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又得说谎
她好不容易买回来的布,咋可能舍得卖掉。
不过瞧着老妈哆哆嗦嗦递过来的手绢包,里面虽然有厚厚一摞钱,可零钱多整钱少,沈依依看了看,没细数,估摸加起来能有个四五十块的样子。
沈老娘那双布满老茧,因为长期劳作,又没护理过的手上有很多小裂口。
沈依依完全是被她妈那双手给吓住了,她来到这个家时间也不短了,居然才发现她妈的手上都是小裂口。
瞧着这样的一双手,再看那些毛票,格外的刺眼。
她为了不暴露自己身上的秘密,有钱不敢往出拿,有好东西也不敢往出拿……
冲动下的沈依依赶紧把顾祖墨放在她这的钱都拿出来给沈老娘看:“妈,你看,小哥哥说他家里很乱,没咱们家安全,就把钱都放在我这了。”
实际她自己还有一百多块,而且提钱的时候,还有选择功能,想提取哪个时代的钱只需轻轻一点,那些钱就自动转成了现在发行的纸币,而且钱数不变,想想几十年后那是啥物价,十斤荞面就能卖几十块,这要都拿到这个时代买买买……
她有空间,有粮食,还有那些对于这个时代,都很宝贝的好东西,未来她肯定不会缺钱。
刚刚一冲动,沈依依差点把自己那一百多块都拿出来,然后拍给沈老娘,大声告诉她妈,以后都不用去上工了,想买啥找你闺女拿钱就行。
瞧沈老娘一副受到惊吓的样子,甚至就连她三哥都瞪大了眼睛,沈依依暗自庆幸自己多亏没把钱都拿出来,否则又得往顾祖墨身上推,又得撒谎说这钱都是他给的,然,谎言早晚有揭穿那天,她以后还是尽可能少说谎的好。
一看闺女拿出这么大一捆钱,还都是大团结,沈老娘的确吓的不轻:“这顾小同志咋这有钱哩?”不过一想他们那个家之前就是个有钱的,说不定是之前藏下来的,“闺女,人顾小同志信任你,把钱放在你这,你就更不能给人乱动了。”
“我没有乱动,买布的钱是我借他的,他还说不用着急还,等过了年,让我领着爱民冬天,多给他挖一些野菜就行。”
“?”别看她都快五十了,可不糊涂,“那野菜又不值钱,等到开春遍地都是,顾小同志要野菜不会自己家人去挖。”
“哎呦,妈,这你就别管了,人顾祖墨说了,他到时有多少要多少,借给我的钱,就算是预付给我的工钱哩。”
这个谎说的好,就算是给她开春后大量收购野菜提前铺垫一下说辞。
至于收上来的野菜销路如何,这个沈依依早都想好了,就算她现在生活的时空和几十年后不是一个时空,但好似生活水准,需求什么的都是一样的。
因为那次那点荞面卖的太快了,对了,还有那两双布鞋居然也卖了。
“顾祖墨不是个简单的,他说的话,我信。”一直未说话的沈三柱实际也在琢磨顾祖墨为啥想要很多野菜,而且还要花钱买,显然不是为了自家吃。
不过人家要是不愿意多说,他的原则就是,最好别多问。
反正顾家小子本事不小就是了,出钱买点野菜,有啥好大惊小怪的,说不定人家是用来救人,大多野菜都有药用价值,说不定就是什么人,或是老中医,想要多买一些野菜炮制药。
第197章 苦日子
沈三柱这句话一说,就好似给沈老娘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本来她也差不多全信了,可一想到野菜那种东西咋可能卖钱,就还是有点猜疑,不过自家三儿子可是家里最精明的,他都信了,她还有啥不信的。
沈老娘那张布满皱纹的脸立刻笑成了一朵菊花,赶紧把闺女还给她的五十块钱揣起来。
“那老多布,得用不老少线,妈现在就去代销点买线,等你两个嫂子回来,咱家就开始做新衣服,都做,每人都有份,争取过年都穿上新衣服。”
不是她爱显摆,那两个老的这样坑他们家,屯子里不是还有很多人想要看他们家笑话,这回她就让大家好好瞧瞧,她家老头子大队长不当了,日子过的是不是更好了。
沈老娘一阵风似的又刮出去,沈依依赶紧追出去,“妈,小哥哥说他明天去镇上,我已经让他帮着买棉花买线了。”
“买棉花?”沈老娘一听还要买棉花,心脏又开始扑腾上了,“小五啊,棉花就别买了,那东西又贵又不好买,再说咱家人都有棉衣穿,就做几件单衣,我看就挺好。”
“妈,我答应小哥哥,那些布给他做一身单衣,还要给他做一件棉大衣,就是大棉袄,完了他就说咱们出布,他出棉花。”沈依依越说声音越小,也是突然意识到,自己才十岁,有些事还是应该和沈老娘商量一下,不该自己私自做主。
这段时间家里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沈老娘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这啥他们家出布,顾小同志出棉花的事,她还是别管了,反正啥玩意她都一分钱没往出拿,也没资格说话。
“小五,妈说了,这个家以后就你来当,那些事你看着办就行。”
“……”这个家又变成她当家了。
娘俩正说着话,刘兰香回来了。
沈老娘趴在窗户上见二儿媳手里还拎着个包裹,好像还鼓囊囊的,就要下地去看看,被沈依依一把给拉住了。
“妈,二嫂回去送粮食,她娘一定很高兴,说不定是她娘家给的东西,你跟过去看,不好吧?”
沈老娘想想也是,不过一想老刘家那个穷家,就撇了撇嘴,“就她那个娘家,能有啥好东西给她拿,指不定又是一些破布头子,说是拿来给她闺女打革布的,哼,到时还不是用的咱家浆糊,她们擎现成的革布用。”
貌似之前这样的事还真有过。
打浆糊得用白面,这年月吃的白面都没有,谁家能拿出大白面打浆糊。
实际沈老娘年年分粮食的时候都要几斤小麦,磨出来那点面粉,给闺女补身子肯定是最主要的,但也会㧟出来点,用来打革布。不然这一家老小的鞋都打哪来,总不能也穿草鞋吧。
乡下人哪有买鞋穿的,还不都是这样一双双做出来的,做不起的,那就只能穿草鞋了。
大多数人家因为拿不出白面打浆糊,也买不起供销社卖的碎布头,整年都只能穿草鞋。
沈依依见过那种草鞋,夏天穿的有点像凉鞋,会编的,感觉穿着还挺不错的。
不过到了冬天,因为做不起的还是做不起,有的人家就会在草鞋里加块布,或是加些棉花,这样也算是一双棉鞋。
第198章 幸福如此简单
相对于大多数人家,徐淑珍自打嫁给沈树林,虽然没跟他享过啥福,但还真没穿过草鞋。
实际沈老娘年轻的时候那长相也是一等一的大美人,而且个子也高,要不人家生的这几个孩子,咋个个都是大高个,而且模样都这么俊,还不都是父母基因好。
沈老娘心血来潮,让闺女把家里那面小镜子拿过来,对着镜子照了照,就叹息一声把镜子放下了。
在岁月无情的搓磨下,再也找不见当年的自己了,这一脸的皱纹,这粗躁的皮肤,连自己都不愿意多瞧一眼,男人还能拿你当个人,她还有啥不知足的。
嗯,她知足着哩。
更何况自家这几个孩子,随便拎出来哪个,那长相都是全公社最好看的。
特别这个小闺女,长得好,皮肤白,性子软,天生的富贵命,一看就不是干农活住土房子的,这将来咋的也得把闺女嫁城里去,可不能像她这样,在农村操劳一辈子。
“你爸没当大队长前,咱家的日子比现在好,那会他有空就往山里钻,打着猎物就去城里换点钱,有时也会和人家直接换东西,换粮食,所以咱们这一大家子,还真没遭过那样得罪,那草鞋可不是好穿的,就你这嫩嫩的小脚丫,保准几天就能给你磨得全是大泡,然后慢慢变成老茧。”
哈哈,老妈现在说起老爸,眼神里还满满的崇拜和满足,这是有多爱他们老爸,或许他们不懂什么叫爱情,但看在沈依依眼里,这妥妥的就是相亲相爱的意思。
爸妈年轻的时候也是有故事的,沈依依听说过,好似当时姥姥姥爷极力反对她妈嫁给她爸,原因当然是没看好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
她爸从小就不受待见,能活下来都是凭自己的本事,这件事别说山沟村,怕是全公社都没有不知道。
她姥姥家就住在磁窑,离他们这里十里不到,也和他们是一个公社的,咋会不知道老沈家啥样。
谁愿意把自家闺女往火坑里推,那时看老沈家,妥妥的就是一个大火坑。
当年的细节她爸妈不愿意多说,不过这么多年,她姥姥家一直不和他们家来往,还有她大哥是她爸妈成亲七个月出生的,就因为这个,沈老太太前些年骂她妈,还会骂她不正经,没成亲就怀上了孩子,要不他们老沈家咋可能让她进门,还不都是看她怀了孩子。
“妈,那你嫁给我爸还是嫁对了吧?不然嫁给别人,哪会有这样的好日子。也不可能生出来我这样可爱的小闺女。”
“哈哈,对对,别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生了一个你这么个可爱的小闺女。”
沈老娘被闺女逗的,眼泪都要笑出来了。
不过想想自己这大半辈子,除了在沈家老两口那里受了一些窝囊气,还真没有过啥不顺心的。
穷,大家都穷。
吃不饱,大家都吃不饱。
在这种情况下,沈树林没让她断过顿,虽然有那么几年,每顿饭只能吃个半饱,但总好过那些一饿就是几天没吃没喝的人家强。
对了,还没让她穿过草鞋哩,实际这已经是很让人羡慕的好日子了。
第199章 往事
在这个吃饱就是好日子,没啥攀比心的年代,沈老娘回忆了一下自己这半辈子,觉得闺女说的没错,她的确就是个有福气的。
难得的休闲时光,沈依依躺在沈老娘腿上,娘俩聊着自家的好日子,聊着别人家的苦日子,聊的连正事都忘了。
沈三柱让沈依依先和沈老娘说说顾南的事,只要沈老娘不反对,这件事基本就定了。
沈依依这会儿正听到沈老娘讲李小兰她姥爷的故事,听的都入神了,早把她三哥叮嘱的事忘了。
“李小兰她姥爷也姓李,是离咱们这有五里地,下洼村的,因为当年和你爸给一个大地主家扛过活,所以你爸对那人的情况很了解。”
见闺女愿意听,沈老娘也愿意讲,就越讲越多,不知怎么,就讲到了这一段。
沈老娘说李小兰她姥爷一辈子没穿过布鞋,就是大冬天,都穿着露着脚的草鞋。
所以一到冬天,那人就特别喜欢争夺给地主家放牛的活,为的就是那些牛一拉粪,他就能把脚插进去热乎热乎。
那才是地地道道的旧社会,要不是沈老娘讲给她听,她还以为现在的日子就是最苦的。
“那后来呢?那个人现在还活着吗?”虽然李小兰跟沈三丫是一伙的,可沈依依还是动了要送那人一双鞋的冲动。
“活啥活,早都死了,而且还是撑死的。打地主分田地的时候,一顿大白面面条就给撑死了。”
……这故事听完,心里如堵着一块大石头一样,特别这还是真人真事,就发生在身边的事。
沈依依搂着沈老娘,小脑袋在老妈怀里蹭啊蹭的,心可难受了,鼻子也酸,特想哭咋办?
她是通过这个故事,想到了她爸小时候,说不定也多少年没穿过布鞋,可能连草鞋都没得穿。
没人给编草鞋,自己又小,这个可能太有可能了。
“妈,以后我再也不浪费了,花钱一定算计着花,有钱就攒着,一定给爸妈攒多多的钱。”
“妈的小闺女,爸妈不用你给攒钱。”实际沈老娘给闺女讲这些事,也是想教育教育闺女,不过一听闺女这样说,心里又不得劲儿了,啥算计着花,这么多哥哥哩,这还有两个要进城当工人的,咋也不能苦了她闺女。
“妈,晚上给我爸炒个花生米,在切点香肠,让我爸喝二两中不?”
“中,咋不中,那天那二十斤酒,妈搁起来五斤,要不都得被他们给嚯嚯了。”
“啊?我妈就是厉害,我当时咋就没想到留点,还有五斤哩,这么多,那给我大哥二哥他们几个也喝点不?”
这心软的丫头,沈老娘笑呵呵的拍了闺女一下,答应道:“给,都给,拿出一斤,他们爷几个一人二两,剩下的留着过年也够了。”
实际沈老娘留那几斤酒,还有一个打算。
家里今年日子好过了,沈老娘就想正月初二回一趟娘家,拿二斤酒,再拿点粮食回去。
刚成亲那几年,每到正月初二,看着同村的女人都张罗着回娘家拿啥,沈老娘也偷偷哭过。
后来沈树林打了猎物,也偷偷往老丈人家送过,可最终都被人给扔出来了。
再后来这些事就被沈老娘知道了,跑回去闹了一场,之后就彻底和娘家断了来往。
娘家人口多,不可能不缺粮,她这当闺女的现在天天都能吃饱,咋可能不惦记爹娘。
第200章 小秋的委屈
娘俩正聊的热乎,就听见小秋猫一样的哭声,和刘兰香的哄劝声传了进来。
小秋被抱到炕上的时候,一直在用力往回憋眼泪,可还是控制不住的往下掉银豆子,一对一双的,看着真让人心疼。
沈依依赶紧坐起来,把小秋抱过来,放在自己身边,随手又掏出一个花手绢,给小秋擦着眼泪。
刘兰香今天回娘家是抱着小秋去的,当时怕小秋冷,就用大棉被把孩子包裹上了,然后放在爬犁上没一会,小秋就睡着了。
沈依依在顾家大门口和二嫂分开时,小秋还没睡醒。
这会儿瞧着小秋眼睛红红,哭的直抽搭,沈依依就想是不是孩子还小,天这么冷,不是冻病了吧?
沈依依摸了摸小秋的额头,感觉不热,这心才放下。
这段时间她得空就给小秋喂奶粉,偶尔也会给夏天喝一些。
还有小秋和夏天平时吃的,在她的要求下,也比大人要好一些。
为此她还给两个小的定了一个食谱,让大嫂二嫂要严格按着食谱去给两个小孩子做饭。
在孤儿院别的没学会,就学会怎么照顾小孩子了。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她定的食谱主要以粥为主:小米粥,大米粥,瘦肉粥,面条,面片,偶尔吃顿苞米面糊糊,还得搭配着胡萝卜,白菜心,瘦肉泥之类的一些辅食。
可以说小秋和夏天现在绝对是他们家吃的最好的。
当然了,小孩子也都很长脸,给点好吃的,营养一上去,不说一天一个样吧,可也是看着出息。
每天都能吃饱,还隔三差五就吃顿放肉的菜,感觉几个小孩儿,实际包括她在内,这段时间都长个了。
尤其小秋出息的厉害,之前她第一次看见这孩子,连话都说不利索,放哪就在哪坐着,感觉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
可最近这段时间,小秋简直就是一天给大家一个惊喜,说话也利索了,人也硬是多了,那两条小弯弯腿都直了不少,整天把着窗台又蹦又跳的,看着可欢实了。
眼见小秋吃点好的就出息成这样,沈老娘都不心疼那点粮食了。
看惯了活蹦乱跳的孩子,这冷不丁瞧着小秋打蔫,还哭哭啼啼的,别说沈依依觉得不对,就是沈老娘都看出问题了。
“咋了小秋?告诉奶,是不是肚肚又疼了?”沈老娘也想到小秋这样,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之前这孩子不是就总肚子疼,八成是又犯老毛病了。
小秋平时可是很怕这个奶奶的,可今天却突然从沈依依怀里扑到了沈老娘怀里,委委屈屈的说着什么。
“哎呦,奶的宝贝,这是咋了?啥大花被,你是说,让奶奶去给你抢大花被对不对?”
小秋刚刚学会说话,说的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沈老娘还是从小秋断断续续的叙述中,听明白怎么回事了。
实际沈依依也听明白了。
难怪小秋找奶奶去了,在孩子心中,一定觉得奶奶是最厉害的,可以帮着她把大花被抢回来。
第201章 哄孩子
沈依依看向低着头的二嫂,因为心里不满,口气也很冲:“二嫂,是不是包小秋的棉被,被你娘家给留下了?”
她现在不是心疼那床棉被,而是心疼小秋回来这一路,不定咋冷呢。
刘兰香今天特别沉默,回来这么久拖到现在才过来,还一句话都不说。
如今被沈依依点名质问,还是一句话都不说,就在那低着个头,双手用力的搓着衣角。
小秋还在那大花被大花被的念叨,听了姑姑的话,突然抬脸看向沈老娘,很清晰的喊了一声奶。
瞧着孩子可怜巴巴的一张小脸,把沈老娘给心疼的,如果眼睛能瞪死人,刘兰香怕是早断气了。
那个死老刘婆子,她居然还给她送粮食,要不是她让老二媳妇回娘家送粮食,也不会让孩子受这么大委屈。
沈老娘把小秋抱到腿上,拍哄着:“小秋不哭,小秋今晚跟奶睡,奶的大花被给小秋盖好不好?”
小秋摇着脑袋,还在那扑簌簌的掉着眼泪,嘴里仍旧一直说着大花被大花被,这几个字眼儿咬的还特别清晰。
沈依依看小秋这样也心疼,可她现在也拿不出大花被。
想到了上次买的那些布,沈依依赶紧下地回到自己屋里,从空间里把那卷花布拿出来。
小孩子都喜欢花花朵朵,这块花布她当时买的时候,就是要给小秋和夏天做衣裳的,当然,也给自己带出一件,毕竟她也是小姑娘。
这布的质量不错,花色也好看,用来做被面可惜了。
可她现在手里没有布票,光有钱也没用。
要是有布票就好了,明天顾祖墨正好去镇上买棉花,在帮着稍几尺布回来,不就可以给小秋做一条新棉被。
实在不行,就用这块吧,先哄孩子要紧。
小秋出生就弱弱的,家里几个孩子,沈老娘就没骂过小秋。
不过以前也没哄过,一是忙,二是也没那个耐心,再加上几个孩子都怕她,也不愿意和她亲近。
今天被小秋那声奶叫的,孩子这是向她求助哩,她要是不把孩子的大花被要回来,还咋有脸给孩子们当奶奶。
沈依依过来的时候,她妈都已经在穿鞋了,这是真要杀去刘家堡,给小秋抢被去?
“妈,我估摸我二哥也快回来了,这件事我看还是让我二哥二嫂去更好一些,如果她们实在不给,您再去如何?”
沈依依说着把那卷花布往炕上一放,正在抽抽搭搭的小秋瞧见小姑拿过来的花布,立刻止住了哭声。
两个小侄女,小秋那双眼睛和姑姑长得最像。
之前家里人都这样说,沈依依还不觉得,这会儿瞧见小丫头双眼放光,扑过来的样子,何止是眼睛像,瞅瞅,哪不像,这贪婪的小样儿简直就是她的小翻版。
“花花花……”完了,这孩子一激动,口齿又不利索了。
“这些花布都给小秋好不好?明天小墨叔叔去镇上,小姑让他在给小秋买些新棉花,咱们做新棉被好不好?”
“好好。”小秋抱着花布小脑袋点着,那带着泪花笑眯眯的小眼神,沈依依的心都要萌化了。
第202章 娶媳妇要看妈
“这哪能行,这么好的布。”一直不敢说话的刘兰香终于开口了,她是瞧出这块布是小姑子上次拿回来替别人卖的布,一着急,也顾不得羞愧害怕了,“小秋,这布不是咱家的,你快点还给小姑,等,等你爸回来,妈去,去你姥家把你的大花被要回来。”
“你要有那本事,也不会让小秋哭着回来。”沈老娘恶狠狠的瞪了刘兰香一眼,不过她也不赞成用这么好的布做被面,再说这可是闺女买来做衣裳的。这一个个不省心的玩意,“那二柱也是个窝囊的,指望他还不如老娘亲自跑一趟。”
沈老娘咋咋呼呼坚决要亲自去刘家堡,走到院门口,正好碰见砍柴的爷三回来了,一瞧后面还跟着大儿子一家和爱民。
王招娣看见婆婆,赶紧笑呵呵的主动解释:“我妈听说我爸他们去砍柴了,就赶我和大柱快点回来帮忙,我们吃过午饭就回来了,直接就去找爸他们了。”
这对比,都说她稀罕大儿媳。
沈老娘把怨怪的目光投向自己二儿子,后悔当初自己就不该心软,咋就答应娶了老刘家的闺女。
当时她不是不知道刘明利家婆娘啥样,那胡翠芬刁蛮不讲理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十里八村谁不知道。为此她家闺女儿子定亲都不好定,她当时也极力反对过,可二柱和刘兰香是自己谈上的,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可气死她了。
见老娘脸色不对,还明显和自己有关,沈二柱忙去看自己媳妇,不知这傻媳妇又咋惹老娘不高兴了。
今天人多,大家连捡带砍,这一大车柴,而且还套了只野兔回来。
“给,都处理好了,赶紧拿进去炖上,让孩子们拉拉馋。”沈树林也看出婆娘不高兴了,手里的野兔故意往沈老娘手里塞,把还在犹豫要出门的人,终究还是给拦下了。
沈老娘领着两个媳妇做饭的功夫,沈依依一边帮着往院里搬柴,一边把事情的经过和大家说了一下。
沈树林听后,只是看了沈二柱一眼,虽然啥都没说,可那一眼,却写满了失望。
沈大柱也看过来,貌似想说点啥,想想还是算了,自己老丈人家都是明事理的,今天他们一家还带了爱民去,老丈母娘把最后那点白糖,都给几个孩子冲了糖水,中午还用他们拿去的白面,单给他们一家烙了饼。
这对比,他还是别说话了,二弟找个那样的老丈母娘已经够倒霉了,他再说点啥,怕是更得上火了。
沈大柱没说话,沈三柱自然也不会因为这样的事说二哥,沈四柱可不管那个,一听包小秋的棉被都被老刘家给强留下了,气道:“惯得他们,这要是我,一顿揍,保准打的他们再不敢犯这样的蠢。”
今天的温度有多低,他们去山上砍柴的不是不知道。
他们还好,忙乎起来,一会儿就热乎了。可小秋体弱,这么远的路,山沟村离刘家堡虽然只有二里地,但因为他老丈人家住在村中,还有点偏东头,所以光屯子那段路就有一里远,加起来就是三里地。
第203章 都是护犊子的
想想孩子这一路哭着回来的可怜样,沈二柱心如针扎一样疼,愤怒的都要崩溃了,还用沈四柱激,不用,他孩子遭了这样的大罪,他这个当爹的再当缩头乌龟,那他还是人吗。
刘明利,胡翠芬,还有他那些大舅哥小舅子,从此他沈二柱要是在拿他们当人看,那他就不是人。
沈二柱越想越气,突的抄起一根棍子,转身就要去刘家堡,找那一家人算账去。
“干什么去?咱们家还不差那一床棉被,这件事就算了,以后你那个老丈人家再有啥事来找你们,记得和你妈商量一下,别总是偷偷摸摸的,你妈她不糊涂。”沈树林喊住二儿子,顺便又敲打一下。
刘兰香总偷偷给她妈东西,结婚时婆家给准备的那点衣裳鞋袜差不多都给光了,这事全家都知道,只有她自己还不自知,还以为能瞒过去。
沈二柱涨红着一张脸,第一次产生了后悔的想法,或许他当初真该听老妈的话,那胡翠芬把老刘家一大家子都捏的老老实实,他老丈人都没招的人,他这个当晚辈的能有啥办法。
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脚上泡都是自己走的,活该他受这个窝囊气。
这要是以前,刘兰香犯了这样的大错,这顿饭还想吃?最少饿两天,不然咋知道长记性。
今天是自己让她们回去送粮食的,要怪,自己也有几分责任,沈老娘可是个讲理的人,所以对刘兰香只是瞪了几眼,该给多少饭给多少,一口都没少给她。
刘兰香红着眼圈接过饭碗,暗暗发誓,她那个娘家,她再也不惦记了。
但可能吗?
呵呵……估计全家人听了她这话,都得呵呵一声。
因为有了红烧兔肉炖土豆,香肠就没切,不过花生米还是要炒的,这可是最好的下酒菜,炒花生米的时候稍稍放点盐,吃一口带点咸滋味,嚼起来喷儿香。
沈树林领着几个儿子坐一桌,爷几个都能喝点,一人二两酒,吧嗒一口菜,滋溜一口酒,这小日子咋突然就红火起来?
沈三柱瞧着小妹,他现在是最清楚,家里突然有了粮食,有了钱,多亏了谁。
不经事时,还觉得自家小妹就是个孩子,经过这次事件,他才发现,自家妹子可是比他们哥几个都聪明能干。
沈树林也早瞧出小闺女变了,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的小孩子了。
小闺女从小就懂事,之前就是胆子太小,贪玩了一些。
现如今闺女突然间就变成了小大人,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还这么有本事,沈树林把闺女变化大的功劳,都归功给了顾祖墨。
所谓近朱者赤,身边有啥样的人,你有可能就会变成啥样,这个道理可不是瞎说的。
嗯,顾家小子是个好的,这以后这门亲事成与不成,他都不会反对闺女儿子和顾祖墨来往。
还不知道自己很看好的那个顾家小子,已经拒绝了他们家闺女,沈树林才会有这样的大度,这要是知道自己的宝贝闺女被人嫌弃了,哼哼,还来往个屁。
第204章 其乐融融
小秋抱着小姑给的花布,笑眯眯的坐在奶奶和小姑中间,喝着刻意给她和夏天做的瘦肉粥,跟前还放着小半碗饭和菜,小姑说这叫营养搭配,让她多用用小牙。
幸福的小人这会儿早把姥姥家抢走大花被的事抛到脑后去了,这一脸幸福的笑,萌的沈依依亲了她好几口。
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完饭,爷几个因为都喝了酒,话自然就多了,就连沈大柱都呵呵一直抢话说。
沈依依见状,干脆又给大家沏了一壶茶,吃了肉,喝了酒,如今还能喝着茶水,爷几个围坐在一起唠嗑的热情更高涨了。
今晚这觉不可能早睡了。
沈老娘干脆也领着两个儿媳妇,去了沈依依屋里,合计着做衣裳的事。
给小秋那块花布,肯定不能用来做背面,被哄下来,答应给她做一件花棉袄,再做一件单衣,小丫头才把那老些花布撒手。
给小秋做两件,剩下的布,还够给夏天做一件单衣,给沈依依这个小姑也做一件。
那卷格子布,沈依依偷偷把沈老娘拉到外屋,好说歹说,沈老娘才答应给两个儿媳妇一人做一件上衣。
接下来就是沈三柱和沈四柱哥俩,都各做一身干部服,留着过了年去城里上班时穿。
实际她买的布全家都做一身都够了,但沈老娘坚持说不行,还说这样怕村里人说闲话,全家人过年都做了新衣裳,不给老人做,不孝的大帽子马上就能扣下来。
人就是这样,就算知道沈家两老不是沈树林的亲爹娘,还对他们家很不好,可一旦你这边做了不对的事,特别看着你家过得比他们好,在勾起一些人的嫉妒心,马上就会倒戈到老院那边,骂沈树林和徐淑珍不孝。
沈依依觉得沈老娘说的对,是她考虑不周,所以剩下的这些布,去了给顾祖墨做两条裤子,一件大棉袄的,没用完的布,她又都收到了柜子里。
这样的安排两个媳妇自是感激不尽,公婆一件没做,而是给两个儿媳一人做了一件新衣裳,还有几个小的也都做了,而且这格子布可真好看,王招娣主动提出,就又给沈依依裁了一件。
这样全家人就老两口和沈大柱沈二柱没捞着新衣裳。
不过这肯定是暂时的,沈依依心里有数着呢,那些布,她并未打算留太长时间。
家里没有缝纫机,她居然刚刚才想起这件事,这么多件衣裳,都要两个嫂子手针缝制,这,这也太不现实了吧?
而且三哥四哥做的可都是干部服,大嫂居然说她会裁,二嫂马上接话说她会做,啧啧,这到是省去拿走做了,她实际已经都打算好了,明天去公社,她记得公社好像有一家裁缝铺子。
还有顾祖墨那件大衣,两个嫂子都说没关系,可以手工缝制。
这时候女子的生存能力,真不是她能想象到的。
说到这一点,沈老娘更自豪:“这算啥,你妈我就是眼睛花了,要不然我那针线活,比你俩嫂子还要好。”
沈依依:她好有压力咋办?是不是她不好好学针线活,长大都有可能嫁不出去?
第205章 女子当自强
娘几个忙到点灯时间还没干完活,沈老娘又舍出一根蜡烛,借着蜡烛的光亮,总算是把几件衣服都裁完了。
这一个个都太专业了,量尺寸,画线,下剪子时也没一个手软的。
“大嫂,你以前是不是学过裁剪?”沈依依看出来了,她大嫂绝对比她二嫂还要专业一些。
她二嫂只负责给几个小的量尺寸,她的两件衣服,还有她三哥四哥的干部服,顾祖墨的大衣裤子,都是她大嫂裁的,尺寸也都是她量的。
顾祖墨的尺寸早就给她了,一瞧大嫂给他们几个量尺寸有条有理的排序,沈依依才知道自己有多不专业。
她那天给顾祖墨量尺寸,实际就是胡乱量一遍,反正该量不该量的都量了,大嫂还要根据她写的,在重新核算,呵呵,有点惭愧咋办?
“从小到大,家里虽然不能说年年做新衣穿,但偶尔也会买快布,可又舍不得花钱去做,就慢慢摸索着自己裁,自己做。后来我表姐出嫁,她那个婆婆就是个做成衣的,我又跟我表姐的婆婆学了几天。”
王招娣回答完,刘兰香忙接过来又道:“我之前只会做,不会裁,后来还是大嫂教我的。”
这时自然不能忽略沈老娘,沈依依笑眯眯的转向她妈,问道:“那妈您呢?是和谁学的?我看妈也挺专业的。”
沈老娘正在帮大儿媳一件件归置,听了闺女的话,哼了一声:“我是孩子生的太多,被逼的,这一个个都不能光着,也不能总去求人,时间一长,就像你大嫂说的那样,慢慢就会了。”
沈老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想活着,学十八般武艺没用,得学会生存技能才最重要。
所以说,这人必须得逼一逼,不然你还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想想几十年后,呵呵,那些个大姑娘小媳妇,别说做针线,就是天天必须要吃的饭菜,又有几个会做的。
不过那时貌似也不需要自己动手,有淘宝,有外卖,谁还愿意吃这个苦。
好吧,这样一想,貌似都有理。
不过她们家这几个女人还是太厉害了,瞅瞅,刚刚还是一块块布,现在一卷卷都裁剪好了。
“大嫂,二嫂,你们看看缺啥颜色的线不?明天顾祖墨正好去镇上。”
“灰色吧,老三老四这两身,还有顾小同志那件大衣裤子,都是灰色的,最好能用同色的线。”王招娣回道。
“中,那我拿笔记一下,等下我三哥去刘家堡时,让他捎给顾祖墨。”沈依依这话并未过脑子,只是潜意识里,好似记得她三哥说过,晚上会去刘家堡一趟。
不过沈老娘却听出不对了,想着等闺女写完问问。
这一等,才瞧见闺女写的字,咋这么好看哩,闺女可才念两年书,居然字写的这么好看。
“这学校要是不停课,咱家小五一定和老三一样,是个会读书的。”
……她妈这误会的打哪来的?她会读书?呵呵,她要是会读书,也不会考农业大学了。
第206章 答应了
不过当年她考农业大学,也不全是因为学习中等,而是那所大学学费全免。
当然了,全国排前三的那几所大学,在她们当地,也是有人赞助学费的,只是她这脑子,还稍稍差了那么一点点。
“都这么晚了,你三哥去刘家堡干啥?”被闺女好看的字一打岔,沈老娘差点忘了问这事。
沈老娘这话问完,刘兰香也一脸惊慌的看过来,心说三柱为啥要去刘家堡,不是要找她娘家干仗去吧?
沈家哥四个这些年分工合作的贼好,农活方面有啥问题找沈大柱,木工瓦工活找沈二柱,需要动手震慑人打人的时候沈四柱上,但需要动口讲理的时候必须得找沈三柱。
刘兰香咋想都觉得沈三柱这么晚去刘家堡,是去她娘家讲理去了,因为她那个丢人的娘家,今天实在是太缺理了。
沈依依:她好像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三哥让她问沈老娘顾南的事,她居然给忘了?
难怪她三哥刚刚过来量尺寸的时候一直给她使眼色,她还纳闷,三哥今天这眼睛咋老眨巴,不是在小黑屋看书看的吧。
顾南想来他们家住,这件事肯定不能瞒着两个嫂子,再说也瞒不住。
沈依依想了想,觉得还是当着两个嫂子面说这件事,比和沈老娘背后嘀咕更好一些,于是就把顾南的遭遇如实都说了。
“小哥哥可心疼他大姐了,实际就他出的这个价,就算是去镇上租房子住,连吃带住都够了。”
这还真是大实话,现在镇上有的人家会算计,有空地就接出一间屋子,或是在大门旁边盖一间门市房,只要不是临街的,一个月的房租顶多就是三五快钱,剩下的钱买点粮,娘三一个月咋也用不了十五块钱。
显然顾祖墨对他大姐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单过,住哪儿都是不放心的。
要不然咋会出这么大价钱。
沈依依瞄了一眼两个双眼放光的嫂子,视线又转向沈老娘:“小哥哥说,他不放心他大姐去外面住,就对咱家放心,还说吃啥喝啥都不挑,只要别给他大姐脸色看就行。”
沈老娘一听这话就不是顾祖墨的口气,笑着白了闺女一眼,点头应道:“顾小同志之前可没少帮咱们家,我这正愁不知道咋回报那孩子,你让你三哥去告诉顾小同志吧,就说爸妈同意了,还有那钱,不用给那么多,一个月给五块就够了。”
白养活肯定不行,那可是大小三张嘴,可一个月十五块钱,也的确有点多了。
沈老娘这人吃亏不干,占便宜也难受,特别还是占顾小同志的便宜,这咋能行。
“咱家现在吃的可都是细粮,五块钱少了点吧?要不就一个月十块钱咋样?”
沈依依这个折中的办法,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连很少参与家里事情的王招娣都跟着点头,觉得收十块钱更好一些,没多要,可也没少要。
事情很容易就决定了,沈依依问沈老娘用不用和她爸商量一下,沈老娘呵了一声:“这事你妈还是能做主的,用不着和你爸商量。”
第207章 去送信
每月十块钱进项,这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钱。
不过他们家吃的好,顿顿都是纯粮食吃食,这对于那娘三,拿出十块钱吃住都有了,也是不亏的。
不过自家粮食咋来的,沈老娘心里当然有数,粮食不用他们出一分钱,那十块钱不就变成偏得的了。
这好事还用和谁商量,沈老娘给闺女使了个眼色,沈依依自然明白她妈的意思,笑眯眯的跑去东屋,通知她三哥赶紧送信去。
沈三柱收到消息,立刻笑着回屋换衣服去了。
沈四柱不解的瞧过来,问沈依依:“三哥干啥去了?咋乐成那样?”
是啊,她三哥咋乐成那样?
还说回去换衣服,他有啥衣服可换?
“可能看一天书了,想出去活动活动。”至于为啥乐成那样,“吃了肉,喝了酒,谁不高兴,四哥你不高兴啊?”
沈四柱当然不敢说自己不高兴,再说他也没有不高兴,感觉这段时间家里除了他爸被撤职那件事有点窝火,剩下的就没有不顺心的。
他乐呵还乐呵不过来,咋会不高兴。
“小五你知道四哥嘴笨,还总给四哥挖坑。”
“嘻嘻,那是因为我知道,我咋样,四哥都不会跟我生气。”
“那是……”
沈依依和四哥逗了几句嘴,赶紧回屋,把自己的毛围脖找出来,想想又拿出一双毛袜子。
她这围脖正好是驼色的,而且长度也够,给三哥围正好。
至于这双毛袜子,呵呵,那就没办法了,这东西她有好几双,就这双白蓝条纹的还算素净一些。
沈三柱说的换衣裳,也就是在破棉袄外面套一件看着补丁少点的外衣,又找出一条就两个膝盖打着补丁的裤子。
迅速换好衣裳,拿着帽子正要出去,沈依依及时赶到,硬逼着,又让沈三柱把那双毛袜子穿上了。
这东西弹力大,再加上自己前世本就是个大脚丫,所以买的袜子都是那种男女都能穿的。
沈三柱穿好了毛袜子,都站起身要走了,才想起问了一句:“小五,这袜子是你的吗?咋这大?三哥穿着正好。”
“……正好就对了,这本就是我买给你的。对了,还有这围脖,也是我买给三哥的。”
“谢谢你小五,不过这件事别告诉你四哥,免得他那人又挑理,说你就和三哥好。”
“呵呵,我本来就和三哥最好,四哥嫉妒也没招。”转头她又会拿几样东西给四哥,同样的话再跟四哥说一遍好了。
“鬼丫头,好了,三哥走了。”假装上当的人乐呵呵的去送信了。
这哪是去送信的,这喜悦的心情,分明就是去赴约会的。
沈依依目送着三哥出了院子,才回屋。
东屋爷几个还在喝茶,也不知谁说了啥,此刻都哈哈笑着,这其乐融融的画面,太让人羡慕了。
现在这个温暖的家,就是她沈依依的家,这一切真不是做梦,她真的是这家里的一份子。
西屋娘几个已经在做收尾工作,把一些小布头都一块块的捋好,说是留着以后给衣服打补丁用。
第208章 这年月啥都缺
打啥补丁,这个家以后有她沈依依在,还愁没有新衣服穿。
收起来那些布,等过了年,大嫂二嫂有空,她就拿出来,在给爸妈,大哥二哥也都做一身。
大不了做出来先搁着呗,平时又不拿出来穿,等家里有啥事,或是出门的时候,能有身不打补丁的衣裳。
沈家两老不是他们亲爷奶的事,迟早会被揭穿,到时有了这个事实,再有他们虐待她爸那件事在前,不追究他们责任就不错了,还有啥脸让她爸妈孝顺。
西屋娘几个正在说小秋今晚跟谁睡的事,沈老娘是说一句,瞪一眼刘兰香,火气蹭蹭的往上来,越想越觉得自己明天该去一趟刘家堡,要不然那老刘婆子还以为自己怕了她。
沈二柱那屋就两床被,以往小秋都是跟她妈盖一床被,今天就是那床被让刘兰香她妈给留下了。
现在他们三口人就剩下一床单人被了,屋里又冷,盖着被都冻脑瓜皮,现在没被盖了,这觉肯定没法睡。
刘兰香紧咬着下唇,说自己可以不盖,让小秋和她爸挤一挤,可以将就的。
沈老娘手里握着条树疙瘩,几次想抽过去,转头一瞧自己的小孙女,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哎呦,这孩子咋和小五长得这么像,看着就让人心疼。
刘兰香再笨,也知道自己是借了闺女的光,才逃过这顿打骂。
王招娣也在犯愁,他们屋里也没有多余的棉被,两个小的到现在还都盖着小时候的棉被,要不是有他们两口子棉衣压着,那被薄的,哪能过冬。
实际哪个孩子出生前,沈老娘都会给准备一床小褥子,一床小棉被。
冬天和夏天,包括爱民,到现在都是盖着自己小时候的棉被。
因为她准备的时候,就故意做的大一些,盖到十来岁绝对没问题。
可老二媳妇这个虎娘们,老早就把小秋那床棉被褥子送给她嫂子了,说是她哥家小三出生,省得自己做了。
“你娘家那就是个无底洞,你说你今天给这个,明天给那个,把老二和小秋都豁出去了,他们感激过你吗?日子过好了吗?我看你要是实在放心不下你娘家人,干脆就跟老二离婚,把自己重新卖一次,估计还能解决一下你娘家的穷气。”
沈老娘当着小秋的面不好骂人,算是给刘兰香留了面子,可这离婚的话说的也太重了。
沈依依见二嫂的手一直在抖,知道她这次是真的害怕了,赶紧过来打圆场。
“小秋今晚跟小姑睡好不好?小姑可是有大花被的,而且是超大的。”沈依依边说着,边拖鞋上炕。
自从被沈老娘发现,她这床穿着马甲的驼绒被就不再往空间放了,而是每天都叠起来,放在炕柜上,然后外面罩一层防灰尘的旧床单。
旧床单一扯,沈依依把大花被往出一拿,小秋立刻扑过来,小脑袋点着,嘴里清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我要跟小姑睡。”
这被真大啊,婆婆啥时候给小姑子做了这么大这么厚一床被?这得用多少棉花?
瞧着萱萱软软的,一定都是新棉花。
第209章 晚上就来了
沈老娘假装没看见两个儿媳妇的眼神,顾小同志不答应和小五定亲,有些话,就不能乱说了。
而且闺女这边,找机会也得嘱咐嘱咐,以后可不能再要顾小同志东西了。
解决了小秋晚上和谁睡的问题,被抢走棉被这件事就算暂时翻过去了,但愿她二嫂能因此长点记性,你说你那个妈连你孩子都不疼,你还惦记她干啥。
哎,又是个不知道何谓孝顺的。
人都出去了,最后离开的沈老娘再次摸了摸闺女的大厚被,边走边小声嘀咕,她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厚实,这么大的棉被。
她是真没想到这年月棉花都缺,不不不,她是真没想到自己会重生,不然就多买几床驼绒被,或是多买一些棉花存在空间里了。何至于全家人苦哈哈的连棉被盖都没有。
小秋盖着小姑的大厚被,暖乎乎的,很快就睡着了。
沈依依等小秋睡着,赶紧把自己的淘宝空间又重新整理一下,她也是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好像没少买床单被罩之类的东西,果然,哈哈,这个大被罩续几斤棉花进去,一缝,不就是一床大棉被。
这还有枕头,嗯,正好拿出来用。
床单,也拿出来两条,这条好像是上大学的时候买的,质量一般,好似都不是纯棉的,正好用来缝棉被,然后被罩套在外面,拆洗时只需洗被罩,也方便一些。
就是这被罩不是大花的,她那时年纪也不大啊,咋就偏爱这种冷色调,也不知小秋会不会嫌弃?
又找出一些现在能用还不显眼的东西,等都归置好,沈依依已经困的都不行了。
她现在已经习惯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完全是按着小原主之前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身体好,不对,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迷迷糊糊中,好似听见大门响了一下,猜想估摸是三哥回来了,沈依依也没起来看,就又睡了过去。
直到有人敲门,听是沈老娘,沈依依才猛地惊醒过来。
她睡觉的时候有插门的习惯,之前她爸妈也没人来她这屋,这还是第一次,在她睡着的时候,被人拎起来。
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出来,才感觉这屋真的好冷,沈依依嘶嘶哈哈的下了地,跑到门口,赶紧把门打开。
见站在门外的不止沈老娘,还有她三哥和顾祖墨,而且那俩人怀里还一人抱着一个孩子,站在最后边,被挡住的,不用问,一定是顾南。
这咋晚上就来了?
沈依依虽然心中充满了疑问,但也没多问,赶紧把门开大一些,让几个人进来。
意识到自己身上穿的是改良版的线衣线裤,而且这种质量样式现在应该是没有的,沈依依开了门赶紧转身回到被窝里,悄没声息的把棉袄棉裤套上。
“沈家小妹,不好意思,这么晚,打扰了。”顾南明显是哭过的,嗓子都哑了,而且眼睛也肿的厉害。
“不打扰不打扰,我这正盼着你们来呢。”沈依依忙忙乎乎可热情了,赶紧把自己的被褥,连同还在呼呼大睡的小秋拉到炕稍,把炕头让出来给顾南娘三。
第210章 太难了
“我们娘三睡炕稍就行。”顾南也是个懂事的,大冷的天,谁都愿意睡炕头,她咋能一来,就把主人的位置占了。
“别争了顾南姐,你看两个孩子都困成啥样了,快点把被褥铺上,让两个孩子先躺下。”
说是这样说,哪有褥子,跟着顾南娘三来的就一个旅行包,还有一床棉被。
棉被是军绿色的,看着很男性化的一条棉被,估计应该是顾祖墨给他大姐的,不然还能指望谁。
对于顾家,沈依依接触越多,失望越多。
特别对顾妈妈,想必也是个读过书的,她现在真的很难理解,那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闺女刚刚离了婚,自己带着两个孩子从S市来投奔娘家,这么远,一个人能把两个孩子顺利带过来就不错了吗,你说你一个当妈的,咋就不能给闺女拿条棉被。
“我屋里还闲着一条棉被,我这就去拿。”沈三柱说着转身就走,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没把小五那条大厚被给冬天,现在正好可以拿来给顾南娘三先用着。
闺女这套被褥是家里最厚实的,沈老娘当然认得,瞧着沈三柱抱过来的被褥,她咋会不明白。
傻丫头,这一天天,就不够她惦记的。
沈老娘瞪了闺女一眼,不过也没说啥,还帮着把褥子给那娘三铺上。
一条褥子,只能横着铺,这样俩孩子睡在上面正好,顾南还能铺一块。
见沈三柱拿过来的棉被很厚实,顾南先是眼圈红红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抱起弟弟的棉被,坚持要顾祖墨把他那条棉被拿回去。
一条棉被,娘三咋盖都不够用,他有爷爷的大皮袄就行,顾祖墨坚持不要,顾南就威胁他,说她要偷偷去西北。
来时强凑够路费,兜里就那几块钱还是他给的,顾祖墨知道大姐吓唬他呢,可还是顺着她的意思,接过自己的棉被。
“明天你进城,我跟你一起去,今晚你就和我们挤一挤咋样?”沈三柱拍拍顾祖墨的肩膀,笑着问道。
妹妹给了他十块钱,沈三柱合计着,看能不能买点棉花,买块布,这大冷的天,咋的也得给这娘三先做一条棉被。
顾祖墨想了想,点了点头,跟着沈三柱去了他们住的那间东厢房。
沈老娘怕顾南初来乍到不知道厕所在哪,先是给两个小孩儿拿了个尿盆放在西屋门口,又亲自领着顾南去了一趟厕所,还告诉她,因为家里人多,怕撞上人,进去的时候,记得把这个写着有人的牌子翻过来。
家里的几个女人虽然都不识字,不过这一面有字,一面无字,所以对这两个天天都见的‘有人,到是都认识了。
这沈家人真好,先是沈三柱,沈小妹,还有这位沈家妈妈,顾南感动的再次红了眼圈。
刚刚沈三柱去送信,正赶上顾西顾北和顾祖墨在干仗,起因当然是因为顾南娘三。
沈三柱站在门口听了一会,了解了个大概,越听越气,进屋二话不说,抱起两个孩子,拉着顾南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