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技术要求高2
只是这种医生在临床上是属于偏少的,因为对其要求更高,是技术水平要求高,很高很高!
吕主任没觉得自己有错,他的解释摆明了他的做法在法律规条上没有任何错误。
至于什么病人突然病情发展到如此迅速,哪个医生都难以预料到。如果预料错误,硬性让病人住院,病人反咬一口医生的事情常有发生。
现在这个病人的病情不是他能观察出来的,连曹勇都观察不出来,是那个女见习生观察出来的。这点吕主任心头很清楚的,因而他眯着的那双小眼睛使劲儿在谢婉莹的脸上溜达着。
本以为这个女见习生不过是个自视甚高的小白痴,没想到是个女天才——
“筹备手术。”自己是和病人家属谈完了,吕主任向下面的人大呼小叫。
王医生愣一愣,问:“谁主刀?”
发现了是一回事,这个手术如吕主任之前说的那样,送国外治比较好的。所以那时候吕主任说送病人去国外时,他松口气呢。科室里头一旦病人在手术台上死亡的事件,哪个医生都吃不完兜着走,哪怕压根不是医生的错。
听到这句谁给自己妈妈主刀,女病人的儿子脑袋猛地清醒过来了。不管吕主任怎么说,明摆着是自己爸爸找的医生救了自己妈妈的命,因而走到曹勇面前请求:“曹医生,求求你,请你务必救救我妈妈!”
曹勇道:“医生肯定是尽全力而为的。”
女病人的儿子听完这话,心眼儿全提起来了。医生没有说百分之百能救他妈妈。
没有医生能做这个保证的,因为手术里头谁也说不好会发生什么事情。更何况是这么危险的手术。曹帅哥这话没任何错。
医生顾不上和病人家属扯了,赶紧先救病人的性命要紧。一堆人向手术室那边移动。
黄志磊跑来跑去张罗病人去手术室时,突然记起小师妹:“谢婉莹,等会儿你也去手术室,你可以在旁边看。”
师兄真是好,让她第一天来医院见习可以到手术室里观摩了。
其他第一天来的见习生哪有这个待遇。因为手术室面积一共那么大,哪里能容得下如此之多的医学生旁观。
谢婉莹一听,向师兄主动请缨:“我可以帮忙推病人去手术室。”
今天小师妹的表现让所有人大开眼界,黄志磊对小师妹有信心,对小师妹说:“行,交给你了!”
师兄这话相当于给她打了针肾上腺素,谢婉莹激动又冷静地说:“师兄既然相信我,我一定能做到。”
师兄去做其它准备,谢婉莹同护士一块去推车床。
别小看送病人去手术室这一段路,这个工作一样很重要。因为这是危急重病人了。随时可能路上发生突发情况需要抢救。
一路送病人去手术室,女病人的儿子跟在旁边,忧心忡忡。
进入电梯的时候,只见谢婉莹握住他妈妈的手。女病人的儿子就此愣住,他的视线落到了谢婉莹的脸上。感觉眼前这个年轻女医生脸上的专注,不止是他从未见过的,而且让他心头莫名地浮动。
【107】技术要求高3
“你们医生都是这样的吗?”
听见病人家属的问话,谢婉莹没有把视线从病人的脸上移开,只道:“放心吧,有我们在,绝对不会轻易让死神夺走你妈妈的性命。这是每个医生在成为医生时立下的誓言。”
蓦然间,女病人的儿子被她这句话撼动到了。望向自己妈妈,能感受到哪怕自己妈妈真在手术台上有事,在那一瞬间,绝对有眼前的医生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拉他妈妈从鬼门关回来。对病人而言,无疑这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谢谢你医生,我相信你!”女病人的儿子眼睛里的视线,落在她医生牌子上的名字。
旁边的护士听见这话,心头很惊讶。临床上哪有医学见习生第一天来临床能被病人家属铭记在心的,如果真有这样的,不用说,这个医学生未来绝对是个好医生。
病人推进入了手术室。
在麻醉师准备的时候,谢婉莹急忙按照师兄的嘱咐跑去换手术室里的刷手服。
国协的手术室经过了整修后,现在可美了。这是经常呆在手术室的大师姐柳静云说的。只是现在暂时在手术室区谢婉莹没有见到大师姐,不知道大师姐去了哪里。
换完刷手服,进入了手术室内,谢婉莹自动自觉站在了靠近墙壁的地方站着。她现在只是见习生,根本没有资格靠近手术台,只能远距离观摩。
不远处,自己的师兄黄志磊在给病人剃头,剃完头消毒前,先用1%龙胆紫将切口及打开颅骨参考的标志线在头皮上画出来。
手术室里同样有灯箱,几张ct片移动到了手术室里头,供手术医生随时参考。
听说助手备完皮了,主刀医生这时候才现身。站的位置近在手术室门口的谢婉莹,可以听见了外头有人洗手的声音。从打开了的手术室门看出去,看见了曹帅哥手上擦完消毒液在水龙头下进行冲洗。
站在曹勇的旁边,吕主任打着电话:“放心放心,张局,手术由我们医院刚从国外进修回来的曹勇医生来主刀,我会当他的助手。我年纪比较大了,我主刀你也不放心的,我和陈主任都明白的。”
这话传到手术室里头,黄志磊又想在眼镜后面翻白眼了。
“没事没事。张局,有我在。如果他不行,我马上顶上。”吕主任说。
对于吕主任这些话,曹帅哥纹丝不动的,仿佛听都没听见。
王医生吞着口水,等吕主任打完电话接过手机放好,再和吕主任一块洗手要进手术室里头。
几个人走进手术室,很容易一眼发现站在离门口很近的谢婉莹。
“没看过手术?害怕吗?”王医生见到她站的这个位置,忍不住说起她。心里想着,好不容易这个女见习生有弱点被他抓住了。
没想谢婉莹是老实,实话实说对他摇头否认:“我是想,如果突然手术室需要有人跑去拿东西,比如拿血或是其它,我可以第一时间冲出去帮手术室拿。”
王医生张口结舌。
【108】反应要快1
轻轻的笑声传进她耳朵里,谢婉莹听得出是曹帅哥在笑。
可见曹帅哥心头紧绷绷的,因为这个手术放在国外也不容易,是个难以处理风险性高的脑外科手术。自己的话能给主刀医生缓解下紧张情绪,谢婉莹觉得自己做对了也很高兴。
王医生差点想给她瞪个眼了,咕哝着:“哎,这是怎么回事?第一次来临床吗?她爸爸妈妈是什么人?是不是以前常到医院里溜达过,常听自己爸爸妈妈说手术室的事,连这个都懂?”
这话十足证明了谢婉莹的回答是标准答案。手术室里有时候突发情况,是需要有人员跑动去支援。实习生见习生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个作用并且加以学习。但是,一般刚进来医院的医学生绝对是不懂的。王医生对此的怀疑颇有道理了。
吕主任一个转身,问她:“你爸妈做什么的?”
“我爸是货车司机,我妈没工作。”谢婉莹道,从不认为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有任何可耻的地方。货车司机的女儿,照样可以凭靠读书当医生。
吕主任听完她这话,视线在她戴了口罩的脸上,哒哒哒溜达几圈。
身为主刀的曹勇,双目聚精会神地研究着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的位置很重要,一刀下去,如果能开在刚好直达病灶的地方,什么都赢了。如果不行,需要术中来个曲折找不到病灶,会让执刀的满身大汗的,搞不好要重开颅。
“你要不要过来看看?”吕主任突然对某人招招手。
王医生诧异:吕主任怎么也对这个女见习生感兴趣了?
谢婉莹拒绝了,第一天来见习别太出风头了。
之前是因为要救人命不得不出声,而现在,有几个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在手术室内,她何必去强出头。救人命最重要,其它的,什么炫耀名声利益都不该是要做医生的她所考虑的。
见着她固守见习生位置的吕主任,眯起的小眼睛里流露出了丝满意:看来,他前面是完全看错这个女见习生了。人家压根不爱出名的。作为医学生,被夸一夸飘起来的不少,谢婉莹的这种表现属于少见,也肯定会受到临床前辈们喜欢。
与此同时,曹勇站到了病人的头颅前,在师弟黄志磊做完术前准备后拿起注射器先做头皮麻醉,代表手术开始了。
手术室内进入了寂静时刻。人们只能听见监护仪上嘀嘀、嘀嘀病人的心跳声。
切开头皮,纱块在切口两边压血,拉开皮瓣,每一步小心地切开止血,主刀医生和助手均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个好手术是怎样的,不是像电视剧里所演的那样剧情跌宕起伏,最好是平平稳稳。手术医生最好是做到机械化,精准再精准。
打开颅骨后,进入脑部深水区了,曹帅哥坐到了主刀的椅子上,两眼通过最先进的手术显微镜继续手术。
谢婉莹从远处看过去,见曹帅哥戴无菌手套的两只手每个动作微妙到好像呆在原地没动过一样,这样的手术医生是最赏心悦目的,因为超级稳。
【109】反应要快2
无影灯下,面罩外余下的那弧英俊的侧脸脸廓,隐隐约约的吊人心魂。谢婉莹注意地看,发现曹帅哥一点汗都没有滴下。
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师兄黄志磊由于年资较低,额头冒出了不少汗了。做一助的吕主任更是突然一声叫喊:“哎呀。”
王医生紧跟失声:“出血出血了——”
紧张中的黄志磊讨厌地扫这两人一眼:吗的,这时候不是更该冷静吗?叫什么叫?当然了,主刀是他师兄不是这两人,有什么事也是他师兄的事不关这两人的事。
这个术中出血不是手术中医生误伤出血,而是谢婉莹之前预判的肿瘤出血。所以出血量挺大。监护仪器上血压波动心率波动,全部在嘀嘀嘀嘀警报了。
王医生抬头想看看谢婉莹在哪,因为又被她说中了嘛:“她人呢?”
不见人了?
真跑掉了?
手术室护士回答:“她跑去帮我们拿血了!”
王医生彻底无语了,想着:这个女见习生怎么能跑得比混了多年的实习生还快,反应快得如同闪电和兔子。这样的医学生,去到哪儿都是香饽饽,哪个老师都想要。于是,他领悟到了为什么吕主任会对谢婉莹的态度发生了极速翻转。
那边护士看着谢婉莹忽的跑出去忽的冲回来,同样很傻眼:女医学生中压根儿从来没见过跑这么快的,速度毫不比男生差,反应又比男生更快速。
拿来血袋的谢婉莹交给了护士和麻醉医生,全副精力继续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身上。只惦记着自己答应过病人家属,无论如何不会放弃病人的性命。
血液及时补充上去,加上手术医生的全力止血,病人血压和心率稳定下来了。
手术室里所有人捏了把汗。没人敢放松,因为止住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怎么完美无缺切除肿瘤是难中之难。
从当今手术区域里看的话,这个肿瘤的体积比ct片大,属于常见情况。影像学检查向来只能叫做辅助检查,什么情况都必须手术切开才能确定。
肿瘤长的部位又贴近各路神经,和医生术前的预判一致,术后太容易留下病人的功能障碍了。
医生小心翼翼拨开四周神经和血管,再到切除肿瘤,看似容易的步骤,足足要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神经外科的手术时间向来是比普外长的。
一夜漫漫过去了,谁能想到现在是大年三十晚,至少,手术室里的人没人能感受到这是大年三十晚。手术结束时,是凌晨五点半了。
外头的太阳公公拨开了云雾露出了脸。
作为主刀,曹勇和师弟黄志磊去外头和病人家属介绍病人的情况。等会儿,麻醉医生会和手术室护士一块送病人去重病监护室icu。神经外科暂时没有空病床,病人大手术后去icu呆两天稳定病情是必要的谨慎举措。
回来的时候,黄志磊没想到,在自己和师兄去外面走一圈的功夫,留下来的那两人直接对小师妹“下手”了。
【110】反应要快3
“我和你说啊,你黄师兄他现在是住院总,要去各科转来转去,没空带你在我们科室学习的。看得出来,你对我们科很有兴趣也很有天赋。这样,王医生这几天值班,让他带带你。可以给你多点机会上手练习。”吕主任站在谢婉莹面前说。
王医生在旁想清楚了,直点头:“对对对,像昨晚一样,吕主任不是给你机会去揭纱布吗?接下来,有机会,让你去缝合伤口也可以的。我可以在旁边指导你操作。我和吕主任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可以培养你。”
这两人是什么话?他和他师兄没有这个能力给小师妹机会练手吗?这两个厚脸皮的,忘了自己昨晚怎么欺负新人了吗?黄志磊一腔怒火直冒出来。
“师兄!”黄志磊咬着牙齿问曹勇怎么办,要是他,直接叫这两个不要脸的滚蛋。
曹勇仿佛没听见师弟的话,走了上去,笑眯眯地对一群人说:“走,去吃早餐。”
论吃早餐,吕主任和王医生肯定不和他们几个吃。吕主任看看表:“行,你们年轻的去吃饭。我给陈主任他们打个电话汇报下情况。”
王医生跟在吕主任后头走了,说要去科室里转转。
目送这两人大摇大摆拍拍屁股走人的样子,黄志磊气得要炸,说:“叫我们帮他们收拾一夜的烂摊子,居然一句谢谢都没有。”
等了半天,没见师兄回话,回头黄志磊只见曹师兄正目不转睛看着小师妹。
师弟的话曹勇不是没听清,只是师弟社会经验少,不太懂怎么处理事儿。医生最重要是把人命救回来,其它的事儿都不叫事儿。
“想吃什么?昨晚见你跑了几趟,应该肚子饿了。”曹勇专注地问小师妹想吃什么的问题。
一听他这么说,谢婉莹心里讶异,没想自己跑几趟出去都没能瞒过主刀的锐利眼神。
昨晚的手术如此凶险,曹帅哥却显然是悠哉悠哉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冷静到纹丝不乱,时时刻刻观察自己手术室内各人员的情况。就这么个曹帅哥,说实话,自己另一个师兄黄师兄是多虑了,根本那吕主任是为难不了曹帅哥的。
如果下一次有机会,当曹帅哥术台上的助手不知道会怎样?谢婉莹心头闪过这个念头时,察觉原来自己对神经外科也是有了好感了,可能是因为曹帅哥的缘故吧。
医学生都是这样,有时候要去哪个科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偶像在哪个科。
“我回去学校饭堂吃,师兄。”谢婉莹说。
她不想给师兄添任何麻烦。
“去什么学校饭堂?辛苦了一夜,点外卖!”黄志磊爽快地拿出手机,要先犒劳自己和大家一番。
临床医生哪个会没有外卖电话的,有好多个是常态。
曹勇让师弟点,自己出国三年多不如国内的师弟清楚现在的外卖状况了。
就此谢婉莹只好尾随两个师兄去办公室吃早餐。
回到科室,见回国的曹帅哥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了。
【111】师兄体贴师妹
这样的待遇一般只有主任和副主任有的。可见曹帅哥的地位很不一般。
曹勇随意地扔了自己一把办公室钥匙给师弟:“你要是觉得值班房不好睡,晚上到我办公室来睡,清静点。”
“谢谢师兄!”黄志磊感激地接过钥匙。
有时候值班房一堆人,一旦交班其他人起床,想再躺躺是不可能的了。医生的睡眠问题向来是最要命的。
不会儿,黄志磊打给早餐店叫送外卖,那边的伙计送来了早餐。
三个人坐在了小板凳上,用曹帅哥办公室里的茶几当饭桌,吃了起来。早餐有肠粉,有粥,有鸡蛋,有面包油条,丰盛极了。两个师兄大口大口地吃,谢婉莹也顾不上矜持了。如曹帅哥说的,昨晚熬夜加几次冲刺,她肚子早饿扁了。
望着她吃早餐的曹勇,看着看着,弯下腰在茶几下面那层找茶叶罐。
“刚回来没带茶叶,回头拿来。”没找到东西,曹勇婉惜地说。早知道准备好,可以给小师妹亲自泡花茶了。
“师兄你等会儿回家?”黄志磊问。
曹勇想到了小杜说的,院长叫他上门吃饺子。现在这个情况只能傍晚去了,他也需要回家睡觉。对师弟师妹说:“你们去睡一觉,起来再干活。”
要和师兄值24小时班的,谢婉莹想着自己等会儿去睡哪个值班房,等师兄给自己安排。结果两个师兄对她说:“你回学校去睡。”
值班房不好睡的。
“没事,有情况再叫你过来医院。”黄志磊对她补充说。
见习生嘛,有机会偷懒赶紧先偷懒偷懒吧,以后当医生的日子苦着了。这是师兄以过来人的经验体贴小师妹。
于是,她被前辈们二话不说赶回学校补充睡眠了。
早上六点多钟,寒风凛冽。谢婉莹脱掉了写好名字和科室的白大褂扔进师兄说的科室脏衣篮里头,让医院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
穿上了外套,路上跑跑热热身再回学校宿舍。回去后想着,好在她多买了几件白大褂以备意外。
早上吃得饱,她这一觉睡到了午后三点。医生的日子是苦,莫怪一大堆医生年纪轻轻都有胃病了。
起床,洗把脸,拿出了麦片和饼干泡来喝,等待五点出头去饭堂打饭吃。
这一刻,谢婉莹不由想起了自己妈妈。麦片和饼干都是她妈妈打电话时叮嘱她一定要买的。她原想省钱不买,被妈妈在电话里说教。
孙蓉芳当妈妈的念头和其她妈妈一模一样:管天是不是塌下来了,只要孩子不至于饿肚子不伤害到身体最重要。
“妈妈。”吃着饼干的谢婉莹,想着自己妈妈的好,不禁有点儿眼酸。全世界最爱孩子的绝对是妈。
黄师兄暂时没有打电话过来,谢婉莹打开了电脑查看班里有没有什么消息。
一开qq,发现她被人拉入群里了。是她班上自己建的群。
见到她上线了,一帮班上同学冒了出来。
赵兆伟和她说:“莹莹,大群你先不要进去冒泡,乱着。”
怎么回事?
【112】引起前辈们的关注
“你昨晚干出了什么大事你自己回忆。”冯一聪等人提醒她。
这个“兴师问罪”的口气貌似事态很严峻。
谢婉莹仔细回想,自己貌似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哪怕吕主任刚开始骂她后来却赞美起她了。
“各科大佬在群里追问神经外科。”赵兆伟说。
“追问神经外科?”谢婉莹不明就里。
“你昨晚不是判断了一个病人脑肿瘤吗?跟着你一块值班的那些医学生说你比主任还厉害。”
谢婉莹想想,说道:“曹师兄回来后判断的。”
现阶段只能拿曹帅哥先当个“背锅侠”了。
“是吗?”班上同学们面面相觑,半信半疑。
同时一帮同学羡慕她可以进手术室了。对医学生来讲,从第一天立志读医开始,谁不想进手术室看看,因为能去手术室又酷又帅。刚好,除了谢婉莹,今天早上七点钟,班里另外有个人也在第一天见习时进了手术室。
“你猜猜是谁?”赵兆伟有意吊吊她胃口。
“班长?”谢婉莹想。
“你怎么一猜就中了。”赵兆伟告诉她,“班长被射了一脸血。”
谢婉莹愣了一下:哎?
据说心胸外科听说了她厉害的消息后,想着岳文同作为他们班班长应该更厉害,所以有急诊手术带岳文同去手术室了。
岳文同没有她重生的经验,没能乖乖守在手术室门口。被人一叫,像那些刚进临床的小笨蛋一样,靠近了手术台去看。站的位置刚好在主刀和助手后头中间的位置。一旦大出血喷血出来,主刀医生和助手闪躲成功,他首当其冲被飞出来的血溅到脸上去了。
听说那个场面很壮观,当场手术室里笑声飞扬。
“我可以想象到班长的心理阴影。”赵兆伟等人窃笑道。
有了鲜明对比以后,一群前辈全在大群里询问神经外科有关她的情况。外面传来传去的新闻是真是假,得找神经外科的问问才清楚。对此,黄志磊才不管呢。小师妹真有才,更得捂着,不让别的科室抢了去。这点他和曹勇是不约而同的一致观点。
“我还在神经内科值班。”赵兆伟告诉她感慨着,“内科很无聊。”
想读外科不容易,外科的实操要求要求比内科高得多。一般而言,会读书的孩子不一定能动手能力强。
“班长应该回宿舍洗澡了。”
说到这儿,一帮男同学哈哈哈笑着。
谢婉莹想着要是这时候班长突然冒出来,这个场面估计更壮观。
没想到,真的就一个叫“熊啊”的qq头像浮出水面,打字道:“我刚回宿舍,谁找我?”
刚在笑的一帮人集体异口同声:“班长辛苦了!”
这下轮到谢婉莹在自己宿舍内笑得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咚咚,好像有人回来了。
谢婉莹走去给室友开门:应该是师姐回来了。
回来的是大师姐柳静云,面色苍白,回来后坐在自己床上动也不动。没会儿,二师姐何香瑜跟着回来给小师妹谢婉莹使个眼神儿。
【113】大师姐被刁难了
机灵的谢婉莹立马跟在二师姐后头走出宿舍外头在走廊里问情况。
“大师姐昨晚去了急诊,被急诊的骂了。”何香榆说。
“为什么?”
“一个肥胖病人要插管上呼吸机抢救,让麻醉科的派人下去帮忙。大师姐被麻醉科的叫了下去。急诊的人把大师姐一个人晾在那里。是肥胖病人!大师姐一个人怎么可能搞得定,这样被急诊甩锅!”何香瑜说到这里生怕小师妹没有听懂,问,“你能懂吗?”
懂,当然懂。她是重生的。谢婉莹一听肥胖两个字,面色刹变。可以想见昨晚大师姐柳静云遇到的凶险情况。
肥胖病人的插管难度是普通病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一个男麻醉医生如果是瘦小的都无法搞定的肥胖病人插管,叫她大师姐一个女麻醉医生去弄?
更何况,这个年代光学喉镜没有普及,去急诊插管肯定拿的最普通的喉镜去插。普通喉镜要插管成功,病人的体位至关重要。要上呼吸机的急诊病人估计是没有了意识状态,无法配合医生做任何体位,一个女医生怎么去挪动一个一百多斤甚至两百斤重的病人摆体位。
分明是刁难刁难!
何香瑜问了小师妹懂不懂,没想到刚去见习的小师妹已经头头是道讲起来了,乃至分析出了要害,反而是她自己听呆了。
“二师姐。谁昨晚让大师姐一个人下去的?”谢婉莹问。
“那个混蛋不是个东西。是姓张的。”何香瑜是想提醒小师妹,让小师妹也做好提防,“他最讨厌实习生了。”
临床上的前辈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学生的。有的就很讨厌,因为每进来一个都有可能和自己抢饭碗。这样的情况不止出现在医生圈,护士圈药剂师等圈子里同样有。
回头看着宿舍里的大师姐,谢婉莹心里发疼。女生当麻醉医生很不容易的,因为麻醉医生是个同样很讲究实操技巧的职业。麻醉医生甚至在很多时候处于没人帮忙要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操作,极端条件下状况百出,责任特重大。
此时此刻,谢婉莹明白了大师姐的qq头像为什么是头狮子。大师姐不想被男人比下去,她要像狮子王一样富于勇气,勇往直前。
“你等会儿要去医院了?”何香瑜再问小师妹。
“是,我要继续陪师兄值班。”谢婉莹答。
“姓张的这段时间都值夜班,反正你小心点吧。他最爱抓出风头的医学生。这是他特别的嗜好。”看来二师姐是一样听见她昨晚的消息,很替小师妹担心。
刚好,黄志磊打电话到她宿舍了,让她回科室去。谢婉莹匆匆忙忙拿了白大褂往医院跑。
走到神经外科科室门口,迎面见到了昨晚那位女病人的儿子小张。
今天小张带了个老人过来。
“奶奶,那位正是我说的谢医生,昨晚和曹医生以及黄医生一起救了我妈妈的命。”小张在老人耳朵边说。
【114】人满为患的急诊室1
“谢谢,谢谢你,谢医生!”张奶奶向谢婉莹走来,用力握住谢婉莹的一只手答谢着。
谢婉莹没法松开老人家这只手,只觉得这只手是在使劲的同时颤抖着。
张奶奶是觉得,自己差点儿失去了一个家人,差点白发送黑发。
“他妈妈昨晚是做的不对,谢医生,我代替她向你郑重地道个歉!”张奶奶说,“但是希望医生你能理解。因为他妈妈向来是这个性子,要强。我们平日里没有少说过她。她总以为自己很能干,怎么都能干,都能扛得起来。这么多年来我儿子工作很忙。是他妈妈在忙里忙外,她是个好儿媳没有话说。现在她生病了,我们全家很揪心。如果没有医生你们坚持为她检查为她治病,我们想都没法想下去——”
每个病人和病人家属都有本故事,家家都是难念的经。医生肯定理解。谢婉莹想的是,小张对自己奶奶说了她什么让张奶奶要单独向她解释和道谢。
“我听我孙子说了,我儿媳妇让谢医生被骂了。”张奶奶小声说着。
医生做了什么,其实病人家属全看在眼里,惦记在心头,该感恩的,绝对是感激一辈子。
“没事。”谢婉莹道,“病人没事就好。”
“听听谢医生这话,我一听都知道绝对是个好医生。”张奶奶说,“回头,他爸爸回来,我叫他专门去给谢医生你登门道谢。”
“不用不用。”谢婉莹有些焦急了,她只是一个见习生抢什么临床医生的风头,“是曹医生做的手术。”
“我们知道,曹医生那里我们也要去的。但是,最让我们愧疚的是,您因为他妈妈被人骂。”张奶奶说。
这一家并不坏。病人家属里头有真正坏的,屈指可数。
说着,张奶奶让孙子把买来的饼干糖果递上来,塞进谢婉莹的手心里:“给你们医生夜晚上值班吃的。你们不要拒绝,吃饱了,好救病人。”
听这话,谢婉莹只好将东西带进科室里头交给师兄处置。
黄志磊听完她说的话,把饼干糖果放在了办公室里,告诉护士想要吃随时可以过来吃。值班的医生医学生当然更可以随便吃了。
“曹师兄刚回来,放年假,这几天他要去拜访前辈们。”黄志磊和小师妹解释接下来几天曹勇估计不在科室里了。
曹帅哥是个红人,红人相当于是大忙人。
“今晚吧,你跟我去医院里各处逛逛。”黄志磊改变了昨晚的策略,要随身带上小师妹了,谁让他不在的时候小师妹有可能被别人钓走了。
师兄说什么,作为小师妹谢婉莹跟着师兄安排就是了。
“先去急诊吧,刚来了个电话,说是让我去急诊看看。”黄志磊说这话时一丝无奈。
过年的话,三甲这种顶流医院从来没有清闲的,反而是危急重更多。尤其是在大年三十吃完团圆饭后,一个个病人赶着往医院来了。
想举例子,像昨晚那个女病人,如果不是昨晚病发,一样拖到了今天再来,肯定更惨了。
【115】人满为患的急诊室2
走去急诊的路上,黄志磊对小师妹说:“今早你不在,院长过来给每个科室拜年送值班人员过年红包。我帮你拿了一个。”
谢婉莹没想到还有这种惊喜,接过师兄递来的红包,说:“谢谢师兄。”
“你还需要说什么?”黄志磊扶扶眼镜给小师妹开个玩笑。
“师兄,新年快乐!”谢婉莹道。
真聪明的小师妹,黄志磊笑不拢嘴。
急诊不在住院部,不在门诊楼,是门诊旁边单独的一栋小楼里头,门另开。
救护车的声音呜呜呜鸣,是一路鬼哭狼嚎似的鸣叫着,直到冲入急诊室门前的院子里头停下。谢婉莹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三年多前和曹帅哥见面的那一晚。
眼前,冲出急诊室的一个身影,有点点熟悉感,定睛瞧仔细了,原来是班长。
出去接病人的岳文同,感觉到什么回头一看,发现了谢婉莹,眉宇间宛如愣了愣。
“你们班长?”黄志磊问小师妹。
班长名声在外,师兄认识不意外。谢婉莹对师兄点点头。
岳文同转回身去了,扶着车床和其他医务人员一块送病人进入急诊室。
黄志磊和谢婉莹跟在他们那群人后面跨进急诊。
果然是,门诊部过年期间大部分医生停诊以后,急诊变成了百分百的人满为患。
病人和病人家属几乎塞满了整个急诊大厅,人挤人,医务人员在中间穿梭时时不时呐喊道:“让让,让让,同志,抢救病人呢!”
跟在师兄后头,谢婉莹艰难穿过堵塞的人群的同时,看着前面的岳文同帮推的车床停在了护士站前面。看来,这个病人是要通过急诊办手续去往住院部,谁让过年期间门诊部停摆了。所以,这个病人的病情不见得是重的。
忙碌的急诊护士登记病人的基本资料,要打电话去心胸外科问病床。岳文同出声了:“是李教授的病人。”
“李教授给留的病床?”护士问,“你帮李教授来接病人?”
“是。”岳文同点头,“李教授交代的,不用在急诊处理。”
病人家属听到这,也急切地接话道:“我们不用在急诊的,我家老头子只是昨晚吃团圆饭喝了点酒,血压有点高。平常心脏不太好,因此李教授叫我们到医院里住几天稳定下情况这样。”
不要以为病人家属多话,病人家属只就怕住不进院了。瞧瞧现在眼前急诊这个情况多可怕,到处是病人。有的是更危重的病人躺在急诊室里没法去住院部了,因为科室里头没有床位给他们。
护士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得打个电话去心胸外科再确定下床位。因为现实情况是床位真的是太紧张了。护士知道,心胸外科之前打过电话,人家说压根没有床位的。
病人情况稳定,岳文同等护士办手续的时候,转头看着谢婉莹走到哪里去了。
班里这个唯一的女生从来只叫他们一班子男生感到敬畏,是的,叫做敬畏!这是他们一班子男生男学霸们从开始读医从来没有想过预料过的事情。
【116】人满为患的急诊室3
岳文同眯着的眼,在见到谢婉莹的袖口突然被人拉住的时候,眉头揪了揪。
拉住她白大褂的是一个小朋友的手,谢婉莹低下头,面前七岁多的小姑娘小脸蛋一张小脸蛋泫然欲泣,直叫人揪心肠。
“医生,医生,求求你救我爸爸,我爸爸他在里面!”小朋友哭哑的小嗓子一声声的,里头浸透着孩子的绝望和不安感。
“你妈妈呢?”谢婉莹忍不住询问起小朋友。
让一个孩子单独留在这里陪病人,完全不合常理。可现在这个情况只能是说明了什么。
“我妈妈不在了。我从老家过来这边陪爸爸过年的。爸爸在这边一个人工作。”七岁的小朋友已经像个小大人一样了,一五一十地向医生做汇报。
听到这话,周边能听见小朋友说话的群众以及医务人员,均和谢婉莹一样,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小师妹。”黄志磊叫道。
谢婉莹只能松开小朋友的手,同时安慰小朋友:“放心吧,你爸爸会没事的。”
嗯嗯。小朋友像只小兔子乖乖点头听医生姐姐的话,在外头等。
跟在师兄后头进入抢救室里。狭窄的抢救室,本来应该只容纳一个病人的,现在却是硬拉起了帘布,里头至少呆了三个病人。今天真如师兄所预料的那般,急诊病人爆棚了。
不知道小朋友的爸爸是哪个病人,谢婉莹一一看过去:三个病人里头,最年轻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男性患者,床旁吊着的挂瓶上有写患者名字是姓刘,应该是小朋友的爸爸没错了。
另外两个病人,一位是年纪很大的阿姨,鼻孔里插着胃管引流,临床初步诊断是消化道出血。想转消化内科或是外科均没床位。
另一位是车祸患者,紧挨在刘爸爸的那张床边,面色呈死人状。
随师兄过去的时候,谢婉莹用力再拉上窗帘遮挡住隔壁床位病人的视线,一眼望过去,其实可以看见刘爸爸眼里的那丝极度恐惧。没有一个病人看着隔壁床的病人死了会不害怕的。
“什么情况?”黄志磊问在急诊值班的外科医生。
“别提了,去的时候,电话里120没有说清楚,去到那儿一看,脑脊液都从鼻孔里喷出来了。我一想,回来叫你们神经外科下来也没有意义了。来到就心脏停了,按了按算是给了家属交代。”急诊外科医生说这话时,带了一丝神经外科的快点感激感激我的语调儿。
黄志磊当然是要就此感谢下不同科的同事:“谢谢,回头我叫值班的那位请你吃饭。”
“你们科姓王的值班是不是?算了。”急诊外科这位江医生摆了摆手。
可见王医生的人缘不怎样,请吃饭人家都不要。
黄志磊拿出住院总的表格登记下情况。
“她是?”江医生突然瞧起了站在黄志磊身后的谢婉莹。
“来我们科见习的见习生。”黄志磊想一句话带过去小师妹。
可人家没有被他糊弄过去,直说:“昨晚上惊呆了所有人的那位见习的?”
【117】人满为患的急诊室4
江医生三十出头,比黄志磊健硕,据介绍说是普外一的主治医生,来急诊轮班的。
国内医院的急诊大多为各科派下来的医生到急诊轮班,本身是属于急诊科的医生是很少的。
至于普外,是个很笼统的概念,细分起来可以分为很多专科,所以,普通老百姓一般是不懂的,怎么有的普外看的是这个病,有的普外不看这个病,有时候居然什么都看。主要原因也是自从医院实习各科室自负盈亏之后,在市场条件下竞争激烈,偶尔在抢病人的情形下,会做其它科室的手术。
现阶段,国协的普外一普外二均是主治最常见的胃肠外科,普外三是国协最有名的肝胆外科,普外四是肛肠外科,普外五是泌尿外科,普外六是甲状腺乳腺及颈部,普外七是烧伤外科,普外八是血管外科。对了,有个小儿外科很小的。骨科手外科等为另外的科室。这么多外科,莫怪要专门建立外科楼了。
和神经外科人员少不太一样,普外一光是主治医生有十一位之多,同事之间的竞争是难以想象的大。“你当年去神经外科好啊。”江医生对黄志磊说,“要留在神经外科不容易,谁都知道那里是香饽饽。”
神经外科人少,无论升职或是出名相对较为容易。整个国协,无论内科外科什么科室,就神经外科最少人了。神经外科是外科之巅嘛,要求特别高。
“应该说多亏了我师兄。”黄志磊坦诚,自己能留下在神经外科,曹勇功不可没。
“曹勇是吧。”江医生叹的一口气里唯独只有钦佩了,“听说他回国了。”
“他昨天刚回来的,谁都不知道。我也是他到医院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才知道他回来的。”黄志磊说。
“你幸运。你下面的师弟师妹麻烦了。”江医生小声说。
黄志磊是三年多前留下在国协的,即谢婉莹他们入学的那一年。彼时,国内医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并没有像今天这样春笋般潮涌而出。
干医学的都知道,这种惨烈的医学生三甲医院就业竞争状况只会越演越烈,绝对不会减弱半分。
像国协,本身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每年毕业的很多,谁都想留在母校的附属医院。因为母校的附属医院是全国第一。
八年班没有特别的就业优势,高考时是学霸,学出来是不是学霸难说了。特别在外科,外科太讲究手上的操作技术了。八年班留不在医院里的,为了保持就业率,高校把部分难毕业的医学生留在了大学研究室了。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譬如像曹勇这种,天赋厉害的,绝对不怕没人要,相反,各单位抢得特别厉害。
过了这么多年后,除了曹勇,现在八年班终于要再出一名外科天才了吗?昨晚的事传出去后,医院里听说的无不记在了心头上。江医生扫视起谢婉莹,想着这个女见习生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临床两位前辈对话的时候,谢婉莹惦记小朋友的嘱托,留心刘爸爸的情况。
【118】人满为患的急诊室5
护工有空了,推来车床,把已死的车祸病人运去医院的太平间。
刘爸爸的目光看那死了的病人一眼,呼吸一阵紧促。可好像奇怪的是,监护仪上的心率数字暂时没有太大的变化。
“心外科没有床位吗?”为小盆友挂在心上了,谢婉莹问师兄。
心外科?听到她这个提问,无论是黄志磊或是江医生均是有点儿意外。
“是心绞痛病人,可能怀疑有心肌梗塞,所以上了监护仪。”江医生说,“内科那边接的诊,可能要做介入支架,但是心内科那边没有床位。”
答的时候,江医生估计谢婉莹是看到床头卡上的诊断得知的这人是什么病。只是今天急诊爆满,急诊护士不可能有时间到抢救室里头放床头卡。
经过昨晚,黄志磊比较了解小师妹,于是低头去看床头卡,发现没有。其实他刚来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病人。叫他来的是江医生并不是急诊内科医生。
“怎么才能争取到一张床位?”谢婉莹问师兄。
“今天要床位太难了,要等等了。”江医生说出难处,“你看我那个胃出血的女病人,从昨晚躺到现在都进不去我们科室。这是属于我们科的病人,其它科的今天没有在急诊值班的医生更难说了。”
主治医师想收病人都收不进去。谢婉莹立马想起在护士站前面的岳文同。班长接的病人是个教授收进来的。
“他的情况看起来还好,要多等几天或是直接转去急诊留观室观察了。”江医生看着刘爸爸监护仪上的心率和血压值说。
“但是像这种病人,更重要的不是确定是几支血管堵塞了吗?等到真的心肌大面积坏死太迟了。确定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而且监护仪是模拟导联,不像心电图机准确。”谢婉莹道。
黄志磊吃一惊:小师妹说话真直接,像昨晚一样。问题昨晚是神经外科,今天是心脏病。小师妹连没在见习计划中的其它科知识也复习了吗?
其实谢婉莹是为了刘爸爸的病情有些急了,才直接像昨晚一样向临床前辈反映情况的。
江医生听了她这话一想也对,有些心脏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以是在未发生心梗时,氧供需平衡,心电图往往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等发作的时候,病情进展神速直接崩掉了。有的病人临死前一刻可以没有任何征兆的。只有病人主诉的疼痛甚至没有胸部疼痛。
“需要先去做冠状动脉造影,看看血管堵塞的情况。不行的话,再由心内科转心外科。”江医生说,不坚持自己一开始的说法了,转而有点支持谢婉莹的想法了,笑问起了谢婉莹,“你们诊断学学了,现在学到内科学和外科学第几章了?”
感觉这个女见习生能一针见血指出临床观察病情的要害,不像是刚进来的临床菜鸟。这些在医学课本上是全然见不到的,是属于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
【119】人满为患的急诊室6
“我们刚结束基础学科的学习。”谢婉莹回答前辈的话,“诊断学内科学和外科学,辅导员说了,有能力可以先自学的。”
“你自学出来的?!”江医生对她这话感到深深地诧异,临床学科由临床老师授课很重要的,因为临床老师会给医学生讲临床经验同样为课本上所没有的。
“可以查找论文和翻查病案学习。”
一个特别努力的好学生!江医生的脑海里只剩下这个大大的惊叹号了。
聪明本该可以少努力,如果天才再加上努力?黄志磊不敢想下去了,自己的小师妹未来会成长到何种地步,感觉会很惊人。
“可以,加油吧。”江医生情不自禁,伸出手拍了下谢婉莹的肩头鼓励起后辈。没有任何医学老师会不喜欢这种努力到爆的学生的。
“前辈。”谢婉莹努力抓住时机,希望能引起前辈对刘爸爸病情的关注,“虽然是内科收的病人,但是前辈,有可能是需要去心外科而不是心内科的病人。”
“你认为他需要去的是心外科?”江医生记起了她刚开始说的那句话,俨然是从头到尾谢婉莹只认为刘爸爸的病情要去的是心外。
“是。我个人以为他这个病人不排除是最严重的三支病变。”谢婉莹说这话的时候,眼睛看着刘爸爸的心脏,可以清晰地看见里头的心脏血管情况,果然是很叫人堪忧。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堪称心肌梗塞中最严重的,心内科的支架术没法解决需要心外科的搭桥手术治疗。
谢婉莹根据异能观察到的情况预判,刘爸爸应该可能是三支动脉大血管狭窄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的界限值了,符合她刚说的要送心外做搭桥手术指征。问题她要怎么说出来劝服临床前辈注意。
“这个没做冠状动脉造影的话没法确定的。”江医生说。
“对,但是有这个怀疑倾向的话,不是该赶紧送去做吗?不是让病人停留在这里什么都没做。”谢婉莹用尽全力说服前辈。
江医生和旁边的黄志磊对对眼。这个病人是内科收的,他们要看病历的话,是不是越权了。况且,这样做相当于怀疑内科值班医生的业务能力了。
是同事,一般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会遭同事讨厌的。
只有见习生敢这么说吧,没有被身为同事的环境所拘束。
“我和你说,你大可以相信我们内科的值班医生。我们医院的医生都是很负责任的,这点我可以打包票。”江医生说这话,更多的是想安慰下见习生的心情避免不和睦,“如果真的怀疑有这点,他们内科早就把病人送去介入室行动脉造影了。”
“我不是不信任前辈们,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可能前辈刚好很忙,来不及注意到所有的细节,导致不经意间疏忽了某些地方。”谢婉莹真挚地说,“其他同事如果提出来,本身是属于善意,是为了病人好,也是为了同事好不是吗?我们只是再把病历拿出来看一看,确定一下。”
【120】要快,抢救1
急诊是忙,有时候几个病人一块来,急诊医生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会漏细处。人家国外早做过统计,医疗上的漏诊误诊是最多的,而且不可完全避免。
这点江医生和黄志磊都没法反驳。江医生只好吐出实话:“问题是我去提建议也不合适。我既不是心外科也不是心内科医生,不是这方面的专科医生,没有说服力的。”
要去和人家争辩,不搬出这方面的专家大牛,人家压根儿不睬你。
因为你不是这方面专科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和专科的人辩论专科的论点。
“今天急诊内科谁值班?”黄志磊听明白了什么问。??“内一科,应该是心内科的林医生值班急诊。”江医生道。
“走吧。”江医生招下手,“我带你们去看另一个病人。”
江医生这明显是好意,不想一个见习生因为同情病人家属被卷进不好的境遇里头。谢婉莹作为一个见习生斗胆说这些话,江医生这个混了多年圈子的老江湖一看都知道,肯定是被外面的病人家属影响到了。
毕竟是见习生,刚来临床很容易一头热,江医生懂的,他同样是从医学生那个时期经历过来的。
无奈了,谢婉莹只得一边跟前辈们走,一边内心里继续想法子。
一行人走出抢救室。只听护士与护士在对话:“要把里头那个上心电监护的转出来,要再来一个更严重的病人,林医生说的。”
这会儿把刘爸爸转走?
谢婉莹一听心更急了。
急诊里头挤了这么多病人,护士医生哪里能时时刻刻关注每个病人的病情变化。
心电监护仪对随时会严重病发的刘爸爸来说,等于是最后一条生命防护线。没有监护仪的刘爸爸只能扔给病人家属在床边看护了。
刘爸爸的病人家属只是一个七岁的小朋友!
俨然,这位林医生貌似没顾虑到这些情况,是不知道或是怎么回事?
心头焦虑的谢婉莹越走越慢,基本是一步三回头。
黄志磊发现了,安慰小师妹说:“等等,我找找有没有认识的人,过去问问能否看看他的病历。”
可是来不及了!
谢婉莹转回身去,两只眼盯在了抢救室那儿:刘爸爸的心脏情况有变。
眼见她这种状况的江医生挠挠头,对黄志磊笑一笑:“我是很久很久没有遇到这种医学生了。”
医学生们刚来临床是很热心肠,可站在临床面前全像初生婴儿一样,属于好奇宝宝,更多只是看不敢做不敢出声。
老师们早说过了,临床和课本完全不一样的,现实和书本上的文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医学生们既然记住了老师说的话哪敢轻举妄动。
谢婉莹这样的一腔热血,事实上连很多执业多年变老油条的临床医生都不一定能做到了。要做到她这点绝对不容易,是将当医生的誓言牢牢刻在骨子里了。要不怕任何事只要能守护住病人的性命,需要多么无畏的勇气。
只能说,眼前的谢婉莹把江医生有点感动到了。江医生改了口说:“这样吧,我尝试去找林医生问问情况。”