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TXT下载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全文阅读

作者:月下茶     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txt下载     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11章 同窗被甩开太远了!

    他准备了那么久,信心满满地去考试,结果却连五十名都没进去,县试就刷下来了。

    镇上同去的十人有三人考上了,其中一个还是他同私塾一起从小读书的同窗。

    他连声恭喜都没说就回家了。

    在书房生了两天闷气之后,与又来劝他向楚默云请教的大哥吵了几句。

    他发誓明年一定要考上童生。

    之后就闭门苦读,谁来找他都不理,连府试结束,童生榜单出来也不关心。

    反正谁考上都与他无关。

    今年考上的除非一举再过院试,不然等他明年考上童生,不还是一样要一起参加院试?

    不过是早一期晚一期罢了。

    许常威回来得早,又不关心谁考上了。

    又哪里知道,曾在他同一家私塾读书的旧日师弟邱常宇,也考上了童生呢。

    邱常宇曾在同一家私塾,不过要晚两年进学,几年前又回村子里去了。

    到是与许常威没有交际,许常威也不记得有这人。

    而曾与邱常宇同窗的那一批人,今年又没去考,这才错过了放榜时的精彩场面。

    直到看了最后榜单的人把名次传回镇上,邱常宇那些旧同窗们才差点惊掉了下巴。

    只不过等他们跑来福味斋打听邱常宇的事情,美其名曰要邱常宇请客的时候。

    邱王氏也只是给他们打包了一些卤花生请他们吃,又说邱常宇回村子为院试备考去了。

    一听邱常宇要连冲院试,一群少年人再次惊掉了下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最后讪讪地告辞,他们心里也有了紧张感都跑回家去读书。

    害怕邱常宇一举考上秀才,万一人家又去冲乡试呢?

    作为同窗就被甩开太远了!

    当然他们心里全都盼着邱常宇考不上秀才。

    这样他们就可以去信嘲笑他好高骛远、得意忘形。

    谁让他闷不吭声就去考童生,还考上了呢!

    他们哪里知道,邱常宇就算考不上秀才,也已经在张家私塾打过招呼了。

    他今年要去张家私塾读书,坐等后年院试。

    邱常宇早将自己接下来的路考虑清楚了,有了清晰的目标,邱连武和邱王氏自然乐见其成。

    只不过这些话,是不会告诉这帮镇上同窗们的。

    当年邱连武就是觉得儿子跟着这样的同窗们混,难有作为,干脆送回村子里。

    至少村子里少年们不管读几年书,本性都要更淳朴一些的。

    邱常宇考上了童生,家里也没打算宴客庆贺,甚至没有在亲戚中宣扬。

    因为邱常宇要收敛心思,准备再试一下院试。

    就连王家,也是到了当晚等王丞跃回家后才知道的。

    邱家出了个童生,王家也与有荣焉。

    而楚默云这边已经没有多的书能给邱常宇备考了,他们看完的都给了陈爽。

    现在还能拿出来的也就是一些过往院试策论大全,不多,几册而已。

    不过邱常宇从张逸廷那里也得到了几套书,张逸廷能考上秀才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些备考书。

    光是这些书就够少年人喜滋滋、劲头十足地读上两月的了。

    而考试却只有一个月了,他根本就不敢松劲儿。

    到了三月初八的上午,罗家两位舅爷爷到了。

第1112章 偏不如他意

    舅爷爷他们穿过铺子直接来了这边院子。

    这时候张春山正在镇上送糕点,张秋生在后院里酿酒。

    楚星河在敞轩读书,看到舅爷爷们来了,连忙出来相迎。

    舅爷爷们就先把他们的决定与楚星河说了。

    罗家经过这些日子的思考与商量,以及思考再三又去了一趟张家找张老爷子聊过之后。

    得出的答案是决定去京城。

    主要是儿孙们都想去,最后两个老爷子就同意了。

    一大家子们,除了两个小闺女和小萝卜头们,所有正字辈就连最小的罗正唯都被叫了来,开了个很集中的家庭会议。

    远在双阳镇的二房和在县城的罗正晓也被叫了回来,一家人确实很慎重地面对了这个问题。

    不过二房俩口子在双阳镇过得好好的,就说不去京城了。

    主要是楚星河把粮行托付给了他们,工钱也不低。

    他们不能这时候又奔着京城的好处,就撒手不管这里了。

    老爷子们觉得这是正理,就让二房俩口子继续回双阳镇做事,不要与任何人说起这件事情。

    罗正晓自然与兄弟们想法一样,趁着年轻又不缺饭吃时,不出去见见世面,还等何时?

    就算去京城走一圈也值了!

    最后罗家商量出来的答案,先派些能干活的人手随楚家去京城,一为帮手、二为探路。

    这些人是大房的罗正德和罗正诚、二房的罗正翔、三房的罗正胜和罗正晓。

    都是年轻力壮能够干活的。

    再加上三表叔正当壮年,也能使唤得力。

    等他们去到京城帮着张罗开铺之后,需要罗家干什么,到时罗家再在年前随着大家一起搬过去。

    也不至于在还未清楚京城什么情况时,就一家老小全部都搬了。

    去到京城只会成为楚家的累赘负担。

    罗家剩下的人留下来照看家里活儿,也要张罗红薯粉作坊的事情。

    决定去京城之后,作坊开起来以后又要如何安置,他们也要解决这个问题。

    初步打算是交给罗家冲,他们罗家只算一文利,订单是定好的有人来拖货,作坊只管攒货就成。

    这一文利,是学了楚家作坊的,由村里管作坊,他们不用操心太多了。

    说到去京城的事,舅爷爷们也是心情复杂。

    他们一时惆怅、一时感慨、一时也有说不上什么感受的不安……

    罗家与张家不同,他们与那人是有着很深怨恨的。

    现在要去的是那人早已去了几十年,为了荣华富贵抛妻弃子的地方。

    如今他们在有生之年也要去那地方,心里能有什么滋味?

    既是解气又是难过罢了。

    最后,他们又说出了另一番话。

    “希望在那人死之前,你爹最好别去!那人想你爹送终,偏不如他意。”

    “嗯,我和默云也是这意思。”楚星河目光沉沉地点了头。

    “我们也不图那人的东西,以前是我不甘心,后来我想通了,咱们自己也能发达,图那种人的东西干啥。”

    也不是他突然想通了,而是这一年来发生太多的事,知道太多的内幕,足以令他心寒。

第1113章 两不相欠,老死不相往来

    如今就算亲爷爷站在他的面前,想要认他们兄弟,他们也是不想有半点关系牵扯的。

    京城的饭,早已把那农家出身的人养成了不知家乡何处的官家老爷。

    那样的人养出的子孙能是什么品行?

    看他们的手段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人了。

    这样的人家,一辈子莫要碰面才好。

    就算将来有机会他们能够金榜题名,也不想告诉人说是桃林村来的。

    但是二弟说,若有机会,应该先斩断与那人的关系。

    那人和那人的新家族出了什么事,也莫牵扯到他们这一脉。

    他们如今也发家致富了,更不想被人蹭上来攀亲沾利。

    他们不图人家的,人家也莫来图他们的,两不相欠、老死不相往来就对了。

    他把这些话说与舅爷爷们听,舅爷爷们纷纷点头,很是认同。

    有了他们兄弟的立场,舅爷爷们心里也踏实一些了。

    其实两个老人最后松口要去京城。

    除了自家儿孙想去,他们也是不放心这两个外甥孙,怕他们去了京城会被那人摆弄。

    到时若真这般,这两个孩子困于孝道不能反抗,他们却是可以指着人的鼻子骂的。

    真论家庭关系,他们的妹子虽然去世了,但他们也曾是那人的舅哥。

    那人敢拿孝道压制孩子,他们就能以舅哥的身份去反抗,不许他欺负孩子。

    只不管他们只说了担忧,却没将深意说出来,总之他们会去盯上几年再说。

    他们已经六十多岁了,最多十年肯定得回罗家冲,不能死在外面。

    他们在敞轩里说话,张小柏在屋里透过窗子看见了,认出来是罗家长辈,连忙跑去对面窗前和楚默云说了。

    楚默云连忙看向小厅这边。

    “我去奉茶,安排中饭。”唐简连忙收拾了一下纸张。

    楚默云也同着出来,让张小柏回屋继续读书不用管了。

    他们来到敞轩,这边还在说话,看到他们来便笑了起来,说了来意。

    唐简提来的仍是小茶壶装着的热灵泉水,杯子往桌上一放,倒出来的就是白水。

    因为她时常提着茶壶过来倒水,楚星河也喝习惯了,没觉得白水怎么了。

    只不过,他还是看了一眼唐简,欲言又止地抿抿唇。

    唐简见状知道大哥的意思,白开水自家喝没关系,长辈亲戚来了,还是有些拿不出手吧。

    于是她忙笑着解释了一下。

    “大舅爷爷、二舅爷爷,你们先趁热喝些水,我去提壶开水来重新泡茶。”

    她提的是茶壶,不是暖水壶。

    这么一解释,大家自己会脑补原因,到像是她解释清楚了一样。

    两个舅爷爷是赶着家里的驴车来的,一路吹着风确实渴了。

    当下就笑着先端起杯喝了两口,让她不用重新泡了。

    二舅爷爷还把小茶壶接了过去,自己动手添了杯,又继续说起了正事。

    楚默云是拿了一盘还有些热乎的糕点出来,放在桌上。

    至于这盘糕点哪儿来的,为啥热乎的。

    不知道张家今天做什么品种糕点的人,也是只稍稍疑惑了一下,很快就没有多想。

    正是上午,吃块糕点就很不错。

第1114章 让长辈更加安心

    一盘装的是六块,楚星河拿了一块来吃,舅爷爷他们说着话就各吃了两块。

    剩下那块,就被一只小手拿了去。

    二叔二婶都出来了,小家伙自然也呆不住地跟了来。

    盘子空了,唐简很满意,这样就没人发现她的糕点是过年那会做的了。

    她把盘子收了,去了趟厨房安排了中午要吃的菜。

    新鲜排骨、卤肉、腊肉都有。

    再杀一只鸡炖个汤,添几样小炒和素菜、干菜,最后再蒸个蛋羹就行了。

    安排好后,唐简又回了敞轩,站在楚默云身旁听兄弟俩说着那晚商量过的一些情况。

    不过他们略过了铺子里安排,只说去京城的事情。

    楚默云让唐简把那些图纸再拿出来,给舅爷爷他们看看。

    也好让长辈对去京城的事情更加安心。

    人都会对未知的事情,以及即将面临的远行,本能地产生期待,也会很不安。

    照样地与罗家也只说了三家铺子会交给京城本地人经营。

    因为本地人最熟本地人,有什么事情也好应对。

    他们过去重点要做的是作坊。

    既然决定做酒庄生意,酿酒肯定不能少。

    所以罗家负责一家酿酒作坊,人手足够。

    可以多建两座大灶,出酒多、囤货快。

    张家那边同样如此。

    说起来罗家与张家是有共通性的。

    都是四代同堂儿孙多,吃饭的人多,干活的人也多,一大家子和睦又积极。

    这是很好的家庭,也会是很好的创业团队。

    由这旗鼓相当的两家人来分担酿酒任务,真是再合适不过。

    酿酒毕竟不能完全支配这两家的所有人。

    因此,闲时,他们两家又正好掌握着红薯粉手艺。

    酿酒,唐简五五平分利。

    红薯粉作坊,唐简不分利,一样地给东家供货就行,然后自家开铺肯定也有消耗量。

    东家去年就拿到方子了,在京城恐怕也有作坊。

    但京城那么大,附近州县供应随便分担一些订单也能让这两家赚上不少。

    毕竟两家都是自家人手而不是集一村的作坊。

    出货量会变慢变少,也就不怕增加东家那边的负担了。

    唐简这么打算的,不过也是眼下想想,真到那时恐怕两家还忙不过来呢。

    这么多人去了,表嫂她们又要带娃、又要做家务也是够忙的了。

    就算不做红薯粉,画些花样子给她们做绣花手艺也好,毕竟她有一家胭脂水粉成衣铺子呢。

    又或者……做些护肤品、香料、香皂类的品种。

    到时形成了一个新的小作坊,就够这两家的表嫂们忙活的了。

    赚钱路子多的是,他们已经不是非做干货不可了。

    而他们有大宅子,可以很舒服地住着,不出门就在自家做各种赚钱买卖了。

    听她说着去京城的安排,对着那宅子平面图,两个舅爷爷都很满意。

    一直说到中午吃饭,知道铺中还有人不知情,舅爷爷们也没在吃饭的时候继续说这些事情。

    张春山和张秋生也心照不宣地只陪他们喝酒,只字不问他们来镇上做什么。

    吃了饭,舅爷爷们还去了后院看酿酒是怎么回事儿。

    约定明天就送两个孙子过来学酿酒。

第1115章 没人帮楚明月撑腰

    罗正晓在县城继续做木匠,被家里再三叮嘱不要往外说,就连罗刘氏也不要说。

    罗正中还在甜水镇做伙计,说是要攒些本钱,等明年再考童生去。

    今年他不得空温书,怕考不上就放弃了。

    他是打算做到年底就辞工的,之后在家闭门备考冲明年的童生试。

    所以罗家没有通知罗正中回来参加家庭会议。

    二表伯夫妇在双阳镇,就算罗家都搬离了罗家冲,罗正中也可以去双阳镇和爹娘一起住。

    所以暂时不带他去京城也可以,他想去也可以,以后随时去也可以。

    打算派过来学手艺的是大表哥罗正德和三表哥罗正胜。

    没有住处安置了,让他们住在暖间。

    现在不用烧炕了,大家也不用大白天聚在暖间,正好把屋腾出来给他们住。

    安排好这些后,两个舅爷爷就离开了。

    陈家那边在双阳镇学酿酒手艺,家里的作坊自己建。

    唐简提供了所有方子以及订单机会,剩下的就由他们自己来做,她不会过问。

    双阳镇那边,宋大招做完二月之后就离开了甜水镇的福全酒楼,成为粮行伙计。

    白天在粮行当伙计,晚上帮忙酿酒,宋大诚从自己这一半利益里划了三成给弟弟。

    楚明月自然是不乐意的,但宋大诚是直接和岳父商量好的,由不得她叽歪。

    对楚明月只说了一句。

    “你若不愿就回仙桂村去住着,或者我和大招搬出粮行自己寻地方酿酒也行。”

    这话说得有些冷情了,楚明月当时就委屈哭着去找娘撑腰。

    楚志豪却提醒楚张氏。

    “你已经为了当初糕点那几文小利,与你自己的娘家哥嫂生了嫌隙,也闹得儿子们都与你不亲了。”

    “难道你还要教明月闹得她夫妻不和吗。”

    楚张氏从不认为自己当初的事有错,但说到这闺女……她最近确实有在反省了。

    从小到大确实太惯着这闺女,娇纵任性、拎不清是非道理还听不进劝。

    宋家人不喜明月,娘家……哥嫂也没一个喜欢明月的。

    当家的说她为了小利与自己娘家生了嫌隙,这事儿她确实后悔了。

    她去了张家,也只有爹娘与她说话,大哥态度冷淡,二哥笑笑不说话,两个嫂子几乎不理她。

    早知如此,当初她就不会为了一点小利得罪娘家。

    可当时哪知道是小利呀,说到底也是酿酒的买卖做晚了,但她也知道不能再怪二媳妇。

    二媳妇能做出这赚钱买卖已经很厉害、很不容易了。

    有了这些反省和领悟,这次她没有帮闺女,而是劝她别连宋家最后一个亲人都给得罪了。

    没人帮楚明月撑腰。

    又有宋大诚不耐烦地发了两回脾气,扬言他受够了她那破脾气,再闹就和离,他带着恬儿离开楚家。

    楚明月这才消停下来。

    她想不理宋大诚,却发现不管她怎么摆脸色,宋大诚压根不看她,回来也只是陪恬儿玩耍,或是抱恬儿去其他几家串门儿。

    楚明月这才心慌起来,不敢再闹了。

    粮行那边也安定下来,宋大诚给楚星河这边来了信说明了情况。

    现在就剩下罗家学酿酒手艺了,第二天一早,罗正德和罗正诚就背着包袱来了。

第1116章 三月春暖

    有了罗家两兄弟的帮手,张秋生那边日夜不歇灶,赶着去京城前囤上一批货。

    张春山去收了一批新鲜桃花和梨花回来,给他们制酒用。

    到三月中旬,张春山带着张老爷子和罗家两个舅爷爷,去了趟双阳镇附近的田庄。

    马上要收麦子了,油菜长势也不错,山上的果树开花正好。

    有着种果树经验的二舅爷爷在山上溜了一圈儿。

    感慨若罗家有这样一座山头,往年也能多出不少鲜果了。

    张春山带着这些老爷子们到庄子上,也是熟悉一下庄子上的事情,与守庄的老齐头熟一点。

    以后他不在这边,家里老头们也能常去庄上看看,莫让人阳奉阴违。

    不过现在事情也简单了。

    田庄出产粮食和水果全部送到双阳镇福余粮行,记数就行,其他不用管了。

    这样,将被到粮行的数目就是田庄所产数目。

    各路工钱、成本要支出的,也都经过了粮行掌柜。

    谁想有二心也不容易了,因为经手的人少了。

    粮行背后有这样一座田庄和粮行后院里的作坊,再在各村收些粮,就能维持经营了。

    去年那一千五百两的粮钱,也在今年二月下旬全部还清。

    转眼到了三月又收麦子,至少在八月、九月收完谷子后,也是要陆续还清的。

    有了去年的交道和交接,以后就算他们不管,老齐头和附近的村子也知道要怎么做。

    大家都在有计划地忙着,唐简这边也没闲着。

    到中旬时已完成了话本子又三册的进度,所剩就不多了。

    交稿这天她拉着楚默云赶了一辆平板马车,先去书局交了稿,再去镇西布庄。

    开春后她又去布庄做了两回生意,不过都是给家里亲戚们买布。

    这次却是要继续囤一批春布,才只同楚默云出来,没知会任何人。

    刚领到话本子的六十两银子,就大手笔地采买了一百多匹春布。

    掌柜眉开眼笑却直呼:“你这丫头是要搬光我库存呀!”

    “哼,怕大叔你不好做买卖,我都错过了昨天的集日,若我提早两天,怕你真的缺布做买卖了呢。”

    唐简笑道。

    三月正是春暖渐浓时。

    早春的厚布和仲春的薄布,同是细棉布就有好多个品种的,价钱也会有些差别。

    不过,唐简依然买的是平日里常穿的那种素布料子,各种颜色都来上两、三匹。

    五十文的细棉、八十文的细绸、一百文的雪绸各三十匹。

    去年仲秋买过的暗纹锦布当时是一两的价,买四匹还价到八折。

    今年作为春布,花色稍微繁琐艳丽了一些。

    若要绣花反而不宜绣太复杂的花色了,不然会降低锦布自身的特色。

    唐简一口气也要了三十匹,也是令掌柜最高兴的原因。

    不过也只能打八折,因为这春布成本要高一些。

    唐简到不在乎,在小镇上能还价到八百文单匹的布料,去到京城绝对是二两以上。

    若不是怕掌柜多问不好解释,她还可以再多买些。

    最后多出的一百文,也挑了五十斤布头。

    在掌柜亲自给她搭配缝衣针线和绣线时,她也就慢慢挑好了那些布头。

第1117章 你这太败家了!

    掌柜的去年就听唐简说过错开旺季买布更划算的理论,今年看她买这么多自然也没多问了。

    反正不管她买布干啥,她给现钱又买得多,对布庄就是大主顾了,有什么好多事的呢。

    伙计们忙着用绵纸将布匹包裹好,拿笔做了记号,这样从外表就能看出是什么布了。

    唐简付完钱,开心地走到马车前,看着这么多布料在马车上堆得满满的,满意地爬上了马车。

    楚默云赶着车慢慢走着,路上竟然没遇着熟人。

    他们自然不想这时候被人盯上,顺利地穿过暗巷来到自家院门,唐简下车拿钥匙打开门锁,推开门时看了一眼。

    只有大哥坐在敞轩正在读书,她连忙又将门掩了掩。

    楚默云也帮她前后看了看,连墙头都扫视了一遍。

    没办法,去年他们家的墙头可是被东家和手下们没少飞檐走壁啊。

    确认安全后,唐简就将雪绸布全部收了起来,锦布、细棉布和细绸布各抽走十匹。

    剩下六十匹布看着也还不少。

    楚默云下了车半推院门,等她完成之后院门也就推开了,牵马车进去。

    院门这边的动静才令楚星河抬头看了一眼。

    这才知道他们竟然赶着马车出去买布了,连忙起身要过来帮忙搬布。

    楚默云连忙摆手拒绝:“大哥你忙,没多少活儿,我自己就行。”

    楚星河没有多想,他正读书呢,也就顺势又坐下了。

    楚默云和唐简可不敢这时候让他过来。

    不然这绑好的布堆平白少了一半,看绑绳是容易发现端倪的。

    俩人把马车直接牵到小厅前,楚默云又摆手不让张小柏过来,就赶紧将麻绳拆了。

    这样就看不出来原先绑了多少。

    唐简栓好院门跑了过来,俩人赶紧将布往屋里搬,完成之后才不约吁出一口心虚的气……

    相视一笑。

    这时候楚扬被特许在姨姨们那里玩耍,还不知道他们回来了。

    过了会儿俩人又赶着马车再次出门,这次去的是药铺。

    除了长长的清单上列着的药村各各买了不少,还买了几副银针。

    看到他们又买银针,掌柜忍不住开口。

    “两位买过几副银针了吧。”

    他们常来,或直接配药方,或是拿出清单,有两次还是小媳妇现写的清单。

    他们每一次都有买银针,一副两副地买,自然,也很令人注意的。

    “咳,不瞒大叔,我学针灸呢,在木头和陶人上认穴位,扎废了不少银针。”

    唐简连忙不好意思地解释。

    “大叔可别往外说,太丢人了!”

    然而她不说还好。

    她这么说,到令那掌柜忍不住嫌弃地道:“学艺没啥丢人的,就是你这太败家了!”

    这银针再怎样也得一两银子呢,扎废了?

    扎废的可是银子啊!

    “你师从哪家医馆?就是附近村子里的郎中,我也认识不少的。”掌柜好奇地问。

    谁家徒弟能这么费银针的?

    “没,就……自己感兴趣,买书学的。”唐简连忙解释。

    还把《金针论》银针入门这些行话说了说,证明她确实是在读这些书。

    掌柜见状便不好说什么了,一个小媳妇能自学也是厉害了。

第1118章 不会招人多疑

    “你要记住,勤读医书可以,无师自通也好,但未学成之前,切莫在人身上施针,这穴位可不能乱扎的。”

    最后,掌柜只能严肃地叮嘱唐简。

    唐简连忙答应下来,表示不敢乱来。

    不过……

    今天招掌柜注意多疑了,以后他们也不会再来这里买银针了。

    这么想着,她又口头念了三十多种药材名。

    掌柜听她这熟稔程度,也知她确实是会些医术的了,连忙捡药。

    这一趟,唐简共买了十几两的药,在原来三副银针的基本上追加了两副。

    最后凑成了二十两银子。

    她买的都是便宜药,那些珍贵、珍稀的药材,在这种小镇上也不会常见。

    而她空间里也有大把的药材。

    她买的都是日常小病小痛的药,所以不会招人多疑。

    到时再搭配空间里一些药材,也能治出能治更多病的药丸来。

    至于她要在京城大卖的减肥药、美容养颜药、清毒素、降三高等药丸子,则在早已给墨池先生的清单上了。

    当然那也只是一部分,为了藏起配方,是不可能直接从清单上暴露她要做什么的。

    还有一部分药材清单,等她出发前再交给东家。

    俩人再回到家时,楚扬就趴在敞轩廊下的美人靠上,看到院门打开立刻跑了过来。

    “二叔!二婶!你们好慢呀!”

    可怜的孩子以为二叔二婶还只出去了一趟才回,他爹是不会告诉他真相的。

    “热乎的白糖糕,要不要吃?”

    “要!要吃!正好饿啦!二婶你怎么知道我饿啦!”

    三月初六已满了四岁的小家伙,仿佛还是那个三岁小可爱,此时雀跃地蹦跳着,撒娇地叽喳不停。

    唐简连忙从小背篓里拿出一个纸包,递给他拿去敞轩和爹一起吃。

    她的小背篓里还有好几个这样的纸包,都是回来路上在街边买的。

    打发了小家伙,他们又把马车牵往上房那边。

    这次楚星河还是走了过来,好奇他们这一车箩筐里都装的什么。

    布料一眼能辨认出来,这箩筐不打开是不知道有什么的。

    看到一筐筐全是打了包的药材,楚星河直接无语了。

    “以前可没打过这么大的药包,这不是为了认药吧?”他不解地看向唐简。

    弟媳过去一直在学医且已有所成,能开方、施针、推拿,实力不比一般郎中差。

    过去也常买药材回来,说是认药、熟悉药理药性。

    现在这么多,显然不是这个理由了。

    “我打算配一些药丸出来方便携带。”唐简解释。

    “以后咱们常在外头跑,别有个头疼脑热的还要去医馆,或是寻找药铺临时配药。”

    “万一在半路上没有条件煎药咋办?带着药丸就方便多了。”

    说到这药丸,楚星河就最清楚了,他现在就一直在吃。

    因此他连忙点头,也不继续掀其他箩筐了,还把儿子也牵走免得添麻烦。

    楚默云那边喊了张小柏过来,把几包白糖糕给他,让他给其他人都送去一块。

    他们在街边买时,就是把铺中人数都算上了,每人一块。

    当然超出的数量就悄悄送进空间里了。

第1119章 他赶得上院试吗?

    空间里已陆续囤了不少吃的。

    白糖糕他们没有自己做,现成买也不贵,陆续买上一些先囤着呗。

    张小柏接过几个纸包立刻去了。

    唐简这边就和楚默云把箩筐全部抬进了书房里。

    但唐简并未立刻着手药丸的事情。

    她只是清点了一下药材,休息了一下就继续赶话本子进度。

    今天已交到了十六册,并不是说她只写完了十六册。

    只是今天出门就一并把已写完的册数交了稿而已。

    上一回交稿时,她手里已有半册多存稿,这次手头的存稿只会更多一点,再过两三天就能把十七册完成。

    到下个月的时间不多了,剩下的三册也要集中完成。

    若不是中途治了个麻烦的病人,走了亲戚又治了个病人,还去了趟县城,又商量了去京城的细节……

    她能写得再快一点儿。

    好在天气不冷了,她和楚默云都不用消耗精力在一些生活琐事上。

    中午吃完饭后,她回来把布料清点了一下,布头自己留了一些,剩下的都准备给唐家。

    唐玲珑快五个月了,不用襁褓裹了,就要换薄些的小衣裳了。

    小姑娘总要打扮得好看可爱一些,更招人喜欢。

    这些布料拿回去,估计两年不用添新衣裳。

    这次没给张家和邱家的小的们安排。

    大半年来张家和邱家早就赚上不少钱了,他们缺什么都可以自己大方地买。

    唐家毕竟是娘家,上半年的利益几乎没有。

    爹也多是在家种田,自己编炭篓和箩筐为下半年的生意做准备。

    唐简又挑了细棉布和细绸布各四匹,等下次爹过来送菜时给他拿回家去。

    再把细棉布给姐妹们各一匹。

    细绸布给楚星河和张小柏各两匹,让楚袁氏和张赵氏赶紧给他们赶做新衣。

    下个月考试,可以穿上新衣斗志昂扬地去考场。

    看她这就为下个月的院试准备上了,众人心里不约而同想到楚默云。

    唐简学医是为楚默云治腿疾,今年以来楚默云除了走得慢些,瘸腿已经很轻微了。

    他赶得上院试吗?

    看他们一点儿也不着急,应该是赶得上的吧?

    到了月底,邱连志打的二十只大木箱送过来了。

    上月唐简在县城看陈凤嫁妆里那些大木箱,便想到按马车的实际尺寸定制一些木箱。

    可以放书籍、细软、布料,一车能装下几只,能带走多少行李,也容易清点了。

    虽说先去一批人负责京城里的诸多事宜,年前再举家搬迁,但他们若一开始就带走一批行李,再搬时不是能减轻不少负担吗。

    所以这种大木箱,邱连志一直在赶货,而张小平则在增加糕点模具的数量。

    虽说中秋节时他们人在府城,但唐简希望能把京城的中秋月饼生意探探路。

    光是镇上这些模具肯定不够,何况镇上生意不断,模具不能带走。

    除了这些准备工作,他们还需要多几匹马,这个早已通过何掌柜去联系误记车马行了。

    照着之前一百五十两的价再给他们安排同等的马匹过来,八匹预定,不再要马鞍了。

    出行都是老少农家人,坐的都是马车,不会一群人都骑马,有四副马鞍已经够用。

第1120章 还有别的原因

    新的马车还没有到,打车架和车架的任务,也在张小平那里,毕竟他已打过这么多,早有经验了。

    四月,农家麦子已陆续收完。

    楚家那五亩田把多出的麦子直接送到福味斋。

    福味斋这么多人吃饭也得买粮,按地边价给楚家各取所需都很划算。

    双阳镇那边也不用太多人去村里收粮了。

    去年就约定了粮价,种田人家自己结伴往福余粮行送粮,能多两三文的赚头。

    粮行用多出两三文的价省了人力,种田人家也欢喜。

    这个月开始,王丞跃的爹娘便每天过来福味斋熟悉这边的事情。

    因为邱王氏想在去京城之前休息。

    自福味斋开铺以来她就每天守在铺中,偶尔走亲戚才会找人替一下,铺子打了烊还要盘帐,时间长了也会觉得累。

    福味斋每天的经营流水已经很稳定了。

    虽然没有继续增长,有时还会回落一些,但在他们小本买卖已经是很大利益了。

    有了钱,她愿意自家分担二十两,换自己的休息。

    何况邱娇杏冬月要出嫁了,她当娘的也要再管管闺女的绣艺,还要带着闺女做嫁妆里的针线活儿。

    邱连武同意了,邱家其他人自然不会说什么。

    但唐简知道,二舅娘提前请娘家哥嫂进来,还有别的原因。

    这个月张家要教林家人酿酒了,张家舅舅一走,就是林家接手酿酒作坊时。

    早点让娘家哥嫂进来,二舅和贵表哥离开后,二舅娘在铺中不会太孤单。

    与林家相处也没那么势弱。

    这都是人情世故里的一点小心思,不会明着说,懂的都懂。

    张家舅舅也要离开,光是两个舅娘是完成不了糕点订单了,因此,糕点也会移交给林家。

    至于两个舅娘还参与其中时,张家与林家怎么分利,那是张家的事情。

    唐简对这些利益交接不会参与。

    罗家两个表哥已经学会了酿酒的基本手艺,就回家去了。

    正是他们走了,林家才也派了两兄弟过来接替,不然铺中也住不下。

    四月初十,唐简刚交完剩下的三册话本。

    又买了十刀竹纸和十刀宣纸,备用的小毫笔三支、中毫笔三支、镇纸三对。

    这天三个读书人在吃了早饭之后就不读书了,只是泡了茶、拿了糕点和瓜子花生就坐在敞轩里闲聊。

    不过读书人的闲聊还是离不开读书的话题。

    这些天备考的心得、这一科院试会出什么策论主题,今年朝廷有什么大动向……

    吃了中饭之后直接回屋睡觉去。

    就连一直逮着机会就地读书的楚默云,也不例外。

    楚扬在厅上写字,无数次扭头看向里屋,不解地小声嘀咕。

    “二叔竟然在睡觉?”

    “二叔不读书啦?”

    “二叔的功课做完没有?”

    这孩子竟然在操心二叔读书的事儿……

    唐简好笑地摸摸他的头,小声道:“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小心二叔起来就问你功课。”

    一听这话,楚扬立刻不敢再说话了。

    傍晚时邱常宇坐着跑买卖的驴车也来了。

    看到他时,唐简心里一慌,她只买了三个人的笔和镇纸。

    不会被他埋怨,视为不顺吧?

第1121章 求个心理平衡

    “把我的那套给他,考不考得上看他自己,不能让他找到这个理由埋怨你。”

    楚默云立刻把自己那一份让了出来。

    好在竹纸和宣纸都是十刀,够他们随便分的。

    考场试卷、草稿纸都有专用的,不过他们考篮里会准备一些以防万一。

    邱常宇去考童生时,唐简并没准备东西,邱常宇自己缺什么有他自己安置。

    只是唐简为家里参加院试的三人准备了东西,确实把打算趁势冲一下院试的邱常宇给忘了。

    这时候只能把楚默云那一套拿出来给他,挽救自己的疏忽。

    之后她悄悄出门再去一趟书局,给楚默云补上一份,再多备一份给陈爽。

    楚默云本意是就用他的旧物,但唐简觉得既然几人一同去考试,要么都没有、要么都有。

    为的就是考不考得上,都能求个心理平衡,莫落下嫌隙。

    唐简也是听说很多考生会准备全新用品去考试,图个好兆头。

    也有的怕旧物在考试过程中出岔子,用新的安心一点。

    所谓安心,也就是在考试过程里能更专注一些、自信一些罢了。

    不过唐简自制的墨条和他们用惯的砚台都没有换。

    纸笔好用就行了。

    晚饭后,几人又在敞轩里闲聊。

    刚考上童生的邱常宇意气风发的,还带着刚出考虑的那份激情昂扬心情。

    确实没想过考上或是考不上,会怎样。

    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趁着这劲头还在,先冲一回再说。

    不愧是还没扛过一家担子的少年人,行事积极、想法简单、目标明确、心态也很稳定。

    看着他侃侃而谈说的,还是童生试那么多天在考试的感受和见闻。

    其实于已有几年没进过考试的其他人,也有安抚作用。

    第二天早饭后,大家带着自己的备考行囊,就赶着马车出发了。

    他们今天要去县衙临时设置的学政司应卯,明天清早就要进考场了。

    唐简已赶完了《嫡女风华录》的所有进度,这时候正是无活一身轻,也跟着去了。

    她生辰那天,墨池先生和陆姐姐送了她生日蛋糕,留言是陆姐姐有孕、不便出门,现在她得空了,当然要趁着这机会,去看看陆姐姐。

    为此把楚扬也带上了。

    让两个小伙伴也见见面,不然等他们出发去京城,这两个孩子又不知多久相见了。

    通过书局事先传信儿,墨池先生已经在镇上的福全酒楼定席了。

    楚默云他们参加院试的这几天里,会住在陈家。

    陈家有两个角院,一个原本放杂物的如今清理出来建了酿酒作坊,另一个就是陈爽的住处。

    陈爽从小读书有天份,也要走科举之路,他的住处安排在角院里更清静。

    如今他的院子空屋和书房都腾了出来,给这边去的几人住,一起参考、温书、复盘考试都方便。

    要去院试的几人都住到了陈家,唐简就带着楚扬去陆家住。

    她这才知道墨池先生在县城的家,挂的是陆宅门匾。

    听说就在墨香书局侧门过去的巷子里,外面瞧不出什么名堂。

    但她一听就猜测这陆宅,肯定有个门能直通书局后院。

第1122章 这一科,他突然来了

    以墨池先生的身家产业,他的家根本不会如此低调。

    除非他有意遮掩,不让人知道墨池先生在纪阳县也有宅子。

    唐简虽有好奇,但也知道刨人秘密是很不道德的。

    她自己也是有秘密的人,可不喜欢被人盯着刨了老底。

    今天是她二到县城,却是头一回到城北的县衙。

    因为好奇,她也跟着来了,不过她不能进衙门,就带着楚扬在门外转了转。

    陈爽早就等在这里了,陈朝也来了,帮他们看马车。

    几人一起进衙门,拿出自己的考试资格文书和名帖登记。

    名帖上有学政司准考的印章,进考场前验了名帖无误,才能进去。

    其他人的都没有问题。

    楚默云的要多一张青石镇最大医馆三位郎中联名的诊断书。

    证明他无病无腿疾,并现场走路、蹦跳确定属实,才会盖上印章。

    毕竟当年纪阳县双冠童生因腿疾不能科举的事情,是众所周知的,这几年也都没有参考也是事实。

    这一科,他突然来了。

    除了青石镇县丞衙门开具的证明,上具墨香书局何掌柜与李县丞和方家私塾掌塾三个举人联名。

    还有关于腿疾的诊断书。

    这是有备而来,今年院试有看头了。

    学政司的人皆有同感。

    几人从衙门出来时,唐简正与前来寻他们的李十二在说话。

    墨池先生一家已往福全酒楼去,让他们办完这边的事就过去。

    从城北的县衙到城东的福全酒楼,一路皆是繁华热闹,就连衙门外头不远都有摆摊的。

    刚才唐简就带着楚扬买了一包糖炒栗子,开心地吃着。

    陈朝还在懊悔,今天来衙门的考生多,应该带一筐糕点来卖的,肯定生意很好。

    只是今天一心陪儿子过来,也在等楚默云他们,就没想那么多。

    唐简刚要问酿酒的情况,李十二就来了。

    唐简看李十二是走路来的,就说让表姑父把马车赶回陈家去,她只把自己的小背篓拿了下来。

    陈朝却说把他们先送到福全,再把马车赶回去,莫让主家多等。

    知道他们与墨香书局东家熟,自然高兴他们结交了这么厉害的朋友,不会多事阻拦。

    于是大家都坐上了马车,李十二也在车把式旁边坐了。

    很快到了福全酒楼门外。

    楚扬先被楚星河抱下车,唐简在后头还没出车厢,就听见外头孩子雀跃的喊声。

    “楚扬!哈哈,楚扬来啦!”

    “墨白!墨白我来啦!哈哈哈……”

    等唐简出了车厢时,就看见两个孩子已经手拉手开心地蹦跳转圈儿了。

    墨池先生站在一旁,正与楚星河他们几个说话。

    楚默云没急着过去,而是伸手将小媳妇给抱了下来,这才牵着她走过去。

    陈爽和邱常宇也跟着拜见了东家。

    刚才在车厢里时,楚默云就叮嘱了他们,见面喊东家就行了。

    邱常宇已经知道被他蹭过饭、蹭过书的墨香书局东家,就是他最景仰、最崇拜的墨池先生。

    他可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消化这个美梦一般事实的。

    这也是他拼命也想要参加科举、读书更加主动的原因。

    此时再见到墨池先生,他却一脸紧张,作完揖都不敢说话。

第1123章 他也要有妹妹

    看着唐简又背着她那只小背篓,丝毫不觉得这形象有何不妥。

    “进去吧,你陆姐姐等得急了。”墨池先生无奈一笑,便弯腰将儿子抱了起来。

    楚扬见墨白被抱着了,连忙转身看了看,就拉住爹爹的手,期待地等着。

    “扬儿,你已经四岁了,墨白才三岁。”楚星河却提醒儿子。

    楚扬歪头一想,顿时不好意思地嘿嘿一笑,立刻松开爹爹,转过身换了个人牵着。

    “那我要牵二婶!”

    “臭小子!”楚星河哭笑不得地嗔了一句。

    这是不抱他就连牵手都不给牵了?

    小墨白还在招手催促,唐简便牵着楚扬走进了福全酒楼。

    楚默云就走在他们后头。

    毕竟是县城的福全酒楼,场面看着更显排场。

    这会儿还不到正中午用餐高峰,来吃饭的客人不算多,话题却都是围绕着这一科院试谈笑风生。

    掌柜是个中年人,知道东家请的客人到了还在柜台后抱拳作了揖。

    几人也纷纷还了礼,便跟着上了二楼。

    二楼包厢门口站着四个护卫,看到他们到了连忙将虚掩的门打开。

    陆芷青见状连忙往外走,开心地问走在前头的人:“唐妹妹可有来?”

    “当然了。”墨池先生笑道。

    若不是知道唐妹妹来了,他怎么会把有孕的小娘子带出来?

    小墨白刚被放下地,还朝门口喊着:“姨姨!快点!”

    唐简应了一声,就到了门口,看到陆芷青时立刻上下扫了一眼。

    笑道:“陆姐姐,这得……两三个月了吧?”

    她说的是,陆芷青怀孕的月份。

    上一回见到他们时,是正月二十八,二月二十六是她生辰,陆芷青有孕不宜出门。

    也就是说,正月就有信儿了,只是不足月没有诊断出来。

    所以随便推算一下,到二月底得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样子。

    “嗯,应该差不多了。”陆芷青有些羞涩地笑着。

    这都第二胎了,说起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唐简立刻注意到了,也没再细问这个话题,而是同陆芷青到包厢另一张方桌那儿坐下。

    小墨白与楚扬两边跑,在包厢里很安全。

    另一张圆桌,读书人说他们的话题。

    主要是明天就要进考场了,又是同考,到是好将话题集中一处。

    比如墨池先生会将大夏王朝最新的动向、民生,还有朝廷发生的一些重要事情,说与他们听。

    包厢门口依然有四个护卫守着,李十二亲自去安排席面。

    包厢里还有两个丫环、两个婆子站在门内。

    唐简给陆芷青把脉,确定安胎没有问题,这才小声调侃。

    “小白他知道要当哥哥了么?”

    “嗯,刚诊出喜脉时,我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小白才刚三岁呢。”

    “以往都是我和墨池带他的,如今我力不从心,怕他会不开心。”

    “墨池却直接把小白叫到面前就说了这事儿,没想到小白很开心,只提了一个要求。”

    说到这里,陆芷青哭笑不得。

    “他说想要个妹妹,楚扬有妹妹,他也要有妹妹。”

    有哥哥当就不错了,竟然还要作选择?

    唐简嘴角抽了抽,也是不知说什么了。

第1124章 等孩子生下来再说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时辰,全是另一桌在谈论读书话题。

    能听大儒墨池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墨池先生平易近人,也会询问他们所读之书的感受。

    有什么领悟、有什么未能理解,都能拿出来探讨。

    邱常宇也慢慢地放松下来,除了认真聆听偶尔还能说上几句。

    这边方桌则是另外的气氛。

    唐简和陆芷青早早吃完了饭,唐简也把带来的积木送给小墨白,两个孩子立刻就有事情做了。

    护卫去寻了一张方桌和两把靠背椅子过来,两个孩子就把积木摊开,开始拼字玩耍。

    楚扬也有一套这样的积木,早就会玩了。

    由他带着,小墨白哪怕还没习字,也能很快将自己认识的字拼出一些来。

    两个孩子有丫环和婆子在一旁照顾着,外头也有护卫守门,别的客人不会擅闯。

    唐简陪陆芷青也在闲聊着。

    等那边总算吃完饭,大家起身打算换地方再聊。

    唐简连忙去帮两个孩子收拾积木,看着他们摆了一桌子的字,适时夸奖了几句。

    两个孩子被夸得小脸灿烂地笑着,意犹未尽一点儿也不想走。

    “小白,咱们回家去再玩儿,楚扬到咱们家来做客了,你不请他去咱们家么?”

    陆芷青走过来,几句话说得孩子立刻小手扒拉,匆匆忙忙地帮着收拾积木了。

    “楚扬还没去过我家呢,楚扬到我家住噢!”

    “嗯,二婶说,我们要在你家住几天呢。”

    “太好啦!我们天天玩儿!”

    两个孩子一边热情地聊着、一边就帮着把最后几块积木都收进了两只布袋中,拉紧绳结。

    小墨白把两只袋子交给一个护卫拿着。

    这种积木,分了两种方式,一种不论笔画都已成字,一种就是各偏旁、部首。

    字与字搭配成新的字,字与偏旁、部首再形成新的字。

    出了福全酒楼,就有两辆马车停在外面,他们自己的马车已被陈朝赶回陈家去了。

    唐简随陆芷青上了一辆马车,墨池先生与楚默云他们一行上了另一辆马车。

    唐简注意到丫环婆子们并没有上马车,而是跟着马车走,她抿了抿唇没有多话。

    在她现代人思想以及这世界里农家人身份,估计会让这些下人也坐上马车。

    但她也清楚这世界里有钱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平等的。

    好在城中马车跑得不快,两个孩子趴在车窗口看着外头的繁华。

    小墨白见过的繁华街市很多,这时候还会与楚扬说起在府城的街道,夸张地比划着。

    唐简和陆芷青一人坐一头,将两个孩子护在中间,笑看他们可爱的言语。

    突然陆芷青微微叹了口气。

    “原本,墨池是打算也带我们去京城的,跟你们这一趟走,路上我也有伴儿。”

    “如今却是要等孩子生下来再说了,不过墨池说,我们今年去京城过年。”

    “到时你们也在京城过年,我们方便串门儿了呢。”

    说到过年,陆芷青又开心不已。

    她也还没去过京城呢。

    听墨池说过许多京城的繁华,天底下最繁华之地的过年,当然也只会更热闹。

    “你们没回过先生他家过年么?”唐简诧异。

第1125章 不能再出疏漏

    陆芷青摇头,浅笑道:“他年少离家游学,这些年都没有回去过。”

    “家中来过信让他带我们娘儿俩回去,但他说家里规矩多,不爱回,只让家中把我和小白上族谱。”

    “去年因为认识了你们,你们要去京城,他才有了些些想法,觉得去京城赚钱是个不错的主意。”

    唐简莞尔。

    所以大名鼎鼎的墨池先生不爱回家,是因为家中规矩多。现在要回,则是家乡好赚钱吗?

    都说她是个财迷,墨池先生他自己不就是吗。

    看来京城的铺子都是她提出要去京城开铺之后,才都因为这个原因而开起来的。

    闲聊中便经过了墨香书局门前。

    “墨、香、书、局!”

    两个孩子趴在车窗口念着铺匾,因为小墨白刚说他家铺子到了。

    唐简也凑过去看了一眼。

    明天院试开考,今天县城里到处都是读书人,书局自然也有很多人逛。

    不过马车未停,而是转到旁边侧巷中,在书局后头一处宅子停了下来。

    不一会儿院门打开、撤了门墩,马车再次往前走,到了前院里才停下。

    “到啦!”小墨白立刻欢呼一声,转过身来,“姨姨!我家到啦!”

    “嗯,到小白白家里做客喽!小白白有什么好吃的拿来给姨姨吃啊?”

    唐简笑着揉了一下可爱的小脑袋,调侃了一句,就拎了她的小背篓先下马车。

    将小背篓放在地上,再转身将跟在后头钻出来的两个小家伙,一个一个抱了下来。

    就看见墨池先生大步走了过来,唐简便没再上前。

    果然就见墨池先生将陆芷青抱了下来,不由暗道,这大儒宠妻也是没得说了。

    她家读书人也总爱抱她这一举动,怕不是跟墨池先生学的。

    过往许多次,不管是坐驴车还是坐马车,她想自己下车,都会被他抢先抱了……

    正这么想着,楚默云就到了身边,拉拉她的小手。

    “媳妇儿,东家刚才说,想让我们都住到书局后院里,防止当年的事情再次发生。”

    唐简看向他。

    当年就是在他刚考上双冠童生后,就莫名出现了腿疾,也就是说那时候敌人就已经出现了。

    是早就潜伏在这里,还是刚刚好赶上,没来得及阻止他考童生就断了他以后的科举路。

    还是故意等他考上童生再从中作梗。

    令他看着光明就在眼前却不得不被迫放弃,而更加痛苦?

    他们还没有与敌人照面,不知敌人的恶意底线在哪里。

    但在她给他治好腿疾之后的大半年里,他都依然在装瘸,为的就是不被敌人发现。

    直到最近两月才适时减轻伪装的程度,让家里人知道他正在康复中。

    昨天去书局交稿时,才有在青石镇有名望的一位老郎中等在那里。

    把脉、捏腿、敲膝盖,作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写下那份诊断证明。

    不管敌人会有何动作,或是已成功被麻痹,他们都不能大意。

    这时墨池先生提出让他们住到书局,也是以防万一。

    不能再出疏漏,错过今年还得再等三年。

    “让陈爽表弟与你们也住在一起,你们几个争取一考过关。”唐简便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net/r31640/ 第一时间欣赏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最新章节! 作者:月下茶所写的《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为转载作品,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介绍:
【种田文+甜宠+发家致富+家长里短+科举+医毒双绝】
穿越过来就要被卖嫁?一个被退亲、一个腿有疾,难怪都说是绝配谁也别嫌谁。“小哥哥,我会治好你,等你金榜题名也让我风光风光!”
唐简一点也不介意嫁的是病汉,身为神医娘子她不但要治好潜力股夫君,还要带着他发家致富为将来铺路。“娘子要去哪里闯?记得带上为夫为你遮风挡雨!可盐可甜!”楚默云放弃家族迟来的攀交示好,一心守着他家神医娘子海角天涯携手相依。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农门团宠:神医娘子美又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