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地龙
大巴快到县城时,邱梅仿佛自带闹钟般醒了过来。
脑袋差一点就碰到了身旁的人。
余德明的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很快面色如常地笑着道:“邱厂长醒了。”
邱梅擦了擦唇角,确认自己没有流口水后点头,“嗯,我记得旁边不是坐着秀秀吗?”
余德明随意扯了个借口,“之前养殖场招人,我和你说过……”
邱梅仔细地听着,却觉得两人靠的有点近了,不着痕迹地拉远距离。
大巴进了县城的运输站,三人下车,邱梅又带着他们上了公交车,一路来到县城郊外。
这边有着大片的田地,只是田里种的不是庄稼,而是各种药材,远远望去都蔫不拉几的。
看来气候对它们也有着同样的影响。
袁秀秀心中的疑虑再次浮起,从这里能找到什么办法?要是养殖场的鸡生病了倒还好说,可总不能用药材当饲料吧。
余德明也是同样的想法,两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邱梅没有过多解释,直接和门卫打招呼。
“我和销售科的王主任约好了,劳烦您帮我问问。”
门卫拿起话筒,十余分钟后,一个穿着干部装的男人匆匆忙忙赶了出来。
“邱厂长,我一早就等你了。”
邱梅互相介绍了一番,袁秀秀和余德明很快和王主任熟稔起来。
原来这边的药材种植基地和安叶食品厂也有合作,邱梅和王主任打过好几次交道。
王主任想带着三人去接待室坐一会,被邱梅婉拒。
“咱们直接去看看地龙吧。”
地龙?袁秀秀和余德明对视一眼。
余德明询问道:“是蚯蚓吗?”
王主任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介绍道:“对,就是蚯蚓,但和你们平常见到的不一样,咱们这是专门引进的品种,产量是普通蚯蚓的接近十倍。”
袁秀秀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好奇道:“蚯蚓也可以养吗?”
“当然了,我们这是药材种植基地,地龙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的功效,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眼红和半身不遂等症状。”
袁秀秀诧异道:“这么厉害?”
不过中药本就是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听说老鼠屎都能入药呢,叫什么五灵脂,因而对于蚯蚓能入药这件事袁秀秀和余德明倒也接受良好。
直到此刻,两人渐渐明白了邱梅的想法。
鸡最早放养时本来就是吃虫子的,蚯蚓自然也算在内。
现在粮站不给批粮食,邱梅便另辟蹊径,回归最原始的办法。
王主任带着他们来到一个阴暗的小房间里,里面摆着一个个箱子,窗户都被窗帘遮挡住,只能依稀透出亮光。
这里的味道不怎么好闻,泛着一股股发酵腐朽的气息。
“蚯蚓喜欢阴暗凉爽的环境,养殖起来很方便,可以用农家土拌泔水,当然不能太潮湿,实在不行用充分发酵的猪粪、牛粪一类也行,只要好好养产量会非常高,基本一只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最终能孵出五十到八十条小蚯蚓。”
的确是非常惊人的数量啊,袁秀秀逐渐明白了邱梅的想法。
果不其然,邱梅开始和王主任谈合同了,“我们养殖场的情况也大致和您说了,需要购买大量蚯蚓作为饲料。”
第三百零二章 化整为零
王主任早就知道邱梅的来意,也不惊讶,只是提醒道:“咱们是熟人,所以我得提醒邱厂长,这蚯蚓的价格可比粗粮要贵不少,长期养下去你们肉鸡的身价可是倍增啊,不划算。”
邱梅笑了笑,“我也不瞒您,前期靠从您这买进的蚯蚓添饲料,后期我打算自己养殖。”
王主任倒是没什么想法,毕竟国营的厂子拿的都是死工资,他自然不需要操太多心。
另外邱梅的蚯蚓是拿来充当养殖场的饲料,又不是中药,和他们没有半点竞争关系。
“那也行,过会我让技术员给你本养殖手册,你找个懂行的看看,有啥不懂的再打电话来。”
对方这么热情了,邱梅自然也不差事,约好后面的订单送一批“添头”作为答谢。
又是一次宾主尽欢的合作,余德明若有所思地看着邱梅,感觉又学到了点什么。
袁秀秀虽然解开疑惑,但却想到更多问题。
“养殖蚯蚓?难道咱们再开个厂?这是不是成本有点高。”
食品厂需要养殖场来供应材料,难道养殖场下面再办个养蚯蚓的厂?
这不就是套娃嘛。
邱梅摇摇头,“我打算让三个大队里的人来养。”
余德明一听还有他们队的事,立刻眼前一亮,“怎么说?”
“今年庄稼的收成肯定不好,让每家每户养个蚯蚓也算多个进项了,相信大家会尽心尽力。”
化整为零,节约成本,这是邱梅一开始便打算好的。
袁秀秀这下彻底明白了。
虽然只是匆匆看了几眼,但加上刚才王主任的讲解,她也能感受到这项技术并不算太难。
完全可以每家弄几个木箱自己养,到时候只要把合格的蚯蚓送到养殖场称重就行。
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邱梅竟然能想到这样的办法,袁秀秀只能感慨难怪人家是厂长呢。
这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呀?
邱梅侃侃而谈,“当然蚯蚓只是饲料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补充,我们过会再去找炼油厂的人谈一谈,可以大批量购买他们炼油剩下的花生麸和豆粕加入饲料,这样即便粮站的粮食批的少,今年也能熬过去了。”
看着邱梅胸有成竹的模样,袁秀秀激动不已,“你都想好了?”
邱梅笑着道:“之前不是和你说过不用担心嘛。”
袁秀秀恨不得抱住邱梅,这段时间她担心受怕,有时候做梦都梦到养殖场要倒闭了。
现在这颗心终于能落下来。
和炼油厂的合同没什么悬念地谈了下来,平常那些炼油剩下的枯饼都只能堆积在仓库里。
虽然有老乡零零散散买回去发酵了当肥料,但这些人买的数量太少,还不够费事的。
现在邱梅愿意收购,简直就是给厂里的仓库减负嘛,还能创造一笔收益,又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邱梅思索一番,直接签了五年的合同。
这些就算养殖场用不到,也可以卖给大队用来肥田,绝对不会亏。
这让邱梅越发庆幸咬着牙买了辆货车,要是没这辆车,很多想法都实现不了。
邱梅又开始动起了脑筋,现在司机也培养出来了,账上的钱也多了,等有机会一定要再买一辆!
第三百零三章 减产
回到富康大队,袁秀秀把这件事告诉了于洪志。
于洪志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半晌才开口。
“邱梅和邱河不愧是一家人……”
袁秀秀是个天生操心的性格,追问道:“您觉得这样可行吗?”
于洪志本身学的就是农学,思索片刻后点头。
“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的,不过收上来的蚯蚓可能带有寄生虫,不能直接喂鸡,让技术员专门开辟一个房间,先用开水煮沸把蚯蚓灭活杀菌后切成段添加到饲料里。”
沉吟片刻后,于洪志继续道:“先挑出来五十只肉鸡用这种方法喂养,半个月后确保没问题再大规模普及。”
防止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情况。
袁秀秀也觉得这样最靠谱,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
余德明听说后笑了笑,“那咱们就看富康大队养殖场的情况再说。”
他还是喜欢投机取巧的办法,既然有人在前面做实验,自家也不用费事了。
另外余德明因为自身的经历,比袁秀秀还要信任邱梅。
总觉得既然是邱梅提出来的,那应该出不了什么岔子。
至于花生麸和豆粕这两样更不会有什么问题,以前各大队养殖场炼油剩下的碎枯饼本来就是送到养殖场发酵后添加到塑料中的。
用于洪志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好东西,具有丰富的营养。
蚯蚓养殖的事邱梅并没有立即推广,她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一个月后,农作物成熟,对许多人而言这简直是噩梦般的秋收。
暖冬加干旱造成的减产十分严重,粮食的产量几乎是近年来的最低,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即便还没有到算工分的日子,但大家的心跟明镜似的,今年的工分别说分钱了,能满足口粮都不容易。
红薯一类作物的淀粉含量都比往日减少,脆弱地几乎一碰就断。
来收粮的粮站首先察觉到了问题,立刻把情况上报上去。
然而得到的反馈非常糟糕。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立,今年各地的产量都传来噩耗,大减产已成定局。
那些收粮更早的地方已经出现了交不出规定数量的情况,一年到头却连这个冬天恐怕都熬不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粮站不得已做出决定,养殖场的饲料暂停供应。
如果真的到了最坏的饥荒局面,就连红薯叶都成了最后的保障,人都供应不及,哪里能管得了牲畜家禽?
安叶大队的人也都慌了神,虽然去年冬天时全队召开过大会,邱梅为了保障眼下的情况收粮,可真的到了眼下的场景,谁都不敢保证邱梅会不会把这批粮食拿出来。
毕竟现在的粮价几乎是去年的三倍还要多一些,即便是粮站也提高了收粮价格,更别说城里了。
邱梅如果愿意把这些囤积的粮食卖出去,定然能赚的盆满钵满。
这种情况下,她真的践行诺言嘛?
有人找上高广民,希望他能帮着打探消息。
厂里的员工遇到邱梅时也欲言又止,一脸期盼。
在这种情况下,邱梅再次召开全队大会。
家家户户奔走相告,连一个小时都不到,晒谷场便挤满了人。
邱梅站在人群的前端,手中拿着大喇叭。
高广民的手中拿着一份名单,正是当初卖粮给邱梅的那份单子。
一时间众人目光闪烁,眼眶微酸。
第三百零四章 一条活路
面对此情此景,不用邱梅多费口舌,众人已明白了她的选择。
如果邱梅真的背信弃义把这些粮食高价卖出去,她又何必多此一举再召开大会?
当初跟风说过邱梅黑心肠的人都羞愧地低下了脑袋,恨不得给自己狠狠几巴掌。
真的到了最困难的局面时,他们才感受到邱梅的可贵。
试问易地而处,他们能做到面对众人的怀疑时为大家兜底收粮,等灾难来临时又施以援手吗?
邱梅看着一双双表情复杂的面孔,淡淡道:“大家应该知道现在的情况,高队长手里的名单时当初收粮的名单,我会按照原价把粮卖回给你们。”
邱梅的话让众人感激涕零,本以为过了这么久她怎么也要收点钱,没想到竟然能原价买回来。
在这种到处缺粮的情况下,这和活菩萨有什么区别?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期期艾艾地问道:“邱厂长,俺家人多,能不能多买点?”
邱梅毫不犹豫道:“我这里没有多的存粮,你多买,就有人拿不回自己的粮食,私底下你们怎么交换我不管,在我这是买不到的。”
立刻有人训斥道:“别在那胡咧咧!”
说话的人唯唯诺诺地低下头,“就、就问问。”
高广民满脸欣慰,如果不是邱梅,还不知道队上会变成什么样。
然而在一众人欢呼雀跃中,却也有人满脸沮丧。
他们都是当初没听邱梅的话,自以为是偷偷把粮食卖给外面人的。
用脚后跟想也知道,那些人可不会像邱梅一样把粮食还回来。
懊悔如潮水般涌来,有人捂着脸低声哭泣。
邱梅只当没看到,她不是真菩萨,没办法普度众生。
当初她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也怨不得人。
就像邱梅当初给弟弟说的那句话,良言难劝该死鬼,她也无能为力。
高广民也硬起心肠,“别哭了,哭啥哭,你们自个不听话非得贪心,等后面别人家有粮,你们再买点回来,至少也饿不死。”
那人顿时哭的更大声了,这个时候哪还有人愿意卖粮啊?
就算卖也是天价,哪里出的起钱?
“邱厂长你行行好,我给你磕头了,你帮帮我们吧,你心肠好,不能见死不救啊。”
“是啊,我下辈子当牛做马报答你,你有钱,肯定能买到粮。”
高广民没想到他们还得寸进尺了,气的面色铁青。
什么叫邱梅有钱?
难道有钱就该管你们?她又不是你们爹娘。
高广民正要开口教训,被邱梅阻止。
“你们要是想赚钱,我这边有个机会。”
哭泣声戛然而止,那些人眼巴巴地抬头看过去。
邱梅把饲养蚯蚓的事说了出来,“第一批蚯蚓苗不收钱,但会从你们交上来的成熟蚯蚓价格里扣钱,后面每次按照买苗的数量正常结算,富康大队和黑云大队的养殖场都需要蚯蚓,上不封顶,只要你们能养好,自然能赚钱买粮。”
邱梅又加了句,“当然送上来的蚯蚓都会验收,只能是规定的品种,如果有人想要浑水摸鱼在里面参杂点别的,不好意思,养殖场拒绝和不守规矩的人合作。”
场中许久没有人说话,他们没想到邱梅竟然真的善良到这个份上,愿意给大家一条生路。
有人忍不住高声道:“邱厂长,只有买不起粮的人能养吗?我们能不能养?”
第三百零五章 老黄历
面对这个问题,邱梅沉默片刻。
下面的人急了,“邱厂长,咱们也有挣钱的想法啊,你不能只管她们不管咱们吧。”
得了便宜的人反驳道:“你们能把粮食买回来,我们却啥也没有,凭啥和咱争。”
“呸,你们买不了是因为不听劝,还好意思胡搅蛮缠。”
两边顿时吵了起来,毕竟之前听劝的人多,顿时占了上风。
都嚷嚷着想要一起养蚯蚓赚钱。
蚯蚓这玩意又不难养,弄点烂树叶子和土就能活,谁也没想到竟然还能赚钱,既然养殖场愿意收,他们自然不想错过机会。
只是众人不敢和邱梅讨价还价,只能用期冀的视线看过去。
邱梅叹了口气,状若无奈道:“好吧,只要愿意养的都来我食品厂登记,后面我们去县城统一采购蚯蚓,回来再发放给你们。”
下面响起阵阵欢呼,邱梅的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上赶着不是买卖,如果她一开始让大队的人养蚯蚓,恐怕大家顾虑重重反倒觉得她别有用心。
可现在都是争着抢着,生怕自己被落下。
嗯,计划通。
高广民哪里知道邱梅的想法,散会后还在感慨,“你这孩子真是外冷内热,咋心肠这么好的,要我说那几个人就不该管,给他们点教训也好,现在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养殖场得花出去多少钱呐。”
邱梅摇了摇头,劝解道:“那总不能真的眼睁睁看着人饿死吧,算了,我既然赚了钱总得为大家考虑。”
高广民揉了揉眼睛,“你说说你多不容易,以后谁敢在背后说你一个不字,我非得撕烂他的嘴!”
邱梅又安慰了他两句,高广民一路把邱梅送到家门口,还在不停地感慨。
恰好敞着门听到这一切的邱河:“……”
真是好单纯一大叔。
第二天邱梅便让司机开着车把粮食分成几趟运了回来。
按照名单发下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高广民在旁边看着,确保不出纰漏,每有一个人拿到东西,便在名单后面打个勾。
背着粮食离开的人都对邱梅千恩万谢,没有一个不感激的。
转头又在段珍处登记养殖蚯蚓,一套程序走的很顺畅。
就在这时,邱梅突然听到高广民的呵斥声,“闫招娣你想干啥?你家之前又没把粮食卖过来,凭啥来领?”
浑水摸鱼失败的闫招娣面色尴尬,身旁的人都对她怒目而视。
这不是想骗走他们的东西嘛。
“高队长,我家实在是没法子了,二狗这两天饿的难受,我男人身体又不好,桂花更没啥用,我们就借一点,明年一定还。”
她掐了把孙桂花,后者立刻淌下眼泪,当即跪了下来,砰砰磕了两个头。
“邱厂长你好人有好报,帮帮我们,我……我可以嫁给大山哥来抵债,啥条件我都答应。”
高广民顿时无语,孙桂花和邱山那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她家咋还好意思厚着脸皮说这种话呢?
邱梅面无表情道:“你们缺钱可以养蚯蚓赚钱,我给了你们另一条路,还想咋样?”
周围的人也纷纷指责,他们哪里愿意闫招娣拿粮食,这可都是他们之前卖过来的,凭啥借出去。
何况闫招娣一家是什么人,队上就没有不知道的,真是不占便宜就是吃亏。
等着她们还,哼,太阳恐怕得从西边出来。
第三百零六章 救命啊!
孙桂花哭哭啼啼着不起来,闫招娣在旁边也是跟着嚎。
反正娘俩都是一个意思,今天要是不给粮食,他们就一直瘫在这。
这点手段邱梅压根没放在眼里,只淡淡说了一句话,“她们不走,后面的粮食不发了。”
在场的人顿时暴怒,闫招娣一家可真是搅屎棍,咋啥事都有她们?
人家邱厂长都说了,想要钱自己赚,就非得打着不劳而获的主意是吧?
几个性格泼辣的婶子对了下眼神,立刻撸起袖子。
“滚远点,非得逼我们动手。”
“别因为你们这两个不要脸的耽误大家的事,呸!”
闫招娣和孙桂花顿时被扯住胳膊推搡着离开,两人声音凄厉的惨叫起来,在场的人却连个同情的眼神也懒得给。
又没揍你,叫什么叫。
以前大队上不少男青年都觉得孙桂花柔弱可怜,有事没事都去搭两句话。
可现在触及到了自家利益,可怜都变成了可恶、可恨!
要不是男女有别,估计自己已经上手把人赶走了。
孙桂花和闫招娣被赶的远远的,两人还想撒泼,旁边却专门有人看着。
只要敢过来就被驱赶离开。
直到粮食全部发完,也没找到什么机会。
闫招娣恨恨磨牙,低声骂道:“这个小贱人,咋不被驴踢死,简直坏的流脓。”
孙桂花低着头不敢说话,心中的悔恨只有自己明白。
早知道邱梅能这么有出息,当初她怎么会退婚呢,就算用尽一切手段也得嫁过去啊。
闫招娣望着孙桂花,母女俩都不走寻常路的脑电波在这一刻重合。
眼见邱梅这占不到便宜了,闫招娣扯住孙桂花的袖子。
“邱山咋说也是个男人,男人就没有不想着干那事的,你……”
孙桂花的脸立刻红了,“娘!”
“你别叫我娘,你弟弟还饿着肚子呢,你咋还有脸活着,今天要是拿不下邱山你就别回来了。”
闫招娣搡了把女儿,冷着脸离开。
孙桂花咬咬牙心一横,朝着邱家走去。
上次是邱山运气好,高小荷恰好在家里看着,现在那个女人去了食品厂,到时候还有谁能给邱山作证。
被逼到这一步,孙桂花索性把脸皮扯下来不要了。
反正邱山心肠软,就算一开始恨她,后面总能软化下来。
邱山哪知道孙桂花打算梅开二度,他正满脸愁容地往回走,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庄稼。
年景不好收成就差,邱山最见不得这样的惨状。
虽然安叶大队因为有姐姐的缘故能稍微好一点,可其他地方呢?
每到这时候好些农民一年到头吃不饱,只能拿着碗出去讨饭,饿死在荒郊野外的不知有多少。
因为饿肚子树皮草根啥都吃,却根本消化不了,最后肚子鼓胀地像个球,人却一点力气都没有。
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邱山心里难受,如果天底下有一种农作物耐热高产,在旱地里也能种就好了。
就在邱山思绪翩跹时,半道上突然杀出个孙桂花。
邱山简直就像见了鬼般瞪大眼,“你。”
孙桂花速战速决,一把扯开扣子。
“邱大哥,我……”
还不等她说完,邱山转过脸拔腿就跑,跑的比兔子还快。
边跑边高声喊叫。
“来人啊,救命啊,快来人!”
孙桂花剩下的半截话噎在喉咙里,恨不得昏倒在地。
第三百零七章 酸碱?
孙桂花哪里能想到,邱山一个勤恳的老黄牛,遇见她后就成了受惊的野马。
拉都拉不回来。
邱山一路狂奔,直到撞上了大队上的其他人。
“大山你干啥去,后面有狗撵你啊?”
说话的人本是开玩笑,却听着邱山连话都说不清楚。
“她,孙桂花她,我……”
简直颠三倒四。
联想到闫招娣和孙桂花母女今天在食品厂的表现,几个人交换眼神,猜到了什么。
年龄大的婶子拍了拍邱山背脊,“大山你别慌,咱们这么多人给你作证呢,她要是敢冤枉你,婶子第一个不饶她。”
邱山长长出了口气,孙桂花在他眼中简直比吃人的老虎还吓人。
在众目睽睽之下,孙桂花哪敢再追上来,捂着脸跑回家了。
闫招娣听她说了情况后又是好一顿骂,却也无计可施,等第二天要去登记养蚯蚓时却被告知过了报名时间,车已经出发了。
闫招娣还想撒泼打滚,食品厂的职工直接把她赶出去了。
邱山心有余悸,晚饭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邱雨嘟囔道:“哥你怕她干啥,也太胆小了。”
邱河倒是笑了,“我觉得哥这次挺聪明的,要是和她纠缠还不知道出什么事呢,面对这种人就得离得越远越好,稍微沾上点就容易甩不脱。”
邱山摇了摇头,仿佛要将这件事抛出脑海。
小云宝奶声奶气地安慰他:“哥哥不怕。”
邱山给最最贴心的妹妹夹了块肉,心里总算好受了点。
邱梅则连开口都懒得开。
就像邱河所说,那家人连脸都不要了,根本没有底线,理她们都是多余,干脆当个屁放了算了。
大家的话题又转到最近的秋收情况,比起去年简直凄惨的可怜。
邱山又想到自己之前的念头,“你们说有没有产量又高又不怕旱的农作物?”
邱河想了想,“应该有吧,老师总说因地制宜,在那种缺水的地方也有植物,说不准就能找到哥说的那种。”
邱梅沉吟片刻,倒是肯定道:“有。”
邱山立刻问道:“姐咋知道?”
“我之前和药材种植基地的人聊过,说国家也有专门研究农作物的基地,里面的专家为了让大家都能吃饱饭,会找很多植株进行试验栽培,具体情况我也不了解,但是听说已经有成果了,不过还没推广到咱们这里来。”
邱河接话道:“姐一说我就想起来了,古代的时候不也有良种选育吗?根据遗传学把最好的种子挑出来不断培育,也会孕育出更好的品种。”
邱山听的心驰神往,“要是能知道姐说的培育基地在哪就好了,咱们买些种子邮寄过来,以后就算是遇到这种灾年也不怕了。”
邱梅没想到弟弟竟然还有这种志向,“我下次有机会帮你问问,说不准真能找到呢。”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
邱山神情激动,“好好,姐一定帮我记着啊。”
邱河提醒道:“种子买回来也未必适合咱们这边的环境啊,土壤的酸碱度都不一定一样。”
酸碱是什么?邱山挠挠脸,急忙发问。
邱河有于洪志这个农学专业的老师,这方面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但也听了一耳朵,给大哥解释了几句。
邱山陷入沉思,没想到种地竟然还有这么多学问,看来以前自己的埋头苦干也只是一味蛮干。
男人下定决心,后面也得想办法去淘到几本专业的书了解一番。
不然就像小河说的,即便拿到了种子他也种不出什么名堂啊。
第三百零八章 公平
秋收季,阴云密布。
如果不是前两天邱梅把之前收到的粮食重新发下去,恐怕还要更乌云惨淡。
听说其他公社还有老人投河的。
这个消息传回来,听了的人没有不触动的。
农家人靠天吃。
各个公社的粮站连夜发出通告下调收粮额度,国家也在尽可能地调配粮食,请乡亲们放心。
虽然上面承诺会下发救济粮,然而悲观的情绪依旧笼罩在所有人心中,还有人提早去后山挖野菜,以备不时之需。
高广民满脸愁云地坐在门槛上,这两天他家里的主食也都改成了红薯饭。
顿顿红薯块,现在见着红薯瓤都开始反胃酸。
“大山!”高广民抬头看到邱山从门口经过,招招手让他过来。
邱山愁眉苦脸地走来,高叔为啥经常喜欢找他谈心啊?自个又帮不上啥忙。
可在高广民眼中邱山稳重可靠又不多嘴,实在是个绝好的倾听者。
“你说咱们是不是只能靠天吃饭?只要遇到年景不好的日子,总得有人饿肚子?”
高广民似乎也不想让邱山回答,苦着脸自顾自道:“我心里是真的难受,平常大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吵嚷嚷就算了,可要是饿肚子,人真的啥事都干得出来,跟畜生似的。”
邱山低着头,就在高广民还要说下去时,他突然开口了。
“高叔,我是觉得现在这样不行。”
“啥?”
“别看大家每天来干活,好些人都是为了混日子,记分员在的时候卖力点,人走了就开始拉呱,都爱惜力气的很,可不就得靠天吃饭吗?自个都没把饭碗捧好。”
高广民身躯一震,其实连邱山都能看出来,他又何尝看不出来呢?
以前家家户户吃大锅饭,就得拼命生孩子,孩子多就是占便宜。
后面公社把队上的食堂撤了,这个情况才好点。
地里的情况也是一样,反正成年男人的工分都差不离,马马虎虎干完得了,像邱山这种埋头苦干的背地里还被人骂傻。
不像邱梅的食品厂里,干活好的能拿奖金,大家为了多拿钱可不得拼命挣表现吗?
利益不落到实处,哪有人愿意卖力呢,又不是人人都乐意奉献。
当天晚上高广民找到邱梅,非想让邱梅拿个主意。
“能不能咱们大队以后也像食品厂那种,干活干得好了多算工分?”
邱梅一听就笑了,“集体劳作咋样才算干得好呢?有些当着你的面能使两下力气,您还能天天盯着啊?”
高广民的脸又皱了起来,“那……那我找人每天看着?”
“这么多地得找多少人看?那些人就杵着不做事,干活的人能没意见吗?他们的工分又咋算,万一再被人收买了呢?或者帮自家人说话。”
被邱梅这样一说,高广民实在是毫无头绪。
“我、我就是觉着大山说的挺对,现在这样下去只能让老天爷看着给饭,我也看了,明明有些地方的庄稼长得也还行,为啥大部分都蔫了?”
邱梅笑而不语,不信高广民不知道原因。
同样是干活,大山施肥挑水样样来,肩膀上都被磨破了几层皮,也有人想着公家的田只当没看着,长期以来能一样吗?
邱梅就知道高广民过来又是指望着她拿主意,遇到事情往后退是高叔的老习惯了。
“您要真想让我说,那我就说,现在这种大家一起干活的方式就不对,要是真想改变,那就把田按照劳动力分到每家每户,最后秋收了一起称重算工分,一年到头干的好的有钱拿,干不好的填不饱肚子,这才叫真的公平!”
第三百零九章 自愿
邱梅说的话让高广民再次沉默。
这些道理他不是不理解,可现在都是集体劳作,好些公社到现在都吃大锅饭呢。
如果改了这一点,他这个大队长还能当下去吗?
“高叔,甘蔗没有两头甜,这话您仔细想想。”
高广民点点头,沉默地回了家。
晚上他又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惹得媳妇气咻咻地坐起身。
一拉电灯绳,房间里立刻变得明亮。
“你又烙大饼!咋滴,过会邱梅要来啊。”
高广民抹了抹脸也坐起身,不知道在想啥。
看着自己男人鬓角的白发,当媳妇的也心疼,放软了语气,“行了,我知道你最近想的事多,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呢,有啥问题你就多问问邱梅。”
高广民看一眼媳妇,“她当我女儿都嫌小,为啥咱啥事都得靠人家呢?”
女人嗤笑一声,指了指脑袋上的电灯泡。
“不靠人家现在大队上能用上电吗?要我说啥人干啥事,老高你能安安稳稳熬到退休就差不多了。”
高广民心里难受,当初坐在这个位置上时他也想过干一番大事,可或许是能力不行,也可能时运不济,到最后他只练就了一身和稀泥的本事。
就连自家媳妇都觉着他是熬日子。
凭啥他高广民就不能做点实事呢?
想到这里,高广民一骨碌从床上翻下来,把那身军大衣找出来批到身上。
“老高你干啥啊!”
“你睡吧,别管了。”
高广民心里憋着一口气,反正都这把岁数了,就算把天捅出了篓子有能咋样。
连人家邱山都能看出问题,他难道就糊涂一辈子?
清晨天还没亮,破锣又被敲响。
家家户户这次集合的很快。
没办法,大家都被邱梅训练出了条件反射,还以为厂里又要招工或者有啥事呢。
等人头攒动来的差不多后,众人定睛一看。
今儿邱梅怎么也在下面站着呢?顿时纳闷。
高广民站在台上捏着喇叭,手心全是汗。
“今天这场大会是安排秋收以后的事。”
下面的人议论纷纷。
“秋收以后还有啥事啊?”
“难道是国家的救济粮下来了?”
“真的假的?没见着送粮食的车啊。”
高广民皱着眉,大声道:“都闭嘴,先听我说完。”
众人这才懒懒散散地闭上嘴,也不知道高广民今天咋回事,吃枪药啦?
只有邱梅面上浮现笑容,蔫人出豹子,看来高叔今天也要起性了。
高广民板着脸继续道:“最近的情况大家也看着了,咱们公社不算是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就算要发救济粮也发不到咱们头上,外面多的是颗粒无收要饿死的人。”
下面的人听了这话又想开口,可觉着高队长今天有点不太一样,还是先静观其变。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接下来我打算分出几块田,大家趁着还没入冬种些萝卜、秋白菜一类的作物,等明年春耕前还能再收一波作物,大家觉着呢?”
离得近的人相互对视,不少人撇了撇嘴。
本来秋收就累得跟孙子似的,今年又吃不太饱,好些人到现在都没缓过来呢。
这种时候高广民竟然还让大家再伺候庄稼,谁愿意啊。
顶多是出工不出力呗。
高广民抬高声音,“我知道大家最近辛苦了,也不勉强你们,自愿在冬天干活的人可以站出来。”
第三百一十章 私家
听了高广民这句话,众人更是心中犯嘀咕。
谁脑子有泡啊,在这种时候愿意发扬风格。
年成不好的时候连工分都换不来什么东西,几乎收上来的都被粮站拉走了。
他们要是同意才真是脑子吃肿了。
邱山第一个站出来了,他这人虽然长得健硕,可大队上的人都知道,邱山是那种再心软不过的人,见不得人受苦。
他觉着自己反正只有两膀子力气,要是能多干点活让多一个人得到救济,邱山是愿意舍力气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零零星星站出来,这些人大多数是为了工分。
高广民又喊了两声,可愿意站出来的人还是寥寥无几。
冬天本来就是农家人难得休息的季节,就等着在家做衣服,干点轻省的活,顺带着准备过冬的木柴和煤饼子。
给公家干活哪有为自家打算要紧呢?
高广民没再说什么,清点了一下人数。
拢共也只有二十来个。
高广民下一句话石破天惊,“成,这段日子种出来的庄稼都归你们自个,不用给粮站上交。”
这可是全然不符合规矩的事啊。
啥时候种出来的粮食能全归个人了?这……这不是胡闹吗?
集体劳作,怎么可能干这种事。
这可不是谁家的自留地,是用着大队里的田呢。
“高队长,我也能种!”
“还有我,我刚才要站出来呢,被我媳妇拽住了,这败家娘们!”
粮食归自家这种好事,谁也不愿意错过。
高广民冷笑一声,“这时候知道急了?刚才干啥去了,一个二个恨不得变成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好事还能被你们占全了?”
众人无话可说,平日面团似的高广民开始发威,谁敢在这种时候触霉头?
有人心里不忿,把这件事上报给了公社。
和光公社正在为减产的事头疼,萧齐盛还以为安叶大队那边好些人也饿肚子呢,大队长也是为了大家着想,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像这种没有问粮站求救,而是想办法自救的明明是好同志啊,下面的人还不理解,胡闹个屁!
萧齐盛非但没有批评高广民,反倒叫来了几个大队长,也把意思传达下去了。
“别遇到事情就想着伸手,实在不行自己想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吧。”
其他大队得到消息后的反应不一而足,安叶大队这边切切实实地把种子发下去了。
种子是大队出钱买来的,最后的收益却是个人。
当时没站出来的人肠子都要悔青了,哪里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也有人不无嫉妒地猜测邱山是不是早就得到消息了,不然为啥第一个站出来?
邱山才懒得搭理那些酸言酸语,他只想着好好种地。
秋种的种子需要小心呵护着,温度下降的厉害就发不了芽。
大队长给这些人分了地,基本都不是太肥的田,也是担心来年和正儿八经要种下去的粮食抢肥力。
饶是如此,一想到这些东西种出来后都是自家的,人人都花费了十二万分的精神,恨不得一天到晚住在地里。
和之前集体劳作时的情况截然不同。
第三百一十一章 种子
高广民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这次没被公社批评反倒受了表扬,也让高广民的心里像三伏天吃了冰棍似的,说不出的舒坦。
他终于意识到这么多年浑浑噩噩到底有多蠢。
就像邱梅说的,甘蔗没有两头甜,他想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拿出担当,挨骂还是嘉奖都有可能。
总不能一直指望好事自动落在脑袋上吧。
想通了这一关节后,高广民浑身轻松,走路都比往日步子跨的大了点。
“小河,你帮我看看这一段是啥意思,什么叫缺磷土壤,这种石灰性土壤、白浆土还有……”
邱山费劲地看着书本,上面的字他倒是认识,可偏偏合在一起却看不懂了。
这段时间他让弟弟帮忙弄来了几本土地相关知识的书,邱山时常看不明白。
可他有耐心,看不懂就问弟弟,实在不行还能跑去富康大队问于洪志。
平日里就算种地间隙也捧着书看。
来往的人经常调侃邱山装文化人。
邱河把前后几段话都看了一遍,而后解释道:“磷就是一种元素,土壤里要是缺了磷,植物就很难摄取到这种元素,发育就不好,如果有磷可以促进生根合耐寒性,也可以促熟。”
“有这么大的作用呢?”邱山挠了挠头,“那如果土里没有咋办?”
邱河从小到大因为身体弱,在地里晕倒过几次,后面邱梅担心他的身体,就让他在家里做点别的事。
因而邱河在这方面压根没啥经验,也只能一知半解道:“是不是得用别的办法补充?”
邱山晚点去找于洪志,于洪志本来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侃侃而谈道:“可以通过化肥补充,但不是现在好些地方用的氨肥,而是氨磷肥,不同土壤缺的元素不同,需要补充的自然也不一样。”
其实乡下的大部分地区用的还是农家肥,也就是有机肥料,用粪便一类发酵制成的。
这种肥料是自古以来惯用的,缺点也很明显,里面所含的营养元素呈有机状态,作物难以直接利用,需要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后,才能缓慢释放出多种营养元素,把养分供给到作物。
好处是可以慢慢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肥力。
然而短期作用却和专门调配的化学肥料差距很大。
邱山总算明白了,又问了些其他的问题,神色小心翼翼的,生怕于教授不耐烦。
于洪志却觉得很有意思,现在人种田都是按照祖宗传下来的老办法,很少会像邱山一样思考土壤和作物的关系。
自然愿意解惑。
兴致来时于洪志回忆往昔,和邱山感慨道:“如果用科学的方法种田,精心侍弄作物,每一亩地要比普通田在同等条件下高出至少四分之一的产量,如果在棚里中调节好温度还能更高。”
邱河满脸诧异,“这么多?”
最近养殖场按部就班地进行,于洪志培养出来了几个技术员,自己平常一身轻松没什么事干。
好不容易碰到个邱山这样能让他一展所长的,突然饶有兴致地问道:“不然咱们打个赌,你用我的方法来种,我保准你的产量要比别人的多至少这个数。”
邱山听在耳中,心跳急剧加速。
他的心间仿佛也有了一颗种子,随着于洪志的话悄然破土。
不知会结出颗怎样的果实。
第三百一十二章 人影
于洪志谈兴正浓,邱山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地听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后面时间晚了,于洪志让邱山来自己的宿舍聊。
一直聊到半夜,于洪志说的嗓子都哑了,“差不多了,你先去试试,遇到什么问题再来问我。”
于洪志都觉得自己说太多了,毕竟以前是教授,遇到邱山这样如饥似渴的好学生就忍不住犯了职业病。
因为有电灯缘故,邱山一开始都没注意,此刻朝着窗户外面看去才发现天色已经很晚了,外面漆黑一片。
邱山急忙道歉,“是我不好,这么晚了还在打扰您。”
于洪志摆摆手,嗓子干的连话都说不太出来了,示意邱山赶快回去吧。
邱山给老先生倒了杯水,这才离开。
天色太暗,邱山也没带手电筒,只能摸着黑回去。
好在富康大队早早通了电,偶尔路过的人家还有亮着灯的,邱山这才辩认清楚方向,好不容易回到安叶大队。
到了家门口,邱山正要快步回去,突然看到黑暗中有两个人影。
偷偷摸摸正翻到后院,看样子显然打算干什么坏事。
邱山来不及多想,猛的大喝一声。
“谁!”
立刻传来哐当坠地的声音,翻院墙的人显然被这一声吓得摔了下来。
邱家房间里传来嘹亮哭声,顿时唤醒了一家子的人。
听到大门被推开的声音,两个鬼鬼祟祟的人慌不择路地想要跑,又被邱山在后院拦住。
立刻成了瓮中的鳖,想跑也没地方跑。
明晃晃的手电筒照过来,印出两张欲哭无泪的脸。
正是许宏和邱兴言。
邱梅一时无语,“怎么又是你们?”
在给她添堵这方面可真是孜孜不倦的劳模行径啊,去年这家不愿意卖粮食给邱梅,当时邱梅就猜到要出事。
然而这段时间却一直看着安分的很,家里人还在饭桌上调侃过,难不成许宏转性了?
此刻才知道,狗改不了吃屎,这两人竟然想要摸进厨房里偷粮食。
邱山都有些无奈了,“我去找高叔。”
高广民怎么说也是大队长,这事还得归他管。
邱兴言瑟瑟发抖,生怕邱梅揍他,毕竟范海是前车之鉴。
当初挨了顿毒打后连门都不敢出了,到现在见着邱梅都腿肚子发软。
虽然两家是亲戚,可彼此之间跟仇人也差不多了,邱兴言抱着脑袋小声道:“都是这个婆娘撺掇我来的,我一开始没打算来的。”
“放屁,你自己说她家有钱粮食肯定也多,凭啥赖我头上。”
两人吵起来,甚至当着几个人的面大打出手。
邱河抱着小云宝出来,正看到邱兴言和许宏互相扯头发。
小云宝挥舞着手仿佛给两人鼓劲,
爱看热闹第一名没错了。
邱梅连看都懒得多看一眼,这两人在自己面前做什么戏呢,还以为这事能轻轻放过吗?
高广民哈欠连天地过来了,发现又是这两个惹祸精也颇为无语。
他连场面话都懒得说了,直截了当道:“报公安吧。”
两人的脸色立刻变了。
许宏哀求道:“小梅,咱们怎么说也是亲戚,不至于这么狠吧。”
她是进过局子的,里面吃不好也睡不好,出来还处处受人白眼。
这样的日子许宏再也不想过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高风亮节
邱兴言也跟着哀求。
他们本以为范海都没被抓起来,邱梅应该转了性呢。
却不知道邱梅和高广民的的深层想法。
范海毕竟年轻力壮,就算关几年也没什么用,出来后照样能为非作歹,还不如邱梅把他一次性打服了。
可许宏和邱兴言这样屡教不改的,还真得用法律来制裁,让他们好好清醒点。
谁让他们是长辈呢,动手反倒容易落下话柄。
第二天许宏和邱兴言被带走,最近这段特殊时间里因为粮食紧缺,这种被判得很重,这些就不是邱梅需要考虑的了。
要放在以前,大队里的人闹不好要戳邱梅一家的脊梁骨,说些什么心太狠之类的话。
但经过收粮和给粮一事,几乎家家都是感恩戴德的,哪里会再跳出来说这些诛心的话。
另外在这种时候还能做出去侄女家偷粮食的,人们听着也都觉得后怕。
要是自家的粮食被偷走,家里人还不得哭死啊,因而对于许宏两人的下场也都是拍手叫好。
另外还有一件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高考恢复了!”
这个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收音机里连着播了几天,公社也张贴了横幅通报。
高考恢复意味着学子们又有了向上的通道,不分贵贱,无论贫富。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只要能过去,那就是鲤鱼跃龙门,天然有了干部身份。
饶是邱河这样早些时候得到消息的,在尘埃落定后依然心情激荡。
更别说其余人了。
书店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然而书架上却缺少复习的资料。
往日冷清的废品站也成了淘金胜地,只可惜书本早就被最早得到消息的人买空。
高考恢复的消息来的太急,时间又定在两个月后。
可但凡觉得有一丝希望的人都会报名。
公社学校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以前往上唯一的机会只有拿到工农兵大学的名额,这些不是需要关系就是需要有突出的贡献。
可从此以后只凭真才实学了。
老师们从来没有受到过这么热情的待遇,一睁眼门就被敲响,放学后也被拉着问题。
学生们好学是好事,尤其是面对高考这样会影响一辈子的事,可僧多粥少,老师也忙不过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也只能号召优秀学生带着大家一起复习,共同进步。
大部分的学生都拒绝了,毕竟对他们而言竞争对手越少越好,尤其在这样宝贵的复习时间里,怎么愿意给旁人解惑呢?
因而老师找到邱河时也只是惯例询问,没有抱太多希望。
然而邱河却一口答应下来,甚至主动提出一件事。
“我手里有很多复习资料,可以学校这边牵头找一家印刷厂,拆本复印以后传阅。”
老师:“!!!”
再看邱河的目光立刻就变了,简直就像看到一只金元宝般。
瞧瞧人家这思想觉悟,看看这境界。
不但成绩好,品德也是一等一的,在这种学习资料无比宝贵的时候竟然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来。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人吗?
这个消息让公社学校里的所有人欢呼雀跃,对邱河满怀感激,然而传到邱家人的耳朵里却觉得荒谬。
饭桌上邱雨没忍不住,奇怪道:“哥,你啥时候这么高风亮节了?”
天上要下红雨了吗?
第三百一十四章 魅力
老师们恨不得用一切词汇赞美邱河,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邱河的座右铭恐怕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哪里会这么热心肠?
面对家人疑惑的目光,邱河用筷子夹了块肉放到妹妹碗里,慢条斯理地说着:“反正他们也考不过我,做个顺水人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这届高考对许多人而言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
学习是需要靠长期积累的,不像武侠小说中那样,打通个任督二脉就能一跃成为高手。
邱河想的很透彻,大家需要资料,他就当个顺手人情,让所有人记住邱河这个名字。
这一届能考上大学或者大专的,等出来后都会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至少邱河要让自己这个名字在他们心中留下一点印象。
说的直白点,至少在和光公社乃至县城的学生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资料邱河不但给了公社学校,也给了县城的高中一份,资料上还有邱河的一些笔记,短时间里邱河这个名字在学生中飞速地传开了。
或许现在没有什么用,但未来总会有用到的一天。
听了邱河的话,大家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弟弟/哥哥啊。
至于邱河这样会不会太自私什么的,家里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这样想。
至少他的资料能帮助一些人提高复习效率不是吗?这是正大光明的阳谋,总比那些藏私的人来的光明磊落。
邱河践行承诺,带着妹妹来到公社学校里复习。
“我大姐和大哥都比较忙,所以我和小雨带着她来上学。”
有邱河的复习资料打底,大家怎么会有意见呢?自然忙不迭地点头。
不过小云宝实在太小,才刚刚两岁,这样年龄的孩子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还是爱哭爱闹,虽然嘴上不说,也有人觉得恐怕会影响大家。
然而这孩子却乖的简直不像话,坐在桌边捧着小画本津津有味地看着图画,不但不闹腾,甚至连声响都很少发出。
反倒是邱河那个弟弟学的心不在焉,没一会就跑出去疯玩了。
邱雨属于不见黄河不落泪的人,邱河今年才十六岁,也是因为学习格外优异才参加高考,他比哥还小两岁呢,等到时候再说。
在紧张的氛围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很快入了冬。
小云宝被裹成粽子,穿着厚厚的衣服每天被带到学校,来往的人见了都要过来打招呼。
这段时间小家伙简直成了吉祥物般的存在。
一开始不知道是哪个女孩说坐在小家伙身旁学习,效率特别高,经过大家的实践后竟然真的有奇效。
说不清到底是心理作用还是小家伙身上香香的味道特别安神,反正就这样传开了。
对于相信幸运笔一类玄学的学子们简直太有吸引力了,导致小云宝身旁的位置就像后世期末考试时的图书馆座位一样紧俏。
如果不是邱河在旁边镇守,说不准还有为了位置吵架的人。
面对这种情况小云宝只能小小声叹气。
魅力太大可真麻烦呀。
第三百一十五章 求助
邱河那边不需要担心,邱山也天天沉迷种地。
邱梅的重心重新放在工作上。
粮站那边已经彻底不给养殖场批粮了,袁岳和余德明都感慨,如果不是邱梅想出了办法,恐怕他们的养殖场得遭受灭顶之灾。
做生意果然得高瞻远瞩,这也让袁岳感触颇多。
一开始和邱梅合作时他还能隐隐约约站在上风,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邱梅却成了两人中说了更算数的那一个。
真是不服老不行啊。
有了养殖场的平稳运行,食品厂的发展也越发顺利。
尤其在这个艰难的时候,没有涨价的肉也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邱梅和省城养殖场那边通过电话,他们也只能依靠着以前的关系艰难地让粮站批下些粮食,但数量终究没有以前多了。
这种情况下省城养殖场只能想办法缩减数量,而养殖成本也更高了。
因而卖出去的价格自然也比之前高了许多。
就连候奇都羡慕邱梅,可他们养殖蚯蚓却来不及了,说不定等蚯蚓养殖的地方刚刚建好,粮食产量又恢复正常了,像邱梅这样把蚯蚓养殖分散到各家各户就更不可能了,国营的厂子就没有这样搞的。
另外省城的人也未必愿意养啊。
所以说船大难掉头,从这方面来说还是邱梅私人的食品厂占便宜。
然而就连省城的厂子都这么艰难,县城的养殖场就更不用说了,这天邱梅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竟然是县城养殖场的。
“邱厂长,您好您好,不知道您还记得我吗?”
打来电话的俞浩满脸苦涩,当初于洪志被调去那个乡下小厂子的时候,他心中还嘲笑过对方不知好歹。
可后来通过一些人打听到消息,对方所在的养殖场依靠着安叶食品厂规模不断扩大,于洪志也成了人家厂子里举足轻重的人物。
听说工资水涨船高,加上那边给的奖金,每个月比他这个县城的厂长还要高了。
反观他们养殖场却因为这次的粮食危机被粮站断了粮,只能依靠着之前的存粮养殖,然而这些根本撑不了多久,还是在想方设法用最低配额喂养的情况下。
原定要出栏的一批肉鸡到现在却因为喂养减少,迟迟没有达到出栏标准,作为厂长的俞浩嘴巴都起了燎泡。
只能仗着厚脸皮来恳求邱梅,希望安叶食品厂能帮着把他们的肉鸡提前收购了,好让养殖场缓一口气。
邱梅一听对方的来意便拒绝了。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只是咱们的肉鸡品种都不一样,我们现在用的都是于教授之前让我们去省城引进的,贸然换原材料这不是砸招牌嘛。”
何况邱梅现在多精明啊,一听对方的口气就知道那批肉鸡恐怕出了问题,不然放到市场里也不愁卖啊,何必销到她这个厂子里来呢。
不就是觉得安叶食品厂虽然出货量大,可毕竟是个乡下厂子,好糊弄嘛。
面对这种人邱梅半点都不愿意客气,直接了当地拒绝了。
俞浩心里难受,却不得不硬着头皮说好话。
“我们可以降价……”
邱梅心中冷笑,降价有个屁用,万一收上来的鸡一个个瘦的更鹌鹑似的,就算白送她也不要啊,县养殖场不会是把她当冤大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