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1章 长命百岁
家里没有那么多大锅,饺子包出来放久了不煮,面皮就会变硬,下锅的时候,还容易破皮。
所以这边四口大锅的水一烧开,主事的李景山因为早就和卓老爹卓老娘商量好了,就开始张罗先包出来的饺子可以下锅煮了。
至于先煮出来的饺子谁先吃?那必须是尊老爱幼,让老人和孩子们先吃。
卓老爹说了,这以后就是咱们村的传统,上要孝敬老人,下要照顾幼儿。
而且这幼儿还不能分男女,有的人家不把女孩子当人看,几岁就开始打猪草干家务活,不让吃饱,不让读书。
卓老爹说了,这事以后让全村来监督,谁家要是还有这样的事发生,不但要开大会批评,还要扣工分罚款。
对待这些村民,光开大会批评是没用的,卓老爹最知道用啥办法治他们,扣工分,罚款,这比让他们站在人前认错管用。
果然,一听可以让孩子们先吃,那些想把小闺女往后拎的,立刻住了手。
这么多人屋里肯定是坐不下,好在今天不是很冷,再加上又临时搭建起个棚子,而且这棚子从他们家大门口,一直往前延伸,大概搭了有三四家那么长。
然后碗筷,桌子凳子也都是大家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而且从谁家拿来的,李大忠还组织人,在桌子凳子背面写上那家的名字,免得一会拿乱了。
一切都在井井有条的进行着,当一碗碗饺子端到老人和孩子们面前,瞧着白胖胖的饺子,闻着香味,所有的人都激动坏了。
有些老人,妇女,甚至李景山都忍不住落下了泪。
外面怎么忙,都没人敢去东屋打搅国外回来的客人,所以直到大家开始吃上,卓老太爷和老夫人才领着几个闺女出来和大家打招呼。
然后都没用李景山提醒,也没人教他们,开始也不知是谁起的头,说了句老寿星一定要长命百岁啊,然后所有的村民就都很激动的跟着高呼起来。
想想几十人都在喊,老寿星一定要长命百岁啊,那画面得多壮观。
甚至还有人在喊,这样的大善人,活两百岁都不多。
人老都爱听人说自己能长命百岁,老太爷和老夫人也不是神仙,他们也是俗人,自然也爱听这样的话。
卓老太爷望着这些朴实的村民,也很激动,实际这一上午老太爷都很激动,也几次想出来看看,但考虑外面人多,怕冲撞了他,所以几个闺女一直拦着没让。
就一顿饺子,这些朴实的村民就和他说了这么多感激的话,还祝福他长命百岁,当听见有人说他能活过两百岁,老太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活两百岁?那我不成老妖精了。”说是这样说,如果真能活两百岁,谁不愿意。
卓老娘更是很迷信的和公婆说,小孩子说的话都可灵验了,尤其这些话,还不是大人交他们说的。
卓老太爷和老夫人听了,心里那叫一个舒坦,刚刚找回儿子,他们肯定很想多活几年,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第1952章 饺子宴
“活过百岁还是有可能的,活过两百岁,那我可真成老妖精了。”卓老太爷哈哈大笑着说道。
然后也不知谁家的小孩儿,嘴里还吃着饺子,口齿不清的说道:“我娘说了,妖精也有好坏,老太爷一定是最好的妖精。”
“哈哈……”
这下所有人都笑了。
实话说,当爷爷坚持要请全村人吃饺子,卓依依真没料到效果会这样好。
曾经她是见证过这些村民是如何翻脸不认人的,就比如她爸那次被大家投票选下去。
还有他们家日子过好了,大家因为嫉妒,又是如何说他们家风凉话的。
可爷爷坚持,这钱又是老太爷出的,她只能尽可能的配合把这件事做好,是真没想到,村民的吉祥话会让爷奶这样开心。
瞧着大家吃到开心,这样一张张满足的笑脸,太容易感染人了,没瞧她那几位姑姑的眼圈都红了吗。
说是可劲吃,那样可是很容易撑坏人的。
所以卓依依和李景山商量了一下,这饺子不小,老人和孩子们分十个,成年人分十五个,咋都吃饱了。
然后卓依依就看有的老人,甚至有些小女孩儿也学着爷奶的样子,几乎是吃两个尝尝味道,就想把剩下的饺子都带回家去。
卓依依瞧见,明白是怎么回事,但老太爷和老夫人不明白啊,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要把饺子拿回去,给家里的男娃娃们留着下顿吃。
“老兄弟们,这饺子你们该吃吃,我保证,有朝一日,一定让你们过上天天吃饺子的好日子,到时说不定你们都吃腻了,还要换换口味,又想吃粗粮了。”卓老太爷和大家保证道。
“真会有那样的一天?天天都能吃上白面肉馅饺子?”有人不敢相信的问道。
也有人哈哈笑着回道:“这么好吃的饺子,我们就是天天吃都吃不够,哪可能会吃腻哩。”
未来还真就会有那样的一天,卓依依也笑着和大家说,让大家别留着,好日子很快就要来了,让大家先吃顿好的,把身体养好,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有了他们的保证,老人和孩子们才都放开了肚子开吃,每人十个虽不能说吃的太饱,不过这大饺子,还是肉馅的,吃个七八分饱实际正好。
至于成年人,十五个的确少了点,卓依依挨个屋看了看面和饺子馅还有不少,就又给男人加了五个。
可别小瞧了这五个饺子,一人加五个,架不住人多啊,所以这又得多包不少。
然后饺子吃完,再来一碗饺子汤,卓家人这是真真正正让全村人又过了一次年啊。
实际他们过年也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啊,这可是纯白面的,估摸也就村长家里能吃上一顿这样的饺子。
剩下全村平均下来,家家都六七口人,就那点白面,不掺点苞米面,一顿都不够,有的人家还想吃两顿,最后包的那饺子只能用来蒸,不然下锅就得变成片汤。
而且他们自己家包的饺子,哪有放这么多肉的?
第1953章 一窝烂人
乡下过年也吃饺子,但大家吃的那叫啥饺子,卓依依当然清楚。
条件好的人家能看见点肉沫,条件差的,实际就是剁点白菜,或是酸菜,把菜包子包成饺子样,然后上锅一蒸,那也叫吃饺子。
有些老人甚至活了几十年,一辈子都快过去了,今天才真真正正吃上一顿白面肉馅水饺。
然后这件事第二天就在全公社传开了,沈树林回村了,还请全村人吃了顿白面肉馅的饺子。
几乎是一夜之间,曾经因为太穷,小子都不好娶媳妇的山沟村,就变成了全公社老百姓羡慕的对象。
既然这件事全公社都传开了,消息自然也会传到徐家铺子。
自打爹娘相聚离开,卓老娘这次回来,就没打算通知她那几个没良心的弟弟。
既然已经决定断亲了,还通知他们干啥,见一次气一次,她还想多活几年哩,可不想让他们来给自己添堵。
卓老娘是个通透人,她既然说了这辈子就认徐添喜这一个弟弟,就不会再给那几个人机会。
然而你不给人家机会,可不等于他们自己不会找来。
徐添禄听说了这件事,开始还有点不太敢相信,后来一再确定,他大姐一家真的回来了,还请全村人吃了饺子,简直差点激动疯了。
“老大,老三,你们还傻愣着干啥,你们还没听说吧,咱大姐回来了。”徐添禄跑到村口,很容易就找到了在这蹲墙根晒太阳的大哥和三弟。
自从爹娘一死,徐家哥几个就在徐家长辈的见证下,把家里的几间房子给分了。
当然,这里是没有徐添喜那份的,谁让他眼里只有大姐一家,还去镇上当了工人。
然而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
老祖宗留下来的这话,简直就是真理,曾经的徐添福,因为有徐老爷子这个爹帮忙撑着门面,去哪都会有人喊上一声老大来了。
现在的徐添福,呵呵,儿子不学无术,儿媳妇又是个搅家精,而且至今都没能给他们家生下个一儿半女,想离婚,人家就把当年她妹妹那件事搬出来,要去告他们家徐拴柱。
所以这婚还不能离,这是眼瞅着就要断后,他们家还啥招都没有。
然后这人到了这把年纪,看着别人家孙子一大帮,自己却连个孙女都没有,这日子要是能好过就怪了。
儿子这样,闺女也是个不省心的,去年因为偷人就被婆家赶出来,离婚的时候,因为这条,两个孩子也都归了男方。
娶妻不贤毁三代,这话是真不假。
徐盛老爷子当年那也是十里八乡出名的厉害人物,可却因为娶错了婆娘,然后一心看重栽培的长子,就变成了这么个只会索取的窝囊废。
再然后,徐添福又娶错了李华,那更是个坏事做尽,啥好事没干过的烂人。
现如今李华在镇上搭上个老头,说是要和人家合伙做买卖,然后就领着闺女住去了老头家里。
实际村里人都清楚咋回事,徐老姑不止一次劝徐添福,赶紧去把李华找回来,要么干脆离了算了。
第1954章 娶妻不贤毁三代
实际村里很多人都在说,李华和那个老头以夫妻名义都一起过上了,可能还把徐珍珠介绍给了老头的儿子。
村民都在传,也不知是打哪听来的,还是有人亲眼瞧见过。
不过李华这两年的确很少回村,这大家都是清楚的。
所以传言一多,徐添福年前就按着李华留下来的地址,进城去找过她,然后就在那老头家门外,亲眼瞧见他那个媳妇,和那个老头搂脖子抱腰的亲呢。
徐添福当时气坏了,一脚就把大门给踹开了……
就在邻居们以为有热闹看了,没想到,徐添福最后却是拿着三十块钱,和一袋子大米,乐颠颠的又回村了。
事实是这么回事,徐添福一进去,李华就不慌不忙的给了他三十块钱。
人老头说了,他有老伴,只不过瘫痪了,所以身边必须得有个人伺候,而且他们家那几个子女也说了,只要李华能伺候好他们的妈,每月就会给她十五块钱。
所以李华说的啥做生意,那根本就是扯淡,实际她在老头家里,就是给人当保姆的。
然后她这个保姆没当几天,就和老头搬到一屋睡去了。
不过这家的子女都不是简单的,所以老头虽然很讨厌这个瘫痪的婆娘,却不敢和老太太离婚,或是霍霍死,不然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他就和李华约定好了,俩人谁都不离婚,就这样过着,然后李华还有工资拿。
李华是个贪心的,她开始当然很想名正言顺的嫁给胡老头,后来见识了这家几个儿子的狠厉,她就再不敢有这样的妄想了。
现在李华虽然心不甘情不愿的伺候着老太太,但她也知道,只要老太太一死,她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那十五块钱也就没人给她了,所以只能尽心尽力的伺候着。
然后让她没有预料到的,自家闺女就来一趟,就和这家的小儿子勾~搭上了。
这家的小儿子也都三十多岁了,自然是老婆孩子都有了,只不过是不和老人住在一起。
然而那天徐珍珠来的时候,恰巧胡老三在他爹这里,然后这俩人简直就是一拍即合,几乎是一见面,就滚到一起去了。
徐珍珠那是一心想要当城里人,虽然嫁的是个工人,可却是个在公社粮库上班的工人,哪里能和胡三哥这种在糖厂当干部的人比。
胡老三看出徐珍珠是个好糊弄的,就说了句,可以帮她在糖厂找一份临时工干,然后她就主动以身相许了。
这种事那肯定是纸里包不住火,更何况徐珍珠这种人,有点啥得意的事,都恨不得逮谁告诉谁。
然后她和胡老三有了私~情这件事就被婆家人给查出来了。
好在那家人是要脸的,怕这件事传出去,两个小孩子跟着遭殃,所以只是提出了离婚,并未把她怎么样。
一心想要当城里人的徐珍珠自然也是不怕离婚的,而且婚一离,就住进了老头家里,干脆和她妈一样,一个伺候老子,一个伺候儿子,都当起了见不得光的小三。
第1955章 都是穷闹的
这些事在徐珍珠婆家人找上门后,就已经不是秘密了。
之前大家猜测的事,如今被证实了,但徐添福还没和李华离婚,这才是村民最津津乐道的事。
徐添福那就是个不要脸的,摊上这样的事,换了别人,肯定连屋都不敢出。
可他却不是,他现在啥都不用干,就有钱花,有米下锅,小日子过的美着呢。
不过李华每月就给他五块钱,他这天天还想喝点小酒,哪够花啊。
一听徐添禄说大姐回来了,还请全村人吃饺子了,徐添福赶紧跳起来,撒腿就要往山沟村跑。
有福不用忙没福炮断肠,他徐添福果然就是个有福气的,看来他爹妈给他起的这个名字还真没白起。
他这刚刚听说胡家那个老太太要死了,到时说不定李华就没有工钱拿了,没想到他那个在京都享福的大姐就回来了。
“大哥,你干啥去?”徐添禄一把拉住大哥,警告道:“当初要不是你们一家瞎胡整,咱们和大姐的关系也不会这样差,最后闹的妈死的时候,大姐还说了要和咱们都断绝关系的话。”
“她说断就能断,她徐淑珍是不是爸妈亲生的吧?”
徐添禄和徐添寿都赶紧点头,“这肯定的,大姐肯定是爸妈亲生的。”
“那不就得了,既然她是爸妈亲生的,我们就是她的亲弟弟,如今她徐淑珍发达了,想不管我们,就是大不孝。”
这时蹲在墙根底下唠嗑的人不少,听了徐添福这话,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有人就说道:“徐老大,你算你大姐的爹?还是娘哩?人家要孝顺你?”
“你们胡咧咧啥,我看你们就是嫉妒我有福气哩,走走走,咱们赶紧找大姐享福去。”
徐添福边说着,边摆手招呼徐添禄和徐添寿往家走,“咱不能就这样去,咱们得回家换换衣服,再去见大姐。”
“对对,”徐添寿把两只手往袄袖子里一插,赶紧跟上,“咱把过年穿的衣服都换上,穿的体面些,不能让那些大外甥笑话咱这当舅的。”
“错,老三你这话正好说反了,咱们不是要把好衣服换上,而是要把最破的衣服换上,然后走到她徐淑珍面前,我就不信,她好意思不管咱们。”觉得自己想了个好主意,徐添福有些得意的说道。
徐添禄一听大哥这样说,也不得不佩服他大哥,在耍心眼这方面,他们还是比不上他大哥。
反正到那就让大哥说话,他和老三到时只要好好配合大哥就行。
到时有好处,那还能少得了他们哥俩的,要是大姐翻脸不认人,他们哥俩就把大哥推出来挡着。
徐添禄见大哥进屋了,忙给徐添寿使了个眼色,俩人走去一边嘀咕半天,才急匆匆进屋去换衣服。
山沟村,此刻卓家大院里依旧很热闹,昨天那顿饺子宴办的好啊,把老百姓的积极性都给调动起来了。
平时大家饱不饱饿不饿,一天不是插着袄袖子往哪一蹲,就是在家里往炕上一躺。
第1956章 大度
如今卓家给了他们希望,大家谁还愿意躺在炕上,没事就跟上班似的,吃过早饭就想往这边溜达。
这些村民来可是来,但都懂得不能讨人嫌,可不能打扰了国外回来的那些客人。
所以不管谁来,都不会进屋,就往院里一蹲,也不怕冷。
然后卓家还给大家准备一笸箩花生瓜子,三毛八一盒的香烟,更是可劲让大家抽。
外面的大锅里还一直烧着开水,卓依依还拿出一包茶叶,两个大暖壶,还给大家准备好几十个一次性的纸杯,供大家喝茶用。
这会儿大家唠的正热闹的事,正是关于卓家承包后山那件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是老庄稼人,对种地养生口那可都是内行,所以就连卓老太爷偶尔都会出来听一会儿,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
这里最活跃的人要数李老栓父子,大家现在也都知道了,卓家的农场想让李老栓来当厂长。
当年李老栓算计沈树林那件事,有了王桂兰那张破嘴,都不用别人帮忙宣传,她自己就把啥话都说了。
当然,王桂兰那肯定得说他们家的理,这就免不了要埋汰沈树林和徐淑珍。
王桂兰那人要是想埋汰谁,那肯定是使劲埋汰,啥难听话都能骂的出来,一点都不怕死后下地狱被拔掉舌头。
所以当年两家虽然矛盾不大,但在她的鼓吹下,谩骂下,村里人都以为他们两家有着啥深仇大恨呢。
然而人沈树林一家的日子在王桂兰的谩骂下,反而越过越好,最终还搬去了京都。
在看李老栓一家,估摸要不是还有个大儿子经常寄钱寄东西回来,不然这一家早都吃不上穿不上了。
现在沈树林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可他不但没有对当年和自己做对的李老栓加以报复,还要把自己的农场交给他来管理。
知道人沈树林,不不,大家总是记不住沈树林现在改名叫卓家根了。
重说重说,知道人卓家根家为啥日子越过越好了吧?瞧瞧人家这些孩子,那沈二柱当年就和大家伙一样,就是个种地的。
可瞧瞧人家现在,居然变成了大学生,还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所以说,这人呢,到啥时候都别坏了良心,老天可都看着哩。
如今沈树林大度,回来后不但没有找李老栓的麻烦,还让他当场长,听说还想让老三去他们家开的罐头厂上班。
就这心胸,谁不佩服,知道两家恩怨的乡干部,都不得不佩服卓老爹够大度。
对于大家的评说,李家爷俩自然也是知道的,所以这两天得空就往这边跑。
不过李老栓今天一来,就被卓老太爷给请进屋里去了,说是要和他好好唠唠嗑,了解一下这边的风土人情。
李老栓知道老太爷可能是想了解一下儿子在山沟村生活的这几十年。
之前树林肯定是报喜不报忧,老太爷了解的不够详细,这是想让他给透个底。
老人家年纪大了,受不得刺激,所以李老栓一进屋,就先给老太爷道歉,然后就把自己前些年做下的糊涂事,和老太爷都坦白了。
第1957章 虎孩子
李老栓说出这些话也是冒着风险的,如果老太爷因为他之前做下的事,不用他们爷俩了……
可不说,他心里又觉得过意不去,树林是个心善的,有些事他能忘,他却是忘不了。
卓老太爷边听,边不住的点头,然后说道:“人这一生,很长,谁又能说自己做的都是对的,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这以后,我们家这摊,还要依仗你多多操心呢。”
“老太爷……”
李老栓虽然在村里算是年长者,但在八十多岁的卓老太爷面前,他还算是个晚辈。
被老太爷几句话说的,也不由得红了眼眶。
屋里这边正说着这事,外面又来人了,卓依依和桌老娘赶紧出去看看是谁来了。
一看,居然是镇上和乡上的领导,听说了卓家昨天举办了饺子宴,过来道谢的。
然后这一大帮人还没等进屋,徐家哥三就领着老二老三家几个儿子,一路哭丧一样,进门就开始哭嚎。
“我听说我大姐回来了?大姐啊,我的亲大姐啊,你可算回来了。”
徐添福一进门,瞧见穿着一新的卓老娘和卓老爹,就要往上扑。
今天恰巧顾祖墨和卓老二卓老四都不在家,家里的生意已经定下来了,几个人还有些正事要跑,所以一大早就都开着车出门了。
卓家的事,卓依依这个出嫁女并不想跟着掺和,所以她二哥四哥走的时候,叫她一起去,但是被她给拒绝了。
等顾祖墨是和他爸大堂哥一起离开的,卓依依估摸他们是去解决贺大山那件事去了,就更不会跟着了。
感觉上,家里几个厉害角色都不在,徐添福在这方面那也是个人精,他是一进院就注意到了,他那个动不动就揍人的四外甥没在,才敢这样大辣辣的扑过来。
四外甥不在,这还有个老六呢,所以卓依依只是看过去一眼,他们家小六就飞起来一脚。
卓依依:“……”这虎孩子,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只是想让他拦住人,谁让他飞脚了。
被踹趴在地的徐添福也蒙了,瞧着足有一米八高的大小伙子,愣是没认出来这是谁家孩子。
卓小六不怒自威的模样,还是挺有震撼力的。
实际这孩子小时候就是个看不见笑脸的,不过那时卓鸿朗小摸样长得俊俏,即使不笑,谁瞧见都会忍不住要夸上一句,这孩子长得可真招人稀罕。
可自从这几年去了京都,寒暑假就会被顾祖墨拎去特训队摔打,这孩子这张脸上就跟刻着生人勿进几个字一样,谁见了,都忍不住要绕着他走。
相比同样受过特训的卓显就温和多了,瞧瞧,又来了,每次都和他小叔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卓显的身高和小叔差不多,长相那也是女同学一看见就会忍不住脸红心跳,和他小叔一样的帅气模样。
不过和卓鸿朗正好相反,卓显这人平时最大的特点就是很少动手,一般情况下都是动嘴,而且还是笑着,就能把事情圆满解决。
第1958章 早断干净了
所以还没等徐家哥几个反应过来,人卓显已经走过去,把人从地上扶了起来,并笑着安慰道:
“误会了,这几天总有那样一些人,知道我爷奶回来,就想过来占便宜,刚刚您这进门就往我奶身上扑,我小叔一定以为你也是来讹人的。”
他实际可不就是来……
不是,“你是大柱家的那个大儿子?”徐添福终于认出了眼前的年轻人,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问道。
“是啊,我爸以前的确是叫大柱。”卓显回答完,就笑眯眯的瞧着徐添福,“请问这位老爷爷,您又是哪位?”
“老爷爷?”徐添福今年也不过才五十多一点,居然被个大小伙子叫老爷爷。
抬头一瞧站在那怒目瞪着他的大姐和姐夫,尤其是他那个姐夫,当年他可是从未把这人放在眼里过。
可现在,咋沈树林不是都六十岁了,这怎么看着比他都要年轻?
徐添福想说我是你亲舅爷,可却不知怎么,眼睛一瞄向站在那咯嘣咯嘣按着手指的卓鸿朗,这心里就直突突。
卓老爹和桌老娘只是往这边望了一眼,就开始招呼镇上乡上的领导进屋。
待那边把人都让进屋了,卓老爹自然是要留在屋里陪客,而且还把卓鸿翔也给叫了进去。
这卓老娘才冷着脸走过来,不客气的问道:“当年妈死的时候,我是不是说过,咱们以后就当不认识?你们就当没我这个姐姐?我也当没你们这几个弟弟?”
当年他们爹娘间隔半年多就都相聚去世了,不过因为是徐老爷子先死的,然后在他们哥几个的鼓动下,徐老太太可没少难为卓老娘。
要钱要粮那都不算啥,在李华的鼓吹下,徐添福可是好几次都想把老丈人家的女人往大姐家里塞。
啥大姨子家傻闺女,小姨子家里的丑闺女,大舅哥家和别人有了私~情,却被人给甩了的一个闺女,他们还想要说给卓鸿朗。
那时卓鸿朗才十四五岁,见大哥几个都没算计成,他们就想要算计这个小的。
要不然卓鸿朗今天能一见面就给了这个大舅一脚,这一脚,他可是已经忍了好几年。
那时卓依依已经在京都了,还不知道家里发生的这些事,只是后来听说,她那个姥姥,是几个舅舅用门板抬进他们家的。
然后徐老太太就在他们家里作闹了一天,非要卓老娘答应下这门亲事。
事后他们才知道原因,原来那姑娘因为那件事,臭了名声,必须得远点嫁着。
所以在听说他们家有可能要去京都,这下是够远了,就想赖上他们家。
为此那家人也没少出钱,听说还给徐老太太一对大银镯子,要不然老太太能这样卖力吗。
只是也不知是太过激动,还是那一路抬着走,折腾的,徐老太太回去没两天,就咽气了。
最让卓老娘寒心的就是,她娘死了,她这几个弟弟都说是被她给气死的,还打上门来,让他们家赔钱给他们,还狮子大开口,一人要一千。
后来把卓老娘给逼的没招了,只得报警了,这才把这哥几个镇住。
第1959章 不敢了
要不然卓老娘搬去京都怎么会那样决绝,甚至真都是她主张的,不然卓老爹还有点舍不得乡下的生活哩。
现如今这几个人还有脸出现在自己面前,这是谁给他们的脸?还是几个人都不想要脸了。
卓老娘也不等几个人说话,就又道:“这件事如果你们都忘了,那好,那我现在就让小六去一趟派出所,当时我说的话,你们说的话,公家单位那里可都记着哩。”
几个人来之前还真都想到这一点了,不过他们也有对策,忙给几个小辈使眼色,然后扑通扑通,都给卓老娘跪下了。
“你们这是干啥?是想要逼着我妈原谅你们?然后呢?是要钱?还是要粮?还是又想把你们谁家的破烂货塞进我们家?”卓依依不客气的说道。
几个晚辈就是跪着,也不敢说话,而且脑袋还都低着。
实际他们也是要脸的,大姑家院里这么多人瞧着,他们这样真的好吗?
这里也有两个明白人,对于当年大伯和自家爸爸三叔做下的事,也觉得很不对。
可他们有啥办法,他们不来,他爸那是真揍啊。
对于卓依依,当年徐添福还会依仗亲舅舅的身份,骂上几句,现在他是真的不敢了。
“依依,你看你这话说的,大舅和你二舅三舅,我们是真知道错了,这次可是特意来给你妈道歉来的。”
“行啊,你们要只是来道歉的,那好,那我代表我妈,接受你们的道歉,现在,你们可以回去了。”
哪能就这样回去?
既然接受道歉,不是应该热乎乎的请他们进屋,然后端茶倒水,留吃饭的吗?
他们可是一进村就听说了,他们大姐家昨天请全村人吃的饺子,可都是肉馅的,还是大白面包的。
而且有人认得他们几个,还故意和他们显摆,说他大姐家昨天杀了两头大肥猪哩。
想想大白面的肉馅饺子,想想两头大肥猪,他们这一路过来,流了多少口水,咋能就这样回去哩。
“娘亲舅大,我们可是你们的亲舅舅,依依你这话说的……”
卓老娘不想闺女被人说成六亲不认,赶紧抢过话,说道:“我闺女哪句话说的不对,你说你是来道歉的,那道完歉咋还不走?”
“不是大姐,我们可是你的亲弟弟,那你既然都原谅我们了,我们咋能就这样走哩。”
“是啊大姐,咱们姐弟几个也都好几年没见了,你咋都该留我们吃顿饭才对哩。”
“我呸,想吃我家的饭,下辈子吧。”徐老娘指着几个人骂道:“当年你们几个来我家讹人的时候,可有想过我是你们的大姐?还有你徐添福,你老丈人家是不是又有哪个破烂货嫁不出去了?这是又想打我们家小子的主意了吧?”
徐添福被大姐骂的有点抬不起头,但还舔着笑脸,恭维道:“哪能呢大姐,你家现在可是京都人,咋可能娶个乡下丫头。”
主要是就剩下这个小六没娶媳妇了,要不然他们徐家还真有这么大的闺女,来个亲上加亲多好。
只可惜这小子太生猛,比那四虎子还要虎,这把他给踹的,到现在还疼哩。
第1960章 没脸
“收起你们那些算计吧。”卓老娘撇嘴说道:“我当年都不怕你们算计,现在你们觉得,我会怕你们吗?就刚刚进屋的那些干部,你们知道都是从哪里来的吗?乡上的,镇上的。”
卓老娘心里又补了一句,别说乡上镇上的,就是县里的,省里的,现在见到老娘,也得热热乎乎喊上一声卓大娘。
几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争气,卓老娘现在说话,底气那是杠杠的足,早已经不把这几个从小就知道欺负她的弟弟放在眼里了。
一个个没长那诸葛亮的心眼,还总想靠着算计人活着,她真替她爹庆幸,多亏还有个添喜,否则他们家这一窝人就算是彻底完了。
几个人看着这样的大姐,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霸气,自信,还,还有着和他们不一样的贵气。
意识到自己和大姐之间的差距,徐添禄和徐添寿缩着脖子就要往后退,他们家那几个儿子,见老爹要跑,也赶紧起身往后退。
徐添福见状,急了,“老二老三,你们这是干啥,咱们来时不是都说好了,甭管咋样,她徐淑珍都是咱们的大姐,她就必须得管咱们。”
卓依依站在一旁忍不住笑道:“您今年几岁了?成年了没?如果成年了,那就是打官司,都轮不到我妈管你们。”
“你,你这闺女说的那是人话吗。”
竟然问他成没成年,这要是换个人不得臊死,可徐添福却像是抓住了把柄似的,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跳着高喊道,“我可是你们的亲大舅,你个小辈这样说长辈,就不怕天打雷劈。”
“我一没算计过人,二没坑人犯法,我活的坦坦荡荡,我怕啥天打雷劈。”卓依依笑着说道。
这时也不知是谁,在旁边补了一句,“就是,你这种人都没被天打雷劈,咋可能轮得到别人。”
“你,你们……”
徐添福见这边人多,他那两个弟弟又要撤梯子,也意识到自己现在有点胳膊拧不过大腿,然后呸了一声,也忙转身就往外跑。
守在大门口要走不走等着看结果的兄弟俩,见大哥也败下阵了,忙比徐添福跑的还要快。
徐添禄家两个大小子,大的都结婚生子了,还被老爹逼着来下跪,早磕碜的不敢抬头了。
见亲爹和大伯三叔都跑了,徐福来却没有像几个小的那样,赶紧跟着跑,而是又转回来,给大姑鞠了一躬,说了句,对不起,才眼圈红红的离开。
大姑这么多年,就是自己吃不饱的时候,大姑父猎到点啥,都会巴巴的送回去一些给爷奶。
那年月的肉比现在还要金贵,他记事起,感觉吃过最香的一次焖肉,就是大姑父送去的。
实际这些事,徐福来都记着呢。
可他们家又是怎么对待大姑父大姑一家的,就是那时大姑父去送肉,大冷的天,他爷奶都没让人进屋过。
他奶还会一边吃肉,一边大骂大姑父,高攀他们家,明知道配不上他们老徐家,还不只死的往跟前凑。
第1961章 会安排
小的时候,徐福来还真是这样认为的,以为大姑父真如奶奶骂的那样,是癞蛤蟆,他们老徐家是高不可攀的人家,大姑嫁给大姑父是下嫁。
徐福来落在所有人后面,边走边抹眼泪,他觉得自己不是被爷奶,被大伯亲爹三叔给骗了,而是被自己的一双瞎眼给骗了。
要是他能早点看清楚这个事实就好了,那样就是挺着被爹打死,也不会跑这来丢人现眼。
然后瞧见大姑家现在过的日子,瞧瞧大姑家几个孩子都是啥样的,徐福来瞬间就明白了,不是大姑父高攀他们老徐家,而是他们老徐家连给人提鞋都不配。
这人被刺激的,差点抑郁,这会儿别说被他爸揍,就是被揍死,估摸都不会再跟着他爸他大伯胡来了。
毕竟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这边卓老娘被亲侄子这句对不起说的,眼圈立刻就红了。
因为这么多年,老徐家对不起她的地方太多了,可却没一个人和她说句对不起。
“妈,那个叫徐福来的,是二舅舅家的吧?”卓依依见状,赶紧过来打岔。
“嗯,是你二舅家的大儿子,这孩子实际小时候还是不错的,和我这个大姑也很亲,后来你姥和他那个妈天天骂我,满嘴瞎话,小孩子哪有不信妈话的。”卓老娘话说到这,叹了一口气,“算了,都过去多久的事了,不说了。”
“嗯,不说了,不过我瞧着那人还行,等我找人去了解一下,看看人品如何,看看值不值得咱们家帮一把。”卓依依说道。
听闺女这样说,卓老娘顿了一下,点点头,“行,你看着办吧,我闺女是有眼光的,比妈强。”
“我妈也是有眼光的,不然您当年咋会只看一眼,就觉得小墨是个可靠的。”
“哈哈……”卓老娘哈哈笑道:“你这丫头,这是变着法的夸自己女婿呢吧?”
“那也是您给找的,不然当初我才多大,知道啥。”
“那是,妈的眼光厉害着哩。”
“对啊,您看您给自己找的我爸,多好的男人,然后又给您闺女找了个好的。”
被闺女几句话忽悠的,卓老娘也觉得自己的眼光的确是好的,还有几个儿媳妇,她挑的也都不错。
卓依依这边把卓老娘哄开心了,转身又去找大嫂,开始张罗午饭的问题。
镇上乡上的领导大老远来的,咋能让人喝点茶水就走,虽然干部下乡有规定,不能在老乡家里白吃饭。
那他们家就象征性的收点钱好了,一人两毛钱?好像有点少,那就五毛钱好了。
卓依依这样安排,几位干部自然都很开心,要不然他们还真不好留下。
而且这五毛钱要的好,正是他们下乡吃饭的标准,可以往吃的那是啥,今天这可是有鸡有鱼,还有杀猪菜。
最后上来的到是一道素菜,还是大家都比较喜欢吃的大拌凉菜,正好肉吃多了,吃口凉菜,解解腻。
这四个菜安排的太好了,听数字,还真没超出干部下乡的标准。
然后学问都在就那道杀猪菜里,就那一道菜里,就埋着好几个菜……
第1962章 拉一把
吃过杀猪菜的都知道,这道菜里大片的五花肉那是必须要有的,还有只有杀猪时才能吃上一口的血肠,煮肉的锅里放上一些酸菜,那叫烩酸菜。
在这三道必有的菜里,卓依依又让大嫂扔锅里几根大骨头,香喷喷的拆骨肉沾蒜米吃,实际比五花肉还要好吃。
当然,个人的爱好不同,有些人就喜欢吃带点肥肉的五花肉,但卓依依还是比较喜欢吃瘦肉。
然后又赶上昨天杀猪,今天靠油,卓老娘又端上来一小盆油渣子,还说这不能算菜。
所以听上去他们今天中午就吃四个菜,实际是妥妥的八个菜。
然后一人就花五毛钱,还没要粮票。
几个人最后吃的都满嘴流油,都不知道说啥好了,都一再的感谢,感谢,再感谢。
他们家的农场办的这么大,未来还要指望这些干部开绿灯,虽然有她三哥那方面,没人敢难为他们家,但好好招待大家一顿,还是很有必要的。
转眼又过了两天,该办的事都办的差不多了,在大家的劝说下,卓老太爷终于定下了回京都的日子。
可能是人老都喜欢乡下的生活,老太爷这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这才住几天,就动了想留在大青山养老的想法。
然后卓老爹就哄老太爷,说等再过几年,孩子们都有一定了,他就陪他回来养老。
老太爷听后只是哼了一声,他现在喜欢这里,是因为子女都陪在身边。
将来几个大孙子都在京都,他自然要和孙子们住在一起,最好是能住在一个大院里。
就如当年卓家在S市那套大宅子……
不行,他得抓紧回去,然后找一块大一点的地皮,好好修建一套大宅子给几个孙子。
这老头是想一出是一出,原本定在三天后启程回京,这又急着回去买地皮盖房子,就又提前了一天。
对徐福来的了解,卓依依先是找到小舅舅,听来的当然都是好话。
然后她又不放心,又让秦宏兵去一趟徐家铺子,偷偷找村民了解了一下。
村民对徐福来的评价还真都不错,不过也说那孩子就是有点被他爸妈给管的太窝囊了。
徐家铺子的村民对老徐家这哥四个的评价也很有意思,说老大虎,老二尖,老三则是有点蔫坏。
至于老四徐添喜,那自然是评价最好的。
而且大家都说,老徐家这四个儿子一个闺女,就闺女和老四像徐盛老爷子,剩下那三个儿子,都随了老太太和姥姥家人。
所以说,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好与坏,你自己说不行,得大家来评价。
心里有了底,卓依依就让小舅舅回了一趟徐家铺子,偷偷把徐福来给叫来,还有他那个十九岁的弟弟徐福财。
据群众反应,那孩子比他哥可强多了,而且还能镇得住他爸妈。
既然这个徐福财还有救,就不妨救上一救,不然老徐家都废废了,卓老娘心里肯定也不会好受。
只是这哥俩起的这都是啥名字,福来,福财,呵呵,一家人都快要穷死了,靠名字就能变富咋的?
第1963章 改变
她家小舅和小舅妈已经决定辞去酱菜厂的工作,然后卓依依出钱,给他们在镇上开了个店,专门卖农副产品和山货。
这年月的买卖,尤其青山镇这种小地方,搞房地产,或是开大型百货商店肯定都不行。
她觉得最好还是卖吃的,所以卓依依就给小舅舅开了这个干鲜店,估摸就算挣不了啥大钱,肯定也比小舅舅两口子上班挣得多。
而且等他们家的罐头厂,农场都运行起来,到时在青山镇,扶安县,都得有一个或是多个代销点。
她这也算是提前给卓家打了个前站,到时扶安县那个代销点就交给李三,这件事他们哥几个背后都已经商量好了。
在镇上再次遇见刘兰香和盼弟,到是也没啥奇怪的,青山镇就这么大,尤其这娘俩又是刻意的,瞅这意思,这是都在这附近转悠半天了吧?
“找我们有事?”卓依依挥了挥手,示意二哥四哥先走,自己留下来问道。
刘兰香一看见卓鸿瑞,就忍不住双眼放光,一副要上前搭话的样子。
但这次,却被盼弟给拉住了,并用警告的眼神瞪了她一眼,还小声说了句,“你若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刘兰香一听盼弟说不管她,忙乖乖的站住脚,并收回了那贪婪的目光。
卓依依心里暗笑,没想到刘兰香这么个大活人,会被一个九岁的孩子给拿捏住,可见这人有多无能了。
看见小秋姑姑眼里的笑意,盼弟解释道:“我和我妈虽然每月都有供应粮,但那也是要钱领的,我答应我妈,以后只要她都听我的,领粮食的钱都我出。”
“哦。”合着刘兰香就被那几块钱给拿捏住了。盼弟找来,肯定不止是来说这些的,卓依依只是哦了一声,就没再发表意见。
果然,就听盼弟又道:“卓家姑姑,”盼弟叫完,见卓依依眉头都没皱一下,这是同意她这样称呼了,就又高兴的往下说:“我已经去学校报完名了,开学就可以去上学了,而且我也把名字给改了,我以后不叫盼弟了,我现在叫袁盼盼。”
这名字依旧不怎么样,不过的确是比盼弟好听一些。
“还有这是借条,我找人写的,我还不会写字,但这借条我认,等我能挣到钱,借你们的钱,我一定还。”盼弟,不,现在人家叫袁盼盼,说着递给卓依依一张欠条。
瞧着盼弟递过来的借条,卓依依就见刘兰香那张脸都快要扭曲了,估摸这又是盼弟自己的主意。
为了气刘兰香,卓依依故意把欠条收起来,然后伸手摸了摸盼弟的小脑袋,笑着鼓励道:
“你是个好孩子,但你还太小了,挣钱的事不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好好学习,如果将来你能考进京都,到时卓家姑姑一定请你吃烤鸭好不好。”
“好,那咱们一言为定。”袁盼盼说着,还伸出洗的干干净净的小手指,和卓依依勾了一下。
“一言为定。”卓依依和袁盼盼勾完手指,又抬头看向刘兰香,冷着脸说道:“你以后若是没啥干的,可以来找我小舅妈,让她给你安排个活。”
第1964章 妥善
刘兰香实际一直缩着脖子,躲在闺女身后,一听卓依依这样说,又激动了,忙窜到前面说道:“依依,二嫂就知道,你,你是个好心的。”
这种认不清自己的人,你就不能给她好脸,否则准又要胡思乱想。
为了避免刘兰香再纠缠上来,卓依依赶紧冷着脸说道:
“你现在已经不是我二嫂了,我帮你,完全是看在你两个闺女的面子,希望你能认清楚这个事实。”
现在不是,以前不是吗,而且以后也可以是啊。
刘兰香一嘎巴嘴,别说卓依依,就连盼弟都猜到了她要说啥,赶紧出声阻止,“妈,你还不赶紧谢谢卓家姑姑,人家现在可跟咱家没关系了,帮你这么大个忙,你得说谢谢才对。”
刘兰香现在好像还真挺怕袁盼盼的,真就闺女教一句,她说一句,还真和卓依依说了句谢谢。
不过瞧她那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卓依依可不觉得她是真心在感谢自己,估摸刘兰香心里一定认为,是她给卓家生了两个闺女,他们就该帮她。
不得不说,卓依依还真挺了解刘兰香,因为她此刻真是这样想的,觉得卓依依帮自己,是她毕竟给卓家生了两个闺女。
卓家不重男轻女,从没有过瞧不上闺女的时候,瞧小秋在爷奶跟前过的好日子,就能看得出来。
还有那个叫卓静的丫头,那可是一直养在老三跟前,那肯定更是宝贝的不行。
刘兰香这种人你要说她没长脑子吧,有时歪点子还挺多。
可你要说她聪明吧,显然就这脑袋,和聪明肯定是不沾边。
说白了,这人就是一根筋,啥事她要是认准了啥样,你怎么说,她都听不进去。
她现在就认准了卓静在老三家里享福,多亏了她,老三两口子,甚至卓家人都得感谢她。
所以帮她介绍个工作,那不是应该的吗,要不然她过不好,他们卓家人心里肯定会愧得慌。
卓依依自然不屑和这种人计较,小舅舅小舅妈那里两个人肯定忙不过来,而刘兰香这会儿又很需要一份收入。
她是觉得盼弟这孩子是个好的,帮刘兰香,就等于帮了盼弟。
没瞧小姑娘一听给她妈找了一份工作,乐的脸上都有光彩了。
卓依依今天来镇上,实际是来见徐福来徐福财哥俩的。
她没让小舅舅把人领去山沟村,否则这话要是传到她那几个舅舅耳朵里,指不定又得都跑他们家去。
走前把这件事安置好,等他们都回到京都,就算那哥几个知道他们家帮过徐福来徐福财,也不可能追去京都。
不是她小瞧徐添福,就他那样的,别说有没有去京都的路费钱,就是这几天的火车,你问问他自己敢坐吗?
那就是个窝里横的家伙,出了青山公社,去镇上都不敢大声说话的人。
真不知她那个外公还自认自己是个明白人,是怎么看出来他们家这个长子是个有出息的?
难道就凭他十句话里有八句假话?
会说谎难得也算是个出息事?
第1965章 老熟人
把刘兰香母女打发走,卓依依转身回去的时候,顺道去了趟蔬菜供应站,买了些菜和肉回去。
刚过完年,老百姓可能年前把钱花的都差不多了,所以卓依依过来的时候,肉摊上还有几十斤的肉没卖出去。
卓依依上前问了一下价格,卖肉的原本还有点懒洋洋的,后一看问话的人这长相,这穿戴,立刻打起了精神。
“猪肉一块三一斤,比年前足足便宜一毛钱哩。”卖肉的大叔回道。
现在工人的工资依旧二三十块钱,涨幅不大,可猪肉的价格,却比几年前长了好几毛钱。
所以也难怪剩下这么多肉没人买,不然就算是年后,头些年,你也别想在肉摊上看见这么多肉。
“那您看着给我挑点好肉,来十斤吧,还有这扇排骨,也称一下。”
卓依依这话说完,把卖肉的大叔给吓了一跳,他这卖了这么多年的肉,除了国营饭店,还真没见过个人家这样买肉的。
就算是年前,买回去过年,也没有这样买肉的,还,还要一扇排骨?
“怎么了?一下不可以买这么多吗?我这有肉票的。”卓依依见对方不动,赶紧把钱和肉票掏出来。
“不不,不是,我是,唉,我这就是没见过您这样买肉的,你这买这么多,拿得回去吗?”
“哦,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没几步就到了。”
卖肉的大叔这次到是没再耽搁,边说着话的功夫,已经挑好了肉,给卓依依称了十斤肉。
好大一条肉,然后又把排骨称了一下重,也有个六七斤的样子。
这好像是有点多?
卓依依瞧着称好的猪肉和排骨,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往空间里收,正琢磨要不要回去叫个人过来帮自己,就见孙巧老远就哈哈笑着走了过来。
“依依,刚刚我听小刘说,外面来个女的,可漂亮了,一下就买了十斤肉,我一猜就是你。”
她这回来好几天了,一直忙,还没见过孙巧。
正琢磨等下要去隔壁问候一下,没想到在这碰见了。
“孙姐,你怎么?”孙巧不是已经升官了吗?怎么是从里面出来的?卓依依话到嘴边,想想还是别乱说话了,忙住了嘴。
“我过来找几个老熟人说说话,走吧,我正好也回家,能帮你拿一些。”
孙巧有自行车,把猪肉排骨往车把上一挂,虽然依旧很重,但好在没几步路,俩人推着自行车,走着回去就行。
俩人回去的路上,孙巧又和卓依依说了一下徐添喜夫妻辞职的事,当得知他们夫妻要自己开店,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你那个舅妈嘴巴是真严,我怎么问他们辞职后回去干啥,她都没说这事。”
她老舅妈王大凤那张嘴的确够严,啥话你不让她说出去,那真是撬都撬不开。
所以说男人这辈子,过啥样日子,绝对和娶啥样媳妇有关系。
要不她妈怎么这么喜欢王大凤,干活干净利索不说,还从不抱怨,对她老舅先那个妻子留下来的孩子,真跟自己生的一样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