能直接用食物生成细胞呢?

    ---风笛能---

    物体振动是有能量的,风笛能生成的振动能量是足够,只是振动幅度很小,而杠杆则可以把振动幅度转化为摆动幅度,也就是每个风笛发音膜,都可以和一个质量足够轻,而机械强度和刚性足够的杠杆连接,比如碳纳米材料制作的杠杆,就能把短行程的往复运动转化为长行程的往复运动,从而能够用于发电。

    ---图示---

    风笛膜部分,是两个支点定位一个柔性膜

    柔性膜的中心点,也就是振幅最大点连接发电机

    发电机内有一个支点,控制菱形的杠杆结构

    菱形的杠杆结构使用菱形边延长线的方式

    把上下振幅转化为夹角大小

    用把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去除约束

    生成的不闭合三线段,用不闭合三线段

    把夹角大小转化为四边形只有一个边的长度变化

    从而让四边形的内角变动

    四边形的内角变动

    让磁铁平面做被放大了的风笛膜的往复活塞运动

    被放大了的风笛膜的往复活塞运动可以用于发电

    只要材料足够轻,材料的惯性就能够减少

    也就是菱形的延长线可以更长

    就能把振幅放大

    这套系统也可用于地震监测

第一百四十六章 幻杠杆引力能

    杠杆在处于水平方向,支点是杠杆中点时,杠杆两端的负重位置和负重一样,杠杆就保持静止,杠杆两端的负重位置一样,负重不同时,就发生倾斜变化。

    把100吨重的东西,提升1米,在杠杆支点位置提升一米和在杠杆负重位置提升一米,所消耗的能源是同样多的。

    而提升1米能怎样呢?如果设计一个长度为50米的齿条,作为100吨重的砝码的承重结构,然后在齿条处于水平位置时,齿轮砝码自然是不移动的,而把齿条的一端上升1米,另一个端点下降1米,齿轮就会因为齿条处于斜面,从而受重力影响移动。

    也就是,只要让水平杠杆一边的负重位置和负重质量不变,而另外一边的负重位置可变,负重质量不变,就能让杠杆在水平和垂直之间转变。

    设计两个杠杆,一个可变动倾斜程度的齿条。

    A杠杆在长端注满水,然后用齿条把100吨重的齿轮砝码移动到A杠杆短端,因为100吨重的齿轮砝码让整个杠杆的两边不平衡,从而让注满水的A杠杆从水平位置,转向垂直位置,就可以用海拔差发电。

    这个时候,A杠杆长端放出的水,全部通过管道,注入B杠杆之中,B杠杆注满从A杠杆放出的水之后,把A杠杆的短端的齿轮砝码通过齿条提高海拔,齿轮砝码所在的齿条只要过水平位置略高一点,就能让齿轮砝码自己滚动到B杠杆的短端,从而让B杠杆从水平位置转向垂直位置,只需要提供能源,让砝码齿轮在两个杠杆之间来回滚动,就能让杠杆不断提供海拔差发电能。

    另外,如果单纯是想要转动机械能用于发电,貌似把100吨的齿轮砝码放在长度为1千米的杠杆齿条上,然后只需要调整杠杆齿条的水平高度和水平夹角,就能让100吨的齿轮砝码在齿条上来回滚动,所提供的机械能,远比海拔差发电能强力好吧?

    一个杠杆,两个支点起重机。

    A端点,B端点,C杠杆齿条,D齿轮砝码。

    当A端点海拔高度高于B端点时,D齿轮砝码在C杠杆齿条上从A端点位移到B端点,过程中,提供了足够多的转动机械能。

    在D齿轮砝码在B端点时,把齿轮锁死在齿条上,然后通过起重机,把A端点下降到B端点之下,解除锁定之后,D齿轮砝码就从B端点转动着向A端点滚动。

    让100吨重的物体,水平方向位移1千米,所提供的机械能,是不是大于把100吨重物体,提升10米?如果是,就可以实现使用齿条杠杆和齿轮砝码,以及转动能和摆动能采集机械发电,然后用所发的电的N分之一,用于让机械能够继续重复工作。

    那么这种机械能够用于做什么呢?只需要一个足够长的齿条,就能生成足够转速的机械能。

    如果是最速降线齿条呢?其能够提供多高的转速?

    举个极端例子,如果设计一个赤道的渐开线,在一个无大气天体上,是不是让渐开线环绕天体N圈,行程为赤道周长的N倍,然后只下降赤道周长不足百分之一的高度,这些行程过程中所提供的机械能的百分之一,足够让齿轮砝码垂直提升高度到开始坠落的轨道起点最高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幻用数学和机械工程解决洪水问题

    ---幻由洪水想到---

    下游拓宽加深,洪水的问题,就是下游向海洋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的中游和上游会因为下游的受水能力不足而被迫限制向下游放水。

    近海下游需要做到什么呢?加速排水研究,也就是要求近海下游一个小时能向主动向海水排水体积达到西湖容积,一个小时排放1429万立方米。

    如何更快的向海中排水?可以设置单向排水大坝,避免短时间大量排水,导致海水倒灌问题。

    抽水对于小容量的水的运输足够用,大容积的排水就需要用到人工造浪系统,通过千米宽度的人造浪,来加速下游排水速度。

    也就是需要在近海下游设置人造海啸用于加速下游排水速度,设置人造海啸(用人造海啸,让水快速水平方向移动),以及海啸中止过度坝(避免人造海啸作为一种力污染进入自然海洋环境)。

    下游的排水问题解决了,那么中游呢?中游因为分支过多,曲折较多,也就不适合人造海啸快速排水,中游可以设计三角形最速降线排水坝,使用可水平方向位移的坝轮,让水受到坝轮影响,导致深度和宽度不变,容器的长度变化,也就让水被挤向高处,沿着最速降线排水坝作为下游人造海啸的初始力。

    原理:设置两个大坝,两个大坝的高度,不可活动的大坝海拔100米高度,可活动的大坝高度是120米高度;先开联通上游的大坝,让整个大坝中进水水平方向长度是110米,水坝中的水高度是0海拔,把上游可活动大坝关闭,然后让上游可活动大坝向固定大坝方向位移,让整个大坝中水平方向长度从110米减少到0.5米,让水被快速的推上固定大坝,固定大坝从顶部泄水,泄水后用最速降线坡道,生成人工海啸,为了加强人工海啸的排水速度,可以设计一些脉冲的上下浮动的最速降线插板,从下往上猛升时,可以加强人造海啸的水平方向移动速度,至于所需要的机械力,可以用航天弹射系统的垂直方向弹射应用于水平方向弹射,也就是研究如何让1429万立方米的水,如何以整体每秒33千米的速度到达海啸中止过度坝,问题来了,如何用平方千米的人造海啸系统,生成能够波及水平方向33千米的直线河道内人造海啸。

    治理洪水,先从下游的近海下游水利系统开始处理,只有下游具备把上游和中游所有排水量都分分钟入海,才能根本上解决洪水问题。

    ---另一种排水方案---

    设计一个长度为1千米的正方形人造河道坝,把上游联通坝关闭后,通过水平方向施加力的方式,让边长为一千米的正方形人造河道坝变成边长为1千米的正三角形河道坝,就能让水快速生成浪涌,如果在1秒内,把长度为1千米的正方形秒变长度为1千米的正三角形,就可以生成足够强大的人造海啸。

    也就是整个系统,采用三个不变的长度,向下游联通坝的宽度是不变的(唯一不变角度边),另外两个平行边,也就是河道平行边,都是长度不变,角度可变的机械。

    取一个正方形一条边的两个端点,以这两个端点为圆心,各做一个以边长为半径在正方形内的四分之一圆,这两个圆所未覆盖的区域,就命名为二弧线三线形

    进水→关闭上游联通坝→升起二弧线三线形升降器→正方形秒变三角形→升起正三角形最速降线升降器(也就是俯视图是三角形,侧视图是最速降线)→坝内水全部排空→三角形最速降线,二弧线三线形升降器同时下降→正三角形秒变回正方形→进水→循环往复。

    ---另一种排水方案---

    河面宽度是1千米,两边各设置一个长度为499米的转子,通过转子对称转动,从而生成扇形的扫过面,让水流被两个转子的加速度加速,让河道中心的水流速度加快,而河道两边的水流速度基本不变,这样就能避免河道两边的水因为流速过快而上岸,也能让水在流速加快,让排水容量更大时,不影响河道安全,只能用于直线河道。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幻重力能细节

    ---写在前面---

    发展引力能,会导致很多力的环境污染,地球上慎用。

    ---止逆弹簧摆---

    设计一个杆长度为50米的摆,砝码重量为1吨,让摆的轴作为水车,两边各一个最速降线水渠,当需要砝码从垂直位置向水平方向摆动时,只需要给最速降线管道之中加入水,然后用水流推动水车,水车带动轴,轴带动摆。

    摆设计一个止逆弹簧连接,也就是没有到达止逆极限位置时,弹簧始终被止逆机械所限制回缩,当达到止逆极限位置时止逆机械全程解锁,在到达弹簧最低长度位置时才会再次启用止逆机械,这样,摆在做圆弧运动时,拉动了弹簧,弹簧在齿轮到达极限位置时给摆一个加速回弹力。

    另外一种摆应用方案,使用弧形磁悬浮跑道,在摆受重力影响时不提供加速度,在摆受到重力减速度时提供额外加速度,让摆的加速度不变,以此类推,就能让摆速度越来越快。

    另一种摆设计方案:设计两个摆,两个摆的角平分线是垂直线(地心引力所在直线),摆使用螺杆方式设置,让摆的长度可以调整,研究长度调整的方案,对摆的存速的影响,对摆的频率影响。

    ---十字形杠杆水力发电机组---

    设计一个杠杆建筑,一边是长度达到100米的水力发电杠杆,一边是长度达到50米的砝码系统。

    存满水的水管(水管的中点,也是水力发电杠杆的中点),让其垂直于水力发电杠杆,这样就让水力发电杠杆只相当于50米处有一个注满水的水管重量,从而可以用很少的砝码就让整个系统从水平方向转向垂直方向,锁死杠杆轴,然后用空艇或其他方法,让垂直的水力发电杠杆上水平的水管从水平位置转向垂直位置,从而和水力发电杠杆在同一直线上。

    ---大杠杆上小杠杆;斜面齿条和齿轮砝码---

    设计一个特殊的杠杆,需要长度时,整个杠杆从对折状态进入展开状态,需要足够短时,整个杠杆从展开状态进入对折状态。

    对折状态5米长,展开状态10米长;对应的对折状态中点是2.5米,展开状态中点是5米;展开状态和对折状态,其总重量都是1吨重。

    当特殊杠杆放在一个天平上,特殊杠杆处于展开状态时,取其5米中点为支点固定在天平的离天平支点5米位置,当特殊杠杆垂直或水平于天平杠杆时,另一端需要多少砝码并放在哪个位置,才能让天平两边力平衡?

    如果是采用特殊杠杆的2.5米位置的支点连接在天平上,然后特殊杠杆采用三种特殊方式固定在天平的离天平支点5米位置,另一端需要多少砝码并放在哪个位置,才能让天平两边力平衡?

    设计一个大杠杆,杠杆两边长度都是100米长度,然后在杠杆两边离支点25米位置和75米位置都设置为小杠杆支点,这些小杠杆两边长度也都是100米长度,通过调整小杠杆的砝码位置,从而让小杠杆处于水平或垂直方向,也就让大杠杆两边重量不同,从而在向左倾斜,水平,向右倾斜之间转变,这个过程中,可以让齿条轨道和齿轮砝码提供平移机械力和转动机械力。

第一百四十九章 幻英雄设计

    ---暴击战士---

    被动:冷却缩减会额外转化为攻击速度,每百分之十冷却缩减,会转化为百分之二十攻击速度;暴击几率会提升自己射程,每百分之二十五暴击几率会让自己射程提高80码(暴击几率为0时,射程为350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二十五时,射程为430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五十时,射程为510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七十五时,射程为590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时,射程为670码)。

    第一次释放Q技能:释放时生成一个自己无法选定的假身并射出一个长方形的地面技能(暴击几率为0时,存在1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二十五时,存在2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五十时,存在3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七十五时,存在4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时,存在5秒),该技能对进入或掠过该区域的目标,造成自适应伤害(基础伤害和加成伤害待定),基础技能长度为650码;百分之二十五暴击几率时,技能长度增加163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五十时,技能长度增加326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七十五时,技能长度增加489码;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时,技能长度增加652码。

    第一次释放Q技能3秒内释放第二次Q技能:自己闪现到第一次释放Q技能时自己所在位置(不算位移技能,不受缚地效果影响,不受禁锢效果影响)。

    第一次释放W技能:释放时生成一个自己无法选定的假身(假身存在时长受到暴击几率加成:暴击几率为0时,存在1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二十五时,存在2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五十时,存在3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七十五时,存在4秒;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时,存在5秒)并生成650码的范围伤害,受到暴击几率加成,暴击几率为多少,技能伤害加成百分之几(最高百分之百)。

    第一次释放W技能3秒内释放第二次W技能:自己闪现到第一次释放W技能时自己所在位置(不算位移技能,不受缚地效果影响,不受禁锢效果影响)。

    E技能开关技能:

    开启时:自己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E技能每提供百分之五暴击几率,每次普通攻击消耗自己百分之五攻击力等值的生命值(当提供百分之百暴击几率时,每次普通攻击消耗自己攻击力等值的伤害);当自己暴击几率为百分之百时开启则提供百分之二十生命偷取和法术吸血,自己普通攻击造成自适应伤害。

    关闭时:自己每次普通攻击,生成一个持续存在1秒的无敌护盾(该护盾只能被真实伤害,魔法伤害,物理伤害,自适应伤害所等值抵消)(护盾值不叠加,也就是新护盾生成的同时让旧护盾失效,受到的伤害不从旧护盾中扣除,只从新护盾中扣除),护盾数值为自己攻击力的一半乘以自己1300码范围内敌方英雄数量(如自己攻击力为300,1300码范围内只有一个敌方英雄,则护盾值为150;又如自己攻击力为300,1300码范围内有五个敌方英雄,则护盾值为750)。

    R技能

    一级R被动:自己释放W时,自己的假身也会释放W技能,自己和假身的W技能都只会对同一目标造成一次伤害(同一目标被两个W技能命中时,伤害不会叠加)。

    二级R新增被动:自己和假身的W命中同一目标时,对该目标的W伤害附带百分之二十五护甲穿透和百分之二十五魔抗穿透,W技能造成自适应伤害。

    三级R新增被动:自己和假身的W命中同一目标时,所造成的伤害的百分之二十五会回复自己等值生命值(无视重伤状态)。

    R技能主动:选定一个敌方英雄,接下来3秒,自己对其最大射程为1300码,对每个英雄的冷却时间为15秒。

    R技能主动:选定一个敌方英雄,接下来3秒,自己对其最大射程为1300码,自己普通攻击对该目标时造成自适应伤害,对该目标的普通攻击有百分之二十五护甲穿透和百分之二十五魔抗穿透效果,对每个英雄的冷却时间为10秒。

    R技能主动:选定一个地方英雄,接下来3秒,自己对其基础射程为1300码,每次普通攻击对其普通攻击会提升325码最大射程,自己普通攻击造成自适应伤害,普通攻击附带百分之五十护甲穿透和百分之五十魔抗穿透效果,对每个英雄的冷却时间为10秒。

    ---新装备---

    每个近战英雄都只能购买一个新生九头蛇或辅助九头蛇或打野九头蛇或暴击九头蛇。

    暴击九头蛇(仅近战英雄可购买,当英雄使用技能变成远程英雄时,暴击九头蛇的所有唯一被动和唯一主动都失效,持续到英雄使用技能变回近战英雄后1秒),售价待定(合成为新生九头蛇或辅助九头蛇或打野九头蛇+暴风大剑);听说暴击九头蛇和冰霜之锤更配哦。

    面板属性:+50攻击力

    唯一被动:+百分之二十冷却缩减

    唯一被动:每次释放技能后1.5秒内,自己射程为650码

    唯一主动:接下来5秒内,射程为650码,普通攻击无弹道瞬发判定为近战攻击,+30护甲,+30魔抗,加百分之五十攻击速度,加百分之二十五暴击几率,加百分之五生命偷取(冷却时间:15秒)

    新生九头蛇(售价350):唯一被动:+8攻击力,+5护甲,+5魔抗

    唯一主动:接下来5秒内,射程为650码,普通攻击无弹道瞬发,判定为近战攻击(冷却时间:15秒)。

    辅助九头蛇(售价400):唯一被动:+5攻击力,+5护甲,+5魔抗,每10秒加2金币

    唯一被动战利品(也就和其他工资装一样咯)

    唯一主动:接下来5秒内,射程为650码,普通攻击无弹道瞬发,判定为近战攻击(冷却时间:15秒)

    辅助九头蛇,让很多特定近战英雄有了更多选择(机器人,牛头,布隆)

    打野九头蛇(售价350):唯一被动:对野怪造成的伤害会获得百分之十生命偷取和百分之十法术吸血,也附带对野怪的额外伤害

    唯一主动:接下来5秒内,射程为650码,普通攻击无弹道瞬发,判定为近战攻击(冷却时间:15秒)

第一百五十章 幻另一种可能性

    ---计算机---

    计算机逻辑方面:或等式,交互式,循环式,逆向式,穷举式。

    或等式:单向等于(左等于右而右不等于左或右等于左而左不等于右),双向等于(左和右互相等于),不等于(可大于,可小于,就是不等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不小于;小于或等于——不大于),等或(如果当前获得的结果是错的,那么另一种近似等于的结果是什么,最常用于纠错);全等于(点阵方程式和点阵数值阵列),不全等于,全不等于。

    交互式:由谁提供的算法,由谁提供的选择,由谁输入的初始条件,由谁决定选择分支,由谁决定取值的结果。

    循环式:开始进入循环的初始条件,循环中止规则,循环暂停规则,循环跳出规则,循环挂起规则,循环重启规则。

    逆向式:由结果逆推过程和初始条件,常常用于硬件纠错。

    穷举式:求正穷举(也就是穷举所有理论上正确的所有可能性,高手克高手咯),求反穷举(也就是穷举所有理论上无法确定其正确性的所有可能性,避免出现菜鸟克高手的情况),求同穷举(也就是如何获得同样的结论,只要求过程不同,而结果相同;或单纯要求过程相同;或单纯要求初始条件相同),求异穷举(如何获得不同的结论,也就要求对一切已有的和未有的都持有质疑)。

    ---机器人---

    当航天需要机器人具备更多功能而占用的材料最少时,也就发展了表面功能机器人,把机器人做成一个个套娃,需要库存时,可以最少库存占用,从而可以用最小的库存容积,容纳尽可能多的特定功能机器人。

    因为空心机器人有个特点,里面可以注射各种可通过温度调整的填充物,比如需要硬度时,可以注射一定量的化学生产钻石,而需要弹性时,可以注射一定量的非牛顿液体和一定量的低密度气体气泡(低密度气体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包装),空心机器人还具备一定能力的保护能力,里面可以作为生物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加工中心---

    当前的化学,多是研究气体和各种固体,液体和各种固体,气体和气体,气体和液体,液体和液体,很少研究固体和固体的化学。

    而随着射线的研究,是否又有一种可能,也就是没有射线时,两种固体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当有射线时,两种固体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光化学,电化学,磁化学,声波化学(脉冲机械能化学),火化学(等离子体化学),射线化学(高能化学),失能化学(低温化学,低压化学)。

    以后纳米医学,纳米工程学的大量应用,就一定会出现1立方纳米的A化学原料和1立方纳米的B化学原料的化学作用加工。

第一百五十一章 幻大杂烩

    ---幻台风消防---

    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设计水上造冰飞机,用于快速在水面上1米的位置掠过并制造一定厚度的冰块,用于广域的让热带气旋失去海水温度补给。

    需要研究低温海水淡化科技,让海水不需要加温就可以淡化,从而更高效率的生成冰块。

    ---月球冰库---

    当月球需要作为航空补给基地使用时,月球可以作为航天农业的实验基地,也就能生产很多农产品,农产品需要库存,而又有多少种月球冰库建设方案呢?

    月球冰库需要考虑耐低温微生物(能在冰库环境中存活或冬眠的微生物),需要考虑断电导致的温度问题(也就需要整体采用隔温材料制作,至少断电后,一定时间内温度不会高于冷库库存温度),如果是作为很多人的营养补充,还需要把各种农产品加工成各种纯营养剂,以最大密度来运输到其他无就地生产农产品的航天基地。

    ---航天抗洪---

    又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海水的蒸发量足够强大,那么可以不可以把大量淡水输送到其他天体的航天基地中,从而让地球上的洪水不至于过分猖獗?

    淡水能有多少种用途?寻找各种最多用途的元素,也就是多种元素各种组合方式,在航天上成为一种万能工具,为了航天研究各种特配合金及复合材料的调配,以及受损复合材料的纯元素化分离然后重配获得新可用寿命。

    ---新的航天建筑方案---

    航天建筑,需要考虑到发射质量和发射体积,只能使用柱子的方式,用平行的柱子排列,然后用所在平面平行而柱子互相垂直的方式排列,再在两个平面之间安装一个个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缓冲一定程度的力,也能提供数据。

    如果只用光学材料和结构材料组成航天建筑的外表面,那么里面需要多少种安全保障内衬?如果不想暴漏给外星人,如何进行隐蔽施工?

    ---星图测绘系统---

    要在地球上就设计出占地平方千米的点阵星图测绘系统

    当把这套系统1比1运输到月球上时,就需要用平方千米,来给立方光年内天体分布测绘。

    月球表面多地都设置这种测绘系统,互为验算,确保数据真实性。

    当能源和数据存储硬件不是问题时,就能每个传感单元每秒拍摄百万帧数的星图原始数据。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幻如果黑洞

    ---CT机---

    如果黑洞只是高等文明的CT机的灯泡,那高等文明需要在哪些方向设置CT信号接收单元阵列呢?当黑洞是天体CT机时,为了什么而需要给星球做CT?寻找超稀有元素?比如千万亿颗星球之中才可能出现一点点的超稀有元素?寻找高等文明所需要的特定元素?开采这些元素,会对该天体有什么影响?改变引力?改变自转?改变公转?

    ---样本触手---

    如果黑洞只是高等文明的跨世界天体样本采集器,为的就是了解其他世界之中,天体的成分,堆叠方式,了解这些数据有什么用?把天体改造成大电池?改造成超级数据存储器?改造成超级计算运算器?

    ---力污染垃圾箱---

    如果黑洞只是把会导致星系运行出现危险的特定天体,在特定时间吸收掉(吃可能是真吃),然后在特定时间放出来(放可能是直接闪现过去)?

    ---军事统治---

    这有点扯,如果外星人也是君主制,那也就会建立各种政权或规则,也就尽可能的不希望有在军事打击范围之外的天体有破坏政权或规则的流浪天体存在,也就是高等文明单纯用黑洞把各个管辖下的天体约束在军事打击范围之内。

    ---另一种浮力加速度---

    水管中加入足够多的固体,会让水平面上升,从而提供足够用的浮力最高位置。

    如果需要浮力加速度,只需要第一次加入1立方米的固体到水管之中,第二次加入2立方米的固体到水管之中,第三次加入4立方米的固体到水管中,第四次加入8立方两个米的固体到水管中,以此类推,每一次加入的固体体积都是上一个砝码的两倍,水平面也就每次都上升。

    为了让管道中的水有足够多的体积,也就把整个系统设计成之字形,然后在水管中加入一个个活塞阀,也就是活塞阀开启时,水管内容积为水管容积,活塞阀关闭时,水管内容积无限接近于0立方米,每个活塞阀门的容积都不同,通过用占用空间达到立方万米的管道系统和机械系统,可以给垂直管道内的水提供浮力加速度。

    多米诺骨牌和这套系统很配。

    ---渐开线光学延时器---

    光学信号和其他信号不同,光学信号很容易被各种天体遮挡,也就让有大量小天体时,需要高频率的光学信号延时器,有少量大天体时,需要长时间的光学信号延时器。

    光学延时器要用到非对称透镜,非对称反射镜。

    ---如果把月球作为地球人的逃生舱---

    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月球改造成全地球人的逃生舱?遇到天文灾难,没法移动地球,那就移动月球去流浪?需要动用月球逃生舱时,真就把地球上深度为1千米的土壤全部装填到月球表面,然后逃生。

    种子库,物种精子卵子库,也要有月球备份版本。

第一百五十三章 幻另一种外科手术技术

    ---纳米丝---

    当需要进行微创手术时,也就只能通过纳米一样的土遁机,在人体中挖掘出一个微创通道,用挖掘头确认是否是病变位置,如果不是继续挖掘,如果是就对病变位置进行采样分析或机械加工。

    很多时候器官内部病变区域是微创纳米丝口径的十倍百倍,纳米丝只采用小口径作业,虽然安全,也存在效率问题。

    有没有一种特殊的材料,在27度时是液体,降温到20度就是固体?这样的材料作为纳米丝的内部填充材料,不会过高温或过低温,伤害到人体。

    需要大头时,把纳米丝用三维打印方式,加工出一个安全框架,也就是只让刀具在其中运作,通过在体内设计一个磁场结构,让一个个纳米磁场刀可以做各种动作。

    纳米三维打印,有哪些用途呢?毛细血管内修复;内出血处理。

    研究各种纳米刀具,有专用于切割骨骼的骨科外科手术刀,有专用于切割柔体的内脏外科手术刀,有专用于处理体液和血液的导流和取样管。

    另一种外科手术方式:使用两个方向向同一个点进纳米丝,纳米丝到达撞击点之前,通过支架让两个纳米丝都呈现90度,从而从一字形变成十字形,就能切割一个正圆,这有什么用呢?有创式的癌细胞接触式检查;创建内表面给药。

    ---了字形刀---

    可以切圆锥体孔,可以切正圆,可以切近似正球体。

    ---四分之一圆弧刀---

    先用一个环柱加工出微创通道,然后把四分之一圆弧刀适当向内插入展开,获得一个个大头加工,可以应用蛇形机器。

第一百五十四章 幻大数据压缩研究

    任何一个随机大数据,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可以用极少数的算式就能得出,比如1024的1024次方;另一种是可以用极少数的算式就能近似得出,也就是用一个算式,能够得出重合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数值,只需要一些不重合区域的表达式就可以还原。

    按照进制,分为十进制大数据,十六进制大数据,二进制大数据。

    数据的进制可以转换,而当数据足够大时,进制的转换会导致运算资源占用,也就需要有对应的进制的数据压缩方法。

    二进制无理数专用处理器:生成二进制的圆周率,生成二进制的黄金分割率,生成任意正整数的以自身为开方数的数值,阶除——也就是1除以2除以3除以4除以5一直到特定中止位置的取小数部分。

    随机重合排列关系专用处理器:在二进制中,随机找出一个无理数(数据卡尺)和一个有理数数据(需要被转化为最短表达式的原始数据)的数据重合部分,把这些重合表达为最短表达式,当然,一个原始数据不可能只采用一个数据卡尺。

    发展下去,大数据就需要有专用的数据卡尺服务器,也就是小的数据卡尺服务器,可以常备1000多个数据卡尺,而大的数据卡尺服务器,可以常备千万亿级别的数据卡尺。

    数据卡尺越多,越容易生成最短表达式。

    数据卡尺的用法:

    一元数据卡尺:把原始数据和数据卡尺进行比对,找出其中重合部分,把重合部分记录为数据卡尺引用段落表达式。

    二元数据卡尺:把原始数据和两个数据卡尺进行比对,找出其中重合部分,把重合部分记录为数据卡尺引用段落表达式,当不重合出现时,就对数据卡尺进行偏移运算,准备从两个数据卡尺的偏移不进位加法或不进位减法中生成能和原始数据重合的段落,从而只需要记录偏移运算(两个数据卡尺的偏移数据,开始引用段落起点和结束引用段落终点)和所采用的是不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减法。

    三元数据卡尺:把原始数据同长度等分为足够短的有限位段落,从而让重合率提高,可以把自身作为数据卡尺,也就是先生成1GB的还原数据,然后以这1GB的数据作为数据卡尺,以此类推。

    快速压缩方式:常用于紧急数据转移。

    把大数据同长度等分,然后求出其平均数,设立一个个的分组,比如第一个分组,小于4096而大于512的数,出现过多少次……,然后对一个个数据分组进行校验码记录,这种方式优点是不需要动用数据卡尺,也就不需要连接数据卡尺服务器,保密性相对较好,本身可以采用单机方式运作,可用于极限情况下的数据转移,缺点是后期还原难度相对引用数据卡尺要高,后期数据还原需要占用足够多的穷举运算资源。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快速压缩方式,作为备份的数据纠错或数据验算区域,作为一种保险方式,避免压缩文件被部分篡改或传输错误导致的数据不可用。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幻如果链条

    ---链条系统---

    红外线,伽马射线都可以用光速传输,目前还没有光秒级磁悬浮技术,也就只能通过链条系统获得米级磁悬浮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可不可以让链条的一边用重力砝码受到地球的引力,另一边用重力砝码受到火星的引力,然后用火星大冲时的引力重合作用,让菱形的链条,变成I直线的结构,从而向两个方向弹射航天器?

    ---想要实现光速级的航天补给,怎么办---

    研究红外线转化为机械能,以及机械能转化为红外线;类比到所有本地可用能源转化为红外线或伽马射线,然后再把红外线或伽马射线转化为各种本地可用能源,这个过程之中,能量的转化,只是为了用红外线或伽马射线实现光速能源补给,减少能源传输成本。

    ---弹射系统---

    引力能弹射系统:用各种机械方式,把整个天体的引力砝码所吸收到的引力集中并应用到弹射区域,从而进行可持续弹射,或单次弹射质量小于整个天体质量百分之一的航天器。

    热能弹射系统:分为多种,有红外线弹射(其他地方供能,本地用能,如冥王星红外线弹射系统),有热能弹射(如水星弹射系统)。

    光能弹射系统:也分为多种,有射线能弹射(借用太阳风暴,中子星射线暴为能源),有接收能量弹射(其他位置的能源补给基地发射伽马射线或其他高能射线,然后转化为机械能用于弹射)。

    ---如何限制光速航行---

    想要限制光速航行,就要找到一种不可被探测的材料,这种材料不会被探测,也就不可能在撞击之前得知位置,还要足够硬,能够让光速航行飞行器被撞到失去光速航行能力。

    如果光速航行:如果光速航行,需要应用一个个撞击传感器,在发生撞击时,第一时间进行向撞击方向喷射的推进力,从而避免航天器的损毁,只是这种方案比较危险,一般都是使用小质量探路航天器先行,然后和大质量航天器保持至少5光秒的距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2671/ 第一时间欣赏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最新章节! 作者:纯白色科幻宅所写的《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为转载作品,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介绍:
在一个高等级文明之中,总有一些出生在高等级文明,然而却并不能或者不愿意在高等级文明之中生活和生存的一群人,而这群人,则是本书的主角们。
本书的主角们,都有哪些呢?
有从小衣食无忧,却厌倦了作为富二代的身份,去其他新奇地方冒险找刺激的;有从小就颠沛流离,却始终对生活充满期望,却又因为种种原因(通病是穷)就选择去其他文明历练或谋生的;有就是爱收集,爱搜集,爱探索的探险家,博物馆倾向的个人爱好。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