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备嫁妆
双方都定下来了,王婶儿办事效率也挺高,隔了一天就亲自带上礼物到顾家来,算是正式提亲。
这样的大事,总要有长辈在家的,直接去找秋玲就不太合适,所以找到了顾家来,吴氏自然是高兴,和王婶儿聊了许久,把李二郎家里的情况也了解清楚了。
那边的打算也是按照惯有的习俗,别的新娘子有什么秋玲就得有什么,另外,只要李二郎拿得出来都愿意拿,聘礼银子也直接商量了。
李二郎是个卖豆腐的,他卖的豆腐不愁没人买,可他也不是那种一心只为钱的人,所以手里的银子也不算太多。
能拿出八十两银子的聘礼来,另外还要置办许多东西,再多也就拿不出来了。
吴氏听到那个数字的时候是很满意的,李二郎家里有多少家底子,他们虽然不清楚,但仔细一琢磨也能大致有个数。
这八十两银子的确是他能拿出来的全部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李二郎对秋玲那是真的用了心思的。
吴氏也高兴啊,秋玲是晚辈,日子过得苦,好不容易才遇上个好人,吴氏自然也希望她过得好,这一回帮着秋玲操持亲事,那可是当做自己嫁孙女来办的。
双方都是真心实意的,不在聘礼嫁妆上面做文章,事情商量起来当然也就很快,六礼走完流程,婚期也已经定好了,就在四月二十三。
已经只有一个来月的时间了,两边都有房子,稍微弄一下,不太麻烦,其实是来得及的。
吴氏都感叹,再没有比这个更顺利的亲事了,看样子他们两个当真是天作之合,连老天爷都帮忙呢。
这事儿也不能瞒着周家,秋玲都点了头做周家老太太的干女儿,她要嫁人了,这么大的事还能瞒着啊?
所以她带着孩子去周家的时候,主动就把这事儿说了,周家老太太一听,高兴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来。
旁边的人赶紧扶着她,周夫人在一旁说道,“娘,您别着急呀,慢慢听秋玲说。”
周老太太拍着自己的膝盖,“我这是高兴啊,高兴,秋玲,不瞒你说,你要不想着给自己找个归宿,我都要开始琢磨这事儿了,你说你还这么年轻,带着两个孩子,多辛苦呀,这后半辈子总不能没个人陪吧?挺好,找到了人就挺好,是个什么样的呀,哪日带到家里来看看。”
秋玲说道,“就是县城里的,和我们住在同一条巷子,是个好人,只是现在婚期都已经定下了,这个时候再带来您这里不太合适,过些日子吧,自然是能见着的。”
周老太太一个劲儿的点头,“好,挺好,只要有人帮忙相看着,那必定不会错的,办喜事的时候我可要去。”
家里人都劝,“老太太,您要出门啊?当心累着。”
老太太很是坚定的说,“当然要去,这可是嫁闺女,还能不去看着了?我就要去,你们都给我准备着啊,办喜事那一日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她很坚持,大家就只能适应下来了,秋玲在这里待了许久,还得回家呢,也就告辞了。
周夫人送她到前门,这才说道,“老太太已经好些年都没有出过门了,一直都在后院,每日我们过去陪着说话,老太太腿脚不好,这一回知道你要出嫁了,再怎么也要过去看,可我跟你说啊,若是老太太身子不好,真的去不了,你也别往心里去。”
秋玲点头,“我自然知道,干娘对我的心意我都记在心里了,秋玲何德何能啊,能得你们这些亲人,是老天爷眷顾我。”
周夫人笑说,“公道自在人心,你以前受了苦,老天爷都看着呢,如今好日子不就来了吗?那李二郎我也听说过,的确是个好人,你嫁给他不会错的,有知县夫人一家帮着你筹备婚事,我们倒是也不用操心,但我们这儿也是你的娘家,该给你准备的嫁妆自然不会少,还有什么需要的,你也不要客气,直接跟我们说就是了。”
“咱们两个年岁差不多,可我也算是你的嫂子,给你这个妹妹筹备婚事,那不是应该的吗?”
秋玲笑着应下了,总不能拂了人家的一番好意吧。
带着孩子从周家离开,秋玲一路都在笑,她现在可太幸福了,找到了一个她喜欢,而且值得托付的男人,以后这个家庭就完整了。
她又有了两个娘家,大家都为她打算,果真就像是周夫人说的那样,老天爷长眼睛,从小到大,她就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如今都补偿给她了,她再无他求,就这么一直下去多好啊。
秋玲本以为就这么嫁给李二郎,其实挺简单的,两家离得那么近,从这个门到那个门,李二郎家也什么都有,到时候合在一块儿过日子,把自家的东西搬过去一些也就可以了,哪有那么麻烦啊。
结果真的筹备起婚事了,大大小小的事还真是不少,李二郎都忙得脚不沾地了呢。
不过隔几日还是会来他们这里吃上一顿饭,陪着两个孩子玩儿。
为了办喜事,李二郎还请人把他自己家里里外外给重新修缮了一下,添置了新家具,只要能见到的都给换了新的,到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比以前可好了不少。
顾家那边也一直都忙活着,一个月说过去也就过去了,样样都得准备好,嫁妆自然是好办,只要有银子,往好了置办,很快就能给准备好的。
给秋玲准备什么样的嫁妆,全凭吴氏做主,老太太真是没有抠门儿的,给秋玲准备的东西虽说比不上自家嫁孙女准备的,但放在县城来说,压根儿就挑不出几个比这更好的来。
另外还有周家呢,他们也在给秋玲准备嫁妆,两家人商量着来,各自准备,最后合在一起,那可是一份儿让人眼馋的嫁妆了。
秋玲的嫁衣可是宣氏亲手做的,从定下婚期开始,宣氏就在忙活了,这些日子一直都在准备这个,那嫁衣可挑不出第二件来。
第1172章 长脸面
宣氏之前和刘氏一块儿做那些新花样的绣品,可帮着家里挣了不少钱的,如今她和林长源去了府城开酒楼,而刘氏和秀兰一块儿,在村里开起了作坊,如今也是有模有样的。
村里好些个妇人都在作坊里干活儿,靠着那个作坊。,大家都挣了些钱,日子过得比之前更好了。
刘氏和秀兰如今的大部分心思都扑在那个作坊上,干得还真是不错。
吴氏也不管她们,作坊里挣的钱也全凭她们安排,愿意交在公中她也收着,若是不交她也不会问,上了年纪,对这些东西呀,就没有那么在意了,反正这一大家子和和气气的,他们老两口盯着就行了。
宣氏先前在家里养身子,也到作坊里去帮了一段时间的忙呢,她的绣活儿还是做得很好,村里的妇人们没几个比得上她的,用她的手艺给秋玲做一件嫁衣,那还能差了?
这么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到底是赶在了婚期之前把所有的都给准备齐全了,这场婚事必定是像模像样的。
李二郎这些日子可没闲着,他都没空去算日子,反正就是几个街坊邻居安排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要置办什么他也不太清楚,都是王婶儿带着大家去干的,他只需要出钱就行了。
但是卖豆腐他却没耽误了,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每日都得出去卖豆腐,要是哪一日不得空,提前几日就得告诉大伙儿,要不然人家大老远的来买豆腐,却扑了空,这多不好啊?
这些日子,他一边卖豆腐,一边准备着自己的婚事,好些人也知道李家二郎要娶妻了,有些爱热闹的还直说要来喝喜酒呢。
一转眼也就到了四月二十,秋玲到时候从自己家嫁过去实在是太近了,而且家里又没旁人在,所以提前几日,吴氏就让她带着孩子到顾家去住了。
顾家也是到处都贴着喜字,这里是秋玲的娘家,她从这里嫁出去,那还能不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了?
成亲前几日两个人就不能见面了,这些日子什么也不用干,秋玲就待在顾家,更多的是跟思其待在一块儿说话,思其肚子大了,现在是什么也不要她干,秋玲要当新娘子了,也是什么都不让她动手,她们两个就是家里最闲的了。
最开心的莫过于两个孩子,整日蹦蹦跳跳的,看见人就笑,那嘴呀,可甜得不得了,他们终于要有爹爹了,这是盼了多久的事?终于变成真的了,那能不高兴吗?
大宝还头一次不想去上学呢,家里实在是太热闹,他下学回来,妹妹就跟他讲这一天发生了些什么事,他听着觉得有意思,就想在家里一直看着。
可是学堂还是得去啊,虽然有些不情不愿的,但到底没有撒娇耍赖说自己不上学。
这几日过去,一转眼也就到了送嫁妆的日子,周家先把自家准备好的嫁妆全全部送到顾家来,再由顾家出面,一块儿给送到李二郎家里去。
这送嫁妆可是个大事儿,那是新娘子的脸面,敲锣打鼓,一路上越多人看越好,就要亮给大家看的,告诉大家新娘子腰板挺得直,娘家有人撑腰,到了婆家去可不是受欺负的人。
秋玲的嫁妆凑在一块儿,可有八十抬,先前说是这县城找不出几个比她更好的,但那说的是一家人给准备的,两家合在一块儿,在县城啊,那都是顶头的了。
富贵人家嫁女儿也不一定就愿意给多准备嫁妆的,这时候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是普遍存在,就算是富贵人家的闺女,不得宠,出嫁的时候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秋玲这一回可是有脸面了,两家人一同给她做脸,那嫁妆摆在顾家院子里的时候,没多少人敢进来看,这毕竟是知县大人的家里呢,谁敢随便进去的?
到了时辰,让人直接往外面抬,大伙儿围在路边,三五成群,指着那些嫁妆说了个痛快。
前面都已经进了李二郎的家了,后面的人都还没有出顾家,瞧瞧这嫁妆,多么丰厚,好些人念叨着,“哎呦,先前还说李二郎有门手艺,又没娶过妻,娶一个带着孩子的二嫁女,实属有些亏了,现在看来,这李二郎还是眼睛亮啊,这哪是亏了啊,分明就是娶了一座金山回去,这人是什么来头啊?先前我也没太听说过,你们可知道?”
另一人说,“我倒是打听出了一些,这是知县大人的堂姐,从老家过来的,以后就定在咱们这儿过日子了,自己还立了女户,有一门好手艺,在知县夫人开的作坊里面做工,拿的工钱那可是最高的,人家可不是走后门儿,那是实打实的本事,旁人要有那手艺,家中可不愁日子过不好,人家也就是成过亲,带着两个孩子,旁的可挑不出半点不好的来,说起来,这是李二郎的福气呢,这两人年岁也差不多,实属良配。”
“哎呦,嫁妆还在往外抬呢,这也太多了。”
旁边又有人说,“那当然多啦,这新娘子还是周家老太太的干女儿呢,周老爷也当做妹妹的,这一回,人家也给准备了一份嫁妆,两家合在一块儿,那能不丰厚了?哎呦,这可是顶有福气的了,咱们县城哪看过这么热闹的婚事啊?”
送嫁妆这一日够出风头了,可秋玲在家里并不知晓,第二天就是自己要嫁给李二郎的日子,从前一天开始,她就紧张极了,这心里头扑通直跳呢,哪有空去想别的。
总觉得这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一转眼天就黑了,等天一亮啊,就是她大喜的日子了。
以后她就是李二郎的妻子,两家合在一块儿过日子,孩子们不再叫他李叔叔,而要叫爹爹,这个家总算是像个样子了。
成亲这一日就是最忙活的了,一大早就起来准备着,秋玲虽说是嫁过人,可是这一次才让她真正体会到了做新嫁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第1173章 成亲
吹吹打打,新娘出嫁,四月二十三这一日,住在这附近的街坊四邻全都跑过来凑热闹,到了时辰,秋玲从顾家出嫁,由天阔亲自将她背了出去。
她是二嫁女,其实是没有那么多规矩的,有些女子再嫁人的时候,甚至连轿子都没有,自己收拾一个包袱皮,走着就去了夫家。
而李二郎十分看重她,所有的规矩都是按照头婚来的,不管是什么,只要他自己能够准备的,全都有,半点没有委屈了秋玲。
大丫和大宝今日也穿了喜庆的衣裳,头上还扎了红头绳,看着就跟两个福娃娃似的,格外好看。
他们两个跟着送亲走在前面,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的,别提多高兴了,今日一过,他们可就有爹爹了呢,再也不会有人欺负他们了。
从顾家出去走不了多远,也就到了永宁巷,从这里进去就是李二郎的家,如今家中仔细装扮过,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秋玲进了这一处大门,从今以后就是这里的女主人了。
整个巷子所有的人家都到李二郎这里来帮忙干活儿了,今日他们可都要来吃喜酒的,李二郎家中没有亲人了,亲戚也都在远处,关系不怎么好,平时基本上不会往来,而且这一次他们成亲也比较着急,所以他并没有告知家中的亲戚。
有这些街坊四邻在也是一样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和这些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到了成亲的时候,有他们看着还更有意思呢。
李二郎家的院子还挺大的,就这样还挤得满满当当的呢,外面巷子里都是人,全都来给他贺喜。
至于秋玲娘家那边的人自然也不少,离得这么近,两边就不必分开办酒席了,都在李二郎这里,这是提前就商量好了的。
院子里架起锅灶,摆了许多桌子,就这也是坐不下的,后院也要摆上,还有巷子里,挨着都要摆上桌子,长长的一条过去,看着格外有意思。
顾家所有的人全都去贺喜,还有周家,周老太太今日可真是兑现了诺言,就算腿脚不太舒坦,还是说要来,这是闺女出嫁,当娘的还能不看着了?
周老爷也提前推掉了别的事情,今日就忙着这事儿了。
秋玲进了李家的大门,从此就是李家妇了,而此时周家老太太和吴氏已经上坐,李二郎没有长辈在家中,如今就拜她们两位,李二郎半点意见都没有,还觉得这是自己的福气呢。
在上房里行了礼,夫妻二人被送入洞房,此时已经是半下午了,这个时候,厨子们可要忙活起来了,煎炒烹炸,耍出自己的看家本事来,定要把这场喜事办得热闹非凡。
帮忙的人各忙各的,桌椅板凳摆好,凉菜先上桌,洗菜,切菜,炒菜,端盘子上菜,一样一样的井然有序,没有任何人出了错漏。
今日天阔一家全都来了,还有王天祥王天来两家人,都过来给秋玲贺喜,这人多了才热闹呢。
天阔和思其自然是被安排在上房,宣氏也跟在旁边,思其现在肚子已经挺大了,她虽是想出去看看外面有多热闹,可宣氏不许,她也只能是坐着。
“还是该知道轻重,你瞧瞧你,挺着个肚子,外面人又多,万一哪个把你撞了,那还得了?”
思其点头,“好,我就在这儿待着,不出去了,一切都听娘的。”
周好周兴笑了,“如今我们可是放心了,姑娘,你就好好的待在这里吧,我们两个去帮忙了。”
思其点头,“去吧,今日人多,肯定忙不过来的,永清他们两个都已经去帮着忙活了。”
她们转身出去了,宣氏看着这两个丫头,回头又说道,“周好和周兴眼看着也长大了,不在她们爹娘跟前,她们爹娘也时常念叨着,其儿,你可记着,等天阔调任了,还是得让周好周兴回老家去,这么大的姑娘了,一直跟着你们在外面跑也不太合适,到底是要说亲的,到时候耽误了亲事又该如何?你想过这事儿没有?”
思其先前还真是没有仔细想过,这会儿宣氏提起,她也知道这是对的,便点了点头,“好,我记在心里了,娘放心吧,等天阔调任就让她们两个回家去,只是这两个丫头倔得很,说是要跟着我到处见世面,不知道肯不肯听话呢。”
宣氏又说,“再不听话也得让她们回去呀,这姑娘家的名声那可不是说笑的,时常跟着你们在外面,以后再回家去说亲事,这男方家里该挑理了,你如今也嫁了人,该知道女子名节的重要性,你好好跟她们说,两个丫头都是听话的,能明白你的意思,自然不会胡来的。”
思其算是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不过她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先前周好和周兴可给永清和正远做了两件衣裳的,那事儿最后也不了了之了,毕竟这几个孩子如今也不算大,永清年岁最长,如今都还没有开始说亲事呢,并不怎么着急。
她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可能,有秋玲和子俊的事儿横在前面,思其是不打算再干涉别人的感情生活了,这要是又好心办坏事,那又该怎么办啊?反正这也还有一两年呢,慢慢看着吧,真要是看对了眼,两家又都同意的话,也不失为一桩好姻缘啊。
周好和周兴倒是不知道,她们走了之后,宣氏和思其就在提她们两个的亲事,这会儿姐妹俩高高兴兴的跑过去帮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看到了永清,周兴便叫住了他,“永清哥,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永清手里正端着三张条凳呢,垒得老高了,看着就吓人,转过身来,特意把凳子放下了,再跟她们说话,生怕凳子倒下来把她们砸中了。
“没什么需要你们帮忙的,今日事儿多,但是人也多呀,忙得过来,你们两个去玩吧。”
周好又说道,“你和正远在忙什么呀?我们帮你们两个的忙吧。”
第1174章 你说她会答应吗
不知为什么,周好说的话永清总是没有办法拒绝,这会儿她提出要帮忙,永清想了想,还真给她们两个找了个活儿干。
还有些凳子放在门口角落里呢,上面有些灰。
这些都是从巷子里的邻居家里借来的,有些凳子放在那里不常用,上面就沾了灰,这几日忙乱得厉害,也没顾得上擦,现在就是要把灰擦干净,然后再放到桌边去摆上。
永清指了指,“那你们两个就去把凳子上的灰给擦了吧,我和正远来搬凳子。”
姐妹俩高高兴兴的应下了,拿了抹布,赶紧去干活儿。
她们都走远了,永清还看着那个方向,正远端了两条凳子赶了上来,看到永清在出神,顺着他的眼神看了过去,用手肘捅了一下他的腰,笑呵呵的说,“永清哥,你这眼睛还会不会转呀?”
他一说话,永清就回过神来了,耳根子瞬间就红了起来,赶忙说道,“赶紧干活儿吧,一会儿开席了,凳子都还没摆好呢。”
他先拿着凳子走前边儿去了,正远又赶紧追了上去,哥俩把手边的几条凳子给摆好,要回去拿的时候,正远又在旁边说,“永清哥,你爹娘说没说要给你定亲的事儿啊?”
永清回头看了他一眼,“怎么?你听到谁说了?”
正远摇了摇头,“你家的事儿,你都不知道我还能知道啦?王叔也不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你不答应怎么可能给你定下亲事?”
永清松了口气,还以为是自己家里人在暗中张罗他的亲事呢,“那你刚刚问这个做什么?”
正远笑着说道,“我是想着你和周好挺般配的呀,你们家中若是还没有开始帮你张罗亲事,你可别错过机会呀,赶紧跟家里提,错过这村儿可就没这店儿了,多好的姑娘,你舍得给别人啊?”
永清有些不好意思,又想着不能让正远这么胡说八道,人家周好是好姑娘,要是这话让别人听去了,那不是毁了别人的名声吗?
他正色道,“你呀,你才多大点儿就操心这些事了,你懂什么啊?不要胡说,让别人听见了不好。”
正远笑着说道,“我这不是说得小声吗?永清哥,我们两个从小一起长大,虽说不沾亲带故的,但也像是亲兄弟了吧,你老实跟我说说,你对周好到底有没有那个心思呀?
永清耳朵更红了,他不说话,正远到像是看出来了似的,立马就小声的说道,“行了,你也别说了,我果然是没看错,你就是喜欢周好啊,那你就赶紧给你爹娘说呀,要是他们给你相看中了别的姑娘,到时候可麻烦了呢。”
永清直接回了一句嘴,“那你怎么不回家去说,我觉得你和周兴也挺般配的呀。”
他还以为正远会像他一样反驳,结果正远却比他坦诚多了,直接就说道,“是吧,你也觉得我和周兴挺般配吧?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我就打算再过些日子跟我爹娘提一提,你说周兴她会答应嫁给我吗?”
永清本想着他会反驳,谁知道他竟然这么坦诚,一时之间愣住了,看着正远不说话。
正远又问他,“怎么啊,需要想这么久吗?你说周兴她看得上我吗?我是当真在问你的,我哪里知道我怎么样啊,你跟我实话实说。”
永清看着他,还是愣着,“你真在想你和周兴的亲事?”
正远点头,“怎么就不能想了,我今年都十五了,我爹说了,等我十六岁就给我定亲,这也没多久了呀,怎么就不能想明白了?这成亲啊,一辈子就一次,我当然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姑娘,周兴我就挺喜欢的呀,她还给我做衣裳呢,长得又好看,声音又好听,要是她愿意给我做媳妇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要不提前看好了,真等我爹娘跟我说亲事的时候,我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他们随便给我定下一门啊?”
他们两个的个性差别还是挺大的,永清虽然年长一些,可在这些事上面还真不如正远看得明白,这会儿正远说了这些话之后就去搬凳子了,他站在原地,还待了好一会儿才往前走。
心里琢磨着正远的话,的确是挺有道理的呀,如果他这么一直拖着,他家中给他看好了亲事,到时候不又耽误了那个姑娘吗?
他喜欢周好吗?当然是喜欢的,他只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看来这事儿还得跟正远好好的说说,今日他才发现,原来这小子早就在心里琢磨这些事了,可真是不害臊呀。
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有点羡慕正远,喜欢谁能这么坦诚的说出来,不像他,别人提一句耳根子都能红透了。
永清心不在焉的去搬凳子,周好正把凳子给他码上,他去拿的时候没注意看,一下子就握到了周好的手上,这还得了,本来还愣神呢,一瞬间就像是摸到了火炭一样,立马就松开了。
两个人互相看着,脸都有点红,周好低着头说,“这些都已经擦好了,快搬过去吧。”
永清点了点头,“哎,我这就去。”
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赶紧把活儿干完,一会儿都要开席了呢。
忙忙活活的,总算是到了开席的时候,客人全都坐好,李二郎也从新房里出来了,一桌一桌的要去敬酒,新娘子就留在新房里,大丫和大宝都在那儿陪着呢。
开席之后,思其在桌上坐着吃了会儿东西,腰有点儿难受,想起来走一走,周好和周兴就扶着她起身走走。
她笑着说了句,“去看看秋玲姐吧。”
刚要走,宣氏立马就拦住了她,“你这孩子,说你不懂规矩,还真是不懂,你现在怀着身孕呢,不能去新娘子的新房里,不吉利的。”
思其也不知道到底是对谁不吉利,这会儿扁了扁嘴,只好是不去了。
在这个封建习俗一大堆的年月里,她还是不敢胡来的,且不说这些是不是真的,真要是不管不顾那么做了,估计会有不少人在背后说三道四,想想都挺心烦的,还是算了吧,老实待着。
第1175章 新婚燕尔
李二郎家中可从来就没有这么热闹过,当初他哥哥娶亲也就是两家的亲戚来了,巷子里走动的比较近的几户邻居过来凑了热闹,其他的也就没什么人了,院子里就能坐得下。
近些年来就是他哥娶亲的时候最热闹,这一回可不一样,他娶的是秋玲,顾家周家两个娘家呢,这亲戚还能少得了?
今日他被人灌了不少酒,这会儿也晕乎乎的了,到了入洞房掀盖头的时候,平时和他亲近的几个弟兄,那可要去洞房里闹闹了,大家也都知道分寸,这就是图个热闹,总不能真的让人家为难吧?
洞房里热闹极了,大家见好就收,全都退了出去。
大丫和大宝今日被周家老太太带着回周家去了,前日就跟秋玲说好了的呢,她和李二郎刚刚成亲,小夫妻两个还得多相处,就让两个孩子在周家待上几日,反正是不会委屈了他们,肯定好好照顾。
大丫大宝时常跟着秋玲去周家,周家上下对这两个孩子也都是真心实意的照顾,秋玲没什么不放心的,何况还有周夫人在呢,周夫人她还能信不过吗?
两个孩子也乖,知道要离开娘亲几日,完全不哭不闹的,非常爽快的就答应了,懂事得不得了。
客人走得差不多了,思其他们一行人才回了家里去,最后剩着的就是巷子里的几位婶子在帮忙,把东西都给归置好,该收捡的收捡了,她们也都回去了。
今晚上可是人家的洞房花烛夜,还能一直在院子里忙着收拾桌椅板凳了?明日再来也是赶得及的。
人都走了之后,这家中可就只剩下李二郎和秋玲两个人了,秋玲的盖头已经被挑开了,屋里燃着大红花烛,静得出奇,还能听见灯花炸响的声音。
和每一对新婚夫妻一样,屋里安静下来之后,新郎新娘那是都不好意思开口的,坐在喜床之上,就在琢磨着第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最后还是李二郎先开口,歪着头看着秋玲,笑着说道,“总算是让你嫁给我了,这些日子我就像是做梦一样,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呢。”
秋玲微微一笑,不敢看他,小声的说道,“其实我也是一样,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从今以后,我们就是夫妻了吗?”
李二郎忙说,“那是当然了,我告诉你啊,事到如今,你已经成为我的妻子了,我不会让你跑掉的,也不会让你反悔,只要我不同意,你就没办法离开。”
他还以为秋玲是想反悔呢,这么好的媳妇儿,好不容易到手,要是又没了,那他得哭死。
秋玲看着他,一直没有说话,然后噗嗤一声笑了,“你看看你,跟个小孩子一样,我不过就说说,你咋还急了呢?我好不容易才点头嫁给你,准备跟你好好过日子,我又反悔做什么?你看大丫和大宝多开心啊,以后咱们一家人,别的什么都不想,就好好过,好吗?”
李二郎握着她的手,轻轻点头,“那当然好,以后外面的事都交给我,家里就交给你了,我挣的钱全部都交给你管,咱们一门心思就奔着过好日子去。”
说着,他就赶紧起身了,跑到旁边的柜子边,翻箱倒柜的找了好久,然后拿出来一个布包。
“除开给你的聘礼,这里还有十两银子多一点,这些都给你了,秋玲,我知道这些银子不算什么,你在作坊里挣的比这些可多多了,这些我都从王婶子那儿听说了,可我就这些本事,我把能给的都给你了,以后我必定更加勤奋,更加努力,一定不会让你和孩子受了苦,你相信我。”
秋玲并没有拒绝那十两银子,李二郎愿意给她一个交代,她自然得接下,如今两人都是夫妻了,哪里还用那么见外。
这个家里以后可就靠她来操持了,她将银子收了下来,笑着说,“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让我们受苦的,我也会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把这个家经营好,不会让你后悔娶了我,也不会让旁人有机会说你娶了我就是吃了亏。”
李二郎将秋玲拥入怀中,紧紧的抱着,他们相识也有这么长时间了,他也不知自己是什么时候对秋玲动了心思,可这却是第一次和她这么亲密,原来将她抱在怀里是这样一种感觉,真好。
一想到这是自己的妻子,以后一直都在自己的身边,李二郎就乐开了花,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就这么静静的抱着过了好久,李二郎才红着脸说了一句,“娘子,夜已经深了,咱们早些歇下吧,今日你也累着了。”
秋玲也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一夜过后,两个人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幸福的过了好几十年。
按着新娘子出嫁的规矩,三日回门那是少不了的,秋玲出嫁三日之后,李二郎就备上了礼物,和她一块儿去了顾家。
周家也算是她的娘家,可到底这边更要紧一些,就算他们先去周家,估计周家老太太也不敢见呢,谁敢跟知县大人一家抢啊?以后不想好好混了?
一大早的吴氏就在等着了呢,他们一回来,立马让人开了门,到上房去说话,大家坐在一块儿,那叫一个热闹。
瞧着秋玲面色红润,笑意盈盈的,吴氏和宣氏都松了口气,看样子过得还真是不错,这一回她们多管闲事倒是管对了。
坐着说了会儿话,李二郎到院子里去帮忙干活儿,这屋里只有女人家在了,吴氏拉着秋玲的手拍了拍,“今年过年我们就要回去了,你在这里过得好,奶奶心里放心,今日也想问问你的意思,你在这里的事当真是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吗?说不说都是你自己决定,我们就是怕你不好意思开口。”
秋玲笑了笑,“如今这样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还请奶奶回家不要说我的事,以前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从我离开顾家开始,我就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了,这些年来我是死是活,他们似乎也并不关心,如今日子安稳,我不想有人来打搅了。”
吴氏点头,“好,奶奶明白你的心思了,你放心吧。”
第1176章 上门做客
秋玲的喜事办完了,热闹了这一阵过后,很快也就进了五月里,边关局势一片大好,蒙人先前蠢蠢欲动,就想着把鲁县这块地盘再抢回去,不过朝廷及时派兵,将他们这个念头扼杀在了摇篮中,也没有对百姓造成太大的影响。
边关局势稳定之后,兵马继续驻扎,恢复成之前的样子,老百姓安居乐业,总算是能睡一个踏实觉了。
文武这些日子一直都待在边关,如今找到机会,总算是能到鲁县去看看了,他只带了两名随从,从边关快马加鞭到鲁县去。
鲁县就快到了,才停下来歇了歇,到了城门口却不进去,手下互相看了看,都不知他是什么意思,将军不说话,他们哪敢说啊,只能是跟在身后呗。
过了好一会儿,文武才回过头,问了他们,“去家里做客是不是应该备些礼物?”
两个随从立马点头,其中一个说道,“是该备些礼物,将军想准备些什么,属下去办。”
文武双腿一夹马肚,丢下一句话,“先到客栈住上一夜,礼物备齐再去。”
“是。”两名随从赶紧跟上了。
三人住在鲁县县城里的一家客栈,晚上文武把两名随从都叫到了自己房里,正襟危坐,一脸严肃的问他们,“该备一些什么礼物?”
他平时征战沙场,忙的可不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家中人情往来自然都是女人做主,如今身边也没个人能问,他除了问这两个属下还能问谁呀?
上一次是因为什么都没准备,去家里也就去了,这一次特意在过去的,总不好什么都不给准备了吧?正式见面,文武还是想给人留一个好印象。
属下心说,这样的将军可还是第一次看到,堂堂神威大将军,去人家里做客,那可是那家人的福分,就算那人是鲁县知县又如何?神威大将军还比不上一个小地方的知县吗?
再者,那又是后辈,还用正式的备什么礼物啊?可将军似乎很是看重这件事,他们也只能是按照自己知道的说了。
听了之后,文武觉得没什么差错,点了点头,“明日你们二人就去将礼物备好,丰厚一些,拿回客栈来,再一同到顾知县家里去。”
两个随从应下了,文武摆了摆手,便让他们出去了。
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两个人这才说开了,“将军这是什么意思呀?不过是一个小知县,用得着这么上心吗?”
另一人又说,“我又怎么知道,将军想要过来做客,我都已经觉得很奇怪了,现在还要备上礼物才去,看样子是真的很看重这鲁县知县啊,诶,我记得鲁县知县好像是新科状元,说到底还是家中没有门道才被派来了这样一个地方,总是要调任的,有才学有胆识,以后不容小觑,将军特意来拜访是不是看中了这鲁县知县的前程?”
两人都仔细琢磨了一下,随即笑了声,“唉,这事儿哪里想的明白呀,睡觉睡觉,明日赶紧去把将军的事给办好,咱们也去看看那鲁县小知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值得当朝神威大将军这么惦记。”
次日,顾家人还是如同往常一般,到了时辰就起身,聚在上房一块儿吃了早饭,要出门的准备着出门,留在家里的就想想今日要做些什么。
天阔自然是要去衙门的,走之前都要跟思其好好的说会儿话,先跟思其说了,把她哄开心了,又要蹲在边上,朝着她的肚子说上几句,如今他也是越发的孩子气,连宣氏都说,这男人要当爹了,就是这个样子,可天阔比其他人还要严重一些,简直就变成个孩子了。
天阔今日也不例外,在边上对着思其的肚子一本正经的说话,“要乖啊,不许折腾娘亲,爹爹一会儿就回来了,回来给你讲故事。”
思其笑了,“你每日就是说这几句,孩子都听腻了,明日换一些再说吧,要不然以后出生了,听见你的声音就皱眉头,都不想跟你说话了。”
她本就是说笑,结果天阔还当真了,仔细在想这事儿,真要是让孩子讨厌他了,以后他可怎么办呀?还真是该好好琢磨一下。
准备着要出门了,外面却突然有人敲门,大家都愣了一下,思其说了一句,“这大早上的,是谁过来了呀?”
宣氏说道,“多半是秋玲,我去开门就是了。”
这时候院子里的几条狗却大叫了起来,现在连吴氏和宣氏都都能弄得明白了,这个声音就代表外面有陌生人。
天阔立马说道,“娘,我去开门。”
这光天化日的,倒不至于出什么事,总还是要小心的,把门打开,见到外面的人,天阔顿时就愣住了,然后赶紧见礼,“下官参见大将军。”
文武赶紧让他起来了,笑呵呵的说,“不必多礼,今日本将是上门来做客的,顾大人可方便啊?”
天阔立马说,“自然是方便,大将军亲临,下官高兴还来不及呢,将军快请进。”
领着他们到了前院儿,思其自然还认得文武,立马也到了门口来,吴氏和宣氏就不知道这是谁了,思其在旁边小声的说了一句,她们两个人都有点儿吓着,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呢。
文武笑呵呵的说,“今日上门来是来做客的,实在不必多礼,就当我是个普通人就行了。”
天阔点头,“那就依着将军的意思办,将军屋里请。”
天阔本来是要出门的,这会儿一时半会儿的也走不了了,好在今日衙门没有什么太要紧的事要做,要不然还真不知道顾着哪头。
思其赶紧安排人去泡茶过来,然后跟着坐在了边上,一句话不说,就仔细的听着。
先前她就跟天阔商量过的,等着文武再回来,天阔要好好问一问自己的身世,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机会。
坐下之后,文武才让自己的两个随从把礼物拿了过来,笑着说,“空着手上门来到底不合规矩,随便备了些薄礼,还请顾大人不要嫌弃呀。”
天阔忙说道,“将军客气,下官哪里敢嫌弃。”
第1177章 大人物
到底是身份悬殊,这文大将军来了之后,整个家里就没人主动说话,都是他在说,他问了,天阔才答。
文大将军哈哈大笑,“我让大家不要拘束,这话倒是没什么用处的,还是如此拘束,顾大人啊,这一次我来你这儿可不是来给你下马威的,而是要到你这儿做客的,你这儿可有空房啊?”
天阔忙点头,“自然是有,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空房多,将军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文大将军一拍桌子,“那好,我就在这儿住下了,还请收拾几间空房出来。”
天阔笑了,“将军放心,一定给准备好。”
说了会儿话,文大将军摆了摆手,“顾大人县衙还有事情忙吧,先去忙公务,等回来了,咱们再慢慢说话,边关局势稳定,我一时半会儿也不着急过去,这一次过来就是要好好和顾大人商谈一下这鲁县的事。”
天阔一拱手,“那将军就请在家歇着,我先去忙公务了。”
等天阔走了,其他人更是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思其让人去把客房收拾出来,文将军知道他们不知道该跟他说什么,于是带着手下去了房间里,一上午都没出来过。
在边关打仗哪里睡得了好觉啊,到了这儿来,他总算是安心了些,出去人家反倒是不自在,他就待在屋里,正好休息一下,这一睡呀,就到了中午。
这一上午,吴氏这心里跳得不行,她这把岁数了,还头一次见这样的场面,一个劲儿的问思其,“其儿,那真是大将军啊?打仗的大将军?”
思其笑着点头,“是啊奶奶,就是大将军,本朝神威大将军,这一次,边关差点儿起战乱,文大将军带着兵马前来镇守边关,这不嘛,已经稳定了局势,不会再有什么了。”
宣氏又说,“这么厉害的大将军,为何要到这里来啊?天阔先前可认识?”
思其摇了摇头,“也不算认识,就是先前因为这边关差点儿起战乱,天阔急得不行,到府城去搬救兵的时候出了点儿事,还好那文大将军出手相助,要不然事情办得也不顺利,那一次,文大将军在家里借宿过一晚,走的时候说是还要再回来做客,没想到当真是来了。”
吴氏手都在抖,“哎呦,我老婆子这把年纪了,没想到还能见到这样的大人物,回去说给你爷爷听,你爷爷估计要吓死了,这一回真要是让他跟着来,他哆嗦的比我还厉害呢。”
思其笑着说,“奶奶,就算是大人物,那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呢?脱下战袍,坐在一块儿聊聊平常的事,那不也是平常人吗?奶奶不知说什么,不开口就是了,都让天阔去说。”
吴氏点头,“是呀,不该开口,这样的大人物,动动手指头就能要了咱们的性命,万一说错了话,那可怎么好?遇上大事儿,还是要家里的男人出面,其儿,你这还怀着身子呢,就好好歇着,别操心这事儿了,都交给天阔。”
思其笑笑,“奶奶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思其还琢磨着怎么从文大将军那知道天阔的身世呢,当然吴氏说得也对,她自然是不好出面的,有天阔在,一切倒也好办。
中午毕竟有客人在,还是这么厉害的客人,宣氏也就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好饭,还没到中午就开始忙活了,煎炒烹炸,厨房里传来阵阵香气。
这些日子宣氏在这里,时不时的就下厨给思其做些好吃的,家里帮着做饭的两个婆子都惊呆了,这些日子可从宣氏这里学到了不少的好手艺呀。
周婶儿在一旁说道,“这些日子从您这里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呢,这些做法我们以前是见也没见过,我们北方,做饭的法子就是简单,无非就是那几样,吃的东西也没有别的地方那么多,还真是没有什么人仔细琢磨着做菜的法子,太太交给我们可真是太好了。”
宣氏说道,“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你们这儿做饭的法子我也不会呢,你们从我这儿学了,我不也从你们那儿学了吗?回去也做给家里人吃,他们来不了这里,也尝尝这里的好味道,挺好的,饭菜做出来就是给人吃的,旁人吃的开心,做菜的自己不也高兴?我教给你们了,你们做出好菜来,让更多的人吃的开开心心的,那也是我的福报。”
刘婶儿忙说道,“您一家可都是好心人,我们两个到这儿来干活,这几年可帮了家里不少的忙,夫人对我们再没有更大方的了,处处为我们着想,这份恩情可真是无以为报啊。”
宣氏听着这些话十分高兴,在待人处事方面,她这个闺女是不用她操心了,瞧瞧这上上下下的,不都跟她一条心吗?这样挺好,自己对别人坦诚了,别人才不会来害你,当然了,真要有那起坏心思的人也要能够认得出来,不能对谁都好啊。
在厨房里,忙忙叨叨的做出来了一堆好菜,快到吃饭的时候了,天阔和周好周兴都从外面回来了。
文大将军带着两个随从也从房间里出来,到了院子里就说,“嗯,闻着这味儿就香,今日我可要好好的尝一尝,你们别嫌弃我是个大老粗啊,边关着实没什么好吃的,到顾大人这儿来,那就得把肚子给填饱了。”
天阔笑着说,“将军随便吃就是了,想吃什么便开口,只要是能做出来的,都可以做给将军吃。”
文将军哈哈大笑,跟着进了上房里,饭菜都已经陆陆续续的摆上桌了,上房里摆了三张桌子,隔得还挺远的,天阔和文大将军当然是坐同一桌,女人们就在里面的那一桌,而他毕竟身份不同,人家说是上门来做客了,不必客气,那你也不能真的不客气呀,永清和正远,以及他带来的两个随从又坐了一张小桌子,就这么安顿好了。
饭菜全都上了桌,文武的确是不拘谨,抬筷子就夹了一块肉到嘴里,仔细品尝,然后点了点头,“嗯,味道很好,这一趟还真是来对了。”
第1178章 坦白
大家肚子都饿了,见着大将军都不拘谨,他们也没必要太拘谨了,全都拿筷子吃饭。
文武又给天阔倒了一杯酒,笑呵呵的说道,“顾大人下午可有公务?喝了酒会不会误事呀?”
天阔忙捧了起来,“上午已经处理完了,下午就在家里陪着将军说说话。”
文武笑了,“那可真是太好了,这一次我过来,就是想好好的和顾大人说说话呢。”
两人相谈甚欢,这顿饭吃得自然也久了一些,他们这里没结束,其他人也还是坐在桌边陪着。
饭终于吃完了,文武一抬手,要去天阔书房谈事,天阔便领着他去了,他的两名随从则是守在了书房门口,大有生人勿近的意思。
思其本还想着到边上去听听,看看这架势,她是去不了了,于是回了房里好好歇着,反正天阔回来也会把一切告诉她的。
宣氏跟着她进了屋,思其便问道,“奶奶呢?”
宣氏笑了,“你奶奶中午也喝了两杯酒,这会儿闹着头晕,回屋里睡觉去了。”
思其点了点头,“这会儿也没事做,娘也歇一会儿吧。”
宣氏摇头,坐在了她边上,“我不歇,在酒楼里没个空闲的时候,已经习惯了,不睡午觉了,我过来是想跟你说说话,你睡不睡呀?”
思其笑了,“上午才睡了呢,这会儿哪里睡得着?娘想跟我说什么呀?”
宣氏看了看外面,没有人,便直接问了她,“你老实跟娘说,这文大将军到底是什么来头?他来了之后,娘总觉得你和天阔脸色都不太对,倒像是有什么惦记着的事似的。”
宣氏到底是一直都在外面混的,见过的人多,对这些也比较敏感,看着他们的眼神就知道是有事,这会儿都问上门来了,思其还能不说吗?
她仔细想了想,到底该说到什么程度,后来又想着,天阔的身世也不是什么秘密了,他不是顾家的孩子,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再者,她娘也不是口风不紧的,说了也就说了,要真是一直瞒着,她娘心里必定又担心着。
思其叹了口气,“娘啊,其实这事儿吧,还真是有点儿复杂,我就怕您听了之后反倒是惹上麻烦。”
宣氏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愿意说我便听着,我也向你保证,出了这个门就给忘了,谁也不说,就连你爹都别想从我这儿听到一个字,你要是不愿意说,娘也不会逼着你,这是你们小两口的事,如今你已经成家,自己过日子了,娘也不能事事都操心,就是见你现在怀着身孕,要有事情想不明白,娘知道了可以帮你开解开解,旁的没做什么打算。”
思其轻轻的点了下头,然后才说道,“那我便说给娘听听看吧,我和天阔是在想着,这文大将军说不定知道天阔的身世。”
宣氏皱了下眉头,“天阔的身世?为何这文大将军知道?”
她琢磨了一下,瞬间瞪大了眼睛,“难不成天阔是哪个富贵人家家里的孩子?”
思其说道,“我们是这么想的,先前也出了些事,的确是有这个可能,可事实没有查清楚,谁也不能下定论,但是对于天阔来说,不管怎么样,他都只认顾家人是他的亲人,可他到底是从哪里来到这个世上的,他也想弄明白一些,所以今日这文大将军到家里来,我和他才有些心不在焉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的问出来。”
“上一次文大将军到家里来,旁的也没有多问什么,就是对天阔的事很感兴趣,倒像是家中的长辈一般,所以我们才会这么想着,还有先前出了一件事,弄得我们两人觉都睡不踏实,说不定也和天阔的身世有关。”
当初柴房里死的那个人,思其和天阔肯定是忘不掉的,还有他说的那些话,时不时的就要想起来,这些事直接说出来,恐怕要把宣氏给吓着,这会儿她问起了,思其想跟她说,所以就斟酌了一番,修改了一下,到底把那件事透露了给她。
也没说那人曾说过天阔是贵妃之子,只说是京中富贵人家家中的孩子。
“所以呀,这种种串联起来,我们就想着这文大将军多半是知道的,娘,您说到底该不该问明白啊?”
宣氏笑了,“这世间的事啊,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这大将军是什么身份?平白无故的到家里来,怎么可能呢?要我说啊,人家来这里就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没准儿不等你们问,他就想说呢,天阔这孩子我是知道的,查明身世也挺好,免得一直惦记,以他的性子,就算家里是达官显贵,也不可能弃顾家于不顾,这我还担心什么呢?他又疼你,不管是什么身份,到底你们夫妻二人感情不会变,说来说去,没什么影响,问明白也就问明白了,你说呢?”
思其轻点了下头,心里却想着,也许没那么简单呢,若天阔真是皇子,弄明白了,只怕还会带来危险。
就算他只当自己是顾家的孩子,旁人也不会那样认为呀,几名皇子争夺皇位,天阔又会不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呢?
事已至此,多想无益,走一步看一步吧。
此时书房里,天阔和文武也相谈甚欢,文武的确是问了他许多鲁县的事,作为神威大将军,守护边关是他的责任,多年以来,这边关一直都是他在驻守。
从前的鲁县是个什么样子,他比旁人清楚,天阔来了这里之后,鲁县的确是大变了样子。
平日里,他也常听到周遭的百姓夸奖这位新来的知县,说他就是老天爷给派来的救命菩萨,要是这知县走了,说不定他们的日子又会变成从前那样。
文武听着这些话,既觉得高兴又觉得难受,朝廷难道就真派不来一个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官员了吗?这么大个地方只能是靠着这年纪轻轻的小后生?
可他总是要离开这里的,科考状元,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吧?看样子这事儿还得好好的向上请奏。
第1179章 和贵妃的关系
“朝廷有顾大人这样的人才,实在是一大幸事,若没有顾大人,这鲁县还不知什么时候才好得起来,如今百姓安居乐业。这都是顾大人和夫人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在,百姓还在水深火热当中呢,我一定会向上奏报,请求皇上好好的嘉奖顾大人。”
天阔拱了拱手,“将军言重了,穿上这身官服,我就该为百姓做主,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做这些也不是为了得到朝廷的嘉奖,而是觉得要对得起自己这顶乌纱帽,做好了,那是我做了分内的事,没做好,那是我不合格,能得到将军的肯定,我已经非常的高兴了。”
文武点头,“后生可畏呀,顾大人的前程必定一帆风顺,将来官居高位,到了那时候我再好好的祝贺顾大人。”
天阔笑了笑,没说话,要说官居高位,他还没这个想法,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他还有什么心思顾着自己的小家庭呢?
他要照顾家里人,照顾其妹,这一辈子更多的时间是要花在他们身上的。
文武喝了口茶,又说道,“若是没有顾大人努力,这个冬天,只怕鲁县都要被蒙人给攻下来了,顾大人功不可没啊。”
天阔笑着说,“将军,您可一直说不让我们客气,可您一口一个顾大人,我实在是有些不敢受啊,将军还是直接叫我天阔好了。”
文武愣了一下,然后微微一笑,“天阔这名字挺好,是谁给起的名字?”
天阔笑着说,“是太爷爷起的,天高地阔,太爷爷也是对我寄予了厚望,只是我成才太晚,如今有了官职,太爷爷却看不到了。”
提起顾开明,天阔现在都很难受,他和顾开明的感情的确是很好的,当初顾开明没了,他又恰好知道了那样的大事,也做了许多糊涂事,现在想起来可真是很后悔。
文武说道,“天阔,你不要妄自菲薄,你如此年纪,能中状元,又有这样的能力治理好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县城,这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你太爷爷在天上也必定感到骄傲,他对你寄予厚望,你也没有辜负了他。”
天阔轻轻的点了下头,文武想了想,又问他,“家中有些什么人?”
他提起天阔家中之事,天阔心里也警醒了,本来跟文武在一块儿说话,他就是想从他口中探听到一些事的,眼下他不急着开口,他就想看看文武是不是真的对他很感兴趣,先看看他们的推测到底对不对。
这会儿文武问了,他便顺嘴说道,“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大伯,爹和娘,还有几位弟兄,侄儿侄女好几个。”
文武听了沉默了一下,然后又说道,“听着倒是和睦的一大家子人,必定是和和气气的。”
天阔笑了,“是啊,我家人都挺好,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块儿也不曾闹过什么矛盾,大家都是真心实意的要在一处过日子,从小在这样的家里长大,是我的福分,我何其幸运才能托身在这样一户人家呀。”
文武看着他,“你当真觉得这样的家庭很好了?可曾想过别的?”
天阔摇了摇头,“还想什么呀?有疼我的家人,家里虽说没那么富贵,可到底不缺食少穿,还有什么可想的?”
文武没说话,他又说道,“若是托身在富贵人家,家中权势滔天,身份显赫,从一出生就搅入一滩浑水,这一辈子虽说过的都是富贵日子,可也担惊受怕,有许多旁人想象不到的磨难,又何必羡慕那样的日子呢?”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在看文武的反应,而他自己也非常的紧张,手紧紧的按在椅子的扶手上。
听着他说话,文武的脸越来越沉,像是在想些什么,天阔心里也就有数了,心跳越来越快,在文武面前却不敢露出什么来,只能是刻意的压制住,就像是无意间提到这些话一样。
文武一直听着他说,也不曾开口,天阔便主动问了句,“文将军可和宫中的贵妃娘娘是亲人?”
他这么问了一句,文武立马抬起了头,表情跟刚刚完全不一样,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你认得宫中的贵妃娘娘?”
天阔笑了笑,“先前入京的时候,听人说起过,皇上给公主选驸马,公主不就是贵妃娘娘所生吗?我是刚刚突然想起,贵妃娘娘似乎也姓文,和将军一个姓,也许是一家子呢。”
文武笑了笑,“你倒是敏锐,说的也没错,当今贵妃是我的长姐。”
天阔一时之间没了话说,他和思其想着这文大将军跟宫中那位贵妃应该是有些关系的,可却没想到是这么亲近的关系,家中的姐姐,那这文大将军也是国舅了?
天阔还想继续提文贵妃,又问了文武几个问题,可文武都在往旁边引,并不打算回答他,之后天阔也就不提了,心中也更是坚定了他们之前的想法。
也许当初死在柴房里的那人说的都是真的,他就是当今贵妃之子,可他又是怎么流落到民间,成了顾家的孩子呢?
他们两人在书房里谈了一下午,很快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晚饭吃过,上房里说了会儿话,各自回去休息,思其这才得了机会,问天阔。
夫妻二人关好了门,思其赶紧就拉着他坐下了,“天阔哥,今日可曾探过那文将军的口风?”
天阔点了点头,脸色不是很好,看他这样子思其就知晓答案了,只怕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她握着天阔的手,“那他是怎么说的?”
天阔紧紧的将她抱在怀里,许久都不曾说话,然后轻轻的松开了她,小声的说道,“其妹,只怕当初那人说的是真的,你说我到底该不该问他?”
思其看着他说,“天阔哥,这个问题你已经问过我很多次了,我的答案都是那样,想弄清楚就要抓住机会,若你真是这样的身份,我们以后必定会遇到一些危险,提前知晓真相,这样才能好好的保护自己,不害人,可也不能被别人害了,你说是不是?”
第1180章 不曾听说
天阔知道思其说的是对的,心里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文武在这里住了两日之后,就说要离开了,他身负要职,能腾出这么两日功夫在这里做客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又怎么可能继续住下去呢?
天阔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决定了,晚上吃过饭,各自回房,天阔想了想,独自一人去了文武住的地方。
在外面敲了门,他的两名随从就住在隔壁,听到动静,直接出来了,想让他离开,而文武却在里面开口,“进来吧。”
天阔推门便进去了,那两名随从也回到了自己屋里,关上门了才小声的说,“你有没有觉得大将军对这鲁县知县格外不同?以前什么时候上别人家去住过呀,将军这样的身份,想要巴结的人大有人在,不管是怎么来请,将军都不会点头,可这一次却是主动上门来的,还备上了礼物,虽说咱们明日就要走了,可我看得出来,将军好像并不愿意离开,跟这顾大人说话的时间也格外的多,以前可从来没看到将军这样过,你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
另一人当然也看出来了,点了点头,“有事儿是有事儿,可你有那个胆子去探听清楚吗?”
那人赶紧摇头,“我才不敢呢。”
“既然不敢,还想那么多做什么?赶紧睡觉吧,明日回了军营可睡不了安生觉了,在这儿住着多舒坦啊,咦,没准儿将军就是觉得这里舒坦,所以不想走呢?”
那人踢了他一脚,哈哈大笑,“放你的屁,将军可是这种贪图安逸的人?”
旁边的房里,天阔进去了,发现文武并没有脱下外衣,这会儿还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旁边呢,倒了一杯茶,正在小口小口的喝着。
天阔到了跟前,朝他见礼,“将军这么晚还不睡?”
文武站了起来,比天阔高出了大半头,天阔顿时就感到了一种压迫感。
“你不是也没睡吗?天阔,你来了正好,明日我就要走了,我也想跟你再多说说话,我跟你这孩子投缘,我长你些年纪,也算你的长辈,我常年在外行军,和家人团聚的日子甚少,看到你就像是看到了自己家的孩子,格外亲切。”
天阔忙说道,“我乃出生乡野之地,又怎么敢和将军家中的孩子比呢?”
一听这话,文武立马说道,“可不敢这么说。”
天阔楞了一下,看着他,文武察觉到自己说的话不对,笑了笑,“你也曾说过,富贵人家的孩子不一定就好,这会儿怎么又能这样比呢?快坐下,咱爷俩好好的说说话。”
文武多聪明的人,天阔这么晚了来找他必定是有事的,这两日他也看出来了,天阔跟他说话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会提一句京中之事,只怕这孩子心中也是有所怀疑的。
该来的迟早要来,当初他姐姐做出那样的糊涂事,就该料到之后必定麻烦不断,如今就到了解决麻烦的时候,可这时候到底该不该坦诚,他却还没有想好,这件事牵涉太大,一时半会儿他是想不明白的,也不敢轻易的做决定。
天阔坐下了,却一直都没有开口,文武便直接问了他,“这么晚了来找我,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天阔看着他,又顿了顿,然后才开口说道,“实不相瞒,我的确是有一件事想要请教您,不知将军能否给我解答。”
文武心里有数,却故作不知,笑了笑,“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事,你说来听听看,要是我知道的,必定为你解答。”
天阔忙问他,“将军这一次为何会来我家里做客?我不过是一个鲁县小县令,将军这样的身份,怎么会看得上我一个小县官呢?到这里来做客,还时不时的与我亲近,问些我家中之事,我实在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还请将军说明白一些。”
文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声,“我就是觉得和你投缘,从前也不曾去过谁家里做客,上一次在府城遇见你,当街就能和那贪官知府叫板,我便把你当个人才,这是朝廷幸事,当初从你这里离开,也曾说过会回来做客,也不过是履行诺言罢了,怎么,顾大人不想让我来这里?”
天阔摇了摇头,“将军来这里是我的荣幸,自然是希望将军在这里常住,可我还是不解,将军可否直言?是否知晓我的身世?”
尽管文武已经料到了他想问些什么事,这会儿天阔开口了,他还是有些愣神,一着急,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张了张嘴,随即才说道,“怎么,顾大人的身世还需要问我?难道不是出生乡野人家吗?”
天阔摇头,“在我太爷爷刚刚去世的时候我就已经知晓了,我并不是顾家所生,而是太爷爷当初从路边捡来的孩子,身上本来带着一件信物,现已丢失不见,太爷爷曾说过,把我丢弃的人穿着富贵,该是富贵人家,他看我可怜,便捡回了家里,当做自家的孩子养大,不瞒将军说,先前曾有人到过这里,三番两次将一些莫名其妙的信件置于门口,我们也曾抓到过人,从他口中问出了一些话,他说……”
天阔顿了顿,一眼不错的看着文武的神情,就怕错过了,确定文武在认真的听他说,他这才一字一顿地把当初那人所说之言给说了出来。
“他说,我是当朝贵妃之子,是皇子,将军可知晓此事?”
文武经过大风大浪,也早已知晓此事,心里做好了准备,可不管怎么说,在这样的大事面前,还是没办法做到毫无反应,他的眉头轻轻的挑了挑,天阔看在了眼里,更是紧紧的盯着他。
文武抬眼看他,“这样的说辞从何而来?天阔,这样的话你跟我说了也就罢了,我可以当做没听见,当今贵妃是什么身份?贵妃之子那就是皇上的皇子,那是有可能继承大统的,又怎么会流落民间?这样的话,若是让有心人听去了,只怕你还会惹上麻烦,听我一句劝,这话以后可别再拿出来说了。”
第1181章 潜藏危险
天阔反问他,“将军的意思是,此事是假的?将军不曾听说过?”
文武摇头,“自然不曾听说,贵妃一子一女,如今都在宫里好好的呢,又怎么会有孩子流落民间呢?想来必定是有心人想要从中做文章,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若是还捏着此事不放,只怕要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
他当然知道天阔十分在意自己的家人,刚刚这么说了之后,天阔的神情有所松动,文武心里松了口气,他就怕这孩子不知轻重,抓着这件事情不放。
这件事太大,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也无从知晓,可他希望天阔好好的,不要搅入这一摊浑水,这一辈子,平平安安的过了比什么都强。
天阔又看着他,“我再问将军一次,当真不知晓此事?当初那人所说都是假的?”
文武点头,“依我之见,定然是你得罪了什么人,想从中做些文章陷害于你,置之不理也就可以了,至于贵妃之子流落民间,这样的流言不知从何而来,我在朝为官多年,也不曾听过此事,何况贵妃还是我长姐,生产之时家中母亲入宫陪伴,若有此事,我也应当听说,既然不知晓,那就是没有此事,以后可别再说了。”
天阔紧紧的捏着拳头,不知怎么的,文武越是这么解释,他就越觉得这件事是真的,可现在又找不出确切的证据来。
本以为可以从文武这里得到一句真话,可现在看来他是不打算说的。
天阔也不想在这里耗费时间了,已经问了两次,人家十分坚定他还能做什么?于是他点了点头,“那我心里就有数了,将军还请早些休息,我就先回去了。”
等他走了之后,文武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心说这孩子聪慧,实在是不好糊弄啊,只怕此事要掀起波澜,长姐啊,当初为何要那么傻,做出这样的事来?如今闹成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收场呢?
失了皇上的宠爱,失了宫中的地位,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得相见,这就是你所要的吗?
这一晚文武是睡不好了,这事儿在他心里过来过去,也想了许多的办法,只有一个目的,护得天阔平安,不让他受到伤害。
天阔回到房里,思其还没有睡呢,正等着他,见他回来了,赶紧就迎了上去。
“怎么样啊?文将军可说了什么?”
天阔关好门,摇了摇头,“我直接问了,他只说那是有心人故意设的局,都是假的,不曾听说贵妃之子流落民间。”
天阔抓着思其的手,“其妹,不知是怎么了,他越是这么说,我就越是觉得当初那人说的都是真的,你怎么看?”
思其想了想,“我也有这种感觉,只是如今他不说,我们又能怎么样?走一步看一步。”
天阔将她揽入怀中,紧紧的搂着,“别的我都不怕,我就是怕伤害到你们,其妹,我发誓一定要好好的护着你,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只要你安稳,让我做什么我都愿意,明日他就要走了,之后估计也不会再来,这条线算是断了,咱们还能从什么地方查起呢?”
想想都觉得难,那可是皇宫里的事,若他真是贵妃之子,不可能平白无故就到了民间,而且这么多年也不曾听说过皇上四处找寻自己的皇子,这其中必定有所牵涉,这样的事又怎么可能轻易的查出来?
次日一大早,文武就要带着两名随从离开,因为昨晚的事,天阔始终沉着脸,文武离开之前还单独和他说了几句话。
“我和你这孩子投缘,所以才劝你几句,有些事不该插手就不要沾身,另外,过不了多久新任知府就会到任,和这个案子有所牵扯的都会有交代,新任知府是好官,大可以光明正大来往。”
天阔朝他拱了拱手,“多谢将军提点。”
文武笑了笑,“提点归提点,听不听可看你自己的心思,好好想想我的话。”
文武走了之后,天阔这心里是越发的不踏实,这两日在家里的时间多,衙门有许多事儿都还没有理清,所以他也不敢继续再想了,立马就要去衙门里。
走之前自然又要跟思其和孩子好好的说说话,知道他心里有事儿,思其也安慰他,“心里有话想说,就跟我说,不用憋着,咱们两个是夫妻,替你宽心也是我应该做的,你要是不高兴,孩子也能感觉到,以后都不会笑了。”
天阔笑笑,“好好,我明白了,晚上回来咱们好好说啊,我先去衙门了。”
如今这件事谁也说不清楚到底会是什么走向,身处这件事当中,就像被卷入了一个漩涡,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推动着前进,容不得自己扭转局势,天阔和思其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天阔去了县衙,思其一个人在家里却高兴不起来,一个人坐在廊下发呆。
吴氏不知道她在琢磨些什么,倒是有些担心,忙说道,“这是在家里闷坏了吧?如今外面也不冷了,你要想出去,我们就陪着你出去走走。”
思其笑着点头,“那当然好啊,娘,咱们一块儿去吧。”
听说要去外面玩儿,周好周兴也不想到作坊里去了,今日就偷一天懒吧,她们一块儿去外面逛逛。
来了这里也有这么长时间了,吴氏和宣氏还没有到鲁县的乡下去看过,不过离得有一点远,乡下的路又不平坦,思其现在怀着身孕是不合适去的,也就作罢了。
去街上逛了逛,买了些东西又到秋玲那里去了,今日秋玲在家中忙活,也没有到作坊里去。
听到敲门声,是大丫来应的门,领着她们进去了秋玲才出来,赶紧就搬出了凳子来,让她们在院子里坐。
秋玲笑呵呵的说道,“奶奶,今日怎么想起到这儿来坐坐了呀?还没来过呢。”
吴氏笑着说,“这不就是想着还没来过,今日特意来了吗?也来看看你们日子过得如何。”
第1182章 急信
吴氏和宣氏来鲁县是特意照顾思其的,这些日子的确是没空下来,秋玲嫁了人之后,这还是第一次到这儿来坐坐。
秋玲他们住的房子是自己买下来的,成亲之后,房子便闲置下来了,母子三人都搬到了李二郎那里。
李二郎家的院子还是挺大的,房屋也有七八间,完全就住得过来,今日她们是第一次上门来,坐到院子里,四处看了看,瞧着就让人舒心,这可真是个过日子的样子呀。
院子里有几棵果树,树枝上晾着好些划开了的菜,一看就知道这是用来腌咸菜的。
这里的天气和老家可不一样,就算是五六月,天气也不算太热,这时候准备着腌咸菜也是可以的。
北方天气冷的很早,这要是太晚才开始腌咸菜,那就做不出来了。
秋玲嫁给李二郎之后才知道,先前他家里可是没这些东西的,想要吃了都是花钱去买,他一个人过日子,样样都要自己操心,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做豆腐,其他的他都可以将就。
有了秋玲之后,家里该有的全都有了,李二郎现在别提多幸福了,每日豆腐也要多做一些,想要多卖点钱,这样才能让他们母子几人过上好日子。
今日这个时候来,李二郎正在外面卖豆腐呢,并不在家。
院子里还种了几棵树苗,一看那样子就是才种下去不久的。
思其指着问了秋玲,“这是种的什么树啊?”
秋玲笑着说,“先前不是去了乡下吗?大丫跟着你去摘沙棘,那日嚷着说,想要家里也有,看着好看,第二天二郎就去弄了树苗回来,在家里给种上了,还种了一棵核桃,一棵枣树。”
大丫在旁边笑嘻嘻的说,“爹爹对我和哥哥可好了,我们要什么他就给我们什么。”
秋玲在一旁微微笑着,不住的点头,下意识的赞同大丫的说法。
宣氏瞧着她过得好,那叫一个舒心啊,其实她心里一直都有个疙瘩,当初子俊提了要娶秋玲,家里没有一个人同意,全都反对,可她又怕因为他们反对,倒让这两个人都过不好,如今子俊那里还没去过,也不知他说看中的那名姑娘到底如何,但至少秋玲是过的很好的。
也许当初他们点了头,让子俊娶了她,还没有这么好的结果呢?果然啊,这姻缘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吴氏拉着秋玲的手说,“看着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你瞧瞧,这才有个家的样子呢,大丫大宝也有了爹爹疼,二郎呢,也有人替他操持家中事,他一门心思奔着外面的事,以后日子必定是红红火火的。”
秋玲点头,“嗯,现在这样是挺好的。”
成亲之后,她去作坊的时间就要少些了,拿的工钱自然也要比以前少,可因为她时不时的就能想些新花样,虽然去的时候少,拿的工钱还是要比别人多的。
李二郎又做更多的豆腐,拿到外面去卖,另外,秋玲还想出了新的主意,给做出了几种口味的酱豆腐来,这些李二郎都拿着一同去卖,最开始只拿了一罐子,看看生意如何,后来发现大家都抢着买,他们就多做了一些,现在那豆腐摊儿挣的钱可比以前多了不少呢。
当然,这其中还有宣氏的功劳,要是没有宣氏,秋玲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来那么多的好口味。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这两个孩子的姓氏问题,秋玲说道,“前些日子我跟二郎提过,想让这两个孩子都改姓李,孩子自然也是同意的,可他倒是不想这么做,就怕我觉得嫁给他自己受了欺负,可我又想着,以后我们两个也许还会有孩子,到时候两个孩子跟着我姓,一个孩子又跟着他姓,这还像是一家人吗?”
秋玲最近就在琢磨这个事呢,这两个孩子都姓顾,如今他们都算是李家人了,自然该改姓李,孩子也愿意,可李二郎却不愿意,真是让她想不明白。
思其在一旁笑着说,“秋玲姐,你就是糊涂了,这住家过日子,到底过得好不好,又不是看这一家子到底姓什么,看的是一家子是不是一条心,这名字不过就是一个称呼,叫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啊?我问问你,孩子不姓顾不姓李,若是姓了其他的,那还是不是你的孩子了?”
秋玲点头,“当然是啊,这又不会变。”
思其一拍手,“那不就得了,姓李还是姓顾,没什么要紧的,重要是你们一条心,李二郎也当真把这两个孩子当做自己的,这才是最要紧的。”
秋玲想了想,还真是被她这个说法给说服了,笑着点头,“哎呀,早知道就早些跟你提了,还让我想这事儿想了好久。”
的确是啊,就算给他们两个起了名字,平时也是大丫大宝的叫,没什么要紧的。
思其笑了,“那你就别想这事儿了,就让他们姓顾吧。”
她心里想着,在这个年代,家中有两个孩子跟着母亲姓,这可是很大的一件事,就算是不了解这家人的,一眼也能看出来秋玲在家中地位不低,这难道不是好事吗?真是傻乎乎的,非得让孩子改名字。
李二郎倒是个通透的人,秋玲主动提了,他也拒绝了,思其对他的印象更是好了,也放心了,秋玲以后的日子必定是不会差的。
她们在秋玲这里坐了许久,快到做午饭的时候了,这就要起身告辞。
秋玲忙说道,“来都来了,中午就在这里吃吧?”
宣氏笑着说,“家里炖着汤呢,其儿早上就念叨着要喝,今日我们突然来的,你也不好准备,要不然你和孩子一块儿上家里去吧?中午就在我们那里吃了。”
秋玲摇了摇头,“婶子,家里既然准备好了,我也就不强留你们,只是我们走了,二郎回来该不知道去哪儿找我们了,改日有空我们一家一块儿上家里去坐坐,今日就不了。”
从秋玲这里离开,回到家里,刚进门,正远就递上来一封信,赶忙说道,“夫人,刚刚家里来了人,送来一封信,说是挺着急的。”
第1183章 相反的答案
思其一听这话,顿时感觉这事儿应该和天阔的身世有关,赶忙问道,“信呢?”
正远拿了出来,“就在这儿呢,我还没来得及放进去,送信的人也才刚走,要不要我让他回来?”
思其点头,“去看看还能不能追得上,有信在当然也行,可是有人也能问得清楚些呀。”
信是陈秋池写的,给天阔的,所以说是夫妻,思其也没拆开,这时候也快要到中午了,天阔很快就会回来,不用急在这一时。
见思其蹙着眉头,宣氏在一旁问,“怎么了,这信可有什么蹊跷?”
思其笑笑,“没事儿,就是认识的一人,先前天阔哥拜托了他一件事,这不嘛,有了回信儿,等天阔哥回来再说吧。”
没过一会儿,天阔就回来了,正远也回来了,可却没追上送信的人。
正远回来就说,“来人把信放下就走了,像是有急事,我追出去已经没看到人了,问了路边的人,只说一路往城外去了。”
思其点头,“没追上也就算了。”
她拉着天阔去了书房,将信拿了出来,“这是陈秋池让人送来的信,你快看看。”
天阔忙说道,“信上写了什么?”
思其笑了,“我还没来得及看呢。”
天阔拉着她坐在了旁边,拆开了信,夫妻二人一起看了起来。
先前拜托陈秋池的那件事,他还真是没忘了,一直在费心的替他查。
这事儿不容易,所以时间自然是久了一些,而且这一年陈秋池也不好过,朝廷下令剿灭山贼,他可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护住了自己的地盘。
仔细的看了信,夫妻二人脸色越来越沉,天阔紧紧的将信捏在了手里,“其妹,这事儿你怎么看?”
思其如今也不知说什么才好,信里写得很清楚,昨日天阔才问了文武的那件事,在陈秋池这里却得到了印证。
陈秋池多方打探,虽说也不一定就是准确的消息,可这上面的确是说,天阔托他查的那件事是真的。
若是不出意外,他真的会是当今贵妃所生,可他到底是怎么流落民间的,这信里就没有写清楚了,估计陈秋池查到这一点都已经非常不容易,再往细查,那就更不容易了。
陈秋池还在信中简单交代了这一年他在横岭的处境,说是短期之内没有时间和他们联系,还让天阔不要往心里去。
天阔心中又是担心他,又是为从他那里得知的消息而震撼,“其妹,你说……这都是真的吗?”
思其就坐在他旁边,这会儿轻轻地摇了摇头,“天阔哥,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他们夫妻两人都有些惊讶,虽说昨日天阔问了文武,文武反驳了,文武越是想要澄清这事儿,他就越是觉得是真的,可今日又在信里知道了另外一种答案。
和昨日一样,陈秋池越是肯定,他也越不敢相信,如今两边摇摆不定,他不知道该要相信谁了。
沉默了一阵,思其抓着他的手,看着他说道,“天阔哥,我相信你已经知道答案了,你就是不敢相信罢了,别的我也不敢说,我只说一句,我永远在你身边,不管发生什么事,你我都是患难与共的,好吗?”
天阔看着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将他拥入怀中,伸手轻轻的摸着她的肚子,这是他们一家三口,是啊,有什么可害怕的,只要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这不就行了吗?不管怎么样都无法改变。
他的妻儿都在这里,他是顾天阔,是林思其的丈夫,是她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顾家的子孙,谁都不能改变这些。
如今文武已经走了,从陈秋池那里收到了这封信,天阔也没办法再问文武一次,只能是将信件仔细地收好,总觉得之后还会有用处。
他心里自然有一杆秤,偏向了陈秋池,文武才认识多久?何况他自己都从文武的眼神里看出了些别的东西。
陈秋池视他为自家弟兄,为他办事毕竟是尽心竭力,这样查出来的消息,除非是有心人故意从中作梗,要不然消息的来源一定也是可靠的。
天阔这一日想了许多,摆在他面前的似乎有很多条路,又似乎一条路都没有,从小到大,他还没有一次像这一次这么为难过。
他怕再翻下去,这事儿的影响太大,会对一家子都造成伤害。
他又怕不查明白了,同样会对一家人造成伤害,到底该何去何从?从谁又能告诉他呢?
还有一点,若他当真是当今贵妃之子,到底是如何从宫中流落民间的呢?若是有人故意为之,那必定还有一双手,正在暗中推动的一切,也许他早就被人盯上了,也许这些年来他都在别人的监视中生活,也许那双手很快就会伸向他的家人。
天阔身上出了一阵冷汗,这件事也不知到底什么时候才会真的弄清楚。
难受的同时,他也还记得自己是鲁县知县,因为他的努力,鲁县百姓渐渐的过得好了,鲁县和原先一比也大变了样,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的进步,可不能半途而废。
在其位谋其职,如今他顶着这顶乌纱帽,还是鲁县百姓的父母官,他就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至于别的,都应该置于公务之后。
所以在家想了许久,天阔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去衙门处理公务了,而王天祥和王天来自然也看出了他有些不对劲,但他不愿意说,他们又能问些什么呢?只能是更费心些,让他好好休息,说不定是这些日子累着了。
再说另一边,文武从顾家离开,本来是直接回到边关驻守的,刚刚离开鲁县,自己的随从从边关过来奏报,马都快累死了。
文武停下,得知消息之后,整个人都变了个样子,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紧紧的拉着缰绳,“此事不许声张,本将还有事处理,你们几个回边防驻守,切不可出了乱子。”
几名随从一同应下,“是。”
文武点头,将码头调转方向,扬长而去,不一会儿就看不见影子了,只留下漫天飞舞的尘土。
第1184章 看看未来嫂子
天阔去了衙门,思其又在家里发呆,一个人坐在廊下,望着院子里出神。
大黑和旺旺蹲坐在她旁边,几条小狗就在不远处打闹,思其像是在看了几条狗,又像是在想别的事,总之心不在焉的。
这回吴氏也看出来了,她心里有事,先前她倒还没上心,这一回可当成了大事,到了她身边,思其都没发现。
一开口,思其就回过神来了,吴氏皱着眉头,“其儿,你这又是在想什么呢?怀孕的时候可不能多想,容易害病的,就要高高兴兴的才行,你跟奶奶说有什么事想不明白的,奶奶帮你想想。”
宣氏正在厨房里给思其做好吃的呢,听到外面在说话,赶紧就跑了出来,她想着思其这么愣神,肯定跟收到的那封信有关系,就是在看了那封信之后,她和天阔都是这个样子的。
而那封信的内容她虽然没有看过,但她猜想,应该也是和天阔的身世有关。
思其只跟她说了天阔可能是京城大户人家所生,这两日宣氏也在琢磨,若天阔是这样的身份,当初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在乡下呢?
也许就是被仇家寻仇,真要是知道自己的身世,那户人家要将他认回去,天阔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至少不至于这么精神恍惚的。
难不成是被仇家给盯上了?当初发现灭口不成,又重新想着动手了?
宣氏这么想着,倒把自己吓了一跳,手里拿着的菜刀都掉在了地上。
思其见了,赶忙说道,“娘,您小心些,一会儿把手给切了可怎么好?”
宣氏笑了笑,“没事儿,就是手上滑,没拿稳。”
她将刀放好,又洗了手,想过去陪着思其说说话,这会儿吴氏正陪着她呢,祖孙两个说得开心。
思其知道宣氏担心,忽然想起件事儿来,笑着说,“奶奶,娘,这些日子倒也闲下来了,我这肚子也平平安安的,没什么事儿,陈大夫还隔几日来给我看看呢,你们大可放心,我哥先前不是说了吗?看中了一名姑娘,也许就是我以后的嫂子,你们可赶紧去看看呀。”
“真要是两人互相看对了眼,女方家里必定也看重这事儿,咱们家里要是不去个人,人家还当咱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呢,你们也来鲁县这么久了,说不得人家也知道这事儿,越是拖着越不合适,你们说呢?”
宣氏哪里不知道,她是想将她们支走,不过思其说的也对,子俊的婚事也是大事,的确该过去看看的。
从上次子俊来,到现在,都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真要是子俊回去就和姑娘说了这事儿,等了两个多月却没有见到人,心里也该多想了。
宣氏便顺势应下,笑着说,“娘,您看这怎么样啊?要不然咱们就听其儿的,去子俊那看看?”
吴氏想了想,点头,“好,就听你们的,咱们就去子俊那儿吧。”
思其笑了,“哎呦,那可好了,我这就让永清去安排马车,收拾收拾东西,还要准备见面礼呢,大老远的去总不能空着手吧?要真是个好姑娘,那就得赶紧留住了。”
给吴氏找了事情做,总算是把这事儿糊弄过去了,思其最近的确是有点儿心不在焉的,她都怕再这么下去会让她们看出来,到时候说还是不说呢?
这到底是第一次见面,吴氏和宣氏还是十分看重的,真要是个好姑娘,她们自然是不会反对。
就是看子俊是不是真的对人家上心,可不能因为秋玲嫁了人,他就随便找一个呀。
该备的见面礼还是要准备,这见面礼可是个要紧的事,不能重了也不能轻了,得恰到好处,光是准备这些东西就费了两日功夫。
永清找好了车夫,家里准备的东西搬上马车,吴氏和宣氏就要启程往子俊那儿去了,吴氏已经上了马车,思其站在门口。
宣氏想了想,还是回过头小声的跟她说了一句,“要有什么事儿就往你哥那去个消息,娘必定回来陪着你,你现在到底是有身孕呢,别什么事儿都往自己身上揽,再有天大的事还有天阔,还有我们在,知道了吗?别那么逞强。”
思其笑了,“娘,这本来也是天阔哥的事儿,我为他着急呢,没事儿的,我心里有数。”
宣氏并不知她先前不好生养的事,思其自己却很清楚,这个孩子是好不容易来的,她哪能因为这事儿就害了肚子里的孩子呢?
那件事再怎么重要也是过去的事,就算牵连众多,影响重大,那也有办法解决,如果是这孩子受到伤害,她这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了。
吴氏和宣氏去了子俊那里,思其也能稍微放心一些,真要是有人上门来寻仇,这里有什么危险也不至于波及到他们。
如今就是她和天阔并肩站在一起,有什么风雨,他们夫妻二人一同扛着。
这两日准备着去子俊那里的事,天阔是知晓的,回来过后发现吴氏和宣氏已经去了,天阔叹了口气,“早上我不是说了吗?要让你跟着奶奶和娘一块儿去,你留在这里做什么啊?”
思其赶紧说道,“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咱们说过多少次了,夫妻同心,有什么困难一起面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要是只能一同享福,不能一同面对困难,那我又怎么好意思跟别人说我是你的发妻呢?反正奶奶她们都已经走了,我追上去也晚了,就这么着吧,我知道你会好好保护我的,再说了,这都是咱们的猜测,也不一定会有人把手伸到这儿来,咱们离着京城那么远,你不过是一个小知县,况且这事儿也并没有宣扬出去,知道的人不会太多,一时半会儿是没那么危险的,你说呢?”
天阔笑了,“讲大道理我总是讲不过你,好啦,其实我也知道你不会跟着奶奶她们去的,那就好好留在家里,我必定护着你,不会让你再受到伤害了。”
思其笑着点头,“嗯,我相信你,快进屋吧,娘走之前还给做了好多好吃的呢。”
第1185章 越老越任性
文武离开鲁县收到急报,立马调转马头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天黑之前还是赶到了,下马恭恭敬敬的在门前站了一会儿,然后才上前敲门。
里面的人看到了他,赶紧说道,“将军来了,快里面请,老爷已经在等着了。”
文武点头,直接就往里面走了,穿廊过院,来到一间屋子前面,门口的侍卫赶紧上前拦住,见到来人是他,便恭敬的退在了一旁,“将军请等一下,容属下进去禀报。”
文武轻轻点头,很快那人就出来了,往里面做了个请的姿势,“老爷请将军进去,将军还请将配剑留在这里。”
文武沉默着,面无表情的将自己佩戴的宝剑取了下来,交到那人的手里,然后才进了屋里去,关上门,转身就朝着里间跪下,“恭迎老爷!”
里边出来了几个人,站在前面的一人笑了笑,“文将军快快请起,在外不必如此,今日请文将军过来也是想问一些事情。”
文武心思动得很快,琢磨着这位老爷到底是想问些什么事,他又该怎么答。
在外间坐好之后,命人上了茶,那老爷打扮的人笑呵呵的说道,“文将军,这是刚刚从顾宅过来吧?那到鲁县上任的小知县表现如何?”
文武忙说道,“自然是好,这是朝廷一大幸事,这样的人才不该屈居于此,等到调任之时,该是给顾知县安排一个好去处。”
老爷点头,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不错不错,我真是没有看错人。”
“老爷的眼光自然是不会错,不知老爷到此,末将没有提前迎接,还请老爷恕罪。”
老爷忙笑道,“这有什么?到了这里来是刻意隐瞒,如若不然,文将军不是早就知晓了?哪里用迎接,这不是好好的到地方了吗?”
“不过已经到了这里,如今可就要文将军腾出些空来。”
文武赶忙说,“老爷想去哪里,末将自然陪着。”
“别的地方倒不想去,就想去鲁县看看,一直听闻着鲁县大变了样子,还没见到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一次大老远的过来了,还能不去逛逛了?边防可好?文将军可腾得出空来?”
文武赶忙点头,“那是当然,老爷放心吧。”
“好,今晚也这么晚了,将军就在府上住下,不必再走,明日一早启程去鲁县,只希望那顾知县卖文将军一个面子,看看能不能让我们几个也跟着去顾家住上些日子。”
文武说道,“去了就知晓了,老爷慈眉善目,又是大老远的特意从京城过来的,顾大人必定欢喜。”
旁边的人说道,“时辰不早了,那将军就歇下吧。”
文武恭敬的从房里退了出去,整个心都提着,到了院子里,自然就有人带他去住处,直到关上了门,文武将配剑放在桌上,这才算是顺畅的出了口气。
可是之后又该怎么办,他倒还没有想好,他怎么也没想到,京城的那一位竟然到这儿来了,这可是大事,完全没有收到消息,家中也不曾给他来信,难不成真是偷偷从京城过来的?
看样子,这事儿还要变得更大,如今可上了心思了呀,天阔以后到底该何去何从,谁又能知晓呢?
文武离开之后,房间里的几个人也没有歇下,沉默了一阵,刘公公在一旁恭敬的说,“皇上当真是要去鲁县,那地方离着蒙国可近得很呢,真要是去了,若谁走漏了风声,出了什么事可怎么好?要不然就让文将军带着顾知县到这里来,也是一样的见。”
这一次来的自然就是皇帝,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亲自出巡,而且是悄无声息的从宫里离开,如今宫中少有人知道皇上已经离京。
前些日子出门狩猎,找了个借口,说是染了风寒,朝中大小事务交给几位皇子共同处理,大臣协助,皇帝做好了准备,要好好修养些日子,可是第二天,就悄悄的离开了皇宫,一路往北边儿来了。
一同来的还有两位京中的官员,一位就是宋耀,还有一位是这一次要上任大同府知府的,这可是皇帝亲自指派的人,也是完全信得过的。这就表明他是真的把这地方放在了心上。
好不容易才给治理出了个样子,若是再派一个贪得无厌的官来,那不是白费一番心血吗?只有安插自己信得过的人,他才能放心。
这一趟只带了几个人,一路到了大同府府城,一路上遇上了多少人,又有谁敢相信面前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就是当今万岁爷呢?
进了大同府地界,文武才收到了信,可见这保密工作做得有多好,只要不大张旗鼓的走,谁也不会怀疑,反而是更安全。
这一趟过来就是想要见天阔,这几年皇帝也有些力不从心,渐渐的觉得自己的身子不如从前,他有好几个儿子,如今为这储君之位已经是暗潮汹涌,可他却全然不知该将这皇位交给谁。
祖上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不可能让他的儿子给败光,必定要将这江山交在自己信得过的儿子手中。
京中的几位已经看得清楚了,可是这远在天边的一个他还不曾了解,从前他不希望这个流落在外的儿子搅入这一摊浑水,可如今看来,这孩子有治国安邦的本事,若真是如此,那又为何不能将他考虑在内呢?
这一次他就是要来好好琢磨清楚,回去就好做出决定来。
皇帝听了刘公公的话,却笑了笑,“特意上这里来,却让他到跟前来见我,那我何不如直接让他回京呢?借着文武倒可以离他近一些,大可以看得清楚这孩子是什么样的品性,这事儿你就别管了,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明日你们两个也跟着我一块儿去。”
宋耀和江林就在一旁候着,这会儿听了这话,赶紧就应下了,“是,皇上。”
皇帝一抬手,“按着先前我说的来办,称呼若是错了,拿你们试问。”
两个人又赶紧应下了,心说万岁爷可真是年岁越大越任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