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TXT下载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全文阅读

作者:锋锐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txt下载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五十四章 接待

    德国空军第604航空站坐落于瓦伊厄斯镇西北六公里处,司令部分配给它的无线电呼号恰好是“莱因哈特”。德国空军第二航空队的飞行员在内部呼叫时,会开玩笑的称其为“玫瑰天堂”或者“粉红兔子”,。

    ““白狼”呼叫“莱因哈特”,这里的视野很清楚,我们将在五分钟后降落。”机长厄普特中尉扫视了一眼仪表盘,所有仪表指数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白狼”,跑道已经清理完毕,欢迎来到“玫瑰天堂”。”耳机里传来机场航管的回复,信号清晰响亮。

    ““白狼”明白,待会儿见,完毕。”机长松开发信按钮,转过脸望向侧窗外。

    可以看到在左侧护航的两架BF109摇晃着机翼,正在加速超越这架F200运输机。

    “最后检查,要准备降落了。”副驾驶海恩斯坦少尉转过头,对着坐在航空工程师坐席上的鲁尔中士说到。

    “一切正常。”鲁尔对着副驾驶竖起大拇指,同时熟练的调整着操控面板上那些让常人眼花缭乱的阀门与电路开关。

    航空站的简易钢板跑道足有八百五十米长,主跑道的右侧现在正在修建一条新的水泥跑道,工程虽然只完成了一半,但在空中已经可以看出大致的轮廓范围来,长度至少在一千五百米以上。

    这只是这座军用航空站扩建工程的第一阶段,最终这座机场将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军事基地,未来从这里起降的德国海军远程侦察机,可以把整个北海海域和大半个波罗的海都划入作战半径之中。

    隶属于JG53的六架BF109战斗机排成了三个双机编队,先是做了个华丽的低空通场,然后重新爬升到八百米高度,开始绕着机场边缘盘旋警戒。

    涂装成白色的F200运输机放下了巨大的襟翼,对准跑道中心缓缓下降。发动机吊舱下方的起落架舱盖向两侧展开,液压桶驱动着起落架伸出舱外并锁定,十几秒钟过后,厚重的橡胶轮胎就重重的碾压到了涂着褐色油漆的钢板跑道上。

    在刺耳的摩擦声中,刹车片和轮胎间冒起了一股青色烟雾,驾驶员努力操控着这架十八吨重的大型飞机,精准的沿着跑道中线滑行。

    跑道边早已经有一群人在等候着,有陆军的也有空军的,军官们全都穿着笔挺的制服,佩挂着阅兵饰绪和礼仪刀剑。一大群穿着蓝灰色连体工作服的空军地勤人员,昂首叠肚地站在滑行道旁,虽然无法和正规的仪仗队相比,但总体上队列还算整齐。

    四辆外壳擦得锃光瓦亮的黑色奔驰车停在跑道边,车队前面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和穿制服的军人们之间似乎隔着一条鸿沟,双方有意识的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这些人大致上都是同一类打扮,深色裤子和黑皮鞋,黑色的皮风衣与礼帽,一些人的大衣腰侧有明显的鼓起,显然是携带了某种武器,他们的眼神锐利神情严肃,让人不由自主会望而生畏。

    曾几何时,这幅装扮是所有占领区居民最恐惧的梦魇,不管是秘密警察还是保安总局,都代表着纳粹最残暴黑暗的一面。

    “他们到了,长官。”一名盖世太保在上司的身后说到。

    “嗯,相当准时。”带队头目低头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在珍珠母表面的衬托下,黑色的指针指向了十一点四十五分。

    此人名叫威廉.柯尔温.沃夫施泰因,德国秘密国家警察的三级警监,相当于军队里的少校。

    盖世太保和党卫队保安部不同,他们原本就是魏玛时期的普鲁士政治警察,是隶属于普鲁士内政部之下的正规纪律部队,在纳粹上台之前,他们就已经在全国构建起了监控网络,在德国社会上拥有极大的威慑与影响力。

    盖世太保被纳粹控制之后,成为了纳粹用来维护其“国家社会主义”思想与独裁统治,最好用也是最具威力的武器之一。虽然盖世太保归属于保安总局的指挥之下,但与保安部的党卫队探员相比,这些秘密警察的权力几乎是无限的。对于普通的德国百姓而言,这些人本身就是“法律”。

    盖世太保继承了普鲁士风格的官僚作风,执行任务时刻板得几乎不近人情,这也是希特勒和纳粹高层最推崇的,对于国家的敌人必须要残忍无情。

    沃夫施泰因少校就是这样一个标准的盖世太保,执行任务时他是一匹兼具着狡猾与残忍的恶狼,甚至让部下和友军都感到不寒而栗,他带给身边人的心理压力,有时候甚至超过了那些对一切还懵懂无知的敌人们。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一个极为顾家的好丈夫与好父亲,是一个出了名的女儿控。在办公室里他则是一个可靠的上司与部下,与同僚间的关系都处的不错,不管有没有和他一起出过任务,都承认沃夫施泰因少校平时是一名表现出良好教养、待人温和谦卑的绅士,一个身上还保留着大量传统美德的标准的普鲁士男子。

    飞机缓缓滑行到了欢迎队列的面前,机组收起了发动机的油门,一名地勤一手按着软帽,一手提着把折叠舷梯,快步跑到了机舱门边。

    机组人员从里面打开了机舱门,地勤熟练的将舷梯固定在了插槽上,紧接着一位穿着野战制服的德国陆军中将,就出现在了机舱门前。

    陆军中将先扫视了一眼跑道边欢迎的队伍,随后快步踩着舷梯走下飞机,紧跟着将军下机的是一名年轻的陆军少校,手里还提着一只黄褐色的皮制公文包。

    “午安,魏尔勒将军,我是指挥官拉尔夫中校,请允许我代表基地所有官兵,对您的光临致意最诚挚的欢迎。”基地指挥官是个五十多岁的空军中校,留着两撇漂亮的八字胡,腰带紧紧的勒着有些发福的肚子,胸袋下方挂着一枚一九一三版的一级铁十字勋章。

    “幸会,拉尔夫中校。”魏尔勒回了这个口才不错的中校一个军礼。

    “欢迎,将军阁下,我是副指挥官...”随即其余的陆空两军军官们依次上前,向元首的首席私人幕僚敬礼致意。

    “沃夫施泰因,我已经等您很久了,魏尔勒将军。”轮到盖世太保时,秘密警察摘下礼帽,鞋跟一撞点头致意,随后向着陆军中将伸出了右手。

    “幸会,我在柏林就听说过你,少校。”魏尔勒握住沃夫施泰因的手摇了摇。

    “中校,飞机加注燃油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魏尔勒转过脸询问拉尔夫。

    “加上必须的维护工作,估计一个小时就能完成。”空军中校回答到。

    “将军,基地的厨师已经为您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副指挥官在一旁殷勤的补充到。

    “那么我们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跟我讲讲你现在掌握的情况,我们可以边吃边谈,少校。”魏尔勒回过头对着沃夫施泰因微笑着说到。

    PS:谢谢大家的体谅与支持。

第三百五十五章 汇报

    海外基地的生活条件通常会比国内略差一些,不少物资无法从当地获得补给,以至于会占用大量的后勤运力。

    不过406基地相比荷兰北部的几处新基地的条件要好一些,他们可以直接从国内空运补给品,中午的招待宴会格外丰盛,魏尔勒甚至还品尝到了上个月刚从苏联进口的鲟鱼子酱。

    这顿饭明显超出了德军规定的伙食标准,不过魏尔勒不会煞风景的去指责基地司令官过于铺张,也不会去询问对方如何报账。

    高级军官之间也有正常的应酬需要,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没人会在这上面做文章,毕竟这问题过于敏感,一不小心就会竖起一堆死敌来。

    一群基地军官同席用餐,结果让魏尔勒在席间与沃夫施泰因深入交流的打算落了空,因为有些话并不适合在公开场合谈论。于是等到用餐完毕之后,魏尔勒婉拒了基地司令去吸烟室享受雪茄的邀请,而是向对方要了一间安静的休息室。

    “坐吧,沃夫施泰因少校。”魏尔勒摘下军帽搁在了沙发前的茶几上,然后拿起一旁移动酒柜上的水晶酒瓶,拔出瓶塞闻了闻气味。

    “是,将军。”盖世太保少校规规矩矩的坐在了对面的沙发上。

    “我看了上周你们交上来的报告,目前工作进行的怎么样?”魏尔勒往一个玻璃杯里倒了一些酒,然后把杯子推到对方面前。

    “非常感谢,将军。”沃夫施泰因一副受宠若惊的神情,急忙伸手扶住了那只广口杯。

    “您想知道的是哪一部分?”盖世太保问到。

    “先说说那个破坏组织吧。”魏尔勒又从酒柜上取了一个杯子,给自己倒了半杯白兰地。

    “这个组织比我们最初预估的要大得多,将军。”沃夫施泰因拿过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叠文件放在了桌面上。

    “而且成员非常复杂,我们本来以为成员全都是左翼分子,但随后发现并不是这样,部分仅仅只是对德国不满的普通人,他们甚至还吸收了不少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党人。”盖世太保翻开一页文件,把几张照片放在了魏尔勒面前:“这几个就是领头的,这两个是丹麦人,另外两个是挪威人,还有这个是荷兰人,光是在最近的两个月里,他们已经组织了几十起针对德军设施的破坏活动。”

    “有人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这些活动不是凭借几个人就能自发组织起来的。”魏尔勒从烟盒里抽出一支卷烟,轻轻点着照片说到。

    “我们相信是苏联的情报机构在为他们提供支援,两天前我们在哥本哈根挫败了一起破坏活动,和以往一样,破坏分子携带的是德国制造的武器,但这次有一支鲁格手枪忘了锉去枪机上的生产编号,猜猜看谁是原来的主人。”

    “又是我们卖给苏联的军火?”魏尔勒接过递过来的手枪照片。

    “是的,将军,两个月前刚从汉堡装船起运,目的地是拉脱维亚的里加。”沃夫施泰因回答到。

    “这些人有没有可能触及到“诸神”?”魏尔勒把照片扔在茶几上,掏出打火机点燃了卷烟。

    “这我完全可以肯定,他们根本不知道“诸神”计划的存在,上次的事情只是误打误撞。”沃夫施泰因点着头回答到。魏尔勒把身体往后靠了靠:“我看过调查报告了,你认为那只是一场意外。”

    “完全是一场意外,他们只是随机选择了一辆德军车辆,直到袭击那一刻,他们都以为罐车里装的是航空燃料。”沃夫施泰因歪着头在文件堆里抽出了两份文件。

    “这是袭击现场被俘虏的犯人供词,这是那次行动策划者的供词,我们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才抓住这个混蛋,当时他正准备登上前往瑞典的客船。”盖世太保似乎回想起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一抹狰狞的冷笑。

    “这个蠢货差点让我们损失了半吨重水,这可是诺诗克水电公司将近八个月的产量,如果让他们得逞,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魏尔勒皱着眉头问到。

    “帝国财产的重大损失...将军?”沃夫施泰因有些迟疑。

    “是时间,沃夫施泰因,宝贵的时间。”魏尔勒把烟头狠狠的杵进了烟灰缸里。

    “这些人要为他们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这个组织必须立即铲除,被捕的犯人全部送往德国,然后再进行审讯和甄别。”

    “随时等候命令,将军阁下。”沃尔施泰因点头致意到。

    盖世太保隶属于帝国保安总局,理论上魏尔勒不能直接向少校下达命令,必须通过一些必要的程序才行。

    “其他的工作进行的怎么样?”魏尔勒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白兰地。

    “还算顺利,我们正在竭尽所能去搜索名单上的专家,但是因为战争的缘故,一些人在乡下躲藏了起来,还有一些人逃到了国外,当地警察局的档案有缺失的情况,增添了不少寻找的难度。不过我们已经有了不少收获,目前已经找到了三十九个人,还有一大批被隐藏起来的物资和资料。”沃夫施泰因报告到。

    “必须要加快速度了,少校,如果感觉人手不够,可以再从国内调一些人过来,只要对完成任务有所帮助,你可以向上级提出任何合理的要求。”魏尔勒放下酒杯,随手拿起了一份文件。

    “将军,目前我不缺乏人手,缺乏的是物理专业的技术人员,我的人跟踪追捕全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却分不清普通账本和技术资料之间的区别,这凭空增加了不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沃夫施泰因汇报到。

    “这是一个失误,你会得到需要的技术人员的,不过要等到我去了哥本哈根之后。接下去你有什么日程安排吗?少校。”魏尔勒掸了掸袖口。

    “我准备连夜驱车赶往奥尔堡。”沃夫施泰因回答到。

    魏尔勒站起身来,笑着对盖世太保少校说到:“现在看来你的行程要改变了,我需要你随我一起去哥本哈根,然后在元首面前做一个详细的报告。”

    “等一下将军,我没听错吧,您说的是元首?”沃夫施泰因从沙发上弹了起来。

    “你的耳朵没有问题,沃夫施泰因少校,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会给你充足的时间为这次报告做准备。”魏尔勒笑了起来:“元首现在还在荷兰多伦,明天下午才会到达哥本哈根,接见你恐怕要等到后天了。”

    “元首去了多伦?等等,难道是...”沃夫施泰因突然想到了什么,猛然瞪大了双眼。

    “看上去你已经想到了,少校。”魏尔勒拿起军帽戴在了头上,单眼镜片闪过一抹寒光:“被流放的凯撒,我们曾经效忠的皇帝,威廉二世陛下。”

    PS:谢谢大家的体谅,正在恢复状态,作者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谈

    房门是老橡木制的,四周边缘雕着葡萄藤装饰,中间镶着一条长长的已经变色的黄铜铭牌。帝森豪芬把手里的托盘放在走廊靠墙的小桌上,随后抬手在房门上轻轻敲了敲。

    “进来。”房内回答到。副官拧动门把,推开了客房的大门。

    “您的早餐,我的元首。”帝森豪芬站在门口报告到,随后转身端起了那只装满了食物的银制托盘。

    在柏林总理府时,元首的饮食由专门的厨师负责,从购买食材到烹饪,所有工序都经受严格的监督,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

    希特勒即使是在前线视察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后勤保障小组,他有专门制定的食谱,除非新闻宣传方面的需要,基本上他不会吃当地供应的食物。相比之下新元首的肠胃要好得多,只要味道足够好,任何东西他都能开开心心的吃下肚。

    徐峻早已经洗漱完毕,穿上了全套的阅兵礼服,此时正在靠窗的圆桌边,阅读昨晚新收到的电文。

    虽然大部分的政务工作已经分摊给了下面,但是每天依旧有大堆的公务文件,需要元首做最后的批阅。

    当一个独裁者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无上的权力也代表着同等重量的责任,特别是他肩负的不再是单独一个民族的命运,他的视野必须要扩展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告,这还是经过奥丁之眼筛选过的,他要紧抓住历史运行的脉搏,应对已经不再可知的未来。

    欧洲的历史因为他的到来,此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东西方两大势力,对于正在整合力量意图重新崛起的老欧洲,将会做出何种反应,并且做出怎样的战略调整,这些是徐峻近期最为关注的问题。

    另外还有远东的局势,徐峻不相信会有奇迹出现,日本会幡然悔悟放弃侵华战争。情报显示日本南方军已经编组完毕,热带适应性训练正在各部队中展开,日本陆海军都增强了对东南亚欧洲驻军的情报收集密度,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扭转。

    徐峻甚至有些怀疑日本方面的耐心,是否能够像历史上那样坚持到四一年十二月。

    他相信裕仁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位天皇的内阁只会拿出一堆看似详尽细致实则空泛的计划,并且极力让他相信皇国可以征服整个东南亚。

    问题是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虽然屡战屡胜,却从未与一个欧洲老牌列强正面交过锋,而南进计划一旦实施,等于是一次挑战英、法、荷、美四个列强,要是这样还能成竹在胸,这明显是在自欺欺人。

    日本政府在这十几年里,利用教育和宣传系统,成功地给举国百姓都洗了脑,日本普通百姓依然还沉迷于皇军的赫赫武功之中,基本上这个国家是没有救了。

    徐峻伸手移开桌上散乱的电报,让帝森豪芬把装着早餐的托盘放在面前。

    “谢谢你,艾瑞克。”徐峻把手里的电报放在一旁,抖开卷起的洁白餐巾,塞在了军服领口上。

    “其他人都吃过早饭了吗?”徐峻询问正在替他倒咖啡的副官。

    “都吃过了,我的元首。布劳希奇元帅已经去花园去散步了,希姆莱部长正在休息室里与斯达克上尉聊天。”帝森豪芬把咖啡杯轻轻放在了徐峻的右手边。

    “坐吧,艾瑞克,陪我聊聊天。”徐峻用餐叉指着自己对面的座位说到。

    “好的,我的元首”副官回答到。元首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切割起盘子里的油煎白肠:“其实我一直想要问你,艾瑞克。你对今天我们要拜访的那位主人,个人印象是怎么样的。”

    “您是说那位陛下?我的元首。”帝森豪芬把咖啡壶和糖罐移到一边。

    “是的,那位皇帝陛下。”徐峻叉起一块白肠,蘸了蘸盘子边的带籽黄芥末酱。

    “实话说,我的元首,皇帝退位时我年纪还很小,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不过我父母曾经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过关于他的事情。”帝森豪芬回答到。

    “没关系,你可以随便说说。”徐峻嚼着肉肠,从面包篮里拿起一块白面包。

    “我觉得他是一个好大喜功且庸碌无能的君主,因为他个人的自大与狂妄,把德国推入了一场愚蠢的战争,但他却没有能力带领国家获得最终的胜利。甚至在战败后,他竟然逃避自己的责任,抛弃了他的国家和人民,而且是在德意志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我认为皇帝应该为他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帝森豪芬认真的回答到。

    “你是这样想的?亲爱的艾瑞克,你果然还是太年轻了。”比副官年长不了几岁的帝国元首,用一副长者的语气教导道,而副官却一点都感觉不到有什么违和。

    “我的看法不对吗?我的元首。”帝森豪芬恭敬的问道。

    “并不是说你的看法有什么不对,毕竟你太年轻,无法接触到历史的真相。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找布劳希奇...嗯...或者勒布元帅,相信他们会很高兴跟你聊一聊那些往事。”徐峻把刀叉放在托盘里,用餐巾擦了擦嘴角。

    “是,我的元首,有空我会去和几位元帅聊聊”副官点着头回答到。

    “不过,我想他们也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以他们当年的地位,还接触不到帝国高层的那堆内幕。”元首把餐巾从领口扯下,随手扔在了盘子上。

    “德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这位皇帝的描述,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他确实如同报纸上所说的,冲动鲁莽又好大喜功,他的个人眼光与能力都有限,身边又集中了一大批野心勃勃的庸才,最终得到这种下场,根本不令人感到意外。”元首抬手示意副官可以把托盘拿走了,今天早上他不想吃的太饱。

    “不过把所有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对于这位皇帝也实在有些不公平,因为在那场战争中,他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艾瑞克,你知道吗?其实那场战争的结局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换成谁来指挥,都不可能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打赢这种乱糟糟的战争。”徐峻端起咖啡杯。

    “我听那些将军们说,如果当时旋转门转起来的话...”帝森豪芬把托盘放在门边的小桌上。

    “陆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皇帝过于热衷于海军了,在上面耗费了太多的国家资源,而陆军的军官团也不愿意扩招太多的平民军官,这群贵族们只担心自己的利益。最高指挥层被一群穿着制服的政客和自命不凡的蠢货所占据,靠这群家伙,德意志是不可能打赢那场战争的。”徐峻说完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把杯子放在了桌上。

    “不管怎么说,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他象征着普鲁士曾经的荣耀与强盛,也象征着曾经的屈辱与失败。让这位皇帝继续流亡海外,德国战败的耻辱就算不上彻底抹去。”元首说完站起身,背着手向着窗外望去。

    PS: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谈

    房门是老橡木制的,四周边缘雕着葡萄藤装饰,中间镶着一条长长的已经变色的黄铜铭牌。帝森豪芬把手里的托盘放在走廊靠墙的小桌上,随后抬手在房门上轻轻敲了敲。

    “进来。”房内回答到。副官拧动门把,推开了客房的大门。

    “您的早餐,我的元首。”帝森豪芬站在门口报告到,随后转身端起了那只装满了食物的银制托盘。

    在柏林总理府时,元首的饮食由专门的厨师负责,从购买食材到烹饪,所有工序都经受严格的监督,防止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

    希特勒即使是在前线视察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后勤保障小组,他有专门制定的食谱,除非新闻宣传方面的需要,基本上他不会吃当地供应的食物。相比之下新元首的肠胃要好得多,只要味道足够好,任何东西他都能开开心心的吃下肚。

    徐峻早已经洗漱完毕,穿上了全套的阅兵礼服,此时正在靠窗的圆桌边,阅读昨晚新收到的电文。

    虽然大部分的政务工作已经分摊给了下面,但是每天依旧有大堆的公务文件,需要元首做最后的批阅。

    当一个独裁者可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愉快,无上的权力也代表着同等重量的责任,特别是他肩负的不再是单独一个民族的命运,他的视野必须要扩展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

    这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告,这还是经过奥丁之眼筛选过的,他要紧抓住历史运行的脉搏,应对已经不再可知的未来。

    欧洲的历史因为他的到来,此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东西方两大势力,对于正在整合力量意图重新崛起的老欧洲,将会做出何种反应,并且做出怎样的战略调整,这些是徐峻近期最为关注的问题。

    另外还有远东的局势,徐峻不相信会有奇迹出现,日本会幡然悔悟放弃侵华战争。情报显示日本南方军已经编组完毕,热带适应性训练正在各部队中展开,日本陆海军都增强了对东南亚欧洲驻军的情报收集密度,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扭转。

    徐峻甚至有些怀疑日本方面的耐心,是否能够像历史上那样坚持到四一年十二月。

    他相信裕仁一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位天皇的内阁只会拿出一堆看似详尽细致实则空泛的计划,并且极力让他相信皇国可以征服整个东南亚。

    问题是自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虽然屡战屡胜,却从未与一个欧洲老牌列强正面交过锋,而南进计划一旦实施,等于是一次挑战英、法、荷、美四个列强,要是这样还能成竹在胸,这明显是在自欺欺人。

    日本政府在这十几年里,利用教育和宣传系统,成功地给举国百姓都洗了脑,日本普通百姓依然还沉迷于皇军的赫赫武功之中,基本上这个国家是没有救了。

    徐峻伸手移开桌上散乱的电报,让帝森豪芬把装着早餐的托盘放在面前。

    “谢谢你,艾瑞克。”徐峻把手里的电报放在一旁,抖开卷起的洁白餐巾,塞在了军服领口上。

    “其他人都吃过早饭了吗?”徐峻询问正在替他倒咖啡的副官。

    “都吃过了,我的元首。布劳希奇元帅已经去花园去散步了,希姆莱部长正在休息室里与斯达克上尉聊天。”帝森豪芬把咖啡杯轻轻放在了徐峻的右手边。

    “坐吧,艾瑞克,陪我聊聊天。”徐峻用餐叉指着自己对面的座位说到。

    “好的,我的元首”副官回答到。元首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始切割起盘子里的油煎白肠:“其实我一直想要问你,艾瑞克。你对今天我们要拜访的那位主人,个人印象是怎么样的。”

    “您是说那位陛下?我的元首。”帝森豪芬把咖啡壶和糖罐移到一边。

    “是的,那位皇帝陛下。”徐峻叉起一块白肠,蘸了蘸盘子边的带籽黄芥末酱。

    “实话说,我的元首,皇帝退位时我年纪还很小,对他没有什么印象,不过我父母曾经不止一次在我面前,提起过关于他的事情。”帝森豪芬回答到。

    “没关系,你可以随便说说。”徐峻嚼着肉肠,从面包篮里拿起一块白面包。

    “我觉得他是一个好大喜功且庸碌无能的君主,因为他个人的自大与狂妄,把德国推入了一场愚蠢的战争,但他却没有能力带领国家获得最终的胜利。甚至在战败后,他竟然逃避自己的责任,抛弃了他的国家和人民,而且是在德意志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我认为皇帝应该为他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帝森豪芬认真的回答到。

    “你是这样想的?亲爱的艾瑞克,你果然还是太年轻了。”比副官年长不了几岁的帝国元首,用一副长者的语气教导道,而副官却一点都感觉不到有什么违和。

    “我的看法不对吗?我的元首。”帝森豪芬恭敬的问道。

    “并不是说你的看法有什么不对,毕竟你太年轻,无法接触到历史的真相。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找布劳希奇...嗯...或者勒布元帅,相信他们会很高兴跟你聊一聊那些往事。”徐峻把刀叉放在托盘里,用餐巾擦了擦嘴角。

    “是,我的元首,有空我会去和几位元帅聊聊”副官点着头回答到。

    “不过,我想他们也无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以他们当年的地位,还接触不到帝国高层的那堆内幕。”元首把餐巾从领口扯下,随手扔在了盘子上。

    “德国的历史记录中,关于这位皇帝的描述,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他确实如同报纸上所说的,冲动鲁莽又好大喜功,他的个人眼光与能力都有限,身边又集中了一大批野心勃勃的庸才,最终得到这种下场,根本不令人感到意外。”元首抬手示意副官可以把托盘拿走了,今天早上他不想吃的太饱。

    “不过把所有战败的责任都推到他的身上,对于这位皇帝也实在有些不公平,因为在那场战争中,他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艾瑞克,你知道吗?其实那场战争的结局在开战前就已经注定了,无论换成谁来指挥,都不可能在当时那种条件下,打赢这种乱糟糟的战争。”徐峻端起咖啡杯。

    “我听那些将军们说,如果当时旋转门转起来的话...”帝森豪芬把托盘放在门边的小桌上。

    “陆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皇帝过于热衷于海军了,在上面耗费了太多的国家资源,而陆军的军官团也不愿意扩招太多的平民军官,这群贵族们只担心自己的利益。最高指挥层被一群穿着制服的政客和自命不凡的蠢货所占据,靠这群家伙,德意志是不可能打赢那场战争的。”徐峻说完喝了一口咖啡,然后把杯子放在了桌上。

    “不管怎么说,威廉二世是德意志帝国的象征,他象征着普鲁士曾经的荣耀与强盛,也象征着曾经的屈辱与失败。让这位皇帝继续流亡海外,德国战败的耻辱就算不上彻底抹去。”元首说完站起身,背着手向着窗外望去。

    PS: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三百五十七章 会面(上)

    对于那位凯撒陛下,徐峻个人对其充满了兴趣,作为一名曾经的帝国最高决策者,威廉二世掌握着一大批只有当事人才了解的秘密。历史上随着他的去世,这些秘密被带入了坟墓里,给后世的历史学者们留下了一堆未解之谜。

    这位骄傲的凯撒至死都在梦想着复辟他的帝国,甚至不惜放低身姿,写信去拍那位前陆军下士的马屁。

    希特勒可不是靠几句恭维话就能打动的人,即便他在年轻时曾经无比崇拜过这位君王,但是经历过一次大战的惨败之后,皇帝已经从高高的神坛上黯然坠下。而希特勒对旧贵族的态度,也随着个人地位的提高而逐渐改变,德国老牌贵族在新生的强权面前,只有极少数人能保留住自己的节操,这也是希特勒最为鄙视这些人的地方,这种鄙视最终延伸到了他们所支持的皇帝身上。

    纳粹党的崛起依靠的是拉拢煽动底层平民,但是想要掌握一个国家的政权,并且维持整个国家体系的运转,那就必须要获得上层精英阶级的支持,所以直到欧战爆发之前,这位元首一直都在努力调控着两个阶级之间的平衡。

    为此他在对旧皇室的待遇处理上,延续了魏玛共和国的政策,每个月都准时支付皇室一笔津贴,足以让皇帝在流放地过上逍遥舒适的生活。

    魏玛共和国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都难以抹去皇帝存在的痕迹,因为不管是媒体抹黑也好,剥夺贵族们的称号也好,第二帝国的贵族阶层依旧完整的保留了下来,里面不少人依然是普鲁士王室的铁杆死忠,天天都在幻想着复辟曾经的帝国,迎回他们被流放的皇帝。

    德国国防军里的骨干将领,几乎都参加过一次大战,他们也曾经向那位皇帝发誓效忠,他们对旧帝国辉煌的怀念与眷恋,并没有因为第三帝国的崛起而有所消减,反而因为德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这些怀旧的情绪变得与日俱增起来。

    而对于纳粹党来讲,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明显是对纳粹政体的严重威胁,大多数出身草根阶级的纳粹领袖们,绝不会容忍那些旧势力卷土重来,他们不会容忍贵族们抢走自己掌握的权力,摘走他们辛苦打拼获得的“革命成果”。

    所以希特勒绝不会允许第二帝国复辟,在他看来旧帝国政体的腐朽与堕落,加上一名无能的皇帝与一群愚蠢的将军,以及来自于国内敌人的“暗箭”,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他所热爱的国家的战败。

    而以上所有的这一切,恰恰证明了他的思想理论以及纳粹党现有政策的光荣与正确。威廉二世作为旧帝国的象征,只要他还存活在世界上一天,就能继续衬托出帝国元首的英明与伟岸。而希特勒伪装成一名皇室的同情者,仅仅只是为了诱惑保皇党们与纳粹进行合作。

    徐峻没有希特勒那种老兵情怀,他没有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只是从将军和元帅们的嘴里,以及柏林总理府收藏的档案堆中,尝试去了解这位皇帝。事实上这些档案并不完整,当年为了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大部分往来信件和会议记录已经被皇帝下令销毁了。

    这次新元首会想要与威廉二世会面,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作为一个真正的独裁者,徐峻也不会允许皇帝现在就复辟,德国不可能再恢复旧帝国的那种二元统治,特别是即将面临极为残酷的东线战争之时。

    但是徐峻还是会接回这位凯撒,甚至准备把他重新捧上云端,不过在他的计划里皇帝只是作为国家的吉祥物,德意志帝国重新崛起的纪念品而存在。

    除了享有皇室应有的尊贵地位,威廉不可能再掌握任何实质上的权力,可以说连成为傀儡的机会都不会有。

    霍亨索伦王室是徐峻为未来德国所留下的一道保险,他很清楚独裁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就连他如今都会时常沉迷于手中无限的权力之中,徐峻不敢保证自己的后继者能够抵御住来自于权力的诱惑与腐蚀。

    他很担心自己建起的欧洲联盟体系和世界平衡格局,会因为某个后继者的愚蠢而分崩离析。所以徐峻不准备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下同样的无上权柄,他设想在一个适当的时机,重新恢复德国议会的职能,同时他要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分摊出去,重新确立三权分立的宪政体系。那时候德国皇室的存在,就是徐峻用来制约议会权力的一柄利器。

    当然这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他能够打赢即将面临的战争,否则这些依旧只是空谈而已。

    在权力过渡方面徐峻很佩服弗朗哥,无论这位独裁者曾经干过什么,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爱国者。弗朗哥把权力交还给西班牙王室,不但成功保留下了独裁时期的政治成果,同时也维持住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避免了因为权力交割而引发的政局动荡。

    反观如果当时希特勒突然死去,没有指定其他继承人的话,独裁者的桂冠有很大的可能会落入戈林的手里,届时无论国防军、党卫队还是纳粹高层,都不会容忍这头蠢猪执掌帝国的权柄,可以预见到德国将会爆发一场极其惨烈的权力斗争。

    这一世要不是徐峻获得了国防军与党卫队的支持,同时戈林一系提前退场的话,他绝对不可能那么平稳的坐上元首宝座,同时继承希特勒留下的政治遗产,德国甚至很有可能爆发一场内战。

    上午十点整,徐峻坐上了他的奔驰770K,在警卫旗队的前呼后拥之下,离开了荷兰政府特意为他准备的庄园驻地。

    这次德国元首来到荷兰,乘坐的不是飞机,而是他的元首专列。

    原本属于希特勒的“美洲”号元首专列,终于在一月初完成了整修工程,这次旅行是这辆装甲列车离开修理厂后执行的第一个任务。这次改装工程相当庞大,足足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按照伦道夫的说法是,这上面就连一根螺栓都重新翻新了一遍。

    火车头换成了DRB03系列的1081型,这是德意志铁路公司为了高速快车而专门设计的型号,采用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外观,动力输出达到两千零九十匹马力,最高时速一百五十公里,在牵引五百吨重的车厢时,依然能够以一百二十公里的时速飞驰,这在当时欧洲的同级别车头里,也算得上是相当惊人的数据。而原本专列使用的52型车头,最高时速只有80公里,功率也只有一千五百多马力。

    整列专列连同车头包括在内,总共是十五节,动力组依然使用两节串联的车头,随后在列车首尾两端各挂载一节装甲高炮车厢,每节高炮车厢各安装有两门四联装三十七毫米高射炮,真实历史中元首专列的防空火力从未真正使用过,徐峻期待这个记录在自己这边也不要打破。

    高炮车后面是一节行李车,用来摆放元首和高级下属的随身行李,行李车后面是元首的私人车厢,设有元首和警卫的卧室、私人办公室以及专属的盥洗室。

    元首车厢后面是指挥车厢,设有一间会议室和无线电通讯室,元首可以在这节车厢里召开军事会议,并且直接向外界发布命令。指挥车厢后面是高级随员车厢,专供随行的高级官员使用,这次勃劳希契和希姆莱就住在这节车厢里。

    高级随员车厢后面就是餐车,前部餐车专供元首和高级随员使用,而普通随员则在后部的另一节餐车用餐,在这里显露出了军队里的等级区别。高等餐车后面挂的是两节普通车厢,前一节是休息娱乐室,供官员们休闲抽烟聊天所用,后面则是随员办公室,负责处理常规的公务。

    办公车厢后面是淋浴车厢,可以二十四小时提供洗澡用的热水,淋浴车厢后面则是另一节餐车,再后面就是两节卧铺车厢,随车的普通随员以及警卫旗队的士兵就住在这两节车厢里,最后是两节用来放置随员行李与随行车辆的闷罐货车,一节与车首同型号的装甲高炮车厢挂在车尾。

    历史上东线战争爆发之后,这辆专列改名为“勃兰登堡”号,徐峻觉得“美洲”号这个名字听上去还不错,所以暂时还没有重新命名的打算。

    乘坐火车的好处有很多,除了比飞机更安全舒适之外,还可以带上更多的随员和装备。这次徐峻除了自己的元首府班底,还带上了统帅部和陆军参谋部的一批军官。

    至于希姆莱,这家伙是最后一刻硬贴上来的,徐峻看在他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的份上,当即同意了他的随行请求。

    除了元首警卫旗队和一个排的装甲掷弹兵之外,参与保卫工作的还有希姆莱的私人卫队以及保安总局的便衣特工,当然后面这些人可没资格挤上元首专列,他们乘坐的是另一列火车,隶属于统帅部的“非洲”号。

    PS:谢谢大家的支持,这段时间事情多的要死,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正在努力恢复状态中。

第三百五十八章 保镖们

    柏林阅兵之后,徐峻身边的警卫团队再次扩大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恢复了应有的规模。希特勒在位时,除了元首警卫旗队之外,还同时拥有两个精锐的团队,负责他参加公共活动或者外出旅行时的安全警卫工作。

    一个是帝国安全小组(RSD),隶属于帝国保安总局,指挥官是党卫队少将约翰.拉滕胡伯尔。

    RSD最初脱胎于巴伐利亚的一支警察小组,成员大部分是经验丰富的刑事探员,他们的职责是当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境内活动时,全天候保卫这位元首的个人安全。这个小组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希特勒的肯定,于是当他将RSD的职权范围覆盖至德国全境,保卫范围也扩大到整个纳粹的领导层。

    一九三七年之后,RSD成员全都加入了党卫队,执行任务时穿着普通党卫队制服,区别是袖口上缝着由SD这两个字母构成的菱形徽章。

    另外这些人还同时拥有国防军的身份,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特例,统帅部授予了他们宪兵的同等职权,使他们可以入军事单位,同时有权调查、问询、逮捕任何一名国防军现役军人。

    通常当希特勒出行时,RSD会提前检查行进路线以及沿路所有的建筑与机关,他们有权调动当地的盖世太保,调查市面上有关刺杀元首的传言,找出潜在的危险分子,加以逮捕甚至就地处决。

    RSD除了护卫元首,同时也负责其他纳粹高层的保安,只要是有纳粹高层出没的大型活动,现场必定少不了RSD成员的黑色身影。

    另一个元首的警卫单位名叫“元首护卫指挥部”,简称FBK。这个团队资历很老,创建于一九二零年,最初是一个党卫队八人小队,负责在阿道夫.希特勒外出时,担任领袖的贴身警卫。

    那时候这支小队的名称是“领袖的SS护送队”,等到希特勒上台之后才改名为“元首护卫指挥部”,到了一九四零年时,这支部队的总人数已经增长到了三十七人。

    FBK是希特勒最信任的贴身保镖,他允许这些人在自己身边时,随身可以携带手枪。

    要知道希特勒生性多疑,同时极为注重等级观念,平日里即便是戈林和希姆莱,在觐见之前也必须解除武装。

    FBK的职责范围原本很广泛,对于这样一个小单位来说,工作量似乎沉重了一些。所以当RSD出现之后,就把大部分外勤工作接手了过去,使得FBK可以专心负责元首的贴身警卫工作。

    起初这个单位只从老党卫队员里挑选人员,大部分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老家伙们就开始力不从心了。于是这个单位开始吸收年轻的新血,到了四零年时,成员基本都是从党卫队第一装甲师里挑选了。

    前面说过FBK负责贴身护卫元首的安全,这个任务通常由一个三十三人组成的小组来承担,这些人再被分成三个十一人制小队轮换值班。而没有被选入近卫小组的FBK成员,则被授予了其他的“重要”的任务,他们成为了元首身边的司机、侍应、仆人和传令兵,最后挑剩下的那些,就送往元首在德国境内各处住宅,担任空房子的安全警卫。

    在那场让希特勒送命的阴谋里,RSD的表现非常令人怀疑,希姆莱宣称这个单位已经被海德里希所渗透,约翰.拉滕胡伯尔已经被那个阴谋家所架空。这显然是想要减轻拉滕胡伯尔少将所承担的责任,听说那位倒霉的前巴伐利亚警察和希姆莱的私交很不错。

    不过徐峻当时压根就没想过要放过拉滕胡伯尔,于是这位党卫队少将在希特勒死后的第四天,在柏林军事监狱的后院被实施枪决。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RSD成员参与了那场阴谋,但同样也没有证据洗清他们的嫌疑。希特勒在法国的行进路线以及警卫旗队的调动是最高机密,而当时有权获知这些情报的人员名单里,并不包括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而且事发时拉滕胡伯尔并没有和以往那样跟随在元首身边,而是呆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里,据他自称是痔疮犯了,希特勒同意他回到柏林养病,但是他却拿不出元首的批文和医生的证明。

    不管这位少将是不是犯了痔疮,拉滕胡伯尔的屁股绝对不会干净,至于他为什么跟和海德里希勾结到一起,随着当事人全都死亡,这或许已经成为了一个永远都无法破解的谜题。

    徐峻没有多大兴趣去探究这个真相,反正背后无非围绕着欲望、野心、权力和永恒的利益问题。

    希特勒死亡时,身边只有少量的RSD成员,除了当场被击毙的,存活下来的也都被就地处决。在接下去的大清洗里,RSD首当其冲,成为了希特勒的殉葬品之一。

    事发后第二个月,这个曾经掌握巨大权力的组织就不复存在了,留在慕尼黑总部的成员全都被逮捕,关押在施塔姆海姆监狱里,把他们曾经使用在“危险分子”身上的手段尝了一个遍,最终能撑着走上人民法庭的,全都堪称是铁骨铮铮的好汉,随后法官满怀钦佩的把他们送上了绞刑台。

    跟随在希特勒身边的一支FBK十一人小队,如同他们誓言里所讲的那样,为元首战斗到了最后一息。虽然他们经受过严格的作战训练,但是在对手压倒性的自动火力之下,仅凭他们手上的PK手枪,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指挥官布鲁诺中校用战死洗脱了他与FBK身上的嫌疑,但是却无法让这个单位摆脱随后的政治大清洗。

    这些人全都是希特勒的死忠,徐峻根本不准备,而且也没有那份精力和时间,对这支部队进行仔细甄别。

    不过看在希姆莱求情的份上,原有的FBK只是被解散,人员全都被退回了他们原本所在的单位,另外在最近的这几年时间里,他们时刻都会处在在盖世太保的监视之中,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里面哪个人表现出对新元首不满。

    徐峻上台后的保安工作,基本是由身边的副官处负责的。人员来自于党卫队和陆军警卫营,不少人在敦刻尔克战役时就跟着他了,对于这些士兵徐峻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当他回到德国之后,随身的警卫任务就由新组建的元首警卫旗队接手了,虽然成员一个个忠不可言,但是和当年的RSD相比,他们缺乏嗅出危险的经验。

    另外徐峻的贴身警卫力量也显得有些薄弱,他身边的事务繁多,光靠道根和伦道夫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于是希姆莱热心的提出了重建RSD和FBK的建议,徐峻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同意了希姆莱的意见,下令由保安总局和奥丁之眼负责牵头,共同担负起重建这两个单位的工作。

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与王(上)

    莱尔文.凯尔用手指扣住领带结,左右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脖子,回过头看了眼身后那座四米多高的砖砌庄园门堡。昨晚这里下了整夜的雨,直到上午九点之后才云开日出,现在室外气温只有五度左右,口鼻间呵出的气息立即就凝成了一团白雾。

    凯尔依靠在一九三四年款的雪铁龙“先锋”轿车的车门上,伸手从皮制风衣的内袋里,掏出了一个银光闪闪的小扁盒子,镀镍的盒盖上有一个手工篆刻的德国警察徽章。

    抬头往四周张望了一下,凯尔摘下右手上的皮手套,搁在了一旁的引擎罩上,随后打开了盒盖,里面装满了淡褐色的烟丝,如果天气不是那么冷的话,空气中一定会弥漫起烟草的芳香。

    这是一个小巧的手工卷烟器,在柏林的警察群体里非常流行,不管是萧条年代还是战争时期,警察们总能搞到市面上稀有的管控商品,比如用漂亮的铝罐装着的巴西烟丝。

    捻起一撮烟丝填入盖子背后的卷烟布帘里,用拇指按实了,随后从盒子另一侧抽出一张卷烟纸。凯尔用舌头舔了舔纸张边缘,把它反过来贴在了布帘上面,用手指把纸张两边对其,接着用力关上了盒盖,随即一支自动卷制好的香烟就从盒盖下方的开口弹了出来。

    凯尔拿起香烟,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然后就把它叼在了唇边。他抬起头再次向四周张望了一下,把卷烟器放进了皮大衣外面的口袋里,同时从里面掏出了一盒火柴。

    “上尉,有你的联络。”雪铁龙的后窗摇了下来,一个带着陆军船型软帽的脑袋冒了出来。

    “是洛尔姆少校吗?”凯尔连忙甩熄了刚划亮的火柴,取下嘴里的香烟夹在了耳朵后面。

    “不,是赖斯中校,他要跟你本人通话。”通讯兵递出一个悬着麦克风的耳机来。

    “你好长官,我是凯尔。”凯尔把耳机贴在耳边,另一只手端着麦克风说到。紧接着他就挺起胸脯,两脚的鞋跟一撞。

    “嗨!莱因哈特!”

    “嗨!莱因哈特!”雪铁龙车里响起了通讯兵和司机的应和声。

    “是的,对,我现在正等候在大门口,长官。全都已经准备好了,不会有任何差错,是,我亲自检查过,长官。好的,请说长官。”凯尔带好耳机,顺手把耳后的卷烟取下叼在了嘴里,随后对望着自己的通讯兵挑了挑眉梢,后者连忙把脑袋缩了回去。

    “我可以保证,周边两公里范围内全都是我们的人,按照您的命令布置了暗哨,宪兵巡逻队带着军犬,没有任何人能够穿越我们的防线。”重新划亮一根火柴,凯尔点燃了他的手工烟。

    “陆军司令部的人是昨天半夜到的,对,昨晚雨下的真是很大,长官。”中尉扭过头望向右侧的树林。

    “是通讯保障部队,他们拿着陆军司令部的命令,上面有布劳希奇元帅的亲笔签名。这事您已经知道了,长官。当然...我和我的人只服从RSD司令部的命令。”凯尔上尉用手指蹭掉了黏在嘴唇上的一根烟丝。

    “什么?!元首已经出发了?!比计划提前了半小时?”上尉挺直了身躯。

    “现在需要我做什么,长官,请下达命令。”凯尔大声说到。

    “是,遵命,我立即就去,谢谢长官,这是我的荣幸,明白长官,嗨!莱因哈特!”凯尔大声回复。

    “好吧,你们也听到了,元首已经在来这里的路上,立即通知下面,所有单位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从现在起任何擅自闯入警戒区,不听从卫兵警告的可疑分子,一律格杀勿论。”上尉说完猛吸了一口香烟,然后把半截烟头扔在脚下的路面上,随后伸出皮鞋用力碾灭。

    “发动引擎,我们现在去通知那位陛下,元首马上就要到了。”凯尔拍了拍车顶,随后拉开车门坐进了车里,雪铁龙飞快的掉转头驶入了门堡下的门洞。

    凯尔是RSD的一名分队长,指挥着一个精干的九人特工小组。他在半个月前就被上级派遣到了多伦,对元首访问的路线进行先期的勘察和准备工作。

    RSD经过了一次彻底的重建,如今的人员来自于全国各地,除了一部分人出自于保安总局之外,主要还是各地警察局的现役刑警。保安总局把这些人分成了数个分队,各自承担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凯尔带领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组。

    凯尔在加入RSD之前,曾经是柏林警察局的一名刑事探员。他爷爷是一名旧普鲁士陆军上校,父亲则是德意志帝国陆军的炮兵中校,他叔叔则是威名赫赫的普鲁士第十三胸甲骑兵团里的一名上尉,可惜在一九一六年战死在了乌克兰前线。

    到了凯尔这一代,他完全继承了父辈的尚武精神,不过他没有遵照父亲的意愿去报考军校,而是选择带上了漂亮的普鲁士平顶警帽。

    因为家学渊源,以及个人业务能力表现良好,加上家族人脉的一些推动,凯尔很快就被调到柏林警察总局,成为了一名穿便衣的高级刑事警官。

    巴伦庄园是一座标准的十八世纪风格的贵族庄园,因为地处人烟稀少的郊外,所以设计师把安全防御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庄园外围种植了一大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灌木横生,还挖掘了不少排水沟堑,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一座中世纪风格浓郁的小型门堡就构筑在进入庄园唯一的道路上。

    德军入侵荷兰之后,统帅部考虑到威廉二世具有的政治价值,特意向庄园派遣了一个排的陆军士兵,对外说是保护退位的皇帝,实际上更像是一种隔离程序。

    显然是柏林有些人担心这位退位的皇帝,会向外发表什么不得体的言论。整个欧洲都知道德国皇帝是一个口无遮拦的大嘴巴,虽然他进入老年之后似乎有所收敛,但是天知道这位皇帝哪天会神经搭错,说出什么让纳粹领袖们抓狂的大实话。

    指挥那支警卫部队的军官是一名陆军上尉,曾经参加过对波兰的作战,在战场上获得过一级铁十字勋章。统帅部的命令里禁止任何德国军人进入庄园,同时严禁他们与庄园里的人员接触,避免打扰到退位皇帝的生活,结果这位上尉直到现在,都没有跟皇帝陛下说满十句话。

    开战初期保安总局往多伦派遣了一队盖世太保,除了监视皇帝之外,还兼着搜捕当地可能存在的反抗组织和犹太人。

    结果没几个月希特勒就突然死了,紧接着抓捕犹太人的命令也被总部紧急叫停。实际上这里原本就没有几个犹太人,多伦在当时只是一个小镇子,居民全部加起来都不到一千个人,相互之间基本上全都认识,哪家祖上是犹太人根本就瞒不住别人。

    因为不是军事要地,德军占领多伦时完全没有遭遇到抵抗,当地居民大部分都会说高地德语,可以和德军顺畅的沟通,所以对占领军的抵触情绪也比较轻。盖世太保小组在多伦长期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很快大部分人员被抽调到更需要他们的地方去了,只留下了两个人继续监视庄园的活动。

    雪铁龙驶上斜穿庄园中线的公路,凯尔透过车窗望着远处树林边搭建的一顶军用帐篷,灰色的帐篷顶上铺着黄绿色的伪装网,那是警戒部队临时搭建的指挥所。到昨天为止,这座庄园外围的警戒部队,兵力已经超过了两个营。

    空军还派来了六架鹳式侦察机进行空中巡逻,天一放晴就看到这群铁鸟嗡嗡嗡的绕着庄园转圈,一旦发觉地面上有什么可疑目标,他们会用无线电通知地面部队,同时投放烟雾信标指示方位。这些鹳式上面还携带了可以向地面扫射的机枪,虽然比不上战斗机火力强劲,但胜在滞空时间足够长。

    PS:近期在忙着考试,希望大家能够体谅。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第三百六十章 无题

    雪铁龙继续沿着柏油小路前行,右手边是庞大的中庭花园,早些年这里还栽种了大片灌木,由园艺师精心修剪出漂亮的几何图案,不过随后为了节约维护成本,灌木大都被铲掉了,只留下一片空旷的草坪。

    不过这也正好方便RSD布置防线,没有人能够躲过哨兵的监视,悄悄穿越这片开阔地。凯尔知道在右侧的松林边缘,埋伏了两个机枪班,士兵们在枯萎的灌木丛后面构筑了隐蔽火力点,射界能够完全覆盖这座中心花园。

    六挺MG40机枪构成的交叉火力,可以轻易击退连级规模的步兵冲击,并且让这片空地变成一个死亡陷阱。

    轿车驶上了中心支路,这条双车道的柏油马路由南至北横穿过整座庄园,把庄园主体与中庭前院分割了开来。

    多伦庄园最初建造于公元九世纪,原本只是一座林地间的狩猎小屋,一直到十三世纪末,乌得勒支的阿道夫.冯.沃多克伯爵买下了这片土地,在现在的位置上建起了一座带有护城河和三座塔楼的小型城堡。当时这片土地名义上属于勃艮第公爵的领地,但实际控制此地的神圣罗马帝国。

    到了一三二二年,在一次当时很常见的贵族攻伐中,城堡被对手攻陷并摧毁,足足荒废了二十五年后才开始重建,而在之后的四百年里,这里一直被当做骑士的封建宅邸,居住功能逐渐盖过了军事作用。

    到了十八世纪,整座庄园被重新翻修,保留了原本的分布格局,在原址上建造了新的建筑,添加了当时流行的英国风格的花园,古老的多伦庄园由此获得了新生。

    这座庄园被多伦市议员弗兰兹.拉布什所拥有,很多荷兰贵族在这里居住过,其中包括艾拉.范.海姆斯特拉男爵夫人,她在这里渡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她的女儿就是著名的影星奥黛丽.赫本。

    庄园主楼建筑在原本城堡所在的位置上,设计师特意在边上设置了一圈护城河,整座楼就坐落在中心的小岛上。这种设计完全保留了中世纪贵族封建的风格,除了日常的防火防盗之外,还带着一丝炫耀的味道,毕竟不是每座庄园都能拥有那么悠久的历史。

    主楼是一幢三层别墅式建筑,底层有一半是埋在地下的,露在地面上的只有两层半。最底层是厨房、储藏室以及仆人的住所,二层以上才是主人使用的区域。

    建筑从俯视角度看呈一个凹字型,大门就在中间的缺口处,门前有一个水泥砖石砌成的十二级台阶。

    夏天时周围红砖砌成的外墙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不过此时已经全都枯萎了,为了不妨碍到元首的观瞻,凯尔还特别找人进行了整修和清理,如今整栋建筑外表看上去就像刚造好一样簇新。

    车还没来得及停稳,凯尔就已经飞身跳下雪铁龙,他快步跑上门前的台阶,在带着拱形门楣的大门前停下身来。

    上尉先做了两次深呼吸,随后轻轻敲响了那扇淡蓝色框架的玻璃格栅门。屋子里的人想必早就发现了他的到来,房门立即就打开了,一名穿着笔挺的普鲁士陆军军官礼服的男子出现在了凯尔面前。

    “早安,全都准备好了吗?瓦格尔上校。”凯尔向对方敬了个陆军军礼。

    “早安,凯尔上尉,如同前面在电话里回答过你的一样,一切都准备好了”上校还礼后说到。

    “陛下呢?”

    “正在他的办公室里。”瓦格尔偏转身,让出了进门的通道。

    “我不进去了,上校,请你马上转告陛下,元首已经动身,从他的驻地到这里最多只要十五分钟。”凯尔摘下军帽,从裤兜里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

    “你的意思是时间提前了?我的上帝,我马上去通知陛下。”瓦格尔急忙答应到。

    “请抓紧时间,我就在门外等。”凯尔戴上军帽,向对方敬了个军礼,随后转过身向着台阶下跑去,他还有一大堆单位需要马上联系。

    “我觉得这事干的挺无耻的,你怎么看。”帝国元首把一份电报递给了身旁的布劳希奇。

    “我完全支持您的意见,我的元首。”布劳希奇接过电报,用力点头表示赞同。

    “完全不明白那位委员长究竟在想什么,要知道他们还处在日本人的侵略之中。”布劳希奇低头看着电报:“您是否准备对外界公开您对这件事的态度,我们可以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

    “不...”徐峻用手指轻轻敲着太阳穴。“我不能公开表态,布劳希奇。德国政府暂时还不能牵扯进这种内部斗争,再说我们需要中国的资源和劳工。”徐峻打开座位中间的小柜,从雪茄盒里取出一支雪茄,顺手拿起了一旁的打火机。

    “确实如此,我没有想到这个,我的元首,您的决定无比睿智,但是...施道芬伯格少校之前的报告我也看过了...”布劳希奇有些犹豫。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元帅阁下,其实完全不用在意那件事,我相信施陶芬伯格的能力,他会把一切手尾都做干净的,再说就算是被重庆那边察觉,他们又能拿我们怎么样呢?”徐峻说完用点烟器点燃了雪茄,深深吸了几口之后,对着窗外吐出一大团烟雾。

    “相比重庆方面,日本人给咱们这位伯爵制造的麻烦可能还多一点。”元首挠着鼻翼说到。

    “要不然就把他调回来,我的元首,统帅部正需要伯爵这样有能力的军官。”布劳希奇建议到。

    “不,从他的报告里看,施陶芬伯格已经在当地打开了局面,现在把他调回来有些可惜了。我觉得索性让他放开手脚,在中国大干一场,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成为他最坚定的后援。”徐峻拿定了主意,他对着布劳希奇扬了扬拳头。

    “毫无疑问,我会遵从您的意志,我的元首。”总司令一如既往的表起了忠心,同时把手里的电报递还给了元首。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徐峻接过电报,塞进了制服的胸袋里,长叹一声之后,转过脸向窗外望去。

    “您刚才说什么,我的元首。”布劳希奇瞪大了双眼,司令官阁下完全听不懂中文。

    PS:请看作者说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212/ 第一时间欣赏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 作者:锋锐所写的《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为转载作品,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介绍:
一个中国留学生因为一起奇怪的飞行事故在欧洲丧身,也因为那件事故使他接下了一个奇怪的任务.复活的他被卷入了二战的硝烟之中.这里讲述的就是他如何为了生存和理想在那个世界战斗的故事.
本书纯属虚构,故事生在平行世界的未来幻想,请勿与现实挂钩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