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鲁王被灭
热气球从韶关城上空飘出,并没有引起阿济格等人太多的注意,他们现在最为担心的是,突围出来的部队到了哪里,这些部队又在什么地方,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澳洲空军正在进行一场物资投放。
当然他们即使知道了,也对此做不了多少安排,毕竟以他们现有的科技水平,想要射下热气球那根本就是扯淡,用苏宇的话来说,别想太多,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你们以为满清开挂了不成。
说到开挂,其实澳洲才是开挂的存在,一直走在科技前沿,占据着各种优势不说,所以这场战争就是一场体现澳洲科技的存在。
其实沈犹龙也对这次的空军投放物资充满了好奇,当回报回来的消息说郑森已经受到了物资的时候,他开始注意到澳洲这兵种的重要程度。
他候着脸皮像何语请求希望能够合作培养空军,毕竟两广是澳洲的盟友。
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何语就间接的拒绝了,空军未来很大程度上都是澳洲的王牌,要是大明也有了,在这基础上进行研究,那对澳洲可不是什么好事。
何语表示热气球的发展还处于研发阶段,并且经费较高,兵不适合两广目前引进,这也就等于是间接的拒绝了请求。
老沈心里其实也知道这是何语拒绝,这个武器一旦运用到战争中来是非常厉害的。
既然澳洲不希望出口,老沈也不会一直强行要对方同意,这毕竟是澳洲国之重器。
突围的部队还未进行合围,但是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的谈判已经谈的差不多了,双方就吞并关宁军都各自做出了让步。
多尔衮答应在关宁军的吞并上让出一部分名额补充到豪格的部队,这才是目前他们谈判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加上豪格也感觉到了要是在继续这样下去,很有可能最终就被澳广联军包围了,毕竟对方可是已经直接突围了出来。
原本他有些幸灾乐祸阿济格对上郑森,现在人家奔着自己来了,怎么能不叫他感觉到害怕。如果还没有一点大局观的话,那他也的确是可以不用领兵了。
多尔衮已经下令阿济格与豪格进行换防,豪格也在加快对浙江的攻伐,毕竟这对他来说是一场不小的军功。而且从某种从和难度上来说他需要这场军功在朝中增加微信。
为了避免在次错过机会,豪格对杭州的炮火攻击加大,鲁王已经明显的感觉到了,这次的不同。
鲁王对于两广方面突围的消息已经收到,自己只要在坚持一会说不定就能成功等到澳洲人解决了目前的困局。要说澳洲人已经答应,只要他们能坚持到澳洲解决了阿济格那么就会挥军浙江。
现在看来,豪格已经等不及了,他发动的进攻在加大,也就意味着他收到了什么消息。
难道说他已经收到了澳洲人会来支援浙江的消息,这不可能,在鲁王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种机密没有几个人知道,知道的也不不多,唯一能给出的解释就是巧合。
巧合也就等于天要灭他鲁王。鲁王等一干君臣都陷入到了悲哀之中,从城墙上的抵抗情况来分析,豪格最多在明天就能攻入城内,这个时候不走的话,恐怕到时就来不及了。
鲁王不走,他已经在最初就决定殉国,要是走了他还有什么脸面见祖宗,不过他的家人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已经到了香港,不久之后就会乘船前往澳洲本土。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也算是对的起祖宗了。
抵抗的士兵大多数已经没有了什么抵抗意志,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没有了士气就等于是战斗已经失败了一半。如果可以的话他不会这么放弃。
但是士兵放弃了,他也没有办法,鲁王已经看到了解决,但无力回天的这种感觉,让他非常难过,如果自己能够早一点搭上澳洲人的船。那么现在就是自己唱响反攻的大旗时刻,而不是桂王。
也不知道桂王是什么运气,居然能够得到了澳洲人支持,鲁王是嫉妒又为老朱家感到高兴。
有了澳洲支持的桂王至少不会败的太惨,这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据他所知,目前澳洲人已经从国内运来了大量兵力增援。
有了兵力增援,那么就一定不会输。
豪格对杭州的进攻还在继续,但此时已经做出了非常巨大的炮火攻击。
对于发生在杭州的事情,沈犹龙和何语都知道,毕竟鲁王曾经向他们进行求助过,而且从种种的迹象来表明,现在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矛盾应该暂时性的得到了解决,否则他不会这么快就对杭州进行发动进攻。
豪格大两万大军虽然不是主力精锐,但也是从北方一路南下打过大小百战的军队,在加上又配备了澳洲武器,所以战斗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鲁王只是抵抗了两天,就被对方攻入城内。
当杭州城被攻破的时候,沈犹龙和何语都在当场,据说鲁王最后自尽殉国,为此桂王发表了一篇悼念的鲁王的檄文。
两广日报也做出了特别的报道,对于豪格进行了声讨,一时间因为鲁王的自尽,让大家同仇敌忾的气势发挥到了最大。
当然这也是何语希望看到的,只有让大家对满清的恨意更大,这样才有利于作战,同时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支持作战这是必要的宣传。
就在士气被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乔肆和郑森的部队也已经基本补充完了物资,他们接下来就应该参与到了围攻阿济格的战斗中去。
决不能让阿济格带着精锐走了,这场战战斗必须敢在豪格到达两广之前完成,否则澳广联军就会陷入到对方的包围之中,所以时间上必须抓紧,这是何语下达的军事命令,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反攻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最后时刻。(未完待续。)
第668章 堵截
当鲁王被灭,浙江彻底被满清占领之后,整个南方的势力之中也就剩下两广这一支最为强大,除此之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势力可以比拟。
至于云南的沐王府此时还在观望,虽说没有投降满清,但也在观察着时局的变化,从这一点来看,他们应该是想要抓住最佳的时机进行站队。至于站队哪边据说目前沐王府内部还是出现了分歧。
毕竟沐王府世代镇守云南,又深受大明皇恩,一旦投降至少可以稳定云南的局势,这也是满清一直劝说的根本原因,当然按照历史的走向沐王府应该是协助桂王最后进入缅甸的,只是因为蝴蝶效应之下,最终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而造成现在这种情况也是穿越众等人没有想到的。
沐王府其实这个时候对两广产生不了威胁,威胁最大的还是阿济格大军以及豪格大军,这两支部队一旦汇合成一股,那么澳广联军的危机就会加大,当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这个时候必须加快进度。
必须在豪格会师两广边境之前将阿济格就地消灭掉,老啊的部队可是满清最精锐的部队,为了让澳广联军的作战更有利,大别山纵队已经袭击了南下运送武器弹药物资的满清队伍。
成功截获了对方的物资,这位乔肆和郑森的行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没有武器弹药的补充,加上雨水的侵蚀,阿济格部队的很多火药已经受潮不能用。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说是非常有利于澳广联军作战的,只要联军部队的火药充足,就能以绝对最少的兵力将对方拿下。
当然在这种情况之下,阿济格自然也感觉到了一场危机正在朝他袭来,可以说如果这场危机没有解决好的话,那么他将很有可能会彻底失去在战场上的作战机会。
至于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撤军,已经等不了豪格的军队来会师了,要是等到豪格的军队过来,恐怕自己也距离被围歼不远。
阿济格非常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被围歼。所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能在等待下去,他下达了集结军事命令,收拢战线,将部队收回来。他要在澳洲了做出反应之前,进行撤退。
当阿济格要撤退的消息送到了,远征军司令部时,何语立马下达了作战指示,要求各部人马对阿济格部展开围歼。
阿济格所在部队二十几万人。要说精锐最多也就是几万,所以只要打败了这几万人可以说轻而易举的就能击败他。
距离阿济格所在本部的大营三十里之外,乔肆部队已经集结于此,他收到了最新的作战指示,总部命令他们展开绝地反击,这次绝不能让阿济格所在的部队逃回去。
乔肆,总部命令我们展开战斗,这次看来一场硬战是少不了的,于山看过电报之后,心有余悸说道。
是啊。一场硬战,阿济格不比其他部队,他们是八旗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即使没有火器吗,战斗力也绝不比其他的低。
乔肆皱着眉头回道,随后展开军事地图。
我们的方位是在这里,阿济格的左方向,右边方向是郑森所在的部队,同时正面的方向由韶关守军应对,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敌人堵截在口袋里。
通过乔肆指着的地图就能看出。这次的任务非常重,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决定了第一营官兵是否能顺利的完成任务。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将在这里应敌,也就是我们目前修筑工事的地方。
乔肆一边解说一边指着地图上诉说。可以说他已经清楚的知道,这场战如果打赢了,那么满清的有生力量将会被消灭三分之一,除去这个数字,对于两广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能把他们的有生力量消灭。那么两广就能收复长江以南的地盘,在做打算。
当然这场战争的胜负到底如何,还需要看郑森率领的两广新军,和城内的部队配合怎么样,他们如果不给力,这场战争最后也是失败。
有没有信心是一回事,能力却是另外一回事。
于山对乔肆的部署还是非常信的过的,就是对友军郑森不怎么信任,这家伙可是从军校出来没多久,能打战吗。
“你对郑森不信任,乔肆看出了于山的担忧。”
“是的。”
于山也不含糊直接说出口回道,毕竟对郑森接触的比较少,对方又没有上过战场,怎么让他信任。
郑师长可是军校毕业的高材生,比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要高的多,你的这话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否则传入郑师长的耳朵之中就不好了。
乔肆告诫道,毕竟对友军将领的不信任,这种话被对方听到明显会影响双方之间的合作,而且还有伤双方之间的感情不说。
“我知道,只是我们真的不做出另外一首吗,万一对方。”
于山说的留一手,无非是做一个应急方案处理,他需要给这场战留下一个保险,当然这个保险就是由第一营来做。
一旦郑森没能抵挡住对方的撤退,那么第一营可以迅速的补充上去。
不过这么做也是非常危险的,至少第一营要拿出一半的兵力出来才能做到。
“于山,如果让你过去支援,你能否做到。”
在乔肆和于山看来,对方溃败的时候,就基本上形成不了战斗力,这种形成不了战斗力的情况下,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机会。
而且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是在阵地上对敌,这场战争基本上就可以说是有很大的胜利把握。
不过风险也同样是大的,大的就是很有可能狗急跳墙,在这种情况之下,很有可能冲破防线。
“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不过我一旦走了,这边的防线就会陷入到薄弱的环节,你能守得住吗?”
于山很肯定的回答,如果他加入到郑森那边去支援,的确能够做到,但是乔肆就是危险了。
“我没问题,后续部队只要能接上,我这边的问题就不大,如果可行的话,我把这套方案发给总部。”(未完待续。)
第669章 打响第一炮
乔肆于山二人的方案得到何语的支持,并且作为机密没有公开,毕竟这种事情公布出来,会让郑森的心里感觉到不好受,任谁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限,恐怕都会不好受,所以这个事情只有少部分人知道。
也许郑森自己说不定能守住呢,毕竟他是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的,这可是高材生,要是这场战打败了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在军中威信绝对会受到影响。
郑森所在的部队首先发动了对阿济格的进攻,猛烈的炮火从右边方向袭来,让阿济格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遭受到了一轮轰炸,但很快他的部队就做出了调整。
毕竟是精锐部队,与其他部队自然是不同的,阿济格的两白旗战斗力号称八旗之最,只是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指挥官就从被攻击之中缓过劲来。
如果说,这个时候郑森的进攻,如同一头狩猎的猛虎,那么防守一方的阿济格军就是防守的狼群。他们迅速的组建起了防御阵营,从几个方向进防守。
阿济格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己北部的敌人一点也不陌生,这些就是突围出去的部队,可以肯定,他们就是澳广联军,当然此时对方是谁已经不在那么重要,最重要是这场战斗必须打赢。
等待豪格大军汇合,他就可以轻易的将澳广联军击退,甚至进入两广。
只是这一切都存在与阿济格的幻想之中,此时的豪格虽然攻入了杭州,但并不代表这里的局势就已经稳定了,因为鲁王的殉国,在加上两广日报的有意宣传,很多普通的民众暗地里展开了刺杀行动。
这种暗杀对于阿济格来说已经到了让他无法忍受的地步,每天晚上都会有落单的士兵被人杀死,所以他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他要利用屠城这样的方式来告诫那些敢于反抗的人,你们要是反抗那么就只有死,只是这种方法已经起不到作用更加激励起了大家对满清的恨意。
此时想要豪格会师两广。这已经是不可能了,对于满清之间的消息传递来说原本就不通畅,更何况现在阿济格的人只要送信出来都会被游击队截获。
可以说阿济格已经没有了援军,只能期待奇迹的出现如果奇迹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需要靠他们自己来作战。
郑森之所以首先发起进攻,那也是无奈之举,他知道很多人对于他这么年轻就担任师长并不服气,他需要这场战来帮助他竖立威信,如果打赢了他日后在两广的军队体系内。将无人敢于和他作对。
发动进攻正是体现他的实力,他认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一定能在战场上用到。
其实他的任务主要是负责防守阿济格的撤退,正面进攻由韶关方向的部队和其余的两广新军完成,他只要防守好了就是万事大吉,但何语似乎为了故意照顾他,给他下达了另外一条特殊的命令,如果情况不对,可以改防守为进攻。
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发动进攻,而不是由城里的军队来发动的主要原因。
在他打响第一炮的时候,城里的部队就觉得不对。不过好在他们反应及时,立马做出了进攻,对阿济格的部队同时进攻。
一时间两面受敌,这让阿济格感觉到非常吃力,他的本部人马周边只有五万多人,其余十几万人,这个时候并没有驻扎本部,这些人现在这个时候估计是不会来救援,毕竟他们不是八旗精锐,不会来白白送死。
这个时候救援与送死其实差不多。对于他们来说,阿济格的生死跟他们无关,他们只是一群投降过来的大明军,万一两广打赢了他们。那么等待他们的结局绝对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如果不救援,最后投降两广,说不定还能获得一些好处。
远征军司令部就是掌握了那些绿营的这个心理,所以才敢于潜伏进入阿济格的本部内在防御圈进行作战,否则以他们这么少的兵力,去到人家内部简直就是送死。
但何语就是要利用八旗军与绿营之间的不和这个机会来答应这场战争。如果是对上整个阿济格大军,那么澳广联军就算在怎么弹药多,也是非常吃力的,对方很有可能靠着人海战术最终突围出去。
何语要留住的是八旗精锐,这支部队才是澳洲目前最需要留下的,至于其他的那些绿营,只要打败了主力本部,他们根本就会化作鸟兽散,或者直接归复。
这些明军的节操根本没有,他们在明末的历史上就是投降,先是投降李自成,后来又投靠满清,最后还有举起义旗的,总之就是一群节操全无的家伙,想要他们来救援阿济格,难度太大了。
当然阿济格也是知道的,所以才将本部人马集中在自己周边,这五万人可以说是精锐,很多都是最先归降的明军,战斗力上与那些外围的是有大不通的,他们的战斗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从武器配给上来说,他们与八旗兵的配给就差不多,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忠诚与阿济格主要原因。
战斗一旦打响,就不会停止,更何况这次的战斗是歼灭阿济格。
乔肆在战斗的打响的一刻就已经听出了是郑森方向最先开的炮。
看来对方也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这到是让他放心不少,如果是一名按照常理出牌的指挥官,这次的战斗很有可能会失败。
现在乔肆对郑森能够防守住已经有了一些信心,至少说明对方在战术理论上的知识学的不错。
就在乔肆为郑森做出的决定感到高兴的同时,其他两面的军队正在对阿济格的军队发动猛烈的进攻,在强大火力的绝对支撑下,整个阿济格所部,几乎已经被压制住,同时天空之中还会有大量的燃烧弹投下,这对阿济格造成伤亡可谓不小。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澳洲人会从空中也攻击,这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难道早些时候,他们就已经在计划,想到这个可怕的结果,阿济格陷入到了一场恐慌之中。(未完待续。)
第670章 空袭
阿济格怎么都没有想到会遭受来自空中的袭击,这些飘在头顶数百丈高的大球,从上面不断的抛下一个个物体,随后这些物体在触碰到地面的那一刻就瞬间爆炸,并且附带着燃烧起周边大片物资。
太可怕了,这些东西是什么,闻起来似乎像是油,只是这些东西一沾上就瞬间会起火,澳洲人简直太可怕了。
他从没有想过从空中也能发动进攻,这简直就是颠覆了阿济格几十年的人生,也许他从没有想过空中的袭击也会威力如此巨大。
只是现在他非常害怕,别说两白旗的士兵们士气低落,就是他自己都感觉到这次很有可能会交代这里。
为了避免让天空抛下的燃烧弹烧伤自己,很多士兵的身边都会放着一个水桶,这些水桶就是在关键时刻救他们命的东西,只是人数太多水桶太少,有些杯水车薪,根本救不过来。
空袭,在一次让阿济格见识到了澳洲的强大,并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原本他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至于地面危机,可是现在却是非常不同,地面上的威胁是可见可预防的,空中的威胁基本上就是根本无法预防。
虽说澳洲空军做出的空袭是最为简单原始的一种方法,但对于17世纪的世界来说,这就是战术上的一次碾压,根本没有人可以抵挡的住,所以现在看来澳洲人对于这场战争有着很充分的准备。
沈犹龙对于澳洲在空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威力,是惊喜又担忧,如果澳洲人真的准备重返这片土地,那么自己根本无法与之对抗,相信就是大明的百姓也会很快的而被他们收买。
毕竟一个能带领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朝廷与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朝廷,这可是有着天然区别的。
他现在很庆幸自己是澳洲人的盟友,如果不是盟友,那么情况会怎么样,他已经想不到。
阿济格本部人马已经被团团围住不能动荡,他想要突围撤军已经非常艰难。这场战争不是他亡就是两广陷入被动局面。
现在看来阿济格已经陷入到了被动局面,从地面发动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天,澳广联军似乎已经做好了不打赢这场战争就不撤军的准备,现在郑森几乎是每隔一小时就对阿济格进行炮击一次。
如果在不撤军。来自地面和空中的袭击绝对会让阿济格全军覆没,他清楚的知道,不能在这样下去,必须组织一支敢死队,拼命也要让两白旗的精锐冲出去。只要冲出了包围圈,他相信就没有人能拦得住,至少他们可以先暂时退回到长江以北的地区。
不能让他们走,绝对不放走一个八旗兵,这是何语下达的命令,如果能活捉阿济格这位主帅,那么就尽量活捉。
毕竟阿济格这位主帅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一旦他都没活捉那对于各地的八旗兵来说绝对是一场不小的打击。
郑森发来电报,要求从防守阵地改为进攻,他已经有些等不及要活捉阿济格了。对于他来说一旦活捉了阿济格,在军中的位置基本上就已经是定了。
想要出击是好事,但是防守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何语第一次在电报之中严厉的训诉了郑森,让他要知道自己本分工作,千万不要大意。
这个时候可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要说阿济格也是一名老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这是最危急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好自己就有可能彻底的葬送在这。
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对方放松警惕的机会,只要对方放松了警惕,那么他将会毫不犹豫的冲出包围圈,这是他目前唯一能想到的。
他通过观察和分析觉得。郑森是一个突破口,因为对方年轻,要想在两广将领之中建立威信就必须要有战功,战功是什么,就是你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地方。
只是郑森这人虽然有些傲气,但对于何语他是一点傲气也没有的。毕竟何语是他的恩人,又是他介绍自己去了澳洲读军校,所以这一次他忍着没有出击,否则说不定真的会坏事。
为了让郑森主动出击,阿济格也是做出了一番努力,经过几次的挑衅行为都不成功之后,他意识到自己似乎看错了郑森这家伙,这家伙绝对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难道说这个家伙不想立功。
等不到他多想想从正面进攻的部队已经发动了,在空军的掩护下,他们开始朝阿济格的营地发动进攻,这个时候对阿济格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没有人比他知道现在情势有多危机,为了不被彻底包围他选择了突围,方向选择了郑森防守那一面,在他看来,乔肆那个方向是澳洲精锐防守,要想突围出去,难度大的多,大事郑森这个方向就不一样了,这里是两广新军,两广新军的战斗力他交过几次手。
往往选择对于一个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阿济格就是错误低估了郑森的实力,郑森的实力一点也不比乔肆他们若,那可是整编一个团的人,而乔肆只不过是一个营。
从人数上的优势来说,乔肆没有,但在战术和经验上可能会比郑森高的多,所以阿济格这家伙错过的估算错了,这就直接造成了他失败的主因。
发动突围之战后,阿济格集中炮火袭击,冲着一个郑森一个方向,在短时间内的确是压制住了郑森的火力,但奈何空中的轰炸还在继续。
真是天要亡阿济格,他刚刚压制住的火力瞬间被郑森给抢了回来,郑森开足了马力,让底下士兵的一定压住对方的火力。
只要压住了对方的火力可以说就已经是赢了,两广的新军们还算给力,在上有空军支援,下有澳洲武器的帮助下,迅速的抢回了控制权,将阿济格死死的咬住不能动荡,这就造成了阿济格的突围失败,但损失的人却不少,但这并没让他放弃就这么突围,他决定利用晚间的时候再次突围。(未完待续。)
第671章 活捉
如果能够活捉阿济格对于郑森来说,不但可以立下赫赫军功,同时也能为两广带来一场不一样政治意义,一位满清的亲王被活捉了,这可以说是自打入关以来的第一次。
一直以来都是八旗横扫天下,打的别人屁滚尿流,现在他们的一位亲王被围困在中间不得动荡,这会让满清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动摇,给那些还未做出决定的人一个提醒,八旗未必是最厉害的部队。
你们看,他们也有被打败的一天,现在不就败了吗。
虽说阿济格还没有正式的投降,但他距离战败已经不远。为了压垮他,澳洲从香港又掉了一个营的人过来加入到正面作战,这对于饱受摧残的阿济格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酸。
而他要等待的豪格大军此时却是迟迟未到,这也让他更加陷入到绝望之中,现在是根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敌人不想他撤退,堵住了后路,同时又将他死死的困在这里,很明显是要将他困死在这。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也许真的走不出去了,头顶上是不断投下的炸弹,地面是澳广正面的进攻,阿济格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的优势。
在这种前提之下,要想成功的可能突围出来几乎不可能。
郑森与乔肆的部队正在收拢战线,与正面进攻的部队形成了合围之势。
而紫禁城中的多尔衮此时也早已经知道了阿济格被围,现在他正急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从各地征调部队,准备救援,并且命令就近的部队展开与阿济格里外合围之势。
但就近的绿营此时哪里有这个胆量,澳洲天上地上的攻击,经过一番有意而为的宣传已经成为了神话,什么澳洲人有飞上的本事,从上面投下不断爆炸的东西,你敢去攻击。
没人响应多尔衮。他想要让豪格尽快结束浙江的战事,但此时豪格也被浙江鲁王旧势力一直拖着而不能动荡,要想成功突围去解救阿济格恐怕时间上也有点来不及。
就在多尔衮下达命令的同时,何语也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命令各部对在三天内结束战争,并且快速的像福建方向靠拢,力图在豪格为达到泉州之前结束他的主力部队。
速战速决,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间歇,将他的主力部队全部消灭。迅速的收复长江以南的土地,这是远征军司令部制定出来的战略,同时海军五艘战舰已经开进长江,对试图南下救援的八旗兵展开阻击。
这场战争不能打的太久,太久谁都拖不起,澳洲拖不起,满清也一样,一旦持续作战没有结束,那么他们大部分兵力都将会被牵制在这里不能动荡,别说现在北方还有组建而成的华东纵队。
华东纵队可以说给了满清一次严厉的打击。这支人数不多,由各地游击队组建而成的部队,在战术上采用游击术,往往以多打少,遇到主力的大部队之后他们立马就消失不见了。
这也是为什么拿他们没有办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他们有固定城市作为根据地,那么八旗军就可以很好的将其解决掉,但关键是他们没有固定点,这就给作战带来了难度。
眼下南下的部队几乎是有去无回,如果阿济格主力部队不能测出来。那么多尔衮在满清朝堂内部的势力也将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但同时这种情况下就是豪格的部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否则以多尔衮多年来的积累对付其他人其实还是很有实力的。
阿济格已经被成功围住,只要活捉了他。升官发财都不是梦想,弟兄们都打起精神来,要想升官发财就看这次的了。
新军营之中,各自的小队的队长都在说着同样的话,他们收到的命令是一定要活捉阿济格。
阿济格对于两广来说太重要了,只要活捉了他。处在外围的那些绿营兵甚至会直接投降,虽然两广对这些绿营兵不看好,但是考虑到目前的环境,其实还是很需要这么一大批士兵来维护地方治安的。
这场战争将决定长江以南控制在谁的手里,只要控制了长江以南,日后就有了收复北方的资本,这是何语以及澳洲政府给予两广的建议。
当然没有澳洲人参与的北方战役,沈犹龙是贸然不敢发动的,毕竟他手底下的新军人数也就两万多人,北方那么大,他要收复这么一大片的土地没有兵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这个时候扩军,扩军对于两广来说,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扩军同时也需要一笔很大军费,澳洲人给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扩军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分步骤而来实行,不要急着一时,先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上去了,才有钱扩军,没钱扩军都是空谈。
沈犹龙接受了建议,毕竟两广目前的财政非常紧张,这个时候发动对北方的收复之战其实很难打赢,光是粮草一块就没有这个能力。
不管怎么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还是打败阿济格,阿济格为了做出最后的挣扎也在不断的试图突围,尤其是在晚上他的突围行动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只是善于打夜战的澳洲军,怎么可能让他们突围成功。
在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阿济格的部队就会断粮,到时根本不用打,他们内部也就会瓦解,但是远征军必须快速结束战斗,一旦豪格的大军攻打过来那么他一定会督促外围的十几万绿营发动进攻,到时局面就非常被动了。
这个时候可以说打的就是时间上的优势,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
傍晚时分,郑森亲自带队发动了对阿济格的歼灭战,在乔肆部队的掩护之下,郑森成功的突破阿济格设立的防线进入到了他的营地之中,成功将阿济格抓住,这位满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从此命运将会被改写,当看到新军冲进营帐之时,阿济格就想到了自己的接下来的命运。(未完待续。)
第672章 战争结束(大结局)
手机阅读
阿济格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活捉,一直以来他都不看好的大明军队和将领的,但是他就是被郑森活捉了。品书网 这个事实摆在眼前。
接下来的命运会怎么样,阿济格不知道,只知道自己没有死对于大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澳洲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舆论宣传,他们可以利用自己好好的进行宣传以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阿济格想要通过绝食来抗议,但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乔肆与郑森将他带到了营外。
阿济格,只要你一天不吃饭,我们就杀死一个满洲八旗,你忍心看着他们死吗?
乔肆一脸微笑看着他问,对于他来说,保证阿济格活着就是他当前的最主要任务。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虽然外围的十几万人还没有投降,但是已经消息表明他们准备投降,正在派人前往广州谈判。
谈判的目的无非是想要获得利益多少的问题,对于这些人来说肯定是想要一个好价钱,这个事情澳洲不参与,由沈犹龙自己去处理,相信他也能处理好,这些人虽然投降过满清,但也不能一干子打死,毕竟有些人还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何语只是给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最好这个时候先安抚住这些人,等到顺利拿下了长江以南的地盘,在来慢慢的收拾他们。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一些势利之人,现在能投降两广,将来在两广有危机的时候也就能反戈。
不过对付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没有兵权,没了兵权他们就没法玩阴得。
谈判的事情何语不管,眼下这些满清八旗兵全都被看管了起来,对他们澳洲有另外的用处,在出兵之前,澳洲就对这些人进行了一个研究,南美的地盘上人少,又缺乏军队,这些人完全可以送到那里去开阔殖民地。或者是放在马六甲。
总之等待他们的命运监视远走他乡的劳役,他们必须为自己犯过的错误买单,至于阿济格这位满清的王爷他有着很大的用处。
两广日报对于阿济格被俘虏一事做出了重点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无非就是澳广联军如何联合进行的作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以及郑森在这次作战之中表现出来的作战素质以及领导有方。
郑森可以说在这次战斗之中出名了,加上他是澳洲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对陆军士官学校也来了兴趣。很多热血青年甚至决定前往澳洲进入这所军校求学。
满清朝廷这个时候内部已经开始议论如何选择,是继续作战还是与两广进行谈判。豪格此时虽然只浙江的作战还算不错,但毕竟他的主力被牵制在了泉州,根据最新收到的消息,澳洲人在与那十几万绿营进行谈判。
谈判据说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协议,澳广联军将东进泉州,与泉州的守军进行里外合围,对豪格的精锐部队进功,这个消息已经告诉了豪格,让他迅速的做出应对之策。
只是豪格想要快速回兵也没有用。这些鲁王旧势力也许是得到了两广新军打胜仗的消息,一个个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更加疯狂的反抗。
这样打下去,豪格这点人根本不够用,即使想要撤军也来不及,他想要去泉州进行支援,但此时也是无能为力。
澳洲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时间上的空隙。只要掌握了这个空隙他们就能将他彻底的打败。收复长江以南。
经过两天的谈判,十几万绿营兵决定投降,并且有些还被派到了湖南湖北一代,与黑水军联合进行作战,也意味着收复之战打响。
眼看形式不对的吴三桂停止了攻打巴蜀,而是转而朝陕甘一代而去。他准备将那里攻打下来作为自己的地盘到时在与两广进行要价,有了地盘要价那就对他的利益至少会多的很多。
当然此时他还没宣布脱离满清,他还需要这个身份来打对方一个搓手不及,等到地盘拿下了他在换也不迟。
此时多尔衮已经顾忌不了吴三桂的动作,而是集结兵力准备在长江以北的地区迎战澳广联军,眼看不到的一个月的时间,两广就收复了江西。湖南,湖北,以及福建部分地区,看这个架势下去,长江以南的地区被他拿下基本上没有问题的。
拿下长江以南的两广就等于有了和大清对抗的资本,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都会得到一个很大的补充。
豪格此时也注意到了澳洲的新军速度之快,但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就在豪格焦急的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入了他耳朵里,福建全部澳洲人拿下,自己的几万精锐部队不是战死就是已经被抓或者投降,在这种情况之下,豪格已经是失去了回到泉州必要。
为了避免成为第二个阿济格,豪格带着人连夜撤军,已经管不了浙江的局势了,现在长江以南基本上已经被两广控制,这个时候自己还是保存一点实力回到京城为妙。
当然多尔衮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他带回来的兵力也不多,而且还是打败了战,现在更不是内斗的时候,而是应该合作对敌。
但是两广日报发表了一则声明,希望和多尔衮坐下谈谈,如果对方觉得没有必要谈判的话,那么澳洲人的空中袭击将会开始。
说是谈判,但却是夹着威胁的意思在里面,这让多尔衮非常不爽,但这个时候他也知道的确不应该继续作战,内部的事情必须解决,比如吴三桂这家伙居然跑到了陕甘一代去,明显有异心,现在和两广暂时达成停战协议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多尔衮同意了沈犹龙的建议,双方的谈判地点放在了大员岛,这次谈判双方就目前的局势做出了交谈,沈犹龙要求满清退到关外,而满清的意思要沈犹龙回到两广,可以给予他高度自治。
但显然这个条件双方都不会同意,更何况沈犹龙一直想要收复北方,只是这场谈判双方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实际控制的地盘上已经形成了鲜明对比,两广基本上控制了长江以南,满清控制着长江以北。
双方其实现在都需要解决内部隐患,所以大规模的战争并没有发生,而是是持续了难得几年和平,至于收复北方之战,在澳洲主力部队在这场战争结束一年后,撤离时,两广政府就一直没有明确的答复。
而桂王也在沈犹龙等一干人的拥立下成为了大明皇帝,沈犹龙则成为了内阁首辅。
(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品&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