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史事讲将TXT下载史事讲将最新章节

第三十八章 庐阳三贤——余阙

作者:徐夏半生     史事讲将txt下载     史事讲将全文阅读
    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生于庐州,元末官吏,先世为武威的唐兀人。余阙率兵与红巾军激战百余次,红巾军再次集结,战船蔽江而下,急攻安庆城西门,余阙身先士卒,亲自迎击,拼斗中,突见城中火起,余阙知城池已失守,遂拔刀自刎,自沉于安庆西门外清水塘中,时年五十六。其与北宋包拯、明代周玺,并称“庐阳三贤”。

    余阙,家中行四,少年丧父,家甚贫,十三岁方开始读书,后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亦中第二名,赐进士及第,也是科举史上合肥可考的第三名文榜眼。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善治军,与兵士同甘共苦,有古良吏风。

    余阙,当年夺取榜眼的文章,后辑入《青阳集》,取名《元统癸酉廷对策》。择句如下:“若夫祖宗所以得天下之本,则陛下之所当知也。臣尝妄论之,我国家之得天下,与三代同。自太祖皇帝起朔漠而膺帝图,世祖皇帝挥天戈以一海内,不恃强大而其仁义之师自足以服暴乱,不用智力而其宽大之徳自足以结人心。至于渡江临卾,与建元之诏观之,则我国家得天下之本,一仁而已矣。”

    红巾军起,天下震动,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当时,天完红巾军徐寿辉正率部围攻安庆,城周尽树寨栅,余阙从小路入城后,即开仓赈济饥民,亲自率兵迎战,大破之,拔双港寨。同赵普胜部连战三日,双方相峙二十余日,使其无功自遁,这一年,余阙组织军民重修城防,将城墙加高至二丈六尺,并开挖三条长壕,引江水环城:一自枞阳门桥引,达集贤门,汇于段塘;一自同安桥引,达清水闸,由板井转太平寺,绕正观门、南门而东,与枞阳门壕合;一自便民桥引,从清水涧转外壕,北注段塘。

    陈友谅志在必得,亲自临阵指挥,擂起战鼓,张定边吆喝众军兵迅速通过护城河的临时搭建的浮桥,红巾军气势如虹,这场仗坚持到傍晚日落西山,陈友谅的车轮战术已经轮完一圈了,安庆城楼上下,血尸如山。陈友谅正想发出第二轮的车轮战命令,张定边来报:江州增援之生力军抵达阵地,已经休息好,可以投入战斗了,陈友谅大喜,吩咐:立即投入战斗!于是乎,三门同时车轮战,江州兵由陈友谅的弟弟统领,急攻西门。

    余阙力尽筋疲,仍然苦斗,如同金陵城守将福寿一样,退下城楼,继续巷战,浑身湿透血染全身!“最后,余阙大叫:“逆贼,吾恨不能食汝等骨肉,饮汝等血浆,我余阙生为元朝人,死为元朝鬼,绝不投降,恨不能杀尽叛贼,今日,就是我余阙尽忠之日!”他身中数箭,已然不能站立了,只见他大叫一声,拔出青峰宝剑,望自己的脖子一抹,倒退几步,手犹执宝剑,声嘶力竭,口中说着“杀贼”字样,最后倒在清水潭中。

    其妻蒋氏、妾耶律氏、女安安,闻余阙死,皆投井自尽,后人将该井名“风节井”,并建“一家仁亭”于井旁。据桐城洪涛山、合肥小南门外二里桥等地所存《余氏宗谱》记,余阙为余氏支脉二世祖,今安徽桐城、枞阳、潜山、肥东、寿县、南陵、六安、凤台等县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苏等地均有其后裔。

    后来,大明名臣宋濂主编撰写《余阙传》,又二十余年后,其子余渊参加朱元璋的科举考试,朱元璋看见余渊名字说:忠臣之后,必忠臣也!于是,录用为进士。“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2356/ 第一时间欣赏史事讲将最新章节! 作者:徐夏半生所写的《史事讲将》为转载作品,史事讲将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史事讲将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史事讲将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史事讲将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史事讲将介绍:
新书《史事讲将2》隋唐系列来袭!这里有你所不熟悉的历史人物传记!史事讲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史事讲将,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史事讲将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