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作坊上梁
姜月自然也知道这个事,她都想好了,她又要给家里将种子给换了。
“没发霉,就放在这桌上吧,反正晚上就要浸上了。”刘桂霞说道。
李荷花和余红燕都没意见,然后,三人就从堂屋里走了出来。
薛琰有点累,便在堂屋门槛上坐下了。
姜月见刘桂霞她们从堂屋里出来了,这才也去了堂屋,当着薛琰的面,将堂屋里的晚稻种子都凭空弄不见了,又凭空多了不少晚稻种子放进布袋里,就跟这布袋里的晚稻种子根本没有被换过一样。
薛琰都习惯了,还平静的帮着姜月望风,免得被别人看见。
等换好种子,姜月才也走到堂屋门槛前坐下。然后,看薛琰一眼。
薛琰依旧很平静。
姜月知道,习惯成自然了。
因薛四虎每天早上要赶家里的牛车去镇上卖米线,而只是做秧田,播种晚稻种子,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的牛,于是,等下午薛四虎回来让牛休息了半个时辰的样子,薛三虎就从山上回来了,带牛将秧田给犁了。
犁完就是将秧田整整了,但因为太阳下山了,薛三虎就带着牛回来了,没整秧田,第二天再整也不迟。
当晚,将晚稻种子浸上了。
次日,薛大富和薛三虎上午并没去山上造作坊,他们俩带着薛五虎一块整秧田,秧田快中午的时候才整好,然后,播上浸好的早稻种子,等下午,薛大富、薛三虎、薛五虎才又去作坊帮忙。
作坊快造好了,明天就要上梁了。
房屋上梁可是大事,但薛四虎因为要卖米线,肯定不在家,可这日,薛四虎却将姜月和薛琰又留在家里了。
薛五虎倒是一早跟着薛四虎坐牛车去了镇上,买了不少菜,然后从镇上走回来,让刘桂霞她们做。
上梁这天,要准备一顿比过年还丰盛的菜给造房子的人吃。
都是图个吉利和喜庆。
因为家里要上梁,是大事,所以,吃过早饭,姜月和薛琰就跟着家里人一块来了山上,要看作坊那三间屋子上梁了。
这种大喜事,薛老汉自然也拄着拐杖来了,也不怕山路和田坝不好走,老人家高兴的都没合过嘴。
甚至余红燕也挺着大肚子来了。
薛一虎也没在家里做东西了,跟薛大富、薛二虎、薛三虎一块,抬着那该放在屋顶最高的一根中梁,在李青树他们这些年轻有力的汉子的协助之下,将这梁给慢慢又稳稳的给上上去。
此刻,薛大富、薛一虎、薛二虎、薛三虎就跟家里的四根顶梁柱一样,刘桂霞、李荷花、余红燕笑着笑着,还红了眼。
可能是气氛使然,姜月和薛琰也挺有感触的。
“好!好!”薛老汉拄着拐杖,仰头望着,老人家别提多高兴、多激动了。
这上梁,最忌讳上到一半掉下来,薛大富他们一开始都提着心,直到梁上上去了,才也都笑了。
也都松了口气。
中梁稳稳上上去了,就跟这作坊以后都会稳稳的一样,后面的,就不用再看了,刘桂霞、李荷花忙回去准备做午饭了。
今天午饭得做不少菜,还要杀鸡,忙着呢。
第362章 还真有……
余红燕因为怀着孕,但也想回去帮点忙,哪怕是帮着坐在灶门口塞一下柴也好,便挺着大肚子,也慢慢的回去了。
薛老汉不急着回去,老人家高兴,还要再看看。
姜月和薛琰就站在他们爷爷旁边。
中梁上上去了,其他梁就简单了,估计今天能将所有的梁都上好,明天就只剩下在屋顶铺茅草了。
这个作坊就没买瓦,暂时弄茅草屋顶,以后再说。
姜月环顾了一下作坊四周,已经简单的围了一下了,是要造个大院子。这么多人呢,等屋顶铺好,估计用不了两天,就能将院墙给造好。
午时一到,刘桂霞就在村头喊回去吃饭了,薛大富立刻招呼李青树他们,让先停下,吃了饭再来继续做。
早就从镇上买菜回来的薛五虎立刻跟猴子一样蹦到他爷爷薛老汉旁边,扶薛老汉。
这是他爷爷,当然是一块回去吃饭了!
薛琰见薛五虎扶了,便没扶了,而是又牵着小小的姜月,省的他爹他们不放心。
中午菜是多多了,一大砵红烧肉、一大砵骨头汤、整只炖鸡、一大盘排骨,还有一只从镇上买回来就熟了的烤鸭,光是肉菜就这么多个,素菜就更不用提了,反正桌子上都堆满了。
这也足见姜月和薛琰家里对于这作坊造起来有多高兴。
李青树他们知道今天会多不少菜,但也没想到会丰盛到这个地步,他们觉得,这镇上富贵人家估计也才吃这样。
薛老汉年纪最大,自然是坐在最上位,老人家今天的嘴是真没合上过,高兴的总是呵呵直笑。
姜月和薛琰是两孩子,依旧没上桌,也没有他们坐的位置,但他们坐的小桌,上面也有很多菜。
家里反正现在不缺吃不缺喝。
看刘桂霞给她夹了一只大鸡腿,一下就将她的小饭碗的饭给盖住了,大鸡腿就跟搁在小饭碗的碗口上一样,姜月默了一下,还是将大鸡腿给默默夹到了旁边的薛琰的饭碗里,她不想吃鸡腿,她要吃排骨。
今天排骨是加青椒炒的,特别好吃。
薛琰明白,就将离他很近的那盘排骨往她面前推了推,让她只要一伸手,就能夹到。
下午,薛四虎从镇上回来,就急着要去山上看看已经上梁后的作坊了,他自己一个人去还不行,还叫上了姜月和薛琰一块。
当看到大小梁木都基本上上好了,三间作坊屋子旁边也堆了已经梳理好的茅草,就算今天不铺屋顶,明天上午铺也用不着多长时间。
“明天屋顶铺好就可以安装谷砻和石磨了吧。”薛四虎跟薛琰说道。
薛琰:“嗯。”
薛四虎的声音不自觉压低了:“今天我从镇上回来的时候沈老大夫说,他拜托弄硝石的人让人捎话给他,估计后天硝石就能送到沈氏医馆,还真有两百斤,钰轩他爹是真厉害,这一般人哪弄的到啊。”
这话,自然不止是跟薛琰说的,也是跟姜月说的。
距拜托沈老大夫帮着弄两百斤硝石已经过去四天了,本来沈老大夫的估计是最快四五天。
------题外话------
PS:宝宝们,今天更新完了~
感谢“时栾”、“所谓v”、“惜梦”、“弓莓+玟”这几位宝宝的打赏~
么么哒~
第363章 给他们一百个脑子,也琢磨不出来
而这个硝石让普通人去弄,还真弄不来。
可以说,没有特殊人脉的人是弄不到的。
姜月和薛琰对视了一眼。
“正好,小琰你明天就在家让爹他们将谷砻和石磨安装起来。”薛四虎说道。“若后日硝石真能到,就要忙着看是不是真能制出冰了,你哪有空管什么作坊啊。”
“嗯。”
翌日,上午只用了一个时辰的样子,就将作坊的茅草屋顶给盖好了,然后,李青树他们一半人开始造作坊的院墙,一半人和薛大富薛二虎薛三虎一块,在薛琰的指挥下,开始将各种转轮以及让薛一虎做的其他木质的东西给一个一个安装好,连起来,并最后连上谷砻、石磨。
另一端是借水势的,只要将大水轮上的木卡子给拿掉,水势立刻带动大水轮转动,这个跟大风车一样的大水轮又带动与它相连的转轮转动,这个转轮又带动下一个转轮转到……直到带动谷砻和石磨转动。
往石磨去的那个分支的木齿轮是可以移动的,你将它移动并固定上主支上的齿轮,只要主支上转轮在转动,然后,它就跟着转动,然后带动它这个分支的其他转轮转动,直到带动石磨不停转动。
谷砻那个分支也一样。
所以,你若是只用谷砻的话,就可以将石磨这个分支的木齿轮稍微移动一下,让别固定上主支上的转轮,这样,石磨就不会转动了。
你若是只用石磨,只想石磨转动的话,同理,将谷砻那个分支上的齿轮移动一下,让跟主支上的齿轮分离,谷砻就也不会转。
移动的那个地方,薛琰设计的也特别巧妙,只要扳一下旁边的跟木棍一样的把手就行了。
你若是谷砻和石磨都不用,可以直接用木卡子固定住大转轮,不让借水势的大转轮转动,这样谷砻和石磨就都不会转了;也可以同时扳一下那两个把手,让谷砻和石磨这两个分支都脱离主支,也可以实现这一点。
当谷砻和石磨被带动转起来的时候,李青树他们都看呆了。这就是给他们一百个脑子,也琢磨不出来啊。
果然有的人的脑子,就是没法比。
薛琰在山上作坊忙这个的时候,姜月并不在山上,而是在家,被李荷花带着。
因薛一虎将那一根大竹子都做成了细棍儿,姜月就又拿出那些锯好的竹筒,要去河边将竹筒和细棍儿洗干净。
这个做出来的冰棒是要入嘴吃的,得洗的特别干净才行。
李荷花知道她要洗这两样东西,就带她来到了屋后河边,但却不许她离河边特别近,而是让她在河边树荫底下坐着等。
姜月小小的身子坐在树荫底下,看了看天上的大太阳,才又望向蹲在河水前非要帮着她洗竹筒和细棍儿的李荷花。
李荷花背影看起来还是瘦的跟竹竿一样,不过脸上长了点肉,面色很红润,可以看出,李荷花是胖了点。
对此,李荷花自己是很高兴的。
觉得离怀上又近了一步。
等将竹筒和细棍儿洗干净了,姜月才被李荷花又给牵回家。
第364章 上下接槽
回家正好看见薛三虎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作坊回来了,还扛着一袋昨儿个薛四虎从镇上买回来的早稻谷要出门,显然是又要去山上。
李荷花一看这情况,就立刻问:“三虎,是不是谷砻安装好了?可以脱谷了?”
“嗯,拿去试试。”薛三虎声音依旧很寡淡,不仅小小的姜月需要仰望高高的他,就连李荷花,都是有些仰着头的。
“那你快去吧。”李荷花先是催了声,见薛三虎扛着稻谷去了,她才兴奋又声音特别轻的跟姜月说:“月宝,我们也去瞧瞧啊。”
说着,忙将竹筒和细棍儿送进屋里放好,随即又忙忙的出来,牵着姜月往山上去。
等姜月被李荷花牵到作坊的时候,谷砻已经在给倒进它中间洞里的稻谷脱谷了,没一会就有大白米粒混合着脱下来的糠掉在下面的接槽里。
这个木质接槽底部是圆形网状的,跟个大筛子一样,很多小小的孔,可以让糠通过,但白米粒通过不了。
而这个接槽下面还有个接槽,就是接糠的。
只要晃动上面的接槽,糠就全筛进下面的接槽里了。
本来谷砻下面不是这样的,平时人工或者畜力拉动或推动谷砻转动,磨出带糠的大米粒,然后都是人工来筛,或者人工在风底下扬,一点不像这个样子。
之所以这个样子,是薛琰经过了改良,让更省力。
而那上面的接槽也被改良的可以晃动,下面的接槽比上面的接槽大不少,那上面的接槽晃动幅度大一点都没有关系。
两个接槽都有出口,可以倾斜,将里面的白米粒或者糠给倒出来。
“这也……”李青树他们都围着看,都看痴了。尽管知道能转起来已经设计的很巧妙了,但他们还是觉得特别神奇。
而且,还磨的特别快,反正比人力和畜力不知道快多少。
“大富叔,这以后是不是可以来你这脱谷啊?这也脱的太快了。”李青树他们当中有人不由地问道。
“那敢情好啊。”薛大富笑的见牙不见眼。
姜月走到薛琰旁边。
薛琰见她来了,就看她一眼,然后,晃动了一下上面的那个接槽,让接槽里只剩下白米粒,糠都掉进下面的接槽里。
薛五虎也高兴的不行,跟猴子一样蹿过来:“小琰,隔壁房间那石磨要不要也试试啊?”
薛琰道:“应该不用,石磨是上次四哥买的,从家里院子里搬过来的,家里都用过了,没有问题。而谷砻都没脱谷过,是新的,才今天试试的。”
“也对。”薛五虎乐呵呵。
这个事这么神奇,很快,村里人就知道了。
有空的人便都来看看了。
自然少不了一村之长——陆村长。
陆村长他们还没到作坊旁边,就听见了很多木轮咯吱咯吱转动的声音,等到了,看见架空层底下木轮不停的转动,一个带动另一个,极其壮观,都不由地张大了嘴巴,直呼:“乖乖,这也太……”
当看到被改良的谷砻,一点不费力,还特别快的将稻谷脱成大米,又大米和糠很快通过上下接槽分离,他们又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还能这样吗?
第365章 奇才啊
陆村长先合上嘴巴,然后,看着薛琰,不停点头道:“奇才啊。大富啊,你们家出了个奇才啊。”
薛大富自然是更笑的见牙不见眼。他家小儿子脑子好,这是不读书,要是读书,肯定将来更出息。
来的人当中还有王素芬大婶,这大婶睁大了两眼睛,看到这里,也忍不住开口了,满脸笑:“大富啊,这脱的那么快,一会就能脱好了,那我们都一个村的,以后我们村里的人来脱,应该都不会要钱吧?”
这也太厚颜无耻了。
本来笑的见牙不见眼的薛大富立刻不笑了。
陆村长也笑不出来了。
又是薛五虎第一个跳了起来:“我们家花了那么多银子造这作坊,不就是为了挣点钱么,你说不要钱?!我家吃饱了撑着啊,折腾这么久!我大哥为了做这些东西,手都不知道破了多少回了,之前天天那捣鼓声你不是也听见了吗!我爹二哥他们天天一点不敢马虎,晚上都睡不好,就为了将这作坊造好,我们家费了多少力啊!你吃相要不要这么难看!每次都是你!”
对,每次都是这大婶!
在场不少人也都挺不满的。
王大婶自然下不来台,但却陪着笑脸道:“我就是问问,问问,没别的意思,五虎你怎么还急上了。”
“没你这么问的!”薛五虎还是火大不已。
薛大富看人家都陪笑脸了,也不想将场面弄的更难看,便道:“王婶,我们家商量过了,到时候脱一百斤稻谷十文钱,两百斤二十文钱这样子。那三百斤自然就是三十文钱。”
“好好好,”立刻说好的是陆村长,还笑着。方才他也被那王婶弄得有点火大。“平时我们各自用各自家里那个小谷砻脱谷好些天,才能脱个一百斤呢,镇上米铺那雇的专门脱谷的人,都得十五文一天的工钱,就是那样的人,一天也脱不了一百斤的稻谷,你们家一百斤才收十文钱……大富你还是厚道的。合适。合适。”
作为一村之长,若村里有什么不合适的,陆村长都会第一个开口跟人家好好说道说道,既然陆村长都说合适了,那肯定是合适的。
但王大婶一听脱谷一百斤得十文钱,就立刻想说什么了,张了张嘴,话都要出口了,可还是又闭上了嘴,没说。
却耷拉个眼,跟谁欠了她几百万似的。
等从作坊出来,在回去的路上,这王大婶还是没忍住,又开了口,跟一块回去的人说道:“这一百斤十文钱也太贵了,那谷砻脱的那么快,都不用什么人工,没一会就能给脱一百斤了,也就是没一会大富家就能挣十文钱了,这可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大富家也忒黑心了,也不知道少要一点!”
反正牢骚满腹。
竟然还有人附和:“是啊,还同村的呢,也不知道便宜一点。他家还这么有钱,作坊都造起来了,这是掉钱眼里了吧。”
陆村长立刻气的胡子都要竖起来了:“你们嫌贵就不要送给大富家脱,自己用谷砻脱不就行了吗!往年你们怎么脱谷的你们现在就不知道了?!谁让你们一定要送了!方才五虎的话你们没听见啊!我的话你们没听见啊!稻谷一斤才十一文钱,一斤大米却要十五文钱,你们不知道啊!糠能值几个钱?还不是贵在用了人工和畜力脱谷吗!照那样算的话一百斤大米和一百斤稻谷,就相差四十文钱,大富家才收十文钱,你们还想人家怎么样!赔本给你们脱谷吗?!脑子呢!”
第366章 你们没那本事
“何况,”陆村长又道,“人家造作坊就是为了做生意的,做生意总要挣点,不然,这生意做的还有什么意思!虽然大富家脱谷一百斤要收十文钱,但怎么说,对我们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我们可以将稻谷送大富家脱谷,再以大米的方式卖出去,我们怎么也会比以往挣得多啊,这就够了,不是吗?你们是不是傻啊!”
“就是就是。”很多人附和。
陆续也有别人开口了。
“自己不会算账,也没人将刀架你们脖子上让你们送给大富家脱谷,净说闲话!有本事你们都别送!看着吧,以后肯定很多人来脱谷,说不定镇上米铺都会将稻子送来给大富家脱,这专门雇人和买畜力慢慢的脱谷,跟大富家这一比,也太不划算了。”
“可不是嘛!有本事你们到时候别送!”
“有你们这样的同村人,我这要是大富,宁愿没有。还同村人呢!是不是真要大富家一点钱不要,白给你们脱谷你们才开心?世上有这种好事吗!”
“我也觉得划算,十文钱就能脱谷一百斤,这可省了我们好几天的活!我要是没别的活干,当然是能省十文钱是十文钱,但有活干的时候,我也宁愿将稻谷送去大富叔家作坊。反正不就是自己觉得怎么划算怎么来么。王大婶,你们真不至于那么说。”有个汉子说道。
“就是啊!竟然还说人家黑心、钻钱眼里了,人家哪里黑心了?哪里钻钱眼里了?你们自己不是也天天想着能挣到钱,让日子能过的更好么,可你们有那本事吗!”
“对!这是大富家的本事!我家要是有那个本事,这生意我也做!”
“镇上那么多铺子,东西那么贵,你们都没说过人家黑心,钻钱眼里,我看你们就是红眼病!嫉妒!”
“人家又不偷不抢的,靠自己本事,你们还真好意思!”
“五虎骂的没错,每次都是你!”
说的那王大婶和那个附和的人都一句话不敢再说了。
那附和的人还好,只有王大婶,虽然不敢说话了,但心里还满是牢骚,仍觉得一个村的,就该像她说的那样。
反正她是听不进去大家的话,只是碍于大家都这样,她活了这么大年纪了,也知道她这跟犯了众怒没两样,识相的没再开口而已。
陆村长又说了两句,才继续朝前走。
大家也朝前走。
王大婶也朝前走,但却走在最后面,看着前面走着的陆村长他们,她完全鼻子不是鼻子了,也眼不是眼,还嘴里只有她自己能听到的碎碎念:“我不傻,你们才傻!大富家要是分文不收,我们不是能挣更多么!一群傻子!”
而这些人都不知道的是,薛琰和姜月就在他们后面不远处。
李荷花在村长他们来之前,已经回去了,而李荷花回去之前,看薛琰没事了,就将姜月又交给薛琰带了。
现在作坊是真没有薛琰的事了,薛大富见村长他们走后,便让薛琰带姜月也回去,哪知道会听到这些话。
第367章 你真觉得……能改变很多东西吗?
不过,都是闲话,就算听见了,他们也跟没听见一样。
姜月只是跟薛琰小声说:“我知道一个谷砻,比我们家现在这个还要小一点,那个谷砻,一天能脱至少三千斤稻谷。”
当初,她第一次看到他画的图纸的时候,就想到那个谷砻了,就是她原来世界曾经在太原晋祠镇发现的那个。
言外之意,我们家这个谷砻一天能脱谷更多,但绝不会少于三千斤。
若是按三千斤算,一百斤是十文钱,那三千斤就是三百文钱。
五百文钱才是半两银子呢,一天才挣三百文钱,说实话,她真心不觉得多。
何况,也不是天天有三千斤给你脱谷。
一天能有个几百斤稻谷给你脱,挣个几十文钱估计都很不错了。
不过,方才有个人倒是说对了,若这脱谷作坊的事传开了,说不定镇上会有米铺将稻谷送来给他们家作坊脱,那时候就算谷砻也不会每天白天黑夜连轴转的脱谷,但绝对比给这十里八村脱谷挣的多。
薛琰自然也知道这些,所以也没针对她说的至少能脱三千斤说什么,这只是理想状态的数值,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他只是蓦地有些感慨,叹了口气,才一边牵着小小的她继续回家,一边挺小声的微微笑道:“我相信你应该早就看出来了,原本我的打算。”
“平平凡凡窝在这个村子里?”姜月反问。
“嗯。”薛琰点头,还微微笑着。“我现在其实也还是这个打算。但我的打算归我的打算,我家里其他人的人生还是要他们自己决定的,不应该围着我转。他们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闻言,姜月道:“上辈子他们是不是就围着你转?”
“嗯。”他又点头,但这次却沉默了一会,才又开口:“我重生那会,没想到家里会多个你,要造个脱谷作坊的事是我还没从书院回来就决定的,我要平平凡凡的,就算帮家里,也尽可能平平凡凡的,一天能挣几十文钱对庄稼人而言已经足够了,何况,我并不觉得家里人会甘于这样,尤其是四哥,以前是被要供我读书给限制了,现在没这个限制了,就算我们不帮忙,他也迟早能挣到不少钱的。如今,这个作坊,给人脱不脱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家里已经不缺这个钱了,后面,应该会变成做米线的一部分,稻谷脱成大米,再磨成大米粉,再做成米线。”
姜月也觉得最后这个作坊会变成做米线的一部分,因为他们四哥要将米线的生意做大,迟早的事。
不过——
“你真觉得你不读书,平平凡凡的窝在这个村子里,就能改变上辈子的很多东西吗?”她突然问道。
虽然她不知道他到底都要改变什么,但她感觉的出来,也看得出来。
薛琰一点不意外她问出这样的话来,他一直都知道她有多聪明,但他还是沉默了许久,才跟她道:“已经改变不少东西了,我觉得我的决定应该是正确的。”
至少五哥现在还活蹦乱跳,爷爷也没有因为五哥和四叔的过世身子骨开始不硬朗了,家里其他人也都好好的。
第368章 你都能觉得你被晒死
姜月却是一句:“可能吧。”
她不觉得他这决定有多么的正确,可也不觉得他的决定有多么的错,在这个决定上,她是保持中立态度的。
毕竟,他上辈子的事,她其实根本都一点不了解。
过了一会,姜月才转移话题:“四哥不是说沈老大夫说明天硝石可能会到医馆吗,那明天我们也去镇上吧。”
“嗯。”薛琰同意,左右他也没有别的事。
*
第二日,是六月初六,姜月他们来到镇上后,先去沈氏医馆后院拿遮阳棚等物来摆摊,医馆虽然开门了,但沈老大夫并不在,医馆小童说一早有人将沈老大夫请去看诊了。
摊摆好,因天气炎热,他这个摊位又比别的卖吃食的摊位都热,来吃米线、凉皮的人更少了。
好半天才来一个。
知道最近四张桌子摆上了也是白摆,所以,这几天薛四虎都只摆了两张桌子,纵是这样,也没坐满。
此刻,只有一个人坐在那吃凉皮,一边大口吃,一边擦汗。
另一张桌子自然是空的。
薛四虎闲的发慌,干脆跟姜月和薛琰一样,坐在小马扎上,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再你看看他。
“你们说……”薛四虎还闲的直抖腿,颇有点吊儿郎当的意味,“今天我们家能卖出去三十碗吗?”
“二十碗都悬。”姜月实话实说。
薛琰点了个头,也表示二十碗都悬。
薛四虎:“都怪这该死的天,也太热了,去年像这样热了两个月,这还没到最热的时候的,再过几天,到三伏天,人真能中暑。等双抢的时候,你都能觉得你被晒死。”
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妇人挎着一个篮子,一边用帕子擦着脸上的汗,一边急步而来。
薛四虎脸上立刻带上了笑,站了起来:“大姐,你是要吃凉拌米线,还是凉皮啊?”
“我什么都不吃,”那妇人一副要被热屁了的样子,还用帕子当扇子对着自己扇着风,“我就是来问问你,你们家直接卖干米线吗?要是卖的话,卖点给我,我自己回家做,我男人孩子都喜欢吃你这的米线,但天实在太热了,你们这摊位又不好,就没过来。”
闻言,姜月和薛琰对视一眼。
“卖的,卖的,”薛四虎连连笑道,“干米线一斤二十五文钱,您要几斤啊?”
“这个米线能放多久啊?”
“我家试过了,热天的话,这能放至少半个月不坏的,都晒的干干透透的了,若是凉天,容易回潮,自然放不了那么久。”
“能放这么久啊,那行,你给我来个五斤。”
“好勒!”薛四虎立刻应道。“正好这个纸包里是五斤的量,您拿好,总共一百二十五文钱。”
那大姐接过那个挺大的纸包,打开看了看,又手里颠了颠,确定是五斤量的干米线,才从钱袋里数出足够数的钱:“喏,给你钱。”
“谢谢您勒大姐,想要再买再来啊!”薛四虎吆喝道。
那大姐还没走,坐在那吃凉皮的大叔就转头过来道:“你们这米线还直接卖干的啊?早说啊!”
------题外话------
PS:宝宝们,今天更新完了哈~
第369章 还是我们家小琰和月宝对我好!
薛四虎一听就明白了,“怎么,大叔,您也想买吗?”
“想买啊!我都来你家吃过好几回了!就是你这摊位真是热的人受不了,给我也拿两斤米线吧。我有时候晚上回家晚,到时候直接弄点米线吃就行了,我看你这米线弄起来比做饭快多了。”
“好嘞!”薛四虎忙应了。随即,也找出一个纸包,“大叔,这应该有两斤多,我这也没带秤,不过您是我们家的常客,多的就当送给您的吧。”
“那谢谢了。不过,你们家凉皮有干的卖吗?我也挺喜欢吃你家凉皮的。”
“凉皮晒干卖口味就没这新鲜的好了,我们也不能瞒您啊大叔,您说对吧?若您真想要干的凉皮,也行,回头我们家帮您晒好,您再过来买行吗?”
“那还是算了吧,都没新鲜的口味好了,我还买干啥啊。”
那大叔说着,吸溜了一大口,将盘子里的最后一点凉皮给吃的精光后,才站了起来,接过纸包的米线,是不是有两斤多,一般都能感觉的出来的,觉得差不多,那大叔连带凉皮的钱一块给了薛四虎,然后才大步走了。
见那大叔走了,薛琰才起身去将桌上的盘子和筷子给收了,放到一边水盆里。然后,就蹲在水盆边开始洗。
就一个盘子一双筷子,也用不着姜月帮忙洗,姜月则是拿抹布,垫着脚尖,将桌子又给擦了擦。
薛四虎一边数着手里刚卖干米线得来的钱,一边笑道:“我原本还想着,等以后我们家有正经的铺子卖米线了,再卖干米线,没想到现在就有人买我们家的干米线了,正好,弥补我们家因天热卖出去的碗数越来越低这个亏空。”
说着,又往马扎上一坐,“小琰、月宝,看来我们家得买杆秤了。不,得买两杆,一大一小。小的给我来镇上卖米线用,大的放家里,让家里称总的多重,省的总是去村长家借秤。”
“四哥你看着办吧。”姜月和薛琰都说道。这方面,他们真的没什么意见,都随他们四哥。
“还是我们家小琰和月宝对我好!”薛四虎立刻笑道,表情还有点夸张。
姜月和薛琰都习惯了。
他们四哥向来会说话,张口就能来的。
薛琰刚将筷子和盘子洗好,放在一边沥干,便瞧见医馆的小童急急跑来,跟他说道:“薛小公子,我们家大夫让我告诉你们,说你们要的东西到了。就是让我提前来跟你们说一声,你们要是急的话,可现在就去拿,不急的话,可收工了再去拿。”
薛琰拱手:“好,多谢了。”
小童忙回礼,然后,才走了。
薛琰和姜月都看向薛四虎,看薛四虎是什么意思。
“再怎么样,我们也要先吃饭啊,我们都还没吃午饭呢。”薛四虎笑道。“这样吧,不是还剩几张凉皮吗,也幸好没让家里多做,我们拌了吃了就收摊。”
薛琰和姜月都没意见。
然后薛四虎就开始拌凉皮了。拌好后,薛四虎又去前面那卖凉茶的摊位买了三碗凉茶回来,一人一碗。
第370章 好人有好报不是吗
姜月和薛琰只各吃了一小碗凉皮,剩下的都薛四虎吃了。
喝了凉茶,才洗他们吃的碗筷,然后才收摊。
“这么早收摊啊?”旁边那小伙子货郎笑问。方才他是见有个小童来了,但没听到那小童说什么。
“都没人来吃东西了,早收早回去。”薛四虎笑道。
“你们这生意不好,我这生意也不好啊。”那小伙子苦着一张脸。“之前托你们家福,现在……算了吧,我明天还是换个地方摆摊吧,我这几天又什么东西都没卖出去。”
斜对面摊位的那大娘之前跟这小伙子吵过嘴,但毕竟是个嘴硬心软的,都是出来做生意的,都不容易,听到这话,忍不住好声好气的劝道:“小兄弟,你还是别随便换地方了,这要是换地方了,以后你想再回来就难了,说不定会被别人占去的,天也不会一直热,迟早会凉快起来的,到时候小薛他们家生意又会红火起来了,到时候我们这东西自然又能托他们家米线的福,容易卖出去了。”
那小伙子就没那大娘这么大度了,还记恨着之前的事呢,这要是他那天从姜月薛琰这两孩子口里知道了米线到底怎么做出来的,该多好,都怪这爱管闲事的大娘!
只见他立刻就口气不好的冲那大娘道:“这热得热一两个月呢,现在这摊位得交钱,一天十文钱,一两个月没生意,天天得交十文钱,你给我交啊!”
那大娘被气的够呛:“真是不识好人心!”
姜月、薛琰、薛四虎都觉得,有些人就是活该挣不了多少钱。
那小伙子见那大娘这么说,他口气就更冲了:“我就不信你们都能坚持一两个月没一点生意不走!”
那大娘也是气极了,道:“你要是走了,我就立刻占你这位置去!那么好的位置,你不要我要!”
之前薛记米线红火的时候,可是跟薛记米线相邻的那货郎的生意最好,她好心劝人家,人家不接受,还这样,她也忍不下这口气。
“你要你就要,我管你要不要,反正我明天就走了!”那小伙子也十分硬气。反正他是扛不住一两个月没一点生意,在这里苦撑的。
他也一心觉得,就算这大娘占了这位置,也撑不了那么长时间没生意,肯定也会跟他一样,去别处摆摊。
而他等薛记米线生意又快要好起来的时候,提前几天又回来将位置占回来也就是了。
那样他不就只会白交几天的钱么。要是不换地方摆摊,一直在这,得白交一两个月呢。
反正这小伙子自以为他小算盘打的很清楚。
姜月、薛琰、薛四虎都是多聪明的人,一眼就看穿这小伙子打的什么算盘了,可他们谁也没有说什么。
大娘是好人,好人该有好报不是吗。
收好摊,薛四虎就又去牵牛车了,将东西都绑上牛车,才和姜月薛琰一块去沈氏医馆。
沈老大夫见到他们,便将小童打发去忙别的了,然后,才小声跟他们说道:“我也只能帮你们弄这么多了,想弄更多也没有了,别人还不知道这两袋里面是什么,你们快将东西弄上牛车,带回去吧。”
第371章 特别大的锅
“真是太谢谢您了。”薛四虎极其感激。
薛琰有礼又得体的拱手,施了一礼。
姜月:“谢谢伯伯。”
“谢什么啊,我还等着你们家的冰吃呢。好了,你们忙吧,我前面还有个病人,得回前面去了。”说完,沈老大夫就进了屋,去了前面给人看诊的房间。
薛琰、姜月、薛四虎还在后院。
薛四虎忙将牛车上要卸下来的东西都卸下来放在沈氏医馆后院,然后,才将旁边那两麻袋硝石给弄上牛车。
弄上牛车的时候,薛四虎有打开麻袋,和姜月薛琰一块看了看。
沈老大夫这给他们家弄的是已经过滤晒干好的硝石结晶,拿回去就直接可以用了,这事是真多亏了沈老大夫。
从医馆后院出来,薛四虎让姜月和薛琰先上牛车,然后,他才上牛车。
路过卖秤的铺子,便停了车,按之前说的,去买了大小两杆秤。
等买了秤,从人家铺子里走出来,薛四虎才道:“我们再去买一口大锅吧。”说着,压低了声音,“若是制冰成功,就得需要大锅来熬煮,将硝石更快的又弄出来重新利用。若是不成功,用不上这口大锅,但家里以后米线会越做越多,肯定也会重新买锅的,这锅怎么也不会浪费掉。”
“嗯。”姜月和薛琰都没意见。
于是,又去买了一口特别大的锅。
目测是家里灶台上那口大锅的两倍大。
等买了锅,姜月才道:“那干脆也买几斤糯米粉吧。还有白糖。”
“买糯米粉和白糖做什么?”薛四虎问道。
薛琰也疑惑的望向姜月。
姜月道:“我想利用竹筒做的那个拿在手里吃的冰,可能会用到。”
这是他们家月宝又在琢磨吃食呢,他还是非常信他们家月宝琢磨吃食方面的本领的,他们家月宝跟她娘一样,都有这个方面的天赋,只见薛四虎立刻就答应了:“成,去买糯米粉和白糖!要是冰制不出来,糯米粉和白糖也可以家里自己吃。”
然后就去买了五斤糯米粉和一些白糖。
随即才出镇上,回家。
家中,因为有水力石磨了,石磨转的特别快,没多久就将李荷花和刘桂霞浸的早稻米给磨成了粉,都没用一上午,李荷花和刘桂霞也都漏好了丝,做好了米线,又全晒在了院子里的竹竿上。
今天浸的这个早稻米,就是昨天水力谷砻,将买来的、去年的早稻谷,脱谷成的那个白米粒。
这下好了,不仅成本降低了,人轻松了,还效率也大大提升了。
现在,哪怕只有李荷花和刘桂霞两人做米线,一天都能做以前生意红火的时候好几天卖的量。
李荷花她们都很高兴。
作坊别的都弄好了,唯独院墙还在造,薛大富、薛二虎、薛三虎、薛五虎都在帮着造院墙,估计明天就能造好,并安上院子门。
薛一虎又在家做木盆,已经做了四个木盆出来了,两个大的,两个小的,认为就算制不出冰,这个木盆也可以家里用。
李荷花见她没什么事干,就将这四个木盆都刷洗的干干净净了,跟姜月的那些竹筒和细棍儿放在一块。
第372章 我就服小琰的脑子
刘桂霞正蹲在一腌菜的罐子前,拿开罐子上面的盖子,从罐子里抓出一把腌制的发黄的长豇豆,这豇豆一看就很酸,怀孕的余红燕在旁边看着,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菜也腌的太好了。
这豇豆是今年的第一茬豇豆,当时家里吃了一些,其他的就都腌了起来,现在腌制好了,自然可以拿出来晚上做了,当咸菜吃,下饭。
听见外面牛车的声音,也知道可能今天会拿到硝石,刘桂霞忙将抓出来的豇豆放一边,盖上罐盖,又忙洗了手,才跟李荷花余红燕一块,出门口来看看。
“怎么样怎么样,拿到了吗?”刘桂霞她们都急问。
薛一虎觉得可能需要他帮忙,也停下手中的活,从院子里出来了。
薛四虎都没从牛车上下来,就笑道:“拿到了,拿到了。”
这下好了,刘桂霞她们都兴奋了。她们急着想知道到底能不能制出冰,当然,她们自然都是盼着能制出冰来的。
见薛四虎下了牛车,薛琰也下了牛车。
姜月起身,本想直接跟以前一样跳下去,但李荷花已经快步走了过来,将小小的她给抱了下来。
“这两麻袋里面就是硝石吧?来来来,一虎,快扛进去。”刘桂霞立刻招呼道。
“欸!”干体力活,薛一虎最在行了,拎起一袋都不用上肩。
一袋是一百斤。
两袋那就是两百斤。
都没用到薛四虎,薛一虎简单的两趟,就将两袋东西都弄进了屋里。
刘桂霞李荷花则赶紧将牛车上的别的东西都拿进院子里。
薛四虎本人则赶紧将木车从牛身上卸下来,然后将牛给送去牛棚里,并往给牛喝水的槽里倒了不少水,又喂了草料,才回来。
还没进门,薛四虎就说:“娘,现在家里作坊都造起来了,以后米线每天也可以多做点了,今天虽然没卖多少碗凉拌米线,但干米线却卖出去七斤,我卖二十五文钱一斤呢,人家大米粉都二十文钱一斤,我二十五文钱其实也不算贵了,咱们家以后反正也卖干米线吧,有些人觉得我家摊位热,不想来我家摊位吃,但又想吃米线,有的觉得下米线吃比做别的饭快……各种理由,干米线真卖起来,应该也能卖的很好。我都买秤了。”
“行行行,小琰要造的这作坊还真好,太省力了,也快,你看看,我和你大嫂这一上午就做了这么多呢。”
刘桂霞让薛四虎看竹竿上的米线,上下三层、错落有致的竹竿都晒满了,院子里都没有空地了,站在里面,都有些看不到人了。
以前做这么多,怎么也得至少两三天吧。
“我就服小琰的脑子。”薛四虎笑道。“真是多亏了小琰要造作坊,以后我们家米线生意的本钱可就少很多了,还比以前轻松,而且同样的时间却比以前能做出多出三倍不止的米线,怎么算,都能净挣很多。”
“好了,别贫了,”刘桂霞高兴归高兴能挣钱越来越多,但也没忘了正事,“快看看这硝石到底能不能制出冰来吧。”
第373章 他该什么都抢着干?
薛四虎:“那硝石呢?大哥搬哪去了?”
刘桂霞:“你大哥都给搬堂屋里去了,这院子都晒米线了,不知道放哪。”
“那就去堂屋吧。”薛四虎说道。
而姜月、薛琰已经在堂屋了。
见薛一虎送完两袋硝石,就从堂屋出去了,姜月便压着声音,用只有薛琰听到的音量,叮嘱薛琰:“到时候小盆的水位一定要低于大盆的,不然小盆里的水不一定能结冰。”
“嗯。”薛琰应了。
“到时候大盆里的冰是不能吃的,就别浪费井水了,大盆里的水就用河水吧,只小盆里用吃的井水。”姜月更小声。
一般,村里人吃的水都是井水,而洗菜、洗衣裳等什么的,都是用河水。
可能因为河跟井离的也不是很远,只要河里没有干涸,井里就都不会干,自从村里那口井打上,反正就没有干过。
可以说,那个河和那口井之间的土层,就跟一个天然的过滤屏障一样,井里的水不仅没干过,还特别干净。
薛琰也是这么想的,自然又是点了个头,小声应了声:“嗯。”
薛琰刚应完声,薛四虎和刘桂霞就走了进来,于是姜月就闭了嘴,没再叮嘱薛琰什么。
何况,也已经叮嘱的差不多了。
院子门已经在薛四虎进院子的时候,被薛四虎自己给反手关上了,还上了栓。
薛一虎、李荷花、余红燕三人见薛四虎和刘桂霞都进了堂屋,好像是要制冰了,他们自然好奇,也都来了堂屋。
都站在那两袋硝石面前。
刘桂霞他们都还没见过硝石,当袋子打开,看见里面无色晶体,都眼睛不由地睁大了:“这就是硝石啊。”
“然后呢?”刘桂霞有点着急。
薛四虎笑道:“娘你别急,之前小琰说的那些话我不是也都跟你们说过了么,不过我怕有什么地方记错了,当时小琰说了不少呢,还是让小琰来吧。”
薛琰倒是想让姜月来,毕竟,姜月才是对硝石最熟悉的,他知道的那么细,也都是姜月跟他说的。
可奈何硝石可能能制冰这个事,是他提出来的……
加上姜月方才也叮嘱他了,显然也是让他来的意思……
好吧。
薛琰这才开口道:“先准备两个盆,一个大盆,一个小盆。”
薛一虎转身就去拿来了,东西都放在堂屋的角落里,李荷花都洗干净了。
薛琰:“可能还要一个大木勺,瓢也行,防止硝石要倒的不够,就用瓢再加。一开始也可以多倒点硝石,反正硝石可以重复利用,能再弄出来。”
李荷花忙去拿了个大瓢来。
“水——”
薛琰刚开口一个字,薛四虎就抢答了:“我知道,我这就去挑水。”
薛一虎道:“还是我去挑吧。”他是大哥,该什么都抢着干。
“大盆里到时候是要放硝石的,就算结冰也不能吃,我觉得,最好大盆里用河水,小盆里用井水。”薛琰说完,便下意识的看了站在他旁边小小的姜月一眼。
姜月很平静地回看他一眼。
他干咳一声。
有些心虚。
倒不是心虚她回看他,而是心虚这本来该她说,现在却是他在说。
第374章 结冰
薛四虎和薛一虎一听薛琰这话,却立刻都笑了。
然后两兄弟就不用争了,一个去挑了一担井水来,一个去挑了一担河水来,尽管其实应该用不了这么多水。
见都准备好了,薛琰才让将小盆放进大盆里。
薛四虎忙放了。
然后薛琰才让往大盆里加河水,八分满的样子。
小盆和大盆的高度正好一样,看薛四虎往小盆里加井水,薛琰就按方才姜月叮嘱的,让加的水位不要高于大盆的水位。
“为什么小盆里的水不要高于大盆里的水啊?”余红燕有些不懂。
薛琰道:“毕竟小盆里的水和大盆里的水还隔着小盆的木板,而硝石却是放在大盆里,我觉得,这要是硝石真能制冰,小盆里的水得少一点,不然,很可能是大盆里的水结冰,而小盆里的水却结不了冰。”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余红燕一下就明白了,“还是小琰你脑子好使!”
薛琰又瞄姜月一眼。
“然后是不是往大盆里倒硝石了?”薛四虎问道。
一听这话,刘桂霞她们立刻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睛眨也不眨,一点不想错过接下来的一幕。这要是真能制冰呢……
姜月还是挺平静的看着这一切。
薛琰道:“那倒吧,先多倒点。”
“要不直接倒个半袋?”薛四虎提议。
这也太多了。薛琰想说。他说的先多倒点,并不是一下就倒这么多。
但想到若是他真说了,他四哥肯定会觉得不对劲,毕竟,现在在他四哥眼里,他们都还不知道这能不能制成冰,现在正在探索呢,谁知道要到底加多少硝石,何况他自己也说先多倒点。
再说,这硝石可以循环利用的,就算倒下去,也在这盆里,又不会没了。
等结冰了,冰里硝石结晶太多,他四哥也能知道是加多了,到时候再减少就是了。
这么想着,薛琰便道:“那就倒个半袋试试看吧。”
“好嘞!”薛四虎立刻准备倒了。
“还是我来倒吧。”薛一虎说道。
薛四虎想着他大哥的确是比他力气大,这倒起来肯定比他倒容易,便道:“行,那大哥你来吧。”
薛一虎就拽起了一麻袋硝石,其实没有整整一麻袋,只是用一个麻袋装着,然后,一倾斜,半袋子就一下倒下去了,随即薛一虎快速收了口,不倒了,将剩下的硝石连带麻袋放一边。
而硝石易溶于水,这一倒下去,硝石就开始在迅速消失。
刘桂霞、李荷花、余红燕都屏住了呼吸。
薛一虎也屏住了呼吸。
薛四虎提着心,两只手都不自觉握成了拳头,眼睛则是死死盯着盆里的情况。
姜月仍平静无比,但视线也在看着。
不过她却知道,硝石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何况这么多硝石倒下去,这冰很快会结的。
果不其然,大盆和小盆里的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很快就结了冰。
刘桂霞一瞧见,立刻双手合十,仰着头,冲着天,直感谢:“老天保佑!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题外话------
PS:宝宝们,今天更新完了哈~
感谢“莫”的打赏~
么么哒~
第375章 不是这么算的……
“结冰了。结冰了。真结冰了。小盆里也结冰了。太好了。”李荷花和余红燕妯娌两人,又你拉着我的手,我拉着你的手,都高兴的不行。
薛四虎难得激动的转身就一拳头捶他大哥身上:“大哥,真结冰了!”
薛一虎只是特别憨的笑,显然也很高兴。
薛琰也笑了。家里人开心就好。
姜月没笑,而是去找了个竹片,然后,蹲在盆前,刮着大盆冰面上析出的硝石结晶。
而大盆冰的底部却也有挺多的硝石结晶。
如果说,冰面上是温度降低,硝石溶解度下降,析出来的硝石晶体,那底部和中间的,应该是加多了的硝石,都还没来得及融化,水就已经结了冰,冻住了。
薛四虎这才注意到这个,立刻就蹲了下来,也看着:“这是硝石加多了吧?所以这些是没化完的?”
姜月不好直接说你硝石就是加多了,加上也不好肯定的说只要硝石加的足够,那结冰了,冰面上都会析出一定的硝石,也知道现在要装作探索中,便道:“可能,要不四哥,下一盆我们就少加点硝石试试?”
“行啊!”薛四虎没意见。
“四虎,真有你的,”余红燕笑道,“你说直接半袋,竟然真成了,这下我们都安心了。”
知道能制出冰来了,他们心里是都踏实了,刘桂霞、李荷花、薛一虎都点头。
薛四虎立刻笑道:“我那是随便说的,因为小琰说能重复利用硝石,不怕将硝石弄没了,我才敢的。”
“不管怎么样,反正是成了。”刘桂霞是真安心了,心里特别的踏实。
姜月还在刮冰上面析出的硝石。
旁边有个大瓢,刚才没用上,现在正好放她刮出来的硝石。
薛琰也去找了个竹片,然后蹲下,帮着刮。
刘桂霞她们也都帮忙,将硝石都刮出来,放到大瓢里。帮忙之前,还找了一块干净的布,将小盆给蒙上,免得有什么东西落在小盆里,导致小盆里的冰也不能吃。
见大盆冰的底部也有硝石结晶,还挺多的,一个大瓢根本放不下,李荷花干脆去找了个木桶来。
将刮出来的硝石都放木桶里。
薛四虎和薛一虎则去找了东西来凿冰。
见大盆冰表面上的硝石都被刮干净,他们才开始凿冰,将冰底部那挺大一块的没有融化完的硝石结晶都给取出来。
薛四虎一边忙这个,还一边说:“方才加了半袋子,虽然没有用秤称,但应该大概在五十斤左右,现在这多出来这么多,下一盆我们就少加这么多就是了。”
不是这么算的……
姜月想说。
这里面还包括因为温度降低析出来的硝石结晶,这部分还是得又加进去,不能减了,不然结不了冰。
但现在已经结了一次冰了,要是没结冰,就知道硝石加少了,所以,姜月也就没说什么。
而薛琰自然也没说什么。
薛四虎也不拿秤称,直接用手拎了下木桶估计了一下,才道:“下一盆我们加二十斤试试吧。”
姜月和薛琰都随他。
刘桂霞他们自然更随他。
只不过姜月和薛琰心里都有数,照这个大盆的大小,装的水量,二十斤肯定结不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