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去邱家可不能空手
回到家还有些早,张春山就去作坊找楚星河和汪文凯。
“这事儿我去与他们商量,另外把你找到订单的事儿告诉他们,赶紧帮你存货。”
张春山把驴车在阴凉处套好,交代张老爷子喂驴,他和唐简说了一声就往作坊去了。
作坊早已进入正轨,南华州货商要的一万斤货刚送完,换来的现钱就给大家结了工钱。
作坊里每个人都是劲头很足的,只要有订单,他们就有活儿干,就有工钱进帐。
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上头又有汪文凯这个呼声最高的村长继任者管着。
作坊开工到现在,可是没有发生过什么事端。
如今除了镇上徐记干货铺子的货,书局又要了十万斤,比徐记还大手笔。
楚星河和汪文凯一听眼睛都亮了。
就算这是唐简和楚默云的订单,也是作坊里的货,都有利可图的。
何况还有书局东家牵线,汪文凯也是受益者。
他觉得华阳县的订单若成,简直是楚默云送与他的生意。
当下三人走到河边柳树下去商量,怎么感谢中间牵线人的方式。
唐简十万斤送一千斤,是回赠书局东家的人情,可不是对每个订单都要这么做。
但送一筐再给几两或十两银子作茶钱谢礼,还是使得的。
前提是看对方能做多少万斤的买卖,对方是否会主动开口索要这便宜,又或者会不会嫌少。
还要考虑到对方是否会压价自己赚取中间经手费。
种种可能性,都要仔细盘算。
楚家。
唐简把烟青、灰蓝两匹细棉布送给张老太太,感谢外公外婆对她的爱护。
当时就把楚张氏看得眼都直了,连忙过来问:“就买了这两匹?”
“我还买了和夫君的换洗衣料。”唐简神色立刻冷淡下来。
“不是才给他做了新衣么。”楚张氏嘀咕。
在她正要说把料子给她看看时,唐简立刻道:“那是邱家大舅给我的添妆料子。”
一句话说得楚张氏瞪起了眼,想要骂几句。
张老太太立刻将两匹布往楚张氏手里一放,不悦道:“给老娘送回屋去。”
楚张氏只得接了。
“二丫啊,你可给邱家外公外婆买了没啊?不是还要去邱家吗?”
张老太太立刻拉着唐简的手,提醒她。
“去邱家可不能空手,邱家待你好,你也不能轻慢,若是没买,那两匹料子你拿去给你邱家外公外婆吧。”
“等下回你们再赚了钱,再给我买就好了。”
“外婆,我到是想给邱家买衣料来着。”
“但想着他们刚给我添妆料子,我一转身又给他们买,就像是借了布再还布一样,就没有买。”
“我到时做些点心带上,邱家表弟表妹多,应该会更喜欢吃。”
再说邱家以后也会开作坊。
她把手艺带过去,帮助邱家有个长久利益,这份人情回馈并不差。
当然邱家在她空手被嫁之后,所表明的态度确实是一大恩情。
让她也感受到了原主没来得及感受的亲情,所以对邱家好,也是理所应当的。
见她这么说,张老太太一想也有情理,就笑道:“那好吧,外婆就受了你的孝心。”
第272章 被姐姐小看了
知道唐简在书局见到东家时,就拉到了一个大订单,张老太太也很欢喜,直夸她能耐。
楚袁氏经过时听见,不由翻了个白眼。
但她这些日子也想明白了。
只要作坊有货出,楚家就有钱进帐,这订单是谁拉来的都不重要。
她看到实打实地进帐,也就不愿意折腾了。
何况这些日子夫君从早忙到晚,别说还不愿意搭理她,就是愿意,也没那么多空闲时间。
她也不想在这时候再去惹夫君发脾气,对她并没有好处。
楚袁氏不愿意闹了,楚张氏又被娘瞪了,总算没人再来找唐简的麻烦。
唐简又把一只烤鸭交给外婆,就回去忙自己的了。
张春山有交代过自家爹娘。
说二丫很可能也在学着写故事换钱了,没重要的事不要叫她干别的活儿。
何况二房还是从楚家分离出去的呢。
张老太太一见唐简回屋,就把亦步亦趋的楚扬牵走了。
只不过中午,楚扬拿着他的小木勺跑来找二婶要饭吃。
唐简刚把烤鸭搁在饭上蒸热,见状伸手一点他的小额头,让他先等着。
这时唐耀下学也跑了过来。
“二姐!二姐!你们回来啦!”
小少年兴冲冲地直奔西厢。
他知道姐姐、姐夫今天要去镇上交书,特意跑来看他们有没有带啥好吃的。
“你没和家里说,不准在这里吃饭。”唐简没好气地看着他。
这是算准了她不会从镇上空手回来?
“我现在就回去说一声再来。”唐耀闻着烤鸭的香味,两眼放光地说。
“给你一刀黄竹纸练字用。”
唐简一指书桌一角搁着的那刀黄竹纸。
虽然比竹纸差些,也要二十文钱的。
“噢!”唐耀欢喜地跑进屋,一眼又看见黄竹纸旁搁着一支小毫笔。
“二姐!这笔可是给我买的?”
“嗯,你姐夫送给你的,你仔细些用,别三两天就杵秃了。”
唐简说道。
“二姐!我又不是刚启蒙的小娃!”
唐耀不乐意了。
觉得自己身为村塾里同班成绩最好的读书人,竟然被姐姐小看了。
“我只是随便叮嘱一声。”唐简看他将不高兴写在了脸上,连忙笑道。
“哼,知道了!”
唐耀白了她一眼,就欢喜地拿走了笔和黄竹纸,一点也不嫌重地跑了出去。
唐简想着添个楚扬还好,再添唐耀,就得加菜。
于是提了竹篮子去菜地里摘了两个茄子、几个辣椒回来。
烧火刷锅,做了一个蒜蓉茄子、一个虎皮辣椒、又摊了个蛋皮汤。
刚做完这几个小菜,就见唐耀跑得满头大汗地来了。
来不及说别的,看见楚默云在,连忙作了个揖。
开心地笑道:“多谢姐夫赠笔,还有那么多纸,我能写好久了。”
“好好读书。”
楚默云没有多说,就帮着把菜都端到案桌上搁着,拎了条长凳摆在一旁。
如今书房什么的,都是浮云了。
就连唐耀好奇不解地打量了几眼,也理解了姐姐和姐夫的苦衷,没有多嘴问。
唐简不愿意坐屋里,就拿了小马扎带着楚扬坐在门廊下吃饭。
两只大鸭腿,一只给了楚扬、一只给了唐耀。
他们快吃完饭时,张春山才和楚星河从作坊回来。
见唐简在廊下坐着,就先过来这边,说他们商量好的结果。
第273章 小孩子要什么新衣裳
“我们商量了几种方式。”楚星河说道。
“给钱吧,万一人家嫌十两太少呢,也怕别人以为咱们赚了很多,到时反而麻烦。”
“多送些干货会又得增加车马费用,一千两可得一辆马车来拖,两万斤肯定送不了这么多,白费车马。”
“干脆预留半文余地,两万斤还是十两银,但算进了订单量里,经手人若想多赚些,就会自己想办法增加订单。”
“虽说最后咱们只能算到七文,但有车马行的马车在,比驴车装得多、跑得快。”
“如今天气好,可以多在路上跑着不耽搁,四天时间足够了,也能节省些成本。”
五文进作坊,送货如张春山、汪文凯还能赚上两文,预计运输费用控制在十两左右,也还有三十两左右的利益。
几天时间赚几十两,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买卖去?
难怪大家劲头这么足,还想到了让出半文利开路,让经手人也积极拉订单呢。
唐简听后自然是很赞同的。
她自己不也给墨池先生让到最低价了?
她在中间赚点干脆钱。
张春山和楚星河要去吃饭,唐简让大哥把楚扬带回去。
她洗了碗收拾干净灶架。
见弟弟在参观姐夫书架,当姐夫的也耐心陪在一旁,解答读书郎奇奇怪怪的问题。
她回屋把没绣完的一块雪绸布头直的荷花继续绣完。
这是给三表哥家的张莲儿绣的小衣裳。
是上回在张家时答应表嫂的,要给小莲儿绣荷花图。
她上回买的布头里挑出两块好料子,一小块做了小肚兜、一块大些就裁了一身小衣裤。
一岁多的孩子,没那么耗衣料,做起来还快。
当然,给张莲儿做了,没道理不给同样一岁多的大表哥家的张泽瑞做。
不说舅舅舅娘对她的维护和关照。
就说表哥们给她赶做出来的灶架、桌案、凳子、杌子等物件儿,还有为作坊熬夜赶工。
她都应该表达谢意。
但上回买的布头,只挑出了适合小女孩的颜色。
这次挑布头就有留意,总算把张家几个小孩子们的衣料凑齐。
不过给五岁张慧儿的衣料,她会从那匹粉色衣料上剪,剩下的再给唐四喜也裁一身。
自己再做一件半臂、两块兜衣,就没什么剩布了。
给张彩霞的衣料就从今天买的柳绿色细棉布上裁。
给八岁张泽福的衣料就从天青料子上裁,再给唐耀和楚扬各做一身,那匹布也就用完了。
她细细规划着,把衣料都裁了出来,又配上缝衣线,准备一件件来做。
一般中午她不是歇中觉就是意识在空间里忙着,是极少写字的。
现在则多些时间来缝衣裳。
张家人待她好,她不能明着大包小包送礼。
以给孩子们做身衣裳的方式回礼,会更有人情味儿一些。
也会令家境并不输给楚家的张家人,更容易接受一些。
唐耀走之前朝这边屋里探头望了一眼,见姐姐在忙着缝衣。
忍不住嘀咕:“二姐,我今年还没做过新衣裳呢。”
“小孩子要什么新衣裳,地上一蹭就坏了。”
唐简头也没抬,直接泼凉水,就不说她会给他裁新意。
唐耀见姐姐这么说,眼中有些失望。
但很快就笑嗔了一句:“我又不是启蒙班里的小娃!”
说完就跑掉了。
第274章 推你来探路的
“你不是要给他做新衣裳么,怎么又泼他凉水?”
楚默云关上隔壁的门,走进这边屋里,有些不解。
“今天才给他纸笔,又让他知道有新衣裳,下回他心里膨胀了还想要更多东西咋办?”
唐简却道:“再说新衣裳现在也不得空做,等做好估计都是下个月的事儿了。”
“若让他知道了,岂不天天跑来问?”
“也是,小孩子藏不住事儿,不早早说出来是对的。”
楚默云这才恍然,笑了笑,就拿出书歪在炕头看了起来。
整个下午,唐简都没有再写字,而是专注在小孩子的新衣上。
她的动作很快,不像有些女子穿针引线都是慢条斯理的。
楚默云也没有写字,就一直歪在炕头看书,不时偷瞄一眼忙着的小媳妇。
渐渐地就被她的手指吸引。
“媳妇儿……”
“嗯?”
“你何时练出的施针术?那手法到像个武林高手,咻、咻、咻地……”
“我在看《金针术》时,脑子里就练了千儿八百遍了,没让你知道不好意思啊。”
唐简说话时头也没抬,手也没颤。
仿佛男人问的只是极寻常的事情,比如你饿了不?你累不?
楚默云看着她……
好吧,他媳妇儿就是聪明!
傍晚的时候,唐福生来了。
唐简正在菜地里摘辣椒和黄瓜呢。
听到外头喊声,隔着新厨房的大窗口看过去。
就看到爹站在篱笆外头,朝她一脸憨厚地笑。
“爹,啥事儿?”唐简连忙走出去,站在地沟边上看着他。
“二丫,听说作坊里在赶货呢,不少人都说要添人,不知能不能……”
“作坊里没听说要添人呀。”唐简诧异。
“不添?”唐福生愣住。
“是文凯哥说要添人,还是作坊里干活的人在说添人?”唐简微微拧眉。
中午时大哥回来都没说要添人,他们商量的都是赶货和送货的事儿。
“那到不是,就村里有这样的说法。”唐福生连忙摆手。
老实人没那么多小念头,直接把话说开了。
“你娘在外头听说的,回来就让我问问你作坊的事儿。”
“若是能让我进作坊里干活,工钱高赚得多,耀儿也不用老来找你们要纸要笔的。”
“再说如今闲着的时候多,我又没手艺,去外头不好找活儿。”
“对了,最近你娘安份多了,没有再骂骂咧咧、赶鸡骂狗的,我也没有再与她吵架。”
唐福生记得那天闺女的叮嘱,连忙又解释家里的情况。
“爹,只要楚家和管事没说添人,其他人说的都不作数,何况作坊里的人也没这说法呢。”
唐简不理唐家的现状,只说作坊的问题。
“若作坊里真有什么消息,四喜在那儿呢,肯定知道真伪。”
“所以呀,你别被村里一些闲话骗了,说不定就是推你来探路的呢。”
“推我来探路?”唐福生一脸不明白。
“作坊里干活顺利,村里很多人家肯定也想进作坊,又知道不容易添人,就故意这么传出风声。”
“娘沉不住气,这不就让你来问我了?”
“作坊到底添不添人,何时添人,有没有人选了?”
“爹你来了,我肯定不会说假话,你再和娘一说,回头全村不都知道情况了吗。”
第275章 装作不知道
“那……现在怎么办?”
唐福生听明白了,不敢再说进作坊的事,只是他确实想进作坊里干活。
“爹你先别急,现在不添人是货还没出,楚家也请不起这么多人干活。”
“以后的事儿现在说也没用,你不是会编盘箕和箩筐么,得空儿时也编一些出来,作坊里肯定会收的。”
现在的盘箕和箩筐,都是交给赵家还有孙耆老家在做。
若送货连箩筐都给送了或是算上本钱给买家了,他们不还得继续编新的用?
所以箩筐这东西也是损耗品,不能断货的。
“好,那我先编些箩筐来,等作坊要添人时,你记得给爹留个位置。”
唐福生连忙说道。
他知道现在的闺女是能干的,背后又有女婿和楚家,自然闺女说什么就是什么。
“知道了。”唐简答应了。
原本唐家就比读书的楚家弱势一些。
但唐枫在酒楼当伙计的工钱从一两到三两,在村里同辈中都是很高的。
就算是现在作坊工价高,也还是唐枫最高。
但楚家如今开作坊赚钱只会越来越有钱,与唐家的差距就会越拉越远。
她原本可以不管唐家,但……
只要爹和大哥、小弟愿意维护她,这个唐家她就不能不管。
不然在楚家婆媳眼里,她永远是那个没有娘家的寒酸媳妇。
现在是有邱家和张家护着她,不然哪有这么轻松的日子过?
只不过怎么帮扶唐家,是个问题。
首先她不会对那个娘有任何妥协。
其次老实爹显然还是没有立起来,没有成为真正的一家之主。
大哥精明会划算,却在镇上呆着,除非将来她有实力开铺而让大哥出来掌柜,不然……
先给爹一点做箩筐的小活儿混着吧。
唐福生走后,唐简提着半篮子菜回来。
楚默云刚挑了一担水回来搁在廊下,见她思索着什么,不由诧异。
“摘个菜还走神儿呢。”
唐简就把刚才爹来说的事说了一遍。
“眼看着作坊顺利地做起来了,那货也是一车车往村外送。”
“村里还有那么多人巴着盼着,怎么会没有闲话呢。”
楚默云抬手接过竹篮,低笑道:“若这么容易,文凯哥的价值又在哪儿呢。”
“不管村里人咋想,作坊就是作坊,你也不用操心了,那是大哥和文凯哥该操心的事情。”
楚默云接过竹篮帮着洗菜,低声提醒小媳妇。
“知道了,咱们就装作不知道外头的声音。”唐简笑了笑,就去切菜。
晚饭后他们牵着楚扬去作坊溜了一圈儿,看到大家在忙着过称,记工。
赵汪氏和汪李氏在旁帮忙。
两个小丫头正要回家,看到唐简立刻欢喜地跑了过来。
“活儿累吗?”唐简笑着问她们。
唐四喜微愣,下意识就要摇头。
春花却坦然道:“跑来跑去有点儿累,不过有钱赚很高兴,赵二奶奶也总喊我们歇着。”
春花辈份小,叫唐简是楚二婶,就要叫唐四喜姑,叫赵汪氏是赵二奶奶。
但春花更会说话,唐四喜只跟着点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天气热,你们在太阳底下忙时,记得戴上斗笠,不要一直呆在太阳底下,忙会儿就去荫处歇歇,过会儿再忙。”
唐简叮嘱她们。
“知道啦。”两个小丫头连忙答应了。
第276章 去邱家
等她们蹦蹦跳跳跑回家,唐简又到其他地方转了转。
和大家询问了忙不忙、累不累,就像个领导视察工作来了。
大家都笑着说不累,言谈之中态度是很积极的,没人耍滑偷懒。
毕竟有四十文工钱还是十天一结帐,现钱一个子儿也不少。
还没有农忙时辛苦,做顺手了很快掌握决窍,并没有多难。
能被汪文凯第一批挑出来的人手,自然没有性格恶劣的人混在里边。
作坊里一派热闹和祥和。
唐简没有多呆,只是来看下大家的工作状态,没有问题就放心了。
他们很快就离开了。
楚星河和汪文凯那边还在忙着。
作坊每个人手都有固定的盘箕,是挂着名牌的。
缠在盘箕上作记号的还有不同颜色的布带,每人都有一大撂盘箕循环使用。
在傍晚过了秤之后,货就会叠起来另外晾晒,与人手的任务量无关了。
……
第二天早上,张春山来拖货时,带来了唐简要的东西。
有今天早上新鲜的瘦猪肉、一副猪下水、还有刮干净的猪头猪耳。
唐简处理干净后,就用大锅卤了。
又做了不少鸡蛋芝麻油旋、红枣蒸碗糕。
还有覆盆子酱馅儿的红豆糕,用雕花的模子印出来,一下就变得很高档了。
张春山去镇上前,过来每样都尝了尝,直呼好吃,就想要些货拿去镇上卖。
但……
“今年覆盆子酱不多,能做出来的点心是有限的,我也就试试手,明年若能多准备些不同酱料,到是可以大卖了。”
虽然她空间里封存了很多,奈何不能随便拿出来用啊。
除非她有机会出去远方,找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次性放卖了换钱回来。
张春山只呼可惜,到底是太忙了没能好好做这个东西。
不过心里已经有数,明年自会早些准备。
上午,唐简打了个包袱,带上这些卤肉和糕点,锁好门窗,就领着楚默云上邱家小住去。
“就带这些礼去邱家?”楚志豪赶过来看了一眼他们准备的礼。
卤肉、卤猪头、卤猪耳、卤猪肠、卤猪肚,油旋、碗糕、红豆糕。
还有张春山从自家杂货铺拿来只算成本的两包红枣、两包红糖、一罐蜂蜜、两坛子两斤装的酒。
东西确实准备了不少,只不过还没见过谁家会准备这样奇奇怪怪的登门礼。
知道的是实惠,不知道的觉得不够档次。
“爹放心吧,今天我二舅也回来,这些吃的他会喜欢的。”唐简笑道。
“再说这些东西也费了不少成本的。”
楚志豪只看到一筐卤肉类的,再在另一筐里看到了两坛子酒,这才没有说什么了。
唐简有留一块卤肉在家,其他点心家里人也都尝过,就等着回头教他们手艺了。
这时唐耀也背着小书箱到了。
昨天沐休,但夫子这两天有事出远门,就昨天上学,今天和明天放假。
他也跟着去邱家住两天,再跟着回来。
他们在门口等到邱常富赶着驴车来接他们,将箩筐、篮子什么的往驴车上放。
楚扬眼泪汪汪地跑过来,伸着小手也要去。
“扬儿听话,二婶有事情要办,不得空带你。”唐简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第277章 邱家亦是如此
到不是不能带孩子去邱家,邱家也有很多小孩子可以带他玩耍,但……
他半夜闹着要爹娘可咋办?万一磕着碰着了不是给大嫂那人找茬机会吗。
她求助地看向楚志豪。
楚志豪连忙伸手将楚扬抱了起来。
“扬儿听话,爷爷带你去作坊逛去!”
楚志豪说完就抱着哭闹起来的孩子大步走了,浑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连拐杖也没拿。
唐简笑了笑,病爹终于忘记自己病人的身份了。
楚扬的哭声还能远远传来,唐简有些不舍地望过去。
自她穿越过来就很快嫁到了楚家,和唐家人并未真正相处过。
最亲近也最朝夕相处的人,其实就是楚默云和楚扬这对叔侄了。
“小孩子哭一阵就好了,不用担心。”楚默云见她惦着楚扬,连忙说道。
“嗯。”唐简笑了笑,收拾了心情,与赶车的富表哥聊天儿。
唐耀挨着箩筐坐着,手里拿着一个芝麻油旋开心地吃着。
驴车来到北山村外时,就遇到了先一步刚到村口的邱连武和邱常贵。
看到唐简他们来了,叔侄都笑了起来,就上了自家驴车。
“你这丫头也是个大忙人,今儿总算是过来了。”
今天的日子,可是一早就约定好的,他也特地把休息日搁到了今、明两天。
“二舅,我这个忙人昨天还在镇上经过了福全酒楼附近呢,可惜赶着去书局,没去看你。”
唐简笑着打起招呼,到是没说昨天差点儿就能去福全酒楼吃饭的事情。
毕竟是没吃上,也不想让人注意到他们与墨池先生还有治病的交情。
说话间驴车来到村子南边的邱家。
几个孩子正在门前张望,看到他们回来立刻开心地喊了起来。
这场景……唐简莫名熟悉,一时感慨又觉得温馨。
张家也是如此热闹,张家人待她也好。
邱家亦如此。
邱家屋子、院子都没有楚家的大,但房子挨着也建了不少。
有三房人住在一起,除了要上学的几个读书郎,其他人都在。
邱老太太跑了出来,拉着唐简的手笑道:“好丫头,可算带夫婿来外婆家了。”
外嫁女不领女婿来拜见外公外婆,于礼也说不过去的。
所以当初张彩云出嫁后,也有带许欣发到桃林村赵家去拜见。
这是回门之后的礼节,见娘家老亲。
唐简出嫁月余,没有回过门,也没有来过邱家,北山村里自然也有闲话。
唐简歉意地行了礼,又领着楚默云见了随后赶出来相见的三个舅娘还有一个表嫂。
大舅娘邱姜氏,北山村村长姜雄的堂妹。
二舅娘邱王氏,镇上福全酒楼王掌柜的侄女。
三舅娘邱姚氏,娘家是张家坡。
邱家孙辈年纪还小,只有一个孙媳妇,也就是邱常富的媳妇邱张氏,叫张玉梅。
张玉梅年纪才十七岁,也是张家坡人,是三舅娘邱姚氏看着长大的邻家丫头。
在家时有后娘苛待,经邱姚氏牵线嫁到邱家来才过上幸福生活。
不大回娘家,有了身孕之后,邱家也不许她回张家坡怕有闪失,如今月份也大了,逢人三分笑,是个爽利的性子。
唐简见过舅娘们之后,就拉着表嫂张玉梅说话。
顺便为她把了个脉,确定母子安康,八成是个儿子。
第278章 邱家姐妹
正说笑着时,村道上传来一声热闹的声音。
“二丫来了吗?刚听小娃们说阿富回来了,可是把二丫和她夫婿接过来了?”
唐简扭头看过去,就见一个年轻妇人脚步匆匆往这边赶。
她穿着一身朴素的衣裙、头上挽着髻,插了一支桃木簪子,还戴了两朵已显旧色并不鲜艳的绢花。
个子不高,模样有些圆润,脸上的笑容却很明朗。
长得与大舅娘邱姜氏很像,那就是邱家长姐邱招娣回来了。
邱招娣二十三岁,是邱家这一辈里最大的,七年前嫁给同村杨大全,育有两子。
跟在她后头蹬蹬跑着的三岁小娃,是她小儿子杨俊豪。
唐简很快就理清了邱家人的情况,笑着朝已走进来的年轻妇人敛手行礼。
“大表姐。”
“啊呀,几年没见二丫了,已经出落得这么好看了。”
“姑母也是不像样子,嫁闺女这么重要的事也不通知一声,害我未能给你送嫁。”
邱招递快人快语,从院子外头走到唐简面前时,已说了一阵儿了。
唐简笑笑没接这话,只看了楚默云一眼,楚默云连忙作了个揖。
“这是我夫婿楚默云,同村楚家人。”
“听说了,听说了,是个童生,读书可厉害着呢。”
邱招娣笑眯眯地说着时就打量了楚默云一眼,目光也在瘸腿上落了一眼。
不过很快就转开了。
“都到屋里坐吧,二丫啊,来了外婆家可别拘谨啊。”
“不会不会。”唐简连忙笑道。
这是一个刚到就能掌控主场,连自家娘风头都被掩盖下去的大表姐。
这要生在《红楼梦》里,怕不是个农门版的王熙凤?
唐简被簇拥进了邱家堂屋,楚默云在后头和邱常贵一起帮着搬东西。
堂屋里,邱常贵打开装点心的篮子,唐耀在一旁炫耀地介绍都是什么吃的。
十二岁的邱银娣来奉茶,有些害羞地和唐简打了招呼,又偷看了楚默云一眼。
九岁的邱春阳和五岁多的邱常磊已经拿着油旋在吃了。
邱银娣连忙跑过去,也拿了一个碗糕吃起来。
唐简看着几个孩子连小丫头都敢当着客人拿吃食,并未觉得失礼。
毕竟她是表姐,并不是什么长辈贵客。
但在原主印象中,确实有几年没来过北山村了,所以她对邱家这边的情况,确实很陌生。
若非最近突然走动起来,根本谈不上印象。
但邱家想来也常在家里说起她,说的都是称赞的好话。
所以在邱家姐妹心里,对她并不陌生,反而很亲近她。
她心里不禁想,若唐家也有像邱家这样的兄弟姐妹,会更有家的气氛吧。
原主也不至于这么惨。
“快点儿进去,哪有姐姐来了不出来相见的道理。”
这时门口传来一个小姑娘清脆的训斥声。
唐简往门口看过去。
就见十三岁的邱娇杏拽着唐三春的胳膊,将不情不愿的唐三春拽进了屋。
“二丫姐姐!”邱娇杏喊了起来,“我每天都有督促三春干活,还有学绣。”
“好,辛苦娇杏了。”唐简便笑了起来。
她记得刚才在院门口的孩子里,就有邱娇杏。
原来一转眼就去屋里拽唐三春去了。
第279章 管教唐三春
“见了姐姐一不会行礼,二不会喊人,你是傻的吗。”
邱娇杏被夸,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目光一转看向旁边低着头的唐三春,不由拧眉,小声地批评她。
“唐三春,你还是不服气,觉得我这个姐姐不应该管着你,就应该被你欺负?”
唐简也沉下脸色,看着一副叛逆又不敢明白表达出叛逆行为的唐三春。
唐三春始终低着头,掩饰着她不高兴的表情,也不吭声儿。
仿佛周围的人都与她无关。
“无妨,你就这样耗着便是,反正邱家也不少你一口饭吃。”
“到是你过两年总要说亲的,你不妨自己多想想自己的出路,以后怎么办吧。”
“四喜已经进作坊干活了,她的出路是不愁了。”
“就你这副德性若还不知悔改,以后就老死在唐家吧,邱家也不能养你一辈子。”
“以后在唐家,你看娘能不能护你一辈子,你看将来大嫂给不给你脸面。”
唐简一袭话成功说得唐三春眼泪滚滚落下,本来阴阳怪气的小动作也变得焦虑起来。
她抬起脸怒视着唐简,想咬牙切齿又有些不敢。
因为对面也在冷冷盯着她,早就不是那个她熟悉的懦弱姐姐了。
“你不想来见我,就不见吧,该干嘛干嘛去。”
唐简见她这副欺善怕恶的表情就很不喜,直接挥了挥手,懒得再说。
“还不回屋绣花去。”邱娇杏不高兴地喝斥了一句,这次也懒得拽她了。
邱家几姐妹虽是堂姐妹,但排行都没有乱,打小都是关系很好的。
就是早嫁的长姐邱招娣,也从未苛待过底下的小妹妹们。
嫁了人有时做点什么吃的也会送些回来,还叮嘱弟弟们莫抢,别忘了妹妹们。
所以她们不理解姑母的行为,也没见过像唐三春这副德性的妹妹。
唐三春刚来时,还会偷偷欺负性子软些的表妹邱银娣。
以为会像唐四喜那样可以拿捏得住。
但很快就被性格强势机灵的邱娇杏给揪着了。
邱娇杏要大几个月,都是十三岁。
打起来虽没力气多大,但邱娇杏性子伶俐、能说能训,敢把事情捅到大人面前。
邱姜氏负责管教唐三春,自然就会训她、罚她,给她讲道理。
邱王氏则负责教绣艺,也是唐三春不敢对邱娇杏还手的原因,不然邱王氏可不会惯着她。
唐三春心里也明白二姐说的,学好绣艺能傍身,将来卖绣品也能攒些体己。
所以,三个舅娘里,唐三春其实最怕二舅娘邱王氏。
只不过今天有唐简在场,三个舅娘都没有对唐三春的行为表态。
唐三春低着头离开时,看一眼也在看着她的弟弟,再看一眼桌上摆着的糕点,眼睛总算有了些光芒。
就在她伸手想拿时,唐耀突然说了一句。
“这是二姐做的点心,是送给邱家的,你要吃应该先问过外婆和舅娘她们。”
小弟一句话,就将唐三春无礼的本性给暴露出来。
“每样只准拿一个,不准多拿,也尝尝你姐姐的手艺,再好好想清楚,为何你只比姐姐小两岁,却差了这么多。”
邱老太太开口了,并没有阻止唐三春拿吃的。
第280章 总要有条出路
邱家孩子都拿了在吃,唐三春再不好也是她的外孙女,是她闺女养歪的孩子。
若她二样对待,岂不也是偏心?
唐三春见外婆发了话,就一样拿了一个立刻走了。
邱老太太叹了口气,很是无奈。
“这丫头,刚来时我也打过训过,也好声说劝过。”
“可她一直就是这副样子,你打,她就哭,你说,她就低着头。”
“脑子里不知道在想啥,也不知到底听进去了没有。”
“平日里也安静,只有干活时就总耍小聪明想躲懒,也就绣花时还能认真点。”
这样的性子可真是油盐不进,让人头疼。
“那就让她多绣花,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若真能绣出像样的东西来,带着她去绣庄涨涨见识,学着挑布选线,与人谈价。”
“将来找个不高不低的人家,婆母妯娌要讲理、性子不能弱。”
“既不怕她被人欺负,也不担心她欺负到人,将就着总要有条出路。”
唐简听出了外婆的无奈和歉意。
也知道除非唐三喜自己愿意转变,不然邱家也只能管到这个程度。
所以提议。
“她原本绣艺一般,这才像模像样了一点儿,想要去绣庄学见识,还早着,我是怕她被自己的小聪明给误了。”
二舅娘邱王氏连忙说道,她负责教绣艺。
“在她真正能往好的转变之前,别急着说亲。”
“若她本性不能改好,就算有个像样的婆家,将来也会误了她的孩子。”
大舅娘邱姜氏也连忙说道,她负责教人,有这担忧理所当然。
“十五、六岁说亲不迟,我们村的汪杏花都十七了,不也还没说亲呢。”
唐简见状连忙改口笑了笑。
谁知说到汪杏花,并未能令舅娘们安心,反而纷纷拧起了眉头。
“那汪杏花不是欺负你的村长家丫头?也是惯坏了,更难教。”
大舅娘邱姜氏目光沉了沉,不喜地说道。
“前儿郑家嫂子还来找我,想让我教汪杏花绣花呢。”
“我当时就呵她一脸,说你外甥女欺负我外甥女还不够,还想让她欺到我邱家来?”
她这话一出,邱姜氏和邱姚氏都笑了起来。
见唐简茫然,邱姚氏便笑道:“你不知道汪郑氏是我们北山村的?”
“原来如此!”唐简恍然,尴尬道,“我还以为是仙桂村的。”
“仙桂村是小郑氏嫁过去了,是汪杏花的小姨,前儿回来郑家。”
“没多久就听村里人都在说,小郑氏是想给汪杏花说亲呢,说到仙桂村去。”
“听说汪杏花还不喜欢,还闹呢,当场扇了个耳刮子,骂了几句,这才消停了些。”
邱姚氏便将北山村里有关汪杏花的事儿,说了一遍。
只不过她说这些事儿时,目光溜了安静坐在一旁的楚默云好几眼。
唐简看见,连忙道:“舅娘,我夫婿自小优秀又好看,喜欢他的姑娘多着呢。”
“只不过啊,他心气高着呢,他说了,他等的就是我这样一个优秀又好看的姑娘。”
本来是打消大家对这件事的误会,是别人喜欢楚默云也拦不住,但楚默云并不喜欢别人。
所以不存在与别人有着什么拉拉扯扯的事情。
只是这话被她说来……
第281章 北山村多山地
别说舅娘们都笑了起来,就是表嫂张玉梅也笑红了脸,调侃地看着她。
“原来二丫性子是这样儿的……”邱招娣诧异地嘀咕了一句。
在桌子另一侧吃着点心、看着他们的邱常贵、邱娇杏、邱银娣、唐耀,皆是好奇又无语。
楚默云默默看了一眼唐简,虽然早就习惯了他家小媳妇这性子,但在人前……
就年纪小些的邱春阳、邱常磊和杨俊豪他们,是真的在专心于吃。
唐简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说的话有多自恋,根本不符合这世界里任何一个女子的言行。
就算是爽利开朗的邱招娣,也不会有这样的胆气。
这时邱常富挑水回来,过来堂屋拿点心吃,看着一屋子笑哄哄的人……
“外公和大舅、三舅他们……”
唐简这才注意到,他们来半天了,还未见到外公和大舅、三舅。
二舅到是知道在干啥。
下车就先把那筐卤味搬了去厨房,估计这会儿已经在琢磨中午吃什么了。
“他们在旁边整地呢。”邱老太太连忙说道,“这不也要建作坊了嘛。”
“我们邱家在旁边还有块山地可以用上,不像你们楚家还得从村里租地,到是能省点儿银子。”
“我和夫婿去地里看看。”唐简一听连忙说道。
北山村和仙桂村之间隔着一座大山梁子。
仙桂村在南,离桃林村和镇子更近一些,田地多而肥沃,村子也富足些。
北山村固名思议在山的北边,也就是说,山梁在村子的南边。
邱家又在村子南边,附近多山岭山地,所以上山摘覆盆子很容易,还有一些山里野货。
北山村的农田是山地占了大半。
有的好种,有种果树的、有种粗粮的、有种菜的、也有种茶的。
也有的不好种,都是杂树硬土,甚至还有些僵石、沙土混在土中,只能荒着。
这样的地也便宜,家境稍微好些的人家,也会专门买些这样的荒地。
有的烧炭窑、瓦窑、砖窑,有的养鸡,有的就起屋建宅院住。
邱家有木匠、子孙又多,就买了这一大片山地。
虽不全是青砖黑瓦高屋大院,但也建了不少屋子,西厢后边就是三舅做木工的作坊。
如今把木工作坊那边的一大片空地再挖平了建干货作坊,离家也近。
唐简要去看在建的干货作坊,邱老太太亲自领着他们去。
三个舅娘没有跟出来,又各忙各的去了。
邱招娣则帮着娘去厨房里准备中饭。
唐耀和邱常磊跟在后头。
唐简扭头看了一眼,问邱常磊:“常磊你启蒙读书了吧?”
“读啦读啦,今儿先生去吃酒,我们启蒙班放假。”
五岁半的邱常磊是今年启蒙,已经有近半年的读书资历,立刻口齿清晰地解释原由。
唐简便看向唐耀,原来夫子不得空,就是放假的吗。
“别看着我,我家夫子是出远门,我是放两天假。”
唐耀连忙解释,不想被当作表弟那样被姐姐误以为读书很随便。
唐简莞尔,这有何区别呢?
他们经过木工作坊时,看到三舅还在赶做灶架。
唐简喊了一声,就领着楚默云走进去,先给三舅行了礼,再看了看灶架的进度。
再去干货作坊,看到外公和大舅还有几个后生正在挥锄忙碌着。
第282章 还在挖地基?
“你们来啦!”
唐简还没开口喊人,邱连文先看见了他们,便笑着喊道。
“大舅!外公!”
唐简连忙喊了一声,和楚默云一起走向那一大块山地。
这里土质硬实还混杂着一些硬岩石层。
俩人行礼之后,邱连文便笑着介绍也围了过来的几个后生。
“这是你表姐夫杨大全。”也就是邱招娣的夫婿。
“表姐夫!”俩人连忙打招呼,又郑重行礼。
“默云、二丫,免礼!免礼!”
杨大全是个憨厚爽朗的后生,连忙笑着摆了摆手,又好奇地多看了唐简一眼。
就是这丫头做出了干货,带着楚家和桃林村赚钱呢。
难得的是如今也来帮邱家建作坊了,受益的自然也有他们北山村。
之后他又把身边几个兄弟也作了介绍。
杨大全是杨家长房长子,底下还有两个兄弟、两个妹妹,还有几个堂兄弟、堂妹。
今天来帮忙干活的,就是已经能出力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堂弟。
见都是杨家兄弟在帮忙,唐简一一行礼寒暄了两句之后,就看向外公和大舅。
“为何不直接请施工队进场?不会建屋也只有咱们自家几个人手吧?”
就靠这几把尖锄、铁锹,得挖到何时?
“二丫有所不知,咱们北山村很多这样硬实的岩土,施工队进来成本可是很高的,就想……”
邱连文连忙解释其中无奈的原因。
“咱们自家把最难的地基先给挖了,到时再请施工队吧。”
“这邻近村子也只有你们村才有。”
“正想着等你们来了看过之后,再由你们帮咱们家联系汪文凯,看他要收多少钱呢。”
“有你们在中间说价,又不用费力挖地基了,汪文凯应该不会因为地基的原因提价了。”
原来担心的是这个。
唐简无奈笑道:“大舅,就算直接让施工队来挖,又多耗了几个钱呢。”
“你们这耽搁的时间,能做多少干货了呢。”
她还以为过来能看见一座快要建成的大作坊了呢。
毕竟距离楚家的作坊启用,已经半个月过去了。
邱家早就知道要建作坊,拖到现在才整出这么一大块空地,还在挖地基?
“可是……”邱连文不好意思地说,“南华州的货商还没消息过来,也不知道啥时候来。”
“你二舅把那批货钱交给了家里,家里现在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也就是小几十两。”
“建作坊估摸不会少于三十两,还有炉子和锅、盘箕和箩筐、晒架都要先付钱。”
“这钱是够,但作坊一开,干活的人就要工钱,这个是不能拖欠的,家里的钱撑不了几天。”
“黄豆收了吗?”唐简一听连忙问。
这起手就处处要钱是事实,但顾虑这个那个,这作坊何时开得起来?
“收了、收了,我和你外公还有表姐夫跑了好远,收回来上斤呢,都堆在你三舅的库房里。”
邱连文连忙说道。
“村里人手都选好了吗?咱们也不亏待村里人,按咱们作坊的工价就行。”
“两边都是一样标准,村里人也没啥好闹的。”
“另外大舅亲自管事,让三舅帮把手就行,不用像咱们那样另外请人来管,是能省下一笔钱的。”
唐简连忙提醒。
第283章 作坊成本
邱连文连忙点头。
这个原本也是要比照楚家作坊的,但有邱连武和邱连志早早拦下了。
他们邱家可不是楚家。
楚家在桃林村没有别的亲族,就楚志豪父子三人。
楚默云兄弟俩又是读书人,年纪还轻又在村里走动不多。
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请村里有声望、有势力的人来管事镇场子。
他们邱家可是三兄弟,底下儿子们虽小,但也不少人。
又有姜家、杨家在同村,邱姜氏更是村长的堂妹,杨大全上下三代的兄弟都多。
邱家这家势,在北山村自然是震得住的。
所以省下一个外请的管事,一个月就能省下十几两了。
这十几两就是分一些给姜家、杨家,邱家也还能省下几两。
只不过这种话,邱连文可以私下告诉唐简,却不好当着女婿的兄弟们面儿说。
当然,杨大全作为长婿,可不只是半子,那在邱家也是要挑起大梁的。
而唐简见大舅点头,便明白了邱家的一些意思,也没有细问。
再说到作坊成本的问题。
她想了想,说道:“我手里有一个十万斤的订单,要由二十人手做出来,也得一两个月。”
“若邱家作坊能早些建成启用,就能帮着分担一些了,所以大舅不用担心作坊建好了没人收货。”
“再说有些货商尤其是离得远的,可不会等你一辆驴车每天每天就送几百斤。”
“这会耽搁人家做买卖的。”
“就拿南华州那位货商来说,他先要五千斤,后又添了五千斤,就是这个道理。”
“若他再来,就不会还是一万斤了,不说十万斤,五万斤是跑不了的。”
“因为他已用这一万斤打开了行市,之后就会大量铺货。”
“南华州府城到咱们青石镇怎么也得走个十来天,若他精明会立刻来信订货。”
“等他带着车马再来时,你们却拿不出货,他耗在这里的时间,都是要用钱来算的。”
“我有个提议,大舅以五万斤的目标来尽快完成攒货。”
“若这期间南华州的来了,就先把货给人家,数量不够的可往楚家去调货,只是要按五文价出成本了。”
“若五万斤攒完了,人南华州的没来,就把货全部给我,左右不愁出不了。”
“有了这五万斤的订单在,作坊里的人也不用担心没工钱给。”
“到时就与人每天记工,这五万斤的数齐了就会结到货款,立刻付工钱。”
“左右拖一个月结工钱也不是稀奇事,很多地方都是按月结算工钱的,都在同村还怕跑了不成。”
邱家不用租地钱、不用木匠工钱,自家人上山砍柴也省工钱。
就只有建作坊、买炉子大锅、黄豆,重点是结算人手工钱,一天不低于八百文,一个月下来是二十多两。
邱家自己的订单成本控制在四文内,剩下的全是纯赚的。
她的订单则是出作坊价五文,邱家还是能稳赚一文分利。
只是看邱家能出去谈买卖的人并不多,也就二舅、三舅在外头闯得多。
像张家大舅、汪文凯那样的人手显然不够。
唐简已经想要自己亲自出去跑订单了。
只要有订单,作坊就有存在的价值。
第284章 帮扶邱家
“另外我再借二十两给邱家凑成本钱。”
“等这批货出了结到货款后,先还五两,等南华州的来了,再还我剩下的。”
她的订单,邱家能稳赚一文利,南华州的来了可不一样。
那是邱家自己的订单,二舅谈成的价钱也是目前最高的。
七文出货价,从楚家拿货能赚两文,她从中抽利半文。
从邱家自己出货,邱家所赚就是三文,她还是能从中抽利半文。
当初那一万斤货出,二舅为了感谢她及时提供的货,抽利多给了一两。
她也觉得这是天降小钱钱,当时就收下了。
不过有让贵表哥转达二舅,下次还是按半文算钱,供货量加了,她赚的也不会少,知足了。
所以,这次南华州货商能不能再进货、能进多少货,别说是邱家的希望,就是她也很期待的。
她甚至想过,若南华州的不来,等天气没那么热了,她带着她家读书人亲自去趟南华州。
把那边的地盘打下来!
而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把作坊和货都给弄起来。
“二丫,多谢你如此帮扶邱家,这份大恩,邱家不会忘记。”
为了扶持邱家起步,她拿一半订单给邱家,还借了二十两给邱家做成本。
手艺也是她教的,作坊也是比照楚家建的。
当下邱连文就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了,竟朝外甥女抱拳作了个揖。
“大舅快别说见外话了,你是我舅舅,这点机会不给你们,难道我还要给外人不成。”
唐简连忙说道。
“大舅听二丫的吧,赶紧把作坊建好,人手好好带着,到时干货一定要确保质量,不能出问题,会坏口碑的。”
楚默云上前扶起邱连文,顺便提醒了一句。
这话唐简不好再三叮嘱,但他适时一提,就会引起邱连文的重视。
“好、好,大舅都记下了。”邱连文连忙笑道。
唐简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邱家自然不会再在挖地基的事儿上消耗时间。
“咱们也不等明天了,我现在就去趟你们村,找汪文凯说这事儿。”
“让他下午就带人过来量地基,明天一早去进材料,或者下午就去进材料,我让你表姐夫跟进这事儿。”
邱连文立刻有了决定,又看了拄着锄头站在一旁的邱老爷子。
“爹,你看如何。”
“行,赶紧去。”邱老爷子立刻说道。
“别误了回来吃饭,你二弟也回来了。”邱老太太在一旁连忙提醒。
“知道了。”邱连文答应一声,又看向杨家兄弟。
“大有你们几个先把作坊的地儿收整一下,多的地以后再刨,大全你同我去桃林村。”
邱家是没打算在村里找管事人手的,却是想要让杨大全出来管事的。
只不过工钱不会像给汪文凯那样算,一个月也不会低于五两银子的。
至于那二十人手?到也没有想全从亲戚家出,怕以后都是自家人反而不好管事。
这也是邱连武和邱连志都提到的问题,怕以后有隐患。
所以,人选不说出自二十人家,也会出自十户人家。
看着大舅带着表姐夫匆匆离开。
唐简回过目光,看向表姐夫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堂弟,小的十七、八了,大的也是二十出头。
第285章 这里没啥好看的了
“你们去过纪阳县没有?”
“我有跟着志叔去过,做木匠。”杨大有立刻说道。
“他爹和你三舅都是在一处学木匠的,如今他也学出来了,就常跟你三叔出去。”
邱老老太太连忙解释,又把其他几个做什么的也说了一遍。
杨大有是杨大全的大堂弟,二十三岁,是个木匠。
另一个堂弟杨泽二十岁,也是种田和做零工多些,家里边还种了一片枇杷林子。
杨大全自己的两个弟弟,大的叫杨浩有二十二岁了,小的叫杨清快十八了。
他们兄弟俩在家帮着种田、种果树。
村里采茶时也去做工,还有帮炭窑砍过树、帮砖窑垒过砖、送过货,做的多是辛苦活儿。
“你们不要进作坊把自己困在锅灶前了,以后送货要人手。”唐简便直接说道。
虽说她只是邱家外孙女,说的话却是有份量的,因为邱家能办作坊,她是重要人物。
因此,她这么说,兄弟几个二话不说就都应下了。
邱老爷子在附近收拾野草枯树,并未阻止唐简的意思。
“二丫,回家去坐吧,这里没啥好看的了。”
邱老太太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楚默云。
担心这外孙女婿腿脚不好会辛苦,便含蓄地提醒唐简。
“外婆,我想去坡那边看看,你回去吧,过会儿我们就自己回去。”
唐简却不知外婆好意,反而伸手朝远处山坡那儿一指。
几个小孩子们已经跑到那边玩耍去了。
他们能过去,说明那儿不危险,说不定也是邱家的地呢。
果然就听邱老太太说:“那边也是咱们家的。”
“也就是一片野林子,时不时到是能摘些木耳、草菇什么的。”
“啊,再往上走走,不知可还有新长出来的覆盆子,你到是可以去瞅瞅,我让银娣给你送个篮子过去。”
邱老太太说起来忙又笑道。
“不啦,外婆你回去忙吧,我就摘覆盆子也就摘几个吃吃,你们做酱就自己专门上去摘吧。”
唐简连忙笑道。
若她拿了篮子上去,就得作大势摘满一篮子,她现在又不回家去。
若是给邱家,邱家肯定不会要,到时说不定还得让她连坛子一起拿走。
到不如让邱家自己去摘,也就不用推让了。
邱老太太见她不愿意多摘,也就作罢了。
“那我回家准备中饭去,你二舅虽说是个厨子,回家来可懒着呢,不能指望他。”
邱老太太笑呵呵地走了。
“外公,我们去那边逛逛了。”
唐简又和锄地锄远了的邱老爷子打了声招呼,就拉着楚默云的手转向另一边。
她想看看这一大片有多大,说不定直接把邱家作坊建大一点,或者单建一个红薯粉作坊。
当然这个作坊可能就是她自己来建了。
走远之后,唐简扭头看一眼四周,只有他们俩人了,这才压低了声音。
“夫君,北山村多山地,价钱低,要不咱们也买上一块?”
“我刚看了邱家挖出来的地基,一亩都没有,若你想建一个这样的作坊,怕得准备两亩地。”
楚默云立刻就明白小媳妇的算盘了,没有反对而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