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1章 不想二婶太累了
“傻小子,那个平安扣不是二婶给你的么,看什么呀,二婶早看过啦。”
“对哦。”楚扬的动作僵了僵,嘿嘿一笑连忙收了手。
“我们要去京城了,没时间给你弄小白那样的坠子,以后再给你弄个。”
唐简见楚扬分得清小白戴的那块,便想给他准备一样的。
免得小伙伴到一块儿,有了自卑心理。
不攀比,但也不要让孩子心里产生太大差距。
楚扬听说去京城以后会有,开心地笑了起来。
不过很快他又晃了晃项圈上的这块,体谅地道:“二婶,别忙了,我这块也好看的呢!”
他以为二婶要像做吃的那样去忙。
他知道二婶一直很忙,这些天不去做客时,就在家忙着写字呢。
二婶总是一写一天的,他不想二婶太累了。
“二舅娘~”
宋恬儿突然发现哥哥跑到了二舅娘身边。
她扭着小脑袋想走过来又不敢动,有些着急地喊着。
唐简伸手一捞将她抱到了腿上坐着。
小丫头立刻开心极了,还安心地长吁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一个人站在那边了。
车厢里孩子们正热闹着,马车就到了宋家停下来。
王丞跃也是刚从福味斋回来,正换新郎长衫呢。
王家这边的亲戚们都到了,从前头铺子里都能听见后院里热闹的说话声。
只不过来帮忙的邱常贵要帮忙把马车赶去一边时。
楚默云却小声问:“何时迎亲?”
“听说还要晚点,两家太近了怕一会儿就走完了。”
“刚听王家婶子说,最好是迎亲回来拜完堂直接摆席。”
“丞跃哥都快要发脾气了,所有人都不让他就这么跑过去宋家。”
“啧~他这些天都跟琪儿在一起,就这会儿到等不得了!”
唐简在旁听见忍不住嘲笑。
赵学正了然地笑了起来,没敢接话。
万一让王丞跃听见,他怕被当出气地找麻烦。
“夫君,我陪陆姐姐先去趟宋家,你把马车赶去铺子里吧,把箱子锁进咱们屋。”
唐简小声与楚默云打商量。
今天这边客人多,哪有那么多地方给他们停马车?
又不是村子里,村道上、菜地边到处都能停。
这里可是大街!
楚默云点点头。
唐简朝墨池先生一家那边招了招手,喊了岳北过来陪他过去一趟。
万一铺子关了没人开门,还有岳北能翻墙进隔壁院子呢。
若不是怕吓着林家人,其实他们直接从暗巷过去,静悄悄地将箱子送到上房最好了。
唐简看着马车离开,一转身就看到楚扬已经拽着唐耀跑向小墨白那边了。
宋恬儿在自己手中也不停催促快跟着哥哥跑,她看见小白哥哥了!
“大哥,我们先过去那边。”唐简打了声招呼,让大哥先去王家。
唐玲珑看到大家都跑了,急得阿唔不停。
唐枫刚要进王家铺子,只得也跟在后头先去宋家一趟了。
对可爱的小闺女,他也是没辙……
宋家这边的客人比先前多了不少,有的先到宋家再到王家、有的先到王家再到宋家。
两家离得这么近,后门更是几步就迈到了。
对亲戚们的感受就是两家果真要变一家了。
对街邻们更是早已分不清哪边是哪边了。
第1712章 不符合唐妹妹你的喜好
就连奉茶待客的一群小姑娘们,也是两边跑、两边在帮忙了。
原本是邱招娣带着赵雪杨月过来帮忙,杨晴就在屋里陪着宋琪儿。
后来邱家这边也到了,大人去了王家,邱银娣和邱春阳也到宋家帮忙。
张家那边也是先来送添妆,邱娇杏带着张彩霞也到了宋家帮忙。
王家那边客人渐渐多起来时,王家娘在后门那边一吆喝,邱银娣她们几个又跑回了王家。
等唐三春唐三喜从首饰铺再回来,也是两边帮忙。
赵家和罗家晚到一点,也都是能帮忙的都帮忙去了。
就算原本与宋家没有往来也不熟的,因为王家的关系也走动起来。
最近王丞跃一直带着宋家姐弟妹几个在各村里做客,与这帮兄弟们、姐妹们也熟悉起来。
今天,他们都带着帮忙的意思过来,尽心尽意原本只是出于内心的热情。
实在是来来往往的人太多,一时之间到是没有人发觉,其实宋家的嫡亲还没到……
墨池先生一家到来,饭铺中闲聊的街邻们见他们人多连忙出去,将地方腾让出来。
墨池先生是外男,并没有继续往后院里走,只有李十二跟在小墨白后头。
因是在镇上,陆芷青今天带了个婆子出来,婆子手里拿着两盒银头面。
陆芷青看一眼唐简抱着的孩子,目光在孩子戴着的项圈上看了看。
“刚才看见你们在首饰铺子外头,是去买首饰了?”
唐简便晃了晃左手腕上戴着的四只银镯子。
陆芷青哭笑不得地看着她:“别人家哪有像你这么戴的!”
她们一边说话一边往后院里走,再不走能跑的小子们都跑过去了。
“我今天买了很多金首饰,花了两千一百多两,还是打了九五折扣的。”
“这两对银镯还有五十盒绢花,都是我让掌柜送与我的。”
唐简和陆芷青没什么隐瞒的,当下便凑近了悄悄说了一下。
见她悄悄说的,陆芷青就知道不好声张。
再说了,哪家夫人买了这么多金首饰还要四处声张的?
她到是好奇唐妹妹都买了什么。
“难怪我刚才是好像看到楚扬也戴了个项圈呢。”陆芷青恍然。
“嗯,我夫君把首饰箱子送去铺子了。”
“明天我们要出发了,这些首饰在京城也能戴上好一阵儿了。”
“就你一个人戴?我怎么觉得这不符合唐妹妹你的喜好呢。”
陆芷青横了唐简一眼。
若说两千多两买几块好玉,她还相信。
都买金首饰了,赠品还是银手镯,四只全戴在一只手腕上。
这真是唐妹妹的品味?
“这不是怕去京城给亲戚们送礼不方便嘛,从镇上买总便宜一些的。”
唐简笑着解释。
陆芷青就不多问了,这些日子光是送添妆,她也深有体会了。
亲戚们多,光是走亲戚就够忙的了。
瞧瞧唐妹妹的这些亲戚们……
最近出嫁的、娶媳妇的,还有只定了亲的就要排着日子来,不然亲戚们都不够时间。
她们说笑着往宋琪儿屋子那边去。
唐玲珑在后头“阿唔”喊了半天姑姑。
见姑姑不理她,委屈得不行,将一张小脸埋在爹爹肩膀上,小模样很是沮丧。
第1713章 朋友圈突然扩大了好多倍
实在是后院里也有不少人在说话,声浪盖过了后头的孩子声音。
唐简根本没听见。
她甚至以为大哥已经抱着孩子去了王家呢。
到了屋里,就看到宋琪儿已经换好嫁衣、梳妆好了。
方锦棠和王嫣然也在这边。
唐简见了忍不住笑道:“我能理解丞跃表哥的心情了。”
“敢情你们都跑过来了,就他还不能来啊。”
她的话顿时就像把所有人都知道的真相给掀开了,大家都了然地哈哈大笑起来。
宋琪儿红了脸,却也娇羞地笑着,脑海中甚至能清晰地映现出丞跃哥的表情。
说笑声里,陆芷青让婆子把添妆送上,宋琪儿连忙起身朝陆芷青福了福。
这些姐妹们因着唐简的介绍,现在都喊陆芷青“陆姐姐”。
陆芷青自家只有一个年纪还很小的小弟,还在府城南风学院读书。
陆氏家族里到是有不少表姐妹,却也不是天天见面的。
陆家是县城大族,镇上主要还是六叔家在这里。
过往陆芷青也没有什么机会与村里姑娘和妇人打交道的。
这一趟往几家做客,到是认识了很多人。
就像一个平时宅在家里的人,朋友圈突然扩大了好多倍,还是很热闹、很友好的那种。
有了之前几次交道,大家再与陆芷青说话时气氛也很自然融洽,没有拘谨。
屋里热热闹闹的,这时,唐三春抱着唐玲珑进来。
一脸无语地走到唐简面前,将哭兮兮的小丫头往她怀里塞。
“哎呦,小玲儿你怎么哭了?快让大姑抱抱,怎么了这是?”
唐简一看到委屈巴巴的小丫头,立刻就心疼了。
连忙抱过来先在小脸颊上亲了一口,这才哄着。
“妹妹不哭!”
宋恬儿正与其他姨姨玩耍着,这时也看见了唐玲珑,跑过来说道。
唐玲珑仍是委屈巴巴地,不过看到大姑终于哄自己了,眼泪更是汹涌。
还将小脸埋在大姑颈间,衣领那里顿时湿了一遍。
唐简哭笑不得,抬头抚了抚小丫头的小脑袋,然后征询地看向唐三春。
“看我干什么,她在后头喊了你半天,你没理她,她委屈了呗。”
唐三春也是姑姑,见小丫头更喜欢唐二丫,心里也有些不痛快,酸溜溜的。
“那是该委屈了。”唐简大致猜测了一下,表示理解小丫头的心情了。
正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寒暄声,还有屋门外有人在议论。
似乎……是宋琪儿的姨母一家从隔壁镇子赶到了。
唐简看向宋琪儿时,只见宋琪和表情有些微妙地别扭。
不过她随即垂下眸子,敛去了内心的感受。
正好唐玲珑还在晃着小脸,似乎打定主意要将眼泪全擦到大姑的衣衫上……
唐简无奈,又看一眼也正向她看过来的陆芷青。
随即笑道:“琪儿,我们先去外头找找楚扬和小白,等发嫁的时候我们再过来看你上花轿。”
既然两家这么近,当然是王丞跃那边一动,她们都能直接从后门跑过来看热闹了。
宋琪儿连忙笑着答应了。
“陆姐姐,我们去外头找小子们去吧。”
第1714章 差点没赶上送嫁
唐简抱着唐玲珑不得空去牵宋恬儿了,只能喊一声让宋恬儿跟上。
陆芷青便让跟来的婆子把宋恬儿抱起来。
现在外头人多,可别把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给碰倒了。
她们刚走出门,唐三春还在与屋里姐妹们说话,也是传达王家那边的情况。
她原本就是从王家那边跑过来,在院子里就被大哥喊住了……
院子里,一群人正在宋叔的带领下从前头走过来。
一个穿着杏褐色小袄、深银红色襦裙的中年妇人,正拿帕子抹着泪,言语间多是感慨般。
显然这位就是多年不见的姨母了。
唐简与陆芷青连忙朝邱招娣那边走过去。
不是她们要去找茶喝,刚才邱娇杏端糖茶过来了,她们没喝。
而是楚扬和小墨白正在茶水桌附近,手里端着糖茶在喝。
张泽福和唐耀、赵学宝、邱常宝、邱常磊还有宋之乔、王丞涵、方锦坤几个也在那里。
再几个大的则在王家那边,都分派了些事情在做。
没看到张家其他小萝卜们。
她们过去,就听见赵雪和邱招娣正商量谁给刚到的亲戚端茶。
“来人好几个呢,你们一起端呗。”唐简立刻小声提议。
“大表姐我觉得你去一下比较好,咱不喧宾夺主,但你在,琪儿和杨晴也应对得来。”
就她刚才所见,那妇人当众作派有些令人厌恶,一看就是装腔作势的虚伪势利之人。
真是感念亡姐、为孩子出嫁高兴的,一家子昨天就该到了。
瞧瞧王嫣然出嫁,方家小姨一家子可是头天就到了。
邱王氏守铺没办法,但夜里也是过去帮忙的,第二天也早早过去了。
就是村里亲戚,只要关系好的也都是早作安排的。
一个邻镇的来这么晚,怕不是在家吃完早饭忙完家务,这才赶着驴车慢悠悠过来呢。
现在她突然明白过来,为何王家压着时间不过来迎亲。
这是在等宋家送嫁的亲戚到呢。
一旦开始迎亲,就要不停催嫁的。
总不能亲戚们到时,人家闺女都已经嫁过对门去了吧。
你来喝送嫁酒,连侄女出嫁的场面都没见上,这能说得过去?
不得不说,王家的体谅、细致和周全。
这也是全了宋家的颜面,维护宋琪儿的体面。
不然宋琪儿出嫁,真是只有街邻和王家亲戚和姐妹们来送嫁了。
唐简是寒酸出门的且不再提,但这样的经历令她对各家出嫁其实还是有些观察的。
通过别家姐妹的亲事,来填补自己对这世界的成亲喜事的认知吧。
“姨儿啊,大姨来看你了啊,啊哟,我家琪儿今儿真好看呐!”
很快,屋里就响起了妇人夸张地说笑声,全是夸宋琪儿新嫁娘模样的。
随即就听问起嫁妆、添妆什么的了……
唐简无语撇了下嘴,接过杨月端来的一杯糖茶,先尝了尝,再看一眼唐玲珑。
唐玲珑被大姑抱了这一会儿,眼泪还没有擦得太干,就已经自己抚平了情绪。
这时候又眼巴巴地看着大姑喝茶,小嘴儿还跟着咂吧了两下。
唐简无奈道:“你喝不了,等会儿找到勺子了再喂给你啊。”
第1715章 王丞跃的激动
听说宋家大姨终于到了,姑母还没有到,但王家那边也有不少亲戚都从后门跑过来了。
瞧瞧几年不见的宋家大姨家给多少添妆呢。
因而这时候院子里确实人不少的,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但要找个地方坐又没那么多椅子。
毕竟今天是王家办喜酒,宋家这边到时只招待两家亲戚即可。
唐简现在抱着孩子,根本没法喂孩子喝茶。
到是宋恬儿那边被婆子抱着也不哭闹认生,就着婆子的手已经喝上糖茶了。
陆芷青也端着一杯红枣芝麻糖茶,喝了两口,笑看着忙哄侄女的唐妹妹。
这么真实又有烟火气的唐妹妹,竟然是那个会写精彩话本子、会写能够轰动杏林的医书的神医。
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李十二在旁边提议:“我去找把勺子过来吧,这丫头都快哭了。”
就连一个护卫都看不下去了,唐玲珑到底是可怜还是可爱?
唐简哭笑不得地点头。
“宋之乔去姐姐屋里了,你在门前把他叫出来,让他去找。”
李十二连忙朝上房那边走去。
唐简听见屋里大姨的嗓门不时传来各种询问,一副就要帮着宋琪儿张罗出嫁的架势。
不过,邱招娣已经发挥她的热情爽利性格,帮着宋家抵挡大姨的各种过问了。
得知邱招娣是宋之扬新媳妇娘家嫂子,大姨的脸色很难看。
各种抱怨宋家不会办事,怎么能让没过门的媳妇娘家插手自家的事情?
这位大姨不知道是真说话嗓门大,还是故意的,反正即使在院子里,也能清晰听见她的说话声。
原本就在好奇的一院子人,顿时听了个明白,也就不用挤到屋门口去了。
很快,宋之乔领着李十二去了趟厨房,找到小妹以前用过的小木勺洗了洗。
李十二拿回来给唐简。
王丞涵这边也搬来两张圆杌子,先让陆芷青坐下。
唐简则是在茶桌一角坐下,将茶杯放在桌角,这才开始喂唐玲珑喝上了两口糖茶。
当然是扒开了红枣和芝麻的一点茶水。
但也满足了唐玲珑的向往,小丫头总算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这时前头又有人在喊,屋里头被大姨埋怨得一脸郁闷的宋叔又匆匆往前头去。
就见宋之扬领着刚从县城赶到的姑家表哥表嫂进来了。
这两家嫡亲总算到了。
王丞涵立刻朝后门跑过去。
王丞涵待在这边的任务,就是等宋家这两家亲戚到了,就赶紧回去报信儿,王家那边就开始迎亲。
看着王家小弟突然跑了,唐简不解地嘀咕了一句:“丞涵怎么跑了?”
“应该是喊姐夫快来迎亲吧。”宋之乔在旁突然嘿嘿一笑,表情都是了然。
说什么亲戚,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宋家与王家的关系有多好,自打他出生就知道了。
而唐简却从小少年的话里听明白了,敢情王家真是防着宋家亲戚们呢。
一边硬扛着不迎亲,为的是顾全宋家体面。
亲戚们一到,就立刻要来迎亲了,其实就是将自家人从隔壁理所当然地转移到这边来。
有王丞跃在,大姨再怎么找事也有人帮宋琪儿撑着。
何况王丞跃今天被压制一天了,此时就像困兽出笼,能有好脾气?
第1716章 把两家亲戚给埋汰了一顿
唐简莫名觉得,一会儿就该热闹了。
屋里正说得热闹,邱招娣是聪明人,何况又得了唐简的提醒,因而进屋奉茶就防备着呢。
这时候不管人家大姨要问什么、要看什么、抱怨什么、训斥什么,始终端着笑容。
不管人家怎么出招,都是四两拨着千斤毫不慌乱,也不生气,更不与之对吵。
唐简仔细听了听,不由笑了笑。
小镇上的精明妇人,与村子里的精明妇人。
人家大姨的关怀来晚了,现在想要插手侄女嫁妆可就不合时宜了。
姑家表哥在门口站了站,到是没有进去。
姑家表嫂送了添妆看一眼快要吵架的大姨,嫌弃地翻了个白眼。
嘀咕了一声:“有什么好吵的,琪儿还能把嫁妆分些给你不成?”
一句话将两个妇人的言语拉扯,就往算计利益那个方向带了。
到是简单粗暴。
大姨立刻气红了眼,怒视着姑家表嫂,正要说话。
“琪儿家表嫂说的是。”这时邱招娣立刻笑着抢过话头。
“琪儿就要出嫁了,这时候还要把嫁妆和添妆摊出来给大姨看,岂不乱上添乱?”
“王家那边若不是在等你们两家长辈来送嫁,早就过来迎亲了呢。”
“这都多晚了啊,外头客人们都来好半天了呢。”
“大姨也别嫌弃我们未过门的媳妇来掺和了,这不是你们做长辈的没人来帮衬一二嘛。”
“总不能你们来了连个茶水都没人奉上吧。”
“今儿这样的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你就别捡肥捡瘦、嫌东嫌西的了。”
邱招娣笑着一番解释,却又把两家亲戚给埋汰了一顿。
虽然指着大姨去的,可又提到两家长辈。
姑母没来,来的表哥表嫂听了这话心里也不痛快。
姑家表嫂横了邱招娣一眼,也只能解释一句。
“我们可是一大早就往镇上赶了,这不是县城离得远么。”
若不解释,外头的人总会说闲话的,他们家的面子不要吗。
“唉,亲戚家离得远了也是不容易。”邱招娣一脸认同地感慨着。
“不过还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好在今天来帮衬的人也有不少的呢。”
她说着又笑了起来,还特意看了一眼屋里。
屋里,全是各家姐妹们,门口还有几个街邻妇人。
邱招娣的意思是,我理解你们亲戚的不容易,但宋琪儿没有你们来送嫁也不稀罕。
今天来送嫁的人还是很多的。
只是……你们远亲不如近邻,平时没有走动的,这时候就不要充关系有多亲近了。
这么多人看着,闹僵了也只是你们没脸!
这话还有提醒也有警告。
姑家表嫂目光深深地看了邱招娣一眼,便清楚如今宋家其实有未进门媳妇的娘家在掌事。
她本来就不是来多事的,立刻就出了屋子。
那大姨还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她为亡姐的孩子表达一下关心怎么了?怎么都嫌弃起她来了?
她看向坐在炕边已穿好一身新嫁衣戴好首饰就等盖上喜帕出嫁的丫头。
只不过她还没来得及张嘴说点什么,外头就传来一阵锣鼓声。
王家那家准备迎亲了!
两家这么近,那边锣鼓一响,这边都听得清清楚楚呢。
第1717章 不怕出什么纰漏
“哈哈,丞跃来迎新娘喽!”邱招娣哈哈一笑,说完就往外走。
也不理那边大姨什么表情了,她也不需要再守在这里防人家亲戚。
拦了这一下就够了。
邱招娣和赵雪出去忙了,屋里还有一群姐妹们。
原本这时候她们也应该出去帮忙的,但……
此时她们还是怕这位多年未见的大姨搞事情啊。
若屋里只有宋琪儿三姐妹在,怎么敌得过一个长辈?
宋琪儿自己也不愿意将嫁妆尤其是添妆给别人看的,就算是大姨也不行。
其实嫁妆还好,毕竟是有嫁妆清单的,大姨再怎样也不会动这些有数的嫁妆。
而添妆是边收边记的。
也不能别人一送就赶紧给记了,总要等客人出去之后吧。
才要这么多姐妹在一起帮忙,不然容易乱。
若是这时候突然来个人扒看添妆,只会将场面搅得更乱,乱中就容易出错。
这道理连小姑娘们都懂了,当姨的会不懂?
只能说大姨不在乎这些,只想看侄女有多少添妆吧。
不管心思到底怎样,这行为还是自私了些。
院子里,那边锣鼓声刚起,很快就到了宋家铺前,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后院里。
后头还有小子们在喊:“丞跃哥你慢点儿!”
没办法,迎亲队伍里,新郎王丞跃大步走在前头。
后头帮着敲锣打鼓的小兄弟们拦不住、跟不上,只能一路跟在后头跑了。
别人在同村迎亲的可能还要走上几百步,他们转眼间就到了。
看着急巴巴就想趁乱往宋琪儿屋里跑的新郎,院子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还在门前的两个街邻妇人便上前把人给拦下了。
“你急什么,一会儿拜了堂才是你的人呢!”
“哈哈,你小心你娘拿着扫帚从后门过来打你一顿!”
于是大家又继续笑了起来。
邱招娣和赵雪那边也赶紧把招待迎亲队伍和新郎倌的甜汤准备起来。
若不是刚才在屋里防备宋家大姨去了,她们这边早就准备好了。
好在,人都是很熟的人,两家也是很熟的两家……
就算这时招待上慢了一点,也不怕出什么纰漏。
刚才王家那边锣鼓一响,是王丞涵和邱常宇敲响的暗号。
还在这边的小兄弟们,就知道要迎亲了,赶紧也从后门跑了过去。
楚扬和小墨白看着他们跑,也要跟着跑。
李十二连忙一招手,喊来另两个护卫在陆芷青附近守着,他大步跟在小主子身后也过去了王家。
唐简只来得及喊唐耀帮着看护一下楚扬,根本没时间去拦人。
好在这一群人转了一圈儿,又回来了宋家后院里。
看着嘻嘻哈哈一大群,全是几家小兄弟们。
唐简刚从张泽福这里得知,今天小萝卜们都没有来。
张家打算让三个表嫂带着孩子们同老人一起出发,所以今天小萝卜们都跟着爹娘回外婆家去了。
明天一早出发,今天怎么也要再去看看外公外婆呀。
只有张泽福昨天听说了唐耀想去书局买些书带去京城的事。
他回家跟爹娘说了,爹就让他今天来镇上做客,晚上再去外婆家吃饭。
第1718章 丞跃哥!哪有你这样的!
罗家那边也是昨天中午商量出来的结果,因而今天小萝卜们都没有来。
只有罗正中、罗正曦、罗正富、罗正唯和陈爽几个过来了。
大人那边则是舅爷爷舅奶奶他们。
罗家来了长辈,也是因为陈家到方家提亲了,亲戚们都过来走走。
因而,今天来的王家亲戚里,罗家几个兄弟、邱家从邱常贵到邱常磊、还有赵学正四兄弟都在迎亲队伍中。
刚从这边跑过去又跟来的这群小子们,也包括楚扬和小墨白。
这俩孩子正一人拿着一根小鼓槌,开心地敲着,来了也不嫌着,跟着大家嚷嚷“发嫁!”
王家一直压着迎亲队伍出发,现在也快到中午了。
既然宋家的亲戚们到了,后面的仪程就快了很多。
几乎是等王丞跃吃完俗例的那一碗甜汤后,将碗一搁,再接过宋之乔端来的一杯清茶喝了两口,立刻就大声喊着“发嫁!”
新郎都开口了,其他小兄弟们喊得更凶。
这么急冲冲迎亲的,别说各村,青石镇上也是头一遭。
不过镇上邻里只是看热闹,嘲笑王丞跃,却也对宋叔感慨好福气。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么好的小儿女感情,上哪儿找去?
宋叔在看到大女婿带着队伍赶来催嫁,也是哭笑不得。
不过刚因姨家的行为而闹得不开心,这时候又笑容满面了。
为自家女婿而老怀甚慰,为琪儿能嫁这样的夫婿而高兴。
看一眼上房那边,大姨刚走出宋琪儿屋子,这边宋叔就喊宋之扬。
“赶紧上屋里看看,准备发嫁!”
岳父大人这一声,王丞跃那边就欢呼一声,立刻带着兄弟们往上房跑。
原本听说发嫁,大姨又在门外停下了脚步,结果看到一群少年们这么冲,吓得连忙又退回屋里。
宋琪儿在屋里忍不住喊道:“丞跃哥!哪有你这样的!还不赶紧摆好花轿去!”
院子里大家听见宋琪儿的声音,也是笑得半天说不出话了。
说新郎不能这样,你新娘又好到哪儿去了?
还提醒赶紧摆好花轿呢,这么恨嫁的吗?这时候不应该假装哭啼啼舍不得家人的吗?
唉,这就是比邻而居、嫁得近的好处啊。
王丞跃已经在家听小弟说了这边的情况,因而看到大姨站在门内,也只是抱拳一揖,直接喊了人。
几年前宋琪儿的娘还在时,与大姨家还是有走动的。
王丞跃与大姨也都认得。
只是宋家守孝,亲戚们不便多往来,慢慢就淡了。
宋之扬和宋之乔匆匆进了屋,将嫁妆箱子先往外抬。
宋之乔年纪小力气不够的,杨晴也连忙过来帮忙。
宋之扬早就和王丞跃商量好了发嫁方式。
这时候只要把箱子抬到屋子外面就行。
剩下的有邱常贵、邱常宇、赵学正还有罗家兄弟们抬到外头马车上放好。
今天迎亲安排的是花轿,也有两辆平板马车拖嫁妆。
毕竟是要绕着附近街口转一圈儿的,大家抬着嫁妆箱子也有些累人。
宋叔知道他们要去京城,也没准备别的不实用的东西。
四铺四盖再加上衣料、首饰还有些银两……
到是各种添妆又多又杂,在马车上占了不少地方。
第1719章 再不济也还是个女亲戚长辈
等嫁妆先抬出去,外头忙着安置起来。
接着是添妆,还有没来得及登记清楚的,这时候到也不慌张。
反正一直在屋里的姐妹们也都有印象,回头过去王家那边,继续补弃完整。
刚经历了大姨与邱招娣一番过招,姐妹们深深觉得,还是去王家那边更好做事。
屋里嫁妆和添妆都抬出去后,宋之扬喊一声宋之乔去外头放鞭炮。
他这边也要背妹妹出门了。
新嫁娘出门是要有哥哥背出去的。
而这时候应该也有家里长辈、爹娘和嫂子们最后清点物品、叮嘱事情以及一个临别仪式。
然而到了宋家就只能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了。
好在,大姨再不济也还是个女亲戚长辈。
此时不管什么原因令她在屋里,总也是在屋里的。
只不过最后叮嘱和帮着收拾的,却还是邱招娣和赵雪、杨晴几个,还有王嫣然、邱娇杏。
王嫣然是正经小姑子。
只不过这嫂子还没进门,只要没人赶她,她就仍以姐妹的身份混在这里不走。
最后收拾好,检查了新娘身上也不缺什么了,把喜帕盖好,就让宋之扬背了出去。
看着这一屋子贴心帮忙和照看的人,宋之扬是很感激也很庆幸。
杨晴这个媳妇是相对了!
今天要不是杨家两个嫂子在这里帮衬,他这个大哥都不知道要咋办了。
终于把这个妹妹热热闹闹地嫁出去了,宋之扬心里也是高兴的。
底下的几个都还太小,等需要再办喜事时,家里有杨晴这个长嫂操持,也就没那么难了。
外头鞭炮声响,院子里的人也让开道来,宋之扬背着宋琪儿大步走出屋子。
姐妹们最后把屋子收拾了一遍,这才跟在后头往外走。
大姨看着这阵仗,心里突然也有些不是滋味儿。
侄子侄女们好像与她不亲了……
院子里,唐简这边抱着唐玲珑,看一眼终于从后门走过来的大哥大嫂,有些无语。
他们这是来找孩子的,还是来看热闹的?
她立刻朝那边走去,板着脸将孩子往大哥手里一放,转身就跑了。
这么小的唐玲珑、那么点儿大的宋恬儿,都让她一个人带?
连陆姐姐身边的婆子都来帮着抱孩子了,自家爹娘到是闲着?
上哪儿也没有这样的道理!
唐枫看出妹妹的不高兴,无奈地叹了口气,也朝小脸灿烂的闺女埋怨了一句。
“看吧,都是你太黏着大姑了,累着大姑了吧!”
唐玲珑只是重回爹娘身边而开心地笑着。
这时见爹爹跟她说话,也开心地蹦哒着、小嘴“啊噗”个不停,口水泡泡冒了好几个。
唐简跑回来就从那婆子手里接回宋恬儿,先带着去茅厕。
别在路上尿湿了裤子可不好了。
刚才等发嫁时,她也喊了唐耀那边带着楚扬他们去过茅厕了。
别玩耍忘了形,憋不住尿丢了大脸,以后都是一辈子心理阴影。
唐玲珑那边则是早就去过的,剩下的她也不想管了。
外头还没出发,她们在后头也不着急,收拾好了慢慢跟在后头就是了。
等她们走到铺子外头,迎亲队伍刚刚朝反方向走出不远。
第1720章 王家已把热闹做足
队伍里多的是小兄弟们。
还有楚扬和小墨白两个后头也跟着两个护卫了,到不怕在街上遇到什么危险。
宋家没有安排压轿童子,不过宋之乔跟在轿旁一路送嫁。
宋之扬这边还有事情做,家里只有他和他爹在,他要走了,他爹根本忙不过来。
反正吃饭的时候王家那边会送一席过来。
所以今天宋琪儿没有兄嫂送嫁,有的只是弟妹们,但熟知情况的街邻是不会说这些闲话的。
何况王家已把热闹做足。
王丞跃今天的行为,也够大家说笑好几天的了。
唐简和陆芷青出来,墨池先生拦住了陆芷青。
“咱们等在巷子那边就是了,不用也跟着走那么远。”
他刚才已经打听清楚了路线。
迎亲队伍反方向从前头街口往后面小街回来。
从王、宋两家中间的小暗巷出来,也就等于再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只不过是再往另一边的王家大门走。
所以,他们只要等在王家的后门外小街上就行啦。
喜欢看热闹的人无所谓走多远,因而不管大人还是孩子们,都跟在后头走了。
陆芷青是个孕妇,当然不能让她也这么做。
陆芷青见这也是个办法,也就作罢。
唐简那边见墨池先生拦住了陆芷青。
她的目光刚朝旁边一扫,楚默云手里还端着一杯茶,就从王家那边几步走过来了。
“走吧,我们跟在后头。”
楚默云单手将宋恬儿抱了过来,将茶杯递给唐简。
他知道小媳妇想看热闹,那就去看呗。
唐简先喂宋恬儿喝了两口茶,这才道:“那就快点儿。”
她在镇上也住了那么久,其实对这些小街巷也不熟。
她每次出门都是有目标地要去,并没有仔细在镇上逛过。
俩人就匆匆跟上前面的队伍。
因为王家压了迎亲时间,队伍也就是走过两条横巷,在前面街口拐弯了。
这附近都是与王、宋两家熟悉的邻里,因而看热闹的人都很多。
看到两家都派的小弟小妹们,迎亲队伍里更是还有孩子,都觉得好笑,议论声里都是笑声。
唐简端着剩下的茶走进队伍里,喊住了楚扬和小墨白,给他们也喂了茶。
没办法,这两个小家伙在宋家时敲鼓催嫁玩儿太开心了。
别人喝完糖茶还会找清茶解解渴,他们完全没顾得上自己。
喝完茶就掉队了,小墨白连忙喊了李十二他们抱自己和楚扬赶上队伍。
唐简看着他们的积极劲儿,无语地走到一旁去。
等他们跟在后面悠哉地走回到王家这边来时,墨池先生已经扶着陆芷青到王家院子里去了。
唐简看着前面花轿停下,王家嫂子和堂嫂扶了新娘子下轿。
王丞跃学了张小柏的,要自己牵宋琪儿去拜堂。
王丞跃今天有多抓狂,嫂子们也是看到的,没人敢惹这时候的小叔子,干脆就由着他了。
等唐简和楚默云走到王家的时候,拜堂仪程已经结束,新人去了新房。
王丞跃住着一个角院,以前邱常贵也住在他这里,邱家搬走后,这里就王丞跃住。
王丞涵年纪还小,和姐姐王嫣然都住在前边西厢。
如今王嫣然也嫁了,再搬回青石镇又住到了福味斋那边去,王家还是很宽敞的。
第1721章 直接了当讨要喜酒喝
唐简和楚默云走上这一大圈儿又细细商量了吃完饭后下午要做的事情。
这时候他们也不再跟着看热闹的人去挤了,他们找到地方坐下歇歇。
新房那边还在走后面的仪程。
小的们都优先放他们挤在屋里,大的在屋门内外和窗子外头挤着。
其他长辈们只能在更远一些瞅瞅这帮子人。
等掀开喜帖,大家装模作样喊着“新娘子好看!”、“嫂子真好看”这样的话。
只不过调侃多于夸赞,并不是说宋琪儿不好看,而是大家都很熟。
一个熟字,就少了太多新鲜见面的感受了。
说到底,都在走一个形式罢了。
外头,王丞跃的大哥王丞飞和堂哥、表哥们已经在带着人安置摆席了。
各个院子里,还有上房和西厢也有几间收拾出来的空屋,都摆上了桌子。
除了王家那边还有些不认识的亲戚们,村子里这些都是唐简熟悉的、自家亲戚们。
因而,大家也都随意地各自寻桌坐了。
唐简照例陪着陆芷青,同来的婆子也安排到了姐妹们那一桌去吃饭。
今天楚家只有她和楚默云来了,宋恬儿是必须她亲自带着的。
楚扬那边跟小墨白都清楚他们就快分别许久了,因而现在也是形影不离。
就连去茅厕都要一起,敲鼓一起、跟着队伍跑也是一起,现在吃饭也一起。
好在还有赵学宝、张泽福和唐耀带着,他们那边吃饭到也不担心。
张彩霞和邱春阳俩个还来帮她照看了一下宋恬儿。
不然唐简都不知道要怎么带这么小的丫头吃饭。
坐凳子吧,太小怕摔着,又没有高脚童餐椅安排,放到一旁像在村里时吃饭吧,又得有人喂着。
最后总算是这么多姐妹们轮流来帮忙照顾,都吃上饭了。
唐简没有再看见爹娘。
她这边是在王丞跃的角院里,爹娘和邱家长辈们应该是在外头院子。
唐简想到陈爽与方锦棠定亲的事,便扭头去看读书人那一桌。
陈爽正与大家举杯呢,刚才迎亲也看见了,不过她这边忙着带孩子,便没喊人过来询问。
不知定亲日子在哪天,他们怕是赶不上这定亲酒了。
唐简吃完饭就转去了那一桌,站在楚默云身后,笑看着斜对面的陈爽。
“陈爽表弟,这最近几家的喜酒都喝了,你家的呢?”
这么直接了当讨要喜酒喝,陈爽顿时红了脸。
不远处姐妹们桌那边,大家立刻看向方锦棠。
方锦棠红了脸,低着头扒饭,快将脸埋进饭碗里去了。
姐妹们这边偷偷笑着,到是没闹多大动静出来。
读书人那一桌,陈爽则是讪笑着解释原由。
“我们家昨天也把亲事定了,知道你们不得空,没通知你们。”
“也没让罗家人过去,就是陈家和方家走动了一下,吃了个饭。”
“成亲喜酒得等明年,端午前后吧。”
陈爽说到这里想到大家都搬去亲戚了,也不知……
他无奈地看着唐简:“等我明年从京城回来后,就会办亲事了。”
“你们……喜酒可以回来喝,也可以等我成亲后再去京城补上。”
这么说确实很两难,也是无奈之举。
第1722章 没白瞎了对这孩子的好
因为楚家喝不到喜酒只是表亲,罗家可都在京城啊。
外公外婆、舅舅舅娘、表哥表嫂们……
来回一趟就是两个多月在路上,可是够折腾了。
但陈爽这么说,也是陈家自己商量过的比较折中的情况。
陈爽乡试的成绩还是不错的,只要会试发挥稳定,二榜是没问题的。
之后能不能入仕、会不会进入翰林院?
在县城继续待着,还是去京城寻谋前程?
怎么看都是去京城。
到不是说陈爽热衷入仕为官,而是他若留在县城也就是去张家私塾当夫子,或是去县学。
在京城,他还可以找唐简要个活儿做呢,也给自己赚点家用贴补啊。
只不过这话他现在也不会说得这么明白。
但回纪阳县成亲后,再回京城补喜酒,确实是目前能商量出来的最权宜之策了。
其他人也一听就明白,看着陈爽的表情便尴尬不已。
最后还是邱常宇开口。
“放心,到时我们几个都在县城,敲罗打鼓喊催嫁的人手还是够的!”
邱常宇的话顿时惹来大家哄笑,刚生起的感慨也就烟消云散了。
唐简也没有再问定亲成亲的事儿了。
陈家没请他们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人家连罗家都没请了,你楚家算啥?
何况当初唐简和楚默云成亲,也没通知陈家。
并不是说最近几家人定亲、成亲都在热热闹闹的走动,就要所有人都照着这个路子走。
最近几家其实是因为要搬去京城了,亲戚间有的要一起走、有的就要分离。
才会更想要办得热闹一些,多走动一些的。
而陈家不请,则主要是为了就要出门的几家人考虑,不然就要多耽搁一天了。
唐简看着大家热热闹闹的,也没再多说就转身去宋恬儿那边看了看。
宋恬儿已经吃完饭了,手里又拿了一块花卷在啃着,另一手还有一块削好的梨。
“你这个小吃货,这么多吃的可忙得过来?”
唐简见状忍不住好笑地调侃她。
“二舅娘~吃~好吃!”
宋恬儿先伸了拿花卷的手,想了想又伸出啃掉了一半的梨子。
在孩子心意里,梨子更好吃,更甜。
因而是将更好的东西给二舅娘分享。
看着这么小的孩子做出这样的举动,唐简还是很感动的。
这些日子也没白瞎了对这孩子的好啊。
今天楚默云没有多喝酒,等王丞跃来敬过酒后,就放下了杯子。
表兄弟们想要敬他时,他笑着解释:“下午还有事情要办,不能喝多了犯困啊。”
现在大家都知道他们明天一早要走,这时候见他们下午还要忙,也没人敢再多劝了。
因而,唐简想走时,楚默云那边也放下了碗筷。
“这就要走?饭吃饱了没有?”邱常宇看他起身,忙问。
邱常宇是王丞跃的亲表弟,今天这一桌其实他是要代王丞跃招待客人的。
“嗯,我要先同二丫去布庄再买一车布送回福味斋去,明天好安排马车带上。”
“还要去书局,唐耀和泽福想买些书带路上读,我们也还有书稿要交,还有……”
“总之也还要与书局的何先生他们道个别,明天就直接出发了。”
楚默云连忙解释,怕王家这边误会怠慢了他们。
第1723章 掌柜都害怕了
既然已知他们这么多事情要做。
邱常宇都不敢再留,却道:“一会儿我也去书局逛逛,我把唐耀他们带过去吧。”
“省得让他们又跟你们跑去布庄了,买布肯定不是他们愿意浪费时间的事。”
邱常宇立刻提议。
楚默云一想也有道理,便同意了。
墨池先生看看唐简还要带小丫头,还在管楚扬那边吃饭的问题,也忙开口。
“那就一会儿我们把那两个孩子带去书局吧,与你们在书局汇合。”
“如此甚好!”楚默云一听更乐意了,当即抱拳相谢。
楚默云立刻走去与唐简说了这事儿,唐简笑道:“也好。”
“小恬儿,等下和哥哥一起,去小白哥哥家里玩耍可好?”
唐简摸摸小丫头的小脑袋,笑着问。
“好!”一听去小白哥哥家里,宋恬儿自然是很开心的。
唐简又喊来罗月婉和罗月娴,帮着带宋恬儿。
就算是最后是去书局,这会儿还不走呢,总要有人照看一下的。
王家和邱家这边的不能喊,怕王家这边要帮忙。
罗家毕竟远些,王家不会太过使唤罗家姐妹干活儿的。
把宋恬儿交给罗家姐妹,唐简也没急着走。
而是看其他小姐妹们都围着宋恬儿逗她玩儿,小丫头有这么多人玩儿还挺开心的。
楚默云那边也叮嘱了楚扬几句。
让他等小白的爹娘去书局时,带上妹妹一起去那里等二叔二婶。
楚扬已经四岁多了,能正常沟通事情,知道二叔二婶要去布庄再去书局,就乖乖点头答应了。
他已经跟着逛过首饰铺了,就没闹着要再逛布庄,在这里也还是有不少小伙伴可以玩耍的。
唐简与楚默云出来只找了王家娘打了声招呼,解释了原由,就离开了王家。
至于晚上来吃饭什么的,就说不定了。
毕竟要看事情能完成多少了。
他们已把马车放到了福味斋,这时候也不需要先去赶马车出来。
而是在王家这边把先前拖嫁妆的平板马车赶出来一辆,直接去布庄。
布庄掌柜和伙计们也是刚吃饭不久,看到他们来都觉得惊讶。
“你上回买的布……”不会就送光了吧?
买布买到人家掌柜都害怕的地步,这也是没谁了。
唐简却丝毫不觉得自己的大量采购行为有何不妥。
她笑着走进布庄,说道:“上回买的夏布和秋布,这次想看看冬布有了没。”
这次楚默云没有坐在车上等,他把马车套在门前套马桩上,也跟着走进来。
现在已是重阳之前的深秋季节了,秋布要买的早买了,还没买的就快变成换季清仓了。
而冬布就要在重阳前后上架铺卖,刚上市的贵,清仓的就便宜。
问题是唐简只能明面儿上拖一车呀,去到京城就是入冬天气了,正好用上冬布。
不过等她目光一扫铺中又新铺上的几布架,顿时有些犹豫了。
上回她来时是中秋那天,确实买走了不少,但……今天几个颜色的布都是那天没有的。
“这是前几天刚上的眼下正好穿的厚秋布,算是冬布之前过渡的一个料子。”
第1724章 不能让人嫌弃寒酸
“之前的薄秋布买多了是有折扣的,这个厚秋布没有,价钱上也要贵十文。”
“不过你来了还是老规矩,能送的我都送。”
“我相信你们如今也不会为了几个子儿非得还一趟价。”
掌柜直接把最实在的话都给先说了。
“那行吧,我本来是来买冬布的,等我们去到京城正好能做衣裳穿。”
“既然……”唐简也没多纠结,最多再准备一辆马车就是了。
既然已知各家为了减轻行李,并没有带上家里多少东西。
那她多安排两辆拖布料的马车,就不算负担了。
各家农门家具物什是很多。
可他们去京城是住大宅院过富贵生活的,农家里那些东西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
何况各屋家具物件甚至被子细软也全都安置好了。
说直接点,就是拎包入住了。
带上换洗衣裳和积蓄银钱就行,其他能送人的送人、能搁在家里的就搁在家里。
而各家也多是把产业都分开交给了亲戚们,屋子也请方便的亲戚们搬过来照看。
屋子要有人住,常通风采光、打扫修葺,才不会坏得快。
所以,各家轻车出行,唐简就想多带些四季布料过去。
谁让她在这一家布庄已经打熟了交道呢。
知道这里的货确实物美价廉,且还总能半买半送的弄到很多布头。
家里小孩子们多,这样的大小布头是真的合算。
听了掌柜的话,唐简就去各个布架间看了看,翻了翻。
很快就要了不少颜色的细棉布料子,还有软缎、细绸。
以前只盯着细棉布,以后也得多增加一些好料子,毕竟是住到京城了。
就算只是亲戚家,也不能让人嫌弃寒酸。
或许有人觉得,唐简为亲戚们张罗了太多东西,安排太过细致,让亲戚们占了太多便宜。
其实吧,心意是相互的。
你对亲戚们好,亲戚们也对你好、贴心为你办事、帮扶你,你的好就有了回报。
而亲戚们真心待你,你又有钱,多为亲戚们回馈一些实利,有何不可?
再说了,跟过去的亲戚们,都与唐简是有合伙生意的。
不管是酿酒作坊还是酒楼,大家都帮她把事儿做了,而她要分一半利。
手艺和订单固然是她所有,但若没有可靠人手去做,她能轻松赚到这笔钱?
因而,别瞧着这眼前一点小利舍不得,最后赚回来的只会更多。
何况彼此真心结交、互相照顾、共同发家,内心温暖,活着也更踏实也充实。
将来,当唐简手握葡萄酒暴利和其他利益富可敌国时。
身边追随着她的亲戚们,也不至于在原地踏步。
不然当贫富差距越拉越远时,亲戚间若寒酸自卑起来,还能与你好好往来走动?
也只会越走越远吧。
这不是唐简想要的结局,她希望这些亲戚们,不要后悔白跟随了她一场。
只不过眼下她的财富正在慢慢显露,却不能一次暴露太快。
怕吓到大家!
看今天在首饰铺子,她买那么多首饰,娘就有些晕头转向了。
而娘没有太过失态也没闹出什么事儿来,总的来说是一大进步。
是这些日子唐简时常灌输“有钱”意识的成效。
第1725章 只有唐简自己不要的
而大哥当时心态很稳,则是昨晚她先给了一千两,有了一晚上的情绪缓冲。
这也是好现象。
等以后总要一点一点慢慢让大家适应新的环境和富贵生活的。
“大叔,这么多布料我一时间也找不着这么多箱子装,明天不好装车出远门呀。”
“不如还像上回那样,你按价出些箱子给我吧,这样我确实方便一些的。”
唐简这一挑又挑了不少,比之上次只多不少。
最后却叹了口气,一脸无奈地看着掌柜。
既然知道布庄有装布的大木箱了,她当然想要一些,比自己回去再找箱子更合算。
因为这些装布的箱子尺寸就是按装布规格来的呀。
“好吧,你先挑着,到时候再一起给你装箱子。”
“这箱子我可不会便宜给你了,也是铺子要花钱买来的。”
“都给你了我还得赶紧去定制新箱子呢,我也麻烦呀。”
掌柜看她这次不仅又提出要布头,还盯上了他家的箱子,哭笑不得地先把苦衷给说了。
知道这小媳妇算盘精着呢。
唐简哈哈一笑,连忙道:“那是自然,大叔给我们行了方便,我也不能给大叔添麻烦呀。”
于是唐简又连挑了多匹暗纹锦布。
以前买的除了给爹和大哥,剩下的都给楚默云做了外衫,不过他们还没有出外穿的机会,其实都还攒着没穿呢。
此去京城面临的是新环境,明年春闱、结交天下读书人、甚至还有机会参加殿试呢。
总要有几身富贵些的衣衫,尤其……不能被那些人给比下去。
或许楚默云自己并不介意这种小事,但他心里有那道坎时,唐简就会替他介意。
今天也挑了不少细棉布,但更多的都是更贵的好料子,唐简也不问价只管挑布。
掌柜见状也不敢轻慢,交代一个伙计专门在柜台那边记数,以免出错。
这对于布庄来说,这个举人娘子依然是个大主顾,交易愉快的那种。
正好这时候也就是午后时间,也没别的什么生意,伙计们都过来帮忙了。
楚默云那边竟然拿了本书出来坐在一边看了起来。
忙活了半天,唐简想了想决定先装箱。
趁着伙计们忙着打包做记号时,让掌柜赶紧配上针线,她自己去挑布头。
今天贵的布买了很多,掌柜也知道她明天要出发去京城,也不提什么只放多少斤布头了。
把库存布头全部拿出来摆在柜台上,随她自己心意挑。
今天,只有唐简自己不要的,没有布庄不肯放出来的。
这样的买卖就像吃自助餐,你想要吃什么只管去捡,管饱。
等唐简终于挑了几大包布头觉得有些累了时,伙计们那边也将布料按价钱装好了箱子。
有很多深秋的厚布,也有少量的初冬布料和渐渐也要下架的秋布。
装了好多个箱子,一马车也装不下。
掌柜大手一挥,让一个伙计去赶马车出来帮忙送一下。
这次除了薄秋布都被掌柜主动优惠了,其他布料都是不还价的。
唐简也没多说什么就爽快地付了帐。
反正如掌柜自己所说,能送的都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