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1章 现在一切的顺畅和如意,都是姐姐帮扶的她
唐简听后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看向唐邱氏。
“娘,她成亲都是顺其自然的,干啥现在到等不得了?”
“你别给她负担,心里想多了反而有影响的。”
“再说了,她年纪本来就比娇杏小几个月。”
“娇杏也是先成亲的,现在有喜不是很正常的嘛,这有啥好比的。”
“你要不信就看看宋琪儿,还有正晓他媳妇,都是没信儿就自己着急的,差点担心出病来了。”
“后来放宽了心,还不是说有就有了,再说三春今年刚十六呢,我都是十七才生呢。”
唐简一通说,愣是把唐邱氏给说得没了脾气。
唐三春也大松了一口气,对姐姐感激不已。
不管是她的亲事还是现在,若不是姐姐帮她撑着,她的日子哪有这么好过?
又哪有机会自己找到如意的?
也是姐姐给了她时间,让她自己从以前的妄想中走出来。
现在一切的顺畅和如意,都是姐姐帮扶的她。
唐三春心中感慨又感动,眼眶都红了。
“呀哟,我都没说话呢,我就是看着娇杏都有了,心里也有些着急嘛,也没催你啥,咋就要哭呢。”
唐邱氏无语地辩解着。
“我没,我就是想着姐姐为我撑腰,我高兴。”
唐三春也怕娘误会,到时还怪到姐姐什么就不好了,赶忙一边抹泪一边解释为何。
“行了,你和小虎都不要有负担,陈爽和锦棠那边就想得开。”
“陈爽都说了,他也不避子,他也不着急,孩子来了就接着。”
“对了,宋大招那边也是去年成亲的,也是这个说法呢。”
说到这个,家里边成了亲的或者说去年成亲的几对儿,都还没有信儿呢。
可是另两对儿都不着急,偏生唐邱氏这一催,就急着唐三春了。
主要还是邱娇杏与她一直都是在东院这边帮忙的,表姐妹容易被人放在一起比较吧。
就连唐邱氏在经历了唐简晚生的事儿后,都没能沉住气呢。
母女姐妹说了会儿话,情绪也就缓和了,不再提生孩子的事儿了。
到是楚袁氏那边快生了。
上个月唐简过去例诊时就确定了,五月中旬之前,不会拖到下旬去。
端午节刚过,楚袁氏每天散步都不敢出院子,就怕什么时候发作。
杨家婆媳也来看过情况,再看家中长辈们都在,也没什么多叮嘱的。
东家生孩子时家里没有大人在,还不照样生了。
楚袁氏还是生二胎的,自己就有经验,家里婆婆和娘家娘都在,已经稳当更多了。
五月初七早上,唐简送楚默云出门的时候让他提醒大哥一声。
早些与衙门那边打声招呼,孩子临产不是明天就是后天,也说不定是今天晚上。
若能像她当初那般可用仪器做精准孕检,就能查出具体的日子和时间。
只不过目前全是她靠把脉得出的结果。
但这日子也很精确了。
当天傍晚楚星河回来,就说他请了两天假再加上沐休,不管是明天还是后天,他都在家。
楚袁氏见他这么重视,心里甜滋滋的。
一家人都在期待这个久违的孩子。
与别家情况不同,楚星河当年是被人谋害的,多年来都不再有添丁。
如今得神医治好才又传喜讯,自然更受期待了。
第3462章 我是代表二房过去问问情况,给大哥道喜
这也是京城皆知的事儿。
就连户部的上官们都乐得做顺水人情,根本没人敢不准他的假。
而在家里,所有人都默契地不提男娃还是女娃的问题。
因为楚家不会在乎这个,因为楚袁氏已经生了楚扬这个儿子。
也因为唐简一胎就达成了生儿生女的目标。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唐简又给楚袁氏把过脉,确定会是顺产,所有人都很安心。
到了下半夜,楚袁氏起夜之后就发作了。
消息很快就惊动了正院和东院这边,并立刻派了护卫赶着马车去请杨家婆媳。
唐简也连忙起身,让楚默云照顾孩子,她过去西院看了情况。
“还不到时候,大嫂莫慌,在屋里来回走走莫躺着,估摸还得一个多时辰。”
唐简的话,让楚袁氏觉得很安心。
毕竟楚袁氏也知道当初唐简一生两个,就是凭着自己的医术一路安置,无惊无险。
家里边后来赵雪、宋琪儿、陈凤她们生产时,唐简也过去了。
在她的疏导和指点下,几个初次面临生孩子这事儿的姐妹们,都很安心顺产。
何况楚袁氏自己是经历过这些阵仗的?
当下就听从了唐简的建议,忍着阵痛在屋里来回走动。
楚张氏也不睡了,和楚志豪一起去厨房里弄些吃的来。
唐简并没多待,只要确定母子顺产就行,她待在这里干啥。
因而,在知道杨家婆媳到了,袁家娘也被接过来了,都在忙着张罗生孩子的事儿。
她和楚默云闲聊了几句就睡了。
大约寅时中刻,楚袁氏就生了个七斤的儿子。
等鞭炮声响起时,唐简和楚默云这边也听见了动静就醒过来了。
“五月初八,和我估摸的时间一样,只不过早了一个时辰,我估的是卯时末。”唐简笑道。
“嗯,顺顺利利就好。”楚默云也笑道,为大哥高兴。
“你再睡会儿,我过去问问情况,毕竟也放鞭炮了。”楚默云起身。
“我也去吧,别在这关键时刻又被娘说我不是,犯不着。”
唐简打了个呵欠,准备跟着去。
“你不去。”楚默云却道。
“那边有娘、有大嫂的娘,还有外婆和舅娘她们肯定也去了。”
“多的是人张罗,我不过是代表二房过去问问情况,给大哥道喜。”
“你当初生孩子时,他们也都还在路上没赶到,之后坐月子,娘和大嫂都没出力。”
“如今你要陪着辞儿和楚楚,不过去谁敢说你不是?”
楚默云不让唐简去。
他们生孩子时没有家里大人在身边,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但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们过得,大嫂那边也不差他们捧着。
唐简知道男人心里还是对他自己的娘有些微词,只是不好说出来怕她难过。
但在这时候就是不想她折腾,便没有坚持。
半夜时她已经去过了,面子里子都给了。
楚默云走后,唐简陪着辞儿和楚楚又睡了回笼觉。
只不过没睡多久就醒了,是被两个孩子拽醒的。
他们饿了。
正在这时外头传来脚步声。
楚默云回来了。
“母子平安,是个男娃,爹娘都激动得哭上了,我哄了好一阵儿耽搁了回来。”
楚默云关上门走过来,笑道。
第3463章 家中任何一个孩子取名字,都不曾如此隆重过
“虽说咱们楚家不重男轻女,但生了男娃,对我们人丁单薄的人家,意义更重一些。”
“孩子的名字也有了,虽说这会儿还不到天亮时,但也快了,孩子又是寅时出生。”
“寅卯为木,木生火而旺,日出迎光明,也符合旺之意,便取名为煊,楚煊。”
楚默云笑着说了在西院那边,父兄与舅舅、外公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名字的热闹。
家里包括亲戚们当中,任何一个孩子取名字都不曾如此隆重过。
就算是辞儿和楚楚的名字,也只是他们自己作主,纠结了几次之后就选定了合意的。
也没有什么特别寓意深刻的名字。
但楚煊的到来,就所有人都知晓的,这是楚星河身中绝子之毒被治愈之后,久违的添丁。
这个孩子的到来,真正意味着楚家被吴氏一脉残害的悲惨总算成为了过去。
煊者,光明也。
也意味着楚家迎来了日出光明、蒸蒸日上。
这边刚收拾好还没有吃早饭,楚扬就带着宋恬儿跑过来了。
“二叔!二婶!我娘生了弟弟!是弟弟!”
“弟弟,煊儿!”宋恬儿也开心地补充着。
“嗯,恭喜你们当哥哥姐姐啦。”唐简笑道。
“嘿嘿。”楚扬开心得一脸傻笑,跑进屋来趴在炕边朝辞儿和楚楚招手。
“辞儿,楚楚,你们也有弟弟了哟,恭喜你们当哥哥姐姐了哟!”
唐简突然回过神来,不由哈哈一笑。
“对哟,我们辞儿和楚楚也当哥哥姐姐了呢。”
这俩娃下个月满岁,这就当上哥哥姐姐了。
这帮小萝卜们有多喜欢当哥哥姐姐。
看他们一个个摆出哥哥姐姐的派头,扬言要努力读书将来好教弟弟妹妹读书,就知道了。
“你们都洗脸刷牙了没有?”
唐简想到西院那边刚生了个娃,这会儿大人不见得有空来管他们,忙问道。
“洗了,我带妹妹洗的。”楚扬忙道,“我们自己穿的衣裳。”
还真是没人顾得上管他们。
宋恬儿在一旁连连点头。
“那就去跑步吧,跑完回来吃早饭,今天一样要上学。”
唐简见状也没多说什么,叮嘱他们日子照常。
“知道了,我去告诉大家,我娘生了弟弟。”楚扬喜滋滋地跑了出去。
宋恬儿跟在后头跑,她又当姐姐了,又有伴儿了。
楚默云他们几个今天去衙门也晚了,早饭都不得空吃,直接带了早点在马车里吃。
唐简吃了早饭之后,与唐三春一起抱着辞儿和楚楚过去西院,看了月母子。
楚袁氏状态还不错,看到唐简过来连忙让她给孩子检查检查。
得到孩子很健康的话手,这才开心地露出了笑容。
“我这多年的心头大石总算是落下了。”
“不怕你们笑话,这些年在楚家一直不再有信儿,我不敢说,心里却是很着急的。”
“若不是我进门就生了扬儿,又没落下病根儿,我怕是要急得饭都吃不下了。”
楚袁氏说着情绪有些激动,眼眶都红了。
唐简只好连忙安慰她。
楚张氏和袁家娘忙进忙去,不时传来高兴的笑声。
唐简也不理会楚张氏的高兴,对楚袁氏的心情却是表示了理解。
第3464章 我现在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了
楚袁氏是一个真正的村妇,进了读书人家的门,又知读书人是要考科举入仕的。
她唯一的倚仗,也不过是多生几个儿子罢了。
若非进门就生了楚家嫡长孙,她能有什么底气安稳过日子?
尤其是自家夫君从一个农汉重拾科举还一路高中。
从一开始的状态和成绩都不太理想,到后头越读越准备充分,越考越有后劲。
名次都还不错,可以说是前程似锦。
他若要变心、若要嫌弃,她都没有办法改变这结局。
尽管夫君他没有这么做,反而时时教导自己如何做一个体面夫人,如何目光长远莫要行事失礼。
可她感激夫君疼爱,却也担心自己不能添丁。
这种担心,生生如大石压在心头还无法言说。
如今孩子平安落地,她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她能生,她还为楚家又添了儿孙。
她可以真正昂头挺胸、扬眉吐气了。
唐简对此也不知道说什么。
这世界里的妇人,想要在夫家立足,除了娘家强大,恐怕就要有儿孙傍身。
当然,若遇不贤人,恐怕什么都是白搭。
唐简陪楚袁氏闲说了几句,又抱了会儿楚煊之后。
才在辞儿和楚楚吃醋不高兴的哼唧声里,将楚煊交给了袁家娘。
月母子礼都是早就准备好的,这两年出生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块金镶玉长命锁。
水灵石平安扣并未立即给出,而是要等孩子再大一些才找机会另给。
只不过如今唐简掌家对所有人都大方。
对长辈照拂、对小孩子们也都统一安排教导,各种细节早已令所有人信服、钦佩。
除了楚张氏仍对长房住西院、二房住东院一事存有心结。
就算是袁家娘也私下对楚袁氏说过,你这妯里弟媳为人处世地道、仁善、大方,实在是挑不出错处。
正所谓当面夸奖不算什么,背后还夸,那就是真心实意地认可了。
楚袁氏这两年得到的好处也有不少。
不说楚扬,就她有孕以来的营养吃食、衣料什么的都不缺。
她自然不会再有何不平,也没必要妯里交恶。
西院这边来看月母子的人热热闹闹,唐简也回到了东院。
楚扬送妹妹去课室之后,就自己回来西屋写字,并未因弟弟出生就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了。”
“我要努力读书,给他们做个好榜样,将来还能带他们读书写字。”
很有身为长兄的觉悟和担当。
到是那些个小萝卜们放学以后,照例先到东院里热闹一番。
不过今天都记得西院里又添了个弟弟,就呼朋唤友又跑去西院。
辞儿和楚楚如今能扶着椅子站立,也能拉着大人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上几步了。
看到这么多哥哥姐姐们跑进跑出的,可把他们高兴得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在后头。
唐邱氏和唐三春带着他们,只能跟在后头满足他们的意愿。
唐玲珑他们这一批小家伙们,直到三月才被允许每天去课室。
也没有书,也没有纸笔,就提着一只很小的竹篮子。
里边装着一本画册,或是再有一只小布偶什么的小玩具。
坐在课室里听课,提前感受上学的气氛。
第3465章 孩子们快一岁了,正是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时
和其他小萝卜们一样,就一堂课,上完就放学了。
第二堂课是年纪大些的那一批孩子们在上。
楚扬也是第二堂课才去课室那边。
按唐简的计划,先让唐玲珑他们几个小的感受三个月的上学气氛,培养上学习惯。
下个月才开始每天写一个字。
当初宋恬儿是怎么写的,他们照一样的进度。
不管这个写字进度是否与上课进度一样,都不重要。
两岁多的孩子,每天就写一个字。
宋恬儿如今还是每天只需要写一个字,但背书认字也很起劲儿。
去年习字也攒了不少能写的字。
过年时还给她爹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了她过去所有写过的字纸。
年后大家去巡铺,一路给她打包送到了双阳镇。
听说宋大诚看到闺女写的字,当时就哭了起来。
文大爷那边决定,在唐玲珑他们这一批开始写一个字时,宋恬儿就可以写两个字了。
这样依次增加,以能认能写为主,慢慢积攒字量以后,再慢慢讲解字义和使用方式。
这帮孩子们都很乖,很容易一群一伙地遵从一个想法,读书也就容易管教了。
文大爷在经历了开始的忙乱以后,如今带着这批娃们可是悠哉得很。
好在唐玲珑如今每天积极去上学,唐邱氏也能专心带辞儿和楚楚。
邱娇杏虽然不能再抱辞儿和楚楚,但也每天会过来这边。
做做针线什么的打发时间,还能与唐三春说说话儿。
孩子们快一岁了,正是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时,唐简不得空管他们,都交给娘去负责。
外婆们依然每天会过来看看,根本不需要唐简操心带孩子的问题。
而西院那边,有袁家娘和楚张氏照看月母子。
还有葛婆子一直在那边,并没有因为楚袁氏生了孩子就回归本职去。
西院那边也不缺人照看。
唐简偶尔在吃了晚饭后会带着孩子们散步,顺路去西院看看。
平时还是忙自己的事儿。
这都五月了,中秋之后要搬新宅子,她也要将自己手头的活儿早些做完。
医书已经暂停,加上新拿出来的启蒙图版医书,书局那边暂时没有再催过她。
就算一个是天外医仙、一个是杏林隐医,作为医书销售行市一直活跃发展。
而她也总算是将《红楼梦》凭着记忆誊写了大半,这个月就能写完。
端午之后,杏林书院也开始招进新生,执教老郎中们也到岗了,这个月应该是能正式开学的。
招收的学生分为两批。
一批八岁左右,已在塾学读过三到四年启蒙书,能认千余字以上的学习底气。
另一批则是四岁以上,直接就从杏林学院的启蒙班开始读书认字。
杏林学院是由朝廷督办,户部划出去的资金。
招收的也是京城及周边地方报名而来的孩童。
作为一个大面积授学医术的举措,并未在大夏王朝全面展开,也未从太远的州县选人。
这是唐简最早的提议,先试点试学,效果好再推进到各州县去。
以单据点小规模的方式,开办杏林塾学。
这么小的孩子们只要自己有天赋有意愿、家中长辈不反对,就可以签订十年契书。
也就是说,这类杏林学院的初级历程就是十年。
第3466章 名声带来的不只是名利,更多的是复杂纷扰
十年后通过考试与总学习积分的方式,选拔出一批优异者进入更高一阶的学习。
也就是说,十年培养药童、学徒、小郎中,再进一阶就培养郎中、大郎中。
之后能否成为名医、神医,除了层层选拔,也要看各自天赋与努力。
当然,若十年后不想继续学医而想考科举,或是去做工经商,也是自由的。
十年,足以培养出一批基础生,也就基础而已。
原本唐简是计划自己带一批少年徒弟,还分了几个批次类别。
但最后为了不要她太快暴露身份,都改变了策略。
按墨池先生的意思,只要她提供一些不同类别的教学医书。
再加上原本就要执教的那些朗中,也能培养一批人手出来。
总之,何时公布了她神医或者说天外医仙的身份,何时就能亲自过问杏林学院的事儿。
唐简暂时确实不想扬名,因为名声带来的不只是名利,更多的是复杂纷扰。
她是医者,是做学术研究的,不需要太多光环和算计。
就连讲学堂,也有徐郎中执掌。
再加上会开过去的仁安医馆、和安药铺。
她以后会以这两家医药铺子的东家身份现身,适当地参与一下而不会参与太深。
至于她会医术一事,也早就有了一套解释。
就经历了楚默云腿疾一事,见识过神医的实力因而发愿学医,经过这三年努力学医而小有所成。
当然,她也不是怕暴露神医身份会如何。
主要是才赚了楚怀忠家万两黄金。
既然没有彻底不死不休,楚怀忠在世之前,能不再起冲突就尽量避免。
因为这世界到底是讲究孝道的。
家中兄弟如今入仕为官,可以不认那一房人,但楚怀忠就是个随时会绊倒他们的大石头。
若被人逮着这件事儿找麻烦,还真是会有些麻烦。
最重要的是,这麻烦的背后还可能牵扯出林常胜那边当初做事的事儿。
现在他们占据道德制高点,他们掌握主动权。
可不能被对方反转结果。
等将来楚怀忠百年之后,再无束缚自然出手也不必有顾虑。
转眼半年过去,楚怀忠都没有再来过,也不曾在外头纠缠过兄弟俩。
除了又回到兵部的慢慢恢复势力,楚怀忠似乎不常出门了。
兄弟几个猜测,有可能当初为了凑齐那黄金万两,而答应了吴家什么条件。
比如不许再与他们嫡房儿孙有何牵扯往来?
不然怎么解释这异常?
据林常胜那边的消息,楚怀忠无病无灾,似乎又住到城外庄子上去了。
当然,楚怀忠现在能住的庄子,也只有当初他给吴氏的那座小庄。
他原来惯住的大庄子,被楚默云他们要了过来,如今转了手并未记在楚家名下。
楚怀忠便想蹭住,也是没有机会的。
唐简觉得这样也好,老死不相往来,再在合适的机会、在外人没那么时,搞点小动作打压一下,也无不可。
就算她不这么想,难道对方不这么想?
只不过是这两年对方那边势力被打压得厉害,正在自我恢复元气罢了。
当然,太子那边也不会给他们机会。
第3467章 邻里街坊也就没在意,等着楚府周岁宴那天
六月初八,楚袁氏母子出了月子。
不过满月宴定在六月初十,直到这天楚星河也才能得空。
这天,家里摆了席,亲戚们来喝满月酒,楚志豪和楚张氏在家招待亲戚们。
而楚星河、楚默云和其他几个兄弟们,还有舅舅们照例都去福安酒楼和福味斋那边待客。
这次不再宴请邻里街坊。
毕竟论声势和名气,也是楚默云更引人注目。
一直以来,也是楚默云代表楚府在结交各路人脉,楚家大哥低调多了。
这次煊儿出生,也有邻里来问,却被婉拒了。
街坊邻里想着,或许楚家大哥不办满月,是因为这个月也是楚状元一双孩子的周岁生辰。
满月与周岁,显然周岁更重要一些。
那些邻里街坊也就没有在意,等着楚府周岁宴那天。
然而,在煊儿的满月宴上,也有同僚同年们问起楚默云。
楚默云却说道:“周岁宴就不办了,年内我们要搬新宅,到时去喝乔迁酒吧。”
此话一出,各席无数人又惊又讶、一片哗然。
要知道去年在京做官的这么多人里。
除了本来出身门第高的那批人,其他人几乎都是租宅子。
买宅子的极少,且只能在城西一带买小宅子。
直到今年才陆续有人开始买宅子,依然是以小宅子为主。
大家刚还笑谈,不知何时能从城西搬到城东去。
这可不只是搬个地方住这么简单,而是意味着仕途顺畅、平步青云,有升官的意思。
而所有人都知道,楚家虽出身农门,但状元娘子会做买卖,手里有干货生意、粮行生意还有酒楼客栈生意。
甚至家里边还有酿酒作坊和炭窑,不只自家赚钱,还带着这么多亲戚们赚钱。
而这一大家子早在春闱之前就搬来了京城,并买了两座大宅打通来住。
这可是一份大家底了。
没想到,这才入仕一年,就要搬新宅子了?!
只不过在面对众人好奇相问时,楚默云却是笑着摇头,道:“待中秋之后等消息,现在不说。”
见众人表情有些懵,连忙又道:“莫羡慕我家搬新宅。”
“实是家中人多,宅子看着大实则住着并不大,一直以来也不便招待各位。”
“如今家中兄弟都有添丁,为长远计还是早作打算。”
“当然,旧宅不会租卖,毕竟我家中也还有许多亲戚,以及作坊需要地方安置。”
将这些话早些说明白,以防止别人来问。
若被人问起租卖宅子的事儿时,再去拒绝难免为难。
不如一开始就说清楚,自然就不会再有人来纠缠。
如今都知道楚家亲戚们搬来京城的不少,都是与楚家一起生活的。
而酿酒作坊就开在家里,年前时也有人直接找他们买优惠的酒。
当然,一些干货、腊肉、黑炭,也都直接找他们买了储备过年。
对楚家的情况也就慢慢有些认知。
楚默云这么说,也就明白,不租卖的原因,主要还是有作坊在,不宜让与外人。
即使如此,所有人知晓这个消息后,还是迅速嗅到了不同的意思。
楚家要搬新宅,定然是往城东搬了。
毕竟楚家在城西南这一带除了自家住的那两座宅子,还有客栈别院那样的大宅。
这都是明面儿上的宅子,实则还不止。
第3468章 楚默云这边的阵形是一定要保持好,不可掉队
一年多了,他们这么多在京做官的人,早已熟悉了京城环境,也总会猜测到一些。
甚至有人撞见过楚家亲戚们出现在一些宅子。
因而,他们相信楚家在这一带的家底产业远不止公开的这些。
可楚家还是要搬大宅,意味着什么?
要么做买卖赚到了大钱,要么官路亨通,以如今的家世身份,有资格搬去城东。
或是为不久的将来铺路,也要搬去城东。
其他兄弟也罢了,与他们没什么两样,但楚默云……
这个状元却是越来越神秘。
看似声势不强,做官还懒用,一副“我就是来混资历”的架势,却又无人对他出手。
最令人不敢忽视的是,年前林将军府在皓月楼办满月宴。
朝中新贵、没有世家背景且是文臣的客人,只有楚默云夫妇。
这也罢了,最令人吃惊的是,楚默云夫妇得到了林大将军与其兄武威侯世子的盛情款待。
还与太子夫妇在同一座贵宾小院吃饭。
这可不是小事儿,这意味着楚状元不显山、不露水,就得到了太子的重视。
得到太子的重视是好事儿。
大家本来就是抱团的,作为领头人得到了太子重视,也意味着他们的根基越稳。
可所有人都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将发生什么?
因为事前无人知晓半点风声,事后也看不出来什么结果。
就仿佛真的只是同席吃了顿饭一般,半点变化都不曾发生。
楚默云依然是那个按时去衙门点卯,中午就回家去陪媳妇、带娃的懒散人。
朝廷上下其实已有一种议论声,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楚状元考科举干啥来了?
就连后面的榜眼、探花都在积极上进,如今人脉、政绩都比楚状元的表现亮眼。
可楚状元却依然我行我素,逢大朝时就去上朝,上朝也不发表什么政见,皇上也不点他问政。
明明领职御书房行走,却从未听说进过宫,也未到过太子府。
甚至从未赴过京城权贵的宴,当然除了皓月楼那一次。
看似并未得到皇上重视。
可偏偏偶尔有弹劾、有牢骚不满的攻击来时,都变成了无声无息,没有下文。
所以,不说那些权贵看不明白了,就连他们这些同年们也看不明白了。
想直接问,又觉得失礼。
想打探一点内情,又什么都问不出来。
直到楚默云亲口说,今年不办周岁宴,年内再办乔迁酒。
既然是中秋之后等消息,那怎么也是中秋之后要搬。
也就是两三个月内的事儿了。
一时之间,大家谈笑照旧,只是心中各有猜测和算盘了。
无论如何,他们还没有资格直接接触太子府,楚默云这边的阵形是一定要保持好,不可掉队。
趁着孩子的满月宴,所有人又是光明正大地聚到了一起,聊了个畅快。
只不过毕竟是一年多过去。
大家再也不是当初那茫然四顾不明方向、又顾虑重重的今科新贵了。
一如楚默云当初所料,这阵营庞大的抱团队伍,也慢慢出现了许多小团体。
哪怕大方向都是同一个目标。
但人与人相熟之后总会有人关系好些、有人结为知交、有人也会闹些小矛盾……
第3469章 肯抱大腿都是识时务者,一年了还没有散伙,说明……
甚至根据居住环境和范围距离,也会分出一些新的小队伍。
而与楚家这边走得最近的。
其实还是聚在西华街与春风南二街一带的,尤其是仍住在客栈别院的那一批人。
平日里串门儿方便嘛,相处往来多了,关系当然也会熟一些。
只不过大家私下里各有小队伍是大家的事儿,在对待楚家兄弟这边的关系上,却出奇地一致。
全部都不想落后。
要知道楚家兄弟是以楚状元为首的五兄弟啊。
御史台、户部、吏部、顺天府都有人。
一场满月宴,大家聊得很尽兴,直到申时才散席。
原本酒楼里也备了解酒茶,都是唐简安排的方子,大家又聊了那么久,散席时也早已散了酒气。
楚默云回来时,唐简正在照顾孩子们。
两个孩子中觉刚醒,收拾干净之后正自己抱着奶瓶在喝下午奶。
两个孩子坐在枷椅中正吃得欢,看到爹爹回来顿时开心地伸着小胖手。
“乖了,赶紧吃饱饱,吃饱了再和爹爹玩儿。”
楚默云进屋就先哄着孩子们,再自己解开腰带脱去外袍。
“我今天顺势将搬家的事儿说出去了,等下次沐休,我们哥几个去新宅子里看看进度。”
“这都一年了,便是搬去过中秋也不慌忙,到是要用到的人手也要最后清点一下。”
“到时咱们办的是乔迁宴,不说别人,今天在场的那么多人是肯定要去的。”
“之前不请人到家里,理由是宅子小不方便,如今换了宅子,那些人若带家眷也不好婉拒。”
“到时总要人手待客,我今天看那些人的态度,如你常说的那般,全是想抱大腿的。”
楚默云挂好外衫,走到软榻上歪着,也将今天在外头的事儿说与唐简听。
“嗯,肯抱大腿那都是识时务者,一年了还没有散伙,说明大家平时相处确实还不错。”
“只不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能无。”
“这一年里这些人在不同的衙门和官位上,鬼知道他们又与谁暗中往来了。”
“不过磨蹭了一年,别人都想来咱们家做客逛逛,总要满足一下别人的。”
“明面儿上的交好就要明面儿上的维持,这事儿避不过去,乔迁宴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人手上,年前年后也只挑到了二十个小丫环、二十个婆子,加上家里头的人,应该是足够了。”
“我可不想将以后的家里,变成《红楼梦》里的贾府,被下人各种手段混乱、架空主子。”
《红楼梦》全文已誊写得差不多了,楚默云自然是第一个读者。
也就明白她说的是何意思。
他们楚家可不是什么公侯人家,他们只是农门出身的读书人家。
书中发生的事情,在他们家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唐简继续说道:“反正咱们家平时还是自己过日子。”
“就像现在这样,各家事儿各家自己做。”
“只要自家不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闲置太多下人,就能避免许多麻烦了。”
“只是家里宴客时,还是要几个下人撑撑场面的,不能全是自家人来干活儿。”
唐简一边说着一边就收拾完手里头的活儿,也走过来倒了杯灵泉水给楚默云。
第3470章 让她们自力更生,过好他们自己的小家日子
“嗯,其实丫环婆子无所谓,这样的人手储备起来也不怕闲置的。”
楚默云坐起身来,接过茶杯喝了一起茶,这才说道。
“平时没事儿的这些人呢,你不是让她们在绣花嘛,就算绣艺不行,做针线裁衣裳也可以的。”
“咱们自家府里这么多人的穿戴需要人做,福星阁也可以放卖的,建一个成衣作坊或是绣坊也好。”
“再个岳北他们也需要找媳妇了,你身边又不培养亲信丫头,他们心里其实也有顾虑。”
“等搬新宅子后,这事儿你也要张罗起来了。”
“真是他们要娶的小媳妇,也不能当一般丫环去使唤。”
“可以安排进作坊,和姐妹们那样自己赚工钱。”
“这样也是让她们自力更生,过好他们自己的小家日子。”
“嗯,新宅子里可以安排起来。”唐简一想也是。
平时家里的丫环婆子不在屋里头伺候,每天做完自己的事儿就闲着了。
她从前年冬天就让她们学绣,也给了一些小绣件花样子。
让她们完成绣品,再由福星阁来收,多少还能自己赚些小体己呢。
这中间差价她并未赚。
不过是福星阁能收得便宜些,而她们也被允许赚这个小钱罢了。
但她从不许这些下人在日常任务之外随意穿梭在二门内,家里边也是各院都是自家人。
因而,也不存在什么主子跟前嚼舌根搬弄是非、偷听主子的事儿往外传的问题。
俩人又说了会儿新宅子那边的安置情况,楚默云就重新躺下睡觉。
今天应酬大半天也是很累人的。
与这么多同年同僚们应酬,相处再是融洽甚至和乐融融。
毕竟也不是当初在桃林村里宴请全村那么简单放松了。
唐简则是走到枷椅那边陪辞儿和楚楚。
“嘚嘚~”辞儿腾出一只小手指了指软榻上。
“觉觉~”楚楚小脸呆萌地望着娘亲。
这个月将满周岁的孩子们,如今婴语已有大成,吐字越来越清晰了。
“爹爹睡觉,你们乖一点,赶紧吃饱饱,带你们出去玩儿。”
唐简知道孩子们想和爹爹玩耍,可是他们爹爹要休息,于是哄着他们往外去。
听说要出去玩儿,两个孩子都很雀跃。
见孩子们又乖乖地吃了起来,唐简也走出去。
不一会儿张慧儿和罗春儿就跑了来。
如今辞儿和楚楚是在学走路的阶段,就算是张慧儿和罗春儿也能带着他们出去玩耍了。
七、八岁的小丫头牵一个满岁的孩子走也好、抱也行,就是摔倒也不会太痛。
唐简并不想将孩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学走路不可能不摔跤。
因而,只喊了两个小丫头来带他们。
只不过在两个小丫头后面,还跟着唐三春和邱娇杏罢了。
邱娇杏也是歇了中觉起来,在外头散步呢,唐三春原本是陪着她的。
小孩子们这时候不是在正院廊下就是在西屋廊下。
拿着书本在读的、拿着笛子在吹的、拿着绳花在翻的、摆着矮案在下跳棋的……
总之各玩各的,却都聚在一块儿很是热闹。
辞儿和楚楚一过去顿时开心得咯咯直笑,哥哥、姐姐地乱喊。
唐简知道外婆她们也在正院呢,就交代了唐三春一句,自己又回了屋。
趁着这空档又能忙自己的事儿了。
第3471章 如今这个标准,也成了许多底层小官们遵照的规矩
六月在悠闲中过去了。
外面等着来赴楚府小儿周岁宴的人,得知楚府无意办宴,都很惊讶。
状元之子的周岁竟然不设宴、不摆酒?
六月二十八这天楚默云到御史台,等着做客的那些同僚们也无法理解。
直到楚家年内会乔迁新宅的消息传了出来,这才有些理解。
楚大哥刚为小儿办过满月酒。
接着楚二又要为自己的孩子办周岁,今年还要乔迁定然是要摆酒的。
若都设宴,这一年里楚家的宴就太多了。
说起来也是楚状元为大家着想吧。
还好楚星河给小儿子办的满月宴,依然是十两银子的标准,不然难免会让人议论。
如今这个标准,也成了许多底层小官们遵照的规矩。
少了人情礼的算计心思,人与人的交情反而纯粹了不少。
当然,这样的规矩也只局限在京城小官范围,稍微有些势力的人家,门槛就高多了。
更不说原本就盘踞在京城的那些名门世家、权贵势力了。
就如去年唐简同楚默云去林常胜家的宴,不也送的是两支千年紫玉灵芝么。
说到底,不同圈层有不同圈层的交际方式罢了。
七月天气热,又是秋老虎季节,唐简每天都给辞儿和楚楚玩水的机会。
只不过新打的大澡盆里依然是兑好的灵泉水。
家里边的小萝卜们如今也每天傍晚前,抱着自己的换洗衣裳跑来东院里洗澡。
家里边人多,只有东院是大家最爱来、最宽敞、最方便的地方。
因而,家里边这些孩子们每天洗澡的任务,都交给张家表嫂们了。
就连罗家那边的孩子们,也一样接受这边的管理。
长辈们惊讶的发现,往年在村子里时,孩子们到了夏天不是晒黑就是长痱子。
今年竟然都没有长,一个个肌肤还很光溜就没见过一个疙瘩。
当然,孩子们不管是冬天还是春天、夏天,都没病过,连声咳嗽都极少。
也是大家早就发现的事儿。
只不过大家以为,是如今家里边伙食好,孩子们又每天早上跑步练拳,身体底子好了。
小萝卜们男娃就在厅上摆着的浴盆自己洗澡,女娃就在西屋。
三个表嫂和外婆她们,跟洗萝卜似的一个个利落地洗澡、穿衣。
再扔一块干帕子给他们自己,让他们坐在廊下自己擦头发。
虽然这些孩子们来自多个家庭。
但在这一年的朝夕相处、统一管理下,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都不会哭闹任性,反而一个个性格都培养得嘻嘻哈哈、乖巧可爱。
有小伙伴们陪伴的成长,对他们来说是很幸运的事儿。
唐简并没有参与给他们洗澡的活儿,只不过一直在张罗用水的问题。
次数多了大家也都习惯了,也知道东院里暖瓶多,也有护卫们帮着挑水过来。
表哥他们则在外头忙的多,也就填补了劳力这一块的空缺。
没人知道,唐简的张罗里,用的都是灵泉水。
这些孩子们在灵泉水的浇灌下,如何不会茁壮成长呢。
墨池先生那边依然时常派人挑夜里过来,拖上一车竹筒水回去,喝的用的都有了。
七月的最后一次沐休,少年们跟着哥哥们去了新宅子,回来欢喜得不得了。
第3472章 八月是要搬家的,比预计年内要早
按计划,八月开始各处装窗纱、挂帘幔、门窗全部都弄好,并开始安置家具物什。
而这些,都会有周管家和林大管事掌手。
都知道搬新家后,现在住的宅子就会空下来,但不会出售或租赁出去。
现在宅子里的一些家具物什仍然会留在这里,家里人若有时在这边住下,也能方便些。
当然那些家具物什,也不用从外边添买。
从去年知晓大宅的事儿后,家里边的几个木匠们就开始打制要用的新家具了。
去年回家之前,原本还打了不少脚榻。
是打算摆在孩子们屋里,可以让他们玩耍、打地铺用的。
只是回家一趟又带了许多亲戚过来,孩子们屋里差点人满为患,脚榻确实都派上了用场。
但搬到新宅子,脚榻留在这边没有用处,搬过去却能继续使用。
还有一些常用也用惯的家具桌架妆台书案什么的,也都会搬过去。
因此,这一年来,家里什么东西留下、什么东西带走,要添置什么东西。
都已在长辈们那边商量着安置下来。
要打制的也都打制出来了。
家里边住不下,木匠们的作坊就搬到客栈别院去了。
客栈别院的主宅院一直留着自用。
目前是张袁氏和张李氏的娘家在那边住着,负责建在那边的酿酒作坊。
木匠们的场地还是有的。
只不过有些家具也送到了城东大宅,那么多小子们住在那边,也需要安置。
因而一整年来,家里边的木匠们都很忙碌。
总帐房的人不出门时,也都在帮着打下手。
唐简如今不怎么管事儿,张家外公外婆为她掌家。
在这么多亲戚过来尤其公婆来了的情况下,确实替她挡了不少麻烦事儿。
如今都进入八月了,八月是要搬家的,比预计年内要早。
毕竟新宅子已经建好了,谁不想住新的大宅子呢?
何况秋天晴朗又不冷不热的,不比冬天雨雪天气更好搬家?
因此,仿佛一夜之间家里老小都忙了起来。
除了还啥也不知道的那一大群小萝卜们,没人告诉他们。
唐简这边,楚默云还没回来说什么情况。
唐耀和邱家罗家这边的少年们就都跑了过来,兴冲冲地说起新宅子的事儿。
新宅子大到他们全部跑一遍都要半天时间,还真是用跑的,用走的都不行!
他们也去看了将来读书写字的大书房。
他们还是各自住在家里,但平时读书写字,有专属于他们的地盘了。
不像现在这般,一会儿搬到这里、一会儿到那里凑一凑。
除此之外,还有大家共用的琴室、画室、棋室,都是点缀在花园范围里的楼阁、敞轩。
大家描述了好一会儿,想到要搬家也要收拾自己的东西,又都回去忙去了。
看着他们一阵风儿似的来去,唐简哭笑不得。
不过……
“等下次我也要去看看,今天小子们去了,下次把姐妹们也带过去,咱们家都去瞅瞅吧。”
等楚默云回来后,唐简立刻期待地说了起来。
“嗯,这几天里应该能张罗个大概,等初八就去吧,就看哪一天搬过去了。”
楚默云笑道。
“正好中秋有三天假,咱们是在搬过去之前宴客呢,还是搬过去之后?”
第3473章 这一年来你过得太咸鱼,恐怕你在大家心里的威望……
“唉,虽然有些舍不得这里,但若能搬就早些搬吧。”唐简客观地说道。
中秋节亲戚们到齐,家里边又挤挤的,若是去新宅过节还能暖暖宅子。
“行,晚上我们和家里商量商量,初十过去都看看宅子,分好屋子,搬家到是容易。”
“八月十六宴客,就请满月时来的这一批人就行了,咱们还是不宴请京城权贵。”
“这是态度,咱们不需要打破旧有的惯例,当然,以后你这边有相熟的人可以请请。”
“应酬也不只是男子,你们女眷也是能走动的,不过你不需要应酬那些人。”
“陆姐姐、孟姐姐还有林大公子家的、武威侯夫人这样的走得近的。”
“可以请过来赏花喝茶,聊聊天儿。”
“咱们搬去了那边,一次都不请,也不太好。”
“知道了,这个等以后看情况吧,总之乔迁大请就十六,你自己安排。”
唐简忙点头,说道。
“正好咱们西院这边的医馆药铺什么的,都还空着没张罗起来,可以先摆席。”
“等以后都安置起来可没这样的条件了,也不能每次都是两百桌这么可怕。”
想到他们这些抱团的人,唐简就忍不住咋舌。
“也就是我们家,才有这么多人来。”
“其他人私下早就分成很多小队伍了,请客没有这么齐的。”
楚默云明白小媳妇感受,笑了笑说道。
“你风头正盛,只不过这一年来你过得太咸鱼,恐怕你在大家心里的威望,还不如其他人呢。”
唐简嘀咕了一句。
“这没什么不好的。”楚默云又是一笑,没有反驳。
他虽处于所有人关注中心,可他心中却一直很冷静理智,照样能令自己处于边缘旁观别人。
也正因他现身时就处于所有人关注中心,现在的咸鱼也是冷却这份影响。
墨池先生也是支持他这么做的。
不被有心之人推于风口浪尖。
“嘚嘚~”楚楚。
“万万~”辞儿。:
两个孩子被牵着摇摇晃晃走回来了,知道爹娘在屋里,开心地喊着,想和爹爹玩儿。
“去看弟弟了吗。”楚默云蹲下,张开双臂迎新两个孩子扑过来,笑问。
“康康~”辞儿。
“哭呼~”楚楚。
这是说他们去看煊儿时,煊儿在哭呢。
煊儿已出了月子,也是时常抱出来玩耍的,辞儿和楚楚每天都要去找煊儿一两趟的。这天之后,大家都在等着八月初十去看新宅子。
去看过的少年们在给姐妹们说着详细的情况,大家已经在期待着新宅子要如何安置。
听说有专门的琴室和画室、棋室,都很高兴。
邱常磊他们几个小的学画也有三年了,如今已能照着入门基础画册画出不少像样的水墨。
再也不用画出奇形怪状还有着色古怪的东西了。
毕竟过年时,他们也是凭着画作赚取了不少奖励的。
唐简也开始清点自己的东西,只不过……
有些过了家里人眼的东西,不方便收进空间里,只能各处挤作堆,等着到时用马车搬了。
而人手问题,也交给了岳北他们一众护卫自己去挑选。
不管是丫环还是小厮,从十岁到十五岁都有。
还有婆子、一房一房的人,则是林大管事与周管家来挑。
第3474章 世家豪门都知道,这一带要有一个新名字了
当然,不管多少人手,唐简一惯秉持的规则就是,不闲置资源。
忙时有人手,闲时作坊有人手。
这对人手们也是一个不错的着落。
也不需要立什么奴才规矩,踏实安份做事就行了,身份尊严都会给你留着。
不要说什么只有手中攥着对方的死契身籍,用人时才放心的话。
自身强大时根本不惧小伎俩,何况家里有护卫做防御盾呢。
一些铺面也都是用工合同,不照样能将生意经营起来么,没有生死契约就做不了事了?
在长远利益下,多的是人安于现状。
不安于现状的,该辞退的辞退,该追责的追责。
自家的作坊核心手艺也一直握在自家手中。
饶是如此,自家也不是只依靠那些作坊立足,还有店铺和田地庄子。
家底殷实多的是现银积蓄,根本就不怕任何小动作攻击。
最重要的是,自家的货是固定订单,并不需要外部订单来维持生意兴隆。
甚至根本没有余力去做外部单子。
这就使得那些外部力量,根本介入不到他们自家的生意里来。
小动作当然也无从下手。
长辈们当然也清楚这些,增加人手时,就只要老实本份、品行端正且能干活儿的。
那些选出来的人手也没有安置到东城大宅中去,是为了不暴露两宅的关联。
因而,先进府的人都被安置在城南大宅以及青竹巷的宅子里。
还有一些丫环婆子,则是送去了将军府。
由孟纤纤的人来教些基本规矩。
虽然唐简不直接招已在大户人家历练过规矩的人,但这些基本规矩还是愿意找熟人带一带的。
只是这么一安排,对人手却能最大面地保持原本的淳朴。
转眼就到了八月初八。
新宅子的家具物什分散运输,已在不动声色中悄悄运到了新宅子。
墨池先生亲手写下的“杏林大街”镶金大匾挂上了东北角街口。
这一年里,不只东北夹角建起了一座不知主家是谁的大宅子。
在这宅子旁边有条通往太学的路,在岔道上却另有一条路通往新建起的杏林学院。
因而,太学、杏林学院、新宅子就成了一个不规则的扇形面积。
而在杏林学院与新宅最靠近的路口,则建起一座门楼挂上大匾。
看到这块大匾毫无征兆地张挂起来。
住在这一带的世家豪门都知道,这一带要有一个新名字了。
当然,这一带多的是王公贵胄、世家名门、权贵核心。
因而,附近也都是有一些威风凛凛的街名的。
而太学那条主道,也有个名字叫“天府大街”。
意味着这里是大夏王朝最高学府。
从这里走出去的将来都是朝廷人才,也是通天学府的意思。
只不过去年春闱风头最盛的却并不是太学走出去的。
而是各地学子,其中又以寒门、农门小户出来的考生居多。
而这也是一众考生们第一时间就呼朋唤友,选择抱团前行的主要原因。
怕被人排挤欺压出去。
毕竟他们普通读书人抢占了显贵名门子弟的出路。
春闱可以凭实力,要闯仕途光凭实力还真不行。
第3475章 再不娶回家,都有些对不住她等自己的情义
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哪一个是不识时务的傻子?
而今年有楚家的恩怨风波、有楚家兄弟的风头,还有墨池先生出面为他们撑腰。
这么多人才能安稳前行。
如今,在天府大街与其他街名的中间,凭空冒出一座新的大街名,还是很招人注意的。
尤其是这座大街并没有其他街那么长、那么深。
甚至也没有那么宽敞,说是二街、三街都没问题。
毕竟天府二街都比它宽敞。
那么增加这么一条街是几个意思?
若这件事儿发生在城西,可能还不那么招人注意。
毕竟是在城东、城北这一带,是富贵闲人们聚居的地方,甚至就连许多衙门也都在这附近。
这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儿都不是小事,都会被一些人拿去解读一番。
而这些事情,自然不会传到楚家来,也不会影响楚家所有人将搬新宅子的喜悦。
只不过,家里边的要搬了,就是住在城南大宅的几家人也要搬了。
那么粮行的呢?
楚袁氏的娘家和张袁氏的娘家爹娘兄弟心里,自然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大宅子当然都想住。
可是这边的生意刚上手,生活环境刚熟悉,要舍下也有些不愿意。
只不过这种事情也不会传到东院,不会说到唐简跟前来。
唐简依然一边带着娃、一边写着字、一边不时陪小萝卜们玩耍和练习吹笛子。
八月初九,书局那边传来了消息,邱常宇和罗家兄弟几个将于八月二十出发。
同来的还有罗家二表伯和二表伯娘罗田氏。
定在这一天是因为,罗家二表伯要将双阳镇上的粮行掌柜事务交与罗田氏的娘家兄长。
罗田氏的大哥和二哥前年就在帮粮行四处收粮,做的还是杂活儿,到底是在熟悉粮行事务。
去年收春粮起到了大作用,之后就到了粮行跟着学习掌柜管事的事儿。
也是观察许久,罗二表伯才敢将粮行真正交与他们去管。
都清楚楚志豪虽会回去双阳镇。
但双阳镇毕竟不是他的家,将来年纪大了还是要回桃林村养老的。
双阳镇的福余粮行只是所有福余粮行里小小的一家分铺罢了。
楚家兄弟不可能管这些事儿,必然只能依靠亲戚们帮着掌铺管事。
宋大诚一心忙酿酒作坊的利益,并没有插手粮行的事情,也是防着楚明月贪心觊觎粮行。
因而,罗二表伯要进京,就要另行安排可靠人手来管粮行大小事儿。
中秋前后北地收秋粮,安置好这件事儿后,他才能出发。
今年十月,邱常宇要与罗月婉成亲。
罗月婉就是罗二表伯家的闺女,当爹娘的岂能缺席?
罗正中也是罗月婉的亲哥。
正好今年院试他们兄弟几个都考上了秀才,名次榜次什么的他们是不追求了,能考上就行了。
之后到京城等明年乡试再去府城。
原本邱常宇的豪言壮语,是想等乡试之后一并去京城。
奈何转眼就快两年过去,喜欢的小姑娘来信那字都越写越好看了。
小姑娘早已及笄,再不娶回家,都有些对不住她等自己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