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育苗
年过完之后,林家人可有的忙了,三月里梦珊就要成亲,现在要做的事情可多着呢。
她的嫁妆自然是头等大事,定下亲事开始就在准备了,女子出嫁一定要有几口大箱子的,用什么木料,做工怎么样,这些都是娘家人的心意。
这些东西也不用找别人定做,林长富和林长贵的木工活儿都不错,只需要买了木料回来自己弄就行了,最多费些功夫。
林长贵虽然腿脚不好,但是手特别巧,很擅长做这些手艺活,给梦珊做的两口大箱子,他还给雕了花,做得特别精细。
要不是时间不太够,她还想给梦珊做一架床出来,女子出嫁,要是有娘家人做的喜床做嫁妆,这可是很体面的事。
这些大件的嫁妆男人们来搞定,还有一些细软就要家里的女人操心了,被子这些是要多做几床的,越多越好。
家里的女人也是能干的,做这些不在话下,就是进了二月里,地里的活儿也多起来了,每日还真是挺忙活的。
忙是忙了点儿,但是大家心里都很开心,这是喜事啊,谁能不开心?
思其他们几个孩子每日都要去山上放羊,出去的时候带上背篓,回来就背一背篓新鲜的草,可以喂鸡喂鸭子。
现在才二月里,山上也没有野果子可以吃,他们除了扯草回家也没别的可以干了。
等到了三月里,也就可以挖野菜回去吃了,山里自然生长的野菜,味道可是很鲜美的呢。
二月里天气还是挺冷的,不过已经比寒冬腊月好多了,这时候庄户人家要做的一件要紧事就是育菜苗,现在把种子给撒下去,精心照顾着,等到三月就长出来苗了,到时候再移栽到地里去。
现在这个时节家里是没多少菜可以吃的,冬天的菜已经开始老了,而现在育菜苗,三月里种菜,等菜长出来也要五六月才能吃了。
这一日思其放了羊回来,就见宣氏在准备东西,打算要泡种子了。
思其赶忙说,“娘,别忘了还有辣椒和我拿回来的棉花,种子都要泡上,一起育苗,今年我得试试那棉花能不能种出来。”
棉花的确就是二月里开始育苗,而辣椒应该是去年年底就育苗的,经过一个冬天,来年种下去,这样子辣椒才结得多,产量高。
之前思其的确是这么想的,不过后来她反应过来一个问题,前世冬天育苗的时候一定要用塑料薄膜来保温,要不然等到下霜的时候直接就给冻死了。
现在这个时候又没有塑料薄膜可以用,要是把辣椒种子给撒下去,那不是直接给冻死了吗?来年春天还拿什么来种?
这时候条件有限,也就只有这样了,等二月天气好了,一起育苗,三月里也能种下去,就是产量稍微差一点,影响也不太大。
宣氏笑着说,“这事儿我记着呢,你别着急,我都给算好了,留出一块地来,给你把那些棉花种下去。”
“谢谢娘,娘太好了。”
思其笑着吐了吐舌头,这时候的土地太珍贵了,自家的自留地也就那么大,都是要用来种菜的,要不然这蔬菜也不够吃,毕竟家里人口太多了。
要是留出一小片地方来给她种棉花,那就得少种一些菜,而且现在还不知道这棉花到底能不能种得出来呢。
宣氏摸了摸她的脸,“也是你奶奶惯着你,要不然我愿意给你种也是没法子的。”
家里毕竟还是吴氏说了算,地里种些什么东西都是要问过她的,她要是不点头,宣氏还真不会自作主张,就算是她自己也想这么干,因为那棉花摸着的确是挺舒服的,要真是能种出来,续上一床被子,盖着肯定暖和。
思其又去谢了吴氏,吴氏笑着说,“咱们家其儿机灵,总是能想出些好主意来,奶奶当然要依着你。”
思其忽然想到,林长源和宣氏跟她说过,让她不要在家人面前表现得那么聪明,赶紧说了句,“还是上回我和爹一起去山上的时候看到的呢,爹说用来做被子肯定暖和,我才想着是不是能拿回来种。”
吴氏很高兴,笑眯眯的,“其儿随了你爹,机灵,你爹小时候就鬼主意多。”
好吧,还有遗传的因素在,也没什么的。
原主其实也不笨,从小就是一个机灵的小姑娘,所以她现在的变化也不至于就吓到家里人,不用那么小心翼翼。
“奶奶,要是今年收了很多棉花,明年就给爷爷奶奶做一床被子,盖着肯定舒服。”
这话吴氏听着当然高兴,自己的乖孙女孝顺呢。
泡种子也是要注意很多问题的,要不然种子给泡死了,也就发不出来芽了,思其一直跟着宣氏忙活,有意无意的给她提了一些意见。
其他的宣氏倒是都会,就是这棉花,她也不知道该怎么种,这就有些为难了。
周围也没人,宣氏小声的问她,“其儿,你梦里那老婆婆有没有说这个怎么种?”
思其点了点头,“说了,育苗的法子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到时候移栽要注意一下。”
宣氏道,“这就好了,我就怕把这种子给弄坏了。”
把种子给泡上,撒种子的地也要准备好,之前是把土直接给挖松,用水浇过,然后就在里面撒种子了。
在思其的建议下,宣氏和刘氏把撒种子的地仔细翻过,土都给弄碎,费了半天功夫。
这样一来,种子的成活率也能更高,到时候出苗出得会更好。
把种子给撒了,还有一件要紧事要做,地里的菜都已经老了,再留下去都要开花了,这时候就得把菜都砍回去,把地空出来,翻了土等着种新的菜。
一下子砍回去那么多菜,一时之间也是吃不了的,所以就要给做成咸菜,年年二月里,家家户户都要腌咸菜。
咸菜这东西,放在坛子里密封,只要保存得当那就坏不了,可以存放好多年,而且越久越香。
年年这个时候都是缺菜吃的,老了的菜用来腌咸菜,地里没别的菜吃了,要吃一段时间的咸菜,这东西家家户户都少不了。
第167章 香椿芽
地里的菜砍回去,要把老叶子都给砍掉,然后洗干净,放在竹席子上晾干水气。
所有的菜一起处理,嫩一些的等水气干了就可以做泡菜,泡菜不能用老菜,要不然不好吃。
剩下的等干得差不多了,加盐封进坛子里,当年的咸菜都不那么好吃的,过一两年的才香,打开坛子就香气四溢。
做咸菜是件大事,某一年要是没做,那之后肯定会缺菜吃。
哪一家的咸菜要是不香不好吃,那人家也会说这家的女人没能耐,是个笨妇人。
林家人口多,每年都要做两大坛子咸菜,泡菜就一坛子,每年做咸菜就这个时候,而泡菜是什么时候有菜什么时候可以做。
几个孩子跟着大人忙活,把咸菜给做出来放着了,思其看着墙边的几个坛子,特别有成就感。
前几天还是地里老梆菜呢,现在就变成美味的咸菜了。
过了二月中旬,天气就更加暖和了,这时候万物已经开始复苏,有了一样难得的美味,香椿芽。
这可是好东西,每年也就这一个把月能吃,孩子们都会上山去掰,掰得越多越好。
这东西的做法也很简单,怎么做做出来都好吃,自家要是吃不了的话,还可以拿到镇上去卖,这可是难得的野菜啊,背一背篓到镇上去卖,没一会儿就能卖光。
思其想起前世的时候,香椿芽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一年就这个时节能吃,所以价钱也卖得非常贵。
她记得以前还在网上看到过新闻,香椿芽最贵的时候卖到过六十块一斤。
以前也就是扫了一眼,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现在,她尝过了当农民的苦,就觉得这个价钱非常让人高兴了。
这时候要是能卖到六十文一斤,她愿意天天上山去掰香椿芽。
这个东西得看好时候,要是掰早了也没那个香味儿,等太晚了也就老了,更加不好吃。
到了时候了,村里的孩子们也就顾不上干家里的活儿了,每日都要背着背篓进山里去。
隔壁邻居家的两个姑娘跟思瑶梦珠差不多的年纪,到了掰香椿芽的时候,每日都背着背篓来林家叫她们。
三月里梦珊要成亲,现在要准备的事情也还很多,就算是知道这是挣钱的好时候,刘氏和宣氏也是走不开的,这要是往年,大人有空也会跟着进山里去掰。
思其他们一群孩子,每日除了放羊之外就是掰香椿芽,正是好时候呢,能多弄点儿回来就多弄点儿,错过了这个时节可就挣不着钱了。
每次都进山里转半天,回来的时候每个人都能背一小背篓,看着那红红的香椿芽,可真是喜人。
这一日进山又弄了很多回来,宣氏笑着说,“今日这香椿芽好,晚上咱们炒鸡蛋吃,我瞧着就好吃。”
吴氏说,“孩子们每日在外头跑也辛苦,多搁几个鸡蛋,这么多呢,今晚上吃一顿也还剩下一大堆,其儿,明日让你爹带你去镇上卖吧,你们几个又上山里去弄,趁着机会多挣钱。”
梦珠笑着说,“奶奶,我们找到一处,好多香椿树呢,发得正好,所以今日才掰了这么多,明日我们还去那里。”
吴氏笑着点头,“找到好地方就成,你们上山也小心一些,天气暖和了,山里的大家伙也要出去了,可别太往山里走了,看到长虫也别去惹,悄悄走了就是。”
梦珠点头,“哎,奶奶,我会看着他们的。”
婉容和思瑶最近都在帮着做被子,梦珊也不会去,所以梦珠是最大的,得照顾着弟弟妹妹。
次日思其就和林长源到镇上去卖香椿芽了,这东西非常好卖,随便在哪里摆个摊就能卖出去。
邻居家知道他们要去,所以也跟着去卖了,反正都要赶着牛车去,多带两个也没什么。
到了镇上,找了个地方摆好摊儿,林长源跟思其说,“我拿一些去你大姑家看看,要是没遇上周老婆子,就把这些给他们,要是遇上了她,我就回来。”
思其笑着点点头,“爹,你去吧,我就在这里的,不会乱走。”
林长源拿了几大把香椿芽,直接就去了周家的铺子上,今日还好,是周康在前面,没看到周老婆子的身影,林长源便进了店里。
周康看到他,笑意盈盈地迎了上来,“三哥来了啊,快坐。”
林长源笑了笑,“坐就不坐了,还有事情要忙,我就是给你们拿点儿香椿芽来,这东西味道好,过了季节也就没有了,趁着新鲜正好能吃几回。”
周康赶紧接下了,笑着谢了他,“三哥既然来了,中午留下吃午饭吧。”
林长源也不瞒着,直接就说,“我可不去,上回在你家闹得那么不愉快,这会儿凑上去岂不是让我自己没脸?”
周康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顿了顿才说,“三哥,我娘那人就是那性子,你别往心里去。”
林长源摆了摆手,“我不跟她一般见识,还是那句话,我放心把我妹子交给你,那是因为看着你好,知道你会对她好,你娘如何我管不着,我也不逼你怎么样,反正你心里记着那是你媳妇儿,你该疼着爱着就是了。”
“嗯,我知道了。”周康点了点头,两家人关系闹成这样,他夹在中间当然不好做,但是林家还是很讲道理的,至少没有把气撒在他的身上。
林长源跟他说了几句也就回去找思其了,今日带了一大背篓香椿芽来,都用谷草给分成了小把,还是很多的。
林长源回去的时候发现都卖了一半了,他都有些惊讶,笑着说,“其儿,这东西这么好卖呢,这么一会儿就没多少了。”
思其也很高兴,笑着点头,“是啊爹,真的很好卖呢。”
这会儿正有人买,等这俩人走了她才说,“咱们在家说好的卖五文钱一把,刚刚我见别处也有人卖,都卖的八文,我们也跟着卖八文,特别好卖。”
邻居家的两个姑娘也带了一背篓,在对面卖,这会儿也只有一半了。
第168章 林长青的消息
这价钱可真是非常好了,这一把就半斤左右,卖八文钱,那算起来一斤能有十五六文,这都比猪肉便宜不了多少了。
思其非常高兴,“爹,回去我又去山上掰,没想到这香椿芽这么贵呢。”
林长源笑着说,“反正最近我也没多少事,我跟你们一起去吧,有我带着,能往山里多走一些,趁着价钱好,多卖点儿钱攒着。”
思其一听这话,乐得都没边儿了,“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还愁没几日就给掰光了呢。”
山虽然很大,可是深山里他们也不敢去,边上就那么些香椿树,村里的孩子都去掰呢,这没几日就没有了啊。
要是有林长源在,他们就能往深山里走一些,那可好了,到处都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香椿树就是特别多。
拿了一大背篓香椿芽来,也就半个时辰出头就给卖光了,一直都是卖的八文钱一斤,最后剩下一点儿才卖的五文,一位大婶儿全给买走了。
思其把空背篓放上牛车,邻居家的两个姑娘也卖完了,大家都可高兴了,坐上牛车就打开钱袋子数钱。
今日这一大背篓香椿芽卖了七钱银子出头,思其高兴坏了,她知道这东西肯定不难卖,但是没想到这么值钱。
看样子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美味,大家都喜欢吃啊。
回去之后,思其提着钱袋子高高兴兴的跑进了院子,吴氏在院子里洗衣裳,她笑着说,“奶奶,今日卖了七钱银子出头,那香椿芽特别好卖,后日我们再去镇上卖。”
吴氏一听,也惊了,笑着说,“这么好卖呢,成,明日让你大娘和你娘也一起进山里去掰香椿芽,可得抓紧这个机会挣钱啊。”
梦珊说,“前几年都卖不出这个价的,今年这是怎么了?香椿芽竟然这么贵。”
思其嘿嘿一笑,“应该是刚刚才出来的缘故,我觉得再过段时间拿去卖就卖不出这个价钱了,现在大家都图个新鲜,过几日去镇上卖的人就会多起来,价钱自然也就便宜了。”
吴氏说,“那可更得抓点紧,趁着价钱还好,多卖一些,这东西又不要本钱,卖多少就挣多少,多划算啊。”
思其也是这么觉得的,她恨不得现在就进山里去掰香椿芽,不过明日又不赶集,拿到镇上也没有那么好卖,还是可以去的,但是肯定卖不了今日这么多。
一连去卖了五次,价钱都挺好的,挣了不少钱。
这时候香椿芽已经大量出来了,同心村也有不少人拿到镇上去卖,别的村自然也有,镇上卖这东西的一旦多了,价钱也就便宜了,现在卖五文一斤都不怎么好卖了。
这一日背了一背篓去,卖到了中午也还剩下一些,林长源便带着思其回来了。
思其并不觉得失落,这么几回已经卖了不少钱,这些银子可是她没想到的,已经很知足了。
回到家里,宣氏见还剩下不少,“今日是不是不好卖了?”
思其点点头,“是啊,今日卖的人可多了,没多久就要老了,还是别去卖了吧,今年靠这个也挣了不少了。”
梦珠,梦环,还有思其和子杰,他们四个去山上弄的,有空的时候大人也去帮忙,不过银子都给他们。
卖了这么几回,一个人分了一两银子左右,这就非常多了,毕竟才半个月呢。
吴氏说,“不去了也好,今儿都是二十八了,没几日就要办喜事,家里事情多,该顾着家里了。”
思其一笑,“对呀,大姐要嫁人了,要做新娘子了。”
几个孩子都笑了,纷纷去闹梦珊,弄得梦珊都不好意思了。
宣氏把剩下的香椿芽洗干净,准备中午做了吃,一家人各忙各的,这时候有人在外面敲门。
“有人在家吗?”
听到声音,吴氏让子杰去开门了,外头站着一个陌生男人,子杰问他,“请问找谁?”
“这是林长青的家吗?”
子龙点了点头,吴氏在院子里也听到了,赶紧到了大门口,心跳个不停,就怕是儿子出了事。
人在外头,没消息倒还是好事,要是突然有人找上门来,心里都要捏把汗,很多时候都是噩耗。
“林长青是我儿子,请问有什么事啊?”
那人一笑,“伯母有礼,我是长青老弟的友人,从南边回老家一趟,长青老弟托我给家里带些东西,可算是找着地方了。”
吴氏高兴极了,赶忙迎着人进来,“快请进,可算是有消息了。”
那人自己赶着马车来的,忙道,“车上还有东西,您家有人帮着抬吗?箱子太大,我实在是不好搬动。”
正好林长富三兄弟从地里回来了,林德正落后了些,吴氏喊了声,“你们走快些,老五托人带信回来了。”
一听这话,兄弟三人都笑了,赶紧往家走,林德正也加快了脚步。
吴氏瞪他,“老头子,你慢些走,腿脚还没好利索呢。”
马车上两口大箱子,有林家兄弟在,直接就给搬进去了,那人也被拉着进去坐。
吴氏笑着说,“正好做晌饭了,快坐下,留下吃顿饭再走吧。”
那人一笑,“不了不了,我还得赶路回家,家里惦记着呢,要是耽搁一会儿,今日该到不了家了,多谢伯母好意,我喝碗水就走。”
是这样的原因,林家也就不好再留了,林德正和吴氏关心儿子,赶紧问了那人林长青在外面的情况。
得到的答案是一切都好,老两口心里也就放心了,人家忙着赶路呢,他们也不好再多问什么,坐了一会儿也就送那人走了。
有了林长青的消息,老两口高兴坏了,吴氏不用说,向来是该笑就笑,今日就连林德正也是笑呵呵的,压根儿藏不住。
“好,老五在外头好好的我就放心了,他不回来也没事,只要他好好的就成。”老爷子一个劲儿的念叨,做父母的,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一辈子平安顺遂,其他的都无所谓。
吴氏笑着说,“这个小子,估摸着是被我念叨得耳朵发痒了,所以托人带信回来了。”
第169章 花生
两大箱子东西放在院子里,这会儿都顾不上看,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封信上面。
林家的男人们都是念过书的,字认得一些,可要读一封信还是有些难度。
把信拆开了,林德正先看过,字认不全,兄弟三人里面,书读得最多的就是林长贵,他拿过来一看,一封信认识大半,只有小部分字不认识,不过不影响理解这封信的内容。
思其在边上看的着急死了,她倒是认识,就是这时候没办法说,哎,装文盲真的好累呀。
“五弟说了,在外面一切都好,南面跟咱们这里不一样,那里好东西多,老百姓生活得也富足,他在那边一边读书一边给人做账房,每月都有银钱收入,还见识了许多新的东西,明年他会回来继续参加科考,让家里不要挂心。”
林长贵又仔细读了读,“这两箱子东西是他在南面买的,正好有认识的人要经过咱们这里回乡,所以就托人给带回来了。”
“梦珊今年已经十七岁,算着是要成亲了,这里头也有给梦珊的心意,希望她能风风光光的嫁个好人家。”
一封信磕磕巴巴的读完了,意思是理解了,林德正和吴氏高兴得不得了。
“哎呀,好,可真是好,老五在外面好着呢,有消息我就放心了,要不然我这颗心啊,总是悬着的,这个混小子,这么久了才想着给家里来封信,该打。”吴氏念叨着,脸上笑意不减,真的是高兴极了。
林长源说,“娘,您就别念叨了,老五在外头被你念叨得耳根子都发烫了,他在外头好着呢,咱们也别担心了。”
吴氏笑着说,“好,我不念叨他了,反正明年就回来了,我还当他不知道家在哪里了呢,谁知道他还记得呢。”
林德正笑呵呵的说,“这些东西送回来倒是也及时,老婆子你赶紧清理清理,多选些好东西出来给大丫头当陪嫁,正好赶着时间呢,要是再过些日子都错过了。”
吴氏笑着点头,“我知道了,一会儿吃了晌饭,我就看看带了些什么东西回来,老五有心了,还给大丫头备上了嫁妆,日子也是算得真准。”
林长富和刘氏都挺高兴的,老五当真是有心啊,在那么远的地方也没忘了。
大家刚刚忙着高兴了,都没顾得上做饭,所以今日的晌饭也就稍微晚了一些,饭桌上的话题当然就是谈论林长青了,老两口今日就跟捡了宝一样,脸上一直都带着笑意,大家看着也挺开心,老人高兴最要紧。
吃了晌饭之后,吴氏也没耽搁,立马就让林长富和林长源把那两口大箱子给搬到了上房去,打开来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
林长青虽然是男人,但是心还是很细的,这里头的东西品种十分繁多,都是当地没见过的,很是新奇。
吃的穿的用的,衣裳布料,什么都有。
吴氏一样一样的把东西拿出来,看到吃的就放桌上,让孩子们吃,思其看着那些东西,眼睛都直了。
倒不是觉得新奇,这些她前世都是见过的,很是平常的东西,她是没想到五叔待的地方竟然有这些。
桌上放了好几个盒子的吃的,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的竟然是花生,思其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手都开始抖了。
花生啊,这时候没有花生,这种产量很高的经济作物是好东西,只是奈何当地没有。
看样子现在这个朝代虽然历史上没有,但是也和前世她所知熟知的历史是有关联的,比如这些经济作物,就是在某个朝代的某一时期从外引进的。
古代交通不发达,而且这些东西老百姓都没有见过,从外引进之后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植。
她并不知道林长青去的到底是哪个地方,只知道是在南面,这样算起来大概是在前世的福建附近。
思其欣喜若狂,有了这些种子,那就什么都好说了,只要林家能率先把这些作物给种出来,那就有了发家致富的本钱。
很明显家里人并不认识这些,所以她也不敢表现得太激动了,只能压在心里。
这会儿梦环和子杰已经拿了桌上的东西吃,都是些糕点什么的,没人去动那一盒花生,应该是不认识,不知道这是什么,所以没有注意到。
思其心想,她一定得好好护着这一盒花生才行,要是被吃完了,那她还拿什么当种子?
农历三月就要开始种花生了,现在这个时节正好合适,真是天意如此啊。
这么一会儿工夫,吴氏已经把箱子里的东西全部清理出来了,大多数都是布料,这些料子看着就挺好的,都舍不得用。
把东西分门别类的放好,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当然就是给家里上学的几个孩子了,几匹布料她也分给了家里做针线的,让她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吃的这些不用说,孩子们能解解馋,还有就是一套头面首饰,这是给梦珊的,不用想也知道。
箱子里还放着一个钱袋子,里头有三十两银子,林长青的信里也提到了,这银子十两给梦珊做嫁妆,二十两是给林德正和吴氏的。
吴氏直接把梦珊给叫了过来,笑着说,“大丫头,你五叔有心,在外头也惦记着你的婚事,这十两银子是给他给你的嫁妆,你们这些孩子出嫁,公中也准备十两银子,再加上你爹娘给你准备的,能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了。”
“还有这些布料,这两匹最好,都留给你做嫁妆,你五叔还给你准备了一套头面,现在是什么都有了,到了婆家去挺直腰板儿,可千万别觉得自己配不上陈平,知道了吗?”
“嫁过去做了媳妇,那就得有个媳妇的样子,伺候好公婆夫君这是应该的,可也不能受气,你也看到了咱们家是怎么对你大姑的,你要是受了委屈也尽管回家来说,虽说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但是不管怎么样,你都是咱们林家的人,要记住。”
第170章 有好东西
虽说是还没到出嫁的日子,但是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吴氏就把自己心里想对梦珊说的话说了出来。
梦珊从小性子就温顺,她就怕她到了陈家受气。
虽说也见过陈平的母亲,但是这知人知面不知心,谁又知道相处起来是什么样的?
当初瞧着那周老婆子也挺和善的呢,结果现在怎么样?这都是说不清楚的。
该嘱咐的还是得嘱咐,得让自己家的姑娘知道娘家人的态度。
要是在婆家受了委屈,怕娘家人不给做主,一直忍着不敢说,那才是害了她呢。
可是疼着是疼着,但也不能不让她知道做媳妇的本分,要是养出一个像杜氏那样的来,也是做了错事。
梦珊听着这些话,眼睛都酸了,“奶奶,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好好记着这些话的。”
吴氏也有些难受,毕竟是要嫁出去的第一个孙女呢,有了这一个开头,之后接二连三的,就都要嫁出去了。
这些丫头从小就长在她身边,她看着长大的,哪里会舍得啊?
“好啦,快把这些东西拿去放好,没几日就是你出嫁的日子,到时候都给你做嫁妆带到婆家去。”
梦珊有些不好意思收下,“奶奶,这也太多了,五叔在外头挣钱也不易,拿这么些东西回来,哪能给我这么多啊?我……”
林德正说,“给你的就是给你的,你五叔在信里也说了,要出嫁了,娘家人当然得给你多备些嫁妆,好好的啊,不许再推辞了。”
梦珊接下了,心里十分感动,她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和妹妹并不那么重要,毕竟杜氏以前经常在她们耳边嚷嚷,说她们是姑娘,不值钱,说她们的娘生不出来儿子,很没用。
所以自己也就这么觉得了,现在才发现,原来爷爷奶奶也非常疼她们啊。
给梦珊的东西分出来了,其他的也就不怎么细分了,反正都在一起过日子,吃的用的都是在一起的。
思其所有的心思都在那些花生上面,如果这个朝代真的和历史也有关联,那肯定就不止有花生,玉米红薯那些应该也有才对。
但是林长青送这个回来,应该就是想着这个能吃,能当零嘴,暂时没有想到在本地也种植,其他的东西不好准备的,毕竟又不能直接吃。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东西才传入中国,就算是当地的人有这些东西,也还没有发现全部的用途,所以在当地都没有流行起来。
思其心里好奇极了,恨不得现在就去一趟,亲自去看看有什么种子是能用的,全部带回来种上。
可是这不太可能,距离太远了,就算是用梦里那个老婆婆的借口,林长源和宣氏也不会让她去的。
就算是他们两人同意,也没办法跟家里人解释。
思其的确是想赶紧把日子过起来,赶紧发家致富,可是她也不想闹出太大的风波,要是以后传出去了,实在是麻烦。
现在她只能等着,明年林长青会回来一趟,到时候她可以多打听打听,也方便找借口亲自去一趟。
那些花生就放在桌子上,现在她也不敢表现得太在意了,但是注意力始终都在上面,就怕子杰他们几个觉得有趣,拿着给吃光了怎么办?
下午他们出去放羊之前,思其特意悄悄的去了上房,把那一盒子花生给藏在了柜子里。
先放在那里吧,要是见不着,也就不容易想起来,暂时安全了。
下午在山坡上放羊,这个地方恰好能看到他们家买下来的那个堰塘,梦环笑着说,“思其姐姐,桑树都已经发出来了呢,今年咱们能多养两回蚕了吧?”
思其笑着点头,“是啊,桑树还发得挺好的,现在还不怎么大,可是叶子已经很多了,这么下去今年咱们能多养两回,再过些日子就能开始养了。”
尝到了去年的甜头,村里肯定也会有人跟着养蚕的,村里桑树林的那些叶子他们就别想了,只能用自己家的,要是不够的话也只能像去年一样进山里去摘了。
思其看着堰塘边上的两圈桑树,又想着家里的那些花生,心里美滋滋的。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过去就能攒下不少的本钱呢,明年她就能做更多的事了。
明年林长青也要回来,到时候她可以打听打听红薯玉米的事,如果真的有的话,怎么也要弄回来种的。
这时候农业生产技术不高,就是得种这些产量很大的作物才能过得下去呢,一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起来,老百姓的日子都会过得更好的。
思其想着这些,心里很开心,没想到她还能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人,甚至还能在其中起到小小的推动作用。
晚上子俊他们几个回来,得知林长青让人捎了信回来,高兴坏了,拿着那封信又看了两遍。
看到林长青给他们准备的笔墨纸砚,兄弟几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念书,要像五叔一样有出息。
第二天思其找到机会,拉着林长源悄悄地说,“爹,昨晚上我又梦到了老婆婆,她跟我说了好多好多的话。”
林长源一听这话,紧张起来了,眉头紧皱,小声的说,“其儿别怕,跟爹说说老婆婆跟你说什么了,有爹在呢,不会有事的。”
思其点了点头,“老婆婆问我是不是我五叔回来了,我说没有回来,只是带回来了好多的东西,她就说她看见了,里面有好东西呢,说是叫长生果。”
“长生果?”林长源一脸懵,他没听过这个名字,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
思其歪着头说,“我问老婆婆长生果是什么,她给我看了,我记得好像昨日也见过,五叔送回来的东西里的确是有那么一盒子,我见奶奶收到柜子里了。”
林长源问她,“那老婆婆说这长生果怎么了?”
思其的声音压得更低了,“老婆婆说这是好东西,让咱们不能随便吃了,把它种出来,以后能救命的,爹,您说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呀?那东西真的能吃吗?”
第171章 编瞎话
对于这个问题,林长源当然也不知道,他都没见过,哪里能答得出来。
不过对于思其说的话,他是很相信的,他和宣氏现在是完全信了思其编的那个老婆婆。
“让咱们不能随便吃了,要种出来,那东西怎么种啊?”
思其又想了想,“说是把土翻松,然后把种子放进去就行了,三月里就能种。”
思其说着自己都想笑了,实在是编不下去了,这种故事竟然都有人信。
也是在这个时候,怪力乱神的故事很容易让人相信,这要是前世,非得有人笑死不可。
林长源点了点头,“既然她这么说了,那就肯定是有用的,能救命,难不成这东西是药材?”
思其摇头,一脸懵懂的说,“我也不知道,但是老婆婆说了,这是好东西,千万要留着,不能吃掉的,爹,我也不能跟爷爷奶奶说这话,要是奶奶把那个长生果给我们吃了怎么办啊?”
林长源想了想,立马就想出来了主意,“既然说要种下去,那咱们种了就是了,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办,你不许多话,知道了吗?”
思其很认真的点头,“爹,我知道了,我都听你的,肯定不在爷爷奶奶面前多说话,那个东西就在柜子里,一个木头盒子装着的,长长的一颗,打开之后里面有小果子。”
听了她的描述,林长源也就知道了,父女两个商量好,这才从屋里出去了,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中午吃饭之前,林长源就去柜子里拿东西,那柜子就是用来放吃食的,平时干活儿回来肚子饿了,饭还没做好,就去里头拿些出来填填肚子。
林长源把柜子打开,照着思其的描述去找,果然找到了那么一个盒子,里头装着些长果子,样子很奇怪。
他把那个盒子拿出来,吴氏坐在窗户跟前补衣裳,他便问了一句,“娘,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吴氏看了一眼,笑了声,“昨日老五让人带回来的东西,看着像是吃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果子,我给放那儿了。”
林长源把盖子打开,然后做出个惊讶的表情来,“这……这不是长生果吗?”
吴氏放下手里的针线,看着他,“什么?你见过这个啊?”
林长源赶忙点头,“见过,早些年我在外头的时候见人吃过这个,这可是好东西呀,很是难得的,可不能就这么吃了。”
他这么一说,吴氏也感兴趣了,过来看了看,“我还当是给孩子吃的零嘴儿,正琢磨这东西怎么吃呢,原来还有这来头,老五信里也不说明白了。”
林长源笑了笑,“娘,既然咱们得了这东西,不能随便吃了,正好要下种了,腾块土出来种了吧,这可当真是好东西,咱们这里都没有的。”
吴氏听他这么说,也觉得这东西要紧了,可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处,庄稼地可是很重要的呢,哪能随随便便就用来种这些不明不白的东西?
“这当真是好东西?”
林长源点了点头,“当然是。”
他拿了一颗,按着思其教他的法子把长生果给剥开了,里面果然是有两粒小果子。
林长源做出一个自己吃过很多的样子来,倒在手里,直接扔嘴里了,嚼了嚼,“对,就是这个味儿,娘,您尝尝看。”
他又给吴氏吃了一颗,母子俩都觉得味道好,很香,吃了还想吃。
“还真挺好吃的,你说这是什么?长生果?”
“是啊,长生果,我还是早些年吃过的呢,那时候也没想着拿回来种,就用这果子就可以种出来,结好多呢,用处大得很。”
吴氏听他说了,自己又吃过了,这味道的确是好,她也就在打算种一些了。
土地还是太珍贵了,不敢随随便便拿出来种,也不知道这东西到底能结多少。
思其这时候进来了,笑着问,“奶奶,你们吃什么呢?我也要吃。”
吴氏从盒子里拿了两颗给她,“其儿快尝尝,这东西可好吃了呢,你爹说是叫长生果,我们正琢磨着今年是不是种一些,就是怕浪费了地。”
思其咬开一颗吃了,笑着说,“真好吃啊,奶奶种一些这个吧。”
“好,其儿喜欢吃就种一些,也不知道这东西该种在什么样的地里,向阳还是不向阳?”
思其笑着说,“奶奶,这种子这么小,肯定也长不了多大的,咱们不用浪费地,就在土边上种一圈,这也没多少,都能种下去,看看收成怎么样。”
“现在什么也不知道,就得试呢,种上两年也就知道了。”
吴氏一琢磨,这法子还真成,笑着说,“成啊,土边上种一圈儿,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用特意腾一块土出来种了,我看成。”
林长源刚刚也没想到这个,“你这丫头就是鬼机灵,脑子转得快。”
思其嘿嘿一笑,“奶奶说了,我爹机灵,所以我也机灵。”
这事儿说好,吴氏就把那一盒花生放起来了,留了一把在桌子上给大家吃,只有这么多,一人尝尝味儿就行了。
林德正去田间打望,快吃饭了才回来,大家上了桌,吴氏就把这件事给说了。
林德正拿着一颗花生看了看,笑着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真是没见过这东西,老五在外头啥稀罕的也见过了。”
吴氏说,“可不是咋的,味道还真是不错,这东西稀罕,要是真能种出来,收成也好,以后还能拿去卖呢,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林德正也是这么觉得的,物以稀为贵,大家没见过这东西,而且味道也好,肯定能卖钱。
“成,我看成,就这么办吧,那一盒子都给种了,今年就看看收成怎么样。”
这些事自然是大人在商量,思其坐在另外一张桌子上,听着这些话心里也就放心了,可算是给办成了啊。
孩子们一人分了两颗花生,大家都吃了,子杰还剩下一颗,说是要给哥哥吃。
思其笑着说,“你就吃吧,下午他们回来了奶奶会给的,大家都有。”
子杰笑了,“要是能有好多好多就好了,真好吃。”
思其一笑,“能,肯定能,等有收成的时候就有了。”
第172章 送嫁妆
进了三月里,数着日子就是梦珊成亲的日子了,好命妇已经定好了,就是朱氏。
先前秋茹成亲让宣氏做好命妇,这一回林家嫁姑娘又请了朱氏,这两家的关系也就更好了。
朱氏完全符合做好命妇的条件,也挺能说会道的,请她肯定没错,而且也熟悉。
不过林家也有顾虑,先前跟顾平勇闹得那么不愉快,朱氏怎么说也是顾家的人,而且这门亲事跟顾家的秋玲又扯上了关系,就怕请了朱氏会让顾平章难做。
林德正和吴氏一起去说的,也把顾虑都说了,顾平章半点没放在心上。
“我大哥那人就那样,不管你惹不惹他,他心里不高兴就是不高兴,我是不想因为他耽误事儿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是喜事,还能往外推不成?”
“我知道你们是为我们想,不过这不算事儿,我替天阔他娘应了。”
就这样,好命妇也就定了朱氏,安排妥当了。
这几日抓紧时间准备,要安排的事情还多着呢,本来是想在镇上请厨子回来做饭的,吴氏忽然想到,宣氏做饭的手艺不就很好吗?
“老三媳妇儿,你看这样成不成,大丫头出嫁那一日家里摆酒席,我们就不从镇上请厨子回来了,你来掌勺,到时候自然会请左邻右舍的都过来帮忙,帮厨的人不少,应该也是忙得过来的,请厨子的钱就给你收着,你看怎么样?”
宣氏一听这话笑着说,“娘,一家人这么说可真是太生分了,我也是梦珊的婶婶,她出嫁,我掌勺摆酒席,这有什么不好的?银子不用给我,都是一家人,哪里用这么麻烦?”
“不瞒娘说,先前我也这么想过呢,就是怕自己的手艺还是不过关,不敢轻易提出来,既然娘都这么说了,那我便应下,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来就是了。”
吴氏忙道,“你的手艺自然是好的,我觉得比好些厨子的手艺都要好呢,这可累得很,你要是撑不下来就还是从镇上请两个人,到时候你掌勺,有两个人帮着也能轻松些,你说呢?”
宣氏笑了,“娘,这没什么的,我们在崇州开了几年饭馆儿,我都已经练出来了,生意好的时候每日都没什么机会离开灶台的。”
吴氏听着这话,心里怪心疼的,女人家力气没男人大,宣氏这细胳膊细腿儿的,还得颠勺,那得多累呀?
这么一想,又觉得对不起她,这些年来,他们两口子在外面那真真是辛苦,钱也没少往家里拿,回来了还把银子都交在了公中,哎。
“你可别逞强啊,到时候可得摆将近二十桌呢。”
宣氏点点头,“娘放心,我肯定把这事儿办好的。”
吴氏跟她说定了之后就去忙其他的了,刘氏在边上说,“弟妹,可真是谢谢你了。”
宣氏一笑,“大嫂这是说什么呢,一家人不用这么客气,刚刚我才说了这话呢。”
“也不瞒大嫂说,其实我挺喜欢掌勺做饭的,要不是喜欢,哪能在外头撑住这么多年啊?”
刘氏笑说,“你的手艺好,这回你来掌勺,大家该说咱们家酒席办得好了。”
三月初四送嫁妆,朱氏一大早就来了林家,今日她也是打扮过的,好命妇很重要,总不能灰头土脸的。
朱氏来的时候梦珊在院子里,她笑着说,“梦珊啊,给陈平做的衣裳可做好了?”
梦珊连微微泛红,点了点头,“我做好了。”
“那就成,一会儿可是要拿去陈家的。”朱氏说笑着,进了上房,等林家这边准备妥当就要出发了。
吴氏和林德正在对嫁妆单子,怕有什么错漏,朱氏笑着说,“大丫头的婚事好风光,这嫁妆拿出去该让人羡慕了。”
吴氏乐了,“秋茹当初出嫁可不差,大丫头这不算啥,我们家头一个孙辈儿,自然费心些。”
朱氏挺高兴,梦珊是个不错的姑娘,找到了好归宿,娘家人又看重,她自然替她高兴。
林家的姑娘都不错,也是她的儿子里没有跟梦珊合适的,要不然还真想结一门亲事。
想到这个,朱氏突然琢磨过来一件事,天阔和天佑跟梦珊不合适,但是林家还有别的姑娘啊。
这时候思其笑呵呵的进来了,喊了朱氏,然后问,“奶奶,今日我和梦环可以去玩儿吗?”
吴氏笑着说,“去吧,想去就去,左右也不远,你们带着子辰一块儿,去坐帐,给你大姐添喜气。”
“好呀。”思其笑着吐吐舌头,开心的跑出去了。
朱氏想了想,思其这丫头就不错嘛,要是有那个缘分,以后说给自己做儿媳妇,那可真是有福气呢。
不过现在孩子还太小了,她也就是心里这么想想而已,自然是不会说出来,以后两个孩子要真是合适,到时候再提也不迟。
反正天阔也不会差,她的儿子,品性自然也没问题,林家又不是嫌贫爱富的人家,怎么想都是一桩好亲事啊。
嫁妆对好,所有的东西准备齐全,村里帮忙送嫁妆的人也来了,大家高高兴兴的出发去陈家了。
思其上次看过了,这次也就没那么好奇,去陈家主要是想看看陈家到底怎么样,这可是大姐以后要生活的地方,看看也好放心啊。
杨氏非常和善,和上次一样,看着挺好相处的,希望以后也是如此吧。
思其虽然觉得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要不得,但她还是在心里祈祷,希望大姐第一胎能生个儿子吧,这样子在婆家日子也过得轻松一些。
陈家的条件也的确是要比林家好,房子虽然不是新的,但是也有前院后院两个院子,几间大瓦房,看着就舒服。
院子里种着桑树枣树,后院儿种着几棵果树,养着鸡鸭牛羊,一切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当,看得出来这家的主人是个会过日子的。
这样的人家才好呢,比那些高门大户好多了,思其很放心,大姐也是很勤快的,嫁过来之后日子肯定会过得更好。
第173章 姐妹道别
今日林家来的人是林长源,他也跟思其一样,四处看过了,心里也就放心了,回去之后把陈家这边的情况跟家里一说,大家心里都安心。
第二天就要办喜事了,初四这一日家里可是很忙的,宣氏要掌勺,要她操心的事情可不少,这酒席办成什么样都看她的本事了。
思其也想帮着她把这次的酒席给办好,所以宣氏干什么事情都跟着,毕竟她来自二十一世纪,见过很多世面。
有些宣氏没想到的,她也可以给她提个醒,宣氏在做饭这方面非常有天赋,每次她提出了一个新点子,宣氏就算是没见过,按照她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也能够做出来,而且味道非常好。
思其之前一直觉得,在这个时代,她吃不到前世吃过的那些好吃的了,现在看来,只要自己多跟宣氏说说,做出那些美味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还有原材料的问题,这个也很让人恼火,这时候竟然连土豆都没有,天知道她有多喜欢吃土豆,都一年了,没吃着土豆的味儿,真是难受死了。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林长青待的那个地方有土豆,这样一来,要不了多久家里也会有了。
在思其的指导下,宣氏弄出来了一个新菜,先在锅里摊出来很薄的蛋皮,然后把肉剁成肉馅儿,调味,然后用蛋皮把肉馅儿裹紧,下锅封边。
这是新菜,当然要先做一遍才能确定明日酒席上到底能不能做得出来。
思其一直在边上守着,宣氏遇到问题的时候她就在边上提个意见,宣氏立马就明白过来了。
这菜也是思其以前喜欢吃的,酒席上经常都有,叫蛋包圆。
就是把肉馅儿包在蛋皮里面,封边蒸熟,成型之后还要放凉,然后切成小块,一整条放进一个大碗里,碗下面还要垫上豆芽韭菜和春笋等当季的蔬菜。
就这样摆好,一碗一碗的上锅蒸出来就成了。
宣氏上午就在琢磨这个,中午蒸了两碗出来端上桌子吃,大家纷纷称赞。
刘氏特别喜欢这个味儿,赶忙说,“弟妹,你这手艺可真是太好了,这菜以前咱们都没吃过,真好吃。”
反响当然是挺好的,一桌上一碗,很快就给吃没了,既然这样,宣氏也就确定了,明日这个菜可以上桌。
其实都不用试就知道一定会好吃,这时候哪有那么多好东西可以吃啊,家里要是不办红白喜事,都是隔三差五的才有一回肉吃。
这个菜可是用鸡蛋和肉做出来的,能不好吃吗?
思其也吃得格外满足,这味道虽然和她前世吃过的有点差别,但是已经特别好吃了,终于吃到了蛋包圆,太开心了。
下午宣氏还有的忙活,第二天要上酒席的那些菜,前一天能准备好的就尽量准备好,要不然根本就忙不过来。
为了把这一回的喜事给办好,林家买了一头肥猪杀了,还买了两头羊,那可真是下足了本钱的。
办二十桌酒席,要是抠搜一些的人家,半头猪都用不了就能给办下来。
林家难得办一回喜事,自己心里也高兴,自然是不想让人在背后指点的,这酒席办得怎么样,人家吃过了之后自然会在背后议论,多花点银子便花了,这没什么的。
这一忙活,一下午也就过去了,梦珊今日是什么也不用干的,就在屋里待着就是了,马上就要做新娘子了,好好平复一下心情。
这一晚刘氏到梦珊屋里跟她说了好久的话,以后可就是别人家的了,她养了这么多年的闺女,有朝一日还是要送出去的,心里可难受了。
这时候就知道生闺女有多不好了,不管等多久,那都是别人家的,以后难见着。
她有三个闺女呢,一个个的都得嫁出去,到头来身边一个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梦珠和梦环也到了梦珊的屋里跟她说话,思其他们就不去凑热闹了,这可是最后一晚了。
一直在屋里待到很晚,刘氏笑着说,“你们几个快睡下吧,时辰已经不早了,特别是梦珊,明日要做新娘子的,今晚要是没睡好,明日眼睛可乌青。”
梦珊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娘,我知道了。”
等刘氏一出去,梦环就说,“大姐,我要跟你一起睡。”
梦珠也说,“我也要一起,大姐,我们以后都不能一起睡了。”
她们姐妹三人从小就是住一个屋子,这屋子里有两架床,向来都是梦珊一个人睡,梦珠和梦环睡一起。
小姐妹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三个人也会挤一张床,以后这样的时光可就难得再有了。
梦珊笑着点了点头,往床里面让了一些,“上来吧,咱们挤着睡。”
“好。”
梦环特别舍不得姐姐,抱着梦珊不肯撒手,本来是想着跟姐姐多说会儿话的,结果时辰一晚她也就睡着了。
接亲的时辰是在晚上,所以白天也不必那么着急,早上都不用早起的。
虽说不用那么忙,但是到了初五这一日,还是不能让人省心的,吃过了早饭之后,家里的人就忙活起来了,各有各的事要做。
男人们要去左邻右舍借桌椅板凳,碗筷什么的也要往家里搬,女人们要么就忙着准备酒席,要么就忙着准备出嫁的东西。
小孩子当然就是跑腿了,需要什么赶紧让他们去跑一趟,今日可千万出不得差错。
思其今日也跟着忙坏了,之前秋茹成亲她也去玩儿,不过那时候是真的在玩儿,因为不是自己家办喜事,也就没那么忙,有什么事主人家也不会叫你。
这轮到自己家了,那可就不一样了,一通忙活下来,才发现成亲原来有这么多事在里头啊,晕头转向的。
今日因为是先生的儿子娶妻,所以书院也放了一天假,子俊他们几个也就在家了,要不然还真是怕忙不过来。
吃过了晌饭之后,朱氏早早的就过来帮着打扮新娘子了,这可是头等要事,这可是女人一生中重要的一天,万事马虎不得。
第174章 婚礼
先前秋茹成亲思其就看过一回打扮新娘子了,不过这一次还是很好奇,几个孩子都凑在边上看热闹。
梦珊都被他们看得不好意思了,子杰笑着说,“大姐真好看。”
子辰也跟着学嘴,“大姐真好看。”
梦珊脸都红了,她底子本来就挺好的,林家的姑娘长得都好,这么一打扮更是漂亮了。
刘氏都觉得自己闺女变了个人似的,主要是平时就忙着干活儿了,从小到大也没认真打扮过自己,突然之间化个妆,这反差感太过于强烈。
小孩子们在边上围着看,梦珊的脸一直红红的,朱氏笑着说,“你们几个小家伙还是出去玩儿吧,看你们大姐都不好意思了,这脸一直红着也不好上妆,待会儿要是哪儿没弄好怎么办?听话,都出去玩儿,别在这儿闹啊。”
婉容带着大家出去了,家里办喜事,孩子很多,家里可热闹了,在哪里都能玩儿。
吃过晌饭开始准备,忙忙叨叨的,一下午也就过去了。
梦珊收拾妥当,在房里等着陈家过来迎亲,刘氏一直陪着她,怕闺女难受,所以忍着没有哭。
“这话说了好多遍,娘还是想说,嫁过去好好的啊,遇事多想想该怎么办,别让你公婆不喜,也别受了委屈,娘知道这不好办,可是嫁做人妇,这些就是该想的事。”
“娘前些日子去庙里烧了香,让送子观音保佑,早点儿让你给陈家生个儿子,这女人嫁了人之后,没个儿子是不行的,你看看娘,先前你二婶还在的时候多受气,好在你爷爷奶奶并没有说什么,要不然娘在这婆家的日子也是不好过的。”
刘氏拉着她的手说,“娘就希望你有福气,进了陈家的门赶紧生个大胖小子,这样你公婆也就挑不出理来了,你过得也能自在一些。”
梦珊这会儿也顾不上不好意思了,马上就要离家,她当然也舍不得自己的娘,母女两个抓着手,她都快忍不住要掉眼泪了。
刘氏忙说,“可哭不得,马上就要接亲了,这会儿哭了来不及给你上妆,乖。”
梦珊不停地点头了,“女儿出嫁了,以后您和爹要好好的,多顾着身子,可别太劳累了。”
“哎,你放心,你把你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了,爹娘这里不用你操心。”
屋里母女俩说着话,外头天色也暗下来了,没等一会儿,就听村口吹吹打打的动静传来,这是接亲的队伍来了。
刘氏赶紧给女儿收拾好,在房里安安静静的等着。
今日陈平是骑着马过来的,接亲当然要威风才行,家里没马的也得去弄一匹马来,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接亲的队伍,这一路十分风光。
听到动静,林家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等新郎官儿来了,自然是要关门的,要让新郎官儿说够了好话才给开门。
堵门的活儿就交给几个孩子来做了,有他们几个在,陈平轻易进不来。
在外头又是说好话,又是发红包的,规矩到了也就把门打开了,这还是第一关呢,到了新娘子的房门口,还得过关。
陈平是读书人,当然也就要用风雅一些的方法来为难他了,子俊笑着说,“姐夫,你要是作不出两首好诗来,这门你是进不去的啊。”
陈平笑了,“子俊,你都叫我一声姐夫了,还不让我进去接新娘子不成?”
子俊一愣,对呀,他怎么没想到这个?哎呀,真是大意了。
“这可不成,催妆诗可是一定要有的。”
陈平无奈的摇头,就知道今日会被这些小子为难,还好他早有准备,催妆诗历来都有,他早就背熟了好多,这会儿心急火燎的,哪里能静得下心来作诗啊?
一首接一首的念,后面等着抬轿子的汉子助威,几首诗之后,房门总算是打开了。
不过陈平还接不到新娘子,这时候新娘子要到外面来,院子里已经拉起了帘子,新郎新娘一人在一边,这是要行奠雁礼。
来迎亲的时候会带来一只大雁,因为大雁象征着忠贞,永远一心一意。
这时候新郎就要隔着帘子将大雁扔过去,新娘那边的人手忙脚乱的要把这只大雁给接住,然后用红布把大雁给绑起来,等把新娘子接走了,新郎家的人再拿东西来把这只雁赎回去放生。
这个过程很是欢乐,为了不让大雁落到地上跑掉,子俊他们几个可真是撸起了袖子在等,大堰一被扔过来,立马就被抓住了。
奠雁礼结束之后还要给新娘家的长辈磕头,然后就要把新娘子给接走了,林德正和吴氏,林长富和刘氏都要在上房坐着,等两位新人给他们磕头。
这就要把孩子给嫁出去了,虽然亲事已经定下好几个月,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刻,谁也是忍不住的,刘氏一直在忍着,到底还是没忍住,红了眼眶。
陈平说,“爷爷奶奶,爹娘,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对梦珊好的。”
林德正点了点头,“好孩子,以后好好过日子吧,你们好好的我们也就放心了。”
子俊是家里最大的男孩子,所以由他背着梦珊上花轿,顺顺利利的上了花轿,这就要抬着去新郎家里了。
等花轿启程离开,梦环红着眼睛说,“大姐……”
思其笑了笑,赶紧安慰她,“别哭别哭,这是大喜事,过几日大姐就回来了。”
梦环点头,“嗯,我们进去吧。”
把新娘子接走了,林家这边也要开席了,这大晚上的在外面吃酒席,天太黑了,就必须要打上灯笼,正好先前元宵节的时候去镇上赢回来了一大堆灯笼,院子里都给点上了。
虽然还是不怎么亮吧,但这已经好多了,乡下地方,大家都是习惯了的,就算是摸黑也能把这顿饭吃得香。
宣氏的手艺这回是让大家知晓了,今日的酒席请了村里一半左右的人,有些人之前来林家吃过饭,有些人还是第一次尝到,都不是赞不绝口。
“好,真好吃,这手艺可真是好啊。”
第175章 女儿晚一点出嫁
今日的酒水也准备得很足,有肉有菜有酒,大家高兴极了。
“林叔家请的哪位厨子啊,这可真是好吃,明年我家东子娶媳妇儿,也请这位算了。”
另一人笑着说,“那你可不好请,林家这回没请厨子呢,老三媳妇儿就是厨子,这些可都是她的手艺。”
桌上还有其他人不知道,一听这话都愣了,“啥,这是老三媳妇儿做的,可真是好吃啊,这手艺都可以当大厨了。”
另一人又说,“当然可以当大厨,人家先前在外头就是开饭馆的呢,我听说他们两口子在外面开饭馆,生意还很不错呢。”
“诶呦,这菜可真是好吃,比我媳妇儿做的强多了。”
这一次办酒席,林家真是办得体面极了,该上的就上,完全没想着省钱。
其实这么办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银子的,没必要抠搜那一点儿,倒让人家在背后说闲话。
吃完酒席,把宾客都送走,林家一家子可累坏了。
这还有不少事情要做呢,村里许多媳妇婶子也还留着在帮忙,办事就是这样的,又高兴又麻烦。
等把院子里收拾妥当,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不过今日是做不了了,得歇着了,这要一直忙活下去,得忙到深更半夜都睡不了觉。
宣氏今日可真是累得不轻,洗了脸洗了脚回了屋里,林长源赶忙拉着她坐下,给她揉了揉肩膀,“娘子今日辛苦了。”
宣氏笑着说,“辛苦也的确是辛苦,可我心里挺开心的,家里好久没办喜事了,这么热热闹闹的挺好。”
林长源手劲儿很大,给她捏得恰到好处,宣氏很是舒服,感觉没几下就已经缓解了不少疲劳。
子辰这会儿已经睡着了,在床上打滚儿,宣氏看了他一眼,“这孩子今日怕是吃得有点儿多,晚上睡觉也不老实,明日我给他弄点儿山楂水喝。”
林长源坐下,拉着她的手说,“你就别操心这个了,这会儿也不早了,赶紧歇下吧,你看看你,脸色都不好了。”
宣氏无力的笑了笑,“还是我高估了自己,想着自己不觉得累,真这么办下来,还真是累得够呛,以后我可不敢逞强了。”
两个人脱了衣裳上床,这个月份天气还是挺冷的,林长源把宣氏抱在怀里,紧紧的搂着,笑着说,“睡吧,不早了,明日还要早起,家里还一摊事儿呢。”
宣氏点了点头,靠在他怀里一时之间却睡不着,叹了口气。
林长源问她,“娘子这是怎么了?”
宣氏说道,“今日看着梦珊出嫁,我心里其实也挺难受的,咱们思瑶今年已经十三了,没几年就要说亲事,到时候咱们也得送她出嫁。我如何舍得啊?”
“再往下看看,还有其儿,今年也十岁了,眼看着就要长大,我就这么两个姑娘,一个个的都要嫁出去,想想心里就难受。”
林长源笑了,都是自己的宝贝闺女,他又如何舍得,可是孩子长大了不就是这样的吗?
他轻轻地拍了拍宣氏的背,“好了,现在不想这些,还有好几年呢,咱们让她们晚一点出嫁就是了。”
“这几年好好攒钱,家里的日子过好了,也能给她们说好亲事,以后过好日子,嫁出去了咱们才安心啊。”
两个人谈论着自己的女儿,也的确是累,说了一会儿话也就睡着了。
不过这事儿却记在了心里,不管怎么说得,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才行,要不然到时候有好的亲事都不敢轻易答应,怕两边门第差别太大,女儿嫁过去会受委屈。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起来了,搬东西的搬东西,收拾院子的收拾院子,还有好多剩下的吃食,昨晚都没来得及安排。
刘氏和宣氏把这些东西给整理好,去左邻右舍还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儿的时候,正好给人家送一些。
自己家还留下了不少呢,反正现在天气也不热,能吃一段时间的。
回门要三日之后,现在也别念着了,花了一上午把家里给拾到干净,该安排的都安排好,又继续干其他活儿了。
突然之间家里少了一个人,大家都挺不习惯的,平时在的时候倒不觉得有什么,这突然之间不在家里了就觉得空荡荡的。
梦珠和梦环都很想大姐,出去放羊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思其一会儿安慰她们一句,倒把她们两个给逗笑了。
“梦珠姐,咱们家里种的桑树都已经发叶子了,我看三月底就可以开始拿蚕种养蚕了,还有点冷,家里得烤火盆子,冬天收了不少的木炭在那里,正好能派上用场,你说呢?”
说起挣钱的事,梦珠也来了精神,看了下自家的堰塘那边郁郁葱葱的桑叶,看着就高兴。
“是啊,今年咱们家自己有桑树了,也就不用顾虑那么多,等忙过这一阵就开始养吧,咱们把蚕室打扫干净,每日多顾着一些,有那么多炭火,应该没问题的。”
早一点开始养就可以多养一茬,今年他们计划的是一次养两张蚕种,养一茬可就是好几两银子呢,这可是不少的收入,千万不能马虎的。
有了那些桑树,今年孩子们挣钱主要就靠着养蚕了,这里的气候还算是合适,一年要是抓紧时间,桑叶也够的话,养五次没有问题。
思其记得,桑叶的叶期挺长的,越热的地方就越久,甚至能达到十个月,在这里来说,七个月是没有问题的。
每天他们都出来放羊,也有成果了,这些小羊眼看着再长大,再等上一个多月就可以出栏卖了。
思其心里美滋滋的,今年可要收入不少银子呢,太好了。
她还是觉得家里住的房子有些破旧了,前几年虽然翻修过,但是大体没有动。
而且家里也不怎么大,要是钱挣得多,把家里重新修一下,后面还有一处老房子,和现在住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不过已经快垮塌了,当做柴房在用。
要是把那块地基也一起用了,修一处宅子住着就好了,家里这么多人,那样子才够,挺舒服的。
第176章 梦珊回门
三月初八是梦珊回门的日子,林家也是一大早就在准备了,这可是大日子呢。
这时候的人把姑娘回门这一天看得非常重要,因为古时候的女人嫁得很远,而且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以后就不怎么回家了。
按理来说,婆家要是不许你走,一辈子不让你回去那也是可以的。
回门这一天也许就成为她们最后一次踏入娘家的日子,所以会十分看重。
不过社会在发展,后来也很少有婆家会那么狠心,让儿媳妇真的不回娘家,但是回门的日子依旧很重要,这可是传统。
回门这一日要带上很多的礼品,陈平也十分看重,他知道这个日子对女人来说有多重要,既然娶了梦珊,就要好好的疼爱她,把她放在自己的心上。
夫妻两人准备好了礼品,在家里吃过了早饭之后就出门了,杨氏怕自己的儿子不懂规矩,一再的嘱咐他。
陈平笑着说,“娘,我都记下了,您放心吧,我不会丢人的。”
陈家就在镇子边上,离着林家也不算远,不过这距离走路也挺难走的,陈家有一辆马车,陈平也会赶,所以就赶着马车回来了。
到了林家门口,一叫门,里头立马就有人开门了。
梦环笑呵呵的喊了,“大姐,姐夫。”然后朝里面喊了一声,“爷爷奶奶,大姐和姐夫回来啦。”
这一下子,一院子的孩子都高兴起来,一个个的跑出来叫人,梦珊在陈家一直惦记着回娘家来,结果真的回来了,倒是不好意思了。
她的脸皮子本来就薄,现在嫁了人了,什么都跟之前不一样了,连头发都给盘起来梳成了妇人的发髻。
再看着自己这些弟弟妹妹,就更是难为情了,真是要被他们笑话。
吴氏已经笑呵呵的从屋里出来了,看见他们就高兴,上前拉着梦珊的手,笑着说,“回来了啊,快屋里坐。”
今日是梦珊回门的日子,所以家里谁都没有出去干活儿,一直在家里等着呢。
这会儿他们回来了,宣氏带着婉容思瑶去灶屋里泡了茶水,然后端到上房,大家一同坐在上房里说话,热热闹闹的。
梦珊耳根子都红了,这些是她最熟悉的家人,自己走了几天再回来,怎么就觉得不一样了呢,特别是看着大家脸上都带着笑意,她又是高兴又是害羞。
林德正挺高兴的,不过他一向不喜欢说话,都是吴氏说的多,吴氏这会儿就问,“这几日还顺当吧,一切都好吧?”
梦珊笑着点点头,“奶奶,一切都好,劳您惦记。”
吴氏又跟陈平说,“陈平,现在你们是夫妻了,咱们也是一家人,有几句话我也要跟你说,我们家大丫头从小性子就温顺,不怎么爱说话,自己有什么事也喜欢忍着,不愿说出来,你这个做丈夫的也要多关心她,疼爱她。”
“梦珊要是有什么不好的,你也尽管上我们家来说,她是林家的姑娘,要是有做的不妥当的,我们自然会把她领回来调教。”
陈平也是一个刚刚十八的小伙子,刚刚成亲几日,性子也很腼腆呢,这会儿吴氏这么说话,他也挺不好意思的,只好一个劲儿的点头,“奶奶放心,我一定会对梦珊好的。”
说了会儿话,林长源忽然问他,“陈平,今年你要参加童生试,现在准备得如何了?”
陈平笑着说,“三叔,二月里已经去县城考了县试,现在在等着四月初的府试,若是通过了,还打算参加院试,今年第一回考试,也不知能不能行。”
林长源一笑,“每日忙着家里的活儿,倒不知道县试已经考过了,你既然进了府试,那就说明学问是扎实的,好好考,一定能成。”
陈平笑着点头应下,他也希望能通过府试,这样一来就能参加院试了,院试一过就有了秀才的功名,也能进府学读书。
思其在边上听着他们说话,心中还是有些惊讶的。
陈平看样子学问是真的不错了,他十八岁了才去考第一次,一路这么考过去,要是顺顺利利的有了秀才的功名,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呢,这样一来,书院也更好招生了。
思其心里想着,陈先生大概也有这个打算吧,所以先前才没让陈平去考试,希望他学问扎实一些再去,要是能一路考过去,就会有更多学生到书院去读书。
这倒是挺好的,简直是一举两得啊。
思瑶问道,“姐夫,要是你去了府学上学,那大姐是不是也要跟着去呀?”
陈平看了一眼梦珊,然后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已经和爹娘还有梦珊商量过了,如果我考上了要去府城念书,梦珊也会去的。”
“啊,大姐也要去呀,那我们就不能经常看到大姐了。”梦环有点难过。
梦珠赶忙拉了她一下,小声的说,“你个傻丫头,大姐去当然好些,大姐不跟着去,难道在家里等着啊?”
虽然她年纪还小,但是也知道的,新婚夫妻不能分别太久,要不然就不亲近了。
林德正说,“陈平,你去府城念书倒是好,只是带着梦珊是不是不妥当?现在你们已经成亲了,梦珊是陈家的儿媳妇,按理就该侍奉公婆的,这要是一直在外头,又该如何侍奉公婆?”
林德正是觉得这样子不合规矩,也害怕传出去对梦珊的名声不好,这才成亲没多久就往外走,知道的倒是说这是陈家同意的,要是不知道的,还当梦珊是个懒妇,出去躲懒呢。
梦珊没说话,陈平说道,”爷爷放心吧,我爹娘也是同意的,我一个人在外头,他们怕我孤单,而且既然是去了府学,我就下定决心要专心研读学问,日常小事还要有个人来操心才是,梦珊跟着我去倒是让她受苦了,还请爷爷不要责怪。”
林德正这才说,“既然是安排好了,我也就放心了。”
思其忍不住笑了,陈平看着有点憨,其实还挺会说话的嘛,这又把事情给解释清楚了,还把长辈给哄高兴了。
第177章 思其和天阔
女子出嫁回门是可以在娘家住上一两日的,所以梦珊和陈平回来也在娘家住了一晚才走的。
陈平还要忙着温书学习,四月里要去府试,林家也不敢留他们住得太久了,现在还是课业要紧。
他们走了之后家里又空落落的了,林长富和刘氏十分舍不得,夫妻两个回房说了会儿话,互相安慰了几句,然后才继续去干活儿了。
已经是三月里,现在这个季节就该忙着种菜了,要不然到了夏天没菜吃。
先前育的那些菜苗也都已经长起来了,这几天刘氏和宣氏就忙着在自家菜地里种菜,男人们自然还是下地去干活儿。
现在地里的活儿还不忙,所以也就没让林德正和吴氏跟着受累,反正子辰也需要人带着,有他们两人照顾着正好。
思其真是不知道该帮着哪边才好了,宣氏这边要种辣椒和棉花,而这时候也该把花生拿去下种了,要不然就晚了。
这两头都要紧,棉花也没种过,花生也没种过,她就怕出什么差错,好不容易才得来的种子,可不能浪费了。
两边她都得去,所以就把时间给错开了,先去帮着林长源他们把花生给种下去,然后再帮着种棉花,最近这些日子放羊她都不去了。
也没多少花生,全都已经剥出来了,找了一片土质适宜的土,林长源拿着锄头给挖了一圈小坑,然后让思其把花生往里面放。
这也是思其的意思,不过不想让家里人知道这些都是思其想出来的,所以林长源才表现的像是自己什么都明白一样。
这些花生很快也就种下去了,棉花苗也已经长得差不多了,得赶紧移栽到土里去。
种花生很简单,挖了坑直接把花生放里边儿就行了,可种棉花就有些麻烦。
棉花也是提前预苗的,但是跟其他的作物有点不一样,棉花种的时候必须要连着土一起移栽,要不然容易死。
思其弄回来的那些棉花种子育出来将近五十株棉花苗,先前本来想着直接种在菜地里,腾一块地方出来就是了。
后来一观察,发现菜地里阳光不太充足,要想棉花长的好,一定得向阳才行,所以思其就和宣氏商量,选了家里在山坡上的一块土,周围没有树荫遮盖,日照时间很长。
这事儿自然是要跟林德正和吴氏商量的,要种这棉花,他们先前就知道,种在哪里都一样,当然不会反对。
刘氏照顾着家里,宣氏和思其把苗给准备好,带着家伙上山去种了。
这一片土挺大的,前些日子已经收了小麦,还是空着的,土还没来得及翻。
思其太小了,挥不动锄头,宣氏就让她在边上等着,自己翻了一块土,估摸着差不多够种了,这才停下来,母女两个蹲在地里忙活。
这个棉花该怎么种宣氏是完全不知道的,就得听思其的才行,倒是也不难,就是苗太少了,一株都不能浪费,得仔细些才行。
有人也到坡上来干活儿,路过边上,看见她们母女两个蹲在地里就喊了一声,“老三媳妇儿,你这是在种什么呢?”
这会儿已经种得差不多了,这野棉花虽然山里有,但是思其也就在那一路找到了,平时大家也没有注意过,所以那人根本就不认识。
“这到底是啥呀?”
宣氏一笑,“其儿瞎折腾的,说是这花好看,开了花软乎乎的,要用来做被子,自己去弄回来些种子,我带着她来种下。”
思其本来是想不告诉别人,后来一想,不说也不行啊,人家都问到嘴边来了,要是瞒着别人,以后人家该背后说闲话了。
宣氏这么说倒是很好,说是孩子折腾的,别人最多就说一句惯着孩子罢了。
看样子宣氏也是想着拿这个挣钱的,她之前虽然没见过棉花,但是思其从山上拿回去的那些给她了,她看过之后就觉得好,当然想多种出来一些。
那人一笑,“你们也是惯着孩子,这好好的地种啥不好啊?就种个花看,你们忙吧。”
说完,他扛着锄头就走了,思其小声的说,“娘,咱们悄悄种,到时候我再去山上弄种子,多留两年就更多了。”
宣氏笑了,“这么种到底对不对啊?”
思其点头,“对,就是这么种的,老婆婆说的。”
“那老婆婆什么也告诉你啊?”
思其一愣,这话听着怎么像是在怀疑她呢?
她笑了笑,“娘,反正咱们也不知道,就这么种呗,多来看看就是了。”
这点活儿很快就干完了,回去之后宣氏把留出来的辣椒苗给顾家拿去,去年人家要了来着。
收辣椒的时候她只送过去了一些新鲜的,种子就没拿去,就是怕他们不会育苗,想着直接送苗去就行。
这会儿梦珠他们几个已经去山上放羊了,思其在家里也没什么事,跟着宣氏一起去了。
顾家只有王氏一个人在家,其他人都下地干活儿去了,顾家地多,自然是歇不下来。
“婶子,我给你们送些辣椒苗来,这直接种菜地里就是了。”
王氏笑着说,“你有心了,还记着这事儿呢,正好我在菜地里种菜,一起种下就行了。”
“那我帮您吧,左右这会儿家里也不忙。”
“那可好。”
思其也去菜地里帮忙,鸡从鸡圈里跑出来了,她又跑去赶鸡,要不然这刚刚种下的菜都得被祸祸了。
王氏看着思其,喜欢得不行,她自己就一个孙女,都已经嫁出去了,林家那几个姑娘她看着格外眼馋。
正好宣氏也在,她便小声说笑了一句,“老三媳妇儿,你看我家天阔咋样。”
宣氏没往那上面想,笑着点点头,“天阔当然好,挑不出毛病来。”
王氏乐了,看了眼思其,声音更小了,“那你说把你家其儿许给我们家天阔如何?”
宣氏愣了下,也抬头看了眼思其,琢磨出来了王氏的意思,“若是这两个孩子有意,自然是好的,天阔这孩子我也喜欢,只是现在孩子还小,还看不出什么来。”
第178章 会不会织布
王氏知道她的意思,这是不想轻易应下来,林家很疼爱闺女,自然是不愿意给她们随便许配人家的。
就算是天阔好又怎么样,如果其儿不喜欢,他们自然是不会点头的。
王氏也理解,她说出这话来也不是想让宣氏应下,就是想表明自己家有这个意思,说到她心里就行了。
“眼看着就要长大了,要是真看对了眼,到时候咱们两家还得成亲家。”
宣氏笑着说,“那倒是好,我还舍不得其儿离家远呢。”
思其赶了鸡回来,就见王氏和宣氏都在笑,她一来她们就不笑了,像是在说她坏话呢。
她也不问,继续帮着种菜,在顾家种了菜母女两个才一起回家去了。
过一会儿才做饭,宣氏回屋里去收拾衣裳,天气开始热了,得找一些薄衣裳出来了。
思其弄回来的棉花她还放在衣柜里,思其坐在床边玩儿,看着那棉花就说,“娘,怎么织布啊?”
宣氏笑着说,“用织机,先纺线再织布。”
“那这个棉花能不能织布啊?”
宣氏顿了下,拿着棉花搓了搓,“这个没织过,但是应该是可以的。”
思其心说,肯定可以啊,我们那嘎达多的是棉布呢。
宣氏一琢磨,有了主意,“要是今年真收了棉花,量不算少的话倒是可以试试看,家里也有织机,就是许多年不用了,还得修一修才能用。”
思其歪着脑袋说,“娘,您还会织布呢。”
宣氏一笑,摸了下她的头,“当然会,有几个女人不会?以前家里的布都是自己织的,后来日子过得艰难,我和你爹出去开饭馆儿了,家里人不够,你奶奶才决定买布回来做衣裳,那台织机也就一直放在那里没有用了。”
思其笑着点了点头,其实她心里都明白,古代的女人有几个不会织布的啊?
越往前数会织布的越多,因为生产能力太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很多都是自产自销。
社会程度发展越高,商品交换就会更加频繁,自然也就有了社会分工,有的人家织布织得好的就会织很多,拿去卖,而忙不过来或者是不会织布的人家,也就多种点地,卖了粮食买布。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分工,社会才会发展呢。
“那可太好了,等咱们收了棉花娘就试试,看能不能织成布,这要是做成了棉布,肯定比现在的麻布要细软得多,拿去卖也能卖一个好价钱,若是这条路子真的能挣钱,咱们就可以种好多好多棉花,以后不管是卖棉花还是卖棉布都能挣钱。”
宣氏是个有脑子的女人,思其这么说了之后她就看出来了这条路的可行性,点了点头,“这么说着自然是好,就是不知道棉花能不能顺利种出来,咱们等着看看吧。”
思其笑着说,“太好了,总算是找到了挣钱的办法,娘,你说爷爷奶奶会答应把家里的地拿一部分出来种棉花吗?”
宣氏想了想,“爹娘会好好劝他们,如果还是不行,就跟你爷爷奶奶打个商量,先前也说了,咱们有什么事可以提出来的。”
说到这个,宣氏忽然想到了一件事,笑着说,“其儿,当初多亏了你给你爹提了个醒,现在事情可好办多了。”
宣氏说的就是思其让他们把银子交出去的时候提条件的事,那时候是为了防着杜氏,现在看来倒是很方便。
这棉花要是真能种,那就得多种一点,老两口一时之间是明白不过来的,要让他们答应种棉花不容易,可要是有这件事在前头,那就好办多了。
虽然这样违背老人的意思不好,但是这也是为了家里过上好日子,种上一年,挣了钱他们就知道了。
思其笑了,“娘,这可真是太好了。”
三月春耕也挺忙的,等地里的活儿多起来,林德正和吴氏也歇不住了,一起下地干活儿去。
今年家里的几个孩子也有他们忙活的事,天气暖和起来了,吴氏就让林长源去镇上给他们买蚕种回来,家里种了那么多桑树,要是不养蚕实在是浪费。
“老三,今年你二哥给编了些簸箕,家伙是够用了,那屋子也挺大的,收拾出来能摆好几个架子,给拿两张蚕种回来吧。”
林长源点了点头,又跟思其他们说,“你们几个可想好了,这两张蚕种要吃的可不少,等到快结茧子的时候,你们可得一刻不停的喂桑叶,到时候可别嫌累。”
思其笑着说,“爹也太小瞧我们了,蚕都已经养上了,还能不喂它们?就是再苦也就是那么几天,挺过去就好了。”
最关键的是收入啊,按照去年的价钱来算,多一张蚕种一次能多挣二两多银子,这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几个孩子之前就商量过,辛苦肯定是辛苦,到时候大家都别偷懒,养两张更划算呢。
梦珠也说,“三叔,我们都想好了,我们不怕累,多挣些钱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最要紧。”
听着这话,吴氏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儿,孩子们懂事,她这个做奶奶的自然高兴,又觉得他们这么懂事太让人心疼了。
吴氏说道,“咱们家这么多人,总能有法子的,买回来吧。”
林长源就是怕孩子们嫌累,只要他们几个想好了就没事,赶着牛车就去镇上买蚕种去了。
梦珠带着弟弟妹妹收拾蚕室,一定得收拾得格外干净才行,昨日林长富已经帮他们把房顶上的蜘蛛网和灰尘清理过了,今日主要是收拾下面。
摆簸箕的架子全部拿到外面去清洗干净,让太阳晒干,屋里打扫好几遍,晾干水气,然后再把用具摆回去。
冬天收集的那些木炭派上了用场,这个天气还达不到孵化蚕种的温度,必须得加温才行。
林长源把蚕种给他们买回来了,还给一个孩子买了一串糖葫芦,小孩子就是喜欢这个,每次他去镇上都会买回来。
结果除了子辰之外,其他孩子都对糖葫芦没兴趣,忙着侍弄蚕室呢。
第179章 我可以教你
子辰还太小了,他吃糖吃太多会坏牙,最多吃一颗,林长源就把剩下的都吃光,剩下一颗才给他。
他站在院子里吃糖葫芦,底下一个小孩子抱着他的腿哼哼唧唧的,思其出来看到这幅画面,忍不住笑了。
“爹,弟弟都要被你欺负哭了。”
林长源又咬了一颗山楂,“哭了也比牙坏了强,就给他吃一个,你们也不许给他。”
思其嘿嘿一笑,“我才不给呢。”
他们几个忙进忙出的,把蚕室里的活儿都给忙完了几个孩子才出来了,坐在石桌子边,一人拿了一串糖葫芦吃。
林长源看着他们,心里十分高兴,孩子们都是好样的啊,做什么事情都很认真,那么喜欢吃糖葫芦的,买回来放在这儿竟然看也不看一眼。
就冲着他们这份心,干什么事情都能干得成,忙了一上午也累得够呛,这会儿拿着一串糖葫芦吃,香得不得了。
子辰就只吃了一颗山楂,这会儿看着哥哥姐姐那么多,他有点不情愿了,看着思其说,“姐姐,糖葫芦。”
思其笑着咬了一口,“不给你,吃了坏牙,等你大一些了才能吃。”
子辰嘴巴一撇,想哭了,思瑶忙说,“你乖些,你看子杰哥哥不是也没吃了吗?”
子杰这时候正在换牙,缺了牙齿,也不吃糖葫芦,见子辰要闹,赶紧指了指自己的牙给他看。
“弟弟你看,我小时候不听话,牙就没有了。”
子辰皱起眉头,真的好可怕啊,他看了看哥哥姐姐手上的糖葫芦,舔嘴唇,好想吃。
再看看子杰的牙齿,然后摸了摸自己的,不停摇头,“不要不要。”
这是害怕了,大家笑了起来,林长源抱着他举了一下,“这么大点儿就知道臭美了,坏小子。”
蚕种已经拿回来了,也耽搁不得,吃过了午饭大家又继续去忙,把蚕室里的火盆给点上了,准备孵化蚕种。
家里几个孩子现在忙着养蚕放羊,地里的活儿自然就帮不上忙了,心里还是很愧疚的,也是爷爷奶奶惯着他们,要不然哪能折腾这些啊?
所以空闲的时候,几个孩子完全不会闲着,反正家里有什么活儿就干,衣裳更是不用大人来洗,什么都弄得归归整整的。
还真是挺奇怪的,明明事情变得更多了,结果反而干得更快了。
下午婉容她们几个大姑娘去大堰塘边洗了衣裳回来,思其和梦环已经把猪草都给砍好了,子杰则是帮着摘了晚上要吃的菜,顺便还看着子辰。
婉容忙说,“你们两个胆子也太大了,谁让你们拿刀子砍猪草的,要把手给砍了怎么办?”
思其知道她是担心了,笑着说,“小姑姑,我们这不是好好的吗?你放心吧,我们可小心了呢,那刀子砍在手上疼,还要流血,哪里会粗心大意啊?再说了,小姑姑也就比我们大三岁,这些活儿小姑姑和姐姐都能干,我们怎么就不能干了?”
婉容真是被她说得一点儿脾气都没有,看着那些猪草,砍得还挺好的,她也不想太凶了,看了思其一眼,“小心些,知道了吗?这要是砍着手了可了不得。”
思其笑呵呵的点头,梦环也跟着保证,“小姑姑放心吧,我们肯定小心的。”
家里的活儿已经干得差不多了,几个孩子坐在院子里说话,等着大人回来。
现在这个时节,刚刚收过了大豆和麦子,这几天又开始插小秧了,这是一年当中最要紧的作物,从插小秧到收稻谷,这都是耽误不得的,家家户户都是很忙的。
大人们一般都要忙到天快黑了才会回来,他们在家里要把家里的事收拾妥当,一会儿看着时辰还要去把饭给做了,让大人回来就能吃上饭,也不用再饿着肚子等了。
太阳落山了,子俊他们几个也从学堂回来了,进了院子就说,“今日活儿多不多啊?要不然我们去田里帮着干一会儿。”
婉容说道,“你们在学堂上学也累,回来还是歇歇吧,娘也说了不让你们下地里去,再说了,还得做功课呢,他们没一会儿也该回来了。”
林家院子里有一张石桌子,这会儿屋里头光线已经有些暗了,在外头温书倒是正好。
先前思其提过之后,子俊他们几个就一直很热情的教家里的女孩子识字,每日把先生让看的书看完了,文章也背会了,就手把手的教弟弟妹妹写字,现在大家都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还会认很多字呢。
婉容也跟着他们学了一些,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女孩子不能进学堂读书,只能这么学学。
思其其实非常不习惯,这些字那么简单,还要装作什么都不会的样子,不过不这样的话大家也会怀疑的,她只好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来。
天快黑了,天阔来了家里一趟,一进院子就喊了思其,笑着说,“思其,昨日天佑嚷嚷着要去抓鱼,也去下了鱼笼,打上来不少呢,给你们拿些来。”
子康撇撇嘴,哼,一进来就跟思其说话。
他好不容易才忍住了,没有说话,低着头继续看着梦环写字。
思其笑着接下了,“谢谢你啊天阔哥,你都给我们送几回了,最近家里忙,哥哥们也没去河边捞鱼。”
天阔一笑,“这没什么的,用这个鱼笼抓得多,还多亏了你想出来的主意呢。”
他见地上写了字,思其手里还拿着小木棍,愣了下,“思其,你在学写字啊?”
思其点了点头,“我们都在学,哥哥他们回来有空就教,随便学学。”
天阔忙道,“我也可以连你啊,我还可以教你念诗。”
子康忍不住了,哼了声,“就你会念诗啊?我妹妹干嘛要让你教?”
天阔一脸莫名,子康怎么生气了?他有些不知所措的看了眼子俊。
子俊笑着说,“赶明儿我们跟你一起抓鱼去。”
“好啊。”
这会儿天色不早了,婉容和思瑶梦珠已经去做饭了,天阔也不好多待,带着天佑走了,子俊悄悄的跟了出去。
第180章 等思其长大
天阔兄弟俩出去了,子俊赶忙叫住了他,“天阔,你别往心里去,子康他就是随便念叨一句。”
天阔说道,“子俊哥,我倒是不跟他置气,咱们都是一块儿长大的,我就是不知道他抽什么风呢。”
子俊看了他一眼,“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别以为我们看不出来,你小子瞧上我们家其儿了,你说子康他能高兴?”
天阔被他说得脸一红,“子俊哥,这……”
“什么这这那那的,你别狡辩了,我们又不是傻子,子康想着你惦记其儿就不高兴,你小子可以啊。”
天阔嘟囔了一句,“我也不能不见思其啊。”
子俊笑了笑,“行了,也没让你不见,我就是告诉你一声,我妹妹还小呢,怎么也得十七八再说亲,你要是等得起就好好等着,要是等不了那么久,就尽早死心吧,也别把心思说明白了。”
天阔忙道,“我等得了,当然等得了。”
说完又觉得自己的语气好像太过于急切了,现在面对的可是思其的大哥呢,这虽然是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但是要喜欢人家的妹妹,也不能这样啊。
所以他摸了摸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子俊哥,我知道的,我们现在还小,还有好些年呢,你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等着思其长大的。”
子俊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是真的很喜欢思其了,觉得自己应该给他提个醒,“天阔,你也要好好想明白了,你喜欢思其,不见得以后思其就喜欢你呀,要是她对你没心思,你就算是一直惦记着她,我们也是不会答应把妹妹嫁给你的,必须得你们两情相悦才行。”
天阔当然知道这个道理,笑了笑,“放心吧,我不会逼思其的,以后长大了,若是她当真有了心上人,我也不会从中阻挠,只是我们两人没有缘分罢了,这些我都已经想得很清楚。”
他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子俊自然是没有什么好阻拦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这事儿你我心里都有数了,子康就是那样,明日他就好了。”
天阔一笑,“嗯,我知道的。”
等子俊回去了他才带着天佑回家,天佑笑呵呵的说,“哥,羞羞,原来你喜欢思其呐。”
天阔抿了抿唇,哎呀,刚刚怎么没注意到这小子还在边上呢。
这事儿他不想张扬,也不想让家里知道了,什么都等他们长大了再说,结果这小子在边上听见了,这回去还能有个好?
他赶紧说,“你给我闭嘴,要是乱说话我就跟爹说,让你今年就去学堂念书。”
天佑笑着说,“没关系呀,反正子龙哥哥都去了,我跟他一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就去吧。”
顾家的经济状况还算是比较好的,顾家的孩子一般六七岁就去学堂开始念书了,天佑从小就爱玩儿,不愿意去学堂被关着,所以一直不肯去。
天阔一直都拿这个来威胁他,谁知道这小子这一回竟然不受威胁了。
天阔在他额头上弹了一下,“你要是不听话,看我怎么收拾你,不许说,听见了吗?”
天佑嘿嘿一笑,然后笑着点头,“放心吧哥,我不会乱说的,也不会跟思其说,我怕吓着她,到时候你娶不着媳妇儿了怎么办?”
天阔点了点头,这才是好弟弟嘛,他斜着眼睛看了眼天佑,“那你到底是去念书还是不去?今年都十岁了,可不能再耽搁。”
“上学好玩儿吗?”
天阔叹气,“玩儿,你就知道玩儿,去学堂还能让你成日里玩儿不成?”
天佑笑了笑,“其实我在家里也读书写字,去不去学堂都一样的,哥,我跟你学还能省钱呢,过两年再去吧。”
“我是拿你没办法了,走吧,你以后要是学不好,看爹怎么教训你。”
天佑调皮的说,“反正你会护着我的,不怕。”
天已经快黑了,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冒起了炊烟,林家也不例外。
地里干活的大人收拾好农具往家里赶了,还没到家呢,就见家里冒着烟,吴氏笑着说,“孩子们在做饭了,回去能轻松些。”
刘氏笑着说,“咱们家的孩子都听话,每日把家里收拾得妥帖极了,回去都不用操心的。”
吴氏一笑,心里也很高兴,今日他们干活儿的那地方就有一家人在打孩子,那孩子可调皮了,大人忙得不得了,偏偏他还拿着石头往秧田里扔,好不容易给刷好的秧田,就被他给打坏了,还得重新规整,你说这气不气人?
再一想想自己家的孩子,每日想着家里的活儿不说,还费尽心思的想别的法子挣钱,一门心思的就想让家里过上好日子,有这样的奔头,日子哪里会差了呢?
一路上说着话回了家里,可真是累坏了,把东西放好,大家洗了手洗了脚,身上一股子淤泥味儿总算是轻了些。
这会儿饭也做得差不多了,几个丫头一起商量着做的,她们也很少自己做饭,一般都是把菜给准备好,等宣氏回家了炒好再一起吃。
今日是收工收得晚了些,要是再不做饭啊,待会儿得很晚才能吃饭呢,所以就试着做了。
平时都在边上帮宣氏的忙,该怎么炒菜也是知道的,只有说味道没有那么好罢了,饭菜都摆上桌子,林德正十分高兴,笑着表扬了孩子们。
一连忙了好几日,小秧插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一块田,思其他们的蚕种也孵化出来了。
这一日晚饭吃得差不多了,婉容说道,“三哥,地里还有几日忙完,家里有好些绣品了呢,该拿去卖了,子俊他们几个攒在那里的鱼干儿也有不少了,再放就不新鲜了。”
林长源想了想,跟林德正说,“爹,要不然明上午我快一些,去镇上把鱼干和绣品卖了再回来吧,最后一块田,明日能干完。”
林德正点头,“就这么办吧,你顺道再去一趟陈家,算着日子,这几日陈平该去考试了,前些日子做了些鹿肉干儿,给他拿些去,带着路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