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自矜功伐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这个诗,不太懂。
249页,史鉴:高傲轻敌是强人易患的通病。让我想起了项羽的自矜功伐。
第137章 谨小慎微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这个就很易懂,很生动活泼。一个小孩儿,跟着大人,有样学样,种起瓜来。哈哈。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暴死,39周岁。估计也是过于放纵了,要么也是被算计了。
因此,要谨小慎微。
第138章 时间如流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这个很有才。也可以用于讽刺。
又回到了熟悉的莘庄中央公园。
眼前一个小姑娘背着一把吉他。让我想起前两年在SH市图书馆旁边的衡山路。似乎也是初秋的夜晚,昏黄的路灯下面,一个美女在弹着吉他,亦或是拉着小提琴。唱没唱歌我忘了。
于是感慨于两年之迅速。时光如流水。一去永不返。刚才度过的上一秒钟,再也回不来了。
第139章 荡气回肠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写得很真实。午睡起来之后,确实有些不知所终的感觉。
一气呵成,荡气回肠。这两个词语,真好。
恰如我中午吃的牛肉面和烤羊肉,吃完之后,真的是回肠荡气,口有余香。
第140章 守江山更难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个太有名了,小学4年纪左右就背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朱常洛做太子19年,当皇帝30天。太可笑了。因此,只有泰昌元年,没有第二年,这就不错了。
唉,这跟李自成挺像的,也是没当多久,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说,守江山更难。
第141章 跳出三界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是啊,写的太有道理了。必须要有源头活水才行。
最后一页史鉴:能进得书里去,又能跳得出来,方能洞穿世事。
让我想起了那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记得锖仔总说这句话。
第142章 思接千载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不知道这首诗好在哪里。
今天上午10点左右到了喜马拉雅艺术馆,进去一看,太艺术了,基本上看不懂,欣赏不了。很快就回图书馆了。
到了莘庄,已经1点半左右了。
饿了,吃了碗面,加上两串烤羊肉。挺好吃。来到图书馆三楼开始看书。
今天打算把《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看完。这本来是昨天的计划。谁知道昨天有雨,再加上4楼5点就下班。所以没有完成。
序言中写的,小时候,看着满是泥垢和包浆的铜钱,流传了几百年了,不知道经过多少次转手,士农工商,都有可能。我突然觉得,这几百年来来往往的人和我有了某种莫名的联系。
是啊,很多古董,古建都有这样的意义。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我们都有或多或少,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我们思接千载的源泉。
第143章 人非圣贤
细草穿沙雪未销,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姜夔似乎对桥情有独钟。他写的桥很美。
下午,去取快递,结果说错了,让菜鸟驿站的小伙子很是恼火,毕竟很有可能会导致他收到责难。唉,我的错了。下次一定要看仔细一点。
然后说说我爸,他中午跟我说,找到我买的水了,原来送错了。因为有个房间也叫102,引起误会了。
如此看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啊。
第144章 明月清风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这首诗,我记得似乎也是小学时学的。当时还不太了解,没有理解诗人为何发愁。现在想来,国仇家恨,壮志未酬,怎不令人忧愁啊。况且年龄一天天渐长,一天天衰老。唉,怎一个愁字了得。
取完文件回来后,去身边的书架上拿上一本书阅读:《画境丛书·画境景观美学》。
大致浏览了一下内容,还不错。于是,拿到座位上仔细看看。
一开始,就被书上的题字吸引了。明月清风无须买,天地人神画外音。字好,意境更好。
作者是中科院院士吴硕贤。
第145章 拈花微笑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我高二就很喜欢这首诗了。
孔网上淘到一本《迷悟之间的喜乐》,编著者为一泓。有意思,让我想起了弘一法师。
封面也很漂亮,有个莲蓬和拈花手指。
扉页上有好多漂亮的手,有的拈花,有的作手印。
内容虽说是各种故事,依然看不懂。太深奥了。
第146章 不虚此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021年11月5日,阴雨
忙碌了半个月,终于静下心来放松一下。
去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取文件。
今天看《吉城日记》下部。
壬寅日记(光绪二十八年)
六月十四日(7.18)
酿雨竟日,至夜乃畅下。
这句话,相当不错。
六月十八日(7.22)
阴雨,读《三国志》。
芙渠映竹,愈觉鲜明。
午后大雨,尽善尽美。
不错。
光绪三十一年
二月初六日(3.11)
写《张猛龙碑阴》
二月初九日(3.14)
看饮冰《中国地理大势论》
有意思。
九月二十三日(10.21)
一事无成鬓已丝,
年来始觉读书迟。
挺好。
路上想起了,李叔同的《送别》,哼唱起来,结果山里的喇叭也放出这首歌,还以为是哪个美女唱的呢,原来是4点多,要闭园了。
不过,在山里听到这么美的音乐,不虚此行了。
第147章 浣花溪公园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查资料,成都百花潭,原来就在我参观过的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公园旁边。
我对浣花溪公园的印象十分深刻,特别美,拍了好多张照片。
还有杜甫的千诗碑。
第148章 清风半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149章 黄梅时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第150章 伟人之名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刚才看到书上给每位诗人前面加了对应的朝代。难不成,是怕误会?于是,思考一下,应该不是。估计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创作年代和背景。
毕竟,我今天突然发现,那些伟大的诗人都没有重名的,皇帝倒好像有。
锖仔说,已经是伟人了,后人还取一样的名字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成了伟人,他的名字就基本成了他的专属,是他的代号。
姑且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