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二百六十章出海
见于谦和王元吉都要出海,汤鼎心里那颗沉寂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
可是还不等汤鼎开口,于谦抢先说道:“公爷,你还是留在京城吧。”
“凭什么?”汤鼎猛地瞪大眼睛,满脸不服气地说道:“你们不会以为老夫老了,动弹不了了吧?”
“别的不说,老夫航海的经验比你们丰富,有老夫跟着你们出海,保管你们平安无事!”
“更何况,去了西洋老夫还能够号令所有总督府。你们需要的战船水手,这些都不过是老夫一句话的事情,这不比你们孤身前去要好得多?”
于谦无奈一笑,连忙说道:“公爷,这些你下道手令就行了,不用你亲自前去。”
见汤鼎还要反驳,于谦连忙抢先开口:“还有,我这次算是彻底惹怒皇上了。京城这边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公爷在这里镇着,我还真不能放心。”
汤鼎听得眉头皱起,抬头看了于谦一眼:“你是担心皇上会找你的麻烦?”
“不仅仅是我。”于谦神色凝重地摇头,“还有书院和书院出身的官员......”
说着于谦看向王元吉,随即继续朝汤鼎说道:“我怕皇上会迁怒他们。”
王元吉明白于谦的意思,他和于谦两人分别是书院和书院出身官员的领头羊。他们两人一旦离开,那么书院和这些官员都会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
而皇帝觊觎书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如果皇帝趁着他们两人离开的时候对书院出手,那还真的有可能会让书院从此一蹶不振。
想明白这一点,王元吉立刻朝汤鼎说道:“书院可是镇国公的心血,公爷也不想看到等镇国公回来的时候书院已经不复存在了吧?”
汤鼎低头想了一下,眉头忽然展平松开,点头答应:“好吧,那我就留在京城守好书院。”
其实在刚刚的一瞬间汤鼎还想到了另外一点,除了书院之外韩度的子女也在京城,他可要看好他们。
事不宜迟,于谦和王元吉准备一下之后乘坐安庆公主提供的商船出海。
于谦和王元吉的离开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虽然以两人的身份来说,他们两人出海的消息若是被百姓知道,肯定会再次引起百姓谈论。
于谦刚刚以辞官拒绝了皇帝拔擢的圣旨,正是站在风口浪尖的时候。王元吉更是前内阁首辅大臣,一个首辅大臣出海必定会引起朝野的关注。
不过两人一切从简,甚至连装束都更换到和普通人一样,想要悄无声息地从大明离开,这才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朱允烨虽然得到两人离开的消息,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没有做,就这么静静的看着两人乘船出海。
......
三个月后,西洋总督府。
于谦和王元吉站在船首上,看着视野里越来越大的海港。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洋总督府?”王元吉胡子抖动,说话的时候十分激动。
自从跟着于谦出海之后,所见所闻很多都远超他的想象。在南洋的时候还好,不管是总督府的建造风格,还是人都和大明区别不大。
尤其是在各个总督府的海港,由于太多大明人出海贸易的缘故,王元吉所见的几乎全都是大明人。
就算是真正的本地土著,那一张嘴就是一口凤阳味道浓郁的大明官话。如果不是别人介绍,王元吉根本就分辨不出眼前这人究竟是土著,还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
而过了南洋之后,王元吉就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首先便是真正的大明人急剧减少,在海港随便逛逛就能够看到真正的大明人只占了一半的样子,其他都是各种金发碧眼的异色人。
语言也是五花八门,虽然大部分的人也能说大明官话,但是遇到极少数的异色人,王元吉还是必须要求助译者才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
而眼前西洋总督府的局面更是让王元吉吃惊,整个海港能够看到的大明人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是异色人。
看明白这里的形势之后,王元吉有些担忧地看向于谦:“这里这么多外人,咱们大明人只有那点水师,这真的妥当吗?”
于谦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师兄你就放心吧,这么多年西洋总督府镇守这里,还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不出差错我当然知道。”王元吉点了一下头,目光却满是担忧的看向海港当中服饰各异的人群,“毕竟咱们自己人在这里太少,难保这些异色人会有别的心思。”
于谦一听顿时明白王元吉在担心什么,哈哈一笑问道:“师兄是在担心他们会联合起来造反?”
“这是当然。”王元吉严肃地说道:“常言道,人多势众!他们人多必然会生出觊觎之心。”
于谦呵呵一笑,解释道:“这一点还请师兄放心,他们是不可能联合起来的。”
“哦?这是为什么?”王元吉不明白于谦为什么如此笃定,就算是在西洋总督府这里从来没有人敢造反,但是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这些异色人如此之多,现在他们乖乖遵守大明的规矩,不代表他们将来也会遵守。
见王元吉不解,于谦便抬手一指说道:“师兄,你看那两个人有什么区别。”
王元吉顺着于谦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微微摇头:“没有区别。”
于谦哈哈一笑,点头应和,“从外表看来他们的确是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死敌!”
“死敌?这是怎么回事。”王元吉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不敢置信地再次朝两人看过去。可是无论他怎么看,这两人的长相都十分相似,衣衫服饰更是没有什么区别。
要说这两人是兄弟王元吉都会相信,但是要说这两人是死敌,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信。
于谦两手抱在胸前,笑呵呵地看着两人说道:“师兄难道没有发现,这两人之间始终保持着不近的距离吗?而且,这两人从街口走过来,彼此都没有看对方一眼?”
王元吉过目不忘,刚才虽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异常,但是现在于谦提起来,他瞬间就回忆起来。
微微点头,“的确是如此......”
随即又皱起眉头,“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二千二百六十一章汤景
于谦目光落在两人身上,越看心里越是发笑。听到王元吉的话,侧头笑着解释:“因为信仰问题,别看他们同种同源,但是却互为死敌。”
“信仰?”王元吉有些迷茫,他对西洋并不陌生,也知道不少关于西洋的常识,但是他还真的没有注意过这边人的信仰。
毕竟在此之前王元吉和西洋相隔太远,而他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首辅,完全没有必要关注这些人的信仰。
“就是信仰神明。”于谦笑着点头。
王元吉却依然满脸茫然,“是财神?灶神?还是册封的神明?”
一开始王元吉就想到财神,果然不愧是从书院出来的人。虽然他现在也是家财万贯根本不缺钱花,但是对财神依然敬意十足。
不过王元吉很快就反应过来,这里的风俗和大明不一样,那或许他们根本就不拜财神,才说出册封神明的事情。
在王元吉看来,神明是册封的。他当内阁首辅的时候,都亲自签过几个册封小神的公文。
“不是的......”于谦微微摇头,笑着解释:“他们的神明是什么唯一真主......”
听完之后王元吉更加奇怪,“既然是他们都信仰那什么......唯一的真主,那他们应该团结一致才对,怎么会彼此敌对?”
“他们的确是信仰同一个神明,但是他们对神明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听完于谦的解释,王元吉都无语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出现,仅仅是一个解释的差异便能够将同宗同源的一伙人硬生生地分成敌对双方。
而且还是深埋在血脉里,延续上千年的彼此仇视。这在王元吉看来,简直比兄弟阋墙要可怕一万倍。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间惨剧......”王元吉满眼不敢置信的神色,说话时候嘴皮子都在哆嗦。
于谦苦笑一下,低头叹息:“在我们看来或许是惨烈无比,但是在他们看来却未必。”
“哦?”
面对王元吉询问的目光,于谦连忙解释:“现在这种情况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并不是外人的分化......”
王元吉更加无语了,原本他还以为是有外人破坏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然是这些人自己的选择。
自己选择和兄弟敌对,自己选择拿起弯刀杀向兄弟......
哪怕是听了于谦的解释,王元吉也理解不了。
于谦见王元吉满眼迷茫,呵呵一笑:“我刚来这里的时候,也理解不了。”
“那后来呢?”王元吉忽然满眼祈求地看向于谦,似乎是想要从于谦身上得到提示。
“后来见得多了,我也就习惯了。”于谦耸了耸肩,两手一摊。
王元吉先是愣了一下,随后脸色便沉了下来,叹了口气:“我现在连老师都没有找到,哪里还会有精力去探究他们怎么会彼此残杀的?”
言外之意便是,他王元吉管这些人去死。哪怕这些人死光了,那也和他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于谦连连点头,随即伸手示意:“那咱们走吧,这里的总督是信国公次子,咱们这次还需要请他帮忙才是。”
王元吉点点头,两人联袂朝着总督府走去。
在原本的历史当中汤鼎在征伐安南当中染上痢疾病死,只留下汤晟一个儿子。不过因为韩度的原因汤鼎活了下来,后来又接连生了三个儿子。
最小的老四,便是现在的西洋总督府汤景。
汤景得知从亲兵口中得知于谦的到来,连忙跑出总督府迎接。刚刚迈出总督府大门,汤景就看到两个人正并排着走过来。
“汤景拜见首辅大人!”汤景连忙快步上前,朝着王元吉躬身拜下。
王元吉哈哈一笑,伸手示意:“老夫现在无官一身轻,可当不起你这三品总督的大礼。”
汤景连忙直起身来,苦笑着再次拱手:“大人说笑了,我这个总督还是大人签批的。”
随后才朝于谦笑着点头示意:“于兄,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于谦笑容温和的颔首,“是啊,从你离开书院算起,咱们也有六年未见了。”
“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乡遇故知是人生大喜之事,现在见到首辅和于兄我总算是明白这是一种何等有幸的感受了......”
“哈哈哈......”
寒暄片刻之后,汤景连忙伸手邀请两人入总督府。
来到总督府坐下,不等汤景开口,于谦便从怀里拿出一封信。
“这是信国公带给你的信。”
听到是老爹的信汤景飞快地一把抓过来,用力撕开,好像是怕错过半个字一样,汤景瞪大眼睛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
直至感觉到眼角有异样,伸手一抹这才发现是他留下的眼泪。
尴尬地朝两人笑了一下,汤景叹声说道:“让两位见笑了。”
王元吉没有看看,端起茶杯静静地喝着。
于谦看了王元吉一眼,才朝汤景淡淡一笑:“你在海外多年,思乡之情恐怕早就压抑不住,有这种情况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信国公知道,也会欣慰的。”
汤景感激地朝于谦点了一下头,随即收敛神色说道:“父亲在信里说,于兄此行是要去欧陆?”
商谈正事于谦目光一凝,神色变得严肃,“是的,你在这边多年,对那边有多少了解?”
汤景就知道于谦会问这个,从刚才他就在考虑该怎么回复于谦。
只见他眉头微微一皱,看着于谦的眼睛叹了口气,声音低沉的说道:“以前那边还算太平,虽然不管是海上,还是陆地上,都是盗匪横行。”
“只是最近我刚刚从那边回来的商队得到消息,似乎开始乱起来了......”
“乱起来?”于谦眼眸当中闪过一道光芒,沉声问道:“严重吗?”
汤景看向于谦,心道如果不严重自己就没有必要专门提出来了。
点了点头,汤景面沉如水:“应该有天下大乱的迹象。”
天下大乱!
听到这四个字,于谦和王元吉都是心里一阵凛然。他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天下大乱的景象,但是元末明初的混乱才刚刚过去不久,大明平定天下还不到一百年。
于谦和王元吉都从书中和亲自经历过那场战乱的人口中,知道过天下大乱是什么样子。
二千二百六十二章私兵
见两人神色沉凝,汤景也轻声劝道:“如果是以前的时候,你们去那边我不会担心什么,但是现在......”
于谦一听神色顿时变得坚毅,摆手打断汤景的话,沉声说道:“汤兄就不要再劝。”
深吸口气,于谦转头看向欧陆的方向,“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我一定要去把老师找回来。”
说着,于谦洒脱一笑:“既然现在那边一片混乱,那如果老师真的在那里的话,岂不是更加危险?”
王元吉听着神色凝重的点点头。
见两人心意已决,汤景也不再劝说。点点头,目光移向于谦询问道:“家父在信里要我全力协助于谦此行,不知道于兄你想要什么。”
于谦一听,连忙身躯朝汤景前倾,双手撑在膝盖上看了王元吉一眼,委婉地朝汤景点头:“我们是坐商船来的......”
顿了顿,于谦尴尬地笑了笑才继续说下去:“原本计划是直接坐商船过去,但是没有想到那边竟然乱成这样,所以......”
汤景闻弦歌而知雅意,会意地点点头笑着说道:“于兄放心,我派战船护送你们。”
“若是这样,那真是太好了。”于谦脸上顿时露出笑容,还朝王元吉看了一眼。
王元吉也笑着点头附和,并且补充道:“不仅是战船,我们还想要向你借一些兵马。”
为了避免汤景没能及时明白自己的意思造成误解,王元吉话一落就立刻解释:“我们想要找到先生,就必须要踏上陆地。你也知道,现在那边太过混乱,如果没有人手......恐怕我和于谦会寸步难行。”
汤景连忙点头,说道:“我明白,而且父亲的信里也要我调一些士卒保护你们。那么,不知道你们想要多少人马?”
于谦脸上露出笑容,心里大大松了口气。有着信国公的书信,再加上汤景也是书院出身的身份,在借兵这件事上没有遇到丝毫阻碍。
不过于谦也没有狮子大开口,心里衡量片刻之后说道:“汤兄愿意借兵,于谦感激不尽。”
躬身朝汤景行了一礼。
汤景连忙拱手回礼,笑着说道:“于兄言重了,若不是公务在身,韩伯遇险我都想要亲自过去找。说起来,反而是我要感谢于兄才是。”
两人经过这一番的客套,于谦心里的负担减轻不少。
汤景则主动询问道:“不知道于兄需要多少人手?”
于谦闻言立刻看向王元吉,见王元吉默默颔首,显然把也一切决定权都交给于谦。
得到王元吉的回应之后,于谦转过身来面对汤景,正色道:“最少也要三百人马,我知道总督府只有两千兵丁,但是如果太少的话恐怕会难以应付......”
“三百?”正在喝茶的汤景听到这话,顿时被呛了一下。
于谦连忙收声,目光朝王元吉撇了一眼,连忙朝汤景说道:“如果汤兄为难的话,二百也行......”
“于兄,你误会了。”汤景一边用丝帕擦着嘴边和衣袍上的茶水,一边挥手止住于谦的话。
笑着看了两人一眼,汤景直接伸出右手五指张开。
“我给你五千人马!”
“五千!”
于谦噌的一下从椅子上弹射起来,瞪大眼睛盯着汤景,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神色。
就连王元吉也是惊讶地扯着胡子,目光沉凝地扫了汤景一眼:“你没说错吧,五千?”
“当然是五千!”汤景再次点头确认,笑呵呵地看着两人。
于谦确定汤景没有开玩笑之后,接连深吸几口气才把嘭嘭猛跳的心暂时平复下去。
“汤兄,你真是给我一个惊喜啊!”
王元吉眉头紧皱,两道目光如同利剑一样扫视汤景:“朝廷有规程,一个总督府只能有两千兵马,你怎么能拿出五千来?”
于谦这才反应过来,满脸疑惑的看着汤景。是啊,一个总督府才两千兵马,汤景他怎么能给自己五千?
“汤兄,你不会是想要从其他总督府征调吧?这样不妥,不妥......”
总督府的兵马是为了守卫总督府的,如果都调走了,那总督府岂不是危险?于谦可没有这样的胆量,为了自己的事情把别人陷于不义。
见于谦就要拒绝,汤景连忙笑着说道:“于兄你先不要忙着拒绝,先听我把话说完。”
于谦停顿一下,侧头朝王元吉看了一眼,点点头:“好,那你先说。”
王元吉也满是好奇地看向汤景,准备听听他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汤景轻轻咳嗽一声,目光在两人脸上游移片刻,忽然笑了起来:“于兄,首辅大人,既然咱们都是一家人,那我也就不瞒你们......”
于谦和王元吉听到这话,彼此对视一眼,立刻坐直身躯,变得正襟危坐起来。
汤景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看了王元吉一眼之后,似乎是下定决心:“其实我这里不止两千兵马。”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瞬间让王元吉背脊绷紧,他目光沉凝地看着汤景。
王元吉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汤景:“你敢私自养兵马?”
汤景沉吟片刻既没有承认,但是也没有反驳。
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
于谦看着两人之间越来越僵硬的局面,轻叹一声朝汤景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汤景抬头看了于谦一眼,连忙朝他点了一下头。随后转头朝王元吉解释:“首辅大人,我并没有私养兵马,总督府的官兵依然是两千人。”
王元吉也不想和汤景弄得太僵,毕竟这里的汤景的地盘。虽然汤景不可能对他做什么,但是他想要去欧陆还需要汤景的帮助。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
汤景没有直接回答,“首辅大人请看,我这总督府对面便是马穆鲁克王朝。幅员数千里,拥兵数十万。”
“背后则是曾经的帖木儿帝国,现在这里盗匪横行一片混乱。”
“在这种背腹受敌的情况下,仅仅靠着两千人马能够守住总督府这片土地吗?”
王元吉明白汤景的意思,但是他依然坚持的摇头:“当初先生在这里设立总督府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必须要守住这里,毕竟这里距离大明实在是鞭长莫及。但是总督府这里有着海港,即便是你不敌也能够从海上从容退走。”
“这可不是你私自养兵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