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安然的野心(4)
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西戎王只要脑子没废,就一定会带领残存的势力进攻大周边关。届时又有谁能领兵打仗?
届时熟悉草原战场的兵将又从哪里来?或者女儿该问一声,到时候大周还有能和西戎作战的兵将吗?
没有!一个都没有。尽管定国公还在京城,还能带兵打仗,可是他手底下无兵,靠他一个人他怎么打?届时生灵涂炭,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坐在金銮殿上的那个人会怎么做?他会为了自己的位置,同西戎王苟且。届时,父亲辛辛苦苦,殚精竭虑攒下来的国库银子,就会白白地送给西戎,壮大西戎的势力。
以后每隔三五年,当西戎人没粮食吃了,没钱花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骑兵到边关肆虐。
大周这边只能望风而降,然后献上金银财宝,希望西戎老爹手下留情,拿钱走人。如此屈辱,如此无能,父亲愿意吗?父亲愿意和那个人一起苟且吗?
如果父亲愿意和朝堂上的文官武将一起苟且,那这番话就当女儿没说过。不过女儿不愿意苟且。父亲不帮忙,女儿就靠自己的能力救出那三路大军。”
“靠你的能力?你有多大的能力?”宋子期怒斥宋安然,“我并没有说要放弃那十几万的将士性命。那十几万人的的重要性,你都能知道,我难道能不知道。”
宋安然顿时转怒为喜,“父亲的意思是放弃太子?竭力营救深入草原的部队?”
宋子期长叹一声:“我实在是不愿意将太子殿下往险恶之处想。实在是因为平日里,太子殿下做事都喜欢与人为善,处处留一手。
以前我嫌他手段不够干脆果断,可是如今我更喜欢他真的有一颗善心,我真的希望火烧粮草和他没有关系。
可是火烧粮草这件事情发生得实在是太蹊跷了,让人不得不怀疑太子殿下。就算这件事情不是他授意,十有八九事先他也知情。
就算事先他不知情,事后他也没有阻拦,更没有拆穿那些人的阴谋诡计。”
宋安然严肃地对宋子期说道:“父亲不用再感慨了。时间宝贵,父亲赶紧做决定吧。如果支持太子,那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十几万的将士死在草原上。
而且太子继位,太子妃转眼就会被放出来。父亲可别忘了,太子妃对女儿极为不满,她一出来,首先肯定是施加压力,逼着父亲将女儿嫁给萧译。
之后就是栽赃罪名,弄死女儿,然后再借口弄死我们宋家全家上下。总归太子妃上位,对我们宋家一点好处都没有。
而且以太子的能力,也无法力挽狂澜,将西戎骑兵挡在边关之外。那之后的情况,女儿不敢深想下去。因为女儿有可能被东宫那一家子送到草原和亲。
父亲别以为女儿是危言耸听。以东宫那一家子的做派,以太子耳根软的特点,只要西戎人开口提出和亲,女儿就有可能被送到草原和亲。父亲绝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对不对?”
宋子期表情凝重,“为父没想到你会想这么远。先不说太子如何,先说如何救人吧。你在西北安排了两百万斤的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只要能及时运到草原深处,就足够救人了。
第1322章 安然的野心(5)
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粮食,名正言顺的送出关。这件事情不太好办。西北各处关口如今都掌握在太子殿下手中。
太子一声令下,以四海商行的那些人,只怕一粒粮食也别想送出关。不仅如此,只怕连性命也会丢在边关。”
宋子期所说的问题,也正是宋安然担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宋安然要来见宋子期的原因。
那些粮食,没有朝廷的手令,真的有可能一粒都运不出去。
宋安然看着宋子期,问道:“父亲有什么办法解决此事?能不能以朝廷的名义运粮?”
“那如何解释那两百万斤粮食的来历?以个人名义送粮救人,而且一送就是两百万斤,这只会招来杀身之祸。宋家也会背上邀买人心的罪名。届时,不死也得死。”宋子期板着脸说道。
宋安然咬牙,“可是从京城运粮去边关,根本来不及。等粮食运到的时候,那些人早就饿死在草原上了。”
运送粮食是一件极其辛苦又漫长的工作。不像后世有火车有飞机。这个时代,运送粮食全靠牛马和人力。一天走几十里路,几百里几千里得走多长时间啊!
如今,能救人的粮食只有宋安然提前安排在西北的那两百万斤粮食。只要有朝廷的手令,那些粮食即刻就能运送出关。
宋子期沉吟片刻,说道:“安然,你先别急。这件事情肯定有解决的办法。首先,我们得找一个有分量的人出面。”
宋安然细想一遍,“父亲的意思是说找鲁郡王和按郡王出面吗?”
宋子期摇头,“这两位王爷资历威望都不足以堪当大任。倒是韩王府世子,或许有用。韩王跟随在陛下身边,如今正处于生死关头,他肯定愿意和我们合作。”
“我估计他更愿意留在京城监视东宫。”宋安然小声嘀咕了一句。
宋子期笑了起来,“安然,想要救那十几万性命的人,全京城不止我们父女二人,还有无数老百姓和朝廷文武官员,以及勋贵武将的家人。
他们一旦联合起来,就算某些人执意保住太子,至少表面上也不得不做出退让。我一会就安排人去联络。”
“父亲还是没和女儿说该怎么将存在西北的粮食运出去。”
宋子期笑了笑,说道:“最迟明天,我会拿到朝廷批文,到时候,你让人骑快马到边关送批文,让人将那些粮食送出关。”
宋安然提醒道:“父亲还忘了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向导。没有向导,粮食就没可能送到三路大军的手里。”
宋子期严肃地说道:“我说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太子。而且太子在边关经营的时间短,他不可能控制所有人。
没有朝廷批文,你们送不出去一粒粮食。但是没有朝廷批文,你们肯定能找到愿意带路的向导。进入草原的十几万大军,很多人的亲人就住在边关,这些人就是最好的向导。”
宋安然点头,“父亲的意思,女儿明白了。就是要分兵两路,一路拿批文送粮出关,一路则负责将京城的粮食运送到边关。父亲,女儿想去西北,请父亲允许。”
宋子期板着脸训斥,“你胡闹!西北苦寒,岂是姑娘家能去的。而且你不是最不能吃苦吗?你受得了西北那里的气候吗?到了那里,别说点心茶水,连口蔬菜都难得吃上一口。更别想每天锦衣玉食的生活。”
第1323章 安然的野心(6)
宋安然昂着头,一脸倔强的模样。
宋子期大感头痛。他厉声质问宋安然,“你去西北能做什么?能帮上什么忙?你去西北不拖后腿就算是能干。”
宋安然说道:“父亲,女儿有必要去西北。这么大的事情,那么多粮食,必须派一个能镇场子的人前往。朱敬不行,张管家不行,洗墨洗笔他们身份太低,镇不住那些人。
唯有女儿,身为四海商行的东家,身为宋家嫡女,身为晋国公世子的未婚妻,这些身份足以镇住某一部分人。有女儿同那帮人周旋,就可以给大家争取更多的时间。”
宋子期拍着桌子,怒道:“你说的这些理由都没有。宋家没有镇得住场子的人,朝廷总有人能镇得住场子。
大不了,请两位侯爷国公爷出面,让他们前往西北,就不信镇不住那帮人。说来说去,你就是想去草原寻找颜宓。
你简直是乱来。为了颜宓,你连命都不要了吗?颜宓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难道比我比家族比起安杰还要重要?”
宋安然低下头,恳请道:“请父亲成全。”
“我不能成全你。这件事情太过冒险。”
宋安然深吸一口气,“那父亲打算派谁去西北?莫非真要请那些身体已经被掏空的侯爷国公爷出山吗?他们也只是名头比较响,轮到做事,他们十个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女儿一个人。
而且那些人老奸巨猾,心思不纯,说不定到了西北,被人威胁几句再给点好处,就投降变节。”
宋子期冷笑一声:“那些人不合适,你就更不合适。你一个姑娘家,纵然身份高贵,到了西北那个男人世界,屁都不是。没人会给一个姑娘面子。”
宋安然一脸倔强不服气的模样。
宋子期冷哼一声,“别以为我说的假的。这些情况你可以问洗墨,洗墨跟着我一起去西北,西北的情况他是亲眼见到的。”
“那容秀呢?”宋安然反问道。、
宋子期呵呵冷笑两声,“你真以为靠容秀一个人,就能带兵打仗吗?没有吴国公的支持,没有容玉替他杀人立威,
容秀就算天纵奇才,就算武功天下无敌,那些兵油子也不会服她的管。
安然,西北不是京城,不要拿京城的眼光去看待西北。就像你对容玉说的,不要拿西北的手段用在京城。
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根本就没有互通之处。而且比起能力威望和手段,有一个人比起你更合适。”
宋安然问道:“父亲是指萧训?”
宋子期点头,“萧训身为韩王世子,有能力,有威望,而且还在西北军中待过一段时间,对西北极为熟悉。只是为父担心,他如你所说的那般,不舍得离开京城。
如今正是东宫和韩王府争位的关键时刻,萧训身为韩王府的主心骨,肯定更想留在京城,监视东宫的一举一动。”
宋安然挑眉一笑,“父亲还忘了一个人。韩王府除了世子萧训,还有小公子萧诺。据女儿了解,萧诺也曾在西北从军。而且他性子横冲直撞,由他出面去对付边关那群人,女儿以为是合适的。”
宋子期点点头,宋安然说的也是一个办法。
第1324章 安然的野心(7)
此时,洗墨在外面敲响房门。
宋子期对门外喊道:“进来!”
洗墨推门进来,躬身说道:“启禀老爷,府中来人禀报,韩王府世子驱车拜见二姑娘。”
宋安然很意外,洗墨用的竟然是‘拜见’二字。
宋安然从洗墨手中接过拜帖一看,上面果然写的是‘拜见’。
萧训那是什么身份,那是韩王府的世子,正儿八经的嫡长皇孙,身份尊贵无比。宋安然是什么身份,官宦家的嫡女、
这两个人见面,萧训完全不必如此低姿态。
不过萧训摆出这样谦逊的姿态,可想而知,韩王府已经着急到何种程度。
宋安然将请帖交给宋子期,问道:“父亲,我们要怎么做?”
宋子期冷笑一声,“为了避嫌,我就不去见萧训。显然萧训也明白要避嫌,所以他才会指明见你。那你就去见他。该怎么说你知道吗?”
宋安然笑了起来,笑得就像是一只狐狸一样。“女儿当然明白。如今是韩王府有求我们宋家,不是我们宋家有求韩王府。这样的机会十年也未必碰到一次,既然碰到了,肯定要漫天要价。”
宋子期笑道:“你这么看好韩王?”
宋安然笑道:“并非女儿看好韩王,而是时势造英雄。如今的局势,需要一位强有力的的人物。太子殿下但凡有韩王那般杀伐决断,即便他只亲近文官,也会有武将愿意支持他。
可是太子殿下总认为亲近了文官,就应该表现得跟一个文人一样温文尔雅,斯文有理。却忘了他身为太子,身为皇子,并不需要文人那一套,更不需要像文人一样做事。
屁股决定脑袋,既然做了皇子,做了太子,就得有身为太子的觉悟。天子之下第一强悍的人,就应该是太子。可是我们这位太子殿下的表现,担不起太子这个身份。”
宋子期没想到宋安然对太子殿下的评价竟然这么低。
宋子期对宋安然说道:“尽力去做,不要勉强。”
宋安然抿唇一笑,“父亲放心。女儿从不勉强自己。”
通常情况下,她只会勉强别人。
萧训自己送上门来,宋安然要是不趁机敲诈一把,那就不是合格的商人。
宋安然告别了宋子期,坐上马车回宋府。
为了避免和萧训在大门口碰面,宋安然从后门进入宋府。然后命人将萧训请到前院花厅落座。
宋安然洗漱一番,又换了一身衣服,这才去见萧训。
萧训的姿态放得很低,可是当宋安然见到他的时候,他并不慌张。反倒是饶有兴趣的打量挂在墙上的字画。
见到宋安然,萧训露齿一笑,“宋姑娘来了。希望没有打扰到宋姑娘。”
宋安然招呼萧训坐下,“世子客气了。世子大驾光临,我就算忙到脚底生烟,也得抽出时间来见世子殿下。”
萧训没有接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地对宋安然说道:“今日贸然前来,实在是有一件要紧的事情需要宋姑娘帮忙。”
宋安然放下手中的茶杯,装作好奇地问道:“还请世子殿下明言。能不能帮,得等世子殿下说出要求之后,我才能做决定。”
第1325章 安然的野心(8)
萧训面目严肃地说道:“想必宋姑娘已经知道,边关粮草被烧毁的事情。粮草没了,草原上几十万大军的性命堪忧啊。遍数全天下,如今只有四海商行能拿出足够的粮食救人。还请宋姑娘能够慷慨解囊,救济边关将士的性命。”
宋安然沉默,没有立即回答萧训的要求。
萧训也不着急,他等着宋安然的答复。
宋安然轻轻敲击桌面,说道:“世子殿下贸然提出这个要求,我很难办啊。”
萧训挑眉,没有吭声,他等着宋安然的下文。
宋安然问萧训,“世子殿下知不知道从京城运粮食去边关,需要多长时间?”
萧训微蹙眉头。
宋安然直接替他回答,“以牛车马车运输,想要将几百万斤粮食运送到边关,少说也要十天半月。要是路上遇上暴雨泥石流之类的事故,还得多耽误几天。
世子殿下确定,等到那个时候,深入草原的三路大军,还有活命吗?别忘了,将粮食从边关运送到草原腹地,还需要时间。”
“听宋姑娘的意思,宋姑娘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宋安然避而不答,反问萧训,“请问世子殿下,你是以个人名义请我出粮出力,还是以韩王府的名义,亦或是代表皇室宗亲来找我?”
萧训面无表情地问宋安然,“有什么区别吗?”
宋安然轻声一笑,说道:“边关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说实话我也很担心,也想尽到绵薄之力。可是没有朝廷的批文,我手中的粮食一粒都出不了关。
而且我也不可能以私人名义救济朝廷大军,世子殿下,你说是不是?如果世子殿下是以个人名义请我帮忙,那恕我无能为力。毕竟个人力量有限。
毕竟个人力量有限,我不想因为一时热血冲头,就将自己还有全家陷入危险之中。”
萧训郑重地对宋安然说道:“我以王府的名义请宋姑娘帮忙,宋姑娘愿意吗?”
宋安然摇头,“王府敢买下我手中的粮食,然后以王府的名义救济边关吗?看来世子殿下也不敢。毕竟这样做,就等于给了别人攻击自己的靶子,别人会说韩王府包藏祸心,陛下生死还未知,韩王府就着急着邀买人心。”
萧训冷笑一声,“听宋姑娘说了这么多,想必宋姑娘心目中已经有了救人的方案。”
宋安然挑眉一笑,“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世子殿下。”
萧训微蹙眉头,接着又笑了起来,似乎是想明白了什么事情。“宋姑娘想什么?”
宋安然心道,萧训果然上道。宋安然笑道:“世子殿下能给我什么?”
“我可以尽我所能,给你我所能给的一切。”
宋安然摇头,这个答案她不满意。
“宋姑娘想要什么,何不直接开口提出来。一切都好商量。”
宋安然问道:“世子殿下确定我有救人的方案?就不怕我是在忽悠世子殿下?”
萧训笑了笑,“你不会。草原上也有你关心的人,你不希望他饿死在草原上。”
宋安然心头一紧,面上却很平静。她说道:“哪又如何。那个人再重要,也比不上韩王和陛下在世子殿下心目中的重要性。
第1326章 安然的野心(9)
一旦韩王和陛下出了事情,韩王府立时三刻就会灰飞烟灭,消失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届时世子殿下的命运可就握在别人的手中。
要是运气好,还能留下一命,圈禁而活。要是运气不好,就是人头落地,早死早超生。比起世子殿下的处境,宋家可就好多了。”
“宋姑娘所说的情况,我不否认。很显然,你我都意识到局势有多紧张。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讨价还价,宋姑娘不如直接开价。”
宋安然抿唇一笑,眼中闪过得意之色,“我不需要世子殿下的现在,我需要世子殿下的未来。”
萧训蹙眉,“我不明白宋姑娘的意思。”
宋安然压低声音,“世子殿下放心,我对你本人没想法。我希望在未来,有一天世子殿下登上那个宝座之后,能够无条件答应我两件事情。世子殿下放心,我不会让你作奸犯科,也不会损害你的名誉,更不会让你弑父篡位。”
宋安然的话犹如惊天炸雷,将萧训炸了个外焦里嫩。登上那个宝座,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有想过。可是他不敢深想,一深想整个人就魔怔了,他怕自己会被欲望控制。
这么多年来,宋安然是第一个在他面前挑明这件事情的人。说得如此的直接又理所当然。
萧训难得紧张的舔了舔嘴唇,“宋姑娘看好本世子的将来?真认为本世子能登上那个位置?”
“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世子殿下有能力,有谋略,有才干,也足够稳重,我愿意在世子殿下身上投资。”
宋安然像是一个巫婆一样,她在释放萧训的野心,勾起萧训的欲望。就像她曾对李镇抚使做的那些事情一样。她投资了李镇抚使,结果成功了。李镇抚使变成了李指挥使。
如今她要投资萧训世子,让这位世子殿下变成太子,甚至有一天成为皇帝。这个投资有点大,风险更大。但是收益也绝对可观。宋安然愿意冒险搏一搏,她也喜欢这种带着风险的,又刺激的投资。
不求赚钱,只喜欢那种将别人的命运和前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宋安然突然觉着自己真像是个黑暗大帝,操控世间。可是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她爱死了这种感觉。
看来颜宓不在身边,宋安然的智商蹭蹭地往上涨,绝对是平均线以上。
而颜宓要是在宋安然身边,宋安然的智商就变成了负数。连带野心都没了。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悲剧。
不过宋安然不在乎。
她喜欢颜宓,也喜欢操控的感觉。两件事情同时进行,对她来说并不是负担。
宋安然见萧训不肯说话,于是挑眉一笑,“世子殿下作何感想?愿意接受我的投资吗?”
“你要如何投资?”萧训艰难地问出口。
宋安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世子殿下现在要粮食,我给你粮食。不瞒世子殿下,早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我就命人在西北存放了两百万斤粮食。
而且从昨天开始,还有更多的粮食正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边关。现在只缺一纸朝廷批文,粮食就能运送出关,救济草原上的三路大军。
至于将来,世子殿下若是做了皇子,无论是要钱还是要人,我都会竭力支持你。只要世子殿下答应我,等你将来登上大位,无条件答应我两个要求。”
萧训摇头,“我最多只能无条件答应你一个要求。”
宋安然蹙眉,皇室子弟果然没一个好东西。她付出这么多,对方竟然只肯答应一个要求。
宋安然说道:“两个要求,这是底线。否则我拒绝出粮救人。反正到时候世子殿下死了,我依旧能逍遥活着。”
萧训说道:“那你就先告诉我,你的两个要求具体是什么内容。”
宋安然笑了起来,“我暂时还没想好。等到殿下登上大位之后,或许我就能想到。也或许,我这辈子都不会对殿下提出任何要求。”
后半句话萧训一个字都不相信。
第1327章 救人(1)
萧训低声一笑,“宋姑娘,我没想到你这么看好我的将来,多谢。”
宋安然问他,“那你同意我的要求吗?”
萧训苦笑一声,说道:“宋姑娘认为我现在还有选择的余地吗?没有粮食,就救不了陛下和父王。没了他们,转眼之间韩王府上下几百口人都得变成阶下囚。
事关身家性命,纵然只有微弱的可能,我也要搏一搏。不过听到宋姑娘在西北藏了那么多粮食,我瞬间又燃起了希望。
你刚才提出的条件,我答应你。他日我若是登上大位,我一定会无条件的答应你两个要求。”
接着萧训取下手上的扳指,还有腰间的玉佩,交给宋安然。
“这是我给你的信物。他日你拿着这两样东西,可以对我提出两个要求。无论如何,我一定会满足你。”
宋安然收下扳指和玉佩,“多谢世子。”
“应该是我谢你。现在宋姑娘可以告诉我你的计划,我们该怎么救人。”
宋安然将玉佩和扳指收好,笑道:“当然可以。”
宋安然将自己和宋子期商量好的计划告诉了萧训,最后说道:“届时还需要王府小公子萧诺辛苦走一趟西北。”
萧训点头,“这是他应该做的。我不仅会让萧诺前往西北,同时我也派出五百个家将前往。这些家将都是王府的老人,当年也是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过,对西北的情况十分清楚。这这些人跟着,会更保险一些。
另外我们干巴巴的等着朝廷批文,实在是太被动。我希望宋姑娘能给我一件信物,由我派人前往西北调运粮食。宋姑娘放心,我们不是要闯关,也不会牵连宋家。
不瞒宋姑娘,这些年我们王府在西北也经营了不少人脉出来。西北边关十来个,据我所知,其中两个守关的人同我们王府的关系很密切。
有他们帮忙,无需批文,也能将粮食送到草原。早一天送粮,也能早一天找到三路大军,能够救下更多的人命。”
宋安然扬眉一笑,没想到萧训练这么隐秘的事情都告诉他。由此可见,韩王府是真的着急了。同时也说明韩王果然野心勃勃,竟然连边关也被王府给打通了。
宋安然点头答应,“我可以给你一件信物。拿着这件信物,可以在西北调运六十万斤的粮食。剩下的粮食,我必须走官方途径出去。
毕竟这些粮食都没登记在朝廷账册上。没有朝廷的批文,这些粮食就是走私。罪名一下来,别管有多少人替宋家说话,宋家也得倒霉。”
萧训笑道:“宋姑娘做事果然够谨慎。”
宋安然轻声一笑,“关键时刻,我不得不谨慎。我情愿耽误一天时间,也不能让宋家陷入危险中。而且我还要替西北的伙计们负责,不能让他们身陷牢狱。”
“好吧。有六十万斤粮食在手,也能解解燃眉之急。还请宋姑娘现在就将信物给我,半个时辰之内,我就能派人离京。”
宋安然点头应下,“好。我给你一封书信并一个印章。西北那边的人见了我的亲笔信和印章,不用你的人提醒他们,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
第1328章 救人(2)
宋安然刚刚写完亲笔信,门房就来禀报,说是东宫世子来了,点名要见宋安然。
宋安然似笑非笑地看着萧训,“知道萧译为什么来吗?”
“自然是为了粮食而来。无论西北边关火烧粮食的事情和太子殿下有没有关心,萧译都必须这么做。他必须摆出救人的姿态,这是做给世人看的。也是做儿子的在给做老子的善后。”
萧训冷哼一声,心头对东宫一家极为不满。
边关那场大火,明里暗里的问题太多。谁敢说此事和太子殿下无关?
这件事情最大得利者就是太子殿下,要说和太子无关,萧训敢将头拧下来当球踢。
宋安然笑着点头,她和萧训的想法一样。边关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萧译身为东宫世子,必须要有所表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宋家要粮,组织人手运粮去边关救人。
这样做,至少在表面上可以表明东宫无辜,东宫和火烧粮草一事无关。至于有没有人相信,宋安然也就只能呵呵两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萧训对宋安然说道:“我不方便和萧译碰面,就先告辞。”
宋安然没有挽留萧训。时间宝贵,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忙着救人。至于寒暄,等人救回来之后,有的是时间。
宋安然亲自将萧训送出花厅门外,又命人安排萧训从侧门出宋府。
宋安然这边刚送走萧训,另外一边又迎来东宫世子萧译。
想当初,宋安然和萧译差点成为夫妻。只能说人生无常。
宋安然在花厅里招呼萧译,“见过世子殿下。”
“宋姑娘太客气了。”
萧译对宋安然倒是挺客气的。
宋安然挑眉一笑,“世子妃还好吧?世子殿下和世子妃大婚的时候,我没能去观礼,真是令人遗憾。”
萧译说道:“世子妃很好,她一直挂念着宋姑娘。还说改天请宋姑娘到东宫做客。”
宋安然抿唇一笑,“东宫我是不敢去的,也没时间去,还请世子殿下见谅。”
萧译心头不悦,宋安然这话,分明还在记恨之前的事情。
萧译转眼又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宋姑娘,我们不谈过去,只谈现在。边关粮草被西戎人烧毁,如今三路大军十几万人在外,即将断粮。本世子恳请宋姑娘能够慷慨解囊,救将士们于危难之中。”
“世子真是一心为国为民,令人感动。”
宋安然面不改色地说着她都觉着脸红的话,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宋安然面色平静的继续说道:“粮食我有,只要朝廷出钱,我立马给粮。只是这些粮食从京城运到边关,再从边关运到草原,来得及救人吗?”
萧译叹了一声,“我们也是尽人事听天命。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至于银钱,宋姑娘放心,朝廷已经准备了足够的银钱,只等手续一办好,宋姑娘就能交粮给户部官员。”
“这么快?”宋安然微微吃了一惊。
萧译正色道:“事情紧急,自然是越快越好。不知道宋姑娘手头上还有多少粮食?”
宋安然定了定神,反问萧译,“不知道世子殿下想要多少粮食?”
第1329章 救人(3)
萧译说道:“自然是越多越好。不过考虑到人手有限,所以请先给户部一百万斤粮食。”
“一百万斤够吗?”宋安然一脸担心地问道。
不说草原那十几万大军,光是边关的军民所需要的粮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别说这些粮食从京城运到边关,路上还要消耗十分之二三。一百万斤粮食,听起来很多,可是实际上真的不够吃。
宋安然心头冷笑一声,萧译的态度很诚恳,一副为国为民的伟大模样。可是一百万斤的粮食,足以让他之前的努力成为一场笑话。
萧译叹了一口气,“现在也是没办法。只能先运一百万斤粮食到边关。剩下的粮食,则慢慢运过去。”
如今正是火烧眉毛的时候,还说慢慢运过去。真的慢慢运过去,别说草原十几万大军全都死光了,就是边关军民也得跟着饿肚子,说不定还能饿死一部分人。
宋安然没拆穿萧译,她直接应下,“殿下既然都开口了,我肯定全力配合。无论殿下需要多少粮食,我都会如数提供。”
萧译一脸激动又感动的模样,“那真是太好了。本世子就知道找宋姑娘肯定没错。”
宋安然笑道:“如果这些粮食能够救下十几万大军的性命,那也是功德无量。无论如何,我都会全力配合朝廷调配粮食。”
宋安然送走了萧译,心里头有些发冷。
她让长安去衙门打听消息,看看现在到底进展到什么程度。
半个时辰之后,长安急匆匆地从户部衙门赶回来,偷偷地交给宋安然一叠文书,“姑娘,这是老爷让小的带回来的朝廷关文。有了这些关文,我们放在西北的粮食就能名正言顺的送出关,送到大军手里面。”
宋安然激动起来,拿着关文左右看看,又问道:“老爷不是说要等明天吗?怎么今天就搞定了。”
长安悄声告诉宋安然:“边关那里八百里加急,又送来新的消息。据说在边关发现白莲教的活动痕迹。这场大火,估计和白莲教有关系。朝廷大爷们一听白莲教,都着急起来。
所以事情办得特别顺利。另外老爷还让小的转告姑娘,户部要采购三百万斤粮食,请姑娘早点将粮食准备好。”
怎么又牵扯到白莲教头上去了?至于萧译口中的一百万斤,和宋子期口中的三百万斤的差别,不用想肯定是朝廷博弈有了结果。毕竟救人是大趋势。这个时候凡是阻碍救人的,都会被人扣上各种帽子。
宋安然问长安,“白莲教的事情属实吗?难道真的是白莲教放的火?”
长安嗤笑一声,“不瞒姑娘,西北边关的确有白莲教的活动痕迹。但是白莲教在西北势力极其弱小,根本没可能靠近粮草重地,还能避开人放火烧粮。这件事情,小的估计是有人故意散布出来的谣言,目的就是为了混淆视听。”
宋安然点点头,“你说的有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太子殿下利用了白莲教,让白莲教充当替死鬼去放火烧粮。至于太子殿下则躲在后面,坐享其成,同时打击白莲教在西北的残余势力。”
“姑娘,那我们需要改变计划吗?”
第1330章 救人(4)
“当然不需要。”宋安然冷冷一笑。
宋安然接着说道:“别管它白莲教,还是黑莲教,我们照计划做事。现在你就和冯三一起带着人,拿着这些朝廷关文去西北边关。抓紧时间将粮食运送出去。记住,打听颜宓和蒋沐文的消息。一定要找到颜宓的踪迹。总之我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小的明白。”
宋安然同时命白一走一趟韩王府,告诉萧训,朝廷关文已经下来了。
萧训让白一转告宋安然,王府的人马速度更快,希望宋安然能将部分朝廷关文交给他的人带去边关。
宋安然没有拒绝,让长安分了三张朝廷关文给韩王府。
韩王府的家将在小公子萧诺的带领人,大张旗鼓的出发前往边关,无人敢阻拦。谁敢阻拦,韩王府就给他扣一定阴谋陷害陛下和韩王的罪名。
同时,暗地里,萧训则派出数十位韩王府的精锐,带着朝廷关文,以最快的速度前往边关拿粮救人。
如今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和人的极限赛跑。
有的人想跑在时间前面,有的人则想跑在时间后面。
不管大家心思如何,总之目前局势紧张,各方人马都在蠢蠢欲动。只需要一个导火索,整个朝廷就会发生大乱。
宋安然听从了宋子期的劝告,没有前往西北。
她也明白,以她女儿身的身份前往西北,并不能起到多大作用。毕竟她真的没吃过苦,她不知道自己任性前往西北,会不会耽误了要紧事情。
宋安然留守京城,关注各方异动,同时焦急的等待消息。
为了救人性命,所有人都在连轴转。以至于长安腾不出人手给宋安然送消息。
害得宋安然一下子断绝了消息来源优势,仅靠朝廷那点乱七八糟,不知真假的消息,宋安然头都大了。
后来宋安然想到了萧训,从萧训那里才得到了最新进展。
韩王府的精锐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人三马,昼夜不停只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赶到了西北边关。
他们拿着宋安然的亲笔信和印章,同四海商行的人联络上,然后又花了半天时间联络向导和以前的老伙计,同时粮食装车,拿着朝廷关文,带着一百万斤粮食出关进入草原。
剩下的一百万斤粮食,则需要长安冯三他们带着出关。毕竟韩王府派出的精锐人数有限,一次性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同时萧训还告诉宋安然,宋家的人手也不差,长安冯三他们只花了两天多的时间就赶到了边关。
当萧训派人将消息送给宋安然的时候,长安他们已经带着剩下的一百万斤粮食出关去了。
这些消息,让宋安然紧张不安的心总算平静下来。
她已经尽到自己的能力,努力做到最好。接下来就得靠老天爷。要是老天爷还有一点点怜悯之心,那十几万大军就命不该绝。如果老天爷毫无良心,甚至站在西戎那一边,宋安然安也无话可说。
宋安然只能祈祷,韩王府的人马和长安他们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与此同时,四海商行又卖了三百万斤粮食给朝廷,朝廷组织人员加紧运送粮食到边关。
第1331章 救人(5)
只是朝廷的办事速度,真的让人不敢恭维。长安他们都进入草原两天了,户部的粮食才出京城。
如果深入草原的十几万大军真的指望朝廷的粮食救命,只怕粮食还在半路上,那十几万大军都已经饿死了。
这么多天过去,草原上一直没有一点消息传来。或许是真的没消息,也有可能边关封锁了所有关于草原的消息。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足够让人担心紧张不安。
如果大军手里有粮食,大家还能找理由说服自己,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可是大军手上没有粮食,这么长时间没有消息,难道陛下已经亡故了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人心思变,终于有一天,有人提出迎太子殿下回京。太子殿下是国之储君,国不可一日无君。在陛下没有下落之前,得由太子殿下监国。
而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陛下和韩王已经遭遇不幸,不能让太子殿下继续留在危险的边关。无论如何,都应该先将太子迎回京城,主持大局。
随着有人发声,持相同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迎接太子回京。
就在太子一派的人认为大势已成的时候,韩王府世子萧训突然站出来,将东宫世子萧译给打了。
萧译像他父亲太子殿下,喜文不喜武。而萧训小的时候由周皇后带着,文武兼修。
萧译对上萧训真的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这两个堂兄弟,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就在乾清宫打成了一团。
你一拳头,我一拳头,谁都不服谁。
自始至终,萧训一句话指责太子殿下的话都没说,表现得就像是冲动易怒的莽夫一样。但是大家都知道,萧训是在对太子殿下不满,对东宫不满。萧训和许多人一样,认为那把火就是太子殿下放的。
因为有人提议接回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回宫主持大局,这彻底激怒了萧训。萧训无处发泄,只能找萧译打一架。
对此朝臣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人认为萧训打得好,暗地里替萧训鼓劲加油。
有的人则一个劲的叹气,皇孙打架,还是在乾清宫,这可怎么得了啊。这是藐视祖宗法度,简直是乱弹琴。
还有人则痛心疾首,大骂萧训无耻。仗着武力高强,竟然敢对东宫世子动手。萧训虽然是皇长孙,可是别忘了萧译是东宫世子。东宫世子的身份要比王府世子的身份更高,萧训分明是在以下犯上。
萧训为了这一架准备了很多天,自然不会让人轻易破坏。
开始动手的时候,王府亲兵就将两人围了起来。将所有文武大臣都挡在外面。这让那些有心劝架的人,始终找不到机会接近两位皇孙。
一些清流老臣大声骂道:“荒唐,荒唐!如此荒唐,简直就是乱世之像。”
也有人说:“陛下和韩王殿下如今生死不知,这个时候迎太子殿下回来监国,主持大局,的确不太合适。”
“胡说八道,糊涂头顶。不将太子殿下迎回来,难道要让局面一直乱下去吗?京城人心思动,朝廷没个做主的人怎么行。万一发生了乱子,到时候可没后悔药可吃。”
第1332章 救人(6)
“不如将鲁郡王请出来主持大局。”
“你是想乱国本吗?”
老臣指着中年臣子大骂。这个时候防备鲁郡王和安郡王都来不及,谁敢让那两人出面主持大局,那绝对是祸国殃民的东西。
朝臣们吵作一团,萧训和萧译打做一团。整个乾清宫乱成一锅粥。最后惊动了定国公和内阁大佬。
定国公和内阁大佬们出面,内阁大佬弹压吵架的文臣武将,定国公则直接掀翻萧训和萧译。
其他人不敢对萧训萧译动手,但是定国公敢。
定国公身为周皇后的兄弟,太子殿下和韩王殿下的亲舅舅,他的身份一摆出来,萧训和萧译也只能乖乖站着听训。
定国公的意思很简单,他不管他们两人怎么争怎么斗,只要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架杀人就行。
定国公最后感慨了一句,“老夫老了,管不了你们皇族的事情。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你们好自为之吧。”
萧训和萧译都没开口说话,二人心里头都明白。韩王府和东宫已经到了拔剑相向的地步,两家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而且萧训也知道,只要陛下和韩王一天没有消息,他就无法阻挡太子殿下回京城监国。但是他至少可以捣乱,可以拖延这件事情。说不定过几天草原上就有消息传出来。
萧训带着这点微弱的消息离开皇宫,回到王府。
如今他的行踪被所有人盯着,连出王府都得小心翼翼。想出门找个人谈谈心,也是妄想。
萧训冷笑一声,萧译真以为这一回赢的人是东宫,那些文臣也都这么认为。可是不到最后,输赢还说不定。
萧训一个人能力有限,而且朝廷的确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大局。萧训和萧译打架,只能拖延太子回京,却不能真正阻挡太子回京监国。
两天之后,朝廷终于有了决定,迎太子回京监国。同时任命宋子期做后勤总管,前往西北边关接替太子殿下的工作。至于户部的事情,则交给户部右侍郎打理。
这是内阁几位大佬共同商量出来的决定,宋子期不能反对,也没反对的余地。
时间紧急,宋子期当日接到任命,次日一早就要出发。
宋安然急匆匆的跑到外院书房,着急地问道:“父亲要去西北边关,女儿跟着你一起去。”
“胡闹!”宋子期板着脸,显得极为严肃。“为父是去西北公干,你跟着去做什么,拖后腿吗?”
宋安然严肃地说道:“父亲,京城都要乱了。女儿留在家里不安全,父亲也不放心吧。光是一个四海商行就碍了多少人的眼,
只怕父亲明天一走,后天就有人明火执仗的到港口抢粮食。而且父亲一走,户部肯定不会痛快付钱卖粮食。届时,女儿要怎么办?
不给粮食,别人该骂四海商行奸商,枉顾草原十几万将士的性命。卖了粮食,估计一粒米都送不到西北边关,反而是填饱了某些人的口袋,养大了某些人的胃口。”
宋安然双手撑在桌子上,郑重其事地说道:“父亲,女儿不是拖累,女儿也能吃苦,只要女儿下定决心。
第1333章 救人(7)
父亲,此去西北边关凶险无比。外有西戎骑兵虎视眈眈,内有太子一派策划阴谋诡计。还有各路野心家正在暗地里活动。
如果他们要搞出点大事来,西北边关首当其冲。要对付西北边关,首要就是对付父亲。
对付父亲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我们一家子绑起来做人质威胁父亲。父亲,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安全,还是让女儿跟着你去西北边关吧。”
宋子期冷哼一声,“照着你这么说,我们全家都得搬家去西北。你简直是荒唐。明日一早,我就要出发前往西北。全家人跟着我一起走,这是多大的目标。
你以为朝廷养的那些兵是吃稀饭的吗?只要宋家一有异动,朝廷立马就会派兵将宋家围起来,一个人都不放走。
我一个户部官员,领着差事去西北,还将家都搬走,这是在告诉朝廷,我是不打算回京城吗?还是告诉朝廷,我不信任他们?你简直就是胡闹。”
宋安然深吸一口气,“父亲,女儿的话的确有些胡闹。可是父亲也不能否认,女儿说的话有几分道理。”
宋子期冷笑一声,“你说的当然有道理。但是我可以保证,朝廷不会轻易动宋家,太子更会小心安抚宋家。你唯独要防备的就是那些贪婪的人打四海商行的主意。
实在不行,你就江商行关门,暂时不做生意。户部的人再霸道,也不可能逼着你开门做生意。而且之前已经买了三百万斤粮食,暂时户部不需要再买粮食。
安然,无论此去西北到底危险不危险,你都必须留守在京城,照顾好全家上下。你也说了,京城快要乱了。安杰,安平,安芸他们要么太小,要么能力有限。我需要你替我照顾好他们,记住了吗?”
宋安然很不甘心,“父亲真不让女儿跟着去西北?”
“我是去办差事,不是去游山玩水,你当然不能跟着去。”
“可是女儿想去。”宋安然不高兴地说道。
宋子期哼了一声,“你想去?等将来你成亲后,让你的相公带着你去西北。”
宋安然蓦地涨红了脸,跺跺脚,“父亲,女儿不是在开玩笑。”
“我也没有开玩笑。这件事情不容商量,你先给我回内院去,好好打理你的内务。”
宋子期一副不容置疑的态度,让宋安然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宋安然气愤不已。
之前不让她去西北就算了。如今还不让她去,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草原上半点消息都没有,宋安然心急如焚,她就是想去边关守着,想要第一时间见到颜宓。
可是宋子期的态度太过强硬,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宋安然很苦恼。
真要留在京城和那些老狐狸打交道,宋安然是一点也不乐意。
当然,宋安然也可以偷偷离开京城,悄悄前往西北边关。只是这么做显得太不负责任,也很任性。
宋安然叹气,她真要放弃去西北的机会吗?
宋子期在书房里转圈圈。他也很矛盾。
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现在局势紧张,说不定就要改朝换代。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永和帝提拔起来的,同时和太子之间有数次不睦。太子上位,对他而言,是弊大于利。所以他才会支持宋安然的决定,拿出粮食,尽力将草原上那十几万大军救回来。
第1334章 救人(8)
只是救人这回事,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这么长时间没有草原的消息传来,永和帝和韩王只怕是凶多吉少。
这个时候他被派往边关,家人留在京城,的确不安全。
只是他也不可能将家人全部带走。
宋子期皱眉深思,究竟该如何抉择。
洗墨进来,告诉宋子期一个消息,“老爷,一帆先生去了东宫。”
宋子期心头一惊,“还有什么情况?”
“杨阁老也去了东宫。”
宋子期急切问道:“这两人去东宫,是瞒着大家,还是大张旗鼓的去?”
“是偷偷前往东宫。”
宋子期心头发冷,很显然,太子**是准备动手了。
看来不管永和帝和韩王是不是还活着,太子**的人都计划扶持太子殿下上位,登上大宝。
如此一来,边关危矣。就算十几万大军活着回来,估计也会被人指鹿为马,当做西戎骑兵给杀了。
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必须控制边关各个关口。莫非朝廷打算对边关大换血,将那些不听话的边关守将都换掉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宋子期这个时候去西北总管后勤一事,就显得有些多余,而且危险。
宋子期咬牙,这趟西北之行不太平啊。而且他根本不该去西北。
可是不去西北,又能去哪里?难不成他还能明着反对朝廷的决定吗?勋贵武将出征在外,如今朝廷都是文官集团说了算。光靠一个定国公,根本起不了关键性的作用。
文官们全都支持太子殿下,文官集团估计早已经达成了一致,要将永和帝和韩王的死变成一件事实。
宋子期想到这里,呵呵冷笑起来。
洗墨担心地问宋子期,“老爷,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宋子期叹了一声,接着说道:“自然不能束手待毙。准备行李,明日一早去西北边关。”
“老爷还要去西北边关,这个时候?”洗墨很惊讶。
现在局势这么紧张,这个时候离开京城真的好吗?
宋子期对洗墨说道:“不仅本官要离开,二姑娘他们也要离开。不过大家不能一起走,也不能都去西北。”
洗墨悚然而惊,宋子期此举,是打算逃命啊。
洗墨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爷不回京城了吗?“
宋子期摇头,“等时机合适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返回京城。去将二姑娘叫来,另外派人去书院接安杰和安平。接了他们之后不用回家,直接往南边走,去港口,上海船。明日一早我离开京城后,海船出海,先去岛上躲几天。等局势稳定了,再去南边。”
“老爷?”洗墨心惊。
宋子期摆手,示意洗墨不要打搅他。他继续说道:“让霍大夫跟我一起去西北,让安芸和小霍大夫一起上船出海,另外夏姨娘也安排她出海。至于二姑娘,哎,就让她跟我一起去西北吧。”
洗墨心惊胆战,“老爷真的这么做?事情还没到那种程度。”
宋子期呵呵笑了起来,“我当然知道事情没到那种程度。我这么安排,只是以防万一。行了,去将二姑娘叫来。”
第1335章 救人(9)
“小的遵命!”
洗墨去内院请宋安然。
宋安然很奇怪,她刚从宋子期那里离开,这会又叫她过去。
宋安然问洗墨,“是出了什么事吗?”
洗墨四下看了看,见没人留意,就悄声告诉宋安然:“启禀姑娘,一帆先生和杨阁老先后悄悄去了东宫。老爷听了这个消息大吃一惊,然后就命小的请姑娘过去说话。”
宋安然心里头顿时紧张起来,原来如此。看来太子一派的人开始发力了。离改朝换代也就不远了。
这个时候宋家继续留在京城,的确不太安全。
宋安然急匆匆地来到书房见宋子期。
宋安然开门见山的问道:“父亲打算怎么做?”
宋子期先是苦笑一声,然后说道:“安然,收拾行李,明天同我一起出京去西北。”
宋安然心都快跳起来了:“父亲决定了?”
“当然!他们已经动了,我们不得不动。至于安杰他们,就先去船上躲一段时间。等局势稳定后,再回陆地也不迟。”
宋安然是一喜一忧,“父亲,情况很严重吗?”
宋子期摇头,“无法预料那些人会做到什么程度。反正这个时候让为父出京,肯定没安好心就是了。安然,你随我一起去西北,你怕吗?”
宋安然摇头,语气坚定地说道:“女儿不怕。女儿只是可惜,我们家在京城置办了这庅多家业,转眼又要抛弃。而且很多贵重物件,短时间内也没办法带走。最后也不知道会便宜了谁。”
宋子期笑了笑,“事情未必会坏到那种程度。如果能救出陛下,宋家的一切谁都别想带走。”
宋安然笑着点头,“父亲说的对,我们要做坏的打算,往最好的方向努力。我相信陛下和韩王他们已经吉人自有天相,肯定能活下来。而且两百万斤粮食已经送到了草原,只要找到大军的位置,那些粮食就能保下他们的性命。届时,父亲算是立下了大功。”
宋子期摇摇头,“功劳什么的,等尘埃落定之后再说吧。说不定最后没有功劳,反而被人按了一堆罪名在头上。”
宋子期抬手拍拍宋安然的肩膀,“为父连累你们了。”
“父亲没有连累我们。没有父亲,就没有宋家今日的一切。女儿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就算没有路,女儿也有信心走出一条路。”
宋子期哈哈大笑起来,“你说的不粗,就算没有路,我们也能走出一条路。安然,这个家是你一手布置的。现在就由你去安排吧。能带走的,让人全都带到船上。
不能带走的,就先留着,或者送人也行。为父现在要出门,拜访几位老朋友。离开之前,总得做足准备。”
宋安然说道:“父亲放心去吧,女儿知道该做什么。”
宋安然回到内院后,将几个大丫头全叫到身边。
宋安然看着她们,深吸一口气,然后开始吩咐事情,“白一,你现在就去韩王府,将这封信亲手交给韩王世子萧训。你告诉他,就说我祝他平安顺利。
喜春,你负责收拾行李。记住我们是去西北,那些没用的衣服就别带了。多带点厚实的衣服。
喜秋,你收拾账本。检查库房,能带走的就让人带到船上。不能带走的,就安置在密室里。
喜冬,你现在就去厨房做干粮,越多越好。如今西北最珍贵的东西,估计就是粮食。多带一点粮食,总归是件好事。
喜夏,我命你跟着长根一起去接大少爷二少爷,然后跟着他们一起去船上。你先别反对。我需要有信得过的人守在两位少爷身边。如果有意外发生,喜夏,你知道该怎么做吧?”
宋安然冲喜夏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其实就是让喜夏监视宋安平。如果宋安平敢乱来的话,那就不用客气,将宋安平囚禁起来。等到她和宋子期回来之后,再来收拾宋安平。
喜夏满眼含泪地望着宋安然,“姑娘,奴婢不舍得你。奴婢想跟在你身边。”
宋安然叹了一声,“如果是去别的地方,不用你开口,我肯定带着你。但是这一次不同,这次是去西北。你身子娇弱,肯定受不了那里的气候。
十有八九走到半路上就会病倒。乖,听话,跟着安杰他们去船上。喜夏,这次上船的人还有夏姨娘,三姑娘以及霍延。
这些人,我都需要你盯着他们。有什么情况发生,你要是拿不定主意,就和长根商量。记住了吗?”
喜夏哭着点头,“奴婢都记住了。姑娘会回来吧?”
宋安然抬头四望,笑道:“这里是我的家,我当然要回来。不仅要回来,还要风光得意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