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杜氏的算计
杜氏干脆坐在床边开始抹眼泪了,“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嫁了你这么个东西,没本事也就算了,也不知道护着你媳妇儿,你没看见今日家里人是怎么欺负我的啊?”
“养蚕卖了钱拿回来,竟然给几个孩子分了,孩子懂什么事儿啊?还是些丫头片子,早晚都是要嫁人的,她们手里捏那么多钱做什么?还不是要带到别人家里去的。”
林长贵听着这话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闹来闹去还是这个问题。
杜氏红着眼睛说,“娘就是偏心老三他们一家,你瞧瞧,他们两口子一回来,爹娘就想出这些主意来帮他们攒钱。”
林长贵叹了口气,“爹娘也没说不让咱们攒啊,还是那句话,你要是勤快些,咱们手里不也有银钱花了吗?我瞧着子龙子杰现在都挺好的,知道跟着去干活儿,你瞧瞧,攒了那么些草药呢,等药贩子下乡来收的时候,也能卖不少银钱的。”
杜氏撇撇嘴,“哪能赶得上人家养蚕啊,你难道不知道吗?今日他们去镇上可卖了将近三吊钱呢。”
林长贵往床上一躺,“养蚕也累人啊,你难道不知道为了这些东西,那几个丫头没白没黑的忙活,这是应该的。”
杜氏又在后面叽叽喳喳的说了几句,林长贵没应,杜氏也就没兴趣了。
最后哼了一声,“养蚕这么挣钱,以后也得让子龙子杰跟着她们忙活才行,咱们家两个娃呢,分两份儿钱多好啊,她们可是用了一间屋子来养蚕,这屋子也是家里的,哪能白白给她们用了?”
那头思其和思瑶也回房间睡觉了,她把自己分得的五百文钱交给了思瑶,笑眯眯的说,“姐,这些银子就放在你这里,和上次一样,你收着就是了。”
思瑶看着她,“其儿,钱还是你自己收着吧,给你拿个盒子就是了,这些钱都是你辛辛苦苦挣回来的,我怎么能帮你拿?”
思其笑着说,“姐,我们可是亲姐妹,难不成还要分开算银子吗?以后我挣的钱都交给你,你管着就是了,反正你成日在家里做绣活儿,顺便管管钱,挺好的,要是需要买布料直接拿了钱买就是。”
一听这话,思瑶便点了点头,“那好,我把银子好好放着。”
思其吐了吐舌头,“那我就努力往里边儿添银子,争取早点儿把姐姐的嫁妆攒出来。”
“你又说我,大哥还没娶妻呢,咱们先给他攒聘礼。”思瑶笑着说。
思其点头,“对啊对啊,攒聘礼,我有干劲儿啊。”
姐妹俩躺在床上,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思其越来越喜欢自己现在的家人了,大家都没私心呢,真好。
就算是苦日子,心里也和蜜一样甜。
这第一回养蚕成功了,当然就还得养第二回,夏天才好养呢,等天气冷起来了,也就没处摘桑叶了,蚕又不吃干的。
这一回吴氏问她们,“这回买多少蚕种啊?”
思其赶紧说,“奶奶,还是买一张吧,要不然真忙不过来。”
吴氏也觉得是这样,还没说话呢,杜氏就在边上插嘴,“买一张干啥,这玩意儿既然这么挣钱,咱们家就多养一些,你们几个丫头要是忙活不过来就公中来养,银子也收在公中,你们说好不好?”
一听就知道听到底在打什么主意,思其也不跟她废话,直接跟吴氏说,“奶奶,咱们村里虽然桑树多,但是养一张蚕用的也不少,这一回我们摘回来了多少桑叶啊,到了后面根“本就赶不及。”
“再说了,这回养蚕还得过农忙呢,到时候地里的活儿也是大事,耽误不得。”
“这回看着咱们家挣了些钱,难保村里不会有人跟着咱们学,到时候这家也养那家也养就,这么些桑树,哪里够喂的?”
吴氏笑着点头,“其儿机灵啊,什么也想明白了,那就再养一张,明日让你爹上镇上去,把蚕种给你们买回来,这回就交给你们去折腾,我也放心了。”
思其回过头,看见了杜氏愤恨的眼神,心里无语了,这二娘还真是不过脑子的,一门心思就是自己有没有好处,真是心累。
杜氏说道,“这回子龙子杰也帮着你们去摘桑叶,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他们又不是干不了。”
梦珊笑着说,“这有什么不行的,我们正想问他们两个愿不愿意一起呢。”
杜氏撇撇嘴,没说话,心里总觉得憋屈。
蚕种很快也就买回来了,他们把蚕室打扫干净,又开始了第二次养蚕。
上一次心里没底,一直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着急得不行,这次就要安心多了。
怕子龙子杰弄不清楚,她们几个都讲得很明白,干什么活儿都带着他们学。
第二次养蚕就顺顺利利的,到了蚕二眠的时候,思其惦记着去看看山上的野棉花。
子俊他们放学回来就带着子龙子杰抓鱼去了,梦珊她们在割猪草,她知道家里人肯定是不会放她一个人到山上去的,干脆就不说了,偷偷跑出了家。
上次的路她特意记了一下,所以轻而易举的就找到了路,还背了个小背篓,看见有什么好东西就扔背篓里。
一路上山很快就到了那块地方,这山上植被茂密,到处都是参天大树,而这片地方没树,只有草,阳光直射,要不然这野棉花也长不起来。
按着思其的想象,这时候棉花应该开花了,她看到的时候顿时就放了心,自己没认错,这的确是野棉花,现在也快开花了。
这一片野棉花还不少,当然是不够纺线的,但要是自己勤来看看,把这些棉籽收着,来年是不是也能在家里试着种一下?
这时候已经有棉花了,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些野棉花,但是他们这个地方没有,她一个小孩子,也不可能开口跟大人说去外地找棉花种子回来,那会让人怀疑的,还得慢慢来才行。
思其在山上待了一会儿,然后才心满意足的转身下山,路上顺便捡了些蝉壳,这也是中药,能卖钱的。
第62章 桑叶不够了
快下山的时候竟然在一条岔路口看到了天阔和天佑,他们兄弟两个总是待在一起,毕竟哥哥都已经娶妻了,算是大人,也不会跟着他们每日上山下河的跑。
思其还没喊他们呢,天阔快步迎了过来,笑着说,“思其,你一个人上山啊。”
思其笑了笑,“也就是在山边儿上转了转,没往山里去。”
见天阔笑了,她赶紧说,“天阔哥,你可别告诉我大哥二哥啊,他们又得数落我。”
天阔笑着点头,“好吧,我不说,不过你以后也不许乱跑,你一个女孩子,进山里多危险啊。”
“知道了。”思其嘟囔着,“你跟他们一样啰嗦。”
下了山,思其看到有两个人背了桑叶往家走,她站在路边看了会儿。
天阔在边上说,“知道你们养蚕挣了钱,咱们村里也有人养蚕了,我大爷爷家里又开始养了呢,还不少。”
思其皱着眉说,“顾大爷爷家也开始养蚕了?”
天阔点头,“是啊,先前大爷爷他们就养过,不过没成,现在看你们都养成了,估摸着是又想试试了。”
果然是跟她想的一样,自己养蚕挣了钱,这村里大伙儿都看着呢。
现在就已经有几家开始跟着他们养蚕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这样一来村里的桑树根本就不够的,一张蚕种吃得就挺多。
在村里没有一户人家自己家里是种了桑树的,所以全紧着那片桑树林里的桑叶,要是养的人多了还真供应不上。
养蚕是个赚钱的好法子,而且也快,就是辛苦了些。
思其并不想放弃这条路,要是成规模了,一年能进账不少银子的。
现在看来,要想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自己家里势必得种上桑树才行。
见她在想事情,天阔也没说话,就静静的陪在她身边往前面走。
他偷偷偏过头看思其,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微微泛红,然后赶紧移开了视线。
过了一会儿思其才回过神来,笑着说,“天阔哥,你们家里快要办喜事了吧?”
天阔笑着点头,“是啊,姐姐要出嫁了,就在下个月。”
思其说,“那到时候我们要过去凑热闹的,秋茹姐都要出嫁了,我大姐肯定也等不了多久的。”
顾秋茹是顾家二房唯一的女孩儿,性子恬静,贤惠乖巧,家里人疼爱得不得了,为着她的亲事,可是让媒婆跑了好几趟呢,最后说定了离着十几里地的一户乡下人家。
虽然是乡下,可那家人也不是一般人,家里人口也不复杂,有将近百亩地,秋茹的未来夫君还是读书人,知书识礼的。
乡下人本就要淳朴一些,一般来说比起镇上的人家要好相处,这家境也不是差的,在乡下人里边儿算是拔尖儿的,所以顾家非常满意。
唯一的女孩子出嫁,家里人也重视,现在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呢。
一路走到了分叉的地方,天阔说,“思其,你以后可别自己跑山上去了,多危险啊。”
思其点点头,“我知道了。”不过看她那样子是不大高兴的。
天阔顿时就觉得自己说错了话,赶紧说,“你要是想上山里去就跟我说,要是我有空就陪着你一起。”
“好啊好啊。”思其笑着应下,“那我先回家了。”
天阔看了她一会儿才拉着弟弟回家去,脸上笑意盈盈的。
思其回了家里,吃饭的时候就把自己看到的跟家里人说了,吴氏说,“好在咱们没买多少蚕种,把这一张养了可得好好合计合计,以后养蚕的人多起来了,这桑叶可当真是不够。”
杜氏一听,不在意的说,“这有什么,养的人多了,咱们早点儿去摘桑叶就是了,在家里放着。”
梦珊她们没说话,倒是子龙说,“娘,就得新鲜才行呐,提前放家里,蚕吃了要是坏肚子怎么办?”
一听这话,思其低着头偷偷笑了起来,现在子龙还真是变了性子,二娘心里不乐意吧?
杜氏闻言,嘟囔了一声,端着碗继续吃饭,“金贵得跟祖宗似的。”
这话林德正听见了,看着她说了一句,“要不是金贵得跟祖宗似的,也不会那么值钱。”
思其跟子俊子康说,“大哥二哥,你们放学回来看看路边有没有桑树,多注意一下,要是桑叶不够,咱们就得去别处摘呢,这养都养了,这一张总不能不养好。”
子俊点头,“你放心吧,我们多找找就是了。”
乡下地方桑树还是很多的,不过很少有像同心村这种有一片桑树林的,都是些零散的,到时候要去别处摘桑叶可麻烦得很。
思其现在并没有把想种桑树的想法给说出来,还没到那个时候呢。
对于乡下人家来说,地可是金贵东西,哪里能随随便便拿出来种桑树呢?这会儿她要是提了,家里人肯定不会同意的。
要是等到桑叶当真不够了,而蚕又到了快要挣钱的时候再提,成功的概率就要大上许多。
思其的担心很快就成了真,等蚕快要到四眠的时候,他们去摘桑叶就不容易摘到嫩的了。
他们也不知道村里到底有多少人家养了蚕,有些人害怕被别人议论,说是跟着学,所以都是偷偷养的,摘桑叶也偷偷摸摸,天不见亮就出来摘了。
现在好多树上都已经光秃秃的,就算是有桑叶,也大多是老的,不能喂蚕的。
思其叹了口气,“看样子咱们得再找地方才行呢,这蚕过了四眠就是吃得最多的时候,这些桑叶显然是不够了,要是找不到地方可就麻烦了。”
子龙说道,“山里也有桑树的,不过我们几个进山里容易迷路。”
思其想了想,“那我回去跟爹说说,看看能不能带咱们进山。”
林长源这人是哪里都敢去的,什么都会做,有事找他肯定成。
思其跟他一说他就应了,“我先去山里找找,找到了地方再带你们去。”
思其笑眯眯的点头,“爹真好,明日就去吧,要不然蚕要饿死了。”
第63章 钱上交公中
大家都是在村里的桑树林摘桑叶,也不会有人想着进山,太麻烦了。
林长源进山里转了一圈儿,很快就找到了不少桑树,虽然都是零零散散的,但也隔得不远。
次日就带着梦珊她们几个往山里去了,一人背了个背篓,收获满满。
回来的时候村里就有人看见了,等他们过去了之后才有人说,“现在村里养蚕的人可多了,桑树林的桑叶都不够了呢,林家进山里摘去了。”
另一人叹了口气,“看着林家挣了钱,我们家也跟着养了些,没想到大伙儿都是这个想法,现在可倒好,也不知道咋喂了,我们家干活的人少,地里还得顾着呢,哪有空进山里去啊?”
“我们家也养了一些,没想到那东西那么能吃,我这也正发愁呢,要不然就进山里去看看,要不然就只能不要了,顾不上啊,”
思其他们在山里找到了摘桑叶的地方,子俊子康下午放学回来也会拿书包摘上一兜子,就这么养着,这些蚕总算是没有断了桑叶。
蚕过了四眠就要开始大吃大喝了,七八天的功夫,有他们累的。
林长源早上起得早,都会背上一个大背篓,到山上去给他们摘上一背篓桑叶回来,这样子几个孩子能轻松一些。
宣氏也起得早,笑着说,“相公,我跟你一块儿去摘吧,两个人也能快一些,现在这些蚕吃的多,一背篓不太够了。”
她去灶屋里跟刘氏说了一声,让刘氏顾着做早饭。
刘氏笑着应下,“你去吧,家里我忙活的过来。”
夏天天亮得早,可就算是这样,这会儿天也还没有亮透呢,可见他们起得有多早。
这时候女人嫁了人就得早起,什么都拾到好了公婆才起床呢。
儿媳早起是应该的,她们两个已经习惯了,而杜氏却看不见人影,这会儿还睡得正香呢。
林长源和宣氏出了门,就已经看到有人往桑树林那边去了,宣氏小声的说,“那边的桑叶都要被摘秃了,怨不得其儿发愁呢。”
林长源笑着说,“咱们不怕这个,进山里去就是了,那么大的山总不会被摘光的,山里的叶子还新鲜呢。”
进山里找到了地方,宣氏把自己的头发绑好,两人手脚麻利的往背篓里扔。
她想着自己的闺女,笑得不行,“其儿真是人小鬼大,小小年纪就满脑子惦记着挣钱的事儿,我看着好玩儿,不过闺女有这样的心思也是好事儿,就怕她没想法呢。”
林长源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我瞧着她这样也高兴,咱们五个孩子,个个都机灵,其儿就是脑子转得最快的那个,思瑶文静些。”
宣氏说,“是什么性子就让他们是什么性子吧,咱们也别强求,只要让孩子别走了歪路就行,思瑶文静,手上绣活儿做得好,其儿机灵,鬼主意多,子俊子康懂事,念书也还过得去,子辰现在还小,看不出来什么,不过肯定也是好孩子。”
夫妻两个一边摘桑叶一边说着自己的几个儿女,越说越高兴,他们怎么就这么好福气呢,几个孩子都那么让人省心。
两个背篓都快摘满了,天也快亮了,林长源看着太阳快升起来了,拉着宣氏去看,“你瞧瞧,多好看啊,咱们进山里来还能看着这个呢。”
宣氏笑着说,“这会儿看着是好看,等一会儿它就毒了,能热死人。”
林长源说,“这会儿好看就成。”
刚刚说完了儿女,这会儿又看着日出,心里顿时有些感慨。
林长源拉着宣氏的手,叹了口气,“娘子,嫁给我的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一直跟着我操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让你轻松些。”
宣氏赶忙笑着说,“相公,我可没有骗你啊,我嫁给你的这些年没觉得累,心里可高兴了,爹娘待我都是很好的,咱们的孩子也听话,让人省心,你对我也好,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咱们如今的日子有盼头,我心里高兴着呢,你可别说这些。”
林长源笑笑,将她揽在怀里,“好,我知道你高兴,以后我会待你更好的,咱们好好的,把日子过起来。”
之后每天早上林长源和宣氏都要给他们背两背篓桑叶回去,这差不多也就够了,太多了吃不了也是浪费了。
不过,蚕过了四眠开始大量吃桑叶的时候,这就不够了,梦珊他们几个也早起,跟着林长源一块儿进山。
梦珊说道,“三叔,说好了是我们几个折腾这些蚕,结果倒累的你每天都往山里跑。”
林长源笑着说,“你这丫头也会说这些话了,咱们是一家人,别分那么明白,你们几个进山我哪里放心,就得我带着才行。”
梦珊一笑,“行,我知道了。”
有林长源和宣氏帮忙,再加上子俊子康他们每次回来都带上一兜子桑叶,后来天阔也帮着他们摘。
这回还有子龙子杰跟着一块儿帮忙,子杰干不了多少,不过子龙还是行的,这样一来,这回养蚕虽然是不太好找桑叶,但也顺顺利利的养出来了。
还是摘了五十几斤茧子,拿到镇上去卖,价钱比上次还高了两文,行情涨了。
这回卖了将近三吊钱,可把思其她们几个高兴坏了。
梦珊跟思其他们商量,“咱们这一回养蚕养的不容易,多亏了三叔三婶儿帮忙才能养出来,这钱咱们自己分了可不好,马上就要到农忙了,要不然把钱拿给奶奶,置办些吃食吧,你们看怎么样?”
梦珊一说,其他几个人就点头了,都觉得应该这样,这一次光靠他们几个的确是养不出来的。
不过思其却想,这回二娘费心费力的要让子龙子杰跟着她们一块儿,不就是想分钱吗?这可倒好,卖了银子直接交给公中,二娘非得说闲话不可。
她也不希望大姐被二娘说什么,所以就小声提醒了一句,“大姐,还是留一些吧,子龙子杰忙活一阵没银子,二娘又得说闲话,到时候你听着难受。”
她倒是无所谓,不把杜氏放在眼里,不过梦珊不一样,那些话是要往心里去的。
第64章 孩子懂事了
这话子龙也听见了,赶忙就说,“思其,不用给我们分钱的,这回也不全是我们的功劳,马上就要打谷了,那可是最累人的时候,就拿给奶奶买肉吧,反正大家都是一起吃了的,这有什么打紧的。”
思其也就不好说什么了,她心里也赞成把钱交给公中,以后还能养蚕的,等计划周全些挣得更多,这时候实在没必要这么计较。
梦珊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所以吃饭的时候就由她来开口,把钱放在了吴氏面前。
“奶奶,马上就农忙了,这回的钱我们就不分了,拿给您买肉吧,农忙时节,大家吃好些才有力气干活儿。”
吴氏和林德正都愣了一下,心说孩子们这么懂事吗?
林德正笑着说,“你们辛苦养蚕,倒是把钱拿出来了,自己留着吧,”
梦珊一笑,“这回没三叔三婶儿帮忙,蚕早就饿死了,原本也不都是我们养出来的,”
见吴氏打算把钱收下了,杜氏果然没有忍住,站出来吼了一句。
“这都是谁的主意呀?你们是成心的吧,先前自己养了蚕,钱说分就分了,这回带着子龙子杰,你们倒是把钱拿给了公中,这是安的什么心?不就是不想给我们银子吗?都是一家人,这样针对我们二房实在是过分了吧。”
这些话说得实在是难听,林德正和吴氏听着自然不会高兴。
吴氏刚刚也没有想收下银子,就是心里高兴,孩子们懂事儿,所以才笑得开心,一会儿就想把银子还给他们的。
结果杜氏等不及了,直接就站出来说了这么一通,屋里所有人脸色都不是很好。
林长贵坐着不说话,他觉得丢人,怎么就自己媳妇儿是这样的性子呢?大嫂和弟妹不都挺好的?
大家都没有说话,就由着杜氏说,杜氏是越说越起劲,后来那话的意思就像是林家委屈了他们母子,自己吃肉,他们母子三个吃咸菜。
可事实到底是怎么样,所有人心里都十分清楚,杜氏向来就饭量大,饭菜一上桌她就先往自己碗里划拉,每顿吃的都是最多的,甚至能比得上男人。
干活儿的时候,她可不是跑的最快的,总是找机会溜,跟人站在路边扯闲天儿也不下地,偷奸耍滑是常态。
这会儿她倒是说成了这样,完全就跟事实不一样,还说得理直气壮。
林德正和吴氏也不想跟她闹了,这才闹了多久啊?要是她又回了娘家,且不说最后到底怎么样,人家也要在背地里指摘他们林家呀。
再说了,还是上回那个问题,还有子龙子杰呢,两个孩子都还小,总不能真的让他们和离了。
所以杜氏这样,老两口也只能忍一下,老二没福气啊,瘸了腿,还说了个这样的媳妇儿。
不同于以前,这一回就连子龙也看不下去了,他要比子杰懂事一些,这会儿看着自己的娘这么不讲理的胡闹,他只觉得脸上无光。
这要是以前,他就觉得无所谓,反正娘是在帮他们争东西呢,这是好事儿,现在想想以前的自己,更加觉得抬不起头来了,以前怎么就没想明白呢?
林长富说了一句,“这会儿吃饭呢,你就别闹了,爹娘也没想把银子收下,梦珊就是提一句,子龙子杰跟着干了活儿,当然是要分钱的,就把钱分给他们,坐下吃饭吧。”
杜氏心里总算是踏实一些了,还撇了撇嘴,“大哥家的闺女能耐啊,这还没嫁人呢,就惦记着当家做主了,分钱的事也她说了算。”
林长富瞪着她,“你说话你别这么难听,这回是有老三他们两口子帮忙梦珊才这么说的,银子给公中,买了肉你吃的少了?别说得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林长富可是很疼自己的三个闺女的,没儿子他也遗憾,但是也没亏待了几个孩子,尽力在对她们好。
平时杜氏说闲话,他少有回嘴,那是不想家宅不宁,杜氏太过分了他当然忍不住。
杜氏又要说,子龙赶紧来拉着她,“娘,大姐要给我们分钱的,是我们自己没要,就给奶奶,让奶奶买了肉大家一起吃啊,你别说了。”
杜氏一愣,“小混蛋,我可是帮你啊。”
“我不用。”子龙抿了抿唇,“现在这样挺好的。”
杜氏这回是真的没话说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连自己的儿子也成了别人那边的。
她心里有些难受,所以坐下开始吃饭了,这屋里总算是安静下来,林德正和吴氏什么都没有说,端起碗继续吃饭。
刚刚还觉得心里难受呢,这会儿看到子龙懂事了,老两口心里又觉得安慰,到底孩子变了性子啊,比以前好多了。
最后这钱还是交到了公中,杜氏也没说什么了,吴氏把钱单独放着,农忙给大家改善伙食。
这事儿过去了,梦珊心里还是难受,从小她们姐妹三人就经常被杜氏骂,说她们是女孩子,不值钱,连带着娘也跟着受委屈。
所以梦珊就成了敏感的性子,别人说了她什么,一时半会儿是过不去的,要在心里琢磨很久,自己心里也难受。
下午大家一起到山上去扯草药,捡蝉壳,梦珊一直都没怎么说话,子龙发现了,趁着没人的时候到了她跟前,支支吾吾的说了一句,“大姐,今日都是我娘不好,对不起你。”
梦珊闻言,总算是笑了笑,“没事儿,好好干活儿吧。”都过去了,她也别往心里去了。
等他们几个从山上回来,才发现家里来了客人,就在正屋里跟林德正和吴氏说话呢,林长富和刘氏竟然也在。
他们不认识那人,所以也就没有进去凑热闹,在外头忙活,把扯回来的草药拿到后面去晒好,几个丫头又在院子里洗衣裳,反正一直都有活儿干。
张媒婆往外面看了一眼,笑着说,“你们二老可真是好福气呀,家里几个丫头,都是模样好的,现在大姑娘该嫁人了,其他几个也等不了几年的,到时候喜事不断。”
第65章 这样就高兴了
来的人就是张媒婆了,先前她一直在帮着镇上一户人家张罗亲事,也就没顾得上这边的事,这不嘛,刚刚忙完就上林家来坐了坐,让他们安心,表示自己没把这事儿给忘了。
吴氏笑着说,“大丫头的事还得你费心了。”
张媒婆点头,“这不难,你们家丫头长得好又勤快,性子也好,这样的姑娘人家打着灯笼都难找呢,我这么久都没消息,不也是想给寻摸个好的嘛,这要是想随便说门亲事,下午我就能给你说过来,可那样的你们也不喜欢,是不是?”
“这好事多磨,就得多等等才行呢,你们就放心吧,明年丫头十七,正好成亲,这亲事今年能定下来的,我给寻摸个好人家,丫头嫁过去你们也放心。”
张媒婆坐了一会儿也就走了,这事儿几个孩子也没问,不过他们都看出来了。
梦珊脸红红的,这时候要是问了,她更不好意思了。
养了两茬蚕之后,今年家里就没打算再养了,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养了也不容易过去,死了可惜。
再说也快要到农忙了,到时候家里一堆事儿,就算是他们这些小孩子,也是忙得不得了,哪里有空照顾那些小东西啊。
这些日子思其当然就跟着梦珊他们到山上、田野里去采草药,或者是捡蚕壳,这些东西积攒起来也有不少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思其来这里也有挺长时间了,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到了晚上天黑透了才会收拾好上床睡觉,闭上眼睛睡得可香了。
说来也是奇怪,前世自己的事情也很多,每天忙忙叨叨的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但是一到晚上就失眠,根本睡不着,没想到到了这里来之后,都是沾枕头就睡了。
对于一个长期失眠的人来说,能睡一个好觉,那简直就比中了彩票还高兴。
思其十分满意现在的生活,就算是在这里待一辈子,没办法回去,她也很愿意的,现在的她,早已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林家的孩子。
每日忙活着家里的事,又要扯草药攒着卖钱,时间过得就很快,一晃就到了六月底。
思其回过神来,自己还没去看棉花长得怎么样了呢。
这几日梦珊没带他们进山,思其也不好主动提,那地方毕竟还挺远的,到时候实在是不好解释。
她本来想找个机会自己去看看的,结果这一日子俊他们书院沐休,要跟着下地干活儿,思其一琢磨,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笑眯眯的说,“我找天阔哥玩儿去,他说带我去摘果子的。”
不等子俊子康回过神来,思其直接就跑出去了,兄弟俩在院子里面面相觑,子康皱了下眉,“其儿有事都不找咱们了,找天阔做什么?”
“我怎么知道。”子俊哼了声,“臭丫头,我们俩对她那么好,有事儿竟然想着别人。”
思瑶听着这话,笑着说,“大哥,你们真当其儿是去找天阔的呢,我看她就是自己溜出去瞎玩儿,怕你们跟着去,所以才找了个借口罢了,不过现在她都已经好透了,要玩儿就让她去玩儿吧,以前不也上山下河的跑吗?”
子俊子康一听这话,也觉得有道理,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我还当臭丫头认别人当亲大哥了呢。”
思其当然是不会去找天阔的,这些事少一个人知道她就少一分麻烦,等什么都定下来了再想办法解释才行。
结果没想到就是那么巧,上山的时候正好遇到天阔从山上下来,思其站在路口都愣住了。
天阔朝着她招了招手,“思其,你怎么在这里?”
思其嘴角抽了抽,“天阔哥,好巧啊,你怎么也在山上?”
天阔笑着说,“我就是去山上转转,看看能不能打点儿猎物什么的,倒是看到了猎物,就是打不着,我这手艺还得练练才行,咱们村里打猎最厉害的就是林三叔了,什么时候让他教教我。”
思其点头,“等天气冷了,我爹就会进山里打猎了,到时候你跟着他就是了,我爹可厉害了呢。”
“我知道。”天阔到了她身边,“你在这里做什么?难不成又想偷溜上山里去玩儿?”
思其只好吐了吐舌头,“我就是想上山里去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东西,你可别……”
“告诉你哥是吧?”天阔直接打断了她,抓着她的手腕往山上跑,笑着说,“我带你去就是了。”
思其心里叹气,好吧,太热情了。
现在这个时间棉花就已经该开花了,思其往先前自己去过的地方去,快到了的时候心里就很紧张。
上次看的时候还没开出来,这个时候要是还没开花,就证明这些棉花不太好,只是野棉花而已,开不了花,那以后也就没办法留种了,她就白高兴了一场。
要想种棉花就得托人从外地弄种子回来,可那样太麻烦了,她现在这么小的年纪,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些。
如果是这样,要想通过种棉花这条路挣些钱,就还得等上些年头才行,她可等不了。
天阔走在思其的边上,时不时的就扭过头打量她一番。
他当然看出来了,思其很紧张的样子,不过也不知道她到底在紧张什么,没开口问。
到了地方,远远的思其就看到了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就是棉花。
她高兴极了,赶紧冲了过去,这些棉花植株长得很分散,这一片都有一些,望过去,大多都已经开了花。
太好了,开了花就好,现在就看看能不能顺利长出棉桃。
这时候条件有限,前世她学的那些知识大多派不上用场,还是得靠着大自然给机会才行。
见她突然又高兴起来,天阔更加不知道为什么了,没忍住,就问了一句,“思其,你到底怎么了啊?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的,我都弄不明白了。”
思其笑着说,“这里很美啊,你看看,这地方多大啊,还能看到山下,那是我家吧?就那么一点点,真小。”
天阔愣了下,然后被她孩子气的话逗笑了,“这样你就高兴?”
思其笑着点头,“是啊是啊,我高兴。”
第66章 百子被
没想到她竟然是因为这个在高兴,天阔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总觉得这丫头傻里傻气的,但是又很可爱。
他也跟着笑,“你要是喜欢这里,那以后我常常陪你来好不好?”
“好呀。”思其笑着,阳光晃眼,微微眯起了眼睛,那样子可真是太好看了。
天阔赶紧指了指山下,“那里就是我家呢。”
“是啊。”
他纯粹是没话找话,思其接了话之后,他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就这么安静了一阵。
天阔终于想起来了一件事,“对了,你们家养蚕养得挺顺利的吧?”
思其点头,“都已经卖了茧子了,暂时不打算养了,夏天太难熬。”
天阔说道,“顺利就好,咱们村里这次养蚕的有好几户人家,都可劲儿去桑树林里摘桑叶,现在树都已经快秃了,而且都没养好呢,我大爷爷家也养了,还养得不少,结果现在没有桑叶喂,我听爷爷他们说起,好像死了不少,大爷爷在家里发脾气呢。”
天阔又说,“你可别在我大爷爷面前说你们养蚕挣了钱,你们从他那里学的,结果自己挣了钱,他自己养就养不成,我大爷爷那人不好相处,心里要憋气的。”
家里的事天阔一向不往外面说,他们顾家两房相处得不好,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不过明面上他们也不会跟别人说顾平勇一家不好,这是顾平章明明白白跟家里人交待了的。
天阔也不知道怎么的,就怕思其惹了大爷爷不高兴,怕她有危险,大爷爷小气得很,所以就把这些事跟她说了。
思其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你提醒我啊,天阔哥,我们再去那边看看吧。”
“好。”
这一片棉花还不少,虽然稀稀拉拉的,但要是顺利的话,可以用来留种了。
思其问天阔,“这些是什么花?”
天阔摇了摇头,“这个我也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山里的花多得很,思其喜欢花吗?”
思其笑笑,“当然喜欢啊。”这可是棉花呢,可以用来纺线的,放在前世也是经济作物,更何况是这时候了。
她看着这些花就像是在看钱,心里美滋滋的。
在山上待了半个时辰才下山去,思其皱眉,“今年天又干了,好长时间不下雨,还想着上山捡菌子呢。”
天阔拉着她走,怕她摔了,“你放心吧,我爷爷说了,今年不会旱的,要不了多久就会下雨。”
顾平章很会看这些东西,当年大旱他就看出来了,不过看出来了也没办法,该旱还是旱。
思其也知道顾二爷爷的本事,听天阔这么一说也就放心了,笑着点头,“那可好了,现在庄稼就快要有收成,要是这时候旱,谷子都长不好,今年白忙了。”
天阔笑着说,“我爷爷说不会旱就不会,你安心就是,回家去吧。”
“好。”思其笑着跟他挥手,“谢谢天阔哥陪我进山。”
等她走远了,天阔追上来说,“思其,后日我姐夫家要来过聘礼,你去凑热闹呗,我娘说家里热热闹闹的是好事呢。”
思其眨眨眼睛,听起来还蛮有意思的,“好呀,到时候我们都去玩儿。”
天阔看着她的背影傻笑了一阵,也不知道为啥,就是觉得心情蛮好的。
思其回去就把这事儿跟家里人说了,吴氏笑着说,“顾家也许久没办喜事儿了,这回咱们都得去凑凑热闹。”
说完之后,见宣氏从外面进来,她又喊了一声,“老三媳妇儿,你得空的时候就想着做条子孙被,到时候秋茹成亲,咱们送过去,咱们家跟顾家关系不错,秋茹又是老顾家唯一的丫头,她成亲咱们不好送礼送得太差了,自己做子孙被正好,心意也有了,这东西也上得了台面。”
婉容和思瑶从屋里出来,吴氏又跟她们说,“你们两个丫头也帮衬着些,正好学学手艺。”
宣氏一边晾衣裳一边说,“娘,绣百子图可以吧,意头好。”
吴氏点头,“好倒是好,就是太繁杂了,能忙得过来吗?”
“能的。”宣氏笑着说,“我在外头见别人绣的百子图,花样各异,也不是每个都得绣全,更好看呢,有婉容和思瑶帮忙,几日就出来了。”
“那成。”吴氏点头,“就送这个了,明日你去镇上扯布回来,里子用细软的棉布,面子用绸子吧。”
“哎,我知道了。”
思其听着她们讨论绣百子被的事,觉得挺有意思的,一张被子上绣一百个胖娃娃,预示着多子多福,这是美好的祝愿。
她前世也参加过不少婚礼,大家都是送钱,婚礼的仪式也是越来越简洁,古代嫁娶六礼已经看不见了,这样的婚礼真是没有意思。
现在来到了这里,她可以看看成亲到底是什么样的,还真是难得。
次日宣氏就去镇上赶集去了,去布庄买了布,又买了一些家里的东西回来,给孩子们买了点零嘴。
吴氏向来疼爱家里的孩子,花这点钱她不会说什么,看着孙子孙女高兴,她心里也乐呵。
宣氏把布料裁出来,下午就开始动手了,婉容和思瑶给她帮忙。
之前没想着要送子孙被,现在开始准备就得抓紧了,要是赶不上可麻烦,没有说成亲过后再送礼的。
婉容和思瑶就是这时候典型的女孩子,对这些针线活很感兴趣,就算是只有十二岁,手艺也已经拿得出手了。
宣氏是很相信她们的,几个人坐在床上开始绣,一起动手。
思其下午跟着梦珊她们把家里的事做完,到外面晃悠了一圈儿,就觉得没事做了。
刘氏手头的活儿做完,带着梦珊也去帮忙,这下子就五个人动手了,再多人也坐不下了。
梦珠对绣活儿没什么兴趣,思其和她一样,就在后院儿里给菜地拔草,梦环就带着子辰玩儿,子龙子杰到坡上捡蝉壳去了。
“思其,这种的蕃椒什么时候能吃啊,我看着上面都有了,就是这颜色怎么不对?”梦珠看着辣椒苗上面的小青椒,十分好奇。
第67章 新鲜青椒
思其笑着说,“现在还没长大呢,我猜等长大了就变成红色了吧,这东西咱们也是第一次见,就让它种着呗,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梦珠点点头,对那上面的小青椒挺好奇的,“希望能种出来,这东西炒菜可真好吃啊。”
“一定能的,就是那上面的种子呢。”思其嘿嘿一笑。
她前世对这些东西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这时候却要装傻,真是不容易啊。
有几个人帮忙,所以也就更快了一些,也就四日功夫就把百子被给做出来了。
现在就要往里面装上棉絮,然后缝好,秋茹快要成亲的时候就得送过去。
这种寓意很好的东西得跟着嫁妆一起往婆家抬,这就不是在成亲的当日,必须得前一日或前两日就往夫家那边抬。
这家里的女孩子,现在就是梦珠和思其两个对绣活没什么兴趣,梦环现在还小,也不大看得出来。
不过就算是她们两个,在百子图绣出来的时候也跑去看热闹了,思其好奇得不得了,她还是头一次见。
这被子比平时盖的要稍微小一点,纯白色的里子,外面是用的大红色的绸子做面,上面绣了形态各异的胖头娃娃,不用数,肯定会有一百个。
这工程量光是想想就大,思其都不知道宣氏她们到底是怎么在四日里就把这被子给做出来的,可真是太厉害了。
宣氏和刘氏扯着被子在抖,思其就在边上看,脸上带着笑意。
刘氏回头看了她一眼,笑着说,“思其也喜欢这被子啊,以后你出嫁,大娘给你绣一床。”
思其嘟嘟嘴,“我还小呢。”然后就笑着跑出去了。
宣氏乐了,“这孩子,没个正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文静得下来。”
思瑶笑着说,“娘,我看其儿是文静不了了,以后估摸着也这样。”
“那嫁了人咱们可得警醒着,要不然婆家得上门来闹呢。”宣氏乐得不行,不过思其这么天真可爱,她很高兴,女孩子也不是非得文静才好的。
进了七月,宣氏种的辣椒就长得差不多了,一个个的很是诱人,现在虽然没红,但是也可以吃,青椒炒肉超级美味啊。
来了这里几个月,没吃过青椒炒肉,思其看着这些挂在枝条上的辣椒都快流口水了。
这是细长的辣椒,有点像前世常见的二荆条,味道应该会不错,从干辣椒的辣度来看,辣度应该也是很可观的。
思其把中午要吃的菜摘回去,拿到了灶屋里,宣氏已经在生火了,“娘,这么多够了吧。”
宣氏一笑,“够了,你出去玩儿吧,这里呛得很。”
思其蹭到宣氏跟前的小板凳上坐下,“我不,我帮娘干活儿,弟弟睡觉呢,不好玩儿。”
刘氏的爹病了,娘家那边来了人传消息,说是大夫看过了,情况不好,怕是撑不了多久,让嫁出来的闺女都回去看看。
刘氏娘家兄弟姐妹很多,她是大姐,还有三个妹妹,家里头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大家子人,关系还是很和睦的。
一听说自己的爹病倒了,刘氏立马就难过得不行,林德正就跟吴氏商量,让林长富带着刘氏,还有三个孩子,一起回刘氏的娘家去待几天。
这不嘛,昨日走的,估摸着要明后日才会回来。
杜氏又偷奸耍滑,只要不是她必须干的,她绝不会帮忙,就算是自己该干的还要躲懒呢。
今日是宣氏做饭,她当然不会出现了,大夏天的,灶屋里热得跟蒸笼似的。
思瑶把绣活儿收好也来了灶屋里,撸起袖子要帮忙做饭。
思其笑着说,“姐,你也别成日里在屋里待着,屋里不够亮堂,一直昨绣活儿对眼睛不好的,以后你眼睛坏了可咋办?”
思瑶说道,“我累了也会出来走走的,春兰说镇上有家绣庄收绣活儿,价钱还不错,我和小姑姑就想多绣几张帕子拿去看看,如果能挣钱就好了。”
庄户人家,衣裳破了都是家里的女人补,以前就是吴氏做,后来有了儿媳妇,她就要轻松一点了,现在闺女和孙女也能做,吴氏基本上不动手了,上了年纪眼睛也不成了。
婉容和思瑶都是跟着吴氏学的针线活儿,之前一直都是给家里人做衣裳做鞋,她们也是才开始琢磨着做绣品挣钱。
宣氏笑着说,“你们俩都一门心思想着挣钱,这是要往家里搬座金山啊?”
思其往灶里添柴火,“要真能搬,再沉我也搬回来,以后咱们家就不缺银子花了,住大房子。”
宣氏切着菜,笑了声,“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你们听话懂事我们就高兴,现在就挺好的。”
中午要做的长豆角和茄子,思其眼睛一亮,想到了前世尝尝吃的一道菜,茄子豆角,好像是先过一下油,然后和青红椒一起炒,又辣又香,特别好吃。
这时候烹饪方法太少,好多吃法都是后世才发明的,这菜也就没有。
宣氏做菜是很好吃的了,毕竟在外面开饭馆,不过就算是这样也让思其觉得单调。
这会儿她忍不住提了一句,“娘,把茄子和豆角一块儿炒呗,再加上后院儿种的蕃椒,我看着长挺大了,应该很好吃。”
宣氏回头一笑,“你这就忍不住了?那还是青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吃。”
“能吃能吃,我都闻见辣味儿了。”不等宣氏说话,思其赶紧站起来,“姐,你帮我看一会儿火,我去摘几个回来。”
她一下子就不见人影了,宣氏和思瑶愣了下,然后都笑了起来,“娘,其儿咋那么着急呢,真是小馋猫。”
宣氏回过头继续切菜,“小孩子就是爱吃。”
思其摘了几个青椒回来,洗干净拿给了宣氏,有意无意的引导她,最后如愿以偿的让宣氏给她做了想吃的菜。
辣椒下锅就闻见了香味儿,思其馋得不行,以前随处可见的辣椒,几个月不吃,突然变得十分珍贵啊,总算是能吃了,中午一定得多吃些饭。
第68章 就她一个人做呗
中午原本是要做两个菜,炒茄子炒豆角,结果这两个一起做了,宣氏又弄了些风干的鱼虾香煎了,加了一碗泡好的黄豆,看起来十分美味。
茄子豆角炒了两盆,鱼虾炒黄豆又是两碗,再加上蒸的杂粮干饭,这顿饭可真是丰盛极了。
宣氏觉得天气热,又打了一个鸡蛋,煎了之后加水,开锅后丢些新鲜的菜叶子进去,加上盐和香葱,这就是一个汤了。
上房里还是两张桌子,林长富一家不在,显得宽敞了许多,饭菜端上桌,看着就觉得饿。
今日下地干活儿的人回来得晚了些,思瑶和思其把饭菜都摆好了才听到大门口有动静。
子龙子杰帮着林长贵拿家伙什,进屋就吸了吸鼻子,“思其,中午吃什么啊,好香。”
思其笑着说,“上桌子就知道了,快洗手吧。”
吴氏和婉容去河边洗被套去了,这东西太大,在家里洗不开,她们也是这会儿回来的,院子里一下就热闹起来。
大家都准备上桌了,杜氏这才从外头回来,闻见味儿,着急忙慌的洗了手上桌。
林德正今日可高兴啊,干了一上午活儿肚子也饿,这会儿看着好饭好菜就乐呵,磨着吴氏要酒喝。
“老二老三,你们俩也喝两口,今日外头可热,咱们上午出门早,下午就晚些出门,地里的活儿是要紧,但哪里有人要紧,能避避太阳就避。”
林德正拿了筷子,大家这才开动,思其直接就夹了一筷子青椒,迅速塞进了嘴里,真的好好吃啊。
思瑶笑着说,“你慢点儿,怎么就这么爱吃这东西呢?”
“好吃啊。”思其笑眯眯的说,“晚上也让娘做一些,大哥二哥没吃到呢。”
天气热了之后,子俊子康就在学堂吃饭了,路上跑着实在麻烦,中午一个人三文钱就能在先生家里吃一顿,下午下学了才回来。
思瑶笑着给她夹菜,又给子龙和子杰夹,几个孩子都吃得可高兴了。
主桌上,大人们也吃得高兴,林德正不怎么爱夸人,家里谁好谁坏他心里明白,不喜欢挂在嘴上。
但就算是他,今日也没忍住,吃了几口菜之后就说,“老三媳妇儿的手艺是好,你们在外头开饭馆儿好几年,手艺练出来了,咱们自家人有口福。”
宣氏听着这话,自然也是高兴的,笑着点了点头,“爹喜欢吃就好。”
林德正和吴氏都吃的很开心,林德正喝了一口酒,抬起头来就看到了自己对面坐着的杜氏,这会儿正埋头苦吃呢,那样子就像是恨不得把这桌上的饭都要给吃进肚子里似的。
“老二媳妇儿,你做饭的手艺也还过得去,不过就比老三媳妇儿差了些,你也跟着学学,平日里做饭换着些花样,孩子们吃得香,也长个子。”
其实这话都算是给杜氏留面子了,她做的饭,那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杜氏这人很懒,平时该她做饭的时候切菜都恨不得只切两三刀就扔下锅,所以那菜都是连刀菜,夹起来一筷子,下面还连着许多。
要是没人给她帮忙啊,都不知道她那些菜到底洗没洗干净。
宣氏做的饭最好,刘氏做的饭中规中矩的,但也算是好吃的。
就是这杜氏做的饭实在是拿不出手来,但是也不能那么惯着她,要是因为做得不好就不让她轮值,那以后不是更懒了吗?
听着这话,杜氏反而还挺高兴的,笑了笑,“爹,要是你们都喜欢弟妹做的饭菜,以后就让弟妹做饭呗,我帮着她干其他的不就成了,我也觉得弟妹做的饭好吃啊,我这手是个笨的,怎么也学不来。”
没想到她竟然这么说,一桌子人都愣了一下,林德正摆了摆手,让大家继续吃饭,这事儿也就不再提了。
回屋里休息的时候,思其就跟思瑶说,“姐,娘做的饭菜好吃,那手艺你可得学着点儿,要不然以后嫁了人饭菜拿不出手,要被婆家人笑话的,还说咱们娘没好好教呢,你看看二娘,爷爷奶奶也是性子好,要是我的话早就受不了了。”
思瑶理好床铺,笑着说,“看不出来其儿的性子还这么急呢,你也别光说我,你自己也多学学,娘会的东西可多呢,有咱们学的。”
“好吧。”思其舒服的往床上一躺,“我就是不想做针线,其他的都可以学。”
思瑶笑了,“你啊,真是不知道说你什么才好。”
次日林长富就带着妻女从刘氏的娘家回来了,本来林长富说再住上一日,是刘氏说要今日回来的,已经出门三日,再待下去她不安心。
都已经是嫁了人的妇人了,哪能跟娘家这么亲近呢?
公婆讲道理才愿意让她回娘家去住几日,看看病重的老爹,她也要懂规矩才行。
从娘家带回来不少的东西,这些都是刘氏的娘给准备的,闺女回来住了几日,她心里十分高兴,就怕失了礼数。
回来的时候是半上午,家里的大人都出去干活儿了,就吴氏和孩子们在家。
吴氏在上房补衣裳,刘氏赶忙就去了上房跟她说话。
“娘,我们回来了。”
吴氏放下了针线篓子,赶紧问她,“怎么样,你爹的身子如何了?”
刘氏说道,“看着倒是挺好的,就是起不来床,还认识人,我们回去拉着我们说了不少的话,大夫说救是救不回来了,现在就看能撑到哪一日吧。”
吴氏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这生老病死都是人之常情,谁都有那么一天,你也看开一些。”
刘氏点点头,“娘说的对,这一回我回去看过了,心里也就安心了,多谢娘体谅。”
“一家人说这些做什么,我也是有闺女的,哪能不知道做爹娘的心思?”
说了一会儿话,刘氏就从上房出去了,赶紧换了身衣裳去找活儿干。
她也是闲不下来的,这时候的女人,还真是少有像杜氏那样的,大都很勤快,闲不住,只要坐下来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就算是做针线也成。
第69章 好命妇
宣氏从坡上收工回来才知道刘氏回来了,见刘氏在做饭,她也去了灶屋里,妯娌两个关系挺好,两三日没见面感觉也存了话要说。
刘氏从娘家带回来的也就是些庄户人家的东西,还有两斤肉,都是乡下人,谁家能有多好啊,这就是个礼数。
中午把肉弄了一半炒了两个菜,上桌之后杜氏可急红了眼,赶紧往碗里划拉。
吃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说,“我记得家里没买肉啊,弟妹去买了?”
吴氏瞪了她一眼,没好气的说,“这是你大嫂从娘家带回来的,亲家客气,回来还给准备东西。”
杜氏哦了一声,又吃了一块肉,“有肉吃就好啊,大嫂带了多少回来啊?”
林德正听不下去了,啪的一声放了筷子,杜氏立马不说话了。
“好好的吃顿饭,就听你在那叽叽喳喳的,能不能把嘴闭上。”
杜氏低着头吃饭不说话,林德正也没有多说什么。
吃过饭之后,杜氏又开始多话,“娘,那张媒婆都接了咱们家的事儿多久了啊?也没回个信儿,梦珊的亲事找的怎么样了?梦珊长得好,应该不至于难找的,这张媒婆是不是没尽心啊?”
听着这些话,刘氏也有些着急了,吴氏赶忙说,“现在马上就要农忙了,谁家顾得上这些事儿,张媒婆家也是庄户,地里有谷子等着收呢。”
等杜氏出去了,刘氏说,“娘,是不是真不好找啊?”
吴氏叹气,“你听她的做什么,现在要农忙了,肯定晚一点,咱们家大丫头哪里就愁找人家了,不着急,急了容易坏事儿。”
刘氏点点头,倒也是这么个道理,要是慌忙想定下来,很容易就找了不好的人家,到时候大丫头可是要吃苦的。
“好,听娘的,这事儿咱们慢慢来就成。”
七月初九就是顾平章唯一的孙女顾秋茹成亲的日子,村里的亲朋好友们都收到了请柬,让去吃喜酒。
乡下人家关系近,往上倒一倒都是亲戚,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去。
初六这一日,临近晌午了,林家人刚刚从地里收工回来,大门外就有人喊,“有人在家没啊?”
子杰和子辰在院子里玩儿,听见动静,子杰就跑去看了眼,原来是顾家的人。
他把人领了进来,在院子里说,“爷爷奶奶,顾二奶奶和二婶婶来了。”
林德正和吴氏在上房歇气,一听这话,赶紧出来了。
吴氏笑着说,“嫂子来了啊,快屋里坐。”说着就上前拉着王氏,这是顾平章的妻子。
顾泽林的妻子朱氏也是跟着来了的,也就是秋茹的娘,喊了人之后跟着进了屋。
迎着两人到了屋里坐下,吴氏喊了梦珊去倒水,然后坐下说,“嫂子这会儿来,可是有事儿?”
王氏笑着点头,“还真是有事儿要求你们,我们家丫头过几日要成亲了,还有件要紧事没定下,今日特意过来找你们说。”
林德正说道,“咱们两家这关系,有事儿你张口就是了,能帮我们肯定帮。”
王氏一笑,四处看了看,“老三媳妇儿不在吗?”
吴氏笑着说,“今日老二媳妇儿做饭,老三媳妇儿带着思其他们几个去山里捡蝉壳了,一会儿就回来。”
听着这话,王氏很是高兴,“老三媳妇儿是个勤快的,老三可真有福气。”
林德正和吴氏都笑着,显然他们对宣氏也是很满意的。
“秋茹成亲,本来是早早的定好了老二媳妇儿家的三姐做好命妇,结果前几日,她三姨染了风寒,怕是来不成了,这节骨眼儿上,只能是再找个人。”王氏叹了口气。
接着又说,“我们一家商量了一下,觉得老三媳妇儿倒是不错,这不嘛,今日赶紧过来跟你们说了,不知道这事儿能不能成。”
林德正和吴氏对视了一眼,还真是没想到是这事儿,这不是小事儿啊。
成亲的时候都要有好命妇,负责帮新娘上头开脸,还要去新郎家铺床,做的事不少,还都是要紧事。
这好命妇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必须六亲齐全,也就是公婆父母都在世,儿女双全。
这时候女性的寿命不长,要满足这个要求的人年纪都不会太大,太年轻了又怕镇不住场面,宣氏这个年纪再合适不过了。
一个女人能当好命妇,这也是福气,一般来说,人家都会找跟自己家里亲近的,或者是有一定名望的人。
林家夫妻怎么也没想到顾家竟然会找宣氏去做好命妇,所以这会儿都有些回不过神来。
朱氏在边上笑着说,“林叔和婶子这是有什么难处吗?”
吴氏赶忙摇了摇头,笑着说,“这能有什么难处,这是有福气的事儿,我们就是一时没想到,你们当真要找老三媳妇儿去?”
王氏也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惊讶,毕竟这太突然了。
要说这村里,适合的人也有,但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宣氏最合适。
这几年宣氏和林长源一直在外面,也见过世面,再者说,她这人说话就是都十分讨喜,找她肯定是没错的。
这会儿王氏立马点头,“我们婆媳俩都上门来了,这还能是假的?就是不知道哥哥嫂子愿不愿意让老三媳妇儿帮忙呢。”
林德正笑着说,“这是好事儿,你们都找上门来了,我们还能不应?不过也得问老三媳妇儿的意思,就快回来了,咱们说着话等,正好留着吃顿晌饭。”
吴氏已经让梦珊去灶屋跟杜氏说了,让多做些饭。
这事儿要好好商量,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定的,所以王氏也就没推辞,和朱氏留下来了。
灶屋里,杜氏朝上房张望了好几次,好奇里头在说啥。
正巧梦珊进来了,杜氏立马问她,“顾家婶子来做什么呢。”
梦珊说,“顾二奶奶想让三婶去做好命妇,过几日给秋茹姐上头开脸。”
杜氏先是一惊,然后撇撇嘴,“这么回事儿啊,我当什么事儿呢。”
“二婶,中午顾二奶奶和顾二婶留家里吃晌饭,奶奶让多做些饭,炒两个肉菜。”
第70章 杜氏羡慕
一听这话,杜氏眼睛立马亮了,“好啊,我知道了,来了客人当然得炒肉。”
她成天就惦记着吃肉,但是庄户人家哪里能天天吃肉啊,林家都算是好的,吴氏虽然也节俭,但是不克扣家里人的吃食,始终觉得身子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林家平时隔天吃一回肉,农忙每天都有肉菜,虽然肉放得不多,但是能见个荤腥就不一样。
那菜里加二两肉味道就跟素菜完全不一样呢,吃着饭都觉得更香,干活儿也有机力气。
但是杜氏特别爱吃,就算是隔天就能吃肉,她也压根儿不满足,家里人多,做一回肉一个人也吃不上多少。
所以她每日都在惦记着吃肉,家里来了人好啊,可以炒肉了,反正是她做饭,多切肉进去就是了。
梦珊在灶屋里给她帮忙,从柜子里把上午买的肉拿出来,本来要分成两半,结果杜氏直接拿了过去。
“分什么分,家里来了客人就不能小气,要不然人家回去得说道咱们,你这都快说亲事了,这些事也不明白,以后嫁了人哪能当家啊。”
梦珊看了杜氏一眼,清清楚楚的叫她咽了咽口水,心里也明白杜氏的意思,不说话。
二婶就是想多弄点肉,吃个舒坦,她是小辈,哪里做得了这个主。
就算是这会儿去找奶奶也一样,当着别人的面呢,这就是给自己家丢人,她当然不能去说,只能由着杜氏了。
杜氏心里那个美啊,上午买的一斤多肉,放在水缸里凉着可以吃两三回,今天她一顿就要给做了。
“梦珊,你给灶里添把火,给我把菜切了,愣着干啥啊,那么大人了不知道找事情做。”
梦珊不说话,添柴火去了,杜氏就一个人在那里念叨,“你说他们顾家怎么办事儿的啊,都这会儿了还在找人做好命妇,先前干啥去了?”
“你瞧瞧啊,这临到头了才定,这么要紧的事,找不到好人选了吧?你三婶儿哪成啊,让我去也比她好。”
梦珊听着憋屈,想帮三婶儿说话,正巧婉容也来了灶屋,“二嫂,我洗衣裳回来了,来帮帮你。”
杜氏撇撇嘴,“啥也干完了你再来帮忙,我还该谢谢你啊。”
婉容也不生气,笑了笑,“我瞧着菜都还没切呢,既然二嫂不要我帮,那我去上房坐会儿。”
“你把菜切了吧。”杜氏立马开口。
婉容挽起袖子切菜,杜氏还在念叨,“好命妇哪里是那么好做的,顾家也不怕丢人,不过也是啊,就嫁个丫头,哪用费什么心思。”
婉容回头看了一眼,见梦珊欲言又止的模样,冲着她摇了摇头,梦珊也就没开口了。
杜氏这么念叨其实也是嫉妒,谁不想做好命妇啊,那是人家觉得你有福气,所以才会找你。
杜氏一直都觉得自己生了两个儿子,非常能耐,结果现在顾家姑娘出嫁,人家找了宣氏却没有找她,她这心里能平衡吗?
还是那句话,以前她能处处踩着刘氏,那是因为刘氏没儿子,现在宣氏回来了,她也就蹦跶不起来了,心里自然是不痛快的。
灶屋里忙活得差不多了,婉容找到机会,这才小声的说,“你可别多话,二嫂这人就是嘴碎,别跟她一般见识,你现在快说亲了,不好跟长辈顶嘴的。”
梦珊笑了起来,“小姑姑说的是,我就是听着着急。”
“我知道你着急,我心里也不高兴,三嫂不知比二嫂好了多少,就是二嫂有闺女,人家肯定也不会找她的,她一个劲儿念叨,不就是气不过吗?咱们不理她,她念叨着没意思。”
梦珊点点头,觉得自己这小姑姑虽然年纪小,却是个心思通透的,她被一个比自己小几岁的长辈教导,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晌饭快做好了,刘氏宣氏这才带着孩子们从山上回来,林长富兄弟三人也上了山,一人弄了一捆柴火,大家一起回来的。
林家的院子里一下就热闹起来了,洗了手进屋才发现王氏和朱氏在,几人都愣了下,刘氏和宣氏赶紧让孩子们喊人。
大家坐下说话,宣氏准备去灶屋,结果被吴氏叫住了,“老三媳妇儿,你过来坐,你二婶子她们今日来就是找你的。”
宣氏一脸疑惑,思瑶和思其也好奇得很,跟着在边上听。
王氏把事情说了之后,宣氏没有慌张,只是笑着说,“这么大的事,婶子当真信得过我啊?我也没做过,就怕做不周全。”
王氏笑了,“谁都有个第一次,你是个有福气的,几个儿女都听话懂事,你来做好命妇,我们家秋茹以后也跟着有福气。”
“婶子今日来请你帮忙,你要是没顾忌,便应了,我们都信得过你。”
宣氏又看看林德正和吴氏,见他们也点了头,这才笑着说,“那好,既然婶子一家抬举,这事儿我便应下了,送秋茹出嫁。”
事情说定,皆大欢喜,王氏一拍大腿,“那可好了,你既然已经应下,我们也就不必再着急,定好了初八那日送嫁妆,到时候就烦你到那边去铺床撒帐了。”
说起这个,朱氏忽然想到,“到时候把子辰也带去,小孩子跟着去坐帐,也是好福气。”
吴氏说道,“这当然可以,多几个孩子去坐帐,秋茹嫁了人三年抱俩,都是胖小子。”
饭菜做好了,思瑶思其到灶屋去帮忙端菜,到了外面思其才问,“姐,咱们能跟着去看热闹吗?我还没见过铺床呢。”
思瑶笑着说,“你啊,怎么就这么爱凑热闹,难不成你还要跟去新郎家里看热闹?”
思其点头,“去啊,要是我能去我就去,我还没见过呢。”
有几个人能有她这样的机会,亲自体验一下古时候的生活,各方面她都想要了解,想看看跟前世自己看着书本想象的那些有什么不一样。
两个人说着话到了灶屋里,婉容问她们,“这是说什么呢,高兴成这样。”
思其笑着说,“小姑姑,我娘要做好命妇,初八去新郎家撒帐,还让子辰去坐帐,我说要去看热闹,正问我姐能不能去呢。”
第71章 顾老爷子的愿望
婉容明白了,笑着说,“当然能去,你也是小孩子啊,去了热闹,这还是喜气呢。”
杜氏听着思其的话,端着两碗菜就去了上房,既然要去坐帐,那子龙子杰也去啊,到时候有红包拿呢。
思其看着灶台上的几碗菜,“今日炒了这么多肉呢。”
婉容一笑,“有肉吃还不好?赶紧端上房去,摆桌子吃饭了。”
思其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这又是二娘嘴馋了吧,趁着家里来客人,找机会吃好吃的。
她们回了上房,杜氏已经在跟王氏说了,“我们家孩子都乖巧懂事,子龙子杰他们年纪也小,都跟着去撒帐,给秋茹添福气啊,子辰一个孩子太少了。”
她还是那么不懂事,林德正脸色不好看,林长贵也想发火,不过还有外人在,也不好让人家下不来台。
王氏笑着应下,“都去就是了,热闹才好,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
在林家吃了晌饭,王氏和朱氏也就回去了,路上婆媳两个就说,“杜氏这性子实在不讨喜,你瞧瞧今日,可真是个没规矩的。”
朱氏笑着说,“反正咱们也没请她过来帮忙,不碍事,老三媳妇儿是个好的就成。”
王氏点头,“也是,懒得说她了。”
回到顾家,家里也快吃完饭了,王氏去上房把这事儿说了,“事情定下来了,林家应了这事儿,咱们准备好就是,到时候老三媳妇儿过去铺床撒帐,林家几个孩子去坐帐。”
顾平章还在桌上,他吃饭要喝酒,所以下桌子慢,一听这话就笑了起来,“定下来就好,这事儿就不用操心了。”
顾泽林说,“爹,秋茹出嫁找了林家的人来做好命妇,只怕大伯要不高兴了。”
顾平章摆了摆手,“你就别想着这些,咱们家就秋茹一个丫头,样样都不能将就,你大嫂倒是有儿有女,不过你大娘是继室,说起来也是六亲齐全,但是怎么也好不过子俊他娘。”
这个大嫂指的就是顾平勇的儿媳妇杨氏,两子两女,娘家双亲也在,公婆也在,但是这顾平勇现在的妻子是续娶的,比起原配总是差了一点意思。
顾泽林点了点头,也就不说什么了,他也知道宣氏合适,这么提一句,不过就是想提醒老爷子这事儿,怕跟大伯家的关系弄得更差。
事实上,一家人分成两家过,这关系本来就很差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在意的。
这事儿次日才传到了顾平勇一家的耳朵里,这下子可把他气得不轻。
“老二真是太不像话了,到底还有没有把我这个做大哥的放在眼里,他嫁孙女,竟然跑林家去找人做好命妇,我们家的人不成是怎么的?多少人家都是找自家亲戚,他可倒好,这是成心让人笑话啊。”顾平勇在屋里又拍桌子又跺脚,真是气着了。
云氏在边上说,“当家的,老二什么心思你不知道吗?不就是觉得我是个续娶的,上不得台面,所以咱们儿媳妇也做不了好命妇,他就是这个意思。”
顾平勇看了她一眼,“这事儿没完,老二这么让我下不来台,就是成心的。”
他起身往外面走,到里面的院子去了。
顾家以前挺不错的,顾开明年轻的时候一家子特别风光,顾家的宅子也是村里最大的。
现在顾家在村里还是好的,不过已经不如以前了,顾开明上了年纪,住在里面的一个小院子,也不怎么出来。
顾家名义上是没有分家的,不过就是兄弟俩处不好,所以才分开住,老爷子肯定是住在老宅子的。
他现在上了年纪,腿脚和眼神儿都不好了,但是神智清醒,什么都知道。
顾平勇到了内院,直接就去了顾开明的屋里,进去就喊,“爹,您可评评理啊,老二实在是太不像话了,他根本不把我这个做大哥的放在眼里。”
顾开明屋里挺宽敞的,窗户边放了一把躺椅,他每日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坐着,能晒到太阳,能听鸟叫,还能看到院子里的树,十分悠闲。
这会儿他还是坐在那里,听见顾平勇的声音,才微微眯着眼睛朝他看了一眼,“老大,你这又是咋了?”
顾平勇在边上坐下,“爹,老二不成样子,您说说他。”
“老二咋了,老二家要嫁孙女儿了,哪日办喜事啊?那日他来看我跟我说了,我又给忘了。”
顾平勇没好气的说,“就是初九,我今日就是为这事儿来讨说法的,秋茹成亲,老二家竟然定了林家的媳妇做好命妇,天扬他娘咋就不成了,这不是当着全村人的面下我的脸吗?”
顾开明握着拐棍,颤巍巍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云氏是续娶的,老二这么做也没错。”
顾平勇没想到老爷子也这么说,竟然不向着他,气愤极了。
“爹,续娶的又咋了,老二他自己还是继室生的呢,这就看不上继室了?”
顾开明脸色不是很好,“老大,你这是说什么呢,我都这把年纪了,你就不能让我过几天安生日子?这么些年来,你和老二不停的斗,压根儿不像兄弟,我这个做爹的看着心里难受。”
顾开明也娶过两任妻子,顾平勇和顾平章分别是两任妻子生的,所以才会这么不对付,斗了大半辈子了。
顾平勇见他难受,这才没继续说了,他这人虽然是小气吧啦的,但是对爹娘还是孝顺的。
跟顾平章不对付,但是也没让后娘受了委屈,身后事办得十分风光。
这也正常,这时候的人觉得孝道大过天,长辈就是用来敬重的,很少会有那种不把爹娘放在眼里的人。
“爹,您好好歇着吧,我回去了。”
他站起来,顾开明又叫住他,“老大,你听爹一句劝,别跟老二斗了,爹这年纪,也没几天好活了,等我走了,你们兄弟俩可得好好相处,老二的几个子孙是有出息的,以后他们能耐了,也让你这个大爷爷过好日子。”
顾平勇很是不屑,“爹,我也两个孙子,天扬和天良都不差,我亲孙子对我也不能差了。”
第72章 送嫁妆
顾平勇转过身,又说,“初九老二家秋茹出嫁,爹想不想出去看看,让泽顺来背您。”
“看。”老爷子点头,笑着说,“去看,重孙女出嫁,多难得,这些个儿孙看一眼就少一眼。”
“那好,我知道了。”
等他出去了,顾开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老大这性子是变不了了,让他和老二好好相处真是难,还得跟老二多念叨念叨。
他刚刚说那些,当真是为了老大好啊,孩子就是不让人省心,多大年纪了也是这样。
晚些时候顾平章也过来了,乐呵呵的说,“爹,后日秋茹出嫁,您身子骨能成的话,我就让天成他们兄弟俩来背您过去,好好乐呵乐呵。”
顾开明笑着说,“去,我去,看着秋茹出嫁,丫头这就要出嫁了,我总觉得她还小呢。”
顾平章说,“丫头都十七了,不小,就是该出嫁了。”
“大了,孩子们都大了,我也老了,没几天了。”顾开明感慨着说。
这时候医疗条件不好,能活到八十岁的人太少了,他这样的高寿难得有一个。
但是身子骨也的确是不好了,走两步就累,腿也疼,只能坐着。
要不是儿孙孝顺,这样的老爷子日子可是很苦的,自己没法过活。
顾平章道,“爹,您别这么说,您身子还好,活到天佑他们娶媳妇儿也成的。”
顾开明砸吧砸吧嘴,“老二,我知道你性子好,你大哥跟你闹你也总是忍着,还是那句话,哪日我没了,你可多让着他些,你们到底是兄弟。”
“我这辈子就你们三个孩子,丫头嫁得远,多少年没见过了,就你们两个在跟前,你们兄弟俩好好的我就安心,成不成?”
顾平章笑了,点点头,“爹,我什么时候不应您了,您好好的,别瞎琢磨这些。”
在这里待了许久才出去,在大门口就遇上了顾平勇,顾平章喊了一声,“大哥,后日我让天成来背爹过去。”
顾平勇点了点头,“那成吧,天成年轻体壮,力气也大。”
“嗯。”顾平章本来不想说什么了,想起刚刚顾开明的话,又说道,“大哥,我们家就秋茹一个丫头,她嫁人就想办得好些,所以才没找天扬他娘去梳头,你别往心里去。”
他算是主动道歉了,顾平勇也就没端着,“成,我也明白,这事儿都过了。”
回家的路上,顾平章想着这事儿,摇了摇头。
他知道爹就是希望他们兄弟俩和睦相处,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大哥实在是太爱计较了,现在还勉强能来往,那是因为顾忌着爹,怕爹心里难受。
要是爹哪日走了,他们两兄弟还不知道如何呢。
初八这一日就要往新郎家里送嫁妆了,这嫁妆是要在成亲之前就送过去的,最迟就是成亲的前一日。
宣氏作为好命妇,今日就要打扮得体,跟着抬嫁妆的队伍一起到新郎家去铺床撒帐,再让带去的几个童子童女在新房里玩耍,小孩子可以坐在喜床上,这叫做坐帐,大人是绝对不能坐的。
秋茹的亲事是去年八月说定的,那家人就两个儿子,很是看重,所以亲事要好好准备。
去年定下了婚期,那边就开始修新房子,打新家具,什么都是新的,这也是对秋茹满意,要不然不会这么重视。
到了时辰,宣氏走在前头,带着几个孩子一起。
因为杜氏的话,今日子龙子杰也跟着一起去了,思其想去看热闹,宣氏也把她带着,这么一来林家就带了四个孩子。
顾家又找了几个,其中就有顾平勇的两个孙子,天扬和天良,秋茹的弟弟天佑也跟着去了的,这可是亲弟弟。
那家人姓陈,算是陈家沟的大户了,家里百来亩地,老两口干活儿特别厉害,愣是经营得好好的。
老大就是新郎,叫陈茂,是个读书人,还有个弟弟,今年十岁,也在念书。
顾家这边也很是看重,尽力拿了最好的嫁妆出来,请了村里不少人帮着抬嫁妆,走在路上也惹了许多人艳羡。
娘家看重,婆家也喜欢,秋茹这门亲事是真的很风光了。
这时候的女子有这样的体面不容易,很多庄户人家嫁女儿只拿得出来两条棉被,婆家那边也给不了什么东西。
秋茹的嫁妆准备得很丰富,各种类别的都有,这都是娘家人美好的祝愿。
嫁妆就是闺女从娘家带走的最后的东西,也是她到了婆家之后的脸面,就算是嫁了人,嫁妆也是属于她,婆家人没办法侵占,要不然可以上官府理论。
这就是娘家人给的一个保障,各方面都要准备齐全,吃的用的穿的,家里条件好的还要准备银子。
秋茹的嫁妆抬了八抬,前面的是大件,妆奁匣子,几口樟木箱子,还有桶和木盆,这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子孙桶和聚宝盆。
后面的是一些小件,特意买的龙凤碗筷,自己家绣的龙凤被,衣物,针线篓子等。
再后面还有粮食蔬菜,只要是家里有的,全都准备了,各方各面照顾周全,这样子丫头嫁过去了才能不缺东西。
这都是有美好寓意的,八抬嫁妆,样样都是花了心思的,这在乡下来说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好些人围在路边看热闹,有些已经成亲了的,就在心里跟自己出嫁的时候做比较,越比就越难受,哪比得上啊。
不过自己娘家也就那样子,总不能让爹娘砸锅卖铁备嫁妆吧?
还有的是没嫁人的小姑娘,年纪到了十四五,姑娘们心里也要开始幻想自己嫁人的事了。
这会儿看着秋茹的嫁妆,大家心里都在琢磨,也不知自己嫁人的时候有没有这么风光呢。
梦珊她们几个也在路边看,等抬嫁妆的过去了,婉容笑着说,“秋茹是个有福气的呢,顾二哥他们当真是看重这个闺女。”
梦珊点点头,她自己也快说亲了,要是不出意外,今年应该就能定下来,也不知道自己会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家里又会怎么给她备嫁妆。
第73章 铺床撒帐
出嫁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要紧的事,谁都希望能风风光光的,可是也得考虑家里的情况。
眼下家里没分家,但是爷爷奶奶说了,嫁妆聘礼自己准备,爹娘向来老实,肯定是不会背着奶奶藏钱的,不像二婶。
这么一来,手头能有几个钱呢?今年卖了蚕茧,再加上扯的草药,统共也没有多少。
梦珊越想越着急,怎么恰好就是今年要说亲呢,再等上两年也好啊。
二婶很是小气,现在要是奶奶从公中拿钱出来,二婶肯定要闹,要是因为她的亲事让家里不安宁,那她可更不安心了。
婉容见她皱着眉头,问她说,“梦珊,你怎么了?”
梦珊摇了摇头,“没事,嫁妆都过去了,我带妹妹干活儿去了。”
婉容拉着她的手,小声的说,“你放心吧,你的嫁妆也会好好准备的,我们林家的女孩子也是不会委屈了的。”
梦珊一愣,没想到竟然被小姑姑看出来了,小姑姑可真是心思通透。
她有些不好意思,轻轻点了下头,“我知道的。”
思其今日难得轻松,她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却有大人的想法,所以也没办法真的无忧无虑,平时就绞尽脑汁的想着挣钱,这么轻松的时候还真是少。
陈家离着同心村有十几里路,也不算太远,嫁人就嫁到十几里外,算是很有福气的了。
封建社会的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嫁了人之后就几乎没机会回娘家来了。
一是因为要以婆家的事为重,二来就是因为太远,交通又不方便,哪能常回娘家看看呢。
十几里地要不了多久就到了,宣氏跟思其说,“一会儿娘忙得很,你别贪玩儿,要看着弟弟,知不知道?”
思其笑眯眯的点头,“娘安心去忙就是,我会把弟弟照顾好的。”
子龙也在边上说,“我也会照顾弟弟。”
陈家这边早就已经把新房准备好了,年初开始动工修的,用的是新的地基,不是在老房子修的。
盖的是一个类似四合院模样的院子,上房有三间,还带着两间耳房,两边厢房各有两间,南面还有三间屋子。
上房后头是一个小院子,猪圈牛圈就在后头,还有菜地什么的。
这个房子和林家的有些像,不过这个要宽敞许多。
陈家人不多,这样子完全够住了,住着很是舒坦。
顾家来的人是顾泽林和大儿子天元,把嫁妆礼单给了陈家夫妻,说了一阵话之后,这就要开始布置新房了。
按照这里成亲的规矩,新房由新娘的娘家来布置,男方家里准备好屋子就行了。
屋里的家具都已经摆设好,家具的方位这些都是找人算过的,要与新人八字相合才行。
要是按照以前的规矩,男方家里只需要准备一间干净的空屋子,家具都不用准备,所有的一切都是女方家里来布置,家具都要一样一样抬过来。
不过这样子太麻烦了些,渐渐的,那些规矩也就简化了,只需要来铺床撒帐就行。
宣氏今日穿的是一件石榴红的裙子,头发也仔细盘过,戴了两三样首饰,看起来还真是很有气质。
思其歪着脑袋看着她,以后家里日子过得好了,宣氏肯定也是这种处变不惊的态度,出去见过世面,和村里的妇人的确是不一样呢,怪不得顾家会看中了。
新房里到处都要见红色,蚊帐,床单被褥,枕头,还有铺桌子柜子用的桌布,这些都是红色的,还绣着寓意很好的图案。
这些东西大多是出自秋茹之手,女子定亲之后就要在家忙活这些了,出嫁的时候都是要拿出来的,要是手艺不好,人家还要背地里笑话呢。
等把床铺和桌子柜子铺好,就要往床上撒一些干果,寓意多子多福。
在撒帐的时候还要唱撒帐歌,思其是第一次听见,觉得挺有意思的。
宣氏以前没做过好命妇,但是也看见过,这两日又问了吴氏,这会儿做得像模像样的。
新房铺设好,一下子就有了喜气,小孩子们格外高兴,在屋里跑跑跳跳的。
陈家这边也找来了几个三五岁的小孩子,几个孩子脱了鞋放上去,让他们玩儿一会儿,大人在边上看着,不能把喜床给弄乱了。
宣氏把子辰放上去,又拉着子龙子杰过去坐下,“其儿,你也过来坐着,给你秋茹姐添喜气。”
思其笑着摇了摇头,“我就在这儿,在这里一样添喜气。”
虽然有些迷信吧,但是她也不想破坏了,她虽然是个小女孩儿,但是前世已经是二十好几的大人了,喜床是不能让大人坐的,她还是不要去比较好。
陈家这边新房弄好,这就该回去了,到了村里,顾泽林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了帮忙抬嫁妆的村民。
他手头还有几个红包,一个大的给了宣氏,几个小的分给了今日去坐帐的几个小孩子,思其也得了一个,高兴的晃了晃,“娘,我有红包哎。”
宣氏笑着说,“好好收着,这可是喜气,明日接新娘,你们小孩子跟着去玩儿,又能拿些红包呢。”
回到家里,都已经在做晌饭了,今日是刘氏在做,杜氏端了盆在洗衣裳。
见他们回来了,杜氏赶忙问,“子龙,拿红包没啊。”
子龙点点头,“拿了,我和弟弟都有呢。”
杜氏擦了手,赶紧过来拉着他们去了屋里,估计是想看看里头有多少钱。
思其无奈,给小孩子的红包能给多少啊,里面是铜钱,拿着就知道了,应该有好几十文吧。
小孩子的红包杜氏也感兴趣,还真是钻钱眼儿里了。
宣氏去了上房,笑着跟林德正和吴氏把今日的事说了说,然后把红包拿了出来,“这是给我的,给娘收着吧。”
吴氏笑着说,“你拿着就是了,还是那句话,我只收着公中的钱,这些都是你们自己的,顾家今日就给了红封啊,还以为是明日办了喜事再给。”
宣氏笑了,“我也以为呢,明日估计还得给一个。”
吴氏让收着,她也就把红封收回去了,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第74章 舍不得姐姐
初九就是秋茹大喜的日子了,初八顾家就开始忙活起来,村里好多人都被请来帮忙。
女人当然是要干厨房里的活儿,顾家从镇上找了两个厨子,也带了几个人来,但是跑腿洗菜什么的也要不少人。
男人们就帮忙抬桌椅板凳,谁家办事都要不少桌椅板凳,但是自己家里哪里会准备那么多啊,所以都是从左邻右舍的借,包括碗筷也是。
反正大家也要来吃喜酒,当日也不会在自己家做饭的,家里的这些东西都用不上。
初八下午就开始安桌子了,这边成亲的规矩是男方女方家里都要办酒席,怎么办就看自家怎么决定的。
顾家给秋茹准备了那么丰厚的嫁妆,酒席自然也不会差了,村里大部分人都请了的,要摆二三十桌。
自己家的院子肯定是摆不下的,一部分桌子还要摆到外面去,就算是这样,顾平章也没去跟顾平勇商量看看能不能摆在顾家老房子的院子里,毕竟就在旁边。
云氏是个嘴碎的,这会儿去说他们肯定答应,但是以后还不知道乱说什么呢,还是不去招惹的好。
摆酒席有一些固定的菜,不管是谁家摆都要上的,比如酥肉,炸丸子,这些东西就要头一天准备好,第二天回锅就行了,要不然根本来不及。
大厨初九才会来,今日就是村里几个手艺好的媳妇婶子在帮着忙活。
有人笑着说,“林家老三媳妇儿手艺好,先前他们在外头开饭馆儿呢,咋没把她请来做饭啊,肯定比咱们厉害。”
朱氏笑了,“找了人家做好命妇,哪能还请过来做饭啊,就能顾着一头。”
朱氏的大儿媳妇赵氏正在切肉,回头说道,“林家三婶儿可真是厉害,什么也做得来,看着就是个能干的女人,这回秋茹嫁人,林家送了床百子被,这里头肯定也有三婶儿的手艺,绣得真好。”
“可不是咋的,要不怎么说老三有福气呢,小的时候浑得很,他爹娘都降不住,不好好念书,也不种地,偏偏要跑出去闯荡,结果人家还得了这么好个娘子呢。”
一群媳妇婶子扯着闲天儿,也没耽误了干活儿,忙活了一下午,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学堂下学了,子俊他们几个赶紧回了村里,这要是以前,天阔说不定还跟他们约着去山上玩儿,今日就不一样了,他着急回家呢,明日姐姐就要嫁人了。
子俊说道,“天阔,要不然明日你告假算了,你就这么一个姐姐,她出嫁你得在啊,要不然太遗憾了。”
天阔叹气,“哎,我也想过啊,不过明日先生要讲新文章,我不想错过了,中午跑快些,回来吃饭吧,你们俩也一起回来。”
子康笑着说,“你还拉上我们俩一起啊。”
“那可不嘛,明日我们家办喜酒,好多好吃的呢,你们得回来,要不然吃不上。”
几个孩子边走边说,到了岔路口,天阔赶紧往家跑了。
回到家里,已经是另外一番模样了,早上他去上学的时候都还和平时差不多,这会儿到处都已经贴上了大红喜字,喜气洋洋的。
天阔背着书包进了院子,没想到竟然看到了思其,他顿时一喜,赶紧跑了过去,“思其,你怎么在这里啊。”
思其回过头,见是他,笑着说,“我爹打了些猎物,说拿过来明日办酒席用,我跟着来看看的。”
天阔摸了摸头,笑得傻乎乎的,“三叔真是想得周到,谢谢三叔。”
思其笑眯眯的,“明日秋茹姐就要嫁人了,你赶紧去跟她说说话吧,明日你还上学吗?”
“上,明日不是沐休的日子,我中午才回来呢,那会儿姐姐都被接走了。”
其实成亲应该是在天黑了之后办,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婚礼最开始被叫做昏礼,这个昏就是黄昏的意思。
不过有些新娘嫁得远,也就会中午开始办酒。
有些新人在合八字的时候,算命先生会看个接新娘的时辰,有时候也会在白天,所以也就不是严格的晚上办了。
秋茹虽然嫁得不远,但是陈家那边说晚上接新娘有点儿犯冲,所以才改到了中午办酒,天阔也就不能看着姐姐出嫁了。
思其笑着说,“那我好好帮你看着,等你回来的时候我告诉你是什么样的。”
天阔闻言,愣了一下,然后赶紧说,“那可真是太好了。”
林长源今日打了些猎物,刘氏和宣氏收拾干净后,他都给送来了,说了一阵话也就准备带思其回去了。
天阔等他们离开了才去了秋茹的房里,这会儿还有同村的两个女孩子在,都是和秋茹从小玩儿到大的,她要嫁人了,这些手帕交也要来说说话,还要送些小礼物添妆。
她们也来了好一阵了,见天阔回来,便起身告辞,让他们姐弟多说说话。
天佑也跑到屋里来了,两个弟弟坐在秋茹边上,很是舍不得姐姐。
天佑年纪小,也就忍不住,这会儿眼眶红红的,“以后是不是见不着姐姐了?”
他这么一说,秋茹也就没忍住,掉了眼泪,以后到底能不能见着,她其实也说不准。
这时候男女成亲都是长辈说了算,顾家算是好的,和陈家商量着,让他们两人见过一面,说了几句话,这都是很开明的了。
那时候倒是觉得对方挺好的,公婆看着也面善,但是到底如何,现在又怎么会知道呢?
如果婆家通情达理,偶尔倒是能回来看看,要是不许回来,那回门以后,还真就没机会见面了,尽管离得并不远。
“天佑乖啊,不哭,姐姐答应你,只有有机会,一定会回来看你的,你在家要听话,不许调皮惹爹娘生气。”
天佑擦了擦眼睛,“我知道了,我听话。”
秋茹又说,“天阔,你也是男子汉了,天佑还小,这家里得靠着你和大哥了。”
天阔也想哭,拼命忍住了,“姐,我会好好照顾家里,我长大了,你嫁过去了也厉害些,千万别让人压着了,你受了委屈我们心疼。”
第75章 秋茹出嫁
秋茹微微一笑,天阔又说,“姐夫要是欺负你,你就找人捎个信回来,我们去给你做主。”
秋茹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自己不会那么做,就算是嫁过去当真受了委屈,也不会让娘家人担心。
这会儿她只是点头,又哭又笑,“嗯,天阔长大了,能给我做主了。”
两个男孩子平日里挺调皮的,今日倒是伤心了一回,都舍不得姐姐。
今晚就是秋茹在家住的最后一晚了,一家人以后就难得有机会这么坐在一起吃饭了。
顾平章让顾泽林和天元去老宅那边把顾开明给接过来了,明日办喜事,老爷子来了也跟秋茹说不了话,今晚接过来正好。
这一晚在上房里,大家都想掉眼泪,特别是顾泽林和朱氏。
他们四个孩子,就这么一个丫头,庄户人家条件有限,但也是尽他们所能娇养着长大的,明日就要给别人了。
朱氏抓着闺女的手,真是不想松开,想痛痛快快的哭一场,又怕惹得秋茹伤心,明日眼睛要肿,所以只能尽力忍着。
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把心里的不舍藏起来,忙活着办喜事,分了心思容易出差错。
晌午前就要接新娘,所以一大早就得开始准备了,杂七杂八的事情多得很。
宣氏吃过了早饭,又换了一身颜色鲜亮的衣裳,仔细梳了头,还淡淡的上了一层胭脂。
当初在外头开饭馆儿,平时也要和城里的人来往,要不然生意红火不了,所以她置办了一些行头。
回来的时候,本来打算把首饰都给当了,林长源舍不得自己媳妇儿受委屈,就让她留着了,没想到还真是有用处。
等宣氏收拾好从屋里出来,家里其他人还没出门干活儿,所以都见着了。
刘氏笑着说,“你这一收拾,看着还真是不一样,这就是底子好,怨不得思瑶思其长得好呢。”
宣氏倒有些不好意思了,“大嫂这话说的,就跟梦珊她们几个长得不好似的,我这也是去人家家里帮忙,所以才打扮一下,做好命妇也得看着精神些才是。”
吴氏说道,“是该好好打扮一下,收拾好了就快去吧,一会儿赶不及了。”
杜氏在后院喂猪,提着桶回来了,看着宣氏那光鲜亮丽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她不得不承认,宣氏长得是真的好,身段儿好,皮子也白嫩,尽管已经回来几个月了,每日都晒太阳,看着还是要比她白。
这衣裳颜色鲜亮,宣氏穿着十分合适,头上还有首饰,不认识的估摸着还要以为是镇上哪户人家的夫人呢。
这就是杜氏没见识了,宣氏这打扮还是挺普通的,不过就是衣裳好些罢了,两三样银首饰也不咋值钱,离着富户的夫人还差得远。
因为她也没见过那样的人物,所以也就这么想了。
宣氏也没空耽误,赶着时间去顾家,怕人家等急了。
今日林长富他们三兄弟也是要过去帮忙的,这会儿也就一起走了。
杜氏把喂猪的食桶一放,在院子里轻哼了声,“瞧瞧弟妹打扮的这一身,得花不少银子吧,我还不知道她有这么些好东西呢。”
她念叨了一句,吴氏也没说话,继续做着手头的事。
杜氏还不服气,又说,“怪不得只拿了那么些银子回来,这些年他们在外头可享福了吧,吃穿用度咱们哪里比得上,弟妹那些衣裳我可没机会穿,庄户人家的妇人还能戴首饰,真是稀奇得很。”
吴氏放下簸箕,“你这又是要闹啥,子俊他娘有几身好衣裳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在外头,还能成日里穿着粗布麻衣?那也不成样子啊。”
“你少给我在那儿叽叽歪歪的,他们夫妻两个对得起咱们家,这几年在外头开饭馆儿,天不亮就起身了,你当那银子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没有老三两口子,咱们家哪有如今,几年功夫,不仅把家里的日子过起来了,还拿回来了那么些银子,一股脑都交到了公中,你还是有闲话说,把你那嘴给我闭上,我听着烦心。”
刘氏也在,吴氏便问她,“老大媳妇儿,你心里是不是也觉得老三两口子对不起咱们?”
刘氏赶忙说,“娘,我没有,老三两口子半点没对不起咱们,他们在外头才是受苦了。”
吴氏点点头,“你是个明事理的,咱们家就该多几个明事理的。”
杜氏有事儿没事儿就喜欢念叨几句,她这人就是好吃懒做,嘴碎,心里藏不住话,就算是知道自己这话说出来不讨喜,她还是忍不住,吴氏对她可真是越来越不喜欢。
被说了一顿,杜氏撇撇嘴,也不开口了,心说这大嫂还真是会讨好娘呢。
思其他们几个小孩子一大早就跑到顾家凑热闹去了,小孩子没心没肺的,就喜欢热闹,逢年过节或者是谁家嫁娶婚丧,都是小孩子最爱玩儿的时候。
顾家今日可当真是热闹,到处都是人在忙活,思其和梦环一起来了,几个大一些的在家里帮着干活儿。
她们两个去了秋茹的房里,里头有几名妇人,已经在准备着要给新娘子梳妆了。
宣氏是好命妇,就由她负责给秋茹上头开脸,这上头的意思就是梳头,将头发盘成妇人的发髻,以后就不是姑娘,而是妇人了。
开脸是用一根细麻线,中间用一只手拉着,两端分别系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上,形成交叉的三角,麻线在新娘子脸上绞动,以去除细细的汗毛,还要将眉和鬓角休整好。
思其前世也听过这个风俗,有些小地方结婚的时候还有,不过她却是第一次见。
秋茹闭着眼睛,时不时的皱一下眉,看样子还是有点疼的。
思其光是看着都觉得疼,感觉脸都要麻了。
宣氏笑着说,“其儿,你和梦环上外头玩儿去,这里忙着呢。”
“好吧。”思其笑着点头,拉着梦环到外面去了,今日村里好多小孩子都来了,好玩儿着呢,她现在真是越来越入戏了,还真把自己当成了个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