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给你拿月饼来
灶屋里人也不少,大家都有各自的活儿干,忙忙叨叨的,今日这顿午饭算是做出来了。
弄好一个菜就往上房端,上房里已经摆好了四张桌子,把仓房里放着的两张大桌子都摆出来了。
孩子们里里外外的跑,高兴得不得了,这会儿就等着吃饭了。
子俊子康和天阔快要到吃饭的时候才回来,毕竟还隔着那么远呢,下了学后紧赶慢赶的往家走,也就这个时辰了。
他们刚进院子,思其就跑去打了水,倒在木盆里,笑着说,“天阔哥,快来洗手,马上就要吃饭了。”
天阔傻乎乎的一笑,摸了摸头,过去洗手了,思其就在他边上站着,他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等他洗了手,思其给他拿了擦手的布,又叫子俊子康来洗手。
他们两人往上房走,思其小声的说,“天阔哥,上午陈家来人了,定了陈平大哥和大姐的亲事,秋玲姐姐那件事就别提了,要不然大家心里都不舒坦。”
天阔挺高兴,定下来了就好,随即又皱了下眉,“这么说来我那日真的猜对了?我大爷爷就是想把秋玲姐许给陈平大哥?”
思其点了点头,“对啊,就是这么回事儿,上午陈平大哥的娘和姑姑来了,还说起了这事儿呢,我爷爷挺生气的,我都不敢说我之前知道,你也别说漏了啊。”
天阔一笑,“哎,我听你的。”
思其,“……”你的回答怎么听起来怪怪的?算了,不管了。
今中午林家吃饭的人还真是多,上房里安了四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的,思其来了这里之后还是第一次在家里看到这么多人吃饭。
孩子一多起来就热闹,大人也在聊天,屋里就没有安静过。
主桌上,林德正高兴极了,今日他可以随便喝酒,老婆子不会管着他。
林德正端了酒杯,笑着说,“二哥,这回买堰塘的事多亏了你帮忙,要不然也不能这么顺当,我敬你一杯。”
顾平章也赶紧把酒杯端起来,“你这真是太客气了,这事儿哪里算我帮了忙,我爹这人最是公正,你就是自己去找他也能成,快别说这么客气的话。”
“我就帮你走几步路,倒是让你们破费,今日请了我们一大家子来吃饭。”
林德正喝了酒就高兴,“这些年在村里你们没少帮忙,先前我们日子也过得不好,自己刚刚能吃饱,想请客吃饭也拿不出东西来,今年好些了,怎么说也要谢谢你们的,这顿饭可不算啥。”
顾平章笑说,“咱们哥俩从小一块儿长大,姓了两家姓,可是跟亲兄弟一般,你这就见外了,今日就当咱们两家一块儿聚聚。”
林德正点头,“好,聚聚,以后也时常聚聚,今儿高兴啊。”
旁边一桌是女人们坐的,吴氏也招呼着大家吃菜,今日的饭菜是宣氏掌勺的,味道都很好。
王氏吃了之后赞不绝口,“子俊他娘怨不得是开饭馆儿回来的呢,这手艺当真是好,我在村里还没吃过比这更好吃的。”
朱氏也笑着说,“是啊,我吃着也好,子俊他娘可真是厉害,以后谁家办事干脆请你去做厨子算了。”
顾家几个儿媳妇都不怎么爱说话,也就赵氏稍微话多一点,吃了一筷子青椒豆腐,好奇的问,“三婶儿,这个是什么啊,吃着辣辣的,以前也没吃过。”
宣氏笑着道,“这个是蕃椒,先前别人给的,其儿说好吃,我就试着拿来当种子种了,没想到还真是长出来了。”
洪涛的娘陈氏说,“这可真是好吃,是好东西呢,三婶儿今年能不能多留些种子,到时候我们来讨一点。”
宣氏笑着应下,“当然可以,应该入了秋才能留种,到时候给你们送去就成。”
今中午的菜准备得很是丰盛,上午去镇上买了些自家没有的菜,再加上菜地里的,足足做了八个菜出来,分量都不小。
朱氏看了眼旁边的桌子,天佑一口接一口,都给呛着了,她笑得不行,“天阔,快给你弟拍拍背,瞧他着急的,在家亏待了他不成?”
天阔闻言,赶紧给弟弟拍了拍背,“你慢点儿吃。”
天佑呛得脸都红了,等缓过劲儿来,笑眯眯地说,“娘,我都说了,林三婶儿做的饭可好吃了。”
“是是是,好吃,那你以后脸皮厚些,常常到这里来蹭饭好不好啊?”
天佑还真就点头应下了,“只要林爷爷他们不厌烦我我就来,还可以和子龙哥哥玩儿。”
林德正也被逗笑了,跟顾平章说,“天佑这孩子了不得啊,从小就能说会道的,瞧瞧这小嘴儿,真是太逗人了。”
顾平章笑着说,“这孩子就是贫嘴,在家也这个样,没个正行。”
林长贵说,“爱说话才好呢,有口才,子龙子杰都不怎么爱说话,以后让他们多和天佑玩儿。”
天佑吃得开心,给子龙夹了块腌鱼,“子龙哥哥,以后我来找你玩儿啊。”
子龙笑着点头,“嗯,你来就是了。”
子龙心里可开心了,以前他们兄弟俩和家里的孩子处不好,所以顾家的孩子也不乐意跟他们玩儿,应该说同村没几个孩子愿意跟他们一起的。
现在可真好啊,天佑愿意跟他们一起玩儿了,大哥二哥平时做什么也爱叫着他。
今日小孩子很多,分成了两张桌子坐的,小子坐一桌,丫头们坐一桌。
天阔恰好就坐在思其背后,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的,这会儿见思其没说话,天阔轻轻戳了她一下,“思其,中秋节想去镇上看花灯吗?”
思其眼睛一亮,回过头来说,“镇上有花灯看?”
“中秋也有的,不如元宵,你想去吗?”
思其想了想,想去倒是想去,每天待在家里挺无聊的,不过太晚了,这时候天黑了又没有路灯,外面漆黑一片,治安也不好,太不安全了。
“还是等元宵吧,到时候让我爹带我们一起去,好不好?”
天阔点头,“好呀,那到时候我给你拿月饼来。”
思其微微一笑,“嗯。”
第122章 请他们吃顿饭
陈家来了林家看过梦珊之后,就算是定下了梦珊,云氏去陈家说的时候,陈家并没有给明确的答复,他们当时也想弄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主要是陈平看准了梦珊,不愿意改变心意,要不然的话,杨氏说不定还是会考虑一下顾家的。
今日去看过了之后,杨氏对梦珊也十分满意,回去就托人到顾家去退了话。
顾平勇知道之后气得不轻,“哼,他林家的姑娘有什么好的,哪里就比得过我们顾家的了,这陈家可真是没有眼光,竟然找这么穷的一户人家,也不怕这穷亲戚以后全都缠上去。”
云氏说道,“老头子你也别生气了,咱们家秋玲哪样不比林家那大丫头好,林家大丫头都能配一门这样的亲事,咱们家秋玲还不该配更好的?我还瞧不上那陈家呢,不就是个教书先生吗?也挣不了多少银子啊,家里的地也少,秋玲嫁过去是要受委屈的,咱们再给她寻摸更好的人家就是了。”
“再者今年也才十五岁,还能等上两年,你也别太着急了。”
顾平勇其实也不着急,他也知道自己的孙女还能留两年,这一回也是碰上了,知道林家正在议亲,便想了这么个法子去给他们添堵。
要是这亲事真让他给抢过来了,这心里才能舒坦一点,谁叫林家抢在他前头把堰塘给买了,这就不要怪他。
谁知道最后却是这么个结果,自己没找回来场子不说,反倒让人给羞辱了,他心里如何过得去?
顾平勇就是个心气儿高的,只允许他压过别人,不允许别人压了自己,眼看着林家日子越过越好,他这心里怎么琢磨都不是滋味儿。
顾平勇喝了口水,背着手说,“我上老二家去找他说道说道,我还得问问他当初为啥要帮林家的忙。”
云氏赶忙叫住了他,“老头子,你现在去干啥啊?老二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今日都到林家吃饭去了,也不知道林家琢磨什么呢,也不是什么大日子,倒请了老二一家过去吃饭。”
顾平勇一愣,站在院子里想了想,然后一跺脚,“还能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先前那事儿,老二向着他们,把事情给办成了,可不就得谢吗?要不然下一次老二还肯帮他们家办事?”
云氏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行啦,你也别生气了,这跟咱们也没多大关系,当心气着你的身子。”
顾平勇也没说话,还是往外面走,云氏又叫他,“外面太阳大着呢,你到外头去干啥啊?”
顾平勇头也不回,“我心里烦,出去转转。”
这会儿才刚刚吃过了晌饭,杨氏带着秋玲在灶屋里洗碗呢,收拾干净出来问,“娘,爹这是干啥去?”
云氏摆了摆手,“不管他,马上就是中秋了,明日咱娘俩到镇上去一趟,东西也该置办起来了,今年多买些东西吧,到时候请你二叔他们一家过来吃顿饭。”
杨氏一听这话,有些不乐意,“娘,二叔他们向着林家,还请他们过来干啥啊?没见爹那么生气吗?这事儿提了爹又得动气。”
云氏瞪了她一眼,“你知道个啥,这日子还得过呢,到底是一家人,还能说两家话不成了?你爹他就是脾气急,遇到事儿总是不多想想,你也跟着凑热闹。”
杨氏应了声,不说话了,反正她也不敢跟婆婆顶嘴。
云氏这女人平时嘴虽然也有点碎,但是也很精明的,顾平勇总说她妇人之见,眼光不长远,其实说起来云氏想的比他还要多一些。
云氏自然也不喜欢顾平章一家,相处了这么些年,总是有矛盾的,她自己也不是个多大度的人。
她现在琢磨的是,老爷子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不知还有几年活头,到时候就要把族长的位置交出来,虽说自家相公是顾家的长子,按理来说应该他接替这个位置,但是也没得说不能把这位置传给别人的。
她看得出来老爷子对老二很是满意,要是到时候脑子一热,把族长的位置给了老二,他们一家在这同心村不是要被欺负死吗?
现在老爷子还好着呢,最担心的就是他死了之后兄弟俩相处不和睦,要是让老爷子知道是顾平勇故意挑起事端,让兄弟不和,心里不是更不满意了吗?
如果这时候让一步,什么事都主动一点,再加上长子的身份,到时候顾平勇也就是族长了,谁也抢不走这位置。
反正有什么账以后再算,现在着什么急呢?
顾平勇去了外面,其实就是到顾平章家门口去望了一眼,看看云氏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心里也知道,这事儿肯定是真的,就是不服气罢了。
见顾平章家里关门闭户的,就知道家里没有人,肯定是到林家去了,顾平勇站在门口吐了口唾沫,又转了一会儿,这才往家去了,外面实在是有些热。
云氏还没去睡觉,等着他呢,等他回来了就说,“老头子啊,快喝口水,外头这么热,你说说你还往外头跑,不知道你到底图啥。”
顾平勇看了她一眼,“要你多嘴。”
他喝了水,云氏这才说,“马上要过中秋了,明儿我和天扬他娘去镇上置办些东西回来,我刚刚琢磨了一下,今年跟老二家闹得不大愉快,要不然就趁中秋的时候和解一下,咱们主动开口请他们一家过来吃团圆饭吧。”
一听这话,顾平勇想都没想,直接拍了下桌子,“你也向着外人是不是,老二这么给我下脸子,你还主动凑上去请他来吃饭,你咋不直接把他供着啊?”
云氏在开口之前就知道他会生气的,她也是好脾气,笑着说,“你先听我说明白了你再发火成不成,爹这么大岁数了,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你们兄弟二人好,难不成你每回都要当那个恶人?”
“你看老二多机灵,从来不主动惹事儿,也不主动亲近咱们,在爹那里他可站得住脚呢。”
第123章 过中秋
顾平勇蹙了下眉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云氏只好说明白了些,“老头子啊,有时候你挺精明的,在这大事儿上咋想不明白呢,爹要是哪日撒手人寰了,这族长的位置到底谁来坐可还是爹说了算,我说到这个份儿上,你该明白了吧?”
顾平勇倒也不傻,云氏一提醒,他也就懂了,点了点头,“这倒也是,那就按着你的意思吧,多买些东西,到时候让老二一家过来吃饭,我这个做大哥的开口他也不敢不过来,要不然就是跟我对着干。”
云氏笑着说,“这你就说对了,你开口了他肯定不好不答应的,大中秋的,爹看着你们兄弟二人坐在一桌上吃饭,这心里多乐呵,再知道是你主动去请的,能不高兴吗?”
顾平勇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很满意,云氏还是挺机灵的,不像那些成日里在外面惹麻烦的女人,擦屁股都来不及。
他的第一任妻子早些年死了,云氏是续娶的,当初娶的时候就看准了她机灵,娶回来还真是没错,时不时的就能出个好主意。
云氏先前的丈夫已经病死了,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早就已经嫁人了,也没什么拖累。
嫁给顾平勇之后一心一意为了顾家,倒也没什么私心,顾平勇很满意她。
其实也是因为他们家人口少,他就顾泽顺一个儿子,怎么算家里的人都是亲的,就是闹也闹不起来。
吃过了午饭还得说说话,顾平章一家都未时中了才从林家回来,刚刚坐下天佑就跑进来说,“爷爷,大爷爷过来了,说是有事儿跟您商量。”
顾平章点了点头,顾平勇都已经朝着上房来了,他起身接了他,等顾平勇坐下了自己才坐下。
王氏笑着说了几句话,让孙媳妇去泡了杯茶过来,自己也坐在边上听。
顾平章问,“大下午的,大哥到我这里来可是有事?”
顾平勇冷哼,“我是你大哥,还不能上你这儿来了?当初你自己在外头修房子还是从公中支的银子呢,这地方我倒来不得了。”
顾平章想发火,王氏摇了摇头,他生生忍住了,“大哥有事说了就是。”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着快中秋了,今年还没安排,我过来问问你们的意思,你们要是不去林家过,就回老宅吃团圆饭。”
这话里话外都是讽刺,顾平章是个性子急的,又想发火,王氏赶紧接过话茬,“中秋当然是自己家人过,我们去林家做什么,大哥说笑了。”
顾平章没说话,顾平勇看了他一眼,又问了一句,“我今日都来请你们了,你就说一句到底去还是不去?你要是不去就当我白来了一趟。”
去当然是要去的,顾平章忍着火气,点了点头,“大哥想的周到,我现在还没想到这一层呢,既然大哥先说了,就回老宅去过中秋,只是辛苦大哥大嫂了。”
顾平勇说,“你们来了就成,爹上了年纪,也该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咱们兄弟俩也好久没一起说说话了,现在是越发的生分了。”
他这话的意思还是说顾平章和林家走得近了,这一点让他非常不高兴。
不管他认不认顾平章这个亲兄弟,但怎么说他们也是一家人,自己的弟弟和别人亲近,倒是不和他这个做大哥的亲近,他心里如何忍得过去?
尽管今日来这里是请他们过去过节的,但是有些话他就是憋不住。
“今日林德正可得意了吧?我听说是陈家上家里提亲来了,事情定下来没有啊?”
顾平章这会儿懒得跟他说话,王氏在边上笑着说,“已经定下了,过不了多久就下聘定日子。”
她心里好奇,顾平勇怎么开始操心这事儿了?
紧接着顾平勇就哼了声,“那陈家没眼光,看上他们家丫头也瞧不上我孙女,以后有的后悔。”
一听这话,顾平章瞪大了眼睛,赶忙问他,“大哥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大哥也有意和陈家结亲?”
“怎么,我就不能看上陈家了?这事儿都已经定了我也就不提了,陈家没定秋玲那是他们没福分。”
他念叨了几句,心里总算是舒坦了,这才背着手回去了,他一走顾平章就咬牙,“哎呀,我就说今日老林看起来怎么不对劲,原来是有这么回事儿在里头,我还不知晓呢。”
王氏也挺惊讶的,“谁能想到大哥竟然也在打主意,这可真是不知怎么说才好了,好在陈家是定了梦珊,要不然可真是丢死人了。”
顾平章叹气,“他真是越老越不知羞,还故意提一句,这是想让我动气呢?我可真是开了眼,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这种事也做得出来。”
王氏安慰了他几句,这事儿也就不提了。
中秋这一日,地里的活儿就干得少,主要还要在家过节,学堂也会放假,中秋这日子可是很要紧的。
这时候过中秋的习俗很多,思其前世还知道的就只有吃月饼和赏月了,其他的都已经淡忘。
但是来到了这里,那些习俗都还存在,燃灯,吃月饼,赏月,熬夜,这些都是要有的。
这还是在乡下呢,已经简便了很多,要是这时候到京城那些地方去,今晚就会非常热闹了。
吃过早饭之后,家里的女人们就要开始忙活了,虽说重头戏是在晚上,但是中午也是要做一顿好的。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是吃鸭子,庄户人家,谁家里都会养些鸭子的,平时养着下蛋吃,到了过节的时候杀一只开开荤。
思其知道乡下的女人很剽悍,杀鸡杀鸭什么的都是自己动手,有的还杀猪呢,一点儿也不比男人差。
今日她算是开了眼界了,刘氏去后院儿挑了一只肥鸭子,拿到前面来,磨了刀就准备动手了。
吴氏赶紧让孩子们都到屋里去,一会儿杀了鸭子再出来,小孩子家是不能见这些的,怕吓着。
几个孩子在屋里听着外面的动静,还是有点怕的,那鸭子扑腾得很厉害,梦环吓得手都抖了,思其赶紧拉着她,“别怕。”
第124章 想老五了
这个过程也很快的,刘氏没一会儿就把鸭子给杀了,笑着喊了一声,“孩子们出来吧,没事儿了。”
到了外头,就见那只鸭子已经躺在地上,动也不动了。
林长富和林长源吃了早饭就上山打猎去了,平时也不得空,今日整点儿野味儿回来尝尝鲜。
子俊子康已经带着两个弟弟去河边了,带上了鱼笼,准备抓几条新鲜的活鱼回来吃,顺便摸些螺,就在河边的石头上,有很多。
几个女孩子就留在家里,今日事儿多,她们虽然年纪小,但是也能帮上些忙的。
这还没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已经有过节的气氛了,大家都忙里忙外的,但是脸上却一直笑眯眯,瞧着就让人觉得心情好。
婉容思瑶也放下了绣活儿,和梦珊梦珠一起在灶屋里帮忙。
有她们几个,思其和梦环就闲下来了,她们两个年纪小,去了也是添乱的,在院子里带着子辰玩儿就是了。
林长贵去竹林里砍了一棵竹子回来,思其笑着说,“二伯,这是要做什么呀?”
林长贵笑了,“扎灯笼啊,今日过中秋,哪里能不燃灯的,我多做几个串在一起,到时候看着好看。”
思其顿时好奇了,她只看到过灯笼,还没有亲眼看到过扎灯笼的过程,应该也蛮有意思的,就端了小板凳坐在边上看。
其实也很简单,自己家用的,也不用那么多花样,蔑条弄出来架子,然后外面糊纸就可以了。
过程是简单,但是要做好也挺费功夫,思其看着也不觉得无聊,后来还自己动手扎了,手差点儿割破。
半上午林长富兄弟俩就回来了,一进院子就喊,“娘,今儿可真是运气好,打了一只鹿,还挺大的。”
听见动静,灶屋里的女人们都出来看了,吴氏看着林长源扛着的那头鹿,笑着说,“这么大呢,这可真是难得,好些年没打过鹿了。”
思其本来在屋檐下坐着看扎灯笼的,这会儿注意力都被吸引了。
好家伙,还真是一头鹿……
她知道古时候生态环境好,也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什么的,只要有本事,能猎到各种东西,甚至还能抓老虎。
不过真的看到打了这么大一头鹿回来,她还是很惊讶的,这到底是怎么打到的?
她后悔了,应该跟着去看看的,哎。
那头鹿都已经死透了,躺在院子里一动不动的,宣氏出来看了,笑着说,“这会儿还没有开火,相公,你们赶紧收拾出来,一会儿还能拿鹿肉做个菜呢。”
林长源点头,“好,一会儿就收拾好。”
突然之间收获了这么大一头猎物,大家都挺高兴的,这个年月里,肉可是很难得的东西,平时吃猪肉那都是要花钱买的,自家养的鸡鸭鹅也舍不得杀,这鹿收拾出来,光是肉就得好几十斤,光是想着就觉得开心啊。
吴氏说,“这个天气肉也放不住,收拾出来,留下一块儿自己吃,给顾家送去一腿,剩下的老三拿到镇上酒楼去卖了吧,咱们放在家里放臭了也吃不了,白白给浪费了。”
林长源笑着应下,“成,收拾出来,下午我就拿镇上去卖了,明日都不新鲜了,卖不了好价钱。”
这种纯正的野味那是不愁卖的,收拾出来拿到酒楼去价钱还挺高的,主要是自家人吃不了,放在家里也是白白浪费。
这会儿家里就几个女孩子,这鹿虽然都已经死了,她们看着还是挺吓人的,子辰也还小,吴氏就让思其和梦环带着子辰去屋里玩儿了,别在这里看。
过了一会儿子俊子康他们几个就回来了,“娘,今日没抓着大鱼,几条小的,还是能做,虾也不多,不过摸了可多螺了。”
子俊刚刚进门就开始跟宣氏说话,到了院子里,他们几个才看见了那头鹿,子康赶忙跑过去,高兴地说,“今日猎着鹿了呢,真是太好了。”
林长富和林长源这会儿正忙着收拾,林长富笑着说,“中午就给你们做了吃,这东西好些年没吃过了,都忘了味儿了吧?”
几个孩子都舔了舔嘴唇,他们还真是不记得什么味儿了,平时上山打猎也就是猎个野兔子野鸡什么的,这么大的猎物难得遇到,就是遇到了也奈何不了。
今中午的饭食可真是太丰盛了,又是抓的鱼虾,又杀了一只鸭,还买了猪肉,猎了一头鹿,什么都有了。
吴氏坐在门槛上择菜,叹了口气,“也不知今日婉云他们回不回来。”
林德正在屋里听到了,出来说,“大过节的你别叹气,我知道你想孩子了,可今日是中秋,他们不回来也是应该的,咱们就别念着了,左右今日这么多东西,也吃不了的,一会儿他们回来了直接上桌就是。”
吴氏点了点头微微一笑,“婉云他们倒也还好,一年怎么说也见得了几回,我就是想念老五啊,你说这孩子咋就这么没心眼儿呢?出去这么久了也不往家里递个消息什么的,都不知道他在外头到底如何。”
林德正也想念儿子,不过这会儿还得安慰妻子,笑了笑,“在外头闯荡,没消息才是好事儿呢,行啦,老五是个福大命大的,你就别操那份儿心了,等他在外头闯荡够了就会回来的。”
吴氏说道,“他这年纪也该娶妻生子了,却在外头不回来,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咋想的,小时候挺让我省心,越大越让人操心,真是想把他抓回来打一顿。”
林长富三兄弟听了这话都哈哈大笑,林长贵说,“娘,您要是再念叨,老五在外头鼻子该发痒了。”
“发痒才好呢,知道他老娘在念着,他赶紧回来看看,我也不求他一直在家里窝着,想出去就出去,到底回来看看他的家人啊,真是个心大的。”吴氏说起林长青就着急。
那种心情啊,真是说也说不明白,又担心他又想念他,说起他的事儿又觉得好笑,一会儿又恨得牙痒痒。
第125章 家人团聚
林德正和吴氏在这时候来说真是思想比较开化的爹娘了,孩子喜欢在外头闯荡,他们从来不阻止,林长源年轻的时候也是在外面闯了好几年的。
他们四兄弟里面就林长青一个人爱读书,其他三兄弟都是念了两三年书,认识一些字儿也就不想念了,还是觉得种地有意思。
林长青的性子挺文静的,又喜欢读书,以后要走仕途,林德正夫妻怎么也没想到他也爱到外面去闯荡。
那孩子心气儿也是个高的,已经有了举人的功名,就是在镇上谋份差事也谋得下,待在镇上,每个月还能领朝廷的粮食和银两,谁说也不多,但是也饿不死,在一般人看来就挺好的了。
不过林长青的志气显然不止这样,他是要做官的,考第一次没考中,还得等上三年,这几年就在外头了,三年一到,又要考试。
今日各家各户都在自己家里做饭,也没有来串门子的,林家就把大门给关上了,灶屋里已经开火了,大门外有人敲门。
子龙本来在帮着林长贵扎灯笼,听见动静就跑去开门了,见到门外的人他高兴不已,都来不及叫人,赶紧朝着屋里喊了一声,“奶奶,是大姑和大姑夫他们回来啦。”
说完,这才喊了人,迎着他们进了院子。
吴氏已经着急忙慌的从灶屋里出来了,林德正也从上房出来,老夫妻看到自己的闺女,那叫一个激动啊,吴氏都快哭了。
婉云也很想念他们,眼睛红红的,“娘,我们回来了。”
“哎,好,回来了就好,快去上房里坐,这会儿都开始做饭了,等不了多久,今日可热闹了。”
刚刚坐了马车,静月睡着了,这会儿周康正抱着呢,宣氏帮忙送去了他们屋里睡觉。
思其和梦环也从屋里出来了,叫了人之后带着静秋去屋里一起玩儿。
林长富和林长源收拾那头鹿还没弄完,周康回来了,也不好意思去上房里坐着不干活儿,于是撸起袖子跑去帮忙。
林长富笑着说,“你们难得回来一趟,进屋里去坐着吧,跟爹说说话,我们这儿一会儿就好了,免得沾了你的手。”
周康一笑,“我帮着弄能快一些,一会儿咱们坐下一起说说话,也好久没见了。”
他都这么说了,林长富和林长源便也不再劝,加快了动作,没多久就把那头鹿给收拾好了。
一整块肉挂在那里,林长源割了一块拿去灶屋,今日做这块就够了。
收拾好,大家洗了手就到上房里去了,林长贵也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跟着一起进去说话。
婉云自然是去了灶屋里帮忙,这会儿周康也不在,有些话吴氏才好问她。
“丫头啊,这次还以为你们回来不了呢,先前才跟你婆婆闹过,就怕因为这事儿又不高兴,这回怎么样啊,你可别硬着来,她不答应你们就别回来了,左右离得也不远,实在是想得慌了也是能见着的,我就怕你跟她动了气,以后日子越发不好过。”
婉云这会儿帮着洗菜,笑了笑,“娘,您放心吧,这回好好的呢,婆婆虽然也不太愿意,但这是相公主动提起的,她也没说什么,只不过我们只能吃顿晌饭,晚上还是得回去过的。”
吴氏一笑,“那是自然,中秋夜该在家里过,你们中午能回来我就可高兴了,今儿咱们娘俩好好说说话。”
能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婉云虽然是得了个刁钻的婆婆,但是周康对她很是不错。
一般的女人,就是中秋中午回来也是很难的呢。
要是刘氏和宣氏家离得近,吴氏也愿意让她们回去看看,不过她们的娘家都挺远。
刘氏还好些,也在万和镇,赶着牛车走一个多时辰就到了,宣氏的娘家就可远了,比去县城还要远,这些年她难得有回娘家的机会。
刘氏和宣氏也跟婉云说话,她们两人和这个小姑子感情还不错,婉云出嫁前和她们有话说。
过了一会儿,婉云四处看了看,好奇的问,“大嫂,今日怎么没看见二嫂啊,我见二哥和子龙子杰都在家呢,二嫂去哪儿了?”
她一说这话,其他人全都愣住了,婉云在镇上,还不知道家里发生的事,这些事也不怎么光彩,没必要特意跑一趟去跟她说。
她问过了之后大家都安静了,没人说话,婉云更是莫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会儿她也意识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婉容在她边上小声的说,“姐,这事儿你不知道,二嫂……前些日子发生了些事,二哥把二嫂休了。”
一听这话,婉云也愣住了,“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宣氏在一旁说,“就是前些日子,你二嫂不安分,向着外人,差点儿坑害了梦珊,二哥一气之下就把她给休了。”
婉云呆呆的点了点头,她也是这个家嫁出去的,跟杜氏相处了那么多年,杜氏是什么样的性子她当然知道。
杜氏被休了,她一点都不觉得可惜,反而觉得松了口气,这样子家里可安生多了。
可她还是觉得震惊,这么多年都忍下来了,二哥这回终于忍不住了吗?
“这么大的事,我竟一点也不知道,刚刚不该提的。”
吴氏这才说话了,“行了,你在镇上,家里的事儿你哪里知道啊?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没必要跑一趟告诉你,现在知道了也就成了。”
“嗯。”婉云点了点头,也知道轻重,今日是中秋,这事儿本就不应该提,刚刚她不知道才提起了,这会儿自然是不会再继续下去。
至于杜氏到底为什么被休,之后再问就是了。
不过有一句话她还是想说,“那这样子龙子杰可就没亲娘在身边了,看着也挺可怜的,平时大家还是要多关心他们一些,要不然这两个孩子心里该觉得委屈了。”
刘氏微微一笑,“你放心吧,这一家子在一起过日子还能不关心了?以后子龙子杰的衣裳我们多操操心就有了,绝对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第126章 肉太多了
中午这么多人在一起,可热闹了,林德正和吴氏格外高兴,儿女都在身边,哪有不高兴的呢?
林德正和儿子女婿喝酒,喝着喝着就叹了口气,“今日挺好,大家都在,就是老五不在,这个没良心的,就是不知道回来,以后回来了我也得打。”
吴氏在边上说,“老头子啊,平日里我念叨的时候你总说我,你看看你,现在还不是念叨老五。”
林德正哈哈一笑,又端起了酒杯喝酒,他就贪这么一口,平时吴氏管着他,不让他喝那么多,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能随心些。
高高兴兴的吃过了午饭之后,午觉也不睡了,刘氏宣氏和婉云去灶屋里洗碗,其他人就在上房里坐着说话,一家人许久不见,待在一起怎么说都是说不够的。
这会儿灶屋里就她们三个人,有些话宣氏这会儿才好说,低声问婉云,“上回的事你三哥都跟我说了,怎么样啊?周康回来有没有跟他娘理论?”
刘氏好奇,赶忙问她,“什么事啊?”
宣氏叹了口气,“唉,这事儿大嫂不知道,上次老三和其儿去给婉云他们送柴火的时候正好遇上了,那周老婆子竟然还敢掐婉云,手臂上都是青青紫紫的,回来了之后怕爹娘担心,这事儿也就没提,只跟我说了。”
刘氏听了也气得不轻,“这可不成啊,婉云,现在咋样啊?那老婆子还掐你不?”
两个嫂子关心自己,婉云心里也是高兴的,微微一笑,“没什么事儿,当初就是闹了点儿矛盾,又恰好相公不在家,婆婆着急了一些,那也是第一回,其实力气也用的不大,就是我皮子嫩,掐一下痕迹就明显,让三哥看见了心疼。”
刘氏骂她,“你就是个傻丫头,管她力气用的大不大,她到底是掐了你啊,当婆婆的哪能这样?虽说都说恶婆婆恶婆婆,可有几个是像她那个样子的?”
“婉云,你可别犯迷糊啊,有什么事儿就要跟周康说,在那家里你的确不好跟你婆婆顶嘴,可那些话他来说就没什么,他是你相公,还不该护着你了?当初他把你娶过去的时候,可是跟咱们家的人保证的好好的,会对你好。”
宣氏也觉得婉云傻乎乎的,也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就是两个孩子,她怕自己反抗了,两个孩子在周家就更是艰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婉云一笑,“嫂子就放心吧,我虽然性子好,但也不是白白让她欺负的,有什么事定会让相公知道,难得见一面,别光说我的事了,这家里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刚刚娘在这里脸色不好看,我也不好继续问,二嫂到底是做了什么事?”
这事儿刘氏也不好说,宣氏便把来龙去脉跟她讲了,婉云听了之后也很生气,“二嫂怎么能这样呢?那可是梦珊一辈子的大事啊。”
宣氏说,“谁知道她在琢磨些什么?我们知道的时候也惊了,谁都没想到她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来,还好我们及时反应过来了,要不然还真不知会怎么样。”
刘氏擦了擦手,“哎,事情都过去了,现在也就别提了,左右最后结果也是好的,现在陈家也来看过了梦珊,要不了多久就会来下聘,我这心里的大石头也可以落地了。”
收拾好灶屋,她们几人也到上房去坐着说话,也就坐了不到一个时辰,这就该回去了。
吴氏虽然舍不得闺女和外孙女,但是也得为她考虑,周老婆子愿意让他们回来已经很不容易,要是再回去得晚,以后这心里更是不乐意了,她要是不点头啊,他们还真没法回来看看。
吴氏给装了些今年新收的粮食,又弄了一大腿鹿肉让他们带回去。
周康连忙推辞,“娘,这可使不得,这么多东西呢,哪能给我们拿走,你们留着吃就是了,我们在镇上可以去买。”
林长源笑着说,“周康,你就收下吧,这是我们去山上打猎打到的,也没花银子,这可是野味儿,到镇上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新鲜的,再说了,你拉扯一家子也不容易,一家人就别客气了。”
周康这才收了,很是不好意思。
等他们走了吴氏才说,“周康他娘要是跟他一个性子就好了,我就念着婉云能生个儿子,这样日子也能好过些。”
她叹了口气,一回头发现刘氏在身后,觉得自己刚刚的话说得不大对,又笑了笑,“咱们家没那规矩,安安分分过日子要紧。”
刘氏一直没有生出来儿子,其实吴氏起初也是不太满意的,只是她性子挺好的,一直也没亏待了刘氏。
不过现在她是越来越想明白了,杜氏倒是好,进了林家,一连生了两个小子,可是杜氏人又怎么样?
还真不能这么来衡量儿媳妇好不好,刘氏是个安分的,平时做事手脚也麻利,对公婆孝顺,对相公体贴,孩子也教导得很好,这就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至于孩子嘛,这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缘分,老大命里要真是没儿子,再怎么折腾也是没有的,怪不了谁。
刘氏点了点头,心里很是感激,看看婉云,再看看她自己,真是无比庆幸当初进了林家的门啊。
晚上那顿才是最要紧的,送了婉云他们一家走,这就又要开始忙活晚上的了,林长贵灯笼还没有扎完,几个孩子都围在边上跟他一起扎。
林长源下午本来要去镇上卖鹿肉的,结果周康他们来了,给他们分了一腿肉,再加上要给顾家的,其实也剩不下多少了,吴氏就说留着自己家吃。
“这会儿正合适,老三,你割一腿肉给顾家送去,多割些,这东西就是吃个新鲜,咱们留多了也放不了多久。”吴氏吩咐道。
思其在学着扎灯笼,笑着说,“奶奶,还是要剩下一大堆呢,就这么放着容易坏啊。”
吴氏点头,“那就多吃点儿,咱们家人多吃得也快,别省着就是了。”
思其乐了,这时候能这么肆无忌惮的吃肉可真是太幸福了。
第127章 普通温馨的日子
其实这鹿肉还不如猪肉好吃,有股味儿,而且肉也太柴了。
思其觉得可能是自己吃不习惯吧,因为她看其他人吃得都挺开心的。
也有可能是自己前世山珍海味吃得太多了,对这些东西就提不起兴趣来,这也不应该呀,她都来这里小半年了,竟然还没变过来。
那剩下的一大块肉怎么说也有十几斤,这个天气最多放两天就坏了,还是得想个办法储存才行。
宣氏刚好去后院儿摘了辣椒回来,思其眼睛一亮,笑着说,“娘,还有没有干的辣椒啊?”
“辣椒?”
思其一笑,“就是这个蕃椒,我想着味儿也挺辣的,干脆叫辣椒好了,蕃椒多不好听啊。”
宣氏笑着说,“成,你爱叫什么叫什么,干的还有一些,要做什么?”
思其赶紧起身,跟着宣氏去灶屋里了,“娘,咱们还剩下那么多的鹿肉呢,这两日加紧吃也还要剩下,要是抹上盐放着那得费不少盐呢,盐也挺贵的,还不好买。”
“我想着要是把这肉给烤干了,不就不容易坏了吗?反正也还有干的辣椒,我烧火,娘把肉切了,放锅里给弄成肉干,再加上些辣椒和佐料,味道应该会不错的,平时当个零嘴儿多好啊。”
思其其实就是馋肉干儿了,这东西在这时候可不容易吃到,就算是有卖的肯定也不便宜,反正家里有这么多肉呢,不做白不做。
宣氏的手艺很好,跟她说了之后一定能吃到好吃的肉干。
她一说宣氏就知道该怎么弄了,笑着点了点头,“你这个法子倒是好,等着啊,我去跟你奶奶商量商量,你奶奶同意了我们就做。”
“好呀。”
吴氏是最好说话的了,宣氏跟她一说她就点了头。
宣氏把这两日要吃的新鲜肉给留了出来,其他的都打算弄成肉干儿,这样子方便储存,就不用担心会坏了。
虽说也不是一直都不会坏,但怎么说也比新鲜肉要放得久。
思其在边上看着宣氏切肉,不一会儿梦环也跑过来帮忙了,两个小姑娘在边上看着,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宣氏把肉切成了条状,然后用家里的佐料给腌上了。
再把干辣椒切成小段,弄了一些姜蒜备着,等这些准备好,宣氏笑着说,“现在去烧火吧,一会儿就有好吃的了。”
梦环舔了舔嘴唇,赶紧跑去烧火了,思其就站在灶台边看。
她前世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做饭这种事当然不会,不过现在看着还挺好玩儿的。
锅里放油,等油热了之后把腌好的肉条放进去煸炒,这个过程挺久的,一直要把肉里的水分都给炒出来。
等水分出来了之后也会出很多油,宣氏用勺子把多余的油盛在碗里,放在边上晾着,这油炒菜的时候还可以再用。
等炒得差不多了,在里面加入姜蒜辣椒花椒,再继续煸炒,油并不是很多,所以干干的,梦环火也烧得很好,竟然没有糊。
别看就这么一盆子肉,足足弄了将近一个时辰,肉刚刚出锅,家里人都回来了。
宣氏笑着说,“孩子们快来尝尝,看看这个味儿好不好。”
子龙跟着梦珊梦珠去山上捡蝉壳了,热得满头大汗的,回来都来不及喝水,赶紧去吃了。
“真好吃啊,这是什么?”
思其咬着肉干,“我娘把鹿肉做成了肉干,能吃好久了。”
孩子们高兴坏了,守着院子里的石桌子吃,吴氏笑着说,“还是你有法子,我和你大嫂手艺可不如你,你回来这么久,我看着孩子们都壮实了。”
刘氏也不是个小气的,听着这话自然不会生气,一边收衣裳一边说,“弟妹手艺的确是好,我可赶不上,弟妹要是不嫌累的话,以后就弟妹做饭吧,洗碗的事儿就交给我了。”
宣氏一笑,“这是大家捧场,我也就是瞎琢磨。”
刘氏道,“会琢磨也好啊,我就不会琢磨,来来回回就是那个味道,说真的,以后弟妹做饭吧,其他活儿我来干就成。”
她真不是故意这么说的,正好宣氏也爱做饭,便应下来了,“那成,以后我多做吧,就怕家里人吃腻了。”
林长富和林长贵在那里串灯笼,林长贵说道,“哪里能吃腻啊,你的手艺那是真好,谁吃了也夸。”
这肉干是好吃,但是也不能可劲儿吃,弄了一碗给孩子们吃就成了。
吃过了之后,思其舔了舔嘴唇,味道真不错啊。
她觉得宣氏是第一次做,但是一点也不慌张,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呢,而且味道还很好,真是太厉害了。
有这样一个娘亲,她以后可真是有口福了。
这会儿天慢慢的开始黑了,宣氏又要开始做夜饭,今日的饭很丰盛,她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所以刘氏和几个大一些的姑娘也去帮忙了。
林长富和林长贵把灯笼也穿好了,林长源个子高些,放上蜡烛之后他搭着梯子给挂上高处。
男人们把院子收拾干净,一会儿一家人要坐着赏月的。
子辰看着月亮出来了,很是高兴,指着月亮乐呵呵的说,“月亮,亮。”
吴氏赶忙道,“可不敢指月亮,当心月亮割耳朵。”
这是乡下的说法,让小孩子不要指月亮,要不然耳朵会被割去的。
思其小的时候在乡下也听过,不由得笑了起来,“奶奶,今日的月亮是圆的,没办法割耳朵。”
大家听了这话哈哈大笑,子辰也不知道大家都在笑什么,反正他看着别人笑,也就跟着乐呵了,高兴得直蹦跶。
这会儿也没什么事儿,院子里的灯笼也燃起来了,几个孩子手拉着手在院子里转圈圈,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玩的,但是就是乐此不疲。
思其跟他们待在一起,只觉得自己也跟个小孩子似的。
婉容思瑶和梦珠一趟一趟的往上房端菜,婉容笑着说,“你们几个别疯了,赶紧洗手吧,很快就要吃饭了。”
大家嘻嘻哈哈的,心情都格外的好,一起跑到水井边洗手。
思其看着大家的背影,舒心的笑了,这样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她真的好喜欢。
这种普通却温馨,充满了烟火气的日子,她想要过一辈子。
第128章 中秋月夜
晚上的菜自然比中午还要丰盛,思其最爱吃宣氏炒的那道爆炒田螺,上午弄回来的螺蛳,放在水里吐了沙,这会儿吃着不硌牙了。
家里有辣椒可真好,要是没有辣味儿,这东西吃着就太腥了。
吃过饭之后,大家就把瓜果和月饼什么的都摆到院子里,今晚可是要待到很晚的。
这时候过中秋也有守夜的习惯,待到越晚越好,一家人凑在一起谈天赏月,说说笑笑的,时间也过得很快。
有些人家一直能聊到半夜呢,还有更厉害的,能等到第二天早上月亮不见。
思其还是第一次过这种传统的中秋节,兴奋无以言表。
宣氏去灶屋里泡了一大壶茶放到石桌上,拿了些粗碗,刘氏则拿了刀来,一会儿切团圆月饼。
这些月饼里有个最大的,这是团圆月饼,怎么切也是有规矩的。
首先,必须是家里的主母来切,其次,家里有多少人就要切多少块,不能多也不能少,在外面没回来的也要算上。
团圆月饼吃过了才吃其他的小月饼,这些就随便吃了,当然了,也得看家庭条件怎么样,要是只买了一个团圆月饼,那就没别的可吃了。
吴氏笑着算了家里的人,“咱们家人丁兴旺,足足十九口人,这可真是难为我,这得分十九块儿。”
林德正说道,“你可手稳些,别多了少了。”
林长源笑着说,“多了也成,谁知道明年会不会添丁进口呢,大哥大嫂年岁还不大呢。”
刘氏有些不好意思了,林长富道,“老三,你还说我呢,你自己也还年轻,谁说就不添丁了?”
林长源吃了个果子,“我这已经五个了,再多可真养不起,这一个个的多能吃,你瞧瞧其儿。”
思其这会儿正在吃葡萄,这是今日婉云他们回来的时候拿回来的,还拿了个大西瓜,一会儿也要吃。
突然被叫到,思其愣了一下,然后笑了起来,“爹,以后我少吃了您还着急呢。”
大家哈哈大笑,林长富笑着说,“其儿也是个厉害的,这小嘴可能说了。”
在这欢声笑语中,吴氏成功把月饼分成了该分的份数,大家一人拿了一块,林德正说了几句,也就是美好的祝愿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吃月饼。
这虽然是团圆月饼,要比一般的月饼大,其实也大不了太多,一个人拿一块在手上,两口就吃完了。
今年家里月饼买得多,孩子们可高兴了,赶紧又拿了其他的月饼吃,今儿就是要让他们吃个高兴。
思其是没什么兴趣的,吃了一个就不吃了,她对瓜果比较有兴趣,也不知道奶奶什么时候切西瓜呢。
大家说说笑笑的,很是热闹,思其注意到林长贵没怎么说话,一个人坐在台阶上吃月饼,时不时朝天上望一眼。
她也挺难受的,杜氏虽然不是个好人,但到底是二伯的发妻,是陪着他的人。
不管对他好不好吧,至少那是枕边人,可以说说亲近的话。
现在杜氏走了,二伯心里也不好受吧?
在这种团圆的日子,看着大伯和大娘和睦,还有她爹和娘恩爱,就他没个说体己话的人,想想就挺难受的。
思其想安慰他,但是自己只是一个小姑娘,实在是不合适。
这时候林长源过去了,坐在了林长贵身边,在他肩上拍了拍。
思其会心一笑,放心的去玩儿了,原来不止他一个人注意到了啊。
林长源道,“二哥,来年再寻门亲事吧,一直这么着也不成,我看着你心疼。”
林长贵一笑,“哎,现在不说这个,只要子龙子杰好就成了,再说个人进来不一定对他们好,他们心里也憋屈。”
林长源也不多劝他,“二哥,咱们是亲兄弟,你有什么话就跟我说,可千万别自己憋着。”
“我知道。”林长贵点点头,“老三啊,你从小就能耐,这一点我老早就知道了,有事我当然跟你说,其实当初就该听你的。”
林长源愣了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什么事,当初要娶杜氏的时候他反对了来着,他见了杜氏,只觉得那人不好,是个有私心的。
也跟家里人提过,说是再找找,不过林长贵不想折腾了,他腿脚不好,能说到一个愿意嫁的也不容易,就怕娶不上媳妇儿,没有后人。
林长源自然不好多说什么,杜氏也就进了林家,之后林长贵每每想起这事儿就觉得后悔。
如果当初听了老三的,再找找,不一定就找不到,也许他也能娶一个对他贴心的女人呢?
林长源一笑,“过去了也就不提了,以后二哥多听听就是了。”
今晚孩子们都说要晚睡,不过吃过了西瓜没多久就觉得困了,男孩子们还出去跟小伙伴玩儿,几个女孩子直接回屋去了。
思其坐在桌边打了个哈欠,她可真是不顶用了啊,以前上大学她经常去酒吧疯玩儿,半夜不睡觉是常事,现在竟然这么早就觉得困。
这个时辰,换算一下也才晚上十点,夜生活都还没有开始好吗?!
不过在古代,这已经很晚了,平时七八点就要睡觉的。
中秋节还是要坚持一下,梦珊带着妹妹来了思其她们屋里,又去叫了婉容来,几个女孩子坐在一起说姑娘家的话,也挺开心的。
最后坚持到了子时左右,实在是撑不住,这才各自回去睡了。
大概是这个晚上的气氛太好,思其连做梦都做了一个美美的梦,梦里好像是别人要成亲,挺热闹的,看来看去,最后看到了新娘的脸,竟然是她自己,而且是长大了之后的样子,和前世的她竟然一模一样。
思其在梦里挺开心的,就是想看看新郎到底长什么样,结果还没看到呢,就被人给推醒了。
她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思瑶在她边上,低头看着她,笑着说,“起床啦,小懒虫,今日怎么睡到这么晚?你平时都挺早就醒了。”
思其回过神来,傻乎乎的一笑,“刚刚做了个好梦,舍不得醒。”
思瑶笑着说,“你是不是梦到吃什么好东西了?”
思其嘟嘴,完了,现在全家都觉得她是个吃货了。
第129章 挣钱的时候到了
中秋节过了,该忙活的还是要忙活,农家院里的人,除了寒冬腊月能真正的清闲两个月,其他时候都没有闲着的。
地里的谷草割完了,家里的谷子也已经晒好了,收进了粮仓里。
接下来就是些零散的活儿,除了稻谷之外还有别的作物,这些都是要侍弄的,只是没那么麻烦而已。
现在的重头戏就是他们买下来的那块堰塘,还要等着打理呢。
先前林家父子几人已经挖了几日,不过也只是弄了一个角,这工程量还是挺大的。
这一日吃晌饭的时候林德正就在安排,“这堰塘这么大,咱们自己干倒是也能干过来,就是费的时间太久了,也挺麻烦的,还是得找人帮忙。”
“现在就看看是从镇上找几个专门干活儿的,还是请村里人帮忙,这样一来就得做饭,麻烦些。”
林长富说道,“爹,还是请村里有空的给咱们家帮帮忙吧,怎么说也要给几个工钱的,还要请吃顿饭,也是个收入,要是直接从外面请了人,别人又要在背后说道咱们了。”
“因为咱们家买了那堰塘,现在外面说的是越来越不像话,就跟咱们家发了横财似的,大家伙儿也不想想,买那堰塘二十几两银子,也是咱们狠心拿出来的。”
吴氏说道,“你管那些碎嘴子做什么?咱们没偷没抢,光明正大的买的,谁也说不了什么,不过请村里人也好,都是熟悉的。”
林德正点头,“那就在村里请几个人帮忙吧,现在各家忙活得也差不多了,想来的都能腾出空。”
这同心村有好几大姓,最大的两家就是顾家和林家,虽说现在都是各家过各家的日子,不过往上面倒一倒,大家都是一家人,沾亲带故的。
家里要办事,自然是请本家的人帮忙,林长富和林长源去跑了一趟,很快就找了六个人给自家帮忙。
这就差不多了,还有林家父子,这么些个劳力,也干不了多久的。
喊的时候也没说报酬,乡下就是这样,互相帮忙很正常,都不会问这些东西。
你要是大方,自然多给些,饭菜也弄得好,人家下次还来给你帮忙。
要是抠搜的,工钱给得少,饭菜还没人家自己家的好,那你下回有事,人家估计就要推脱了。
事情定下来了,吴氏就说,“那咱们可得好好置办些东西,让人家给家里帮忙,不能小气了,也不说山珍海味吧,每日肉菜要有两个。”
现在家里是宣氏在做饭了,要买什么东西也是她去,这会儿吴氏一说她就点了点头,“娘,我知道安排了。”
找上了人,次日就要开始去堰塘里动工了,先前他们弄得那些边边角角实在不算什么,看这架势,怎么也还得忙活个十来日。
子俊子康去上学了,子龙和子杰又还小,其他的都是女孩子,林家心疼孩子,也不会让她们去干这些活,所以这堰塘里的活儿就跟家里的孩子们没什么关系了,最多去送趟茶水什么的。
几个孩子也没闲着,梦珊还是带头,家里的事情做完,就带着他们进山里去找东西。
这山里的宝贝可多了,他们不会打猎,但是野果子和认识的草药什么的都能弄一些回来。
野果子洗干净就能吃,虽说是不如买来的味道好,但是别有一番滋味。
找些草药蝉壳什么的攒着,之后还能卖钱呢。
进了山里,梦珊笑着说,“咱们也来不了几回了,按着往年的日子,应该没多久就有人到乡下来收了,今年咱们进山的趟数多,攒下了不少东西,应该能换些银子的。”
一听这话,大家都很高兴,忙活了一个夏天,可不得换些银子嘛。
山里虽然没有那么热,但是正值夏天,蚊虫特别多,他们还是一直在动着呢,要是静静的坐一会儿,身上准一堆大包,这山里的蚊子毒得很。
最近家里的活儿少了,他们也要空闲些,去山里的时候就更多,遇上下雨天能弄些菌子回去,时不时的还能刨点野地瓜。
这样的日子清闲自在,虽然这些东西也不值钱,但是能带给人满满的满足感,思其乐在其中。
清理堰塘比想象的还要麻烦,忙活了十来日也才清理了大半,看来样子还有好几日才弄得完呢。
这一日几个孩子回家去,准备帮着宣氏做饭,还没到家呢,就听到有人在喊,“收草药喽,收草药喽……”
大家都高兴起来,思其笑着说,“大姐,收草药的来了,咱们快拿去卖吧。”
忙活了一个夏天,她也很好奇呀,那些东西到底能卖多少钱。
正巧他们回去就要遇上那人,走到跟前,梦珊笑着说,“大叔,我们家攒了些草药,您一时半会儿不走吧,我们这就回去拿,对了,蝉壳你也收吧?”
那大叔笑着点头,“收,都收,这山里的东西,只要是有用的,我这里都收。”
“那好,我们这就回去。”
大叔又说,“你们家多不多啊?我这会儿也才来,要是多的话我直接跟你们回去,也省得你们再跑一趟了。”
子龙点了点头,“挺多的,我们攒了好几个月呢。”
“那好,我跟着你们回去就是了,今儿倒是运气好。”
几人把那收药的带回去了,吴氏听说是收药的,笑着说,“快去把东西拿出来过称,看你们能挣多少。”
这个夏天他们还真是没少忙活,那是有空就往山上跑,只要有用的东西就往家里弄,现在全都拿出来。
这收药的人,这些东西都要收,挨着算了价钱,价钱大家也挺满意的。
夏枯草和过路黄价钱要比卖新鲜的贵一些,不过这个晒干了也不压称,好多才晒得出来一斤。
他们攒下的这些东西全都给卖出去了,几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卖药的把银子算给了他们,一抬头,看到了屋檐下晾着的鱼干。
“哎,你们这个鱼干儿不卖呀?我瞧着这么多呢,自家吃吃多了也腻得慌啊,还不如卖几个钱呢。”
第130章 小鱼能卖钱
他一说这话,大家都愣了愣,怎么也没想到他竟然还要收这个东西。
思其脑子转得快,赶紧问他,“大叔,这个鱼干儿你也收啊,怎么个价钱?”
那大叔笑着说,“我瞧着你们这鱼干晒得不错,颜色鲜亮,要是晒得够干,我可以给你们三十文一斤,润一点儿的也没关系,不过价钱就得便宜一点,给二十文。”
思其可乐坏了,赶紧去把屋里已经晒好的鱼干拿了出来,笑着说,“大叔,您看看,这样的能给多少钱一斤?”
自从思其想出来那个新型的鱼笼之后,抓鱼就比以前简单多了,子俊子康每逢休沐就会去河边抓上一趟,弄回来吃一顿新鲜的鱼,剩下的刘氏和宣氏就弄出来晾在屋檐下,干了收进屋里去放着。
时不时弄点鱼干吃,味道是不错的,为了方便保存,这些鱼干晒得都挺干的。
那人摸了一下,又掰了一块儿尝了尝,笑着点头,“你们家这鱼干晒得不错,我挺满意的,这个能给三十文一斤,你们有多少?”
看着真能卖钱,吴氏也过来了,笑着说,“这就是我们家孩子去河里弄回来的,也没想着拿出来卖,所以也没多少,现在晒好的鱼干,加上屋檐下那些,凑活凑活能有个四五斤。”
那人点了点头,“好,你们要是愿意,这几斤我都给收走了。”
刘氏赶紧去把屋里的鱼干儿都拿出来了,宣氏也忙着去收屋檐下晾着的那些,大家都没想到这么小的鱼竟然还能卖这么高的价钱。
思其好奇地问那人,“大叔,这小鱼也能卖钱啊,我们还当只有大鱼才能卖呢。”
收药的人笑着说,“要是新鲜的还真就是大鱼才好卖,这小鱼就算是拿到镇上去摆出来了,也没几个人问的,不过这晒成了鱼干儿的就不一样了,我拿去转手一卖,有的进了饭馆儿,有的进了酒楼,那些厨子的手艺好,这可就成了一道美味呀。”
“腌鱼干和新鲜的鱼味道可不一样,要是用大条的鱼晒出来,味道也不如这个,就这样的最好呢,也好卖,就是没多少人愿意折腾的。”
“河里的鱼不好抓,也就夏天咬汛能抓几回,晒出来还得攒着,攒了没多久味儿就变了,量不多也不好卖。”
那人笑着说,“你们这还算多的,看样子你们有法子抓鱼啊,以后要有了还可以卖给我,就去镇上柳巷打听我胡三儿就成,没人不认识的。”
这可好了,思其刚刚还在想呢,以后要是想卖这个鱼干也不好卖,这人也只有这段时间才会到乡下收药,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找他,结果他就自报家门了。
那条河里的鱼很多,用现在的那种鱼笼很轻易就能捞起来不少,弄成鱼干儿就能卖钱,而且这价钱还不便宜,真的挺好的。
今日可真是收获太大了,不仅把这个夏天积攒的草药和蝉壳都给卖了出去,那收药的贩子还把家里的那些蚕砂给买去了,这也是中药,再加上卖了几斤鱼干和虾干儿,算在一起,一共给了一吊钱加三百五十文散钱。
思其其实是有点失望的,忙活了好几个月就挣了这么点儿钱,先前他们养蚕,也就二十多天,能挣二两多呢。
不过再一想,养蚕的时候多辛苦啊,没日没夜的忙活,她都快累得虚脱了,但是这些草药都是空闲的时间去弄回来的,并不累。
到山上风景还好呢,就当散心了,最后能得这么些钱也不错。
把东西收了,那人就离开了林家,还要去村里别处收,他来这一趟,得把村里转遍了才行。
吴氏说道,“这些银子一文钱都不用交在公中,全部你们自己分了就行了。”
几个孩子商量了一下,草药的钱他们几个按照刚刚过称的数给分了,鱼干儿虾干儿卖了两百文左右,就给子俊和子康。
这些鱼虾都是他们去弄回来的,虽然说子龙子杰也跟着跑去,但是都是跟在一边玩儿的。
最后思其分了一百二十文,她真是哭笑不得,忙活了一夏天,这不咋多啊。
不过这也没什么要紧的,现在就是小钱,慢慢来就是了,她一定会让这一大家子过上好日子的。
中午帮他们干活的村民要来家里吃饭,这会儿刘氏和宣氏在灶屋里正忙活呢,婉容思瑶也在帮忙。
思其跑进去笑着说,“姐,我又得了一百二十文,给你,好好攒着。”
思瑶笑了,“真是能耐啊,你拿回房去放在盒子里就是。”
思其乐呵呵的去了,刘氏笑着说,“其儿可真是个能干的,这么点大,勤快着呢。”
宣氏一笑,“梦环还更小呢,咱们家的孩子都是好的,这样以后才有好日子过,只要大家一条心,什么坎儿都能过去。”
中午饭的标准就是两个肉菜三个素菜,分量都很大,直接在院子里摆桌子吃。
宣氏的手艺这下子是传出去了,来这里干活儿的个个称赞,每顿饭都吃得干干净净的,连菜汤都不剩,弄得吴氏一个劲儿的叮嘱宣氏分量弄多点,要不然不够吃。
晚上子俊子康才回来,梦珊把银子给了他们,知道今日卖了草药,兄弟俩一脸懵。
子俊笑着说,“大姐,给我们银子做什么啊?我们也没去帮忙,这些可都是你们弄回来的。”
梦珊一笑,“今儿那收药的贩子把鱼虾也收走了,这是得来的银子,理应是你们的。”
子康放下书包,“那小鱼干儿还能卖钱呢?”
“对呀对呀,真能卖钱呢,而且价钱还不便宜,三十文一斤呢,都给收走了。”梦环笑眯眯的在边上补充。
子俊和子康都没想到,明白过来,两人都挺高兴的,子俊说,“这钱也不该给我们吧,我们就只是去抓了,回来都是你们给收拾好的。”
梦珊笑着说,“这有什么,就该给你们,奶奶也说了,你们收着就是了。”
现在大家自己可以攒钱,这些就不能那么随意了,挣钱的机会也不多,哪能什么都自己收着呢?
第131章 重阳节
吴氏也说了,“这以后卖了鱼虾的钱,就你们兄弟俩拿着,有空就去河边弄一些回来,虽然要用些盐,但是算起来还是划算的,反正那河里鱼虾也多。”
子俊和子康这才把银子收下了,也交给了思瑶保管,思瑶每日都在家里,她心思也细,让她管钱最合适不过了。
他们兄弟姐妹感情很好,也不会在意这些,反正大家的钱都放一块儿就行了。
中午吃了晌饭过后要休息一会儿才继续去堰塘干活儿,林长源刚刚回了屋子,思其就跑进来了,小声跟他说,“爹,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以后咱们把堰塘收拾好了,往里头多放些鱼苗,要是不喂鱼食,那些鱼长不了那么快,不过这也没什么,反正小鱼干晒好了也能卖钱,大的鱼咱们可以往酒楼里卖,也能挣钱呢,还挺省心的。”
林长源很满意,先前跟思其说的话她都听进去了,有什么好主意都先跑来告诉他,不会当着家里人随随便便的说出来。
“养鱼倒是也行,不过也得上心才行,先前你爷爷还说了,要是不上心,不喂东西,那鱼也长不了,几个年头了也没多大,要是能卖鱼干倒是好。”
思其点了点头,“能卖钱,还不便宜呢,养蚕的蚕砂什么的也能用来喂鱼,这样鱼还长得快。”
林长源当然同意她的建议,既然把那堰塘都给买下来了,就要把所有的用处都给发挥出来,要不然可浪费银子。
“成,我知道了,到时候往里头放鱼苗就是。”
又干了几日,那堰塘可算是给清理干净了,又把漏的地方给补好,底下的淤泥都给起出来,均匀的堆在周围。
堰塘空了,再加上土埂更高了,现在看着这堰塘还挺深的。
村里人看着就觉得羡慕,这么大个堰塘,得存下多少水呀?浇地都不用去别处挑水了。
堰塘里本来就有水,只是不深,起了淤泥之后水很浑浊,过些日子能澄清。
地下水会往上冒,现在不漏了,水就能关住,下几场大雨就能存下不少水,不过这得明年夏天了,现在都已经快九月了,冬天堰塘本来就容易干。
堰塘起好了这一日,思其他们几个孩子也跑去看,还真是跟先前的样子大不一样了,现在看着可真是好。
今日干了之后就只剩下一些收尾的活,这就不用麻烦别人了,所以今日的饭菜也准备得格外丰盛,午饭之后还给大家结了工钱。
前前后后一共干了半个月,一天给算了五十文的工钱,这就非常多了。
大家拿到钱之后都惊了,一人笑着说,“林叔,真不用这么客气,怎么给这么多啊?我们本就是本家,帮帮忙也是应该的,况且每日还准备这么丰盛的饭菜,这银子我们也不好意思收啊。”
林德正笑着说,“帮我们干了活儿就该给工钱的,没有白干活的道理,这活儿也挺辛苦的,每日都泡在水里,身上也弄得臭烘烘,我还怕你们嫌弃少了呢。”
吴氏也说,“大家就别客气了,以后还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到时候还指望着大家多帮衬帮衬呢。”
“应该的应该的,就是不给工钱我们也来的。”
林家人在村里人缘儿好也不是没道理的,可以说是挑不出来一点错处,办什么事都十分周全。
吃过了饭,林德正坐在门槛上念叨,“接下来地里的活儿也不剩多少了,堰塘也已经弄好,栽桑树得等到天气冷些了再说,还能再等一等,这段时间空闲,有空就到山上去砍些柴火回来,眼看着就九月里了,柴火也该多备着一些。”
大家一一应下了,接下来该做什么也有个数。
时间一晃,又是另一个节日,重阳节。
已经九月九了,思其还惦记着她的棉花,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吐絮吐完了,去收棉籽正好。
思其记得前世的时候重阳节主要是老年人过的,那时候大家还喜欢开玩笑,不过在这时候重阳节倒没有这个说法。
重阳节还是挺受重视的,这一日也有一些活动,比如登高望远,采菊花,插茱萸,还要吃重阳糕喝菊花酿。
这些活动思其都非常喜欢,过节就是要有个过节的样子才行。
前世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诗句,可真正到了重阳节的时候,却没几个人能真的做到这些。
吃过早饭,村里的老老少少一同结伴往山上走,上了年岁的人这时候也要费劲往上走走的越高,代表自己的身体越好。
到了山上,这个季节到处都有茱萸,这就要弄上一朵自己喜欢的戴在头上。
妇人小孩儿都拿着篮子,要采些茱萸回家泡酒,还有菊花,这也不能少。
一路上说说笑笑的,好不热闹,到了半山腰,大人们就要往下走了,小孩儿是不嫌麻烦的,还会继续往山上走,成群结队的孩子们还要比试一番,看看谁先到最高的地方。
思其今日跟着大家一起来登高还有自己的目的,她要去采棉籽。
这个东西没人认得,她倒是不怕别人给弄走了,就是怕自己去的太晚已经没办法留种。
每逢节假日,书院也是要休沐的,今日子俊子康也都在家,家里一群孩子往山上走,很快就赶上了前面的人,正是天阔和天佑。
这下子可好了,大家都是熟悉的,凑在一起更是热闹。
这里的路有些陡峭,大家手拉着手往上走,一个个的脸上都带着笑意,思其走得倒是挺稳的,就是没看清路,被木头桩给绊了一下。
身体立马往后倒,思其吓了一跳,身后一只手将她抵住,思其这才稳住了身形。
太吓人了,心还在怦怦跳,思其回过头来,身后的人竟是天阔。
“谢谢你天阔哥。”
天阔忙道,“你小心些,看着点儿路,这可是山上,要是摔下去了可不得了,就是不受伤也得吓个半死。”
思其点了点头,天阔有点着急啊,她还是第一回见他用这么重的语气说话。
第132章 重阳节
天阔见她愣着,也觉得自己说话的语气有些重了,于是又轻声细语的说,“我就是……就是怕你摔着了,你别往心里去。”
思其微微一笑,“我怎么会生气呢?我知道天阔哥是为了我好。”
思其往前面看了一眼,大家而已经走得有些远了,而去有棉花的那个地方恰好就要走另外一条路。
她笑着说,“天阔哥,你能不能陪我到那边去一趟啊?我自己怕摔着了。”
见她没生气,天阔特别高兴,赶紧点头,“好,你去哪儿我陪着你去就是了,这山林里可不许乱走。”
路边有一株茱萸长得特别好,红红的,天阔摘了一小串,顿时紧张起来。
思其回过头跟他说话,简直是赶鸭子上架,天阔连忙说,“思其,这株长得好,你戴这个。”
思其扬起笑脸,毫不犹豫的点头,“好啊,我戴上。”
她接过来要自己戴,结果老插不好,天阔上前帮她,真是紧张死了。
两个人结伴一起往那边走,不一会儿也就到了,思其看着那些雪白的棉花,心里一阵激动。
棉花,真的是棉花,可真是太好了。
虽说已经来过几次,但是这一次她是最兴奋的,有了这些东西,明年她就能试着种,留一年种,要是能行的话,接下来就说服家里人拿一些地出来种棉花。
思其带着一个篮子,赶紧跑过去摘棉籽,上面还有棉花,她也没有丢了,都收进篮子里。
这时候只有西域,也就是新疆周边才种植棉花,中原地区还没有发展起来,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这个东西的。
这里的气候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光照不那么足罢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会受一些影响,大体不会有什么问题。
只要她靠着这些棉花种子成功留出来种,后年多种一些,那可就有了经济来源。
棉花没有普遍种植,但是不代表百姓不会认同啊,棉布那么软,谁都会喜欢。
这时候的衣裳主要是麻布,富贵人家可以穿丝绸,保暖填充物是丝绵,稍微富贵些的人家可以置办皮草,主要是羊皮。
要是棉花能在中原地区广泛种植,完全就颠覆了这时候的生活习惯啊。
天阔见她一边摘这种白花花的东西一边笑,十分不解,“思其,你摘这个做什么啊?这也不好看。”
他还记得,这地方之前思其就带着他来过,没想到又来了,这回也没开花啊,真是搞不懂。
思其笑着说,“天阔哥,你看这东西软乎乎的,捏着挺舒服的,我就想着能不能拿回去续被子,应该挺暖和。”
天阔一听就明白了,笑了起来,“这样啊,那我帮你摘。”
两个人没一会儿就把这一片的棉花和棉籽都给摘了,思其带着的这个篮子还不够大,装得满满当当的。
天阔见她笑得高兴,自己心里也挺乐呵的,摸了摸头,“思其,摘这么个东西回去你就这么高兴啊?”
随即他又一想,是不是林家日子过得艰难啊,要不然思其怎么在外面找这些东西回去续被子呢?
想起之前自己的姐姐出嫁,林家还送了一床百子被呢,说不定自家都没有了。
思其瞅着天阔,眼见着他皱紧了眉头,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笑了笑,“这个东西挺软乎的啊,我觉得比丝绵可好多了,我拿回去给我娘看看,要是我娘说行就用来续被子。”
天阔点了点头,还是在怀疑林家是不是过不下去了,他很想说要是有什么难处就跟他说,可是再一想,自己也没什么本事啊,又能帮什么忙呢?
唉,他可真是没用啊。
思其要是知道这会儿天阔的想法,估计要笑得直不起腰来,没想到她弄这么个东西回去,倒让天阔以为林家穷得揭不开锅了。
两个人一起回到大路边上,思其往上面望了一眼,“我大哥他们应该还没下山来,天阔哥你要上去吧?那你跟他们说一声,我先回家去了,免得他们着急。”
天阔担心的说,“你要自己回去?我还是跟着你吧。”
思其一笑,“这儿下山也不远,我自己下山就行了。”
说完,也不等天阔回答,她转身就朝山下走了,这个得赶紧拿回去交给宣氏,一会儿就说是宣氏让她摘的。
半上午的,大人们从山上回去之后就下地干活儿去了,宣氏正好在家里洗衣裳,思其回家拉着她进了屋里,小声的说,“娘,我在山上看到了这个,软乎乎的,可以用来续被子,我就给摘回来了。”
宣氏一愣,还真是没见过这个东西,“这个用来续被子?”
思其点头,“这个多软乎啊,我看着里面有硬硬的籽,应该是种子,来年咱们把它种下去,以后就有好多了。”
宣氏摸了摸她的头,“这个也是那老婆婆告诉你的?”
思其四处看了看,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嗯,娘说了,这样的事不能说出来,要先跟爹娘说的,我不敢让大家知道,所以自己提前回来了。”
宣氏笑了笑,“对,就该这样,娘知道了,你去玩儿吧。”
“好呀。”交给宣氏她就放心了,接下来还是用这个办法让宣氏帮着她种棉花。
虽然是有点神神叨叨的,但是这样最方便了,神就神吧。
宣氏在屋里捏着那些棉花,还真是挺好的,很软乎,捏着也很暖和,没准儿这个法子还真行。
她又是高兴又是焦急,其儿梦里的那个神婆到底想对她女儿做什么?到底是好是坏啊?
今日到底是过节,饭菜还是要丰盛一些的,中午思其见识到了传统重阳节要吃的东西。
饭菜还是那些,就是多了个东西,用山上采回来的黄菊花混在一起蒸的米糕,叫做重阳糕。
这也是习俗年年重阳节都是要吃的,另外主桌上还搬了一小坛子酒,这是去年重阳节的时候酿的菊花酿。
就是把酒和酒曲以及洗干净晾干了水气的菊花放在一起封坛,等到第二年重阳节的时候再启开,这就是菊花酿了。
思其别说喝了,就是听也没听过,前世好像已经没有这样的习俗了,至少在她身边是这样。
第133章 子龙子杰的生辰
大人是不给小孩子喝酒的,不过重阳节的时候可以抿一口,有两种酒,一种是菊花酿,还有一种就是茱萸酒。
这两种酒都有美好的寓意,所以准许小孩子喝一点点。
茱萸还有一个名字叫艾子,在中国还没有辣椒出现之前,茱萸是作为香辛料使用的。
味道辛辣浓烈,具有驱虫,祛湿,祛风邪,驱邪的作用,可以利五脏,延年益寿,所以在重阳节的时候会插茱萸,喝茱萸酒。
家里的大人监督着小孩子们,每人只能喝一口,思其还挺期待的,轮到她的时候先喝了菊花酿,有点苦有点辣,味道还是不错的。
再一喝茱萸酒,她彻底崩溃了,本来酒就很辣,再加上这辛辣的茱萸,简直不能形容那种感觉了。
几个孩子没有一个能忍受那种味道的,喝了之后都一脸苦相,逗得一桌大人乐个不停。
林长源笑着说,“这是驱邪气,让你们喝一口有好处的,赶紧吃口菜压一压。”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酒这种东西实在是没有吸引力,这桌子上的菜还是不错的,宣氏的手艺是真的好,思其拿了一个白白的重阳糕,咬了一口,立马陶醉在那种味道里,淡淡的米香味儿,里面夹杂着菊花的香气。
当然了,菊花是有苦味的,所以这重阳糕也不可避免的有苦味,如果是习惯这种味道的就会觉得很好吃,要是一点苦都接受不了的,估计也会难以下咽。
这顿饭吃得美滋滋的,思其满意极了,古人可真好,什么节日都这么有仪式感,真希望现代社会也能重视一下传统节日啊。
九月十七是子龙的生辰,二十一是子杰的生辰,这兄弟两个虽然不同岁,可是生辰却差不了几天,每年都是一起给他们过的生辰。
按照规矩,生辰这一日就要煮鸭蛋吃,这一日宣氏做早饭的时候准备煮鸭蛋,吴氏笑着说,“给孩子们都煮一个,今年咱们家日子过得好些了,也不该那么节省。”
孩子们就该吃好些,大人能省就省一点,这鸭蛋拿去镇上卖还挺好卖的,能卖不少钱呢。
吃早饭的时候比平时多了一盆鸭蛋,家里的孩子多,一人一个也得煮这么多出来。
林德正笑着说,“今日是子龙子杰的生辰,你们两个先拿。”
子杰开心的抱了一个鸭蛋在手上,子龙也跟着拿了一个,接下来吴氏招呼着孩子们都过来拿,大家手上都有了,大人却没有。
梦还四处看了看就有些难受了,拿着鸭蛋很想吃,但是又很懂事,跑到林德正面前,仰着头说,“爷爷,我的蛋给您吃。”
子龙也说,“奶奶,您吃这个。”
老两口那叫一个感动啊,孩子们大了,知道心疼长辈,真是好啊。
吴氏一笑,“是奶奶没考虑周全,今日就该给大家都煮一个,你们自己吃就是了。”
孩子们不愿意,都把蛋拿出来了,思其给了宣氏,“娘,我和姐姐吃一个就行了,您和爹吃这个。”
大人也不想辜负了孩子的一番心意,最后一盆子鸭蛋一家人分着吃了,比一人吃一个还高兴呢。
早饭过后,刘氏和宣氏一人从屋里拿出来一套衣裳,叫了子龙子杰过去。
刘氏笑着说,“子龙,今日你生辰,不能没有新衣裳穿,这是大娘给你做的,你快试试看合不合身,大娘第一次给你做衣裳,就怕做不好。”
子杰也有,宣氏拉着他给他换上,子龙看了眼弟弟,又看了眼自己身上的衣裳,眼睛顿时红了。
“谢谢大娘,谢谢三婶儿。”他感动坏了,这几日他都在担心,今年家里人会不会忘了他们的生辰呢?
早上给煮了蛋,他心里就已经很高兴了,没想到大娘和三婶儿还给他们做了新衣裳,以前娘在的时候都不会给他们做,只有过年才有。
刘氏笑着说,“一家人说什么谢,这布料可是你三婶儿买回来的,三婶儿细心,早就张罗着给你们做衣裳了。”
子龙又跑去谢宣氏,说话都语无伦次了,“三婶儿,听话,我以后听话,我们兄弟俩好好的,不调皮了。”
这回没忍住,哭出来了,身上的衣裳他好喜欢,真舒服。
子杰看哥哥哭了,也跟着哭,这院子里的大人心里都不是滋味儿,这两个孩子没娘啊。
吴氏也没想到刘氏和宣氏竟然这么周全,她心里高兴极了,这两个儿媳妇是好的,让她省心。
“子龙,以后乖乖的就是了,这家里没人不疼你们,你们两个也别多想。”吴氏摸了摸他的头。
兄弟俩又是高兴又是感动,穿着新衣裳摸了又摸,跑去给林长贵看。
“好看,真好看。”林长贵笑着点点头。
等他们俩回屋去了,林长贵连忙道,“大嫂,弟妹,可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这还发愁呢,不知道怎么给他们备衣裳。”
宣氏说道,“二哥不必客气,就像娘说的,咱们是一家人,以后家里的孩子都一样,吃的穿的都不会落下子龙子杰。”
林长贵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了,他还是有福气,有这么好的家里人。
子龙子杰可喜欢新衣裳了,不过今日要跟兄弟姐妹上山去找山核桃的,穿新衣裳可不行,于是换了旧衣裳,把新的小心翼翼的放起来了。
子龙拉着弟弟的手说,“子杰,咱们以后要更乖一些,不让家里人操心,好不好?”
子杰点头,“我听哥哥的。”
“嗯。”
九月快过去的时候,张媒婆又来了家里,笑着跟吴氏道喜,“给老婶子道喜了啊,陈家那边合了八字,看好了日子上门来送聘礼,就在十月初八,我特意来知会一声,好早做准备。”
这可真是大喜事,聘礼一送,到时候梦珊可就算是陈家的人了。
吴氏笑着应下,“劳烦你费心了,这些日子为着梦珊的亲事奔走,现在事情也还没完,等成事了,再好好答谢。”
张媒婆笑着说,“这有啥,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消息我带到了,老婶子一家赶紧准备着吧,这也没几日了。”
第134章 陈家下聘
送了张媒婆离开,吴氏回去就把这事儿说了,一家子都很高兴,梦珊低着头,脸红通通的,这是不好意思了。
宣氏说道,“那日要留送彩礼的吃饭,还得好好款待才行,娘看看有什么需要特别准备的吗?”
吴氏笑着说,“也没什么特别准备的,左右不能小气了,也别刻意摆阔,咱们家就是这样的,就该让别人知道。”
宣氏点了点头,心里也就有数了,知道那一日该怎么安排。
接彩礼的时候还是有些习俗的,没那么容易,这些日子家里人就准备着。
等到十月初八,送彩礼的队伍往林家来了,林家大门敞开接彩礼。
看着那一担一担的彩礼,林家都有些惊讶,没想到陈家竟然如此看重,给备了这么多东西。
彩缎布匹,一篮子铜钱,生猪生羊,两只雄鸡,还有米面粮油,野味猎物,点心瓜果,葱姜蒜等等,应有尽有。
这些东西都用扁担抬着,挨着进了林家的大门。
思其可真是大开眼界,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送彩礼的盛况,以前看过的书上也提过,古人的嫁娶非常有趣,现在一看,果然是这样。
这些东西种类繁多,就这么抬着来,可比前世娶妻雇车撑门面有意思多了啊。
一时间好多人到林家门口看热闹,不过不会进去,还不到他们进去的时候,现在院子里人可多呢。
陈家来人是陈平的姐夫和堂哥,两人才貌都不错,所以才委以重任。
礼单交给林德正,然后开始读通婚书,读过之后林家收下,然后再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答婚书,双方交换一下,这就成了,梦珊算是陈家的人了。
吴氏笑着说,“这么远的路途,大家辛苦了,坐下喝杯茶水,中午好好款待一番。”
这一次就是要留下吃午饭的了,这也是规矩,大家在院子里坐下,陈家的代表和林家长辈说着话,小孩子们到处跑,对那些彩礼好奇得很。
中午摆了三桌,热热闹闹的吃过了,陈家两人作揖告辞,“待婚期定好,定然立马请人送消息来。”
吴氏笑着应了,一家人一起送了他们走,这成亲第二重要的一环就算是完成了。
今日可真是累得够呛,吴氏擦了擦汗,坐在院子里安排彩礼。
“我之前还担心呢,要是送过来牲畜是杀好了的,还真不知怎么办,陈家办事挺用心的。”
这夏天送彩礼,杀了的牲畜放不了,实在是不好处理。
自己吃吧,实在是太多了,一家人吃一头猪要吃多久?臭了都吃不完。
要是拿去卖了,这也不合适啊,毕竟是彩礼,哪能拿去卖钱。
还好陈家也考虑到了,送来的是一头活的猪和活的羊,直接养着就行了。
还有一只大雁,这个也得养着,迎亲的时候还要用。
其余的需要处理的就是几条鱼和野味儿,这倒是好办,吃了就是了。
吴氏笑着说,“这鱼和野味儿做了吃了,其他的东西,老大,你们两口子自己安排,礼单在这里。”
林长富和刘氏半点都没想到,竟然直接把彩礼给他们安排了。
林长富忙说,“娘,这不合适吧,咱们可没分家。”
吴氏一笑,“合适,这最合适不过,我跟你爹已经商量过了,既然让你们自己准备孩子的聘礼嫁妆,那就都得给你们自己安排。”
“以后咱们家的孩子娶妻嫁人,公中给准备一份儿,其他的就看你们做爹娘的心思了,这彩礼你们自己收着就是。”
吴氏还真就把礼单给他们了,林德正看了看弟弟和弟媳妇,见他们也没有不赞同的意思,这才接下来了。
“我们一定好好给大丫头安排,不会让她受了委屈。”
林德正道,“梦珊是这一辈头个出嫁的,陈家下聘也给梦珊长脸,娘家这头不能让人笑话了,就得风风光光嫁出去才好,以后在婆家不受欺负。”
林长富和刘氏清楚,爹这话的意思是让他们别留太多了,该给梦珊做嫁妆的就给,要不然闺女嫁了人会受气。
他们夫妻是疼爱闺女的,心里自有打算。
梦珊这会儿还在屋里没出来,一直听着外面的动静呢,家里人不叫,她也不好意思出去。
林长富夫妻也没有私下说这件事,这会儿直接把梦珊喊了出来,笑着说,“大丫头,这些就是陈家送过来的彩礼,爹娘什么都不留,全给你带着做嫁妆,旁的爹娘也拿不出什么好的来,给你做几床被子一起带过去。”
梦珊忙说,“爹娘,这怎么行,二妹三妹还要出嫁呢,爹娘留些东西给她们做嫁妆吧,我过去也用不了这些的。”
刘氏一笑,“你二妹三妹还小,怎么也还要等几年的,爹娘还年轻,这几年多攒些东西就是了,女人家嫁人就是得多带嫁妆,这样子腰杆才硬。”
梦珊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自己虽然是个女孩子,可是爹娘真的很疼她了。
这时候的人家,自家有闺女收了彩礼,一般来说都是会留下一些的,选出来的才给姑娘做嫁妆带回去。
要是好一些的人家,自己再备上一些,要是不那么在意闺女的,就让她那么嫁过去了。
这样彩礼全给姑娘带着,自己还要准备一些的人家不是没有,但真是不多。
这下子梦珊就是真的要嫁人了,梦诛珠和梦环都十分舍不得,姐妹俩这会儿就红了眼眶。
刘氏笑着说,“二丫头三丫头这是哭什么呢?你们姐姐要出嫁了,这是好事,该高兴才对。”
梦珠平时不怎么说话,这时却是她先开口,拉着梦珊的手说,“我舍不得大姐。”
梦珊心里也挺难受的,赶紧安慰她,“没事儿,现在还没定下婚期呢,还有日子相处,以后也不是见不着了。”
她们三个坐在一起说话,婉容,思瑶和思其也过去了,想着梦珊嫁了人就不能时常见到了,大家心里还是挺难受的。
自古以来,这出嫁就是一件又喜又忧的事,从来都是如此。
第135章 大自然的馈赠
陈家办事动作也挺快的,没几日就让人看好了婚期,托张媒婆来林家说了。
“陈家的意思是今年也没多久了,没必要赶在年前风风火火的办了,着急忙慌的容易出错漏,还不如等到来年,好好准备一番,找人看了日子,来年三月初五就不错,宜嫁娶,和这两个新人的八字也相合。”
婚期定下来,本来就是知会一声就行,女方家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林德正和吴氏笑意盈盈的,吴氏点了点头,“好,这日子好,这些日子可真是麻烦张媒婆了,这是我们的一番心意,还请张媒婆不要嫌少才是。”
张媒婆笑着接了下来,这喜事就算是成了,到时候成亲,陈家那边还会请她,不过这就是陈家的事了。
张媒婆走了之后,吴氏就把大房两口子叫进去了,梦珊也在,这事儿要跟他们交代才行的。
“刚刚张媒婆来说了,陈家那边定的婚期,来年三月初五,这时间还是挺多的,从今天起,大丫头就在家里待嫁了,也不必再出去干活,陈家送来的彩礼里就有一匹做嫁衣的布,女人家贤不贤惠,都在手上的功夫,这厨艺女工都得过得去。”
“大丫头啊,你做饭也还成,就是还欠点火候在家里,多跟你三婶儿学学,嫁衣也自己绣,要是有不会的,问问你娘和三婶儿,明年开春儿还得给陈平做身衣裳,这些你都自己安排着来。”
梦珊现在可不好意思了,低着头不敢抬头,吴氏说了之后她就轻轻的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笑意。
安排好之后,他们出去了,吴氏长叹了一口气,笑着说,“人可真是老了,现在孙女都该嫁人了,看着大丫头,总觉得她还小似的。”
林德正一笑,“是个人就总会老的,咱们俩现在日子也过得差不多了,看着儿孙娶妻嫁人,然后自己也可以闭眼了。”
吴氏看他一眼,笑着说,“要闭眼你闭眼去,我可得好好活,咱们家这些孩子都听话着呢,以后必定是孝顺的,我可要多活些年头,过够了好日子才行。”
梦珊的婚事定下之后,她就要在家里待嫁,基本上不出门了,这也是规矩。
已经是十月里,要张罗着砍柴火回家了,最近家里的大人小孩儿都往山上跑,大人就找一些枯木,锯断后弄回家,小孩子就满山找有用的东西。
山里头的东西可多了,什么山核桃山枣子秤砣子,这个时候有点晚了,但也能找到一些熟得晚的八月炸,刺梨儿也是这时候熟得多,还有野生板栗和桃金娘,反正多了去了。
这些东西是野果子,很多也是药材,找回去清理干净晾着,以后都可以卖给药材贩子的,价钱也不便宜。
这样的体验思其可是头一回有,先前她知道山上有这么多野果子后高兴坏了,跟着进了山里,这些野果子到了这个季节大多已经熟透了,味道都很不错。
顾家的天佑也跟着他们一起的,几个孩子一人背个背篓,绕着山坡转,看见好东西就往背篓里划拉,回去再分开就是了。
子龙找到了几个熟透了的八月炸,外面的皮是紫色的,已经炸开了,看着里面白色带着黑色小点儿的果肉,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
这东西特别好吃,听名字就知道,八月炸,是八月里熟的,有些植株会熟得晚一些,所以这时候也还有。
之前思其就跟着来山上吃过一些了,那味道她特别喜欢,前世可真是没吃过,这样的东西,就是有钱也买不到。
子龙把那几个熟透了的八月炸都给摘下来了,分给了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吃,天佑和子杰,思其和梦珠,他自己倒是没吃到,又去别处找其他的了。
自己手里拿着一个八月炸,看着子龙的背影微微一笑,现在哪里还敢相信子龙之前那么调皮,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啊。
隔一会儿,在半山腰上砍柴的大人就会喊一声,怕他们走远了,得到回应之后又继续砍柴。
这么大片山坡,就是转好几天也转不完的,思其觉得身在大山边上可真是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毫不吝啬,赐予了人类多少好东西呀?
就是人类不知足,还想奢求更多,把自然都给破坏了。
前世除了那些保护区,可真是没这样的地方了,就算是去乡下,山上也没这么多野果子可以吃的。
哪像现在呀,乡下都差不多,只要你自己勤快,多去山里转转,家里的东西可不老少,哪里愁日子过不下去呢?
继续往山上走,梦珠在前面喊了一声,“你们快来呀,这棵板栗熟得差不多了,上面结了好多啊。”
一听这话,几个孩子纷纷跑了过去,果然是一棵很大的板栗树,上面结得很多,都已经熟了,一个个的炸开了口。
子龙马上放下背篓,笑着说,“我上去摇树,你们在下面捡,先站远一些,别被板栗砸中了脑袋,挺疼的。”
大家闻言,纷纷跑开了,看着子龙几下就爬上了树,站在树上摇来摇去的,那些熟透了的栗子纷纷往下掉,掉在了草丛里,一会儿他们挨着找过去就行了。
这一下午收获可真是不少,回去的时候大家背篓里都装了不少东西,沉甸甸的,背都压弯了,但是心里也高兴啊。
林长富和林长源锯了好几棵枯树,都弄成了木头段堆着,树枝也捆好放在了一边,一会儿搬回去。
见孩子们回来了,林长源拿起水囊喝了口水,笑着说,“看样子你们收获不少啊,一个个的累成这样。”
思其开心极了,“爹,我们找了好多山核桃和栗子,好多好多呢。”
林长富看了眼,“还真是多,你们几个会划拉东西,这会儿也不早了,回家去吧,下山都小心些啊。”
两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下山,一路唱着儿歌,嬉笑打闹,实在是悠闲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